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共8篇)

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篇1

初中语文阶段的写作目标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已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教材中对于教师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学生如何掌握这些写作要素并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寻找多种教学手段、指导方法、训练方式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在写作日记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以下是我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写作个性的一些做法。

一、“以人为本”和“以写为本”,塑造学生的写作个性

1.以人为本

以前我们的写作教学总是用同一个标准指导所有的学生,大量克隆范文,这是扼杀学生写作个性的行为。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写作方面,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日记写作正是实践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践。

2.以写为本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盛行“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古代杜甫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种“以阅读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实践证明,这对学生的写作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它不能取代“写”的训练。许多人书读得很多,但却不会写文章。由于写作活动是人的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些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实际也是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日记教学就是“以写为本”的教学观念的实践,“多读”对写作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多读”不能代替“多写”;阅读的积累也不能代替写作的积累。因为写作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它也需要反复训练。

二、给学生的写作创造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其写作个性

1.从写作动机入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写作也是如此。成年人的写作动机分为内需和外需两种。外需基本是功利性的,为生存而写作;内需则是为了倾吐自我的内心。初中生还不具备自己谋生的条件,所以他们不可

能为了生存去写作。而从学生日记写作的实践来看,初中生的内需很强烈,满足学生的内需就是创造写作的自由空间。

老师要抓住学生重视自我的心理特征,激励他们写日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写下自己的成长历史,同时即记下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如《安妮日记》就被收入荷兰国家战争档案研究所,先后被译成55种文字出版,全球销量达三千万册,在欧洲被评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一百部书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广。还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进行文学创作,如我国陆幼青的日记《生命的留言》。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记日记很有价值,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端正写作态度。使学生自觉自愿乐意记日记,为发展写作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取消写作的诸多限制,让学生敢写“放胆文”

日记是一种自由的写作方式,对学生不能有过多的限制。课堂大作文的条条框框一律摒弃,学生才能放开手脚。那么都取消哪些限制呢? “日记是一种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写作方式。与课堂的命题作文相比,日记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题目、体裁的限制,也没有内容、立意的限制。你的思绪犹如草原上的骏马,纵横驰骋千万里;不应该有人因为你写了什么而去指责你,只有你自己才有资格赞美或批评你的日记。但有一条硬性的限制,就是每天都得写,不能间断,哪怕记一两句都行。

3.广阔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选材空间

写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而不是”怎样写“。学生能在生活中自由的观察和思考,也应自由地选择写作的内容。为扩大学生的写作空间,笔者给大家提示了以下选材范围:日记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无所不包:家庭、学校、社会;个人、集体、国家;过去、现在、未来;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可写真事,也可写幻想。具体说,一是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学校,走在路上,节假日出游等见闻、思考,如《校门口所见》、《集市见闻》、《谈中学生的弱点》。二是学到的新知识,课内各门学科知识、体会、实验等,如《氧气的制取》;三是报纸、杂志、电视等传播媒介上看到的内容,如《谈明星模仿秀》;四是研究自己,自己的学习、心情、思想、性格、兴趣、看法等,如《我为什么忘记了父母的生日》、《我爱集邮》。五是回忆过去,如《一件难忘的事》,手拿一本相册,就有写不完的内容;六是任意想象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如《克隆大熊猫》《我幻想发明小发电机》。从这几方面去观察,每天总能找到写的内容。只要是生活和思考,都在可写之列,哪怕是发

牢骚也能锻炼思维和语言。

4.长期、稳定的日记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所以必须进行科学而不间断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人都是有惰性的,写日记这种活动是不容易坚持下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一周写三篇文章很难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却能坚持下来。从学生角度看,连续不断的训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能使写作活动稳定下来,稳定的写作活动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我们的观点是:鼓励多写。多写比少写强;少写比不写强;三言两语即可,500字更好。实在写不出,抄一篇好诗文也比不写强。写作字数与语言的流畅程度成正比,若天天坚持写,就能培养提笔就写的能力和好习惯。

三、在日记教学中发现、包容、张扬、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1.发现学生写作个性的条件和基础。

要发现学生的写作个性,首先要让学生信任老师,在日记中敢于敞开心扉。作为教师,要以平等、和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学生要乐于抒发真情实感。学生的心就是一杆秤,最能称量出老师的心地。他们会真实地回报老师的态度。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否在日记中说真话,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程度。长期的日记教学实践证明,写真话者进步快;反之,进步慢。

