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检测(通用6篇)
一、文言文阅读(共22分)送孟东野序 韩 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明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者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挠:阻止 .B.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C.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D.东野之役于江南 .
假:凭借
荒唐:广大,漫无边际
役:外放供职做官
解析:A项,挠:吹过。答案: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人之于言亦然 ..B.其跃也或激之 其于人也亦然 ..C.其声清以浮 是故以鸟鸣春 ..D.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解析:A项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代词,指代水/代词,这。C项,连词,表并列/介词,用。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答案:A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阐发文学创作原理的独具一格的赠言,从内容到表达形式都令人叹为观止。B.本文旁征博引,始终围绕“鸣”字做文章,从自然界到人类,层层剥笋,得出“劝”意。C.在韩愈看来,无论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只要有“文辞”传世的,皆是“善鸣者”。D.韩愈对历史上各时期的善鸣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从而自然地引出对孟东野诗作的推崇。解析:D项,作者并未对魏晋时期的善鸣者予以充分肯定。答案:D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在下也奚以悲!(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凡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要发出声音。(2)大概是上天认为这个时代德行丑恶而不愿顾念他们吧?(3)身处下位又有什么可悲的呢!
5.从本文来看,韩愈在先秦诸子中特别推崇谁?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①作者只对“孔子之徒”有“其声大而远”的评价。②先引用《传》中的话来写孔子“善鸣”,再用感叹句突出强调。参考译文:
一般说来,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没有声音,风摇动它就发出声响。水本来没有声音,风震荡它就发出声响。水浪腾涌,或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湍急,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腾,或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就发出音响。人的语言也同样如此,往往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言。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念,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音乐是郁结于心的感情抒发出来的,选择了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而借助它们来发出声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是器物中最善于发声的。自然界对于四时也是如此,选择了善于发声的东西而借助它们发出声音。所以,用鸟在春天发出声音,用雷在夏天发出声音,用虫在秋天发出声音,用风在冬天发出声音。四时的推移变化,大概也必定有不平之处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人声音的精华是语言;对语言来说,文辞又是精华,更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并借助于他们来发表议论。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大禹,他们是善表达的,就用他们表达。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而能自用《韶》来表达。夏王太康败德,他的五个弟弟用歌来表达。伊尹为殷商表达,周公为周朝表达。所有记录在《诗》《书》等六艺中的文章,都是表达得很好的。周朝衰微,孔子这些人为此而表达,他们的言论影响巨大而深远。解释经义的书上说“上天要让孔夫子成为制作法度晓谕人民的人”,这难道能不信吗?在这之后,庄子用他那广大而不着边际的文辞来表达。楚国是大国,它灭亡了,有屈原来表达。臧孙辰、2 孟轲、荀况,是用儒家之道来表达的。杨朱、墨翟、管仲、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一班人,都是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秦朝的兴盛,有李斯表达。汉朝的时候,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表达的。之后魏、晋时,表达的人都赶不上古代,然而也未曾断绝。就是其中那些善于表达的人,他们的声音寡味而浮浅,他们的节奏频繁而急促,他们的文辞无节制而悲伤,他们的思想松弛而放荡。他们运用言辞杂乱而没有条理。这是上天厌憎他们的品行而不予关注吗?为什么不表达他们所善表达的呢?
