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储备(精选8篇)

国际储备 篇1

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各种紧急支付,并为国际间普遍所接受的资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一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4部分组成。其中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中最主要,最活跃,占比重最大的储备资产。

黄金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作为储备资产的货币黄金,并不是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全部黄金都可以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因为有些国家往往规定以黄金作为国内货币发行的准备,因此,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黄金储备只是货币当局持有的全部黄金储备中扣除充当货币发行准备后的剩余部分。

时至今日,黄金以不完全符合人们对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特意不能直接用于对外支付,也不能直接用来支撑汇率。此外,黄金储备不能升息,且徒增保管费用。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抛售黄金,少数国家甚至提出不再将黄金作为本国的储备资源,加之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黄金储备占总储备的比重不断下降。尽管如此,由于黄金是具有价值的实体,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黄金仍然是各国国际储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和用他们表示的支付手段。我国正处在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重要的改革进程需要稳定的宏观环境和金融环境,关键的前提条件是要保证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幅度内波动。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化机制,宏观经济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在体制的原因,表现到宏观经济上就是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性,很容易成为国际游资和投机资本的攻击对象,因此保持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央行有更大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上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现阶段,中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裕,应适当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储备。将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不仅能够增加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行使国际定价权的回旋余地,而且还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在战略物资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石油,可以向更广的方向考虑,比如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具体的方案可以考虑增量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这是比较谨慎安全的办法。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寸头是指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储备当头寸和债权头寸。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可无条件的提取其储备头寸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基金组织对某一成员国的贷款是通过向其提供另一个成员国的货币来实现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获得贷款国形成了对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而货币提供国则形成对货币基金组织的债权,贷款货币的使用额就构成货币供应国的债权头寸。可见,债权头寸的发生是以货币基金组织使用该国缴纳的本币份额为前提的。

特别提款权是具有国际货币组织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特别使用的资金的权利。它是货币基金组织为解决国际储备资产不足的困难,于1969年创设的新的国际储备资产,按成员国份额的一定比例分配,作为成员国在原有的一般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用于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支付,因而也是国际储备的一种形式。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用于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但不能兑换黄金和用于国际间的一般支付,又被称为“纸黄金”。

国际储备的合理管理有利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稳定本国的货币汇率,维护和增强国际上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是一国向外举债和偿债能力的保证。一般来讲,确定最适度的国际储备量应考虑这些因素:1.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2.经济开放和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 3.国际手指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 4.融资能力 5.汇率制度 6.外汇管制 7.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8.政府协调 9.货币地位 10.货币能否实现自由兑换

我国目前执行的是较为严格的结汇、售汇制,这使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有一定特殊性。按现行的外汇管理规定,我国绝大部分的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必须直接通过国家办理。在这种结汇制度下,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国家外汇库存部分实际上是我国国际收支的结余,它的变化包含了国家主动的对外汇储备的调节以及收汇用汇部门被动的经常性外汇收支变化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我国经常性外汇收支的变化,直接表现在外汇储备数量的增减上。受经常性外汇收支变化因素的直接作用,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幅度一直较大,国家主动调节的余地则较小。

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1)进行管理决策时,全面性、系统性欠缺。

我国货币当局对国际储备、国际收支、对外贸易和对外举债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认识,在进行国际储备管理决策时,往往只抓住某一点,而忽视其余的方面。具体地说,决策部门往往只重视对外贸易而忽略了其他三个部分。同时,在管理中过分强调行政手段。

(2)币种结构管理相对单一。

在确定外汇储备时,虽然采取的是一篮子货币法,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受“购买力平价论”的影响,在选择货币的币种结构时,往往忽视诸如出口收汇及非贸易外汇收入的主要货币的比重、进口用汇及偿还外债的支付货币比重等因素的作用。这种单从购买力决定汇率的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往往脱离我国国际收支的实际状况,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即美元所占比重太大,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美元波动的风险较大。

(3)多元化的管理机构影响了效率。

我国的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管理,黄金管理由人民银行黄金管理司负责。而外汇管理局则代管国际外汇储备和外汇移存事宜。于是出现了如下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储备处掌握着国家每年出售黄金所得款项和各专业银行移存过来的外汇额,而中国银行仍掌握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二者共同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因此,中国目前还不存在统一的储备管理机构,使各类的管理缺乏协调性。

(4)风险防范技术落后。

如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汇率波动较大,中国的保值与风险防范技术又不完善,曾蒙受不小的损失。以1985年9月为例,西方五国在纽约集会,决定联合干预市场,迫使美元汇价下跌,但由于中国出口收汇结存大部分为美元,而进口付汇的相当一部分使用日元强币,致使中国蒙受巨额损失。

