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精选8篇)
美国高等教育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国是世界上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其涵盖的课程数量和范围也非常惊人。美国高等教育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你可以开阔眼界,了解最前沿的知识,培养领导能力,增强竞争力,尤其是美国商业现在可以说世界第一,财富500强里就有170个公司属于美国,机会无限。
美国教育种类繁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学校。有公立学校又有私立学校,有学院又有大学,有两年制大学又有四年制大学,学位从准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到博士学位,博士后等一应俱全。自由开放的专业选择体系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灵活有效的学分累计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业。通过专业认证机构管理和规范各类院校,承认院校之间的学分转换
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增加社会经验和能力。美国奖学金种类繁多,高校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分为非服务性奖学金(Non-Service Scholarship)、服务性奖学金(Service Assistantship)和学校贷款(loan)三种。一旦获得学生签证,就有机会工作、申请移民。美国与很多国家有互免签证的协议,持有美国护照到其他国家旅游、工作将更加方便,作为学生家长,完全可以申请去美探亲。
境外就业与回国就业成就双保险。目前,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吸引海外人才,这非常有利于美国留学生毕业后的境外就业。境外就业可为留学生积累海外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开拓国际视野,甚至还可以获得移民资格。而留学美国学成回国后,市场认知度提高、竞争力加强,更有机会获得高薪高职位。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作品中各民族留下了他们最丰富的见解和思想”。而电影是以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通过影像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的一门艺术。
电影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去电影娱乐的表层外衣, 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其实更多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所以, 当我们在欣赏某部电影时, 我们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它的娱乐外壳上听故事, 而应该进一步的去体会影片中人物性格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美国电影一直是人们追捧的热点, 我想, 除了电影本身的豪华巨制, 人们更多的是被它里面的所蕴含的美国精神所折服吧。
二、美国精神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最具特色的一个。但是个人主义的内含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私自利, 只顾自己, 不顾集体。美国的个人主义具体来说应该包括:
1. 个人自由
美国人重视个人自由, 强调自己作为自己的第一负责人, 应该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做出决定。
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就深刻体现了对个人自由的不断追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的婚外情, 本想酒后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 但最终没有下手, 然而因为“侦办此案的检察官当时要出马竞选议员, 一件迟迟未破的盗窃杀人案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被冤枉入狱, 并判为无期徒刑。在黑暗的牢狱里, 安迪并没有就此沉沦,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交狱警如何避税, 为同伴们换回了3瓶啤酒, 就像在自家的屋顶上, 恬静安逸的享受着阳光, 而相信自己也在其中的人甚至暴增到两百人, 人人都渴望自由, 虽然他们中少有像安迪这样神态自若的人。多年的牢狱生活, 并没有让安迪养成坐牢的心态, 眼神依旧明亮, 脚步依旧轻快。把门锁上, 把两条腿放在桌子上, 头枕着自己的双手, 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停止了劳动, 像朝圣一样感受着音乐所带来的身心自由放松。终于, 安迪凭着睿智、坚毅和对自由的向往用了20年的时间, 凭借一英尺宽的小锤子打通了通往自由的道路, 到达了那个没有记忆却温暖的地方。
影片不仅让我们为故事本身去感动, 而且加深了人们对希望、自由及精神生活的思考。
2. 个人奋斗
美国人将个人主义引申为机会均等, 即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凭借自己的天分和努力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的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励志故事, 是根据美国著名的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来的。影片里, 克里斯真算上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了, 是个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的推销员,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当他茫然的走在大街上的时候, 碰巧遇见了一个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成功人士“你不需要上大学, 你只要对数字敏感, 跟人你相处得来就可以了”。克里斯恍然大悟, 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股票经纪人。为了展示自己的这两样天分, 主人公拿着自己填好的申请表找到了这个人:“我想把简历亲自交给您, 想跟您认识一下”他努力想抓住那个和自己有一面之交的人, 为自己尽可能的寻找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包括搭乘计程车, 拼命玩那个魔方的过程。他不卑不亢全力以赴, 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直至成功。如同他对自己的儿子所说:“没有人可以否定你, 哪怕是我也不行, 如果你真的很想做一件事, 你就要努力去做, 为了梦想, 你绝不能轻言放弃, 没有人可以否定你”。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自己干瘪的钱包里借钱给弗雷姆;在紧张的工作中, 帮同事做一些琐碎的事情;利用看球的时间为自己争取机会, 正因为他出色的人际关系, 取得了大客户的认同。最后, 终于通过自己不懈的奋斗, 脱颖而出。
