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花手帕》(精选10篇)
活动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大多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大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水平方面已经处于较高的阶段,其精细动作发展也日趋成熟。因此,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扎染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印染“花手帕”,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以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扎染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能够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大胆操作,感受扎染的奇妙;
3、通过欣赏与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体验制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捆、扎的技巧与方法
2、物质准备:
(1)扎染手帕成品;
(2)扎染制作步骤图谱;
(3)扎染材料:白色棉布手帕、剪刀、各色染料、大小不同的珠子和玻璃球、不同形状的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水桶、盐、抹布等;
(4)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小朋友仔细看了。
教师先出示一块白色的手帕,放到身后,偷偷换成扎染手帕成品。
提问:
1、小朋友们觉得哪一块手帕比较漂亮?漂亮在哪里?
2、小朋友们猜一猜,白手帕是怎么变成美丽的花手帕的?
二、教师示范:(出示扎染材料)
1、初步讲解扎染制作过程,出示制作步骤图谱;
2、示范扎染手帕的基本过程,选择材料--捆扎--浸泡--清洗--晾干;
3、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不同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三、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们也来当个小小魔术师,我们一起把白色的手帕变成漂亮的花手帕吧!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材料,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1、分发材料,教师作适当卫生要求;
2、教师巡回并适时指导。
四、展示总结:
将幼儿的作品粘到展示班上,根据不同的图案与幼儿讨论其使用的材料与方法。
活动延伸:
1、可将扎染材料投放至手工区角;
2、可将成品放至娃娃家的商店。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版画的色彩美、造型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2、让幼儿尝试进行版画,掌握版画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现出版画艺术的美。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色颜料;幼儿绘画毛笔;吹塑纸;铅笔;幼儿自己的花卉日记;等。
活动重点:
感受不同材料进行作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掌握版画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随着主题活动《亲亲大自然》的开展,经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花卉的探索后,幼儿都制作了一本花卉日记本,在对日记本制作的后期做一个怎样的封面让大家开始了思考。在国外,版画是艺术类的必修课,近些年我国各地已有些版画家在为儿童版画教育事业默默地做贡献,这是非常可贵的。同时我受一些大画家版画作品的启发,发现版画的与众不同的美感,何不让我们的幼儿也来尝试尝试,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呢?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次的版画活动。
活动流程:情景感知→交流讨论→过程运用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引起兴趣,导入:
1、我们的花卉日记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颜色涂好了,名字写好了,我们可以拿着它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日记了,对不对?
2、看看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引导幼儿给日记做一个封面。)
3、欣赏一些书的封面。
二、交流讨论
我们也来给自己的花卉日记印个封面。
教师讲解示范:
1、从日记中选择好一朵花,或从环境中选一张你认为最好看的花。
2、用铅笔在吹塑纸上勾出选好的花。
3、选择颜料进行涂色,颜料要干点,边涂边印。
三、过程运用
幼儿自由进行操作,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延伸,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封面是印的什么花。
各环节渗透: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针对幼儿的花卉日记,可以向各位朋友和同伴进行介绍和讲解。
美工区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对交通标志等进行制作封面,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在平日的活动中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后制作封面。
教学反思:
1.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明地提出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瓷器,寻找这些瓷器的相同点。幼儿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积极寻找相同点。当幼儿发现相同点后,教师进行小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教师的小结中,幼儿不仅再次巩固了青花瓷的相同点,而且了解了青花瓷命名的缘由,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对青花瓷再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面的环节中,幼儿观看ppt、自己创作设计、共同欣赏作品,兴趣一直伴随着幼儿。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参与活动的,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2.丰富感性经验,巧妙化解难点。
