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消 防 通 信
消 防 通 信
第一章
消防通信概述
第一节
消防通信的发展与分类
消防通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计算机以及简易通信方法,以传送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表述消防信息的一种专用通信方式。
消防通信服务对象:对内是消防部队及与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与单位;对外是受理社会公众的火灾报警和其它灾害事故报警。
消防通信是消防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运用中,对传递消防信息,促进队伍执勤战备,完成火灾扑救与抢险救援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消防通信的发展
我国的消防通信技术及其设备器材是在建国后才发展起来的。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消防队伍的调度指挥,只限于磁石电话通信,信息传递速度很慢。火场通信基本采用口喊、吹哨、灯光、旗语、手势等方式进行。
六十年代,消防通信设备有所改进,在有线通信调度方面,共电式交换机开始应用,一些消防队制作了简易火警调度台,以满足接警调度的需要。在无线通信调度方面,开始应用短波无线电台和电报机。
七十年代,无线通信设备逐渐由甚高频调频无线电话机代替了短波调幅无线电话机。有线、无线转接设备在某些消防总、支、大队已开始应用。由于无线电话机的使用量逐渐增多,无线通信组网技术也开始发展。
八十年代,是我国消防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消防专用火警调度台系列相继问世,开始取代一些共电式交换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基本采用了专用火警调度机系列设备,有线通信网已基本建成。《城镇公安消防部队通信装备标准》的制定,促进了消防通信技术装备的发展。
九十年代,公安部把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吸收了国内外城市消防通信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已编制完成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技术构成、系统设备配置及功能要求等方面,提供了较规范的指导原则及技术依据,使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步入了正规化的发展轨道。按照有关消防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印发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每个大中城市都要尽快建立功能完备、先进高效、合理适用的城市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研制开发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消防通信调度指挥中心,配备较为先进的数字时分程控交换机,接入数字中继,实现主叫号码、单位、地址及相关地理信息的自动生成、数字录音、录时、车辆动态管理、大屏幕图像文字信息显示、高层瞭望监视图像传输等高新技术。为使无、有线通信网进一步完善,有线电话调度逐渐被计算机远程终端取代,无线移动电话、集群系统、常规网、寻呼系统等使火场三级组网成为现实。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将更加普及,消防通信指挥的自动化、现代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二、消防通信分类
(一)消防通信按技术组成可分为三类:即有线、无线、计算机通信。1.有线通信是由消防有线通信设备与邮电线路中的消防专用线路组成的通信网。它是“119”火灾报警的基本方式。
2.无线通信是利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传递消防信息。能够增加通信的有效距离,扩大消防通信的覆盖面,是火场与救灾现场通信的主要方式。
3.计算机通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与灭火救援战斗有关的信息、命令,是实现消防通信自动化的主要方式。
(二)消防通信按作用可分为三类:即报警、调度、救援现场通信。1.报警通信,用于报告和接受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报警。
2.调度通信,用于调集灭火救援力量和战斗所需要的其它各种力量。3.救援现场通信,用于灾害事故现场的通信联络和与调度指挥中心的联络。
第二节
消防通信的任务与要求
一、通信的任务
根据消防部队担负的任务及对通信工作的需要,消防通信的任务是:保障消防部队各种信息的传递,重点是保障灭火救援作战指挥的信息传递。具体工作内容:
(一)受理火警
通过各种信息传输渠道,接受火灾和其它灾害事故情况报告的过程。这一过程从判识启动信号,接听报警开始,到消防通信调度指挥中心掌握基本灾情信息结束。
(二)调度指挥
是指调度指挥中心在掌握基本灾情信息后,依据消防力量调度规定(一般由各地自行制定),迅速准确地调派灭火或抢险救援人员力量与技术装备力量,同时,传输现场所需技术资料,灭火救援方案等,辅助火场指挥员决策。另外,依据现场信息反馈或上级首长命令,调整或增派各种力量。
(三)现场通信
利用火场或救灾现场通信网络,科学组织各层次指战员的通信联系,及时使下情上报,上令下行,通过通信网络将整个火场或救灾现场,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令行统一,确保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
(四)消防勤务通信
是指在重大政治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大型群众活动和突发事件现场,以及在火灾危险性大的重要施工现场执行消防勤务时,与部队各级机关、所属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和对外有关单位联络的通信工作。