2.承认个性的千差万别,分别对待不同的写作个性。

学生个性本是各种各样的,但不一定都是良性的,令人喜欢的。老师的责任是承认其写作个性,适当引导,把不良的写作个性引导过来,是奇迹;不能改变,也要尽力去作。对优生高要求;对中等生注意发掘他们写作的特色;对差生要千方百计找优点,给予表扬。

3.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要注重写作过程中引导、激励的作用。

因为日记写作教学时间漫长,所以在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能保持高涨的热情,使日记教学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常用的激励学生的方法有:

每周讲评:老师每周收改一次,把日记写作的情况作一个详细的记录,然后在班上讲评。表扬日记优者、进步者或有创新者,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好日记,或有特色的日记。

评比法:老师在批改日记时评出本周”可读性最强的日记“、”十佳日

记“、”“三大小说家”、“童话大王”、“语言最优美者”等,这些称号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个别指导法(批写评语法):学生思想上、生活上遇到了困惑或不满,这时最容易发现他的个性,也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写几句话,或询问,或疏导。让学生感到,老师一直在关心他。对待写作有特色的或某方面有弱势的学生,要艺术性的给他指出来。如王飞同学语言表达缺乏细致描写,我就千方百计在他的日记中找出细致描写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批上一句:“描写真细致!”他看了以后就会注意这个句子,同时也认为自己会细致描写了,细致描写并不难。或说:“你的语言很通顺,若能有点细致描写,效果会更好”之类。

激励学生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师引导得法,注重教学过程中激励作用,学生就会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4..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写作序列训练,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写作训练的体系原则上配合教材知识点,按文体设计训练序列。序列如下:

初一: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概括记叙与详细记叙;各种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安排;学习修改作文。其中最重要的是表达方式和各种描写的练习。要让学生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作用。细节描写对文章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细节蕴含着比表面上多得多的能量”,有的记叙文的成功,往往是得益于细节描写。

初二上学期:说明文说明的语言片断训练:准确、简洁、平实、生动;不同说明对象的训练;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初二下学期:议论文议论的语言训练:准确、简洁、观点鲜明;反问、设问、反语的句式;运用各种论据和论证方法。

初三上学期:读后感、文学评论、鉴赏等文章。

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篇2

种再创造, 它带有强。没有个性的阅读, 读, 只能是一种机械死书”。《语文课程标

非常冷, 走不动才这样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分镇定、自然”, 想到他可能对自己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把棉衣让给战士穿, 尽到一个军需实践。应让学生在主

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

处长的职责, 内心觉得很坦然……又因为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本文的中心, 于是我又让学生想

得思想启迪。”这告象他让棉衣的事, 学生的想象很丰教学中应当关注学

,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解, 让每个学生的个, 让阅读教学更富有

富, 发言很热烈。正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象中阅读, 训练思维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象就没有创造, 没有新。因此, 在个性化

2.挖掘语言规律。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 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能使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 由

们要努力寻找课文于表达的需要, 课文结尾处对黄山点, 启发学生运用已

和知识, 打开学生思

奇石名称的描写采用了省略号, 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在充分学文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给黄山奇生沉睡的潜能, 促进石起名字并模仿课文内容进行描

的发展。述。霎时间, 课堂成为了“孩子的世处。我们的教材中界”, 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空白”, 让未来的出无限的创造力。

我选择、判断、联想、造。如教学《丰碑》一

3.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根据老军需处长死点, 以童趣为本, 凭借教材, 采用直军需处长临死前的观、鼓励等手段, 以想象、表演为载就从老军需处长“倚

着”, 想到他可能是

体, 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动力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入一定的情境, 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 受到情感陶冶。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 我把自己打扮成诗人, 乘船正要离开桃花潭, 他们看到我要走的样子, 都不约而同地踏地为节奏, 边走边唱边挥手。一幅离别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演示出来了。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这样孩子们在想象、表演中理解、背诗歌, 我趁机打开音乐, 全班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着, 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之余, 受到美的熏陶, 成为一个个性飞扬的生命。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 促进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让自主学习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 去引爆学生的情感火花, 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二、在质疑中阅读, 标新立异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阅读是一种以疑为起点, 以思为核心, 以体验领悟为本的认知过程。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交流, 并获取意义和体验情感。因此, 教师要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话文本, 使学生动心动情, 去体验、品味, 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 实现学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 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 教师可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佯装不知地与学生交流:“你发现没有, ‘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仅作为题目出现, 而且还在文章中反复出现,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呀?”学生点头赞同, 但却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此时, 教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 画出带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的句子。即:

1.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 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我这样想到。

3. 从学校出发, 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4.“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句子, 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通过朗读, 学生纷纷质疑:

1.“这里”指的是哪儿?鸟的天堂什么样?

2.前四个“鸟的天堂”都带引号, 最后一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前边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后边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后矛盾?

显然, 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契机, 使学生发现了教材中的疑点, 从而带着这些问题, 深入地阅读课文, 与文本进行深刻地对话。

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课文以后,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主质疑的空间, 学生的创意的灵感都会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

三、在评价中阅读, 求异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文本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阅读同一文本, 其价值取向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 进行“多元感悟”。让学生尝试阅读评价, 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如教学《生命桥》这篇课文时, 课前我交代学生进行预习,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我首先从题目入手, 我问:“为什么要以‘生命桥’为题呢?老师把它改成‘桥’好不好?为什么?”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学生的回应。有的说:“不好, 因为这座桥是老羚羊用生命架起来的。”有的说“这座桥是羚羊群通向生命的桥, 所以‘生命桥’更加的贴切。”……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他们已经了解了短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我马上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读完这篇短文后认为这只年轻的羚羊简直是太坏了, 为了自己能够跳过悬崖而牺牲老羚羊的生命, 它是多么的不道德啊!”话音刚落就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反驳我的观点。我一看时机成熟了就问:“谁同意老师的观点请举手。”只有四五个男学生举手了, 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举手, 而是还在与举手的同学争论着。现在已经形成了两个观点, 所以我就说:“你们说谁有道理, 你能用有力的证据来把这些同学拉到你们那一边去吗?”有学生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还有的学生再次拿起书在书中寻找有力的证据。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 举手的同学已经全部“背叛”了我, 通过学生从书中找出的句子不难说服他们。此时只有我孤军奋战了, 学生更加的来劲了, 他们拿出了最有利的证据:“老羚羊叫一声就好像在对年轻的羚羊说:你来跳我来帮你, 记住一定要跳过去, 不然别的羚羊会胆怯的。所以就有了下面感人的一幕。在老羚羊的带领下其他的羚羊都跳了过去, 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通过学生这样一说我也就“投降”了。学生见我也被他们说服了无比的兴奋, 课堂上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在这节课中我利用了不同的观点, 要求学生在读中找到依据进行辩论, 在辩论中体会老羚羊那高尚的品质。这样在争辩中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求新知的热望。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篇3

关键词 发展个性 探索 创造 鼓励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良好的个性的形成,除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环境因素——学校教育,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学家基夫说过:“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个性在各项活动中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探索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提供一定的线索,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和探索老师的教学任务的方法。如在组织技巧中的前滚翻教学中,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由高向低滚动会容易做?带着问题让学生根据身体的特点,选择和设想最容易滚翻而且安全的方法,使学生活跃起来了。在滚翻时,有学生直腿提臀两手触地翻过;有的学生重心前倒头手下伸不触地翻过;有的倒向了一边……,总之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姿势都有并且学生之间互相观摩模仿,寻找更好的方法。显然不仅是身体的活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和动手动脑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动作技能,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也达到了掌握知识、技术、技能和发展身体的目的。

二、引导法

教师在课上提出任务的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的方法。例如:在健美操的创编课中,向学生提出要求,诸如:创编动作时应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幅度先小后大,最后到跳跃和整理等一般程序,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后,再让个别创编动作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演,最后由老师做总结性的讲解,指出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以便以后在创编健美操和其它类操时有所遵循和努力方向,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并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去掌握动作,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三、促进法

