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mbo案例分析(精选7篇)
MBO是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这种“热”,当然不是无端的炒作造势。就宏观背景而言,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略,意味着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步伐将加快,效率将提高。就法制环境而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鼓励企业经理人员实施管理层收购,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在政策法规的鼓舞下,MBO的动作也开始引人注目:
—新华信托月18日宣布将设立5亿元规模的MBO基金,以100万元为起点,全部向机构投资者私募,并根据市场细分为国企改制管理层收购信托(2亿元)、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信托(2亿元)、高成长企业管理层收购信托(1亿元)三部分。
—管理着150亿美元的美国凯雷集团打算与德隆集团筹建MBO基金。
—中信与美国国际集团也表示有意提供MBO融资服务。
在2002年曾有业内人士预言,“20是MBO年”,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MBO并没有达到我们想像的热度。
从已完成严格意义上的MBO的三家上市公司(深方大、粤美的、宇通客车)来看,这些公司的MBO基本上是年完成的。
MBO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这三家MBO公司上市的时间都比较长,最晚的宇通客车也是上市的。从上市至今都最少配过一次股,它们的控股股东(管理层)持股的比例都不超过30%,这种股权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有利于各股东之间的相互牵制,也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将这三家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简单平均一下,可以得到它们的平均总股本为30600.45万股,平均流通股本为14242.52万股,均比整个市场平均值要大(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总股本为34850.18万股,平均流通股本为10053.22万股)。说明MBO公司的规模一般而言都比较大。
从股本规模来看,这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都在1亿股以上,并且,股份转让之前,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股权比例不是太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成本不会太高。
从所处行业来看,这三家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都比较激烈。粤美的是电器制造业,深圳方大是金属制造业,宇通客车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激烈的行业竞争就使得如何调动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改善对管理层的激励,成为必要和可能。
MBO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国外的研究显示,大多数MBO在收购之前的业绩都比较差,收购以后有的显著改善,也有显著恶化的。那么我国的MBO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什么样的特征?从MBO公司历年EPS与市场平均值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公司的盈利情况。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我国MBO公司的盈利状况是比较稳定和出色的。从经营业绩上看,这三家公司都维持较好的业绩增长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对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粤美的自1993年上市以来的平均每股收益都在0.6元左右,宇通客车自19上市以来的平均每股收益都在0.59元左右,深圳方大自上市到的每股收益都在0.5元之上,从开始业绩有一定下滑,但19和年每股收益为0.22元及0.23元,均高于市场平均每股收益0.20元,而三家公司的平均年每股收益分别是市场平均每股收益的1.62倍、2.84倍、2.89倍,良好的业绩为MBO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成功地构建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年到2000年,每一年的平均EPS都是市场总平均值的两倍左右,特别是2000年,在市场平均EPS比年下降4.762%的情况下,它们的平均EPS竟然比1999年还增长了3.137%。
从19到2000年其他财务指标来看,实施MBO的公司平均每股净资产要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每股净资产,约为市场平均每股净资产的1.5倍~2倍,单纯从每个公司来看,净资产也都要高于市场平均值。每股净资产收益率也要高于市场平均每股净资产收益率,从个股来看,深圳方大1999年及2000年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主要产品的 销售价格有所下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每股净资产收益率下滑,要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从主营业务来看,三家公司一直致力于主业经营。以宇通客车为例,宇通一直是专注于主业经营,而且经营风格比较稳健。宇通客车上市时,客车产量仅次于扬州客车制造总厂,位居行业第二。1997年宇通客车上市融资3.3亿元,年融资1.7亿元,2000年配股融资2.2亿元,募集资金大都投向了主业,力争从低档客车向中高档客车升级。近年来, 销售收入有比较大的提高,2000年中高档客车 销售1312辆,是1999年的4倍,所占总销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5.11%上升到年的14.76%,单车平均售价比上年净增近2万元。据公司公告,2000年宇通客车产销量列同行业第二位, 销售收入列第三位,利润总额列第一位,其中中型客车产销量占全行业的30%。可以看出,经营层对未来的发展比较有信心,认为公司将来的发展还是极具潜力,这也是促使管理者进行收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除粤美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之外,深圳方大与宇通客车的资产负债率都相对较低。
MBO公司股价特征分析
虽然我国MBO公司的盈利状况良好,财务指标也很出色,但近年来它们的股票价格走势却不是很令人满意,
取2000年6月29日到2001年6月29日这一年作为研究时段,考察这三个公司的年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差异,发现所有MBO公司的年收益率都没有超过大盘(用上证指数代表),而且,它们的平均年收益率仅为-2.28%,远远低于大盘的14.493%。宇通客车与深圳方大保持了微小的正收益,而粤美的则有大幅下跌。这说明目前对于MBO计划的实施,市场的信息披露工作尚不完备,使得投资者没有充分的依据做出正确判断。从市盈率来看,除了深圳方大的市盈率要高于大盘外,粤美的与宇通客车则要远远低于大盘,而其平均值为42.3倍,比市场平均60倍左右的市盈率要低出很多。可以肯定,今后MBO公司的投资价值随着公司的发展会渐渐显现出来。
收购模式分析
1.上市公司工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出资组建一家新公司,通过其受让并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
如粤美的。2000年4月,由粤美的工会、何享健等22名股东出资成立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36.87万元,
法定代表人为何享健,何享健持有美托投资有限公司25%的股份。2000年5月,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法人股转让协议,受让其所持部分粤美的法人股3518.4万股,占粤美的总股本的7.26%,受让价格为人民币2.95元/股,成为粤美的第三大法人股东。2000年12月,美托投资有限公司又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受让了粤美的法人股7243.0331万股,占粤美的总股本的14.94%,受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00元。股份受让后,美托投资有限公司共持有粤美的法人股10761.4331万股,占其股本总额的22.19%,成为粤美的第一大法人股东。
这种由管理层和工会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新公司通过分次受让上市公司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从而管理层通过控股这家新公司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完成管理层收购。这种形式的管理层收购在调动了公司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收购面临的收购资金不足问题带来一些帮助。
2.由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组建一家新公司,通过其受让并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
如深圳方大。深圳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7日,上市公司深圳方大的董事长熊建明持有深圳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5%的股份,为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2001年6月20日,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让方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方大集团法人股中的4,890万股,占方大集团总股本的16.498%,每股转让价格3.28元人民币,转让总金额为16,039.2万元人民币。此次股份转让以后,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深圳方大的第二大法人股东。
3.主要由上市公司的职工发起成立一家新公司,通过其受让上市公司的股权,间接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中新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
如宇通客车。2001年3月,由23个自然人出资成立上海宇通 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21个自然人系上市公司宇通客车的职工,法人代表汤玉祥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的原总经理(现为董事长)。2001年6月,上海宇通与上市公司宇通客车的第一大股东郑州宇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所有者郑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郑州国资局协议将所持有的宇通集团89.8%的股份转让给上海宇通。由于宇通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宇通客车国家股股份2350万股,占宇通客车总股份的17.19%,为此,如果本次股权转让 成功,上海宇通将间接持有宇通客车股份2110.3万股,占宇通客车总股份的15.44%,成为第一大股东。
从三家公司的收购模式来看,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1)已发生的管理层收购的模式基本上是由公司的管理层或职工注册成立一个壳公司,然后由壳公司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而公司的管理层在壳公司中占有绝对控股地位,从而间接控股目标公司。收购主体是非一般的职业经营管理人员,而往往是企业的 创业者或者对企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职工持股会或者工会也参与到收购活动中来。而且,壳公司的成立都是为了股权转让而专门成立的。像上海宇通成立时间不超过3个月,而深圳邦林公司与时利和公司的成立日期仅仅在股权转让的11天前和6天前。
