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落叶时作文(精选12篇)
“抱歉,我要走了,以后,可能见不到你了”少女拢了拢耳边的发丝,向我摆手离去。金黄的叶子飘飘洒洒的洒下,似是在为我们的分别伤感。
秋天,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却伤悲的词语。
那是一年落叶时节,金黄的叶子伴着清爽的风在空中起舞。留下光秃秃的树独守寂寞。此一番景色,对于我一个考砸不敢回家的人来说是无比烦躁的。低头看了看还未及格的分数,我有些烦躁的踢了踢地上散落的叶子。咦?奇怪,我刚刚踢得叶子好像是成堆的未等我想完,一个带着许些恼怒的声音便传来:“同学,你踢到我刚刚扫完的叶子了!”
我一愣,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炸着丸子头的少女,插着腰,手里还抓着几片落叶。她眼睛不大,脸上还有一些雀斑,正紧紧地盯着我。似乎是期待什么。
“哦,抱歉。”
“哦,道歉可不行。”她语气平淡,但眼睛还是盯着我,“咳!不如这样,你陪陪我如何!”
这样,两个女孩的友谊便是开始了。秋季漫漫,但不知为何。对我而言确实飞速的。我和她度过一个又一个秋天,看着彼此长大。
可好景不长。
在这个秋天,当我拿着礼物,满心欢喜的跑去见她的时候,不知何时,只听到他的邻居有些抱歉的说道:
“她?那个你们经常一起玩的朋友?哦,她们昨天搬家了,离这挺远的”
我不清楚我当时是如何的,只知道一个叫“悲伤”的东西,如针一般扎在我的心口。
带我跑向我相遇的地方,她还是丸子头,不大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我。
“抱歉,我要走了,以后,可能见不到你了。给,这是给你的礼物,我走了,你要学会坚强哦!不要因为考得不好就带着外面。”
少女向我挥手离去,我隐隐约约只看到一片金黄,十分朦胧。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叶子,我笑了笑。
2007年对于中国的会计人来说,堪称激情四射、浴火成长的一年。在国际化背景下火热打造的《企业会计准则》自始至终成为从理论界到实务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准则、指南、讲解,一个都不能少;培训、模拟、实战,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借助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上岗”,点燃激情燃烧会计岁月的火把理当属于全国海选模式的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相信如火如荼的网络答题、层层选拔和电视大赛,注定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普及会计知识的浪潮,这样“秀”出来的“会计快男”和“会计超女”必将成为未来会计业界的精英人才。在上市公司年初起步、中央企业即将实施、众多企业为应用准则而摩拳擦掌之时,沉寂多时的《企业财务通则》也脱胎换骨、全新亮相,“通则给我们绘制的体制、筹资、营运、控制、分配、重组、信息、监督等框架,都将对企业理财指点江山,撬动新的管理支点。”
面对接踵而来的准则与通则波澜,足以使不同年轮上的会计人在目不暇接的主旋律中亦喜亦悲。做一个会计人已经不再是多年不变的旧皇历了。嬗变中既有风险,也有收益。如此说来,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不,新生代的会计职业领地总是充满着期待与机会,国务院国资委为旗下中央企业又招聘了7名总会计师,这可算是中国现实背景下最闪亮登场的会计人了。还有,数年压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心底的乌云开始散开了,中国证监会决定取消B股公司“双重审计”,也算是一桩业界快事。
时间的车轮可以磨平所有的山盟海誓与深仇大恨,无论是花前月下的情意,还是不共戴天之仇恨。当然,曾经的伤痛却是不能忘却的。国际贸易的经验与教训启迪我们必须正面应对一个又一个的反倾销浪潮。商务部进行的反倾销会计培训就是挥出的一个有力手势。通过对涉外企业会计陈述、会计举证、会计抗辩等工作的指点迷津,来增强应诉意识和能力,焕发斗志。
这一年,内资与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终于牵手了,“两税合一”,也令会计人开始期盼与揣摩着新的税法实施细则能够早日出台。随着酝酿数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正式公布,国有企业开始实施收益分配,一个新的时代又将开始了。也许是时间的流逝,国有企业独享其所有红利大餐的氛围已经随风飘散了,那些垄断者的“独食快乐”也随之消逝了,祈祷普通大众也能从此分享到国企红利的幸福声音!