个人奋斗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具有神圣的意义。小人物处在社会的中下层, 是社会的大多数, 当看到电影中与自身处境类似的小人物因通过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并扭转了社会地位, 观众的认同感由然而生, 从而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抚慰。我们被克里斯的那种真诚、善良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从主人公身上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以说克里斯缔造的奇迹已经成为我们普通人追求成功的楷模。影片告诉我们只要亲自去尝试去奋斗, 我们总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也只有依靠自我奋斗而获得最终成功的人, 才会赢得人们由衷的尊敬和赞叹。
3. 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是一个强烈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 她所塑造的英雄都具有普遍的特质:以突出自我为目的, 进攻性强, 并且具有绝对的自信。个人英雄主义深深的根植于美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就连进口的《木兰》也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木兰》, 处处打上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
木兰替父从军本来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因为父亲年老体衰, 木兰又无长兄, 为了尽孝道, 木兰毅然替父从军, 等到立下战功, 到天子赏赐的时候, 拒绝做官, 回家孝敬父母, 把中国传统的孝道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不到木兰对自我价值的任何表现。就是这样的故事被美国迪斯尼拍摄成了完全美国化的“木兰”, 显现的完全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木兰”, 她说:“或许我并不是为了我父亲来的, 或许我只想证明我能行。所以, 当我拿起镜子的时候, 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在美国的“木兰”英勇机智、士气高昂, 敢爱敢恨。她表现出的坦率、真诚、胆大完全是一个西方女子的形象, 与中国的贤惠、乖巧的“木兰”姑娘完全不同。
美国的英雄之所以让人崇拜、让人难忘, 是因为英雄在实践着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自己的优缺点, 是活生生的英雄。
三、结论
美国大片之所以风靡世界, 除却电影的娱乐精神外, 更值得我们欣赏的应该是电影里所表现的那种让我们震撼的美国精神。当然, 简单的几部电影并不能完全诠释美国精神, 但是, 我们至少看到了美国人勇敢、睿智、坚持不屈、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艾素萍.一曲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与美国梦的实现[J].世纪桥, 2011 (21)
我们在国内选择美国高中的难度比选择美国大学要复杂得多,美国大学有官方的排名可参考,但美国高中并没有。幸运的是,每年12月美国都会举办“美国蓝带优质学校国际论坛”(它也有“世界国际中学校长会议”之称),受邀参会的成员主要是每年评比出来的“蓝带学校”。“蓝带学校”可谓是美国优秀中、小学的代名词,是美国中、小学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本文着重介绍的是美国的蓝带高中。
什么是蓝带学校
美国蓝带学校计划(Blue Ribbon Schools Program)源于1982年,由美国联邦教育部提出,主要有三个目标:
1. 评比全美优秀的公立、私立学校;
2. 对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研究,为各校自我评估和改进提供参考;
3. 鼓励各校之间分享成功的办学经验。
2011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蓝带学校颁奖典礼上共有351所公立及私立学校获得此项荣誉,其中高中有43所。目前,美国已有六千多所学校荣获过此项荣誉,其中有些学校更是多次获奖。
蓝带学校的特点
蓝带学校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品行教育上。首先,学校会根据学校所在的区域以及不同的学生背景等因素向学生灌输不同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有针对性的美德教育。其次,学校严格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品行学习的典范,并努力把这种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全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班级管理技巧,通过对适当行为的模仿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再次,学校也会将相关品行教育的理念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并帮助学生在校外继续学习。
学校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作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逐步明白该如何出色地完成课程作业,如书写要工整,阐述要详细,必须投入适当的精力和时间,完成之后还应进行检查和评价,以确保作业的质量。如The St. Joseph Montessori School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就是学生的工作场所”。他们希望学生能从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知识中获得自豪感,从而推进学业的进步和品德的提升。
蓝带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大约三分之一的蓝带学校把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发展作为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如Santa Margarita Catholic High School对此的理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具有崇高的信仰和品德,崇尚终身学习,有社会责任感和世界公民的意识”。