(2)与西方的做法相比较,西方往往会收购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流通股份从而使其转变为非上市公司,而国内则着眼于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也是由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上市公司的MBO收购股份多是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而且收购的比例通常不高,也就在20%~30%之间。
(3)都采用了协议收购的方式,即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第一大股东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以协商的方式,通过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来进行股份转让。在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用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的方式,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而且,大多数国有上市公司的控股比例通常会超过30%的要约收购豁免界限,而要约收购将大大增加收购成本,所以管理层收购选择绕开要约收购,目前上市公司的收购主要采取了协议收购的方式。
(4)通过股份的分次转让达到管理层收购的目的。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是分两次先后向美托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了3518.4万股和7243.0331万股的法人股,共计10761.4331万股。从而使美托公司成为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深圳方大的第一大股东深圳方大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先向深圳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了4890万股法人股,第二次股份转让深圳方大称将另行公告。
随着我国产权结构调整的稳步进行,MBO也逐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重视,虽然中国的管理层收购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间已有几起几落。就我国具体国情而言,在MBO的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标的公司的价值一般远远超过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需要一系列的融资方案来解决,但由于我国金融工具的缺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收购资金很难通过合法渠道取得。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MBO运作的瓶颈。在MBO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收购标的的价值一般远远超出收购方自身的支付能力,管理层往往只能够支付得起收购价格中很小的一部分,多数金额就要通过融资来弥补,因此,融资能否成功成为管理层收购的关键。由于我国金融工具的缺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收购资金很难通过合法渠道取得,一直以来,融资难成为我国MBO顺利进行的主要制约因素。
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融资问题做了研究和探讨,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法律因素、融资方式、政策体制、融资渠道、融资创新等诸多领域。
其中,毛艺平(2004)选取已经公开披露信息的6家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对收购资金的构成和缺口资金的融通渠道展开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可能主要有以股权为资信进行融资等五种融资渠道。班奕(2005)通过对MBO融资方式与法律配套的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存在金融管制太多等问题,应当采用改革贷款限制、放松股权质押等手段加以解决;王松涛(2004)对融资的还款风险、融资活动的暗箱操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对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进行规范的观点;杨照东、段艳红(2004)从融资结构角度对MBO做了探讨,认为多元化的外部融资是公司内部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改造的关键所在;就融资创新方面,肖通(2005)从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个角度做了研究,并提出需要进行融资工具创新等建议;邵燕波(2004)比较了国内外的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机制,提出应当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等观点。
鉴于目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些影响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制度性因素和法律因素的逐渐完善,使得MBO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MBO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对粤美的和伊利股份MBO的具体情况作了回顾与比较;第四部分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案例回顾
(一)粤美的MBO过程简述
1998年4月15日,由北滘镇政府投资并授权管理镇属资产的顺德市北滘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8月28日,投资发展公司受让了粤美的9 288.487万法人股,占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的28.07%, 由此成为美的的第一大股东。1998年10月28日,顺德市北滘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
1999年6月4日,以何享健之子何剑峰为法人代表的开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协议受让北滘镇经济发展公司所持有的发起人法人股3 432万股,占粤美的公司总股本的7.98%,开联成为美的的第二大股东。
2000年4月7日,由美的集团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它是由粤美的公司管理层何享健等22名经理和工会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1 036.87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何享健。其中,美的公司管理层人员持有美托股份约占美托总股本的78%,工会持有剩下22%股份。
2000年5月10日,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与粤美的原第一大股东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2.9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了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3 518.4万股,占总股本的7.25%,成为粤美的第三大股东,由此拉开了粤美的管理层收购的序幕。此次法人股的收购成本在1亿人民币以内,管理层持股款的10%以现金方式缴纳首期,其余90%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解决。融资渠道是美托以美的股权质押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美托投资成为粤美的第三大股东。
2000年12月20日,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再次签定《股权转让协议》,美托投资公司以每股3元的价格受让美的控股公司7 243.0331万股。股权转让完成后,美托投资正式成为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9%,由代表当地地方政府的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逐步转移到由粤美的管理层自然人控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手中。
2001年1月19日美托投资再度受让增持,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所持的部分公司法人股转让给投资公司。此次转让的股份占美的公司总股本的14.94%。受让后,美托投资和顺德开联分别成为粤美的的第一、第二大股东,这两个公司均属粤美的管理层控股的公司。美的控股持有美的公司200万股法人股成为公司第三大法人股东。
2001年6月21日和6月27日,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剩余股权分别转让给顺德市北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顺德市信宏实业有限公司,顺德市北滘镇人民政府完全放弃了在粤美的的股权,完全从粤美的的控股地位上退了出来。
经过MBO之后,何享健有两条途径持股粤美的,一是何享健作为美托投资的第一大股东,持有美托投资公司25%的股份,因而间接持有粤美的股份;二是何享健作为美的高管直接持有粤美的的股份。其他粤美的高级管理层也是通过这两条相同的途径持股粤美的。
(二)伊利股份MBO过程简述
1. 事件过程
2003年3月18日,伊利股份公告,金信信托将受让原大股东所持国有股,成为新大股东。2003年4月8日公告获得财政部批复。2003年7月,金信信托出资2.8亿元,以10元/股从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手中受让了占伊利股份14.33%的国有股,正式成为伊利第一大股东。在入主伊利股份之后,履行其开始的承诺,未派任何董事、监事和其他管理层人员。
2002年10月,伊利董事长郑俊怀在董事会上提出购买国债的想法,11月开始,伊利分五次打入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资金,用于在金通证券进行国债投资,共计2.8亿元,与金信信托受让伊利股份14.33%的国有股所用的资金总额相同。
2004年6月,伊利独董事件暴发,中国证监会介入调查。当时伊利的三名独立董事俞伯伟、王斌和郭晓川发出《独立董事声明》,要求对伊利股份巨额国债投资和华世商贸公司等问题聘请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全面审计。然而,在8月3日,俞伯伟却在伊利股份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被罢免,同日王斌也提出辞职。
2004年12月27日,金信信托所持有伊利股份5 605, 7486万股社会法人股和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所持有的844, 8482万股社会法人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因案件查办需要依法予以冻结,期限从2004年12月24日起至2005年12月23日止。
2004年12月30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董事郭顺喜、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张显著及证券代表李永平等五人执行逮捕。
2. MBO的实际运作方式
郑俊怀等人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伊利股份资金分多次通过伊利股份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现金打入闽发证券和金通证券。而金通证券是金信信托的控股子公司,随后,由证券营业部将牧泉元兴放在其账上的资金买国债,然后抛掉,进行国债回购。由于牧泉元兴公司持有的是“B字头”账号,属二级托管,证券营业部将所有的国债做回购,都可不在账上显示,这笔钱对于证券公司也是表外资金,最后这些资金就可不被察觉地转移到金信信托,以偿还金信信托用于收购伊利股权的现金。
三、粤美的与伊利MBO的成败比较
(一)基本情况比较
(二)MBO主要项目比较
1. 实际开始时间
