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制度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事一议制度(推荐8篇)

一事一议制度 篇1

一、主要内容

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取消了乡统筹和改革村提留后,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

二、议事原则

开展“一事一议”,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

在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时,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要经到会人员的半数通过才能有效。

三、议事程序

1、发起人从群众的意见中梳理出群众要求最强烈、范围最广、投资投工额度与当地村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议题。

2、发起人到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中征求意见,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和反映,以便在议事会上能首先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

3、发起人将需要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如建设内容、投工投资数额、工程建设负责人、建设时间、建设管理及建成后的工程运行管理等)整理成条,以备提交会议讨论时做到有条不紊。

4、发起人将会议的目的、地点、时间、通知到各受益农户。

5、议事会讨论的事项一般用“同意”或“不同意”表示各户意见。当议定的事项比较简单时,不用文字记载,靠村民相互之

间的信任自觉执行。复杂的事项形成决议后参会人要签名确认,然后按决议执行。

一事一议制度 篇2

目前,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比较明显的一方面表现为城乡公共品供给量和结构上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较低, 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失业发展的瓶颈, 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形成。2000年起, 我国全面推行农村财政支出和税费改革,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支出, 特别是增加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的投入。并且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村级的供给决策机制由原来的“自上而下”变成了村民民主决定的“自下而上”式的供给方式——“一事一议”。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一是上级的转移支付;二是村级需要的公共开支;三是村级公共事业建设, 但是“一事一议”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往往出现“事难议, 议难决, 决难行”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2008年中央下发了《农业部关于积极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率先在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由此,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耦合在一起, 增加了公共品建设的资金渠道, 提高了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在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供给制度提出的前提下, 完善现有供给制度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来研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主要因素对该制度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机理

1.1 制度运行中各主体的相互关系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体, 他们分别是政府、村民集体组织、村民。其中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 村民是制度的需求者, 而村民集体组织则是制度的具体实施者。制度运行中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政府。首先, 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是制度的供给者, 政府将原“一事一议”制度与“财政奖补制度”相结合, 实现二者的耦合。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但是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而是设计与自发演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政府是为了更有效满足村民对公共品的需求, 改变原已经存在“一事一议”制度, 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其次, 政府不只是制度的供给者, 他也参与到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当将“财政奖补制度”引入到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中时, 政府一方面为农村公共品项目提供财政补助, 另一方面给予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和村民实行奖励。为农村公共品项目提供财政补助是因为公共品存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致使其存在正的外部性,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时, 无法将公共品的外部性内部化。这时就需要财政补贴来实现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 一定程度上实现正外部性内部化。对行政村和村民给予奖励是为了起到激励作用:给予工作成效显著的村民奖励是为了鼓励村民提出其对公共品的需求并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给予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奖励一方面可以鼓励村集体组织积极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为所在村供给公共品, 而不是认为那是村民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其他行政村效仿这种制度并积极的运用这项制度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问题。这是为了解决原“一事一议”制度的“事难议”问题。

村民。首先, 村民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者, 也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需求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满足村民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村民对公共品量上的需求, “财政奖补制度”的引入使原“一事一议”制度无法实现公共品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得以实现, 这样就可以满足村民对公共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村民对公共品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村民对公共品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建立, 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为自己供给公共品, 可以真正的实现公共品的供给满足村民的需求, 解决了农村公共品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其次, 村民也是公共品项目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中项目建设不是政府全部出资出劳, 也不是村民全部出资出劳, 而是各占一部分。村民出资出劳可以使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建设的项目的所有权、使用权属于村民集体所有, 这样就使这些“公共物品”变成了“俱乐部物品”, 这样就使这些项目具有了排他性, 减少了“搭便车”的出现, 这就进一步的促进村民建设和维护这些项目。另外, 村民在各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监督者。村民参加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流程中, 并监督各个流程的运行。一方面监督项目的资金使用, 这使资金使用透明化, 基本杜绝了“寻租”行为。另一方面监督项目的质量安全, 基本杜绝了原来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偷工减料”等现象。

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集体组织在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他是政府制定的制度实施的代理机构, 另一方面他又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代理人, 代表村民的利益和需求建设农村公共品。正是因为其具有这种双重角色, 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 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要能真正实施政府的制度安排, 当制度创新使原制度可以为其带来的利益受损时, 制度变迁的阻力就会增加, 可能会出现部分村民集体组织不实施新的制度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一方面给予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和村民实行奖励, 激励其施行新制度。另一方面新制度的实行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 集体组织也是收益者, 同样可以激励其施行新制度。其次, 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还要能真正代表村民的集体利益有效的组织项目的建设。集体组织是村民选举出来的, 但他们并不一定能代表村民的利益。一方面是由于村民选举过程中由于不重视或其他原因并没有真正能代表其利益的组织,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委托——代理机制中存在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村民对集体组织的监督或促使集体组织的利用与村民的利益趋于一致。

