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精选8篇)
我镇地处***市市郊,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镇辖6个村、1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农业人口***人,农民文化活动室***个,文化大院***个,农家书屋***个。我镇文化工作在区文体局的指导下,在镇委的领导下,从乡风文明、文化包容的高度出发,抓建设、提素质、谋发展,使我镇农村文化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我镇农村文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农村文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活动形式由以前的东北二人转、大秧歌等扩充到了以广播电视为主,报刊杂志、网络传播为补充,形成日益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将我镇广大农民朋友从自家的炕头带到了文化活动室,从打麻将、喝小酒变成了现在的下棋、打球、读书看报,极大的改善了我镇农村生活的文化氛围。特别是07年,在区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举办了农民运动会、农村电影节等一些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镇共有8个村级单位,每个单位都设立了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改善。2006年和2007年各村相继建立和完善了***个文化活动室、***个文化大院和***个农家书屋,并由区政府拨款***余万元为各村文化活动室乒乓球桌、扑克桌、麻将桌、椅子及户外健身器等设施,累计各类图书***万余册,书架***个。其中镇中心地带文化设施配套比较齐全,有大型的群众娱乐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户外健身场地,个别村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团体,比如***的书画小组、***的秧歌队、***的农民乐队等。
(三)农民文化生活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长,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截至现在,电视覆盖率达98%,有线电视利用率已经达到85%以上,广播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利用率也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农民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投资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科学文化技术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加大了农民文化消费的力度
二、农村文化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村级单位是农村文化服务的主体,担负着服务农村文化的职能,但由于个别地 方还存在着意识偏差,出现了重发展经济,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效益等现象,财政投入还不够充分,不能保障基础设施的全方位配备。
(二)城乡居民文化层次差距仍然明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教育普及程度仅满足于九年义务教育,很多青少年接受高层次教育机会相对过少,具统计,农村青少年初中毕业后,仅有40%升入上级学府,绝大部分选择就业;而城市青少年初中毕业,至少有90%以上接受继续教育,不同的文化程度,必定阻碍文化消费的投入,长时间累计,形成了文化层次差异。
(三)文化建设经费不足。我镇各文化活动室的日常维护和人员等费用均有各村自行负责,每年的维护费用大约在***万元,平均每村的维护费用***万元,这对各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富裕的村承担起来也相当吃力,还请上级领导予以考虑解决。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镇、村两级别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心中想着农村,视野聚焦农村、精力投向农村,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通过政府牵头,实现组织保障,确保农村文化建设不停滞,文化阵地不“荒芜”。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抓长期、抓坚持,提高重视 程度。
(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解决现实问题。我镇将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进一步完善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大力推进主流思想进乡村教育,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畅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镇委镇政府将定时、定期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建设投入。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卫生保健等社会事业,逐步覆盖全镇各村。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胡锦涛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历史上代里, 共和国的领导人站在总揽世界全局的高度, 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赋予了每一个文化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
因此, 我们要站在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认真审视文化站的各项工作, 为实现当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全面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职能所面临的问题
(一) 新的历史条件给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头号问题。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村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需求;一方面, 随着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媒不断在广大农村普及, 西方各种不良的文化思潮也随之传播, 形成了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在广大的农村, 集体主义正在逐步淡化, 封建迷信思想不断抬头, 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正不断侵入,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广大的农村滋生蔓延。这些现象如不及时加以纠正, 必将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破坏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也正是这个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到目前为止, 乡镇文化站不仅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 还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配置了可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的设备和基本的经费保障。因此, 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输设备来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成了乡镇文化站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 乡镇群文工作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在乡镇基层文化站, 在编人员偏少, 一般都是一站1到2人, 有的乡镇文化站看似人员编制已经比较充足, 但是兼职的较多, 真正从事群文工作的仍然较少。在编人员大多年龄结构偏大, 文化素质偏低, 专业技能单一, 无论在人数、能力还是专业技能上都难以胜任新时期的综合文化站工作。