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精选11篇)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1

内容摘要: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是将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实际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视作隐患、风险,通过预防、监控、处置等办法构建起预防腐败的防线,以化解直至消除隐患和风险。本文通过探讨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以及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提出在评估风险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起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具体要求,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价值。关键词:国有企业;廉政建设;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是新时期廉政建设方法论的创新性探索,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的现实存在决定了国有企业开展廉政风险管理的必要。理论上讲,国有企业中每一个权力运行的职位都可能产生腐败,这即是廉政风险的可能性。根据诱因,可将廉政风险分为三类:思想风险、制度风险、岗位风险。而国有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国企干部的廉政作风不仅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与运行,更关系着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前国有企业中的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消除,现实的公开处理的国有企业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正是由于廉政风险的存在,因而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应该积极引入廉政风险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廉政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一、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

廉政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寻找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分析腐败风险点,进而努力化解消除风险。实际工作中“防范”与“管理”要相辅相成,必须紧紧抓住“防范”这一核心,扎实做好“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懈努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腐败,消除廉政风险的目的。

1、加强廉政风险评估,找准廉政风险点

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首先必须知道风险所在。廉政风险管理首先要以国有企业干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作为寻找是否存在廉政风险的对象,认真挖掘出每个廉政风险点,这是廉政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点越具体,防范才越有针对性。风险不是空穴来风,必有其产生并成为风险的主、客观因素。风险和造成风险的因素可能千差万别,从产生风险的诱因上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把受道

德和操守水平、教育和接受教育程度等消极影响,从而产生贪念、侥幸心理导致的腐败可能性界定为道德风险;把利用制度漏洞、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予以执行的影响而产生的腐败可能性界定为制度风险;把受岗位职责权利及对该岗位职责权利的监督制约不力的影响而产生腐败的可能性界定为岗位职责风险。

2、加强企业廉政风险管理,努力化解消除风险

在查找到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廉政风险点后,通过风险评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积极引导,实时监控,构建起廉洁自律与行政办公之间的关联性体系,对国有企业各个部门的权力运作实施能控和可控的党风廉政建设,及时消除和化解廉政风险。针对在道德、制度、岗位和职责等方面存在的腐败可能性,通过现有控制手段的综合运用,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办法,将“防”与“控”很好地结合,构建起国有企业反腐败的“三防线”,以此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纠正偏差,及防及控。

3、坚持综合治理,采用综合手段,增强廉政风险管理成效

在进行廉政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综合治理,采用多种手段和办法,以增强管理的成效。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塑造廉洁观念。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帮助国企干部构建正确的廉政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不同阶段的要求,注重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注重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廉洁文化氛围,培养出一支高效自律的党员干部廉洁队伍,始终将服务群众的观念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去。

二是坚持制度规范,扎牢防腐篱笆。要紧紧把握制度建设这个切入点,本着实事求是、规范普遍的原则,一方面完善企业内部各项有关基础管理的规章制度,堵塞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好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强化纪检监察的执行力度,保证反腐倡廉工作有章可循。通过这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将国企内部的纪检监察真正提高到依法执法的层面,严格督促廉政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的落实。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2

一、绩效管理的法律风险

绩效管理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绩效管理方案的形成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运用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过程中,均存在着相应的法律风险。

(一)绩效管理方案形成阶段的法律风险

绩效管理方案是由一系列绩效考核指标、工作流程、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组成的劳动规章制度,其实质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标准为内容,以奖惩制度为手段,最终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目的的一揽子规则,其内容不可避免地涉及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制定绩效管理方案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体现在包括绩效管理方案制定程序和内容的合法性二个方面。

1. 绩效管理方案制定程序的合法性风险。

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称《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因此,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通过“民主程序”,即需要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但是,《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如何制定规章制度的问题,就构成了绩效管理方案形成阶段的法律风险。

2. 绩效管理方案内容的合法性风险。

《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所谓“依法”是指依据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因此,用人单位制定的绩效管理方案的内容均不得违反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受到《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处理,因此,也就构成了绩效管理方案内容合法性的风险。

(二)绩效管理方案实施阶段的法律风险

在绩效管理方案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绩效沟通、绩效辅导和绩效考核三个环节。其中,最容易形成法律风险的是绩效考核。在这个环节中,管理人员将依据绩效管理方案所确立的标准,搜集员工的绩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评估,为下一个阶段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提供客观依据。只有客观真实的绩效数据才能得出客观的考核结论,绩效评价才能为考核者所接受。

要实现客观真实的绩效数据的搜集,必须有一个用人单位和被考核的员工共同认可的载体,否则,极易发生绩效数据搜集的不客观,从而至引发劳动争议事件。《解释(一)》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根据这一司法解释,劳动争议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成为了绩效管理方案实施阶段的法律风险。

(三)绩效管理结果运用阶段的法律风险

绩效管理结果运用阶段的法律风险主要产生在调整薪酬、调整岗位、解除劳动合同等三个方面。在这一阶段,用人单位根据绩效管理考核结果对完成绩效目标或超额完成绩效目标的员工予以奖励,对无法完成绩效目标的员工予以处罚,包括降低薪酬或调整岗位,甚至解除劳动合同。而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又无可回避地必然涉及人力资源的优化,必然涉及对不胜任岗位的劳动者进行培训和调岗,甚至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劳动权利与用人单位经营自主权两种权利的碰撞与抗衡不可避免得引发法律风险。