在制作ppt时,教师选择的青花瓶范例就考虑到了形状和上面的图案花纹。范例上的青花瓶有的上面粗,下面细;有的像个葫芦形;有的瓶口细、瓶肚粗。瓶上的青花图案也不一样,通过欣赏,幼儿就发现瓶口和瓶底的花纹多选用小一些连续纹样的图案来装饰,而瓶肚上则选用一幅完整的画面来装饰。有的选用了植物、有的选用了动物,还有的选用了人物。教师示范时选用了图示法,既缩短了教师当堂示范的时间,又让幼儿对操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又让幼儿欣赏了教师的创作。这些感性经验的获得,巧妙地化解了活动的重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之中完成了自己的创作。
3.展示幼儿作品,提供交流机会。
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幼儿完成创作后,教师就把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进行展览,请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幼儿都完成后,组织幼儿一起欣赏,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一个孩子说最喜欢自己创作的作品,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而自己设计的青花瓶的台布上有五星红旗的图案,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所以自己很喜欢,他的回答赢得了伙伴们的掌声。在欣赏作品中,幼儿还发现装饰的图案不仅要有线条,还要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来装饰,这样装饰出来的作品不单调,比较大气。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中幼儿都得到了提高。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封面》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180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线条》》:大班教案《线条》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笔在纸上画各种线条,练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体会手的运动方向的变化带来的线条变化,学习有控制的地用笔,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线条》教案吧。
美術課說課教案《美麗の花》
——課題研究教案
說課內容:美術第四冊《美麗の花》。課時:1課時 課型:工藝課
一、確立教學目標 1·教學對象分析
知識點:二年級教學剛學過《茂密の花》,對花の結構、外形、顏色有了一定の認識,並且打下了繪畫基礎。
思維方面:學生の思維比較活躍、好動、愛表現自己,能稚拙地通過畫面表現自己想法。
對教材の認識:剪貼畫是紙工課中の一個基本課業形式,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の色與形の知識進行工藝畫制作,方法簡單,本課列舉了幾幅作品,均是根據不同花の特點,分別剪出花和葉,然後組成漂亮の畫面,豐富多彩,美觀漂亮。2·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花の美,分析花の結構,表現各種各樣の花。
教學難點:了解の花結構,合理安排畫面,拓展學生對花の表現能力,引導學生對美の追求。
解決重點、難點の方法:運用實物觀察了解花の結構,運用紙の不同折法和剪貼,表現各種各樣の花。3·:教學目標設計
美育 :提高學生の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德育 :增長學生の知識,受到美の熏陶,從而懂得珍借自然;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の情感。
二、滲透科研課題
在課堂中,擺放鮮花,營造輕松愉快の藝術氣息,使學生通過觀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說一說、做一做等方式,靈活運用所學の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の創造能力,激發學習の積極性,以達到減負の目の。除了知識技能の教學外,更重要の是提高學生の學習興趣,進行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讓學生會以一種美好の心態去面對生活。
三、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學生分小組,每組擺放一束鮮花)師:你們座在今天の教室裏有什麼感受?
生:教室裏有很多美麗の花,我感覺很愉快。師:你是怎樣看出這些花の美麗?
學生從顏色、形狀、姿態……觀察到花の美麗。師:你能叫出這些花の名字嗎? 生:玫瑰、康乃馨、百合、菊花……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感受自然の美,認識花の種類,了解花の外形特點。教師總結:花給人們の生活帶來了美感,它有多樣の外形、豐富の顏色、生動の姿態,Ainy晴
Ainy晴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工藝課,用你們の小巧手制作這些美麗の花。出示課題:《美麗の花》
(二)觀察探究:
1、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概括出花の外形是由哪幾部分組成の,了解花の共性特點。(花是由花心、花瓣、花枝、花葉組成の)培養學生の探究能力。
2、請學生比較花の種類有什麼不同,並介紹花の外形特征: 花心:有圓形、三角形……
花瓣:花瓣の形狀有棱形、針形、橢圓形…… 花瓣有の是一層、有の是兩層·三層……
花枝:有粗の、有細の、有の還帶刺…
花葉:有の長、有の短、有大、有小、還有葉脈 學生邊說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形狀。
(三)欣賞作品:
帶領學生一起欣賞作品,分析制作方法,合理安排畫面布局,注意花の大小、前後關系及顏色の變化。培養學生の探究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四)演示制作方法:
1、構思。
2、用鉛筆畫形。
3、折、剪。
4、組合。
5、粘貼成畫。解決教學難點。
(五)布置作業,學生創作: 請學生用彩色紙,折剪出喜歡の花樣,粘貼一幅美麗の畫,讓它裝扮我們の生活。學生可以獨立或合作完成。播放音樂,教師巡視輔導。
(六)作品展評:
將學生の作品粘貼到黑板上,組成美麗の大花園,學生談感受,教師用紙蝴蝶作為獎勵貼到學生の作品中。
(七)小結:
師:有の人看見那麼好看の花把它摘下來,他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 生:不對,花是大家の,要愛護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結束語:同學們都知道摘花是不對の,我們自己不但不摘花,還要勸別人不要摘花,要愛護公物,讓我們の城市更加美,讓我們の祖國到處都是花の海洋。
播放歌曲《我們の祖國是花園》,願學生像美麗の花朵,在祖國の大花園裏健康快樂の成長,在歌聲中結束課程。
義烈巷小學
魏
彬
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
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
材料及环境创设材料:
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活动流程:
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枣评价--延伸活动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讨论
(1)观察她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建议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
