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精选12篇)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1

一“情趣”教学模式的特点。

“情趣”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语境的整体功能,力求教学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和识字的关系,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创造出许多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孩子们识字、阅读、说话、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这样的一堂课,识读说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交织,会使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儿童的情绪被调动,他们能愉快地兴高采烈地去学去记。

二、“情趣”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一)做到了识字、阅读、说写三者有机结合。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为提供孩子创造思维的舞台。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

(五)实现了四大突破即:课堂气氛的民主化、课堂语言的儿童化、课堂教学的开放化、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趣”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信任学生,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在课堂自主探究、自主合体的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品德。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学习的全过程中去,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靠自身能力、主动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模式的操作中,师生关系和谐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培养质疑品质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教师创新示范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小组交流讨论是“自主——创新”的可靠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自主——创新”的得力措施。

三、“情趣”教学模式实现了四大突破

(三)课堂教学的开放化,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开场白,如《雪娃娃》第一课时的导入:设计寻人启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发展个性。

为了改变以往“我讲你听”“我教你读”的单一模式,将游戏、表演、学文等融为一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活动。尽可能地增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树立一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源泉。我将“微笑、活动、鼓励、游戏”带进课堂,把愉快教育溶入课堂,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参与合作、学会讨论,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所在,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东趣和轻松。

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一些实践的空间,特别是“表演”的空间,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怀感体验。通过自愿组合表演,让学生在演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训练了学生的悟性。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每个小朋友的个性创造性得到了表现。

3、注重自主合作学习,在自主合作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根据学生意愿、组建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学习小组。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先根据学习具体情况每组设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经过一段时间后轮换。建组做到相对平衡,使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讨论起来,小组里学习意能相互展开公平部争和相互帮助。同时,把合作技巧融入学生日常规范和自我教育之中。如:表达感谢的应答;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等等。

在合作中,小组的小朋友集体纠正了字的读音,字的书写笔顺,扩大了词汇量。学生们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使整节课远远不止在于学习四个新字,而让学生通过合作认识了数倍于四个的生字,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仅达表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培养参与的意识,也了解了别人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拓广思维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反馈时,小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动起来了,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提问中提倡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好习惯。

学生参与质疑活动,不但需要老师的鼓励,还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点拔和示范。没有教师的指导,这一活动就会失控或低效。在初始阶段,应以鼓励和示范为主。在学生敢问能问的基础上,要加强质疑的设计,师生共同参与,逐步提高演算质疑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仔细听别人的提问或回答,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述等等。

5、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创作、交流,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上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2

一、进行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有效地体现学校文化。通过小学语文情趣课堂建设,可以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弥补“课堂文化”空白。通过小学语文情趣课堂建设,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趣味盎然,也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有针对性地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之中,离不开对学校环境的考察和发现,而通过进行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条,可以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来做好课堂教学的保障工作。一是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课程理念,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二是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到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三是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让教师深入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课堂情趣。

二、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讲好开头,导入情趣

要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以便于能够有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在课堂的伊始阶段就牢牢地把控住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语文课堂开始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进行对导入方法的设计,寻找出贴切的方式,以便于能够迅速吸引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进行课堂听讲。本校语文教师集思广益,创造出了多种课文导入方法:有通过介绍典故来导入课文,有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在课前播放相关视频来导入课文,有通过介绍背景故事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来导入课文,还有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课文等。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合理地选择课文导入方式。例如,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首先,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月季花,先让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再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如何。教师: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然后,媒体渲染,营造氛围,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而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课文,提升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出课文蕴含的意境,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例如,嫦娥奔月的凄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悲壮等,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熟练朗诵,毕竟“熟能生巧”。而教师的任务便是如何组织引导学生高效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充分体会到这些文章背后蕴含的深厚感情和美妙意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

就现在的课堂来看,教师在朗读上的指导多停留在变换多种形式的机械复读而已,指导流于形式或者没有目标。而一些名师却恰恰能在朗读指导方面做出不一般的成就。例如于永正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的朗读指导(片断):

师:(一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很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子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有个逗号,可老师为什么停了那么长时间呢?

