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精选10篇)
本标准规定了XX企业(以下简称企业)HSE管理规范和编制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企业HSE管理工作。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10827—8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L40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SY5087—93含硫油气田安全钻井法
SY5131—87放射性测井安全防护
SY5225—1994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
SY5436—1998石油射孔和井壁取心用爆炸物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规定
SY5445—1999石油机械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SY5720—1995司钻安全技术考核规则
SY5726—1995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SY5727—1995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
SY5728—1995滩海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5737—1995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SY5747—1995滩海石油建设工程安全规则
SY5845—93油田专用容器安全管理规定
SY5856—93油气田带电作业安全规程
SY5857—93地震勘探爆炸物品安全管理
SY5868—93陆上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5876—93石油钻井队安全检查规定
SY5920—94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
SY5974—94钻井作业安全规程
SY6023—94石油井下作业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
SY6037—1997浅海钻井安全规程
SY6043—94钻井设备拆装安全规定
SY6047—94沙漠地震队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6048—94电法队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6186—1996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
SY6203—1996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
SY6204—1996滩海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SY/T6228—1996油气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推荐做法
SY6278—1997天然气净化厂安全规范
SY6309—1997钻井井场照明、设备颜色、联络信号安全规范
SY6320—1997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程
SY6321—1997浅海采油与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6348—1998地质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SY6349—1998地震勘探钻机作业安全规程
SY6350—1998油气田射孔用多级自控安全起爆器安全技术规程
SY6353—1998油气田变电所安全管理规程
SY6355—1998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
SY6433—1999浅海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计划编制要求
SY6442—2000石油钻井井架分级评定规范
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
SY6456—2000含硫天然气集气站安全生产规定
SY6457—2000含硫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
SH3024—95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H3024—95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HGJ21—8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
Q/SHS0001.1—200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Q/SHS0001.10—2001管理职能部门HSE实施计划编制指南
《关于转发<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的通知》中国石化[1999]油技字16号
《关于印发<企业安全检查重点和安全检查报告编制要点>的通知》中国石化[1999]安监字18号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条例》中国石化[1999]安字756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监测工作条例》中国石化[2000]安环字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中国石化[1999]安字758号
《关于印发<安全承诺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国石化[2000]安监字6号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要素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3.2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并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3.3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并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4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的可能性或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
3.5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3.6审核
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系统地验证企业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目标的过程。
3.7评审
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正式评审。评审包括有关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针、法规以及因外部条件改变而提出的新目标。
3.8资源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等。
3.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以下简称HSE)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3.10不符合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并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件;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
3.11管理者代表
由最高领导者任命,在企业内代表最高领导者履行HSE管理职能的人员。
3.12业主
合同情况下的接受方,即在一定的区域内签订租约,并按租约要求付款的个人、伙伴、公司或团体
3.12承包商
合同情况下的供方,即由业主或操作者雇佣来完成某些工作或提供服务的个人、部门或合作者。
3.13供应商
合同情况下的供方,即为业主或操作者提供原料、材料、设施、设备等供应的个人、部门或合作者。
4HSE管理体系要素
HSE管理体系由十项要素构成(见图1)。
图1不断改进的HSE管理体系
这十项要素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以确保体系的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企业应建立并遵守国家有关HSE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程序。
企业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企业及二级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明确HSE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组建HSE管理委员会和HSE管理部门;明确和落实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在开展HSE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简明、适用的《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当体系标准和HSE规范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企业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或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目标、HSE表现、HSE职责、HSE业绩的考核奖惩制度。
企业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HSE培训,将《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的具体要求传达给全体员工和相关方,企业员工和相关方应贯彻执行。
《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并投入运行。企业应通过审核、评审,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4.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4.1.1总则
公司在HSE管理上应有明确的承诺和形成文件的方针目标,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4.1.2领导承诺
4.1.2.1承诺的原则
a)企业及二级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人,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确保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的支持,并向员工和社会保证,本单位建立的HSE管理程序行之有效。
b)各级管理者通过岗位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c)各级管理者应确保全体员工、承包商和其他有关人员做到信息反馈及时,积极参与到HSE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4.1.2.2承诺要求
a)企业分为五个管理层次提供HSE承诺。依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资源条件,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向社会和员工提供公开、明确的承诺。
b)企业可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体承诺原则独立向社会和员工提供承诺。各二级单位、三级单位、项目经理部和施工作业队原则上对内提出承诺,当其独立对外组织项目时,经授权可向外提出承诺。
4.1.2.3承诺的内容
a)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所有的业务领域对HSE的态度始终如一;
b)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每位员工对企业的HSE事务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HSE表现是企业奖励和聘用员工和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c)HSE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员工健康、不破坏环境;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e)向社会公开我们的HSE表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提高企业的HSE管理水平;
f)为保证HSE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支持。
4.1.2.4承诺的形式
a)企业、二级单位的承诺应在各自的HSE管理文件中以书面形式提出;
b)三级单位、项目部和施工作业队独立对外提供承诺时,其承诺应在HSE管理实施计划书或实施程序中以书面形式提出;
c)各级承诺应由相应的最高管理者签字,报上级HSE管理部门备案。
4.1.3方针目标
4.1.3.1制定HSE方针目标的要求
a)HSE方针目标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发布;
b)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
c)与企业其它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d)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e)公众易于获得;
f)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g)尽可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h)方针目标发布后,由HSE管理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分解成具体指标,各职能部门应将方针目标纳入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定期审核和评审。
4.1.3.2企业HSE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改善环境,保护健康;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4.1.3.3HSE目标
a)通过对员工进行HSE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促进员工的HSE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专业技能;
b)最大限度地查出隐患,使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杜绝重大、特大事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c)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将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杜绝重大、特大污染事故;
d)通过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努力实现或实现无事故、无污染、无人身伤害,在HSE管理上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
4.1.3.4企业HSE管理原则
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
4.1.4责任
a)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作为HSE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建立HSE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一体化管理;
b)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通过岗位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c)企业的各级职能部门应为HSE的管理活动的提供具体的行动支持,并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d)企业的各级职能部门应定期编制HSE管理报告,总结取得的进展并规划将采取的措施;
e)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建立明确的HSE目标、职责和HSE业绩考核办法,并配置相应的资源。
f)企业的HSE管理工作应从设计抓起,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和专业设计人员的HSE职责,并建立设计审查保障体系。
g)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重视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工作,保证资金技术投入。
h)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组织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清洁产品,保护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4.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4.2.1总则
a)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b)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广泛开展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c)企业应有效地控制HSE管理文件,为实施HSE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4.2.2组织机构
4.2.2.1机构设置
在石油企业全面推广HSE管理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在实施、推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九种关系。
1 处理好HSE工作与生产的关系
