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试验室(精选8篇)
4.1 硬件环境
4.1.1 试验室驻地建设
4.1.1.1 工地试验室设置应因地制宜,宜在项目部(总监办)或拌和场(站)附近,方便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场地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安全、环保及施工要求等因素。试验室区域内交通通道均应硬化,水电满足使用要求。4.1.1.2 工地试验室用房宜采用活动板房材料拼建而成,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空间跨度、风雪等极端气候的影响,必要时应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其使用周期内安全可靠;试验室周边排水设施应完善、合理。4.1.1.3 试验室工作区、生活区应分设。
4.1.1.4 试验室应根据工程内容和规模分设样品间、土工室、集料室、化学分析室、水泥室、水泥砼室、力学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检测室、标准养护室等功能室,其总面积应≥300m2。各功能室面积要求:样品间≥20 m2,土工室≥35 m2,集料室≥30 m2,化学分析室≥15 m2,水泥室≥30 m2,水泥砼室≥30 m2,力学室≥30 m2,沥青室≥25 m2,沥青混合料室≥35 m2,检测室≥20 m2,标准养护室≥30 m2(分两间设置,各配备一台温度、湿度控制器)。
4.1.1.5 试验室应设置办公区域,办公区域与功能室应分设。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和资料档案室。办公室总面积≥40 m2,资料档案室≥15 m2。
4.1.1.6 工地试验室应根据建设项目砼工程量建立报废砼试块堆放场地,要求该场地应砌筑围墙,高度不小于1.8m,并设门上锁,防止砼试块丢失。其场地砼容量应满足存储建设项目6个月内的所有砼试块数量。
4.1.1.7 试验室应备有专门的发电设备(功率≥15kW),并作防噪处理,保证试验检测工作正常、连续开展。试验室电路应为独立的专用线,在总闸及力学室、标准养护室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4.1.1.8 试验室办公区域及各功能室应有必要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
4.1.1.9 消防设施按以下要求配置:每个试验室应备有消防砂,还应备有足够数量的消防桶、消防锹等消防工具。配置的上述消防设施应合理分布在试验室各功能室及办公区域外。4.1.2 试验室布置
4.1.2.1 试验室应制作试验室专用牌匾悬挂于醒目处,牌匾内容与工地试验室印章内容一致,即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名称+建设项目标段名称+工地试验室。4.1.2.2 功能室布局应符合以下原则:
4.1.2.2.1 一个试验项目需要使用多个功能室的,功能室之间距离不宜太远。4.1.2.2.2 试验过程产生振动的功能室宜设置在一起,试验过程需要使用隔振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的功能室应远离振源功能室,如化学分析室和沥青室等。4.1.2.2.3 功能室室内设备应本着优化试验工作流程、减少功能室内的人流与物流的交叉,整体摆放和谐美观,同时作业不至于造成相互干扰等原则进行平面布局。
4.1.2.3 办公室及功能室外悬挂或张贴有统一规格的门牌标识。
4.1.2.4 办公室内墙体上应悬挂工地试验室组织机构框图、人员配置图,主要管理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上墙。
4.1.2.5 办公室应在墙体合适位置张贴工地晴雨表、人员考勤表、工程形象进度图、人员去向表等图表。
4.1.2.6 办公区域内办公桌、资料柜等布置摆放要合理。
4.1.2.7 办公室宜安装空调,为检测人员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试验检测工作正常开展。
4.1.2.8 功能室内主要设备旁边墙体上应悬挂统一规格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1.2.9 对有环境条件要求的功能室,应配置相应设施。对有环境条件要求的区域应有环境条件要求标识及限入标识。试验室要加强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温湿度环境的监控,各功能室应在墙体上悬挂温湿度表。对于空间较大的功能室及标准养护室应在房屋对角墙体位置布置不少于两个温湿度表。
4.1.2.10 各功能室电源插头应高出地面130cm以上,防止冲洗时进水漏电。4.1.2.11 操作台高度应控制在70cm~90cm之间,台面采用宽度为60cm~80cm,厚度不小于1cm的橡胶板铺设。台下可根据操作台结构设置带有柜门的储物隔柜。4.1.2.12 功能室的温湿度记录、仪器使用(运行)记录悬挂在对应仪器背面墙体上,离地150cm左右。4.1.2.13 仪器使用及维修记录用竖放硬面夹挂在相应的仪器后面,离地150cm。
4.1.2.14 各功能室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框图要上墙(蓝底白字),制作尺寸为高60cm,宽40cm,的标牌,框图(底线)离操作台顶面60cm的墙体上。
4.1.2.15 集料采用隔仓存放,隔墙高为60cm,宽和深为60-80cm,仓后墙120cm高处贴材料标示牌。
4.1.2.16 各功能室均应设置自来水水池,水池布置应适用、美观。水泥砼室地面应设置水槽,方便设备及场地清洗。4.1.2.17 标养室门口墙体上悬挂试件入出库记录台账,标养室地面上要设置环形水槽,便于室内水排向室外,水槽尺寸为宽8cm*深5cm。标准养护室内应设置试件养护架,养护架须具有一定的刚度条件(采用不小于4mm*4mm的角钢,并涂刷防腐油漆),其高度不宜高于150cm,保证试块养生效果。4.1.2.18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室应安装大功率排气扇,保证检测人员的健康。
4.1.2.19 资料室应配备专用档案柜,应具备防潮、通风条件。4.1.3 办公室布置
4.1.3.1 职责、机构框图采用蓝底白字,宽60cm,高90cm的标牌,挂贴离地(底线)150cm的墙体上。
4.1.3.2 安全帽应统一悬挂在靠近门口的一字形木条上,木条离地180cm,禁止将安全帽搁置在资料柜、桌面或其他物体上。
4.1.3.3 电脑主机不应搁置在办公桌上。4.1.3.4 办公室和各功能室应设置醒目门牌。4.1.3.5 办公室、资料室布置摆放要合理。4.1.4 设备配置及安装
4.1.4 设备配置及安装
4.1.4.1 设备配置应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符合投标文件承诺,同时能够适应工程内容及规模相关要求。关键设备应进行自动化改造,如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水泥恒应力压力机、车辙试验机、马歇尔试验仪等。
4.1.4.2 设备精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试验规程相关要求。
4.1.4.3 试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试验辅助器具及工具。4.1.4.4 设备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或试验规程相关要求进行安装。设备需要安设基座与其固定的,应在试验室建设时根据布局设计设置基座,基座顶面应保持水平,待设备就位调平后采用地脚螺栓进行固定,设备离墙至少保持50cm距离。对基座有隔振要求的如水泥胶砂振实台,应为不与其他建筑物直接相连的独立混凝土台(台高40cm,体积0.25 m3,重量约600kg),周围存在振源时应在地面与台座间设1cm厚橡胶垫。4.1.4.5 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力学设备应设置金属防护罩或安全防护网,采用防护网时网眼尺寸不宜大于1cm×1cm,使用的防护网应既保证安全、方便操作,同时美观大方。
4.1.4.6 试验室应至少配备2辆专用汽车,其中一辆应是客货两用车。4.1.4.7 试验室应配置必要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具备网络通信条件。4.2 人员配置
4.2.1 工地试验室岗位结构
工地试验室必须完善组织机构,须设授权人1名,检测工程师、检测员、辅助人员若干。试验室根据所配置人员专业范围、技术特长划分人员具体岗位。4.2.2 人员持证要求 4.2.2.1 第三方工地试验室
对于独立特大桥、建安费6亿元(工地试验室所管辖建设项目合同段建安费总和)以内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工地试验室不宜少于16名试验检测人员,其中试验检测工程师不少于4名。检测人员必须持有交通运输部部颁试验检测证书。
对于建安费超过6亿元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每增加2亿元应增加1名试验检测工程师及2名试验员。4.2.2.2 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
对建安工程费用3.0亿元以内的,不应少于8名试验检测人员,其中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的不少于2名。建安工程费用每增加2亿元应增加1名试验检测工程师及2名试验员。
4.2.2.3 工地试验室现场授权负责人必须由母体机构派出,且现场授权负责人应在交通部质监总站数据库中注册在本母体机构名下。
4.2.2.4 试验检测工程师持证专业应涵盖工程范围。各功能室主要操作技术人员应持有相应专业资格证书。4.3 试验室制度建设
工地试验室应根据母体机构质量体系文件相关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具体特点,充分考虑工地试验室工程现场检测的基本属性,编制简洁、适用、针对性强且可操作性的各项试验检测制度。
以下几项基本制度应完善建立: 4.3.1 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母体机构编制)
4.3.2 工地试验室岗位职责(含母体机构授权负责人、专业检测工程师、检测员、资料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等岗位)4.3.3 设备管理制度(含设备检校、使用及维修保养)4.3.4 样品管理制度
4.3.5 试验检测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含分析及档案管理)4.3.6 外委试验取送样管理制度 4.3.7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4.3.8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4.3.9 试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4.3.10 含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4.3.11 试验室廉政制度 4.4 试验室管理
4.4.1 母体机构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督管理 4.4.1.1 母体机构授权的管理
母体机构应按要求规范授权。完整的授权资料应包含授权书、授权参数一览表、授权母体机构等级证书正副本影印件、计量认证证书正副本影印件,母体机构全套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工地试验室应按档案管理相关要求对授权资料妥善保管,当母体机构资质等级(含核定参数)、计量认证参数范围发生异动或体系文件改版升级时应及时更新授权资料。
4.4.1.2 按我区工地试验室管理相关要求,母体机构自工地试验室组建开始,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由母体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系统监督检查,检查不得流于形式。检查过程应有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应有正式书面通知,工地试验室整改应有具体措施。母体机构负责人监督检查期间应征求项目执行办、驻地监理组及承包商等单位意见。4.4.2 人员管理
4.4.2.1 持证人员注册管理
工地试验室所有持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证书的在岗人员必须在授权母体机构进行信息登记注册(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试验检测人员数据库)。4.4.2.2 人员信用评价管理 工地试验室对试验室持证人员信用评价自评进行管理,工地试验室不得聘用上信用评价等级为较差或很差的试验检测人员。4.4.2.3 人员变更管理
工地试验室应保持试验检测人员稳定,由质监局工地试验室核定(改:考核)认证中核定的试验检测人员原则上当内不得变更,年终试验检测人员变更须先履行变更手续后再离岗。4.4.2.4 人员考勤管理
项目执行办应每月对工地试验室人员进行考勤管理,确保应在岗人员全职在岗。驻地监理组应对承包商工地试验室人员考勤情况进行抽查,每周不少于1次。
4.4.2.5 人员业务培训管理
工地试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仪器设备更新后或投入使用前、新标准或新方法实施之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学习,且形成完整的学习记录归档。
4.4.2.6 人员质量体系文件宣贯要求
工地试验室筹建初期应对所有检测人员进行母体机构质量体系文件、工地试验室各种管理制度的宣贯,宣贯记录归档。4.4.2.7 人员档案管理
按人管理,一人一档。档案中应包括在岗人员清单、人员身份证、试验检测证书、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劳务合同(或协议)影印件。4.4.2.8 人员着装管理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作业时应统一着装并挂牌上岗。4.4.3 设备管理
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或自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4.3.1 设备应按我区管理要求进行检定、校准或自校。
强制性检定仪器由符合条件的计量检定测试部门检定。其他设备、器具应按要求进行自检自校。自检自校应具备专人、专门器具及编制有检校规程等基本条件。检校周期不得超过规定时限。
4.4.3.2 仪器设备使用前应实施标志管理。
所有检测配置的仪器、设备、量具应具有唯一性编码标识,并实施“绿、黄、红”三色标志管理,绿、黄、红三色标志的使用及定义如下: 4.4.3.2.1 绿色标志:经验收/检定/校准/验证后达到使用量值和功能要求的仪器设备、量具。
4.4.3.2.2 黄色标志:某一功能或某一指标达不到仪器本身要求,但又可以限制使用的。
4.4.3.2.3 红色标志:仪器设备损坏,经检定/校准/验证技术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的、超过检定/校准/验证周期的、怀疑仪器设备有失准问题的、封存备用的。4.4.3.3 设备使用管理
4.4.3.3.1 仪器设备使用前,操作者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查看检定、校准或自校记录以便了解设备性能。
