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育的灵魂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教育的灵魂(精选8篇)

爱教育的灵魂 篇1

醴陵四中汤中文

教师历来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概括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自9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深感肩头的重任。我时刻牢记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态度和仪表行为,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是何等的重要!我始终认为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水准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培养与成才起着关键作用。非常荣幸在2007年、2009年我两度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这是师生赋予我的荣耀,更是鞭策我前进的动力。师德是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首要标准。我认为培养高尚的师德没有他途,只有一个字——爱。只有拥有一颗爱心,真正热爱教育,才会在对人做事上有所敬畏,才能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教育箴言。

一、爱驻于心,为人师表

据有关调查表明, 学生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这使我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已远不在于其本身,而是更要作为道德的化身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自己会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给学生上课。这看似是区区小事,其实是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无间断的无声的教育。我始终坚信学生没有成绩好坏之分,只有态度认真与否的区别。所以我致力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始终把爱心播撒在课堂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是由于我所倾注的爱心,一些学生才改善了学习的态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确定了人生的发展目标。在学校每年进行的“学生民主评议教师”的活动中,我的得分均居全校前列,有时几个班级所有同学都给我打了满分。我想,这不仅是学生对我付出的爱心的回报,更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的优异表现。

润物细无声,做好班级工作

(1)教书育人,让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培养人才。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教学生求知,更要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而爱心与责任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前提。我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坚持正面教育,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活动等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对弱势者的同情心。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带头响应向灾区人民捐款,班级学生自愿捐款达1000多元,特别是有一位女同学,把自己积蓄了半年的零用钱200元全部捐了出-1-

来,学生对受难同胞的感人深情,令我感动。

(2)关心和信任学生,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职业的伟大,受人尊重,是因为有良好的师德为基础。作为班主任,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抓班级的宗旨是:“给每一个学生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进步”。因此,我充分信任学生,班干部实行自由竞选,主题班会、各种活动人人参与。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心理需求,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愿望,生活习惯,朋友伙伴等,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或个别谈话,或分层座谈,或鼓励结成学习伙伴,或与家长交流。教师的一份真情,会换来学生真诚的回应,班级工作会更加顺利。

后进生是班级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学生成绩差,纪律涣散。作为班主任,我更理解他们的内心,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对他们更要有爱心、耐心、信心。于是,我走近他们,找他们谈心,诚恳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严肃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改正。让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期待,而不是歧视,在我的关心帮助下,先后有不少调皮捣蛋的学生有了较大的改变,不断成长成材。对那些家庭困难或家庭遭受变故的学生,我懂得他们的内心渴望,自卑与失落让他们难与同学和谐相处。作为班主任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与痛苦。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引导他们自立自强。317班的姚源珍同学,是个聪明的女孩子,也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天生聋哑,七十多岁的老祖父,成了他的依靠。姚源珍同学表现很消沉,当我得知情况后,内心很震动。于是,我主动帮助她,热情地鼓励她,给她力所能及的帮助,还与社会有识之士联系,共同帮助她完成学业。我对学生的真诚关怀与爱护,让我与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因此,我所带的班级凝聚力特别强,极具向心力,班级积极向上,常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我亦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3)教育的幸福与感悟

工作十八年,十六年的班主任,让我收获了很多,因为在我的教育下,有一大批的学生茁壮成长,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特别是学生们在春节或教师节来家看望我或电话问候我时,我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与快乐,也让我更坚信了教师职业的伟大。

在班风建设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自理自治,重点落实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根据校纪校规,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运用“比谁成绩好,比谁进步快”,“一帮一”,“一对一”的互帮互学形式,长年开展“星级标兵”评比竞赛活动。每月评比一次,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项目自评,然后学生分小组、班级互评、最后教师审核。累计评比者给予加授星级。此举极大程度激发形成比、学、赶、帮的竞赛热潮,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继而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以高尚的师德支撑自己的整个人生,用真诚的心去拥抱每一位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全部的爱去点燃这“红烛”的事业。我愿意为我所选择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工作给我带来了快乐,工作给我带来了充实,我将不断地努力着,实践着,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的执着,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真正实现教育的幸福。

二、爱岗敬业,不懈追求

十八年来,我一直在感知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我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热爱这一职业,才会产生无私奉献矢志不渝的不竭动力和毅力。当别人在谈论房价、收入、生活时尚的时候,我宁肯专注于业务研究和理论探讨。我想正是因为多年的淡然,才使自己在事业上开辟了一片洁净的沃土,在这儿收获着无价的思想和健康的心灵。

任教十八年以来,能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堂上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消化、吸收;课堂上加强与其它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的渗透,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更宽,做到每一节课都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严肃中不乏幽默,幽默中透着严肃,而且注重课堂教学高质量,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优质示范课来上,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化学课,渴望上化学课;课堂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让学生上台自己动手做实验,体现实验的乐趣,培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授课、评习题、分析试卷等,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展课外家庭小实验设计比赛,帮助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关心社会,关心生活。2008年上期起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五环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等。教学中还注意树立教师的个人形象,展现教师风采,多与学生接触和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到既受学生敬重,又能与学生和谐共处,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身的教师魅力来做学生的表率,吸引学生。学可为师,行可为范。

三、关爱学生,纯洁心灵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我在日常工作中就特别注意让自己经常持有一颗孩子般的心灵。想想,学生毕竟是一群孩子,他们的思想意识、意志情感都有幼稚肤浅的一面,必须让自己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实现于他们的真正沟通,才能更便于实施教育教学。面对犯错的学生,我决不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斥责,而是坚持换位思考,向他们示以宽阔的胸怀,让他们始终感受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适时因势利导,孩子们必然会产生积极地思想认识,进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家校合力,共育英才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孩子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