二、消防通信的要求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与火灾及其它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它的任务性质和行动特点,决定了对消防通信的要求,即:迅速、准确、不间断。
迅速:是指受理报警信息迅速,下达指令迅速、联络建立迅速、传递命令迅速,在消防通信保障的全过程中分秒必争,最大限度地减少处理时间,避免贻误战机。
准确:接警情况准确、调度力量准确、传递信息准确、统计登记准确,做到全过程无差错。
不间断: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制定系统备份替换方案,并有应急措施,保证长期、可靠地连续运行;现场通信联络应有各种情况的处置预案和保障手段,保证消防通信不间断。
第二章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第一节
通信指挥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一、系统的总体构成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按照其应负责的任务要求,在其总体设计上是由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和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一)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是指覆盖一个城市,连通城市消防指挥中心、消防站、城市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与救灾相关单位等环节的具有报警受理、通信调度和辅助决策指挥功能的网络和设备及其软件组成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由城市公安消防部队主持建立。
(二)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是指覆盖全省(自治区)城市,联通省(自治区)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省(自治区)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救灾相关单位等环节的,具有全省(自治区)消防业务宏观管理,跨区域联合作战通信调度、辅助决策指挥等功能的网络和设备及其软件组成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由省(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主持建立。
二、系统的技术构成
(一)城市指挥系统技术构成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由5个子系统构成,如图7—1—1。
图7—1—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构成
1.报警受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消防用程控换机、报警受理台、报警终端台等及其应用软件。
2.消防有线(无线)通信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有“119”火警电话中继、“119”火警调度专线、报警通信网、消防无线通信网、消防有线通信设备、消防无线通信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等。
3.现场指挥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有现场指挥台、消防车辆动态管理装置及终端机、现场图像传输装置、其它辅助设备等及其应用软件。
4.消防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消防信息管理工作站和相关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应用软件。
5.训练模拟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有训练模拟工作站和灭火救援指挥训练应用软件。
(二)省指挥系统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由5个子系统构成,如图。
图7—2—2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构成
1.消防管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指挥台等及其应用软件。2.消防有线(无线)通信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跨区域联合作战的消防有线通信设备、消防无线通信设备和其它辅助设备。
3.现场指挥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火场指挥台、火场图像传输装置、其它辅助设备等及其应用软件。
4.消防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信息管理工作站和相关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应用软件。
5.消防培训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培训工作站和消防指挥培训应用软件。
三、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城市通信指挥系统主要功能
1.利用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报告火警。2.自动或人工实现环境辩识、出动方案编制、出动命令下达等火警受理流程。
3.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网,进行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像通信。4.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进行全市消防实力调度。5.利用系统资源进行灭火救援指挥训练模拟。