其他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团体对农村公共品项目的投资也不能忽视, 因为其他社会团体的加入具有其特殊的作用:一是其他社会团体的投资可以为解决项目资金欠缺的问题, 加快农村公共品的建设。二是其他社会团体的加入可以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带来新方式, 并且可以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组织形式或新的发展思路。三是其他社会团体投资农村公共品的建设会带来新的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能获取其自身利益, 参与的各社会团体也会加入到对项目的监督中来, 这就进一步促进了项目透明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就要求政府、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努力吸引其他社会团体加入到农村公共品项目建设中来。

各主体的运行机制可以总结为:政府供给制度, 村民与村民集体组织实行, 政府、村民、其他社会团体出资出劳建设, 村民、其他社会团体监督, 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村民共同使用和维护。

1.2 投入环节与基本方式

村民出资出劳。对村民筹资筹劳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制度, 明确筹资筹劳的范围, 确定议事议程并且制定出合理的筹资筹劳上限控制标准。筹集的资金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和上级审计。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多数农民同意的事就办, 不同意的就不办;决不能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农民负担的固定项目。经批准的筹资筹劳项目、标准, 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在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上登记, 并由村民委员会分发到户, 予以公布。村民委员会不得擅自立项或者提高标准, 向农民筹资筹劳。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表达与其出资出劳的自愿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 需要在完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民主议事”原则的基础上, 解决资金的筹集问题。政府对农民自愿提供的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和激励措施。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正外部性, 政府的补贴可以弥补外部性造成的农民利益的损失, 另一方面, 政府的补贴还可抵消部分交易费用, 从而可增加其产出量, 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

财政奖补资金的投入。奖补资金的申报实行自下而上、先建后补, 由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申请,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申报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 县级财政、农业部门按职责复审并汇总上报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部门审核确定奖补项目。中央根据试点范围和工作进度拨付奖补资金, 省级财政部门接到中央奖补资金后, 按照省级审定的奖补资金申请汇总表, 连同省级奖补资金, 拨付到县, 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负责管理, 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奖补。政府奖补资金列入地方各级财政决算“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乡镇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出资人交款凭证、经公示群众认可的奖补资金明细表, 直接发放给该项目筹资筹劳的议事主体。政府对农民自愿提供的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和激励措施。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正外部性, 政府的补贴可以弥补外部性造成的农民利益的损失, 另一方面, 政府的补贴还可抵消部分交易费用, 从而可增加其产出量, 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

2 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运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本文主要介绍“委托—代理机制”、意识形态、其他制度安排这三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2.1 “委托—代理机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委托—代理机制”是指村民委托村民集体经济组织代理其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为其生产、管理、维护公共品。首先, 在“代理人”的选举上就存在问题:一是由于农村内部利益集团 (如宗族势力) 的存在可能会在“一事一议”中达成临时性的联盟来左右公共决策, 最后得到一个低效率的“多数人暴政”的均衡。二是农村流动人口过大, 一方面参与人数不一定到法定数量,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事一议”的实施。更重要的一方面, 农村大多数青壮年流向城市, “精英阶层”的流失致使项目带头人的质量的下降, 决策能力的下降。其次, 当公选出“代理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后, “代理人”不一定能代表“委托人”——村民的利益有效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为村民供给公共品。有可能出现“委托人”为了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村民的利益。村干部的选举结果受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影响很大, 这样就造成村干部更重视乡镇政府分派的任务, 而对村民的利益不太重视。当这种双重角色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村干部往往会倾向于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一方。

2.2意识形态因素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首先是村民的意识形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村民民主意识淡薄, 习惯于服从基层干部发号施令。参与积极性较低, 即使有需求也不一定表达出来。还存在决策随大流, 在一定程度上使民主议事与决策变成了“少数人的意见”。还有许多农民错误的认为, 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民做的事情。因此, 固然是“一事一议”通过了, 形成了决议, 由于思想上的抵触情绪, 而不积极交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是基层干部的意识形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基层干部习惯于发号施令, 还存在部分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 导致村民产生逆反心理。还有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一事一议”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 自己过多干预会造成群众的反感。一些干部群众甚至把这种不作为、不谋事的反常现象看作是正常的事。再加上多数县乡级财政属于“吃饭”财政,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靠国家投资, 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因此基层干部对“一事一议”思考的少, 研究的少, 参与的少。