4.4.3.3.2 使用时应按要求填写设备使用(运行)记录。
4.4.3.3.3 试验仪器设备,不论使用与否,均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记录。
4.4.3.4 设备档案管理
按设备管理,一机一档。档案应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历年历次检定校准/自校证书或记录、设备检校合格确认表、维修保养记录、设备使用台帐等。4.4.4 试验室环境的管理
4.4.4.1 试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应保证安全排放。试验废水必须经沉淀后方能排放,化学废液应进行中和、消毒处理后方能排放,严禁直接排泄导致环境污染。试验固体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定期清理到指定位置,不得到处摆放、随意丢弃。
4.4.4.2 试验室环境条件应明确责任人进行日常维护。4.4.4.3 检测人员对检测环境应按要求进行监测并记录。4.4.4.4 试验室应经常性对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进行检查。4.4.5 检测工作的管理
4.4.5.1 标准、规范、规程的管理
工地试验室应根据项目工程内容及授权参数搜集齐全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工地试验室对搜集到的标准应进行控管,并定期建立本试验室的标准清单。若规程、规范及标准过期作废,试验室应及时取得最新有效版本进行更换,同时书面通知试验室人员和相关部门停止使用,并在本试验室标准清单及过期规范上标注“作废”字样。4.4.5.2 样品管理 4.4.5.2.1 取样应有取样记录。
4.4.5.2.2 取样应建立台帐,取样台帐、取样记录应与试验原始记录、报告一并存档。
4.4.5.2.3 样品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4.4.5.2.4 工地试验室应建立统一的样品编号规则并按规则对取样样品进行编号,且应建立样品台帐(含留样台帐)、样品出入库登记台帐。
4.4.5.2.5 试验室对样品应进行识别管理。识别信息应含样品名称、规格型号、样品编号及样品状态(待检/在检/已检/留存)。样品识别标识应清晰、准确,与样品或样品包装包裹物接触牢固、紧密。桶装和瓶装样品宜直接正面粘贴,袋装样品宜直接粘贴在相同尺寸的硬板上,然后用细铁丝绑扎于袋口处;混凝土试件标识宜在最后一次抹面后用铁丝或钢钉刻在试件表面,其内容为构造物名称(可用字母代号)、构件部位、强度等级和制作日期。4.4.5.3 试验过程的管理
4.4.5.3.1 工地试验室只能从事母体机构授权核定参数范围内的工地检测活动。不得超业务范围开展检测工作,不得对外承接检测任务。4.4.5.3.2 试验报告结论表述应规范、准确。
4.4.5.3.3 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应建立自检试验台帐,第三方工地试验室应建立与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自检台帐相对应的抽检台帐。
4.4.5.3.4 工地试验室、检测人员严禁编造虚假数据、虚假记录和报告。4.4.5.3.5 试验不合格报告应单独归档存放,并按要求建立不合格品试验台帐,同时收集相应不合格原材料、实体的处理说明或整改报告归档。
4.4.5.3.6 超出工地试验室核定能力范围的检测参数应进行外委。外委材料取样应进行见证;取样数量应满足试验要求;试验频率应满足规范要求;选择的外委单位应具有交通质监机构核发的等级证书(含相应参数)同时通过计量认证(含相应参数);外委参数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外委试验应建立台帐,方便查阅。4.4.5.3.7 工地试验室应加强试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的劳动保护。检测人员在进行沥青、化学等有毒、有腐蚀性、有强噪声试验操作时,必须按要求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4.4.5.3.8 工地试验室应积极参加质监机构、执行办组织的试验比对、技术比武活动,加强岗位技术练兵,持续提高试验室业务水平。
研讨会首先由全体会议代表对新近落成一个月的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环保界 (一级站) 标准化示范实验室》的参观开始。在南昌今年难得一现的温润舒爽的秋意之中, 与会代表兴意盎然地走进这个由香港德麦实验室系统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所全程设计、施工并装修的全新的环境监测标准化示范实验室。在监测站工作人员及实验室相关设计人员全程详细、专业的介绍、解答和沟通的过程中, 大家对标准化实验室在水、电、气、风等系统装备及操作台面、功能专柜及诸如报警器、防火装备等基本的计量认证要求等有了初步切实的感受, 为接下来的专题研讨奠定了充分的实地实物印象和沟通交流情境。
在具体的研讨交流过程中, 正如德麦公司王初江女士所说, 这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 适应和改造环境是我们的追求, 尤其是在全新社会发展阶段和科技水平已经对实验室建设提出全新要求的新形势下。未来几十年, 国家将加快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和力度, 这使得我们对实验室建设予以规范并对其标准化建设理念进行深入探讨迫在眉睫。
意识及概念的更正
分析当前中国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德麦公司的周水文先生指出, “普遍缺乏专业意识, 大多数人认为实验室更新、建设只不过是更新一些台台柜柜而已, 甚至不少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 至今都还将实验室装备视作‘实验室家具’, 而且这种意识还普遍潜伏在很多实验室供应方、实施方、设计方甚至使用方等各个层面。”这种状况主要归于以下几方面因素:国情、资金、体制等的限制;传统、陈旧的意识约束;实验室建设与基建混同不分, 受“以基建部门为主, 使用部门为辅”的管理现状的约束;至今国家还没有关于实验室系统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 大多归于建筑设计院设计, 而设计院基本都是按1993年国家建设部推出的《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为标准, 也就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91-92。而这至今已经近20年, 相对而言是比较滞后的。
关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首先要从概念上更正并普及, 在实验室的基础配套设施上需从一直以来的Lab Furniture (实验室家具) 转化为Lab Fundamental equipment (实验室基础装备) , 这也是德麦公司早在1996年就开始提出并着力实施普及的概念之一。结合与会代表在对江西环境监测站实地参观的印象, 设计师形象地举例, 按照标准化理念建设的现代实验室, 其中的每一个台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而是会跟水电风气等装备工程统一起来进行的系统、完整的设计衔接, 这就是从根本设计理念上与“家具”的区别。所以在有效打破以上四种制约因素的同时, 现代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 是一种系统工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任何环节都不会是割裂、独立的设置, 否则必然会在投入使用之后由于部分节点的不衔接、断裂化从而带来频繁的二次施工、多次返工以及工人无法施工, 甚至是人员和仪器安全得不到保障、最终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的局面。
“标准”与“衔接”
实验室基础配套装备是其整个标准化建设的根基, 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据介绍, 1995年, 德麦公司已经开始借鉴欧洲、北美、英联邦等国的标准, 结合中国国情、行业及专业特征, 制定了实验室基础装备配套系列产品的部分标准。诸如实验台系列、仪器台系列、功能柜系列、实验装备系列。举例其中功能柜系列就包括以下多种类型:有毒剧毒气体的存储柜, 如甲醛、氰化钾等;易燃易爆气体存储柜, 防火柜;强腐蚀性气体存储柜;挥发性药品柜;放射、辐射、防辐射存储柜;普通试剂存储柜;电子产品存储柜, 干燥柜等。
在具体的设计环节, 从材料选用上, 95%选阻燃材料, 5%的细小配件选无助燃材料, 同时拒绝选择可燃材料, 拒绝选用有害放射性材料, 尽最大可能降低一切隐患。这更是对最终实验室使用者、工作人员的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思路上的安全保障。设计构架上重点体现功能完备, 包括排水、电控系统、气体配送声音管道等重大系统工程装备, 实现标准的衔接, 统一规范。举例如, 在设计至关重要的捕风系统时, 要规范好如何实现对流、如何有效形成正负压等。
尤其是对于实验室基础配套装备在与系统工程进行有效衔接的规划设计方面, 德麦公司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长期的设计思路探索, 对“衔接”做了重点强调。比如针对于有害气体系统, 设置有:挥发性药品柜;对有害气体进行智能控制的节能装置;专业的气瓶柜;在气体的输送管路上, 使用不锈钢无缝钢管;特气方面的三大保护系统装置如低压预警系统装置、安全防火感器系统装置、泄漏报警系统装置等。
在室内装饰上有力与技术装备达成“衔接”, 比如走廊吊顶采用百叶窗形式或者基本不吊顶形式, 与屋顶整体的水电风气等装备系统高度贴合、配套;室内采用钢化玻璃、PVC塑胶地面及实验室专用LED灯具等环保装备。
“从下到上”的装置趋势
在研讨会上, 来自GCE的总经理米蒂冉先生结合自己在中国所参与实验室项目的经验以及对中德实验室建设历程及发展的分析、对比, 对实验室系统发展的趋势以及实验室气体集中供给的相关设计进行了回顾、阐述。他提到, 德国的第一代实验室是出现于100多年前的, 而目前在德国被广泛使用的应属于第三代实验室, 从不同阶段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发现, 实验室的很多系统装置出现一个从地面“升”至屋顶这样的一个趋势, 即大家在现场参观中所看到的, 所有的水、电、气、风等不同系统都被集中升至实验室的上方, 而且现场大家亲眼所见, 很多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 水、电、风、气等系统的不同节点也会根据需要做了适当的设计、改变, 可以随意移动至实验所需的使用点, 这样的设计思路和装备可以使其成本节约至整个安装和使用成本的三分之一。当然, 所有设计趋势中, 安全性永远是首位重要的因素, 保证不对人体造成任何显性或潜在的伤害。
供气的“系统”考量
至于为什么要在现代实验室的建设中改变传统供气方式为集中供气?这也是对以上系统化工程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米蒂冉描绘到, 系统是设计师脑海中一种全面的画面或概念, 包括组成系统的各个具体部件、施工安装以及操作使用等各种环节。所谓系统性的要求, 即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 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还是大家上面提到的“衔接”的重要性。对于集中供气的系统设计, 主要有经济性、安全性、纯度及人体工学等几方面的考量, 当然, 除此, 不同的气体供应会有不同的标准。集中供气系统在德国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开始了, 德国也是欧盟唯一制定这些标准规范的国家, 并且其相关标准在2004年就被采用为欧盟标准, 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采用其作为国家标准。当然, 这样的系统、这样的标准最终还是要靠系统的设计者、总包方、系统设备生产商、安装部门、审核部门 (涉及政府相关审核的各个部门) 、保险部门以及最终的用户等所有涉及方共同来遵守, 才能达到其最大的效益。
纯水的“试剂”意识与质量“管理”
在对实验室有关纯净水的规划与设计方面, 来自密理博公司的李葆华先生结合公司业务及对整个行业的了解指出, 现在一些新建实验室都在特别考虑其纯水设备的设计, 有的会选择中央纯水装置。他分析到, 虽然上中央纯水其费用比较高, 但通过进行5年或10年的较长期效益对比后会发现, 分期的投入, 包括在主机和耗材等方面的陆续投入, 其实已经远远大于类似中央纯水这样的一次性投入。所以整体经济性能上来看, 整体/中央纯水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 从现代社会人文关怀的理念来看, 之前的纯水设备对实验员来说, 既要做实验, 同时要随时关注、考虑设备的运行状态, 甚至有些时候还需维修设备, 而中央纯水的装置, 只要打开用水设备就可以了, 从这一层面讲, 中央纯水设备也可以是现代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员从装备改进角度带来的一份福利, 同时更是对整个实验室效率的改善。
具体到实验室纯水的标准及其管理理念, 从国际层面来看, 国外很多标准理念, 包括每个纯水标准的参数、对水系统的要求等都不一样。但有一点, 李葆华先生特别提出, 实验用水是要把水当做“试剂”来对待的, 而对试剂来说, 则主要有两个属性:质量标准+稳定性。所以这就涉及到对其要进行相应的管理。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纯化技术, 都会带来不同的管理要求。但在新建实验室的机会面前, 如果能在初期投入中央纯水这样的硬件设施, 则是为纯水质量管理提供的一个最好的硬件基础, 是实施纯水管理的根基建设。而且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 未来可以真正对纯水系统有一个整体的管理, 整体提升实验室纯水的质量水平。目前一般的实验室整体纯水构成主要有五大模块:产水部分、纯水储存部分、分配系统、对特殊用水点的二次纯化处理, 以及对回水点的水质监测。简单的实验室, 一般用这样一套管道就可以了。另外有些大型实验室, 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设计思路上, 对纯水系统分设不同的子单元。
纯水试剂关系到实验室百分之九十以上实验的质量。除了系统的设施装备和管理理念, 在一些装备细节上要把握好分寸, 中央纯水的优势显而易见, 但风险也无处不在。所以无论是水量设置, 还是取水点的数量设置, 都应根据需要合适而止, 并非越多越好。另外, 关于纯水的标准, 中国目前的GB6682相对是比较落后的。在国际上, 各类纯水标准在最起码的离子、有机物、微生物这三个指标上是必须要控制的, 而GB6682只能做到离子控制指标, 所以这也是国内实验室水质标准建设需要加强推进的一项工作。
附:整体 (中央) 纯水的设计及配置要点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符合应用要求和相关标准的水质;
●合适的产水流量以满足每日所需;
●合适大小的储水箱以应付高峰用量;
●合适的分配系统以保障水质的稳定;
●合适的管路纯化和水质监控系统确保水质稳定;
●合适的超纯水终端满足各类高端实验。
使用方的声音