粤美的1998年4月15日由北滘镇政府投资并授权管理镇属资产的顺德市北滘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8月28日,投资发展公司受让了粤美的9 288.487万法人股,占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的28.07%,由此成为美的的第一大股东。1998年10月28日,顺德市北滘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从后边操作的情况来看,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后来转让相应股权打下了基础。因此,这是一种政府的隐性合作方式,可以把它看作粤美的MBO的开始。
而伊利股份在2002年10月,伊利董事长郑俊怀在董事会上提出购买国债的想法,11月开始,伊利分五次打入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资金,用于在金通证券进行国债投资,共计2.8亿元,与金信信托受让伊利股份14.33%的国有股所用的资金总额相同。“国债事件”无疑是伊利MBO的开始。
这两个案例相比,粤美的MBO开始于1998年,要比伊利着手进行MBO的2002年要早的多。
2. 融资方式
郑俊怀等人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伊利股份资金分多次通过伊利股份子公司牧泉元兴公司,以国债投资委托理财名义,将现金打入闽发证券和金通证券。最终通过国债回购变相融资进行MBO。而粤美的MBO过程中,美托投资公司两次收购所用的资金, 全都是通过股票质押而获得的银行贷款, 而公司管理层个人通过美托投资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应先支付10%的现金, 其余部分以后分期用红利付清。
3. 合法性
伊利股份MBO是通过假借委托理财进行国债投资,变相挪用公款,其违法性显而易见;而粤美的是以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银行贷款,方式与我国《贷款通则》中的相关规定有所冲突,但比较隐蔽。
4. 政府合作程度
从粤美的MBO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1998年4月15日,北滘镇政府投资并授权成立的管理镇属资产的顺德市北滘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紧接着在1998年8月28日,投资发展公司受让了粤美的9 288.487万法人股,由此成为美的的第一大股东。整个过程不难看出,顺德市北滘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与后边MBO的操作有很大的相关性,为后来转让相应股权打下了基础。因此,这是一种政府的隐性合作方式,可以把它看作粤美的MBO的开始。可以说政府直接参与了其MBO的过程。
而伊利股份MBO过程中,政府基本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待整个事件,并没有直接参与。
5. 信息披露问题
粤美的两次转让价格分别为2.95元和3元,但这样定价的原因却未见披露;伊利股份作国债回购,尽量使相关信息不在账上显示,尽量使这些资金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得以使用。
(三)比较得出的结论
1. 融资方式都有一定的问题;
2. 减少信息披露或不进行信息披露是它们的共性;
3. 不能忽视政府在整个MBO过程中的重要性;
4. 融资问题成为制约MBO成败的关键。
四、结论及建议
(一)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 资本市场不够发达
西方发达国家健全的资本市场为杠杆收购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为股票、债券等产权和债权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大大降低了企业收购的成本。在美国,上市公司MBO过程中,股本金占5%~20%,次级垃圾债权10%~40%,银行贷款占40%~80%,其余资金买方可以利用将目标公司资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或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贷得款项。而我国在权益融资中不能发行优先股, 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也缺乏相应的转换工具, 债务融资中缺乏信用贷款、卖方融资、公司债券、次级票据等融资工具。尽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市场尚不成熟,基本上属于弱式有效市场,金融工具简单、融资渠道的狭窄使得MBO融资存在很大的障碍, 从而引发了一些违法违规融资行为。
2. 相关金融行业发展滞后,缺乏战略投资者
我国的金融制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后,形成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资本市场为辅的融资制度。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有证券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与国外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相比, 规模小、从业经验欠缺、专业人才缺乏、行为不规范,难以发挥投资银行应有的功能。而管理层融资收购涉及范围很广,不但要与政府沟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的估量,双方协商谈判,收购方的融资,还要考虑到管理层融资收购后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的规范、资产重组整合等诸多环节。就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层而言,不可能全部拥有该方面的资源和专业知识,这需要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我国目前中介机构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和足够的专业人才,投资机构的业务素质和融资能力有待提高,而且业务素质仍受到许多制度上的影响,难以在融资、谈判和收购过程中及收购后的整合重组中发挥作用,难以对管理层提供可行的建议。战略投资者是指投资的目的不是长期持有企业的股份,而是一定时间后退出,以获取投资收益的投资者。它们可以是公司、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及各种基金。战略投资者可以解决MBO收购资金的问题,但是它们只有在看好企业的美好前景时,才愿意贷款给管理层或购买企业的股份,万一企业经营失败,不仅经理层受损失,战略投资者也可能血本无归。因此,要吸引他们投资,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即如何退出的问题。而目前我国二板市场尚未完全放开,非上市公司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这些实际情况使战略投资者不敢将资金投放于MBO中,从而进一步限制了MBO的融资方式。
3. 法律上的不完善对MBO融资收购造成巨大的障碍
与MBO相关的法规、政策缺乏协调性, 是诱发一些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 为管理层收购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支持,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 致使各种经济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市场准度, 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方面。目前,对于管理层融资收购,普遍存在运作透明度低, 违规操作现象。几乎没有哪家企业的管理层融资收购运作能够做到完全符合法律、法规条款要求。我国金融法规的限制使得MBO的合法融资渠道太少,巨额资金得不到满足。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 从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投资,对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也做出了严格限制。我国《公司法》60条明确规定公司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所以,目标公司为管理层中的个人直接收购的贷款担保在法律上并不可行。为了顺利实施管理层收购有的公司管理层通过发起成立职工持股会或投资公司, 作为“壳”变相地规避《公司法》。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5%以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有参与收购的各方只能注册一个“壳”公司作为收购主体。《公司法》却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这又成为壳公司在收购中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这一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正在不断完善和修订中 (1) 。
4. 资金来源信息透明度差、披露不规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MBO案例中,为解决巨额收购资金问题多采取一些隐蔽迁回的融资手段。许多公司在公告中很少披露管理层收购资金的来源,这种做法违反了《证券法》规定的重大信息披露原则。从已经发生的管理层收购的信息披露情况来看,有的没有披露交易价格,有的在收购原因方面的阐述过于简单、笼统,没有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说明此次收购活动的原因,有的虽然披露了收购价格,但对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未能做进一步说明。另外,在收购资金的来源披露上,一般都是由受让方自筹或自行解决。由于大多数管理层收购的企业高层对收购所需资金来源闭口不谈,使得本来正常的管理层收购,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和争议。
(二)相关建议
1. 政府在企业MBO过程中要扮演积极的角色
美的MBO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整个收购过程的顺利完成,主要依赖于企业与当地政府的良好关系,有较明显的行政色彩。除了收购价格低廉外,管理层的收购价款可通过收购后的股份分红分期偿还,也是地方政府对经营者的有力支持。粤美的产权方面的问题是中国许多“红顶企业”的缩影,如果地方政府开明,那么MBO就可能顺利实施;如果不开明,那么当时设立企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政府便利,例如,运用国有或集体企业招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便利以及地方政府出面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的便利等等都可以作为政府将原本产权模糊不清的企业直接定性为己有企业的借口。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MBO融资有法可依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解决我国国企管理层融资收购的主要问题,从我国有关企业并购的法律条文来看,目前尚无一部涉及管理层收购制度基本框架的全国性法律。我国对企业的并购有一些法律规定, 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司法》等,但总体上过于简略,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关MBO方面的系统规定。在MBO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与现行法律相抵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收购的规范运作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尽快就管理层收购问题制定和出台专门法律法规,使MBO有法可依,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对《公司法》、《证券法》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强对MBO融资的规范和监管,使其逐步走上合法、公平、规范、透明的轨道。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明确收购价格的确定依据,收购主体的财务状况,收购资金来源和还款方式等问题。完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来源、使用及还款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以降低风险。
