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精选15篇)
《教育能改变吗》专题纪录片从起跑线上、学习革命、公平之惑、高考变局、大学危机、再度出发等六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教育的尴尬现状、改革历程与未来期望。
在片中深刻鲜明地呈现了糟糕的教育现状,比如学生的学业负担越减越重,由原先的单肩包变为双肩书包,直至现在的拉杆书包,一个个上学的学生整得像空姐似的,既令人感到别扭又让人觉得悲哀;家长的浮躁心理愈演愈烈,由起初的疯狂购买复习资料到逼学生上加强提高班,直至现在的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参加五花八门的文艺特长培训,理由冠冕堂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凸显无遗,城乡学生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由于户籍等因素被挡在高考门槛的不在少数,等等;教育部门举手无措,面对接连不断的教育问题,无从下手,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迷惘徘徊间,只能叹息地静观其变,等待政府的改革举措„„
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依然是徒有其表,未得主旨。处在教育食物链最高端的高考,年复一年地挥舞着冷酷无情的指挥棒,无形中操控着教育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家长、教师、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投入了畸形惨烈的教育竞技场。难怪有知名人士无奈感言:学生的五官看起来都是齐整的,组合在一起却非常可怕,他们的眼睛都是不动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的教育面目可憎!
至今,我们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仍然捧着“应试”的“金字招牌”,在对孩子实行着“提前教育”:幼儿园时教小学的内容、小学时教中学的内容、中学时教一生无用的内容,可谁叫这些没用的东西却能决定孩子的一辈子呢。命运总是如此地被捉弄着,学生总是被“拔苗助长”着,该拥有的童年欢乐没了,该享受的青春时光完了,难怪许多国外的教育家和访问团说中国的孩子没有纯真的笑容,说中国的年轻人没有应有朝气蓬勃。岂不知,那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严重问题,事到如今仍有不少的国人执迷不悟,还将继续摧残着祖国的花朵。
与其逼着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学无用的本事,倒不如摒弃这人神共愤的考试,尤其是高高在上的高考。两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中医药没有转胎方法
笔者在百度搜索“转胎药”, 发现共有8万多条相关结果, 通过浏览信息可以发现, 包括山东、河南、皖北、陕南等地区, 目前都广泛流传着“转胎药”一类的药物配方。配方持有者都声称配方是“祖传”秘方、转胎成功率极高。在一篇名为“定向生男女秘籍”的文章中, 笔者看到了几种药方中竟然有“红花”、“川穹”两味药材, 而这两种药材是严禁孕妇服用的。
专家表示, 中医药没有转胎方法, 网上一些药方中所列出的药物, 有的阴阳偏性大, 有的会伤害气血, 若孕妇服用这些药, 很可能致胎儿发育畸形, 产下假阴阳两性人。
激素转胎伤害更大
除了中药配方外, 市面上还有一种“转胎药”。专家表示, 这种药实际上就是激素, 根本无法改变孩子的性
在精子进入卵细胞后, 胎儿性别就已经确定了, 这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改变的。卵子的性染色体都是X, 染色体, 精子携带的性染色体可以是X, 也可以是Y。在正常情况下, 精卵结合成受精卵时, X卵子+X精子的结合是女性, X卵子+Y精子的结合是男性。受精卵每次分裂, 其子代的每个细胞里的染色体都是相同的, 现在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改变所有细胞的基因型。
专家表示, 转胎药完全不符合科学。孕妇服用转胎药, 不仅无法改变胎儿性别, 而且大量使用激素对孕妇产生的不良影响远远大于孕妇服用咖啡和酒精。这是因为使用激素不仅会使孕妇本人内分泌紊乱, 有导致流产的可能, 而且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引起胎儿畸形。
曙光
我从小学习比较勤奋,父母都很希望我能考上名牌大学。2006年的夏天,我收到了一所重点大学经济学的通知书,家里人都很高兴。我家经济情况不太好,学费要靠助学贷款。所以在大学里,我学习比高中还要刻苦,每年都能拿到一等奖学金,同时我找了不少兼职,这样一来生活费就有了着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早点还清贷款,大三暑假我就开始找工作。当时来学校招聘的都是名企,我把目标锁定在大公司。在毕业生中我的条件还算不错,面试机会也很多,但我看得上的不多。直到2009年12月,才有了第一个offer,是家世界500强的外企。虽然待遇一般,但考虑到以后就是个小白领了,而且公司让我做PM(项目管理),以后发展空间很大,我才签了。
正式培训是在年后,培训结束后是轮岗实习,我被安排到销售部。我们部门都是业务员,大家似乎都很忙,没人关心我这个新人,这让我很失落,没有丝毫被重用的感觉。过了两天,终于有个老同事带我去见客户,我感到很高兴,终于有点实质性的工作了。没多久公司就要求新人自己出去熟悉市场,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突然有天同事在私底下传分公司要撤,我们新人还天真地认为就算撤了也会安排其他职位,所以也没多想。第二天,人事经理就找我们谈话,说公司出现变动,我们要重新找工作了。当时觉得没什么,反正和同事关系不怎么融洽,换个工作也好。公司给我们每人发了5000的奖金、工资和违约费,同学听了后都还说挺值的。
变故
就这样,我失业了,不得不再次加入求职大军之中,和很多考研失利的同学去抢那少的可怜的饭碗。一个月之后,我找到了第二份工作。这是家中小型企业,没多少知名度,而且是陌生的行业,但眼看要毕业了,机会越来越少了,我只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先就业再择业吧。
新公司属于物流行业,单位安排了一个老员工带我,但他从来不教我什么东西。我知道新人要放低姿态主动请教,但他还是爱理不理。时间久了我慢慢发现公司的管理过于松散,员工积极性不高,有电话来了同事忙着玩游戏也不接,我想这样的单位呆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就开始谋划新的出路。
通过对半年来工作经历的分析,我认为还是做金融更有前途。但是金融行业的学历门槛普遍比较高,我又没有任何相关经历,只有拿到硕士文凭才能转行去金融。抱着这种心理,从5月份开始我一边上班一边着手准备考研事宜,家人和同学听说后都很支持我。
于是我每天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复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7月辞职。8月份我回到熟悉的大学租房考研。可能是长时间的轻松生活,影响了我的学习积极性。我的思想发生改变,考研意志出现动摇,常常在考与不考之间徘徊。尤其和本校读研的同学交流之后,我的意志更加动摇了。我不想花费两年的时间就为了一个文凭,这样做机会成本很大,出来之后不一定有份好工作,而且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助学贷款还没还清,我不能再拖累家里了。
正好这时我在报纸上看到省公务员的报名,和家里沟通之后,我暂时放下了考研,着手准备考公务员。离考试只有20多天了,我抓紧时间买书查资料,一考完试我买火车票回家,赶赴下一场公务员考试。为了这两场考试,那段时间我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了两次,结果一个笔试没过,另一个面试没过。就这样,三个月时间过去了,工作也丢了,公务员也没考上,考研也放弃了,我什么都没得到。
大学里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走入社会我也很努力地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但是窘迫如此,寒门学子的出路在那里呢?