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子炸死了,心里很悲伤,所以停了很长时间。

生:志愿军说到这里心里很难过,说不下去了,所以停了很长时间。

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也就能读准了。

于老师的指导从范读与感悟入手,让学生体会读中停顿所包含的情感,很朴实,无花样,但是读的感情、读的思维却向纵深发展。

由此可见,有效的指导朗读,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能于朗读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能于朗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领悟和情感,并把在品读过程中感悟到的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难以名状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并于朗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而这种情感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的。

(三)把握主旨,掌握情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善于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激发思想共鸣,是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阶段。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拨动学生的思想,触动学生的情怀,勾起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剖析文章,激发情趣

教师要擅长利用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意境美。具体来说,当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要再进一步挖掘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情感,深入分析文章深藏的意境,让语文的意境美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让学生在体会语文意境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

(五)分析特点,培养情趣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就需要教师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小学生是具备着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生群体(小学生经过小学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尺度,许多的名人作品小学生已经开始涉猎,其也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故意留下一些知识不进行讲解,那些好奇心强的学生就会在课下主动去查询这些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善于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之中的深刻内涵,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学生的兴趣特点,寻找出最合适的小学语文兴趣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过程的同时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采取针对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掌握好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这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探讨应当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对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实施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3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以下两种程序:

1.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即: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需教师做全面的讲解,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积极热烈的学习气氛,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要求学生总结收获,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实际上,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观点。这种课型是使用最多的。

2.质疑——探究——小结——应用。这种模式用于复习课,目的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或从别人的实践中学到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二、学案导学带给我们的收获

1.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学习中。学案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学习中,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后进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有效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我们学校的小组整体评价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互助,同时中学生本身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小组的竞争可以督促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2.学案使学生“会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案学习中的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到达“愤、悱”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在预习中有了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提前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上课的时候可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同时,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学习效率也更高了。尤其是学案的课堂练习巩固环节,可以把好知识关,有利于每堂课巩固教学重难点、落实学习目标。

3.学案给了师生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学生在初步完成学案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往往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有效利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往的课堂中,一些后进生学习被动,即使在学习中有问题、有思考也怯于表达,不能及时、充分地引起教师的关注,使得学习状况越来越差。而教师在批阅学案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他们暴露出的问题,可据此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同学;或是发现他们的一些闪光点,并据此有意地鼓励、引导,使其在同学面前树立自信,激发内心积极向上的愿望,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学案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避免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使教师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比较顺利地理清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

三、学案导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凡事有利就有弊,使用“学案导学”的实践,我们有收获,也有许多问题和困惑。

1.老师对小组的讨论情况,一定要能够真实地把握起来。小组的讨论常常说得不亦乐乎,但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有的组员不参与,有的小组则是看似热烈但并无结果,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好的学生的一言堂……教师可以采取个别了解的方式,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摸底。同时老师对讨论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讨论、怎么让学习差的同学得到发言的机会,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观点。这种指导短时间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学案教学所强调的自主性使得那些学习基础差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掉队现象严重。有的后进生在交流中不发言,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说话不少却所学不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教学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正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怕困难和失败,踏实肯干,求真务实,以学案为依托,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先学后教的实践与反思 篇4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的“一言堂”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本学期,我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现将自己的实践心得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

“先学后教”学在前面,教在后面,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在学生身上,教师的教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有问题的就教,没有问题的就不教,让学生学在前面,通过学生的学习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再去解决问题,教师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而教的。其实,许多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解决的,那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等去帮助学生解决,这就是教师的专业。这一教学方法有效地刻服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使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出“双宾”气氛,具有生气;避免了“填鸭式”教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遗缺,进行有效指导,节省时间;课堂民主得到充分发挥,避免了“一言堂”“满堂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现象的发生;养成了学生的自学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得到了加强:

1、以学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模式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从时间序列上对学、教、练作了规定:以“学”作“教”的基础和前提,以“教”作为“学”的发展和深化,以“练”作为“学”的巩固和提高。在“学”、“教”、“练”三者关系中,“学”为主轴,“教”和“练”都围绕“学”这主轴展开,过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2、由重知识传授转化为思维品质的训练。“先学后教”课堂教学重视思维品质的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对形象作充分的想象、联想,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阅读更加准确深入,具备探究的能力。

3、由重课后操练转化为课前预习、课堂反馈。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先学后教”重视课前预习,课堂反馈,这样,能够真实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准确及时地矫正,使学生在不断的预习、矫正中,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

有了收获的同时也有了一些困惑:教学节奏较慢,课堂效率还不高;老师驾驭教材和教学机智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问题的设置有时不甚合理;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