作为对现代实验室具体的使用方, 此次参会的各环境监测站的负责人也在研讨中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比如再次强调设计环节的超前性, 做好实验室规划的“顶层设计”, 避免走弯路。除了好的设计, 要同时加强施工环节的培训、指导;在管理上, 要同步于现代实验室标准化设计的整体化、系统化思路, 包括共同探讨如何突破传统“包产到户”式的管理思想, 如何对开放式实验室进行标准化、高效化、系统化管理;在对标准化实验室的设计理念普及上, 考虑制作可供使用方参考的详尽、专业的设计手册, 供更大范围内初步了解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人员进行快速、通俗、便捷的参阅推广;等等。
未来可期任重道远
一、科学规划是前提
要加速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必须有一个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建设规划,这是前提。有了规划,就有了目标,就能够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避免盲目性。使用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室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作用。因此,我们以着眼未来、面对现实、长短结合、统筹兼顾为宗旨,根据不同时期的建设目标,制定相应的三年或五年建设规划,并制定配套年度实施计划。目前我们涉农专业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制定了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以此《规划》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面力量,在建设好实验室的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二、改革体制是关键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关键。我们的做法首先是合并实验室,改革过去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来规模小、效益低、重复分散的38个实验室合并为16个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实验室。其次是变过去的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为校、系二级管理的新体制,并确定实验室为科级机构,实行主任负责制,任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实验室主任。通过合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验室房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也很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也提高了。第三是统筹安徘,突出重点,合理使用经费。如何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这是实验经费管理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在办学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首先保证的是设备费和实验实习费。为了用好这些经费,对设备费贯彻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实行分权管理,即校级提留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全校共用实验室,再下达新上专业和其他需要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其余分配到各系,由系主任掌握。这样,在基本满足一般需要的前提下,集中经费,分期分批建设了如微机室、中心实验室等一部分重点实验室。对于实验费,实行代金券管理,并加强了与之配套的计划管理,保证了实验经费的均衡有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去的盲目、浪费等问题。第四是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了保证仪器的采购质量,我们采取对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认真把关、层层负责的办法。凡产地、型号和质量不清楚的不批,重复购置的不批,旧有仪器还能使用或经修复能使用的不批。对于计划外购置、计划不合理、选型不当或未发挥效益的追查责任。此外,还注重抓仪器设备的验收、维护、维修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完善制度是保证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根本保证。首先,学校根据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修订了《实验室工作暂行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室规则》、《实验教学管理条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切实严格执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次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管理水平,因此,我们极为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采取诸如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培训、随堂听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一支满足需要结构的实验技术队伍正在形成。
四、研制标准是目标
研制标准化实验室的标准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目标。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涉农专业实验室的任务以及实验室评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制了我校涉农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标准,要求所有实验室按照此标准建设标准化实验室。(见附表)
五、优化职能是目的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建设标准化实验室也必须以优化三项职能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我们在抓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始终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力争多开设实验,开高水平的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一是制定、完善实验课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分析研究各门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基础上,制定各实验课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技能培养项目。二是制定课程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要求。有实验课的课程都要按照统一格式制定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要求,并以此来训练和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三是增设实验项目,更新实验内容。根据各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形势下对学生应具备技能的新要求,修订、补充、完善各实验指导教材。依据学校的条件,及时引入新成果、新技术,舍弃陈旧的实验内容。在新开的或更新的实验中,重点是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是改进实验教学手段。一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由于经费短缺,我们不等、不靠,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发挥教师的技术优势,对部分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虽然不如新仪器的性能,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仪器设备,提高了实验效果。另一方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自制部分实验课的系列教学片,引入课堂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今年,学校为高职高专教育设置了六个多媒体教室,广大教师纷纷设计课件,积极参加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五是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更新实验内容和改进实验手段的同时,我们大力倡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近几年中,共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八十余种。如呼吸实验、同养实验、静脉注射等方法的改进,克服了过去实验结果不易观察、结果不准确的弊病,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按照课程的性质,对部分专业课实行模拟工厂化实验,如孵化实验搬进实验室。在孵化期间,学生可随时进行观察、操作。如有的作物类、加工类实验走出实验室,移至田间、食品厂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六是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实行“积累评分”的办法,从实验态度到实验考勤、实验提问、操作技能、结果分析、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等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2.加强实验课教学研究与改革
实验课的系统改革,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此,我们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方法。在全校一百多门实验课中,分别在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了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满足了改革与实践的需要。如动物生理学的教师进行的肾上腺素解救小白鼠、兔、鸡胰岛素中毒的实验研究,经过利用不同动物进行的上百次试验证明,以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此项实验难以取得理想结果,通过不断探索,提出了新的观点,找出了该实验的正确设计与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有关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近几年,发表实验研究论文百余篇,一项实验课系统研究与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努力为科研服务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为科研服务是实验室的重要职能。这些年来,学校的大多数实验室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如我校承担的“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张北试区、农牧结合、农林牧综合发展技术体系研究”课题、“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农牧业综合发展研究”课题,朱元照教授的“冀育自别雌雄蛋鸡快慢羽系”课题,杨正教授的“塞北兔研究”课题等,均在实验室进行初试和中试。学校的60多项省部级科研获奖项目中,多数成果的取得都倾注着实验技术人员的辛勤汗水,体现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实验室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实验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
4.积极为社会服务
1.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1.1 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BSL-1实验室的要求。
1.2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
1.3实验室应当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等。
1.4 应当配备的仪器设备有:酶标仪、自动洗板机、微量震荡器、生物安全柜、真空检测仪、普通离心机、磁力搅拌器、生物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纯水仪、酸度计、高压灭菌器、普通冰箱、冰柜、恒温水浴锅、干热灭菌器、通风橱、电子天平(0.001g)、多道移液器、单道移液器、紫外灯等。
2.地(市)级兽医实验室
2.1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
2.2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2.3实验室应当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仪器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和档案室等。
2.4 在配备县(市)级兽医实验室所应有的仪器设备基础上,还应当配备有:PCR仪、电泳仪、凝胶电泳成像与分析系统、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Ⅱ级生物安全柜、组织匀浆机、涡旋混匀器、超声波裂解器、超纯水仪、自动高压灭菌器等。
3.省级兽医实验室
3.1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
3.2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