教师首先向体育骨干提示课内容和组织方法,通过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进行练习,教师则做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帮教能力,如在新授课内容的技术难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可选用班上的中等水平的积极份子作为自己的助手,课前先进行辅导,然后由他们在课中进行示范,这样对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学生都是一个促进,一种动力,基础好的同学会认为: 老师让他们做示范,他们能做好我肯定也会做的更好;基础差的学生认为:这样的动作中等水平的同学做得那么好,我如果再努力一把,也能赶上他们,于是在学生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大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标感让学生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

四、激励法

动机是产生兴趣的原动力,激励法就是教师采用各种表扬、鼓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方法。例如:当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尤其是要表扬那些起点低、肯努力、进步大的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应给予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上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全班同学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排除依赖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五、目标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按照老师预定的目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譬如在篮球的教学中,根据每个动作的难易程度,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动作的接受能力和身体协调情况,制订出自己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就有一个参照物,有一个遵循,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努力;在学练中,同学们会互相竞争,互相鼓励、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大部分学生经過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预定的目标。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4

如今,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这就需要大批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更意识到了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特别重要的 问题,合理的教学对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思维去掌握语言的本质, 从而增强语感。不善于运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答各种习题、达到运用英语进 行交际的目的。因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求各种类型的思想活动,思维与学习英语的效果有直接关系,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激发求知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

有许多学生误认为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无需动脑筋去思考,这 种想法是错误的。英语学习也需动脑筋思考,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若想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先思考,怎么讲得出?进行英语会话,做英语练习,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都需动脑筋考虑。在学习中一个 学生愿不愿意动脑筋,喜不喜欢积极思考,是他思维能力能不能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例如:教师在 教学生完成时态和被动语态时都要用到动词的过去分词,过去分词的构成形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规则动 词的过去分词按照规则比较好记忆,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比较难记,也容易记错。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 动脑筋想办法,把那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按一些规律进行归类记忆,如:“AAA式”“ABA”式、“ABB”式 、“ABC”式等。又如:学生把单词或词组孤立地去记,往往比较乏味,难记,若教师在教一些词或词组时启发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单词或词组进行造句,适当造出一些幽默甚至荒诞的句子来,则更容易记忆。如:在教 “deal with ”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老师说:yesterday morning you were late, your teacheraske d you to copy the new words, this morning your tercherwas late, you asked him to copy the new words. “That means:”Deal with him as he deals with you“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常言道求知欲与好奇心密切相关,可以说,求知欲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学生学英语,对英语的特点、英语的文化背景、交际习惯、人文心理等都有种好奇心,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之 火。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单元的重点语法内容;课文中的难句、长句;与汉语文化背景、交际习惯、人文 心理大相径庭的特殊英语语言现象;学生容易混淆、弄错的语言现象;一义多句的语言表达现象;以及其它。 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自觉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其思维 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激发学生思考。教师生 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篇5

郁达夫中学刘涛

一、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缘由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

响,初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人的学校生涯有期而人的学习生涯无期。随着

终身教育概念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以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自我学习,使我校学校教育所研究的热门课题。这一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积极比,从以往的教学注意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转移到教学使学生”会学什么“,”会不会学“上来。衡量学生会不会学习的标准在于他有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能不能独立地从大量的书本知识中精选和汲取有用的知识信息,会不会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然后用之于实践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独立的需要。即使是幼儿也需要独立,想自己爬,自己跑,想竭力摆脱大人的控制。同样学生在学习中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析,而要自己尝试与各种材料打资产,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但传统的教学显然忽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总怕学生”独立“后失败,总觉得教师不讲学生是学不懂珠,也不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特别的想法或超越教材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错将学习当作教师的要求,是教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推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所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选择加工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并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选择性,把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其结果必然能命名学生独立不密闭的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大大减少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散失,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再说,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受到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制约,学习能力在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反映了学生认识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连续过程。因而,如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各阶段之间妥善衔接,推动学习能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这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心。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

1、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括独立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

计划,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掌握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的方法和学会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等四项能力。它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交过种认识运用于组织自己独立学习的实践,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阅读书本的能力。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

浏览、研读,初步熟悉资料;能从教材及参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能对问题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证明、评价;能抓住课文中主要内容等能力,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3、听记能力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能根据要求进行概括、

记录,并能整理笔记。

4、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包括:通过目录、图书、索引、手

册选择参考书;使用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各种工具书、图表等);根据问题搜集资料,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等能力。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关键性能力,将使他们终身享用不尽。

