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安全协议书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残疾儿童安全协议书(推荐11篇)

残疾儿童安全协议书 篇1

甲方:县(区)残联

乙方:

为了确保各级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的安全,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甲方:对乙方承担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进行安全监督,督促乙方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残疾儿童安全。

乙方:

1、成立以本机构负责人为组长,以各专业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科室及重要岗位都要配备安全管理员,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2、完善消防安全,功能训练室、无障碍设施使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外来人员登记等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安全隐患,确保残疾儿童安全。

3、主动接受各级安全主管部门的检查督导,按要求做好整改工作。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县(区)残联乙方:(公章)(公章)

残疾儿童安全协议书 篇2

1. 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低。

在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中, 残疾儿童的入学率相对较低。而所谓的入学率则是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大重要指标。在我国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中, 我国只有60%的适龄残疾儿童正在接受义务教育, 而未能适龄入学的残疾儿童多达40%, 由此数据说明我国的残疾儿童入学率是十分低的。而在我国一些相对较为偏远的地区, 没有入学的恰好是残疾儿童, 由此可见, 残疾儿童自身残疾的障碍直接导致了儿童生活的各种障碍, 从而导致了残疾儿童入学率低下。

2. 教育教学水平不齐。

在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中, 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进行着融合教育, 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出路, 我国在1987年开展了“随班就读”的教学实验。尽管此政策已经推行了20多年, 但是仍然面临着众多的困难, 而随班就读的政策也并未真正的落实到地方, 其保障体系也未能真正形成。诸如: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以及教育教学保障机制等相关的教学体系。同样, 小学残疾儿童教育教学中存在众多的特殊需求, 例如:英语教材的需求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器材。正是因为如此, 我国才出现了随班就坐以及混读等现象。

二、如何有效改善小学残疾儿童英语教学质量

1.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日常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形式, 同样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主要学习活动, 因此, 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基准。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中, 应当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角度出发, 有效的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备课的时候, 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 同时, 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有效并且全面的设置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仅应当注重优生的需求, 同时应当注重学困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 有效的进行英语教学, 从而使得全部同学都能拥有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对师生关系的维系, 同样,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 因此,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的关键。那么, 如何有效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尊重理解是首位。在进行英语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学生无论是在何种阶段都有着自身的看法以及见解, 他们有自己的尊严以及想法, 教师如果想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前提务必尊重学生, 尤其是针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而言, 教师更应当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尊重、理解。 (3) 有效的开展合作式教学。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当充分的认识到英语是一门实用的语言学科, 是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有效工具, 从英语的学习特点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 同样,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积极和谐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真正没有心理压力的进行学习, 勇敢的表现自己, 取长补短, 从而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2. 调动课堂教学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但是现如今的英语教学, 教师往往一味的追求英语成绩的好坏, 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使得学生对英语课产生了应付心理。同时,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 残疾儿童自卑, 注意力难以集中, 英语学习非常困难。正是因为这样, 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活跃度的营造, 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良好的学习。为更好的营造氛围, 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首先, 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 应当合理利用英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比赛竞赛活动, 来进行教学。如在讲解动物英语名字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动物扮演, 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目光,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你来比划我来猜”这样一种比赛, 让学生参与其中, 在快乐中成长学习。总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样, 兴趣更是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而, 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英语学科特征以及学生自身特征, 对残疾儿童进行平等教学, 采取各类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

由于残疾儿童自身的限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残疾儿童对教学器材有着特殊的要求, 例如:盲板、盲笔以及盲文打字机等相关的特殊教学器材。因此, 特殊学校应当配备充足全面的特殊教学器材,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真正从根本上关爱残疾儿童, 让残疾儿童体会到温暖以及希望,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小学英语学习。

4. 普及全民教育。

在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全面的普及全民教育, 呼吁仁爱, 为帮助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做好准备, 全面的加强宣传的力度, 更好的让残疾儿童体会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秉承“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尤其是小学残疾儿童的英语教育教学。英语是小学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而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 其发展速度缓慢。同时, 我国的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着众多的缺陷, 也正处于特殊教育不断发展以及尝试的阶段。因此, 在我国的残疾儿童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配备全面的教学器材, 更好的保障小学残疾儿童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邱丽.残疾儿童家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1.