3. 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MBO融资的退出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的退出途径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多层次、相互交叉转换的融资工具和退出途径。而这个问题是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是否愿意参与MBO的重要决定因素。参照西方发达国家MBO融资退出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MBO融资机制:第一,管理层完成收购以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以大幅度提高公司业绩,减少高负债带来的还款压力;第二,建立债务融资与权益资本相互转换的混合融资工具,例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在保证债务安全性的同时,增加债权人的灵活选择机制。
4. 要尽快解决MBO中股权的定价问题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除了规定:“当收购人为被收购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或员工时,应当由被收购公司的独立董事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就被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收购要约的条件是否公平合理等事宜提出报告”之外,对收购价格的确定并无明确规定。这就有可能导致相关的上市公司利用协议收购的方式进行收购,而使得收购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转让价格过低导致一个问题———如何公平地确定MBO中股权的转让价格,这成为防止和避免集体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因素。
5. 信托MBO还需要不断完善
在实施MBO过程中,以《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等信托法律制度为依据,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为管理层收购提供必要的融资渠道:第一,信托机构作为融资方为MBO提供收购资金;第二,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管理层委托信托机构收购上市公司;第三,信托机构既接受基金等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委托或集合社会资金向实施MBO的管理层提供收购资金,又代表管理层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利用信托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载体的MBO,主要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操作比较隐蔽,在信息披露不太规范的情况下,管理层的身份可以不用披露;二是融资方便,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本身都可以提供收购资金,这样管理层融资非常方便;三是信托投资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财务投资者特性,使管理层可以规避对公司失去控制的风险。
6. 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关键词] MBO 中国版MBO MBO要素
一、MBO在中国回顾
MBO诞生于西方,译为“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本购买公司股份或分支机构,进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的收购活动。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MBO还是一个只能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才能看到的名词。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的华为、金地等企业率先试行MBO,在实践层面迈开了第一步。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2002年国家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为标志,中国的MBO突破了非正式的实验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在政策导向下,国内A股上市公司MBO潜潮涌动。大量MBO基金开始筹建,中国MBO的热潮风起云涌。随后MBO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财企便函【2003】9号)建议的暂停,到2004年10月底,李荣融在“五部委形势报告会”上的发言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企业‘不宜’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再到2004年12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2004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年终总结大会时说:“要明确大型企业不准搞管理层收购,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收购也要区别情况,要规范。”到现在基本很少听到MBO这个词了。
由一开始MBO的星星点火,到后来大量上市公司的潜潮涌动,再到后来的鲜有所闻。MBO在西方国家发挥的功效非常成功,但在中国可谓是不成功。理论上有很好功效的一种工具,并且在西方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为何在中国却遇到尴尬。从中西方MBO的相关要素差异切入分析中国版MBO,可能会对我很好的启示。
二、中西方MBO要素差异分析
1.MBO的形成动因
20世纪6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的加速,托宾值Q持续减小,随后80年代开始,企业购并和资产重组势头增长,再加上一次次兼并浪潮的推动,让管理层有动机也有机会廉价买下公司资产。此外上市公司的“非市场化”重组,对敌意收购进行防范;集团公司经营重组剥离部分边缘业务,退出非核心业务,或从某些行业中退出;公营部门的私有化等等这些需求促使形成和发展了MBO。
我国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中日益激烈的产权不清、投资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日益突出,集体民营企业私有化,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需求的驱动下才开始引入和使用MBO。
国外是基于并购和剥离的原理,是时代环境和市场作用下的行为。而我国MBO承载着产权制度变革、国有资本退出、管理层激励等多重使命,其中有政府的行为背影。
2.MBO的实施与支付
西方成熟的資本市场、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再加上浓厚的信用意识,给西方MBO引入了很多协作机构。服务上,有专业化咨询机构、拍卖行及资产评估师、律师、会计师等部门和人员;在资金上,有风险投资专家、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等机构帮助,同时金融衍生品种丰富。
我国MBO大多由自己操作完成。这主要是国内专业性服务机构发展滞后,MBO理论和实务上都尚未成熟,收购主体很难找到战略协作者。此外像投资银行的融资服务不能得到,所以目前国内MBO支付方式主要集中于单一的现金支付。
严重缺乏专业性服务机构参与导致MBO操作过程出现标准化程度差,MBO属并购过程,并购资金是操作过程的关键之一,国内融资渠道窄,又没有像投资银行等这样的专业机构帮助管理层融资,因此收购主体常常利用法律的不完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的脱节,信息披露机制欠缺等进行违规操作,通常将目标公司产权进行押给机构获取贷款,而自己相应只是掏少量资金。这是典型的“个人信用挪用企业信用”和“空手套白狼”。而且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以及收购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完整,整个过程完全处于暗箱操作状态,透明度极差,增加了中国MBO的风险性。
3.MBO的定价规则
在操作层面上,国外企业拥有充分的数据支撑、规范的中介参与,辅以敌意收购和公开竞价,价格的确定相对合理,并且充分考虑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发展潜力来评估资产的价值,使交易价格的确定较为透明和科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我国MBO的定价标准模糊,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方法和透明公正的游戏规则缺乏,信息高度不对称,道德风险非常高。基本上是以某一时点的净资产为准,对法人股再予以折价。企业长期形成的无形品牌价值、增长潜力等隐性资产更不会注意。此外,由于交易不给外部收购者参与的机会,都是政府与管理层单边谈判定价,难以保证转让价格的公正、合理性。郎咸平教授直言MBO就是国企老总与政府官员、民企老板合伙瓜分国有资产的最好办法。
4.MBO的实施主体
西方MBO收购主体多见于目标公司高层管理者。1984年德安杰罗(Deangelo)对美国MBO进行实证研究发现:MBO的实施者应为在企业岗位上,工作年限较长,拥有稳定的、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公司为了剥离边缘业务,处于感情方面将公司转让给原公司管理层。
目前我国MBO收购主体大部分是MBO的外延,主要模式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上市公司工会与高层管理人员、上市公司职工团体等等。现在企业MBO并没有业务本质的变化,只是在企业的性质上进行了改变,很难让人确信企业的业绩有质的变化。
西方国家的人事任命基本都是市场的结果,定期的考核和人员的更新使得企业的管理层都是“能人”。纵观古今,我国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基本上都是靠任命,所谓的“干部交流”,“调会管理”,很多企业领导干部都是在干完行政之后才调入企业,并不是专业的企业家出生,而且越是大的企业行政任命越是严重。企业的管理层收购者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收购者并不是获得目标企业的最佳人选,国家之所以放开中小国有企业就是让这些企业增值创利,而不是继续亏损浪费资源,所以选择正确的人才是关键。
5.MBO的后续操作
国外实施MBO后会采取独立分拆或变现退出两种方式剥离公司非主营业务,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风险投资家及投资银行家等也常伴有资金的投入,积极提高企业形象和盈利能力为自己的分红和高价退出创造条件。而且国外公司实施MBO,并不是永远持有公司股份,常采用BOT(Buy-Own-Transfer)方式退出。
我国企业重视收购过程,忽视收购后的重整,很少有企业做出“实质上”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投资决策。一般通过“粗放型”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空间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依靠“集约型”大规模技术设备更新、人力资本投资实属罕见。各地产权交易市场刚刚建立,相应制度还不完善,交易活动不活跃,价格发现机制缺乏。企业管理层手中的非流通股只能在股东之间进行过户转让。退出渠道的不畅通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MBO的发展进程。
三、中国MBO方向探讨
从上述的对比分析可知一定的理论应用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当的使用可能得不到收益,反而要付出巨大的代价。MBO的确在国外发挥了很大的效用,但中国真正要使这个“金手铐”像国外一样闪出亮点,就必须不断的创造和完善适于MBO发挥效用的环境因素。
MBO是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产权制度改革形式之一,目前它又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对它深入研究,培育出适应中国的MBO。对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向后看,但更要向前看,首要的是把握住大方向,通过改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就是大方向,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完善,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对MBO研究的加深和对实践的不断总结,中国版MBO必定会闪出金光!