春夏秋冬,会计人始终披星戴月;灯下窗下,会计人也总是牵肠挂肚。股市、楼市的相互推波助澜,甚至连美国的次级债危机,都着实让睿智的中国会计人隐隐感觉到了通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之类“洪水猛兽”的危害。
这一年金秋召开的十七大,给会计人注入了新的信念与思想,以会计人为本,实现会计发展中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自然是情理之中的要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中国会计所走过的历程,品味会计业改革开放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我们完全可以为已取得的成就和所选择的道路而自豪,更有信心去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使中国会计之路越走越宽广。
这一年的秋风时节,我国又一颗光耀会计学界的教授惜别了我们,余绪缨老先生走了,但他的会计论著会继续照耀会计天际。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而今又是2007年“决算”了,一年就这样似流水般地静静流逝了,表面似乎静谧,底下又似乎波澜壮阔。新一年又要来到了,每个会计人,也该为自己好好“预算”一下了:关于事业,我们需要持续努力;关于家庭,我们承载养老育小;关于感情,我们信奉相濡以沫;关于生活,我们应该在平淡中添点活力!
别了,2007!来吧,让我们一起拥抱2008!
寒风来了,寒冷来了!
寒冷来了,花草枯了!
花草枯了,一切生机也悄然消失了!
每年12月22日,这天是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第二个“冬”就是冬至。冬至也是正式进入“数九寒天”的日子,“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在古代,人们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现在,冬至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而且形成了独特时令美食文化。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庆祝习俗,北方人大多吃饺子,而南方人的食品可就丰富多了。苏州人吃馄饨,杭州人吃年糕,广东人吃甜丸。而我们宁波人吃汤圆,汤圆又叫汤团,代表“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宁波的汤圆历史悠久,软糯香甜、劲道可口的汤圆是宁波最著名的小吃之一,现在已经闻名天下。
不知不觉,冬至快到了,又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包汤圆吃汤圆了。
其实,自从父亲去世,我对清明节是很敏感的,敏感到听到心会丝丝的疼,就像听到父亲这两个字一样。不知是想念父亲太重还是我太固执,一年多了,我至今都还不愿意相信父亲走了。但又从我每次回到家的落寞中,从与妈妈通电话时妈妈那无言的思念中,我又确信我的父亲真的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不管我们如何的想念,如何的呼唤,他都不会再回来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虽然现在我有了富足的生活,但我现在已没有了孝敬您的机会。我恨自己,恨自己没能在您活着的时候给您足够的爱,恨自己没在您想念女儿时及时的回去看您,哪怕能陪您待上三两天,我想您也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总会不间断的想起您。恍惚的梦里,看见您像我走来,您还是老样子,戴着深蓝色的老式的帽子,深蓝色的中山装,黑色的裤子,黑色的布鞋。我惊喜的喊,爸,突然,您不见了,我疯狂的四处寻找,抽噎着从梦里醒来,望着天花板,再也无心睡眠。寂静的夜,往事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我不禁潸然泪下,思绪万千。怀念您在田间忙碌的身影,怀念您亲切和蔼的笑容;忘不了在南京看病时,您站在病房的窗前望着外面的那一声长叹,忘不了您和妈因为想我半夜还打来电话,您说白天怕影响了我工作,放下电话,我已泣不成声。我更忘不了您和妈妈对我说,四个孩子当中最对不起的就是我,说那时让我退学也是没办法,听您说这些,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委屈还是什么,竟然像个孩子一样的哭起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您让我退学我不甘心,但我也从心里理解您,理解您和妈妈。为了我们姐弟四个,您和妈操碎了心,起早贪黑,辛劳奔波。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你们却给了我无私的爱和温馨百倍的家。
自从您走以后,我都不愿意和别人谈论您,更不想听到爸爸这两个字,因为我怕它会触动我心底里的痛。捧着您的照片,我有好多好多的.话要给你说,说我的工作,我的家庭,还有这一年多来你不在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一切一切,可是,爸爸您能听到吗?
