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五年级阅读心得(精选11篇)
尽管如此,他还总是受人欺侮,他一点儿也不记仇,也没有一点儿报复心理,从来不跟别人打架,也不招惹别人,还每次都哄着别人。有时为了同情别人,自己挣的钱还不够花,可还是常常想着帮助别人,哪怕让自己的生活再一次陷入窘境。他是个正直的孩子,哪怕自己没钱,需要忍饥挨饿,他也不听老大的话偷别人东西来赚钱。我被三毛不抱怨、不屈服的精神所感动。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富有情感的心,可能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亲的疼爱,生活的无依无靠,可是他知道感恩,不论怎样的一点小的收获他都懂得满足,他从不抱怨自己的生活,还时时想着用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力量来帮助更多比他更贫苦的人。
和他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可幸福的太多了,父母会小心细致地呵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成才做好一切准备,我们只要全力以赴我们的学习就可以。
(1)批注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方式。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在学生批注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字符以及画线等多种方式来加强阅读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批注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如果在阅读中学会了批注的阅读方法,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种方法进行深化,并且持久地坚持下去,这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而批注阅读能够使学生深入阅读中,因为在批注过程中,他们的阅读兴趣会被逐渐地激发,当学生对于问题作出深入的思考和批注时,也就不会再感到读书的乏味。
(2)在实行新课改以后,很多学校都开始注重批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课程改革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但是在传统阅读的影响下,批注阅读能力在目前大多数院校中并未采取十分有效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新型的阅读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批注阅读需要的时间长,对学生阅读的质量要求也高。在时间上往往会超出老师讲解的预算时间,而在阅读质量上也会参差不齐。这就让许多教师不想作出改变,而是会让学生简读、 快读。 让学生先掌握内容大概,然后通过自己的讲解来完善学生的知识,虽然这样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层面上会更好,但是却让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很难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从而形成依赖思想,无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加强批注阅读能力既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能力的机会。
二、批注阅读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的实施问题
(1)很多五年级学生缺乏批注阅读的意识,尤其是在当今电子书本流行的时代,做好文字批注就更显得不容易,很多学生在进行基础的阅读后没过多久就将所读的知识抛之脑后,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批注阅读的意识。其主要体现在进行基本的阅读以后,书本上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号,当放下书本后就什么都记不下。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批注阅读,把书本上的重要语句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短暂的记忆,那么在批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对书本成竹在胸,对于提升学习成绩以及加强阅读理解能力会有很好的效果。
(2)很多小学的老师知道批注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措施进行批注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以完成自己的教学课时为目标,很多教师认为多上一节课的效果会比阅读一天的效果还好。而事实证明,在专业的文化知识教育上,上课的效果的确是比批注阅读的效果要良好,但是学生终究有离开老师的一天,当他们没有老师给他们上课时,批注阅读能力的作用就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因此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将会为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批注阅读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的应用方法
(1)要培养好批注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批注阅读意识。老师可以定期开展批注阅读的小组辩论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批注都成为自己最鲜明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2)要加强在文化书籍上的批注,而并非是电子小说书籍的批注阅读。小学五年级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塑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接触太多的电子小说,尤其是与课程无关的电子玄幻小说,那么,很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这样不仅会影响批注阅读能力的提高,还会导致学生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在进行批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也应当注重批注阅读书籍的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有益书刊的批注阅读是十分关键的。
一、培养学生读书时注意力集中,并且读思结合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三心二意的阅读是不会有收获和提高的。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注意集中性并没有发展完善,集中的深度不足,时间也较短。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多读,熟读,渐渐的学生在阅读时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做到了“眼到”,和“口到”。在多读和熟读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时“精思”的习惯。“口到”和“眼到”只是把握了语言的表层,而“心到”才达到了语言的深层,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读书要“有疑”。教师在学生读课文之前,要巧妙地提出让学生感到好奇的问题,让学生用心去想,带着目标和问题去读书。这是一个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
第二,要培养学生读书要“质疑”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如果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在阅读时加入上下文和对生活的联系,会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同时也让阅读的难度大大的降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并且善于积累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能够“不待人教,自能读书”(叶圣陶语)。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课文为主,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内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教材,扩大知识面。