[2]张朝志.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1.

[3]谷长芬, 陈耀红, 曹雁.北京市0~6岁残疾儿童家长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2, (04) :14-20, 43.

让残疾儿童拥有湛蓝的天空 篇3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残疾儿童,作为这一群体的代表,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通过近年来对中国残疾儿童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他们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当务之急是教育

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也是残疾儿童能否和正常儿童平等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6-14岁是法律规定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段,2008年中国残疾儿童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残疾儿童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率为66.2%,相比2007年的63.5%提高了2.9个百分点,相对2006年的60.06%提高了6.1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残疾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情况是逐年好转的。但是,针对残疾儿童的自身情况进行特殊教育的2007年还只是占4.8%。而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一方面残疾儿童可以在平等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对孩子树立自信心造成一定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父母和学校方面应对孩子的思想意识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相关部门也应建立青少年心理服务机构,及时解决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

未来就业不容乐观

数据表明,在2007年调查的16岁及以上残疾儿童中,生活能自理的比例为47.2%,但这一情况中已就业的仅占21.5%。而2008年这一比例升至25.6%。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仅有1/4的16岁以上的残疾儿童可以拥有工作维持生计,虽然目前我国对残疾人提供低保救济金,但更应为可以自理的残疾儿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培养他们劳动维生的意识,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建议当地的社区或者村委会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便捷的工作,或是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分配工作,从实质上解决他们生活的困难。

积极创造健康成长环境

除了教育和就业问题,对于这些残疾儿童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否真正的被社会认可,他们的世界里并不该只是他们的父母和自己,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各种人都该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2007年监测的残疾儿童中,在一年内经常参加社区或乡镇活动的比例仅有3.9%,但是从未参加过的竞高达80.5%。造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因素,身体上的不便,内心中的封闭和恐惧,或者是外界带来的影响。但是,这都会导致这些残疾儿童失去了很多应有的快乐,让他们的生存空间变得狭窄。社会各界应当给予他们一个正常孩子应有的成长环境,可适当为他们创造机会,使得他们同样可以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

残疾人临时用工协议书 篇4

临时用工合同

甲 方:成县金苑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乙 方: 身份证号: 残疾类型: 残疾证号: 成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是集残疾人产业发展、观摩、示范、培训、康复、扶贫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性服务基地。现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我县残疾人员 为本单位临时用工,根据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签订本协议,以便共同执行。

1.协议期限为,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甲方安排乙方为 岗位,从事本单位 等项工作。3.乙方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要求,按照甲方的有关规定执行。4.乙方应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执行安全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5.因甲方(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或乙方不能胜任岗位时,乙方应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和调配。

6.甲方按有关规定和单位实际,根据乙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确定乙方的劳动报酬为每天 元,于次月10日前根据其实际上班天数结算工资。

7.乙方应严格遵守甲方的工作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爱护甲方财物,服从甲方的领导、管理和教育。

8.本协议期限届满时即终止,如工作需要,在双方同意条件下,可续签协议,并应提前15天办理续签协议手续。

9.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后立即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年 月 日

成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疾人

临 时 用 工 合 同

甲 方:

乙 方:

残疾儿童安全协议书 篇5

甲方(委托方): 乙方(被委托方):

为帮助残疾人掌握实用技能,切实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经双方友好商榷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义务和权利

1、负责组织残疾学员参加创业就业电商培训。

2、参与并监督乙方搞好教学管理工作,以确保教学质量。

3、帮助乙方处理好乙方与学员之间的关系。

4、及时支付培训费用。

二、乙方的义务和权利

(一)乙方必须组织讲师做好培训教材的制定并按照培训要求制定详细培训计划,确保参训人员通过培训能了解并掌握电商基本知识。

(二)做好残疾学员学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学员培训期间的人身安全,学员在乙方正常学习期间发生的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一切人身伤害和其他安全责任由乙方负责,学习以外时间所发生的一切安全责任与乙方无关。

(三)与甲方保持沟通,及时解决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有序进行。积极协助甲方做好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考核工作。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地点:

(二)培训时间:培训为期10天(2018-1-15---2018-1-24)