蓝带高中vs.普通高中
与普通高中相比,被评选出的蓝带高中教学质量高、超前教育普遍、学习风气浓厚、学生个人成就突出,学生的大学升学率高。与此同时,蓝带高中非常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品行的教育、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学生公民意识的树立。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教师、学生、家长都会感到自信,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有动力。
如何申请蓝带高中
对于美国公民来说,申请入读大部分的蓝带高中并不需要特别的考试,只要家宅位于学校的学区之内就可以获得入读的资格。对于国际学生而言,一般只需要提供SLEP成绩即可。只有极少数的学校要求学生提供TOEFL或SSAT成绩。除标准化考试要求外,其他的申请材料与普通走读私立高中申请材料大同小异,主要就是申请表格、老师推荐信、在校成绩(一般要求平均分在80分以上)等。一般蓝带高中对于国际学生的比例有严格的控制,学校的名额有限,而走读高中都是采取“滚动录取、先到先得”的原则,所以建议大家在申请时尽早递交申请材料。
几所蓝带高中简介
Cincinnati Hills Christian Academy
辛辛那提山基督教学院(辛辛那提最好的私立学校)
辛辛那提山基督教学院在学术上追求卓越,鼓励学生释放激情来学习和服务社会;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和谐融洽地沟通,给学生提供欢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能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课外活动:
声乐社、戏剧社、舞蹈社、视觉艺术美术社、管弦乐队、唱诗班、青少年社、艾滋病预防社团、艺术社、商业社、电影社。学校要求学生参与120小时社区服务才能毕业。
体育活动:
棒球、篮球、拉拉队、曲棍球、足球、高尔夫、垒球、游泳、网球、田径、排球、摔跤等。
毕业生去向:
波士顿大学、布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圣母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罗切斯特大学、南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
Saint Joseph's High School
圣约瑟夫高中(天主教高中50强)
圣约瑟夫高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人尊严并满足学生希望得到终身学习机会、参与文化多元且变幻莫测的国际社会的要求。圣约瑟夫高中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以天主教教义为准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荣誉感。在这个融洽的校园环境中,师生互相尊重,共同努力。
城市/州别南本德/印第安纳州
学校类型合校,走读
年级9~12年级
建校时间1953年
学生总人数821人
有色人种比例12%
师生比例1:16
AP课程16 门
申请截止日期滚动
语言考试要求SLEP
学校网址http://www.saintjoehigh.com/index.jsp
课外活动:
保龄球俱乐部、戏剧俱乐部、经济挑战协会、艺术俱乐部、电影俱乐部、美术协会、法国俱乐部、美国的未来商业领袖俱乐部、拉丁俱乐部、模拟审判俱乐部、国民荣誉协会科学俱乐部、滑雪俱乐部、社会和生态组织俱乐部、心灵俱乐部等35项课外活动。
体育活动:
棒球、篮球、拉拉队、曲棍球、足球、高尔夫、垒球、游泳、网球、田径、排球、摔跤等22项体育活动课程。
毕业生去向: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迈阿密大学、密歇根大学、匹兹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艺术学院、美国大学、加州艺术学院、波士顿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天主教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阿勒姆学院、埃默里大学、福特汉姆大学、乔治敦大学、夏威夷太平洋大学、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印第安纳大学南湾分校、约翰卡罗尔大学、圣母大学、马凯特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肯特州立大学、圣克拉拉大学、圣约翰学院、普渡大学、欧柏林学院、鲁斯-赫尔曼理工学院、史密斯女子学院、雪城大学、圣路易斯大学、芝加哥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等。
Santa Margarita Catholic High School
圣玛格丽塔天主教高中(天主教高中50强)
圣玛格丽塔天主教高中位于风景如画的Saddleback Valley山脚下,这里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既是旅游胜地,也是学习的最佳场所。2010年,该校有150名学生被誉为AP学者*,超过了南加州其他的私立高中。
课外活动:
学校有超过90个社团,包括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电影影视制作、雕塑、绘画、乐队、合唱团、舞蹈、戏剧、摄影和艺术史课等。学生需参加80小时社区服务方可毕业。
体育活动:
学校提供如马术、冰上曲棍球、轮式曲棍球等24种体育课程,全校约有72%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学校拥有奥运会标准的泳池和水上运动中心以及校内网球场。
毕业生去向: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大学、圣母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乔治敦大学、塔夫茨大学、布兰代斯大学、威廉玛丽学院、纽约大学、波士顿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国东北大学、威廉姆斯学院、卫斯理女子学院、卡尔顿学院、卫斯理安大学、汉密尔顿学院、巴克内尔大学、圣十字学院、美国三一学院、西方学院、拉斐特学院等。
*AP学者:授予那些参加了3门或以上的AP考试并获得3分或以上成绩的学生的荣誉称号。
作者简介:
根据规定,留学生出国前,须到中国检验检疫机关所属的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办理《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和《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出境时须向中国检验检疫机关出示健康证明书,方能出境。美国政府也要求入境者必须在指定机构完成符合美方规定的预防接种,申请人如有以往接种的原始记录应带来并提交给接种医生审核验证,并需按美方规定补种相应漏接种疫苗。另外,还应向学校的国际学生辅导员(International Student Adviser: ISA)询问,看大学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和规定。
