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推荐11篇)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1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2004级)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科综合能力;

3、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4、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6、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

7、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分、学制及学位名称:

学分: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3学分。

学制:四年

学位: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数,并达到授予学位的其它各项要求,准予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程:

基础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理学;政治学;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

主干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理学;政治学;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民法学;刑法学;中学政治教学论;社会学。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计划表(附件一)

六、主要专业课程简介

1、[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75学时.教材采用姚定一主编《马克思主义哲举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学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一般方法。

参考教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着手开始分析,揭示了商品的内在属性及其矛盾,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实现和分配的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随着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教材:《政治经济学》刘诗白主编,西南财政大学出版社,199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政治经济学原理》王华清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起源、发展状态,了解中西伦理思想道德的异同,弄清道德的社会基础、功能和本质,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明确有关个体道德的基本理论和要求,以及了解和掌握现代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和伦理学的应用发展状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增强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并使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的一些重要道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理解和掌握公职人员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奠定良好的从业道德基础。

参考教材《伦理学》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现代伦理学》王正平、周中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伦理学引论》章海山、张建如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毛泽东思想概论]

教学内容 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总论,主要论述毛泽东思想的含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产生、成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三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部分是整个课程的重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涵义,明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基本知识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参考教材: 《毛泽东选集》1—5卷,人民出版社

5、[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学内容《邓小平理论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该课程讲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形成过程,深刻地认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养以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邓小平理论概论》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等。授课时间为一年,总课时数为68学时。

参考教材《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6、[政治学]

教学内容政治学是政教专业、法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掌握;

2.要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说明古今中外出现的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其它课程(如:宪法学、法理学、国际法学、行政法学等)打下基础;为学生今后参加政治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参考教材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政治学概论》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7年7月版。《邓小平文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基本范畴和过程方法及队伍建设等内容,介绍我党八十多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新鲜经验,介绍世界各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经验教训。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原则方法,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和掌握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到专业化。

参考教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陈立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吴增基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比较思想政治救育》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政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课程主要介绍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基本思想和经典文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学习马克思、列宁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资本论》;《列宁选集》(1-4卷);《斯大林选集(下)》;《毛泽东选集》(1-5卷);《邓小平文选》(1-3卷)。

9、[社会学概论]

教学内容社会学是一门试图以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社会学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多种视角.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

1、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整体上、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上来观察和研究社会.

2、注重综合,注重联系,用立体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认识立体的社会生活的特点.3、向学生全面介绍社会学领域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参考教材《现代西方社会学》伊恩·罗泊逊著,赵明华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杜会学》戴维.技蕾诺著,李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社会学是什么》邱泽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乔纳森.特纳,邱泽奇著,华夏出版社;《社会学原理》孙本文著,商务出版社,1946年;《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法理学]

教学内容法理学既是高等教育各专业均可选修的一门课程,更是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阐述了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从这一课程定位出发,法理学讲述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法学的研究方法,法的本体、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作用和价值、法的运行、法与社会等基本论题;对贯通整个法学体系的基本范畴,诸如法、权利、义务、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价值等进行了解析;对法的要素、人权、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法治国家、法与知识经济、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法的生成、法律程序等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依法治国”的需求,从而更有效地为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服务。

参考教材《法理学》张文显,法律出版社,2002年;《法理学研究:基础与前沿》杨心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葛洪义《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李龙,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立法学》周旺生,法律出版社,2000年;

11、[民法学]

教学内容民法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民法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民法的基本理念,并结合我国民事立法实际,初步具有运用民法理论和法律法规分析解决我国民事法律基本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既具较强理论性,又具应用性,教学时宜将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着重学生理论基础与法学思维的培养,并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通过生动实际的案例理解“消化”理论,又以所学知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辅之以课堂讨论和旁听法院审判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口对抗能力;此外,少量的思考题、课程论文,让学生将学习的点滴思想火花变成文字,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在法理学等课程学习基础上开设为宜。

参考教材:《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佟柔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民法总论》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民法学原理》(修订本),张俊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民法基本问题研究》李开国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物权法》梁慧星、陈华彬编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物权法原理》陈华彬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物权法论》王利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刑法学]

教学内容刑法学是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学,是研究刑法典、单行刑事法、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的学科。我国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刑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论述;

2、我国刑法的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及适用范围;

3、犯罪的概论、构成要件、各种犯罪形态以及定罪的原则与方法;

4、各种具

体犯罪的概念、特征与刑事责任;

5、有关刑法的立法与司法解释、执行刑法的实践经验与问题,以及刑法的运用规律。

参考教材《刑法学原理》,高明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刑法哲学》,陈兴良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犯罪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刑罚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新编中国刑法学》,高明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