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基层文化站的工作职能不断延伸, 除了要抓好常规的群众文化工作, 还承担着农村群众体育健身的组织指导、农村体育场所建设、辖区内的老体协工作、文化市场的监管、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繁重任务。由于编制的限制, 一方面是热爱群文工作且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未能投身到群文队伍中来, 一方面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文化站几乎都出现了不同时段的缺编现象, 新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传、帮、带”, 需要摸索较长的时间才能熟悉基本的工作业务, 群文专业人才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管理机制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大多数乡镇,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经济增长相对缓慢, 农民增收致富仍然困难。由于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当地的党委、政府在抓经济增长点的重荷下, 很难拿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抓文化站的软、硬件建设。
在对文化站的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文化站的专业技术人员首先必须服从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客观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 从事群文工作的时间难以保证。二是文化站的资产管理比较困难。虽然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站的资产管理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由于管理权限的制约很难实施有效的监管, 一些文化站存在着产权不明晰、资产被占用、免费开放经费被挪作他用的现象, 免费开放难以收到实效。因此,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管理机制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把握时代脉搏, 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工作方针
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 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在乡镇, 一般都是多个民族聚居在一起。不同的民族都有着本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化的信息传媒手段不断普及,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 多种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得到加强, 各民族在保留民族传统的同时, 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元素, 表现出了极大的兼容性, 呈现出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广大人民群众求知致富的愿望也日趋迫切, 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 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边远山区人民群众淳朴善良、科学文化水平较低、辨别能力较差的特点, 打着科学、宗教、文化的幌子, 进行着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活动。在广大农村, 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也乘虚而入,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不断受到侵蚀, 封建迷信思潮抬头,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我们决不允许这些不良现象滋生蔓延。因此, 作为每一位群文工作者, 始终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大力弘扬主旋律,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 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在日常的工作中, 一方面, 我们要大力弘扬主旋律,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传递致富信息,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移风易俗教育,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有效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另一方面, 还要正确处理好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突出其教化功能而忽视了娱乐功能, 把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变成简单的政治说教, 而是要善于利用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树立典型, 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实现教化功能, 做到寓教于乐。
三、抓住机遇, 以免费开放为契机, 努力实现“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工作目标
到2012年, 边远地区乡镇文化站全部建成了电子阅览室, 配置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所必须的音响、投影和摄影器材, 各行政村也建成了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 同时, 中央、省文化厅给予了全省每个乡镇文化站5万元的免费开放保障经费, 为乡镇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与往年相比, 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性的跨越。要实现“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工作目标, 就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
文化站专业技术人员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 克服畏难情绪, 树立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思想, 努力探索开展群文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特别是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知识必须迅速得到更新, 否则就不能胜任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日常工作。目前, 摆在乡镇群文专业技术人员面前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全面掌握电脑、投影等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 如何通过这些高端设备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高效便捷地获取科技、文化和致富信息。为此, 省、州文化部门已经加大了对在岗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 但这还远远不够, 如果不加强学习, 原有知识就会得不到巩固, 新的知识就无从掌握。
文化站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 还要善于在广大文艺爱好者发现人才, 把他们培养成文艺骨干, 吸纳到群文工作队伍中来, 不断壮大群文人才队伍, 以此缓解专职工作人员的不足。由于广大文艺骨干比我们更了解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 所以我们每发现和培养了一名文艺骨干, 就相当于发展和巩固了至少一支业余文艺队,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充分发挥文化站的舆论宣传作用, 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通过办黑板报、宣传栏、农文网培训学校和多谋体教室宣传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地舆论氛围, 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从而得到党委政府最大的支持。要主动于宣传、共青团、妇联、科技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是致力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法律、科技知识, 传递致富信息,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移风易俗教育, 所有这些都与群众文化工作息息相关, 与群众文化工作有着共同工作目标。因此, 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团结协作, 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势互补, 形成合力。