一、所需材料及物品
身份证、护照、两张二寸照片、所需费用、学校寄来的体检表(如有)、免疫接种记录(如有)、一支笔(注:以上具体要求还应询问当地的保健中心)。
二、体检
1、基本流程
填写健康检查申请表→录入个人信息→体检项目审核→交费→按申请表提示进行体检→交表
2、体检项目
检查项目包括常规的临床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临床医学检查项目有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X线检查、心电图、B超。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艾滋病抗体、性病(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
3、注意事项
① 体检前一天的晚餐饮食应清淡,不要喝酒,睡眠充足。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应暂缓体检。
② 体检当天清晨不要进食,保持空腹状态进行抽血化验及腹部B超检查。
③ 建议体检前多喝水,妇科B超及男性前列腺B超检查需要在膀胱充盈(胀尿)状态下,才可以进行。
三、免疫接种
1、基本流程
填写健康检查申请表→录入个人信息→审核→交费→填写预防接种申请表→递交预防接种申请表→实施接种→领取《国际预防接种证书》
2、注意事项
① 应咨询当地的保健中心,根据个人接种疫苗的.情况安排好免疫接种时间。
② 接种者当天不宜空腹,但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不要做剧烈活动。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应暂缓接种疫苗。
③ 如实填写预防接种申请表并认真回答接种科医生的问题,以便于医生进行接种前禁忌症和慎用症的筛查。
④ 接种疫苗后,应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
注: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可以一次为申请人办理体检和预防接种,其他地区留学生应以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办理。
四、领取证书:
《国际旅行预防接种证书》在接种后当场签发,确保所有疫苗接种都记录在册;《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在体检完毕后2-4个工作日内签发(实际以各体检中心通知为准)。
五、相关疫苗简要介绍:
1、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
大多数大学要求你提供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免疫证明。注:MMR是减毒活疫苗,所以有免疫缺陷者包括正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孕妇、MMR过敏史、对鸡蛋过敏、对新霉素过敏者禁种;
2、肺炎双球菌疫苗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担负将子女送出国外读书。这就涉及到就读国家的选择。
在国外读书无疑有诸多的好处。一是学习语言;二是通识与素质教育,也包括具体专业、学科的教学质量。三是扩大视野、积累国际经验:孩子能够更近距离的学习并感受发达国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社会的人打交道,丰富并扩大视野。这对人的成长非常有益。在国际化的时代大局下,也变得尤其重要。四——也许是最重要的,能够帮助孩子绕开(而非“逃避“)残酷的高考独木桥。
去国外读书,两个领先的英语国家——英国和美国——是最多人关注的。其他的国家,如加拿大,和美国更加接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则可以视为第二甚至第三梯队。
我由于既有英国留学的经验,又有美国的留学经验,也常会给朋友提供一些咨询和建议。现在,也想借此机会将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经验与总结,不可能完全客观,也不可能在每一点上都与时俱进,但我反映的大图景应仍然存在,仅供读者参考。要指出的是我本人的经验主要来自社会科学及文科。除非特指,主要面向普通学校的本科。
学制
英国的学制是本科三年,硕士一年;美国通常是本科四年,硕士两年。所以完整取得硕士学位,英国花的时间要少得多,是图快捷人士的选择。但大家也不难猜想,在这样的学制安排下,两国学生的体验及学位的含金量也不可能是一样的。这将在后面进一步探讨。费用
英国的费用显著低于美国。在不考虑任何奖学金的情况下,国际学生在英国留学的成本是1.5-2万英镑(相当于2.4-3万美元)/年;三年就是4.5-6万英镑(相当于7-9万美元)。美国方面,私立学校在5-6万美元/年,四年就是20-24万美元;公立学校稍便宜一点,但现在也是3-4万美元一年,四年就是12-16万美元。在美国,除了少数如加州伯克利分校外,好的并且在国内有较高认可度的学校还是以私立为主。
申请难度
总体而言,同样质量的学校,英国的门槛无论在推荐信、学术背景要求都比美国低一些,或者说更加灵活一些。而且英国很多学校都提供各种形式的预科,可以念一年再升本科。预科的门槛更低。总的原因是英国学校全部是公立学校,资金方面不宽裕(甚至窘迫),因此很热衷吸引留学生(对国际学生征收的费用依法高于英国本土学生)。这个结果就是——至少是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英国的中国学生素质更加参差不齐。(至于两国具体的申请流程,可以咨询留学机构。本文就不进一步探讨了。)
择校及中国内地对学位的认同
选择什么学校好呢?当然是越出名的学校越好了。不要迷信特定年份的排名,因为它变来变去。更不用专注你所在的专业的排名——对于本科生而言,这和你关系不大。主要看历史知名度。这里,英国被世界公认并在中国知名的好学校比美国要少得多。最精英的两所,牛津、剑桥,其他的包括伦敦经济学院、Warwick、帝国理工、UCL等都列于第二梯队,再就是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兰卡斯特、纽卡斯尔、Durham、Bath等大学,都是不错的学校。其实除了牛津剑桥外,英国其他学校之间的差别是比较小的,很同质化。作为中国学生,选择的标准无非是在国内知不知名。
关于学位的认同。如前所述,由于英国学制较短,门槛没那么高,所以现在内地对英国学位的认同度不如早些年了(譬如九十年代末或本世纪初)。每年的就业市场上有大量的英国留学生。这时比较看重的就是两条:一是排名尽可能靠前(譬如Warick、帝国理工、UCL等),二是毕业成绩一定要好(考虑到近年来英国大学发放学位等级越来越水,优秀学生应该取得First Class Degree;至少不能低于2:1)。由于近年来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人比较多,所以大家对英国学位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苛刻了。
至于美国,美国学校的名誉度和认可度还是高于英国很多。从各种全球大学排名情况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实力。基本上美国前三十的大学都是质量非常高的大学,社会认可度非常高;在排名前十大学的本科毕业,基本都可以自动被认定为“精英”(相比之下,对英国留学生就会有更多的疑问)。这里还要额外提一下的就是美国有university和college之分。University就是综合型大学,全面并且注重学术科研;college更注重教学,许多美国中产及上层精英都选择就读college(譬如希拉里毕业于Wellesley College)。这些学校的特点是教学水平高,美国人很认,但在中国内地知名度一般。