3.3实验室应当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处理室、样品保存室、档案室、仪器室、试剂室、血清学检测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病毒检测室、细菌检测室、寄生虫检测室、病理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实验准备室、菌(毒)种保藏室等。
3.4在配备地(市)级兽医实验室所应有的仪器设备基础上,还应当配备有:梯度PCR仪、荧光PCR仪、多功能电泳仪、恒温振荡摇床、细菌过滤器、小型冻干机、小型孵化器、细菌鉴定仪、自动组织脱水机、石蜡包埋机、自动染色机、倒置显微镜、多功能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全自动高压灭菌器、超低温冰箱(-86℃)、制冰机、电子天平(0.0001g)、电动移液器等。冷冻切片机、荧光显微镜、石蜡切片机、消毒液机。
4.区域级兽医实验室
4.1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等应当符合要求。
4.2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其中BSL-3实验室建筑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基础实验室建筑面积不低于1600平方米。
4.3实验室应分别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处理室、样品保存室、仪器室、资料室、档案室、试剂室、血清学检测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病毒检测室、细菌检测室、寄生虫检测室、病理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实验器材准备室、菌(毒)种及样本保藏室、标准品制备室、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
4.4在仪器配备上,不低于省级兽医实验室的配备,确保能满足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附件3:
国家区域级和省级兽医实验室现场考核细则
本表基于《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办法》和《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中有关条款而制定。
条款
评
审
内
容
评审结果
评审
说明
Y(是)
N(不是)
一、实验室设施
1.1 *兽医实验室是否处于一个相对独立(建有屏障或缓冲区)或封闭的区域
1.2 实验室面积与功能室设置
*省级兽医实验室总建筑面积是否在1500平方米以上
*区域级兽医实验室总建筑面积是否在2000平方米以上,其中BSL-3实验室建筑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基础实验室建筑面积不低于1600平方米
实验室设置是否有以下功能室,布局是否合理:
□解剖室
□接样室
□样品处理室
□样品保存室
□仪器室
□档案室
□试剂室
□血清学检测室
□分子生物学检测室
□病毒检测室
□细菌检测室
□寄生虫检测室
□病理学检测室
□洗涤消毒室
□实验器材准备室
□菌(毒)种及样本保藏室
□标准品制备室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只对区域级实验室考核)
1.3 内部环境与设施
地面是否平整、防滑,易清洁、不渗水
墙面是否光滑平整
实验台面是否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是否防水
门及窗户密闭性是否良好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否进行了功能分区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各工作区域是否有明确的标记
是否配备应急照明设备
是否有防火设施
是否设洗眼设施
是否设有自动水开关(或肘动、脚踏开关)
重要实验室是否配备空调
1.4
警示标识
实验室入口处明显位置是否贴标有危害级别的生物危害标志
实验室是否设置可明确辨认的紧急疏散指示标识
高温高速设备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贵重精密仪器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菌(毒)种和样本保存处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有毒有害物品处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1.5 个人防护装备
是否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了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鞋套、口罩、工作服、手套等
二、仪器设备
2.1 *区域级和省级实验室是否具有以下设备 □酶标仪
□自动洗板机
□微量震荡器
□真空检测仪
□普通离心机
□磁力搅拌器
□生物显微镜
□恒温培养箱
□生化培养箱
□超声波清洗器
□酸度计
□超纯水仪
□普通冰箱
□自动高压灭菌器
□冰柜
□恒温水浴锅
□干热灭菌器
□通风橱
□电动移液器
□多道移液器
□单道移液器
□紫外灯
□PCR 仪
□Ⅱ级生物安全柜
□组织匀浆机
□电子天平(0.001g)
□电子天平(0.0001g)
□涡旋混匀器
□超声波裂解器
□梯度PCR仪
□荧光PCR仪
□多功能电泳仪
□恒温振荡摇床
□细菌过滤器
□小型冻干机
□小型孵化器
□细菌鉴定仪
□自动组织脱水机
□石蜡包埋机
□自动染色机
□倒置显微镜
□多功能显微镜
□二氧化碳培养箱□全自动高压灭菌器
□制冰机
□超低温冰箱(-86℃)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凝胶成像与分析系统
2.2 重要仪器设备是否有专人管理
仪器设备技术规格能否达到检验项目的要求
*所有规定的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是否制定仪器操作规程
重要仪器设备是否建立了使用记录
三、工作人员
3.1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是否达到80%
*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是否达到50%
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所有人员是否经过专业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3.2 能力与资质
*实验室主任:
从事本专业工作是否在5年以上
是否熟悉检测技术、质量管理和法律法规
是否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是否具有5年以上的实验室管理及工作经验
是否取得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是否熟悉各种实验的操作及实验仪器的使用
能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各分室负责人:
是否具有丰富的分管实验室的管理及工作经验
是否取得相关专业中级职称
是否熟悉分管实验室的实验操作及所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能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是否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
实验员:
是否所有的实验员均达到兽医专业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水平
是否能掌握所在实验室的各种实验,并能熟练使用本室的实验仪器
能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各分室实验员是否达到2人以上(可兼职)
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并取得兽医实验室检验员证
3.3 *培训与考核
是否制定了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包括运输和清洁员工等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计划是否实施
计划是否包括对新员工的指导以及对有经验员工的周期性再培训
培训内容是否包括:法律法规、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或上级单位是否定期对所有实验室人员就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
每年是否有培训、考核的记录和档案
四、实验室管理
4.1 是否建立了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能正常运行
是否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能正常运行
近2年内是否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检测任务
近2年内是否发生质量事故或生物安全事故
4.2 标准化的管理文件:
是否建立《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是否建立了实验操作规程 是否建立以下管理制度,并摆放在明显位置:
□实验室岗位责任制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药品试剂管理制度
□病料采集、保存及运输制度 □实验室卫生安全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审核制度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菌(毒)种管理制度
□实验室剧毒药品管理领取使用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
4.3 是否有专人定期对检测技术标准进行查新
4.4 是否制定必要的停电、停水、防火等特殊情况应急安全措施
化学试剂、高压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是否有安全防护措施 剧毒、危险物品和器材等是否有专人管理,使用是否有监督措施
4.5 是否对实验废弃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五、检测工作
5.1 *是否有保障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经费投入
5.2 工作程序:
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检验工作流程
是否制定了严格的样品接收程序,并实行微机管理
对样品的流向及检验进度是否进行监控
监控内容是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样品的接收与登记,是否有样品的唯一标识
□任务的制定与下达
□样品的处理
□是否有样品备份
□实验结果记录
□检验报告的审核与出具
□检验样品的销毁与处理
是否对每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
是否按标准、规范等开展相应的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 所有的交接环节是否有相关人员签字或经电脑确认
5.3 对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检测和监测任务,是否制订了实施方案
是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5.4 *记录:
使用的实验室记录是否规范统一,是否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原始记录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真实
是否实施检测、校核二级签字审核制度
5.5 *报告:
对检测结果是否及时出具检测报告,结果报告是否准确、客观
出具的检测报告格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出具检测报告是否严格实施批准人、审核人、制表人三级审核制度
检测结论是否加盖检验专用印章,并骑缝加盖检验专用章
六、档案管理
6.1 是否建立以下实验室相关档案:
□
原始记录
□检测报告
□仪器设备
□
工作人员
□标准物质与试剂 □工作总结
对所有的档案是否实行分类管理
所建档案是否规范、齐全
是否有专人管理档案
是否有防止档案损坏、变质和丢失措施
原始记录与报告档案保存期限是否为5年以上
6.2 对实验室记录和检验报告是否实行微机管理
七、*现场考核
7.1 理论考试:全部人员均需参加考试,个人满分为100分,总平均成绩达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
7.2 操作考核: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医发[2007]12号)规定的实验方法,对实验室承检项目至少抽取5项进行考核(考核时尽量避免相同检测方法),单项满分为100分,总平均成绩达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
八、评审项合计
8.1 关键项
8.2 非关键项
九、评审初步意见
合格□
整改 □
不合格
□
评价标准
1、带*号为关键项,有一项为“N”则视为考核不合格。
2、其它为非关键项,其中补评为“N”项不能超过10%,否则不合格。
附件4:
地(市)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现场考核细则
本表基于《兽医实验室考核办法》和《各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中有关条款而制定。
条款
评
审
内
容
评审结果
评审
说明
Y(是)
N(不是)
一、实验室设施
1.1 *兽医实验室是否处于一个相对独立(建有屏障或缓冲区)或封闭的区域
1.2 实验室面积与功能室设置
*地(市)级兽医实验室总建筑面积是否在300平方米以上
*县(市)级兽医实验室总建筑面积是否在200平方米以上
实验室设置是否有以下功能室,布局是否合理:
□解剖室
□接样室
□样品保存室 □血清学检测室
□病原学检测室
□洗涤消毒室
□档案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只对地[市]级实验室考核)
□仪器室(只对地[市]级实验室考核)
1.3 内部环境与设施
地面是否平整、防滑,易清洁、不渗水
墙面是否光滑平整
实验台面是否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是否防水
门及窗户密闭性是否良好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否进行了功能分区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各工作区域是否有明确的标记
是否配备应急照明设备
是否有防火设施
重要实验室是否设洗眼设施
重要实验室是否设有自动水开关(或肘动、脚踏开关)
重要实验室是否配备空调
1.4
警示标识
实验室入口处明显位置是否贴标有危害级别的生物危害标志 实验室是否设置可明确辨认的紧急疏散指示标识