该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地位、任务,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规律和原则,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能初步胜任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从而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教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陈立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吴增基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比较思想政治救育》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政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

本课程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问题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介绍国际社会及其演变规律,宣传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通过学习,能够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政策,认清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觉悟,增强国际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2

1 当代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1.1 政治素质方面

在政治素质方面,目前新时期下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明显的提高,(1)他们普遍认可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重大举措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肯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很多政治行为取向功利化,追求实际的心态比较明显,缺乏政治信念,在政治信仰上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

1.2 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

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较强,基本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要求。调查显示:(2)多数同学在学习、工作上有着很强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都愿意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愿意与别人竞争,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但同时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大学校园盛行开来,校园里出现了恋爱族、吃喝族、牌迷、舞迷和电脑游戏迷等。

2 当代师范生思想问题原因分析研究

丁锐华等、(3)赖祖卉等、(4)邱莉(5)和鲁亚平(6)等造成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1)学校的教育模式过于僵化,重学历轻素质等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家庭的教育过于强调现实,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加之多数子女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等造成了子女的道德人格及人生价值观的偏颇。(3)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加剧了大学生思想的波动性,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观念带来的负面冲击,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3 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3.1 教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全国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管理理念和水平落后,没能深刻理解高校管理的目的和任务,这将严重制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综合性人才。教学管理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教书是育人,管理同样也是育人。

3.2 教学管理中重教轻学

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重教轻学,其具体表现在: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主要以教为主,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去学的积极性的发挥,学生长时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都是采用统一的培养目标。这就造成了在大学里,学生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低,随众心理非常严重,对自己的约束也越来越少。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3.3 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近年来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试图进行教学的改革,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改革。长期以来,在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过于追求专业系统理论整体性的学习,过于重复以前陈旧的教学内容,而很少让学生尽快地接触到科学前沿及学科的最新进展,结果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但是,短时期内想要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不现实的,解决教学管理观念落后的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提高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措施

4.1 努力实现师范类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

师范类高校承担着培养优秀教师的职责,没有师范类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就难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人才。师范类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有:(7)采用现代科学方法,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教学管理经验,建立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这些都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2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倡教学并重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实施者和引导者,也是教学改革成果的最终实践者,因此教师是教学改革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改革更应突出教学并重,教学目标要更多地关注其社会性、先进性、发展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高校领导在高校的发展中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只有重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紧随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为学生们展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及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

5 结语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身上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尤其是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引起高校及全社会的重视,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狠抓教学管理创新,提倡教学并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摘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们的思想状况应引起高校及全社会的重视,全面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并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及提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都将使我国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师范,大学生,思想状况,教育管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永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对策[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1(10).

[2]柳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1-12.

[3]丁锐华,罗燕妮.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25-28.

[4]赖祖卉,金结.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调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5]邱莉.当代大学生思政德育素质现状、成因及建设方向—基于对南京地区高校问卷调查的分析[J].文教资料,2008.11.

[6]鲁亚平,陈华,李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25(3):36-39.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 师范院校;全程化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79-1

本文在对相关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起师范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并轨模式,以拓展师范院校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从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

一、师范类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的主要特征

笔者调研考察了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等十余所师范类的高校。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师范高校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招生规模都逐年扩大,在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指导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

(一)从高校毕业生的规模来看,毕业人数不足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6%。在全国的就业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更是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宠儿”。

(二)以笔者所在的长春师范学院为例,本科生在就业方面开设了较为完备的就业指导课程和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建立了辐射吉林省内较为广泛的就业网络,为学生就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对学生个体而言,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就业观念滞后,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择业功利化;不重视广大农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不能准确把握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不善于学习创造性的营造。

二、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分析

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和途径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较多共通之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思维意识、兴趣取向等方面发挥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和效果。

就业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弥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重要途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是提升研究生的职业技能和从业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缓解疏导就业压力,促使学生能很快找到一个适宜性职业岗位;更重要的是帮助题目深入了解当前的时代特点、社会需要,促进其积极开展自我认知、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等。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轨模式的构建

就业指导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为主线、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模式,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师范类院校学生生活和教育实际,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分为三个阶段。

(一)职业定位期。作为政治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建立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其职业定位观念。

(二)就业指导评估期。此阶段主要的责任是学院。在侧重使大学生在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研究方向基础上,根据职业匹配原则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具体为: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设定就业信息指导、制定职业实践期。

四、全程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蕴涵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具体途径为:

(一)引导、发挥就业职能部门的核心作用。

(二)重视校友资源的利用和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三)要充分调动学院、辅导员、学生的主动性。

(四)建设、完善就业信息网,注重校内有关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发挥学校与专业招聘机构(网站)互动的作用。

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中针对师范类大学生单独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就业政策通告、学生个人展示,使研究生更及时、全面了解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同时用人单位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就业信息网认识、了解研究生。

要重视校内全员作用的发挥,建立健全校内各有关部门在研究生就业方面的机制建设,使各部门主动参与到研究生就业过程中来,可以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整合校内各种资源、信息,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全面的服务,使研究生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关心。

参考文献:

[1]樊铮钰.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阶段划分与教育内容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8).