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过程,也要重视让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提倡的读书方法。强调的是在阅读的时候要加强动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摘录课文中一些词语,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摘录一些好词好句以及好的段落。当然,动笔的时候不仅仅要求摘录而已,还要在旁边写写批注,可以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更有甚者,可以对课文进行再创作,如写读后感、续写、缩写、评价书中的人物等等。
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量
(1)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效应”。如教师从只讲一半的故事入手,最终让学生自己去借阅有关书籍,从而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投入阅读活动。
(2)树立阅读榜样,介绍阅读经验。可以组织部分有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在班集体中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树立榜样,促使大部分同学向这些优秀同学学习。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吸引同学们加入到活动中来。
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选择优秀书籍
(1)根据课文的体裁(题材、作者),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
(2)立足文本,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语文课文中有些文章,如果光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些难度,特别有一些科普文章,或关于动物、植物,或关于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是都比较浅显,学生有时会觉得满足不了求知的欲望。
(3)根据文本的出处,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是选自或节选自某作品集,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有事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该作者的整个作品。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读书姿势,这对保护学生的视力和身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有爱护图书的意识,碰书本前手要干净,不卷折书页,有包书皮的习惯。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图书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一本书,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可以让我们看到各种大世界。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邀请人们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用一滴水的力量汇聚成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体会到书籍的无限魅力!理解长流水和融入大海的含义,因此,为老师和学生制定一个计划,在这学期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
二、读书的目的: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对人类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它是一种营养丰富、明亮的饮料。”的确,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教会人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一本好书会带领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一本好书会引导学生探索古今中外无数奥秘;一本好书会帮助学生分辨是非、美丑。
1.通过活动,让学生热爱阅读,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书、博览群书、向人学习的好习惯,让自己的童年浸泡在令人耳目一新的书香之中。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
3.通过开展“师生一起看书,一起写作文”,可以促进新教育的发展,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的道路,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自身素质。
三、阅读书目:
《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小王子》、《青鸟》、《希腊神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课程标准》。
选读: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每学期至少选择另外三本课外书阅读。
四、活动和措施
1.学生根据班级阅读计划和个人阅读计划阅读。星期一和星期三,老师利用课外活动和学生一起阅读,星期五,他们和学生一起写论文。保证每天阅读不低于半小时,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比如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动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也可以介绍自己认为好的书。
3.开展全民读好书活动,建立班级书角,学生之间、班级之间进行图书交流。
4.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阅读行为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5.开展家庭阅读和音乐活动。提倡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活动,让父母指导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或者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一起讨论一本书,从而扩大阅读范围。
五、总结和评估
1.学期结束时,将举行阅读比赛,选出年级的“阅读王”。
2.开展一次论文写作活动,选出10篇最佳论文。
在这世界上,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爱这“满天的繁星”!我爱读书作文400字
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伟大的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时刻激励着我。
由于爸爸妈妈小时候不愿意读书,所以他们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决心好好培养我读书。白天,爸爸妈妈一同去工作,晚上回来后,不管有多疲劳,都会拿出书或者报纸在灯下夜读。爸爸妈妈的读书兴趣感染了我。所以,我也不时会拿出一本课外书来阅读。
妈妈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给我买了全套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当我大概了解了这套书的内容后,感受到:一本好书,蕴藏着好多丰富的知识。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要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为了看书,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有一次,妈妈叫我去买盐,我走的时候还不忘拿了一本书。在路上,我看得入了迷,当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一声汽车长笛把我吓了一跳,书都掉在了地上!我定神一看,原来我已经横穿马路,只顾看书忘了观察来往车辆,幸亏司机警觉,使我免遭被撞。司机生气地骂了我一顿,我连连说了好几声“对不起”。回家后我和妈妈讲述了整件事情的过程,妈妈教训了我一顿后,问我:“盐呢?”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居然忘了买盐。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吸取知识,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读书真美好。我爱读书!
我爱阅读2
书,就像茫茫大海上指引航船的明灯,为远行的人们指明方向,书对于我而言,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挚友,是我不断进步的阶梯!