二、绩效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绩效管理方案形成阶段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要合法,应当符合《解释(一)》第十九条指出的通过“民主程序”,以及《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参与劳动规章制度讨论的程序要求,其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公示”,是将劳动规章制度向全体劳动者“广而告知”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避免劳动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违反劳动规章制度,同时也是为了杜绝用人单位存在“秘密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该款规定包含如下内涵:一是工会或者职工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用人单位协商修改的仅指实施中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而不是讨论中的劳动规章制度,由此可见,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在于用人单位,对于是否在讨论中达成一致意见,并不是制定规章制度的实质要件。二是实施中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决定只有存在“不适当”的内容,工会或者职工才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用人单位协商修改,而所谓的“不适当”所指的就是规章制度在内容上的合法性。因此,需要控制与防范绩效管理方案形成阶段的法律风险,应做到以下二个方面。

1. 实施绩效管理方案,在方案的内容上必须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不得存在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内容,重点审查是否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最高院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所作出的四个司法解释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

2. 绩效管理方案形成初稿后,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与全体职工讨论方案初稿,履行民主程序后,向全体员工公示后公布实施。至于公示的形式,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说明,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单位公告栏、员工工作区间、办公场所张贴告示,或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或组织学习、培训、考试、制作员工手册、在公司内部网站或OA系统上公告等方式履行公示、告知的义务。笔者认为让所有员工在绩效管理方案上签字确认,是避免日后劳动争议的最佳方法。

(二)绩效管理方案实施阶段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由于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标准,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奖励和惩罚措施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奖励和惩罚措施不当,可能引起员工的不满。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劳动争议,而根据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因此,要防范与控制绩效管理方案在实施阶段的法律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制定“岗位说明书”。

根据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岗位说明书”,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在“岗位说明书”应当详细描述该岗位的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指标,各项考核指标的考核办法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奖惩措施,让每一个员工清楚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要求和目标,明确应做什么和怎么做,不应当做什么,以及所作所为可能导致的奖惩结果。

2.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用人单位形成每一个具体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之后,还必须和该岗位的员工进行沟通解释,让员工理解“岗位说明书”中各项具体描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由该岗位的员工签名确认,以保证绩效管理文件有效实施。

3. 尽量采用量化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应当力求量化,如采用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增强考核指标的客观性,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指标,如“忠诚度”或“满意度”等主观指标。司法实践中最容易产生纠纷的恰恰就是这些抽象指标以及基于该项抽象指标做出的处罚决定。由于绩效考核指标的抽象性以及绩效评估方法的主观性难以举证,往往难以被劳动仲裁及人民法院采纳,从而导致用人单位的最终败诉。因此,如果用人单位确有必要采用抽象指标考核员工,最好将这类抽象指标作为奖励的加分项目,尽量不要作为处罚的指标依据,以避免引发法律纠纷。

4. 绩效考核的书面确认。

让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相关数据进行书面确认,这一做法利于保证绩效考核数据的客观性,避免错误或不适当的数据对员工的绩效产生误判,也是对员工的劳动权益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保护。对于绩效指标完成不佳的员工可能会拒绝确认,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实务操作中讲求技巧,可以要求员工对绩效数据的客观性进行确认,不必要求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予以确认,这样的做法容易得到员工的认可。对于拒不确认任何结果的员工,管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获取间接证据,如通过上下游工序的交接登记,来判断其完成工作的数量;通过班组负责人或同岗位其他员工的书面证明,来反映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等等,通过第三方的鉴定资料来判断其工作质量。诸如此类的间接证据在发生劳动争议之前获取是比较容易的,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再获取上述间接证据就增加了难度。

(三)绩效管理结果运用阶段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绩效管理结果运用阶段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调整薪酬、调整岗位和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

1. 调整薪酬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根据这一规定,变更劳动合同的必要条件就是当事人双方的协商一致,未协商一致,任何一方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调整薪酬以及调整岗位均涉及对劳动合同的变更。在实务操作中,为避免因变更劳动合同引发劳动争议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将绩效管理考核方案作为附件,将劳动报酬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考核工资两个部分,其中基本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而绩效考核工资的多少则根据考核结果予以确定;二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要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协议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因此,调整薪酬的方案,需与员工的充分解释和沟通,由员工签字,以此作为对劳动合同有关薪酬制度的变更根据。

2. 调整岗位和解除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分别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种情形以及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及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将优先得以适用。用人单位在绩效管理中,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如果确实需要调整员工的岗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务必对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四十条规定,做到程序合法、证据充分。调整岗位和解除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判断“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实务操作中如何判断员工的行为是否“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至少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违反规章制度的主观恶意,即出于主观上的故意还是过失,对于过失行为应当给予改正的机会,而不应当认定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二是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的影响程度或损失程度;三是分析不同行业类型的特点,如“衣着整洁得体”及“注重个人卫生”的规定,对机械流水线生产的工人和服务行业或是餐饮行业则有不同的判断;四是充分领会《劳动合同法》“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的立法宗旨,切忌小题大作,或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用人单位对此应当深刻理会,切不可本末倒置,恣意妄为,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于不顾,最终陷自己于不利的司法纠纷之中而得不偿失。