——教育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可是纵观当下的中国教育,似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目前中国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历时已久却到目前为止仍然亟待解决却又悬而未决,其他的先不说单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上的资金投入就明显不够,更不要说诸如教育公平、教育模式的弊端等问题了,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众所周知的,每个人对中国教育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首先是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着的,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经济的不发展,教育机制的不健全,而且还与整个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有关,当下中国的教育已逐渐演变为具有商业竞争性质的产业化教育,学校比着升学率,比着学校的效益,这样就导致了学校被分为很多不同的等级,这有间接导致了学生择校之间的差距,条件好的自然可以选择好的学校去上学,而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则只能去那些不是太好的学校上学,可以说这导致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并强调“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孩子们因为经济原因上不了学”当这样的现象仍然在不断上演并愈演愈烈,因为由于家庭贫困等等其他的原因而辍学、由于地区偏远而不得不每天走上好几公里山路且不能吃上能够吃饱的午餐、由于地区贫困而没有老师没有学校不能上学,如此种种的不公平的教育现象还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这就是国家治理与解决的教育不公平吗?解决来解决去就解决成这个样子吗?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国家发展起来了,最基础的教育上却还会有这样不和谐的现象出现?这是当下中国教育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教育不公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加速矛盾尖锐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大局上,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教育公平确立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2)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3)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4)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5)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治理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特权的监管。(6)加强农村教师
1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师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其次,是中国教育制度问题,其中更多的是指高考制度问题。高考,这一在无数人看来无比神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始遭人诟病,那时就已经出现了废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声音,然而高考却能一直顽强的存在于中国教育界,毋庸置疑,存在即为合理,高考必然有着存在的理由,而且是相当充分的理由,而那个理由就是——就目前来说,高考仍然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给了很多人本没有条件却能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能够取代高考且比高考更加合适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说高考这一备万人诟病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当下的中国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是必须存在的。
但是,虽然说高考无可代替,却并不代表着它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相反的是,高考拥有着神圣地位的同时也拥有者诸多的弊端。首先,中国高考,虽然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流程,使得千万学生在努力学习应对高考的过程中身心疲惫;其次,其强调共性,忽视个性这一无法避免的问题无情的扼杀了无数学子的一个个梦想,喜欢画画的人无奈的去学习高深的数学,喜欢跳舞的人不得不去死记硬背文史子集,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虽然说高考在目前为止仍然是相对来说最公正、最公开、最透明化的覆盖人最多、受益人最多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高考这一人才选拔制度的强大压力下,同样有相当大量的人是受害者,因为他们的个性被高考这一外表公正实则危险的制度无情的抹杀了。所以就目前的中国教育来说,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高考制度改革问题,如何改的问题,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任何好的办法来取代高考,所以我们不得不保留这一考试,关键是怎么让它改革自新,重新获得人民的认可,重新适应新时代中国教育对它的要求。
再次,由高考所延伸出来的中国教育模式问题,即中国中小学的教育模式问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学,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只是在一味的被灌输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填鸭式教育,而学生自身则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是一味的苦读书本,单纯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
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所以就在这样一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想象空间,因为他们的答案都是错的,只有老师的答案或者书本上的答案才是对的,而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的回答有说像刀的,也有说像镰刀,这些在我们看来没错的答案在老师那里在书本里面确实错的,因为老师或者书本的答案是像小船。这样一个很小的例子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教育模式或者说教育方式严重的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这也是中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都没有出现过获得创新性诺贝尔奖的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只强调学习成绩特别是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打击极大,这也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打击了其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阻碍了其兴趣爱好的发展,这样学生喜欢的东西不能学,不喜欢的东西却要被逼着必须学,长此以往便滋生了厌学情绪,而且日渐加深,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讨厌学校讨厌学习的由来。
最后,就是中国教育中最后一环,也是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即大学学习。近几年来,大学教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债务危机、生源危机、就业危机、诚信危机等等等等,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大学在背离教育初衷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一项调查显示,有34%的人后悔上过大学,有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有很多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甚至都在庆幸自己幸好自己没有考上大学,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但改来改去却改成这样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大学,本该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学术的殿堂,但近几年来,商业气息渐浓,本应该是学术研究的地方,但是却越来越像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同时也更像一个生产标准化大学生的工厂,然而,更令人可悲的是,生产出来的所谓的标准化大学生中有绝大部分都是残次品,因为他们在大学中并没有学到或者说并没有学好走上社会所需要的生存技能,近些年,滞留的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有很多工作在那里等着,他们却做不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能力,没有那个专业知识技能,或者说他们没有在大学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不够专业而且更不够精通。而造成这些的原因,也不单单是大学的学术氛围日渐稀薄,商业化气息渐浓,更多的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相当大一部分的学生已经迷失了,已经忘记
了自己苦苦追寻的最初的梦想,而沉醉于大学这个安逸的象牙塔中,所以我说中国的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而且是到了需要彻底改变的时候了,因为它已经危及到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根本,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年一代失去梦想,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就没了希望了。
冷水中学刘雪莉
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已经8年,8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钻研教学,创新教法,研究学法,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关心。我渴望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但究竟怎样做才能称之为“好老师”?今天读了《爱能改变一切》这个故事后,我猛然顿悟。对“汤普森老师”而言,她真正的幸福并非因为她给予了“泰迪”什么,也并非长大后的“泰迪”成为了医学博士,而是泰迪让她学会了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职业,真诚地面对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孩子,真诚地面对一种极具挑战力的繁琐工作。对于“泰迪”来讲,他的成长和成才并非得益于“汤普森老师”重要的文字训练、数学训练,而是因为“汤普森老师”的爱和信任给予的尊严和温暖!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变得极其简单—— 一个字:爱!
