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许可证的后续监管(精选7篇)

浅谈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篇1

经开分局 龚青韩冬芸

自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园食品安全法》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机关,担负着食品流通环节从许可到监管的基本职责。笔者在从事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工作实践中,认为目前食品流通许可证配套法规和规章尚不健全,许可要求申请条件等规则尚未全面厘清,导致在食品流通许可后续监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困惑,亟待加以梳理与明确。

一、关于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限的思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我局自2009年7月17日核准首张《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当年核准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107张《食品流通许可证》。至今已快到有效期限。这样一刀切的时限设定,给后续监管工作带来被动。因为食品经营户中,其经营场所大多数是租赁他人房屋的,而且租赁期限很少长于三年,但在许可证中的有效期限均为3年,因此许可有效期限定为三年没有实际意义。如果该房屋在三年内另租他人从事食品经营,食品经营者未注销许可证,后接手的食品经营者就无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再如房屋租赁期限短于3年的,到期后是否让经营者再次提供租赁协议也恐不现实。为此,笔者建议,许可期限设定可为灵活,应符合实际需要设定。即为许可有效期限与实际租赁期限同步,这能避免因原经营户关店后许可证不注销而无法在同一经营场所新办许可

1证的麻烦。再则可按其租赁期限确定许可有效期限。

二、关于健康证明的思考。

一般来讲,从事食品经营者均有健康的身体和无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从业人员。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食品流通许可实施细则(暂行)》中都未明确指出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食品经营者需提交健康证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这样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笔者在实际操作中碰到此类概念模糊的法律法规条文很难掌握,食品经营人员是指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的哪些人员?这是值得商榷的首要问题。其次,规定要求提交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未明确要求提交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健康证明,实际上,在小型食品经营企业(公司)、个体食品经营户中,主要负责人均直接从事食品经营。再次,提交的“健康证明”取自卫生疾控中心还是各级医院没有明文强制规定。以上关于“健康证明”的法律效力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小型食品经营企业(公司)、个体食品经营户的企业(公司)法人、负责人均要提交健康证明材料;二是只要正规的卫生部门包括医院、疾控中心所提供的“健康证明”、“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表”等证明材料均具备这种证明的法律效力,对于持有外地卫生医疗部门出具的“健康证明”同样能证明申请人的健康资格;三是食品经营人员提供的“健康证明”有效期均为一年时间,在实践中对于法律法规中所要求的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应当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的法律条文,笔者认为,许可机关受理时只认可申请人提交的《健康证明》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即可。

三、关于负责人痕迹(签字)思考。

食品流通许可作为工商部门一项新的职能工作,在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申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过程中,往往来申领办证的人员不是企业负责人,而是企业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因此,涉及负责人是否需要当面签字,在《行政许可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配套法规和规章中均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定论标准。但从司法诉讼和实务部门实际操作来看,如果不留下负责人签字痕迹,容易出现食品流通许可审查不当败诉的案例和监管执法难点。笔者认为,食品流通许可必须强化负责人当面签字,留下法律依据。为确保食品流通许可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安全性,只有强调企业负责人当面(签字)留下了痕迹依据,才能杜绝伪造材料和没有书面留痕的出现,无疑给许可的安全性加了一把锁。我国的《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和《民法通则》均一致规定,当事人的签字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技术上伪造签字的难度要大于伪造印章的难度。出于对行政效率、工商登记机关对于企业提交申请材料真伪的辨别能力之考虑,形式审查在工商登记机关确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并不意味着其就不必对实质审查方面的违法或者失误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根据《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工商部门在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时,要求企业负责人(个体经营者)当面签字、不会签字的要求其盖私章并加按指纹。

综上所述的食品流通许可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中出现的标准缺陷,对食品流通许可后续监管工作带来困惑难题,建议省局制定统一的、系统的食品流通许可范围申请条件及审查规则,从而既有效地