6.利用系统资源,对消防地理、气象、消防水源、消防实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基本情况、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特性、化学危险品、灭火救援战术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处理、显示、传输和分析。
(二)省通信指挥系统主要功能
1.利用系统资源,对全省消防业务进行宏观管理。2.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进行全省消防实力调度。
3.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网进行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像通信。4.利用系统资源,对全省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储存、检索、处理、显示、传输和分析。
5.利用系统资源进行消防指挥员培训。
四、系统的性能要求
(一)城市通信指挥系统性能要求 1.集中接受报警信号。
2.能同时受理不少于2起报警。
3.受理自动报警时,从接警到消防站接到出动命令的时间不超过30秒。4.受理人工报警时,从接警到消防站接到出动命令的时间不应超过45秒。5.应设有119接警电话,主要报警受理设备应有热备份。
6.系统的通信网应相对独立、常年畅通,并应具备自检或巡检能力。7.系统应具备为扑救重大恶性火灾和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编制联合作战出动方案和提供辅助决策指挥的能力。
8.系统应采用中文显示界面。
(二)省通信指挥系统性能要求
1.系统的通信网应相对独立,常年畅通,并应具备自检或巡检能力。2.系统应具备为跨区域联合作战提供辅助决策指挥能力。3.系统应具备共享性和可扩展性。4.系统应采用中文显示界面。第二节
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
一、城市指挥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主要消防通信设备的基本功能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具有程控用户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二)报警受理台的基本功能。
(三)报警实时录音录时基本功能。
(四)消防实力显示基本功能。
(五)报警信息显示基本功能。
(六)消防车辆动态管理基本功能。
(七)报警终端台基本功能。
(八)现场指挥台基本功能。
(九)现场图像传输基本功能。
二、省指挥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
(一)消防指挥台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能对全省消防业务实行宏观管理。
2.能进行全省消防实力调度,提供跨区域作战辅助决策指挥。3.能进行全省消防业务管理信息数据通信。4.具有会议电话功能。
5.具有计算机、有线、无线等设备的统一操作界面。
(二)现场指挥台(B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能接收省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相关信息。
2.能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为跨区域联合作战提供辅助决策指挥。3.能通过消防指挥台进行全省消防实力调度。4.能控制广播、照明等设备。
第三章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第一节
系统的运行
一、有线通信的运行
消防有线通信主要是通过租用本地公网的线(电)路,连通消防指挥中心与所属各消防站,来实现专网功能要求的。在当地公安专网技术条件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也可利用公安专网建立联络通道。消防有线电通信的核心设备是消防用程控交换机。安装设置交换设备的消防指挥中心是全网的通信枢纽。
(一)接警调度
消防指挥中心向所属消防站下达出动命令时,主要采用有线传输方式。为保障话音指令和书面指令同时传递,应向各消防站建立话音/数据各一条线(电)路。为保证线路随时畅通可用,应设置线(电)路监测告警,以保证传输质量。与急救、交通、燃气、石油、气象等相关部门,也应建立直达专线,以通报灾情,便于相互协作。
(二)日常业务
消防部队的日常业务通信主要是通过公网来实现的。除消防部队机关设置交换设备外,各消防站也可通过报警终端台的内线通信功能建立站内的有线电通信。消防站应按每站两条外线安排,以保障日常业务通信的畅通。同时,也可兼作接警调度专线中断时的备份调度电话使用。
(三)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系统由音源设备(磁带卡座、CD座、收音模块以及音频均衡器等)、扩大机、音频线路、线间变压器以及扬声器组成,固定安装在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站建筑物内。用于下达出动命令和传递其它信息。当加装会议电话设备时,也可组织电话会议。
现场广播设备主要由车载扩音机、车顶扬声器及随车电源等组成。为方便现场指挥员直接使用广播方式进行现场指挥,应配备无线话筒及接收设备,其有效半径应≥500米。
二、无线通信的运行
无线通信是指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地下、水下)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按使用方式的不同,无线电通信可分为固定台站通信和移动通信两大类。消防无线电通信应以城市划分覆盖区域。由城市消防部队使用消防专用频率或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指配的其他专用频率组建消防无线电通信网。
(一)无线通信的一般要求