参考文献:
[1]企业家信息编辑部.MBO专题[J].企业家信息,2003.06
[2]李恩友王虹:企业并购中管理层收购研究[J].江苏商论,2003.01
[3]顾水彬陈纪南:中国版 MBO: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案例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01
[3]高亮顾水彬陈纪南:透视中国版MBO隐层风险[J].统计与决策2005.3
伊利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浅析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手工坊的的地方小厂,经过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目前伊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乳制品行业的一艘巨型航母,2010年世界乳制品中伊利排名第17位,目前伊利是国内乳制品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业领军者。伊利在短短的发展的时期中,创造出了属于每一个伊利人的传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细细思索下来可以归结以下几点。一. 强占优质奶源,确保产品质量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倒下了不仅仅是一个乳制品的巨头,同时也使整个乳制品整个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信任危机,各大中小乳制品企业无一在这一事件中独善其身,使每一个企业的老总的深深的认识到产品质量的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控制奶制品的质量就要从源头做起。
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乳制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生存与发展危机,并同样处于世界经济寒流的大潮中,但这并未影响到伊利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的坚挺前行。伊利集团在2005年的时刻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率先开展了织网计划,抢先一步抢占了中国三大黄金奶源基地。同时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形成了纵横数千公里的奶牛产业带,并且逐步从过去分散饲养到集中资源规模化、产业化。
同时在生产经营上伊利集团拥有着优质的奶源,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会进行质量监控,把好每一道关卡,与联想服务器一起打造放心奶。在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研发新技术,打造绿色产业链。
控制奶源,并且对奶源基地进行合理科学布局,为伊利冲击全国市场,提供坚强的后盾,国际的先进的设备为伊利乳制品的质量保驾护航,这是任何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同时伊利采取的公司+奶牛战略,也极大的削弱的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进一步降低伊利乳制品的山品生产成本,进而使伊利在对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二. 品牌价值 2008年可以说是乳制品行业一个黑暗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伴随着国内对乳制品的不信任,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中也开始注重乳制品的品牌,产地进行关注,消费者的选择倾向也开始偏向于国外知名品牌,国内大企业知名品牌,规模小实力薄弱的地方性区域性的乳制品企业成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被国内大型的乳制品企业远远摔在其后,伊利蒙牛成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分别成为国内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知名品牌。
伊利的品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之上,依靠真情的付出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在伊利眼里品牌战不是空间战,而是持久战,强大的品牌根植于优秀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中。继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惟一乳制品赞助商之后,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又经过极其严格的考核之后,被内蒙古“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和新疆“学生饮用奶计划”锁定为惟一专供乳制品企业,并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惟一一家符合世博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经过奥运世博会的赞助,伊利集团旗下的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伊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伊利集团在激烈的乳制品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 完善的销售渠道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如果不能快速的将产品流进消费者市场,那么恐怖的产能将会成为企业的噩梦,伊利在2006年就在全国开展了“织网计划”,率先完成了“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成为第一家真正拥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被商务部推荐加入到“万村千乡”活动中,覆盖农家店近25万个。2009年,伊利再创新渠道模式,与中国石油便利店进行销售旗下产品。
覆盖全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增强了伊利集团产品转换成流通资金的能力,源源不断的资金回流,又会迅速转变成为生产力,成为产品进入消费者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伊利带来绵绵不断的价值。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早在2005年,伊利的掌舵人潘刚即前瞻性地意识到,在乳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要提升企业执行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除了必须实施极度精细的科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因此,伊利在中国企业中率先提出“快乐工作”的理念,并且建立起健全绩效评估系统、关键岗位继任计划。推进明确用人标准、用人机制,塑造健康用人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9年夏季,潘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的战略规划,并在企业内部推广十大项、三十余小项“关爱员工系列措施”,具体包括:薪资、福利、晋升、培训、住房、爱心救助、员工沟通渠道、文体娱乐、生活工作环境、外派员工及大龄青年等诸多方面,至此,伊利关爱员工的福利项目达到了60多项。
事实上,伊利一直以来都将员工视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奶粉危机”事件后,伊利是业内为数不多没有减员、降薪的企业。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伊利是行业内福利好、流失率低的企业。2009年,在乳品行业快速恢复,伊利取得良好发展的情况下,伊利投入1亿多元用于普调全体员工的薪资待遇。进入2010年,伊利集团又出台了新的员工薪资提升计划,计划再次投入1亿多元用于整体员工的薪资提升,这相当于所有伊利员工的薪资平均上调了30%—40%。
伊利在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带领下,不仅仅消耗的是企业有形的物质资源,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正是这种无形的财富,将伊利人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伊犁人的神话。伊利传奇已经上演了将近30年,伊利人相信他们仍在创造着这个传奇。
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口环境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四、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 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五、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2分析:从人口数来看,中国人口数量巨大,这就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牛奶作为一种快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去消费,所以其市场是非常大的。由于市场的日益同质化,通过对人口的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结构,城乡区别的分析,可以分析定位不同目标人群的不同需要推出不同的产品,实现差异化!伊利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其中,伊利金典有机奶、伊利营养舒化奶、畅轻酸奶、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巧乐兹冰淇淋等是目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明星产品”。在牛奶市场实现差异化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伊利用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
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2011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分析:我国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市场消费需求急剧扩大,2007年人民生活统计,我国人均乳品消耗量只有9.7千克,目前的消费状况看,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13千克,远远低于世界人均100千克和发达国家300千克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年人均乳品占有量仅为乳制品市场尚属发育期的亚洲年人均乳品占有量的1/2,不到世界年人均乳品占有量的1/12,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未来对于乳品的 需求将会急速增长,乳制品的消费增加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政治与法律环境
1全国三农政策的实施:三农政策的实施推动所有所有农产品行业,而伊利的乳业生产也在国家的扶持政策中。
2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西部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内蒙古呼和浩特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身在其中的伊利也在扶植之中。
3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倡导: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无污染口号是伊利最大的法宝。4 国家领导人对高纳税企业的支持:
1998年7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伊利集团时,希望伊利集团围绕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国际水平全面接轨,以应对加入WTO后我国乳品工业面临的洋品牌挑战。
李长春视察伊利集团:支持伊利做大、做优、做强
同时,为了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证乳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奶业健康发展,2007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意见》,2008年3月和6月,国家发改委又先后发布《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我国第一部《乳制品加工产业政策》。2008年10月6日国务院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分析: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利益的发展也是有很大裨益的,这给伊利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伊利的产品几乎都是乳品类,国家对于食品安全和乳制品质量安全也是十分重视,企业应把好安全质量生产关。
科技环境
伊利现在内蒙古、黑龙江、辽宁三大核心乳品产业基地都配有专门的检测人员,在收奶的时候进行品质监督,杜绝了外来奶贩子的收奶行为,严格控制收奶关。对收进奶站的牛奶还要进行第二次检测,所用仪器都是国家规定配备的检测设备,并对原料奶进行一百多度的高温进行灭菌,最后一点点“炼”成鲜奶。在牛奶进入工厂后,首先要进行第一道检查——检查铅封,之后还有二次铅封,进行采样;在检查环节,伊利严格检验,国际上通行的对于原奶的61项检验中,有9项是针对原奶掺假进行检验的指标,而伊利对原奶的掺假检验0有17项,比国际上的标准还要高;当原奶进入德国进口的完全封闭的设备之后,工作人员就无法用肉眼观察加工过程,科研人员在奶制品半成品阶段会针对微量元素等进行46项检测项目,在合格后进行包装。