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使家长能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班内各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通过家校平台,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请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短信中我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这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他们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家长责无旁贷的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很高。我知道只有我们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工作,实现真正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五、不断学习,提高师能

教学实践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在师品师表方面处处做表率,在师智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在工作中,我时刻不忘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从教以来一直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认真备好每节课,备好每个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手段。

对每一堂课,都力争做到:备课深入,讲课浅出,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做到既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采取趣味教学,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在我担任高三理科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我采用立足课本,紧扣高考考点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提高知识的综合程度,加深练习题的训练强度,使学生树立化学科的高考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精讲精练”的教学方法,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难度适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定向思维,带着问题边看书边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进入知识认识过程,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广泛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再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进行讲评。讲课时主要是讲知识结构系统,讲精华,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最后适当补充深浅适宜,形式多样的典型习题,并控制课堂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讲究练的方法,不搞题海战术。讲评习题主要是讲解题方法、思路、规律和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多年的高考中,所任教的班级化学科平一直名列前茅,多年高出省平均在10分以上。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我除了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善于进行实验改革,把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实验,采用边讲、边想、边做的方法,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指导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边做实验,边学习边引入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印象,记得牢,学得活,兴趣盎然。同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撰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每年化学会考的实验操作考查中,学生通过率100%。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教育教学方面:

1、任现职以来,因工作业绩突出,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教学骨干教师;

2、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任教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本人亦从2002年至2008年八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3、2007年、2009年荣获学校“师德标兵”称号;

4、在2008年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中被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员工)”; 5、2008年——2009被湖南省教育学会远程教育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教师;

6、2009年上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教育科研方面:

1、2001年论文《我对素质教育的一点看法》参加“21世纪中国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比赛荣获二等奖,并结集出版在《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上;

2、2002年被聘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科阅卷教师;

3、2003年论文《化学开放性试题特点及解题思路初探》荣获醴陵市一等奖; 4、2003年、2005年荣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株洲地区优秀辅导教师奖; 5、2005年辅导学生创新作品荣获二等奖。

6、2005年论文《浅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及对策》获株洲市二等奖; 7、2006年论文《读书治学的“五心”调节》醴陵市二等奖;

8、2007年被吸收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研究》课题组骨干实验教师。

9、2008年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获株洲市二等奖;

爱教育的灵魂 篇2

我曾在一篇小说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 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到家母亲却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 说你原来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宝宝进步了。”儿子上小学后, 母亲又去参加家长会了, 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 你儿子数学考试第49名。”母亲流下了眼泪, 回到家, 她告诉儿子:“你考试超过了你的同桌, 他排在第21名。”孩子上初中, 又一次家长会, 老师告诉母亲:“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 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 扶着儿子的肩膀, 甜蜜地说:“老师说了, 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 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他跑到母亲的身旁, 哭着说:“妈妈, 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然而就是母亲那些鼓励赞美的话给他以信心和力量, 激励他抬起头来走路, 一步步向着目标奋斗, 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由此可见,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会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动力。那么, 怎样把师爱在学生感受到的同时, 并把它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呢?

一、爱要充分尊重

杜威曾经说过, “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 中国俗话也说, “好言一句三冬暖”, 那是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 给人以鼓舞, 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 使人感到友善, 产生信赖感。教育家爱默森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 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共同讨论, 教学才能相长。每一个同学, 无论学业优秀与否, 无论守纪与否,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爱, 得到老师的尊重。作为班主任, 就要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理, 不因成绩的好坏而对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 对学生既要有严格的要求, 一视同仁, 又要给他们以足够的关心、爱护, 激励他们保持一颗纯洁、善良、上进的心灵。在编座位时, 我并不是只偏爱几个好学生, 让他们坐在前面、中间等好位子, 而是轮流坐, 不设优生位置, 也不设差生位置, 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我班有一女生脾气倔强, 言语刻薄, 经常与同学闹矛盾, 不愿上课, 甚至想放弃学业, 我便和与她闹矛盾的同学一起去找她, 和他们交谈, 告诉他们同学间应和谐友好相处, 有了矛盾应该找老师合理解决。武力与斗气, 只会激化矛盾, 而不利于矛盾的解决, 对他们进行耐心说服教育, 并没有大动干戈, 大发雷霆, 最后要他们相互认错、道歉, 请求对方原谅。矛盾在平和的氛围中得以解决, 和风细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同时也学会了尊重。

二、爱要充分信任

美国的一所学校, 图书馆的门经常被破坏, 学校将木门换成了铁门, 仍无济于事。过不了多久, 铁门仍然被踢坏。学校来了个新校长, 他下令将门换成玻璃的, 当时大家都很费解, 可奇怪的是门再也没坏过。有人去问校长, 校长笑着说:“装铁门, 就意味着对学生说‘看你们能不能踢破?’充满了挑战的味道, 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这道门。播种信任, 不是才能收获信任吗?”