唐朝继承了天下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用他们的特长来表达。生在他们后面的孟郊,字东野,开始以他的诗来表达。他的诗中有的(水平)高于魏晋,努力不懈赶上了古人;孟郊诗歌以外的作品也接近汉的水平。跟随我一起游学的,李翱、张籍就更杰出了。这三个人的表达的确很好,但还不知道天要调谐他们的声音而使他们表达国家的兴盛呢,还是要使他们身受穷困饥饿,心思愁苦而表达他们个人的不幸呢?这三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天意。他们位高又有什么可喜?他们位低又有什么可悲?东野任职到江南,好像心有郁闷而无法排解,所以我用命运取决于天意的话来宽慰他。
二、诗歌鉴赏(共4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6分)古风(其十)李 白
①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②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解析:B项,“后世仰末照”形容鲁仲连的光芒照耀后人,使后人景仰。答案:B 7.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表达了希望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的理想。而“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则表明了诗人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的高尚情操。(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32分,每小题8分)8.___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答案:锦瑟无端五十弦 望帝春心托杜鹃 9.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答案: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0.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答案: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答案: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三、语言运用(20分)1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往事并不如烟,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从年初的增速下行到年底的触底回暖,每一步变化都拉动着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神经。对于备受关注的资源税改革,相关研究者认为有望成为中国基础品价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切入点。A.往事并不如烟
B.触底回暖 C.拉动
D.攻坚克难 解析:C项,“拉动”与“神经”搭配不当,此处应为“牵动”。答案:C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春运期间,各地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民航交通等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旅客出行安全畅通。
B.在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首艘航母明年预计在“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前后举行正式下水典礼。
C.金正日此次访问俄罗斯并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
D.在经历了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的“草根”和“盲选”浪潮之后,2013年初曾经以“超女”和“快男”等歌唱选秀类节目见长的湖南卫视大打“怀旧”牌,将焦点对准了那些在不同年代成名的“老声音”。解析:A项,不合逻辑,删去“交通”。B项,语序不当,“明年”应调至“‘八一’建军节”前。C项,句式杂糅,“主要目的是”与“为了”杂糅。答案:D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①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
②这些风格的创始者,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③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④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
⑤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于这样妙肖人生和自然,又何取乎艺术呢? ⑥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A.⑥④②③①⑤
B.③①⑤④⑥② C.⑥③①④②⑤
D.⑤⑥③②①④
解析:文段围绕“艺术形式”的话题而谈。第⑥句引起话题,第③句针对该话题,呈现具体事例。第①句中“这种……的形式”是第③句内容的指代,第④句承上启下,从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表层批评转向深层探究,第②句阐释这种艺术形式的实质,第⑤句以反问的形式总结全文。答案:C 15.请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恰当的传统礼貌用语。(4分)(1)回到老家,请务必代我向你的母亲()表示问候。....(2)请不必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3)老先生身体很硬朗嘛!请问您多大年纪()? ....(4)啊,稀客!难得您来我家(),请坐请坐!...答案:(1)令堂(2)留步(3)贵庚(或“高寿”)(4)光临寒舍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近日,记者对某市中小学“校训”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45所中小学中,43所学校的校训用的是四个词,所占比例高达93%,共涉及用词40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词依次为“勤奋”,3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87%;“团结”,30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7%;“爱国”,2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4%;“守纪”,26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8%。(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内容。(不超过12个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上述材料,对校训的设计提出建议。(不超过10个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校训形式趋同,内容相近。(2)校训要体现个性。
四、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韩三平从四川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做了一名照明工。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热得汗水直流,他还要上上下下地调度灯光设置……他工作勤快,肯动脑,很快做了场记,之后,又由场记做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导演。他说,人生要勇于追求,不断地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彰显意义。
韩三明是个矿工,18岁便开始挖煤生涯。他皮肤黝黑,长相普通,因为在影片《三峡好人》里扮演四处找媳妇的挖煤工而出了名。有人说,这回老韩可放了光了,他说,我不是演员那块料,还是老老实实挖我的煤,一样能养家糊口。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每组中各有三种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乙醇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溴
2.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4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①可发生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消失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甲酸和甲酸乙酯(B)有乙酸和甲酸乙酯
(C)可能有甲醇,一定有甲酸乙酯(D)几种物质都有
3.X、Y、Z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化学式:①XYZ3、②X2YZ2、③X2YZ3、④X2Y2Z2、⑤X2Y2Z4、⑥X4Y2Z2中,并非都存在的一组分子是()
(A)①②(B)④⑥(C)③⑤(D)②④