伊利推行标准化的管理。首先是硬件设施,厂房投入都有统一的标准,人员操作的标准化;在监控方面有专门的驻站评保员,到工厂检测的时候,自己有分析,反馈给原奶;工厂也配有专业的监测部门,会针对原奶的工作抽查奶站。
伊利拥有世界领先的乳品检测技术,在研发实验室配备了乳制品成分分析仪、微生物快速检测仪等先进设备,为消费者食用安全、营养的产品提供了保障。
科技成果
2005年7月 伊利早餐奶-伊利首创添加谷类和维生素的液奶
2007年1月 营养舒化奶-国内第一款可有效解决饮奶过程中“乳糖不耐受”问题的高水解率低乳糖牛奶
2007年3月 金典有机奶-成为中国第一款有机乳品
2007年5月 营养舒化奶-获全球首届乳业大会“最佳创新液态奶产品高度推荐奖” 2008年1月6日 伊利“谷粒多”-全球首款天然谷物与牛奶结合的产品
2008年1月16日 伊利“金领冠”奶粉-中国第一款根据中**乳研制的高端奶粉 2008年1月15日 优品嘉人-伊利首创白领女性专属酸奶
2008年1月16日 《中**乳数据库》-中国第一个母乳数据库
2008年10月20日 营养舒化奶-获世界食品科技大会“科技创新奖”
2009年3月 金典有机奶-获2008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奖大会“有机奶产业链建设及产品开发”项目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年6月 营养舒化奶-获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中国青少年营养促进改善奖”
2009年12月 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国内首家真正建立在母乳数据研究基础上的母婴营养研究机构
2009年12月7日 伊利集团-获“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论坛”“营养健康产品创新奖” 2010年4月29日 “畅轻”酸奶-获2010年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
2010年5月19日 金领冠妈妈配方奶粉、伊利营养米粉-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与饮料展览会“2010创新产品奖 ”
分析:在科技方面,伊利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都足以说明伊利在产品研发上的巨大优势。借助科技创新,伊利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强大生命力。
社会文化环境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谈到二战后欧洲重建问题时曾说过“没有什么投资比得上向儿童提供牛奶更重要!”。日本人在二战后更是提出了“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使得战后一代人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历史上美国居民也通过“三杯奶”运动,解决了钙营养的问题。乳制品已成为西方人的当家食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重视身体健康,而牛奶作为营养丰富的产品在市场中除了饮料还扮演着营养品的角色。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随着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家长对子女的营养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乳品行业的产品多样化家长在为自己子女购买营养食品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乳品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孝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的美德,现代的晚辈有更多的人关注老人的营养均衡,增加了乳品的需求。另外,有一部分老年人的的自身支付能力的提高使自己为自己的牛奶埋单。
分析:喝牛奶这一习惯并非我们国家一直都有的,中国人有这一习惯的历史也不太长,但是随着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营养摄入,牛奶中的营养价值又是非常高的,所以牛奶在中国也有了很大的市场。
自然环境
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奶牛热应激综合征是指奶牛本身在受到超出起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高温刺激时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异常反应。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潮湿,极易引起奶应激反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奶牛的应激反应时常发生,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奶牛夏季产奶性能下降和繁殖能力降低。
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奶牛属于反刍动物,反刍动物甲烷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日趋严重。牛通过打嗝排放出大量的甲烷,还有一少部分通过肠胃胀气排放。关于奶牛的平均甲烷排放量的数据统计各不相同,有些专家说是每天100-200公升,而有些专家说是每天500公升(大概132加仑),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数据是庞大的,数量相当于一辆汽车一天所产生的。由于牛奶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奶牛的数量也在上升,这样对于环境就产生了很大影响。,奶牛饲养多以夏秋季在天然草地上自由放牧为主,过度采食和践踏导致草地利用过度,退化严重,土壤恶化,生产力水平低下。
分析:环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奶牛的热应激反应,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企业也应该注意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于牧场草原的使用要适度,不要为了经济利益破坏了自然环境。
SWOT分析
伊利内部优势(S)
(1)奶源优势。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伊利地处中国最大的牛奶输出地—内蒙古,天然地拥有优质而丰富的奶源,这一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超越。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
(2)管理优势。伊利采用以技术为依托的精确管理理念,要求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最为关注的重点,将奶农、牧场、奶站、供应商,加工经销商、服务商等都纳入质量控制系统。伊利在国内率先提出SQS奶站标准管理体系的概念,力争通过奶站管理精确化、卫生清洁化、收奶器具整齐化、挤奶规范化、标识统一化——“五化”管理,以及用标准化的程序指导奶站进行正确的质量管理。在对经销商的选择上,伊利有一套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标准,保证经销商的基本素质。在业务合作中,每月度/季度/会对经销商的合作进行阶段评估,尤其对经销商的进、销、存管理上,全面实现了电子信息化进行及时跟进。伊利还采用了MES产品追踪系统,对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任一产品,都能快速准确地追溯到各个环节。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经销商由原来的“坐商”转变为“行商”,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到主动积极地开发和维护市场。
(3)品牌优势。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从去年的152.36亿元飚升至167.29亿元,蝉联中国乳业榜首:伊利的品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之上,依靠真情的付出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在伊利眼里品牌战不是空间战,而是持久战,强大的品牌根植于优秀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中。成为北京奥运会乳品行业独家赞助商后,伊利签约奥运会冠军,搭建起“奥运+冠军”的品牌体系;推出“健康中国”计划并付诸系列实践,奥运会给伊利带来的品牌价值将加速释放。
(4)技术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伊利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均已处于一流水平上的。伊利的设备和生产线都达到了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面,也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列,如ISO14001环境控制体系和ISO9002质量控制体系,我们都是行业内第一家通过的,GSM标准也是如此。为进一步增强技术和研发实力,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联合成立内蒙古乳业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一家乳业研究机构。
伊利内部劣势(W)
(1)液态奶质量有待提高。消费者对液态奶的产品质量感知具体化为气味、营养成份、包装、口味、方便性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消费者对液态奶行业,以及十大主要品牌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感知情况,从而从消费者的角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液态奶产品的质量现状、行业竞争态势、各品牌的优劣势。
(2)人才紧缺。在积极培养人才的同时,伊利需要大量引进人才。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方面,伊利这些年来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综合型的人才以自己培养为主,专业人才以引进为主,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高层的力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未来,而现在我们的高层力量太弱对企业未来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提升员工,让那些在企业基层经过了多年考验的业务骨干进入到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里来。
伊利外部机会(O)
(1)乳制品市场的成熟。国内乳制品市场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时期,行业呈现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共存的局面。同时,行业规范化程度和集中度也有明显提高,行业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骨干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速度还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利是中国有史以来惟一一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近两年奥运和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的主题,伊利作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将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与成长机会,伊利围绕奥运会这个平台,将集中物力和财力,展开“奥运攻略”,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效应,把奥运效应发挥到极致。因此,奥运是伊利走向全球的一个起点。
伊利外部威胁(T)
(1)竞争对手的威胁。在国内,除了发展迅速的蒙牛以外,光明和三元等乳业也稳步发展,共同瓜分一块肥肉。同时国际乳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乳品市场,推动了国内乳品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并且因外资、中外合资乳品企业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而形成的巨大税收减免大大降低了该类企业的纳税支出,使其能够具有更巨大的税收减免资金用于加大在促销、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投入,从而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市场风险。国内乳品行业的多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导致乳品企业的营业费用不断上涨,原料成本上升,乳制品主流产品利润率降低,行业平均利润日趋微薄。对伊利的主业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3)投资风险。2006年,伊利保持较稳定的发展速度,因此,资金投入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投资决策的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事前调研、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的管理,化解投资风险,保障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分析:伊利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其竞争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坚挺的品牌价值、稳步增长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先进的生产技术、领先的管理理念,以及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首先伊利要保持现有优势并且继续扩大。其次伊利应紧抓奥运会的大好时机,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品牌价值。再次,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和市场压力,伊利要与他们适当的合作,共同获取利润。最后,公司产品创新意识和领先的市场意识所带来的成功将使其今后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因此,伊利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来调整和完善战略,这样才能稳步、快速地发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分析
