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实习报告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森林昆虫学实习报告(通用9篇)

森林昆虫学实习报告 篇1

评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森林食叶昆虫的影响,昆虫对森林取食为害水平的潜在变化,以及研究中的主要实验方法.大气CO2浓度升高通过引起叶片化学变化进而影响食叶昆虫个体的取食和生长;但物种对环境变化反应的特异性、植物化学对高浓度CO2的.反应强度、昆虫对植物生理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研究周期的长短、其它环境因子的协同效应以及不同实验中植物生长条件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均将影响昆虫反应的方向和强度;CO2气体浓度增高本身可能不足以对食叶昆虫个体的新陈代谢构成影响;大气CO2浓度升高也可能影响森林食叶昆虫种群的大小.

作 者:王晓伟 姬兰柱 王桂清 刘艳 WANG Xiaowei JI Lanzhu WANG Guiqing LIU Yan 作者单位:王晓伟,刘艳,WANG Xiaowei,LIU Yan(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93)

姬兰柱,JI Lanzhu(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王桂清,WANG Guiqing(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聊城大学农学院,聊城,252059)

森林昆虫学实习报告 篇2

1.1 捕虫网的要求

捕获蝶类成虫一定要用捕虫网。网要用精细的纱或纱药布做成, 质轻多孔, 挥动时风的阻力小。网口要大些, 捕获的机会就多。

1.2 捕捉方法

有些种类, 如丝带凤蝶、小白蝶, 飞翔缓慢, 徒手也能捉到。多数种类则飞翔迅速, 捕捉困难, 应巧取入网。正在飞翔的应迎面兜捕;停在花上的可从侧面兜取;落在地上的可将网急速覆下, 将其罩住;在树木伤口吸食汗液的, 要一手持网柄, 一手提网底去罩, 勿捏翅膀, 以免损坏翅上鳞片。捕入网内之后, 切勿从网口窥看, 以防得而复失。捕获的蝶要放入毒瓶内使其毒死, 大的要毒的时间长些, 约30min左右, 小的则10min即可。放在毒瓶的时间切勿过长, 否则虫体易变黑。

2 蛾类昆虫标本的采集

2.1 采集法

采集的幼虫或蛹, 经室内饲养, 待成虫羽化、舒展好双翅后即可毒死, 这样得到的标本是最完整的。

2.2 诱集法

由于蛾子中有不少种类有趋光性, 所以可利用灯光诱集获取。由于蛾子中大多数个体比较小, 花纹细, 鳞片容易损坏, 最好是用挂灯、挂幕进行捕捉, 具体做法是:用一块白布, 四角拉紧, 固定, 将灯挂在幕上方中央, 诱来的蛾子大多停留在幕上, 然后用毒管或小毒瓶一一扣捉。蛾子进入毒瓶后, 很快就被药物击昏, 待捕捉几只后, 立即转放入氰化钾的稍大点的毒瓶内, 使之真正死去, 再取出来 (一般大型蛾需30min左右, 小型蛾需10min左右) 。切忌摇晃毒瓶中的蛾子, 以免标本损坏。毒死的蛾子要及时取出来, 以防虫体变黑。

2.3 收索法捕获

日间上午, 到林间搜寻, 看到即可用捕虫网捕获。捕获方法如同蝶类。

3 蛀干害虫及蛾蝶类幼虫的采集

3.1 采集方法

由于蛀干害虫往往在被害部位都留有症状、虫粪或蛀屑, 所以到林间只要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经探明虫体确系在蛀入孔内, 再进行采集。一般用枝剪或手锯锯下被害枝。蛾蝶类幼虫一般危害树叶和嫩梢, 注意观察卷叶拉网幕、缺刻及枯梢, 针叶树的鞘蛾及阔叶林的枯叶蛾都能使叶变白或出现蛀道。这些都是帮助搜寻的依据。还有些幼虫和甲虫的成虫有受惊假死的习性, 可用震落法来进行采集。

3.2 标本处理方法

当天采得的新标本, 要求当天整姿针插, 加上采集标签, 插在干燥台上或标本盒内, 插紧, 虫体及附肢加插昆虫针交叉固定, 尽快晾干, 加放防虫霉剂, 就可以保存得完整鲜艳的标本。天牛等鞘翅目昆虫标本整姿针插时, 必须注意触角及足的胫、腿节不能折断, 插针时应从右鞘翅基部约1/4处插入, 使针正好穿过中足和后足之间, 针必须插直, 从后胸腹板右侧中央穿出, 不损及任何分类特征;不能斜插, 不能损伤中胸腹凸片或中胸后侧片, 也不能损坏中足基节和基节窝, 更不能在小盾片插针, 损坏前胸腹板凸片。

必须注意采到的成虫标本不能放在盖紧的玻璃管或玻璃瓶内, 因为这样很容易霉烂。采到的幼虫标本, 必须先用开水烫死, 然后保存在酒精内, 不能直接放入酒精内, 否则虫体会变黑。

4 蚧标本采集

4.1 搜寻部位

要注意寄主植物的干、枝、叶和果实的表面有无异物附着, 某些散生的蚧, 只有仔细的寻找才能被发现。在搜寻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观察叶背面, 枝条有无蚧类的天敌在活动;叶片表面枝条上有无煤污病菌寄生, 若有以上情况之一就必然有蚧存在。寄主的皮缝里, 叶痕等处若有白色蜡质物、白色棉状物或白色蜡丝存在, 就很有可能是蚧所致 (当然有时是绵蚜所致) 。只要注意上述现象, 就能发现蚧。

