松江历史陵园(精选2篇)
松江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座落在县苗圃桃园内的侯绍裘、姜辉麟烈士纪念碑。1986年5月,经松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松江烈士陵园”。为了适应祭扫、纪念和参观的需要,1990年县民政局向县政府呈交了易地兴建烈士陵园的报告。松江县十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扩建松江烈士陵园的提案。1993年12月22日(农历冬至)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揭牌仪式。
扩建后的松江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0.172亩。纪念碑高20米,由四片呈下垂状的红旗组成,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墙体为枫叶红色,象征为烈士们抛洒的鲜血染红;四面红旗组合的墙体代表为四个革命时期;碑体上黑底金字“死难烈士万岁”系毛泽东同志的手迹。纪念碑平台900平方米,碑体展开面积1200平方,有近700平方的陈展大厅,1800平方的祭奠广场,2000平方的进门广场和10000平方的绿化面积。陵园内还设有“松江革命英烈事迹展”,有选择地介绍松江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烈士的事迹。
松江烈士陵园内的侯绍裘(由陆定一同志题写碑文)、姜辉麟(由陈云同志题写碑文)、顾桂龙(由陈云同志题写碑文)烈士纪念碑是松江县人民政府命名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松江烈士陵园由松江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县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9年松江烈士陵园又被松江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松江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9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松江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市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今年4月1日,“闭园”改建近一年的松江烈士陵园即将重新对外开放。
一年的改建,松江烈士陵园会有何新面貌?前天,记者探访了刚刚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松江烈士陵园,先睹改建一新的集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采。
下午1点多,春意浓浓,陵园大门口,工人们正忙着在整修道路。
虽然“松江烈士陵园”几个大字还没有出现在正门上,但园内高耸着的那座纪念碑还是那么熟悉,令人肃然起敬。作为陵园的“灵魂”,这座极具特色的纪念碑几乎是本次改建后唯一能寻觅到往日踪迹的建筑,而在经过采用将军红大理石进行贴面后,纪念碑比以往更显高大、厚实、庄严。走进烈士陵园大门,便可见前方两条步道分布在3个景观水池之间。这种引入中国陵墓建筑中“甬道”元素的设计理念,正是希望给人以“先抑后扬”的感觉,在有限的空间内和短暂的时间里,让人们的内心从浮沉喧嚣迅速转换到沉静肃穆状态。
带着这种心情走过步道,便是一个2000平方米的祭扫广场,两侧绿树林立,在这里,肃立、仰望。眼前这座20米高的纪念碑如4面低垂的红旗,与碑上所书的“死难烈士万岁”6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默默地诉说着对烈士最深切的缅怀。
绕过纪念碑的花岗岩平台,便可到达占地900平方米的烈士墓区,这里长眠着从大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捐躯的173位烈士,这也是本次改建的重点之一。墓区前端正中,是4个组成半圆形的墓,由东至西,分别是10位无名烈士的合葬墓、侯绍裘烈士墓、姜辉麟烈士墓和在淞沪战役米市渡阻击战中牺牲的战士合葬墓。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前,烈士墓区分散在纪念碑的两侧,除了31名知名烈士外,其余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分别长眠于两个合葬墓内。这些烈士虽然全部都是衣冠冢,但此次改造按每一位烈士牺牲年月排序,全部重新进行了单穴迁葬,在墓碑上刻以烈士姓名和生卒年月,有的还配上了烈士遗像。
墓区正中的步道走到尽头,也正走到了陵园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等到4月1日下午陵园正式开放后,市民的缅怀旅程也可在此告一段落。不过,在陵园入口步道和祭扫广场的西侧,还有一座值得期待的全新的两层建筑——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的纪念馆。今后,纪念馆将一改以往以单一的“连环画”展示烈士生平的方式,而采用模拟沙盘、幻影成像等高科技的展示方式,给予参观者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
而与纪念馆相对的陵园另一侧,未来还将建成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碑林区。作为整个改造工程的布展工程,纪念馆和碑林区将是陵园今年的重点工作。
1951年,松江县供销合作总社正式成立,从1951年到2014年,松江供销合作社走过了六十多个春夏秋冬。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然而,松江供销合作社在六十多年的创业历程中,历经曲折、风雨兼程,在松江人民的心目中留下它不可磨灭的业绩。
组织机构的演变
1949年8月,苏南合作总社松江专区合作社成立。1950年8月成立松江县供销社筹备小组,首先在松江城区、华阳桥、大仓桥设立供销站和供应点,以后又先后在城东、城西、亭林、泗泾、天昆、漕泾、叶榭、枫泾8个区组建供销合作社。
1951年4月1日,正式成立松江县供销合作总社。以后县级管理机构名称多次变更,1953年1月称松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54年1 1月称松江县供销合作社。1958年4月,县供销合作社并入县商业局。1962年1月,恢复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63年8月称松江县供销合作社。1969年10月,县供销合作社再次并入县商业局。1978年7月,松江县商业局改称松江县供销合作社。1984年11月,称松江县供销合作联合社。
1989年松江县供销合作联合社退出政府序列,成为县直属企业。1991年5月20日,经松江县政府批准成立上海松江商业总公司,与供销社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8年7月,松江撤县建区,称松江区供销合作联合社。2010年2月“上海松江商业总公司”变更为“上海松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区属国有企业。