人口因素:
(1)、年龄: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 还是存在差异的)。
(2)、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在消费奶制品的人群中大专以上占52%,高中占42%,初中占30%,小学占49%。
(3)、消费者的职业结构:从不同职业看,机关干部占57%,科技人员占44%,经商人员41%,工人30%,农民25%,学生67%。
(4)、人均收入水平:低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
(5)、性别:男性关注的或许是能否补充自己的生理、心理消耗,女性关注的或 许是身材与美容。
消费心理因素:
(1)、传统消费习惯:以前只有少数人有喝牛奶的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喝牛奶的习惯。
(2)、消费偏好:个人口味不同、对产品包装的喜好不同
(3)、购买动机:出于健康的考虑、作为一种饮料、从众心理、广告效应(明星效应)(4)、对价格的考虑:出于对利益的衡量
消费行为因素:
(1)、消费者的购买方式。
消费者从不同渠道购买的比例差异很大,据北京市调查,消费者从食品店购买的比例为9.45%,超市为25.1%,街头小店为1.7%,居委会为4.5%,而近2年刚刚发展起来的送货上门占55.1%。
在液态奶零售渠道发展方面,传统零售业渠道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如百货商店、副食店、街头摊点等。现代零售业如超市和便利店液态奶销售比重开始增加,但品牌是否有竞争优势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的奶业商业渠道对都市及城市液态奶发展至关重要,如施行送货上门策略、建立社区奶站、扩大集团购买。超市的迅速发展,将逐步改变我国传统的零售系统结构。成熟品牌可借势更快地进入更多的市场,居民每日饮用消费的增加,使传统的配送方式更加受到重视及发展。
(2)、在液态奶的品牌消费上,各地消费者对当地品牌的品牌忠诚度都很高。例如,北京人比较偏好购买“三元”牌,上海人对“光明”情有独钟等。(3)、新鲜程度。注重保质期的长短,生产日期的远近。
总结:
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支付的现金
本期金额
垂直分
析结果 上期金额
92.67%
37,326,030,256.60 0.00% 0.74%
287,607,995.03
93.40%
37,613,638,251.63
84.89% 34,957,897,279.39
3.08% 1,321,546,474.62
2.14% 743,664,719.93
0.69%
290,322,226.70
90.80% 37,313,430,700.64
2.72%
300,207,550.99
0.40%
0.06% 60,351,590.68
0.01% 5,216,206.27
0.06%
0.54% 65,567,796.95
0.68% 306,244,467.85
1.49%
956,642,947.77
垂直分析结果
92.85%
0.72% 93.57%
85.09%
3.22%
1.81% 0.71% 90.82%
0.73%
0.15% 0.01%
0.16% 0.75% 2.33% 46,200,658,585.18
42,269,231,641.46 1,532,290,789.77 1,065,865,188.04 344,614,227.27 45,212,001,846.54 1,355,510,576.61 31,774,031.35 4,488,253.68 31,000,000.00 267,262,285.03 340,057,120.38 742,099,166.81 191,934.86 366,661,903.11 46,567,512,423.15
200,000,000.00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备注
公司本年 总现金流入量
1,082,156,287.19 2.17% 1,262,887,415.62 3.07%
-814,894,002.16-1.63%-1,197,319,618.67-2.98%
2,941,543,839.83 5.90%
2,519,789,068.00 6.27%
3,021,843,839.83 6.06% 3,427,710,782.07 6.88% 70,439,121.89 0.14%
2,519,789,068.00 6.27%
2,461,631,324.66 5.99%
47,148,094.81
3,498,149,903.96 7.03%-476,306,064.13
64,310,510.32 2,549,655,990.90 2,613,966,501.22
2,508,779,419.47 6.11%
11,009,648.53
-886,102,419.15
3,435,758,410.05
2,549,655,990.90
0.11%
80,300,000.00 0.16%
公司上年
40,198,995,116.58
41,085,097,535.73
49,856,618,548.01
总现金流出量
49,792,308,037.69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2011年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
项目
附注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增减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191,934.86
366,661,903.11
287,607,995.03
23.78% —— 27.49% 23.80% 46,200,658,585.18 37,326,030,256.60
46,567,512,423.15 37,613,638,251.63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
额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支付的现金
投资支付的现金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 额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2,269,231,641.46 1,532,290,789.77 1,065,865,188.04
344,614,227.27 45,212,001,846.54 1,355,510,576.61
200,000,000.00 31,774,031.35 4,488,253.68 31,000,000.00
267,262,285.03
340,057,120.38
742,099,166.81
1,082,156,287.19
34,957,897,279.39 1,321,546,474.62 743,664,719.93
290,322,226.70 37,313,430,700.64 300,207,550.99
60,351,590.68 5,216,206.27
65,567,796.95
306,244,467.85
956,642,947.77
1,262,887,415.62
20.91% 15.95% 43.33% 18.70% 21.17% 351.52% —— ——-47.35%-13.96% —— —— 307.61% 11.04%-22.43% —— ——-14.31%-31.94%
-814,894,002.16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0,300,000.00
70,439,121.89
-476,306,064.13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64,310,510.32
-1,197,319,618.67
47,148,094.81
11,009,648.53
-886,102,419.15
-25.79% 2.52% ——-107.26% —— 39.44%-4426.26% —— —— 16.74% —— —— 19.92% 39.25% 49.40%
2,941,543,839.83 2,519,789,068.00
3,021,843,839.83 2,519,789,068.00 3,427,710,782.07 2,461,631,324.66
3,498,149,903.96 2,508,779,419.47
2,549,655,990.90 3,435,758,410.05 2,613,966,501.22 2,549,655,990.90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解读
一、现金流量表总体状况的初步分析
从总体上看,公司当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为 64,310,510.32 元,同比增加了107.26%。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55,510,576.61 较上年上升了351.5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14,894,002.16 较上年增加了31.9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金额为-476,306,064.13,较上年下降了4426.26%。
二、现金流量总量分析
1、现金流量与资产总额的配比性
现金是企业对资产利用的结果。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规模与其资产总额之间存在一定的配比关系。2011年内蒙古伊利实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4,310,510.32 元,资产总额为19,929,500,601.48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比资产总额明显少很多,只占资产总额的0.32%。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利用合理,不存在资源浪费,但是,由于现金净增加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很小,说明企业的现有资源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2、各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伊利2011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 1,355,510,576.61 元,当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正数时,表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占有率高、销售回款能力较强,同时企业的付现成本、费用控制在了较合适宜的水平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于零,表明为现金净流入额。一般而言,这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好。因为它代表企业创造现金及利润的能力及稳定性较好。但是,还应该分析一下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于零,同时是否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伊利的无形资产成本为95,598,507.13 元,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为25,078,439.11 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扣除这些费用以后的余额为1,234,833,630.37 元。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补偿全部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而且还有余力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应该说,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与发展、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内蒙古伊利实业2011年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814,894,002.16 元,表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较强、产业及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实施股权及债权投资能力较强。必须指出的是,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有的需要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来补偿。因此,即使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也不能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的现金流量的质量简单做出否定的评价。面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企业的投资活动是否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是否满足企业经营或活动发展和企业扩张的内在需要。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是的!”