健康、安全、环保 (HSE) 工作是伴随人类的生产实践出现的, 没有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就无HSE工作可言。因为HSE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消除生产中的隐患和事故, 维护人身健康与安全, 保护环境, 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没有生产就没有HSE工作可言, 反之, HSE工作存在于生产之中, 只要生产一开始, 就存在HSE问题。因此, 我们反对形而上学, 只见局部, 不见整体, 需克服HSE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错误理念, 把HSE工作落实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
2 处理好HSE工作与效益的关系
石油企业的生产作业环境、介质、对象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高度危险等特性。因此, 企业追究利益最大化, 实现安全生产、无污染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 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具有生产建设和安全性两种行为, 前者是劳动成果或产品, 是能够被人们直接观感到的增长值 (经济效益) , 后者是劳动成果或产品以外不易被人们直接观感到, 但却又隐藏在劳动成果或产品中的潜在效益。由此论断HSE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 否则效益上去了, HSE方面问题频出, 最终还是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持续发展。
3 处理好HSE建设过程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硬件是指生产设备、装置和辅助设施等;软件是指各种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和管理行为等。硬件和软件是安全生产的两个“车轮子”, 缺一不可。搞好安全生产必须要具有先进的机械装备, 近年来, 石油企业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钻井、压裂、测井等本质安全性高的行业, 采用先进设备已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性, “硬件”水平的提高, 为做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标准、措施和操作规程, 深化HSE管理, 狠抓员工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4 处理好HSE工作突击与持久的关系
HSE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 有些工作需要集中精力和时间突击完成。但更重要的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巩固, 避免一阵风, 走形式的行为, 即需要坚持不懈。在HSE管理的具体工作中, 要重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持续巩固发展。例如每年“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等活动, 一年一个主题, 一年一个重点, 通过短时间集中优势兵力, 打好突击战, 在此基础上抓巩固, 求提高, 达到以周 (天) 促月, 以月促年的目的,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 用突击来巩固持久, 以持久来检查突击, 把突击与持久适当地运用到安全生产活动中来, 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5 处理好事故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面对各类事故, 有人常以“偶然性”来分析和解释事故。通过对各类事故分析, 不难得到一个共性结论, 任何一起事故看似“偶然”, 但其背后都蕴藏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在每一起“偶然”事故中都可以寻到隐藏着的“必然”。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每一起事故的发生, 即使有各种的“偶然”因素, 但都离不开“隐患+三违+管理缺陷=事故”这一定式。无论剖析哪起事故, 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根源, 要么是违章作业、要么是管理漏洞、要么是设备缺陷、要么是监督不到位造成的, 看似“偶然”事故, 其实都是“必然”。HSE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 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粗心, 要搞好安全生产, 必须以基础工作为切入点, 从管理工作抓起, 只要坚持“严”字当头, 认真强化安全管理, 我们就能逐步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就能杜绝事故的偶然而走向成功的必然。
6 处理好HSE工作过程中袒护与爱护的关系
袒护与爱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有原则区别, 不能混为一谈。然而, 在HSE工作中由于有些领导对爱护的认识有偏差, 往往造成错把袒护当爱护, 这样, 必然给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负面效应。在HSE工作中, 各级领导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 爱护下属, 既是领导工作的需要, 也是HSE工作的需要, 同时也是符合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寓爱于严, 严要求才是真爱护。对于下属发生的违章行为和责任事故不姑息、不迁就, 该教育则教育, 该追查则追查, 该处罚则处罚, 这样才是真正的关心下属, 爱护下属, 如果放任自流, 自然是对社会、企业、个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7 处理好HSE工作过程中情治与严治的关系
“情”和“严”只两个字, 说起容易, 做起可就困难了。在HSE工作中, 许多单位往往在“情”和“严”的问题上把握不好, 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 问题就出在他们处理“情”和“严”的关系上。“情”和“严”, 也可视作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情”应该出于“严治”之中, “严”应该立于“情治”之上。两者是不应分离的, 而在安全工作中, 有些人往往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 以致顾此失彼, 易走极端, 有的一味强调“情治”, 使管理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 甚至放任自流, 无章可循。有的一味强调“严治”, 使管理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条文,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沟通, 这样都不能使管理达到目的。因此, 在HSE管理与严的问题上, 做到适而有度, 情中有严, 严中有情, 才能搞好HSE管理, 促进安全生产。
8 处理好HSE工作过程中小事与大事的关系
俗话说, 小洞不补, 大洞后悔。HSE工作的小事与大事的关系, 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表现。做好HSE工作, 重点要抓好预防工作, 而要做好预防工作就要化解量变, 防止质变。剖析发生的各类事故, 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就促使我们去探究小与大的关系。以小为大, 必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不处理小事故就可能酿成大事故, 而以大为小, 掉以轻心, 往往由小变大, 积小成巨, 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明白了小与大的利害关系, 就会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 坚持“小题大做, 大题特作”, 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 把小隐患当成大隐患, 抓小防大, 防微杜渐。
9 处理好HSE工作过程中独唱与合唱的关系
1、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HSE方针,认真执行HSE管理体系文件,做到不伤害自已,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认真履行本岗位HSE职责,落实“一岗一责制”,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抵制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行为。
3、熟练掌握HSE管理体系理念和方法,不断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
4、主动接受HSE教育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HSE意识和能力,做到持证上岗。
5、掌握本岗位应急预案,做到会报警,会自救、互救,会熟练使用防毒面具、呼吸器、灭火器等消防、气防设施。
6、遵守防火防爆、车辆安全等“十大禁令”;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做好清洁生产,保护作业环境。
本人承诺
本人已熟知HSE承诺通则的内容。愿认真执行,如违反本承诺,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全承诺期限: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止单位:承诺人:
2008年1月1日
安全、健康和环境(HSE)承诺书领导
我们始终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自身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员工的健康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本公司的核心工作之一,良好的HSE业绩是我们事业长期成功的必要条件。公司保证严格遵守各项HSE管理规定,通过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对全体员工,客户及本公司业务所在区域的工众,实施HSE保护,使本公司的HSE管理更加卓越。为此,我们郑重承诺:
——我们在任何地方,在业务的任何一个领域,对HSE态度始终如一,都将严格遵守环境与健康(HSE)法律法规,所有业务活动,都将在HSE的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进行;
——我们实施HSE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员工和相关方人员的健康,不损坏自然环境;
——我们的每一个员工对HSE管理事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采取科学的培训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和合同分包商的HSE管理意识和HSE素质,建立和维护企业HSE文化;
——我们将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支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持续改进HSE管理,以实现本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目标;
——我们将对所有违反HSE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对在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和承包商进行表彰,奖励;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各船舶及海工修造企业。定义与术语
班组:是企业中基本作业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本规定中的班组是指集团下属各企业生产车间和职能部门的班组,分承包方施工队生产班组可参照执行。管理职责
4.1 集团安全环境监督部,负责集团下属各企业班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2 集团下属各企业,应明确本企业班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包括日常管理、监督管理和归口管理等。工作程序及要求
5.1
5.1.1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完善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环境管理职责。班组长应具有较强的安全、环保意识及安全环境管理知识,能够正确处理好安全、环境与生产的关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掌握组员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5.1.2 班组安全员应具有一定的安全环境管理知识,善于发现各种事故隐患,热心班组安全、环境工作,勇于坚持原则,协助班组长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
5.1.3
5.1.4
上岗。
5.1.5 班组各成员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班组安全环境管理,并服从班组的安全环班组应指定专人负责劳动保护方面的检查。有班组安全环境管理职责的人员,应经过系统的安全环境管理知识培训后才能境管理,共同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
5.2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以集团和各企业安全环境规章制度为准则,建立健全班组各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制度。
5.3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制定班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把环境与职
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经济奖惩挂钩。
5.4
5.4.1
5.4.2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做好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培训。做好新进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复工换岗人员上岗教育。利用安全学习、班前安全交底等机会,经常进行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
5.4.3
5.5 做好班组特种作业人员的在岗复训工作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坚持班组安全环境检查制度,每天对设备、安全装置、作业场所及班组员工行为规范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6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积极参与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做好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应结合班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三无”(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和“四不伤害”活动,增强员工安全、环保意识。
5.7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环境管理台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记录台帐: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8 班组安全、环保活动记录; 交接班记录;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档案;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记录; 班组安全环境检查记录; 隐患整改记录。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其成员应规范个人行为,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求,相互监督,相互保护。
5.9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按时、按要求落实本企业职能部门和所属部门车间下发的整改任务,及时消除隐患。
5.10 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班组,应积极推进“一目了然”工作,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素养;扎实开展“6S”工作,加强班组作业现场的定置管理。
一.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在对公司环境因素辨识、汇总过程中,根据其环境影响,采用是非判断法和三因子评价法,总结出了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并且形成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该清单中对重要环境因素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并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着相应的规程进行运行控制,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对应于应急响应。
同样的,在对公司危险源辨识、汇总过程中,根据其风险,采用是非判断法和D=LEC法,总结出了公司中重大危险源,并且形成了重大危险源清单。该清单中对重大危险源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并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着相应的规程进行运行控制,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对应于应急响应。
通过有法可依——>有规程可执行——>有预案可响应,这一整套机制,保证了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
二.合规性评价结果