5、智力技能包括:学会观察;学会合理的记忆;掌握分析、综

合、对比、概括具体具体化等思想方法;学会思考和能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是保证知识信息能消化、吸收和同化,贯穿着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的因素。

这五项内容反映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大部内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克服以往某些学习能力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训练,而另一些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点的弊端。

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为了寻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并证明学生学

生学习能力的内容的可行性,在近半年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摸索,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获取知识与思维训练相统一。

在”组织学习活动能力“中有条要求:”争取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

己的看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成立四人学习小组,给学生讲清小组讨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教会学生做参加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如学习一篇课文,要求学生:在看课文时,发现不懂的地方用”?“做记号,并把想不通的地方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明天上课提出来;当你在阅读课文时感到哪些地方写得非常好,请用”☆“做记号,再用简单的句子写下当时的想法,在分析讨论课文时,你一定要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使参加小组讨论的行动、心理准备有所落实。

2、指导学生写出设计,帮助他们由“学这一篇”到会学这一类。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坐享其成的,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训练出来

的。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往往是一笔糊涂帐,只知道学了多少课文,不知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现代语文教育则强调把“教会学生学”放在教学内容的中心位置,注重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带规律性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理论指导性。

我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着力抓好一篇“精读”课文,因为它是本单元的示范课,象这类课文以教师指导为主,关键教给学生“学案”设计的方法--①学习目的,即一篇具体的文章所要求必须达到的学习标准。②时代背景,即文章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③作家简介,即学生可以在课外收集一切可能能收集到的与该作家有关的材料。④主要内容,即包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写作特色、难句释疑等内容。⑤问疑置疑,即分条写出疑难问题,并在教师精讲或问题讨论中求证。⑥学习心得,即小结学习文章的体会、收获。⑦备注,即材收集、引用以及相关说明,生字词音、释词等内容。紧接,出示同类型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供学生反复操练学得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一定学习技能。学习期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铺,只作“画龙点睛”式指导。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一节“自学选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作个别指导。如:学完课文珍珠鸟后,马上选学老舍的《小麻雀》,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习较熟练把掌握了描写动物的方法。有一点值得注意,若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课外同类型文章,教师应尊重其选择,不能对他所选内容横加指责,需作耐心的指导。这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使独立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3、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将

课堂教学形式由统一的全班教学转向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尤其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质。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①表现在从他人身上反映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的能力。②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助,主要采纳如下一些方法:

⑴改变座位编排方形式。教学中,改变“种田式”的座位法,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排成“田字格”,或全班围圈坐等,这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既强调小组内的互助与合作,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⑵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尊重别人,倾听他人的正确观点,具有综合各种意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可大可小)。课堂上,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只是个倾听者。在这样讨论课上,不必为纪律担心,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人人都在积极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当教师又当学生,学习是积极的。在这里,笔者深深地感触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在教师的“主动教”中得到发展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学”中得以长进。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变教师的发问为学生的发问,教会学生质问疑问,利用各种资料与手段自行解决疑难。如,教《百草园》时,许多学生发现了一个疑问:“似乎与确凿是相矛盾的,为什么人连同在一起呢?”我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让学生课外寻找资料自行解决,结果,多数学生都有圆满的作答,但我抓住这个问题的典型,教给学生一种提出的方法--看似矛盾处上提问。

⑶让学生当小老师。

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既能改善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同学处得到比在教师上更大的帮助。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这样做,不仅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认知

我曾担任过一年级美术教学任务。本册教科书要求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多样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美,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教科书的基本体系是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体,以深入浅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从观念、结构、内容几方面强调创新,既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又突出本学科因素;既有传统,也有革新。围绕美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既遵循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基本要求的规定性,也有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工具材料等方面的选择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

一年级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具备美术素养中的各种技能,在教学中我认为必须从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入手。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我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开始。

众所周知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这位伟大的画家,他在绘画的基本功的培养方面,也是从培养视觉开始的。我们的每个学生,不可能都成为伟大的画家,但在基本功的培养方面是离不开视觉培养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甚至创造能力,其根本基础都来自视觉的认识和感知能力。美术作为一种感觉能力的本能的体现。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因素是看见美好的事物,便觉得“赏心悦目”,这一种“赏心悦目”其实就是一种视觉兴奋的表现。我在一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在不脱离课标的前提下从培养学生认知才能方面,主要做到了下面几点:

一、从物体本身的形状、颜色、大小中引导学生认识物体

让学生在认识物体的各种状态的过程中发现美、認识美。例如在本册教材第二课的教学时,我通过学生在做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这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教学,我先引导学生在树林里寻找一些学生自己觉得有趣的树叶、树枝、彩线、高粱秆,让他们在寻找这些材料的同时,一边找一边说。我设计了下列问题,让学生在找的同时完成:

1.你们用这些材料回去能摆出什么图形?