1.城市消防部队应设置独立的消防专用无线通信网。一般不应以公用移动通信网等个人通信技术体制的网络替代。
2.消防无线通信网宜采用单频单工和异频单工(半双工)调度指挥网的模式组网。
3.消防无线通信网应采用背景噪声小、传输特性好、不与民用大功率发射设备同频段的专用频率。
4.当使用全国消防部队同一频率组网时,应注意与相邻城市(地区)消防部队进行频率协调,避免互调干扰。
5.消防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继台、基地台、固定台、手持电台等)应选用性能可靠,防水、防爆、防振等功能的专业级设备。
6.为便于组织消防部队跨区域相互支援灭火与抢险救援战斗时的协同通信联络,其无线频点应按《全国消防部队350MHZ无线通信组网技术方案》进行。
(二)消防三级网的组成
1.消防一级网,又称城市覆盖网。消防一级网适用于保障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全网主台)与所属消防支(大)队、消防站(设固定台)之间的通信联络。在使用车载电台的条件下,一级网的可靠通信覆盖区应达到城市消防管区地理面积的80%。
大、中城市消防一级网可采用集群或常规模式组网;可根据通信覆盖的具体要求设置一处或多处转信(中继)台。
消防一级网开通后,消防指挥中心与所属个单位的基地台(固定台)均应全时开机、守听,保证需要时一呼即通。当火警调度专线中断时,消防一级网应承但传递话音出动指令的任务。
消防一级网通信联络组织见图7—3—1
图7—3—1
消防一级网联络组织图
2.消防二级网,又称现场指挥网。消防二级网一般为单频单工手持电台网。适用于保障灭火救援作战现场范围内,各级消防指挥人员手持电台之间的通信联络。与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抢险队、工程急救队等灭火协作单位的现场协同通信也可在该网中实施。
消防二级网应设置主台。其任务是:监听网络工作情况、应答属台呼叫、发通播指令、实施网络指挥和纠察。
各类人员在消防二级网中联络时,坚持“先听后发”的原则,网内无人通话时在发话。避免“插叫”、“对发”造成堵塞和干扰。
消防二级网是现场通信的主要网络,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参谋人员应熟悉联络规定、熟认呼号密语,以便熟练地掌握通信技能,保障现场指挥通信的顺畅。
消防二级网通信网络组织见图7—3—2
图7—3—2
消防二级网联络组织图
3.消防三级网,又称灭火救援战斗网。消防三级网是消防中队执行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时的专用无线电通信网。适用于现场各参战消防中队、前、后方指挥员之间、指挥员与班长之间、班长与战斗员之间,与消防战斗车辆驾驶员之间,以及特勤战斗员之间的通信联络。该网一般采用手持式电台和佩戴式电台(如头盔台等),以建制消防中队为单位分别组网。
消防三级网电台输出功率通常为24W,电台预置信道数不小于16个。当编制消防中队数大于16个时,可以通过采用无支援关系的中队共用同一频率(频率复用)的指配方式,保证现场参战中队的通信组网。一般情况下,每个中队均有一个专用信道,都能分别建立起中队灭火救援战斗网。
现场各参战消防中队之间的协同通信,除在二级网内实施外,也可根据联络规定,采用临时改换工作频率相互插入对方中队灭火救援战斗网的方式实施。
消防三级网通信联络组织见图7—3—3。
图7—3—3消防三级网联络组织图
第二节
报警受理与调度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在实施接警调度时,其运行方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报警受理
按照城市接警区域划分方式的不同,报警受理方式通常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集中接警
集中接警是指在城市消防责任区内,只设置一处报警处理中心,在其责任区内发生的火警、及其它灾情报知,均由该受理中心集中受理。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接警机构专业化,接警处理准确度高;接警调度程序化,易于实现自动化调度指挥;消防队伍调度集中化,便于科学调配灭火救援力量,提高灭火救援成功率。缺点是:增加处理层次,影响出动速度。
(二)分散接警
分散接警是指在城市消防责任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规则(如消防站管区)区分为若干个接警区域,对应设置若干个受理点,分别独立受理报警。接警区域内用户拨打119报告火警或其它灾情时,市话网交换设备将其接续到该受理点接听处理。各受理点只能接收处理本区域的报警电话,不能跨区。因此,分散接警也称独立接警。
分散接警的优点是消防队(站)直接受理报警报告,出动响应时间短,差错率低;缺点是接警时牵涉面大,对接警人员要求高,不易实现消防接警调度指挥自动化。
(三)集中与分散接警
集中与分散接警是前两种接警方式的组合形式。通常在大城市行政管辖地域面积大,市区以外的郊区城镇分布范围广、距离远的情况下采用。具体形式一般、为,在市区及其近郊区按集中接警受理;而在远郊区、县则以各个行政区域划分独立接警区,实行分散独立受理报警。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逐步实现接警调度的计算机化,实行独立分散接警方式的城市,最终要调整过度到采用集中接警方式。
二、消防调度
消防调度是指为实施灭火救援而对消防力量进行的指挥、组织、安排、调配的过程。各级消防指挥员对消防队伍的现场以外的指挥、调动,基本上也要通过调度室传达、实施。对于所发布的调度指令,消防部队必须无条件的不折不扣的迅速执行。
(一)调度的一般要求
消防调度的一般要求是:加强首批、力量适度、增援迅速。1.加强首批
接警后调出的第一出动灭火力量通常是最先到达火场,最早投入灭火战斗的首批力量。要迅速控制火势,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足够的到场力量是前提条件。因此,在消防调度工作中,应根据接警掌握的火场情况和灭火救援预案,科学调派第一出动力量。
2.力量适度
调度消防力量的“度“是比较难把握的。除按预先制定的火灾等级配合的调车计划实施外,在力量的增、减上,应根据火势大小、灾害程度、现场实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增援迅速