在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送给我,我立刻被封面上花花绿绿的图案吸引住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妈妈一有时间就给我讲书中的故事,那时的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故事的含义,但童话伴我成长。
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妈妈为我订阅了《幼儿画报》《少年智力开发画报》,在多彩的图案和简单的文字中,我逐渐理解了故事的含义,我认识了好多好朋友,小红帽、匹诺曹、皮皮鲁、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他们不仅陪伴我一起成长,我还懂得了要诚实、不说谎,做人要善良,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的我所涉猎的书越来越广,像《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华名人故事全集》等,慈溪市图书馆经常留下我的身影,但我也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缺乏,也明白读书并不是目的,相反书会告诉我好多道理,告诉我怎样学习,怎样说话,怎样为人,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渐渐地,我开始不满足于只是看书了,我也想表达我自己的所感所想,因此我也试着用不成熟的文字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豆腐块样的文字在《宁波晚报》、《慈溪日报》的发表鼓舞和激励着我,老师告诉我写作的道路艰辛而清苦,但我清楚地知道只有写作才能让我不断总结,不断成长,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我的读书之旅早已起航,写作的风帆高高扬起,我会一直毫不犹豫地走下去,捕捉航行道路上每一个闪光点!
我爱阅读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的阶梯。”这些名言都是理解书,懂得书的人总结出来的佳句。
我相信我们都看书,也必定有自己喜爱的书。我识字以后第一本书叫《原始丛林大冒险》。我把它从书柜拿下来后,便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每页书都有许多图片和不少文字。每看完一小部分都会有一两页讲如何防止,如何解决问题。
里面讲三人物去探险,在极奇危险的地区建地洞、打猎、采集露水、智斗猛虎等故事。每一个小结都有一些实战知识,里面人物的做法可笑、真实、认真使我深受感触。他们对待朋友,竟然能在面临死亡的边源,对朋友无比关心。这使我改变了自私的做法。
我开始就听爸妈讲给我听,接着就看连环画,故事书,然后看一些求生记的东西。再阅读小说、范文之类的书。日久天长,妈妈就会买一两本哲理的书供我阅读,甚至床上都有几本《少先队员》无聊时就看一看。
记得有一次和同伴去书店看书。那个又高又凶的图书员两眼冒火地望着我们几个光看不买的小孩。吓地我直冒冷汗。我坐在椅子上看了半个多钟头,她就说:“买书的欢迎,光看不买的请出去。”我们听后非常气愤,把她的话当耳边风。过了一会儿,她又狠狠地盯着我们。没办法,我们只好无奈走出书店。同伴们气愤地说:“刚才那个图书员真变态,我们看书关她什么事?”
我们天天闲的很,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总之我们必须多读书,书读的太少了,才是一生一大亏!正应了陈寿那句话“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我爱阅读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去读书。读书,能丰富人的知识面,所以,我特别喜欢读书。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数不胜数,每本书我都读得滚瓜烂熟。但其中,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了。《三国演义》讲述了三国时期黄巾军的起义,所有人们为了压制黄巾军所展开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史诗战争。而《水浒传》描写的却是一些好汉发动起义与贼官斗争的事。水浒传里人物的形象都不同,如: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鼓上蚤时迁等等。这两本书之所以是我最喜欢的书,是因为分别讲述了这两本书分别讲述了农民和官兵两种不同势力之间不同的地方。《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都是我最喜欢,最敬佩的作者。因为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就写出了这两本名着,可见他们是都么机智,聪明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最后,我又想起了高尔基的名言,我一定去读更多的中外名着,去丰富我的知识面。成为一个聪明人,这样一来,我的成绩就又会提高了。
我爱阅读5
说起我爱读书,那可不是一般的爱,那时相当的爱。
就说那次,爸爸要上班,他让我把桌子上的包子吃了。我走到桌边,发现一本《儿童文学》,我立马跑到桌边,捧起书,如饥似渴地看起来,把吃包子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爸爸走过来,问:“包子怎么不吃?”可我却把一篇文章一字不差地读了一遍,把爸爸搞得哭笑不得。
听了我上面的话,你是否认为我爱读书?你怎样认为不关我的事,可我发现现在有些同学却以读书与学习无关之类的话来拒绝读书。
其实读书是与学习有关的,这点我深有体会,可以说是读书让我的学习上了一个台阶,现在的学习不是学好课本上的东西就足够了,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课外,而看书就像吃杂粮五谷,吃得越多,营养就越均衡,身体就越好。同样,看得书越多,知识就越丰富,知识面就越宽,成绩自然就越来越好。
现在出现一种现象:作文选被抢购一空,而卡通画、漫画被看作空气。其实现在写作文,并不是看得作文选越多,作文就写得越好。卡通画、漫画能使人看后捧腹大笑,是人紧张的精神轻松下来,而且卡通画、漫画里有着作文选里所没有的趣味性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人的构思、想象的能力。当然,看卡通画、漫画要有个限度,不能无节制的看。
我爱读书。
【阅读积累】 20%
1.按要求填写表格
课文题目 故事发生的时代 故事中的主人公
将相和
赤壁之战
2.我国很多故事的题目或短句都和数字相关。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我能写出两个这样的故事题目:《》、《》;
又如:“一天打鱼,三天晒网。”我也能照样子写出两个:、。