这个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信任的力量, 教师的信任, 往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向上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趋向教师所希望的道德标准。在教育过程中, 信任是双向的, 只有教师信任学生, 才能做到心灵的交融。反之, 就容易产生学生的对抗情绪。作为学生必然有缺点, 要尊重和善待学生的缺点, 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要学会把自己当作学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走进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共度生命的历程, 与学生共创生命的体验。让每一位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爱要学会理解与宽容

我们都说“理解万岁”, 说的对象主要是成人, 其实孩子们也需要理解, 需要宽容, 而不是一味地斥责。如上课时学生打瞌睡, 可以轻轻地摇醒他, 待下课后再找他谈, “是老师的课讲得不好提不起你的听课兴趣, 还是昨晚没睡好以致今天精神不振?”先从老师的自责和谦虚开始, 直到学生表示惭愧和悔改。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 有发展潜力的人, 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 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 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你不会不去爱他们。例如, 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 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 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 明知要失败, 但是屡败屡考。如果老师对他们有了深刻的理解, 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 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四、爱要学会赞赏

赏, 赞美欣赏之意;识, 肯定认可。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表扬手段, 肯定学生优点、长处, 鼓励他不断成功。《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

我们现在的学生,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有强烈的自尊心, 自立意识较弱, 好动, 自我约束能力差, 辨别是非能力也差。而对于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 “赏识”每个学生的优点尤为重要。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 同样, 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因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

我班有名的调皮大王邱泳, 经常惹是生非, 上课爱做小动作, 作业经常不做, 所以老师们不太喜欢他, 同学们谁都不愿与他交往。有一次, 班内举行扳手比赛, 个儿最小的邱泳却获得了全班第一名。我抓住这一时机及时肯定了他积极参加活动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并委婉地提出他学习上若有这股劲, 那肯定了不起。从未受过表扬、自暴自弃的他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赏识, 从此, 他的表现竟出人意料, 作业端正且能及时完成, 学习不断进步。同学们一致评他为进步标兵, 并推选他当“值勤班长”, 当上了班干部。他十分兴奋, 在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 体会到了这一工作的难处, 懂得当干部不仅要工作带头, 学习也要名列前茅。因此他将干工作的不怕苦、不计较时间, 迁移到学习上来。期末考试, 语文、数学均由原来的不及格而提高到76分、85分, 心态调整后取得的成功, 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一个贪玩调皮的孩子, 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是因为“赏识”后的激励因素在起作用, 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 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 就会更加努力向善向美。

五、爱要学会倾听与观察

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校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谈话, 是师生间最频繁的交往方式。教师不仅要善于听, 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关注学生的讲话, 面对面平等地谈话, 这样更容易使学生言为心声, 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谈话过程中, 可以抚摸他们的头, 拍拍他们的肩, 真诚地关心他们, 以示亲近,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真正为我好”, 从而自觉打开心灵之窗, 吐露内心真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睛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 教师要善于用眼睛传递师爱的微妙信息, 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最善于观察教师的眼睛, 从教师的目光中, 他们可以读出喜欢或是讨厌、鼓励或是批评、期望或是失望, 师生的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 用真诚去编织一束束灿烂的眼光, 让温暖感动学生, 激励学生。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与孩子们朝夕相处, 让我如沐春风, 他们那清脆的笑声犹在耳畔。教学中,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热爱老师的那种自豪, 那种幸福, 以及为学生付出辛勤劳动后所取得的快乐。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思维敏捷, 积极探索, 我从心眼里感到当老师的骄傲和幸福。在这“以心换心, 以爱博爱”的交流中, 难道进步的只是孩子吗?不, 我的生命在这交流中得到了成长, 我的灵魂也在交流中得到了升华!我们一起体验创新的快乐, 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 用心装载歌声。我们将迎着课改的春日, 去播种期待, 播种灵感, 播种信任!去塑造明天的主人, 托起未来的世纪。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1995.

[2]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10) .

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 篇3

关键词:教育;爱;学生

“亲爱的李老师,您好吗?我是您2006年的学生张鑫,是您的保护让我感受到父母般的爱,是您的爱温暖了我童年孤独的心……”一个学生的短信在手机里保存了好几年,舍不得删掉,每当看到这条信息,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我12年的班主任心路历程。

2000年,在新世纪打开大门的那一年,我踏上了教育的道路,在一个小山村的学校开始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今来到市区的太行路学校,从四(4)班的班主任升为二(4)班的班主任,每一个孩子天真的笑容都在记忆里保存,每一位家长的肯定还在心海荡漾,学校领导的肯定时刻激励着我一直站在班主任的阵地。我曾说过:“如果教育之路能够重来,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班主任工作!因为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永远的记忆;我燃烧了自己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丰厚的感情。”

一、用妈妈的慈爱温暖幼小的心灵

作为班主任,我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年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孩子,孩子小,自理能力非常弱,每一项生活技能都需要我的帮助。于是,我把班里的35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去关心!

回忆起开学第一个月的情形,的确相当辛苦。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班中,从坐姿、站姿、举手、排队、打扫卫生、安全等细小的事情一一教起。每节课下课后,如果不是我的课,我就会赶到教室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课的准备工作,直至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站在门口指导学生如何安静地等待教师来上课。

我把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里,用爱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去做正确的事情,他们与我也慢慢地亲近了,也清楚了在学校的每一个环节该做的事情。爱,其实就是班主任最应该做的。

二、用教师的严爱鼓励学生学会生活

一年级学生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只有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才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扬,一年级的学生更是爱听表扬。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我像拿了放大镜似的,寻找班上每个学生的优点。因此,我经常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郑煜川拖地很卖力,就当众表扬他,原来爱打架的他后来不再打架了;牛俊杰同学总是干完自己分内的事后主动帮助别人擦黑板、扫地,表扬后,不太爱说话的他,见人有礼貌地打招呼了,上课讨论问题积极参与了……这样赏识后,班里的擦黑板、倒垃圾、拖地、摆桌椅等事务,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学生也越来越懂事。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使,每一个教师都是守护天使的翅膀。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完美的,只有班主任真心地去爱,爱中带严,学生感受到的才不仅是爱,更是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