这是China Print 2013期间,记者与MBO集团首席执行官Frank Eckert先生之间的对话片段。看似不可能,然而这就是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给出的坚定回答;也是折页专家MBO向全球用户作出的庄严承诺。那么,何以兑现?
M80颠覆传统 精彩绽放
China Print 2013是今年全球最受瞩目的印刷大展。展会前,在各路厂商在众多媒体造势宣传之际,MBO却对一款即将展出的产品始终缄默不语,这更加引起了业界的浓厚兴趣。
开展之际,神秘礼物露出真容,M80折页机处子秀精彩绽放。MBO集团首席执行官Frank Eckert先生甚至专程为此亲临现场。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现场观众络绎不绝。然而,M80折页机究竟缘何有此魅力?首先是效率,M80折页机折页幅宽可达83cm,最高速度达到230米/分钟,“这是全球范围内折页机的极限。”Frank Eckert先生自豪地说:“结合我们最小的纸张间距,最高运转时速,便成就了M80最高的生产效率。”其次是易操作性,MBO为M80折页机提供了一款全新的控制系统——M1,全触摸屏控制,界面非常友好,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触摸屏上完成”。而且记者在现场看到,M80折页机配置的刀轴座可轻易拉出调节。再次就是M80折页机完美地体现了德国人对细节的改进和完善,MBO对折页辊进行了提升和改进,使之尤其适应高速和高精度作业,确保了M80折页机的高质量折页。此外,MBO特别为其配置了全封闭护罩,只有护罩关闭的时候机器才能运转,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噪声。
“这就是全部吗?”“当然不止。”Frank Eckert先生笑道:“完全模块化是M80折页机的最大亮点。一旦投资,永不过时。”“模块化,变形金刚?”记者心生好奇。Frank Eckert先生详细解释道:“这款折页机秉承模块化的理念,可自由组合。既可以组合成全栅栏式折页机,也可以组合成混合式折页机;既可以是手动设备,也可以是自动设备。使用后还可根据客户需求更改或者增加配置,自由灵活,适应性极强。”
创新源于中国 未来前途无量
作为世界折页及印后设备的翘楚,MBO凭借其50年专注折页领域的经验,始终推陈出新,引领着折页市场发展的潮流,继成功占领了70%的美国市场份额和50%的欧洲市场份额后,MBO于2005年来到中国。推出一款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一直是MBO的梦想。
Frank Eckert先生说:“MBO一直以满足客户真实需求为己任,无论客户的业务有多复杂,批量活件有多大,我们都以精湛的技艺、优质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这也获得了全球范围优质、大型客户的认可,当然也包括中国,80%的中国百强印刷企业都是MBO的客户。MBO中国公司成立后,我们对中国市场发展的判断更加准确。”
近年来,中国印后市场更为活跃,正在经历着由手工向机械自动化过渡的阶段,而且市场更加庞大、复杂和多变。此外,绿色印刷成为行业发展潮流。面对如此多变、严苛的市场环境,如何能够帮助客户实现持续发展和盈利一直是MBO技术攻关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一种颠覆传统折页理念的产品——模块化折页设备M80便是MBO对此做出的答卷。“这是我们在了解客户需求基础上做出的崭新的构想。我们在折页机产品上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为客户提供无穷的可能性。我认为,M80折页机是一款面向未来的产品,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取代传统折页机。因为,它能够真正帮助客户完成从传统生产模式到现代生产模式的转变,帮助客户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Frank Eckert先生信心满满。
M80折页机还提供了降低能耗的可能性,模块化设计使得其各组成部分都可以由独立的电机驱动,可实现独立运转。
领军数字印后 成就印刷未来
在China Print 2013展会上,MBO Digital卷筒纸数字印后解决方案首次在国内展出,与此同时,MBO还向大中华区提供IBIS数字印刷一体化装订系统。作为全球印后领域的领先品牌,MBO率先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工业化数字印后解决方案,无论是卷筒纸数字印刷还是单张纸数字印刷,均可胜任。其中很多产品在欧美市场已有成熟应用,无疑将帮助中国企业大大提升数字印刷的生产效率。
MBO Digital卷筒纸数字印后解决方案同样为模块化产品,创新、高效、灵活,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模块,可直接同数字印刷设备连线生产或连接一个开卷单元离线生产。其模块主要包括数码卷筒裁单张装置、高堆收纸装置、鱼鳞式走纸工作站、废张剔除装置、走纸堆叠工作站、高端开卷装置、犁式折页单元、分离和拼合模块等模块。Frank Eckert先生说:“我们展出了开卷、裁单张、打垄线、折页、堆积等数字印后环节,高速生产体现了工业化水平,尤其是其独特的打垄线工艺,恐怕在中国鲜见。”
IBIS数字印刷一体化装订系统既可与最高速的数字印刷机连线生产,也可以接高速飞达或开卷装置进行离线生产,主要包括两大产品线:Smartbinder骑马订产品系列和Sprint-binder胶订产品系列。其中,Smart-binder骑马订产品系列可生产三类产品:(1)铁丝骑马订,最大厚度可达10mm(0.4英寸);(2)骑马式ISG喷胶装订(IBIS品牌专利产品),最大厚度达10mm(0.4英寸);(3)方形书背书本,采用热、冷胶工艺,最大厚度达60mm(2.36英寸)。Sprint-binder胶订机系列产品可生产方形书背书本,采用热熔胶或仅采用PUR胶生产,最大厚度达60mm(2.36英寸),最高输出速度可达2440页/分钟(12000本/小时),运行成本低。无疑,IBIS品牌同一台设备兼具骑马订和胶订的功能使其更加出类拔萃。
“让客户的投资不仅仅为了今天,还为了明天和后天。”Frank Eckert先生如是说。这便是M80折页机推出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MBO向数字印后进军的目的所在。
【伊利mbo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蒙牛伊利营销案例比较06-29
伊利策划09-30
伊利员工述职报告06-25
伊利营销策划书07-17
参观伊利后的心得范文06-05
伊利网络营销应用情况调查报告10-24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10-20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案例标准案例11-30
案例分析大赛06-27
科龙案例分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