此外,我国在外汇储备管理上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外汇储备调整机制,缺少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必要的管理手段,缺乏专门的国际储备经营管理人才等。

针对于以上的问题,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改革措施如下:(1)强化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

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外贸体制和金融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储备多头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一,我国已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实行结汇、售汇制度;其二,随着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和专业银行业务交叉的发展,各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办理外汇业务,致使我国的外汇资产、外汇业务不断分散化,中国银行已无法管理国家外汇经营业务。

现阶段,可以考虑由人民银行成立“国际储备处”或类似机构,将一切储备资产均纳入同一机构,集中管理,以便强化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加强对国际储备的总量控制和宏观调控,更好地实现国际储备职能。

(2)具体划分国家外汇结存中实际外汇储备和经常性外汇收支之间的界限。

通过建立外汇储备账户和经常性收支账户,将目前外汇结存中用于经常性外汇收支的部分列入经常收支账户,经常性的外汇收支均通过该账户进行,而将外汇结存中比较稳定的部分列入外汇储备账户,只有在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进行市场干预时所运用的外汇,才通过该账户进行。

(3)以国家的外汇库存为核心,逐步建立国家外汇储备基金。

建立外汇储备基金的目标额根据每年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进行预测,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当年末实际储备额(储备基金加新增移外汇减执行职能的储备支出再加储备基金收益)超过下一预计的储备基金目标额,则超出部分由人民银行纳入下一的外汇信贷计划;如果储备不足,则需采取措施给予补足。

(4)逐步制定颁布国家国际储备管理的有关法规、法令,使国际储备管理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健全轨道。扩大各种经济杠杆的范围和程度,加强法律手段的运用,减少行政手段的使用。同时,注重进行各种人员培养、培训、轮训,努力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水平。延误时机。

国际储备 篇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遭受重创,并暴露出诸多弊端。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体会到人民币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被动地位。自从1994年“汇改”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在2006年居世界第一,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提上日程。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批准人民币加入SDR,并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即将实现,因而对于具有巨额国际储备的中国来说,国际储备需求问题值得研究。

目前,国内针对我国储备问题的研究文献主要多集中在以下方面,窦祥胜(2005)选取1985~2002年的经济数据,建立国际储备需求线性模型得出结论:中国国际储备规模在动态上来说,货币政策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谭卓(2007)采用1994~2006年的季度数据对中国国际储备需求变化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显示倘若中国维持现有现有状态稳定不变,那么我国的国际储备将持续增加。祝国平,郭连强(2013)选取美、英、日等几个国际货币发行国的1974~2010年的数据,选取进口占GDP权重、短期外债占GDP权重、FDI占GDP权重、短期外债占GDP权重这些经济变量,并利用面板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货币国际化对外汇储备的替代效应的结论。

总体上看,针对我国国际储备的研究多集中于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因素,以判断未来趋势,然而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国际储备将如何变化,是一个新的情况,因此根据这一新的情况对我国国际储备进行研究,从而以期得出相应结论。

二、中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我国国际储备发展和现状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紧密相关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1年,属于国家外汇结存与银行结存收支并存期间;第二阶段,1992~1993年,我国处于外汇体制改革转型期;第三阶段,1994~2000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外汇储备情况;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随着经济政策的持续升温保持着高速增长,直至2015年开始明显下降。

(二)我国国际储备的实证分析

经济变量的选择:第一,国内生产总值。货币的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地位。首先,如果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更大的经济总量,可以提供它的货币发行的一个坚实的经济基并更好地缓冲外部冲击。其次,如果一个经济实体有更大的经济总量,相对应的经济实力较强。在当今的信用本位货币体系中,一个国家的信用越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其信用担保程度就越高,交易中就会涉及到较多的该国货币。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是该国的经济产出,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该变量可以很好的衡量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外汇储备规模成正比。第二,实际有效汇率可以很好的衡量一国的资产价格和国际竞争力。实际有效汇率既可以剔除掉通货膨胀因素,可以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中货币价值的变动情况。如果一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表示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抑制出口,促进进口,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第三,进出口差额。反映了资金的流动情况以及外汇储备需求情况,体现了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当一国进出口情况表现为逆差时,需要动用该国的外汇储备来平衡国际收支逆差;当一国进出口情况是顺差时,表示这个国家国际储备规模的增加。

(三)实证分析

选取1990-2015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并运用协整理论分析方法,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终结果如下:

从模型可以分析:

1)在选取的三个解释变量中,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且弹性系数为1.79,说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国际储备需求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2)实际有效汇率也是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其弹性系数为-0.62,实际有效汇率剔除了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反映了我国综合竞争力水平。

3)在短期内,进出口差额对国际储备需求的影响有限,因为短期弹性系数只有0.0000081。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影响分析

可以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间,贸易差额、资本流入等因素在不同阶段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特征。那么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一般而言,一国倘若可以实现货币国际化,就没有必要保留大量外汇储备。如果已经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国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币值稳定性,那么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的依存度就比较低。因此单就人民币国际化该方面,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将大幅削减。

四、结论

根据我国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新趋势,研究了国际储备需求模型,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国际储备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国际储备仍会受到GDP和有效汇率的影响,并且在这两个变量的影响下,我国国际储备应保持相当规模,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该规模的总量趋于下降。

参考文献

[1]窦祥胜.中国国际储备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10.