三、用班主任的细爱读懂学生的需要

重视行为习惯养成,培养自理能力。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来到小学,经历了由以玩为主到以学为主的变化。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坚持上好每一节周会课。在周会课上,我传达学校德育工作的安排,解决班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还大力表扬优秀的学生,树立榜样带动一片。

班里有一个叫孔金涛的小男孩,平时话语不多,在各项活动中表现总是很积极,我给他的称号是“教室的眼睛”(也就是教室的窗户和窗台每天他都要清理)。刚开始的一周里我每天都要询问,之后,我一周不定时询问一到两次,每次他都用干干净净的窗户告诉我答案。鉴于他的良好表现,我任命他为我们班的清洁干事。在他的带动和督促下,其他学生也都能认真地做好自己分管的卫生清理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其实就是一种享受!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动力;爱,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爱,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爱,让我体验到了奋斗的愉悦;因为有爱,所以我爱学生、爱工作、爱家长!因为爱,所以永远地沿着爱的道路走下去!

“亲爱的李老师,您好吗?我现在就读于高级中学二年级,利用假期我在外打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是您让我理解了父母的艰辛,是您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是您让我知道了生存的价值……”这是前不久张鑫发给我的。每当疲倦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信息,想到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容,心里的累和苦便会烟消云散,就能重新抖擞精神,披挂上阵。

因为爱,所以爱!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最好诠释!

爱,幼儿园园长的管理灵魂 篇4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同时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心灵的艺术。睿智的爱,需要教师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用特别的爱去呵护他们,运用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科学方法去引导他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作为幼儿园园长她不仅是幼儿园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更是一所高品质幼儿园的构造者和建设者。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园长对于全园的管理艺术直接关乎该园的品质和声誉。本人担任了二十余年幼儿园园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悉心实践、大胆探索、善于总结,从中获悉,在当今社会,一名德才兼备的幼儿园园长必须具备独特的管理艺术,更应该把爱----对事业的爱,对幼儿的爱,对老师的爱,对社会的爱融入到管理的方方面面。

所谓管理,泛指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我认为应掌握两个方面的管理,即对人和对事的管理。

一、对人的管理:主要是管理自己,和管理所带领的教师队伍,这就是爱事业与爱老师的体现,也是做好管理的前提。

1、管好自己,率先垂范,通过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强化园长的领导才能,这就是爱事业的体现。

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头雁,只有管理好自己,规范好自身的德、学、才、识、风等,身先士卒,才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核心、表率、监督作用。管理好自己,主要体现在着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上。社会的发展要求幼儿园园长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理解、掌握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具备与时俱进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优良的领导作风。同时,园长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指挥能力都源于不断的学习,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懂得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不仅可以更新自我,拓宽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还能更好地为教职工提供业务指导,也有助于园长更好的提高管理功效。此外,新形势下的园长须身心健康,因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均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使园长保持充沛的精力,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园长胜不骄、败不馁,冷静观察,抓住机遇,制定战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2、带好队伍,善于用人,通过强化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把爱老师作为管理的关键环节来落实。

幼儿园园长要打破惯性思维模式,确立科学创新的管理观,在用人机制上实施以人为本,内在挖潜,广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提高保教质量。在队伍管理中强化六种管理意识:目标意识、法制意识、规则意识、民主意识、沟通意识、风险管理意识。过去,我们曾提出“一切为了孩子”的行动口号,现在我园重新提出“三个一切”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落实“三个一切”,我们提倡无私奉献精神,老师都能将“三个一切”作为工作目标,不计报酬,不怕辛苦,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如有的老师家住很远,但从不迟到。保育员老师为了更好地配合老师,早上七点就来园提前做好卫生工作,中午不带班的老师每天一点钟左右就来和教研组长一起研究计划,并做好下周的备课工作,也有的还为孩子们制作玩教具。我们还经常组织老师们学习幼教系统先进个人事迹,及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用先进人物激励老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要求老师每周做教育摘抄一篇。虽然今天商品经济大潮不断冲击着幼教行业,但在我管理的幼儿园中,老师加班加点从未领取过加班费,大家已普遍树立起“三个一切”的共识,自觉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是一个幼儿园的灵魂,在幼儿园中,孩子、家长和老师这三个层面的关系和谐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老师,所以园长要让全体教师发挥好主人翁精神,为幼儿园建设献计献策,就必须网罗人才、包容个性,注重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增强幼儿园的凝聚力。中国有句古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就要求园长要有宽容之量,以博大的胸襟来悦纳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留住心,留心就要拴心,拴心又须知心,而知心的前提是要容人之真心,知识分子崇尚“心安之处即吾家”,那么,作为园长,要关心、理解教师,以感情留住人才。幼儿园大多是女教师,她们所承担的角色和家庭的责任都很繁重,园长作为管理者应给予精神上的呵护和关爱,以换取安心,留住真心。每个人都有很多有待激发的内在能力,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但这种能量的释放,需要一个宽松、和谐、进取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形成一种堂堂的正气,并能潜移默化影响一大批人,还能带动每个人进入一种不断进取的状态,激发人的灵感,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因此,园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创造一个留人的环境,营造容人的工作氛围,搭建一个适合他们施展的舞台,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形成众志成城的良好工作格局,从而,推动整个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二、对事的管理:重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倾力构建和谐的家园关系,这就 是爱孩子,爱社会的,也是做好管理的精髓。