(二)
积极组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让人民群众在劳作之余真正能够乐起来, 这是文化站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载体, 既是文化的创造者, 又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在广大农村, 无论是在各种庙会、山会还是传统的节庆日、婚丧嫁娶、老人寿辰等民俗活动, 都少不了当地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热情洋溢的表演。特别是像南涧的《跳菜》《三道弯》等精品节目的表演更是成为了当地各种宴会和喜庆宴席上迎宾的最高礼节。毋庸置疑, 这是一种最质朴的文化自觉现象, 是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完美结合。也正是这种最质朴的文化自觉现象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文化的无穷魅力, 成为了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作为最基层的群文工作者, 就是要善于发现和正确把握这种文化自觉现象, 适时加以引导, 并给予最基本的智力支撑和物质支持, 使之形成最普遍文化自觉现象, 推动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三) 管好用好免费资金, 努力实现免费开放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经费是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管好用好免费开放经费、实现免费开放经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乡镇文化站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之一。没有管好用好免费开放经费, 免费开放工作就无从谈起。具体地讲, 就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严肃财经纪律, 厉行节约, 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其次是要树立敢干事、会干事的思想, 把免费开放的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我们的工作只有的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 才会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 免费开放经费才不会被挪作他用, 才会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再次是在免费开放经费的使用上要引入听证制度。即, 在年初 (或上年度末) 举行一次有党委、政府领导、村民代表、文艺骨干 (群文代表) 参加的听证会, 具体讨论和商定免费开放经费的使用方案并进行公示,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以此确保实现免费开放经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现状;困难;问题
1.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遍及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县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建立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等,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后”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是当代文化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专职人员不专职,人才流失跳槽,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商业化。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
2.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2.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
此种现象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没有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的影剧院已破漏不堪,有的把影剧院、文体广场拆除作农贸市场,大部分乡镇没有群众文艺广场,更困难的是连一间文体中心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专干在其它职位的办公室办公。按“三个代表”,小康社会的文化要求来衡量,差距很远。
2.2没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经费,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正常开展
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好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拉企业赞助、搞校园文化、镇里补助等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2.3队伍配备不健全
乡镇文化站人力资源紧张,文化站工作人员多参加乡政府工作,缺少时间来专门抓文化工作,本职工作需要时偶尔应付对待;行政村级尚未配备专职文化专干,使镇村文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发展。
2.4市场管理不到位
受乡镇文化执法权上移、工商部门上挂的影响,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
3.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乡镇群众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文化,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谈谈以下看法。
3.1为“地域文化品牌”备足光源
要使“地域文化”更璀璨,只有备足光源,才能有多彩的光环,才能使“地域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更合理、更充分。
3.1.1阵地上要创新活动载体
“地域文化”阵地活动创新载体是阵地活动增添活力的基础,如开展地域文化品牌资源进乡村活动,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有力地推进“地域文化品牌”资源的利用。坚持把拳头文化品牌送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欢乐莲城”乡村艺术节、“欢乐莲城”社区艺术节。
3.1.2艺术上形成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资源之一是特色文艺,构成特色文艺的即可成为文化品牌,就是所谓的“一乡一品”,如我们莲都区大港头镇推出以古堰画乡、处州乱弹为特色的品牌文化;黄村乡推出以白羽王鸽、孔明灯为特色的品牌文化。
有了品牌就要努力做大做强,成为打得响、打得出的拳头产品,给“地域文化”增光添彩。
3.1.3组织上健全业余团队
业余团队是骨干,是中坚,是镇(街道)文化资源中的关键性资源。业余团队建设好了,文艺创作有人撰稿,书美摄影有人创新,锣鼓琴声有人敲拨,唱歌跳舞有人上台,文化艺术才能丰富生活。业余团队要健全组织,贵在坚持活动,不断推出新人,开展传帮带,普及提高文化艺术,推动乡镇文艺繁荣发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地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盘活鎮(街道)文化资源,也给了“地域文化”充足的光源,使拳头文化产品闪光久远,光环多彩,如 我们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
3.2让“地域文化”光射四方
既然是品牌就要让它闪闪发光,辐射四方,一个乡镇集镇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文化建设达到品牌乡镇,标志着文化建设已有相当的层次,因此要向外、向基层辐射扩张,用先进文化占领整个农村阵地。
