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 ;其中指音调的是_ 。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
3.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而具有了 的性质。
4. 体温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现在的测量示数是 ℃,它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人的正常体温。
5. 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是反射角,物质I是 。
6. 夏天许磊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一阵风吹过感到有些冷的感觉,这是因为水 ,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吐出舌头和快速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 ,并且加快了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7.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 ___现象,“捞(摘)不到”说明成的是 像;“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看水中物体的像在物体的 方。
8. ,小聪玩放大镜时,他先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他看到的手指是 (完整填出成像的特点);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他将看到房屋是 (完整填出成像的特点)。据此你认为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 有关。
9.在如下图电路中,
(1)若要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若要两灯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
(2)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能发光的灯是 ,另一灯不能发光的原因是 。
(3)若并联时干路的电流乙电流表,流过L1灯的电流为0.30A,则流过L2灯的电流大小为_____
A。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11.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C.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12.,一束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我们能看到耀眼亮光的位置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面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下面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变小 B.像向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变大
C.像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D.像向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14.印刷工人用铅水浇铸铅板,下能反映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D.严冬,河面上结冰
16.为了相互传呼方便,在甲、乙两个办公室各装了一个电铃,要使任何一方按开关,都只能使对方电铃发声,则在电路中正确的是( ).
17.某电路中的电流大约为0.4A,一同学要准确测量这个电路中的电流值,他选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及0~3A,他是用0~3A的量程来测量,他这样的结果是( )
A.测不出电流值 B.电流表的指针可能被打弯
C.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D.测量的精确程度差一些
三、综合解答题(22题4分,23题8分,24题7分、共19分)
22.一天下午,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小红家里自习功课,突然天空乌云密布。过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一道耀眼的闪电,再过3秒钟,传来震耳欲聋的雷声。因为雷声非常响,所以小红以为打雷处就在她家附近,吓得面色苍白。小明赶紧安慰小红说:“打雷的地方离我们大约1公里远,不必惊慌。”接着,小明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向小红作了解释,小红听后很信服,两人就继续安心学习。
(1)请你写出上述内容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A.
B.
(2)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大,光从打雷处传到小红家所需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小明说打雷的地方离小红家大约1公里是如何算出的?请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答:
23.《扬子晚报》5月21日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
阅读了这则新闻后,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槽罐车里的液态氮是用什么方法使氮气液化的?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
(2)液体氮泄露出来变成氮气是什么物态变化过程?该过程吸热还是放热?槽罐车尾部冒出的“白烟”是怎样形成的?
(3)文中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一处并加以改正吗?
(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为防止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你打算怎么做?
24、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指针偏转了量程的2/3,电流表A2的指针偏转了量程的3/4,所用电流表为实验室用的双量程电流表。求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②④, ①③ 2.能量,信息 3.电荷(或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4.液体热胀冷缩,38.7,高于 5. ∠1;玻璃
6.蒸发吸热,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7.反射,虚;折射,上
8.正立放大的虚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9.(1)S2, S1和S3 (2)L2, 被短路 (3)0.24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0.A 11.D 12.C 13.D 14.C 15.A 16.C 17.D
三、阅读解答题(22题7分,23题8分,共15分)
22.(1)(每空2分)A.声音(或光)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B.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雷击处离小红家的距离约为:340×3(m)=1020m≈1公里(3分)
23.(1)液化(1分);缩小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1分)
(2)汽化(1分); 吸热(1分); 由于汽化吸热,附近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悬浮在周围形成“白烟”(1分)。
(3)不妥:液态氮气(1分), 改正:液态氮(1分)
(或不妥:氮气具
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改正:液态氮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较快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结论 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第一节 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让学生在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让物体发声的活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了解]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如: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等等
[师]刚才设计的些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声 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质疑: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问题: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发言)
(如: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等等„„)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但是棉花、软木塞等除外])[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如: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s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等等)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2):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 km,快车的速度v1=105 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1=s1v=14.3 1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2=
s2v=2 h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 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3=
s3v=0.8 h
3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耳朵)[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恢复听觉。[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
定发声体的位置。)
[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五、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声音传播的空气传导听到声音两种途径骨传导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回答:
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物体振动的快慢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你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1)超声波加湿器。(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
(4)超声波探伤。
(5)B超(B型超声波)。(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1.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质疑: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波形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得出: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如: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质疑: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1”的响度大,“5”的响度小。“1”的音调低,“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的不同特色叫音色。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演示]观察波形。
比较不同的乐器都发C调的“1”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
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五、板书设计
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声音的特性频率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问题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问题4:(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小商贩的叫卖声。
(4)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5)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师]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阅读“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师生共同活动:
1.0;30~40;70;90;150。2.90;70;50。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师]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
主动地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
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问题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棉被包起来(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问题4:摩托车消声器采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2、完成《学与测》相关章节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2]广场的声控喷泉。
[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6]利用“声纳”探测敌人潜艇。[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
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复习和应用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是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空气传来的。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m所用的时间为
t=100340s=0.294s 而短跑100m的成绩在10s左右。若不考虑