2.3其他制度安排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

制度结构中的各项制度安排是彼此相互依存的, 正如刘易斯所说的那样“一旦制度开始变迁, 他们会以一种自动强制实施方式发生变迁。老的信念和制度在变化, 新的信念和制度彼此之间, 以及新的信念和制度与相同方向上未来变迁之间都逐渐变得协调一致。”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出现往往会来动相关的制度安排发生相同方向的变迁, 即发生一种连锁效应。

首先是农村税费改革引起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村提留”, 农村公共品供给失去了原来的资金来源, 就引起供给制度由原来的政府垄断供给转变为通过“一事一议”的政府主导供给。但由于“一事一议”制度缺乏效率, 又将“财政奖补制度”引入耦合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其次, 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制度时又要求为之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也要有所调整。不能是原来那样发号施令的组织, 应转变为正在为了满足村民需求, 代表村民利益的为村民服务的组织。还要求村集体组织在管理项目时更加的透明、民主, 接受村民的监督。另外,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健全农村财政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财政管理机制。如果只是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强制性作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而不去调整、改变制度结构中的其他制度安排, 无法实现新的制度与原制度有效耦合, 将无法有效实现新制度应有的作用。

3 政策建议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一个民主的管理制度,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基层民主自治体制, 这项制度中的民主就无法实现。财政制度的引入, 也要求完善目前的财政政策以符合制度的需求。

第一, 要完善村干部的选举制度。一方面使村干部能真正代表村集体的利益, 对村民负责;另一方面又可以很好的执行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要改变原来的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和培养选拔机制。干部考核绩效应更加重视干部为村集体的贡献程度。这样可以提高村干部为村集体争取建设公共设施的积极性, 为村民负责。

第二, 要建立一个能充分表达村民意愿的机制。满足村民对公共品量上和结构上的需求, 首先就要有一个村民可以表达其意愿的机制。村集体可以建立一个专门接受村民意见的部门或负责人, 并建立多种有效的渠道使村民能便捷、方便、无所顾及的反映其意愿和建议。

第三, 为了鼓励和提高村民参与公共建设的积极性, 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 应该组织村民学习中央关于基层民主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向村民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等文件, 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基层民主的认识。同时, 也要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对基层民主的认识, 并要求他们有意识的实行、促进基层民主的建设。

第四, 还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保证村干部能正真的代表村民集体的利益, 还应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各项目的选取、议论、决策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筹集、使用, 项目质量安全程度都应该透明化, 设立一个与此项目无利益关系的部门 (如财政部门) 专门负责监督管理, 并定期向村民公布各项事物的情况。若村民发现、提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应能及时解决。

第五, 健全财政管理体制。首先, 从宏观上看, 由于农业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一种长期稳定持续的农村公共品财政投入机制, 而不是分区域、分时段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面。其次, 要明确的划分县、乡镇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明晰财政收入的归属, 避免财权与事权的混合出现“寻租”、“腐败”等行为。另外, 针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财务的管理, 要加大对其监管力度,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项目中的资金, 应独立设账, 加强对资金使用预算、资金筹集、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金投入及其各项开支的审核。设立独立的理财小组, 实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上级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摘要:主要通过分析现行村级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各主体运行机理和资金投入机制来从理论上阐述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委托——代理”机制、意识形态、其他制度安排等主要因素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运行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运行机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William Arthur Lewis.The theory of ecomomic growth, London[M].George Allen&Urwin, 1955:146.

[2]李郁芳.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公共品的边界匹配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 2011, (2) .

一事一议制度 篇3

关键词:农村管理;一事一议;制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1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16

1 “一事一议”制度解析

“一事一议”制度是近幾年国家针对农村事务管理而提出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于农村一些重大事情的解决提出的一种管理办法。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村里的重大事情,由村“两委”提出议题或初步意见,再由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后,做出决定。通过或否定都由村民代表决定,一改过去“两委”说了算的局面,而许多地方的“两委”实际上就是“一委”,有效避免独断专权的情况,对于村级事务管理的正常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村里的重大事情,例如水电费收取、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宅基地占用、计划生育、救济款物分配、重大民事纠纷等,再比如村级管理范围的兴修水力、建设农田、修桥、补路、植树等,如果属于集体生产或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需要资金或者劳务,都可以通过“一事一议”来进行决策。在涉及一些筹资筹劳的重大事情时,“一事一议”一定要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由村委会提出预算方案,然后再由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最后上报给乡(镇)审核,同时要送市农民负担管理部门批准。在资金的使用上筹资筹劳要填入负担卡,所收资金要交乡农村财务代理中心代管,集体生产及公益事业完成后,要做出决算,进行账目公开,接受监督。

2 “一事一议”的重要意义

2.1 利于农民集体感的增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耕地都分配到各家各户,农业生产过程与集体生产有了本质的不同,各家管理各自的土地,从种到收都是独立完成,集体管理的职能减弱,农民对于集体的意识日趋弱化,这对农村的管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机会,通过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能有效增强集体意识,使村民积极参与到集体事务管理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2.2 利于村民自治局面的形成