2.它们各自像什么?

3.用找好的材料拼摆怎样的好看图形?

当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完成任务后,我又引导他们各自将寻找到的材料,按照各自的方法拼成一个或几个不同的图形,并让他们说一说所拼出的是什么动植物或其他的东西,为什么要拼成它们。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我很快地在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了感知,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新。

一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偶然性的结果,而是通过一种意识,一种利用资源的再创造。一个新时期的教师,他的作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于引导学生感知思维,创新的方向。现代教育所赋予教师的使命已远远超了历史以来的教与学的关系了。

二、利用美术课训练学生的视觉、知觉,让学生对视觉现象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兴趣

他们的视觉激活、灵敏、快捷,有效注意的时间延长,分层次变得丰富,从形式中获取对应感情的能力增强,例如,在课堂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一幅图画,或让学生观察自然中的景物,在观察后或观察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做到边看边想边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形象思维方式,它主要依凭形象进行的思维,它不像逻辑思维是依据概念和形式逻辑进行的思维。一个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肯定是一个形象储存丰富的人。形象思维是艺术活动,尤其是美术活动中基本思维方式之一。所以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形象储存,而且能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本册第二十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了几种植物,并教育学生要保护植物。课后作业时,我班的龚君同学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幅四周是茂盛的树木而中间的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是他自己,他在图画中高举双臂,大声疾呼。图下写着:“我的朋友”。在这幅图画中,它不仅是一个学生的感知能力的表现,更是思维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因为美术是诉诸视觉的艺术,唯有美术课程在训练人的视觉方面最为明显,在此方面其他课程只能望其项背。

学生认知才能如果得了很好的培养与训练,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其他美术基本素养方面就能举重若轻,相反,一个对事物,无反应无感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是很难在生活中、实践中去认识美、发现美。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将所感知的事物用特殊的图画表现出来。它所表现的图画,正是人们思想意识的体现。教师从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是培养他们各种美术素养的基本功。

加强在美术课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完成新课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美术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学生如何图画,如何去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

发展学生认知才能,是一个艰难的教学过程,它是有意识与有目的同时进行的一种活动,受美术课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去让学生感知事物,毕竟美术素养的培养是多样的。学生美术能力的表现是通过学生的习作反映出来的,但任何一种素养的培养,都是离不开认知才能,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认知才能,是美术教师搞好美术教学的唯一途径。

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背诵;协同;书面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40-03

【作者简介】郑敏,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江苏扬州,225000)教师,扬州市特级教师。

目前,不少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仍然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阅读课上,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课文中的语法和词组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几乎没有诵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只是在做 “书记员”,记录教师讲解和板书的内容,很少有时间主动参与,缺乏对课文字里行间的感知、欣赏,也就谈不上阅读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除了英语课,其他时间都与英语“零接触”——课堂之外的活动中,学生很难接触到用于书面表达的英语语言形式。所以,与书面表达密切相关的Reading板块的教学是学生接触成篇的英语文字的主要平台。而现有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作用可谓“微乎其微”。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成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语言的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Krashen,1981)有目的的输出能带动有效的输入,达到输入和输出都有效的双促进。把握好初中英语Reading板块的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阅读课的多样化教学使他们学有所获,有了一定的阅读和语言积累,指导他们学会赏析并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以话题为主线,话题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文体多样,内容富有情趣,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这些阅读文章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难易情况,合理处理教材文本,活用阅读内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七年级强化诵读背诵,实现有效的语言积累

输入是语言学习的手段,是习得的先决条件,是基础。在我国缺乏语用环境的情况下,大量的语言输入非常必要,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更谈不上书面表达。