环境合规性评价结论:公司建立体系以来,各级领导、员工重视体系要求,从污水、噪声、危险废物(固、液废物)、能源等方面加强管理,且各部门均按SOP要求进行操作运行。经安环小组评价,公司各项要求符号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OHSAS评价结论:公司从建立体系以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特种设备,危化品安全,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等加强管理,各部门按SOP运行。经评价,公司各项要求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三.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为有效监控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公司通过目标、指标、方案一览表和目标指标方案实施验收表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写出了各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和相关部门检查结果,以及确认人签字。
对于表中所有项目,都得到了很好的完成,并由相关确认人签字确认。
1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时代背景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参与, 使得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条件改善方面的投入不足才使其生产成本降低, 这种“不公平”是发达国家所不能接受的。他们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措施, 明确提出要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 将劳动者权益与安全卫生状况和经济问题挂钩[2]。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外贸出口经营与到国外兴办各类贸易和制造企业的步伐逐渐加快, 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已成为不可逾越的门槛[2]。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 贯彻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大国际标准, 加快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 是一个需要从战略上不断探索、实践上不断推进的重大课题, 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
向更高的层次、更深的领域、更广的范围求得生存与发展, 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 是金川集团公司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只有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出发, 加快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整体优化企业管理, 才能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将金川集团公司打造成为世界级的高品质供应商[5]。
2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意义
2.1 树立企业品质和形象, 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 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 从长远来看还可以减少企业在事故处理上的预期投入, 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5]。企业的长远发展取决于市场, 开拓市场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资本、技术创新、市场服务和企业综合实力, 这些构成了企业的能力和品质。而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则是反映企业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个现代化企业除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 最重要的还要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职工安全与健康的良好记录。这些品质正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主要差距。
2.2 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当事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 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毁坏企业的声誉与形象。推行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 首先全面辨识、评价企业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然后根据评价出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制定管理方案, 明确实现危害控制的方法和时间表, 采取运行控制、应急响应等手段, 控制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各种运行活动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7,8,9,10]。最后, 通过监督和测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及时纠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企业控制危险、危害因素和化解职业风险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和监控机制, 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2.3 确保企业安全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世界知名企业将“全球责任”视为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首要问题的同时, 国际经贸组织也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国际贸易进行挂钩, 以此作为衡量国际贸易的安全标准, 并阻止非安全达标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劳工组织 (ILO) 所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 为各类组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灵活和合理的指导。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工作机制和相关文件是参照ILO导则制定而成的, 因此可确保与国际惯例接轨[2]。
2.4 提供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 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 势必要求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使包括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 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这是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运而生的重要外部环境。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 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品质、形象和安全信任度[10]。
美国GE公司将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条款纳入其合作合同, 荷兰PHILIPS公司在其“健康、安全、环境”计划中明确提出:“在本公司, 对任何人来说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员工的健康安全是公司的中心价值, 对我们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表明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品质的竞争[10]。
一个现代化企业必须建立系统、开放、高效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纳入大的管理体系当中, 这是现代生产集约化的需要, 也是企业运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必须纳入企业管理的大系统中, 以促进企业大系统的完善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加速经济转型进程,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从眼前看, 加大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 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来看, 它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通过建立与实施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明显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并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另一方面, 由于作业条件的改善, 增强了劳动者身心健康, 还可以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9]。
3 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宗旨与基础性工作
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的宗旨是改善环境绩效, 减少环境影响, 切实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权利。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是预防污染、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改善环境绩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宗旨是预防各种事故与事件的发生、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改善作业条件[11]。
“环境因素”与“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要素是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主控要素, 对他们的识别与评价是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过去状态、现场存在物、预期变化进行动态识别, 不断丰富危险辨识的内容, 最终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 并对其予以有效控制, 以实现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的持续改进, 使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更加全面、有的放矢地控制各种危害, 达到超前防范、实现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之目的[8]。
4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一方面,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环境保护与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 普遍存在着的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下和社会上功利思想对职工队伍的消极影响, 导致违章违纪、野蛮作业屡禁不止, 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加大;同时, 我国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环保产业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使得国内众多企业在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上存在许多客观与主观问题。
客观上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体健康等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 国外有毒有害的落后技术和工艺进入国内, 造成环境 (职业、自然、生态、生活) 污染, 导致职业病、地方病和公害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甚至严重影响职业人群及其后代的发育健康。
主观上企业普遍缺乏对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过分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防护。环保与职业健康工作没有纳入生产成本, 缺少资金投入。对高新技术和工艺环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不善, 致使新的职业危害和潜在的职业危害 (致癌、生殖/发育毒物、致突变物等) 明显增加。在技术转让和引进过程中, 忽视对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 形成有害因素向国内转移, 城市向郊区和农村转移, 东部地区向西部边远地区转移的特点。
5 金川集团公司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现状
金川集团公司于2001年8月顺利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管理的不断加强与完善, 集团公司先后制订下发了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员工健康监护管理等规章制度100余项, 形成了浓厚的企业环境与职业安全文化氛围。从最高层管理者、专兼职管理人员到生产班组、普通员工都建立起了分级安全目标责任制、隐患整改反馈和责任追究机制, 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全员参与的“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等活动, 使企业在良好的安全氛围中平稳运行, 实现了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关注生命、爱护环境等标语口号, 无形中蕴含着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理念, 使员工受到了熏陶, 接受新生事物、新的管理方法的能力日渐提高。
6 加快体系整合, 实现一体化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 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我国入世后, 企业能否在全球经贸活动中生存与发展, 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健康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难点问题, 也是必须克服的重要障碍。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采用相同的PDCA循环模式, 具有统一的基本思想、方法、体系原则和审核标准, 三者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在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是有据可依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国内外的众多企业已广泛应用, 特别是那些大型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金川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在实践中应用较早, 已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建立程序和方法;多年来的环境、职业卫生工作发展与成效, 为实施三大体系的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 以质量管理ISO9000标准为基础工作, 综合考虑环境管理ISO14000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OSHAS18000标准的要求和特点, 不失为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7 积极开展卫生研究工作, 加快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步伐
纵观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日益增长的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需求, 我们必须客观面对机遇与挑战。积极开展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医学研究, 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并尽快建立和实施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7.1 开展有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通过对职业群体进行回顾性或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企业或行业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与环境污染、职业危害的关系, 阐明环境污染物、职业危害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重点是研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流行特点和规律, 弄清发病机制和对相关人员的危害程度, 为找出某些疾病的环境与职业危害病因提供线索或建立假说, 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