首先,园长要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全园的管理工作中。园长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的幼教工作重点在素质教育上,必须改革陈旧而滞后的教育观,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过去,我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只看重教师的书面材料,不重视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教师们只重视上课为主的集体活动,缺乏对幼儿个体的认知,单凭主观意愿进行教育,不懂得因人施教,结果导致了“活动无目标”、“心中无幼儿”,虽然工作也很努力、很辛苦,但是工作成效甚微,无法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面对的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发展突出、个个思维活跃、聪明伶俐,如何教育好这些孩子是摆在每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当代幼儿的健康成长需求,作为幼教工作领头雁的园长首先要善于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幼教工作,用科学的态度引领教师打破陈规陋习,大胆创新、尝试改革、勇于实践。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学习获得,另一方面则源于作为管理者的园长的引导。通过实践,我认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这种理念正是每个幼儿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

在我园,托班幼儿年龄偏小,一些孩子还不足三岁。过去,教师们总是强调孩子太小,无法进行教育活动。而现在,我要求教师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自身实际,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分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乃至自我服务能力。例如:过去小班吃鸡蛋、吃桔子,都是老师给剥皮,普遍认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现在,教师们适时教孩子自己剥皮,既训练了他们的小手指又培养了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原先,各班虽然也设值日生,但担任值日的总是那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能力差的幼儿相对缺乏锻炼机会。因为教师怕能力差的幼儿动作慢,耽误时间;现在,教师们则让全班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工作,而且在此环节上更注意对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同时教会幼儿在分发碗、碟、勺时掌握先后顺序,学习井井有条地工作,如此一来,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及为他人服务的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次,园长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业务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我园,业务指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园长负责的对教师的日常业务指导,即每周安排进班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指导。例如,开学初,我园制定了创设环境中几条原则,要求教学环境符合教育活动的近期目标,易于活动,可变性强,但我们看到小班的环境布置,虽符合目标,但忽视可变性,于是,和小班教师进行沟通、讲解,通过重新布置,次日,小班环境焕然一新。每 学期全园观摩指导,即对每位教师的半日教学活动进行观摩、评议,提倡研究、探讨、建议的精神。个别业务指导,即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和业务水平落后的教师,业务园长一对一的指导他们掌握幼教规律,做好工作。集体业务指导,即对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探讨、研究。例如上学期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存在语言不规范、习惯方言用语等问题,便组织讲故事、演讲比赛,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间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了专门研讨,并录下每位教师的十分钟语言,进行分析、比较,还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督促教师自觉提高语言水平。通过教研活动指导教师提高教育技能,要求教师们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个别、分组、集体教学的不同形式,使老师能掌握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同时,让幼儿在各种教学形式中得以个性展示。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除了采用分层带教、业务学习、参与职务培训和鼓励自学进修外,还大胆起用,设岗培养骨干教师,选拔思想业务素质较好的同志委以重任,实施双向聘任制,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提供施展才华锻炼成长的机会,使每位教师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价值。经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努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得益于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取得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园相互协作,才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因此,我在幼儿园中倡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家长建立全新的育儿观,让家长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幼儿园的工作本着理解、支持的态度进行督导,与此同时,我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上的同步同向进行,每学期举办幼教专题讲座,邀请家长听专家做报告,建立了每个幼儿的家园联系本,规定对两周没有来上学的幼儿老师都要上门家访,同时还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等等,在家园双方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让每个幼儿无论在家还是在园都能享受到爱的教育,从而有效提升素质、全面发展。

尊师爱师,从灵魂深处演讲稿 篇5

九月,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绵绵的秋雨洗尽了酷暑的炎热,袅袅的秋风扫尽了炎夏的焦躁,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属于老师们的节日-----教师节。

似乎从小学起,我们就懂得教师是无私奉献的春蚕和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记得课本上陶行知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所蕴含的高尚教师精神。作为一名优秀的附中人,我们更需要学会从灵魂深处尊师爱师。

谭嗣同曾说过:“为学莫重于尊师。”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尊重老师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老师需要的尊重,不只是见面的轻声问好,更是我们课堂上专心投入的眼神、认真工整的作业和课后虚心的请教。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其实是对老师们最基本的尊重和肯定,是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做到的。

尊师爱师,不仅需要尊重,还需要感恩。古训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虽说是一种微小的.美德,却是一种真挚而崇高的情感。当我们青春年少,胸怀大志,我们应当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当我们长大成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更不能忘记这些曾经指引我们前进、给我们启迪的引路人。

1952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忽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还将自己的购物证给张夫人并派人送去500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师恩的难忘和感激,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珍惜和爱戴呢?

而仍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充分的信任老师也是我们尊师爱师的体现。前不久,一位就读于香港大学的附中学姐来我们班上分享她的学习心得。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她说道:“请大家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老师,相信他们会带领我们在未来的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我看来,信任是师生关系中最温暖的一部分,通过它,我们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老师牵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未来。

做有灵魂的教育 篇6

做有灵魂的教育,我相信:它虽没有万能的神力,却使无数人美梦成真;每一个人的体内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可以沉睡,也可以被唤醒,教育的美妙就在于能够把可能变成现实。谁是那个幸福潜能的挖掘者?是可敬的教师。教师是点燃火把的种子,哪怕是一星光亮,也会照彻心灵的夜空。教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指点迷津的睿智、包罗万象的气魄去接纳、理解、宽容天真可爱的孩子,点化生命的美丽。

