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共12篇)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篇1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组

尊敬的老师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表,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如实的填写,或根据你自己的独特主张进行填写,本问卷你不必写上你的名字,但请你一定提出你宝贵的意见,谢谢你的合作:

1、你班上有留守学生吗?()(1)有

(2)没有

2、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成绩是()(1)好(2)中等(3)中下(4)差

3、在教育特殊生时,你有没有把留守的学生作为你教育的一个重点()(1)有

(2)没有

4、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有没有让你烦恼过?()(1)有

(2)没有

5、对于留守学生的不良习惯你是如何处理的?()(1)注重细心(2)注重恒心(3)与家长联系

6、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比较好?()(1)请心理专家(2)自己尝试教育(3)与监护人联系

7、你每学期开展了以下哪类主题班会?()(1)“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2)“关注留守学生的安全。”(3)“留守儿童学习困难解惑。”(4)“留守生与非留守生的互助”活动。等等

8、你每学期准备做以下哪几件事?()(1)准备帮扶几名“留守儿童”。

(2)准备对留守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3)写一篇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论文。(4)与“留守儿童”过一个愉快的星期天。(5)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交谈。

9、你认为我们学校有关留守学生的教育方面是()(1)成功的(2)有待改进(3)其他 10你认为留守学生教育的关健是在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篇2

2005年以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诊断学教研室不断探索优化课程设置、科学转变教学模式及改革教学方法,以加深学员对本学科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学科抽象的知识内容等。笔者针对第二军医大学2008级5年制本科生学员进行了一次独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教学互动、第二课堂、双语教学等,调查结果对于切实掌握教学现状、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员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材选择等方面共设计35道题目,均为选择性问题,其中6道允许学员自行补充观点或答案,随机排列题目和选答项。调查内容涉及《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最佳开课时机、最佳课时时长;是否赞成教学互动、支持哪些互动方式;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接受度、最佳教学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是否有必要开设第二课堂、所期望的方式及内容等。

1.2 调查对象

以第二军医大学2008级军医系和海医系五年制第一教学班学员为调查对象,共186人,其中男生176人,女生10人。

1.3 调查方法

2010年12月8日在第二军医大学教学馆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186份,采用独立、封闭作答形式,回收有效答卷164份,问卷调查有效率为88.2%。将所有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3.0作统计学处理,用频数分布描述和分析数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

48.5%的学员认为很有必要将《超声诊断学》从《医学影像学与核医学》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甚至有57.1%的学员认为很有必要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主干课程,79.1%的学员赞成增加《超声诊断学》的理论课时,说明学员已经认识到超声对于临床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愿望明显提高;不仅如此,也体现出学员对超声诊断学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认同,切身体会到现有课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和掌握未来有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对于教学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81%的学员表示大部分理解,少部分理解的占11.6%,完全理解的却只有7.4%。完全理解程度如此地低,普遍认为与本学科的开课时机有关。不难看出,此次调查的学员正处于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还没有接触临床学科的学习,对很多疾病都不认识,不能理解该疾病的超声表现和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所以57.3%的学员认为《超声诊断学》的最佳开课时机:分为《正常超声影像学》和《病理超声诊断学》,分别采取《正常超声影像学》与《人体解剖学》同期开课,《病理超声诊断学》与《病理解剖学》同期开课的方式;另有23.2%的学员认为应该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同期开课。由此可见,大部分学员都意识到了《超声诊断学》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及临床医学学科之间息息相关,希望通过调整开课时机,与相关学科结合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86.6%的学员赞成课堂教学互动,支持的方式包括教员提问+学员回答+学员评价(52.2%),学员提问+学员回答+教员评价(46.6%),学员提问+教员回答(46.6%)。数据表明近一半的学员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单纯教员灌输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互动来调动学员的主动性,集中注意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好地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

93.1%的学员认为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很有必要使用教学模具,即超声设备实物,认为现场展示超声设备和演示超声图像具有明显积极意义的学员占75.8%,希望超声设备演示的方式包括演示既有图像(17.4%)、课堂现场模特演示(54.0%)和实验室模特演示(30.4%)。图像方位的识别是超声诊断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难点,以往在超声设备没有用作教学模具的时候,学员仅能根据教员讲解的内容,凭借自己的空间想象来辨别不同探头位置时,超声图像方位与人体方位的关系,也并不是所有学员都可以通过想象完全理解这种关系,不少学员无奈之下只得死记硬背以求考试过关。如今,教师将便携式超声设备用作教学模具,边讲解边现场演示,直观、明了,不仅便于学员理解,而且激发了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员课余时间依然热情高涨,试用模具争先恐后,通过自身或相互间的演示,加深对图像方位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超声图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3 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66.7%的学员认为很有必要开展《超声诊断学》第二课堂,且认为开展时间可延长至下学期的约占一半人数(47.2%)。大部分学员支持的第二课堂形式为医院见习(81.4%),其他形式如校园内实验室模拟(14.3%)、前沿知识讲座(5.0%)、观看现场录像(3.1%)均占少数比例。反映了学员对于临床实践的倾向性,只有深入临床一线,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学员建议开展的第二课堂内容包括:认识、理解图像(48.4%)、学会初步检查(60.9%)、从事初级研究(44.7%)、撰写论文(36.6%);希望达到的目的包括:弥补学时较短的缺憾(46.3%)、巩固课堂学习内容(59.4%)、拓展课堂知识(76.9%)。由此可见,学员所期望的第二课堂已不再局限于增加该学科的理论知识,而是拓展课堂知识,且偏重于临床操作,希望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一部分学员还表现出了灵敏的科研思维,具备了初步从事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的意识。