故事中泰迪的成长历程让我感动,而汤普森老师的那句“我会平等地关爱你们每一个人”更是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是啊,我们永远无法预知自己的作为或者无为,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是,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真的都该学着善用自己的能量,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带来一丝温暖的改变……
泰迪在他最失落、最迷茫、最艰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像父母一样关心、引导、鼓励和帮助他的好老师,他的人生的境遇就会完全不同了!事实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可能就有泰迪这样的“丑小鸭”,他们或是调皮淘气,或是反应迟钝,他们不时地给我们制造麻烦,让我们难
堪,令我们厌恶,但是,只要我们不“嫌贫爱富”,关爱他们,他们都可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有的大方,有的胆小,有的活泼,有的文静……但所有的孩子也都一样,需要师长的鼓励,只是有的孩子需要给予更多的爱。作为教师要真正的去爱每一个学生,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更应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而对“后进学生”付出的爱更要真诚。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让他们感觉到你是真的想帮助他提高成绩,你是真的希望他好。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是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爱是感动的,爱是坚持的,爱是心底的,爱是付出的,爱是伟大的,爱能创造奇迹!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正因为有爱,教育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是其次,育人才最重要。也许我们不是一个“特级教师”,也可能不是一个“功成名就”的“教育家”,但我们至少应该用自己真诚的师爱去唤醒一个迷失的孩子的心灵,能让他成为一个心中不缺少温暖、不缺少尊严的完整的“人”!
我考虑片刻,给出善意提醒:“@xxx妈妈 您好!关于复习班的事儿,我也给孩子报过,是在孩子初中阶段。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我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就报了,结果孩子老不愿意了。上了一段复习班,成绩不单没有上升,反而下滑了!老师也反应孩子听课不在状态!究其原因竟是孩子觉得反正课上听不懂,我就不认真听还有辅导班接着呢!孩子这样的想法导致学校不想学,辅导班学不透。而且辅导班老师讲课风格和学校科任老师有所不同,吸收程度也会不同,而且孩子逐渐养成了不与老师同频的习惯。而且不愿主动思考问题就等着辅导班老师输灌知识。结果就是遇到同类题目成绩偶尔会提升,题目稍有改变孩子就不会举一反三!成绩哪有不下滑的道理?!学习还是要看孩子的主观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如果学校周六有新课程安排,不如让孩子跟着老师的步伐学习。一点小建议,仅供您参考!”那位妈妈过了一段时间回复我了“谢谢!主要我儿子愿意上,我也不想打消他的积极性不是!”
看来这位家长没有意识到我提醒的目的。也没有设想一下学校的教学安排与孩子上辅导班之间有没有损失和冲突就贸然和老师请假。您有没有想过老师的感受?!您这是在公然冒犯学校规定,老师准假就是对学校规则的欺凌。不准假您有觉得老师不近人情。一天有多少新课程孩子会错过机会学习,学了旧的落掉新的知识,得不偿失不说,您也是在公然质疑老师的教学能力,更是不尊重老师!您再信任辅导班也不能践踏学校制度和老师的公信力,所有家长都提出罢课去辅导班,学校岂不.......哎!真的无语这样的家长!
家长的出发点,一切都是为了爱孩子,可是有时候您的决定真的不高明!家校沟通一定要本着尊重孩子的切实利益,老师家长的人格尊严,不违逆,不干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然后再谈个性教育才是王道!个性教育与学校教育能互换但不能同频,因为学校要考虑大多数孩子的利益,无法满足个别孩子及家长的特殊要求!家长也不能因为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就和学校教育背道而驰!
作者:唱秀荣
长大后,有一天,袁黄去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一副长须,相貌非凡,看起来仙风道骨,袁黄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告诉他:“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学了,为何不读书呢?”袁黄就把母亲叫他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老人,并且请问对方的姓名,是哪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得到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其说以八卦之数推人祸福吉凶)的真传。照定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因此,袁黄就领了这位老人回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说:“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究竟灵不灵。”
命中注定
孔先生有一次推算袁黄命理说:“在你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时,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到了第二年,三处的考试,所考的名次果然和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接着袁黄又让孔先生替他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孔先生说出了,他哪一年考取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廪生,哪一年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最后,孔先生叹息说,“可惜你命中没有儿子。”
袁黄把孔先生的话都一一记录下来。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名次。唯独算他做廪生所应领的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出贡,好像不准。因为袁黄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学台屠宗师(学台: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就批准他补了贡生。因此,他私下怀疑孔先生的推算有些不灵了。但没想到后来,他的提名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不准他补贡生。直到丁卯年,另一位宗师看见他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没有考中,感到惋惜,说道:“这本卷子所做的五篇策,竟如同上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像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么可以让他埋没到老呢?”