做有灵魂的教育,在于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丽人生中的细微事物;做有灵魂的教育,在于点燃学生爱的火焰并使之永不熄灭;做有灵魂的教育,在于让学生学会追求真正的幸福,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关于幸福的辩证思维;做有灵魂的教育,在于让学生尝试去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的能量;做有灵魂的教育,在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并沉醉于思维的快乐之中;做有灵魂的教育,在于使学生怀有生活的情趣。会读书,会娱乐,会欣赏,会关怀,会热爱。做有灵魂的教育,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率真、快乐、清澈,真实;做有灵魂的教育,在于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尊重别人并认识自我,自尊自爱,有个性,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做有灵魂的教育造就更多的自信的、能干的、快乐的和幸福的人。

一、教育的目的是“作善” 我国古人对“教”“育”两个字有精辟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目的是“作善”,《大学》当中也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虽然至善这样的表述很抽象,看起来也很空洞,但是它是目的,是宗旨,就好比我们要登珠峰,尽管最美的顶峰我们不一定能够抵达,但那是前进的方向所在,当我们埋头赶路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要时不时抬头看一看,我们的方向是否有误,我们是不是在追逐眼前的一些风景时忘记了我们出发的目的。教育是一个长久的事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现实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干扰、各种欲望的诱惑、各种任务的压迫会让我们被裹挟、被教育、被改变、被扭曲,甚至被异化,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内心应该有一个声音,这个声音要常常问自己,我的目的是否有偏离?只要你站在讲台上,你就要明白,这些孩子的灵魂在等待着你朝至善之地的引领。

教育需要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智慧和耐心,还有胸襟和气度,教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实际上,你需要常常和各种歪曲的观念、粗暴的干涉、庸俗的行为、虚伪的口号、还有我们自己的惰性、自满、倦怠做抗争,你从教的时间越长,人生阅历越丰富,你对“养”的体会会越深。套用伟人的一句话:一个老师讲一节好课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讲的都是好课,没有差课。“上所施下所效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年幼的孩子,在他们纯净而柔软的心灵中,在他们所接触的狭小的人群里,你是成人世界的代言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是成功和正义的化身。我们这时的被崇拜、被信赖、被模仿、被欣赏并不是我们用自己的人格和才华争取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站在了讲台上,因为我们的高高在上,使得孩子仰视,他们对我们的期待和向往源于对无限知识的敬畏,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生活的梦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永久保持这样的憧憬、爱戴和信赖。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我们自己的身体力行所具备的力量、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怎么形容可能都不会过分,我们不只在教书,用知识灌输知识,而是用头脑启发头脑,灵魂触及灵魂。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孩子“作善”要靠你亲自去“作善”。

二、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你需要自己的人生路线图。你来干什么?魏书生曾经说过面对工作的几种状态:无心无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身忘我。面对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对对清澈的双眼,我们能够把自己当成撞钟的和尚吗?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列出了人生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总是在开学的第一天把这六个阶段教给孩子们,实际上,这是一条人生的路线图。像周总理那样从小就立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常常需要摸石头过河,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循着这条线路,我常常问一问自己达到了第几个阶段。做有意义的事情,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走出一条自己的教育之路。

三、博大的胸怀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使得遥远的世界由此变得触手可及,我们不需要因为偏居一隅就妄自菲薄,面对求知若渴的孩子,要更加用力为他们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能把孩子们禁锢在单调的课本、僵化的教参和粗糙的教辅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传道为首,解惑然后授业。从孩子未来的生命来规划和设计你们有限而弥足珍贵的相处岁月,作对他们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给他们的未来带去深远、持久和良好的影响。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种传承对孩子极其重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狭隘、没有资格懈怠,没有机会失败,没有条件消沉,面对这个辽阔而广大的世界,开放我们的心胸,拥抱这个世界未来的主人,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

四、你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感

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投入情感的事业。有时候我们冲动的对待学生,伤害到孩子的情感,理由常常是老师也是人,也是有感情的。老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感情?职业感情。不是自己条件反射的喜怒哀乐,而是受理智所控制的职业化的感情,这里面,没有憎恨、冷漠、轻蔑、歧视等等所有足以击溃心灵的负面的情感,只有欣赏、喜爱、热忱、关注、幽默等等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和自信的深情和真情。年轻的老师们,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首先不把教学无关的心绪带进课堂,走上讲台,就像一个演员踏上舞台,家里的鸡毛蒜皮、身体的饥寒饱暖、个人的成败得失都要置之度外,其他的角色都放下,全身心扮演好目前的角色,按照老师的职业要求武装好自己;其次在孩子面前要制怒,魏书生说过,在准备发雷霆之怒之前,你一定要提醒自己先数到十,然后再张口,这时候你所说出来的就不是情绪化的表达了,很多时候,我们原本要解决问题,结果变成了发泄怒火,与我们的教育初衷产生了根本的背离。

对于老师来讲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幽默。幽默是老师智慧的体现,足以彰显教师强大的人格魅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举个例子,刚才我提到的那个老教师,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在偷偷写作业,他怎么办?幽默不是讽刺和挖苦,不是讥讽和嘲笑,是温暖的批评,是善意的提醒,是意味深长的告诫,是尊重、是保护、是有灵犀的心灵之间才能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幽默,关键时刻的幽默能化干戈为玉帛。

五、需要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育的意义在于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从事教育也得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永远不会把自己复制成魏书生,永远都只能是我们自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向别人学习。任何书法家都是从临帖开始的,临贴的功夫到家了才有了破贴的资格。因此,学习,是首要的,也是永久的。