根据学员的建议和要求,我们对部分学员开展了第二课堂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医院见习加深对超声图像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课堂内容、学会初步的检查手法等。学员积极性很高,坚守岗位、无迟到早退现象,随着实践内容的增多,学习兴趣也越发浓厚,每次结束时都意犹未尽。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该部分学员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员,表明第二课堂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员英文水平达到大学四级者占98.8%,达到大学六级者占55.3%,英语基础较好,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4.7%的学员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21.9%的学员认为不会增加学习负担,34.4%的学员认为有利于专业课的学习,说明学员对双语教学的接受度有所保留,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师资和学员(39.0%)、教学方法、环境和条件(51.6%),后者包括英语水平、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的欠缺等。说明为了保障双语教学质量,教师和学员必须共同努力、教学相长,教师更要引导学员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如果开展了双语教学,一半以上(56.2%)的学员认为课堂上外语授课比例以30%为宜,学习的最大收获主要是扩大专业词汇量(73.9%),表明学员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期待值并不高。在选择教材方面,57.3%的学员倾向于“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导读本”,说明虽然原版教材内容丰富、资料新颖,但对于《超声诊断学》的初学者来说,附加中文注释的导读本可以进一步增强学员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讨论

一直以来,《超声诊断学》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秉承着以往的教育体制,始终作为一门辅助诊断学科,但是随着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四大常规”的主要内容,其术前诊断、术中引导监测、术后评估及先进的介入治疗也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保障。鉴于此,我们应根据学科的需要及时修正、重新定位超声医学教学工作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富有科学创新能力的医学生而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首先是课程的设置及开课时机。《超声诊断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即正常超声图像和病理超声图像,前者是基础,只有在掌握了正常图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诊断病理图像。同时超声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正常超声图像和《人体解剖学》,前者正是人体解剖结构在超声影像学上的反映;还有病理超声图像和《病理学》也是息息相关,组织结构病理学上的改变正是超声图像变化的基础。如果能将《超声诊断学》分为《正常超声影像学》和《病理超声诊断学》,并分别与《人体解剖学》和《病理学》同期开课,不仅有助于学员对超声抽象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对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记忆,起到双赢效果。

其次是教学互动。积极的教学互动,是教学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行为品质的标志之一。有效的师生对话,变“喂哺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由“学习他主”转变为“学习自主”,从而孕育学生“自我负责”和“自主发展”的学习思想,实现教学双方之间智慧共融的教学品质[1]。教学互动的各种形式,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无论是课堂问答、专题讨论还是自由发言、自由辩论,都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可以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课堂互动中去。另外,由于本学科技术操作性强,对图像方位分辨能力要求高,在互动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超声设备作为教学模具,通过现场演示加以系统讲解,学员也可通过与设备的“亲密接触”更直观地理解讲授内容,提高图像认知能力,可谓是一种具有超声特色的课堂互动方式。

再次是第二课堂。《超声诊断学》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丰富,不但需要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物理学、电子学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更需要对临床各科知识的了解及融会贯通。本学科的特点是重在实践,只有理论的学习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必需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和视觉刺激才能保证和巩固学习效果。因此,繁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二课堂活动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课堂内容可以包括三方面:一是巩固并拓展课堂知识,加深对成像原理、基本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对新技术、新方法及前沿知识的初步了解;二是亲自实践,通过自己动手,掌握超声的基本检查方法,并通过对大量、典型病例的接触,培养其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使相关知识更深入、更系统、更扎实;三是尝试科研活动,对于高层次的学员,根据其不同的兴趣方向,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文献查阅和检索,写出读书报告或综述类文章,是较好地培养其探索、创新、总结等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员在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和了解专业英语的表达、叙述习惯,掌握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为今后学习、深造、对外学术交流以及日常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3]。双语教学不是对专业术语的简单翻译、阐述,更不是专业英语的翻版,其质量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员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口语表达能力、学员的英语水平、学员对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教材的选用等。参与此次调查的学员中一半以上不希望授课时英语比例过高,以30%为宜,大部分学员或多或少地担心因此增加学习难度、加重学习负担、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双语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适度的应用才能保障其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掌握好英文授课的比例及表达的适用内容;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设立《超声诊断学》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库,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通过对《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开课时机、教学互动、第二课堂的改革及辅以适度的双语教学,我们有信心提高超声教学与临床应用的匹配度,并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和具有开拓能力的新一代医学人才。

摘要:通过对在校医学本科生关于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的独立问卷调查,探讨实行超声诊断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就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如开展教学互动、第二课堂、双语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储建明.积极的教学互动产生积极的教学智慧[J].教学新思维,2010,8:44-46.

关爱留守儿童要讲究方式方法 篇3

首先,物质关爱之外更需要心理关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但这些关爱中出现最多的是爱心书包和生活用品,甚至有孩子一学期收到了四五个书包。孩子们说不再想要书包了,更想要的是大人的陪伴。过于单一的物质关爱在孩子心中会因轻易而不被珍惜,难以激发起感恩心和进取心,心理上的关爱才能效果持久。

其次,遵循儿童心理规律,避免以爱的名义无意伤害。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不要刻意区分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以免给他们造成过多的心理负担。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频繁生活变动,会让个体产生习得无助感,不利于个体生活控制需要的满足和心理安全感的形成。爱心人士不期而至、频繁造访或者物质条件的意外改善会打乱孩子的正常秩序,引起心理波动,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安全。

再次,父母的关爱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谁都无法取代父母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天然的,而安全型依恋对于儿童的健全人格成长意义重大。父母长期在外,对于孩子最大的负面影响不是营养健康,而是安全依恋的缺失。而一旦亲子团聚后,父母的“过度补偿”又可能使孩子心理走向另一个极端。

最后,以政策理性,构建健全的关爱服务体系。对于父母关爱缺失问题,的确有家长属于“无奈”,但也确有家长是疏于尽责。为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力促监护人责任意识强化和素质提升”。同时,加强家、村、校、企的统一性制度保障,甚至可以通过立法等强制手段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李书华

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篇4

性别:A.男B.女

年龄:A.0—6岁B.6—14岁C.14—18岁

1、你家打工的情况是?

A.父亲外出打工B.母亲外出打工C.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

2、你与谁住在一起?