于是他就吩咐县官,准袁黄补了贡生,经过这番波折,袁黄又多吃了一段时间的廪米,算起来连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总计九十一石五斗。这次经历让袁黄更相信,一个人的功名进退,命运浮沉,都有定数,所以凡事都看得很淡,不去强求。
重生
袁黄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就此开始。
后来,有一天,袁黄到栖霞山拜见一位得道的高僧云谷禅师。与禅师面对面,在一间禅房里打坐,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云谷禅师问:“一般人坐下来,脑袋里都有各种念头缠来缠去,而你静坐三天不起妄念,什么缘故?”袁黄就把孔先生算命的事情告诉禅师,说:“命里早有定数,没办法改变,胡思乱想又有什么用呢?”
云谷禅师哈哈大笑说,“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哪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袁黄不解。
云谷禅师说,“凡夫的命运被定数所拘。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积德行善,修养内心,就可以改变命运”,并引经典作为证明。
袁黄又告诉禅师,孔先生算命说,他考不上进士,而且没有儿子。
云谷禅师问,“你想一下,你觉得自己应该考上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
袁黄想了很久,说“不应该”。他发现自己性格上有很多缺点,比如性格急躁,心胸不开阔,不能容人,有时还依仗聪明来压制别人;他脾气不好,冷漠、任性,说话不注意;他太喜欢干净,有洁癖;说话多,嗜好喝酒,喜欢彻夜常坐,不保养身体;等等。他认为这都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应该有福气。
云谷禅师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大致的意思是,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的你已经死了,现在的你,就像今天一样,刚刚出生。
禅师说,“你既然看到自己的问题,就可以纠正。要积德,要宽容,要有爱心,要爱惜身体。”
袁黄相信云谷禅师的话,诚恳接受了他的教导。在佛前做了忏悔,并且许下心愿:希望能考中进士。为此,他还立志要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
云谷禅师給他一个“功过格”,让他每天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做了善事就记录上去,加一个数;做了坏事就减一个数。还教他一个“准提咒”,以保证有效果。总之,云谷禅师告诉袁黄,提高自己的修养,等待命运转变。
从那天起,袁黄每天都提醒自己,调整身心。感觉生活和过去不同了。过去是放任自己,而现在是时时警觉。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敢做不好的事情。
他做了一本表格,起名叫“治心编”。每天做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有记录,看自己做的善事有多少。后来,他的性格大大改善,而命运也越来越好。
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
袁黄原来号“学海”,此后改为“了凡”,意思是明白了立命的道理,把凡夫的固有思维一扫而光。
他在后半生,中了进士,又生了儿子,而且,当活到孔先生预言的死期—53岁时,一点病痛也没有。因此,他在69岁的时候给儿子写了一本书,叫《了凡四训》,74岁时去世。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袁了凡的故事并不是个传奇,而是真人真事。命运可以改变,但是并非故事中那么容易。
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冥冥之中有定数,会怎么办?一般人,会有两个选择,要么屈从,要么反抗。前者的消极态度不可取,而反抗命运常常被渲染成英雄的行为,其实二者是两个极端。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接纳命运,不怨天尤人,古语云“顺应天命”,“顺应”不是屈服,而是顺势而为。
如果有人给你算命,然后告诉你,他可以帮你化解灾难带来好运,接下来,肯定要提出一些条件,比如捐钱,这样的江湖骗术自古就有,但是上当者却前仆后继,绵延不绝。原因是人们习惯于交易的思想。但是在生老病死、感情、命运面前,钱起不到任何作用。而那些伯乐、贵人,能帮助你的人只是助缘。最终能改变你命运的人,只有你自己。
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认识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中都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具体方法,比如,静心、内观、修身等。用现代的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就是反省,看到自己的固有思维或行为模式(佛家称之为习气),然后改变这些固有模式。这几点,袁了凡都做到了,因此《了凡四训》被古人奉为教育经典。
改变命运的几个步骤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步做起来都不容易,也许一步就需要你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困难的是最后一步,人们往往知易行难,知道了,但是做不到。其实,能改变命运的人并不多,不是他们不想改,是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所以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大彻大悟之后,亲手书写了这句偈子,“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每次看完中华传统文化大型纪录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就像灵魂深处被照过镜子一般,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顿时无限明朗,使我的心灵深受启迪、净化和震撼。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教育人们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用一个个实例证明了它的力量,它修复了一颗颗扭曲的心灵,并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使他们淡泊,明智、淡定从容,心怀感恩,心生幸福。一个人好了会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受益了会影响一个社区团体,乃至整个社会!
这是一部现代女性必看的影篇。例如谷爱琳老师的《我是怎样做亿万富翁的太太》中讲述了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后是如何夫唱妇随、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积累财富,她和她的家人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转变。影篇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谷老师谈到,她爱人下班一回家躺在床上休息,她帮忙宽衣解带,端茶倒水,包揽所有的家务,吃饭时还要送到爱人的跟前请其用餐……这种种让在场的男观众看了拍手叫好,让在场的女观众自叹弗如。可见当今社会,大多女人需要男人的嘘寒问暖,怜香惜玉,很少有人能做到像谷老师这样的体贴入微。就像谷老师参加的女企业家培训班里的同学,个个如花似玉、学富五车、能说会道,但她们也总是怨声载道,怨她们的男人不管家务、不管孩子、不听她们的话,三十六个人中就有三十个是离婚的,成功的她们却缺乏幸福的感觉。谷老师的经历告诉大家:女人似水,水德柔顺,顺从是一个女人的美德。作为女人不要自视聪明才高,蔑视传统文化,盲目崇尚西方现代文化,而要相夫教子,柔顺生福,助夫成德,教子成贤,家庭才会兴旺与美满!