浅谈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篇2

1 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目前, 受经济下行以及控烟和提税顺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卷烟销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此同时, 随着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 涉烟诉讼的问题明显增多, 给烟草行政执法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现阶段, 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过程中存在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

1.1 不重视, 不作为。

部分专卖人员认为零售户只要办了证就行, 后续管理的工作好坏不重要, 反正也不会影响销售。

1.2 不知如何作为。

随着法治烟草建设的推进, 专卖人员加强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的意识不断增强, 但由于专卖技能的缺乏, 在一些实际操作方面犹如“天狗吃月亮, 无从下口”。例如:对责令暂停、直至取消烟草专卖业务等事项, 不知如何下手。

1.3 不按规定作为, 乱作为。

由于对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 加之技能水平不高, 实践中存在一些“想当然”的现象。例如:对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内提出延续申请的零售户, 受理了申请并作出了延续决定。再如:对擅自歇业零售户的许可证, 未履行公告程序直接在专卖系统中进行注销。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的难点在于:

一是认识不到位, 未能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销售下行压力两者的关系, 法治烟草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缺乏各种后续管理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 加之专卖技能水平不高, 部分专卖人员不清楚具体的工作程序以及应当填写哪些法律文书, 也搞不清哪些事项应当适用行政处罚程序还是适用行政管理手段。

三是在维护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的同时, 如何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 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2.1 重许可, 轻后续监管。

目前, 销量仍然是烟草商业企业的业绩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并且与员工的工资直接挂钩。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专卖人员未能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销售下行压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销量指标往往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于是出现了对零售许可证的新办普遍十分重视, 而对后续监管则有所弱化的现象。专卖人员往往只关注是否持证亮证、是否公开摆卖、是否存在非法卷烟, 市场监管往往只注重非法卷烟的查处, 对是否符合法治烟草的要求没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2.2 专卖队伍整体素质、技能水平不高。

一方面县级局对专卖队伍建设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另一方面出于对销售工作的重视, 整体素质较高的优秀员工普遍被安排在营销部门, 导致专卖队伍整体素质、技能水平不高, 遇到实际问题, 往往不知如何作为或者乱作为。

2.3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 工作中存在“想当然”现象。

长期以来, 部分专卖人员在思想上存在错误的认识, 认为烟草是国家高度垄断的行业, 不管怎么样国家一定会保护, 只要自己不贪污、不受贿、不违反六条禁令就行, 对是否符合法治烟草的要求考虑较少或甚至根本没有考虑。由于技能水平不高, 实践中存在“想当然”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2.4 缺乏各种后续管理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 未能很好地指导专卖人员的工作实践。

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 加之专卖技能水平不高, 以至于在具体工作中, 搞不清楚具体的工作程序以及应当填写哪些法律文书, 弄不清楚哪些事项应当适用行政处罚程序还是适用行政管理手段。

2.5 法治监督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 我们对零售许可证的后续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 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错误未能被及时发现, 错误引用法律文书、条款现象在所难免。

3 破解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难点的途径

设立烟草专卖许可制度是烟草专卖制度的一大重要基石。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发放及后续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 必须严格按法定的程序在法定的权限、时限内办理完毕, 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此, 笔者认为破解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难点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增强法治意识, 把符合法治烟草要求放在专卖管理工作的首位。

法者, 国之权衡也, 时之准绳也。《行政许可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加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是烟草商业企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总体方略的具体体现, 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生产经营的职责所在。为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法治烟草意识, 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要求贯穿于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的各个环节, 把符合法治烟草要求放在专卖管理工作的首位。只有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生产经营, 才能真正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2 充分认识强化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的意义, 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销售下行压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强化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既有助于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准确掌握市场情况, 有效地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 更好地维护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 又是纠正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重事前审批, 轻事后监管”行政管理偏向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依法行政和销售下行压力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没有专卖制度的保障, 卷烟市场必将陷入混乱。“重许可, 轻后续监管”不可能增加卷烟销量。强化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释放了被占用的市场空间, 为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潜在零售客户增加了资源供给, 从而更好地合理配置烟草专卖零售市场资源。同时, 强化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尤其是加强停歇业零售户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烟草行业内部不规范经营滋生的土壤, 有助于烟草企业的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