首批力量出动后,调度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增援力量调度上,增援调度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预见性增援;二是应要求增援。
预见性增援是指,调度人员在接到首次报警调出第一出动力量后,应根据报警电话陆续报来的灾情,综合分析考虑已调出的力量是否合适。如察觉力量欠缺,就要立即补调援队出动,以保证增援及时。
应要求增援是指,当第一出动到场后,现场指挥员根据侦察结果提出增援请求,调度室指挥中心迅速按要求,调出增援力量到场。通常情况下,调度人员经常提示现场指挥员,考虑是否需要援队,以便争取调援时间及时调派增援力量到场。
(二)第一出动力量的调度方法 1.按灾害程度分级调度
调度指挥中心在受理灾情报警后,首先应充分分析灾情发生的程度,如:所发生火灾的燃烧面积,火场中被困人员的估计数量,火势蔓延可能造成的损失,火灾扑救的难度等,然后,依据本单位对灾情程度等级要求,迅速调派足够的第一出动力量奔赴现场实施灭火救援行动。随后,加强与现场信息联络,做好增援力量调集的准备。
2.按灾害类型分类调度
调度指挥中心在接到不同类型的灾害,如:液化石油气罐车颠覆、高速公路上汽车事故、铁路隧道火灾、人员集中场所爆炸等事故报警后,首先在掌握此类型灾情程度的基础上,要准确分析出灾害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的要求,科学组织有针对性的消防器材装备及救援器材,调派特勤消防人员或有专业特长的普通消防力量,作为第一出动力量到场施救。同时,通知有关增援力量,做好增援准备,等待命令。
3.按灭火救援预案调度
调度指挥中心在受理重点保卫单位的灾情报警后,应根据灾情发展的情况,按照其灭火救援预案的力量调动计划,迅速派出第一出动力量到场施救,然后,将灭火救援预案发送给移动指挥终端,同时,按照灾害的特点,选择有关资料,如:可燃气体危险浓度数据、各种化学危险品处置方法、公用消防水源现况等,也发送给移动指挥终端,辅助现场指挥员决策。
4.按上级首长指示调度
调度指挥中心在对所发生灾情实施调度指挥过程中,如按照上级首长对处置此类灾情的指示命令时,调度人员应迅速按照首长的指示精神,进行具体的落实,如:通知某位专家到场、调某单位某种灭火剂到场、通知某消防器材厂商技术人员到场等,完成任务后,及时向首长报告落实情况。必要时,应主动向首长提供足够的辅助决策资料,以保证首长组织指挥工作。
三、增援力量及物资的调度方法
调度指挥中心派出第一出动力量后,要加强与灾害现场的通信联络。必要时可按增援计划统计可供调出车辆数,车辆种类,查明灾害发生地区的周边情况,做好调度增援力量及物资准备。
(一)途中调度
辖区消防中队或者第一出动的其它力量,在奔赴现场的行驶途中,经现场报警人和途中观察得到新的灾害情况,经分析后可迅速向指挥中心提出增援请求,并且,提出具体的增援人员和物资的种类、数量,争取时间,抓住时机,以达到对初期灾情有效处置的目的。
(二)临场调度
第一出动力量或总、支(大)队值班首长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的发展与变化,对到场的参战力量及装备器材会进行重新部署。力量不足时,会提出增援要求,调度指挥中心应按照现场指挥员所需要的灭火救援力量、车辆种类、数量及消防器材,根据平时规定的增援顺序或就近调集的原则,立即发出调度指令,迅速将增援力量派往现场,不能迟误拖延。
第三节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管理
一、通信工作职责
通信部门是各级司令部主管的业务部门,在参谋长的直接领导下和上级通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计划组织本部队的通信联络,组织领导下属业务部门工作,并直接指挥其遂行通信任务。
(一)领导工作职责
通信部门领导在本级参谋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对本部队的通信、指挥自动化等负全责。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1.组织指导参谋人员收集和了解在灭火救援作战时,通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资料,熟悉通信联络的基本原则和各种通信手段、运用的方式方法,掌握本部队通信编制、装备情况及遂行任务的能力。
2.组织指导参谋人员拟制通信联络、现场组网和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备方案。3.检查指导本部队的通信保密工作,组织通信联络,协调通信行动,指导参谋人员做好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管理、分配及使用工作。
4.组织制定通信训练计划,指导训练工作,会同战训部门组织模拟演练工作。
5.组织通信学术研究工作、总结交流经验、编写有关战例。负责本部门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
(二)参谋工作职责
通信参谋在通信处(科)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1.掌握、熟记本部队通信人员与通信装备器材的数量质量情况,研究积累通信资料,适时提出关于通信工作和通信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2.拟制用户编组、编号方式,拟制通信联络、现场组网和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备方案,检查指导战备工作。
3.拟制、分发、经管各种通信文书和规定。熟悉通信联络组织,掌握和处置通信联络情况。
4.组织实施火场通信保障、计划、请领、储备、补给通信器材,组织机线维修和技术革新工作,造报通信实力统计。
5.熟悉通信装备器材的技、战术性能和主要器材的使用方法。6.拟制通信人员训练计划,协助直属中队实施训练。
(三)通信技术人员职责
负责业务技术管理和业务训练工作,其职责是: 1.掌握本单位设备开设、使用及质量情况。2.指导有关人员做好机线设备的预检维护工作。
3.掌握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测试方法,分析解决设备故障和有关问题。
4.定期检查、测试设备性能质量,进行质量综合分析,提出改进的技术措施。
5.指导并组织本单位通信人员进行新设备、新技术和基础应用知识的培训。
二、管理制度
(一)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使用规定