4.2 采集方法

枝条上寄生的蚧, 用剪枝剪剪下, 叶片、果实上的蚧可直接将叶片、果实摘下。若不需饲养的, 要把采得到的标本放入毒瓶中将害虫毒死, 然后使其自然晾干。带蚧的叶片要用纸条压住, 用虫针固定使叶平整。

大形果实的蚧, 可以将有虫部分的果皮削下按处理叶片方法压平。若需要饲养 (一般指雄性成虫) , 标本采来后, 不经毒瓶, 养在玻璃面纸盒内最为理想。对每种蚧, 最好采得其初期雌成虫、成熟的雌虫、雄成虫和第1龄若虫。一般在5~6月间是采集蚧标本的最好时机, 不管年生多代或少代种类, 此时多是两性成虫和初龄若虫期, 寄主也多有花、果, 易于鉴别种类。

5 昆虫的饲养采集方法

饲养的目的有2种:为了获得相应的虫态标本便于虫种的鉴定;获得其寄生的天敌。无论是哪种目的, 都是以采集老熟的幼虫为好。饲育时间短便于饲养;由于在自然界时间长, 易于被寄生性天敌昆虫获得。采这样的虫子喂养的时间短、省事、易成功。

我国森林昆虫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篇3

关键词:森林昆虫;多样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25-03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生态过程及由此形成的生态系统,并包括这些生物物种所拥有的基因\[1\]。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之一,几乎分布在各种生境中。因此,昆虫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森林昆虫多样性是其主要组成部分\[2\]。本文对我国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两个水平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物种多样性是指在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研究物种多样性如何形成、演化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和现状等方面\[3\]。其基本任务及核心问题是确定一个区域或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 \[4\]。

因此 ,摸清我国森林昆虫的家底是森林昆虫多样性研究的首要任务。早在上个世纪,我国森林昆虫学家们就展开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目前,中国科学院及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不同规模的昆虫区系科学考察有几十次,全国采集的昆虫标本数量超过了1 100万号,记录的昆虫有6万余种\[5\]。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关于我国森林昆虫学的著作及论文大量发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中国森林昆虫名录》(1981)、《山东省森林昆虫名录》(1982)、《四川省森林昆虫名录》(1982)、《云南森林昆虫》(1987)、《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增订本)》(1992)、《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1994)、《海南森林昆虫》(2002)、《大兴安岭森林昆虫图谱》(2006)、《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森林昆虫与蜘蛛(2011)等诸多著作相继问世。仅2006~2010年,我国昆虫学工作者共发表与昆虫有关的学术论文13 77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 625篇\[6\]。除了调查和发现新的物种之外,如何在物种水平上对以往的工作开展合理有序的研究 ,对地区性和世界性的昆虫类群的进行修正也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全球已知的昆虫种类已近百万余种\[7\],而我国昆虫物种的数目大约占全球的10%,也就是近10万余种。但是,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这一估计可能远远不够,例如蚤目Siphonaptera、球蚜总科Adelgoidea、蚜总科Aphidioidea以及蝇科Muscidae等昆虫种类所占全球的比例都超过了15%以上\[8\]。因此,我国已记录的昆虫还远没有达到摸清昆虫家底的要求。

在森林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方面,我国昆虫学家也做了许多工作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在昆虫区系研究当中,自然保护区昆虫的研究较多,约占总区系研究的28%\[9\]。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及名录调查研究相关的著作及论文大量发表,如《海南省南湾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生物多样性》(1998)、《河南昆虫分类区系研究:第六卷: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昆虫》(2008)、《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昆虫生态图鉴》(2011)等。此外,关于环境因素对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面,也有人做深入研究。有报道称,仅从目级阶元来看,不同环境对森林昆虫数量分布影响并不显著;但从科级阶元来看,不同环境对森林昆虫数量的分布影响显著\[10\]。还有研究发现森林植被型小生境中,眼蝶种类组成差异最大,要高于灌丛、草地及农田植被型等小生境\[11\]。海拔和林分密度等因子对森林昆虫物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大\[12\]。

森林昆虫中还有天敌昆虫、传粉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工业用昆虫及观赏性昆虫等资源昆虫。这些昆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产物,或者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可作为资源利用 ,可产生经济价值,并且其种群数量具有资源特征 \[13\]。近年来,我国在资源昆虫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14-16\]。如《资源昆虫》(1990)、《中国食用昆虫》(1999)、《中国药用昆虫集成》(1999)等资源昆虫方面的著作相继出版。

湖北林业科技第43卷

第4期易家喜 等:我国森林昆虫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2森林昆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遗传多样性指种内个体之间或者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17\]。遗传多样性通常可从表型水平、染色体水平、蛋白质(酶)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研究\[18\]。前3个水平上研究在早期开展较多,近年来也偶有报道 。例如,张虎芳和郑乐怡(2001)研究了蝽科Pentatomidae中的6属6种的核型和减数分裂行为\[19\];马春燕和郑哲民(2008)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分析了两个地区的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以及同亚科的绿蝽Nezara viridula forma typica 和红尾碧蝽Palomena prasina的酯酶同工酶\[20\]。