(2)正确判断“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对于劳动者胜任与否的标准,至少应当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充分考虑行业标准,对照本企业的劳动条件和技术水平制定出与本企业相匹配的劳动定额和劳动标准,应以权威调查机构发布的市场信息,作为用人单位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参考数据,其信息载体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二是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并公示执行的程序必须合法,用人单位应当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反馈及辅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帮助员工完成各项指标,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三是不要简单地把绩效考核指标与胜任与否划上等号,认为完不成绩效考核指标就是不胜任,就可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关于不胜任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还有一个程序上的规定,即,先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如果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能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在实质认定上还存在一个所谓“不能胜任”的具体认定与绩效考核指标完成与否的关联性问题。因此,用人单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按月考核、按季考核或按年的同期性考核,并至少要有连续三个月不能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的事实,作为认定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标准,才能比较容易获得司法部门的认可。

总之,用人单位及管理人员要树立法律风险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未雨绸缪。在判断可能产生劳动争议之时,积极主动地调查取证,一方面可以避免陷入劳动纠纷,另一方面,既便进入司法程序,也不会因为举证不能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M].法律出版社, 2009.

[2]国务院法制办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13最新版.实用版) [M].中国法制, 2013.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严峻,这也就使得企业所要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而企业在运行中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在企业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1.1财务预算管理。编制财务预算,对财务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责任人,并通过财务预算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包括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1.2资金管理。包括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维持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最佳配比。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1.3财产管理。包括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塞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严格管理。

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首先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超前的特性,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当做重要的基础,对这项工作进行超前的动态管理。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依靠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来完成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最终的效果。

二、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前提的财务管理 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去倡导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有施工组织预算、成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当中,财务预算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使得各级的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充分的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对预算期内的所有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所有采取状况进行全面的预算,此外还要制定分级考核和监督的机制,这样就可以使得企业经营的目标能够得到全面的实现。

2、以项目为基础的财务管理 在施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项目是企业运行和发展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单位,在哦项目管理工作中有很多的内容,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管理是贯穿在项目运行整个过程中的,因此其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施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以项目为主要的前提和基础所实施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 在建筑企业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这些观念主要包括正确的现金流观念,利润最大化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在发展中将财务管理中将财务管理当做核心内容的观念以及市场风险防范观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以合同管理为源头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当中最为基础的一项管理内容就是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对项目的合同管理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合同的要求下保证资金的供应和企业效益的实现。

5、实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实施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整个建筑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以后可以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使得财务管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6、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经常定期对财务活动进行专题分析和全面分析,检查财务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进一步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改善经营管理。

三、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要点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揭示财务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的后期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所以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做好财务管理的有力保障。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2、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部门根据公司总体情况可以提前筹集和分配资金,以降低资金成本。可以利用项目的进度对正在建设的几个项目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资金,这样既不造成某个项目的资金闲置,也不会因某个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而影响项目进度。而且可以防止因项目人员违反资金管理制度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3、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加强财务监管职能 为了保证财务人员真正能履行财务管理和监管的职能,应该尽可能采用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形式,因为委派财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奖励、福利等由总公司负责,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所服务的单位脱钩,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确定了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的地位,解决了财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财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的职责。同时,提高了财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及时可靠性,强化财务监督,保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4、加强税收管理,防范税务风 施工企业一般具有下设分支机构多、项目多、异地施工、工程转包、分包复杂的特点,这使得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外地施工的工程进度和完工情况难以掌握。因此,必须加强税收管理,从主观上重视税收工作,减少因税收违规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5、加强财务检查,执行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财务检查是由财务部门对所属单位执行财经纪律、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内部监督,其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企业按照既定目标平稳运行与发展。所属单位要执行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报告制度。

四、结语

在当今这样一个市场竞争不断加强的时代,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明显的增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更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运行中规避很多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海.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08(15)

[2]吴英.施工企业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08(03)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4

滨海县国土资源局 褚筱芹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被社会公认为“高危”领域部门,在履行行政审批和执法监察工作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潜在的廉政风险很大。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以及探索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将新兴的风险管理融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之中,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

一、国土资源部门廉政风险表现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国土资源廉政风险主要是因为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在思想道德风险方面,一些同志对自己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不坚定,整日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专搞一些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之事。个人追求贪图享受,生活不检点、骄奢淫逸,严重败坏了国土部门的形象。二是在制度机制风险方面,一些单位和部门虽已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三是在岗位职责风险方面,一些同志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

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思想上存有误区。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查找风险点其实就是公开“腐败点”,担心大范围查找和公开风险点会给本部门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担心查找风险点会影响自身的“政治前途”、担心公开风险会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是风险点排查不全面。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时紧时松,工作制度不够健全。在查找风险点过程中,重共性、轻个性;重单位排查的多,联系个人品行、修养、道德方面查找的风险点少。三是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些单位对干部职工的日常跟踪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存在重教育、轻管理,重惩处、轻监督的现象,往往等到苗头性问题发展成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后,才想办法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二、国土资源廉政风险产生的原因

廉政风险的产生既有部分国土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业务不熟练、滥用职权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的不完善、不科学、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所致。

(一)追求个人利益。当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有些同志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在别有用心人的“攻关”下,产生“人情案”、“关系证”等现象,滋生以权作交易的腐败行为,损害了国土系统整体形象。

(二)监管机制疲软。国土资源系统内部的纪检监察机构形同虚设,职能相对弱化,没有充分行使监督职能。虽然年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但大多流于制度层面,没有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拓宽和深化,监督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未能发动广大干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监督与被监督行动中去。