(三)培训内容:残疾人励志创业培训、微电商培训

(四)参训人数:以实际签到人数确定。

(五)计划开班时间:2018年1月15日。

四、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_____元/人;总费用:_______元。

五、项目绩效评估

乙方承接培训项目后,由甲方对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项目完成后,甲方对项目的工作绩效、服务对象受益情况、社会舆论效果等进行评估验收。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权利、义务

1、培训项目为合同期内实施,甲方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工作进度。

2、协调乙方在提供服务过程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二)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可要求甲方按本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拨付项目经费。

2、乙方承接甲方的培训项目的资金,其溢出部分主要应用于乙方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以及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3、乙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得将培训项目委托给第三人,应按本合同如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按时、按标准完成项目任务。如乙方未能在合同期内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合同结束后,应将相应款项返还甲方。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帮助残疾人倡议书 篇6

依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目前我市现有残疾人员约3.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4 %,其中持证残疾人1.37万人。由于残疾障碍,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有的聋哑孩子戴不起助听器,难以告别无声的世界;有的视力残疾做不起复明手术,伴随他们的只有黑暗和寂寞;有的肢残人买不起轮椅和假肢,无法走出户外享受灿烂的阳光;有的残疾人房屋年久失修,无法享受正常的生活。残疾人仍是贫困程度最重、困难最多、扶持难度最大的特殊困难群体。

__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改善和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对同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幸福乳山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向来注重积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力弘扬爱心助残扶残精神,开展各种爱心助残活动,并涌现了一批先进群体和个人。近年来市残联先后收到社会各界爱心助残捐款项、捐物资折款50余万元,对改善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为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缓解并逐步消除残疾人绝对贫困现象,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倡议:

一、开展爱心走访活动,关爱基层贫困残疾人群体。全市爱心企事业和爱心人士,深入贫困残疾人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开展人道救助,积极捐款捐物。从人道主义出发,积极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理念,争当助残志愿者,踊跃向贫困残疾人捐款捐物,为改善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贡献力量。

三、领取残疾人及其家庭“微心愿”,并帮助其实现愿望。有意者可以和市残联联系,根据自身实际领取残疾人及其家庭“微心愿”,向他们送上一份寒冬里的温暖。

捐款捐物可以联系市残联进行捐助,也可通过市残联直接对接贫困残疾人进行定向捐助。

市残联扶残助残电话:0631-6653306

残疾儿童安全协议书 篇7

一、关于本罪的犯罪对象

刑法《修正案 (六) 》第十七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从该立法规定可以看出, 该罪的犯罪对象为残疾人和儿童。对此刑法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在如何界定残疾人的范围上则呈现不同看法。概括来说, 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对于非法组织14周岁以上的残疾人、儿童乞讨的, 应依照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以治安违法行为处罚。从而将14周岁以上的残疾人排除在该罪的犯罪对象之外。第二种观点认为, 该罪的犯罪对象一般情况下是带有弱者特质的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他们的监护人。该观点一方面认为完全有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因不具有弱者特质而将其排除在该罪的犯罪对象之外, 另一方面又将该罪的犯罪对象扩大到他们的监护人。笔者认为, 该罪对象以通说观点较为合理。

乞讨是指向他人乞求、讨要一定利益的行为。乞讨一般具有下列特征:第一, 乞讨是一种无偿索取行为。第二, 乞讨是以哀求、乞求等方法打动他人, 以获取他人的同情和怜悯, 换取他人赠予一定利益的行为。第三, 乞讨一般索要的是经济利益, 不能是名誉、情感等。概括来说, 现实生活中的乞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卖艺式。 (2) 示残、示疾式。 (3) 示弱式。 (4) 特殊缘由式。 (5) 耍赖式。行乞者总是采取种各样的方法博取他人的同情和怜悯而获得施舍。残疾人利用其残疾特点、儿童利用其弱小需要他人、社会抚养、照顾特点来达到行乞目的。正是由于他们具有这种弱者特质的特征, 因此, 也更能获得他人、社会的救助。因此, 残疾人有无行为能力并不改变其残疾特征, 而人们给予施舍并不是考虑其有无行为能力, 更主要的是考虑其残疾程度, 从而决定是否施舍及施舍程度。现实生活中有完全行为能力的重度肢体残疾者行乞比比皆是, 他们正是凭借自身的严重残疾来获得施舍。他们更容易被人操控、利用。因此, 那种把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残疾人排除在该罪的犯罪对象之外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乞讨是一种行为, 如果行乞者为婴儿或年龄较小的幼儿等, 他是无法单独完成行乞行为的, 籍此组织者可能通过自身来帮助其完成行乞行为, 也可能通过控制其监护人来帮助其完成乞讨行为。笔者认为在此种情况下不宜将监护人视为该罪的犯罪对象。理由很简单, 如果组织者与监护人为同一行为人时, 那么他即是犯罪主体又是犯罪对象, 这岂不是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