目前 ,我国森林昆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较多集中在DNA水平上。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DNA序列分析技术、RFLP技术、RAPD技术及SSCP技术等。

目前在森林昆虫遗传多样性方面应用较多是DNA序列分析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rDNA和mtDNA中部分保守基因的全序列或部分序列进行比较。例如,杨瑞生等人(2011)以mtDNA 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与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共 24 种昆虫的系统进化分析\[21\]。李霞等人(2001)指出可以利用28s rDNA基因来构建切梢小蠹属的分子鉴定体系\[22\]。

RFLP技术是昆虫分类研究的一种有效遗传标记,可应用于近缘种或种内群体间序列差异程度的检测及远缘物种比较等方面\[23\]。隆沂峰等人(2010)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mtDNA COI基因片段,对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和鸡嗉果榕F. semicordata的传粉榕小蜂隐种进行了区分,发现大果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和鸡嗉果榕小蜂C. gravelyi的隐种基因序列存在差异\[24\]。

nlc202309031724

我国学者认为RAPD反应体系较稳定 ,适用于昆虫分类与进化研究\[25\] ,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有学者将RAPD技术应用于蚱属\[26\]、墨天牛属 \[27\]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而且还有人对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28\]。

虽然 ,SSCP技术在1989年才由Masato Orita等人建立 ,但我国学者很快掌握并应用在昆虫多样性研究上。李石柱等人(2003)在分析多斑按蚊复合组An.maculatus complex 5个成员种时 ,应用了PCR-SSCP技术对该复合体成员种进行分子鉴别\[29\]。董辉等人(2013)运用SSCP技术检测40个松毛虫赤眼蜂样本,单倍型检出率达100%,并建立了基于SSCP技术检测松毛虫赤眼蜂mtDNA SNPs的技术平台\[30\]。

3目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昆虫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环境的恶化,致使一些昆虫可能在我们认识之前就被灭绝,还有许多偏远山区和人迹罕至森林深处,还有许多新物种有待我们去发现。多年来,我国对于那些珍稀濒危植物和脊椎动物研究远远超过对珍稀濒危昆虫的研究。人们对于这些珍稀濒危昆虫的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珍稀濒危昆虫的分布情况、种群数量、受威胁原因等方面的研究。如何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资源昆虫,在发展资源昆虫及相关产业的同时保护森林昆虫多样性,也是我们昆虫学家急需解决的课题。此外,如何保护和利用森林昆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也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2\]李典谟,高增祥.21世纪昆虫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昆虫知识,2001,38(1):1-3.

\[3\]谢国文,马丽霞,董晓东主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2000.

\[4\]周红章.物种与物种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00,8(2):215-226.

\[5\]杨星科,赵建铭.中国昆虫分类研究的五十年\[J\].昆虫知识,2000,37(1):1-11.

\[6\]邱宝利,任顺祥,戈峰.中国昆虫学发展透视\[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1):27-36.

\[7\]HammondP.M.Speciesinventory.In:GroombridgeB.ed.GlobalDiversity.Statusoftheearth'slivingresources\[M\].London:ChapmanandHal1,l992,17-39.

\[8\]张宏杰,廉振民,霍科科.中国蝗虫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2,20(2):82-88.

\[9\]吴小芹.中国森林昆虫研究动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7(2):83-90.

\[10\]周红章,于晓东,骆天宏等.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昆虫数量变化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0,8(3):262-270.

\[11\]杨萍,刘文萍,邓合黎.重庆市眼蝶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5):414-417,453.

\[12\]朱彦鹏,梁军,倪杨 等.昆嵛山森林蝽类昆虫多样性和季节分布模式\[J\].生态学杂志,2013,32(11):3029-3036.

\[13\]雷朝亮,钟昌珍,宗良炳.关于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之设想\[J\].昆虫知识,1995,32(5):292-293.

\[14\]张传溪,许文华.资源昆虫\[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5\]陈晓鸣,冯颖.中国食用昆虫\[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6\]蒋三俊.中国药用昆虫集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7\]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译,1992.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18\]权洁霞,戴继勋,尚迅.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9,29(2):283-288.

\[19\]张虎芳,郑乐怡.五种蝽科昆虫的细胞分类学研究\[J\].昆虫学报,2001,44(2):129-134.

\[20\]马春燕,郑哲民.秦巴山区蝽亚科3种昆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10371-10373.

\[21\]杨瑞生,钟亮,姜义仁 等.中国分布秆野螟昆虫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鳞翅目:草螟科)\[J\].蚕业科学,2011,37(6):985-992.

\[22\]李霞,张真,曹鹏 等.切梢小蠹属昆虫分类鉴定方法\[J\].林业科学,2012,48(2):110-116.

\[23\]邢连喜,胡萃,程家安.四种白蚁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等翅目:鼻白蚁科,木白蚁科)\[J\].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181-185.

\[24\]隆沂峰,杨丽媛,廖万金.利用PCR-RFLP技术鉴定传粉榕小蜂隐种混合样品的物种组成\[J\].生物多样性,2010,18(4):414-419.

\[25\]李恺,郑哲民.中国油葫芦属昆虫的RAPD分析(直翅目:蟋蟀总科:蟋蟀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3,25(1):9-13.

\[26\]蒋国芳,陆敢,黄琨 等.用RAPD标记研究蚱属五个种间的亲缘关系\[J\].昆虫学报,2002,45(4):499-502.

\[27\]安榆林,刁彩华,朱宏斌 等.墨天牛属三个近缘种的RAPD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2(4):35-38.

\[28\]张民照,康乐.飞蝗总DNA的抽提及其RAPD分析条件的摸索\[J\].动物学研究,2001,22(1):20-26.

\[29\]李石柱,马雅军,郑哲民.应用PCR-SSCP鉴别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成员种\[J\].昆虫分类学报,2003,25(2):125-130.

\[30\]董辉,谢丽娜,钱海涛 等.SSCP技术检测松毛虫赤眼蜂mtDNA编码区SNPs的可行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3):874-878.