A.父亲B.母亲C.爷爷、奶奶、外公、外婆D.叔叔、姑姑等上辈只有自己F.其他

3、你上课迟到过吗?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4、你逃过课吗?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5、你打过架吗?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6、你在学校的成绩如何? A.中等以上B.中等以下

7、是否有厌学情绪?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8、课外有没有进行学习辅导?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9、是否经常干农活和家务活?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10、当你遇到困难了你告诉谁?

A.闷在心里、写日记或不知道告诉谁B.告诉监护人或老师

11、父亲(或母亲)不在家的生活,你是怎样认为的? A.不适应B.孤独无助C.无所谓

12、如果父母中必须有一个人要外出打工,你最想谁留在身边? A.母亲B.父亲

13、你对父母外出打工是怎么想的? A.理解B.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

14、你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吗? A.想念B.不怎么想念

15、你和在外打工的父母多长时间联系一次?

A、一周以内B、一个月以内C、三个月以内D、半年以内E其他

16、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A、每天B、一周以内C、一周到一个月D、无所谓

17、如果可以选择你更愿意

A、和父母在一起,到父母打工的城市读书B、维持现在的生活的寄宿制学校D、不知道E、其他___________

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篇5

答题说明:选择题在选定的题号上打“√”号,填空题将结果填在题后的()内

1、监护类别:

(1)单亲监护:【 A母亲B父亲】(2)隔代监护【:A祖父母B外祖父母】

(3)亲戚监护(4)同辈监护(5)其他寄养监护(6)独立生活

2、现监护人文化程度:A文盲B粗识字C小学D初中E高中以上

3、监护人主要责任:A照顾日常生活B督促辅导学习C负责人身安全D进行思想品德教育E其他

4、对被监护人的态度:A关爱B没办法推托C冷淡D其他

5、你的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A农业B经商C外出打工D其他

6、现居住卫生状况:A比父母在家时好B与父母在家时一样C比父母在家时差

7、生理卫生知识指导:A有B无

8、自己的个人卫生比父母在家时A 要好B 差不多C 差些

9、你平常如果生病了,会怎么办?A、忽略,让其自然好B、自己配药C、去医院或诊所D、打电话给父母

10、帮监护人干家务情况:A常做B偶然做一些C不做

11、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是:A开朗B内向C任性D暴躁E柔弱F其他

12、父亲在外务工时间:A1年以内B1-3年C3-5年D5年以上

13、母亲在外务工时间:A1年以内B1-3年C3-5年D5年以上

14、父母一般多长时间回来一次?A一到三个月B三个月至半年C半年至一年D一年以上

15、和外出父母联系方式:A电话B书信C网络D不联系

16、通常父母隔多久和你联系一次?A一周以内B 一周到一个月C不固定D不联系

17、你多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了?A一个月B近半年C一年多D两年以上

18、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A每天B一周以内C一周到一个月D无所谓

19、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A经常想念B有时想念C 不想念

20、愿意父母出去打工吗?A愿意B 愿意,但希望常回家C不愿意

21、你有心理话最想对谁说?A父亲B母亲C临时监护人D老师E同学F朋友

22、与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吗?A常说B 有时说C不愿说

23、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A愿意B 说一点C不愿意

24、你最希望和谁住在一起?A父母B爷爷奶奶C兄弟姐妹D亲戚E同学朋友

25、你喜欢班集体吗?A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

26、你内心有压力吗?A 比较大B一般C没有

27、你喜欢交朋友吗?A 喜欢B 一般C 不喜欢

28、你喜欢与哪种人交往?A 爱和同学交往B 爱与不良青少年交往C不爱交往,孤僻

29、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或人身伤害?A 时常有B 有时有C 没有

30、被别人欺负或被伤害的原因是:A父母不在,缺乏保护B 自己胆小怕事C别人故意挑衅D其他原因

31、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你有过意外伤害吗A、有,但很少B很多次C没有

32、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主要有那些伤害A 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意外伤害B 别人造成的伤害C 其他因素造成的伤害

33、你经常抽烟喝酒吗?A、经常B、偶尔做C、想过但未尝试过D、从未想过

34、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选择的解决方式是A、讲道理B、向老师求助C、忍让D、武力解决

35、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C、无所谓,听完就算D、当面顶撞,对着干

36、理想:你将来最想干什么?()

37、你的学习成绩A 优B 良C一般D 差

38、你喜欢上学吗?A喜欢C一般D不喜欢

39、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是()

40、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A起好作用B没有影响C起坏作用

41、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学习起坏作用体现在:A缺少监督B因思念父母精力分散C 其他

42、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43、对学习成绩不满意的原因是:A成绩不理想B可以更好C 不如别人或未达到父母的期望

44、你父母对你的学习状况:A满意B比较满意C 不满意

45、你在学习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46、家里有人辅导你学习吗?A 有,能全面辅导B 有,但是只能辅导一部分内容C 没有人

47、你对他(她)们的辅导满意吗?A满意B比较满意D不满意

48、父母未外出打工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谁帮你解决? A父母B老师 C爷爷奶奶D同学和朋友E其他人

49、父母外出打工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谁帮你解决?A父母B老师C爷爷奶奶D同学和朋友E其他人

50、你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3小时以上

51、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 A有人管B有时有人管C没有

52、家里有人督促你的学习吗?A有B没有

53、监护人监管孩子学习情况:A要求严格B有时过问C基本不管

54、监护人对孩子迟到、旷课甚至逃学所持态度:A坚决反对B放任自流C包容支持

55、监护人参加学校家长会情况:A积极参加B有时参加C不参加

56、监护人主动与老师联系情况:A经常联系B有时联系C不联系

巴州区梓橦庙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1、学校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机构? A有B没有

2、老师做家访的情况: A随时有B至少一学期1次C一年或几年1次D没有

3、学校开家长会的情况:A每学期1—2次B每年1次C不清楚

4、留守儿童逃学或辍学后的复学率()

5、留守儿童中留级生的比率()