至于有学者认为应将该罪的犯罪对象之一的未成年人扩大到年满14周岁以上的限制行为能力人, 笔者认为也不妥当。虽然现实社会中不乏年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被胁迫乞讨, 甚至成年人也有可能被胁迫乞讨, 但刑法是否就应将该罪的对象扩大到任何人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刑法是规定犯罪的法律, 是其他法的保护法, 是法律保护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体现刑法的谦抑性和保障性, 入罪行为应是非刑事法律调整不了或调整效果不好的行为。为减少刑法的打击面, 避免把矛盾扩大化, 该罪对象不宜过宽。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刑法将该罪的犯罪对象设置为残疾人和儿童是合理的。其中, 残疾人只要符合国家有关残疾人认定的法律法规如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1995年《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试用) 》等的规定即可。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规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不论哪种残疾、残疾程度如何以及残疾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儿童即所有不满14周岁的的未成年人, 不分性别、无论健康状况如何、也不论年龄大小。

二、关于本罪的客观方面

关于本罪客观方面学界争议的焦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组织对象的数量, 另一方面组织乞讨行为构成该罪是否以使用暴力、胁迫方法为必要条件, 即将该罪实行行为规定为复合行为是否合理。笔者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 组织对象的数量。

关于组织行为的对象数量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无数量要求, 即对象只有一人也可成立组织行为。一种观点认为有数量要求, 即控制3人以上有计划地进行的行为。笔者认为要科学地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组织行为的内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组织”一词有五种含义, 其中只有第一种含义是作动词使用的。其将“组织”一词解释为“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虽然该解释并没有提及组织人数或事物的数量, 但从该解释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其对组织对象是有数量要求的, 因为如果数量为一, 就无所谓有分散的人或事物, 也就更谈不上它们之间形成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因此, 组织行为应有对象数量要求。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的“组织”一词当然应当是作动词使用的, 毫无疑义, 该罪中的组织行为应有对象数量要求。紧接而来的问题是对象数量为多少合适呢?笔者认为, 单纯从组织行为本身来看, 2个以上就可以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起来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对象数量为2个以上即可。但是该罪中的组织行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行为, 而是一种犯罪行为, 是一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我们应该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合理地评价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而不是简单的从对象数量等某一方面进行评价。要合理的确定本罪的对象数量除考虑组织行为本身的逻辑关系外, 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从刑法分则规定的罪名看, 涉及组织行为的罪名也不少, 如组织卖淫罪、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等, 刑法条文对组织对象数量亦未作规定, 往往是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来解决。如组织卖淫罪的立法解释将其解释为3人以上 (包含本数) 。一些非组织性犯罪如偷越国 (边) 境罪等在认定其构成犯罪标准上, 如果单纯的以数量作为判断标准, 一般司法解释也将其界定在3个以上, 可见“3”是刑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在认定一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 从该罪设置的立法意图来看, 规定该罪的目的在于考虑到组织乞讨行为的规模性, 行为人操控残疾人、儿童比较多, 这种规模化的组织行为一方面严重侵犯了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 另一方面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 在构成组织行为的对象数量上, 笔者赞成多数学者观点, 认为应将本罪的组织对象限定在3人以上 (包含本数) 。

2. 组织乞讨行为构成该罪是否以使用暴力、胁迫方法为必要条件。

乞讨古已有之, 而且也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下去, 这是各国政府不容回避的现实, 对乞讨如何加以调整和控制, 历来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在当今世界对于乞讨是否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乞讨权) 存在激烈争议的情况下, 禁止乞讨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 如何规范乞讨行为、保护行乞者合法权利是现行政府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行乞者自愿行乞本无可厚非, 但是一些人在扭曲的人生观、致富观的支配下, 把目光盯在了行乞者身上, 近几年来, 强迫、组织、利用行乞者特别是残疾人、未成年人行乞在全国大中城市盛行, 不仅严重地影响社会治安, 而且更损害了行乞者的身心健康, 刑法将这种强迫、组织乞讨行为纳入调整范围是合理的、必要的。然而, 根据前文对组织行为的文理解读, 刑法将使用暴力、胁迫方法作为组织乞讨行为构成犯罪的方法行为是存在不足的。