还没迈出考场,就开始想现在拥有的大把的自由究竟要如何挥霍。是窝在家中看久违的电视,还是和同学一起背包旅行;是抱着随身听听音乐,还是和同学一起去K歌。突然出现如此多的选择题,让我一时半会竟然不知道究竟要如何决择。最终,只是邀上几个好友一起吃顿毕业饭,讨论接下来的人生,然后喝的醉意朦胧地去KTV唱歌。
在接下来填报志愿和等待公布分数的日子还是有些紧张的不知所措。尤其是填报志愿,三年的苦读,终怕因为志愿填错而懊悔一生。当时我们填报志愿不像现在这般合理,都是估分填写志愿。我们把厚厚的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翻过来翻过去,方案制定一个再否定一个,然后再重新排列志愿的先后顺序。尤其是那些估分在本科线左右的同学,更是无比慎重,仿佛面对的不是一张纸,而是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唯恐分数可以上个好学校却因志愿报错而棋差一招。现在作为过来人再看填报志愿,我认为分数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人生要有个大致的方向,不能只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而变相的选择那些自己并不喜欢,并且比较冷门的专业。否则,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又会成为困扰你的新问题。
都说一月是休假月,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我的一月依然日程满满!与业务总经理们的计划会、预算会,加上为三月初的渠道大会而举行的各种准备会,占满了我的时间。
一月的一个上午,外面寒风凛冽,会议室里热火朝天。六位来自市场和销售两个不同团队的同事把本不大的会议室挤得满满的。咖啡的香味烘托着一种轻松的氛围,但我们的话题却不轻松——一款至关重要的新品发布计划。坐在我对面的销售总经理和他的一票人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的投影,而我则静静地等待着各种发问······
公司内部市场与销售两个团队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有争执更有共识。想想夫妻还有红脸的时候,何况两个不同的团队呢?!
果然发问开始了!
“为什么要这么定位这款产品?”“我觉得卖点的选择可以再考虑一下”“这种广告的有效性到底怎么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活动的时间往前提?”
不过我们可不是单纯被动接招的一方,回答的过程中也会抛给对方问题。“我们建议的市场定位是基于对目前所有信息的仔细分析。我知道你们的价格及分销策略还没最后定,但这对计划有着全盘的影响,能与我们分享最新进展吗?”
在摩托罗拉系统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明白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真心接受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想想自己小时候受的教育,一直是每题必有标准答案,说话做事一定要听话,以至于成年后对不同声音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充满抵触。相信这场讨论要放在当年,以我当时的心态,早就不欢而散了!
今天的我很喜欢甚至很享受这种不停问答的过程,因为它能帮我理清思路,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很自信,也相信自己团队的专业性及对业务的敏锐度,我们的计划绝不会偏离航向。同时我也很尊重销售团队,珍视他们的渠道管理经验、快速反应能力和来自前线的一手信息。我们的讨论一定会让未来的产品发布更加成功!
心态摆正了,很多事情就变得容易理解,很好沟通。咖啡飘香中,两队人马都非常坦诚,将各自的目标、资源、想法及所面临的挑战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对方,还忙不迭地为对方出谋划策。此时的气氛就像宴会上的“酒过三巡”,渐入佳境,两个团队已悄然融为一体。大家不停地说着、看着、比划着,在白板上写着,每个人都全情投入。我和坐在对面的销售总经理默契地对视一笑,都知道我们的新产品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
这种计划会在年初尤其多:国内的,国外的,与业务部门的,市场部自己的,各式各样 。平时很少能在办公室碰到的各路英豪此时也好像突然冒了出来,活跃在各种会议中,说自己沉浸在文山会海中,一点也不过分。但千万别误会,一点贬义也没有,年初的文山会海绝对是必要的,因为没有会海就没有充分的面对面的讨论,没有文山就不能理清思路,将各种讨论落实成行动计划。