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的嗡嗡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蝴蝶的翅膀也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时间为2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m=680m
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选(每题2.5分)
1、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棒后,属于溶液的是()
A、味精B、泥沙C、纯净的冰块D、植物油
2、刚被车床切削过的零件,切削前后没有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B、温度C、体积D、密度
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达到 1000C时,一定会沸腾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密度会变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D、水是由氧气和氢气构成的4、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A、(甲)和(乙)图
B、(甲)和(丙)图
C、(乙)和(丙)图
D、任意两图均可
5、如图所示,水中的大鱼和小鱼在争论,大鱼说:“我的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小鱼说:“我在深处,受到的压强大,受到的浮力大。”则()
A、大鱼说法正确
B、小鱼说法正确
C、大鱼、小鱼的说法都错误
D、无法判断
6、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
A、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不变
B、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也减小
图7
C、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7、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如果把物体A向右移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A、压力和压强都不变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D、压力和压强都变大
8、在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以下关于食盐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B、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D、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9、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10、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11、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为2牛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
杯接住(如图所示)。则()
A、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牛
B、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C、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D、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12、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13、用过滤方法提纯粗盐时,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
A、食盐B、食盐与不溶性杂质C、不溶性杂质D、无任何物质
14、向墙上按图钉,很容易进去,对图钉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A、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对手指的压力B、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力D、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强
15、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只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把等质量的铜、铁、铝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杯中(水
未溢出,球全部都浸入水中),则杯中的水升得较高的是()
A、放铜球的B、放铁球的C、放铝球的D、三杯一样
16、把一只生鸡蛋握在手心使劲捏,蛋很难被捏破,而把鸡蛋往碗边轻轻一磕,蛋就碰裂了。这是因为()
A、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大
B、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大
C、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小
D、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小
17、下图是几种不同渠堤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
18、三个质量、底面积和高度都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装满水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大B、乙大C、丙大D、一样大
19、用食盐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量筒②酒精灯③玻璃杯④托盘天平⑤蒸发皿⑥烧杯
A、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④⑤⑥
20、如图所示,3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煤油、水、硫酸。由图可知,是硫酸的是()
21、“死海不死”一文中描述道“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屡淹不死”。四位同学运用科学知识对该现象进行了
解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的咸度很高,被扔进海里自然就浮了起来
B、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被扔进海里后,处于漂浮状态
C、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大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D、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22、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50牛,103帕B、50牛,104帕C、500牛,103帕D、500牛,104帕
23、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保持压强计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 下、朝水平方向,分别观察U型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这一实验操作主要研究的是()
A、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B、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关系
C、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D、不同液体内部是否都有压强
24、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B、稀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含有100克水的溶液
25、把10克氯化钠固体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A10%B20%C25%D33.3%
二、我会填(每空1分,35分)
1、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是气体,B中产生是气体,它们体积之比为A:B=,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
2、如右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3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克/厘米;
3⑵当体积为2厘米时,m甲=克,m乙=克;
3⑶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厘米,V乙3=厘米。
3、用重20牛的铁桶从井中打水,在桶未露出水面时,匀速提起这桶水所用的力
_______20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2001年6月3日,CCTV在云南扶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_____来实现的, 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 水对它的压强______(填” 增大, 不变或减少”).5、如图,用50牛的力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重20牛的正方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则此物体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牛;压强为_______帕。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随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中溶解度变化不那么明显的是物质。
(2)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是克。
(3)在t2℃时,2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克。
7、有关浮力问题的实验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a和b两图中,弹簧秤示数差等于____;
(2)b和c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中液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___有关;
(3)c和d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跟_____有关。
8、如图8,桌面上放置一个瓶子,瓶内装有一些饮料,当瓶口塞紧 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部压强将变,原因 是。
9、碘酒是由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是溶剂。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泉水中因溶入__________,饮用对人类有利。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
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有;
2 在托盘天平上称量食盐,用填序号的量筒取的水;
A 10 mLB 100 mLC 200 mLD 500 mL
3 如果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那么所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序号。
A >5%B =5%C <5%D 没有影响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6分)
1、在“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各项操作:
(1)比较图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3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编号为C、D的2幅图,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编号为D、E的2幅图,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科学小博士”的同学们做了如图5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
选用的图是(填图中序号)
探究的结果是:
四、我学以致用(第1小题6分,第2小题3分)
1、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小学女教师,名叫凯莉·艾巴瑟,有一天,当她想清洗原来装满黄铜矿的沾满油污的袋子时,他发现黄铜矿的小颗粒能附着在肥皂泡上而浮在水面上,这个偶然的发现,就是浮游选矿新技术的起源。
浮游选矿的方法如下:将矿石弄碎,和水、油一起放进槽内。包含有效成分的矿石小颗粒,就会被一层稀薄油膜包起来,不致被水弄湿。这时,在这种混合液中吹入空气,再用力搅拌,就会产生无数个小气泡。被稀薄油膜包裹着的小矿粒,就会附在气泡上,像氢气球一样,和气泡一起浮在水面。
阅读后请回答:
(1)“浮游选矿”是美国
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
(2)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为什么能上浮?
(3)你对“浮游选矿”能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或建议吗?
2、到副食店打豆油或买酱油时,售货员用一种叫“提子”的容器。豆油和酱油的提子不同,如果豆油提子坏了,售货员用酱油提子代替,那么副食店和顾客谁吃亏了?(已知酱油的密度大于豆油的密度)
科学八年级第一章素质测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每题2.5分)
1、氢气、氧气2: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2.75.43.00.8
23.204、改变自身的重力不变增大5、5050006、B371007、浮力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8、增大深度增大
9、碘酒精碘酒精二氧化碳矿物质
10、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2.5BC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6分)
1、ABC在同一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略
四、我学以致用(第1小题6分,第2小题3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06-16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总结12-29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07-15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江寒假作业答案11-01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01-04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06-21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江06-17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12-11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11-09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