走上工作岗位,我们会得到许许多多的指导、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接受名目繁多的培训,这些能够帮助我们尽快的适应环境,进入状态。这就像给一台计算机安装软件、打补丁一样,能使我们的功能更为强大。但是,它也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灌输给我们海量的信息和术语,因此,我们需要有辨别力,消化这些东西并融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框架,为我所用,而不能仅仅占用了我们的内存,甚至成为垃圾。

寻找并发现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特点,把对教材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有机融合,设计个性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呈现出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进度,彰显出儿童的天性,这会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挑战和乐趣的道路。

六、榜样的力量

司马迁曾经评价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往,然心向往之”。颜渊也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应该是对榜样精辟的表述,也是一个老师能得到的最高褒奖。我们应时常审视自己离榜样有多远,一个连自己都没有榜样的老师怎么会成为孩子的人生典范?茫茫人海,过去现在,有多少高贵的灵魂如夜空的繁星,点点的星光发自亘古,却能照亮未来。有了榜样,我们前行时就有了参照和坐标,困顿时就有了勇气和力量。

七、你要和孩子一起进入书籍的世界

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孩子的阅读量是很小的。尽管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孩子们读的还是少,得到的有效指导更少。儿童各个阶段的阅读量在课程标准当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各种测试却不能清晰的考查出来,因此,读书成了一项弹性很大的任务。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往往容易被搁置,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才会成为名言。并且,这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需要教师具备开阔的视野、认真的规划、坚持的毅力、能耐得住寂寞,还有质疑,毕竟,短平快的阅读训练在考试时要实用的多。雷夫说:“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衡量,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读书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享受读书的乐趣,样养成读书的习惯。除了教材和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自己和学生每年读几本书?每天读多长时间?花在买书上面有多少钱?强烈建议大家拿起纸质的书本,徜徉在经典的世界里,丰富我们的心灵、敏锐我们的感觉、增加我们悲悯,做一个有浪漫气质、哲学思考、宗教情怀的文化人。

教育,意味着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浪漫,不仅要有教育的理想,还要有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千万个含苞待放的花蕾,需要一个自由的生长空间,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把工作当成一种休闲,把教育当成一种恋爱,让每一天都成为孩子们的节日庆典……当浪漫的光芒照耀孩子的心灵,每个花朵才会绚丽绽放;当浪漫芬芳着教育梦的征途,梦想会变得生动,境界会变得更加高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灵动的思想,高尚的情感,优雅的气质,无不根植于书香的厚重和博大。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提升自我的艺术,是对心灵最浪漫的滋养。在阅读中,超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汲取多元的思想,采撷经典的芳香;在阅读中,智慧得到启迪,情感得到陶冶,专业得到成长。保持一生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让心灵张开浪漫的翅膀,一起去穿越千年的时光……

爱教育的灵魂 篇7

初君与岛本原有机会相爱,却就此错过。错过后的他们把自己封闭得很紧,以致于再也没有学习爱与被爱的愿望和力气。人到中年,再生力是那么微弱。初君比岛本幸运,岛本的生活变得琐碎不堪,无论是她的病、她夭折的孩子,还是她的秘密和掩藏。初君什么都有,却仍孤寂不堪,他发出的呼叫只有自己能听见。这种孤寂比年少时更为不堪, 因为以往的梦想不是已经实现就是被渐次打发,他再也找不到替代品。他恐惧,中年的恐惧比年少的恐惧更为强大,恐惧的中年要比恐惧的少年脆弱得多。就在这时初君再度遇到岛本,与他重逢的还有全部青春记忆,对爱与抚慰的希望和幻想。初君一直存有爱的希望,即使那是封闭式的存在——不能发芽、长不出枝叶,可也没有腐死。岛本则不然, 下决心舍弃和重新开始的是初君,辗转挣扎的也是初君,岛本最终却消失不见。

国境以南,代表着某种神秘的东西,虽然事实并非如此,国境以南只是众所周知的墨西哥,但作为一首在孩提时代就打入主人公初君心扉的曲名,却韵味十足。太阳以西是西伯利亚农民的一种癔病。在那一望无际的农场,东边是东边的地平线, 西边是西边的地平线,南边是南边的地平线,北边是北边的地平线,农民每天的生活就是不知疲倦地耕作。终于有一天,产生了癔病,想要知道太阳以西是什么,所以就扔下一切,拼命向西走,直到“扑通”倒在地上,再也没有动弹。所以太阳以西可以理解为某种至死方休的信念。初君的内心似乎也隐藏着这样的癔病,一种冲动,初君渴望一人一直朝着某个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一直走,只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他的生活很安定很平静。岛本最终的离开,使初君陷入迷失中。原本的初君,没有所谓的国境以南和太阳以西。但是,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一些没意义而又不喜欢做的事。不用每天上下班,不用在上班的时间里挤在别人下班时间拥挤的大马路上,不需要用虚伪的伎俩而赖以生存,不需要用虚假的微笑来掩饰心中的讨厌。岛本的消失或许是对的,离开也是伤害,存在也是伤害。至少离开,有的东西还可以不变。最终的初君无从选择,只能返回“现实”,初君终究放弃了岛本,回到自己的家庭,假装也不是那么难。 现实中初君总是很迷茫,甚至都已失去自我,找不到自己的所在位置。每天都是拧发条式的生活,对于生活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厌恶感。初君无法具体说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用怎样的一种存活方式活着,反正活着就是。三十七岁的初君想重新拥有岛本已经很困难,于是他回忆十年前街头相遇的那次, 他不止一次地在想,如果那时他追上去和她讲话, 结果会怎样?有了假设也便更懊悔现在的自己,即使他亦有了令他从内心获得安定的有纪子,可有纪子虽在,那“洞”却填补不上。