3.古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与朋友离别时经常以诗句相送,表达自己与朋友依依送别之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惟见长江天际流。”又如《赠汪伦》中的“,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知道诗句“” 也是表达朋友之间惜别之情的。
4.当我走进网吧,看见那些荒废学业,沉迷于网吧的少年,不禁会想起名言警句:; 当我正赶上喧闹的集市,听到那些在卖力地夸耀自己的物品时,我会不禁想起一句歇后语:;
当我丢失了一件心爱的物品,找遍了该找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后来在不经意处发现时,我会不禁想起:。
5.请你写上两句勉励大家刻苦学习的名言警句。
(1)
(2)
6.故事《景阳冈》、《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请你再写出这部名著中的一个故事题目《》
7.有个人在一次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同大自然战开了顽强的斗争。在荒岛的18年期间,他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最后他终于脱了险,返回故乡。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阅读体验】 80%
(一)《威尼斯的小艇》(选段)2+4+2=8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dǎodà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8.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9.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并想想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三个方面的意思,要求每处用不超过8个字概括写下来:
(1)(2)(3)
10.造句:不管„„总能„„
(二)《江雪》4+3+3=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请你在古诗中找出两对近义词:
()-()()-()
12.读着这首古诗,我深深地感到唐代诗人柳宗元当时心情。此时此刻,我们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请你结合诗句的意思画一幅简笔画。
三)《落花生》(选段)2+2+3=7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做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àimù)之心□你们要看它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fēn biàn)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3.根据选段中括号里的拼音,工工整整地写上正确的词语。
14.在选段中填上正确的标点。2分
15.本文作者是,请你读一读上面选段,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认为下面的那种说法最正确?请打上“√”
(1)像石榴那样,挂在枝头炫耀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
(2)做人不要像苹果那样只讲体面,而要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事。()
(3)像花生那样,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工作,才是社会上最需要的。()
(四)小站(选段)2+2+5+3+6=18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
月台正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争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写着今早广播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棵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可是就在这里,就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棵灿烂的杏花。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点缀:一尘不染:
17.在文中找出一句拟人句,并用~~~划出。
18.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从文章结构看,2、3、4自然段是()关系的段式,这3个自然段都是按()的顺序写的,并在每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说明顺序的词
语:、、19.如果把2、3、4自然段看成一段,请你写出段落大意:
20.读了短文,肯定有很多感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赞美这个小站呢?(至少选作两项)
(1)我将会不禁高呼:“这是一个的小站。”(请你在上面横线上至少写上3个词语。)
(2)我会用一首小诗赞美小站:
(3)我会给小站画幅简笔画:
(五)登山4+2+2+2+5=15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们约了几个小伙伴去登玉峰山。约摸8点光景,我们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座高大的玉峰山矗立在我们前面,似乎在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也想征服我?” 我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把你踩在脚下。
我们开始登山了,只见路边青青的草儿晃动着叶子在向我们招手、呐喊,那些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
里“叽-叽-叽”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小朋友,快加油啊。”
约摸经过半个小时,我们到了半山腰。这里的柑橘已经成熟了,有的像一个怕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的后面;有的像一群孩子在捉迷藏;有的像一个个小胖子正在向我傻笑„„柑橘树上,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树枝。
我们来到山顶,俯视山脚下:一条柏油公路穿过县城;一条大河把县城分成两半。远远望去,千里长江宛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延伸。那寺庙,那参天大树,那整齐有序的街道,这会儿看来就像点缀盆景的工艺品。
21.在文中分别找出近义词、反义词各一组,写在括号里。