[2]巴曙松,吴博,朱元倩.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及对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4.

[3]孟巧玲.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经济视野,2013.8.

[4]贾林娟,杨宏哲.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5.

国际应急石油储备发展趋势 篇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还能维持20年以上,我们的石油消费惊人,石油储备缺口却很大……

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的普遍选择,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国际应急石油储备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现有的应急石油储备有何不足?

主要石油消费国大规横建立石油储备,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棚之后

历史地看,各国重视石油储备始于一战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尤其是大国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必须拥有足够的石油储备。二战更是为此做了有力的注释。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对美宣战,获取石油都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主要石油消费国大规模地互相协调着建立石油储备,却是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

1974年2月和10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主持召开了华盛顿能源会议与布鲁塞尔能源协作小组会议,商议拟订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国际能源计划(InternafionalEnergyPlan,简称IEP)。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减少成员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持有最低水平应急储备,在出现重大供应中断时分享石油供应。同年11月,24个OECD成员国(经合组织)中的16个签署了IEP协议,同意在OECD框架内建立国际能源署(Intem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来实施该协议。成员国据此进行了相应的国内立法以建立各自的应急石油储备(Emergency 0il Reservel,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拥有相当于60天净进口量的应急石油储备,1980年代标准被提高到90天并保持到现在。

除了净出口国,IEA所有净进口国应急石油储备水平平均达135天

实际上lEA成员国都是超过90天净进口量的应急储备标准。

2009年9月的数据表明,在国际能源署28个成员国中,加拿大、丹麦与挪威为净出口国,其余25个净进口国应急石油储备水平平均为135天。英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从2006年起转为净进口国,虽然每天的净进口量才4.4万桶,但来自企业的巨量商业储备因此都成了应急石油储备。详见下表。

IEA的应急石油储备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其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57.06%。IEA标准既是发达国家标准,也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根据IEA的定义,石油应急储备分为三个部分:政府储备,机构储备与企业储备。政府储备指中央或联邦政府出资建立用于应急的储备;机构储备指公共或私人机构为应急目的而建立的储备;企业储备指企业所有的石油储备,包括两个部分:为达到国家最低储备天数而做的义务储备,为商业运作而储备的石油即商业库存。一般允许通过双边协定把三种储备中的一部分存放在国外(见上表)。政府储备与机构储备合称公共储备。拥有应急石油储备的25个国家中,同时拥有政府储备、机构储备与企业储备的有爱尔兰与斯洛伐克2个国家;兼有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的有美国、波兰、日本与韩国等4个国家;兼有机构与企业储备的有捷克、芬兰、法国、匈牙利、荷兰、西班牙和德国7国;只有企业储备的有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希腊、意大利、卢森堡、新西兰、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和英国12国。

9月份只有匈牙利的公共应急储备超过90天水平。德国负责机构储备的EBV于1998把标准从65天提高到90天并停止了企业义务储备,因此,德国企业只有商业储备。上表也显示。只有少部分IEA成员国拥有政府应急储备。美国与日本是拥有政府储备的两个大户。美国政府本身拥有60天左右的战略石油储备,它有权利要求企业拥有30天以上的应急储备,但这一权力从来没有动用过,因为企业储备一直远远高于这个水平,9月底的数据为80天。日本法律要求每个石油企业至少拥有70天的应急石油储备,政府储备则由JOGMEC统一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IEA要求进口国拥有相当于90天净进口额的应急储备,对净出口国没有要求,而欧盟(Eu)则要求所有成员国拥有相当于90天消费量的应急储备,但允许包括净出口国在内生产石油的成员国享有25%的减扣。对于产油量较少的国家如法国,IEA标准高于EU标准;对于产油量较高的国家来说,EU标准高于IEA标准。

IEA成员国的机构石油储备在增加,应急石油储备的天数也在增加

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lc Petroleum Reserve,简称SPR)与应急石油储备的概念有所不同,这一概念起初来源于美国政府所建立的应急石油储备。现在通常在广义上使用SPR概念,但它仅仅包括政府应急储备与机构应急储备两个部分,而不包括企业储备。