4.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生物,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A)4种(B)5种(C)6种(D)8种
5.已知
(C) C2H5OH (D) C2H518OH
6.—些中草药中常存在下列四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七叶内酯与东莨菪内酯互为同系物
(B)四种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完全相同
(C)它们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1 mol上述四种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最多的是亮菌甲素
7.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物质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仍然有光学活性的是()
(A)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B)与NaOH水溶液共热
(C)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8.断肠草为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之一,据记载能“见血封喉”,现代查明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其中的毒素很多,下列是分离出来的四种毒素的结构式,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①与②、③与④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B)①、③互为同系物
(C)①、②、③、④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②、④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②消耗的氧气多
9.由羟基乙酸乙酯(HO-CH2-COOCH2CH3)和苯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那么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4.6%(B) 7.7%(C) 15.5%(D)无法计算
10.硝苯地平缓释片(以M表示)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其结构简式下列关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分子式为C17H17N2O6
(B) 1 mol M在水溶液中最多能消耗4 mol NaOH
(C) 1 mol M在一定条件下能和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M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都为-3价
11.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将它与NaHCO3溶液混合加热,有酸性气体产生.那么包括A在内,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5种(B)4种(C)3种(D)2种
12.已知苯环上由于取代基的影响,使硝基邻位上的卤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A) 5 mol (B) 6 mol (C) 7 mol (D) 8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3.(10分)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3)若1 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 mol 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______.(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
14.如图1,A是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已知它存在以下一系列转化关系,其中C是一种一元醇,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H与E、I与F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1)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H中含有溴原子,还需用到的试剂有______.
(3)为验证E→F的反应类型与E→G不同,下列实验方法切实可行的是______.
(A)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
(B)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溴水,发现溴水立即褪色
(C)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后,加入溴的CCl4溶液使之褪色
(D)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混合液红色变浅
(4)若A被酸性KMnO4氧化后得芳香族化合物J(C7H6O2),写出J的所有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不包括H).
15.链状单烯烃A有如图2转化关系.实验测得化合物B含氧18.6%,其核磁共振氢谱中信号强度比是2:3.
已知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可得到醛或酮,例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写出C与Ag(NH3)2OH溶液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已知乙醇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为77.1℃;C2H5OH为78.3℃;C2H5OC2H5(乙醚)为34.5℃;CH3COOH为1 18℃.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中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用分液漏斗边滴加冰醋酸,边加热蒸馏.由该实验可以得到含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3所示).据此填空: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A)反应物(B)催化剂(C)吸水剂
(4)把粗产品进行精制,可经过下列步骤:
①为除去混合物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______(填字母代号).
(A)无水乙醇(B)碳酸钠粉末(C)无水醋酸钠
②再向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振荡、过滤,其目的是______.
③然后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过滤,其目的是______.
17.A是烃,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B均为常见的有机物.由等物质的量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在0.125 mol O2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0.1 mol 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中A、B的组合可能有______种.
(2)另有一种组合的A和B,以任意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为a mol.
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耗氧量为______mol(用a表示).
②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A______,B______.
③若生成CO2的量为定值,则生成物H2O的质量范围为______(用a表示).
化学选修5第三章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D) 6.(C) 7.(A) 8.(B) 9.(B)10.(C)11.(A) 12.(D)
二、非选择题
(2) NaOH水溶液(或NaOH醇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3)(C)
解析:A是甲苯,B是A的溴代产物且水解产物是醇类,因而B是;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其结构简式是;H、E分别是B、D的加氢产物,它们再发生消去反应分别得到I、F,E水解得到G.E→F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E→G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取代反应),E→F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烯烃(产物)、乙醇(溶剂)、NaOH(多余的)和NaBr,不可检验NaBr,而NaOH液能使溴水褪色,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4)中甲苯被酸性KMnO4氧化后的产物为,类别异构有酯和羟基醛.