1、要实施“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要明确时间,抓好落实。深度知识从重从慢,精讲精练;浅显知识从轻从快,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教学形成轻重缓急、张驰结合、波澜起伏的交响乐章,让学生始终处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中,筛选信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2、深入钻研教材,备好课。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备教材,教师要做到:(1)能分析出教学重点、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难点;(2)对于教材中设计到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知道此知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什么基础;(3)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技能得到提高;(4)能准确熟练操作教材中设计到的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5)除去教材中设计到的操作方法外,还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心知肚明。只有在备课上下功夫,才能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才能让高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3、精选练点,锤锤有声。要精心选择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4、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看谁对教师的提问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如此等等,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是在不失时机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同时也是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进行的问题设置,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允许学生甚至激励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探究,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5、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小组合作、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楠楠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5

在课堂上解决了字词后,我引导学生从课文题目入手,思考哪些段落是关于“敬业”的,哪些段落是关于“乐业”的,哪些段落是既和“敬业”有关又与“乐业”相关,很快理顺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我把重点放在对议论文知识的领悟和演讲特点的体会上。但是怎样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呢?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地讲这些知识,就会使学生学的索然无味。如果不进行必要的知识指导,学生恐怕学完本课后对议论文文体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寥寥无几,或许连皮毛也没有学会。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不单纯来学习议论文知识,而在课文学习中逐步渗透。我把重点放在在文章2-5段的教学上,因为这一部分论证层次清楚,总分总结构,论据充足,两种论据类型都有,论证方法灵活,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均涉及到,演讲的特点也比较突出。通过这一部分的细致学习,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巧妙地使用论证方法为自己阐述的论点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来自学课文的其他段落。我觉得这样,即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使学生有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生活,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在第6段的学习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来强化对“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有的学生在举例时只注重名人,而忽视了身边的人,我及时提醒学生,想想我们门岗的闫师傅,起早贪黑,尽职尽责,不仅做好分内事,还尽力干好分外事,完全称得上“天地间第一等人”。同时我及时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对待自己目前的“业”——学习,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现在认真学习,慎思明辨,上课专心,认真做好作业,力争取得最好成绩,就是“敬业”。从学习中领略到读书学习的乐趣,从刻苦努力中体会到学问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快乐,这就是“乐业”。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与阶段总结 篇6

在整个小学阶段,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识字量大也是造成一年级识字教学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虽然在教学中存在机械记忆,很多同学会在这期间出现厌学现象。如不写作业,逃学等。最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注意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如果长时间反复接触,他们也会失去以往的兴趣。

由此,我提出了“一年级识字趣味化的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探索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识字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发,确立识字点,采用丰富灵活的方式,有效进行识字训练,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识字教学兴趣。

通过本学期的尝试,运用了多重方法,去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常用字记忆较之前更加牢固,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具体成果如下:

主要结论: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确实能够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探索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通过对识字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发,确立识字点,采用丰富灵活的方式,能够有效进行识字训练,能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

能提升学生的识字教学兴趣。

初步成效:

(一)趣味识字法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生字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通过一系列小测验,与未进行趣味识字教学的学生相比,受到过多重趣味识字教学的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生字,能够更快学会运用生字组词造句,能够在测验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考试成绩较为理想,尤其是生字拼音组词和造句相关题目得分很理想。

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教学随笔、师生交流会、识字公开课、《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教学反思、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

下一阶段计划:

(一)元宵节过后,给同学们猜灯谜来识字,并制作《优秀短篇识字文册子》。

(二)组织运用多种方法的识字比赛:在班级内组织识字比赛,校验学习成果。

进行赛果统计和分析,写好研究论文。

(三)对课题全面总结、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申报课题结题。

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汇编。

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7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 就是在教学中承认学生在基础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不断进步, 较好地完成职校阶段的学习任务。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的, 即“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就是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从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 分层次教学符合教学论关于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基本观点。

教学论认为:“理想的智育, 应该充满民主精神, 真正‘以人为本’, 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征, 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 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

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一) 从学生素质看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虽然呈现逐年下降的特点, 但是目前的中职学生仍然存在较为明确的层次区别。从我校近年的招生情况看, 70%的学生来自本市城乡, 30%的学生来自周边县市, 他们中有92%的学生属于被普通中学“淘汰”的学生, 只有少数家庭困难学习稍好的乡下学生, 因交不起普通高中的学费而无奈地选择了职业学校 (国家已经推行了职业学校在校生补助制度) 。从总体上看,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是很低的。2007年9月, 我们对新生进行了摸底考试 (试卷只出了些初中的简单题目) , 结果发现学生大多数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相当差, 语文这科有76%的学生不及格, 20分以下的学生占18%, 85分以上的学生占9.4%。由此可见, 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水平低, 且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若不采用分层次教学, 很难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吃不了”。