6、学校有没有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

7、学校是否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过主题关爱活动A 开展过B 没有开展过

8、学校是否有留守儿童花名册: A有B没有

8、学校有没有举办过家庭教育知识培训?A有B没有C不清楚

9、监护人是否愿意参加家庭教育知识培训?A愿意B无所谓C不愿意

10、除学习外,你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希望得到谁帮助解决?()

11、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习惯:A好B较好D较差

12、留守儿童不良道德行为习惯主要有:A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B有抽烟等不良行为C很少参加集体活动D 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监护人E其它不良行为

13、留守儿童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主要是:A懒散B不讲卫生C爱讲脏话D小偷小摸E早恋F其他

四、社会教育

1、乡镇干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A随时有 B至少一学期1次C一年或几年1次 D没有

2、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A随时有 B至少一学期1次 C一年或几年1次 D没有

3、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关爱行动:A随时有B至少一学期1次C一年或几年1次D没有

4、村上是否有留守儿童活动阵地?A有B没有

5、乡镇是否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构:A有B没有

6、村、社是否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构: A有B没有

关于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 篇6

问卷编号:调研员:

您好!为了解大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让更多人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我们需要您的宝贵意见,希望您就个人情况或感受如实填答。谢谢您的参与!

1:.您了解“留守儿童”吗?()

A: 非常了解,我就是留守儿童

B: 比较了解,我身边有留守儿童

C: 有点了解,看过相关媒体报道

D: 不关注,不了解

2:您认为留守儿童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A: 亲情方面

B : 教育方面

C: 物质金钱方面

D: 精神关爱方面

3:您认为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

A :彻底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B: 让留守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C: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孩子们的父母不用进城打工,也能赚到钱

D: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让志愿者的爱心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

4:.您愿意帮助留守儿童吗?()

A: 愿意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

B: 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C: 跟我没啥关系,不愿意提供帮助

5:您愿意通过何种方式去帮助留守儿童呢?

6:您对我们关爱留守儿童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者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篇7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日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2 年以后,研究者对留守儿童问题作了大量的相关研究[2,3,4,5,6]。为探讨在面临不协调的亲子关系时留守儿童采用何种应对方式及不协调的亲子关系对留守儿童不良性格的影响机制,笔者对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原则,选取江西省4所农村中小学,共抽取10~16岁儿童586人作为被试。其中留守儿童 308人,非留守儿童278人。

1.2 工具

Y-G性格测验[7,8]。Y-G性格测验是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矢田部达郎于1957年根据美国的吉尔福特(Guilford)的个性量表修订而成的。在我国于1983年进行了修订,制成了中文版。Y-G性格测验兼顾了类型论和特质论两者的优点,突破了各自的局限,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反映了12个特性,每个特性构成一个分量表,由10道题组成,12个特性分别是:抑郁性、情绪变化、自卑感、神经质、主客观性、协调性、攻击性、细致性、活动性、思考的向性、支配性、社会的向性。12个特性又可归纳为3个方面,即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和向性。通过Y-G性格测验不仅可以显示出被试的性格特质,而且还能进一步评定被试的性格类型。

简明应对方式问卷[9]。简明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项目。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1.3 研究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由同一主试(作者本人)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是否留守儿童等。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586份。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

Y-G测验人格特征比较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Y-G性格测验上12个人格特征的得分结果见表1。

表1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抑郁性和自卑感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思考的向性、协调性和社会的向性上也均存在差异(P值均<0.01),而在情绪变化等其他7个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2 留守儿童Y-G测验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Y-G测验的情绪稳定性因子(包括抑郁性、情绪变化、自卑感和神经质)与消极应对方式相关较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社会适应性因子(包括主客观性、协调性、攻击性和一般活动性)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较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注:**P<0.001。

3 讨论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为抑郁、自卑、内向、不信任他人、人际关系较差。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在儿童最初性格形成和心身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协调的亲子关系在子女不良性格、不良行为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0,11]。而留守儿童出现的更为内向、不轻易表露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负性特点主要是由于与父母交往减少而使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所导致的。亲子关系不良或被人为剥夺,儿童缺少父母的热情与关爱,就难以获得自我的良好感受,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的缺失,从而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许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亲子关系相对疏远,长期分离使他们对关怀的渴求得不到满足,缺乏感情交流,一些不良情绪如抑郁、自卑、焦虑、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留守儿童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同时在与他人交际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良好的亲子沟通,人际交往时不愿信任他人。

从留守儿童Y-G性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一些Y-G性格与应对方式存在密切相关。分析发现,主客观性、协调性、攻击性和一般活动性性格的留守儿童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相关较高,表明这些性格的留守儿童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反映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对应对方式产生正向作用。但是抑郁性、情绪变化、自卑感和神经质性格的留守儿童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相关较高,表明这些性格的留守儿童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反映出不良情绪稳定性对应对方式产生负向作用。提示一些出现抑郁、自卑、内向等不良情绪的留守儿童更应该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叶敬忠,詹姆斯.关注留守儿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

[2]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3]程纪奎,袁长江,陶芳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伤害.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52-653.

[4]王锋生,孙业桓,杨林胜.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与健康危险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88-190.

[5]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05(4):79-81.

[6]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7]孔克勤.Y-G人格测验及其应用.应用社会心理学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27-135.

[8]金瑜.心理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5-147.