16.(1)增大反应物乙醇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乙酸的转化率(2)增加醋酸浓度,减小生成物乙酸乙酯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3)(B)(C)(4)①(B)②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③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17.(1)5 (2)①C2H2 C2H6O2 2.5a
②C2H4 C2H4O2③18ag
解析:(1)A、B的组合可能有5种: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习题形式让学生回顾、理解所学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讲授。教学设计如下:
1.温故而知新
该装置为 池,Zn是 极,Cu是 极,电子从 经 流向 ,电流从 流向 ,离子从 流向 ,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总反应式 。
该习题可以让学生上课马上作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调整,学生能够很好地回忆、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设置问题情境,引出盐桥
在实验中,为什么Zn、Cu附近都有气泡产生?学生进行各种猜想,教师一一进行评价,提出解决办法,引入盐桥。盐桥的作用是平衡两极的电荷。
二、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这一教学目标为例,教学设计如下。
1.学生分组实验
(1)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醋酸溶液的PH;(2)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形状相同的镁条,取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醋酸溶液各10ml于气球中,并将气球扣在试管口,同时迅速加入到试管中,观察现象。
2.现象
(1)盐酸的PH小于醋酸的PH;(2)盐酸中气球涨得比较快,但最终两气球大小一样。
3.解析
(1)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由于盐酸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导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酸性越强,PH越小。(2)反应开始时,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大,反应速率就越快。但由于镁条足量,促进醋酸往电离的方向进行,最终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两者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4.拓展思考
(1)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PH大小;(2)比较PH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3)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均相等的盐酸与醋酸,分别和足量的Zn反应,比较反应开始时的速率和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4)PH、体积均相等的盐酸与醋酸,分别和足量的Zn反应,比较反应开始时的速率和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
三、注重分析、对比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上课时,感觉所学内容不难,但是真正碰到习题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眼高手低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所学知识混淆不清的现象。在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题目
常温下,分别计算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2.解题思路
知道PH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电离过程,认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一定相等。
3.具体解析
假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是x、y。
从电离方程式看出,酸和碱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计算酸PH的时候,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忽略掉,因此PH=-lg0.1=1;计算碱PH的时候,把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忽略掉,因此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根据Kw计算出氢离子浓度(来自水的电离),再算PH。C(H+)=10-14/0.1=10-13,mol/L,PH=-lg10-13=13。
四、注重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点比较零散,尤其是在元素和有机化学当中,很多的特性是无规律可循的却存在规律性,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实现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就要注重方法的探索。
五、注重教学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这部分内容知识跨越大、难度大,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摸清他们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模块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和反思教学行为,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参考文献: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齐:整齐。.B.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形:表现。.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导致。.D.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畏:害怕。.解析 A项,齐:管理;C项,致:求得;D项,畏:敬畏。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A.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德者,本也.B.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见其肺肝然如.C.如恶恶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D. 中庸其至矣乎.
解析 C项,皆理解为像,好像;A项,第一个“而”是顺承连词,并且;第二个是转折连词,然而;B项,第一个“也”,助词,表判断;第二个是助词,用在句中,表舒缓语气,无实在意义;D项,第一个“乎”,介词,在;第二个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感叹。答案 C 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4分)例句:诚者,天之道也
A.尧、舜帅天下以仁
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C.未之有也
D.桀、纣帅天下以暴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C项为宾语前置。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A.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C.故治国在齐其家 ..D.从容中道,圣人也 ..解析 A项,古义:走出家门;B项,古义:审慎地询问;D项,古义:自然而然。答案 C 5.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A.三进及溜
B.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C.励其匪躬之节
D.上恤孤而民不倍
解析 A项,“溜”通“罶”。C项,“匪”通“非”。D项,“倍”通“背”。答案 B 6.名句填空。(5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________________!《诗》曰:“__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答案 善莫大焉 靡不有初
二、阅读鉴赏(50分)(一)课内阅读(20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贫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弟者,所以事长也
弟:顺从和敬爱兄长 .B.其机如此
机:机密。.C.此谓一言偾事
偾:覆败、败坏。.D.而能喻诸人者
喻:开导。.解析 B项,机:作用。答案 B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之: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事 B.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而:连词,表承接 .C.尧、舜帅天下以仁
以:介词,依,凭 .D.故治国在齐其家
其:代词,自己的 .解析 C项,以:介词,用,拿。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B.“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大学》把家教与治国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
C.只要把孝、悌、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下”的各种关系上,就一定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
D.齐家与修身的内在联系在于,如果不能修身,内心就有所偏颇,内心有了偏颇,就无法处理好家庭或家庭内部的关系。
解析 C项,“孝、悌、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下’的各种关系上”,来“实现治国、平天下”只是一种理论,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说得过于绝对。答案 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个家族仁爱相亲,整个邦国也会兴起仁爱相亲;一个家族兴起谦让,整个邦国也会兴起谦让;一个君王如果贪婪暴戾,整个邦国就会群起作乱。
(2)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二)课外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④②
③
①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节选自《中庸》)【注】 ①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②敏:勉力,用力,致力。③蒲庐:即芦苇。荒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④杀:减少。⑤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⑥跲(jiá):说话不通畅。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布:分布。.B.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远:远离。.C.所以劝大臣也
劝:劝勉。.D.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预备。.解析 A项,“布”的意思是“陈列,写”的意思。答案 A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5分)①故为政在人.A. 天下国家有九经②凡为.身①取人以.B. ②治乱持危,朝聘以时.贵德①贱货而.C.②嘉善而矜不能.①尊贤之等.D. ②所以行之者一也.