(三)本位思想严重。一些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对系统人员不廉洁行为的惩处“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处罚就轻避重,一些工作人员出了问题多倾向于内部处理,即便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也是关起门来低调处理,该深究的不深究,该立案的不立案,该移送的不移送。

三、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廉政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就是要结合部门反腐倡廉工作实际,查找工作实践中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防范、监控和处置工作,制订防范管理措施,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加大教育力度,构筑廉洁“警诫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思维决定其个人行为。因此,要把加强全员思想教育、增强风险意识作为廉政风险防控的首要环节。一是深入排查风险。组织全系统人员深入排查本部门、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在风险点排查过程中,着力突出重点岗位排查,采取自己查、相互找、部门议、领导点、群众评等形式,使全体干部融入到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中来。对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逐一登记,归类汇总,建立廉政风险“问题库”,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强化思想教育。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教育讲座、群发廉政警示短信等方式,有效增强全系统人员廉洁从政的意识。三是开展跟踪警示。以当前国土系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活动为契机,对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通过电话提醒、家访谈心、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跟踪警示。同时,利用每周六集中学习的机会,通报正反典型案例,抓好全员警示教育,增强全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狠抓预防环节,构筑廉洁“管理线”。

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问题,国土资源部门应对现有制度进一步完善、细化。做到管理横到边、纵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一是规范制度建设。对已出台的土地招拍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执法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等方面相关制度要进行梳理,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尽量减少由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原则性规定而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的违规操作空间,堵住廉政风险漏洞,从源头上控制不廉洁行为发生。二是细化工作流程。在工作中要把具有行政职能、行政管理处罚权和窗口服务职能的部门作为廉政风险点防控重点,在清理、核准的基础上,全面公示各项执法权限及依据。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认真进行梳理,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以制度规定权力运行的流程、规范权力的行使。三是制定防控措施。要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相关防控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得到重点关注和防范,确保不出问题。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按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着力构建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三)建立监督机制,构筑廉洁“监督线”。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对全系统人员做到全方位监督。一是抓好内部监督。建立全员廉政档案,对重点、热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实施动态防控和廉政预警。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实现对全员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化。二是强化家庭监督。组建国土员家属助廉员队伍,通过每年元旦、春节前向家属发放《倡廉信》,年初与家属签订《国土家属助廉承诺书》等形式,筑牢“后方”防线,坚持当好家庭反腐倡廉的宣传员、防微杜渐的监督员、抵御诱惑的守门员、弘扬正气的战斗员,切实加强对国土员“八小时”外的监督,既做好“贤内助”,又当好“廉内助”。三是抓好外部监督。严格实行政务公开,通过设立意见箱、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积极发挥行风纪检监督员队伍的作用,采取邀请座谈、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强化工作责任,构筑廉洁“高压线”。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5

***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我局在2010年至2011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局纪检组和大队党委的安排部署,我队于2011年开展了此项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收获的同时也有很多困惑,现在谈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廉政风险管理工作的一点认识。

廉政风险管理工作理论的提出首先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大创新和进步,它把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是一次大胆创新。当2010年6月收到局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文件时,我就被这一新的工作理论和思路所吸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以廉政风险为抓手,站在企业管理的平台上,深入到单位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工作思路严谨、清晰,逻辑性极强。我曾经畅想如果一个单位能把廉政和管理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查找,这应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可以解决单位长期存在的很多问题。

但是工作一旦开展,就遇到很多问题。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查找工作不仅仅需要纪检工作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各单位、个人齐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完成。

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从自身素质来说,存在不 足。要组织单位、职工开展好此项工作,知识储备量还远远不够,管理学知识欠缺,不能有机地把廉政风险和管理工作相结合;从工作开展的角度来说,这一工作本来就是新生事物,从认知到开展,都遇到很多困惑。由于没有经验,过多地关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廉政风险问题反而查找的较为粗泛,工作开展得较为仓促,实际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二是基层单位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很多单位(部门)不能认真按照文件精神组织干部职工细致查找,上报材料敷衍了事,不按规定程序操作。尽管在工作开展之前,纪委专门组织干部职工召开了动员会,但是在检查过程中,仍然发现很多单位负责人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不学习文件,不知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没有组织单位职工认真按照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等程序查找。有些单位(部门)将这项工作安排给专人负责,或“闭门造车”,或“照猫画虎”;从上报材料上看,部分单位(部门)的廉政风险查找不按工作流程查找,不够严谨、细致。其次是过于简单,从思想上不愿深挖细想,敷衍了事,应付差事。

三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对廉政风险排查工作有顾虑,不愿暴露缺点;或认为纪委安排的工作就是走走过场,没必要太认真。

四是一些单位(部门)领导对大队现有制度不学习、不了解,造成工作的随意性。因此,在这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中,梳理制度流程,加深对制度的学习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

五是制度清理工作难度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求针对暴露的制度缺失,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对有些不合适的制度要适时进行清理,建立管用、有效的制度体系。但是实际工作难度较大,对制度清理、重建是一项系统工作,对制度设计、制定都有较高要求,工作很难一步到位。