在七年级起始阶段,学生都有学习热情,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同时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Reading文章比较短小,也相对简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对于七上各个单元的Reading板块的处理,笔者在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大意和篇章结构后,坚持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觉得读得“美”,同时在一次次的阅读中理解文章意思。在多次诵读后尝试背诵课文。开始,我会提供文章的中文,要求学生根据中文去背诵。而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试着翻译成中文,对着自己翻译的中文背诵课文。这样,一篇短小的课文经过几轮诵读和背诵,学生对文章有了自己的认知。为了将学习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提升,我又要求他们从课文中找出词组和提炼句型,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帮助学生内化和吸收语言形式。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在写相关话题时就“有话可说”了。

以七上Unit 6 Reading Keeping fit 和Healthy lifestyle写作为例。在要求学生完成主题 “Healthy lifestyle” 作文时,我借助于课文来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前的准备活动。

Teacher: In the past week, we have learned Unit 6.This unit is about food and lifestyles. We get to know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And we have read Kittys and Daniels articles about their diets and lifestyles. And we know what Kitty and Daniel eat and how they live. Do you remember some important phrases or patterns in their articles?Please tell me. The more, the better.

Students:love doing sth., do sth. for +some time, be important for sb., need sth. to do sth., have sth.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feel hungry,  too much, too many,  between meals, after dinner/ before meals/after meals/ at breakfast/ at lunchtime/ at dinner, be bad for my teeth, give sb. sth. ...

学生说出短语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些用此短语造的句子。复习短语之后,在屏幕上显示部分重要的短语,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Reading中所学的知识及时地输出,并学会有意识地使用Reading的文章作为模仿对象,这样英语写作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

二、八年级注重与语篇知识协同,发挥文本的“酵母”作用

到了八年级,教材中Reading的篇幅明显增加,内容难度也随之加大。学生思想也渐渐成熟,对教师指导下的对Reading的诵读、背诵也不像以前一样热情高涨。学生对英语学习开始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以Reading教学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让学生的大脑认知与Reading语篇知识协同,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融入语言运用情境。寻找正确的语言习得途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学指导方法,才能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写作热情。

学习者因互动而产生的大脑认知状态契合就是协同。(Pickering & Garrod,2004) 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表明,有效的语言习得植根于互动, 经历理解、 协同、 产出等环节,得益于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是学习者经历了如前所述的四个步骤的自然结果。

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融入语用情境,学着文章的样子表达自己类似的经历,帮助他们启动与语篇相关的认知和情感协同。如:八上模块一的3个单元的Reading板块都是围绕 Teenage life,可分为 Best friends,School lives和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

这些语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文中同龄的学生的课内外生活状况,所经历的事情,所体验的情感,或多或少都在学生自己身上发生过。在这样的语篇情境中,教师指导学生形成写作习惯,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以8A Unit 2  School lives 为例。

通过比较表达感受:Among all my subjects, I like French best. Time seems to go faster when we ar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

通过比较表述活动: In the club, older students help new students learn more about the school. On Friday afternoon, our school ends earlier than usual.    During the week, we can borrow more books from the school library.  I often read more books than my classmates.

这些语句很容易使学生在语言结构、情感方面产生协同。教师利用Reading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学生也就有了写的兴趣。

除了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学生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记性差”,我在八年级Reading教学中有倾向性地发挥词汇、句型和语篇的“酵母”作用,帮助他们激活七年级背诵积累的知识。在八年级每个单元Reading的板块教学中,我会帮助学生将语篇中的重点短语和句型打印成讲义,但是我只提供中文,旁边留白,让他们主动去语篇中寻找相应的答案。同时,我选择列出一些重要的词汇让他们写出尽可能多的相关短语。以8B Unit 2 A trip to Hong Kong 为例。

文中出现了 have a fantastic time, 我要求在词组讲义上写出同义短语、反义短语以及相应用法,如:have a fantastic time→have a good time(doing sth.),have fun(doing sth.),enjoy oneself, have a bad time (doing sth.), have trouble (doing sth.)...

文中出现了 We got to the park by underground.我要求在讲义上写出同义句,并写出其他交通方式, 如:

We got to the park by underground.→We took the underground to the park./We got to the park by coach.→We took a coach to the park./ We got to the park on foot.→We walked to the park.