(二) 从语文教学情况看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少部分的学生毕业后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 因此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双重的,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做出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基础、能力存在差异, 不同专业对学生语文的要求不尽相同, 升学、就业对语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语文教学要让大多数学生满意, 就应该有针对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 这就说明语文分层次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是必要的。

三、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准备, 我们于2007年9月开始了分层次教学的实验。

(一) 准备阶段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在一年的准备阶段, 我校领导组成了分层次教学实验小组, 多次召开文化课教师座谈会, 确立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思路, 明确中职语文等文化课应该有自己中职学校的特色, 应该把让绝大多数学生“学得会”作为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时, 应该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 有区分度地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通过分层次教学, 学生应切身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功与快乐。为此, 我们几个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实验前就确立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1. 教学目标分为高层次要求和一般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 ‘五分’是成就的标志, 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 ‘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此, 我们在这次实验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今后的发展需求将教学目标分为高层次要求和一般要求。高层次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能较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有一定的语文功底, 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打下基础。一般要求则只要掌握一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2. 制定分层次教学的内容。

高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应该训练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扎实学习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中基本篇目, 增加语文课外阅读量, 提高语文鉴赏能力。一般要求的教学内容则改革力度稍大, 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为目的, 训练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内容虽以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为基本, 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备课组作了较大改动, 只保留了个别传统、重点的篇目作为现代文阅读教学 (每册约4~6篇) , 同时降低阅读教学难度。另外, 我们增加了书写模块教学、诗词模块教学、口语模块教学、应用文写作模块教学等, 以知识模块形式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有味。

3. 评价体系上也体现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高层次要求的学生在作业、考试的评价上要高于一般要求的学生, 期中、期末试卷按高职单招的要求出卷。而一般要求的学生试卷则在量和难度上都做出调整。同时评价方式也作了变化, 就是由过去的一张卷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式多方面评价, 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这样能较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实验阶段

2007年9月, 我们课题实验小组选择了2007数控 (1) 、2007数控 (2) 、2007财商 (1) 、2007财商 (2) 、2007电子电工五个班173名新生组成实验科作为课题实验对象, 开始了分层次教学的课题实验。

1. 分层组班。

07实验科这五个班级是按学生就读的专业划分的行政班级, 平时的班级活动和专业课都在原行政班级, 只有在上文化课时才实行分层次组班上课。新生入学之时, 学校就组织了语、数、英三科摸底考试, 同时让学生明白分层次教学的真正目的, 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较大的进步。之后学校依据摸底考试成绩和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 组建文化课分层教学班。语文学科分为1个提高班和3个基础班。学生就相对固定在某个层次的班级上课, 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学习兴趣和思想的变化提出申请, 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层次。学校实行的是动态的管理模式, 这种“流动”的学习形式实际上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2.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课题实验最重要的一环, 是分层次教学理论的实践过程。我们参加实验的4位语文教师组成一个备课小组, 共同探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分层次教学的备课是教学环节中的重点, 它关系到你的教学意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得到贯彻实施。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人制宜地设计教案, 尽可能地让学优生、一般学生和学困生都能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比如在讲授《鸿门宴》一文时, 提高班的同学除了要弄清基本字词以外, 还应该学会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要求学生练习自己评价、鉴赏作品。而基础班的同学只要求掌握基本的字词, 能基本会翻译就行了。其次, 我们关注教学内容的实施。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自荐信》的时候, 针对提高班学生程度较好, 教师可以先讲授要点, 然后放手让学生写, 待改完后再讲评的方式教学。而针对基础班程度较低的特点, 教师则采用先提供范文, 教师帮助分析, 最后边写边指导的方式教学, 或采用更为生动的课堂教学, 让部分学生表演自荐的情景剧, 再让其他学生指出自荐中的不足, 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该如何自荐和写《自荐信》。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 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是开展分层次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最后, 作业和考试评价也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考试在分层次教学中要有一定的难易度和梯度, 是不必再多说的, 我在这里更想说的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业和考试应该具有开放度和灵活度。作业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 如收集资料, 实践活动等, 可以当场完成, 也可以是经过较长时间准备后上交, 形式多样。考试评价也是多样的, 有闭卷的, 也有开卷的;有平时小测, 也有期中、期末考试;有书面的, 也有实践环节的。总之, 将对学生的评价融入平时的教学当中, 作业、提问、课堂表现、课后实践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评价标准变得客观, 学生也会从平时做起, 明显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增强了自己成才的信心。