长期松散的管理方式,导致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对于集体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这些情况均不利于村民自治,而“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给农村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能够有效提高村民的参政意识,对于农村群众的自我教育、管理、服务意识的加强十分有利,能有效促进村民自治局面的形成。

2.3 利于农村面貌的改善及生活水平提高

“一事一议”制度,能够聚集群体力量,更好地办理重大事情,在筹资筹劳方面更好发挥群众优势,集众人智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兴办集体事业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对于农村面貌的改善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利于农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

2.4 “一事一议”制度能减轻农民负担

长期以来,农村事务的管理一直处于不透明状态,“三乱”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农民的负担逐渐加重,许多村镇的大事小情都由村干部说了算,导致一些村在决策一些事情时忽视本村的能力,普遍存在负债现象,“一事一议”制度能促进村级决策客观合理,按照村发展实际进行大小事情的决定,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合理,保证农民负担在规定之内。

3 加强农村“一事一议”制度落实的对策

3.1 大力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认识

对于“一事一议”制度的执行,在干部群众中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些村级领导,对于“一事一议”制度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具体村级大事情的决定上,还存在“我是领导我说了算”的思想,导致“一事一议”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农民群众也在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由于实行单干多年,许多农民集体意识淡薄,认为与己无关,所以不愿意参加村里的一些事情,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于“一事一议”制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形式,与农村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村集体管理工作中来,发挥监督力量,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3.2 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把握好政策

要始终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有事则议、无事不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对议事范围要明确,对议事程序要严格,材料上报要及时,把握好农村政策,确保“一事一议”制度的真实落实,实现民主议事,民主监督。

3.3 加强监督管理

对于农村事务采用“一事一议”制度管理过程中,上级有关管理部门一定要发挥监管作用,减负办、上级政府及农经管理部门,一定要履行好职责,发挥监督职能,对于农村事务管理,要做好事前引导、事中指导、事后审计工作,确保制度执行中的公开公正透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负担加重的情况,使此制度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3.4 要在推行机制方面进行创新

在推行“一事一议”制度时,农经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政策的规定,创新议事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利用农民相对集中的时间,开展“一事一议”,一次性解决多项事情的决定,提高议事效率,节省成本和时间。确保利于村的发展,利于村民的生活为原则,达到议事的成功率,同时又不增加农民负担,提高农村事务的管理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对村级“一事一议”制度的看法 篇4

一、有利作用

1、有利于增强农民集体意识。“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让广大农村群众通过交流讨论,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就建设本村集体公益事业达成共识,形成舆论压力,唤醒半睡状态的集体意识,集群体之力,办群体之事。

2、有利于加速村民自治进程。“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为农村群众参与村内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参政意识搭建一个良好平台,促进农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标的实现,加快村民自治的步伐。

3、有利于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通过筹资筹劳聚集力量,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降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成本,改善居住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4、有利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明确农村群众的负担水平,杜绝“三乱”现象发生。通过集体讨论决策,有多大力就办多大事,做到公开透明,保证了农民负担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

二、推行障碍

村内“一事一议”制度还存在知晓面窄、使用率低、程序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全面推行还存在诸多障碍。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部分乡镇认为“一事一议”筹资筹是村民自治范筹内的事,村委会上报了才审批;部分村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筹资筹劳,却认为没有必要按规范程序运作,只要达到目的就行;部分群众认为税费改革后的农田水利、修路架桥、校舍维修是政府的事,不是农民个人的事,对兴办公益事业无兴趣。

二是宣传中的弱区。县减负办侧重于对“一事一议”程序规范性的审核,乡镇侧重于审批,农经站侧重于资料的把关,村级组织侧重于议事的结果。普遍存在重视不够、形式不多、力度不大的现象,致使外出务工人员、居住偏远的农户、年老体弱的农民了解、参与。率较低

三是操作时的痛区。居住分散、流出人员多、办公经费紧张的农村现状导致议事成本高、成功率难以保证,“一事一议”开展中存在“二难”现象:村民意愿集中难。农民忙于生计,认识水平参次不齐,加之多数村的公益事业年初无总体规划,想到哪儿干到哪儿,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其次,议定事项落实难。开展“一事一议”的依据是税费改革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文件,主要靠农村群众的自律和舆论压力,议定事项执行中有一定难度;投入大量人力、精力议定的事项,按政策规定筹集到的资金和劳力,相对于山区兴办农村公益事业高成本的现状,无疑于杯水车薪,陷于尴尬境地。