3.2.1文化进村抓扩张,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继续抓好“四五六”。“四”即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县有文化馆主阵地,乡镇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特色户;“五”即文化“五进村”,也就是图书进村、文艺演出进村、电影进村、科技进村、宣传进村;“六”即村级基本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六有”,有综合活动室、有图书室、有电子阅览室、有电教室、有体育室、有宣传栏,并坚持经常开放,使现有的文体设施得到有效利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3.2.2文企联姻促发展,推进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品牌”要实现辐射,须向企业渗透,因为现代农民中在企业工作的占很大比例,文企联姻能促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文化的智力支持。方法上:一是协助企业办文化;二是平时活动搞杯赛;三是大型活动做冠名,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3.2.3校园文化育新苗,群众文化长久远
校园文化是乡镇文化的摇篮,“地域文化”要为校园文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文化站文艺辅导进校园,培育新苗;各类文化活动进校园,让师生共同参与,打造群众文艺的深厚根基,使“地域文化”之光久盛不衰,使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贡献。
3.2.4打造文化品牌,抓特色文化建设
第一,继续抓发展,抓投入,以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影院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第二,以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为特色,特别是注重“农家乐”和农业生态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投资,扩展领域,开发项目,不断做大做强。第三,以镇(街道)所有的古文化遗址为重点,开辟古镇、古桥、古庙文化,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第四,以镇(街道)的特色文艺节目为重点,完善民俗民间文艺,开展文化交流,形成在艺术上的特色文化,从而达到繁荣农村文化之目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人们文化生活还很落后。特别是人口占70%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而群众文化具有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特点,符合群众自我选择,主动参与的心理,解决和满足县以下农村人口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会快速发展,最终会逐步成为文化事业的主体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群众文化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全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达亮.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xx镇实施文化名镇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镇确立了“天上王城,天下xx”文化高地的总目标,以推介春秋文化为载体,激活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业态,实现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双丰收。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
省、市、县各级领导都到xx检查指导过工作,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许就是xx文化体系建设的动力。xx镇党委、政府更是把文化体系建设作为全镇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文化站工作人员,镇、管理区、村三级连动,全力结合。结合桃花节、采摘节、文化广场、文艺演出、春秋古墓、崮韵风光、旧址遗迹,擦亮文化牌,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将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完善文化工作机制,确保全镇文化事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以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基固本,为群众文化生活搭建平台。
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一是投资40余万元新装修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达86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游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心等。其中图书室藏书5600余册,订阅报刊、杂志40余种,配备电脑20台,各类健身体育 器材30件,设有宣传橱窗、板报栏、文化长廊。镇文化中心的建设完善给镇驻地周边人群的健身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带动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各村现有的远程教育场所作为文化设施网点,把“共享工程”纳入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所有村庄的场所及设备均全部配齐。三是逐步建设完善全镇46个村的农村文化大院设施建设,按照农村文化大院建有“三室一校”的要求,配齐图书报刊、健身器材、必要的演出设备等。目前,全镇已建成46个村级文化广场,每个广场统一标示牌,统一安装照明,实现了全镇村级文化广场的全覆盖与规范。今年又对各村进行了高标准的建设,每个村投资600元。文化广场的建设使广大群众“娱乐有去处、活动有场地”,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效应凸显,呈现出文化场所规范齐全,文艺队伍持续壮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文化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三、广纳人才,组建队伍,加强培训,巡回演出。一是加强镇村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镇村文化工作人员,把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真心喜欢文化工作的同志配到文化队伍中来。二是广泛吸纳专业艺术人才。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员,从当地退休的教师、干部、业余爱好者之中找文化带头人,聘请他们作为村级文化工作指导员,从而推动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改善农村的文化氛围。三是大力培养全镇农村文艺骨干。积极引导扩大农村文化受众面。依托有形的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组织农村文艺骨干开展活动。采取“拉上来”和“送下去”,业余骨干队伍平时利用镇、村文化中心排练,形成农民自办文化的品牌。今年以来我们聘请县文化馆专业人员来我镇培训指导组 建了6支文艺演出队,在全镇46个村巡回演出,据统计本次巡回演出观看的群众15000人,达到户均1.5个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通过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成立“三队一组”(即文艺演出队、体育健身队、科技宣传队和文艺创作组),认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安全六进村活动。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按照保护合法、打击违法的原则,组织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确保全镇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五、以活动为载体,活跃氛围,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基础文化活动设施为依托,结合传统节日适时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传统节日的特殊文化意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2015结合“天下xx乡愁之旅,世外桃源崮乡之梦”的主题,成功举办了xx第四届桃花节。