学习与教学质量
国外学校的本科教育和国内不一样,比如说一般什么班的概念,就是学生选课上课,组织比较离散。师生关系不紧密,课余时间也很多,所以很依赖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好的,积极向上的,善于利用学校资源的,在英国一所普通的学校也可以学得非常好;学习习惯不好的,放到美国常青藤也可能学不出来。
回到课堂。我在美国和英国都听过课。在美国,听过一些哈佛大学的本科课。总体感觉,英国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均衡和可靠。英美大学教学一般分两部分,一是lecturing,讲课;一是seminar,课后讨论。Seminar部分非常关键。我在英国上的所有课都是教授或讲师亲自主持的。而美国的university特别是常青藤名校,教授都过于注重科研甚至社会活动,不太重视教学,搞到lecturing有不少时候居然是助教在讲(哈佛就一直有这个问题);而seminar几乎肯定是助教(往往是博士生)主持的。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就受到很大影响了。这方面,美国的college比较好,师生比显著优于名牌university,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
综上,对于真正想得到最好教育的,美国的college是上选;英国的大学一般而言还是比较可靠的,美国的university(包括哈佛耶鲁),专业、课程、教授之间差别就比较大了。这里要提到的是教学不光是课堂,还有课外活动。这一点美国大学优势较大。在好的大学都有非常丰富的活动例如各式各样的讲座、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等,学生可以广泛参加,而英国学校这方面要弱一些。所以在美国上学,整个经验和视野可能更开阔一些,不局限于课堂和图书馆。
非学术研究生教育(就是一般的硕士)
所谓的学术研究生教育就是博士,具体要看学校在具体专业的教授和研究能力,这里就不涉及了。我们主要谈面向职业市场的非学术研究生教育。在这个领域,美国的质量和认可度明显优于英国——无论是MBA、法学硕士、公共管理,还是其他领域的硕士。现在对英国硕士的看法就是学制太短,硕士居然12个月就出来了(很多人才刚刚适应,英语还不利落呢),进入门槛也不高,有点花些钱就能上的意思,水分比较大,如果本科在国内上,去英国拿过硕士只是很有限的补充;如果本科在英国上,再加一个硕士(除非到了牛津剑桥),效果也有限。所以硕士教育,除非是图快,或者出于经济的考虑,或者是自己之前背景的限制,还是建议美国。
学生的社会化
这个问题,英国和美国差别比较大。在英国留学的学生普遍有融入当地社会比较难的问题——英国人不那么热情开放,对中国留学生说实话没啥兴趣。很多人抱怨在英国上中学,呆了八九年都交不到一个英国朋友。对于在英国念本科甚至念硕士而言的人就更加如此了。结果就是华人学生扎堆。住也住在一起,吃也吃在一起,玩也玩在一起,和英国学生不来往。最后的结果就是呆了几年,对英国社会还是很隔阂,觉得自己是过客,而且在语言等各方面的锻炼都差强人意。
美国就不同了,美国是移民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很多,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也很多。美国人通常比较开放热情。所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融入校园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不少人会有“不觉得自己是留学生”的这种感觉。结果是在美国的留学生受所在地熏陶相对更多,更加“西化”,甚至英语各方面都更好。(当然这只是大图景,不针对具体人)。
职业意识与就业机会
这方面美国明显优于英国,而且差距不小。在美国念本科,由于校园的氛围——比如美国大学都有能力很强很尽职的帮助学生找工作的机构;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各种企业来访招聘也很多,西方学生也有这种意识。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的实习/就业意识会比较强,更加“早熟”,例如大多知道该积极地安排假期实习。但在英国就不一定有这种意识了,首先因为缺乏这种氛围,其次也很取决于你所在的中国学生群体。另外还和能接触到的机会有关。毕竟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世界顶级企业众多;举凡在大城市就读,接触职场的经历会很多。
还有一个希望强调的就是学制。英国学制三年,也就是到毕业就学只有两个暑假(大
一、大二)。而美国四年,有三个暑假。这就是一个暑期实习的差别,对履历的贡献影响是很大的(一般正规的国际机构、企业都是在本科生毕业当年的春天确定招聘)。再考虑到美国校园更成熟的职场意识,更开放的环境,更丰富的求职机会等,差别就成倍放大了。总之,依我个人的经验,在美国,学生在职场意识上会更早熟。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寻找从美国到大中华地区的工作机会,而且在就学与工作的衔接上可能更有效率(即本科后直接工作,之后再根据需要就读含金量更高的硕士,如名校MBA)。英国学生更加被动,本科读完就读硕士,读硕士忙碌的一年又要匆匆忙忙地找工作,学业和工作兼顾得很辛苦。
窍门一:
在国内先修海外大学学分
据一些留学生介绍,在美国修读本科文凭是修学分制的,一般修完本科文凭需要120个学分左右,通常情况下学生会使用四年的时间,即每年修30个学分左右来完成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美国百强名校,特别是顶尖的学校一般修一个学分需要1100美元左右。
为了节省留学费用,留学生可在国内先修课程,如就读美国爱华荷大学精算专业,可先修美国大学基础课程,如微积分、统计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如成绩优秀,经爱荷华大学评估就可能获得31个学分的减免,即节省了约25万元人民币的学费,相当于直接从大二开始就读。
窍门二:
语言学习要扎实
很多中学生出国前学语言纯粹是为了应付海外大学招生必备的托福或雅思考试,其中有部分学生是凭借一些考试技巧来备考,而实际的语言能力并没有达到海外大学的要求。加上学生从未在全英文环境下就读,很难听懂外教的课程和完成真正的学术论文。到了海外,大部分学生需要加修学术语言课程,这样不仅需要增加学习的费用,也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和在当地的生活费用。因此,留学生出国前最好能学会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以及达到海外学术语言能力的要求,这样在国外不再花费很多的钱用于语言学习。
窍门三:
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
美国是以“宽进严出”录取出名的国家,大学毕业率并不高。同时,由于中西文化和教育体系存在差距,普通的中国高中生一步到位进入海外的大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而恰恰是这些问题导致了考试没通过,再去花钱重修等结果,严重的还会造成无法获得毕业证书。因此,在国外学习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前做好论文准备,考试争取一次性通过,避免重考,这样可节省了不少费用。相关阅读:法学院的申请程序及要求误区:无语言成绩不能进名校见闻:美国高中盛行教辅义工