建社初期县供销社直属企业很少,1955年3月,县供销社设置日用杂品和生产资料2个批发站。1961年12月,设置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生活资料3个经理部。1969年10月一1985年,直属企业发展到农资、棉花、烟糖、药材、百货零售、五金交电、石油煤炭、百货、果菜土副产品、物资回收利用、饮食服务、贸易中心、商办工业、汽车综合服务等14个专业公司。以及松江酿造厂和松江轧花厂。1986年~2002年又先后增加了供销商厦、多乐食品厂、松江商城、云间商厦、振华房地产、振华经济小区、天香园公司、松商管理中心、欣贸劳动力资源公司等直属企业。
基层供销社是松江供销合作社的社员社。解放后至1951年3月底,先后组建8个区供销合作社和城区、矿区、立达学园3个消费合作社。1957年8月,撤区并乡。次年6月,基层供销社由区社改设为17个乡社。人民公社建立后,基层供销社一度下放到公社管理,改称公社供销部。1965年12月,恢复为17个公社供销社。1966年10月,松江与金山两县行政区域调整,基层供销社减少到13个。1971年1月起,基层供销社改称为商业站。1976年10月,恢复供销合作社名称。1978年3月,松江县公社划小,基层社以公社区域建社,新增6个社后,共有城西(仓桥)、城北(五里塘)、城东(华阳桥)、高桥(车墩)、新桥、砖桥(洞泾)、九亭、泗泾、佘山、天马、昆冈、大港、塔汇、古松、新浜、新五、泖港、张泽、叶榭等19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泗泾镇商业站。1997年起,县社按经济区建社,将原19个基层供销社合并为10个。2002年区社对改制后的基层供销社再次进行兼并组合,由10个社组建成立泗泾、泖港、新城区、昆冈4个中心社,至2005年11月基层社全部撤销。
1950年松江县供销社筹建时有职工420名,1953年底有职工1066人。1985年末,全系统职工人数超过万人达10333人,其中县公司2560人,商办工业企业897人,基层供销社2996人,集体商业总店3880人。全部职工人数中固定工和合同制职工9592人,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741人。1988年末,松江供销社职工有1061 1人,达到历史最高峰。2012年底,松江供销社在册职工913人,离休41人,退休7809人。
经营业务的发展
供销合作社最初是由农民社员作为投资主体入股兴办,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松江供销合作社从诞生之初,就坚持了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这一办社宗旨。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支持和扶助工农业生产,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组织农村商品流通,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主渠道,而且成为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稳定物价、保障供给、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松江供销合作社成立初期,因无财力,只借用民房开设几十家网点,营业面积总共只有数百平方米。供销社只供应粮油、棉布、烟酒、食盐、火柴、煤油、肥皂等四五十种人民生活必需品。以后逐渐承担起农副产品购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的三大职能。到二十世纪末,经营范围已涉及烟糖、药材、百货、棉麻、化肥、农药、五金、家电、燃油、煤炭、建材、蔬果等,还涉及房地产、汽车、废旧物品收购和饮食、旅游服务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经营商品达3万多种,门类齐全,应有尽有。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购销业务的发展,经营业态的创新,供销社经营网点由少到多,经营设施也得以逐年改善和形成规模。九十年代中期,松江老城区中山中路、人民路和庙前街先后进行改造,商业设施建设迅猛发展,松江县供销社先后新建、扩建松江供销商厦、上海云间商厦、松江商城、余天成药店、黎明商场、烟草大楼及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一条街——庙前街,成为松江市民购物、休闲的主要场所,成为松江商圈的形象标志和窗口。到二十一世纪初,供销社已经拥有千余家批发零售网点,遍布全区城乡各个角落,网点、仓库总面积已达38万平方米。
2002年后,松江县供销社进一步加大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在新城区投资2.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62753平方米的黎明商业广场,为松江新城建设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在老城区先后建造了一幢10层、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普照大厦,兴建了占地面积近10亩、总建筑面积13112平方米的集菜场、超市及其它配套商业业态为一体的戴家浜社区商业广场,为周边居民的生活消费带来极大的便利。
松江供销社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国集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1995年1月松江供销社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松江烟草糖酒有限公司,2011年余天成与上药股份合资重组,靠大联强,强强联手。着力把松江商城打造成引领区域潮流的精品商城,培育商业品牌,做大做强骨干企业。1998年成功创办了上海振华经济小区,2009年试水农村金融领域,投资入股松江民生村镇银行。参股上海新农村建设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农村兴办了联农村级小超市61家。加快资源整合,2013年全社资产经营面积达30万平方米。形成了商品、资产和资本多元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体制机制的改革