近义词:()-()反义词:()-()
22.把文中划横线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23.第3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24.请你在文中找出一句比喻句,并用“~~~~~”划出。并
25.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作者是按顺序写的,并请在每个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下来(每处要求用四个字):
()→()→()→()
(六)让座4+2+6+4+2+4=22
初春的一天,我从火车站几乎是被人流拥上公共汽车的。一上车,我的目光就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帽徽、领章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在他那微合的眼皮下藏着一星炭火似的光点,默默地燃烧着。
车到五一广场站,我终于得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坚硬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小孩的的妇女,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那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时□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开口了□□请到我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那个抱小孩的妇女坐在他的位置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厢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的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比站着难受得多,于是我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孟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我身子情不自禁地向前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竞一点儿自觉也没有。
终点到站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的声音□啊□原来是假肢□我心头突然涌上来一种热辣辣的感觉,不由得站定了脚步,目送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26.请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错别字和不当的词语各两个,并依次写下来:
27.在短文2、4自然段中的□里加上标点。3分
28.在短文中,请用“―――”划出描写军人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军人动作举止的句子,用“====”划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9.请用“||”把短文分成3段,并写出的第2段的主要意思(用不多于20个字来概括)。
第2段段意:
30.从句子“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那个抱小孩的妇女坐在他的位置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厢里闪闪发光。”中,你读懂了什么?
31.本文通过“我”和老军人的对比写法,说明“我”在困难面前,歌颂了老红军的高贵品质。
五年级学生阅读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阅读积累(20%)
1-7小题,每处1分,答案如下:
1.战国时期 蔺相如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黄盖2.略
3.略4.孤帆远影碧空尽桃花潭水深千尺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踏破草鞋无处寻,得来全不费功夫 ;5.略6.水浒 施耐庵 7.《鲁滨孙漂流记》阅读体验(60%)
(一)《威尼斯的小艇》(选段)2+4+2=8zhuàndǎo9.第一句10.略
(二)《江雪》4+3+4=11
11.略12.借助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
(三)《落花生》(选段)2+2+2=6
13.爱慕 分辨14.,:,、、。15.(2)
(四)小站(选段)2+2+5+3+6=1816、17.略18.并列 方位月台正面、月台中间、月台两头19、20略
(五)登山4+2+2+2+5=15
21.反义:俯视-仰望近义:宛如-好像22.你们这些小不点儿,不要想(不能)征服我。23.列举省略24.远远望去,千里长江宛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延伸。25.地点变换 到山脚下开始登山到半山腰来到山顶
(六)(六)让座4+2+6+4+2+4=22
26.猛 不由自主 竟 知觉 27.,、:“!”,,!(。)
28.略(划对一句得1分)29.1||2、3||4 段意:略 30.略
《无言的爱》是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关于动物的小镜头:一只花猫把四只乱跑的小狗衔到狗窝后给它们喂奶;不同种类的两对父母鸟不分彼此共同造窝、喂养儿女。两个小镜头的写法基本相同,都是先写背景情况,再写镜头画面,最后写人类的表现。
本单元导语中要求:在阅读课文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努力用各种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
我们的阅读教学重分析、重理解、重人文内涵的挖掘,却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如我接手的这个班级,学生的说话和写作问题不小——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就是着力方向搞错了,即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却忽视了语用训练。
那么,如何彰显“语用”,通过语用训练让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呢?在教学《无言的爱》时,我力图体现自己的这一想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安然与安静、幽美与精美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描写两个小镜头的句子,比较句子,体会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效果的不同。