(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考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均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覆盖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活动目标: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活动准备: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20支、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2、比较各自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师:你的小人什么地方断掉了?断开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1、感受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能根据音乐节奏和乐曲创编动作。
2、了解肥胖的危害和保持健康体型的好方法。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重点难点
1、难以明显分清《瑞典狂想曲》三段体变化。
2、创编较完整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乐曲《瑞典狂想曲》。
2、胖、瘦鸭妈妈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出示胖鸭妈妈的图片并且以鸭妈妈变胖的故事导入。
2、引导孩子们想办法给鸭妈妈减肥。
二、分段欣赏《瑞典狂想曲》
1、播放曲目A段,幼儿边听音乐边想象并且模仿胖鸭妈妈的样子。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地跟随音乐节奏表现鸭妈妈可能做的各种健身运动。
3、播放曲目B段,鸭妈妈胖得走不动了,怎么办?模仿并且给它想办法减肥。
4、播放曲目C段,出示瘦鸭妈妈的图片,运动坚持下来了,最后鸭妈妈变瘦了,幼儿根据最后一段节奏表现瘦鸭妈妈轻快的动作。
三、交流讨论
1、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启发幼儿相互交流:肥胖有哪些危害?小朋友应该怎样保持健康体形。
四、延伸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画出鲸的外形特征,并尝试运用点、线来为鲸的衣服想象创作。
2、在绘画中,体验创造设计的乐趣。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 记号笔 教师示范画 幼儿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鲸,介绍鲸的外形特征
1、出示鲸的图片。
今天啊,我带来一张图片和你们一起欣赏欣赏。这是什么?
2、让幼儿说说对鲸的了解。
你们知道鲸是生活在哪里的吗?它是鱼类吗?
“是鱼类”哈哈你们错了,(“不是鱼类”真聪明)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和陆地上的大象老虎一样是用肺呼吸的。它们没有办法在水里呼吸,所以它每隔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喷出气水化合物,在吸进新鲜空气。
3、鲸是世界上最大哺乳动物,那到底有多大呢?
我请你们来看看图片这人和鲸在一起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师:鲸比我们人类大了好几十倍。一条鲸需要我们几十个人才能围起来。
二、大胆地画出鲸的外形特征,并尝试为鲸鱼的花衣裳想象创作。
1、出示范画1今天啊,我带来了一头大鲸鱼的图片。
(1)这幅画的是海面上的鲸,身体全部露出水面。
(2)鲸的外轮廓要画得很大、偏下,留出鲸喷水的位置
(3)先勾出鲸的外轮廓,然后在添加海水的的一层。
(4)给鲸添加眼睛和嘴巴。
2、为鲸鱼的花衣裳想象创作鲸的身体那么的庞大,它的衣服没地方买,那我们来帮它设计一件与众不同的衣服。
3、出示范画2今天我带来了一张设计图,你们觉的有什么特点吗?
由各种不同的点和各种不同线条组成漂亮的花纹和图案。
哪些点、哪些线条,是你们认识的,还有哪些点、线是你们不认识的呢?
今天请你们这些小小设计师为鲸设计一件与众不同的衣服。
三、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3)教师提醒幼儿线条和图案要多,不要太空。
四、欣赏、讲解作品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文章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初读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让你知道了哪些鲸的知识?引出:大、重、进化、种类、生活习惯等。
自读感悟文本。
对于那么多的关于鲸的知识,你最喜欢那种?试着去读读,学学,找找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让我们看得更加明白。学生通过读、划、写学习了自己喜欢的那一块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
交流学习内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
一是用比较法。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在教学时,为了体现这样的写法的妙处,我让学生进行课文原句和不使用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较,从而体会这样的说明方法使读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动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写的事物。
二是用画图法。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课文中多出运用了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数字,可以让学生很形象、明确地知道了鲸的大小。我就让他们想象:大象见到了鲸会说些什么?有学生说:我以为象很大了,可是与鲸相比,却天差地别。
但是,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而这也是单元目标中提出的。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赖别人将学习成果告诉自己,也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新的体会。
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目标:
1.能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良好的心愿。
2.学会用间接地线条、鲜明的色彩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准备:
1.一张画有树轮廓的“心愿树”背景图,《新年好》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
过程:
一、组织讨论。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讨论一下,马上就要过年了,在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请你大胆的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心里的想法。
二、和幼儿一起种“心愿树”。
1.出示“心愿树”,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边有一颗“心愿树”,你们知不知道“心愿树”是干什么的?
