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共8篇)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篇1

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发展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前期, 我们可以先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 然后再决策如何建设, 当城市建设进行到后期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这些筹集起来的资金都投入使用, 还要统筹城市的管理方式, 实现城市的有效运营。由于在进行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资金, 非常有限, 有时候出现资金状况明显不足, 又加上政府对如何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 并不了解, 不会结合实际情况来利用好资金。导致对资金的计划性不强, 政府部门在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时候, 资金投入不足, 水平也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一些极其重要的公共事业的单位。例如自来水公司和公共交通业, 都被列到了非生产性建设的队伍当中, 从而不利于整体的社会生产。在新中国成立以来, 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 国家全面投入到融资的队伍当中, 去广泛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中的基础设施的项目可以分为, 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首先要保证价格的合理, 如果价格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那么这个项目就属于经营类的性质, 如果这个项目并不具备收费标准, 那么就是属于公益性质的类型, 这三种项目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进行转化。政府部门可以把现金和资产都投放到各个不同类型的融资公司, 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去委托融资公司采取一定的措施, 来对现金进行管理, 统筹规划好各类资产的使用情况。如果说政府部门决定了在某个城市中对项目进行投资, 首先会委托融资公司先提出方案, 政府部门的手中拥有决定权, 最终决定采取哪种方案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进行项目的投资的时候, 融资公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解决的方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这些融资公司还要提高,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的使用效率。要让政府和企业分开, 并且从根本上解决, 财政状况不统一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 把政府部门从中剥离。这些措施为政府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我们要在融资公司这个平台下, 实现政府融资的多元化发展, 并且还要为融资走向市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 融资公司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弊端

在我国, 政府部门是更好的实现融资的主体,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是一个管理者。如果政府要建设一个基础设施, 需要更多的部门都来进行决策。因此, 根本不存在最大收益的融资公司, 因为这些融资公司充当的职能和角色跟政府部门一致。如果我们在对城市进行基础建设的过程中, 只注重筹集资金, 并不对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不具备决策权, 无论是城市基础建设中的, 经营性项目还是公益性的项目, 进行项目的支出全部都由政府来决定和调控。融资公司的职责只是对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资金, 全面进行筹集。融资公司工作的流程是:首先由政府部门来决策, 融资公司再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建设与管理同时并举, 如果在对资金的融资中, 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 把这些交给融资公司来处理, 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之后, 可以提出新的改革的方案, 并且某些主管部门还能对资产进行调配, 因此造成融资公司责任和权利划分的不明显, 支付能力明显出现不足, 并不能实现对各种经营性和公益性的项目的资源的有效利用。虽然在当前的中国各种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层出不穷, 在国内进行融资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政府财政的拨款, 融资在市场上的渠道发展的还不够普遍。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改进

我们通过这些研究发现, 在进行城市基础建设的过程中, 遇到了更多的障碍。实现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化的这个目标, 越来越难以实现。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 整个融资公司的制度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我们要根据这些情况, 采取改进的措施, 提高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

3.1 把主动权交给融资公司

我们在前期进行融资建设的时候, 拥有专业的团队, 来对融资项目来进行建设。这些专家人员都具备很多的优势, 面对财政方面的信息, 反应能力都很强。还能根据政策和各种发展战略来进行合理的经济规划, 并且还要对项目的投资选择合适的地点, 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战略决策。这项战略决策从一方面既能反映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前景, 同时又能照顾到整个项目的投资前景和最大的效益, 与此同时还能提高专家进行科学的决策。政府部门要负责对融资公司的项目, 进行建设的管理权, 并且还要适当的对资源进行配置, 对到经营性的和公益性的项目要用不同的方法。当投融资公司处在收益期的时候, 应该对融资公司的项目合理的进行配置, 并且要实现综合的管理模式, 充分的实现权利和责任的全面统一, 保证这两项的公平, 与此同时还能全面实现政府的职能的转变, 使政府能够从复杂的事务中得到解脱, 将全部精力放在进行宏观的经济的调控当中。

3.2 建立城市资金的管理机制

政府对基础建设公司的财务的监管特别重要, 一方面政府要规范其资金制度, 全面强化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还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资金的, 监督管理制度。还要提前构建出债务的预警体系, 严格控制好这些债务的风险。从而确定资金的回报比例呈正比趋势, 还要不定期的循环资金的周期, 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整个工程的投入的成本, 全面调动起城市建设公司的积极性, 使城市建设公司获得掌握资金的主动权, 彻底改变城市建设公司与政府部门在资金管理上相互依靠的现状。政府要明确这些城市建设公司在进行资产经营中的地位, 并且还要把进行资产建设的经营权落实到每个人, 为建立起包括, 有效实施资本的运作的多元化的, 融资体制创造出必要的条件, 彻底改变过去融资公司那种, 资产进行分散管理, 没有人负责的现状。强化城市基础建设公司进行投融资的主体地位, 把一些在历史上形成的资产, 包括自然的资本和人力资本, 并且都由政府安排的城市建设的项目的配套的资金都规划给城市投资公司。经由城市投融资公司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经营, 盘点存量, 投融资的收益全部都要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4 结语

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具有风险大、法律发展缓慢并且薄弱的特点。我们可以依托当地的财政部门, 通过对地方财政的组织来增加信用, 从整体上提高, 进行城市基础建设的信用水平, 还要广泛利用起政府使用政权的信用, 这个信用制度全面的覆盖这些工程的项目会出现的信贷风险, 有利于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见.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制探讨[J].会计之友, 2010 (06) :66-67.

[2]谢伟东.融资在饿哦过城市交通项目中的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4 (09) :56-57.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篇2

同时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巨大,是私人或企业不愿或无能力投资的领域,由政府主导建设。地方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这种特性:一方面决定了地方政府有限的年度财力(包括本级财政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不可能与当年巨大的资本性投资资金需求相匹配解决资本性投资资金的缺口问题需要在财政之外另谋融资通道。2010年国发19号文下发后,国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负债,严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财政担保向银行融资,那么地方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如何能向银行融资,有哪些创新手段?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创新

鉴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地位,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不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停掉政府投融资平台”,因此,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发展途径将是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着眼于拓宽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改善平台公司单纯依赖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格局,打通直接融资渠道。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应作为地方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平台直接融资的有效措施之一,以便形成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在内的多元化融资结构。另一方面努力构建以财务公司为平台,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手段,以为地方政府服务为宗旨,以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将成为各投融资集团今后的主要资金管理模式。此外还可以根据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委员会、国际保险监管委员会1999年发布的《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金融控股公司指一个公司在拥有实业的基础上,可跨行业控股或参股,整合资源,组建金融控股集团。