3.3 从实际工作出发, 针对性开展培训, 努力提升专卖技能水平。

实践中, 我们在零售许可证后续监管时, 经常会遇到烟草专卖法律规范未明确规定的情形。如何既有效维护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 又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成为专卖管理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1]。《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实务》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与办法。在培训方式上, 应当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 多采取案例剖析、专题培训、知识竞赛、企业讲坛、一事一议等形式, 坚持理论灌输与其它教学形式相结合, 从理论灌输向实践研究转变, 不断提高专卖人员技能水平。

3.4 充分发挥QC小组作用, 逐步建立各种零售许可证后续管理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

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一经发放, 即发生法律效力, 对发证机关和持证人都具有约束力, 未经法律程序任何人不能随意进行变更[2]。本着合法、实用、易操作的原则, 市、县两级应充分发挥QC小组作用, 将后续管理有关事项进行统筹安排, 将课题分解到各QC小组, 逐步建立零售许可证后续管理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 以指导后续监管实践。

3.5 加强监督, 强化责任追究。

法治的关键在于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并建立完善烟草专卖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考评机制。地市级局应当加强对县级局许可证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采取不定期书面检查或者书面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及时发现许可证办理及后续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严肃查处许可证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 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 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维护烟草专卖制度, 促进烟草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帅.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实务[M].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5:115.

我国行政许可后续监管问题探讨 篇3

一、我国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的不足及其成因

行政机关重许可,轻监管甚至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是多年来始终影响我国行政许可制度有效运行的难题之一,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行政许可法》设专章对行政许可后续监管进行了规范,但大部分规定过于含糊和原则,内容争议大,可执行性弱。同时部分制度本身设计的不合理也使得现有监管体制的作用大打折扣。具体而言,我国行政许可后续监管低效的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制度中存在的诸多缺陷:

(一)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的程序性规定过于模糊

《行政许可法》仅对行政许可的授予程序进行了规定,对后续监管的程序并未有涉及。该法规定的后续监管结果包括撤回、撤销、注销、吊销行政许可、罚款等,但法律并未规定作出这些决定的程序。第80条规定,行政许可监管机关对被许可人的违法违规经营有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力。此处只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监管权力,但对权力行使的程序并未加以规范。这一立法空白使得监管对象在接受监管时都无法得到程序方面的保护,行政机关有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在实践中可能表现为过分监管和随意监管两个极端,并最终导致后续监管或是过犹不及或是轻描淡写,不仅使得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被监管人利益,尤其是程序利益无法得以实现。相关配套性法律法规,特别是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程序方面有关制度的设定刻不容缓。

(二)多头监管体制缺乏协调

“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模式在行政管理体系中颇为常见,甚至已然成为主流的行政监管模式。如若各监管主体间能够彼此协调,真正形成监管合力,则能发挥良好的效果。然而,现实中“九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顶破草帽”的情形比比皆是,这主要是由于各主体间没有良好的协调机制,最终导致各部门为了各自私利或是相互推诿,或是彼此争夺情形的出现。如何优化监管分工,协调部门利益,是今后监管制度设计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监管职能沦为“创收”工具

在许多监管部门的理念中,行政许可已异化为一种“恩惠”,而其所肩负的授予申请人行政许可职能则异化为一种“特权”。这就使得行政许可的授予与管理成为有些部门权力寻租的利器,在批准和监管过程中恩威并施、敲诈勒索申请人和被许可人似乎成为增加部门经费,甚至工作人员收入的有效手段。虽然《行政许可法》禁止在行政许可监管中收取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之外的费用,但一些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福利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上级部门返还的收费罚款。公权力来自于公民的让渡,政府行使职权的唯一目的只能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增加公民的福祉,任何谋取私利的企图和行为都是应该备受指责,并坚决予以杜绝的。