通过这一年的分层次教学, 我们实验科也看到了分层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学生辍学率明显低于其他科 (不足10%) , 学生的学习习惯端正了, 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学生的违纪现象也明显低于其他科,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成绩普遍有了较大提高, 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认可。

四、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尽管一年的分层次教学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但要想在全校推广分层次教学, 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思考和改进的。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正确看待差生, 要想实施分层次教学, 教师应该正确看待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 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学会欣赏差生, 不歧视差生。只有教师具备了正确的学生观, 认可“差生不差”“人人有才”的观念, 才有可能实施分层次教学。

2.教师要讲究合适的工作方法。层次高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 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限, 教师讲解时要有相当的耐心, 采用各种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听懂, 鼓励学生上进, 不能让学生自己把自己定位为差生。课堂上对纪律要紧抓不放松, 尽可能让学生多听多学, 点点积累就是进步。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 促使教师关心学生, 学生尊敬老师

3.正确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同一进度的教师要经常交流, 共同商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4.我校2007实验科的“走班制分层次教学”是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但要在全校推广, 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的。比如, 走班制带来的学生管理难度增大问题 (包括考勤、卫生等问题) ;同一科目安排在同一时间上, 势必造成教师因事调课难的问题;同一备课组互相听课难的问题。

总之, 中职学校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 正是通过模块化的分层教学标准, 为其专业服务, 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席丽, 魏达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8年4月第三卷第2期

[2].《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用得上”》.优势网http://www.usors.cn/blog/minnhe/myessaydetail.asp?id=47579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8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语文教学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

从教学实践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许多优势: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些以说明为主的文字中,仅仅用文字来描述,往往会使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如果适当配合一些直观可感的形象材料,则学生会对所说明的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入具体,也会对课文中文字表达的准确严密有更加深入的领会和感受。同时,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解决学时矛盾。应该说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最直观最有效的一个环节。一般语文课上老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最多的是黑板和粉笔,其费时费力使所有语文老师头疼不已。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很好地帮老师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它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与课堂息息相关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还有,恰当利用信息网络,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扩大教师的眼界,增加教师对授课内容的储备。现在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丰富简直不可想象,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备课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包括知识性的、背景性的、拓展性的甚至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扩充知识要点,解决教学难点,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变革和推动作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课堂正一天天地成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必将替代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发展是不可遏止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所有语文教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选择。这种整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信息技术在冲击旧的教学观念,淘汰旧的教学手段,跨越过去不敢想象的教学空间的时候,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思维和生存方式,形成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如果信息技术不观照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语文的特色。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并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或喧宾夺主地包办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语言的艺术,它既不同于数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认知学科,也不同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语文的媒体是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一堂语文课,如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望,并通过学生反复练习而习得语言技巧,那么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某些认知学科,如理化,如果有疑难解决不了,运用多媒体,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问题就迎刃而解。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因为它的媒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语言和作为个体的言语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用同样的词和语法构成可以创造出许多语言作品来。这不是用一个定理或一个等式就能解决了的,因此也不是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即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语文学习的课堂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东西是需要用心感悟的。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的传输,便于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等形式让学生有了鲜明的认识,但教师如果忽略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而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再次,其他艺术形式可给人以直接的艺术形象,它们或通过音符旋律、色彩构图,或通过结构、质地,将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欣赏者面前,而语文中的文学形象则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来表现的,我们可以以四句诗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寥寥四句勾勒梅花的姿态、神态以及梅花所处的环境。单读这短短的二十字确实不能直接地得到梅花完整的形象,较之其他艺术形式也缺少了几分直观性,增添了几分抽象性。但正是这种抽象性,赋予了文学形象无穷的魅力,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文字的 阅读,并通过自己的文化修养、内心感受、政治立场、生活阅历,再创作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感受的新的艺术形象。这一点,是任何其他直观艺术都不可能取代的!断臂的维纳斯的形象是固定的,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形象也是固定的,但是那条断臂、那抹神秘的微笑却引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想。同样的道理,叱咤风云的项羽和倾国倾城的西施,如果我们用直观的多媒体的图片或影视将他们的形象展示在观众的面前,恐怕他们的英雄和美丽就要逊色许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项羽和西施的形象!但是当这种通过文字的加工而形成的想象中的形象美一旦凝固成一个特定的形象,也就失去了他的广泛的美!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阿Q与王胡比赛抓虱子的一段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情节中,阿Q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如何全凭读者的二度创作完成,千百个读者可以创作出千百个阿Q的形象。中国的文化思想素来注重表意、传神。以意取胜,以神取胜,“意”为意象,“神”为神韵。文学的载体——文字语言由于其特殊的符号表达方式,使用一种抽象的符号语言来传达鲜活的艺术想象,决定了文学的的表现方式并非表象的,而是表意、表神的。文学并不能将某种美直接地体现在读者面前,而需要通过文字的表述,将意象由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语言的组织、修辞的加工将其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体会其美。如此,读者便可通过文字语言对其意的表述体会其神。而这些绝对不是任何现代信息技术所能够展示出来的。