二、项目融资、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是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的越来越流行的重要筹资手段,BOT则是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的典型模式。即 build-operate-transfer(建造-经营-移交),是指指私营机构与政府机构形成“伙伴”关系,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模式。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项目公司负责设计、筹资和承建某项基础设施,项目公司在在规定的特许期(通常为10-30年)内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维护等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这项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所在地政府。

三、基于政府补贴的资产证券化政府融资模式

如果政府付费或补贴模式得到确立,那么,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领域的发展空间就被打开。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应用前途很广的融资方式。在政府付费或补贴的公共设施融资模式中,完全可以将与“政府付费或补贴合同”相联的资产从基础设施投资企业的其它资产中“剥离”出来,通过“证券化”手段在债券市场集合更多的个体投资者投入到项目中来,形成一种基于政府付费或补贴合同的创新型融资方式。这样,对投资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要求就大大降低。“证券化”既集合了个体投资者“集腋成裘”的资金优势,又集合了基础设施企业的运营优势,运用资产证券化手段进行项目的开发,并在开发开始产生外部投资效应时,如开发带来了中心城镇工商业发展、上地价格升值从而税费增加的情况下,进行再融资,实现滚动开发。并且,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投资地方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基础设施的企业既可以是私人企业,又可以是政府组织的公共企业。

四、地方政府融资制度的创新

制度的创新是放开地方政府融资的前提和重中之重。“规范”比“规模”更为重要。“规范”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如果融资行为不规范融入的资金不用于既定的目的或只融资而不想偿还即便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较小也会造成资金的低效利用或滥用都可能出现债务风险。如果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规范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融资目的、债务偿还能力、资金使用情况等各种信息公开透明能够及时接受市场和投资者的监督则市场对融资规模自然会做出选择而不是由地方政府单方面决定。

五、结语

融资类项目的确定,必须首先权衡企业投资的缺点(对消费者而言要承担的资本费用、管制成本)与项目的优点(较高的投资效率、减轻公共预算压力等),然后加以确定。地方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建设需要一个健康的投融资体制。为此,政府应尽快明确界定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中的事权和责任,通过制度的合理化建设,有效规制基础设施建设行为。

参考文献:

[1]邹晓峰等.地方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政府角色定位.中国集体经济.2009.

[2]邹宇.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城市.2008.

较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探讨 篇3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 评估办公室, 山东 济南 250104)摘要: 资金对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是必备的或是不可缺少的, 但传统的投资体制和有限的融资渠道却造

成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导致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普遍滞后。根据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特点,提出乡镇政

府、企业、个人共同充当投资主体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对策。关键词: 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城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作为小城镇存在和发展基础的基础设施目前整体水平普遍不高, 欠账 严重,严重制约了小城镇调节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等功能的发挥,成为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建设资金的缺乏是造成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 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一、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瓶颈 因素

英国经济学家 P!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的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理论认为, 在消费品工业建立之前,必须大规模地筹集不可分割的社会分摊资本, 建立起基础设施部门。也就是说基础设施部门应优先于直接生产部门, 超前发展, 只有这样, 基础设施才能为直接生产部门提供外部经济效果, 从而达到收益递增的目的。但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却由于长期的资金短缺造成的整体滞后严重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十分巨大, 九五

时期,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为 4064亿元, 而小城镇自身财力所能提供的资金仅为 2339亿元, 资金短缺达1625亿元, 大大阻碍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状况仍然十分严重。我们通过灰色预测的方法,可以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再根据相应各年份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所提供的资金供给, 就可以计算出各年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额和资金短缺率。经过计算可知,未来几年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资金短缺率是很高的,平均达 42.2%。资金短缺额也是十分巨大的,如到 2005年,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所需资金达 2894亿元,而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实力所能提供的资金仅为 1676亿元,资金短缺额达 1218亿元。可见, 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 瓶颈 因素。因此,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 单纯依靠小城镇自身的积累,已远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其他的资金来源。这就需要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以保证小城镇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二、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传统的投资体制制约

由于基础设施自然垄断性、公共物品属性、投资的资金集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需由国家来承担, 因此,在传统的投资体制中,乡镇政府成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单一的投资主体。政府包揽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从街面道路、地下排水管、垃圾处理、供水供电到学校、医院,统统由政府来承担,而企业、个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却很少。应该讲,这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时期还是可行的。因为在那时, 乡镇企业是乡镇政府的附属物, 乡镇政府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大部分由乡镇企业来提供,尤其是对一些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基本上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但自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开始取消,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倒退,并且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乡镇政府已不能随意从乡镇企业抽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因此单纯依靠小城镇自身财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同时, 有些乡镇政府认为基础设施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不但不能创造价值, 反而会消费价值,将本就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挪作它用。(二)有限的融资渠道

乡镇政府作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其资金来源渠道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部分,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十分有限, 大部分乡镇是 吃饭 财政,预算内资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除了城镇基础设施维护费外,几乎没有其它可用于建设的资金。因此, 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是城镇基础设施维护费和预算外资金,具体包括: 1.城镇基础设施维护税。按现行标准规定, 县城和建制镇按 5%征收城镇建设维护税, 由于城镇建设维护税属于预算内收入, 常常被挪作它用。因此, 大部分小城镇很少能真正利用此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出租、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入。通过出租、出让土地使用权按一定留成比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土地相对充裕的小城镇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乡镇政府对在辖区建厂建房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公共设施费,但由于目前乡镇企业普遍不景气, 征收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 有些小城镇为了吸引外资, 对外资基础设施配套费实行减免,因此,乡镇政府征收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也十分有限。4.社会集资。在小城镇建设初期, 有些乡镇直接或以单位担保向社会集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报率低, 属微利或无利项目, 因此在资金偿还上存在很大困难, 同时,参与社会集资的个人财力十分有限,集资款要用于子女上学、婚嫁以及养老、医疗等开支。由于集资款不能按时偿还, 在一些地方引发了社会问题,不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

三、解决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对策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传统的投融资体制,已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以改革, 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的适合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其改革方向是:建立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主体多元、间接调控为特征的投融资制度, 包括自主决策、行为规范、责权利相统一的多元投资主体体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 市场有效约束的融资体系。通过建立这种新型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加快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一)多元化投资主体体制的建立