(四)后续监管未能制度化、常态化

《行政许可法》中仅原则性地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于是否应分别制定事前监管机制和事后监管机制、对后续监管机制设计的具体要求、对不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责任未有涉及,这就使得“运动式执法”成风:行政机关并不制定并执行有计划的后续监管制度,只在各种特定节日到来之前或是发生重大事故之后进行行政许可的事后监管,规律性过于明显,使得所谓的监管流于形式。短时间内突击执法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果,但其未做到制度化和常态化,使得其有效性大打折扣。

(五)行政许可机关后续监管责任承担机制不合理

其一,责任承担主体无法确定。在现行多头监管体制下具体由谁承担责任时常难以认定,直接导致了责任承担机制的无效化。况且,有时即使确定了责任人也很可能是为了平息社会怨气而寻找的“替罪羊”。其二,监管机制疲软。《行政许可法》确定的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是“上级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这种内部的、自我的监督机制有内化矛盾的倾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时常发生。此外,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行政许可领域的专业化要求与日俱增,监察机关是否真正具有监管专业领域、专业问题的能力令人怀疑。其三,处罚的严厉程度不足。现有法律对于处罚措施仅原则性地规定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且仅适用于“直接負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方面,行政处罚的严厉性不强。另一方面,对于行政机关自身没有规定处罚措施。故不得不说现有行政许可机关后续监管责任承担机制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改善我国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的对策

(一)建立多头监管主体间的协调机制

在现有行政许可后续监管中多头监管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背景下,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以明确各监管主体在监管职责、监管标准、监管对象、监管程序等方面各自的范围和界限。通过该机制厘清现有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机构权限功能和监管的侧重点,建立起高效的配合机制,避免交叉监管、模糊监管的现象发生,做到谁监管谁负责,从而真正使多元监管模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应注意要及时将有关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布,使被监管人和社会公众充分知悉,以确保行政公开原则的落实。另外还应设置有效的社会监督制度,使社会公众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二)保证行政许可后续监管与监管部门经济利益脱钩

一是要增加对监管部门,尤其是基层机构资金、人员和福利的保障力度,改善其生存环境和条件。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对机关内部资金流动的审计和监管,加强对行政罚没收入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任何形式的罚款返还、“坐收坐支”,以彻底使罚款与部门利益分离,堵住部门通过后续监管“寻租”的通道。三是要充分发挥监察职能,并加大对部门利用后续监管权“创收”的整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三)建立固定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方法

制度化和常态化决不能指监管时间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否则无异于提示被监管者可以在不进行监管的时间内可以为所欲为,无视行政许可的标准和要求。合理的做法是,一方面,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监管,如在一个季度、半年度、年底对被监管者进行检查,年检为其适例;另一方面,监管机关可以随机选取适当的时机进行“突击检查”,以督促和确保被监管者时刻符合行政许可设定的要求。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作用

行业自律虽然存在着自我监督的种种弊端,但其优势也是明显的,如专业性强、关注行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活动开展灵活、监管成本较低、与被监管者联系紧密等。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管主体不妨可以尝试与有关行业自律组织建立某种联动或者合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监管主体专业性匮乏、人手不足的“硬伤”,又有利于降低在长期监管过程中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带来的监管成本。与此同时,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能力也能够不断得以强化,充分发挥其实现并保障经济主体私权利、制约公权力的良性运作和构筑社会经济秩序的自我调控机制的内在价值。而行业协会的不断发展又可以提高公民自我協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培育。