曾听人抱怨计划赶不上变化,认为做计划浪费时间。细想想这话也不全错,关键是要看当事人如何计划。那种闭门造车,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做计划确实耽误时间。这种方式的产物一定会与市场脱节,会被销售团队诟病。
长此以往,团队间就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距离加大,缺乏信任,甚至相互指责。但这种基于充分 沟通做出的可执行的计划绝对是必要的,它就像是个黏合剂,把两个团队紧紧地黏合在一起;它更像是指南针,在前进过程中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控方向。
不知从何时起,不论单位大小,事务众寡,写总结,开总结表彰大会总是免不了的。于是,写总结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或者妙笔生花,或者下笔千言,或者笔走龙蛇,当然,也有坐困愁城的时候。
这写总结,写的是单位,说的是众人,但总是由那少数人,或者一倆个人“下马立就”的。一个单位,功劳大小,成绩有无,进步与否,是再接再厉还是要继续艰苦奋斗,是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这笔墨之间皆是风云、尽是春秋,故而这笔墨功劳是不可小觑的!故此,写总结是很有讲究的活儿。
这写总结的历史大致已不可考究,但写总结的本意总归还是不变的。总结成绩,得出经验是其一;总结不足,找出差距是其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是其三。至于通过总结发现真理,或者探得成功奥秘,属于伟人行列,凡人是难望其项背的。
虽然写总结的目的不外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但总结做久了,就会把总结本身作为目的,总结的本意倒或许给忘了。总结的时候,上级重视,领导布置,全体动员,按时按点,奖罚分明,场面隆重,更是让写总结如临大敌,责任重大,十分具有神圣感。正是这重视和庄严,越发使总结失去本身的目的,更像是一种例行的仪式,例如庄重的典礼,反复的利益的平衡。于是,它的形式和形式所赋予的内容就越来越远离它的本意。正是形式变得越来越接近形式,形式主义的目的就会越来越成为写总结的目的。这形式主义的目的,空洞无物倒还其次,最为可恨的就是文过饰非、颠倒黑白、邀功请赏、误导他人。这不啻是偏离目的,竟是作恶了!
总结要做到坚守本意,就不能只是考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个大目标,还要弄清楚为谁总结、为何总结、总结什么、由谁总结的问题。为谁总结就是要弄清楚是为自己还是为上级;为何总结就是要弄明白是要着眼过去还是着眼未来;总结什么就是要想清楚总结工作重要还是总结思想重要;由谁总结就是要落实好总结的主体是群众还是干部。说白了,总结归根到底是思想上的锤炼,是方向上的探索,是方法上的考究,是目标上的权衡。
写总结,表现出来的是做文章,但做文章的根本是载道。如果没有道德灵魂,文章做得不论如何天花乱坠,究竟还是虚伪,还是垃圾。如果没有道理道路,无论怎样的口吐莲花,究竟还是空洞,还是无用。
写总结,大多是一年一次,笔下的功夫在一时一地一人;但写好总结,应该是平时的积累,日常的思考以及干部的觉悟。
再过3天,我就要带这些学生踏进大河中学,进行中考。
说实话,在我的心中,没有不舍,没有感伤,只有平和与安静。看来,和前几年比,离别时心中的惊涛骇浪已经化为今天的云淡风轻。看着雨后的湛蓝天空,听着鸟儿欢快的叫声,迎着夏风拂过脸颊的清凉,真好。
我把这样的感受半开玩笑的说给这些十六七岁的学生,他们笑着对我说:“老师你对我们没有感情吧!”我笑着说:“不是,那是心态的原因,毕业对你们只有一次,对我来说,已经是第四次了。”
秋高气爽,刚刚接手班级,正值运动会。一个简单的广播体操,很多人要么像僵尸胡乱动作,要么像霜打的茄子没有力气。我走到跟前时,他们才认真的动作那么几下,我走远时,又恢复了懒散。学校给学生每天发一袋奶,我就大声说道:“做不好的同学,断了他的奶。”说这一句时,学生哈哈大笑。每次我抓住一个做操不认真的学生,四周总是响起欢快的叫声:“断你的奶!”后来,我的手里多了一根从没有落到学生身上的棍子,情况才稍稍好转。
去年天寒地冻,一到周末别的老师和学生都回到了温暖的家,我们7、8个九年级老师和100来名学生还要在这里补课。学生没有水喝,要到食堂去买,人太多了,食堂也供应不过来。有些学生感冒了,上课时教室里不断地传来学生的咳嗽声。胆子大些的,下课拿着杯子到我这里来倒水 ,胆小的就硬撑着。我们几个老师给学校建议烧开水,可是没有人手,工人周末也下班了。于是我们几个老师承担了这个任务。一下课就在大伙房里使的往里面铲煤。有的煤块太大,就使劲的杂碎。终于学生用上了滚烫的开水,装在瓶子了暖手,晚上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很舒服的洗脚、聊天。寂寥的校园,阴霾的天空,我们都坚持着、努力着。