[9]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10]LYTTON H.Child and parent effects is boys'conduct disorder:A re-interpretation.Dev Psychol,1990,26(5):683-69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8

一、现状分析

河西堡镇处于金昌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置,是金昌市的计划单列镇,甘肃省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第一工业大镇。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9966人,其中农业人口18676人,城镇化率达67%。2011年,河西堡镇率先完成了教育资源整合任务,在镇区建成了三所小学,承担全镇小学阶段教育任务。我校(河西堡第三小学,前身为河西堡中心小学)主要承担居镇区较远的8个行政村的小学教育任务。学校共有学生617人,留守儿童57人,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中,54%的孩子每周与父母联系(或见面)一次,46%的孩子与见面的时间在一月以上。由于父母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20%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0%的留守儿童由学校监护,周末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三)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四)留守儿童心理情况

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五)家庭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爱,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二)家庭学校沟通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当,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三)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关爱

一是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各级农村组织,应该层层建立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来分管这件事,应把它作为农村工作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要重视对村级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指导,为孩子们办实事,每年不仅要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更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如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文娱活动、表彰等。

二是作为媒体来说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过份夸大渲染,应该多放在对各级政府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爱和措施落实的监督宣传上,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要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中正面典型的宣传,用榜样来引导监护人对孩子的科学教育,引导孩子自觉成才。

三是社会各机构应该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公、检、法、团、妇联、文明办、未保办、广播电视宣传、社会活动中心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开设相关的讲座,指导监护人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科学育儿知识等教育保护好孩子,并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四是发挥各乡(镇)、村退休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等“五老”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对所处地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及时指导。

(二)家庭配合

首先,监护人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办法,特别是心理疏导的办法,多听、多看有关的知识,多参加一些学校和妇联等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知识、技巧。

其次,监护人应该主动与学校多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等状况。

再次,发挥孩子父母的亲情教育作用,要多与孩子的家长多联系,让孩子父母多了解孩子的状况,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学校攻坚

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孩子应尽力承担起关爱和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国家目前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应该做出相关的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全面调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状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措施到位。

二是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在目前学校已广泛培训心理教师的情况下,设立“阳光小屋”等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减轻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和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心理教师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的大型心理咨询专题活动,并进行课题研究。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辅导教育课程,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教育,帮助他们知法、守法、用法。

三是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讲座,如“把家教送进村”“回乡家长学校”等形式。

四是逢节假日在校内或与村委、鄉(镇)街道、社区共同开展一些活动,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愉悦孩子的心情,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

五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寄宿生的生活条件,运用好国家对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款,规范寄宿生宿舍、食堂的管理,营造家的温馨,给他们创造一个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学得悦心的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卷调查 篇9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背景.......................................................................................................2

二、研究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展的原因.......................................................................2

三、针对我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4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6

五、探讨解决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办法.......................................................................7

六、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皇族奔

【内容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城市化建设,中国社会出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大量的农民工参与了城市的发展建设,由于长年在外务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局面。为了更好的了解关注中国的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总结提出解决的措施。希望政府、社会、学校及家长能更好的共同努力,为中国的下一代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关心,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及户籍制度的历史原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及老人。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守在老人、亲戚及朋友家里照顾,由于长时间缺少必要的关心及呵护,使未来的花朵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家长监督缺失,现在社会、政府、家长必须联手解决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二、研究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展的原因

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全中国留守儿童的缩影,由于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情况,面对的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峻。全区主要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到上海、天津、广州、兰州等一线城市务工,希望挣更多的钱,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希望能使家人生活的更好。由于长年不回家照顾家里的孩子,带来的是严峻的留守儿童不可逆转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是时代的需要,由于不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经常逃学、不交作业、甚至参加小青年团伙,参与打架、斗殴。有的染上了抽烟、酗酒等不良恶心。时代在发展,国家需要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已经

是大部分家长的共识。面对现实,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地区,家长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寻找工作,为了在经济上赶上别人,只能到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务工。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内会有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我们无法避免这样一个现状,更不能熟视无睹。如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不闻不问,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在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许有几代留守儿童的产生。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他们素质不高,即使经济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到最后也会逐渐退步。国家、社会的发展又会重新遇到更大的问题。因此关系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必须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区政府也必须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密切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残酷的教训,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深入观察研究,切实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避免以往教训的重演。以下例举全国的典型案例。

信息时报7月10日报道今年5月以来,佛山市南海丹灶镇辖区内连续发生多起持刀抢劫案件,事主均遭到不同程度砍伤。经南海警方公布,该抢劫团伙7名成员已被抓捕归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让人唏嘘的是成员多系留守儿童,涉案者最小的年龄仅13岁,而且还是该抢劫团伙主犯。

2004年,柳江县10岁的丽丽读小学三年级,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舅舅韦某就来到家里照顾她和弟弟的生活。

36岁的单身男子韦某可谓禽兽不如,5年来一直对亲外甥女留守女童丽丽(化名)进行性侵犯。2010年11月13日,当韦某再次对外甥女施暴时,今年16岁的丽丽终于鼓起勇气向柳江县警方报案,民警迅速出击,将韦某抓获归案。面对韦某令人发指的兽行,丽丽的遭遇让不少办案民警倍感痛心。

南方日报8月2日报道16岁的苏雷吸毒的经历及他人生发展的过程。苏雷所在的是一个落后山区县,低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异地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本地一所初中的老师告诉记者,他所带的班级,70%以上的学生家长,都常年在外打工。而据他了解,有些村庄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比例高达80%。苏雷是2009年秋开始接触K粉的。那时,他在升中考试时名落孙山,不得不从“计划外”买进了本地一所二流高中,“情绪非常失落”。入学不到半月,他便与班里一些成天在社会上混的同学打成了一片,经常出入娱乐场所、夜不归宿,也助长了苏雷寻刺激、赶时髦的心态。刷K和溜冰(滥用冰毒)作为当下亚文化群体常玩的游 3

戏,自然搔到了他的痒处。一次体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班主任曾经把苏雷的表现反映给他的父母。然而,其父母常年在东莞打工,家里也没更合适的长辈能对孩子实施管束,只能放任自流。当晚一起玩的几名青少年,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守青少年。