在传统的投资体制中,乡镇政府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一的投资主体, 由于乡镇政府本身财力有限,单纯依靠乡镇政府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投资体制, 即建立乡镇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充当投资主体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小城镇基础设施按其是否具有盈利能力分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乡镇政府应将其资金主要投向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如城区道路、桥梁、公共场所照明等, 因为这些领域很难吸引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在政府宏观调控下, 按照 谁投资、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集体、企业、个人进行投资,以集体和个人作为投资主体。同时,乡镇政府对经营性基础设施服务收费也要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其高到能提供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弥补运营和维护成本,为资本投资提供足够的折旧费并带来收益作为投资资本的回报, 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却十分有限。因此,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资金缺乏对基础设施的 瓶颈 制约,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融资途径主要有: 1.建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基金。我国社会上现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但缺乏机构投资者的中介作用, 造成了资源的闲置。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可以代理中小投资者进行理财,投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使中小投资者具有较高的抗风险性和较高的收益,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通过建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基金,将市场经济金融机制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的范畴, 通过有效的经营,实现资金的开发、融通、增值,可以不断地增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2.公私合营。乡镇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资本组成新的公司, 由他们进行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乡镇政府以土地、现有基础设施或现金形式合伙, 私营合伙人将为新公司带来专门知识和资金。当合作双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参与使用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由于有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风险分担, 增强了私营资本合作的信心, 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通过引入私人企业, 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 能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和维护。.债券融资。应根据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和投资数额较大的特点发行较长期限债券,以小城镇基础设施运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向持券人支付利息和偿还预付资本。当然目前对大多数小城镇来讲,由于自身规模和财力有限不可能直接发行地方债券,但可以走联合开发的路子, 以县城镇为主导联合发行债券,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虽然具有回报期长的不利因素,但投资收益率却相对稳定, 完全可以吸纳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通过发行这种地方债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大量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下转 55页)49果开始阶段项目进度被低估,开发阶段就可能要采用压缩项目时间的方法。但是进度压缩有其极限。通常进度估计错误对项目的影响, 会在项目后期慢慢显现出来。因此在项目开始前将一些延误项目的因素消除,进行详细地系统分析和需求分析, 控制需求变更,做好风险管理,并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增加项目组成员对任务目标的认同感, 可以减少因项目延期而进行的进度压缩。如果项目开始执行时, 或是项目开发途中, 因为要缩短项目开发时间而进行进度压缩,在安排进度表的时候要让项目组成员知道压缩的目标, 提高内部的凝聚力。在系统的开发上可以采用提高系统的模块化程度, 使用并行开发过程,提升软件复用的程度。系统中的部分非核心的组件并不需要全部自行开发, 可以从外部获得,例如使用开放源代码产品或者商业组件, 或者采用合理的软件外包以争取时间。不同的项目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度压缩方法。参考文献: [ 1] Frederi ck P.B rook s.人月神话 [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5-59.[ 2] To m DeMarco , T i mothy L ister.与熊共舞: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4.136-139.[ 3]Wa l ker Royce.Softw are Proj ectM anage m en t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9363.[ 5]卢琳生.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浅谈 [ EB /OL ].希赛软件工程网(网址: press ion in Sof t wareD evelopm ent Chen Hu i(Schoo l o f E lectronics and Inf o r m ati on Eng ineer i ng Compu ter Sc i ences , Shandong Y i ng ca i Voca ti ona l Techno l ogy Co ll ege , Ji nan Shandong 250104)Abstrac t : One co mmon proble m t hat soft w are pro jec ts face is t hat t he ti m e is a l w ays not enough.On l y a few pro j ects can be fi n ished on ti m e.In the process o f the pro j ec t deve l opm ent , people nee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to m ake up for t he l agg i ng part o r com press the entire schedu l e to adapt t o m arket co m pe ti tion.The t hesis co m bines t he pri o r t heory w i th the aut hor ∀ s exper i ence i n o rder to propose t h ree means of schedu l e compression : pro j ect m anage m ent , soft w are deve l opm en t process and tea m struc t ure.K eywords : so ft w are developm ent;schedu le compress i on;pro jectm anagement(上接 49页)另外, 小城镇还可以利用国内外银行贷款、收取沿线受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篇4

论文摘要: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其融资困境的问题成了中小企业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即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欠规范及其整体信用状况不佳以及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等,最后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的特征及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

目前总体通货膨胀水平较高、财政货币政策相对稳健和紧缩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上调使得其可供使用的贷款额度进一步缩小,同时由于劳动力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等因素都使得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金需求水平大幅度提高,仅靠其来自微薄的利润留存积累已经显得不能满足需求,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的短期利益投资策略的不善使得其资金链总体上呈现吃紧的趋势。

在目前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质量水平如何关系着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其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通过多层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减少融资行为中的不诚信行为,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第三方介入的方式降低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或避免金融结构的惜贷行为。

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困境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不容乐观。据一份调查统计显示,2005-2010年期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中除了自身原始积累和每年的利润留存在,仅有平均不超过12.3%的资金来自现代金融资本市场,另外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家族资金的拆借和高利贷市场,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正常金融渠道相比抬升了仅46.8%,另外数据还显示,该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额度提升幅度一直停留在3%左右的增长幅度徘徊。通过对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案例的研究和综合分析,本文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金融市场体制方面的原因。持续多年的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在中小企业信贷机制和实际操作流程中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体制方面的原因。目前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借贷资质的审核流程、机制和款项发放方法等都使得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条出现紧张的情况下无法快速地低成本地获取资金融通;而证券市场中蓝筹股、大小三板及创业板块对于大多数缺乏资本运作经验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领域。

第二,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信用状况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一般属于个体经营的家族式企业,其资金资源占有情况一般处于市场竞争链条的低端,生存压力较大,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水平和意识不高等因素都使得其对于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关注力度不足,这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严格的资质审查产生较大冲突和矛盾,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企业资产处置的任意性使得其对于融资中的还贷义务能力缺乏保障,使得在实际中来自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

第三,第三方服务机构不健全的原因。由于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的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即资金提供方和资金使用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减少或消除,而这更造成了在资本市场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当的渠道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时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科学认知和衡量,使得其更加加剧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缺失

使得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会更加继续和扩大。

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新形势下宏观市场经济特征和走势以及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金融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同时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模式,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继续推进和深化金融资本市场体制改革,加大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调整和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审核机制和发放流程,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要简化放宽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审查,容许提高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坏账幅度比例,并且简化缩短款项的发放程序和周期;对于股票证券金融市场要放宽对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的限制,并且要为其顺利进入提供包括财务、管理、资本运作、营销等多方面的培训和服务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不高的缺陷。