关键词:美国往事,黑帮文化
一、《美国往事》的两个主题:友情和爱情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这部电影:“《美国往事》是一个比故事经典的寓言, 比寓言复杂的故事, 其意境早已超脱了手法, 其深度则完全超越了情节, 就如同美国这个国家, 它的历史是如此短暂, 教人不得不怀疑它的底蕴是否厚重, 但只要稍微对它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就会感到这种猜疑本身就是轻浮无知的。”的确, 《美国往事》这部电影似乎已经超越了电影所能诠释的东西, 如果单单以黑帮片来定义它的话, 似乎是更狭隘了些。它更像是一部激情盎然, 诗意盎然的抒情电影。
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这部电影表面是一部美国的黑帮片, 有人定义它是关于黑帮兄弟互相背叛的故事, 其实我认为恰恰相反, 导演瑟吉欧·莱昂似乎更想让我们注意到的是叫做友谊的东西。影片中的情节都是围绕面条展开的, 他是犹太移民, 生活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最底层。少年时代, 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生活的无聊, 他与一帮小混混整日无所事事, 这样无聊的日子从遇到麦克斯之后, 他们的命运轨迹似乎就走向了另外一种结果。麦克斯带着他们, 借着当时美国的“禁酒令”, 从而倒卖酒发了家, 摇身一变成了美国黑帮的中坚力量。面条和麦克斯的兄弟感情一直很好, 直到麦克斯的权利欲望越来越大, 甚至诱惑着他要去抢劫纽约中央银行。面条不忍心看自己昔日的好兄弟走向犯罪的深渊, 因此向警方举报了他, 他剩下的兄弟也都在警方的交火中丧生。面条从此隐姓埋名, 不再待在黑帮, 一直活在愧疚和懊丧中。直到最后他才识破, 原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策划者正是自己的好兄弟麦克斯。35年之后, 他踏入了政坛, 成为了“贝利部长”, 夺走了面条曾经心目中的“女神”黛博拉, 还私吞了原来兄弟们一起藏在保险箱里的钱。
如果故事发生到这里, 普通的导演一定会上演一部面条如何复仇, 血洗麦克斯, 抢回黛博拉的故事。而瑟吉欧·莱昂导演却没有落入俗套,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经典所在。麦克斯在最后要求面条结束自己的生命, 以求赎了当年犯下的罪, 但面条却放过了他, 因为经历过了35年的洗礼和沉淀, 他早已看透了这一切, 拥有了一颗看透一切的心。在他的心里, 自己昔年的好友比这一切都重要。而麦克斯看着自己老友离去的背影, 竟也做出了自杀的惊人举动。整部电影是以黑帮为背景, 全然没提一个友情, 而结尾处又浓浓的充斥着全部都是友情。
而《美国往事》的第二个主题就是爱情, 面条和黛博拉的爱情。面条少年时代总是偷偷地拿掉面粉仓库的墙砖来偷偷看黛博拉跳舞。与面条而言, 肮脏简陋的面粉仓库是他的爱情圣地, 仓库中翩翩起舞的就是他对于爱情全部的幻想, 是他心目中的“女神”。黛博拉对面条也是有感情的, 然而对于她而言, 有一些东西比她跟面条的爱情更加重要, 那就是地位、金钱。她对面条说:“我最亲爱的爱人, 他有水晶般的心灵, 他有金子般的头发, 他洁白无瑕的眼睛, 又大又亮, 他的身体如象牙般的坚实……可是他永远成不了我的爱人, 他是个小混混!”她喜欢跟面条在一起的感觉, 却最后背弃了面条, 成为了麦克斯的妻子。为了她的舞蹈梦, 为了金钱地位, 她选择了离开面条。这样的设计就好像《老男孩》中一样, 班里最漂亮的班花, 最后选择了跟原来最卑微, 但最后最有钱的男人在一起。
面条虽然是黑帮中的人物, 但他忠于友情, 也忠于爱情。这是他人物特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二、禁酒令与美国黑帮文化
在《美国往事》中, 促使面条和麦克斯成就大业的一个契机, 就是美国当时实行“禁酒令”政策。“无论从哪个方面看, 禁酒运动的范围和影响都不是仅仅局限于饮酒问题本身, 而是掺杂了美国社会生活中众多纷繁复杂的因素, 成为折射美国社会历史变迁的一面镜子”[1]禁酒运动既是美国社会发生大变革下的产物, 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美国历史的前进“在一战时期的美国, 由于粮食短缺, 为了确保国内粮食的充足供应, 美国颁布了临时性的禁酒措施, 禁止贩卖任何带有酒精的饮料。禁酒令并没有真正的让美国人民滴酒不沾, 反而促进了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黑帮。美国各个黑帮在禁酒令时期疯狂的倒卖烟酒, 赚足了油水。贩卖私酒在这时成了一种一本万利的买卖, 吸引了无数的犯罪分子介入其中, 有组织的走私犯罪活动开始兴盛起来"正如林格在美国人眼中的美国人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想到有组织的犯罪, 人们便不能不想到禁酒, 因为正是禁酒导致了有组织的犯罪的产生, ”可以说, 禁酒令就是美国黑帮的一剂最好的催化剂。
三、美国黑帮中的意大利特征
因为《美国往事》的导演瑟吉欧·莱昂是意大利人, 这个时代的美国黑帮片几乎都是带着意大利黑手党的蓝本, 因此这个时代的美国黑帮文化都是带着意大利文化的特征。这个时代的黑帮多是有组织的犯罪文化。很多人们熟知的经典黑帮片基本都是意大利黑手党的原型, 如《小凯撒》、《疤面大盗》等等。黑手党起源于“Mafia”, 源于“Cosa Mafia”意为“我们的事业”, 意大利黑帮起源于一种秘密的结社的犯罪组织。在美国黑帮初期形成的时候, 很多都是来源于意大利的黑帮移民, 他们的有组织的犯罪文化直接就影响了后来的美国黑帮文化。而后来的一些意大利裔的导演部仅仅是继承了他们本土的文化, 同时还参与到了美国的一些政治经济活动之中。文化认同就是犯罪组织凝聚力的根源, 尤其是游民精英的身份意识, 以及在行为方面, 参照群体具有规范性作用。美国黑帮基本上都是以族裔为核心聚居的, 在美国20年代到70年代之间, 几乎都是这样以种族来聚居划分的。《美国往事》中, 面条他们几个兄弟也都是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 他们生活在贫困的犹太人聚居区里, 这与意大利家族式的黑帮结社不同, 但本质性质也都是一样的。因此在美国黑帮文化中, 其意大利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我们透过了一些美国黑帮经典影片, 看到了当时的美国黑帮文化, 也有助于我们对当时美国融汇一炉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有更加的深刻的领悟和理解。
参考文献
到不了的餐厅
——领略汽车的重要性
在美国,有时候吃饭是个大问题。如果你不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就会饿肚子。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还没有买车,秉持在中国溜达着找饭馆的习惯,我在一个月里把住所附近靠步行就能到的大大小小的餐厅吃了个遍。但是在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这座小城里,要吃到好吃的,你还是要走更远一点。
我当时的室友是个中国人,我们俩都是吃货,俩人坐在一起一合计,一致认为作为年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胃,还是应该付出一些努力。虽然没有车,但我们有一双年轻的脚啊,于是我们决定找一家靠步行一小时之内能走到的好餐厅。我们打开电脑,按照距离和餐厅风格进行筛选,最终选中了一家名为红龙虾(Red Lobster)的海鲜餐厅。早就听朋友们说过这家餐厅,于是我们决定周末去饕餮一番!