生活幸福的场景好像总不会稳定,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一样, 虚无缥缈。生活不是童话世界,第一个人,纵使再特别,在现在都已然成为故事里的人了,后来再多的懂得都不足以奏效。知道了这么多,便再也回不到最初的原点。两人朦胧的关系让初君甚至怀疑岛本是否回来过。初君与岛本彼此都没有勇气追逐太阳以西。初恋在每个人心中都异常的纯洁,近乎神圣。生活中,遇到一个人,很爱她,后来分开,多年后再遇到,发现自己依然爱她,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可见某些特质、某些符合你,令你向往的特质是天生存留在某些人灵魂深处的,终究无法躲过, 它让你获得满足、让你兴奋、让你活在某种充实里。 太多的人已经走过了自己爱情世界里的第一个人。 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第一”,所以这个人才会那么特别,那么深刻,那么难忘,永远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在爱情的世界里,这个人第一次敲开了我们的心门,毫无预警。因为年轻,因为无所顾虑, 喜欢就是那么彻底与简单。不同的人,观念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人把放手看作温柔,有的人把坚持看作感动。爱情没有对错,痛苦的根源是自己,而人可以改变的也只有自己。

摘要:《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故事围绕初君同三位女性的关系展开。最令主人公初君难忘的当然是第一个能激起他心中涟漪的女子——岛本,她带给初君的美好在他后来的人生中,是任何一个女人无法取代与填补的。因为年轻,因为无所顾虑,喜欢就是那么彻底、简单。爱情没有对错,痛苦的根源是自己,而人可以改变的也只有自己。

用爱塑造灵魂 篇8

一、用爱心换真情,建立亲密的师生之情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儿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必须拥有最深厚的爱生之心。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

这么多年来,我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我的每一位学生,让爱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让爱使学生体会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程序式地、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回应;关注天气化变,当寒冷来临前,像母亲一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在家生病了,组织学生去探望。记得在我任二年级班主任时,班上有位同学在清早上学的路上滑倒了,当我看到他浑身上下到处是泥浆,衣服还在滴水时,心疼得很,当时已是深秋,下着小雨,天气比较冷,就让他赶快回家换衣服,他胆怯地说:“我爸妈有事外出了,只能等到中午再回家换衣服。”这时我急忙将他带到家里,找出我小孩的衣服,给他换上。经过这次换衣服、还衣服,这位同学与我的距离拉近了,慢慢变得爱听我的课,回答问题也积极了。我班有几位同学家距学校比较远,中午带饭到学校,天冷时,我帮他们热午饭;没地方学习休息,到我家写作业、休息。正是这种不经意的关怀,使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学生对于我有了一种信任,我也在学生对我反馈过来的尊重和爱戴中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满足和欣慰。我感到了作为一个老师付出之后内心世界的充实与骄傲。建立亲密的师生之情,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团结合作,努力向上的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条件。

二、用耐心去爱学习和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

好学生谁见谁爱,可是对于差等生,尤其是双差生,课上捣乱,考试不及格,口出秽语,坐无坐姿,站无站相,怎么爱得起来呢?其实越是差生,越需要爱他们,因为他们就像一棵小树,要定期为他们剪枝。如果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职,我们就有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其实,后进生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关爱后进生,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后进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给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并时常给以鼓舞和希望,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和作用。栽下了一棵苗,世上就多了一抹绿荫,转化了一个后进生,就把社会向前推进了一小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告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没有耐心是搞不好教育的。我们每位教师要真正做到赏识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把我们个人的力量汇聚到整个民族的教育事业中去。

三、用平常心去爱所有的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表现突出和欠佳的学生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是默默无闻的。而我们教师,往往只把目光投向了那少数人,表现突出的本身就很惹人注目,招人喜欢;表现欠佳的本身也要多花费些心思与精力,而那些很自觉、很懂事、很努力的大多数似乎根本不需要老师关心。这往往成了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盲点。

有一年,我在带三(2)班时,班上有个男同学,学习、纪律、劳动、生活各方面都相当不错,可是终日郁郁寡欢,缺少一种孩子应有的朝气,课上回答问题从没有主动举过手,但老师叫到他时,却总能回答得比较令人满意;课下,他也不参与什么活动,其他同学打打闹闹,而他却总静静坐在课桌旁,似乎老师和同学都难以接近。然而,我却在无意中发现,他在一本小小的日记本的扉页上歪歪斜斜地摘抄了这样一段话:“我是草丛中的一颗顽石,旭日的光和热与我无缘,那只是身旁小草的春天。”我马上意识到他被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压抑着,于是,我主动创造机会与他接触,并逐渐了解到造成他这种心理负担的原因。原来,他家里有三兄弟,他老二,又老实听话,所以父母都比较少关注他;在学校也因为自己的并不突出往往被老师们忽略了。了解原因后,我与其他老师以及班干部都注意多出现在他眼前,多与他交谈,在不知不觉中去改变他那种渴望被关注的心态。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开始变得主动与老师打招呼,也能融入学生当中去了,我知道,他心中那忧郁之结终于解开了。

抓两头,带中间。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这一方法忽视了中间大部分的学生,前面的抓了,后面的促了,而中间的大部分学生只好靠自己的自觉性来自我发展了,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詹姆士曾说过:“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茁壮成长。

上一篇:圆梦大学下一篇:快递员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