应急石油储备包括初级产品与提炼产品,前者包括原油、天然气液(液化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的总称)、添加剂、氧化剂等,后者包括汽油、煤油、重质燃料油等。应急储备不包括石脑油与海运途中的油轮上的石油。欧洲国家,尤其是内陆不产油或需要进口成品油的国家,主要储备成品油以便于利用。美国与日本主要储备原油。以便根据需要加工为不同形式的产品,而且储存原油的成本较低,这对于储存量大的美日来说是有意义的。

动用储备油有严格的条件,主要是为了应付供应中断或急剧减少,只有在较少的情况下用于平抑油价。至于是先动用企业储备还是先动用公共储备,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总的趋势是由先动用企业储备转向先动用公共储备,原因可能是以下两个: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有向机构储备转移的趋势;机构储备属于共同储备,只要政府决策就可以迅速、大量动用,操作上比动用企业储备要便利许多,而且受经济因素的制约相对较小。

IEA成员国应急石油储备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减少,机构储备增加(但没有机构储备的美国则表现为政府储备迅速增加);应急石油储备的天数在增加,IEA净进口成员国的平均天数从去年10月的123天增加到今年9月的135天。

出现向机构储备转移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储备的不足之处是官僚机构运作效率不高,成本较高;而企业则通常是利润导向,对于通常是反市场运作的调节行为,本能上有抵触;而机构储备则兼有两者之长而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二者之短。应急石油储备天数增加的原因有二:各国利用低油价增加储备,美国等甚至动用油轮来储备原油;石油消费具有刚性,尤其是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运输业来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油价长期看涨,因此,倾向于利用油价从高位回落的时机增加应急储备能力。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现状与规划

规划中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相当于IEA成员国的应急石油储备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国家战略石油储

备、地方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和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IEA成员国平均应急储备水平已经达到135天,中国如果也采用这一标准,扣除现有21天的商用储备后,由于地方石油储备还没有建立,因此,应该建立的战略石油储备水平为114天。可以说建“90天标准”是完全必要的,不过是事实上的低标准。

经过长期的争论与酝酿后,中国已经开始建立应急石油储备。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选址原则为: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炼厂、快速反应。2004年6月,首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工建设,2006年起陆续建成并注油,现在已经注满。这四个基地的总容量为1600万立方米,约合1368万吨,依据2007年的日进口量44.41万吨计算,相当于30.6天的进口量。再加上相当于21天进口量的全国石油系统内部商用石油储备,总共拥有的储备能力为51.6天的进口量(以2007年的用量计算),还不及日本1974年底所具有的60天民间石油储量(日本于1978年开始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总体而言,第一期基地的储备量较小,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经济性的,而非战略陛的。

第一批储备基地选择东部沿海,主要是因为靠近市场,沿海地区炼油能力较强。第二、三批基地将逐渐向东南沿海以及内陆布点,这主要是考虑将来的能源安全,内陆地区炼油厂也将布点并逐步推进。中国计划通过第二、三期SPR基地建设,将应急石油储备水平提高到“90天标准”。据悉,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甘肃兰州、新疆鄯善由于可以就近利用中哈原油管道注油料而进入第二批名单,兰州基地2008年12月初开工兴建,而都善基地已经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已开始注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其他地址未公布。第三期的储量与第二期相同,均为2800万吨。这样,三期总共储量为6968万吨。这能满足2020年时的“90天标准”么?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还能维持20年以上。世界能源机构的《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也认为中国在2020年之前,石油消费的年增长率可能会达到4.8%~5.2%。根据笔者的计算,中国在1998~2007的10年里,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6.60%,而产量年增长率才1.55%,二者的差额或日净增长率为5.05%。因此,可以假定到2020年为止,中国每年石油消费增长率为5.0%,即与过去10年的净增长率持平。以2007年的消费量3.680亿吨为基数,2015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分别达到5.437亿吨和6.939亿吨。国内年产量按照最高业内公认不大可能达到的标准2.0亿吨计算,2015年有3.437亿吨需要进口(占消费量的63%),90天的净进口量(即SPR储量)应为6.23亿桶;2020年有4.939亿吨(占消费量的71.17%)需要进口,90天净进口量为8.95亿桶。相比之下,中国预计在2020年完成的三期SPR基地总共储量只有5.13亿桶,只相当于46天的进口量标准,还达不到2015年应该达到的储量。

储备中心储备科科长工作自我鉴定 篇4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党政机关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等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本部门业务出发,对市委作出的一些关系肥城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比如我是搞土地管理工作的,有时就将保护耕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只看着大批耕地被建设占用感到心疼,对项目建设为肥城经济带来的长远利益看的不足,忽视了对“发展”这一全局“第一要务”的认识,没有从全局观念出发考虑问题。