由于初来乍到,不了解美国的餐厅礼仪,我和室友做了详细分工。我负责查找餐厅点餐礼仪,比如开胃菜、甜点都怎么点,高档餐厅小费怎么给;我的室友则负责查找着装礼仪,查一查红龙虾到底是什么档次的餐厅,需不需要穿正装等等。
总之,在周末之前,我们两个按照博士生做研究的方式,分析了各种文献资料,并对相关同学作了采访,我们俨然成了美国餐厅的专家。一般而言,在美国的餐厅就餐比在欧洲餐厅要随意很多,基本都不用穿着正装,只要不是穿短裤、凉拖就行。当然,在特殊场合和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穿“正式的短裤”也是一种表示身份的象征。比如在美国南方的一些大学里,男生身着长袖T恤,穿一条到膝盖的休闲短裤(不能是运动款),将上衣掖在短裤里,腰上扎上皮带,这就是一种特有的南方绅士的着装方式。除非是特别高档的法式餐厅,一般来说,即使你穿凉拖、运动裤、大T恤,也不会有人轰你出去,不过就是自己觉得丢人罢了。经过室友的研究,红龙虾餐厅虽说是比街边小馆子好一些,但也不算特别高档,属于中等的餐厅。因此,我们决定身着休闲装前往,但长裤和皮鞋是必须穿的。
我们从打印机上把路线图打印了出来。在图上看,这家餐厅离我们的住所其实不远,正常的话一个小时肯定能走到。吃饭大概用一个多小时,吃完后再走回来,不仅享受了美味大餐,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那天正好是个晴天,万里无云,正适合锻炼和享受美食。但事实证明,我们只进行了锻炼,没有享受到美食。原因是——没路!
那天我们是在经过一座立交桥时意识到这一点的。在地图上,这座立交桥和国内的立交桥没什么两样,是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国道”的交汇,以前搭朋友的车出门旅行或采购时经常路过这里,那时坐在车里没感觉到这座立交桥和国内有什么区别。但是当我们以行人的视角来看它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根本没有给行人留出通道。换句话说,这是座只有车能走,人却过不了的桥。
从家里出门一直走到立交桥的这段路,都有专为行人设置的人行道,但这条人行道在立交桥前中断了。透过桥看对面,不远处就是红龙虾餐厅,过了桥后人行道又重新出现,好像刻意不让我们过去似的。左看看、右看看,就是没有能够通行的道路。我们只得眼睁睁看着这顿饕餮大餐随风而去。看着汽车一辆辆飞驰而过,我俩不约而同地摸摸肚子,因为我们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
此时,天气也开始热了起来,9月份的夏洛茨维尔依旧湿气很重,尤其是到了中午,穿着长裤和皮鞋的我从头到脚开始冒汗,本打算到餐厅可以吹吹冷气,凉爽一下,却没想到只得在热腾腾的路面上站着发呆。再看看我的室友,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是个理科生,喜欢对事情前因后果的逻辑进行分析。他看了看手上的地图,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果我们选择绕行那条路,或许可以过去,不过还要走上两个小时。”而文科出身的我当时满脑子想的是“赶快买辆车吧”。
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早就听师哥师姐说过,在这里如果没有辆汽车,简直无法生存。当时我的理解是在这里工作、办事都需要去离住所很远的地方,所以车是个必需的代步工具。但我万万没想到,即使很近的地方,没有车也无法到达,我和室友这次离红龙虾餐厅虽然只有几步之遥,但仍旧无法到达。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型城镇,步行的概念甚至在很多人意识中已经淡化。以前常听人说,美国大部分地方晚上过了7点,大街上都看不见什么人。当时觉得美国人的生活好无聊,后来才发现,不是人们没有夜生活,而是大家都在汽车里赶去参加夜生活,大街上当然看不见人了。
我们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掌握了大量的餐厅知识和礼仪,穿了合适的衣服和鞋子,想好了要吃的美味佳肴,但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怎么去。
下不了的山
——见识独特的数字表示法
有一年中秋节,我和几个在美国的华人朋友闲得无聊,决定午夜时分去山上赏月。所谓山上,指的是离我住的地方有半小时左右车程的一座山,名叫Humpback Rocks。山上有我们经常走的一条登山小道,来回总长度大约4英里,折合成公制为6.4公里。山顶的景致十分开阔,让人心旷神怡。在天气好的周末,我会叫上一些朋友一起徒步旅行,用两三个小时走一个来回。当然,夜晚的Humpback Rocks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没有见过。
这次我们一行五人,在晚上10点准时出发。在路上,大家兴致勃勃地说起了山上有熊出没的故事。有一位名叫H的伙伴胆子有些小,听了这些故事后,他开始有些后悔跟我们一块出来玩,但既已上路,回头是不可能了。
我们到达山脚时已经快11点了。这里是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区域,除了冬天封山时期外,其他时候是全天开放。我们把车停在停车场,开始向上走。因为我们已来过多次,所以很清楚这里的地形情况:先是一段相对平缓的小道,大约一两公里后,台阶会多起来,经过几个比较陡的地段,在一个大岩石处抵达顶峰。一开始时,大家都有说有笑的,渐渐地,随着体力的下降,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重的喘气声。