六是廉政风险防范措施不具体,没有做科学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上报材料上看,许多基层单位在制定风险点防范措施时,很笼统,提不出具体措施;其次是,各部门在制定防范措施和制度时,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能全盘考虑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制度不系统不科学;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闭合,监督工作就会有漏洞;第三是单位缺乏懂科学管理的人才,制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一个单位的制度是否科学、系统、协调,监督机制是否闭合,能够充分反映这个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近年来全局各单位均加强了制度建设工作,我队也不例外,每年都有不少制度出台。但从运行情况和此次廉政风险查找工作来看,很多制度都存在执行难、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究其原因,原因之一是在制度制定、设计考虑不全面、不科学,执行过程缺少监督、制约,部门和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扯皮。因此各单位还应该加强领导干部在管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思想的顾虑问题。一方面工作中力争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另一方面查找问题做到有理有据、认真细致;三是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通过面对面地探讨,使各基层单位的干部、职工能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通过查找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更好地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针对如何制定科学、系统、合理的制度问题,我个人有几点认识和建议:一方面是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自身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要做好各单位建章立制的督导和建议工作;另一方面是建议大队党委建立重大事项工作前期论证制度,将制度的制定划入论证机制范畴。一个新制度的出台,必须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通盘考虑,经大队领导、管理专家、业务骨干、管理部门负责人、监察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论证小组反复推敲、仔细论证、严格把关后下发执行。第三是加强同兄弟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许多兄弟单位在廉政风险防控、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等方面都走在我队的前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还希望在制度建设方面得到局上级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

三、对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通过近一年多的学习和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新工作的实施对我们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我们 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管理知识。其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断除旧立新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同时还要注重廉政风险的动态化管理,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及时补充和调整廉政风险内容和完善防控措施。第三,廉政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仅仅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才能真正开展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如何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篇6

一要建立工作体系。在各单位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作用,成立由党组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检查考核,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要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动员会、“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座谈会、内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使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防控工作的基本要求,提高全员参与尤其是党员干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要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每一个权力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认真查找容易导致腐败的薄弱环节,确定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

四要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核心制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五要执行好风险防范管理措施,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六要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通过自查自纠、专项检查及重点抽查等方法,对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7

物流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逐步趋向于成熟的物流模式, 而我国真正引进物流业这个说法和做法只是大概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换句话说, 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不长, 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蜕变而来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 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尤其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得物流企业必须尽快转型升级, 这也使得物流企业必须尽快实现发展战略的相应调整。而物流企业在调整的过程中, 必然会进行企业重组和体制改革, 不断扩大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 这显然会使得物流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因为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那么, 物流企业就必须重点防范财务风险, 才能真正适应物流企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2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问题颇多, 资金管理失控,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整体资金运作负担和财务风险。会计信息失真, 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难上加难。内部控制不健全, 个别大型物流企业有明确的会计职责分工, 也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执行力度不够, 也没有形成严格的财务管理局面。这种财务管理状况导致了物流企业面临不小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 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因素而使得资本运动具有一定的风险。从本质上来看, 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实行的各种财务活动, 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而使得企业的财务活动往往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是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我国物流企业由于毕竟发展物流行业的时间不长, 实践性不够充足, 很多物流企业对于财务风险还存在很多误区, 甚至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在。作为服务业一个特殊分支的物流行业来说, 其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很多物流企业为了拓宽业务范围, 不惜一切代价的扩大业务规模, 从而使得物流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 物流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有投资风险, 筹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较复杂的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也许是由于企业经营战略、营销、人员管理等存在问题, 也许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 最近几年, 我国银行银根缩紧, 通货膨胀的压力持续增加, 使得本就底子较薄的物流企业在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 必然会遭遇巨大的财务风险。比如说筹资方面的风险, 这主要是由于物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所致, 一方面, 我国银行利率一直使得物流企业贷款难度增加, 另外一方面, 我国物价指数持续增长使得物流企业面临的通胀压力不减反增。物流企业还面临不小的投资风险, 经营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此外,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使得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形势更为严峻。一旦防范不到位, 物流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风险。

3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物流企业财务风险

鉴于我国物流企业的行业特性以及所处的内外部严峻的形势, 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来尽力防范和控制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 物流企业毕竟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度, 也没有真正积累起丰富的物流行业经验, 也缺乏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物流理论来作为科学的指导, 只是简单的从传统的类似于物流行业的一些企业转变而来, 必然会存在很多的经营管理问题, 尤其是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关键性的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 绝对是重中之重。因而, 我们必须真正做好对于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 具体措施如下。

(1) 物流企业要认真选好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能够全面反映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物流企业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确保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 物流企业除了要选好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 建立预警体系之外, 还要从整体上把握住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我们可以首先来确定一下每一个预警指标的权重, 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 最后形成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预警模型。在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的时候, 我们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来将定性、半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 从而使得人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由于物流企业的风险预警指标具有相对数和绝对数之分, 因而, 我们需要将指标的原始值转化为评价值。最后, 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各种指标的基础之上来建立一个具有多目标的综合性评价系统, 根据不同的预警程度来采取不同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增强物流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物流企业建立的风险预警体系可以是短期的, 也可以是长期的。短期预警体系主要涉及到, 成本费用率, 应收项目账龄分析法以及存货。长期的风险预警体系就是主要涉及的是净资产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增长率以及资金安全率和安全边际率。

(2) 随着当前银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持续增加的通货膨胀压力, 另外, 目前的电子商务获得了迅速发展, 也给物流企业越来越处于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之下, 尤其是它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因而, 物流企业应该首先对其面临的投资风险进行控制, 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要进行投资的可行性调查和研究工作, 尽可能避免加入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以及其他低收益领域。物流企业要严格管理和控制好自身的风险投资程序, 加强对物流企业风险投资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物流企业在资金运行中的安全。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采用一些整合性的措施来分散掉多种经营风险, 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时代, 物流企业的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 为了尽可能的规避财务风险, 物流企业应该尽可能分散结算币种, 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可能性。至于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 是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非常关键的方面, 甚至可以说是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重点之一。我们应该尽可能建立行业内统一认可管理机制, 完善网络支付流程, 加强网络技术以及专业人才投入, 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扩大企业规模。