三、解决途径

1、加强宣传引导。首先要提高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剃除可有可无的思想,使“一事一议”成为推动新农村物质基础建设的动力。其次要通过各种媒介,与当前农村各项工作的宣传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关心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把握政策界限。要始终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有事则议、无事不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明确议事范围,严格议事程序,及时上报材料,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实。

3、加强监督管理。县减负办、乡镇政府和各级农经站要履行好监管职责,做好事前引导、事中指导、事后审计,保证“一事一议”制度执行中的公开透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顺利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工作制度 篇5

财政奖补工作十三项制度

一、办公室工作职责及部门联系机制

二、联络员制度

三、预算分析和执行制度(预决算)

四、资金管理制度

五、项目管理制度

六、信息监管系统建设制度

七、信访接待制度

八、档案管理制度

九、考核评价制度

十、村民议事制度

十一、筹资筹劳制度

十二、公开公示制度

十三、监督检查制度

办公室工作职责及部门联系机制

一、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拟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方案;

2、对乡镇申报的项目,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审核及论证审批;

3、开展监督检查;

4、组织质量检测、工程价格预决算、项目验收等;

5、进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开展工作考评;

6、对上级财政下拨和县级配套的奖补资金,一事一议筹资、捐资赞助、村集体投入等项目资金进行使用和管理;

7、进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清算;

8、承担领导交办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其他事项。

二、部门联系机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综改、财政、农业等部门参加,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村(社区)级组织负责村民议事、筹资筹劳、项目实施、工程质量监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综改、财政、农业等部门负责项目的审批、监管,县奖补办负责日常监督管理,联系各部门做好工作。建立联络员网络,健全联络员制度,发挥联络员上传下达、桥梁纽带和协调服务作用,有效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联络员制度

一、建立联络员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情况,加强信息通报和工作协调,形成上下沟通顺畅,相互组织协调的良好工作局面。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各成员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每单位应指定一名联络员,并报县一事一议奖补办备案。

三、联络员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更换。联络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调整、补充并上报备案。

四、联络员负有以下职责和义务:一是上报本单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度、工作动态、活动事项、工作经验、工作成效以及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等信息。下达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会议及文件精神;二是做好日常工作联络与协调;三是协助开展辖区内工作统计和调研,积极提供有关信息、数据和资料,当好参谋;四是对村民议事、筹资筹劳、招投标、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五是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疏导并及时上报,化解矛盾等。

五、各单位联络员每月至少报送一则工作信息,阶段性工作及时上报。上报信息及采用情况定期统计通报。

六、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充分认识联络员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为信息联络员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联络员的“宣传”、“纽带”、“参谋”、“疏导”、“监督”、“协调”作用。

七、开展评选“优秀联络员”活动,对“优秀联络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八、将联络员工作情况纳入乡镇工作考评。

预算分析和执行制度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约束机制,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与决算的有机结合,开展绩效评价。

二、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项目建设事前有预算,竣工有决算。

三、预算执行分析定期报告。分析影响预算执行的原因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强化风险预警分析报告,对支付风险以及预算执行与计划偏差较大等突出问题,快速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

四、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适时通报收支执行情况。乡镇每月以报表形式及时上报项目进展和预算执行情况,对进度缓慢的乡镇主动约谈,并限期改正。

五、及时报批,加快支出进度。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申请审批拨付项目资金。

资金管理制度

一、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村民筹资、以资代劳、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赞助等资金,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共同构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县财政局专户管理,群众自筹、以资代劳、捐资赞助、村集体投入等资金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专人管理。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实时拨付给施工单位。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乡镇报账制、直接拨付制、质量保证金制。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项目制管理。项目开工建设,按项目资金总额的50%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40%项目资金,质量保证期满工程质量无问题拨付10%质量保证金。

项目管理制度

一、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先议后筹,先筹后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公开公示,阳光操作。

二、乡镇、经济开发区应按照程序,编制项目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取。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的管理制度。村级负责组织村民议事、筹资筹劳,提出项目申请。乡镇对村级申报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可行性等进行初审,并汇总上报县综改办审核批复。项目批复前均要履行“四察看”程序。

四、批复的项目应于十五日内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项目概算50万元以下的,由乡镇集体产权交易及招投标中心组织招标;单项或打捆项目概算在50万元以上的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要求的桥梁、路灯等建设项目,以乡镇为单位报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

五、已招标项目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开工建设。工程建设期间,村级组织负责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县奖补办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程施工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实行报验制度。

六、每年从项目中抽取不低于10%的项目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作为县级复验、资金审计、项目资金拨付的依据。