现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的恐怖袭击,不断的自然灾害。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意味着某些事情将要发生,是否是我们人类已经迷失了自我。而圣贤教育给我们所提出的存善心,做善事,不正是为了让我们从内心底处找寻那一份对人,对世间万物的一份敬畏之心嘛?
人们一直认为老庄学说是腐朽落后的代表,学习甚至是接触就算是,这样的看法不仅太过偏激,也带有了浓烈的崇洋的色彩。要知道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同样也孕育出了博大精深中华灿烂文明。而老庄文学无疑占据重要的一份地位。我们不能抱有只要是古老的东西就是落后的。很多老庄学说在今天仍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及普世价值。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娱乐、金钱、等一些浮华上面,而真正忽略了自己内心的修为与追求。这样的人与其说起来是一个人,其实不过是一具充满欲望的肉体。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呢?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让我们在这欲望的海洋中逐渐迷失,逐渐忘记了自己内心的修为。老庄学说的内容无疑给今日迷失的人们一个很好的解决的指引。她告诉我们。人生之中,并不是只有欲望,我们生活中还有别的`更美好的事情,为人予善,做事为善,让人们的内心重归本源,回归最初的自己,做一个让自己,让他人都愿意推心置腹相交的人。
很多人认为,当今这个世界,有钱有势才是王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真的如此吗?虽然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这些现象,有钱的人可以吃香喝辣的,有权有势的人能够被别人前簇后拥。这个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会趋向于利益,但这如果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趋势,那么这个国家一定存在问题,一定是生病了。难不成我们的世界里只是物欲横流吗?
微博上曾经有个非常火的段子,曾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热议。“如今,熟练砖瓦工一个月10000,木工一个月8000,按摩师一个月7000,保姆一个月6000,一般技术蓝领4000起。而大学毕业生出来2500,名校毕业干五年4000,博士找不到工作,海归有工作经验要求月薪5000被拒,邮电高校毕业进运营商摆摊且五年不涨工资……的确,知识改变命运啊!”
这让我想起《中国青年报》曾经有篇报道,说的是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这个儿子简直成了他最大的骄傲。为了凑学费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到西安打工。当儿子大学毕业之后,老韩却发现,他的工资尚不如中学毕业出外打工的姐姐,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儿子进城读大学后给农民老韩带来的,只有难以偿还的债务和村里人嘲笑的目光。这让老韩彻底改变了以往“我儿子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的骄傲,取而代之的是“我看读书是没用”的悲观失望。
如今的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大学文凭贬值。每次毕业招聘会人山人海,大学生就业率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待遇还不如农民工。一个农民的孩子也许上了大学,找工作时却需要靠关系。大学毕业即失业,将你的档案和户口转回原籍,原来是农民现在依然是农民!甚至比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农民子弟还要可怜,他不仅付出了四年的机会成本,打道回府后,村里人肯定还会指指点点、嗤之以鼻——瞧,我们的大学生又回来了!
曾有一位研究生网友就此发表过一个帖子:“随着后来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村民对大学生的印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我们由原来别人羡慕的对象变成了别人敬而远之甚至是鄙夷的对象!其实村民的变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四年大学我们花了家里那么多的钱,把原来还算可以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更要命的是,毕业后还没有好工作,甚至毕业就失业,在他们看来还不如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
越来越多的例子也在不断印证,“知识改变命运”似乎只是个美丽的误会。2009年11月26日,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她的信念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是她奋斗多年学到了许多知识,名牌大学也毕业了,研究生也考上了,到了可以改变人生的时候了,但却没有任何起色,非但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养不好家人与自己、解决不了面对的种种人生难题,反而越来越糟──“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此一问的背后是:活着又有何益呢?自杀成了她可悲的选择。
2004年,麦子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城市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如今,不少农村地区的家庭不再以有大学生为荣耀,好些家庭都陷入“不读书永远穷、一读书马上穷”的悖论中。而“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振奋无数寒门学子的口号如今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与此同时,社会中曾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也正悄然演变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在这样的背景下,“干吗上大学”既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无数家长和学子百般纠结的话题。
中国银监会甘肃监管局局长王晓光出于个人关注曾对会宁教育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农户供过或正在供孩子上大学,而其中又有八成家庭负债达5-8万元。即使通过东拼西凑,借钱或者贷款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可是对于现在一毕业就失业的社会来讲,把所有的一切全搭进去都不能保证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有一份工作拿工资回馈一下早已濒临倒塌的家庭。所以,上大学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讲是一朵悬崖上的花朵,等自己费尽全身力气到达伸手可以触到的花朵时,发现花儿早已凋谢。
许多家庭长期举债,供养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最后换来的却是“透心凉”,多年投资血本无归。让学生和家长感觉“教育本来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可现在却似乎成了返贫的催化剂。”近年来,以大学扩招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产业化所催生的高学费和低就业,像两只无形的大手,夹击着原已出路狭窄的农民。他们不仅要背负沉重的学费,更“可怕”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原先想象中“只要孩子们大学毕业日子就能好起来”的愿望也瞬间破灭。