⑥⑤
解析 A项,都是动词,治理。B项,都是介词,按照。C项,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这样。
答案 D 13.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一项是
()(5分)①夫政也者,蒲庐也 ②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③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 ④继绝世,举废国 ⑤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⑥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④说明对待诸侯国的方法,⑥强调的是“诚”。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 D 1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要适宜地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D.文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到达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解析 B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答案 B 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要注意介词结构的翻译。第(2)句“官盛任使”是省略句,要注意恰当地补写出省略的成分。第(3)句“一”是“一样”的意思。
答案(1)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3)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参考译文】
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三、语言运用(15分)16.赵盾、赵穿兄弟面对晋灵公的残暴和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挺身而出,表现出一种严正的抗议,一种不屈的精神!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下面是一首小诗的节选,结合课文理解,试补全空白处的句子。(5分)正义啊!
你为何出现在众人身上? 因为众人有一颗慈善的心。邪恶啊!
你为何________①________? 因为________②________。正义本就________③________。邪恶则令我厌倦!我憧憬于正义,因为它有着神仙般的慈善; 我讨厌邪恶,因为它________④________!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分析诗句意义上的对称性特点,句式保持一致。
答案 ①出现在少数人身上 ②少数人有一颗可恶的心 ③令我向往 ④有着魔鬼般的可恨
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不超过45个字)(5分)“国学”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九十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依《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兴起于20世纪初”“以儒学为主体”“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等重要信息。还要注意不能超过字数。
答案 国学是指兴起于20世纪初的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18.概括下面这段时评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如今,“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广大网民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对社会的发展体验最深刻,他们的意见建议最直接、最坦率,对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表达“七嘴八舌”,原生态的网络民意往往海量而又琐碎零乱,也不排除一些意见带有情绪与偏见,需要归纳、分析和提炼。优秀网友从电脑屏幕前走上政治前台,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法制社会,他们更积极更广泛地征集网友的意见建议,经归纳整理后,形成比较有价值、有见地的高质量议案,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网友有了属于自己的“代言人”,参政议政热情将愈益高涨。“网络问政”又有了新的拓展,民意表达的渠道进一步完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找准事件的主角、主要事件及事态发展的动向;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新闻事件的实质、本质及深层原因,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三是注意文字的简洁流畅。
答案 优秀网友走上政治前台,“网络问政”又有新拓展。
四、作文(60分)19.“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思路点拨】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出自大师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主持人曾经引用过这句话。无论何时重温鲁迅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这个文题的构思角度颇多。
【正面立论角度】
构思角度一: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正如材料所说,每个人都与“我”有关,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子。所以可以正面立意,呼唤“爱心与奉献”。
构思角度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
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正在形成的两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80后”、“90后”的这一代青年绝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汶川地震救灾前线上有他们的身影,北京奥运志愿者中有他们匆匆的步履,国庆阅兵式上有他们飒爽的英姿„„
【反面批驳角度】
写驳论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构思角度一:批驳“个人渺小”说,呼唤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
材料中有这句提示语:“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这句话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而现实中有一类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弱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觉得有我一个不多没我一个不少,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殊不知,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是有限的,但无数人的力量却是不可估量的,滴水汇入大海,就拥有了大海的力量。
构思角度二:批驳错误的情感价值观,呼唤“与我有关”的高尚品行。
文题中有“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这样的提示,暗指人们受各种观念的影响,如金钱观、名利观、情感不必专一观等。写法上可以针对这些现象剖析挖掘,写深写透。构思角度三:批驳自私自利、“与我无关”论,呼唤无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中国近代的留学运动开端于选派幼童赴美国留学,清政府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推进中国政治改革
C.推进中国海军建设
B.推进洋务事业发展 D.推进中国铁路建设
解析:选B 清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在洋务派的倡议下采取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反对政治改革;海军建设和铁路建设都是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由此排除A、C、D三项。
2.右图所示“人”字形铁路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京张铁路的隧道工程长度 B.降低八达岭山区的倾斜度 C.减少钢材用料以节省开支 D.使火车各节车厢得以紧密相联
解析:选B 本题为图片信息题,解题时注意结合课本内容,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为了解决坡度太大的问题,依着山腰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线路。
3.下图为广东顺德档案馆所存一首描写留美幼童的新诗。其中 “铁路工程师”的主要成就是()回国后的他们,亲身经历近代中国的风云激荡他们中,有很多人在战争中阵亡。他们中,有中国电报业、采矿业的创始人。他们中,出现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师。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A.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C.铺设唐胥铁路