2、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与本身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导致自己虽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3、在无私奉献上做得还不够好,有时在思想深处还掺杂着私心杂念,有一些患得患失的情绪等等。

4、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有时想着自己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拼也拼过,干也干过,立过功也受过奖,曾经被市委、市政府选拔为两届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职称上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从而一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少了以前那种敢拼敢干、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朝气,工作上放不开手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有时有散漫、松懈现象;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二、学习情况及体会

按照“中心实施方案”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有关领导的讲话、《读本》内容以及中国共产党员有关条例政策,重温了入党誓词,观看了影像资料世纪伟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共写心得体会3篇,读书笔记24000多字。深刻的认识到这次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大规模、广泛性、深层次的党内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党的肌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创新过程。自己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党组织的希望和要求,对照党的先模人物,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确有脸红心热的感觉,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开展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全党来说意义重大,是关系执政兴国的头等大事,对个人来讲,也是一次重要的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是让自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压力感,增加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发挥先进性的自觉性、保持先进性的持续性的一次重要机遇。

1、振奋精神,再立新功。首先树立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更新观念,大胆工作,作为一名窗口工作人员,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尽自己全力保证我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为建设好肥城经济发展软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系统学理论,把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学透,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探索与肥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展形象。

国际储备 篇5

做细做实

运行处

2008-1-9

——在省级生猪储备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杨进祥

(2006年1月6日)

同志们:

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三部门的紧密配合和省食品总公司及储备基地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的完成了2005年度第一轮省级生猪活体储备任务。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2005年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工作,安排布置下一步工作,下达2005年省级生猪活体储备第一轮出栏计划和第二轮入栏计划,签订2005年第二轮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协议。会议还将重点研究、探讨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生猪储备的积极作用,利用第一轮出栏的有利时机搞好节日市场肉品供应,以体现省级生猪储备的社会效益。一会儿,省财政厅薛处长、发改委温处长还要讲重要意见,我们一定要领会好、贯彻好。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2005年储备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2005年第一轮省级生猪储备计划是7月份下达的。为了保障省级生猪活体储备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储存安全,做到储得进、管的好、调的动、用的灵,省商务厅在认真做好生猪储备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加强对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的监督和管理,使省级储备基地场的总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各储备基地都能按照管理办法、储备协议和省商务厅有关要求,及时安排入栏,并加强和改善管理,较好地完成了本轮储备任务。

1、加强监督,把日常工作做实。我们严格按照“管理办法” 和“储备协议”的规定,对储备基地场承储生猪的品种、数量、存栏时间,及时进行了严格的检查,指导基地场保质保量按时储备生猪,做到数量充足,品质优良,同时加强和完善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储备基地场对储备工作都非常重视,领导带头,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了层级负责制,责任到人,制度到位,形成了健全的管理机制,严把引种、饲料、饮水、防疫、兽药、无害化处理关,确保猪种来自于无公害产地,饲料中无添加、汞、砷等有毒金属,兽药中无违禁药品,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无害化处理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从源头杜绝了不安全因素,切实保证了储备生猪的品质安全。

2、充分发挥基地场龙头带头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场,通过承担省级储备任务改善了管理,加强了软硬件建设,扩大了养殖规模,多数都较好发挥着基地+农户的龙头带头作用,发展的模式多是通过向养殖专业户提供优良种猪,帮助他们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场,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形式带动周边县市生猪品种的改良,优化本地猪群结构,扶持大批农民和养殖户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进行生猪的规模化饲养,扩大标准化示范区的带动作用,走无公害生猪生产的发展道路。都能合理使用储备补贴资金,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更新环境等。石家庄肉联厂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增加生猪养殖的科技含量,提升基地场的档次,向绿色基地发展,保证了储备生猪的质量安全。省食品总公司所属的景县津龙养殖公司,积极探索生态养殖的新思路,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猪粪尿生产沼气、沼液、沼渣,使猪粪尿变废为宝,既发展了新型的清洁能源,促进了有机耕种,还解决了养殖业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逐步走上了生态养殖的路子。同