7.2 开展环境与职业危害因素的致病机理研究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各种危害物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包括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的实验与鉴定;研究致畸作用的机理, 完善致突变作用的试验方法和找出致癌作用与致突变作用的确切关系;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 包括对低浓度和长期作用的毒物的毒性及其联合作用的研究;积极开展环境污染物毒性及其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快速筛选的方法学研究, 并充分吸收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 使环境与职业毒理学的研究由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探讨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对机体产生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等联合作用;研究多种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索有害物质的单一接触限值;研究并整理有害物的理化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毒理学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积极研究有害物作用的特点、剂量-反应关系和合适的浓度范围。为制定卫生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毒理学依据。
7.3 开展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医学监测研究
通过对人体生物材料 (血、尿、粪、头发和唾液等) 中危害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 研究人群体内污染物负荷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对环境质量和作业环境进行医学评价。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 寻找最灵敏的探测手段, 发现危害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及其引起的亚临床变化, 检出高危险人群, 为健康预报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及早发现亚临床变化并保护高危险人群。
7.4 开展职业病和公害病的防保研究
综合应用临床医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职业病和公害病的病因、致病条件和对健康损害的早期表现及其临床特征与转归, 为防治职业病、公害病提供医学依据, 并提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措施。
7.5 参与环境与职业卫生标准的研究工作
标准是进行卫生监督、卫生评价和卫生管理的重要法定依据。应用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 按照最敏感的原则, 研究和制订环境卫生标准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制定化学毒物接触限值, 一般是从毒理实验开始, 取得毒性的基本资料, 如生产方式途径、急性吸入的允许范围以及有无致畸、致突变、致癌及迟发性毒性作用等。通过吸入染毒实验确定慢性毒性作用的浓度范围, 选定安全系数, 提出一个初步限值, 作为试行标准。再根据现场的卫生学调查及接触者健康状况的动态观察, 验证所提标准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最终确定一个安全合理、切实可行的接触限值。
摘要:目的通过对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 明确提出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是金川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应实现持续改进与提高。方法历史回顾、体系要素分析并结合现状进行论述。结果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 融入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结论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对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山西绿维环境保护咨询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企业同时建立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探讨.中国ISO14000认证, 2001, 3:25-27.
[2]凤文.职业安全挑战国际经贸“安全壁垒”———对接国际惯例创新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2, 16 (9) :31-32.
[3]姜耀俭, 范慎荣.关于石油管道企业HSE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探讨和建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12 (4) :1-4.
[4]曾进康.优化管理强化创新追求卓越———大型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ISO14000认证, 2005, 2:47-50.
[5]曾进康.贯彻国际管理标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城市经济, 2005, 4:40-44.
[6]黄宏章, 胡宝继.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第三张通行证”--我国推行OSHMS认证状况述评.中国检验检疫, 2003, 10:41-43.
[7]齐国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北京水利, 2005, B06:16-17, 38.
[8]易光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广东安全生产, 2004, 2:46-47.
[9]张韶红, 彭丽云, 杨爱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15 (9) :31-33.
[10]王长安, 任勇利.以人为本规范安全管理转变观念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2, 3:37-39.
2Z105010 施工安全管理
一、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
⑴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确保工程施工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⑵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适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⑶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和国际劳工组织(ILO)167号公约等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程的要求。
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含义
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主要是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和轻伤事故,杜绝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和伤亡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能否达到这一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关键问题是需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来保证。
三、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构成 ⑴ 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
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是负责施工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最高权力机构、专职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项目部主管安全的管理人员以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⑵ 施工安全的制度保证体系 ⑶ 施工安全的技术保证体系 ⑷ 施工安全的投入保证体系
施工安全的投入保证体系是确保施工安全应有与其要求相适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并发挥其投入效果的保证体系。其中,人力投入可在施工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中解决,而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则需要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其资金来源为工程费用中的机械装备费、措施费(如脚手架费、环境保护费、安全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等)、管理费和劳动保险支出等。
⑸ 施工安全信息保证体系
四、设置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⒈公司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公司应设置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并根据企业的施工规模及职工人数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⒉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现场第一线管理机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工长及各工种班组长组成。
⒊施工班组安全管理
施工班组要设置不脱产的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
五、制定施工安全管理计划
⑴ 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应在项目开工前编制,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
⑵ 对高空作业、井下作业、水上和水下作业、深基础开挖、爆破作业、脚手架上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特种机械作业等专业性强的施工作业,以及从事电气、压力容器、起重机、金属焊接、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和船舶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并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身体状况进行合格审查。
⑶ 实行总分包的项目,分包项目安全计划应纳入总包项目安全计划,分包人应服从总承包人的管理。
六、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对象
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条件、劳动环境
七、施工安全管理策划的基本内容 ⒈预期效果评价
预期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施工项目安全检查获得,其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保证计划、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交底、安全持证上岗、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⒉安全措施经费
⑴ 安全教育及培训的设备、设施等费用; ⑵ 主要生产环节专项防范设施费用; ⑶ 安全劳动保护用品费用; ⑷ 检验、检测设备及设施费用; ⑸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费用。
八、安全隐患整改的“五定”要求 ⑴ 定整改责任人; ⑵ 定整改措施; ⑶ 定整改完成时间; ⑷ 定整改完成人; ⑸ 定整改验收人。
九、安全生产的“七关”要求 ⑴ 教育关; ⑵ 措施关; ⑶ 交底关; ⑷ 防护关; ⑸ 文明关; ⑹ 验收关; ⑺ 检查关。
十、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的基本要求
⑴ 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⑵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
⑶ 各类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 ⑷ 所有新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施工人员进场作业前进行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的安全教育;
⑸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⑹ 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整改“五定”的要求; ⑺ 必须把好安全生产的“七关”标准;
⑻ 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
十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要求
⑴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必须考虑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⑵ 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项目的施工作业,必须考虑防止可能给施工人员造成危害的安全技术措施;
⑶ 针对季节性施工的特点,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夏季要制定防暑降温措施;雨期施工要制定防触电、防雷、防坍塌措施;冬期施工要制定防风、防火、防滑、防煤气和亚硝酸钠中毒措施;
十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
⑴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要充分考虑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不安全因素,其内容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
⑵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⑶ 在工程开工前,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工地负责人、工长及全体职工进行交底;
⑷ 对于有两个以上施工队或工种配合施工时,要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施工队或班组进行交叉作业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
⑸ 在每天工作前,工长应向班组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长每天也要对工人进行有关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⑹ 要以书面形式进行逐级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且交底的时间、内容及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要签名或盖章;
⑺ 安全技术交底书要按单位工程归放一起,以备查验。
十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设施,其中“四口”为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五临边”为未安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的楼层周边、卸料平台的外侧边及上下跑道、斜道的两侧边。
十四、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⑴ 施工现场大门内必须设置明显的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制度牌、文明施工制度牌、环境保护制度牌、消防保卫制度牌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⑵ 设置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即:指令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电力安全标志和提示标志;
⑶ 现场内的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要分开设置,保持安全距离,并设标志牌;
⑷坚决执行现场防火“五不走”的规定,即:交接班不交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不走、可燃物不清干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走;
⑸按三级配电要求,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十五、施工安全检查的方式
施工安全检查通常采用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重点抽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及复工检查等方式。
十六、施工安全检查的有关要求
⑴项目经理部要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状况和业绩进行日常的例行检查,每次检查要认真填写记录;
⑵项目经理部安全检查应配备必要的设备或器具,确定检查负责人和检查人员,并明确检查内容及要求;
⑶项目经理部安全检查应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观察、实地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并记录检测结果。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行为应进行纠正;