元旦节目是我们这些没有文艺细胞的班主任最头疼的事情。要提前准备,选材,选人,还要准备电视,碟机以及排练场所,更要当好指导老师,最关键的还是班上文艺方面的“人才”。我很幸运,有一班这样的学生。他们自己找到我,自己选材,自己排练,自己选人,自己当指导老师。每天傍晚,几个人才就在教室傍边,用手机放着音乐,一遍又一遍的忘我的训练。过路的老师回到办公室对我说:“你们班的学生好刻苦啊!”后来他们的衣服都是自己商量着买的。到元旦演出时,他们对我说:“老师,我们上台了,你一定要好好看啊。”我当然看了,节目很不错。
春暖花开,第二学期开学了,很多学生跟随父母出去打工,去家访时已是过年时候就出去了。教室中有空了还几张课桌。校长大吼:“人都没有了,还教什么书!”数数班上的人,去年56人,开学50人。
樱花开了又谢了,慢慢的洁白的广玉兰像鸽子一样在枝头展翅飞翔。考一次月考,学校就给我们上一次紧箍咒,我们又在班上去念一次紧箍咒。中考倒计时100天,每一个学生站得笔直,手握拳头,把誓言吼得响彻云霄。50个声音,同一个口号,为了一个目标,拼搏。
一次月考后,必然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班会,一个的打击学生自信的班会。那些的确没有用功的学生,一溜都站在办公室,我们一一批评、分析,也不管学生的感受。我常说:“农村的孩子不容易,有出息更不容易,而上学是一条实用的道路。”为了中考,我督促学生六点进教室,我监督学生中午认真做好作业,我没收学生下午打的篮球,我“缴获”班上的27部手机,学生笑着说道:“老师,我们班上连手机种都绝了。”
听着学校院墙外聒噪的蛙鸣,不经感叹时间之快。就在今天我归还了学生的27部手机,格外“开恩’让学生起床铃在进教室,中午我让学生好好睡上一觉,学生迟到了,我也微笑的让学生上位。因为,还有3天,仅有的3天,我的学生毕业了。
孙义坤
[又到一年毕业时(教师随笔)]
又到一年述职时,认真总结得与失,人人心中一杆枰,是功是过你来评。
世博预案早做好 责任医生做榜样,赢得居民齐称赞。
医疗安全很重要,加强培训不可少,接待纠纷不退缩,实地演练不可少 精神病人管管牢 确保世博平安到
甲流防控不松懈,门诊社区都要兼,疫苗接种任务繁,全院职工接种忙。能用关系全用上,想尽办法找对象,努力完成指标数,结果落下造假门,起码道德不允许,一身清白懒申张。
麻苗接种紧跟上,预案流程准备详,边接种来边回访,支援全区也不忘。
社区改革掀高潮,健康责任要做好,提高认识最重要,引导医生应号召。交流考核加回访,一次一次见成效,力争损失降最小。
业务考核成绩退,培养新人掉了队,来年大家再努力,相信还能得第一。
科研工作不放松,区级课题按结题,市级课题上门忙,论文发表核心刊。
创先争优做表率,党员宗旨铭心上,单位社区居住地,各项活动都担当。
自我修养不放松,不图名利求实际,以身作则是本色,力争服务做最好。
今后还需再努力,加强学习鼓干劲,保持精力与活力,待到来年创佳绩。
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有挂灯笼、放河灯、包粽子、吃月饼等等。月饼也分为很多类,有莲蓉、冰皮、水果、蛋黄;不过,民间最喜欢吃的要数五仁月饼了,里面有很多食料,里面有桃仁、杏仁、榄仁、瓜子仁、芝麻仁。
早上,我和妈妈到街上买水果,街道上到处张灯结彩,灯笼和河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许多小孩都在挑灯笼,买河灯。有一个小孩买到了自己喜欢的灯笼,拍着手,跺着脚,嘴里还时不时发出发出快乐的笑声,心里仿佛比吃了蜜还甜。半小时后,我买完食物,看见几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孩子在那比谁的灯笼最大最好看,其中的一个小朋友拿起来灯笼对其他小朋友说:“看,我的灯笼是一条大鱼,比你们的都要鲜活”。另一个小朋友就不服气地说:“哪有,你看,我的是一朵粉红色的莲花,比你们的都要好看,略略略”。我不禁捂嘴笑了起来,但还是笑出了声。
晚上,那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家家户户。无论你走到哪一条路,都能看到小朋友玩灯笼还有放河灯,放河灯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了,当火苗赋予蜡烛生命时,它们被安插在形状各不相同的河灯上,数不清的河灯疏疏密密、浩浩茫茫地在河上漂荡。河灯映着碧水,天上的星星在水中闪烁着,水中的河灯和天上的星星交织着,分不清哪是天上,那是水中,只有一条天地银河缓慢的涌动着,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远行,中秋节最不可少的就是拜祭嫦娥和赏月光啦!我们总是会把各自准备好的水果、月饼、茶、祭神香摆在一个圆圆的或者是四四方方的小桌子上,再把桌子的方向微微斜向月亮,再双手拿起水壶倒一杯茶敬嫦娥仙姑,仪式就完成了,不过要等仙姑“吃”完才能“收档”,这时我的心里就在想:“嫦娥仙姑如果要到每家每户去吃的话,就算不吃出胃病,也会撑坏肚子吧!这饭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好了,月亮已经缓缓升起,我要去“开档”赏月光,“围观”嫦娥姐姐“吃”饭了!