时积极发展树立自有品牌,通过养猪协会服务社会。他们的做法得到仲继安副厅长的肯定和赞扬,值得各基地学习借鉴。其他基地场也都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积极措施,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防疫灭病,认真做好防控猪链球菌工作。按照省政府和商务部要求,省商务厅向储备基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控猪链球菌病疫情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和市场供应工作紧急的通知”,各储备基地场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反应,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了防控猪链球菌病疫情工作。一是加强防疫,防患未然。省级储备基地均是规模化的养殖场,都采取了紧急预防接种措施,对所有的猪只接种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疫苗”,投入疫苗费用总共达80多万元。二是严格消毒,规范饲养。无论从猪场整体环境到猪舍局部环境,从圈舍到每一头猪,从饲养人员到管理人员都严格消毒,增加消毒频次,消毒药品费用总共90多万元。饲养管理上,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以保证猪的营养需要,增强猪体的抵抗力。三是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储备基地场采用多种形式科学宣传防控猪链球菌病疫情有关知识,正确引导消费,有的在新闻媒体和用墙报向群众宣传,还有的印发防治技术资料向当地群众散发,告知农民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加工、不转运等,并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储备基地场加强了无害化处理措施,将病死猪焚烧或深埋,严防病死猪肉流入市场。

因为我们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所以确保了省级生猪储备的质量安全,完成了储备任务,保障了猪肉市场供应。

二、储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2005年度省级生猪活体储备第一轮储备计划任务执行情况是好的,各基地对储备工作重视程度高,措施也比较有力,任务完成的比较好。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三部门密切配合,工作扎实有效,各有关市商务局协助监管,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应该看到储备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储备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问题,有的储备基地育肥猪存栏量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与承担的储备任务不相适应,难以保证应急需要。二是管理不严格、不规范问题。有的对《河北省生猪储备管理办法(试行)》及储备协议的各项规定落实的不够到位,企业自身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的也不严格,质量安全、防疫消毒、猪舍及环境卫生条件都有欠缺。三是储备生猪保区内、省内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存在单纯的效益观点,子猪、出栏的育肥商品猪销往省外的情况还存在,应在保证省内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再考虑外销。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在2005年度省级生猪活体储备第二轮储备计划安排中,对存在问题比较明显的基地场在储备指标上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了储备量,对管理规范、存栏数量大、承储能力强的基地场适当增加了储备任务指标。这样做符合管理办法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储备基地和储备指标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关于如何保障春节市场供应问题

生猪活体储备是省专项储备物资,其主要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引起的市场波动,确保应急救灾的需要,是政府有效调控市场的一种手段。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生猪储备的积极作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一直是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检验我们储备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在储备管理工作实践中要努力进行探索,力争使省级储备生猪的作用发挥好。2005年第一轮生猪出栏正值春节市场供应期间,为了确保节日市场供应,经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三部门商议,要求各储备基地场要确保储备生猪在省内销售,并在当地市场设专店、专柜挂牌销售(时间安排在1月12日至22日),零售价格可随行就市,若能低于市场价销售更好,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基地场自行负担,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肉品,以保证我省春节肉类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条件的要在媒体上宣传。各基地场要作为一项与储备相关的工作任务来完成,省商务厅将随时检查各基地场落实情况。各基地场要在1月25日前将节日专售情况书面报告商务厅市场运行处。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

一是根据商务部新颁布的《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场资质条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及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省厅将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对我省的生猪活体储备管理办法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尽快制定出台《河北省省级生猪储备公检实施方案》,以更好地实施有效监控。二是各储备基地要对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找差距,尤其要加强制度建设,缺哪一项补哪一项,形成一个完整的储备工作管理系统,并实实在在地抓好落实,强化对每一个环节的监管,真正建立起储备商品的监督制约机制。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参照商务部的做法,省厅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省级生猪储备管理系统软件,拟对储备基地实施网络化管理,实现与各基地场微机联网,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省级生猪活体储备的监控,提高储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各储备基地场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增加必要的现代化管理设备,实现与省厅的网络对接,确保这个管理系统的有效顺利实施。四是努力做好公检工作。国家对中央储备肉基地一直实行公检制度,公检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储备生猪的品质安全,公检的重点是饲养用水、饲料、饲料添加剂、疫病防治、尿液检查等方面,公检是储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积极支持实施公检,目前公检专项资金已经到位,春节后商务厅将组织开展公检工作,拟由河北商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负责业务事宜,各储备基地场要积极配合。五是继续加强监督抽查。为了掌握基地场的真实情况,以后我们要搞突然袭击,采取不定期,不提前打招呼的方式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基地场储备数量质量、防疫灭病措施、卫生环境及储备补贴资金的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存在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存在问题严重,整改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力,没有明显效果的,取消储备资格。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虽然是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储备基地,但不是“一招”不变的,对储备基地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商务部提出,要建立“零风险操作,作用最大化”储备长效机制。六是要注意防控禽流感及其他动物疫病,严格卫生消毒制度,确保储备生猪质量安全。