高温高速设备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贵重精密仪器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菌(毒)种和样本保存处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有毒有害物品处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1.5 个人防护装备
是否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了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鞋套、口罩、工作服、手套等
二、仪器设备
2.1 *实验室是否具有以下设备
□酶标仪
□自动洗板机
□微量震荡器
□生物安全柜
□真空检测仪
□普通离心机
□磁力搅拌器
□生物显微镜
□恒温培养箱
□生化培养箱
□超声波清洗器
□酸度计
□纯水仪
□普通冰箱
□高压灭菌器
□冰柜
□恒温水浴锅
□干热灭菌器
□通风橱
□多道移液器
□单道移液器
□紫外灯
□电子天平(0.001g)
以下只对地(市)级实验室进行考核
□PCR仪
□电泳仪
□凝胶成像与分析系统
□超声波裂解器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Ⅱ级生物安全柜
□组织匀浆机
□超纯水仪
□涡旋混匀器
□自动高压灭菌器
2.2 重要仪器设备是否有专人管理
仪器设备技术规格能否达到检验项目的要求
*所有规定的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是否制定仪器操作规程
重要仪器设备是否建立了使用记录
三、工作人员
3.1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是否达到80%
*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是否达到30%
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
所有人员是否经过专业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3.2 能力与资质
*实验室主任:
从事本专业工作是否在3年以上
是否熟悉检测技术、质量管理和法律法规
是否具有中级技术职称
实验员:
是否所有的实验员均达到兽医专业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水平
是否能掌握所在实验室的各种实验,并能熟练使用本室的实验仪器
能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并取得兽医实验室检验员证
3.3 *培训与考核
是否制定了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包括运输和清洁员工等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计划是否实施
计划是否包括对新员工的指导以及对有经验员工的周期性再培训
培训内容是否包括:法律法规、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或上级单位是否定期对所有实验室人员就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
每年是否有培训、考核的记录和档案
四、实验室管理
4.1 是否建立了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能正常运行
是否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能正常运行
近2年内是否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检测任务
近2年内是否发生质量事故或生物安全事故
4.2 标准化的管理文件:
是否建立《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是否建立了实验操作规程
是否建立以下管理制度,并摆放在明显位置:
□实验室岗位责任制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药品试剂管理制度
□病料采集、保存及运输制度 □实验室卫生安全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审核制度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菌(毒)种管理制度
□实验室剧毒药品管理领取使用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
4.3 是否有专人定期对检测技术标准进行查新
4.4 是否制定必要的停电、停水、防火等特殊情况应急安全措施
化学试剂、高压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是否有安全防护措施
剧毒、危险物品和器材等是否有专人管理,使用是否有监督措施
4.5 是否对实验废弃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五、检测工作
5.1 *是否有保障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经费投入
5.2 工作程序:
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检验工作流程
是否制定了严格的样品接收程序
对样品的流向及检验进度是否进行监控
监控内容是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样品的接收与登记,是否有样品的唯一标识
□任务的制定与下达
□样品的处理
□是否有样品备份
□实验结果记录
□检验报告的审核与出具
□检验样品的销毁与处理
是否对每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
是否按标准、规范等开展相应的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
所有的交接环节是否有相关人员签字
5.3 对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检测和监测任务,是否制订了实施方案
是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5.4 *记录:
使用的实验室记录是否规范统一,是否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原始记录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真实
是否实施检测、校核二级签字审核制度
5.5 *报告:
对检测结果是否及时出具检测报告,结果报告是否准确、客观
出具的检测报告格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出具检测报告是否严格实施批准人、审核人、制表人三级审核制度
检测结论是否加盖检验专用印章,并骑缝加盖检验专用章
六、档案管理
6.1 是否建立以下实验室相关档案:
□
原始记录
□检测报告
□仪器设备
□
□工作人员
□标准物质与试剂 □工作总结
对所有的档案是否实行分类管理
所建档案是否规范、齐全
是否有专人管理档案
是否有防止档案损坏、变质和丢失措施
原始记录与报告档案保存期限是否为5年以上
6.2 对实验室记录和检验报告是否实行微机管理
七、*现场考核
7.1 理论考试:全部人员均需参加考试,个人满分为100分,总平均成绩达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
7.2 操作考核: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医发[2007]12号)规定的实验方法,对实验室承检项目至少抽取3项进行考核(考核时尽量避免相同检测方法),单项满分为100分,总平均成绩达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
八、评审项合计
关键项
非关键项
九、评审初步意见
合格□
整改 □
不合格
按照集团公司“一保一降”攻坚和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安排,为进一步规范煤场管理,切实加强燃料各环节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有效解决入厂验收、设施陈旧等突出问题,消除掺配管理、燃煤热值差等薄弱环节,提升短板指标,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决定自2012年11月起,开展数字化煤场、燃料验收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三大项目建设活动。
一、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燃料管理是关乎火电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是发电企业保障生产、节约成本最具潜力的一项工作,在燃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越来越大、燃料供应环境日益复杂、作弊方式不断翻新的新形势下,加强燃料入厂验收管理、煤场储存掺配管理和规范采制化环节的工作刻不容缓。
公司作为集团煤炭供应最为紧张和复杂的“两区六厂”之一,来煤结构异常复杂,靠吃“百家饭”度日,且由于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给公司燃料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公司燃料验收计量、采制化环节软硬件落后,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和人为干扰因素较大,验收手段已不能适应复杂环境的要求;同时公司燃料煤场管理粗放,不能有效指导安全、经济、环保配煤掺烧工作和煤场科学储存管理,现有燃料管理方式和手段已影响到企业挖潜增效能力的提升,必须应用科学化的手段加以改进和提高。
公司近年来将燃料作为管理的重头戏,通过实施大燃料管理、建立模型采购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是如何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一直是公司探索追求的所在。集团公司提出建设数字化煤场、燃料验收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三大项目,给公司管理瓶颈指明了方向。
(二)意义
实施数字化煤场、燃料验收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三项工程,实现入厂验收、煤场管理、入炉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做到GPS定位、自动分区、精准堆取、精确配煤,对存煤堆放、煤质、煤量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最大限度地防止自燃损失,同时优化配煤掺烧方案,对入厂、入炉燃料数据及发电运行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减少人为干扰、提高数据真实性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燃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满足公司目前的实际需求,同时更是一项长久受益的工程,对今后的生产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及带来不可估摸的经济效益。二、三大项目的定义概述(集团公司定义)
(一)数字化煤场
数字化煤场是指以安全、经济、环保的配煤掺烧及煤场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不同煤场或同一煤场按煤种或煤质区间进行既定堆区划分,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网络信息、视频监控等技术,以入厂轨道衡、汽车衡、皮带秤、斗轮机等设备采集入厂煤分区堆放的数量(如无验收监管系统的指挥接卸功能,则需人工录入各区域的进煤数量)并自动匹配其价格、热值、全水分等参数;以煤场斗轮机(加装皮带秤)、推煤机等堆取设备及原煤仓、入炉皮带秤等设备采集入炉煤从煤场各分区取送的数量,并自动匹配其价格、热值、全水分等参数,从而以三维数字化方式动态展示各煤场和煤场各分区进、出、存煤的量、质、价、时间等参数状态,指导配煤掺烧和燃料供应调度,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燃料验收监管系统
燃料验收监管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和网络信息、视频监控等技术,按照国标对相关作业环节的要求,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系统设计思想,对汽车煤入厂登记引导、机械采样、过衡计量、接卸指挥及汽车回空、出厂单据等业务流程实现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和视频全程监控,并能通过网络信息、移动通讯等手段将现场实时采集的数据自动上传到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的管理者通讯工具,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燃料验收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透明性。
(三)数字化标准化验室
数字化标准化验室是指燃料入厂、入炉化验室(含采样、制样环节)的相关设备、仪器、设施、环境及岗位设臵、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操作流程、质量体系等达到国标的要求,并能通过CNAS认证的燃料化验室,同时能实现化验各环节的关键流程通过计算机程序数字化控制和视频监控,实时可靠地传输到燃料验收监管系统、数字化煤场系统、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等,达到燃料化验室的标准化、数字化。三、三大项目功能及实现目标
(一)数字化煤场
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及实现目标有:
1.进厂、堆取、入炉煤数据联动,以三维图形全面直观动态展示煤场状态,包括不同煤场和同一煤场不同区域的煤量、热值、全水分、硫分、价格(标单)、堆存时间等。
2.根据机组负荷和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需要,按煤种、煤质、堆存时间等配煤掺烧和煤场管理的要求,提供最优堆、取煤方案,并能进行直观演示,指导采购供应和配煤掺烧工作。
3.入炉皮带秤、煤仓实时计量输煤动态,能够分班、分炉、分上煤次数进行数据分类统计、计算。
4、煤场现场出现温度超标、存煤越线、盈亏数量过大等异常状况时能进行实时预警并通知。
(二)燃料验收监管系统
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分为进厂智能调度、自动采样、计量、接卸、回空、出单、制样等环节。
1.智能调度系统
智能调度系统主要通过射频卡用于进厂煤的登记、排队、引导、采样、过磅、卸车指挥等方面。
2.自动采样系统
除了常规的功能外,系统增加了要设计采样机维护保养程序软件和集样自动称重、取送时间控制等功能,以确保采样环节堵塞违反国标的漏洞。
3.自动计量系统
在常规功能上增加了自动防遥控作弊和对常用车型车辆超重时自动进行报警功能。以及抓拍套牌车辆、自动识别磅位、煤场扣杂无限PDA传输数据、衡器维护保养监控程序等功能。
4.制样环节要求