所以,语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首先着眼于语文的特殊性,建立在有利于凸显语文特色的基础上,建立在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健康前行。

这些年来,语文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对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也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和不足。

一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不足,或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作纸制品的练习,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作练习。视频、音频、图片和动画的直观、形象、立体等综合效应还远没有在语交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在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开发得不够,更多的还停留在初级的投影和幻灯播放方面这些简单的技术层面。二是对课堂教学需要考虑不足,目前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软件,开发得不算太少,检索功能也相当完备,要想从一套大书里把用了某个字的例句通通调出来,也并非难事。但这种具有资料室搬家性质的软件,在“整合”思想上较多考虑的是怎样方便教师占有文字材料,较少或并没有考虑怎样进入课堂,因此还很难对课程整合发挥显著作用。三是对语文教改的追求不足。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兴利除弊的现代化手段,实现教学优化。那么,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凭借信息技术能把哪些问题解决得好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得还比较肤浅。而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如果我们在课件设计时并没有让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而只一味追求花里胡哨,那就本末倒置了。四是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因此一些地方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但是有的课件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 (屏幕)宣科,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反映连笔记都来不及记,学生成了所谓的观光者,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更不用说自己动脑去探索研究了。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用多媒体上课已经走上了歧途,语文课件成了追求感官刺激的艺术品、动漫世界,语文课也被上成了地理课、政治课或美术音乐欣赏课等其他的课,甚至上成了综艺大观。老师把多媒体当作教学主要手段,而不是辅助手段,语文已经不是语文了。五是由于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常常听到的是悠扬缠绵的音乐,锣鼓喧天的热闹,却很难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了学生的读书声,还是语文课吗?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都是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扇透视世界的窗口。所以,正确认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必将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根本”,并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研究、深入探索,选择适合语文教学的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一定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最佳的“教”的效益和学生最佳的“学”的效果。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实践性作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社会,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关注社会发展。同时,实践性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并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

一、实践性作业设计

这种作业,从内容方面来说,可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学习中的难点、感兴趣的问题,对生活、社会、大自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从实施上来说,可在学期开始时组织学生自由申报活动课题,根据学生的申报情况确定课题的范围、内容、成员,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由各小组成员制定好活动方案,分阶段展开研究,也可根据教学进度随机布置;从时间上来说,可以是一个周,一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根据探究问题的内容、难度、发展而定;从实践主体来说,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可以班为单位开展,也可以是师生合作,甚至邀请家长、社会人士参加。

如,学完《善待家园》,我让学生及时作了一个调查,看看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你认为怎样解决更有效,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千百次的说教更有效。

二、开放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①、想象性作业。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了《木兰诗》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花木兰回家后会发生哪些事,然后续写成《木兰回来了》,以此来延伸发展课文内容。学生有的写花木兰回来后父老乡亲的反应,大家纷纷来看望花木兰,请她讲作战过程;有的写由于受花木兰的影响,将士们更加有气势;有的放在现在社会背景下,写花木兰回来后父母鼓励她做尚书郎,为国效力,增强、提高学生的文本体验与解读能力。

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表达、传递信息。它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例如,搜集相关材料,探讨“惠女服饰文化”,从历史、传说、特点、穿戴等方面进行探讨,编一份手抄报,这样一道题,就把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融合在一起。

又如,教学专题“母爱”之前,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祖国丰富的语言材料。

③、自主性作业。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如: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摘抄本,周记本,学生自主设计语文作业,这些作业都由学生自愿完成后提交。学生提交的作业,老师抽样批改,学生之间互相批改,还可进行评比。不仅达到了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以上语文作业形式在使用时,要注意互相交替,不可长时间拘泥于某一种,且要针对学生兴趣、学习内容灵活运用。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10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试题