⑷施工现场必须保存上级部门安全检查指令书,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和存在隐患的设施设备、过程、行为,要进行整改处置;
⑸安全检查人员应对检查结果和整改处置活动进行记录,并通过汇总分析,寻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部位,确定危险程度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及今后须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要求。
十七、施工安全的政府监督管理形式 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多种形式,可以事前监督,也可以事后监督;可以运用行政手段监督,也可以运用法律、经济手续监督。
十八、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类型
⑴国务院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各有关单位生产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⑶建设工程各有关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⑷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生产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十九、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机制
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采用综合管理和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2Z105020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一、三项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
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三项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认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
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辨别组织内部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特点 管理体系的结构系统采用的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
GB/T28001-2001标准由“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大要素构成。
GB/T28001-2001标准重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思想。
四、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 ⒈按照安全事故伤害程度分类
⑴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⑵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日;
⑶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计算出来的。
2.按安全事故类别分类
按安全事故类别分为20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以及其他伤害。
3.按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分类 ⑴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⑵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⑶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⑷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面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五、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
施工项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实施“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六、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⒈事故报告
⑴施工单位事故报告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向施工单位负责人报告;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⑵建设主管部门事故报告要求
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①较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②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③建设主管部门依照本条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上述规定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⑶事故报告的内容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名称; ②事故的简要经过;
③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④事故的初步原因;
⑤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⑥事故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 ⑦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如下: 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⑤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⒊事故处理
⑴施工单位的事故处理 ①事故现场处理
当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做好标识,排除险情,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事故现场是追溯判断发生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人责任的客观物质基础。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
②事故登记 ③事故分析记录
⑵建设主管部门的事故处理
①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人民政府对事故的批复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相关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
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因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事故发生的施工单位给予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相关单位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给予罚款、停止执业或吊销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处罚。
七、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下列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⑴妥善处理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⑵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⑶使用密封式的圆筒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 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⑸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⑹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轻噪声扰民。
八、施工现场水污染的处理
⑴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废水未经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⑵施工现场现制水磨石作业产生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污水流向,在合理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⑶对于施工现场气焊用的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并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九、施工现场噪声污染的处理
凡在居民密集区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
十、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处理
⑴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应采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造成扬尘。现场内还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要及时消运,消运时应尽量洒水或覆盖减少扬尘;
⑵拆除旧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⑶对于土方、渣土的运输,必须采取封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洗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⑷混凝土搅拌,对于城区内施工,应使用商品混凝土,从而减少搅拌扬尘;在城区外施工,搅拌站应搭设封闭的搅拌棚,搅拌机上应设置喷淋装置方可施工。
十一、固体废物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研究
0引言
1 HSE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HSE管理体系强调:“H”即Health, 健康, “S”即Safety, 安全, “E”, 即Environmental, 环境。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现代意义上的HSE管理体系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 以及环境管理的各环节要素有机统一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一整体当中, 各个元素相互关联, 同时也相互作用, 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动态性特征的管理工作体系。
首先, 从健康的角度上来说, 其主要是指人身体上不存在疾病, 同时从心理角度上来说, 也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比较完好的状态;其次, 从安全的角度上来说, 其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在参与劳动生产工作的过程当中, 通过对劳动条件的改善, 将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予以消除, 确保劳动生产活动能够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下予以落实;最后, 从环境的角度上来说, 其主要是指与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的各方因素, 包括自然性因素以及人为性因素这两个方面。实践证实, 以健康、安全、环境为对象, 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应当是石油化工企业在践行安全工作方面的必然性发展趋势之一, 值得重视。
2 体现石油安全文化的规范性特色
对于我国而言, 石油行业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 形成了极为深厚与坚实的文化底蕴。以大庆油田为例, 在长达50余年的艰苦奋斗过程当中, 形成了以铁人精神、三牢四严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文化精神体系。同时, 大庆油田为了能够进一步做好石油安全文化管理工作, 还定期针对相关设备及厂房厂区展开“三清”、“四无”、“五不漏”的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同时, 大庆油田还通过反事故演习的方式, 使全体员工能够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 及时的采取有效对策, 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同时, 防止事故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可以说, 历史赋予了大庆油田极为丰厚的企业文化底蕴, 这对于企业文化动力的形成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所研究的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之上的, 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将传统管理中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与现代意义上的工作经验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对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引入, 使整个HSE管理体系不单单具有了创新性的内容, 同时也体现了自身在规范性方面的特色。同时, 规范性的安全文化建设还体现在:以HSE管理体系标准要素为基本要求, 构建系统性的管理体系文件, 涵盖包括:
(1) 重大危险源管理计划文件;
(2)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文件;
(3) 重大危险源控制计划文件;
(4) 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文件;
(5) 应急救援预案文件;
(6) 应急响应预案文件;
(7) 危险源控制措施文件;
(8) 隐患治理监控措施文件;
(9) 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在内的各项内容, 对各种安全性因素进行良好的控制。由此, 不难得知:借助于对HSE管理体系的应用, 逐步将其推行至企业经营管理各个阶段与环节当中。一方面使得企业所构建的HSE管理体系更加的成熟;另一方面, 也最大限度的确保了企业环境管理的高水平性。
3 体现石油安全文化的以人为本特色
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石油企业而言,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HSE管理体系的推行, 使得安全文化能够具有可靠的立足点, 同时也面向其提供了载体作为支持, 而这一优势是其他行业所不可比拟的。与此同时, 石油企业通过对HSE管理体系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 将其作用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 最核心的目标就在于:将“安全为重”的意识深入落实于企业全体员工当中, 对事先预防措施、以及持续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加以着重关注, 从而在全体员工在展开各环节工作的过程当中, 始终将安全铭记于心, 并且将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 自主、自发性地进行安全管理, 在不伤害自己的同时做到不伤害别人, 也不被别人伤害。
为了能够达到这一发展目标, 考虑到HSE管理体系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层次性特点, 要求企业在实际工作中, 积极展开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性的安全控制工作, 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需要对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理论以及安全控制技术进行学习, 动员全体员工, 立足于各个环节工作实际情况, 对HSE系统中相关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第二、需要以HSE管理体系标准为依据, 对既有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体制进行规范与补充, 使其能够转化成为企业HSE管理体系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之上, 还需对HSE管理体系下, 关键性的活动以及活动过程当中的隐藏风险进行必要的确定, 通过对安全控制措施的落实,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并预防事故的产生。这对于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而言也是尤为重要的。