[2]王淑华,李沐曦.对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

[3]张雷.对广西高校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

[4]刘磊,李巧芬.新时期研究生就业焦虑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2):134.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4

摘 要:当今大学生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前重要的实习环节,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重要。在西北地区非师范专业学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实习方向与所学专业有所偏差,或改变实习专业,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时不单要应灵活处理,还需在大学期间预见性的避免实习期间所出现的特殊情况。

关键词:教育实习师范专业 非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261-01

大学生教育实习括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两类,对大学生的就业及参加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参加工作就业实践锻炼能力的培养,亦是大学期间必须经历的实践活动。实习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一、师范专业与表演专业的培养方向

音乐高校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首先是培养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素质较高、基础扎实、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既有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音乐表演技能,又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要求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师范专业的学生具有音乐艺术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实际能力。非师范类的学生除了要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音乐、舞蹈的变现和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习接触和实践的内容与师范类的会有很多不同甚至多出,而培养师范类或非师范类都是将学生成为能够胜任社会需求的文艺工作者。其次针对师范类相关教学经验也是在选择教师是很看重的,因此大学生要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时间,到想去的城市、同一级别的学校实习,观摩与学习优秀教师讲课方法和技巧,并找出自身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弥补。

二、非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主要问题

1.实习专业指导教师没有进行优化

说起实习指导,有关部门和教学系都明白其重要性,也知道实习生最渴望的事本院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实际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相应指导是较少的,对于实习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解决。对于实习生而言,最想得到的是实习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改进和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实际情况常常是总结性评价。

2.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

高师院校平时与企业单位、中小学及基础教育机构的关系普遍疏远,即便是眼下的高校教育改革,也主要于“自身”的发展,而不立足与社会需求。而没有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这样,社会上的相关单位就对高校学生的实习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单位不欢迎实习生到单位实习,认为学生实习会打乱他们正常工作秩序,而在音乐表演这样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找寻实习基地是较困难的,首先体现在专业不对口,其次,实习基地少而欠缺。

与音乐教育实习而言,因为实习基地普遍少的原因,音乐表演专业实习往往不知从哪方面找寻自己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就是找到实习基地,基地也是接受少数的人参加非教育实习,并且保证不了每年会规定多少人或者接受实习要求。再次,实习基地是学校单方面的联系,不是教育部规定的。因此。高校实习生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年年实习年年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非师范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方案

1.优化专业实习指导队伍

通常教育实习前通过说教试讲的培训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训练,这样的方式好处在于让音乐非师范学生在实习前能体验师范类教育实习的经历,而不利的是在于非师范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接受这样的培训是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所以,实习前相关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而且必须要优化的,并且在实习前教学单位的领导应综合考虑,认真选派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注重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人才的智力优势,发挥他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并建立基地对内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使学生接受严格和非师范的专业能力训练。

2.构建专业实习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实习教育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增加见习次数和时间,在每一门应用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见习时间。使实习教学系列化、结构化。建立连续性实习制度,把实习延伸为教师工作体验――调查――见习――实习――实习总结的安排,贯穿于四年大学的学习过程中。

3.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实习教育可持续发展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外部条件,建立适合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实习基地,学校应该与实习基地建立起一个互利互动、协同效益机制。如学校应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科研能力,对中小学教师、IT企业员工、电视台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教研指导,也可以向实习基地给予物资帮助。使之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实习教学可以持续发展。

总之,教学实习不仅仅是进一步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他们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且还是体验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院校改革的重要指示剂和催化剂。教育实习则是一个双层的教育过程,学生在实习中,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重视教育、教学实践,自觉的培养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责任感。其次,从非师范专业学生入手,也可以加入非师范学生教育实习这个环节。因此,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深入教育同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师范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做为非师范教育实习的初步深入和接触,必须由此作更多有利于非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在教育实习中,要把检验教育、教学质量了解中学实际,从而促进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改革,做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区认真完成。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5

2012年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材料审核、报送要求

由各学院指定的专人负责组织做好材料的审核、报送工作。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群:QQ:60416627。此群只对各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老师开放。

一、材料的审核、确认:

1、现场确认时,核对申请表和思想品德鉴定表打印是否合要求,申请表是否签名;

2、查对原件的真实性,初步审批申请人递交材料是否齐全合格,纸质是否符合要求;

3、核实申请人的电子照片是否与粘贴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上的以及上交认定机构(粘贴到教师资格证书上)照片为同一底版;

4、凡是复印件,审核人均须签写“与原件相符”字样,签名及加盖院系公章。《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封面的工作单位处需加盖院系公章。

二、材料的排放顺序: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广东省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体格检查表》;

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4、《体检合格证明》

5、普通话等级证书复印件;

6、身份证复印件;

7、学业成绩登记表(提供前五或七学期的成绩单)

三、装袋要求:

材料1暂不入袋,建议按学号顺序整理并与档案袋顺序保持一致提交。材料2—材料7按规定顺序排好后,在左上角平钉后装入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材料袋。

四、上交材料要求

1、将申请者提交的用于贴资格证书上小一寸相片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用小袋分装并在袋面注明班级及申请人数。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6

转载

标签:

杂谈

2007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1.社会经济结构

2.社会形态

3.社会改革

4.资本

5.经济全球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特质是什么?

2.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表现在那些方面?

3.怎样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6.怎样理解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理论基石?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设想及其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简答题(每题18分,共90分)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2.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3.简述内化与外化的涵义以及二者的辨证关系

4.简述自我教育法的含义及其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有何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2.试述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200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试试卷

一、简述

1.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试述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辨证统一关系

3.什么是疏导原则,如何贯彻疏导原则

4.什么是自我教育法以及作用

5.思想政治教育劳动者的特点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含义,并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7

以下是近七年来,本人所教的近七千名师范类大专生学习行为存在的共性问题。

1. 没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对未来是得过且过。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更不用谈及规划。不少学生觉得大学生活空虚、无聊、寂寞,在大学的日子是过一天算一天。目标具有导向、激励、选择、评价和凝聚等作用。由此看来,学生对自己不良学习行为的改变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不足为奇。无论外部条件多么优越,学校相关部门、教学系和教师做的努力是多么大,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改变都是收效甚微或者没有效益。

2. 大一时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不适应。

据专家、学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有以下特点:学习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适应过程长短不一,适应能力有差异;不同高中类型学生适应性有差异;专业的满意度影响学习适应;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适应性有差异。原来环境与现有环境的差异越大,适应越困难,适应期越长。大一新生的适应包括文化、心理、教育和学习节奏与方式,以及学科专业的适应等。大学生能否适应,适应得是快是慢,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人格的发展状况和学业的成功与否。

3. 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不少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不科学,再加上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进入大学没有或缺失自主学习、探索求异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上课不主动、不积极和不配合,不习惯教师讲解教材以外的知识点;非教师点名不回答问题;作业不认真对待,小组合作作业中,有时是一个学生代劳;考试要教师划定重点范围,要到就业考试之前才开始着急。

二、解决办法和措施

1. 学校、教学系和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发展的理想的树立。

“把教学理解为德性生活,才能确立教学的根本使命,即引导受教育者判别什么是他值得过的善的生活,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谋划自己的生活”等。在大一新生进入学校起,首先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和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立足现实,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树立崇高的学习和发展的理想和目标。其次,教育学的开设,三年制的大专学校应该安排在大一学期。这样,可以借助教学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和发展方面目标的树立。教育学中就有“教育功能”、“教育目标”等章节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直接与学习和发展目标相关;“教育功能”中,涉及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个体化功能,都与共性和个性发展相关。教师应该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配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借助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和实践,及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制定契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发展目标,并在以后不断完善和修正。

2. 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需要学校、教学系、任课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如前所述,大一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包含文化适应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教育适应问题和专业认同问题等。

首先,文化适应方面,同样要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以及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的教学、辅导预警,请老生来现身说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适应方面,给新生介绍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和文化环境,使学生知彼知己,在心理和行动上做好准备。对于教育学的教学,特别是在“教育功能”的“教育的文化功能”部分,“教育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的“高等教育”的特点部分,“教育目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学生的主体性”部分的授课内容中,教师要用讲授,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可以对比本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生中学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复杂和松散的人际关系以及自由探索、主动求学的氛围。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问题包含:远离父母、独立生活,诸多独生子女共处一室,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经济状况、城乡差异等带来的矛盾;学习和表现一贯优秀的学生,现在和同学相比之下却自惭形秽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也需要借助学校和教学系的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以及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的教学、辅导预警,请老生来现身说法,引导、帮助学生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教育学教师通过本学科的教学,配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基于之前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心理辅导、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首先学会自我引导、自我治疗等。