(责任编辑:郑京津)

普通昆虫学实习报告完整版 篇4

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普通昆虫学班级:植物保护081班姓名:阿布都克依木。开萨尔学号:083133133指导老师:赵玲

一、实习目的教学实习是继《普通昆虫学》课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以后,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鉴别、保管等一整套有关昆虫学研究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各类昆虫的栖息环境、活动时间、寄主植物等基本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昆虫标本。

二、时间:2011年6月27日~9月20日

三、地点:新疆农业大学校园,试验田,雅玛里克山,三坪农场,莎车县。

四、实习内容

1.制作糖醋液:

糖醋液配方:6: 3: 1: 10;(糖:醋:酒:水)

操作步骤:按比例加入水、醋、糖→ 煮沸→ 最后加入酒→煮沸→ 室温冷却→ 分装。*注意:加入酒后搅拌混合液,煮沸后及时断电,防止液体溢出盅外流入电炉。每小组备上一块抹布。注意电压:每3个小组同时做。

两天一次观察诱捕结果。

2.昆虫采集:白天利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在水中、山上、土里等地方进行昆虫采集。

3.昆虫标本制作:采集回来的昆虫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插在泡沫板

上晾干;幼虫等用75%酒精浸泡装于离心管中。

4.昆虫的分类鉴定及保存:利用工具书对采集的昆虫进行分类鉴定,并做好标签,装入标本盒中。

五、实习成果

经过几天的昆虫采集、鉴定、标本制作和保存工作,小组共采集了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等10个目的昆虫,总数上千只,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实习目标。

六、心得体会

暑假以来一直期待的昆虫实习终于圆满完成了,在这些天里我有欢喜也有劳累。实习时对我们的专业知识的考察、巩固和拓展。工作方面,我们组安排的是第一天的守夜,有很多事情都不清楚,也没什么经验。我抱着饱满的热情去了,但什么都是自己摸索,所以效率不怎么高。而且,刚开始也只盯着较大些的虫子捕,小些的就没理睬,再加上灯有问题不时熄灭,灯光被周围的树木和建筑物挡住,结果捕的不是很多。第二次守夜时我吸取第一次的教训,不管大小一律捕住,但还是由于天气阴雨,旁边捕虫的点太密也捕到的不多。白天捕虫考验我们的技术的工作。我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选择路线,草丛里的蚂蚱,花边的蜜蜂、蝴蝶都是我的目标对象。在捕虫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怎样做能把网中的蜂装进毒瓶而不用担心蛰到,怎样能捕到虫等等。当然,工作时的分工协作是少不了的,整理昆虫我们采用韩旭建议的每个人负责一项,流水作业,这个也在我们做昆虫鉴定时,捕虫时使用,这样我既可以将工作做完,也避免了重复混乱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实习时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很多东西都开始不清楚,昆虫针插的部位,展翅的做法等等,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得重新做一些已经做过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对工作质量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专业知识方面,实习不仅是对我们课堂理论学习的巩固,更是对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对昆虫的习性、生态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昆虫的分类特征等难记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并应用。学习昆虫标本制作等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总而言之,实习时虽然各种生活条件都不如学校好,甚至可以说是到了差的地步,但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超额完成任务。20目110科的丰硕成果使我们喜悦,专业知识的积累让我们充实。此次实习不仅扩大知识面,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是我们大学生活精彩的一笔,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七,出现的问题

1、由于不了解有翅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使许多标本翅上面的磷粉脱落,降低了标本的价值,放入三角包前体翅姿态不合理,对后来展翅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2、由于昆虫的具体认识太少,导致我们的鉴定工作进行非常缓慢,我们有时的错误观察导致我们标本鉴定错误。

3、在鉴定标本和重新整理标本时,粗心大意导致标本的破损,我们只能忍痛放弃该标本。

4、我们小组没能积极的去借阅关于昆虫鉴定的图书,导致我们鉴定时困难重重。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5

让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各类常见作物的重要和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的识别及种类,危害症状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以后从事农业害虫的调查和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要求:

1·掌握各种作物的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

2·掌握主要农业害虫的识别特征。

3·掌握农业各害虫危害的特点。

4·掌握农业害虫的调查方法。

实习方法:

1·老师课堂讲授,PPT放映。

2·老师带领到田中观察。

3·以小组为单位到田间调查。

实验过程:

9月3日一大早,老师的带领我们植物保护专业3个班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毛庄实验农场。中午把住宿确定,下午老师把我们聚在食堂和我们聊天。开门见山,将学生和考生的问题提出来,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其中老师提到我们应该要提高科学素养,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当前应该做到“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9月4号,早上8点半。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菜农的地里。我们一边听着老师对在地里刚发现的农业昆虫的形态描述,一边仔细观察。而我们也在这种贴切自然的环境中,把多种农业昆虫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一些理论知识。如此一天下来,同学们都觉得收获颇丰。

9月5日,早上8点半。老师带领我们2班全体同学和1班的部分同学向着运河旧址方向出发,一路上我们边走边学,同学们热情高涨。在贾河村我们发现了第一天不曾发现的棉花,多种果树等作物上的农业昆虫。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又给我们

讲授了理论知识,随后利用剩余时间放了他们去西藏考察拍的一些照片,让我们在一天的疲劳奔波后放松。

9月6日,早上8点半。老师带领我们2班全体同学和1班部分同学在农场实验田转,发现了前2天没找到的烟草,水稻等作物上的农业昆虫。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讲授了理论知识后,安排了随后两天实习的内容,并着重强调了安全。

9月7,8日上午,以小组为单位,我们组分别调查了大葱,玉米,烟草,十字花科的包菜和白菜。下午,则是老师讲课,其中汤老师也放了他在挪威工作的照片。

实习中发现的`农业昆虫:

一、玉米害虫:

1、桃蛀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长成后长22毫米,体色多粉红色。

危害特征:啃食植株主干或玉米芯,同时排出黑褐色粒状粪便,堆集于蛀孔部位。影响内部水分及营养物质运输,遇风易倒伏。

2、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体长22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多为乳白色背面的毛片较大。

危害: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3、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体长30~42毫米,体色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背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

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

危害: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4、蚜虫:同翅目蚜科。个体较小2毫米左右,体色为淡绿色,刺吸式口器。有腹管。分有翅个体和无翅个体。

危害: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5、灰飞虱:同翅目飞虱科。体小型黑褐色,雌、雄虫前翅均微有淡黄褐晕近于透明,在两翅合拢的接缘中部有一短条状的黑褐色翅斑。

危害:口器刺吸寄主液汁造成危害,传播玉米矮缩病。且基本无法防治。

二、烟草害虫:

1、烟青虫:鳞翅目夜蛾科。体长30~42毫米,体色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背线深色纵线,气门白色。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平行。 危害: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叶、芽。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2、棉铃虫:同上。

装满昆虫的衣袋评课报告 篇6

教学中,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地实施教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体现语文学科“文”、“情”、“趣”合一的特色,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课堂交流始终围绕“痴迷”一词。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李老师就抛出一问:课文中的凡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到细读文本,引领孩子从具体的语句中去感悟,去体会法布尔的痴迷。

一、挖掘教材、找到突口。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上逐节与学生读讲,无疑既费时又乏味。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老师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一步一步推进,探究迷恋,痴迷。尤其在教学第三段时,老师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进一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两个典型事(“抓纺织娘”与“捉小甲虫”),并采用自读感悟、师生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二、联系生活、深化感受。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教师要有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按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调动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 篇7

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林学年级:2009级学号:090410102指导教师:冯金玲教师职称:讲师

二O一二年十二月

一、前言

(一)、实习目的要求

1、基本掌握造林绿化的工序,技术环节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森林培育施工设计

2、纪律:必须参加所有现场调查,现场考察,现场评估,独立完成实习报告。

(二)、计划安排

1、时间:1.5周。12月10日星期一(下午竹种园),星期二校内两山体调查,星期三灵石林场。

2、组织方式: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老师现场总介绍后,各小组独立调查;

3、内业整理:星期

一、星期四实习辅导

4、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完成(三)、实习内容

1、造林地立地类型(立地级)评价表、造林效果调查与评价;主要树种生长效果(山地与校园、灵石林场)

2、造林施工作业设计(灵石林场)

3、林分改选设计——校园内

4、典型设计表

5、园林绿化树种评价与选择

(四)、外业实习方法

1、观测、目估

2、测定小班因子(标准地调查,样地调查,样圆调查等方法)

树种组成、混交比例、造林密度—半径3.26米、立地级、树高、胸径、冠幅等;

3、竹林调查、造林地调查、杉木、湿地松调查

4、后山台湾相思林改造—城市森林、生态风景林

5、校园绿化树种

二、调查地区概况

(一)福建农林大学两山及创业园竹园

1社会经济概况:位置、范围、面积、劳力、人口、交道、工农业生产概况、林业生产比重

福建农林大学位于福州西郊,面积2700多亩,交通方便,学校注重生态建设,有以观音湖、创业园等为主体的校园景观生态风景。

2自然概况:地形、气候、土壤、现有林情况

农大南山海拔150m左右,北坡,坡度较缓,土壤为砖红性土壤,土层厚度50cm左右,表土层厚20cm左右,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主要树种为人工种植樟树,密度过稀,可补植耐阴树种。农大北山主要树种为台湾相思,包括少部分竹子,台湾相思长势良好,但密度过大,应适当间伐。农大创业园竹园主要有毛竹林,还包括景观效益为主的观赏竹,如佛肚竹。

(二)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1社会经济概况:位置、范围、面积、劳力、人口、交道、工农业生产概况、林业生产比重