文中出现Im sure youll love them. 我要求学生写出类似的复合句,如:I believe youll love them. /I think youll love them.

八年级课文长,难度大,让学困生背诵这些文章难度很大,但是语篇的结构可以成为他们写作的“酵母”。我就让他们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以及一两句辅助句,抓住语篇中的过渡词(transitions),然后让学生将教材中的Reading进行缩写,缩写到100词或80词之内,以便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精华,并加以学习。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对Reading中的重点句型摘抄到专门的笔记本上,作为语言的积累。

三、九年级注重文本分析,提升笔头表达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逐步发展。注重文本的分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我在九年级的主要做法。在九年级Reading板块的教学时,我严格坚持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围绕阅读材料本身的内容展开活动,重点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篇章结构,阐述详略关系,以及归纳中心思想,要求学生说出文章的大意,归类细节内容等,并在分析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文章的遣词用语、谋篇布局、立意选材,为他们的写作做铺垫。

以9A(旧版)Unit 3 What should I do为例。

在Reading的第一个课时里,我首先引导学生寻找这两篇书信的形式特征,要求学生找出书信的格式及范式的文字。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封信,划分成三个部分(Introduction,Main body,Conclusion),让学生对比两封信的Introduction,Conclusion,有哪些相同或相似部分。再针对两封信的Main body 部分,制作图表(making chart),说明Millie和Simon各自面临什么样的压力(stress)、压力产生的原因(cause),并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回信补充解决压力的方法(solution)。制作成图表之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Main body 部分描述出来,让学生学会寻找细节(details),引导他们按逻辑关系分析出What,Why,How(因为发生了什么,所以产生了什么,又怎么样去解决)。在此过程中,适时地教会学生使用适当的副词,如 First,Then,Next,Afterwards,Finally,去表示事件的顺序(sequencing events)。对于学生而言,仅仅这些指导还是不够具体的,于是我又引导他们去划出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型和常用句型,进行归类。

提出问题的有:I have a problem  and I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it./ My love of football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and I would like your advice.

陈述原因的有: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every day and I have no choice to do it./ I stay up late. I feel tired the next day./ We often play for three hours or more and forget when to stop.

表示心情的有:I really feel bad about that / I look forward to a holiday without homework so that I can relax ... / I really do not understand why they are so strict / I feel stressed and angry from time to time / I really do not know what to do.

寻求帮助的有:Can you offer me some suggestions?/ Can you please advise me how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my schoolwork and my hobbies?

我要求学生一一背诵,第二天一一默写,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最后让他们自由发挥,根据以前在语篇文本中所学的文体特征、篇章结构、语言知识,尝试仿写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切实可行的努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Krashen,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怎样在日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注重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这与时代的需求不相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此,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提出,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级各类学校对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点个人看法。

一、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动机、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

1.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物质、精神、科学、文化都得到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有个性的人。目前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突破陈旧观念、敢于创新、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2.发展学生个性是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学校体育明确提出:“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和创造性。”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感到参加体育活动的幸福和乐趣,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以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1.体育教学过程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个性的发展离不开活动,而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身体直接参加活动。在这个肢体与心理充分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尽情的游戏、运动、竞赛,其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体育教学的诸因素能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环境的因素。优雅整洁的体育场地,团结互助的集体,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势必会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其次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发现自己个性中的出色部分,从深刻的自我认识向更高层次的自我提高前进。第三是群体的约束。在青少年的各种需求中,对社会参加和社会承认的需求表现得特别强烈,群体的约束迫使成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某些特征。最后,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反复持续地努力,不断地自我克服,自我超越,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会培养出勇敢顽强、沉着冷静、努力进取的精神。

三、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

1.启发和诱导。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学习动机的启发,注重探究学习,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等来实现教学任务。其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

2.自选和自定。教学指导思想:主张通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参考材料、学习伙伴、学习难度等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选自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运动学习中的不同需要,发展学生主动、乐观、开朗的个性,使学生在自主性、自立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

3.情景和模仿。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情景数学”“形象教学”等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4.健康和创新。“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理论基础。学生能在未来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创新思想作为基础,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和创新思想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

5.合作与互动。教学的指导思想:“合作学习式”其教学思想的背景比较复杂,但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学生集体中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上一篇:编辑记者证考试下一篇:商业贿赂的特征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