师:它能实现小朋友们的愿望。但是种“心愿树”可是有要求的,它需要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心愿画下来,然后按照轮廓剪下来,再在背后涂上胶水,最后再贴到“心愿树”上。你们会不会呀?
三、动手画,教师及时指导。
1.师:接下来就请你们把你们自己的心愿画在红色的纸上,如果你有很多心愿,那就要画的稍微小一点,如果你只有一个心愿,那就画的大一点,画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看的出你的心愿是什么,这样“心愿树”才能帮你实现愿望,然后为你的心愿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2.师:涂颜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颜色一定要鲜艳,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装饰你的心愿。
师:画好之后,请你们用剪刀按照轮廓把你的心愿剪下来。然后在背面图上一点点的胶水,把它贴到心愿树上来。在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欣赏“心愿树”。
1.幼儿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心愿。
师:接下来请你们互相介绍一下,说一说你画的心愿是什么。
2.数一数全班有多少个心愿。
师:有的小朋友有一个心愿,有的有两个心愿,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心愿。
教学反思:
1、创设愉快的气氛,鼓励幼儿在集体前大胆说出自己的心愿。2、引发幼儿的同情心,懂得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活动目标:
1.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方形盒子排列组合,感受创意或规律组合带来的视觉美。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客观评价同伴的作品。
3.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制作工具:大、中、小废旧纸盒、海绵胶、kt板、小箩筐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可以放些什么物品呢?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格子墙特点。
师:格子墙的格子们,你们发现有多少呢?幼儿讨论回答。师:有很多的格子。大大小小的排列很漂亮。大大小小的废旧盒子组合在一起,并没有布置满全部的画面。
3.欣赏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抽象的图形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1)提问:你们从这面格子墙里想到了什么?
(2)演示课件,展示从格子墙中联想到的事物。
4.隐性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布置格子墙的要点,进一步展现延续想象格子墙的特点。
(1)出现小部分作品,启发幼儿思考,这幅格子墙像什么?格子是按规律大大小小排列。
(2)教师强调要点:从不同角度放盒子的位置,进行大小盒子组合(3)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飞马,我就给飞马涂上
5.幼儿创作
(1)教师提出要求。选择大小不一的盒子,幼儿共同合作,在kt板上进行造型组合,邀请老师欣赏,或许会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再确定,撕海绵胶,固定在板上。
(2)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
6.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
(2)师进行小结,请幼儿将格子墙带回教室,继续完善软装饰。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圆表现熊猫的基本特征,并用黑色和白色给熊猫涂色。
2、观察熊猫的图片,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动作姿势的熊猫形象。
3、喜欢熊猫,有保护熊猫的意识。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难点:
自己安排画面,添加相应的背景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的画纸、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2、熊猫的头、身体、脚、尾巴各4份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为导引,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脑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
2、教师告诉幼儿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是国宝,我们人人爱护大熊猫。
二、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
1、提问:
(1)、熊猫长得什么样子的?熊猫哪个部位的毛是黑色的,哪个部位的毛是白色的?
(2)、熊猫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熊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4)、熊猫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5)、熊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6)、熊猫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7)、教师总结:熊猫的头圆圆的,耳朵象半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象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象椭圆形,它的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2、老师这里有了熊猫头、身体、脚、尾巴,请小朋友上来放一放熊猫会有哪些姿势?
3、请3-4个幼儿上来摆放,大家一起学学熊猫姿势。
三、幼儿学习作画。
1、今天我们就要来熊猫。谁来告诉大家,熊猫是怎么画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画纸上进行简单示范,让幼儿了解正面熊猫的基本画法。
2、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不同姿态的熊猫。
教师:熊猫乐园的熊猫都在干什么呢?熊猫们会做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绘画出1-2中不同姿态的熊猫。
四、交代要求,幼儿绘画熊猫,教师巡回指导要求:
1、鼓励幼儿画出熊猫的不同姿态,并能想象一定的情节,如熊猫爬树、熊猫玩球、熊猫顶伞等。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轮廓线来回地涂色,保持画面整洁。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
让幼儿烁烁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并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说说为什么?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拼摆熊猫。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花手帕》】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花手帕》及教学反思06-24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三毛》01-26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下雨天》10-04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太空旅行记》含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纸杯木偶》07-07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我眼中的恐龙》含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