1.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必修提出书面申请,办理台(站)审批手续,领取电台执照。
2.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具备下列条件(1)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2)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
(3)无线电网络设计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工作环境安全可靠。(4)设置台、站的单位或者个人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3.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报请相应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审批。消防部门所使用的电台。一般是在本市、县组网,应报请省或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
4.遇有危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可以临时动用未经批准设置使用的无线电设备,但应及时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报告。
5.无线电台(站)经批准使用后,应当按照核定的项目进行工作,不得发送和接收与工作无关的信号。
6.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二)值班制度
1.台(站)实行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两人以上值班时应有领班员。2.值班员必须:
(1)严守岗位,集中精力,不得擅离职守,不做与执勤无关的事项。(2)认真处理各项业务,经常巡视设备,精心进行预检预修,详细填写各种报表登记。
(3)处理业务时,对影响全过程全网的问题,应优先处理,对主要方向和重要用户的通信,应首先保障。
(4)遵守纪律,服从指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请示报告,不得任意中断电(线)路。
(5)谦虚谨慎,态度和蔼,主动配合,密切合作。(6)严格遵守通信保密规则和有关保密制度。3.交接班
交班前做好交班准备,交接班时,重要事项要交一个循环班,交接班的主要内容是:
(1)上级的指示、通知和本班的执行情况。(2)设备的工作、检修和变动情况。
(3)机、线(电)路的调度及各项业务处理情况。(4)本班发生的重大问题及处理情况。(5)尚待处理的问题及处理意见。(6)仪表、工具和文件是否良好。
(三)请示报告制度
在执勤维护中,遇到下列情况,除采取积极措施外,应及时请示报告: 1.机、线发生故障,中断通信联络。
2.上级交给任务的执行结果或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
3.接到越级指示,应先执行后报告或边执行边报告。当越级指示与正在执行的指示矛盾时,应向发出越级指示的上级说明情况。
4.变更设备性能,更改修、测试计划需临时中断通信设备,减少值班人员或调整班次。
5.发生伤亡事故,损坏设备或贵重器材。6.其它特殊情况。
(四)通信保密制度
1.严格遵守《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和《通信保密规则》,严禁窃听电话或收录通信信息。
2.不得在公共场合和私人通信中或无关人员谈论工作情况,泄露通信机密。3.用无线电台通信时,不得涉及国家机要事项。规定用代号密码通信的,不准改用明语、明码通信。
4.经上级批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工作间。
5.通信业务资料,应统一登记编号,妥善保管列入移交,未经上级批准不得带出工作间。
——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之七
2012年08月15日
来源: 河南日报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三化”协调,贵在统筹。
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要诀,破解二元结构的关键,协调“三化”发展的法宝。
统筹,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准确的规律把握,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高超的领导艺术。
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离不开统筹的意识、少不了统筹的思维、缺不得统筹的举措。
只有深刻认识和掌握统筹这门学问,才能坚守“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才能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始终力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互促共赢,才能真正实现质与量、好与快、物与人、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统筹之策,重在转变。无转变,难统筹;无统筹,难协调;无协调,难发展。
重在统筹,难在统筹,为在统筹,效在统筹。
(一)统筹,是驾驭万事万物的一种高超智慧。
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重要经验。
为什么很多地方过去拿“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现在又用“真金白银”换“碧水蓝天”,演绎发展的“轮回”?
为什么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但“相对贫困”的阴影却挥之不去,城乡差距不断拉大,遭遇发展的“窘迫”?
为什么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有时既怕外商“来不了”,又怕项目“摆不下”,陷入发展的“两难”?