制样环节增加了软件程序控制,包括:对合样工作的扫描、称重、合样流程进行程序固化,确保煤样精准合并,防止窜样、少样;判断制样工作条件和已制样的粒度、重量以及送样、制样的时间、存查样的管理等是否符合国标。
(三)数字化标准化验室
数字化标准化验室包括了入厂、入炉煤化验室及采样集样室、制样室、存样室。
数字化标准化验室应具备的硬件设施和环境要求(位臵、大小、温度、湿度、光线等),将严格按照国标的要求。
数字化标准化验室软件开发主要是按照国标规范,针对影响化验结果的化验环境、标定物质、仪器检定、业务流程等进行程序控制,并能实时将数据按权限审核后传输至验收监管系统、数字化煤场系统、燃料管理信息系统。
(四)视频监控系统
三大项目都应根据需要,合理设臵就地视频监控,必要时还可建设视频监控中心和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并与燃料调度监控中心结合考虑。根据工作需要及权限,各级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远程访问、监控三大项目实时状况。
(五)与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燃料调度监控中心的衔接关系
三大项目是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燃料调度监控中心的前端功能系统,为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和调度监控中心分别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和监控画面,信息系统进行汇总、匹配、计算,形成综合数据应用于燃料管理、财务管理等并将必要数据传输到调度监控中心。因此,三大项目应共享同一数据库,统一与燃料管理信息系统、调度监控中心接口,能同步上传相关信息至分子公司、集团公司。
四、实施目标和步骤
(一)目标
2013年底前完成三项工程,并将数字化煤场项目建成集团首个样板工程。
(二)步骤
1.动员启动、组织收资调研 时间:2012年11月份
公司成立三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并下召开项目建设动员大会,明确活动目标,完善重点内容,做好阶段安排,组织收资调研,为项目开展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确定方案、选择单位意向 时间:2012年12月份
在充分开展对外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全面系统分析查找目前公司燃料管理及设备设施的不足和问题,充分借鉴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好的管理方法、好的科学设施,组织一些厂家或科研单位,实地进行考察并制定施工方案,公司最终确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单位。
3.全面推进,保质保量完工 时间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对照关于建设数字化煤场、验收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实施方案的要求,健全监督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三大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五、组织机构
为确保“三大项目”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公司决定成立“三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公司经营管理部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
(一)领导小组 1.成员构成 2.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数字化煤场、自动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三大项目建设的开展;确定公司三大项目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案;审定设备采购、改造项目,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工程质量检查评价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二)办公室 1.成员构成 2.主要职责
制订《关于建设数字化煤场、验收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实施方案》,经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印发执行;督促指导各部门按照计划做好收资调研、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向领导小组汇报项目推进情况;针对项目开展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落实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活动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报送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各环节进展情况和各阶段工作总结。
六、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调研。建设数字化煤场、验收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三项工程,既是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三大项目的重要意义,通过专项活动,进一步强化向管理要效益、向科学要效益的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收资调研,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筹备一套完整细致的方案,确保项目的及时开工,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2.项目管理,落实责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结合专项活动方案,做到突出重点、协调推进、优质优量。
3.动态检查,严格考核。建设数字化煤场、验收监管系统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三项工程必须建立严考核、硬约束、重激励的工作机制,把项目建设与提升燃料管理、实现全年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采取现场会、专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以及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对在建设中行动迅速、态度积极、真抓实干的要及时总结表扬,对搞形式、走过场、推诿拖拉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1.1 为规范实验室仪器、药品使用及储存管理,加强化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范各类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特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适用于圣氏化学工程部实验室内部管理。2 实验室6S管理 2.1 6S释义
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
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
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
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
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SEIKETSU)——形成制度,贯彻到底;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
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安全(SECURITY)——安全操作,生命第一;重视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
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 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素养(SHITSUKE)——养成习惯,以人为本;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2.2 6S管理实施措施
2.2.1 遵守和执行公司和部门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自觉自律。
2.2.2 文件、资料、记录应整齐摆放在文件框中,不得随意散放在实验台上。文件夹要有明确的标识。归档的文件或实验记录要分类存放,并且有明确的目录和标识以便于查找。2.2.3 文件、资料、记录或制度等要保持干净整洁,文件、记录需划改时应在划改位置备注划改人姓名。
2.2.4 工作场所的门窗、台架应保持无灰尘、无油污的清洁状态。
2.2.5 试剂柜内、实验台抽屉内的物品要分类摆放整齐,并且要进行定期清理。2.2.6 实验室外走廊要保持通畅,不得摆放影响美观或走路的纸箱、纸袋等。2.2.7 设备仪器上的标识、铭牌要保存完好。
2.2.8 清洁用具保持干净,使用后要及时悬挂或摆放到指定位置。
2.2.9 下班时须先关闭或锁好门窗,关好水、电等并确保安全后才能离开实验室。2.2.10 实验室内必须着工装或白大褂。
2.2.11 与其他部门进行工作对接时要有服务意识,态度要热忱。
2.2.12 不使用的化学试剂及其它物品要立即清理,归类放置。不可使其占用作业空间。2.2.13 个人物品如工作服、手套等,要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在实验室内随意丢放。2.2.14 测量仪器设备要按要求进行定期检查,每月2次,并进行设备例行维护和保养,每月1次。仪器设备在盛装或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或有毒物质时,应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仪器设备清洁干净。要求仪器设备外观无污染、无灰尘、无油迹等。2.2.15 所有的试验废液及其它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2.2.16 做好定置图区域6S工作,保持区域整洁干净。
2.2.17 随手整理收拾实验用材料和用具,实验完毕立即整理和清洁台面及用具用品等,得到的样品要密封好,然后按类别放到指定位置并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2.2.18 实验设备应定期维护,建立实验室设备仪器台帐,保证常用仪器取用方便,其他仪器保存完好。(附:实验室设备仪器台帐)3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3.1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安全技术规程,了解设备性能,严禁违章作业。
3.2 现场取样应站在上风口,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取样和向容器内加入药品时,面部禁止正对容器口,防止药品溅入眼内及其它部位。3.3 配制有毒试剂或在实验中能放出有毒和腐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保持通风良好。
3.4 进行易燃易爆物质试验时,禁止明火加热或接近火源。3.5 在开启易挥发有毒试剂时,禁止面对自己或他人。
3.6 禁止使用化学器皿盛装食物,禁止用饮具、餐具盛装药品,实验后、进食前,必须充分洗手。
3.7 工作完毕检查水、电、气、窗安全处置后方可锁门。3.8 化验室常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8.1 天平
A、同一实验应使用同一台天平。
B、称量前后检查天平是否完好并保持天平清洁,如在天平内洒落药品,应立即清理干净,以免腐蚀天平。
C、天平载重不得超过最大载荷,被称物应放在干燥清洁的器具中称量。挥发性、腐蚀性物体必须放在密封加盖的容器中称量。
D、不要把热的或过冷的物体放到天平上称量,应待物体和天平室温度一致后进行称量。
E、称量完毕应及时取出所称样品,关掉电源。F、非实验人员不得任意搬动天平。3.8.2 真空泵
A、使用前先检查泵内的油位。
B、拔掉出口管的罩帽。C、禁止空抽在3分钟以上。
D、泵正常工作时,泵油温不得超过40℃,如超过可加大冷却水流量或采取降温措施。E、真空泵及四周环境应保持清洁。
F、长期工作着的泵应注意油量是否充足(不得低于油位线),油量不够将影响工作性能,甚至损坏机件。3.9 安全用电常识
3.9.1电对人的伤害:可分为电外伤和电内伤两种。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电 内伤就是电击,危害性较大,严重时能致命,它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等重要机体受损,3.9.2 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
A、安全电流(通常把10mA的工频电流,或50mA以下的直流电看作是安全电流)。B、安全电压(安全电压的数值,在国际上尚未统一规定,国内规定有6、12、24、36、42V五个等级)。
3.10 使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规定
3.10.1 认真阅读电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
3.10.2 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不要用电线直接插入电源接通电灯、仪器等。以免引起电火花引起爆炸和火灾等事故。
3.10.3 临时停电时,要关闭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开关,待恢复供电时再重新启动。仪器用完后要及时关掉电源,方可离去。
3.10.4 电气动力设备发生过热(超过最高允许温度)现象、应立即停止运转、进行检修。3.10.5 实验室所有电气设备不得私自拆动及随便进行修理。3.11 触电的急救
遇到人身触电事故时,必须保持冷静,立即拉下电闸断电,或用木棍将电源线拨离触电者。千万不要徒手和脚底无绝缘体情况下去拉触电者!如人在高处要防止切断电源后把人摔伤。
脱离电源后,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若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应注意,对触电严重者,必须在急救后再送医院做全面检查,以免耽误抢救时间。4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及处理