早晨起来的时候,随手翻了一下日历,眼前豁然显示:壬辰年七月十四。我内心忽然一阵涌动,今天该是给先人烧包袱的日子啊。
马上给妈打电话。妈说,黄纸都买好了,你爸正在包呢。我说,今年的七月半我回不去了,要上班,叫爸多包几个。扯了一会儿家常挂了电话,我的内心又是一阵涌动。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家家户户都是要买黄纸包包袱烧给先人的。据说,先人们会在这一天,摸索着回到家来,回来看看后人,回来领钱。
在乡下,农历七月半一直也是个传统的节日,跟清明节一样,是对先人的`缅怀。
又到七月半了,虔诚的人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买来黄纸,用百元大钞在上面压几下,反面再压几下,算是印制的冥钱。然后用白纸包好,把包袱印章涂上丝瓜叶的汁,在包袱的正面加印。再在上面写下先人的辈分和名字以及敬献包袱的后人的辈分和名字。最后在反面写上一个“封”字。一个包袱就做好了。准备好包袱,接下来就是烧包袱。烧包袱一般在傍晚时分,在屋场空旷的地方,铺好厚厚的一层稻草,把包袱整齐地摆放在稻草上,点火焚烧。同时,还要点燃一挂鞭炮,给先人提提醒。为了避免孤魂野鬼来打劫,还要在火堆四周烧点零散的黄纸,以供孤魂野鬼去抢。火光冲天,纸灰飞扬,那些远去的先人,此刻仿佛就在火光中。
以前,爷爷在世的时候,包袱都是他在准备,他准备的包袱相当的多,一直敬献到祖宗八代去了。烧的时候,布置的柴草要特别的厚,不然,足足有两箩筐的包袱还真烧不透。烧不透,先人就领不到钱了。
爷爷成为先人后,每年的七月半烧包袱就由父亲忙活。父亲是个比较懒的人,但是对于这个事情从不含糊。父亲不像爷爷那样弄得那么多,他只敬献到上四代。包包袱的时候,有时由我来写,有时我只封包和加印。一篮子的包袱,饱含一家人的虔诚。
今年,我在外,回不去,我很无奈。此时此刻,身在城市的我,看见那些角落里有人在烧纸焚香,内心一阵涌动。
先人啊,请原谅我的疏忽,原谅身在这个紧凑时代的我的忙碌,原谅我这空空的表面的虔诚。你们要是有什么旨意,请托梦于我。作为后人,我不曾忘本忘根,我只想沿着你们走过的路,走得更远。
先人啊,请给我保佑。保佑在外的我,保佑我在外的兄弟,保佑我的下一代,保佑活着的亲人们。保佑我们健康,保佑我们平安。
与槐花有关的记忆星星点点,那是我童年生活的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那时,清晨,我会在槐花的清香中醒来,开始我幸福的一天;夜晚,我会坐在飘香的槐树下,数着天上的星星,遥想着未知的未来。
——题记
短短二十多天的春节假期,不知不觉中便匆匆结束,临行前一晚,母亲为我准备着行李,翻箱倒柜地,她为我倒腾出一样样在她看来于我都是必须要带的东西。
“你看这是什么,我专门为你做的,你都带着吧。”
“又是什么好东西?”没有抬头,我轻轻地应了母亲一句。从她亲手做的腊肉,到她腌制的酸菜,从她买回的各类零食,到亲戚家从乡下送来的土鸡蛋,母亲恨不得我把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过来。所以,当她问我话时,我没有在意,因为我知道只要是我说过我喜欢吃的东西,她都一定会为我准备好,当然,也没想到她能准备什么让我想不到的东西。
“快看呀,好多年都见不到这东西了,我从春天收到现在呢。”有些好奇,我停下收拾行李的手,朝母亲手中望去。
刹时,我被母亲手中的东西惊住了。槐花,只见一片片晾晒成淡黄色的槐花静静地躺在母亲手中薄薄的保鲜袋里,思绪恍若被忽然启封的陈年老酒,霎时一股沉香涌入心田。于是,尘封多年的记忆,被这时光里许久未曾有过的痕迹,一点点地开启。