2015山东沂水xx第四届桃花节自4月4日开幕以来,吸引了十万以上余游客,挤爆了佃坪桃花山。开幕当天,由山东电视台《唱响山东》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像漫山怒放的桃花醉倒了游人。蒋大为等众多明星真情献唱表演,给八方游客带来象征财富幸福的“桃花运”。第四届桃花节除开幕式“相约桃花山、魅力xx行”大型文艺演出外,还包括山东省“鼎福杯--崮林泉乡四季xx”摄影大展颁奖暨摄影作品巡回展、第二届捷安特山地自行车大赛、沂水县旅游商品展销会、我与桃花源的故事——万名小记者走近xx采风活动、“游天下xx十里画廊,行美丽乡村世外桃源”微信征文活动、2015年沂蒙“崮乡露营”暨户外运动活动、游桃源“十里泉乡”,忆乡愁梦回“崮”里、“马莲河水文化节”系列活动、以花为媒,相约xx招商洽谈会等十项活动也将陆续精彩呈现。二是进一步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文艺下乡演出。今年以来,文化站组织文艺演出队到桃花山、桃花源、桃花涧以及各村演出共77场次,观众达到12万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对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视,组织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全国文化站长培训班”的学习和为期十天的“镇康县公务礼仪培训班”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引导进行艺术实践。通过学习,对礼仪、镇康的经济发展现状、人文地理、旅游景点、阿数瑟、镇康迎宾曲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个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乡文艺队伍向专业化正归化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一年来,文化站以乡党委政府工作为中心,结合本乡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全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工作汇报《乡镇文化站工作汇报》。一年来,共组织了以下文化体育活动:
1、人代会期间组织了以舞蹈、对歌、广场舞相结合的大型文艺晚会。
2、春节期间,动员街道周边的群众进行打陀螺、丢绣球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组织周边群众打篮球联谊赛及重温“月亮升起来”集体广场舞,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3、组织“三八”妇女节文艺联欢晚会。演出队伍由机关、个私、农村、部队组成,阵容庞大,节目丰富多彩。
4、协助中学组织“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通过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以及对学习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协助中心完小组织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
6、各级组织参加县上举办的“阿数瑟”歌王赛。
7、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庆国庆文艺演出。
8、组织乡2010年职工篮球赛,共有14支队伍参赛,其中,男队9支,女队5支,共打比赛30多常
9、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党委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站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展现在全乡人民的面前:
1、灯光球场已建成使用。
2、健身器材已安装使用。
3、南洋公路至文化站办公楼水泥路已经建成。
4、文化大院规划绿化全部完成。
5、灯光球场边的一排旧房改造成全部竣工。
(2011年10月)
今年以来,我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综治委的关心、指导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平安****为主线,以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加强,维护了辖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现我就政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是一个农牧结合的乡,全乡现辖9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6个、牧业村3个,全乡共有1925户,总人口8891人,由汉、哈、回、维等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88.6%,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位于塔额盆地南缘,老风口风线中端,北纬46°15′,东经83°22″,北邻额敏二道桥乡,西邻裕民县,东连多拉特乡,乡政府所在地距托里县城西北45公里。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550米左右。全乡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67万亩,可耕地面积11.05万亩,受自然条件限制,实际耕种
6.51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打瓜及饲草料等。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我乡政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 1
顺利开展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
安创建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一同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乡党政各项重要工作同研究、共部署。一是在召开的乡两干会议上与各村(队)、站(所)签订了《****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乡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乡保护电力设施责任书》和《****乡防范处理邪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通过在每月组织召开的由村党支部书记、副村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各站(所)负责人参加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例会,会上学习传达了县政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制定了工作计划,部署当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三是以创建“平安乡”、“无邪教乡”、“无五乡”和“平安畅通乡”为抓手,健全了乡、村二级组织网络,建立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即乡镇领导分片包村队,在村队又设立片区,一个村队干部和一个机关干部管理几个片区的创建工作。从而形成了乡领导承包村队,村队领导和机关干部联系各片区的创建管理机制,以确保平安乡的创建工作。
三、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狠抓各项维稳措施的落实
——进一步完善综治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及时调整了乡综治
委、社会稳定、平安建设、保护电力设施、流动人口管理及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乡奥运安全保卫工作指导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了乡综治办和派出所、司法所、武装部及村队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建立了“双休日”及节假日24小时干部值班、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和值班情况报告制度。
——加大了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今年,乡综治办和乡派
出所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收缴非法持有枪支、炸药专项活动和机动车辆违章查处专项治理等活动,实现“两降一升”的工作目标,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制定完善处突预案,进一步提高反恐处突能力。制定了《托