第二,中小企业自身应该加强和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和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水平,自觉改善其融资行为过程中的信用状况。中小企业必须意识到,造成目前经营管理困难和融资困境这种相互牵制恶性循环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意识和投入力度不够,为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要的是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所有者的个人资产和公司资产的界定必须清晰且资产处置必须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加大力度培育和发展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在中小企业和金融资本市场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力度,降低银行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应该帮助和监督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各项财务指标的运行水平并向其融资机构提供如实的报告,以减少金融机构本身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状况的担忧和不信任判断频率,同时第三方可以通过提供担保等多种形式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取得资金融通,同时其自身也可以获得发展。

四、总结

本文针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相关金融市场及企业管理的知识慈宁宫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方法和建议:加快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上取得操作层面的实质性突破;中小企业自身要提高和规范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包括政府在内的第三方机构在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篇5

一、引言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是长期制约我国城乡均衡发展的瓶颈,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连同农民负担问题时常困扰地方政府。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之后,由于融资来源缺失,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状况更为普遍。虽然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了“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国家随之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支出以及农民的各项补贴不断增多,但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形势依然严峻。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新形势下,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

二、城乡基础设施融资现状

1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主要由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单位或部分国有企业担任,私营资本、国外资本及民间资本参与比例较小,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城市公共品融资除了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主要还是借助发达的资本市场,政府债务为城市公共品供给提供了相当比例的发展资金。政府依靠相关的财产税、资源税等税收体系,并借助有偿使用所带来的收益,获得稳定的偿还来源。虽然我国并没有设立房产税等财产税税目,但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获得的债务资金达到了同样的政策效果。

2农村公共品融资现状

(1)农村公共品筹资方式

由于农村公共品供给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融资机制,关于农村筹资方式多来自经验研究。在相同的政治体制下,农村的筹资方式相对集中在:

①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农村公共品的投资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国家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支出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林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3项费用以及农业救济费等4个主要部分。

②集体与农民组织制度外筹资。通过农户集资的方式来筹集开展公益事业的资金是农村公共品融资的主要方式,回农业税取消后,国家要求基层增强财务运作监督中的参与程度,主推“一事一议”制度;农民组织因其良好的内部信任和资源动员能力在公共品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转移支付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目前,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有3种形式:

①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的增长受到公式的限制,近年来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其相当于地方政府自有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支付更多由中央政府决定,体现中央政府对地方资金分配的偏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后两项转移支付增速明显,2013年,我国地方财力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比例维持在40%左右。

三、城乡基础设施融资的约束条件

通过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可持续性分析,可知基础设施的融资主要受以下3项因素的影响。

1税收分权程度

财政收入向上集中,导致了地方预算内财力紧张,基础设施的财力约束增强。且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源易于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地方争夺税源的恶性竞争。这些均有可能对公共品的融资产生影响。对于城市部门来说,财政分权造成了财权上收,本应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负向影响,但是由于地方融资平台积累大量的地方债务,为项目融资创造了条件,使得地方政府愿意和有能力进行基本建设、房地产方而的投资,削弱甚至抵消了税收分权的影响。而对于农村部门来说,税费改革之前,我国农村的公共品供给就已经长期不足,采取分税制度影响了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程度,但很难从本质上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机制。单纯地改革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因素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融资机制改革才是问题的关键。

2土地财政的债务融资效应

土地出让资金多数用于土地收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地开发与保护。2007年之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被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预算分开核算、专款专用。基于土地抵押担保,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更易获得债务融资。因此,土地出让而积越大、价格越高,地方财政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平台融资的可能性越大。2001年以来,我国土地财政对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出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持续的财政来源,融资平台债务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我国国有土地出让资金按内容和比例,用于农村耕地开发、土地整理、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支出、征地拆迁补偿,但是对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影响却十分有限,训一提的资金比例和支出效率可能影响了政策实施的效果。

3公共品资本化效应

资本化造成的周边资产溢价,使得人们更愿意为公共品付出一定经济成本,也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公共品的融资来源。部门间公共品资本化均可通过土地的价格反应出来。例如,为城市居民提供地铁、学校、公园等公共品,引发周边房价上涨;为农村提供水利设施、耕作与良种补贴,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城市公共品供给资本化效应增加了居民对付费型公共品的支出。

四、政策建议

基于城乡基础设施融资机制的内在机理,对比两部门的筹资特征,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筹资与建设存在着优化完善的空间。

1促成“城乡一体化”公共品供给市场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依靠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针对性供给维持了农村供给的现状。事实证明,单纯从农村部门内部寻找解决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办法难以奏效。将农村公共品供给置于城市公共品供给模式中,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可能寻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往研究表明,城市公共品的溢出效应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有抑制作用,但也说明了如果能将农村部门公共品供给纳入到农民可及的城市范围(所在地县城),处理好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匹配,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尝试。

2释放农村土地资本活力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解决公共品筹资的“一事一议”制度难以推广,集体筹资的渠道不通。加之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农村公共品资本化效应自然缺失。城镇公共品的使用者付费机制的基础来自于土地增值效应。在农村地区,土地同样是农民潜在的最大资本。因此,只有释放出农村土地的资本活力,才能激活农村公共品资本化效应。

3妥善处理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问题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篇6

关键词:投融资体制改革,启示,应用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 大多数国家都把城市基础设施视为垄断的社会福利产品, 都是进行国有化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入了全球化进程, 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开始了单一政府主导模式向私人资本参与的混合模式的转变。

下面通过对世界先进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进行分析、对比, 以便借鉴其先进经验, 并将其应用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体制中来。

一、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分析比较

(一) 英国模式

由于英国城市基础建设领域囊括了大多数国有企业, 因此英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首先集中在国有企业范围内开展, 并以此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变革。此次变革改变了政府一手支撑的局面, 私人资本进入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

英国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以出售股票的方式将国有资产出售给私营企业、外国投资者和个人。通过把国有企业出售给多国投资集团或企业管理阶层或员工等方式实现了打破政府垄断的第一步;

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是有限的,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庞大的资金缺口不是政府财政单方面能够补足的, 因此第二步就是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在吸收民间资本过程中, 针对项目的不同性质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根据建设资金的回收情况, 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可收回投资项目, 不完全收回投资项目, 不能回收投资项目。第一类政府完全下放给企业出资建设运营管理, 通过收费收回;第二类可以公私合作, 政府提供一些补贴给私人企业;第三类则由私人企业出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再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

(二) 美国模式

传统的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是在政府大力度的管制下的民营经济直接负责制, 因此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放松监管, 给市场更宽松的自由度。

政府在放松管制的同时, 又引入了激励性管制, 即在原有管制结构中引入竞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并建立独立于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的管制权利包括:核发经营许可证, 规定运费和价格, 核准企业组织的内部规章。