B.修筑淞沪铁路 D.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
解析:选D 题干中所提到的“出现的伟大铁路工程师”指的是詹天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故D项正确。
4.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身为总办兼工程师的他,所面临的困难不包括()A.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B.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设备 C.清政府严令按时通车,且处处掣肘 D.外国人冷眼旁观,准备坐收渔利
解析:选C 修筑京张铁路时,清政府并没有严令按时通车和处处掣肘,故C项错误。
5.1872年,詹天佑随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留美期间,他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科技,报效祖国。詹天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B.设计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C.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D.支持保路运动和推动铁路建设
解析:选B 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是外国人设计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6.“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助外人,我以为耻!”上述名言反映了詹天佑()A.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B.工作细致、严谨 C.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D.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解析:选A “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表明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我国地大物博”表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表明爱国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铁路多系借外款兴筑,路权之损失姑不具论,即就路工本身而言,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不但薪给特殊优厚,而且常需假事权于翻译,而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而购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规(旧时多指不正当的收费常规),国家损失甚大,铁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
——凌竹铭《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二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即使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夫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夫战战兢兢,深虑有志未能,莫敢自信。今幸全路告竣……”
——詹同济《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
就全路建筑工款平均每公里支出来看:津浦铁路119 000元、京汉铁路95 600元、京奉铁路94 600元、京张铁路48 600元。
——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修建铁路成本高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京张铁路修建的特点。从中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品格?(6分)解析:第(1)问,概括每一句话的含义即为原因所在。第(2)问,从工程量、自主设计、费用大小等方面分析其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詹天佑的品质。
答案:(1)原因:资金缺乏,借外债;技术力量薄弱,高薪聘用外方人员;依靠翻译,难以监督;经办人员从中作弊(或获取购料回扣、包工有不正当的收费规则)。
(2)特点: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工程浩大、艰巨;成本低廉。
品格:爱国;奉献;勇于担当。(任答其中一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
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材料二 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詹天佑
(1)从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关于詹天佑的信息?(6分)(2)材料二中的“此路”是指什么?詹天佑认为它的修筑有何积极意义?为早日修成“此路”,詹天佑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8分)解析:本题通过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较为简单,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取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1)留学美国,学业成绩优秀;对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有着清醒认识;重视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不看重物质生活享受;对祖国、家乡和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希望早日报效国家。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教学设计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温度等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反应的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分析。2.了解水解原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类盐的水解规律分析、各类盐水解后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的分析,掌握判断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和方法。
2.通过对盐类水解的微观分析,提高用微观规律分析宏观现象的能力。
3.通过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提高运用弱酸和弱碱的电离、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盐类水解的规律的总结,体会事物变化的那种丰富多彩的内在美。
2.通过盐类水解中丰富多样的实验现象、多姿多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3)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4)教学建议
盐类的水解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盐类的水解是本章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是在学习盐类水解的本质及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盐类水解达到平衡后,如何改变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克服盐类水解的不利影响,使盐类水解向有利的方向移动。
本节是盐类水解理论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重点是盐类水解的几点应用,关键是应用盐类水解平衡解决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盐类水解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经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基础。高中学生学习踏实,天性活泼,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运用“诱思探究”思想的教学规律: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盐类水解的应用是盐类水解知识的迁移运用。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课前分好探究小组,每四人为一组,把本节课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按组准备好,课堂上综合调动学生动手做、动脑思、动笔写、动口议、动耳听、动眼看、动情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愉快、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自主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一、(课件投影)创设情境,回忆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哪些?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哪些?