矛盾所在,在于“三化”协调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根本解决;症结所系,系于统筹兼顾还没有在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统筹,是在不平衡中谋求平衡,在不协调中力争协调,在谋划全局中分清主次,在加快发展中着眼长远。
(二)统筹,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一种规律把握。
十年前,当科学发展观的旗帜树立时,“统筹”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明显特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兼顾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互为因果的开放、变动、立体的网络。政治、经济与社会,工业、城镇与农业,教育、科技与文化,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等,无不紧密相连、互动共生。
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一种辨证运动,有其自身规律性。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成了“无米之炊”;离开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就是“水中捞月”。
发展的全局性、层次性、持续性、协调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运筹帷幄、统筹兼顾。
(三)统筹,是历史启迪现实的一种必然选择。
放眼世界历史进程,从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到美国驱逐印第安人的“西进运动”,从印度贫民窟到“拉美陷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中,很多国家和地区牺牲了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付出了高昂“学费”。
改革开放,“中国道路”魅力彰显,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等矛盾和问题。转变发展方式、突出统筹兼顾已成当务之急。
统筹,在河南更是迫在眉睫。目前全国能够调出粮食的省(市、自治区)只有6个,河南是其中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和地位举足轻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600人的河南,脆弱的生态和环境再也经不起折腾。建设中原经济区,农业和粮食,只能加强,不能牺牲;生态和环境,只能改善,不能破坏。河南要发挥后发优势,就要绕过“陷阱”、少走弯路,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四)“三化”协调,必靠统筹。
水管的流量取决于最细的那段瓶颈。河南的“三化”协调之路,瓶颈在哪里?
在于“三农”重负:农村发展慢,农业基础弱,农民增收难;在于人多地少:建设用地是刚性需求,耕地保护是硬性指标,粮食生产是崇高使命。
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功能不彰,则新型工业化动力不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不牢;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不强,则新型城镇化聚合不力,新型农业现代化步伐不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不稳,则新型城镇化支撑不够,新型工业化空间不大。
突破瓶颈制约,促进“三化”协调,关键在统筹。
统筹,就要充分发挥好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破解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破除制约,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统筹,就要充分发挥好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强化支撑,为新型农业现代化优化保障。
统筹,就要充分发挥好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出路,为新型工业化夯实基石。
(五)城乡一体,必经统筹。
既有田园气息,又具城市文明,中原大地风生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缩影,是6000万农民的明天,更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在河南的先行实践。
当今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潮流日渐浩荡,但河南乃至中国的广大农民仍被挡在“城门”之外。城乡“二元体制”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障碍。这正是中央和我省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刻背景。
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不再是“就农谈农”,而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点。通过新型城镇化的纽带,“三化”发展有机融合、相互支撑,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站位全局,必善统筹。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区域与全局,政府与市场,发展与资源,规划与现实……统筹好了各项关系,才能全面兼顾、获得成效。
眼前与长远,整体与个体,家庭与社会,公共权益与商业利益……统筹好了各方利益,才能形成合力、克难攻坚。
上与下,条与块,财政资金与民间投入,现实投资与未来回报……统筹好了各种资源,才能持续求进、推动发展。
“城”与“乡”之间、“工”与“农”之间,如何通过辩证思维使之达到互动和统一,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筹之道,是转变领导方式的题中之义,也是考量领导水平、测试执政能力的一份考卷。
(七)科学发展,必须统筹。
统筹,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认真实践的大学问。
泡一壶茶,到底是先烧开水、先洗茶壶、还是先找茶叶?这实际上反映了如何看待统筹、会不会统筹的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用这个形象的例子引出了“统筹法”。但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还是做着“水烧开了再洗茶壶、找茶叶”的事情。
分辨不清主次。认为中心城市发展充分,自然能够带动农村发展;大城市投入产出高,投资农村效益低,宁愿锦上添花,不肯雪中送炭。
掂量不出轻重。认为打基础见效迟,讲质量速度慢,种粮食来钱少,“拾到篮里都是菜”,什么来钱干什么,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分轻重缓急。
把握不好集散。中央每年拨付我省的各类涉农资金达数百亿元,分布在几十个部门,是“近亲”却常常“形同陌路”,需整合却往往各踞一方,甚至张三在甲地“垒灶”,李四在乙地“架锅”,看着钱不少,发挥作用却有限。
……
这些做法,要么顾此失彼,“按下葫芦起了瓢”;要么昏头昏脑,“狗熊掰棒丢一路”;要么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只有把统筹学问学明白、想明白,统筹发展才能说明白、做明白。
(八)统筹,重在政策引领。
家庭联产承包制打开了农村发展的“闸门”;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以农补工的历史,开启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代。
政策是指明方向的罗盘,是分配利益的天平,是撬动全局的杠杆。把国家政策弄明白、把配套政策制定好、把落实政策当回事,老百姓才能真拥护、一起干。