小时候,外婆家村口有一颗又高又大的槐树,枝干粗壮根深叶茂,老槐树根一半深埋泥土,一半裸露于外。听外婆说,那颗树应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她说她小时候就听长辈们说过那棵树的历史了。经过百年的风霜雪花,槐树的枝干长成了遒劲苍郁之势,它昂扬向上生长,俯首低眉展颜,春去冬来的洗礼下,在它斑驳年轮里,年年岁岁日复一日记录了村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记忆中外婆家的村里,槐树十分多,每家每户都有几棵,村里村外、沟渠两边、田间地头到处都有。每到春天,槐树叶子上刚长出嫩嫩的小黄芽,还未尽情舒展出椭圆的嫩叶时,我就跟着外婆迫不及待地去采摘槐芽。槐芽采摘下来后,外婆先用冷水将槐芽清洗干净,然后再用开水烫两遍,烫过后,外婆会用手捞起来尝一下,槐芽苦涩味去除后,清香中会略带清淡的苦,如果苦涩味仍没去除,外婆会再烫一次,直到槐芽苦涩味完全去除后,外婆才会把它捏干水切碎放在碗里。外婆说“槐芽性苦,一定要用凉水浸泡,然后用开水多烫几次后才能去除槐芽的苦味。”
槐芽切碎装碗后,外婆会切些细蒜末,然后和盐、辣椒末一起撒进碗里,再将少量的油烧至八九成,泼至配好的槐芽碗里,那清香立刻就会在空气里扩散开来。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烧菜基本上是不放油的,但是,外婆知道我爱吃槐芽,而烫槐芽没油是苦涩的,所以,外婆总是会想方设法地留下些油,等到春天专门留着给我做槐芽用。烧过油的热锅里再倒上醋,等醋烧热了盛起浇在拌好的槐芽碗上,一股更浓郁的香味顿时便会令你垂涎三尺。因为那香味导致这么多年来,我依旧贪恋那槐芽的温馨与香气,还有一直温暖我并将最平常的野菜变成陪伴我长大的美味的那个最亲的人。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的。随着春意的渐浓,一觉醒来,村口的槐树上不知何时又悄悄地结起了一粒粒的槐米,等到槐米探出可爱的小脑袋时,孩子们便欢天喜地跟着大人后面捡起了槐米。因为槐树树身高大,因此采摘槐米便是一件高难度的活计。每年采槐米时,外婆都会找出一条长长的竹竿,然后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把镰刀,外婆举起竹竿把镰刀头对准槐米穗子,轻轻拉动竹竿,槐米枝就被割断掉了下来。看着槐树下一地的槐米,我仿佛就已经闻到了槐米茶的香味。
我还记得,那时,勤劳的外婆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在我还沉睡在梦乡中时,她就已泡好了诱人的槐米茶,睡意朦胧中醒来,意识还未完全清醒,身体却已循着那弥漫的香气离开了床边,走到了桌边。外婆便倒去已经变得温热的槐米茶,重新帮我倒上开水,然后从锅里端出早已做好的早饭。那时的每一天,我都会在外婆的荼香醒来,又在外婆的笑脸中蹦跳着疯玩着一整天。
采着采着,不经意间,槐米就开花了,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春风拂过,白色的花雨簌簌而落,落花在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一朵朵花儿拾进自己的篮子里。等我把槐花拿回家里,外婆会把槐花洗净沥干,摘下花朵后,把槐花和面粉、盐混合在一起后,搅拌均匀后放入蒸笼,大火蒸二十分钟后取出蒸好的槐花,再拌上蒜泥、辣椒面、葱花,浇上热油再搅拌均匀,一碗金黄喷香的槐花饭常常让我吃得撑着肚皮不敢弯下腰来。槐花泛着苦涩的香味里,外婆甜丝丝的槐花饭,成了我永久的回忆。
春去夏至,槐树渐渐浓茂,槐叶也越来越浓郁,树冠如巨大的华盖,绿影摇曳里,洒下一地清凉。一天农忙结束时,村里大人孩子们都会成堆地坐在槐树下纳凉,大人们坐在树下说着东家的喜事西家的乐事。孩子们却不安分地从村东跑到村西。跑累了,也会在槐树下歇一歇,听外婆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听得入迷时连大人们也会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于是,槐树下静得就只有外婆的声音。