(3) 物流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尽快转变经营和财务管理的观念, 树立起先进的财务风险意识, 不断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与监控, 努力做好对于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物流企业作为利润率不是太高的企业来说, 在控制经营风险的时候, 要尽可能的控制好企业的负债经营能力, 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和扩大规模, 融资的时候除了采用典型的银行贷款之外, 还可以使用权益融资以及采用融资租赁等模式。物流企业要认真分析市场行情, 尽可能的改进技术工艺状况, 减少因企业营运设备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所带来的风险, 还可以在突出主营业务的前提下, 适时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对于物流企业经营特性带来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物流企业可按照典型的“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来进行, 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 采用适宜的结算方式。物流企业还应该加强销售及服务付款环节的管理, 对于潜在的坏账, 呆账和死账等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预防管理工作。此外, 物流企业还应该在面对各种财务风险的时候, 加强交流合作、健全投资决策制度、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工作, 并通过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来保持企业的健康成长, 尽力保持物流企业在现代化发展环境下的一席之地。

摘要:物流企业由于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 在我国起步又较晚, 因而使得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物流企业的利润率又偏低, 主要是由于物流企业的筹融资和经营以及流动性等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从而加大了物流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根据物流企业的特点, 提出物流企业必须加强各自之间的合作交流, 不断健全各种投资决策制度, 及时诊断出各种财务风险, 并针对具体情况构建出一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这对于我国正处于成长初期阶段的物流企业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蒋恩尧.物流企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的冲击[J].商业研究, 2002, (6) .

[2]宋国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审计月刊, 2007, (6) .

[3]王健.我国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析[J].中国市场, 2009, (11) .

[4]谢泗薪.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J].现代物流, 2008, (2) :17.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算管理;优化措施

1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在其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企业财务风险频发的现状,企业经营者将战略预算管理以及风险预防意识融入到管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创建并完善更加高效、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战略变得十分重要,其中,会计预算工作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新时期,我国企业的成长环境更加严峻,应当重视预算管理战略在财务管理中合理使用,同时注重推进会计化管理目标的达成,对于企业来讲,重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便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风险到来之前,根据其种类与特征进行判定与分析,从而优化解决其的相关措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中,面对的市场环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国众多企业中的会计管理工作逐渐注重预算管理的应用,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据预算管理的理论支持者与实践探究者的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严峻,因此,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不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而且要对其加以运用,依据实际应用情况,对理论研究进行更充分的论证,目前,众多学者与经济分析人员以市场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发表了与战略预算管理相关的一些文章,结合企业自身特征选择与企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调整其他方面的管理方案(例如绩效考核、方略采纳等)以满足职能管理的需求,为高效实现战略管理而进行的财务风险防范与会计预算管理都包含于文章的主要论点中,但就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做好企业资金安排、确保业务活动高效、整合人才调动等,才有可能推动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并做好相应的解决对策。

3 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目标意识

优化企业目标:

明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是提升其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所谓的优化企业目标即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同时为市场生产更多的价值,明确企业目标是做好财务风险预算战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情况下,做好企业目标优化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根據企业总体的生产经营目标制定财务风险预算管理的具体目标,并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进行落实,实现企业预算管理与总体目标紧密结合的局面。

②注重分解战略目标,在企业发展期间,依据实际生产与盈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当某一阶段有所变动时,战略目标应紧随其后,做出合理的改动,以推动本阶段企业的发展。

③企业不同级别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工作职能,而战略目标与具体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战略目标的确定应以企业财务状况作为重要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这要求战略目标要与财务管理步伐相统一,以满足企业中各层级之间的管理,最大化实现战略预算的重要价值。

3.2 革新战略预算管理方式

优化企业的战略预算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预算管理方法更加全面与具体,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是通过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

这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重视市场调查工作,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指出不同时期所要达成的预算目标以及其在整个战略预算中的地位,同时,为后期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次将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另外,为保证企业所做出的防范措施合理到位,可借助对企业前期战略预算管理的具体信息以及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保证其科学、合理、全面,防止出现突发状况,影响企业整体生产效益。

广泛借助科学性预防模型的功能,对财务数据、企业生产指标、销售营业额等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财务风险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以市场动态作为预算管理调节的重要根据,坚持创新预算管理理念,对于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式要积极借鉴,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创新性。

3.3 优化企业现有体制

3.3.1 体制是约束生产力以及管理效果提升的主要障碍,因此,优化企业现阶段的体制对于改进企业生产方式,提升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具体的财务规划以及相关预算工作。要确立企业的整体生产目标,引用常规假设推动生产销售活动,虽然当前的市场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化,即由之前的买家决定论转换为卖家决定论,但这种思想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优化企业体制要求统一财务风险预算管理体制与企业生产发展目标,并将预算管理任务合理分配给不同部门,由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做好预算监控工作,以保证企业在每个生产阶段都有明确的预算管理方式,一旦出现风险问题,便可在第一时间找到原因,从而做好应对工作。