里县****乡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乡反恐怖军事斗争行动预案》、《****乡抢险救灾预案》。同时,乡党委、政府、乡武装部对乡民兵进行集合点验,对6个农业村100名基干民兵集结到乡政府进行了编排、分班和应急民兵排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演,明确了今年的主要奥运安保任务。并表彰了在民兵巡逻中突出的村队和先进个人,从而激励了民兵治安巡逻队员的积极性。今年,在乡政府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完善配齐了民兵器材库,共配备背囊30套。
——组建了一支24小时全天候的执勤巡逻队伍;各村队通过村民一事一议,进一步落实了“十户联防”、轮流巡护制度,成立了由每户每天出1人,每天3-5户的治安小分队,并在乡政府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统一由乡政府购买了服装、红臂章和巡逻警棍配发到各村,并完善了民兵器材室。目前,全乡共组建治安应急分队1个30人、治安小分队9个。正是有了这支组织健全、战斗有力、保障到位的队伍,有了这张乡、村、组社会多层次防范的网络,村村守望,乡村联防,构筑了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切实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加强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强化治安管理和督导,乡综治
委、派出所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信用社、中心校、卫生院、电视广播站等重点部位进行了检查,及时排出隐患。同时,加大了对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对乡井灌区的变压器加装了变压器防盗锁。
——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始终对“三
股势力”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分裂破坏活动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加大打击力度,决不让其发展组织,坐大成势。严格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群众,打击少数敌对势力和极端宗教思想、非法宗教活动。建立了民族领导联系清真寺制度,每个星期五和重大民族节日到清真寺了解阿訇情况,加强了对宗教人士的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和宗教政策教育,使他们明辨是非,站稳了立场,并与两个清真寺的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发挥了其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工作。治安混乱村和突出的治安问题是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乡坚持加强对排查治安混乱村和突出治安问题的组织协调,确定了三点一线集中整治重点,根据三点一线制订了实施方案、措施,派出所民警到村队蹲点、村联防队在村队巡逻、司法所人员到村队宣传法律法规等方式。及时开展治理整顿,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限期解决问题。一是针对各村的治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严打”斗争,既要在破大案、追逃犯、打团伙、反邪教上狠下功夫,又要在可防性治安案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治安防范组织机构和群防群治队伍,形成有打有防,打防结合的工作格局,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提高破案率,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重点提高义务巡逻保障能力的同时,由乡综治办领导牵头,组织村与村、村与驻地单位、村与派出所、司法所、武装部的协调工作。二是深入开展收缴非法持有枪支、炸药专项活动和机动车辆违章查处专项治理活动。依照《托里县公安局春季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方案》,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以建设“平安****乡”为总体目标。严查乡村道路无牌无证、报废车上路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强超抢行,农用车辆、摩托三轮车等违法载客现象。对重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为整治重点,使重点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进一步得到明显下降、坚决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工作目标,有效开展交通安全集中专项整治工作。
——集中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草场纠纷、土地承包中出现的土地纠纷以及浇水时出现的纠纷问题。同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排查,避免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截止目前,共调解民事纠纷65起。同时,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逐一登记建档,逐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边排查边完善集中整治、重点整治方案,加大整治力度,限期改变面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通过平安创建活动,全乡命名平安村(队)、无邪教村9个,达
标率100%;五无村(队)6个,达标率100%;平安单位、无邪教单位、五无单位2个,达标率100%;平安学校、无邪教学校、五无学校2所,达标率100%;平安医院、无邪教医院、五无医院1所,达标率100%;平安家庭1800户,达标率96.7%。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均为99%,满意率为95%以上。
——严把平安创建复验关,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础。我乡将按
标准从严对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村进行复验,对复验合格的继续保留称号,复验不合格的,予以摘牌重新创建,并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目前,我乡平安家庭、平安村队的复验工作已全面完成。
——扎实做好信访接待、矛盾化解工作。一是建立建全了乡、村
两级信访网络,调整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联系村队领导,并在各村
队、站所设立专兼职信访员一名,负责登记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并收集群众来信来访信息。同时,建立了两个“一把手”和党政班子成员及村党支部书记民情日记制度,强化领导包案和责任的落实。二是组织开展对信访领导小组成员专题培训,通过组织学习《信访条例》及国家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各村信访员正确处理信访问题工作水平;三是乡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深入到各村队、学校积极开展了法制知识、信访条例宣传活动。使群众、学生了解了如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和如何正确反映问题;四是建立信访工作台帐。实行信访工作月报制和例会制,对于村队、站所不能处理的矛盾纠纷乡党
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公共复杂场所和特种行业的治安
管理。按照“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清查标准,对辖区内的用工单位、出租房屋、暂住人口进行登记造册,切实加强日常清查、登记。
——认真开展农牧区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一是健全组织,保障
措施。调整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乡农牧区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性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二是制定方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乡综治委结合全乡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对乡干部职工、派出所干警、武装部工作人员和各学校校长进行了反邪教专题培训,培训人员200余人(次),发放、张贴反邪教书籍等资料600余册。三是提高警惕、全面排查。我乡虽未发现有邪教活动现象,但我们居安思危,做好预防工作,时刻高度警惕邪教活动的滋生。首先,加大反邪教排查力度,全面调查。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全民齐参与的良好反邪教氛围,把邪教活动扼杀在摇篮中。