4.1 在实验室使用、合成易燃易爆、有毒、易制毒及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时,实验人员应根据所用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佩戴相应劳保防护用品并尽量在通风橱内进行;
4.2 实验完成后应对废弃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处理,消除其可能对人体或者环境造成的各类危害;
4.3 从化验室库房领用的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后应及时归还剩余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合成的危险化学品应妥善保管并做好标识;
4.4 实验室合成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期限为3个月,超过期限的危险化学品应及时处理,处理需保留处理记录; 4.5 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根据实验室着火和爆炸的原因,可采取下列针对性预防措施。4.5.1预防加热起火
4.5.1.1蒸发、蒸馏和回流易燃物时,不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或用明火加热水浴,应根据沸点高低分别用水浴、沙浴或油浴等加热。
4.5.1.2 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液体过程中,分析人员绝对不能擅自离开。4.5.1.3 实验室内不宜存放过多的易燃品。
4.5.1.4 不应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储存爆炸性物质,以免关闭和开启玻璃塞时因摩擦引起爆炸。必须配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应保持清洁。4.5.1.5 不慎将易燃物倾倒在实验台或地面上时,必须:
A、迅速断开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源; B、立即用毛巾、抹布将流出的液体吸干; C、室内立即通风、换气;
D、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火源。4.5.2 预防化学反应热起火和起爆
4.5.2.1 实验员对于要进行的实验,需了解其反应和所用化学试剂的特性。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应有的防护措施及发生事故处理方法。
4.5.2.2 易燃易爆物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4.5.2.3 在未了解实验反应之前,试料用量要从最小开始。4.5.2.4 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4.5.3 实验室灭火
灭火原则是:移去或隔绝原料的来源,隔绝空气(氧)、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
实验室灭火的紧急措施:
A、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B、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绝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D、实验室灭火注意事项 4.6 防止烧伤、腐蚀和烫伤
实验室中的烧伤,主要是由于接触到高温物质和腐蚀性化学物质以及由火焰、爆炸所引起的烧伤。
4.6.1化学烧伤:化学烧伤是由于操作者的皮肤触及到腐蚀性化学试剂所致。这些试剂包括:强酸类:特别是氢氟酸及其盐。强碱类:如碱金属的氢化物、浓氨水、氢氧化合物等。氧化剂:如浓的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等。某些单质、如溴、钾、钠等。
化学烧伤的预防措施:取用危险药品及强酸、强碱和氨水时,必须带橡胶皮手套和防护眼睛。酸类滴到身上,不管是在哪一部分,都应立即用水冲洗;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烧杯等耐热容器中进行。在不断搅拌下把浓酸加入水中,绝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在溶解NaOH、KOH等能产生大量热的物质时,也必须在耐热容器中进行,如需将浓硫酸碱液中和,则必须先稀释后中和。
4.6.2 烫伤和烧伤:烫伤是操作者身体直接触及火焰及高温、过冷物品(低温引起的冻伤,其性质与烫伤类似)所造成。4.6.3 割伤的防护与处理:
A、安装能发生破裂的玻璃仪器时,要用布片包裹。
B、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时,最好用水或甘油浸湿橡皮管的内口,一手带线手套慢慢转动玻璃管。不能用力过猛。
C、容器内装有0.5L以上溶液时,应托扶瓶底移取。4.7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4.7.1 实验室中引起的中毒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急性中毒。二是慢性中毒,如经常接触某些有毒物质的蒸汽。4.7.1.1 酸类
H2SO4、HNO3、HCl这三种酸是化验室最常用的强酸。受到三酸蒸气刺激可以引起急性炎症。受到三酸伤害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患部。4.7.1.2 碱类
NaOH、KOH它的水溶液有强烈腐蚀性。皮肤受到伤害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涤伤处。4.7.1.3 氰化物、砷化物、汞和汞盐
4.7.1.4 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族卤代烃、芳香烃)4.7.1.5 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3,4苯并芘)4.7.2 预防中毒的措施
为避免中毒,最根本的一条是,一切实验室工作都应遵守规章制度。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
4.7.2.1 进行有毒物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4.7.2.2 用嗅觉检查样品时,只能拂气入鼻、轻轻嗅闻、绝不能向瓶口猛吸。
4.7.2.3 室内有大量毒气存在时,分析人员应立即离开房间,只许佩带防毒面具的人员进入室内、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4.7.2.4 有机溶剂的蒸气多属有毒物质。只要试验允许,应选用毒性较小的溶剂。如石油醚、丙酮、乙醚等。
4.7.2.5 试验过程中如发现头晕、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即表示可能有中毒现象,应立即离开实验室,必要时应到医院。
4.7.2.6 尽量避免手与有毒试剂直接接触。试验后,进食前,必须用肥皂充分洗手。不要用热水洗涤。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5 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及报告编写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室主管在接到分管副总关于小试的实验课题后,应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报分管副总审批方案的可行性;
5.1.2 实验方案经分管副总审批通过后,实验室主管按方案要求,配置实验所需原料及设备仪器,对缺少的实验设备仪器及原料应及时报计划购买。5.2 实验记录
5.2.1 具备实验条件后,实验员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投料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
5.2.2 记录书写应规范,修改应采用划改的方式,并在划改处备注划改人;
5.2.3 实验室主管应定期检查实验员记录完成情况,对记录书写不规范及各类参数记录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5.3 实验报告编写
5.3.1 单次实验完成后,由实验员汇总处理实验数据并报实验主管,实验主管根据实验方案,安排下次实验的具体内容;
5.3.2 按实验方案完成所有批次实验后,实验主管汇总所有数据,并编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应列出实验所需原料及主要产品、副产物的理化性质,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过程。
5.3 实验报告完成后,报分管副总审批。6 附则
在现阶段, 我国的建筑工程实验室无论是从硬件设备还是从人员的整体能力上来说都还不够完善。近年来建筑行业在国内一直处于发展蓬勃的状态, 而在国内有关建筑建设的项目大多数都是由国内的企业来承担, 人才短缺, 专业程度低, 设备不够完善是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 在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建筑工程实验室人员是十分急切的一项任务。优秀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 外界环境、硬件设施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实验室人员能力的强弱。建筑工程行业的实践性是很重要的, 只有让建筑工程行业的工作人员、学生多加实践, 多加进行实验, 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把工作做好。改变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实验室状况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2 建设建筑工程实验室的目标
首先, 无论是哪个行业, 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就是进行实验, 而实验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实际操作做准备。建筑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也不例外。建筑工程类项目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 不管是居民住宅、商场楼房、大型工厂企业还是一些公用建筑设施的建设都属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范畴, 而这些建筑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所以在这些工程的建筑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质量, 这不光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行业的责任和信誉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与否。建筑工程类人员在上岗实际操作之前必须要经历在实验室无数次的实验演练, 才可以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
其次, 对于许多高校生来说, 动手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我国国内许多高校建筑工程实验室的数量很少, 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这对于培养实战操作人才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如果不进行实际操作, 不进行反复的练习, 学到的东西终究是纸上谈兵, 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 得到的也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 他们并不知道理论与实际的工程项目有何差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十分有道理, 只有进行实践才会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从而进行修正和完善。
再者说, 进行实验室实际操作可以完善我国学校的教学制度和方式, 突破中国填鸭式、满堂满贯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出可以真正动手的实干家。同时, 对于学校和社会来说, 这样做也培养了许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这样一来, 建筑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不光培养了高素质、高能力的实干家, 同时也提升了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 使得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与发达国家并肩齐行。
最后, 通过上文, 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建筑工程实验室的现状还不是很乐观, 通过建设建筑工程实验室, 可以查漏补缺, 从试验中寻找突破口, 得出我们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从而提升我国的建筑工程类项目和工程的整体水平。加大建设建筑工程实验室的力度也是为了让我国的此类技术可以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抗衡,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 建设建筑工程实验室的整体目标最主要的就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在带给人民便利的同时保证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为国家服务, 在保障我国各项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 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3 建筑工程实验室实验项目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很广, 所以实验室的试验项目也是丰富多样的。
(1) 住房、铁路公路、道路桥梁、堤坝电站等。这些项目是人们生活赖以生存的必须品, 所以对这些项目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真正的建设施工之前, 进行实验室实验, 是对社会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良好体现。住房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安全生命和财产安全;铁路公路是人们出行所必须的渠道;道路桥梁也是为了人们生活便利所衍生出来的重要交通渠道;堤坝是保护人们不受水灾影响的最重要的建筑, 电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电所必须的源泉。