3.3.2 坚持创新。运用零基预算管理方式,即对于一段时间内企业整体工作质量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总结,并以数字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一目了然的信息(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成效,规避风险的方法等)。在零基预算推行阶段,应当假设企业全部的资金在当前的业务中已经得到运用,因此,年度工作总结时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增加财务管理所消耗的费用。这与仅仅包含调整相应预算、定期进行项目预算、做好固定预算工作的传统预算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突破。一般来讲,传统预算方法所涉及的财务管理范围较窄,定期预算时间间隔过长,当企业两个阶段衔接时存在风险隐患,则无法通过预算做出及时的预警。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创新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方式是适应激烈竞争社会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重视对财务风险预算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其思维方式,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化知识培训,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财物管理人员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财务风险预算管理,减少企业的损失,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4 结束语

总之,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算管理是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企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今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更具有挑战性,企业在执行战略预算时,由于外部环境会发生较大改变,或当企业调整了其战略决策,那么企业战略预算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战略预算调整,以提升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做好不同阶段的预算管理,为企业生产发展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获得长远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艳,王金永.主成份分析法在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以青岛海尔为例[J].现代商业,2012(21).

[2]陈哲,田静.博弈论视角下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07).

正确认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篇9

中山大学

叶穗容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反腐倡廉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广大群众和媒体对城管执法队伍的关注越来越深入,使得我们无论是在执法程序、廉洁自律、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都不容忽视。特别是城管执法这支队伍只是刚刚起步十年,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分重要。而在惩治和预防体系建立当中,对于党员的监督和管理更为显著。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和研究:

一、什么是廉政风险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把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以有效防范或及时化解为核心内容,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理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二、意义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维护党章,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是贯彻落实“三个更加注重”要求,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廉政风险管理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中央部署加强廉政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突破了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将“风险管理”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入反腐倡廉的实践当中,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超前预防,前移监督关口,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增强反腐倡廉的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是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探索,为有效预防腐败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加强廉政风险管理建设是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客观需要,廉政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为,廉政风险主要存在于权力运用和资源配置之中,并且以职务活动为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职务都有廉政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没有应对风险的措施。因此,我们要在腐败的预防和控制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督促各级干部树立防控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和不正之风发生的概率。这也是从根本上爱护党员干部的具体表现。

三、计划实施的措施

关于廉政防范的措施,可以适当引用国外的有效的经验。例如美国的权利治法,有以下的特征:权利的分散和平衡;廉政立法大多是预防性的规定,而不是惩罚性的规定;法律规定细密到位,而且规定十分全面而周全。由此,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定:

1)首先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政风险防控意识,主动参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干部应该首先树立自己的道德风险的防线,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廉政的标准。

2)组织协调。在这点上可以学习美国的权利分散和平衡。防止权利的过度集中,产生腐败的现象。例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机关协调推进、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多方联动、上下协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廉政风险清楚、防控措施得力。

3)财务控制和审计。加强财务控制和审计是反腐败斗争中最倚重的措施之一。制定财务制度,严格遵守执行。对于公务单位,上级单位可以定期或随时抽检。

4)公开公正。通过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在合法的情况下允许媒体的访问和监督、开设网上投诉专栏等方式,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及时收集干部群众意见。

5)考核与惩罚。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其中一项重要依据,对因严重失职而导致发生腐败问题的单位负责人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四、总结

总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预防失职渎职行为的一项有益的探索和一项重要举措。全体干部职工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廉政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廉政风险管理的认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正确树立牢固的廉政风险意识,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并融入到工作上,以重点带全面,以关键促整体,使之确保取得实效。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有效地预防、避免和控制行政行为带来的廉政风险。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要求、同督促、同奖罚,做到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事前、事中监督,防范在前,预防在线,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上。加大督查力度,通过专项检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及时对廉政风险进行通报提示,促进防范处理措施落实到位。

廉政风险防范大纲 篇10

扎实推动廉政风险风范工作(大纲)

[画面]字幕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是将现代管理科学引入党风廉政建设形成的预防腐败工作长效机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针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风险问题,采取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画面]全县动员会镜头

6月10 日 全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会议在县政务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会上要求各单位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突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条主线,通过对廉政风险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理等措施,按照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将风险管理理论以及项目化管理手段引入惩防体系建设中,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把惩防体系建设到岗位,以推动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画面]政务中心外景、内景

莒南县政务中心是县委、县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方便投资者和广大市民、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设立的。内部机构设置分管理层、窗口办事层两个层次。管理层分为办公室、业务科、督查科、监察室四个科室。实行“集中办公、窗口受理、一口对外、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服务运行机制,做到“进一门办事,照规范办成,按承诺办结”,切实为各界群众和广大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近年来,中心党委一班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一个个可喜的成效,先后被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机关 等等、被市委授予 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画面]政务中心动员会场景

尤其是中心全面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了中心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同期声]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徐进步同志谈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时长约1分钟)

[画面]领导视察场面

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中心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省纪委效能监察室主任王广太,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王长利,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凯,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隽新阳等领导先后视察中心,对中心党风廉政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画面]字幕

立足实际,深挖细查,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画面]中心动员会、领导班子会等场景、办公场所、宣传版面(领导小组)、各项制度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是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心成立了以主任徐进步为组长、副主任邱继礼、唐红玲为副组长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检查指导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同时,中心党委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任务分配到党委领导成员、各科室、各窗口,把各自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任务分工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干部身上,全中心上下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网络体系,使各级组织、全体干部能更好地、自觉地履行各自的廉政建设责任。