在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 其所对应的建设目标以建设宗旨与HSE管理体系当中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是充分契合的。而对于安全文化管理体系而言, 由于其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具有突出的现代化特征, 同时管理理念也十分的现代化, 因此需要特别做好其与传统管理工作经验的融合工作。笔者认为:HSE管理体系当中, 凝结了大量石油安全文化的养份, 可将其视作石油企业建设安全文化体系的基础支持。换句话来说, 建立在HSE管理体系基础之上, 所构建的石油安全文化体系也一定是从保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的角度上出发, 并加以落实的。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 能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以及感召力, 同时, 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集体归属感以及自豪感, 使企业员工寻找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契合点, 从而为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保障。
4结束语
现阶段, 大量石油行业工作人员所强调的石油安全文化并不单单体现在对安全理论的研究与分析方面, 同时也不单单是列举几个空头口语的实践方式, 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将石油企业所存在的实践经验提炼成为企业文化中的精髓, 同时, 又如何将企业文化精髓中的安全文化理论落实于实践工作当中,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性的措施就在于:结合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 构建针对性的HSE管理体系, 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同时将安全文化中的HSE管理体系充分融合起来, 引导企业全体员工, 采取安全性的工作行为, 支持HSE管理体系在石油企业中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呈柱, 韩明真, 齐金郦等.海外石油项目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 (3) :80-83
[2]董国永, 刘景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1 (3) :47-51
[3]彭继轩, 穆龙新, 吕功训等.HSE管理中的风险分析方法——以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HSE管理经验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2 (6) :111-115
[4]杨胜来, 刘铁民.新型安全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的理念与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12 (6) :66-68
[5]李军, 李燕.浅谈如何在滩海石油工程建设中建立HSE管理体系[C].//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 (第九集) .2004:223-228
JX0004-2011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安全、环境 与健康(QHSE)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Safety Environment Healthy Management System for Petrochemical Plant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Enterprises
(试行)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颁布
2011年10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三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四章
附
则
附件 1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附件 2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以下简称“QHSE”)的建立和实施,保证石油化工装置及设备检维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消除和降低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特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适用于申请《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证书》的检维修单位 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第二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三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结合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实施: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
(二)能够对石油化工装置及设备检维修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三)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满足检维修工程项目要求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四)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能够独立行使职责;
(五)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质量管理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职责、权限及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衔接点明确;
(六)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设置合理,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记录齐全;
(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系统、齐全。
第四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的要求如下:
(一)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是其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在管理层中任命一名质量管理工程师,协助最高管理者对检维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任命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对装置和设备检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
(二)质量管理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是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聘用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检维修单位签订有劳动合同,且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及以上单位;
(三)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兼任两个管理职责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第五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等。质量管理手册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注:质量管理手册可与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合并编制,分别作为 QHSE 管理手册的质量篇与安全、环境与健康篇)
第六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可以根据所申请的资质项目范围、特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实际需要设置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至少应包括管理职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资源管理、文件和记录控制、合同控制、分包项目质量控制、设计技术文件控制、施工方案控制、施工技术交底控制、材料与备件控制、焊接控制、热处理控制、无损检测控制、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控制、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不合格项控制、质量改进、其他过程控制等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对于法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允许分包的项目、内容,检维修单位存在分包情况时,应当制定分包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包括分包商资格审核与评价、作业过程监督、质量记录、报告的审核与确认等要求。
第七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并且做好评审纪录。第八条
质量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按规定程序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要时对质量管理手册进行再版。
第三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九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结合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建立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
(二)能够对石油化工装置或设备检维修的施工安全、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职业健康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机构健全,人员能够独立行使职责,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分工明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确;
(四)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规范、系统,基本要素设置合理,范围、程序、内容、记录齐全。
第十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责任人员的要求如下:
(一)石油化工设备检维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是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可以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作为安全、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代表其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中行使职责;任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各级责任人员,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二)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各级责任人员应当是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聘用的专职管理人员,与检维修单位签订有固定的劳动合同,且不得在两个及以上单位兼职。
第十一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编制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各种记录等。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
(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可与质量管理手册合并编制,分别作为 QHSE 管理手册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篇与质量篇)
第十二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可以根据其申请的资质项目范围、特性以及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至少应包括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文件,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检维修施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变更和应急管理,检查和监督,事敀处理和预防以及审核、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基本要素。
第十三条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按规定程序修订管理体系文件,必要时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进行再版。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要求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要求自 2011 年 10 月 18 日起施行。
附件 1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一、管理职责
(一)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批准,形成正式文件。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申请的资质项目范围、特性,满足石油化工检维修工程项目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
2、质量方针体现了对石油化工检维修项目施工质量及其持续改进的承诺,指明本单位的质量方向和质量目标;
3、质量目标进行了量化和分解,落实到各质量控制系统及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定期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质量管理体系组织
根据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了独立行使质量管理职责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
(三)职责与权限
规定法定代表人对石油化工检维修作业的质量负责,任命质量管理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质量管理工程师应为在职管理层成员且具有与所申请资质项目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任命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确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独立行使保证检维修质量的职责与权限,各质量控制系统之间、质量管理工程师与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控制和协调措施。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四)管理评审
每年至少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质量记录(表、卡)等。
(一)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应当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术语和定义;
2、体系的适用范围;
3、质量方针和目标;
4、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
5、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
(二)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满足质量管理手册基本要素要求,并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三)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
作业文件(通用或者专用)和质量记录应当符合检维修项目特性,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文件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应当规范标准。
(四)质量计划(过程控制表卡、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
质量计划能够有效控制装置或设备检维修过程中以及过程后的质量、性能,能够依据各质量控制系统要求,合理设置控制环节、控制点,满足检维修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质量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控制内容、要求;
2、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要求;
3、对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的规定。
三、资源管理
(一)资源环境、设施
企业管理层负责检修项目资源的配置,任命具有相应权限的管理者负责资源环境设施的配置与管理,以保证检维修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及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人员
建立并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资质、数量、能力、技术水平能够符合检维修工作的要求。对人员应进行培训、考核,建档管理。
1、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内容、方式、实施过程及有效性评价等提出要求;
2、建立资质项目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3、明确对相关人员的管理要求,包括聘用、调入、调出的管理。