课程代码:0929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明确目标要求→选择内容和形式→课余时间排练→表演中提高口语水平→自评互评”这种口语交际训练方法是 A.演讲法 C.表演法

B.对话法 D.点拨法

2.《醉翁亭记》中的“之”的用法,很多是作语助词“的”或代词用的,但“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还有很多,可借助的语文工具书为 A.《诗词曲语辞汇释》 C.《说文解字》

B.《古汉语虚词词典》 D.《汉语同义词词典》

3.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六个环节:“选定主题、组建团队、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展示成果、反思总结”自始自终强调的是 A.选定主题 C.在语文中学习实践

B.开展活动

D.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整合

4.在教学中回顾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改进教学。这说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学习要求之一是 A.形成自觉反思行动 C.反思形式灵活多样

B.反思过程循环发展 D.做到行思知三者一体化

5.专项口语交际教学要做好话题指导。话题指导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围绕话题确定主题、明确目标、安排内容、组织过程、反思总结。其中明确目标时要做到的是 A.使话题包含恰当而充实的内容,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达成目标 B.使话题引导学生走进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 C.使话题的指向清楚而具体,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要求 D.使围绕话题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程序合理,活动有序 6.“教学后的反思”的直接作用是 A.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C.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B.使教学优质高效 D.使教学活动复杂化

7.札记的特点是不拘体例,取材广泛,随手记录。因此札记可以是 A.笔记,心得体会 C.诗歌,散文

B.故事,调查报告 D.日记,笔记

8.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是 A.过程和方法

B.内容和结果 C.知识和能力

9.从语文教学实践看,语文教学的实质是 A.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C.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B.实施语文教学计划

D.利用课文材料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活动

10.一般用于古诗文和文言文教学的读的方式是 A.默读 C.齐读

B.朗读 D.速读

11.对“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新的语言环境使原来已接触过的字呈现出新的意义,所以要进行识字教学 B.由于信息技术、网络语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字,需要教学

C.“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要求中,增加500个新字,需要教学新字 D.对以前误认的字,进行不断地教学

12.在写作前脑中已有规范性标准,在写作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思维,放开手脚,放开笔墨,放胆为文,写了以后改、修剪、约束,以把握写作的规律。这种写作方式是 A.“先放后收”式 C.“收—放—收”式

B.“放—收—放”式 D.“先收后放”式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3.默读《山中访友》,有学生批评作者缺少安全意识,雷雨中跑到大树下避雨,引起同学呼应;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大家讨论和总结雷雨安全知识。

14.在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中,学生写出:“莲,暗地里接受淤泥的贿赂,阳光下炫耀自己的清白”也是可以的。

15.《愚公移山》中“三夫”的注释是“三个能挑担的人”,是对的。

16.语文教学方案的各项活动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国家需要,适应学生需要,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

17.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为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说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等其他环节是并列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8.简述“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19.简述语文工具书的具体作用。

20.简述课外实践活动中口语交际训练的任务。

四、论述题(本题9分)21.面对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你认为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2.仔细阅读下列文字,发现其中的错别字,分析每个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纠正。

搬门弄斧、布署已定、明知固犯、怨天由人、手屈一指、题纲挈领 按装机器、欢渡春节、完壁归赵、脉膊微弱、痴心忘想、面面具到 英雄气慨、拙拙逼人、偃苗助长、瞻养父母、一窃不通、鬼鬼崇崇

23.一位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本着负责的态度一一指出,但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有不少学生当着这位教师的面埋怨其给分太低,这位教师总是说:“给分低?怎么不看看你自己作文中有没有问题?怎么不看看老师给的批语?”你认为这位教师的作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六、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札记(本题18分)24.一次初中作文(或阅读、或识字写字、或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教学课。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11

关键词:电工基础;情趣化教学;即时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69-1

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需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电工基础》教学实践及有效、有用、有趣教学理念的启发,实施情趣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助燃剂”,帮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的“添加剂”,实现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电工基础》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生活教育”融入教学。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形象生动的情景材料,通过生活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有效”、“有用”、“有趣”。