(2) 建筑电气和给水排水系统。实验室需要进行水压和通球试验。给水排水系统中给水管道必须要经过消毒和安全检查才能进行实验和使用, 在真正的给水交付使用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测验才能使用。
(3) 智能化系统项目实验。比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实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 当火灾发生是如果自动报警系统失灵, 或没有起到报警作用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所以在实验室试验项目中, 这一项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网络通讯十分发达, 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 网络通讯的出现, 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信息量的扩大, 更重要的是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 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所以, 网络通讯的安全性也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实验室也应该加大对网络通讯的研究。
4 建筑工程实验室管理建议
对于建筑工程实验室的管理, 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来进行管理。各个单位和相关机构的实验室要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GB/T 27025-2008和计量法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这是对建筑工程实验室管理的硬性要求。
首先, 人员合理安排, 各司其职。实验室的项目繁多, 所以一定要有专业和负责的人员专门负责某项工作, 这样可以使实验室的工作有条理, 高效率地进行下去。如果人员安排不合理很可能造成实验室结构混乱, 使得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从而无法达到培养专业, 高能力的实践人才。
其次, 要定期给设备做检查, 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测系统。在采购设备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设备选择, 一方面是为了让设备更好地为实验研究人员服务;另一方面, 也避免了学校或单位花大量资金购置不专业设备的情况发生。采购的机器和设备一定要是与时俱进的, 这样才能实现整整意义上的实践操作, 如果使用的机器和设备比较滞后, 那么这些实验室研究实验人员将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对建筑工程事业做贡献。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测系统, 帮助实验室人员对机器和设备进行检查, 这样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确保实验室人员生命安全。
然后, 要做好安全记录, 建立危险源信息收集体系。相关负责任需要随时检查和发现危险源, 因为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 危险源是一个不定因素, 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所以负责人一定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随时发现问题, 避免危险源的干扰。
最后, 要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状况良好。建筑工程类项目不比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项目, 在实验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都会用到, 比如, 石块、水泥、沙等等, 这些材料随意丢弃会对实验室的卫生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在这方面也需要特备注意, 在废物、丢弃物的整理和处理方面也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环境的良好和实验效率的提升。
5 结语
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实验室还不能与发达国家想抗衡, 但是经过各个高校和相关单位的努力, 我国的建筑工程实验室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本文对建筑工程实验室建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提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建议, 虽然这些内容可能还不够专业, 但是也希望可以对各个高校和相关单位建筑工程实验室的发展和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给予帮助。建筑工程项目在生活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以它的建设和管理同样举足轻重, 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天祥.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内涵浅析[J].建筑安全.2008. (09)
[2].张英明.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J].建筑安全.2007. (02)
[3].李淑娟.建筑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浅析[J].建筑与工程.2008. (05)
2014年,在河北省渔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支持下,文安县利用23.8 hm2坑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取得了平均利润7.05万元/hm2的好效益,同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
1 池塘条件
养殖面积23.8 hm2,分为两个坑塘,投入养殖生产之前修整坑塘底部及塘壁,对坑塘进行清淤处理,有效清除淤泥中残留的有害菌、虫卵、野杂鱼等。修整后的坑塘经暴晒、翻耕后,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空气与土壤的接触,充分氧化分解有机质。
2 放苗前的准备
南美白对虾养殖以任文干渠作为水源,注水时使用3层80目过滤网进行过滤,注水以1.5 m为准,两天后使用生石灰(1 500 kg/hm2·m)对池塘进行消毒。一周后向坑塘内施加有机粪肥(225 kg/hm2·m)进行水质培养,至坑塘水质呈黄褐色、透明度在40 cm左右,pH要在8.5以下。
3 苗种放养
从育苗厂订购经淡化成功且检疫合格的南美白对虾苗种,选多个连续晴天后的一个天气晴好且无风的天气(6月8日)与育苗厂联系,使用带有增氧机的虾苗运输专用车将订购好的虾苗运至养殖场,上午十一点之前将虾苗投入暂养池,暂养15 d,观察虾苗活力。待虾苗适应养殖环境后放入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养殖密度在82.5万尾/hm2左右。
4 日常管理
4.1 投饵管理
投喂方法为沿池边均匀泼洒投喂。遵循“少量多投、日少夜多、定时定点、均匀投洒”的原则。
南美白对虾日投饵量依据其生长状况、规格以及底质、水质和天气而定。放虾苗后一个月之内不投喂饵料。养殖前期(投饵前15 d)每天分2次投喂,养殖中期(投饵第16~45 d)投喂3次,养殖后期(投饵46 d以上)分4次投喂,夜间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具体投喂次数、时间和投喂量依据具体情况可有所变动,每次投饵料后应注意观察,如果吃完下次应增加饵料,如果没吃完则应少投或者停喂一餐。水温低于18 ℃或高于32 ℃时少喂,25~30 ℃时多喂。
4.2 水质管理
放虾苗前做好基础饵料和水质的培养,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和硅藻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到养殖中后期适量使用一定量的生石灰以控制水色和pH。养殖池塘透明度前期在30~40 cm、中期在30 cm左右、后期保持在20 cm左右,若透明度小于20 cm时,应及时换水、泼洒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需追施微生物制剂以调节藻相。如果天气异常,如暴雨、高温等,及时调节水质是有效的防病措施。如水质控制得当,南美白对虾长势良好,无病害发生,则无需使用渔药。
4.3 病害防治
在养殖中严格遵循“防治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严格遵守休药期,不擅自增加或者减少使用剂量,先对池塘进行整体消毒后再投入养殖生产。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消毒,清除池边杂草,保持池塘内水环境及周边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
4.4 坚持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注意水质变化、虾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日常投饵、天气、水温、病害等情况记录。
5 收获及效益
经过5个月的养殖,当长到上市规格时,随时做好卖虾的准备,南美白对虾一般到120尾/kg时,即可上市。100尾/kg时饵料系数较低,效益较好。本次南美白对虾养殖取得了平均利润705万元/hm2的良好效益,同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6 经验小结
6.1 选择优质苗种
健壮的南美白对虾苗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挑选的南美白对虾苗规格在0.8 cm左右,胃肠饱满、体色透明、无畸形、活力强、弹跳力大。
放苗后,随着水温的上升,苗种的摄食能力会逐渐增加,体质健壮,抗病能力逐渐增强,快速生长,养殖成功率也会得到保障,因此放苗时间应根据水温而定。
6.2 做好苗种肥水下塘
放苗前,向坑塘施加有机粪肥,进行一次性肥水,经培育使坑塘养殖水环境能达到“肥、活、嫩、爽”状态,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使南美白对虾苗下塘后即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又能有效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6.3 合理投放苗种密度
不同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密度存在一定差异,放苗密度不同,效益也会不同。若投苗密度较大,除了养殖过程中不好进行日常管理外,还易引发虾病,一旦发病又不易治好,可能在几个月内养殖投入全部付诸东流。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有效降低养殖风险,降低由于密度过大引起的疾病;其次,降低养殖成本,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饵料系数,另一方面养殖时间少一天,风险就减少一天,养殖规格达到上市要求后,就可以在最佳时间及时上市,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6.4 饵料投喂要适量
饵料投喂时除了遵循“少量多投、日少夜多、定时定点、均匀投洒”的原则外,还要注意吃多少投多少,不要多投也尽量不要少投。
开始投饵料后,先在固定地点或饵料台上放少许饵料,只要饵料台内饵料未动,就不要投料。如果吃完即可以开始投料。
投料时,不能少投,除了影响对虾苗正常生长、推迟养殖时间、影响经济效益外,还有可能引起其他严重后果。例如,少数虾开始发病,已不摄食,如果投饵量不足的话,就不能通过饵料变化情况来确定对虾是否正常,继而错过治疗虾病的机会。但是投料时也不要多投,除了浪费以外,还会污染底质,使底质环境恶化,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引发某些细菌性疾病。所以控制好饵料投喂量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至关重要。
正确判断饵料投喂量的方法是:在每次投喂时投放当次总投喂量的1%~2%,投料1~2 h后观察饵料剩余情况,如果吃完的话可以适时增加饵料,如果没吃完,特别是下次投料时,若还有饵料剩余,那就应该减料或者停止投喂一餐。虾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一天后多喂。
6.5 做好水质调控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要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虾的体色、生长的快慢及饵料系数。南美白对虾喜清新的水质。水质好,虾的生长迅速,疾病少,可充分利用饵料,降低饵料系数,因而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一般要求养殖水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30~40 cm,溶氧4 mg/L以上为好。养殖过程中,无论对虾是否发病,都要对养殖坑塘进行定期消毒。
6.6 选择最佳时间上市
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在4~5个月,当长到120尾/kg时,即可上市。多年养殖经验发现,达到100尾/kg上市其饵料系数最低,这就要求养殖户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养殖过程,抓住对虾生长的高峰期,减少对虾疾病的发生,在合适时间放苗,对上市时间做出很好的估计,争取在最佳时间能够上市。
(收稿日期:2015-03-02)
【标准化建设试验室】推荐阅读:
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09-16
众泰汽车试验标准05-31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06-24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基本设置标准07-01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09-14
频道标准化建设09-21
铁路建设标准化11-25
标准化安监站建设06-14
标准化班组建设意见09-14
安全标准化建设感言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