[画面]字幕

找准重点,多项手段抓防范

[画面] 实施方案、查找风险点材料 台账 承诺书等、宣传版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网络图)

为了使各级组织、全体干部能更好的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心党委在出台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廉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办法》、《预警信息处置方式》等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信息网络、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台账,用制度规范廉政风险管理工作,用制度堵住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缺口,用制度激励各级组织及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画面] 演讲比赛场面、廉政教育场面

加强领导和健全制度是中心整个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基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廉政活动、廉政教育则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深入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广大干部、群众。

[画面]廉政阅览室、学习活动。

中心还充分发挥廉政阅览室的作用,阅览室内有关廉政建设的报刊,在丰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之际,也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画面]字幕

突出特点,建立廉政风险防范预警新机制

[画面]廉政教育场面、作风整顿会议、廉政风险防范预警制度、版面、电子监察场景、领导视察场景

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中心党委确定的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准、深、全、实、严”为重点,即:排查工作要“准”、“深”、“全”。防控措施要“实”,监督检查要“严”。认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中心反腐倡廉建设水平。

中心利用电子监察系统,进行网络预警,卓有成效。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画面]外地领导参观、荣誉称号、奖杯、报刊发表文章、群众办事流程场面、乡镇为民服务中心。风清气正促和谐,中心处处荡廉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扎实开展,使中心的为民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基层廉政工作亮点纷显。

[画面]字幕

国有企业廉政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 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前言

在财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有其一定的原因,这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形式有很大关系。如何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成了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找到防范企业财务的风险对策,能够让企业降低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概述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财务的各项活动在进行过程中,通常会遭遇很多不抗力因素,导致财务状况产生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有可能会致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按活动环节主要分为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按可控制的程度分为不可控及可控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客观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指的是财务风险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它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几乎无处不在,人们并没办法回避或消除它。人们必须通过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应对财务风险,以减少或者防止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1.2全面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全面性特征,指的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都会存在,而且在很多种财务的关系上都有所体现。企业在筹资、积累及分配资金的财务活动当中,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1.3不确定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特征,指是的财务风险有一定可变性,一定条件或一定时间下都有可能会发生,同时也可能不会发生,这就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1.4雙重性

收益性和损失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双重性。风险并不等同于冒险,风险并不代表着一定会产生损失,它与企业收益成正比,风险如果越大,收益也会越高。只要正确处理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恰当运用财务的风险性,可以为企业单位带来更多收益。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解析

人们创办企业的目的大都是想赚取更多的钱,企业所具有的首要特征就是赢利性。赢利性企业工作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赢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性问题是非常多的。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发展共存,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所具有的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非常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最主要的就是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及金融环境。

国家的法律修订,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产生一定影响,有可能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如果企业不能够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将会导致企业蒙受很多损失。

2.2企业的决策失误

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财务的决策失误。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决策大都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的现象,进而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时常发生,致使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的决策失误和筹资结构的决策不当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由于很多企业对固定资金的投资项目认识不足,并不能够切实的认识到投资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致使投资没有办法按期收回。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主要包括联营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很多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企业盲目的投资及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盲目扩大规模,而其自身资金却不足,只能够向外界筹集大量资金,致使财务负担过于沉重,产生风险。

2.3企业的理财风险意识低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国很多企业当中的财务管理者都缺乏风险的意识,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2.4企业的收益分配不合理

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所采取的收益分配政策也不相同。企业的收益分配方法间接的影响着企业资金来源。

2.5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内部的财务监控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它能够充分挥自身的作用,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完整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整个企业财务监控体系的运行。现今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制度,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够及时规避的话,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做好相应的防范及控制,才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企业自身要做到以下几点:

3.1企业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当今社会的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经济体制之下,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经营风险,所以企业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企业应当针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出多种应对措施,调整好经营策略,以便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3.2制定科学有效的投资计划

企业一定制定合理、科学的投资计划,明确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金额,以防在项目建设当中的实际资金与预算资金差额太大,致使资金不够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严格控制款项收支,减少库存的积压,加速流动的资金周转。而且,在年初制定预算时,企业还应当对整个年度的现金流量及资金缺口等做好预算,提前做好融资方案。

3.3规避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防范财务风险的首要对策就是如何规避风险。对于明显可能会致使企业亏损的项目要及时放弃,以便规避风险。

3.4减少风险

企业首先要从培育的核心能力方面来提高企业的预防风险能力,通过控制风险来减少风险发生,通过控制风险的发生频率来降低风险的损害程度。

3.5转移风险

企业可以采取一定方式或一定代价将企业风险转嫁于他人,来避免风险有可能带给企业的损失。风险的转移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方式。保险转移指的企业通过财产保险的购买等方式将风险转嫁于保险公司,非保险转移指的是企业将特定的某些风险转给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承担。

3.6接受风险

对于损失不太大的风险,倘若企业有能力承受,可以自行承担风险。自行承担风险指的是损失发生的时候,直接将这些损失摊入到成本的费用当中,或者冲减利润。风险自保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接受风险方式,指是的企业通常会预留出一笔风险资金有计划的计提风险。

结束语:

现代企业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在市场经济这一条件下,多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所以企业在财务的管理工作当中,一定要认清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以保证企业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薛云峰.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9年第09期.

[2]全晓红,康卫平.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N].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年3期.

上一篇:散文父母心别样情下一篇: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