(三)仪器设备
建立并保持设备管理程序,要求用于维修、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适用性能够符合检维修工程项目需要。
检维修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应确保满足以下要求:
1、对检维修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当制定校准计划。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台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2、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性能退化;
3、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手册)应便于检维修人员取用。
(四)工作环境与基础设施
建立检维修工作环境及基础设施的管理程序,确定基础设施的内容,明确基础设施的购置、使用、维护和保管程序,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和其它要求。
四、文件和记录
检维修单位应针对其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记录建立文件管理程序并保持该程序有效执行。
(一)文件控制
1、受控文件的类别确定,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外来文件、其他需要控制的文件等;
(注: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图纸、软件,分包项目的质量证明文件、资格证明文件等。其中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必须有正式版本。)
2、文件的批准、发布和保存
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文件应有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后,发布使用。应建立识别管理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或等效的文件管理程序并使之易于获得,以防止使用无效和/或作废的文件。应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相关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的受控文件为有效版本的规定。应规定文件的保管方式、保管设施、保存期限及其销毁方式。
3、文件的更改
文件的更改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批准。若由被指定的人员进行审查和批准,该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文件更改或更新后,应及时公告且撤离旧文件,防止混用。
(二)记录控制
1、检维修作业过程应形成质量记录,规定质量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要求,并制定专门人员对体系运行记录进行管理。
2、记录的有效版本和保管
应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部门、专门人员及场所管理和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有效版本的规定。应规定记录的保管和保存期限等要求。
3、记录的更改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处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及更改日期。对甴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任意改动。
五、合同控制
建立合同评审与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检维修合同评审,包括对检维修工程项目的要求能否得到满足和对自身或分包商是否具有承担检维修工程项目的资质、能力进行评审;
(二)检维修合同签订,包括与委托方签订检维修工程项目合同和与分包商签订检维修工程项目合同的文本、内容、用章和附加技术要求、特殊条款的审核与确认;
(三)合同的补充、修订和变更,包括因委托方原因和客观条件变化造成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偏离原合同规定,需要补充、修订和变更合同内容的审核、会签及确认等。
(四)合同存档与调阅管理。
六、分包项目质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检维修单位应当独立完成检维修任务。如果因为人力、设备等资源安排等因素,或在一些特殊领域缺少专门的技术或装备,需将部分任务分包时,检维修单位应建立分包项目的质量管理程序,对分包的控制原则、分包商资质准入与评价、分包项目审核与合同控制及分包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等进行规定。
(一)分包控制原则
1、检维修单位对于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允许分包的检维修内容或专项服务,可通过长期固定合同或特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殊协议等方式将工作分包,但不允许将检维修工程主体项目进行分包;
2、分包商应具备与所承担的检维修作业相对应的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经验和能力;
3、检维修单位应对分包项目的施工质量负责(由委托方或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商除外);
4、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检维修单位应事先将分包安排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方,征得委托方准许。
(二)分包商资质准入与评价
建立分包商档案,制定分包商准入规则,对分包商的资质、经验、质量保证能力、资信水平、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定期评估,确保其具有完成分包工作的能力;
(三)分包项目审核与合同控制
制定对分包项目的审核、确认程序,对分包合同的编制、会签、审批和结算予以明确规定。
(四)分包施工质量控制
制定分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程序,对分包项目人员资质、质量控制标准等不得低于检维修主体项目提出明确要求,分包项目施工过程与工程交付的技术文件和资料,也应符合检维修主体项目与合同要求。
七、设计技术文件控制
建立设计技术文件的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外来设计技术文件的接收、保管与交付;
(二)用于施工的设计技术文件有效性和完整性审查确认程序、记录要求;
(三)由于施工原因和施工条件限制、原材料采购原因等,修改、变更设计文件程序与变更记录等要求。
八、施工方案控制
建立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与审核确认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编制的一般要求,施工技术方案应根据法规、相关技术规范和检维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做到项目内容充分、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措施有力、预案有效;
(二)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包括检维修项目名称、概况,应执行的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施工工序、方法、技术措施、关键质量控制点和质量验收指标,人员配备及相关资质要求,施工机具及检验仪器设备的配备要求,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质量技术措施,工作危险性分析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三)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核、批准、会签程序,施工技术方案归档管理;
(四)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变更的审核、确认程序,变更技术文件归档管理。
九、施工技术交底控制
建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施工技术方案交底,包括就施工内容、施工方法、步骤、质量控制标准、进度要求等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二)施工现场调查,包括到施工现场核实设备位置、状况,施工机具的摆放、大型起重机械吊装站位,脚手架的搭设与安全警示标识、应急通道的设置等;
(三)施工工序的衔接,包括现场每道工序各工种交叉作业的时间与人员安排,通知、联络方式,问题的反馈与协调程序等。
十、材料与备件控制
建立设备、材料及备件到货验收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甲方提供设备、材料及备件的到货验收,包括参与人员确认、验收记录、随机文件接收等;
(二)自供原材料、辅料、试剂、耗材的到货验收,包括验收、检验、入库保管及发放等;
(三)设备、材料及备件到货后的质量抽查、检验和试验,包括质量抽查、检验和试验的标准、步骤、内容、结果的确认等。
十一、焊接控制
建立焊接质量管理程序。焊接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焊接人员的标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识,焊接人员的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
(二)焊接材料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等;
(三)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和焊接工艺指导书(WPS)控制,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相关检验检测报告、工艺评定施焊记录以及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的保存;
(四)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设备焊接所需要的焊接工艺;
(五)焊接过程控制,包括焊接工艺、施焊记录、焊接设备、焊接质量统计以及统计数据分析;
(六)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控制,包括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焊缝返修次数和焊缝返修审批、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后重新检验检测等。
十二、热处理控制
建立热处理质量管理程序。热处理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
(二)热处理控制,包括所用的热处理设备、测温装置、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热处理记录和报告的填写、审核确认等;
(三)热处理由分包商承担时,对分包商热处理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商的评价和选择,分包商热处理工艺控制,分包商热处理报告、记录和报告的审查确认等。
十三、无损检测控制
建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程序。无损检测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无损检测人员管理,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
(二)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基本要求,包括无损检测方法,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等;
(三)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
(四)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RT 底片的保管,UT 试块的保管等;
(五)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控制;
(六)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商承担时,对分包商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商资质、范围及人员资质的确认,对分包商的评价和选择,对分包商的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查和确认等。
十四、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控制
建立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管理程序。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包括依据、内容、方法等;
(二)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的过程检查控制,包括前道工序未经测量、检查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或放行的规定;
(三)最终检查与试验控制,包括施工验收、单台和系统的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
(四)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条件控制,包括装配与试验场地、环境、温度、介质、调试试验设备(装置)、工装、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等;
(五)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状态,如合格、不合格、待检的标识控制;
(六)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控制,包括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和确认等,记录、报告收集、归档、保管的要求等。
十五、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
建立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管理程序。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的控制范围、内容如下:
(一)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包括采购、验收、操作、维护、使用环境、检定校准、检修、报废等;
(二)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档案管理,包括建立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台帐和档案,质量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记录、报告等档案资料;
(三)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控制,包括检定校准标识,法定检验要求的设备定期检验的检验报告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等。
十六、不合格项控制
建立检维修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项管理程序。不合格项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不合格项的控制范围
1、不符合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的材料、备件和设备;
2、不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和施工验收技术标准、规范工序过程或检维修项目;
3、工程竣工交付后发现的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工程缺陷或不合格部件。
(二)不合格项的控制内容
1、不合格项的识别、标识、处置(隑离)、纠正效果确认等;
2、不合格项产生原因分析,处置及处置后的检验、确认等;
3、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等。
十七、质量改进与服务
建立质量改进与服务管理程序。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质量信息控制,包括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处理等;
(二)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三)对检维修项目验收一次合格率和返工率定期统计、分析,提出具体预防措施及程序等;
(四)用户服务,包括服务计划(满意度调查)、实施、验证和报告,以及相关人员职责等。
十八、其他过程控制
结合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针对其他过程控制单独编制控制要素。
(一)明确对石油化工检维修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过程;
(二)任命其他过程控制责任人员,明确其职责、权限;
(三)其他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特殊控制要求、过程记录和报告。
附件 2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一、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实现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以下简称 HSE)有明确的承诺,并形成文件化的方针目标。HSE 方针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形成正式文件,并且满足以下要求:
(一)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满足石油化工检维修工作在 HSE 管理方面的要求;
(二)体现企业对石油化工检维修项目在安全性能、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方面持续改进的意愿,指明本单位在 HSE 管理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三)企业将 HSE 目标进行量化和分解,落实到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并且定期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二、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建立 HSE 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职责。各部门按照 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本部门 HSE 职责实施计划,并分解、落实到人。