那些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一批莘莘学子揣梦想走进大学殿堂,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明白,梦想与现实的天堑不是用十多年的苦读就能勾连的,人脉和社会地位往往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当下真正能够改变人们命运的选拔机制,比如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录用和国有企业招聘等等,都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处于一种不完全透明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更多人认同“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18年前,曾是一名中国驻澳大利亚外交官的周华,放弃了在使馆从事了3年多的工作,从外送比萨饼开始了在澳大利亚的创业历程。
上大学前,周华自称是一个“很简单,但不服输,靠自己本事做事的人”。他强迫自己把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习英语口语。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从不敢张嘴说英语到班上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之一。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着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在举目无亲、毫无人脉资源的情况下,周华选择过卖保险,做过直销,甚至曾身无分文。
刚到澳大利亚,周华去面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没有“当地经验”而失败。后来,他申请到为一家比萨饼店送外卖的工作,另外,他还“带着极大的热情”负责关店门和擦洗地板。晚上送比萨饼,白天去挨家挨户敲门卖货,他至少每天要敲200户人家的门。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贩货。”“我曾是外交官,可现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坚信:“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改变了人的思维,就改变了人生。从1991年以后接下来的7年,周华做过保险生意,做过各种小本生意,生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变,但他认为这种生活并不是“理想”的,于是,他一次次地放弃。
“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需要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
“把每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清晰地指引着他。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华受到了曾经一起做保险生意的一位同事的启发,开始涉足房地产生意。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销售生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拥有了25套投资商品房,并凭借出售这些房产成为百万富翁。他开始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又一次“归零”,他放弃了年薪上百万澳元的工作再次创业,在2003年10月成立了澳帝集团悉尼分部,经过3年的努力,澳帝集团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2006年7月,周华又放弃了澳帝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创立了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亚太集团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仍选择不断放弃,周华在不断刷新创业的“履历”。善于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不冒任何风险”
“很多人回避风险,而成功人士则会分析风险。”周华说,善于分析风险并拥有驾驭风险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进。
2009年12月14日,寒风刺骨。为了听周华为北京大学学生作的励志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如今,俞敏洪和周华在大学时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额”实现。俞敏洪拥有的资产早已不知道可以买多少辆自行车,而周华也开着崭新的宾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驶。2009年相聚,他们又开始谈论新的“梦想”--创办一个成功学院,俞敏洪负责培训语言,周华负责教授成功的方法。
★ 改变与超越演讲稿
★ 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系列名言
★ 接受与改变作文900字
★ 一面墙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作文700字
我们这次在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公司的训练有很多特别有挑战性的项目,大家通过穿越电网、高空断桥、高空单杠和五米高的毕业墙等拓展项目的训练,不仅克服了个人恐惧,激发了潜能、也深刻感受到合理谋划,团队协作的重要。大家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加深了彼此情谊。我从不认为我可以去征服它们,但是在我的队友的鼓励下,我做到了!心里多了一份自信,真的很感激这一天来我们的团队,真的像一家人一样。穿越电网游戏我们团队40多人用时23分钟,把最后一个人拉过来时,是发自心底的一声吼,感触蛮多,学会了相信团队,信任队友,认识不足,保护团队。今天在“穿越电网”这关,我看到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当我们这群男生和女生为得到助教的帮助而全体做伏卧撑和蹲起的时候,我泪崩了,很多人也都泪崩了,我不曾想过,我们40多人会这么团结!我被我们自己感动了,震撼了!各位队员们,谢谢你们!在登上高空断桥的时候,我吓得快要哭了,心里才真的恐惧了,想到的只有放弃,在教练的积极鼓励下,最终顺利完成!是队友们的鼓励,让我战胜了自己,终于跨过去了,我成功了,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是最主要的内因,其他都是外因,战胜自己才能让任何事情变的有可能!
翻越毕业墙的过程感动得我都要哭了,如果没有即使被人把肩膀踩得红肿也甘为人梯的男生,如果没有全班人一双双高高举起的保护的手,如果没有手腕相扣轻拿轻放,这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就没有这么令人惊叹的结果了。本来是教导我们翻过这个墙要的是团队意识和集体的力量。可我还悟道另一个道理:要想成功,就要踩着别人往上爬。这一天感谢教练陪着我们,对我们的鼓励让我们很感激。今天我哭了,特别的难过的哭了,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就是不舍得很伤心。我的队友还以为我喜欢上我的教练了,以后在面对任何的困难,当我想起这一天的经历,我都会有信心的走下去!挑战自己就是成功!
一天的拓展训练结束了,说实话心里还有点舍不得,本来一开始去的时候一百个不愿意,怕晒黑了,怕累,怕热!但是当你真的融入到那种环境的时候,真的很开心。以前在单位不是特别熟悉的同事,当组成同一个队伍的时候,是那么的团结。没有人能改变你自己,只有你自己能改变自己!
“麦当劳得来速”是麦当劳汽车餐厅特别的名字,英文表述为“Drive-Thru”,它是一种全新的快餐服务模式。从1975年第一间麦当劳得来速建立以来,迄今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所谓“得来速”经营模式,即通过三个窗口让消费者在汽车上完成全部购物过程:消费者驾车在第一个窗口点餐,在二个窗口付钱,随后在第三个窗口取东西,然后开车离去。其全新的服务思路就是将“麦当劳真正快餐感觉”传递给新顾客,让他们体验不用下车就可以享受到麦当劳特有的美味和服务。得来速餐厅最大的长处是节省时间,所有的餐廳都把从汽车进入到出去的驻留时间最大定在3分钟。
麦当劳得来速在亚洲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已经开设超过1000家。那么,麦当劳押宝“得来速”,究竟能否改变他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和劣势呢?“汽车餐厅”经营模式是否能像在老家美国那样快速发展以至后来居上呢?
市场潜力如何?