3、写出下列物质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溶液的酸碱性。CH3COONa、Na2CO3、AlCl3
(设计意图:以复习的形式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奠定理论基础。)
(简要实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踊跃发言,并派代表上讲台把第3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二、运用理论,归纳应用
(一)(课件投影)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1、NaHCO3
2、KCl
3、Cu(NO3)2
4、KClO
5、NaF(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实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实现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螺旋式上升。)
(简要实录:学生热烈讨论,相互表达,运用盐类水解规律顺利得出结论。)导入二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其原因是由于盐类的水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复习水解实质、规律及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活动】回忆思考有关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其规律。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投影演示】(1)少量CH3COONa固体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培养皿,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再加入少量水。(2)少量镁粉投入盛有NH4Cl水溶液的培养皿。
【提问】请结合两个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其本质原因,并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记录现象:(1)开始酚酞不变色,加水后变红色;(2)有气泡产生。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现象得出:
实验(1)CH3COO-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CH3COOH,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液显碱性。因此盐类水解,水也是必要的反应物之一。CH3COO-+H2O CH3COOH+OH-实验(2)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镁与水解产生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NH4+
+ H2ONH3·H2O + H+ Mg+2H+
= Mg2+
+ H2↑
由于水解平衡的正向移动,产生的气体中除氢气可能也有氨气。【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过程: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_______性,原因_______________;
氯化铝溶液呈_______性,原因_______________; 碱性,醋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酸性,铝离子水解呈酸性
(2)下列盐溶于水,水中的OH-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化学学习
越高。
越低。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
∴
∴ 的酸性比 水解程度大于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
酸性强。
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
溶液中,溶液中,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浓度之和。如:
晶体
在【例题】在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及
…………………………(1)
中,溶液中: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将(2)-(1)得
…………………………(2)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化学学习 B.
C.
D.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A.
C.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与
和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溶液(约1mol/L)及起泡 溶液和
溶液代替 代替
溶液的体积 溶液,在使用时喷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
溶液。
溶液中混有的。B.
C.
D.
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比约是________。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不出泡沫,这是因为________;若用固体不出泡沫,这是因为________。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________。
Al3+
+ 3HCO3-
=Al(OH)3↓ + 3CO3↑,1:3,碳酸钠与硫酸铝反应的速率比碳酸氢钠与硫酸铝反应的速率慢,硫酸铝溶液呈酸性,会腐蚀铁筒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抑制 水解。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液。方法:加酸(),(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水解,使生成4.典型例题
5.扩展 教案点评:
除去。
本教案在巩固、提高第一课时盐类水解规律的同时,又扩展了盐类水解的规律的应用范围,在本课时增加了有关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此类问题在很多高考试题中都出现过。
在本教案的最后,又介绍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了生活离不开化学的这一特点。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选修四检测】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方程式选修四总结06-13
选修三化学检测题03-06
高中化学选修五05-26
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09-28
化学人教版选修四教案01-14
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题10-27
化学选修三教案12-05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12-17
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03-06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