专业认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中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有限性,高考志愿填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而且新生修读喜欢的专业后也会若有所失甚至大失所望。大学阶段使学生在中学的基础上能更充分、更自觉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准备好实现自己的能力。如果能换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更好。如果现实情况是不能换,只能在学校、教学系和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安于原来的本专业,巩固其专业思想。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失望是由于期望过高,应该引导其学会脚踏实地,外在条件只是其成才的一个次要方面,个人的内在努力才是最关键的。

三、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

如前所述,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方面的问题也是大学生的教育适应问题。在上面所述的对策中也包含对大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方面的改善的引导。下面借助教育学的教学,进一步具体说明如何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结合高等学校学分制的改革和推行,除了讲求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基础化以外,成立学生学习活动小组,通过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独立研究等形式,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学术沙龙式等教学,教师进行相应的监控和考评,主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指导、帮助和监控大学生改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我们可在课程这一章的教学进行之前,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录像,请学生结合自己上中小学的教学经历,思考、讨论、交流、分享他们的读书生涯中、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好在何处,还有什么值得改进之处;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考写成小论文,使他们在教学中学会科学研究;并督促学生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特级教师(如魏书生)的教学是如何让全班特别是学困生进步的,展开职前、职中和职后的持续性的思考和研究;利用微格教室和大学的中小学实习、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在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具体目标后,能真正指导教学实践。由于课程是教育学教学的重点章节,所以监控和考评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这个章节。教师可以在班委和学习小组组长的帮助与配合下,进行平时和期末的综合考评,这又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抽查和普查。

综上所述,教育学教学并延续至相关所有教育类的学科的教学应该是有助于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的。

摘要:教育学是师范类大学生的公共必修的基础课,对其他教育类学科具有奠基性、引导性和统领性。其任务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稳定的教育专业思想。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师范类大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直接关系到将来他们所教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着力借助教育学这门基础课的教学,并延续至相关所有教育类的学科的教学,对师范类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学,任务重点,学习行为,改善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别敦荣.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万海.教学即德性生活,走向新的教学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5,(7).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8

前言

美术教育实习,是美术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在培养自身的美术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体验实习班主任的工作,这对美术专业实习生未来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美术教育实习就是让学生从心理上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学生需要做好教材研究、教学实践研究、班主任实践、美术教育等工作,让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最终使自己会蜕变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除了以上的要求,美术专业实习生还要从自身向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靠拢,要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心理转变。对美术学专业生来说,在校园里实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实习,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了。本文的写作主要源自自身的实习经历,在实习中发现培养实习能力的重要性,所以通过本文加以阐述,希望寻求提高培养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方法。

第二章 美术教育实习的目的

实习,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途径和标准,在实习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合理巧妙的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是实习的最主要的意义。实践具有检验和提高的作用,同时,在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实践教学还能让美术教育实习生检验自身的理论结构,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实践技能,为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教育人才而做准备。

在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美术实习生必须始终坚持这个理念,那就是实践教学是推进美术实习生素质教育、培养美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在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理论为基础,从学生个体出发,讲课过程中循循善诱、依次推进并逐步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地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完善对实践教学的研究。 学生在实习中提早接触未来工作的氛围,提前与社会接轨。对毫无经验的实习生来说,学校安排的校园实习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学习美术教师的基本工作技能。美术实习教师应该从理论教学和实际绘画出发,在美术实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基础知识是指人类长期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积累起来的带有共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技能则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一般是指绘画水平,除了最基本的手上功夫外,还需要其他的专业技能。审美是美术的核心,审美能力进步与落后的本质差别会直接导致艺术情趣的高雅和低俗之分。因此,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实现教育的价值,是一名合格美术教师所必须拥有的。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地方,好的课堂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而言,课堂上美术老师的作用要比学生要大,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

培养美术教育实习能力的方法

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系统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艺术的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合格的小学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既实用,又适用于专业的艺术作品的连接。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教师是一份有其专业化要求的职业,这是其他行业所无法代替的,美术教师更是如此。这种专业性岗位要求美术教师要具有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文化涵养能力和学科表现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自己的美术教育实习能力。

在国内,对教师知识的结构主要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这个观点为国内大多数学者所接受。随着美术改革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的挑战日益增长,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体性知识是我们教师普遍要知晓的特定学科知识,例如语文、数学等,教师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实习教学效果的保障。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上的。实践性知识是美术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受教师经历的影响,有明显的经验性。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和掌握规律,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积累教学经验。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是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它决定着教育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一名合格的教师而言,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学会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加强与学生的对话。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适应环境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察力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良好的教育观察力是一个良好的教师必定拥有,是需要长期地观察学生才能培养出来的。