(三) 日本模式

日本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依据和保障。日本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一大举措就是重组国有企业, 剥离其对政府的过分依赖, 企业实行股份制, 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 政府力度相当大, 只要具备从金融市场筹资能力的部门就向市场开放。

(四) 以上各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比较

通过对以上三个典型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探讨, 可以分析出各国在改革的目的、方式方法以及结果方面存在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 三个国家改革的共同点

首先, 减弱政府的作用。在改革中, 三个国家都在减弱政府的作用, 比如英国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的带动来改变打破政府垄断的局面;美国放松管制, 引入激励性管制, 给体制营造了宽松的运作环境;日本也是从国有企业入手, 通过减弱其对政府的依赖, 来达到消弱政府控制力的目的。

其次, 引入民间资本, 增加竞争力。政府作用的减弱, 必须要增强民间资本的参与度, 才能保证资金的充足。在体系中引入民间资本是各国普遍的选择。 (数据)

2. 三个国家改革的不同点

第一, 改革的目的不同。英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干预, 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美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竞争, 转变政府的监管方式, 以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日本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从国有到股份制的改革, 使企业自负盈亏, 不再过分依赖财政, 使财政收入最大化。

第二, 改革的方式不同。英国采取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来打破政府垄断, 引入私人资本;美国是通过放松管制为主, 建立独立的激励性监管机构, 使市场运营环境较为宽松, 并且竞争适度, 提高了效率;日本是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的方式, 对国企拆分, 通过资本市场出售部分国有股权, 实现企业转亏为盈的目的。

二、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分析和对比, 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形式的改革, 关键问题在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运作的相互关系。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投融资, 才能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市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最大限度的吸收民间资本, 并将其高效率的运用到建设中。

虽然国情不同, 发展阶段不同,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仍然可以给我国的相应改革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 项目区分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世界上最早对基础设施进行项目区分的国家是英国。在英国, 收费高速公路、桥梁等纯经营性项目完全由社会资金投资;煤气、地铁、自来水等准经营性项目, 由政府补助和社会投资相结合;敞开式城市道路等收费政府投资不到位的公路等非经营性项目, 则是完全由政府投资的。

在具体项目投资分类时, 以英国模式为模板是科学的, 但是也要融入美国模式的灵活。与别国不同, 美国在确定项目的分类时, 并不是完全按照其原始条件, 而是在原有基础上, 主动创造条件, 使某些非经营性项目转化为可经营性项目。具体做法是经过技术改造, 比如影子价格的巧妙运用。成功转型的项目以公路建设领域为代表。通过收费, 由于不容易完全收回投资, 政府可以先把其交给私人部门建设, 然后由政府根据通车量补贴一定的费用, 通过影子价格机制来实现非经营性项目向经营性项目转换的过程。

(二) 制定科学的定价政策和合理的投资回报补偿机制

吸引社会投资, 就要保证投资的社会收益, 因此制定合理公平的价格是投资的前提保证。以往采取的从低定价原则, 不能满足个人或企业投资的利润要求, 很大程度限制了社会资本的进入。我国在公共产品定价时, 应该参考市场, 使定价与物价水平、居民收入以及企业运营成本相适应。

(三) 设立专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机构

1951年日本专门成立了“开发银行”, 它是政府体系的金融机关, 主要任务是根据经济政策的需要负责向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并且由此带动民间投资, 引导大量社会资本流入, 其资金只有一小部分是政府投资的, 大部分是按照政府制定的途径从民间吸收的, 广大民间金融机构竞相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贷款。

三、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

借鉴国外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的成功经验, 中国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引入了民间资本, 包括发行债券、利用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获得建设资金。近年来发展势头最猛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的成立及其成功的运作, 其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本文选取两例进行分析。

(一) 天津城投集团ABS融资模式的运作分析

2006年, 经国务院批准, 天津滨海区进行了综合配套改革, 金融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 金融创新吸引了大量资本, 为城投集团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上缺乏流动性, 符合资产证券化得标的资产的基本特征。ABS融资对募集资金用途没有限制, 对企业存续期、盈利状况没有限制要求, 方式灵活, 自筹资金压力小, 而且偿款方式灵活, 可以分期偿付本金, 能较好解决还款压力。

天津快速路项目采用了ABS模式融资。天津快速路通车里程约160公里, 历时三年, 总投资规模达195亿, 其中自筹资金为82亿元。天津城投公司将快速路已形成的部分资产配额以贷款道路通行费收入, 形成一个资产池, 利用资产证券化形式进行融资。大体流程如下:天津城投作为原始权益人, 通过通行费作特许经营收入, 并将其作为基础资产出售给天津城投SPV公司, SPV公司以自身名义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具体做法是将受益凭证售出, 再将所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偿还购买发起人基础资产的价款。

在实施环节中, 把未来现金流量受益权剥离给特设信托机构, 既保证了投资效率, 又保留了政府的控制权, 保证了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生产的利润不会大幅度外流。

(二) 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公司特许经营融资模式分析

标准的BOT方式是指国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 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及在一个特许期内 (一般为10年至35年) 运营的特许权授予特许商, 由特许商设立的项目公司筹资并建设该项目。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 并通过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 取得合理利润。特许期满后, 该项设施的所有权将被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BOT项目中的主要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

本文选取北京市地铁四号特许经营权项目来进行分析。该项目预算总投资约153亿元, 由北京地铁四号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A (土建工程) 部分, 投资额约107亿元;由特许公司负责B (机电设备) 部分的建设, 投资额约46亿元。

根据特许公司与四号线公司签订的《资产租赁协议》, 四号线建成以后, 特许公司取得A部分使用权, 并对全部项目进行运营管理, 维护更新, 收回投资。四号线30年特许经营期结束后, 特许公司将B部分项目交给市政府制定部门, 将A部分项目设施归还给四号线公司。

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在四号线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改革带来了机遇, 其成功将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而且在运营权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城市铁路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 结语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驱动要素, 对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尤其如此。为了保持一个高速、高效的投资机制, 我国投融资体制领域的改革非常重要。在投融资模式创新的过程中, 首先要转变思想, 摒弃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搞建设的做法, 广泛利用社会资金。鼓励灵活运用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信托计划等融资渠道, 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 大力开展BT (建设—转让) 、BOT (建设—运营—转让) 、TOT (转让—运营—转让) 和PPP (政府项目与民间合作) 等多种方式, 进行城建项目的融资创新。我国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无论是在直接的经济贡献还是对人们观念的冲击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拥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充分利用民间投资, 采用合理的头荣融资模式, 对资金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对投融资体制的完善意义重大。