新兴的“汽车餐厅”的消费人群基本上是轿车人群,而且主要表现为私家车,他们构成了“得来速”的重要消费群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私人轿车有效使用量大约为700万辆左右。那么再具体地估算,北京、上海、广东等近期准备开设“得来速”的部分大城市,其私车有效使用量将会限制在300-400万辆左右。这部分人群和家庭成员连同未来增量人群,将构成未来3-5年“麦当劳得来速”的核心消费人群。
国内这些私车一族消费人群中,多数属于经济富裕的中高层商务人士、小老板、公务人士,以及家庭殷实的都市白领。他们一般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上,消费理性不盲从流行,对饮食比较讲究,虽然时间观念较强,但是他们一般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多数只是在周末休闲时带上一家人外出放松,享受生活。这与麦当劳的定位人群存在巨大的反差。
同时,老对手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也将会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来自地段竟价导致的直接成本上升、来自目标消费人群的分流、来自宣传方面的骚扰、来自肯德基几位兄弟的轮番应战……在拓展“汽车餐厅”新渠道方面,肯德基是第一个吃螃蟹者,目前二者在选点、投资预算、战略决策方面不相上下,都把 “汽车餐厅”新渠道作为未来经营模式的战略拐点。但从目前渺茫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赢利增量还是一个悬挂在半空中的蛋糕。
如果从投资回收期来考量,按照目前公布的快餐加盟费来看,大都市平均一家普通餐厅从选址到营业,时间、资金都是非常可观的(平均一家投资800万元,2—3个月筹备期),而开设“麦当劳得来速”所花时间、资金将是普通餐厅的几倍甚至更多。这么多的投资对决策者来说挑战将非常大,资金回收将是令决策者和加盟者都非常谨慎的一个抉择。
无论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穿梭餐厅模式的陌生。肯德基上海汽车穿梭餐厅开业两个月来,汽车消费所占到的比例仅仅为30%,堂吃仍旧是汽车餐厅的主要消费来源。
渠道是否高效?
麦当劳将中国竞争战略的砝码压在了选址和“得来速”的快速扩充上。为了实现既定的中国市场开发战略,“得来速”倾心关注每一个拓展节点,表现在他们除了在车道问题上作了更为周密的考虑,在选址上更倾向于高速公路或汽车大量通过的地区,而非核心商圈。同时,要求所选目标周围必须具有一定的消费实力和水平。作为试点,其第一家汽车餐厅并没有像肯德基那样,选在一线大城市,而是在广东东莞市区的主干道上。此外,“得来速”选择了多种合作的拓展模式。
第一,品牌输出模式,与一些汽车加油站进行品牌输出上的合作磋商,前者出具品牌和运作、管理标准,后者提供经营场地,共同享受麦当劳 “得来速”这个品牌带来的经营收益,该合作模式主要是想借加油站这个理想平台迅速扩张“得来速”。
第二,建筑开发合作模式,除了一般的交通枢纽,麦当劳下一步会尝试和一些实力型的地产开发商合作,尤其是一些中高档小区和商务区,由于汽车穿梭餐厅必须拥有独立的进出车道,而现有的物业在开发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足够的预留车道位置。所以这一策略仍旧停留在设想方案阶段。
第三,加盟店模式,目前麦当劳正在积极探索,其普通快餐店加盟费的不断走低就是一种尝试,另外在加盟规定、分成策略等方面也将有所突破。
第四,服务内容模式,根据高层的透露,“得来速”会继续沿用堂食和汽车穿梭餐厅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但未来将会逐步减少堂食服务的比例。除了堂食这一考虑因素外,“得来速”还充分动用一切可以聚集人气的设计元素,如:儿童游乐区、家庭聚餐区、公司午餐会议区及免费上网区等。这样一来就将原来较窄的消费群体扩大到一般的企业员工和居民家庭。服务内容的创新无疑是积极的一面,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将呈现:一般企业员工和居民家庭谁会为了一次快餐而舍弃更为方便的普通快餐厅,这样一来除非周边没有麦当劳或肯德基普通快餐店,否则二者将形成新的竞争,这恐怕是麦当劳不愿看到的现实。另外“得来速”的建设成本比普通快餐店投入要多许多。
与美国社会不同,麦当劳在中国开设汽车餐厅对外部环境要求更为苛刻,中国道路基础设施落后、收入分配不均衡、有车一族比例很低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汽车餐厅的选址难度更大,尤其是人口密集的闹市区,还要考虑道路通畅和交通法规。除此之外,场地大小、车流量、周围的主要居民及其收入水平都是制约因素。
自身管理能否跟得上?