3.领悟文中两个镜头的写法,创设情境,尝试模仿运用,描写一个镜头。
4.抓住两句重点语句释疑,在释疑中感受动物之间的友爱相处,反思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上述教学目标1和2指向在语境中品词品句,理解及体会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目标3指向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和在语境中的迁移运用;教学目标4重点指向“质疑释疑”单元目标的落实。
(二)教学过程
1.画面欣赏,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画面。
画1:一只白鸽和一只小短尾猿亲密相依,原来小短尾猿出生后母猿病逝,这只鸽子一直与其相伴。
画2:印度发生洪水,一只小老鼠伏在一只蟾蜍身上躲避洪水。
画3:一只小白狗正在给两个月的小黑豹喂奶。
画4:一条警犬衔着一只白猫,原来这是它从一片废墟中救出了一只流浪猫。
(2)齐读课题,联系刚才看到的画面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四幅温馨的画面,既把学生带进了爱氛围里,又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无言的爱”,同时,也为后面的迁移运用做了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有没有注意到这篇课文写法上的特别之处?”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文章主体部分由两组镜头构成(板书:镜头一、镜头二),知道什么叫镜头吗?镜头一般由一个个连续的画面组成。文中的两个镜头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感人。请点出第一小节中的中心句,齐读。”
(3)教师:“让我们走进这两组镜头。”要求:默读课文,给两个镜头分别起一个贴切、简练的标题,如果能够醒目就点赞。
(4)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提炼板书。(预设:花猫喂乳幼狗、异鸟共造窝同哺育。)
设计意图: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课文表达了什么,又要重视课文是怎样表达的。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研读课文,领悟写法
(1)学习镜头一
①教师:“学习第一组镜头,思考作者是怎么写这组镜头的呢?轻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思考这个镜头的层次可以如何划分?并想一想各层分别在写什么?”
②师生交流,教师随机梳理及板书。
首先,(第1、2、3句)作者三言两语,先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也就是起因。(板书:背景。)
接着,(第4、5、6、7、8句)作者描绘了两幅画面:母狗绕圈狂叫、花猫衔来小狗喂奶。(板书:绕圈狂叫、衔狗喂奶。)
最后,(第9、10句),文本写了主持人的评论,也就是人们的观感。(板书:人们的观感。)
③品读母狗“绕圈狂叫”画面。
首先,教师出示:“母狗急得在树下绕圈狂叫,小狗却听而不闻,散开去往草丛里钻。母狗急得在树下绕圈子汪汪直叫,小狗听见了,就像没听见一样,散开去往草丛里钻。”
然后,教师点名朗读,让学生比较句子。
最后,师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这两个句子没有好坏之分,第一句用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明了;第二句用的是口语,特点是通俗易懂。”
④品读花猫“衔狗喂奶”画面。
提问1:“花猫衔来小狗,喂奶”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轻声读读有关内容,完成填空:不料白猫见状,竟()而去,把四只乱跑的小狗一个个()到狗窝里,自己()身子(),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四只小狗把它当做母亲,乖乖地不乱跑了。
提问2:说说花猫的这一系列动作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指导朗读,帮助学生读出急切的语气。
⑤教师:“让我们再来看看真正的母亲的表现。”教师出示:母狗无法近前,但看到四个儿女安然地扑到白猫的怀里,它也就安静下来了。
首先,教师指名朗读,让学生思考“句中带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能相互调换吗”。
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结合画面观察引导学生体会“安然”着重表现的是平安舒适的样子,“安静”对应的是声音,这里指母狗看到孩子们安全了所以放心了,不再发出狂吠声。
设计意图:写好镜头的关键是写好重要的连续画面。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重要的连续画面呢?这两个画面的学习其实就是引领学生品词、品句,并在品词、品句中让学生感悟写好画面既需要对细节进行生动的描写,又需要在描写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⑥教师:“主持人看到这样的画面,用一个问句表达了他的感受,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交流,教师在交流中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这份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无言的爱是一种最为纯粹的爱——出于一个母亲本能的母爱。
⑦教师小结。教师:“多么有趣,多么感人的镜头啊!现在你能借助板书说说作者是怎么写这第一个镜头的?”(先三言两语介绍了故事的背景情况,接着详细描绘了两幅画面,最后写了人们的观感。)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小结镜头写法与前面的自主发现写法相呼应,是一种认知的巩固及强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模”。
(2)学习镜头二(略)
4.创设情境,迁移表达
(1)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两个小镜头写法是一样的,先写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的时候要生动描摹动物的神情动作;最后写人类的感受。
(2)教师:“如果让你来写一组镜头你知道怎么写了吗?这是我们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回放课伊始欣赏过的蟾蜍救小老鼠的画面),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这样的……”教师出示:镜头之三,2006年6月30日,印度发生大洪水。一只小老鼠原本待在一棵树的高枝上,一个浪头打来,它被卷入进了滚滚洪流中。