七、项目建成后,遵循村级初验、乡镇验收、第三方复验的程序,逐级组织验收。

八、村级应建立健全项目运行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资金和责任,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坚持阳光操作,实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公示内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项目概况、工程预算、村民议事、筹资筹劳、项目招投标、项目验收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形式:固定公开栏、会议、办事大厅、阳光村务网等。

信息监管系统建设制度

一、信息监管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数据录入和维护及时、全面、准确,与实际工作基本保持同步。

二、信息监管系统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基本信息:乡村基本信息、申报项目信息、项目实施管理(招投标、工程进度)、项目验收、项目管护、项目监督、资金兑付等。

三、信息监管系统建设信息数据录入前,应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文字、图表、音像等),进行认真审核,审核无误方可录入。数据录入应于工作开展十日内完成。

四、县综改办定期察看乡镇数据录入情况,对乡镇录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审核或维护;

五、县综改办定期检查并通报乡镇信息数据录入情况,对录入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的单位进行督办。

六、信息监管系统建设情况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考核。

档案管理制度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档案,是指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反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影像等资料。

二、要切实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确定专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真实、准确、系统和安全。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资料包括如下内容:

(一)、综合工作资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文件、会议、宣传培训、工作规划计划与总结、项目建设申请及批复、工作进度报表、监督检查、考核考评等资料。

(二)、项目档案资料:项目申报审批表、项目规划图、拟建方案、村民议事记录、筹资筹劳等项目申报审批资料;,项目资金申请表、村级筹资缴款单、中标通知书、合同、审计报告、税票等资金拨付资料;项目验收、竣工决算、验收报告等项目验收资料;项目的内容、工程预算、资金来源、筹资筹劳方案、招投标标结果、项目实施情况、筹资筹劳和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验收情况等公示资料;项目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及标示牌等图片资料。

四、综合工作资料应装订成册,分类归档,便于检索查询;项目档案资料应“一项一档”,分编号存档,规范管理。

五、严格档案查询借阅手续,查阅档案需经负责人签字。建立查阅登记簿,做好档案查询、借阅和利用登记。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档案永久保存,不得随意销毁。

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一、县综改办每年都要对乡镇、经济开发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表彰先进,推进工作。

二、考核评价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考核评价以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省、市、县下发的有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通知、管理办法及有关工作要求等为依据;

四、考核评价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察看现场等方式进行,平时工作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综合确定考评得分。

五、考核评价主要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宣传培训、筹资筹劳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工作成效、工作保障、档案管理、遵纪守法、信息监管系统建设以及工作创新等。

六、考核评价采取百分制,对考核评价先进的单位予以奖励。

信访制度

一、信访工作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坚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

二、信访工作应按以下程序办理:

1、接待、受理、登记:接待要热情、记录要祥细,反映问题属其他部门办理的,应向来访者说明情况,引导来电来访者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同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2、调查处理:需调查核实的事项要及时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

3、督办催办:对由领导转批的信访事项,应及时督查催办,并将办理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

4、报结。查处结果要及时向信访人作出回复。对于上级批转要求上报结果和重要的信访问题,形成专题报告经领导同意后上报。

三、严格执行信访工作纪律和工作保密制度,不得扩散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保护来信来访人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信访工作档案,按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加强档案管理。

项目工程管护制度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管护应坚持建管并重、建管并行,村为主体、政府主导,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的原则。鼓励以“市场取向,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实行“以钱养事”、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管护新办法,加强工程管护,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使用。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的管护主体是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委会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县、乡镇负责设施管护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三、按照保障项目工程正常运转、发挥长期效益的要求,依据国家和省有关工程管护标准,采取群众管护、承包管护、社会管护、市场管护等方式进行管护。

四、实行财政投入、经营收入、集体投入和社会捐赠赞助、村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村级公益设施管护资金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管护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五、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管护经费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分村专户核算。县财政投入的管护资金实行“项目制”管理。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一、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用于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属于明确规定由各级财政支出的项目,以及偿还债务、企业亏损、村务管理等所需费用和劳务,不得列入筹资筹劳的范围。

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应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

三、根据受益主体,筹资筹劳的议事范围为建制村,也可为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筹资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筹劳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中的劳动力。

四、需要村民出资出劳的项目、数额及减免等事项,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或者经村民会议授权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五、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应遵循村民议定、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向村民筹资筹劳的事项、标准、数额必须按规定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并发到户。收取资金应向出资人出具农民负担专用收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坚持公开公示制度,筹资筹劳初步方案、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筹资筹劳情况、资金使用与项目资金决算应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七、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切实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对村民出资、出劳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监督。

八、乡镇农经部门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使用范围、村民议事、筹资筹劳程序、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程监督。