反思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思考活动。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后能够及时记录下笔记,并对当时的情况加以分析,这样有利于我们今后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勇敢果断的处理。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教育实习报告(师范类) 篇9

实习报告

我到学校第一天便去会见了校长,他把我分配到八年级三班,指导老师是唐学罗。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感觉他很严肃,心里还有点害怕。但经过接触才发现,他很好交流,而且人很和蔼。他跟我讲了一下班上大致的情况,然后给我布置了一下任务。实习之前我还经常在担心,到了学校我应该怎么样做?做什么?一头雾水。还好碰到一个这么好的指导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相信自己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唐老师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的位置安排在他的对面,他说实习期间这个就是我的办公桌,隔得近,有事随时都可以找他。前面一段时间是以听课为主,每到唐老师上课的时候,我都会带上一个笔记本,认认真真的做笔记,我觉得原来上学的时候都没这么认真过。听了唐老师的课,我觉得新教师和老教师上课果然截然不同。我觉得唐老师上课的时候,有种从容不迫的感觉,而且他上课期间,一直注意和学生们的沟通。关键是他的语言魅力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每次提问的时候,大家都高高的举起手,弄得我也想举手争一下。我想起我试讲的时候,自己心里都没底,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我记得唐老师通知我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语文课让我上的时候,当时我心里就慌了。虽然以前是上过讲台,但是下面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大学同学,但现在要面临的是真正的学生。我心里有一万个担心,我担心万一讲错了怎么办?万一学生不配合怎么办?万一,万一。。哎!但是既然来了,我就要欣然接受。我马上拿出教案本,教材和教师指导用书开始备课。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心里小鹿在乱撞,但讲着讲着,感觉放松了很多。可能是因为这次准备得比较充分吧,心里没那么慌了。讲完后,我跟唐老师一起回办公室。唐老师便简单的做了一下评价:嗯!讲得还不错,给你几点意见吧!上课的时候声音还稍微大一点,语调要有起伏,不要全是平调。板书还不错,很有创意,而且看你在讲台上仪态很大方,而且知识点讲得井井有条,看得出来你准备了很久。听了唐老师的评价,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更努力才行。唐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些以前实习老师的事情,他还帮我修改我的教案。

我平时也会帮唐老师批改一下学生的作业,我最喜欢改的就是选择题,又快又简单。但是我觉得改作文是最有意思的。我们可以在作文内容中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可以看到一些平时同学们不敢说或者是不好意思说的想法。这个时候的他们是最真实的,最可爱的。过了几天,唐老师说正好这几天班主任有事,让我试着当几天班主任。我听了后,呆了几秒钟,然后马上点头说好,我马上在电脑上查了一下当班主任应该注意些什么方面。唐老师拿了一些资料给我,比如说学生的情况之类的。我记得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认真真的把每一个学生的资料都看一遍,尽量能记住他们的名字。正好这周该我值班,唐老师带着我去查寝室,看他们的就寝情况。我查完寝室后,有种很鲜明的长江师范学院教育实习报告

对比,那就是男生寝室和女生寝室的对比。男生寝室普遍都是乱麻麻的,而且有些寝室还有股脚臭味;女生寝室普遍都是整整齐齐的,有些有点淡淡的沐浴露的味道。

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很杂,感觉就是一个“保姆”,什么都要管。我庆幸我实习的是初中,如果实习的是小学的话,恐怕一天都是小同学来打小报告。八年级三班是快班,所以同学基本上都很听话,没有那种特别顽劣的。我守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可以说是鸦雀无声,唯一的声音就是写字的沙沙声。原来看作文书的时候有看见过这句话,当时以为是别人瞎编的,到现在才知道果然有这种情况。我坐在讲台上,下面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终于知道,原来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在下面有点小动作老师怎么会知道?原来如此。

我觉得班主任要担任很多的角色,除了作为老师之外,还要做学生的朋友,甚至家长。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以及变化。都说初中生是最叛逆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不然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要想好好的、深入的去了解学生,我们就必须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学生把你当成了他的朋友,他才愿意把什么都跟你说。我在开班会的时候就跟他们说过:“你们要学会角色的转换,在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课后我们就是朋友。”可能是由于年龄相差不大,课后我总能和他们玩在一起,如果我看见哪个同学表情或者举止不对时,我就会找他们来聊天,打开他们的心结。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 篇10

大学新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通过“古今中外、文史哲杂”式的课外阅读,益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新生“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包容、思维更加批判”,以养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也有助于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类:

严耕望:《治史三书》(从事学术研究必看的名家经典著作)

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看一般理论部分,具有普适性)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对应看,中西比较)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