当然在融资模式创新的过程中, 防范风险不容忽视, 财政部门不能为投融资主体作融资担保, 防止财政债务危机。投融资主体之间不能相互担保, 避免造成大面积金融风险。财政拨付给投融资主体的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不准交叉使用、互相挪用。设立城建项目偿债基金, 逐步形成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城建投资主体偿债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付淼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12月

[2]周培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运作新模式研究天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1月

[3]刘春杰付强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经验借鉴浙江经济2005 (10)

[4]魏秀丽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的经验对武汉的启示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 (03)

[5]王秀云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考察与借鉴商场现代化2009 (05)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篇7

2.1 概述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移交——经营——移交)项目融资模式是指:项目拥有者把已经建成或已经投产运营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定期限内有偿移交给社会投资者经营,经营期内的收入归社会投资者所有;以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该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从社会投资者那里获得一笔资金,用于偿还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贷款或用于建设新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社会投资者再把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参与者主要是政府、TOT模式公司、贷款方、建设机构、经营机构、保险机构、原材料供应机构、用户及法律服务机构。

2.2 TOT的功能

TOT项目融资模式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以信用为基础的融资方式,也不同于一般项目融资方式的新型融资方式。大型交通设施建设项目、能源设施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正在大范围地应用TOT模式方式。参与者主要是政府、TOT模式公司、贷款方、建设机构、经营机构、保险机构、原材料供应机构、用户及法律服务机构。

TOT模式不需要以项目的项目未来可用于偿还贷款的现金流量和项目本身的资产为担保,它不依赖这个项目,而是依赖获特许经营权的项目在一定时期的收益。对于政府来说,相当于为旧项目垫支了资金进行建设,然后以项目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为标的取得资金垫支下一个项目。TOT模式明显降低项目风险,尤其是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更是大幅降低,引资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是一种可行的、实用的引资方式。在TOT模式下,由于积累大量风险的建设阶段和试生产阶段已经完成,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降低幅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一方面,投资者预期收益率会合理下调;另一方面,涉及环节较少,评估、谈判等方面的从属费用也势必大大降低。从另一角度讲,东道主政府在评估、谈判等过程中的费用也大幅度下降。引资成本的降低必将有助于项目产品的合理定价。

2.3 TOT运作模式

对于参与项目的双方而言,按照国际惯例,TOT模式一般要经过如下八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东道主项目发起人设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或SPC(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发起人把完工项目的所有权和新建项目的所有权均转让给SPV,以确保有专门机构对两个项目的管理、转让、建设负有全权,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协调,SPV通常是政府设立或政府参与设立的具有特许权的机构。

第二阶段:资格预审。根据投标者的业绩及其经验和技术水平与财务情况,对有兴趣参与投标的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为下一步的邀请投标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邀请投标。经过确定的项目向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者发出投标邀请,并请他们提供详细的投标文件和相关建议。

第四阶段:招标准备。私营、非公共机构、外商投资者等合同商在标书文件的基础上提交标书。

第五阶段:评标和选择。东道主政府根据项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来选择和确定该项目的最后中标者。SPV等应当对所有投标者及文件包进行分析审查,对投标者进行选优排序,确定最后的中标者后应当发布评标结果。当有关项目的特许经营期限和条件等经过双方谈判确定后,项目主管部门将与中标者签订特许权协议。这个过程中,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机构将参与其中。

第六阶段:中标者组建项目公司。中标者与SPV洽谈达成转让投产项目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经营权的协议后,成立一个项目公司,并向所在地政府支付资金,所在地政府利用获得的资金,来进行新项目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凡是直接或间接参与该项目的参与者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得到最后的确认和固定。

第七阶段:项目运营。在正式得到授权后,项目公司根据授权开始对项目进行运营,对项目的运营工作包括对项目设施的经营管理工作和日常维护工作。在特许期内,该项目运营所产生的收入将全部成为项目公司的收益来源。

第八阶段:设施移交。最后,当规定的特许运营期限届满时,私人投资者通常要将合同设施即项目无偿归还给东道主政府或政府指定的接收机构。东道主政府应得到完整的、可继续运作的、得到极好维护的项目。东道主政府要请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对项目做出项目质量、寿命期、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请专业的财务机构对TOT模式的债务进行评价,请法律机构对TOT模式的法律问题进行评价,等等。所有上述评价满足相关协议和合同要求后,东道主政府方可接受TOT模式的移交。

3. 3PFI模式

3.1 概述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是目前国际上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90年代初在英国产生。它可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投入、低效率和资源的高消耗弊端。如果能将PFI的运作方式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妥善的结合和灵活的运用,将会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拓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它的产生背景是政府努力降低在公共项目中的投资支出,鼓励和扩大私人资本在设计和建造领域进行投资。PFI是指利用私人或者私有机构的资金、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等优势从事公共项目的开发、建设与经营。在国外,PFI模式的项目一般都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2 PFI的功能

在公共项目PFI模式下,私营企业和私有机构组建的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开发、融资和建造,项目竣工后,项目公司把项目出售或租赁给政府及相关部门。这样政府将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转移给项目公司。PFI模式和通常的公共项目开发建设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在PFI模式下,项目筹集资金的任务亦由参与开发建设项目的有关私人机构承担。由于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机构和企业能比政府筹集到成本更低的资金,由项目公司所筹集的资金成本较高,这项项目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在PFI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政府应为项目公司提供诸多的优惠政策,以减少项目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为了使PFI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政府亦应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PFI模式的设计应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政府和私人机构都从PFI项目中得到收益,运转正常的PFI项目,项目公司会从投资中获得丰富的投资报酬,这也是吸引私人机构从事PFI项目的主要原因。PFI模式对政府的好处主要在于,政府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需要投资,在项目完工后集中投资或转化为分期支付费用,这显然解决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提高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效率。

3.3 PFI运作模式

PFI模式赋予由私营部门组成的特别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C/SPV)公共工程项目的特许开发权,允许私营部门针对项目所需成本进行融资,并在规定的特许期通过公共部门的分期支付偿还该成本。SPC承担部分政府公共物品的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集项目的设计、建设、融资、运营于一体。政府基于公共服务改革项目效率、公平和责任的原则对PFI项目进行评估。由于PFI模式创新性的结构和过程设计、公共服务分配、公私部门之间最优的风险分担机制,使其成为政府认可的物有所值的政府采购模式之一。