九、对违反“一事一议”政策筹资筹劳,引发的严重群体事件或恶性案件的责任人,将按照政策和文件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公开公示制度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行项目管理公开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公示内容: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由村民代表对一事一议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建成后,村级要将投入建设的筹资金额、项目资金(实物)的安排使用情况等进行公示,提高财政奖补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示项目的时间、方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一事一议议事、筹集、管理、使用、项目建设、项目建成交付使用等各环节均应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式方式可以将一事一议需公示的内容在镇、村固定公示栏或群众经常聚焦场所利用广播、电视等进行公示。

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对公示的内容有疑问的,可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县、乡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领导小组等部门反映投诉。

一事一议讲话 篇6

一、筹资筹劳的范围

1、村内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村内道路修建及维护。(组组通或户户通、排水沟)+

3、村内安全饮水工程、村容、村貌整洁。

4、村内植树造林。

5、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村内土地整理项目。

6、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其他公益事业项目。

7、对符合当地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政府给予补贴资金支持的相相邻村共同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先以村级为基础议事,涉及的村所有议事通过后,报经县农监办审核同意,可列入筹资筹劳的范围。

二、筹资筹劳减免对象

1、筹资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所议事项受益人员。

2、筹劳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所议事项受益人口男性18岁—55周岁的劳动力。

3、减免筹资人员为:五保户,现役军人。

4、减免筹劳人员为: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在校就读的学生,孕妇,或者分娩未满1年的妇女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不承担筹劳任务。

5、对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任务的农民,以及因病,伤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筹劳任务的村民,由当事人提出申请,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程序讨论通过。

三、筹资筹劳的程序。(“4+2”工作法)

1、党支部会议提出草案。

2、两委会对草案商议。

3、全村党员对草案审议。

4、草案公示(公示有照片,公示15天)。

5、召开全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由三分之二代表通过)

6、填写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统计表。

7、征求农户意见表。

8、填写减免筹资人员名单

9、填写减免筹劳人员单。

10、筹资筹劳决议公示有照片。

11、筹资筹劳方案公示。(公示7天照片)

1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核表。

13、向所乡政府村打报告。

14、乡镇、街道初审(报初审文件)

15、乡镇政府向农监办理提出事一议,筹资筹劳请示报告(以文件形式报送,一式六份)

16、县农监办批复文件。

17、一事一议筹资款向乡财政所上交,开收据、建立专门账户。

18、填写先补后建议项目资金申报表。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来源

1、筹资是一事一议此项工程受益的本村人口减去,五保户、现役军人,或按程序通过所减免人员,所筹资人员每人20元乘总口,等于数就是筹资,筹资款项上交乡财政所建设立专帐,国家给予以补助一半。

2、筹劳接文件规定,每个劳动1年内每个劳动力,筹劳不超过5个,每个工日20元。

确定公式:全村劳力×5(个工作日)×20元(每个工作日20元)等于数就是筹劳。此款项目国家补助50%的钱建设工程。

3、政府补助比例农民筹资筹总额的50%,所需资金补助为中央40%,省30%,市县30%。

五、提出此建议

1、凡是农民出资干活的项目都可以与一事一议项目捆绑使用如:户户通,组组通,小型桥涵,安全饮水(沼气、挖坑),农厕改造,文化大院,电网改造低压,(文化大院,健身器材)等。

六、提出要求

1、各村认真学习方案,吃透精神,安排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

2、各村写标语不少于3幅,固定民生标语。

做好“一事一议”促进新农村建设 篇7

1 2014年河北省内黄县“一事一议”基本情况

内黄县耕地面积为106万亩, 辖17个乡镇, 1个街道办事处, 532个行政村。2014年全县共申报村级公益事业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7个, 涉及137个行政村。项目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建设11个、道路建设项目92个、村容村貌整治26个、其它1个。该“一事一议”涉及农村人口21.8万人, 农村劳动力14.3万人, 筹资411.047万元, 筹劳1 359.291万元, 财政奖补资金885.169万元, 集体投资社会捐资1.904万元。

2 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转变了干部的思想认识

税费改革后, 村集体资金比较缺乏, 大多数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普遍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 不主动谋划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出台, 调动了广大村干部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2.2 吸引了多方投入

过去兴办的公益事业仅限于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由群众筹资, 没有社会赞助, 筹集的资金有限。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 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带动和吸引了社会大量投资。

2.3 激发了农民的热情

通过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 实行财政奖补实施过程和结果公开,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 提高了村民民主参政意识, 激发了农民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的热情。村民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这辈子恐怕都不可能通公路了。”

2.4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实施, 村级公益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解决了农民多年无力解决的问题, 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3 主要工作措施

3.1 强化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非常重视,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 副县长为副组长, 县财政局、县农牧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由县农牧局、财政局负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 县农牧局负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和标准的审核, 各部门之间既有分工, 又共同协作, 形成了较强的工作合力。各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加强了对筹资筹劳组织实施的具体指导。根据各村公益事业建设现状, 引导各村区分轻重缓急, 细化议事规程, 做到“有事则议, 议则规范”。