费孝通:《乡土中国》(对中国社会的经典描述)

曹伯韩:《国学常识》

章太炎:《国学概论》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清代学术概论》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徐倬云:《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刘述先:《论中国儒家哲学的三个时代》

李申:《简明儒学史》(对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作了简而精的梳理)

陈克明:《群经要义》(与上一个结合看,对传统经典作了简而精的阐释)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儒家经典有整体印象之后再看)

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解》,(在朱熹《集注》之后再看)

封祖盛:《当代新儒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了“同情式的理解”再看)

王国维:《人间词话》

刘福元、杨新我:《古代诗词常识》(唐诗宋词是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个自由主义者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性思考)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朱维铮:《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重读近代史》(盲目的向往历史是可怕的,要理性的向前看)

胡适:《容忍与自由》(“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结合鲁迅的杂文,理解国人的劣根性,转变和提升自身素养)聂华苓:《三生影像》(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个人叙事)

龙应台:《野火集》(1980年代的台湾社会,当下要“以台为鉴”),《目送》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改革开放同时代的台湾社会状况,个人叙事)

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理解当前大陆社会矛盾冲突的深层原因)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道德素养)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探索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宏大叙事)

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传统需要走向现代,传统的“转化性创造”)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

何怀宏:《底线伦理》

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

二、欧美社会思想文化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全球化时代需要全球的历史视野)

乔斯坦·贾德:《苏珊的世界》(小说式的叙解欧洲社会的思想文化)

罗素:《西方哲学史》(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简史》对应看,中西比较)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对形成西方世界观的各种观念的理解》

《圣经故事》(理解欧美人精神信仰的世界)

卡西尔:《人论》

陈乐民:《启蒙札记》(理解启蒙,实现“自我启蒙”,哈贝马斯说:“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赵毅衡:《有个半岛叫欧洲》(亲历感受欧美社会生活,个人叙事)

大卫·休谟:《人性论》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基督教世界的改革与近代西方的崛起的内在关联)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卢梭:《社会契约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法治不是口号,也不是法条,法治是一种精神)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人类社会不全是“丛林规则”)

克鲁泡特金:《互助论》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自利是基因造成的,进化却促成互利)

麦特·里德雷:《美德的起源》(美德不是基于无私的奉献,而是基于理性的自利)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詹姆斯·蕾切尔斯:《道德的理由》(深入浅出的讲述西方道德思想文化)

三、马克思主义类:

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厘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历程)

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社会主义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其派别和模式具有多样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是对欧洲文明的传承)

中央编译局、教育部社政司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列宁选集》(1-4卷)

《毛泽东选集》(1-4卷)

《毛泽东文集》(6-8卷)

《邓小平文选》(2-3卷)

《江泽民文选》(1-3卷)

《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

《十七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上中)

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

安东尼·A·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欧美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时代潮流,模式多样)

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

王绍光:《民主四讲》

陈独秀:《独秀文存》

瞿秋白:《多余的话》(文人与政客角色纠结引发的无奈)

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崛起的现实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舒泰峰:《中国大趋势——中国拒绝捧杀》(同时,还要冷静、理性,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等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矛盾冲突依然亟待解决)

四、报纸期刊类

党的重要思想理论报刊(两报一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

报纸类:

《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

《社会科学报》(上海)

《中华读书报》

《南方周末》

《文汇报》

期刊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期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宣部),《思想理论教育导论》(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上海市教委),《思想政治课教学》(北师大、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政治及其他学科教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分类期刊。

《读书》,《随笔》,《书屋》,《书品》,《书城》,《中国图书评论》,《中外文摘》,《演讲与口才》,以及其他专业期刊和知名高校的学报等。

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篇11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号:G65

实践教学是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具有理論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环节。

一、实践教学及理念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实践教学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教学侧重基本理论、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具有抽象特性,易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2]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地域性强、开放性大、制约因素多、教学环境复杂、可控性较差,因而,不少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着形式化、随意化、实效性弱化的偏向。因此,要切实提高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促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是一个不需要严格规划的教学环节。然而,随着对实践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显而易见,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的成败。实践教学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知”与“行”统一,学问与德行并重,既注重内在思想、理论素质的提升,又关注外在行动的展示,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采取答疑、对话形式进行教学。[3]实践教学理念在师范教育中,努力贡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课程编制和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突出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所学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固化为良好的教育教学素质,进而转化为合格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的系统化的师范课程与教育模式。

二、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教育类课程反思

(一)教育类课程设置相对不合理,重视学术性,轻视师范性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师范院校盲目向综合性高校发展,“去师范化“倾向严重,极大影响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体现在教育类课程上,即是重视学术性,轻师范性。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甚至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他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学生考研,因此就忽视了教育类课程的作用,学生只有在考研失利的情况下才去任教,这样就必然导致其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教师的角色。