(五)加大处罚力度

1、针对被许可人

现实中许多行政许可机关的惯有思维是行政许可的重点在于严把准入关,如果被许可人不再符合授予许可的条件直接撤销许可即可,嗣后如其又能满足许可条件则可进行再次申请。但这种做法在事实上降低了被许可人持续保持许可条件的动力,故只有加大对此类在取得行政许可后恶意不保持许可条件的被许可人的处罚力度才能更有效地确保行政许可的效果,如建立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将类似行为记入被许可人的诚信档案并成为其再次申请许可时的不利条件,又如引入市场禁入制度,即对有关人员或者单位处以一定时期的市场禁入。只有增加违法成本才可能真正有效地杜绝类似违法行为的出现。

2、针对监管主体

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认定机制并增加处罚力度才能有效抑制权力行使的越界倾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制定对有关后续监管人员处以行政处罚的实施细则,明确不同行为对应的不同行政责任。其二,明确后续监管机关的责任承担。此处又应解决好两对关系:一是后续监管机关和其工作人员间的关系;二是后续监管机关和与其有共同故意和过失的被许可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前一对关系,建议构建“双罚责任机制”,通过加重现有对后续监管机关责任,在更好地约束机关的行为的同时,通过“倒逼机制”来督促机关中的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而后一对关系,引入“行政连带责任”,建立起后续监管机关和被许可人之间的连带关系。行政机关或其直接责任人在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以后,依法以共同侵权人各自在共同侵权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各自应分担的份额,并向其他共同侵权人追偿。这种将后续监管机关和被监管者绑定的机制将有效促使行政机关积极有效行使其行政许可后续监管职能,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从而实现行政许可的目的和价值。

浅谈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篇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视听节目也不停的推陈出新,为了维护视听行业的发展秩序,监管部门不断加强视听节目的监管,常州网络视听许可证该如何申请呢?有什么要求呢?

十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收看设备的推陈出新,网络视频行业的生态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视听形式与业态也在不断涌现,从传统的广播电视到网络视频再到互联网电视、移动视频、IPTV、互动数字视听等,网络视频服务正向跨平台、多屏幕、全媒体的大融合时代迅速迈进,网络视频受众也从内容的接受者变成了参与者、体验者,甚至是创造者。加强视听服务监管,网络视听许可证很重要!申请网络视听许可证的3个重要条件如下:

1、申请人必须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

2、企业单位申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提供新闻、影视剧、文娱、专业等多种内容视听节目服务的,注册资本应在2000万元以上。新闻宣传单位设立的企业申办公益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不受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3、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数量应在20人以上,并具备相应的从业经验或专业背景。

公司宝·做创业的第一帮手!

公司宝·做创业的第一帮手!

乡村兽医登记许可监管工作方案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和《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规定,

“乡村兽医登记许可”事项已取消,改为备案。为切实做好乡村兽医诊疗服务活动管理,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备案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的规定,区农业农村局可为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办理乡村兽医备案:

(一)具备中等以上兽医、畜牧(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学历的;

(二)具备中级以上动物疫病防治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

(三)本通知印发前已取得乡村兽医登记证书的;

(四)经区农业农村局培训合格的。

二、备案材料要求

办理乡村兽医备案时,拟备案人员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乡村兽医备案表;

(二)学历证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乡村兽医登记证书或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三)拟备案人员身份证明和复印件。

三、备案程序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办理乡村兽医备案,收到拟备案人员的备案材料后,应当于15个工作日内对备案材料进行核查,备案材料真实有效即可予以备案,在《乡村兽医备案表》办理意见一栏签署“已备案”并加盖公章;对提交材料不全或真实性存疑的,应当退回《乡村兽医备案表》,向拟备案人员说明情况,要求补充或更正备案材料。已备案乡村兽医的`《乡村兽医备案表》正表由区农业农村局保存,副表由其本人保存。

四、备案管理要求

(一)区农业农村局应当加强对《决定》和乡村兽医备案管理有关规定的宣传,并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备案条件、要求和程序。

(二)区农业农村局应当加强乡村兽医备案信息管理,登录“中国兽医网―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将备案信息录入“全国兽医队伍信息管理系统”。