2009年6月23日晚,犯罪嫌疑人陈某(25岁)、刘某(17岁)、唐某(18岁)、毛某(16岁)等人邀约后,窜至武冈市火电厂仓库内盗得6台三相电动机、2台两相电动机、一台照明用行灯变压器,后为运赃,陈某又提出盗窃1台三轮摩托车,其余三人积极响应,四人又窜至新东村文武中学后面一租住屋内盗窃一台三轮摩托车。在运往隆回销赃时,被隆回县公安局查获。由于是未成年人犯罪,承办人员了解了毛某的犯罪动机、个人经历、悔罪表现,并对其家庭情况和一贯表现进行了走访调查,原来毛某小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在城步打工,母亲已不知去向,根本没人管他,一个人就在社会上流窜,于是认识了这些社会上所谓的朋友,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008年 10月15日晚8时30分,留守儿童魏某(10岁,其父母在外地打工),在路边哭泣被安徽六安小华山派出所民警发现被带回所救助。经向该称儿童了解,其随姥姥生活,当天下午和姥姥争吵赌气离家出走,坐车到汽车南站后步行到华府附近由于天黑、饥饿在路边哭泣。派出所民警一面购买方便面、水果给小孩充饥,另一方面积极与苏埠派出所及幸福村干部联系查询其姥姥。当晚11时小华山派出所民警将魏某送到苏埠幸福村村干部及魏某姥姥手中。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犯罪活动及离家出走等情况,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国家、政府、社会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针对我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为了切实反映我区留守心理问题现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切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校总共**名学生,留守儿童**名学生,占总学生人数**%。其中留守儿童中男生**人,占留守儿童**%,女生**人,占留守儿童**人。

本次问卷调查表总共发放**张,实际收回**张。调查表各项内容统计如下: 本校留守儿童总共**人,平时和祖(外)父母一起生活的为**人,和单亲(父亲或者母亲)一起生活的为**人,和哥哥姐姐一起生活的为**人,和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为**人,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的为**人。

对父母不在身边生活的原因的调查中,**人是因为一方在外打工,**人是因为双亲在

外打工,**人因为父母一方已去世,**人因为父母双方都去世。

在对留守儿童父母多少时间回来看望孩子一项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父母一个月回家一次,**父母会半年回家一次,**父母会一年才回家一次,**父母会不定时回家一次。

在对留守儿童多少时间与父母沟通一次的调查发现:

在学习上**人会平均一周与父母通话沟通一次,**人会平均一月与父母通话沟通一次,**人会一年父母通话沟通几次,**人会几乎与父母不通话沟通。

在生活上**人会平均一周与父母通话沟通一次,**人会平均一月与父母通话沟通一次,**人会一年父母通话沟通几次,**人会几乎与父母不通话沟通。

在对留守儿童针对父母出去打工的态度调查发现:

**人表示理解与支持。**人表示不支持但理解他们,**人表示既不支持也不理解,**人表示无所谓,**人不表态。

在对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的调查发现:

**人表示孤单没有人聊天,**人表示生活没有人照顾,**人表示学习上没有人照顾,**人表示是其他影响。

针对在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中,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关心程度的调查中发现:**人表示父母根本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只负责给他们做饭。**人表示偶尔问两句,**人表示经常关心我,**人表示说不好。

对孩子处理与身边人发生矛盾的调查发现:**人闷不啃声,**人会与他们吵架,**人会与父母沟通,**人通过其他方式处理。

对孩子在学校朋友的数量调查发现:**人会有很多朋友,**人觉的不多,**人根本不关注。

对孩子是否喜欢呆在角落里的调查发现:**人会喜欢,**人不喜欢。对孩子是否害怕陌生人的调查发现:**人会害怕,**人会不害怕。对孩子是否喜欢上学的调查发现:**人会喜欢上学,**人会不喜欢上学。

对孩子的学习态度的调查发现:**人会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学习,**人会上课听讲,作业完成,**人会觉得一般,上课还行,**人会不愿努力,上课不听讲。

对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困惑的时候,他们会最先想到谁,向谁求助的调查发现:**会想到父母,**人首先想到老师,向老师求助,**人选择身边的长辈,**人会选择同学或伙伴,**人干脆不解决。

读孩子觉得和谁在一起会开心的统计发现:**人会觉得和父母在一起最开心,**人会觉得是身边的长辈,**人认为是老师,**人认为是同学或者伙伴。

对留守儿童如果生病了会选择怎么办的调查发现:**人直接忽略,**人会随便吃点药,**人选择身边的长辈陪同去看医生,**人会给父母打电话。

对自己做错了一点小事被家长或者老师批评如何处理的调查发现:**人会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人会在心里有点气愤,**人会选择无所谓,听完就算,**人会当面顶撞,对着干。

对父母打工回家与自己相处情况调查发现:**人会觉得 很融洽,从不争执,**人会认为有时有些小摩擦,**人与父母经常争执,**人表示对此说不清楚。

对闲暇时间做什么事情的调查发现:**人上网,**人会看书,**会玩耍,**人会看电视,**人选择其他的方式度过。

对自己的评价的调查发现:**人会觉得自己很棒,做的很好,**人会觉得自己做的很一般,**人认为做的比很多人差,**人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成功。

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的调查发现:**人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人觉得自己的相貌体型不好,**人认为是健康,**人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好。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通过长时间对学校留守儿童的观察、交流以及调查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总结为一下几点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由于父母离家出走,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家庭里。但这样对孩子来说,他们觉得与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感情不深,同时孩子还觉得由于隔代的原因,孩子会很少跟这些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交流沟通,常此以往会逐步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家里条件好的,父母会给孩子买电脑,安装网线,有的甚至会经常到黑网吧上网,在虚拟的世界的,他们的弱小心灵得到安慰,由于孩子接受的教育有限,法律知识缺少,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长时间在网络中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对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严重的后果。

2.自卑心理严重,孩子们都希望过上童话中公主的幸福生活,会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有攀比心理与拥有优越感。当一个小孩子穿着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来上学,其他孩子看到了自然羡慕。但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那些被爸爸妈妈每天接送上学的孩子相比,他们自然嫉妒,在这样长时间的对比生活中,他