松江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松江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中的垄断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影响和制约,供销合作社内部机制不活、产权归属不清、债务包袱和人员负担沉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困扰了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供销社的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起步。1983年推进了以恢复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1989年县供销社退出政府序列,由行政机关转变为县直属单位。1991年按照社企分开的原则,成立松江商业总公司,开始了企业化的运作。供销合作社通过改革,由“官办”改“民办”,努力办成真正的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1992年供销社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奋力拼搏,加快了向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步伐。开展“六自主”(即经营活动、商品定价、劳动用工、工资分配、投资发展、机构设置)的改革。在经营管理上推行了“承包经营”、“社有民营”等责任制;在分配制度上推行了“联销联利计酬”、“工效挂钩”等改革。
1 993年,实施“抓大放小”,基层社和直属公司429个门店,1403名职工参与了抽资承包经营。1997年,在市社系统率先推进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全社共有30个企业4301名职工参与改革。
199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这是供销社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件。1999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明确提出,通过改革,使供销社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松江供销社认真贯彻中央两个5号文件精神,加大了企业改革的力度。
1998—2001年,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先后实施了松江百货大楼破产和三个商办厂的关闭歇业;对基层社和直属公司的小门店,实施公有转个体的改制,共改制小门店416家,职工1231人;对直属单位推进公司制改革,组建股份制公司29家,职工1711人;对两大商场实施了“母体不变、两权分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产权制度改革,努力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2002年松江供销社的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全区除烟草、药材、百业三个特殊行业外的24家直属企业,全面推进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供销社体制和机制的战略性大调整。振华房产等9个企业与供销社脱钩成为民营企业;9个基层供销社资产合并,通过新组建的4个中心社运作资产;云间商厦、松江商城和新纪元百货大楼实现了纯资产经营;对3个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了关闭歇业。全社有3697名职工置换了身份,清理银行债务1.73亿元。通过产权制度的脱胎换骨的改革,摆脱了供销社产权单一、机制不活、包袱沉重的状况,整体盘活了供销社的存量资产,为供销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国务院又颁布《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明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职责和任务。松江供销社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做强做优支柱企业,精心培育品牌企业,充分发挥经营性服务功能,积极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职能,重现了生机和活力,经济实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经济增长的轨迹
六十多年风风雨雨,艰苦创业,松江供销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成为一家涉及商业资产租赁开发、商业地产开发、百货零售业、医药连锁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区重点国有企业,毫无愧色地向松江人民展示了其应有的神采。
这里,不妨披露供销社六十多年来所记载的一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供销社发展的轨迹和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1951年-1960年,第一个10年,全系统累计实现销售31525万元。利润1341万元,上缴税金946万元,年末总资产486万元,净资产68万元。
1961年-1970年,第二个10年,全系统累计实现销售63943万元。利润2441万元,上缴税金1918万元,年末总资产1077万元,净资产426万元。
1971年-1980年,第三个10年,全系统累计实现销售231331万元。利润8038万元,上缴税金7076万元,年末总资产4995万元,净资产1974万元。
1981年-1990年,第四个10年,全系统累计实现销售518579万元。利润17998万元,上缴税金12020万元,年末总资产22188万元,净资产10497万元。
1991年-2000年,第五个10年,全系统累计实现销售1578027万元。利润19261万元,上缴税金29765万元,年末总资产86912万元,净资产35361万元。
2001年-2013年,松江区供销社改制重组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战略转型。改制后实现了资产的大幅度增长,全社总资产由2002年改制之前的8.05亿元,增长到2013年13.47亿元,净资产从改制前的3.5亿元,增长到2013年10亿元。
随着松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松江供销社将加快转型发展,从产权制度为主的企业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通过资产运转,从商品经营的传统模式向商品、资产、资本多元经营相结合转变,从服务“三农”向服务“三农”与服务城市相结合转变,从传统行业向打造商业品牌、拓展新兴行业相结合转变,从传统的供销合作社转向融入地区发展大局,注重发挥城市化供销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特色作用,把企业打造成主业突出、特征明显、质量精良、实力雄厚、发展后劲强的规模型综合性供销商业企业。
【松江历史陵园】推荐阅读:
松江区科普项目管理办法06-02
初二历史《伟大历史转折》说课稿10-16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解释原则05-27
【历史导游词】 特色历史导游词06-05
余秋雨历史散文《历史的暗角》简介06-25
铭记红色历史05-28
历史试题2013505-28
历史与文化05-31
历史初中总结06-01
历史复习初三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