(三)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在本区域从业的乡村兽医的备案和事中管理,监督乡村兽医在备案区的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不得在城区从业。对于在其他县备案后到本区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按程序重新备案,并在“全国兽医队伍信息管理系统”内更变其备案信息。对不执行备案制度,不按规定备案的乡村兽医从业人员,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12月31日前,《决定》颁布前取得的乡村兽医登记证书仍然有效,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内前往区农业农村局办理备案。

(五)区农业农村局应定期公开乡村兽医备案情况,方便公众查询和社会监督。

浅谈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篇6

心 得 体 会

(XX矿井XXX)

按照《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举办全省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管信息系统培训班的通知》的要求,由河南省工信厅组织,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培训时间XXXXXX。我代表矿井与公司所属矿井有关人员共6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地点在XXXXXX,由软件设计开发单位成都三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人员授课,培训。

煤炭生产许可监管信息系统是河南省工信厅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广使用煤炭生产许可监管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实现煤炭生产许可相关业务通过网上系统申报和受理,由成都三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煤炭生产许可监管信息网上办公系统。本系统包含六大板块:生产监管业务(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生产能力管理、生产监管执法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煤炭生产监管信息管理、矿井基础信息管理)、在建煤矿管理(改扩建项目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资源整合项目管理)、网络办公、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执行计划报表、采掘工作面接续表。资源储量报表)、系统管理(单位公章管理、单位区域关系配置)。成都三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讲老师对各个板块细化功能都进行了介绍并详细的讲解实际操作步骤。通过本系统,可实现与直 1

属公司、矿井以及省级煤炭生产许可监管部门业务联系、信息交换共享。该系统要求今后煤矿的各种基本信息及基础矿图都要上传系统,煤炭生产许可证、生产能力核定、瓦斯等级鉴定等工作都需通过网上办理,上级监管部门可对所辖单位资料直接调阅。因此,国家发改委可以通过系统对每个矿井生产进行监控。

该系统的应用是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的重大举措,是保障煤炭稳定生产供应的有效途径。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促进煤矿依法办矿、依法生产,提高生产监管和运行监测能力。

浅谈许可证的后续监管 篇7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申请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制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许可、备案事项表

(安全监管)许可、备案表

(一)(安全监管)许可、备案表

(二)编号:

(安全监管)许可、备案表

(三)填表说明

一、表格可复印、可从网上()下载、也可自行打印,但大小尺寸应与原表格一致。

二、表格和申请资料均用A4纸装订,并编制页码。

三、表格填写须使用黑色碳素墨水,也可打印。字体应清晰端正,内容真实,并加盖申请单位红章。

四、申请不同类别,需上报相关资料,详见第五条。

五、此、许可、备案表格一式三份,分别由省局、市局、企业各留存一份。

六、申请资料

(一)申请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变更生产范围、变更生产地址按《浙江省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五条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二)《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变更所需资料:

1.《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药品GMP证书》复印件;

2.申请登记事项变更(企业名称、企业类型、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需先经工商部门核准,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三)企业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变更备案所需资料:

身份证、学历证明、职称证明复印件,个人工作简历,企业任命书;

(四)生产车间、关键设施、设备变更备案所需资料:

1、与生产车间、关键设施、设备变更相关的生产剂型、品种、工艺流程,并注明主要质量控制点与项目;

2、原车间、设施、设备名称、型号、生产能力;现车间、设施、设备名称、型号、生产能力等情况说明;

3、原工艺平面布置图、原设备平面布置图;现工艺平面布置图、现设备平面布置图。

4、主要设备验证概况。

5、其他相关情况说明。

(五)委托检验备案所需资料:

1、委托检验合同。

2、委托单位资质证明。

(六)境外企业委托加工备案所需资料:

1、境外委托制药企业证明文件(相应中英文对照)。

2、加工合同(相应中英文对照)。

上一篇:美容美发年会发言稿下一篇:科目三考试技操作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