五.各类融资模式的比较

一、按照投资收益选择融资模式

根据投资收益的多少,基本建设项目可分为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首先,经营性项目是指能产生经营利润的基本建设项目,如铁路、公路等城市交通建设可通过收取票价等方式获取收益。此类项目融资可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直接转向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证券化进行资金融通,扩大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其次,准经营性项目是指有收费机制和现金流入,但无经营利润或利润较低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电网工程、水利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应结合政府直接融资和社会间接融资,比如应用BOT模式,并辅以适当的政府补贴和政策优惠措施,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非经营性项目是指没有收费机制和现金流入,主要产生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基本建设项目,如农村道路建设。此类项目类似于纯公共产品,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投入资金。

二、按照公共程度和公共性质选择融资模式

按照公共程度和公共性质,基本建设项目可分为政府主导型项目、政企合作型项目和市场主导型项目。政府主导型项目是指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要工程项目,比如军工、电网、水利建设等,必须由政府掌握绝对控制力,故而其融资也以政府直接投入资金为主,在不影响项目公共性质的前提下可适度引入民间投资,扩大融资规模。政企合作型项目和市场主导型项目是指不具垄断性质的基本建设项目,可选择政府直接融资和市场间接融资相结合,或者完全由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

三、加强基本建设融资的市场化

市场化是各国基本建设项目融资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以及各种配套性制度的日益成熟,基本建设的主要融资方式必然将转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融资具有融资规模大、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多样等优点,因此在基本建设融资模式的选择上,符合市场融资要求的基本建设项目应尽可能采用资本市场融资。当然,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建设,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与过去的大包大揽不同,多元化融资下政府应以规范市场化环境为主,减少直接干预行为。

六.项目融资的案例介绍

上海外环隧道工程是上海外环线北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工程。是当前我国建设规模最大的沉埋管隧道,其规模居世界第二。该工程位于吴淞公园附近,越江处的江面宽度约800米,全长约2880米。整个工程静态总投资为17.34亿元,计划于2003年底前通车,2002年5月底已完成投资11.11亿元,占项目总投资额的64%。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资本金形式投资于上海外环隧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用于上海外环隧道建设项目的建设与营运。信托计划资金的出资以受让外环隧道项目公司原有股东出资和追加出资的方式进行。信托计划的规模和总量为信托合同不超过200份(包括200份),人民币5.5亿元,信托计划期限为3年。与此同时,外环隧道项目公司从运营期开始每年可得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约定的按项目投资余额9.8%的补贴,该补贴率与长期贷款利率变化同步调整。

该融资项目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就成功融资5.5个亿。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信托机构紧密合作。在上海外环隧道项目上,政府补贴的比例是总投资额的9.8%,补贴年限是25年,之后项目将移交给政府。实际上这是一种与BOT相似的融资方式。最终体现了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三者多赢的局面。

七.总结

项目融资是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融资手段。项目融资是利用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量安排有限追索贷款,这为超过项目投资者自身投资能力的大型项目提供了融资便利。由于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特许经营、市场保障等优惠条件来组织融资,从而保证了项目相对稳定的收益水平,降低了项目的投资风险,更有利于吸引国内私人资本的参与。通过项目融资,特别是BOT项目融资方式,不仅能吸引民间资本,还可以改善和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这是单纯借贷难以实现的。

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只有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逐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长期以来的投资不足问题。

浅谈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论文 篇8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对我县城区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市城区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BT模式融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政办发〔2010〕23号)及相关法律法规,参照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Build-Transfer模式(以下简称“BT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性资金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以融资-建设-移交为基本特征。

第三条

实行BT模式融资建设管理的县城镇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下简称“BT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总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3000万元以上);

(二)经县政府批准的县城区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其他重大建设项目。

第四条

项目实行BT模式融资建设管理,必须通过论 证和审批。项目业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专章或单独编制《BT融资建设方案》,由县财政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报县政府审批。《BT融资建设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BT融资建设的内容、范围、数量;项目投融资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资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的监控措施;回购条件与程序;项目建设成本分析(含BT融资成本分析);回购资金的来源、依据及对政府建设资金动态平衡计划的影响。

第二章

项目投融资人选择

第五条

BT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依法接受招投标监管部门的监管。项目业主应通过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且有经济实力的建设企业作为项目投融资人;确需实行邀请招标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的,应在《BT融资建设方案》中说明理由,提供相应依据。招标方式应在项目可研批复中一并明确。招标选择项目投融资人的工作应在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批准后进行。项目投资预算经县财政部门评审后方可作为招标文件发布。

第六条

BT项目的评标应采用综合评标法,对投标单位的投融资能力、建设施工能力、履约信用、回购费用及2 让利、投资回购期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审。项目投融资人确定后,由项目投融资人依法对项目建设工程进行发包。

第七条

项目投融资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00万元),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投融资能力,项目投融资人自有资金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二)具有BT项目施工必备的资质、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相应的机械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应的管理能力;

(三)诚实守信,财务报表等真实可靠,无工程施工劣迹,三年内无国家、省、市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

(四)按招标文件要求向县财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指定专户足额存入履约保证金(一般为项目预算投资额的3%-5%)。

第八条

具备相应资质且有经济实力的建设企业不同独立法人,可组成联合体在**县依法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进行投资建设。联合体各方应签订联合投资协议,明确牵头单位、各方承担的工作内容、权利义务及利润分配方案。联合投资协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应作为招标过程中资格审查的重要内容。联合投资协议签订后应报项目业主、审批部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BT项目业主的职责为:

(一)按照规定办理项目涉及的相关审批手续,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满足施工需要的设计文件及其他技术资料;

(二)负责完成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工作;

(三)依法组织对项目的勘察、设计和监理进行招标,并接受相关监督部门监督;

(四)监督项目投融资人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建设进度;

(五)做好项目施工外部环境协调工作,督促项目投融资人抓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六)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条

BT项目投融资人的职责为:

(一)组建与项目建设管理相适应的机构,由该机构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对投资额较大、工期较长的项目应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成立不改变项目投融资人对项目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二)及时足额筹集到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来源的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三)依法组织对项目限额以下重要设备材料采购进行招标(项目业主必须参加,并接受有关监督部门监督);

(四)按设计文件组织工程建设,实施项目管理;负责组织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并移交;负责质量缺陷责任期内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商保修工作管理;投保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全部保险险种以及完成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

(五)切实搞好工程质量自检,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工程。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强制性监督,并对主体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六)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的有关规定,完成合同约定的建设内容。凡涉及项目规模、功能、标准的设计变更,必须按程序报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不得将合同约定的工程内容进行转包,未经项目业主同意不得分包,不得让设备材料供应商垫资建设;