灵石山位于福清西部,东山水库旁,海拔1000多米,总面积4082亩,建于1957年,1992年以前为用材林生产基地,92年后改为森林公园,如今公园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包括少部分木材生产功能。公园职工人数57人,起源上看,最早为原始形成,经过天然恢复,再后来通过人工更新抚育,现在以生态公益方向为经营目的。

2自然概况:地形、气候、土壤、现有林情况

灵石山海拔1000多米,坡度适中,土壤为专红性红壤,土层厚度为65cm左右,表土层厚19cm左右,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中下部为人工林,树种有湿地松,杉木,樟树,以及其他常绿阔叶树种。公园引种台湾珍贵树种,在一片采伐迹地上将于2013年春季重新造林。

三、经营规划

经营规划是指根据一定地区的社会经济生产水平,结合林业生产特点,在一定地段上进行森林经营规划,以期达到经营目的,实现森林的多种效益。

(1)工区及小班区划、说明区划的依据、区划结果。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林业生产特点,经营目的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工区和小班区划,小班区划以山脊线,山沟线等自然分界特征进行划分。区划后还应进行适当的说明。

(2)经营方向:林种、林种规划、造林顺序及多种经营意见。

根据经营目的选择用材林、经济林、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等为主要林种,根据具体实际进行林种规划,确定造林顺序,制定相应的经营方案。

四、造林设计:(见表5)

造林设计要求根据造林目的,结合立地条件,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要求规划作业设计。主要依据以下几点进行。

(1)树种选择、配置及混交方法。

(2)造林密度。

(3)林地清理和整地方法。

(4)造林:包括苗木规格要求,保护和处理措施、栽植方式、季节。

(5)幼林抚育:方式、方法、季节、次数、年限、施肥及林根间作。

此次实习在灵石山公园的采伐迹地上,自行进行两个小班的区划,并在两个小班分别进行经济林和用材林的造林设计。

经济林设计应该要考虑速生丰产、高产、稳产。在结合适地适树、社会经济条件和造林技术的基础上选择经过选育的省级以上优良无性系苗木营造油茶纯林,整地采用环山开水平梯带整地穴规50×50×40厘米,以垃圾、稻草、芒箕、农家肥等作基肥,每穴加施石灰0.5斤,复合肥0.5—1斤,磷钾肥0.5斤,然后,回填表土,再将穴填满呈馒头状,待造林使用。为保证早产、丰林、稳产、高产,一般栽植密度以株行距2×3米,且每亩在110株为宜。油茶造林选择经

过选育的省级以上优良无性系苗木进行植苗造林。在幼林当年的5月份雨后,每株适量地施入少许尿素催苗进行幼林抚育,第2-3年进行松土、扩穴、除草、灌溉、排水、施肥改良土壤、整枝修剪等抚育措施。主要经营目的是营造速生丰产的经济林。

用材林设计包括首先是确定造林目的,选育大径材的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稳定的树种,结合适地适树原则和树种特性挑选了杉木,樟树,然后清除造林地的采伐剩余物、杂草以及灌木等,对所选择的两种树种采用混交林的方式,具体树种组成为8杉2樟,混交方法采用星状混交,造林地的整地方式选用带状整地挖穴(表60*60深40 底40*40)基肥1000/穴,一般栽植密度以株行距2*2.5米为宜,该用材林造林采用3年生的苗木进行植苗造林,幼林当年进行松土除草灌溉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第2-3年进行抚育间伐全锄块松、扩穴通带、林地套中、以耕代抚等。间伐开始期为12年,主伐年龄为26年。

五、营林设计

(1)对已造幼林及其它现有林的分类采取措施,如抚育、间伐

幼林的抚育包括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灌溉与排水、施肥、种植绿肥植物或者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对幼林林木还可进行抹芽接干、修枝抚育等实现幼林林木通直、圆满、高干、速生、丰产和高效。

(2)确定森林保护的原则,提出预防、消灭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措施。

(3)选择营林机械类型,确定营林作业的机械化比例

六、附表(另附)

七、总结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森林培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育目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

区域性都很强的特点。

本次实习围绕造林效果评价、造林调查设计、林分的改造以及现有林经营措施、造林作业设计等内容展开。本次实习历时1.5周,通过这1.5周的实习使得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且掌握培育学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本次实习分为内业和外业两部分进行,在外业实习开始前老师在教室为大家统一讲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和布置相应的任务以及强调外业中应当遵守的纪律。在老师讲解完实习要求的当天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园进行景观配置、林分改造、散生竹林的调查。通过对创业园的景观配置进行了解并提出改进方案,让我们对园林景观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散生竹林的调查让我们对竹子形态特征,地下结构等生长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天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对校内的南山和北山进行造林调查,南山是学校的教学实验林,主要树种是樟树,但是林分过于稀疏,在改造的过程中可是适度的补植耐阴树种;北山的主要树种是台湾相思,但是林分的密度过大,可采取适度的间伐降低林分的密度,使得台湾相思林的林分密度达到一个适宜状态。下午我们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对校外的南江滨公园进行了绿化状况调查了解,第三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到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生态公益方向为经营目的。在采伐迹地根据老师现场的讲解我们小组对采伐迹地进行两个小班的选定,调查其地形、坡度、坡向、坡位以及土壤状况。当所有的外业实习都结束后,老师再次对实习报告的撰写为大家进行讲解。最后我们根据这几天的外业实习进行了实习报告的撰写。