们觉得自己没有人疼爱,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孩子会自暴自弃,在生活上没有人照顾,影响在学习上没有上进心,学习成绩不好。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不如别的孩子,在他们弱小的心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寂寞无聊心理严重。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在身边,放学回家后做完少量的家庭作业,和附近的同伴玩到天黑后回到家里。由于我区农村地广人稀,户与户之间相隔很远。加上一般家里都会建造一个四合院住房。当这些孩子回到这样一个空旷旷的家里时,无事可做。因此寂寞无聊心理严重。

4.逆反心理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严重,由于长时间没有父母在身边,在孩子的童年缺少了依靠,当受到一点委屈或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身边的人是处处针对他们。当他们犯了小错误受到老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友的教育批评时,他们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5.产生严重的报复社会、怨恨父母的心理。由于长时间没有父母的关爱,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现实与童话中的差距,以及与同伴的比较中让他们觉得社会对他们不公平。同时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无能,觉得父母根本不在乎他们,只知道自己出去过好的生活,心里只想着挣钱。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与父母产生隔膜。对父母外出务工不仅不理解,还越来越抱怨父母,抱怨社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6.感情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不喜欢经常与家人或亲戚朋友沟通,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喜欢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生活上不如意,没有积极生活的乐观态度,童年时光那种好动、活泼的形象早已远离甚至从来没有降临到他们身上。这样渡过每一个日日夜夜,他们的感情比较冷漠,长时间不与人沟通,或沟通不多,因此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差。

五、探讨解决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办法

研究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该一起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让我们的下一代真正的生活的更好,让他们更好的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积极发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时代原因是由于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必须向经济发展较好的大城市输出。因此国家必须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积极引导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只要各地经济发展平衡了,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就不用远离家乡,远离他们的孩子及其他家人。各地地方政府也必须想办法招商引资,由于传统的农作物收入不高,农村地区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经济收入。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绝大部分农民可以在家门口的工厂里上班,这样可以照顾家人及孩子,让农村留守儿童不在留守,而是躺在父母的怀抱之中。

2.全国各地政府应该进行统一部署。现阶段农民工不能与孩子一起进城生活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有限,不能承受超负荷的教育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收入有限,不能承受大城市里面的高消费,也不能供养孩子在城市里生活学习。对以上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重新考虑,优化教育资源,在农民工为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时候,作为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合理的建设更多的学校,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同时应该给予外地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补助,让他们更好的与父母生活在美丽的大城市,受到与大城市中的孩子们一样的教育。

3.学校应该积极参与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机构,应该更主动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校必须肩负起使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作为学校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老师,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学校的每个老师必须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学校应该组织积极健康的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应该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学生与老师,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为原则。在平时老师发现学生出现了问题,但老师没有办法及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时沟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长时间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学校可以采取代理家长制度,每个老师作为一定数量学生的代理家长,同时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系。当孩子出现问题了,学校可以先与学生的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同时与孩子的父母及时联系,三方面一起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作为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是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但不能因此使孩子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为了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家长应该经常回家,经常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不在经常无聊,使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变得积极、乐观,不在感觉自卑,不在一个人呆在角落,更愿意主动与别人沟通。

5.社会各界应该主动愿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社会可以组织更多优秀的退休人员参加留守儿童的教育志愿组织,定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有效的想法和采取适当的措施。让这些孩子觉得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周围到处都是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在关爱。让这些孩子远离报复社会的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时间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国家的未来,国家、政府及社会必须联合起来,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童年时代的生活对孩子的一身都会产生影响,我们要在他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出现。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篇10

a、男 b、女

2、您认为留守儿童在当地是不是较普遍()a、是

b、不确定

c、不是

1、您的性别()

3、您认为留守儿童与其它儿童的教管相比较()

a、更难

b、没有差别

c、更容易

4、您认为父母出行打工对孩子的教育状况()

a、影响较大

b、有影响

c、影响较小 d、无影响

5、您认为父母出行打工对孩子的糊口状况()a、影响较大

b、有影响

c、影响较小 d、没有影响

6、您认为父母出行打工对孩子性格()

a、影响较大

b、有影响

c、影响较小

d、没有影响

7、您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水平()

a、优异

b、良好

c、中等

d、差

8、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糊口习惯()

a、很好

b、好

c、一般 d、差

9、您认为留守儿童的独立糊口的能力()

a、很好 b、好 c、一般 d、差 

b、好

藏族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11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心理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交往等活动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当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留守儿童的数目不断增加,父母与儿童长期的分离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各个层面对此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就有关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还较少。

一、研究过程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留守儿童跟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跟其他地区一样,就是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另一类则是藏族纯牧区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游牧而被长留守在家乡的少年儿童。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在全县14各乡中的4所中学和60多所小学中,抽取了4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半结构式访谈、个案追踪法、比较研究法、影视法以及其他的参与式方法,多维度的搜集资料与信息。其中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14份,回收率为82.8%。其中2份回答不完整被剔除,有效问卷为412份,有效率99.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现状

1. 学习成绩方面

(1)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更好

在夏河县的寄宿制学校中,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优于非留守儿童。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学生”已经成为主体,他们能够体会父母外出务工或游牧的艰辛与不易,希望通过好成绩来报答父母。

(2)非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在非寄宿制学校超过6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接近2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而且有70%的学生在成为留守儿童之后,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2. 人际交往方面

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儿童能和班级的其他同学和睦相处,85%以上的儿童有很多或有一些与自己要好的朋友,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或游牧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留守儿童容易表现出一种“群体认同感”,留守儿童更愿意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相似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自己特殊的亚文化。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现状

1. 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更自立、更坚强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自立能力比非留守儿童明显的要高,一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老人的年龄普遍较大,而且往往是同时照顾几个孩子,他们的精力有限,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必须自立,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其他人。留守儿童面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基本上都能够积极主动的面对。