(七)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一条

BT项目实行合同管理。项目投融资人确定后,项目业主应与项目投融资人签订合同,明确建设内容、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要求、回购方案、违约处罚等相关事宜。合同签订前应报县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合同签订后应报县审计、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备查。签订的合同存在重大缺陷的,有关部门应依法责令改正。项目在移交前和移交后的产权,均属于项目业主。在投融资和建设过程中,项目投融资人只代理行使项目业主职权。

第三章

项目成本管理

第十二条

规划部门应尽量优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降低建设投资。建设部门应严格审查初步设计,严格控制“三超”现象(超建设规模、超投资规模、超建设标准)。初步设计审查意见须报县政府批准后方可批复。

第十三条

BT项目总价由建筑安装工程费、投融资人融资财务费、进入总价由项目业主使用发生的资金额等三部分构成。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依合同按相关办法确定;投融资人融资财务费实行费率上限,由投标人报价,不得超过同期年财务费率;进入总价由项目业主使用发生的资金额,一般包括实际发生的测绘、勘察、设计、监理、概算、决算、审计等相关前期技术性服务费用和征地拆迁安置等相关费用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管理费用按2%提取,项目业主只能用于与项目管理有关方面的支出,不得转作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四条

BT项目因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量增减和计6 价变化的,应及时报建设、审计、财政等部门审查。建设项目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事项应坚持“先审批,后实施”制度。(1)凡涉及造价超过原合同金额5%或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分项工程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建设单位应当在设计变更或签证工程验收前通知审计组派员参与或见证,填写《项目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备案单》,总价在50万元以下及时报负责该项目的县领导审批;总价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500万元以下同时报常务副县长最终审批。(2)对涉及造价小于50万元或未超过原合同金额5%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在同一单项(位)工程累计超过50万元或原合同金额5%后,总价在50万元以下建设单位及时报负责该项目的县领导审批;总价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500万元以下同时报常务副县长最终审批。(3)总价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报县政府主要领导最终审批;(4)数额特别大的,由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BT项目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和投资额实行月报表制度,由项目投融资人逐月编制,于次月1日前报送,项目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于次月10日前现场核定,并报县审计、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项目业主工作人员施工现场加班补助40元 /天,每月不超过300元,按加班天数据实核报;临时聘请工作人员工资每月不超过1000元。项目奖金按县政府有关规定执行。项目重要设备材料等物资采购和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单项合同,由项目业主依法进行招标采购,并接受有关监督部门监督。

第十六条

对总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亿元)的BT项目,审计机关实施全程跟踪审计。BT项目跟踪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概算编制和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二)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四)设备、材料和其他物资采购情况;

(五)建设项目竣工交付情况。审计机关应将项目审批、合同签订、征地拆迁、设备(材料)采购、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财务收支等环节作为跟踪审计重点,建立BT项目财务跟踪监督制度,全程跟踪审核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适时评估项目建设成本和财务风险。项目业主、项目投融资人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接受并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及其派出的审计组、审计人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第四章

项目进度控制

第十七条

项目投融资人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报项目业主和项目监理审核,确定项目建设工期及施工各阶段进度目标。项目施工进度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BT项目合同文本执行。项目施工进度情况实行月报表制度,由项目投融资人逐月据实编制,于当月28日前报送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和项目业主。

第十八条

项目业主应对项目施工进度实施有效控制,每月定期检查工程建设实际进度,并与计划进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进度偏差,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工期目标的影响程度,督促项目投融资人在确保质量安全和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采取有力措施,加紧施工,促使施工进度赶上计划进度,确保项目按期优质完工。

第五章

项目回购

第十九条

项目业主要在充分考虑项目投融资人合理利润的基础上,根据政府建设资金平衡状况确定项目回购条件、回购款支付方式和回购期,预留不低于建安工程费5%的质量保证金。

第二十条

原则上BT项目回购期为3年,但不得在工 程质量保修期内结束。

第二十一条

原则上BT项目回购款支付方式为:回购期第一年内支付总回购款的40%,第二年内支付总回购款的30%,第三年内支付总回购款的30%。回购款原则上采用中标价,以县审计机关审计结论为准。工程设计变更报原审批部门同意后,设计变更所产生费用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评估,可计入回购费用。

第二十二条

项目竣工验收时,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和项目业主、项目投融资人按照合同约定方式对回购条件逐项核查认定。核查通过并报经县政府同意后,项目进入回购期。项目未达到回购条件的,项目业主不得对项目进行回购,项目投融资人应认真组织整改,直至符合回购条件。项目未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完工的,项目投融资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将按照合同约定扣减回购费用或依法予以处罚,同时依法依规追究项目业主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项目业主应维护项目投融资人的合法利益,不得随意变更回购条件、违约扣减或截留应付回购款。

第六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资金应设立专账核算,坚决做10 到专款专用。专账统一由县财政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设立与管理,各项目业主单位要确定一名专人负责报账工作,县财政局对每个项目安排专人进行跟踪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为保证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项目资金支付程序,项目费用报账的审核支付需以下四个环节:

(一)项目业主单位业务经办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并提交有关的资料,各相关责任人审核会签后由专人提交财政部门审核;

(二)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对项目业主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后按照审批程序报相关领导(财政局分管领导、财政局局长、根据授权审批权限确定的最终审批人)审批;

(三)相关领导审批资金支付审批表;

(四)财政部门按照领导审批意见执行资金支付。第二十六条

为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于最终审批人的确定按审批金额的大小进行授权,其中:审批金额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由负责该项目的县领导最终审批;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由常务副县长最终审批;500万元以上,报县政府主要领导最终 审批;数额特别大的,由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

第二十七条

设立备用金制度,由项目业主单位指派一人专门负责报账事宜,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的大小核定支付最高额度为10万元的备用金,由该人进行专门管理,每月在固定时间报销一次(具体时间由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确定),大额资金报账可结合具体情况单独报账。

第七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BT项目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BT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县政府有关部门、项目业主不得为项目投融资人提供融资担保。项目投融资人不得利用BT项目作为担保物为项目投融资人的其他项目投资行为提供担保。

第三十条

县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审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指导、协调、服务。

第三十一条

BT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不可抗力外,项目投融资人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工期、资金到位和使用、转包分包、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违12 约行为的,项目业主有权终止合同,收回项目投融资建设权,并由项目投融资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十二条

BT项目实施过程中,严禁项目业主、相关部门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暗箱操作”、贪污受贿等,严禁项目投融资人依靠行贿等手段谋求不正当利益,否则,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BT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恶意低价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并由有关部门公示其不良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主题词:金融管理

BT模式△

办法

通知

中共**县委办公室

2011年10月27日印发

上一篇:实行目标管理 加强工会工作下一篇:幽默搞笑比较有趣的简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