“那年,我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一天,我正在村外田里拾柴火呢,远远地就看见有东边有一群日本鬼子往村子的方向走来,我丢下柴火,跌跌撞撞地跑到村口,喘着气结结巴巴把刚才看到的情况告诉了村口槐树下正准备下地的三叔。”
“‘鬼子进村了,快跑啊!’三叔大声地喊叫着。左邻右舍听到三叔的喊声后也互相吆喊着,于是,大人孩子们齐齐朝村后各自家的地窖里跑去。那时,恐惧像一口黑锅哐当一下扣在村庄的上空,全村人都慌了手脚。他们顾不上收粮,来不及赶牲口,唉……”说话时外婆眼睛看着前方,仿佛那天的事情就发在眼前。
“然后呢?”
“你们都没被发现了吗?”
“……”
其实这些故事我们都听了无数次了,但每次只要外婆一说起,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还是一样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并不停地打断外婆的话,急切地问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外婆说,那天村里能躲起来的人没几个。鬼子进村后赶羊、抓鸡、牵牛、糟蹋了几个没来得及躲的姑娘和媳妇,打死了好几个保护村里妇女和孩子的男人。等外面安静了,她爬出地窖时,一下子就被那血腥的场面吓晕了过去,她说她看见天天跟在她后面姐姐长姐姐短地叫着的远房小堂弟竟被劈成两半挂在树杈上……
那时,外婆的眼里充满了仇恨。后来,她便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组织起了一支放哨的队伍,他们常常跑到村外十几里的地方,并每隔几里地就安排一个孩子放哨,发现有情况时就派人回来报信,然后在村口槐树上挂上一块白色布条,村里人就算是在外面田里干活,只要一看到那白色布条,就会急匆匆地跑回村里,动作麻利地躲进自家早已挖好的地窖里去……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外婆离开我已二十多年,槐花的记忆也在脑海中花开花落了二十年有余,那些年槐树下一起玩耍的伙伴们也早已结婚生子,天南地北。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一起在槐树下摘槐花捡槐米的那些快乐日子。
“不想带吗,你不是一直爱吃这个吗?”
“哦哦,不是,我全带着。”望着发呆的我,母亲打断了我的回忆。
“喜欢就好,今年呀,等到开春时,我还去你外婆村里,再多捡些回来,帮你再多晒些带回去。”
“嗯嗯。”回应着母亲,我心里却难过无比,母亲已年迈,但只要是我说过喜欢的东西,她一定会想方设法地为我准备。为了让她觉得在我心里她还是重要的,从来我都不会拒绝她给我的每一件东西,哪怕对我是无用的。只是,我会提醒她,要多注意身体,我要不了那么多,一点点尝尝新鲜就行。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又到一季槐花飘香时,远离故乡的我又想起了临行时母亲为我准备精心晾晒的槐花干时的情景,又让我闻到了童年时外婆为我亲手蒸出的槐花饭香味。
故乡的槐花,是我一生都咀嚼不尽的香甜美味,一如外婆给予我的童年时的快乐还有母亲赋予我的无私的爱。想起外婆,念起母亲,不禁潸然泪下,愿槐花飘香的日子里,远在家乡的母亲,身体健康幸福平安,也愿远在天堂里的外婆一切安好。
打开记忆的闸门,关于童年的记忆大都与外婆有关。心念外婆,梦系外婆。故乡的村口,三月飘香的槐树,槐树下外婆的那年故事,都会常常在脑海中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