教师:“小老鼠是怎样在水中挣扎的?蟾蜍又是如何奋力营救它的?看着这样的镜头,你想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里的迁移性表达,给出了画面,给出了背景(起因),并作了一定的提示,目的是在激发学生练笔兴趣的同时,让练笔有了明确的内容,不至于让学生为了“写什么”和“怎么写”而神伤。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评及指导。
(5)布置作业:从另外三个画面中选择一个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一个镜头;或者放学回家看新闻,选择一个镜头,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和课堂教学应该呈一致性、连贯性,即教什么练什么。如果说“蟾蜍驮老鼠”的仿写是“扶着写”,那么这里的作业就是“放手写”。学生真正表达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扶着练、放手练的完整过程。
板书设计:
[自我反思]
关于语用,我是这样理解的:语用是学生学习后的有效运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
要落实语用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我们应该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等方面去捕捉和挖掘文章蕴涵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且各年段的训练重点应有所侧重。关于小学高段语用训练点的选择,我觉得可以重点作如下关注。
1.根据单元目标,寻找读写结合的点。单元目标一般有两方面的内容组成,首先是对单元人文内涵的总体解读,然后是对单元知识、能力方面的一个总的要求,其中就牵涉到一定的写作知识在里面。
2.根据课文的段落特点,寻找读写结合的点。“段落”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中间的几个小节构成的形式均为“先概述和具体”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段落的写作方式,在这里就可以创设语用训练。
3.根据课文篇章结构特点,寻找读写结合的点。“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包含“教材应该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一个例子”的意思。不少教材可以成为非常好的习作例文,如《颐和园》。
4.根据课文的留白之处,寻找读写结合的“点”。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续编课文,利用插图想象写话,或者在课文一笔带过的地方展开想象等。
[专家点评]
一堂好的语文必然是亮点频现。王雅琴老师这节课亮点多多,举例如下。
亮点一:解题有特点,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无言的爱”怎么解释?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发言,而是相继出示了“印度发生洪水,一只小老鼠伏在一只蟾蜍身上躲避洪水”等四幅画面让学生观察,在欣赏完画面后再让学生说说对“无言的爱”的理解。有了这个观察的基础,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理解了课题的意思。这个环节也看出了教师的匠心所在——画面还会复现,并在后面的仿写环节派上重要用场。
亮点二:抓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进行语言训练,扎实到位。比如,讨论安然与安静是什么意思?在句中能相互调换吗?学生不仅能讲清这些词的本义,还能将词语放在句子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说清不能调换的原因。掌握这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学词”的方法很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能力。语文课本应姓“语”,就是说要学习理解语言,训练运用语言,在本节课内,这方面十分突出。
题目设计:李 钰
轻轻的一声叮咛
轻轻的一声叮咛,给人以无限的关心和温暖。无论是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受到了哪些人的关爱?在生活中,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关爱?你是不是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呢?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以)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遣、遗)产。
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阅读提示
短文说明叮咛的话语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和温暖。
读后实践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出差(chā,chāi)小花伞(sǎn,shǎn )着想(zháo,zhuó)似乎(shì ,sì )浏览(lǎn,nǎn )
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3.从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
4.把文中空缺的标点补上。
5.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画出来。
阅读建议
name:_______________class:_____________ score:
a
hello, my name is yang jun. look, this is my school. 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 in it. i like my school. i’m in class two, grade five. there are forty-one students in my class. look at my classroom. tt’s big and bright. you can see a computer on the teacher’s desk. and there’s a tv near the blackboard. on the wall, there are some nice pictures. i like them very much.welcome to my school.