实践证明,单体的小规模承储基地越多,单位承储量越大,储备风险就越大,就不利于发挥省级储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我们要考虑适当扩大承储基地的数量,同时相应减小基地场承储规模,降低储备风险,不仅是有问题随时取消储备资格,就是情况正常的也要在储备任务安排上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承储能力弱的基地,避免国家储备和省级储备的重复安排,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确。2006年至2007年度的储备计划安排落实,仍要严格按资质条件,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重新选择确定储备基地,现有省级储备基地可以申请参加竞标,但必须符合“优中选优、公平竞争”的条件和原则。会后,各基地场要认真对照《河北省生猪储备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查找差距,完善措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储备工作的重要性,把各项管理规定落实到位,保证储备生猪数量、质量完好,也为参与下一次基地竞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储备干部周报告 篇6

学习内容:了解珠宝种类,我们来到公司一个月了,每个人可能不知不觉,潜移默化都在变化,不论多么微小但一定都在随着环境和经历而改变,我们管这个改变叫蜕变。蜕变是残忍的但同时也伴随着美好,因为一直信奉一个观点: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因为有东西在增长才会心智磨砺,如果放弃了接触痛苦你的能力就此支住。因此,在蜕变中坚持,在坚持中保持蜕变。

来到了部门,进入过了岗位。这才让我们落地,生活落地,理想落地,职业落地,看见部门的前辈,我们才从书本中转移到现实中来知道什么叫做职场,什么叫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我们部门老大,私下我们几个新人背后喊她金老大,感觉不像是一个女人,跟着她混,比跟一个男人还有安全感!金老大,在她身上才能看到学习的方向才知道自己短缺什么,才能知道怎么达到前一周我们自己写的职场规划。她专业能力毋庸置疑,我们最津津乐道谈论的是其个人魅力和气场,这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

国际储备 篇7

关键词:SDR,国际储备货币,IMF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暴露的问题

1、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突出暴露了格里芬难题, 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 (周小川.2009) 。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 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

2、IMF结构不合理以及作用的有限

IMF原本是为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全球金融稳定而建立的国际性货币组织, 但由于美国在IMF中的话语权一家独大, 造成了IMF公信力的不足 (魏静冷洛.2009) 。此外IMF资金仅靠各成员国的支持, 资金规模有限, 难以形成有效地国际调节 (王任之.2010) 。

3、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面临巨大风险

以中国为代表的外汇储备大国正面临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巨大压力, 美元的超发使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对缩水的窘境, 这也是中国政府呼吁以SDR逐步代替美元的意图所在 (Swaminathan Aivar.2009) 。

二、SDR与国际储备货币

1、对SDR的认识与定位

一部分文章将SDR视为一种具有潜在能力的国际储备货币。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 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 其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周小川.2009) 。部分经济学家也认为SDR可以称得上为一种人为的储蓄资产, 其建立的本质意义和凯恩斯提出的“Bancor”以及特里芬提出的以一篮子实物资产作为基础的国际人为储蓄资产是一致的 (Anonymous.2010)

然而, 另一部分文章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其认为特别提款权最初的创立只是对当时普遍的国际清偿力不足的一个补充, 并非是想取代美元成为一种超主权的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直到今天, 仍然还仅充当着各国官方因为国际收支困难时而临时收付的储备货币的角色 (王任之.2010) 。此外一些文章认为SDR从本质上说不过是一种低息信用额度。其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发行任何特别提款权货币。这是因为特别提款权只不过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的一种潜在索偿。那些将他们的特别提款权配额兑现为美元或者欧元的成员国, 需要按一定的低利率支付利息, 直至他们回购那些配额, 因此, 特别提款权实际上是一种低息信用额度 (Swaminathan Aivar.2009) 。

2、SDR是否有能力充当国际储蓄货币

主流观点认为SDR并不具备成为国际储蓄货币的能力。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政治障碍。如果SDR想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那么其就必须是一种可完全兑换的工具, 不能仅是一种信用额度, 而且必须由拥有“硬”货币的国家签署认可。从政治方面来看, 这似乎是最不可行的方法。 (Swaminathan Aivar.2009) 。

第二, 货币职能的不健全使SDR缺乏使用市场。SDR主要运用于官方部门, 但在官方部门上也有不少的使用限制。首先, 作为交易媒介, SDR并不能用于直接外汇干预;作为价值储存, SDR虽然也可以充当国际储备, 但其不能直接兑换成货币或商品, 也不能用于干预市场, 其作为储备对官方部门的吸引力小;作为计价单位, 由于SDR的种种限制, 并没有出现以SDR为锚的国家。更不用提SDR在私人部门中的使用了。

第三, 发行量太少, 不足以影响全球经济形势。SDR只构成了全球不到5%的储备, 而且没有私人债券的流通。面对经济危机, IMF同意拿出2500亿来对抗经济危机, 但是全球的外汇储备每年增长7000亿, 如此看来可谓是杯水车薪 (Anonymous.2010) 。