拓展新的业务模式,还必须考虑内部管理的因素。现在,麦当劳中国的内部架构和人事安排还存在变数,随着吉姆·斯金纳的得力助手——公司高级副总裁施乐生派驻到中国区任CEO之后,中国区高层人事变动频繁。公司的市场运营部门由原来的南北两个大区重组为东、南、北、中四个区域,各部门负责人重新洗牌。执行层面的总监级职位也更换了新的血液,一些来自香港、台湾的经理人被工资更低的本土员工所替代。这些人事变动有点让基层人员措手不及,将在一定时期内给麦当劳中国带来不确定性,对即将开展的全新业务带来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除此而外,高层存在的美国经验移植思想也将会水土不服。在美国,麦当劳除了快餐商的身份,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房地产商,其上万家店铺60%的所有权属于麦当劳,通过餐馆服务技术以及授权、广告效应和场地租借等方式,麦当劳将客户最大限度地吸引到他们的房地产中,其总收入的90%来自房租。而在中国,麦当劳的绝大多数餐厅都是租来的场所,这样一来巨额的租金风险将会令美国地产经营理念化为泡影。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1:拿破仑给士兵鼓舞
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者,他是法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佩。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情况紧急,战马长途奔跑,且速度过快,所以到达拿破仑军营后就倒地而死了。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要求他骑上自己的战马,火速把信送回原地。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战马,身上的装饰出奇的华贵,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这只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强壮的战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2:王小丫从容面对失误沙发
著名电视主持人王小丫有这样一次经历。
有一次,在一场全国性的律师辩论大赛中,王小丫前去采访一位著名的大律师。走到他跟前,王小丫很自然地坐了下去,没想到椅子没放好,“噌”的一下,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了,全场哄堂大笑。
最可恶的是她要采访的那位大律师居然不伸手去扶她一把,反而在她的旁边哈哈大笑,还笑得最响。当时王小丫真的很尴尬。但没办法,自己摔倒就自己爬起来。她调侃着说:“我摔得太不漂亮了,下次摔碎我一定要注意姿势。”接站,就若无其事地笑着,开始了采访。
事后,王小丫告诉大家:“自信,有时需要学会自我解嘲。”其实,王小丫的自嘲恰恰表现了她的自信。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3:自信的李远哲
李远哲是台湾著名的科学家,他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被誉为“物理化学界的贝多芬”。
李远哲出生在台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李远哲养成了什么都靠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惯性,并且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的时候,李远哲除了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牢牢掌握外,还自学了不少更高深的课程。一次考试,他每道题目都至少用了三种解题方法进行计算,卷子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
老师批改试卷的时候吓了一跳,他知道李远哲成绩好,可是这张试卷上运用的解题方法,好多都是大学才学和知识。想了想,老师故意给了李远哲零分。
果然,一会儿李远哲就跑到办公室来了,不服气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明明做对了,为什么给我零分?应该给我一百分啊。”
老师看着自信的李远哲,说:“你这几道题的确做对了,可是我考试是为了检验大家有没有听懂课堂上的知识。你这样答题,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掌握了呢?”
李远哲说:“那些知识我都懂,就是因为懂了我才不用,希望用新的方法来解题。”
老师说:“那你准备一下,下节课由你来给大家讲讲你的解题思路。如果大家都赞成,我就给你打一百分。”
上课了,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着,李远哲大步走上讲台说:“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几种新的解题思路。”然后开始边写板书边解题。
同学们大开眼界,对李远哲十分佩服:“哎呀,这种方法真简便!”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也要向他学习,多学点知识,多想几种解题方法!”
看着这一幕,老师满意地笑了,提起笔在李远哲的卷子上写了一百分。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4:你是最优秀的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一直在四处寻找。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可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前,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后。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5:施特劳斯指挥万人演奏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所作圆舞曲400首,世称“圆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对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72年,施特劳斯为了丰富创作素材,四处旅行。一天,他来到了美国,当地有关团体立即登门拜访,想请他在波士顿登台指挥音乐会。施特芳斯当即应诺。可在谈到演出计划时,他的随从却被这个不可思议的演出规模惊呆了。
美国人一向是以异想天开而著称于世的。他们想借施特劳斯这位音乐大师之手,创造一次音乐界的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次由两万人(包括 声乐演员)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稍懂一点音乐指挥知识的人都知道,一般能指挥几百人乐队的指挥家已属不容易了,何况要指挥两万人?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为此施特劳斯的随从很为他担心,不管他诣挥艺术再高超,如此大的规模也是无法胜任的。
施特劳斯仔细地听完对方的介绍,居然很轻松地说:“这个计划确实太激动人心了。本人愿意让它早日变成现实。”当即与对方订立了演出合同。
消息传开,舆论大哗,人们都想一睹规模如此宏大的演出。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厦里黑压压一片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居然指挥得十分出色。近两万件乐器发出了协调优美动听的音乐,数万名观众听得神迷如痴,惊叹万分。
人们也许会问,施特劳斯难道有超人的本领不成?原来,由施特劳斯任总指挥,下设一百名助理指挥,开场用鸣炮作信号。施特劳斯指挥棒一挥,眼望着总指挥的一百名助理指挥紧跟着也相应指挥起来、两万件乐器霎时齐鸣,合唱队和声响起,数万名观众掌产雷动,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壮观。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6:卓别林“让我试试”的勇气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小男孩儿站了出来。
“老板,让我试试,行吗?”
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
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儿童剧团和大家同台演出,当时,马塞林的节目中需要一个演员演一只猫,由于马塞林的名气太大,许多优秀的演员都不敢接受这个角色,还是那个小男孩又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和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很可能你已经想到,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扬世界的幽默艺术大师——卓别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展才华的机会,早日找到人生的梦想舞台,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顾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最终落得一连串的遗憾。
有时候,可能我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少大声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勇气!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7: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胜于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1、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人。(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2、知识能改变命运。(美)爱莫生
3、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明)吴从先
4、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清)叶燮
5、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法)伏尔泰
6、在读书中消磨时光,没有什么比着=这更美好和更有意义的事了。(苏)柯斯金
7、读书读的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法)卢梭
8、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英)丘吉尔
9、读书往往成为逃避思考的巧妙手段。(英)霍布斯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战国)庄周
11、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清)张百熙
1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战国)孟子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春秋)孔丘
14、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英)培根
15、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1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8、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2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清)左宗棠
21、人只有胃是可以塞的饱的、人的.头脑却永远渴求新知识,新经验,永不满足。(美)爱迪生
22、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法)左拉
23、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宋)朱熹
24、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25、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26、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2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28、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29、我扑在书本上,好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1、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3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3、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34、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3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36、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春秋)孔丘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丘
38、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象。
39、合乎风格规范化规范化法。
4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1、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人。
4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4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4、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45、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6、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47、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48、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49、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推荐阅读: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观后感07-28
读书能改变人生观11-04
任何人都能改变自己07-04
教育随笔孩子的改变07-14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后感06-04
学习改变命运读后感11-27
读书与改变06-12
扶贫,改变世界09-30
在环境中改变06-05
《改变》作文七年级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