阅读短文,判断正(t)误(f)。
( ) 1. there are lots of trees and flowers in the park.
( ) 2. yang jun ji in class five grade two.
( ) 3. his class is big and bright.
( ) 4. there’s a book on the tercher’s desk.
( ) 5.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in the classroom.
b
my name is sheila. i’m from london. i live in wuxi with my parents now. my bedroom is small but clean. in my bedroom, there is a bed, a desk, a chair, a computer and a bookcase. on the wall, there is a photo and a guitar. i can play the guitar. the photo is nice. the girl in the photo is me. there are lots of storybook and picture books in the bookcase. my bedroom is nice. ilike it very much.
阅读短文,判断正(t)误(f)。
( ) 6. shelia is an english girl.
( ) 7. shelia is in wuxi. her parents are in london now.
( ) 8. there is a photo of her family on the wall.
( ) 9. shelia can play the guitar.
( ) 10. there is a computer in the bookcse.
c
it’s new year’s day. it’s half past seven in the evening. look! my family are getting together in our sitting-room. we are sitting aroung the table. on the table. there is a lot of food, like meat, fish, eggs, soup and vegetables(蔬菜). we are having a big dinner(晚餐). but my brother, zhang peng isn’t here. where is he? what is he doing? he is staying in his study. why? because he wants to finish his science (科学)report (报告). he is writing his report.
阅读短文,判断正(t)误(f)。
( ) 11. zhang peng is sitting together with his family now.
( ) 12. there is a lot of food on the table.
( ) 13.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january.
( ) 14. i have a sister.
( ) 15. zhang peng is very busy.
d
it’s a sunny day. the sun is smiling. the bird and butterflies are dancing now. my grandma has a book under her arm. she is wearing glasses today. her shoes are under the bed. there is a photo over her bed. there are t-shirt on her bed, too. the clock is new. but the vase is old. my cat is sleeping now. the telephone is ringing. oh, look at, my bag and ruler are on the floor!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 ) 16. today is sunday.
( ) 17. my grandma is dancing now.
( ) 18. the shirts are on her bed.
( ) 19. the clock is new and the vase is old.
今年的书香教师的评选,我有幸评选上了,获得了学校一百元购书卡的奖励。孩子因为写博客的数量和质量比较高,被评为书香少年,我们的家庭同时被评为书香家庭,奖品当然也是书了。所以,这个寒假我们可以轻松享受阅读盛宴了。
早就耳闻金庸大师的威名,早就想看金庸大师的书了,正好可以先用购书卡在新华书店买一部分先看。而且,孩子们在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女儿在高中的语文成绩是全班第二,女儿说,多亏了妈妈让她小时候背的古诗文以及后来的坚持不断的阅读。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让孩子阅读的信念。
阅读级别:★★★★★
题目设计:刘平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往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阅读提示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从事写作的30年间,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这篇短文讲的是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故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鲁迅先生是怎样珍惜时间的呢?读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读后实践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
恶劣 如饥似渴 逝世 耗费
①èlüè rújīsìkěshìshìhàoèshì
hào fèi
②èlièrújīshìkě sìshì háofèi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的含义:( )
①鲁迅很谦虚。
②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③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3.“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这句话的含义是:( )
①鲁迅反对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②时间就是生命。
③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时间,就是图财害命。
4.用“——”画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小学生五年级阅读心得】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群文阅读01-08
小学五年级阅读材料01-08
小学五年级阅读103-29
小学五年级阅读辅导04-19
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 阅读理解练习题11-08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0-31
小学三年级阅读心得03-11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心得03-10
小学五年级家访的心得体会06-15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