第四, 没有强力的后盾支持。国际经济活动中基本上没有以SDR标价商品依然, 也不存在SDR私人市场 (张宁.2009) 。其原因在于SDR的被接受程度依旧太低。只有当IMF成为全球中央银行的时候, SDR才能真正变成一种中央储备资产, 然而这不太可能。没有全球政府就没有全球中央银行, 也就没有全球货币 (Anonymous.2010) 。这个问题直指SDR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实质, 那就是SDR背后是否站有一个强有力的发行机构, 该机构是否有足够的公信力, IMF既然不是一个有效的全球中央银行, 那么SDR自然也就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Callanan.2010) 。

三、SDR的改革方向

1、增强SDR的货币属性

有些文章从推动创立SDR计价的资产, 完善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 扩大SDR使用范围的角度提出对SDR改革方向的建议。其中包括推动SDR商业化用途, 鼓励私人持有和交易, 使SDR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政府之间 (魏静冷洛.2009) 。这样, IMF提出的通过发行SDR债券的方式让SDR作为超主权货币有了投资对象。

2、否定SDR后的解决途径

当然对于那些否定SDR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文章而言, 其面临一个难题:既然SDR无法肩负起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任, 那么面对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内在缺陷, 究竟该有何对策呢?不同的文章给出了不同的方案。第一种方案认为, 真正切实可行的策略只能是在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同时, 着力保持主要储备货币、尤其是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 (王任之.2010) 。第二种方案认为既尊重亚洲国家高储备的需求, 又不至于因大量囤积美元而造成风险, 大规模货币互换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Swaminathan Aiyar.2009) 。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N].上海商报, 2009, 3

国际储备 篇8

IMF制定了一个所谓的“央行黄金储备会计准则”,允许会员国同时将其在IMF的黄金储备计算入本国的黄金储备,以夸大黄金储备量。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西方各国央行年年出售黄金,但黄金储备却不见下降。

2006年5月,IMF储备会计委员会收到了一份名为《黄金掉期与黄金存(贷)款的处理办法》的报告,该报告披露了一些成员国央行将黄金掉期等黄金衍生品算作黄金储备以夸大其黄金储备数量的事实。

2007年1月,IMF迫于压力开始检讨其黄金储备的会计政策。其实,很多国家的央行将手中黄金储备以低利率出借给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按照IMF原来的会计准则,这部分被出借的黄金仍然算作其黄金储备(这样各国央行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干预和操纵黄金市场)。指责声中,IMF不得不清算这种不合理的计算方法。

某些国家央行的黄金储备数字真的非常令人怀疑,比如拥有超过8134吨黄金储备的美国,很可惜已经有50年没有审计过其黄金储备数量了。

按规定,IMF拥有的3217吨黄金储备中只有403吨可供出售,而其余的2814吨是不能动的。因为这2814吨就是会员国在IMF的份额。就算是能动的403吨黄金,也要得到IMF85%以上的会员国同意才能卖,但美国之外的其他会员国表决权之和才83%,就是说,美国不点头,谁都不能动。

过去7年中,美国政府不断运用各种手段打压黄金价格。从2005年起,美国就开始炮制“IMF抛售黄金”的谎言,每当黄金价格加速上涨之时,我们就会听到IMF将要抛售黄金的消息。2008年2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寻求国会授权,同意IMF销售可供销售的403吨黄金。

但这种说法很快就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先是全球商品期货价格暴涨,后是金融海啸爆发,各国央行都开始加印钞票以拯救经济。没人愿意出售黄金了。

在西方,早就有人提到过一个“黄金邪恶轴心”的概念。“黄金邪恶轴心”指的就是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长期操纵黄金市场,有意压制黄金价格。英美这两个国家常为共同利益而同进同退。比如1999年,美国政府确定“强势美元政策”不久,英国就很配合地在黄金价格的最低点250美元每盎司附近抛售了过半的黄金储备。还有1992年,英国刚要加入欧元区,就被索罗斯狠狠地教训一顿,最终还是留在了“黄金邪恶轴心”体系内。在这次G20峰会上,也正是英国首相布朗提出了IMF抛售黄金的议题,可以说是英美两国合伙在利用IMF对黄金市场进行操纵。

现在美国政府正开着印钞机疯狂地印美钞,然后把钱发给那些无法还债的人去还债,这样做的恶果就是纸币贬值、通货膨胀。在这一过程中,在贬值之前拿到钱的银行业才是大赢家。其次,节俭储蓄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牺牲品。贫富分化乃是当今世界金融系统设计上早就确定好了的,通货膨胀实现了偷窃他人财富而不必入室盗窃的梦想。

上一篇:父爱初一作文750字下一篇:房屋交易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