用政策统筹区域经济。善于运筹,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的试验区有5个,推进建设的示范区有7个,开展试点的领域有18个。特殊政策字字千金、条条给力。政策不用,一张白纸;政策用好,真金白银。
用政策统筹产业布局。善于谋划,利用政策优势,优化工业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产区联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用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善于兼顾,城市农村一盘棋。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农村土地怎样流转、农民利益如何保障、农民身份如何转换、城乡公共服务如何均衡?需要优化决策方案,选择有效途径,破解二元矛盾,谋求共同富裕。
因势利导思路新,政策引领天地宽。
(九)统筹,贵在规划先行。
2012年夏,一场强降雨造成的重大损失,严峻地拷问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短板”之痛。而在19世纪雨果的《悲惨世界》里,主人公逃亡时穿越的巴黎下水道,至今仍在发挥作用;500年前建造的河南商丘古城,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至今逢大雨不积水、不内涝。
规划要符合规律。规划是张“全景图”,今天的规划就是明天的发展,必须对历史负责,接受历史的检验。福建客家土楼,一栋楼就是一个小社区,文化内涵丰富、聚居功能独优,历几百年而不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不要“一生得盖几次房”,不要没有规划乱盖房,不要缺少公共服务的“不健全”房。
规划要因地制宜。规划是幅“地形图”,远近高低各不同。城市近郊与偏远山区,工矿基地与粮食产区,基础不同、条件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新型城镇化的形式应该各具千秋,新型工业化的模式可以千差万别,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不能强求一律,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各显特色路畅通、“横看成岭侧成峰”。
规划要眼光长远。规划是个“路线图”,决定了行动的方向和前进步骤。既要着眼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宜快则快、宜缓则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少交学费、少吃夹生饭。
(十)统筹,旨在以人为本。
为政之本,重在为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为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三化”协调发展中,要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让民意得到真释放,让群众得到真实惠,让发展实现真推动。
以老百姓需要为基点。各级领导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改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老百姓满意为标准。要观民风、顺民意,让群众不仅是城乡统筹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最有发言权。沁阳市袁屯村开了近30次村民大会,最终达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一致意见。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说了算。
以老百姓实惠为导向。要统筹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政府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与民争利。在土地流转、宅基地确权、农民身份转换的过程中,要始终确保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使农民群众既收眼前之利,又得长远之惠。
(十一)统筹,力在开拓创新。
“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试验,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是一场处于“深水区”的决战。既要规范有序,又要拓展创新;既要坚持相关的重大原则,保证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展顺利,又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充分调动各地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大原则要坚持。粮食生产不能牺牲,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工业发展不能停滞,生态建设不能滑坡,群众利益不能忽视,不走“回头路”,不办“过头事”,确保“三化”协调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上下之间要合拍。在探索性的改革中,常常是基层突破与上层设计相辅相成,基层突破积累经验为上层设计提供决策基础,上层设计为基层突破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经验要总结。统筹在融合中体现个性发展、包容发展、多元发展,各地探索之路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各显特色,基层实践创新不断、经验层出活力无限。总结是创造的延伸、力量的扩散、信心的提升。舞钢44户农民喜领产权证,虽然这产权证目前还是“地方粮票”,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走向城市生活的信心。44户农民产权转换的“一小步”,迈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大步”。
(十二)统筹,效在一体运作。
统筹如同“大合唱”,要同心协力、和谐默契。走好“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不是一事一时之功,也不是一地一域之力,必须上下互动、横向联动、有序流动,使人才、资金等各种推动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
统筹好比“弹钢琴”,要配合得当、游刃有余。“三化”协调发展要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的力量,打破条块分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共同推动发展的整体合力。
统筹是一个运作的过程,要坚持一体运作、科学运作、有效运作,就要学会“统筹法”。“三具两基一抓手”、“五重五不简单”等都是我们通往成功运作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也是转变领导方式的重要内容。任何目标的实现、任何任务的完成、任何承诺的兑现,无不体现在成功运作。
(十三)转变促统筹,统筹助转变。
运筹得当则势如破竹,虚喊蛮干则如逆水行舟。统筹阐释的是领导科学,体现的是工作方法,缩小的是城乡差距,实现的是富民强省。
统筹是高超的领导艺术,体现出决策者的观念、认知、眼光、勇气和决断,取决于领导方式的加快转变。只有转变领导方式、突出务实重干、提升运筹能力,方能谋全局、想长远、创特色、走新路。
(十四)雄心弄大潮,众志撼千山。
中原大地正发生的变革,深刻诠释着这样的时代内涵——
统筹,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统筹,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统筹,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统筹,才能循律而动、永不停滞。
【第七篇 消 防 通 信】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