另外,师范院校虽然有师范与非师范专业,但是在前两年,他们开设的学科课程大同小异,从第三年开始才分开培养,师范生才有机会接触教育类课程,甚至有的师范院校的二级学院,如西南大学,本科前两年不分专业,这就使得学生不便确定自己的目标。[4]

(二)实践教学时间短、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学技能训练环节薄弱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积累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一环。从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 实习情况来看,一是时间过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教育实习,且安排在全学程的最后,利用6—8周的时间集中进行实习,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真正在学校实习的时间只有4—6周。二是形式单一,主要采取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种形式。[5]三是内容简单,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见习仅仅要求师范生到中学观摩课堂教学,回来讨论一下就完结,对于见习的目的、见习的内容、见习的要求则鲜有问津。在实习的过程中,只能让实习生讲几节课,配合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较好的还可能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而深入细致地做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等,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而有的实习生甚至连实习班主任的机会都没有,仅仅在中学完成高师院校规定的教学实习任务。时间短、形式和内容单一,加上前期准备不足,后期缺少反馈、巩固,这样很难使实习生通过一次性的实习对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及教师职业有一个全面的接触和了解,难以使师范迅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形成教育教学技能。

(三)实践教学基地较少,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践教学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师范生向教师转型的物质场所保障。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师范院校的教师组织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地学校的指导教师熟悉师范生的情况,有效地加以指导。[6]当前,师范院校实习基地较少,并且与学校距离较远。以河南省为例,截止2013年,全省共有14所师范院校(或以师范类专业为主),其中仅有7所师范院校开办附属中小学校,开办2所以上(含2所)附属中小学校仅有3所师范院校,分别是河南师范大学3所(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各1所),信阳师范学院2所(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各1所),郑州师范学院6所(附属中学4所,附属小学2所)。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7]评价本身具有激励和反馈功能,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们更好地加强技能训练。然而,目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般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形成性评价。评价过程中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评价不全面问题较多存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评价功能的发挥。

三、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教育类课程构想

(一)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

从广义上说,学术性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性,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师范性是指教师的教育专业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8]学术性决定着教师的知识结构,而师范性则决定着教师的技能结构,二者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师范教育要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现代教师必须即是学者又是教育家,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增加教育类课程比例的基础上,要实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比如,除了开设和改造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实习等教育类课程外,要增加选修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技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西方教育理论等课程。endprint

(二)拓宽实践教学时间、形式和内容,强化教学技能的训练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践教学时间与形式都不够充足,如美国,实践教学形式分为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教学实习等,且实践时间达到75—100天;英国实践教学更是达到24周,主要是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法国通过连续性教育实践,时间为486学时(占两年时间的25.7%);德国的教育实践每一周四个学时,另外还有两年的教育见习,结合教育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顶岗教育实习。[8]因此,我国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不应只是一次终结性的教育实习,而应该是一种贯穿整个学程的教育实习。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师的助手,代理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辅导个别学生或学生小组,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活动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程的始终,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而且促进学生提前進入教师角色。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与中小学的互惠关系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教育类课程改革经验,师范院校应首先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关门办学、唯我独尊的办学观念,主动加强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的联系和交流,尤其是师范院校附近的中小学,应建立长期的实践教学合作意向。师范院校可以为实践教学基地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服务和辅导,可以提供师资培训、设备的使用及图书的借阅等服务和帮助,师范院校教师可以和实践基地的教师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如课题立项、互开讲座等。总之,要不拘一格、全力推进师范院校与实践基地、中小学的互惠、合作关系,开创共赢的局面。

(四)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不但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还仅仅是教师的主观评价,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实践水平,了解自己的教学优缺点,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改变实践教学结构,改善实践教学环节,否则所有的教育类课程改革都是无根无源,最后也无的放矢;团队评价能促使学生清晰的确定自己是团队中的某一环节,而且不是可有可无可以滥竽充数的一环。只有把团队合作上升到考评的高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否则团队仅是凑在一起又毫无凝聚力的若干人。教师评价是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主要来源,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积极性,专业精神等给出整合成绩,此外,教师评价还结合实践基地评价。这样,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相对客观、全面作出评价,并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10.

[2]高悌.新世纪高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77.

[3]赖志群.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4]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刘敏.关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49.

[6]刘琳,刘志新,吴忠强.高校教学质量模糊评价体系及实践[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3):417.

[7]王大钊.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02)154.

上一篇:开创文化和谐社区工作新局面和谐社区总结下一篇:优秀领导班子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