——加大刑释解教人员的一对一帮教工作力度,今年以来,我乡登记接收的刑释解教人员11名,为他们每个人建立了帮教档案,专人负责跟踪教育,层层落实责任,在加强思想改造的同时,根据其特长爱好解决好了个人困难,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
同时给贺疃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当然这与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分不开的。总之, 没有文化的引领, 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成就, 都必须靠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保证。否则, 文化落后, 人们的素质低下, 已经取得的再好成就也难保持长久。因此, 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把它提到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一、三十多年如一日, 千方百计为农民创造精神食粮
这个乡地处淮南市最西北部, 西与凤台, 北与蒙城、怀远县为邻, 是鸡鸣狗叫听三县之地。由于远离城区, 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为了改变农民苦闷乏味的生活, 我想方设法立志改变这一状况, 为此我流了不少汗水。
早在1976年贺疃乡成立文化站, 由于本人在文化方面有一技之长, 被上级组织把我从本乡杨祠学校选调到文化站工作, 本着对文化事业的酷爱, 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为了尽快改变农民的苦闷乏味生活, 我征得乡领导的同意后, 首先从办剧团入手, 因当地群众喜爱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且影响广泛, 感召力强, 最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如演《包铡美》剧目, 就教育人们不能喜新厌旧。陈世美喜新厌旧, 杀妻灭子丧尽天良, 最后落得人头落地, 全体观众拍手称快。
1980年我组织成立了贺疃乡豫剧团, 并担任团长。吸收豫剧名师和学员共40人, 经过培训, 剧团编排上演了《打金枝》、《包铡美》、《红灯记》等多出节目, 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 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1982年又成立了贺疃乡曲艺队, 共吸收当地曲艺爱好者8人, 农闲时他们被派往村里演出, 其中比较著名的王永开老艺人后来被潘集区文化馆聘用。
1983年成立了贺疃乡四支锣鼓队, 每逢重大节庆日, 他们均自发地开展活动, 同时乡文化站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三下乡”活动及文化踩街活动, 以使更多的人群得到娱乐, 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响应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号召, 本人于1984年挖掘整理出了本乡杨祠村的“马戏灯”, 这种马戏灯发起于清朝年间, 距今有170年的历史。其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该剧被当成“四旧”清除。本人多次深入找老艺人采访、座谈、收集整理, 才恢复了“马戏灯”的演出。“马戏灯”是我市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申报审批之中。2010年在淮南市首届文化艺术节上演出, 被央视七套节目组录制。同时活跃在每年的淮南市文化豆腐节上, 为淮南文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1995年, 本人又挖掘整理了本乡贺疃集“龙灯”。龙灯在全国居多, 但贺疃龙灯解放前就名声在外, 当年 (解放前) 参加凤台县“九连灯”大赛, 战胜了全县十八班灯, 摘得九连灯冠军。现在贺疃龙灯虽不能一展当年雄风, 但每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及文化艺术节上, 我乡龙灯都远远超出其它乡镇龙灯水平。他们能站立玩、蹲下玩、坐下玩、站在板凳上玩、跑着玩等各种动作娴熟无比。
2006年我们又对贺疃乡“马戏灯”和“龙灯”队伍进行了整编, 新添置了两套大狮子, 添置了道具, 调整了队伍, 使得班子更加完整, 更年轻, 每次参加区市踩街和演出都十分抢眼, 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二、创办节会, 繁荣农村文化
作为文化工作者, 时刻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繁荣文化市场, 如何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经过多方努力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本站于1990年举办了“贺疃乡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参演的节目形式多样, 有传统的马戏灯、龙灯、狮子舞、戏剧、小品、歌舞、相声、杂技、口技、魔术、诗朗颂, 另外还有书法、绘画。各村的锣鼓队, 各学校的腰鼓队助阵, 节目丰富多彩。至今已举办七届, 每届的观众达2万人之多, 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本站还于1992年发起并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贺疃乡农民歌咏比赛”。该项活动深受广大 (下转82页) (上接87页) 年轻人喜爱, 每年都有很多人报名参加, 繁荣了文化市场, 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 由于农闲时大多数农民都出门打工去了, 使得很多活动的开展遇到些困难。
除了抓好办节, 我还注重办会。贺疃是个古老集镇, 因仙鹤落此而得名“鹤滩”, 后来取其谐音叫“贺疃”。贺疃集从清朝年间就兴起农历十月初七古会, 又叫“骡马会”, 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更好地利用古会繁荣当地文化市场,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每年古会到来期间, 我们都积极筹备, 认真组织文化节目。请来著名的戏班子、歌舞团、杂技表演团。他们的表演精彩热闹, 吸引了方圆几十里地的群众前来观赏。为群众的生活增添了精神食粮, 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
到了9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 一个秋会很难适应快速经济发展的需求, 决定发起农历三月初十春会。经过多年的实践, 贺疃春会远远超过了传统古会的热闹程度。赶会的人超过古会的一倍以上。因春天气候宜人, 鸟语花香, 又正逢农闲, 年轻人踏青赶会当然更为时尚了。春会的开展又大大丰富了贺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大增了经济效益。抓好一年的“一节两会”工作已经是我站的常规工作。、
三、普及基础, 创新提高, 为区、乡文体发展添光彩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各级政府都重视文化体育的发展建设, 因此, 我们要加倍努力, 力争为实现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更多的事。首先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如“马戏灯”投资10万余元, 添置了服装道具, 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演员, 演员平均年龄从40岁降到30岁, 节目内容形式都进行了整编, 更具观赏价值。“龙灯”, 投资添置了新龙两套, 购置了新服装, 表演队伍也壮大了, 应邀参加了淮南市文化艺术节表演。另外贺疃锣鼓队也克服了种种困难, 争取了活动资金, 队伍更年轻, 平均年龄三十多岁, 新加入了一批女锣鼓手, 现在全队8男8女共16人组成, 节目也丰富了许多, 2009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表演赛, 荣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抓好文艺发展的同时, 更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我站每年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次以上, 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多年来我乡体育名列全区前列。第四届潘集区农民运动会, 我乡荣获拔河第一名、篮球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参加市区比赛共荣获奖项40余次。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策略