例如当讲解电阻串并联时,教师提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晚上七、八点开灯,灯光比深夜暗些。此题是生活用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此实施移峰填谷,引导居民安装分时电表,实行分时计价用电,鼓励用户在低谷段用电,缓解高峰用电紧张的局面,提高电网设施的利用率。这样设置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走进了生活,融入了课堂,而且还让学生情感得到了体验,语言组织表达得到了锻炼,角色换位意识得到了强化,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相宜的教学氛围。有趣的课,充满了机智的情趣。它不但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不再有厌倦的感觉。可以让人在笑声中理解与顿悟,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的魅力。

例如在进行楞次定律教学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判断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发展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主体性发挥到极致,在课前,笔者让学生分组上网查阅相关网站,并整理资料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插入视频、动画,课堂上进行分组演示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定律所描绘的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如楞次定律中“阻碍”的意思是“增反减同,来拒去留”,既形象又生动,不乏风趣幽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让课堂学习轻松有趣,课堂氛围生机活泼。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情趣化教学更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去丰富课堂内容,去培养学生由学校走向职场所应具备的能力。

三、拓展教学内容,体验文本情趣

教师在进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发散、扩展、质疑,使课堂内容新颖有趣、充满活力。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如果能在平淡处、质朴处发掘学生未曾注意到的内在韵味,对学生的震撼就会特别巨大,教学效果就相当不错。

例如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结合电学教学内容,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了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史实,学生感受到成功是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也可介绍我国在电学方面种种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学习安全用电常识时,观看由电导致的火灾视频及数据统计,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应该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抓住教育契机,创新教学内容,对课本内容延伸,对教学内容反思,循循善诱,排解学生心中疑惑,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思考,锻炼思辨能力。

四、实施即时评价,享受成就乐趣

恰当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引导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主人公热情,产生强烈的内驱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教学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主体多元化、时机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

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时,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设计安装家用荧光灯,然后进行展评。首先,学生进行阶段自评,对每个项目打分,算出总分即是自己总得分;其次,由组长完成阶段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最后由授课教师完成阶段总体评价。对最优小组给予奖励,对不太理想的小组给予鼓励。即时评价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中职电工基础情趣化教学贵在“情趣”的营造,贵在我们广大电工基础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创新。根据中职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好奇心重等特点,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既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也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秘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王国军.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职教通讯,2014(36).

低年级语文情趣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12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把他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 集中指向所学的内容上, 从而达到聚精会神地学习。”多媒体能够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将学习资源进行立体呈现,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得更持久和稳定。

例如, 在讲解毛主席著名诗词《沁园春·长沙》时, 笔者就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了教学。上课伊始, 笔者就用课件声配乐地朗诵了这篇名作:“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随着诗句的变换, 和诗词相对应的图片也随之切换,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很快融入到诗词情境中来,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语文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借助多媒体的优势,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授时,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从而恰如其分地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想象中的“情景图”会因人而异, 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构思出的美妙“情景图”时, 他们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美感, 从而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此时他们欣赏到的美不是图形美, 而是真正的语言文字艺术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 在讲解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 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 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 层次里复有层次, 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 是画意的设置, 也是诗情的安排, 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 而且透出一股神韵, 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那么, 语文教师如何用多媒体来更好地展现《荷塘月色》这一诗情画意呢?对此, 笔者并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学生欣赏荷塘、月色之美, 而是采用了听录音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入境, 认真感知、品味作品语言的细腻、精妙之处,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大胆想象, 试图走进作者内心深处, 分析作者的双重性格 (爱热闹也爱冷清) 。作者明明说“这些天心里颇不宁静”, 为什么还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等。

三、扩大课堂容量,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 教师能迅速地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 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同时, 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 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 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 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 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 笔者用多媒体把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母、大舅父、二舅父的动态路线图展现出来, 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 分析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讲究的布局、豪华的摆设, 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 讨论探究作者的描写手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 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 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整体思路, 又可以大大提高授课速度, 提高课堂效率。

四、高中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1. 使教学过程易于程序化。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 教师既需要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调控, 也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如果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 势必使教学过程趋于程序化,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思维只能被老师“牵”着走, 从而使教学失去了“弹性空间”。因此, 如何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2. 师生情感交流易于缺失。

多媒体画面虽然精彩, 内容虽然丰富, 但师生的情感交流少了, 课堂的互动环节少了。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这其中也包含教师的情感主导与内容主导。借助于教师的个人魅力与风采, 学生会获得某种内心认同感;借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同样可以增进师生的互信与情感交流。因此,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上一篇:一季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下一篇:元旦节作文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