2. 留守儿童的生活艰辛,缺乏应有的照顾

留守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卫生习惯比较差。大部分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一件衣服会连续穿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持续几天不洗手不洗脸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部分留守儿童很难按时吃饭,随便吃块干馒头就是一顿饭,有时可能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对于无监护人的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更糟糕,尤其在生病的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发现,大多留守儿童就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3. 隔代监护,过分溺爱,教育方式欠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在学校学习更加有信心、更积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不完整的家庭。祖辈往往觉得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十分心疼,因此对孩子往往过于溺爱放纵,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只要每天去上学就行,至于学习情况、日常行为、道德品行则很少过问。祖辈们大多年迈体衰,且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管教有时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在学习上不能给孩子更多帮助,平时也很难和孩子有畅通的交流。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 亲子关系方面

在纯牧区,留守对亲子关系影响不大。在纯牧区,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有四个以上的子女。从受民族、地域、文化传统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他们更看重整个家族的关系。据调查获得的资料显示,他们因为父母一天都在外忙着照顾草场、放牧,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交流少,亲情往往只是一个“称呼”上的关系,但相互之间感情表露较少,他们把血缘关系看得更重,很重视“大家族”之间的群体关系。

在非牧区,留守对亲子关系影响较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尤其是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的,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跟父母关系疏远,亲子关系相对淡薄。有一个非常典型个案:雯雯(化名)的父母在她六岁时外出打工,六年来一直没回过家。当调查人员问她是否想爸爸妈妈时,她说:“不想,习惯了。”

2. 留守儿童内心压抑

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中的困难、压力等各种心里话无法给父母述说,再加上一些孩子比较敏感,本能的把很多事都压在心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不会将心里话给父母或其他长辈说,而是选择了朋友或同学,有的干脆憋在心里,时间长了难免压抑。留守儿童,他们正处在最需要父母照顾、关心的年龄阶段,然而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使他们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本该是快乐生活却蒙上了一层不快乐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宗权.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教育从论[J]. 2007(5).

[2]张晓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 2007(10).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篇12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隔代抚养,单亲抚养,解决办法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加快,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使我国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并日益增加, 由此引发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焦点问题, 由此, 本文拟从特征、后果及问题解决思路三方面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做一下探讨。

1 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

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隔代教育为主。首先在留守儿童的界定上, 当前我国许多学者通常将那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视为留守儿童, 因此, 当前我国的留守儿童在家庭教养上按类型可以划分为单亲亲子教养、祖辈隔代教养、同辈托管教养三种类型。单亲教养主要指父母一方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家庭分工的影响, 更多的是母亲负责子女的家庭教养;隔代教养主要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 同样由于农村特定环境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 更多的是由祖父母负责子女教养;托管教养主要由近亲或好友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其实, 单亲在家照看的儿童, 尽管其教养没有双亲教养那么顺利或成功, 但也不应被视为留守儿童。

第二, 教养方式上溺爱迁就。不管哪种类型的教养, 留守儿童的教养都有一个共性, 即在教养方式上都以溺爱迁就为主。由于父母双双外出, 对子女难以进行正常的家庭教养, 而被托管的监护人, 由于与被管教的对象是非亲子关系, 在教养方式上更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 较少关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引导与管束, 这就形成了姑息纵容的家庭教养氛围。

第三, 教养内容上主要是作业完成性和生活照看性。由于留守儿童多是隔代教养, 而祖辈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无法在知识上给孙辈指导与帮助, 所以, 隔代教养在内容上就成了单纯的作业完成和日常生活的照看。

第四, 在教养结果上相互埋怨。一般当父母电话问起学习情况时, 祖孙两辈便会相互指责抱怨。因此很多祖辈会反映现在的孙辈越大越难教, 有时甚至公然顶嘴, 根本无法管理, 而孙辈也会抱怨祖辈不了解他们的思想, 反感祖辈老一套的教育方式。

2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这种教养情形下, 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 学业成绩平庸。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双亲常年在外务工, 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兴趣、需求, 而在家的祖辈多数年事已高且没有能力指导学习, 使得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缺少兴趣,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良。

第二, 人格发展亚健康。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环境, 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良, 尤其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比父母在家的儿童,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多地表现出“无助、自卑、空虚、逆反、对周围充满怨恨”等特征。同时, 由于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与规范, 留守儿童常缺乏判断力, 易受不良文化影响, 因此, 性格上会变得任性, 且还会有一定的交往障碍。

第三, 生活上难以自理。这种溺爱迁就的家庭教养环境, 对留守儿童过多的宠爱和迁就, 很多本应让儿童独立完成的诸如洗衣、扫地等简单家务劳动, 都被祖辈代劳。许多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除了上学基本不参与任何劳动, 也已基本脱离正常的农村日常劳作, 这种情形长大的儿童, 更难形成传统农村青少年自食其力的能力。

3 解决思路

据诸多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文献, 再结合个人理解, 笔者认为首先, 要分清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聚焦到父母均外出的儿童身上。由于单亲在家者, 儿童能和父母中的一方共同生活且能住在自己家中, 通常是不会产生亲子隔离影响的, 所以, 我们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对象局限在父母均外出的儿童身上。这样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且核心问题在于父母外出以及亲子关系隔离;其次, 找出症结,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重点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上。“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就是亲子感情的淡薄。也就是说以社会力量来取代父母不能陪伴带给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足是收效甚微的。其实家庭教育是以父母为核心的亲子教育, 即使是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共同生活言传身教, 可能会出现些问题, 但绝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留守”问题。但如果父母双亲均不在家, 家庭教育则已名存实亡。因此当前留守的儿童教育问题关键是亲子感情的建立、家庭伦理的培养, 所以对此问题的解决, 则可将任务明确为留守家庭的消除, 这样可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上述问题, 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在政府层面要发展当地经济, 缩小城乡差距, 减小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在当地就业的机会。政府出台并制定相关政策, 创造各种条件, 为外出人员的子女提供在当地入托、入学等方面的保障, 确保子女能与父母一同前往流入地接受教育。家长层面要尽量减少父母均外出的情况, 确保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陪伴子女并能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养。

上一篇:端午节、中考期间放假安排下一篇:师德工作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