引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以年均近百分之十的速度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基础也越来越丰厚,随之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乡镇文化站作为我国最基础的文化事业建设机构,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申明重要性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镇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担负着各个乡镇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要任。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首要就是申明其重要性引起乡镇政府和民众的重视。这就需要乡镇文化宣传组织要进行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这样不仅使政府能够重视和督促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也有利用充分调动乡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政府的支持
虽然乡镇群众文化事业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事业,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由于这种文化建设很少有经济回报,因此,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这就使得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依赖于各级领导的扶持。纵观我国目前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其资金来源多是政府拨款。如,“文化大院”的建设,健身设施的购买以及“文化下乡”活动等,这些都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尤其在乡镇居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形下,政府肩负着引导文化发展方向的责任,避免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诱导民众从事非法集会等。因此,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保证资金的落实和思想发展方向的先进性,提升乡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指引乡镇群众文化朝文明、向上的方向前进。
三、完善乡镇基础文化设施
现阶段,我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日益加快,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其落实到实处。在“村村通”逐步实现后,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开展。以陕西省丹凤镇为例,丹凤镇管辖着26个村和156个小组。丹凤镇文化站综合楼从2007年6月开始建设,工期两年,2009年9月落成并投入使用。丹凤镇有1个文化站,2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个农村体育活动广场,21块农村体育场地,21块农家书屋21块。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村民的文化发展提供的基础条件。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各地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各异,但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一座文化站作为最基础的站点。此外,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广场、老年活动室、影剧院等基础设计的建设则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各乡镇还要注意对文化设施的维护。
四、调动乡镇群众参与积极性
乡镇居民是乡镇群众文化的主体。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只有充分调动乡镇群众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真正的实现乡镇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民谚也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见乡镇群众的参与度对乡镇群众文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西方最早的“酒神祭祀”对生活的模仿还是中国先秦时期《诗经》中对日常生活的吟唱都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因此,要开展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就必须深入乡镇群众,了解乡土民情和群众的情感生活,鼓励乡镇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参与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副质朴对联、一段朴实的打油诗甚至只是一段常见的生活素材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乡镇群众文化越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就越生动和成功。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时要尽力做到“想群众所想,所群众所说”,这样才能更容易被群众理解、认可和信任,只有乡镇群众认可的文化工作才是真正开展顺利的工作。
五、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要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的生活,相应的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的。 就多数乡镇群众而言,尤其是中老年这一年龄阶段的群众比较喜欢文艺表演,特别是曲艺表演。这是由于其文化水平决定的。相对于读书、看报,基层群众更习惯通过直观的艺术表演获得精神满足。因此,在乡镇的戏台下常常有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在津津有味的观看。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文化下乡活动中“送戏下乡”常常是必备的文化形式之一。此外,文艺表演中的小品、相声等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物质文化日渐充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镇居民也渐渐转变了对文化形式的态度,越来越多的认可新的文化活动形式。比如,歌舞队。在传统的乡土文化中,这种活动形式是被轻视的,如今却在乡村中也渐渐流传开来。
总结:在党的十八大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被一再强调。在新时期下,开展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义,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需要政府的支持,再次还要从大处着眼以乡镇居民为出发点,以丰富广大乡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要旨。
参考文献:
[1] 吴泽,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从农村文化大院和村落文化建设开始[J]. 科技促进发展. 2009(12)
[2] 李建国,在文化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科技信息. 2010(26)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乡镇文化中心工作总结07-05
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年终工作总结10-01
乡镇文体局宣传文化工作总结11-01
乡镇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总结06-01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汇报材料10-19
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06-21
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汇报09-15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09-17
乡镇团工作汇报09-21
乡镇综治亮点工作汇报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