3.2 严格把握政策界限

一是根据实际需要、群众受益的原则, 坚决摒弃脱离实际需要和群众承受能力, 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错误思想。把群众想办而个人无法办的事情办好办实是推行“一事一议”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二是实行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的原则, 每人每年筹资不超过20元, 每个劳动力每年筹劳不超过5个工日。三是民主管理到位的原则。“一事一议”项目民主决定后, 农民需出资出劳, 为对得起农民的血汗钱, 在工作中应把握事前预算、民主决策的原则。“一事一议”项目和预算的提出都是在征求农户的同意后, 召开村民会议, 由民主讨论决定, 对未作预算而又急需安排筹资筹劳项目的, 村委会可遇事即议, 并及时召开村民会议, 集体讨论决定。四是群众监督、依法审计的原则。依法设立村务监督小组, 负责农民出资出劳使用情况监督审核, 村委会定期或随时张榜公布, 接受监督。县农监办定期对农民出资出劳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违反规定、擅自立项或提高标准, 强制农民出资、出劳的现象坚决制止。

3.3 规范操作流程

一是搞好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媒体、印发资料、深入农户讲解等多种方式, 多渠道宣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政策, 使广大群众对“一事一议”有进一步的认识, 为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打好思想基础。二是政策培训。为顺利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 搞好相关政策培训, 重点培训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政策, 培训对象主要是从事“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和乡镇、村基层干部。三是村“两委”拟定。由村党支部提议, 并经村“两委”商议, 编制“一事一议”方案。四是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召开村党员大会审议前, 要将“一事一议”方案向党员公示。参加审议的党员人数必须占到全村党员人数的2/3以上, 审议事项及方案须经到会半数以上党员同意, 并提出修正意见后张榜公布, 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五是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召开村民会议应由本村过半数18周岁以上的村民或者本村2/3以上农户的代表参加, 表决时应经2/3以上的到会人员通过并签字认可, 方能形成决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应当由代表2/3以上农户的村民代表参加, 表决时按1户1票进行, 经到会村民代表所代表农户的2/3以上通过, 并签字认可, 方能形成决议。决议形成后要及时张榜公示, 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六是报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初审。经公示后无异议的筹资筹劳方案, 上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初审, 对于符合要求的“一事一议”事项在收到方案的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初审时对实施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七是报县农监办审核。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初审的筹资筹劳方案, 由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上报县农监办审核, 经县农监部门复审后, 符合政策要求的, 在收到方案7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为此, 全县制定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流程图、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申报审核表、村级开展“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程序和乡 (镇) 街道办事处初审、申报复审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书及表格等12种样式资料, 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及理解。

3.4 严格执行六项纪律

一是决不允许借“一事一议”加重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保留的“五个一票否决”之一, 要加强监管, 严防增加农民负担。二是不许借“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还历史旧账, 一经发现, 收回资金, 情节严重者处理相关人员。三是不许突破省定筹资筹劳限额, 哪里出问题就追究哪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四是不许简化任何一项议事程序, 要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 否则视为违规操作, 对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五是工程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项目竣工验收必须由“一事一议”资金管理监督小组、施工单位、村民代表三方共同验收。六是不许出现半拉子工程, 真正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办实, 真正把“一事一议”办成民心工程。

3.5 加强监督检查

金溪县“一事一议”严把“五关” 篇8

一是严把制度建设关。金溪县加强对村级筹资筹劳的监督,认真落实公示制度,制定了《金溪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方案》、《金溪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确保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是严把科学规划关。金溪县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选择上,由县财政局、农业局组织专人深入村组、农户, 体察民情,摸清情况,科学地建立了金溪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分轻重缓急,初步形成了奖补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三是严把检查督办关。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检查监督制度。在项目建设前必须进行审报,做到建设前有安排,建设中有检查,竣工后有验收,实行全过程的检查和监控。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责令项目单位和项目承建单位(人)进行整改,有效地防范了项目建设中的偷工减料现象和“豆腐渣工程”。

四是严把资金公示关。金溪县严格要求列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实行招投标,并在村务公开栏及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公示项目建设的内容、范围、标准,以及资金筹集和投入数额、村民筹资(筹劳)等,广泛接受社会和村民监督。

五是严把资金报账关。金溪县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管理操作程序运行。将“一事一议”项目所有筹集到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全部缴入乡镇财政所专户,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确保资金专项使用。

(江西省金溪县财政局 杨阿三 )

责任编辑:宗宇翔

上一篇:春季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动员讲话下一篇: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