2、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各部门、各级责任人员及管理者自身 HSE 目标及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二)资源管理
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 HSE 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以及检维修施工需要,配置必要的人员、资金、设备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设施,确保 HSE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人员
建立并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使其符合 HSE 工作要求。
(1)配备足够数量的 HSE 工程师和专职的 HSE 监督员,HSE 监督员应具备相应的 HSE 管理技能和经验,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编制人员 HSE 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内容、方式、实施过程及有效性评价等提出要求,建立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2、资金
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改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护,有效控制和减少施工对人身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资金的提取和使用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保证资金的合理支出、足额投入和专款专用。
3、设备设施
为 HSE 管理人员提供合适的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并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防护用品、通信器材和车辆等,以满足 HSE 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需要。
(三)文件、记录管理
针对 HSE 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记录建立文件、记录管理程序并保持该程序有效执行。
1、文件管理
(1)受控文件的类别确定,包括 HSE 管理体系文件、外来文件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文件(如风险评价记录,HSE 管理考核与奖惩记录、培训记录,承包商、供应商评估材料,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应急预案)等;
(2)文件的批准、发布、保存和更改
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文件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后,发布使用并保存。文件的更改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批准。若由被指定的人员进行审查和批准,该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文件更改或更新后,应及时公告且撤离旧文件,防止混用。
2、记录管理
(1)检维修作业过程应形成 HSE 记录,规定 HSE 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要求,并指定专门人员对体系运行记录进行管理。
(2)记录的有效版本和保管
应有 HSE 体系管理部门、专门人员及场所管理和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有效版本的规定。应规定记录的保管和保存期限等要求。
(3)记录的更改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甴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三、HSE 管理体系文件
HSE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HSE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和 HSE 记录等。
(一)HSE 管理手册
HSE 管理手册应当描述 HSE 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术语和定义;
2、体系的适用范围;
3、HSE 方针和目标;
4、HSE 管理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
5、HSE 管理体系基本要素、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
(二)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满足 HSE 管理手册基本要素要求,并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三)作业指导文件和 HSE 记录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作业文件(通用或者专用)和 HSE 记录应当满足 HSE 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文件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应当规范标准。
四、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一)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定期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检维修活动有关的危害和隐患,通过科学分析确定最大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包括提出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原则和时机,明确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规定识别与评价的范围、对象和方法等。
1、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其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以及管理缺陷,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性质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2、根据所识别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判断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为可以容许的风险;
3、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控制策划,在施工技术文件中明确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4、发生以下情况,应重新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1)新出台法规标准或法规标准发生变更时;(2)工艺改变时;(3)新增检维修项目时;
(4)重大及不可容许的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事敀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化时。
(二)合规性评价
建立法律法规合规性管理程序,明确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交流、保存、合规性评审及更新管理要求,保证检维修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三)隐患治理
建立隐患治理管理程序,规定隐患治理的范围和要求。
1、隐患治理的范围
(1)危及安全施工或环境保护的因素;
(2)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环境破坏的设备设施隐患;(3)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
2、隐患治理的要求
应对隐患进行分类,对涉及面较大、整改时间较长、资金投入较多的事敀隐患与检维修作业中存在的一般性隐患,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程序和管理要求。
一、检维修施工管理
(一)现场作业管理
建立现场作业管理程序,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分析、事敀预防措施制定、现场资源配置等予以规定。现场作业 HSE 管理包括:
1、组织现场作业前的 HSE 培训和接受委托方的 HSE 培训,获取相关的 HSE 资料,编制应急预案;
2、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进行 HSE 管理交底;
3、对施工作业人员从事专项作业能力及身体状况进行确认,必要时还应对特殊作业人员组织健康体检;
4、配备符合 HSE 要求的施工设备设施;
5、办理作业许可证,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
6、对现场预制场地、办公室、休息室进行合理布置,满足 HSE 管理要求;
7、提供现场救护所必备的设施、器材、车辆和人员;
8、施工过程中定期或随机组织 HSE 检查,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二)施工设备设施管理
建立施工设备设施管理程序,对各类施工用设备设施定期保养、维修、检验、报废和更新予以规定,确保其性能完好,满足施工需要和 HSE 管理要求。
(三)分包项目管理
建立分包项目 HSE 管理程序,将建立并实施 HSE 管理体系,作为分包商资质准入、分包合同审批、审核等的基本条件。对分包项目 HSE 管理标准不得低于检维修主体项目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检维修单位对分包项目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负有的主体责任。
六、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职业健康管理程序,识别和确定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一)识别和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通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HSE 检查、职业病理学调查、职业危害预评价等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计划
针对职业危害因素,制定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包括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职业性健康体检计划、有毒有害岗位监测计划及职业卫生隐患治理计划等。
(三)提出预防、控制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要求 至少包括:
1、组织与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根据职业卫生标准和实际需要,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
3、对尘、毒、射线、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告知,对尘、毒、射线、噪声等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4、针对职业危害事敀的现场急救,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等。
七、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对环境保护管理内容、管理措施、控制计划与实施步骤予以规定。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对检维修施工过程包括现场作业、废弃物处置、施工排放及施工暂设区管理等提出环保控制要求,以减少或消除检维修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八、变更和应急管理
(一)变更管理
建立变更管理程序,对变更的申请、审批、实施、验收予以明确规定。对人员、作业程序、技术文件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实施变更管理,使其对安全、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保持在可接受的程度。
(二)应急管理
建立应急管理程序,对应急管理对象、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和演练以及应急响应等予以明确规定。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规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反应要求,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影响。
1、应急管理对象
应根据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针对容易发生的重大事敀(事件),确定应急管理对象。至少包括:
(1)大型设备吊装事敀;(2)组合式脚手架倒塌;
(3)检修中的火灾、爆炸及油品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4)重大机械事敀及伤害;(5)辐射源泄漏等。
2、应急组织机构
HSE 管理者代表组织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并担任总指挥。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掌握险情发生情况并组织应急处理。
3、应急预案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针对应急管理对象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潜在事敀危险分析、详尽的应急处置步骤、内外部应急联络方式、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紧急情况下人员的行为指导、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4、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指挥机构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有关人员都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每一次演练后,对预案是否被全面检验进行确认,找出不足和缺陷并及时进行更改。
5、应急事件处置完毕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价,进行必要的更改,并及时公告更改内容或重新组织培训和演练。
九、检查和监督
建立检查监督管理程序,HSE 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对岗位 HSE 职责履行情况、HSE 管理方案、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施工现场直接作业环节 HSE 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各类 HSE 记录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 HSE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定检查监督的内容、分类和频次,提出检查监督组织管理的具体要求。
十、事故处理和预防
(一)建立事敀处理管理程序,对事敀报告、调查、分析、处理予以明确规定,防止同类或类似事敀的再次发生。
(二)建立纠正与预防管理程序,对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不符合 HSE 管理体系要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包括对不符合原因进行调查、制定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和实施跟踪调查与验证。
十一、审核、评价和持续改进
建立审核、评价和持续改进管理程序,对 HSE 管理体系评价、存在问题纠正与预防措施等进行规范与管理。
(一)检维修单位每年至少应对 HSE 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
1、对体系运行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确定运行的薄弱环节;
2、管理承诺、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3、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以及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
4、内部审核结论是否客观、正确;
5、重大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6、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7、资源配置能否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
(二)管理评审的步骤和要求在程序文件中予以明确规定。
【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推荐阅读: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文本09-19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总结报告10-26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管理制度09-22
企业环境安全自查报告09-14
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06-10
企业与安全演讲2010-27
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11-20
企业安全与责任演讲2010-20
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机构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