森林生态学系统实习报告 篇8

一、实习名称:森林生态系统标准地和生物量调查

二、实习目的:标准地选取与测定;

生物量调查及其方法和相关知识

三、实习时间:2010年9月

四、实习地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五、实习步骤:

1、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选取: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制定调查计划。

标准地的形状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则,一般为方形或矩形。为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精度,标准地不能跨越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离林缘至少20米,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一般在近熟、成熟和过熟的林分中应至少有2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以上。实际工作中,预先选定一块400平方米的小样方,查数株数,据以推算标准地所需面积。然后测量标准地边界,闭合差不超过1:200。标准地的四角要埋设界桩,标明样地编号与测量时间。界外的树干要逐一刮去一块树皮或打上彩色记号,以使整个样地的边界明确。永久性标准地应在航片或外业调查用图上标明位置。

调查最基本的测树调查是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按径阶分组登记。所谓径阶是每木检尺时进行直径分组的组中值。组距的大小依林分平均直径大小的不同而定。在永久性标准地上每木检尺的树木直径采用单株实测值进行登记,不按径阶分组作记录,并对每株树木进行编号,以便再次调查(复查)时作比较。林分平均直径的计算方法是,用每木检尺求算的断面积总和除以株数得出平均单株断面积,再反查圆面积表所对应的直径,或取每木检尺胸径平方平均数的方根。求算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一般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15~25株树,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在方格坐标纸上用手描法绘出树高-胸径曲线,再根据每木调查计算出的平均直径和各径阶中值,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所求结果。这些平均测树指标是选定标准木的依据。在必要时要用伐倒标准木或树木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标准地调查还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以及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等。

1.2样方法

测绳、皮尺、钢卷尺、2米秆两根 外业调查方法

a.用测绳或皮尺在群落中设置20*20m样地,每间隔5米拉直线等距设置16个样方,调查每个样方内乔木、灌木;在每个5*5m样方的四个顶点设置四个草本样方,面积1米×1米。

b.样方内乔木记载每株树(胸径4cm以上)坐标、树高、胸径、冠幅、第一活枝高、繁殖方式(丛生或单株,丛生者株数)生长状况等,记录数据。

c.记载每种植物的名称(不能确定名称的采集标本)、株数、平均高度、生长状况、分布状况等,记录。

1.3.点四分法

在所要调查的林分中,用测绳或皮尺在群落中设置若干条平行线,在线上每隔5米或10米机械布点(或进行随机布点)。在每个点上用木杆作一垂线,划分为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中找距点最近的一棵树,记载树种名称,测定点树距离、胸径、树高,共计测定20个点,记录数据。

1.3.1透光度调查

在林内和林外同时用照度计进行观测。在林内每隔3-5米机械布点20个,在每个点上分四个方向测定照度值,记入《表17 林内照度调查统计表》。

1.3.2郁闭度调查 在林内每隔3-5米机械布点100个,记载郁闭的点数,计算出郁闭度。1.3.3重要值计算 种的多样性计算

①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均匀度

②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

2、生物量调查

森林生物量调查主要以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大样本、多方案对比实验,探讨调查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标准地和样木的最适数量与选设,以及其它在生产上实用的方法,分别立地条件(立地质量等级)和年龄阶段开设了26块杉木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各径阶选伐径级平均木一株,同时选伐林分平均木即中央木一株,共伐倒实测样木145株,每株样木除现地称量树干,枝叶鲜重外,还按分层切割法抽取了枝、叶和树干样品。其中树干样品既用于测定树干含水率和容积密度数,又是量测和分析树干生长过程的依据。主要统计分析工作都用自行设计的电算程序完成,由于调查地区的杉木林分密度基本一致,所以我们用双因素分析法检验了立地条件和年龄对单株木重的影响,先分别用林分平均木和各径阶样木(即全部样木)建立了单株木重的影响,分别用林分平均木和各径阶样木(即全部样木)建立了单株木重的回归方程,然后对两者各组分的回归方程进行a、b参数检验,结果是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可靠性指标λ=0.05),故可用林分平均木法代替林分解析法,把树干平均含水率和平均容积密度数作为真值,用某一圆盘的含水率和容积密度数或某几个圆盘的平均值与之比较,求算误差百分数,通过几种方案的比较表明,每株样木截取2个树干圆盘(1号圆盘和2号圆盘)测定树干含水率和容积密度数最好,精度分别可达90%和80%,林木个体和林分生物量都以公式W=a(d h)进行回归估计为优,可以不分立地条件和年龄阶段建立单株木和林分生物量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编制杉木一、二元重量表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表,精度在90%以上,重量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紧密,单株木重量和林分生物量可分别通过立木材积和林分蓄积量进行转换,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调查材料,估计某一林分或地区的林分生物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今后的森林资源清查中,把林分生物量调查和蓄积量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和利用森林的生产潜力和多种效益。

六、实习心得:

森林调查报告 篇9

鸟类是我们生活的密切伙伴,但随着这几年来鸟类不断受捕捉,导致鸟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乱捕滥猎也是导致鸟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全世界现有9000多种鸟类,我国现有1300多种,占世界总数的74%,鸟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有限的,环境影响着鸟类的兴衰存亡。鸟类资源的状况,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信号, 缺少鸟类的生态环境,绝不是完整的生态环境。鸟儿,是在野外较容易观察的动物。所以,看一个地区鸟类资源的现状如何,就能看出这一地区生态资源的状况。历年来,鸟类吸引了众多中外动物学家不断前来考查和访问。研究鸟类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公园是鸟类主要的栖息地,随着鸟类不断受捕捉,这几年来鸟的种类和数量究竟会有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大夫山森林公园进行了相对的调查。

二.鸟类的好处

这是我们得到的有关资料:

首先鸟类能灭虫灭鼠,保护植物。大杜鹃成鸟每天都要吃掉100条以上的松毛虫;雕鸮一个夏季就能吃掉千余只田鼠和姬鼠,直接地保护了农作物和森林、草地等。

其次,鸟类能采花授粉,播撒种子。美洲一些地区因过量使用农药导致了大量的蜂鸟死亡,结果是造成一些植物大幅度减产;许多植物的种子不能被鸟消化,其坚硬的外壳能参与鸟类消化食物的活动,当鸟粪排出体外时多能为鸟粪包裹,这为种子发芽和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再次,鸟类粪便,宝中之宝。鸟粪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有机肥料;鸟粪腐蚀礁石,积蓄养料为日后形成新生态系统发挥了作用。

鸟类是大自然良性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缺乏认识,没能给予很好的保护,加之物质利益的驱动,使大气、水、土壤、植物遭到严重的破坏,鸟类因而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鸟类的生存危在旦夕.研究鸟类的生存状况及保护措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因为这样,更加坚定了我们调查的决心。

三.调查目的

近年来,鸟类不断遭到人类的危害,使得大量的鸟种灭绝。鸟的种类和数目都在大量减少。人们又会因为过于喜欢鸟儿而捉来养。而今天,我们要在大夫山森林公园进行一次调查。我们的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鸟类;二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各种鸟类的珍贵性,以后要加倍爱惜鸟类。所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调查的决心。

这次我们调查的主要几个目的:

1.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鸟类,保护鸟类;了解我们常见的几种鸟类。

2.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而改变的鸟类种类数目。

四.准备过程

1.工具

要自己准备一副望远镜,方便观察鸟类。为了方便观察鸟类,还要穿颜色较 浅的衣服。

2.分配工作

我们的小组工友五个人,经讨论后,我们决定:由伍婉庭和温敏蓥担任观察 和发现鸟类的工作;江海燕负责拍照;黎洁欣负责记录;而吴钰盈就是在事后负责整理所得到的资料。

3.确定调查地点

大夫山森林公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怡人,是旅游的选择;是人们喜爱的晨 运地点;也是鸟儿钟爱的栖息地。这次我们到大夫山森林公园调查,也是因为这儿的鸟类可能比较多,气候也适合鸟儿栖息,所以经讨论后,决定到这儿进行来进行调查。

4.进行调查

由五个组员于20xx年11月16日到大夫山森林公园进行观察,三人观鸟,两人记录,每发现一种新的鸟类就进行仔细记录。

5.整理记录

我们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仔细的整理与处理,计算出准确数据。

6.整理材料

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仔细加工,得出结论,资料汇总,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7.调查心情

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对鸟类进行调查,很多关于这件事的都是第一次。第一次拿望远镜,第一次做执笔,第一次出外专门对鸟儿观察。以前,我们总觉得城市里那鸟鸣很烦,鸟儿随便一棵树都能找得到,可是真正找起来,要找到它的种类和数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还是对这次的调查充满期待。

8.调查方案

准备工作

确定调查地点

分配工作

实行调查

记录数据

整理资料

写成报告

五.调查过程

1.观察

我们于星期六的早上乘公共汽车到大夫山森林公园,然后用望远镜对山上的树木进行仔细观察,调查地点主要选择在大夫山森林公园树木较为茂密的山上,

我们认为,那里会比较容易观察到鸟。

2.记录

我们一边走一边那拿着望远镜观察,希望可以发现鸟。有时听到鸟叫,我们会停下脚步,在那片树林里用望远镜仔细地寻找一遍,只是有时鸟声依旧在,可是却找不到鸟的踪迹。我们也并不灰心,如果找不到,我们会继续前进。有时看见几只鸟,我们会快速地分辨它们的样子和名称,然后用照相机摄下它们的样子,做好鸟类的记录。

3.整理

我们用我们早上观察所得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计算准确的数据,然后再获得准确的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再写成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

通过我们小组对大夫山森林公园的一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如下:

序号 名称 数量

01树麻雀 多只

02画眉 多只

03暗绿绣眼鸟 多只

04鹊鸲 多只

05乌鸫 多只

06画眉多只

07八声杜鹃少量

08八哥 多只

09环颈雉 少量

10小鷉 少量

11大山雀 多只

12白头鹎 多只

13红耳鹎 多只

14白候红臀鹎 少量

15四声杜鹃少量

16黄鹂 多只

17鹡鸰 多只

18白颊噪鹛少量

19黄眉柳莺少量

有很多我们常见的鸟儿也会在大夫山森林公园出没,例如麻雀、画眉、暗绿绣眼鸟、白头鹎、红耳鹎

这是我们拍摄到的几组鸟的照片:

七.调查体会

1.观鸟有感

上一篇:政策解读重庆市科委下一篇:高级英语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