忽然,H大叫:“什么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地惊了一下,仔细听听,除了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外,什么也没有。不过H还是很害怕,他不禁说:“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万一有熊?”“不行,都开了这么久的车,现在回去多遗憾啊!”大家鼓励他,几乎是连拉带拽把他往上拖。眼见根本回不去,H也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要是在白天,他可能就自己在原地休息了,可是这是午夜的山里,还是跟着大部队更靠谱。
因为没有任何灯光,容易迷失方向,我们只能依靠手电来照明。更麻烦的是,有一条纵贯美国东部南北数百公里的登山小道在这里交汇,万一走到那条路上就惨了,那是通往纽约州的。好在凭借经验和大岩石相对明显的特征,我们最终登上了山顶。那个夜晚天上一片云彩也没有,中秋的圆月分外明亮。我们坐在大岩石上,耳畔是呼呼而过的秋风,感觉爽极了!大家纷纷合影留念,或给家人朋友打电话,兴奋地告诉他们我们的壮举。
休息了20分钟,我们开始往回撤,真正的午夜惊魂开始了。或许是由于体力消耗过多,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太集中,走了10分钟左右,我们到了下山之路和那条通往纽约州的登山小道的交汇点,此时我们选择了走后者……大约又走了10分钟,突然有人意识到走错了:“这条路上有几个弯,还有几根躺在路上的树根,这都是刚才我们上山时没有见过的!”于是我们赶紧往回走。按理说,按照正确的路往回走,约莫10分钟后我们应该抵达交汇点,再走10分钟则应回到大岩石那里。可是我们走了20多分钟后,发现路越来越陌生,大岩石根本不见了踪影!我们忽然意识到,这附近可能不止有两条道路,或许这周围有好几条小道相互交织。总归我们是迷路了。这时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只要是向下的路,就应该试一试;有人则认为应该先回到大岩石那里,再重新找路。
由于情况比较复杂,而且我们可能已经离大岩石很远了,再耗费精力寻找它不太现实,于是我们采纳了第一种方案,只要能向下,就向下走。我们没走多远,又走到一个岔路口,路口上竖着一个路牌,大家走过去一看,这个路牌上写着:离停车场8英里。就我们经常走的那条路来说,从停车场到山顶也不过2英里的路程。按照排除法,与8英里方向相反的那条道应该是正路。所以,我们一致决定去走那条路。
月光已经被高耸入云的大树遮挡,风越来越急,我们一身大汗,默默前行。走了大约一刻钟,我们又走到一个岔路口。一个路牌立在那里,有人拿手电一照,看到上面的文字“离停车场8英里”。这就是刚才那个路牌,再看看旁边那棵歪脖树……我们又绕回来了!大家齐呼不好,可也没了主意。但注定不能走那条8英里的路啊,只能再试一次,看看是不是这段路上有玄机。于是,我们很淡定地再次选择了与8英里相反的那条路。一刻钟后,又看到了这个路牌,我们简直就是在一个地方绕圈。“鬼!”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凭我们几个中国人,斗得过美国的鬼么?我想所有人都对此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决定让美国人自己来斗鬼。在美国这些年我们养成的习惯是遇到事情就要打911,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来,可是这深山老林里一点手机信号都没有。
这时,树叶又响了几下,风吹得更凶了。大家不约而同看了看H,生怕他被吓破了胆。谁知刚才还嚷着要回家的H,这时反而最镇定,他正拿着手电筒反复在那个指路牌上照,似乎要看出什么门道来。忽然,他大叫一声:“你们看,这有个小数点!”我们凑过去一看,所有人不约而同大骂起来:“坑爹呀!”原来,在那个“8英里”的8之前,还有一个小数点。不知是什么原因,原来本应和8一样涂上白漆的小数点掉漆了。原文是这样写的:离停车场.8英里。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被老师反复教育,一个小数点点错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没想到,差点就在我们身上应验了。不过这个“.8”真正害人之处在于,“.”前头不写“0”!一般而言,如果是零点几的数字,在中国我们都会写为“0.X”,零点八就应该写成0.8。如果路牌上写的是0.8的话,在第一次我们看到的时候,即使那个点掉漆了,前面有个零也会很明显地提示我们该往哪边走。但是,不知是秉持勤俭节约的作风,还是崇尚实用主义的理念,美国人写零点几的时候从来不写那个零!所以,掉了漆的点在夜里跟没有一样。
【美国留学】推荐阅读:
美国留学资金11-29
启德留学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技巧指导06-29
美国留学费用解析11-01
美国留学行李物品11-13
美国高中留学准备事项06-23
美国高中留学趋势总结07-01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要求07-05
美国留学全套流程介绍07-01
美国留学的注意点07-17
美国留学面试问题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