一方面, 根据前文的解读, 组织行为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对分散的人或事物加以编制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的行为, 说明组织行为有对象数量要求, 在该罪的成立上笔者提出了达到3人以上认定标准, 从而将针对2人以下的行为排除在组织行为之外, 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故意且反复对1人或者2人实施该种行为, 将处罚无据。另一方面, 从组织行为实施的方式来看。如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中, 学者们将组织行为解释为召集多人为首发起或实施招募、雇用、拉拢、鼓动多人成立恐怖组织的行为。在组织卖淫罪中将组织行为解释为发起、建立卖淫集团或卖淫窝点, 将分散的卖淫行为进行集中和控制, 并在其中起组织作用的行为。结合“组织”的本义及我国刑法学界对组织犯罪中组织行为的理解, 笔者认为本罪中的组织行为则表现为行为人采取招募、雇用、强迫、引诱等手段, 将多个残疾人或儿童进行集中和控制从事乞讨的行为。从实施方式看, 本罪的组织行为即可以采取暴力、胁迫手段违背他人意志来实施, 也可以在行乞者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如果以使用暴力、胁迫方法为必要条件, 显然将在行乞者同意下的组织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因为组织的规模性和侵害对象的特殊性, 我们的立法者不会也不应该认为这种行为不具有严重的社会性, 且从罪名解释也可以看出, 将罪名解释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其归属点在于对组织行为的处罚, 现将这种非暴力的组织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这应当是与立法者处罚有一定规模性的组织乞讨行为的立法初衷不相符合的。

另外, 以暴力、胁迫手段违背他人意志强迫其乞讨的, 因暴力、胁迫手段本身即会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健康、人格尊严等权利造成侵害,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但因其行为不具有组织性而将其排除在刑法规范之外, 这与刑法的保障功能不相符合。也许有人会说, 这种情况仍然可以置于刑法的规范之下, 如果造成伤害等, 根据刑法可以认定行为人构成故意伤害罪等。如果持有这种想法, 那么刑法根本就不要规定那么多罪了, 像抗税罪、妨害公务罪等都可以取消, 因为在抗税、妨害公务过程中, 如果对税务人员、执行公务人员造成伤害的, 以故意伤害罪处罚即可。这种结论是荒谬的, 它是与罪刑法定原则、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原则与刑法精神相违背的, 刑法之所以规定诸多犯罪, 正是考虑了各罪的行为特性和行为人的主观要素等内容之不同。因此, 应当把以通过强迫他人行乞获取利益伤害他人与单纯的故意伤害他人区别开来。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该罪在客观方面不应将使用暴力、胁迫方法作为组织乞讨行为构成该罪的必要条件, 该罪在客观方面的规定是存在缺陷的, 应当进行修正。

三、关于本罪的立法建议

除在前文阐述该罪在客观方面的规定存在缺陷外, 还有以下几点原因认为该罪应当予以修正。

1. 关于本罪修改的原因。

(1) 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在我国, 为了防止公民和社会的权益被侵害, 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立法者把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按照不同的内容和程度, 以正面保护或反面禁止的不同形式规定在不同的法律之中, 通过不同的法律规范来进行调整。性质相同的违法行为, 由两个以上的法律来调整, 在我国是很普遍的现象, 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中的许多违法行为既由治安处罚法来调整也由刑法来调整, 人们并不感觉法律规定有何不妥, 只要合理处理法律之间的衔接, 正确理解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即可。

2005年8月28日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1条规定:“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行为的违法性, 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但从法律条文的表述来看比较抽象, 即没有情节上的限制, 也没有行为对象的限制, 且对手段的限制也较少。在2006年6月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也将该种行为纳入调整范围, 并在行为手段、行为对象、行为方式上作了限制。但两法在衔接上不是很融洽, 没有表现出一种递进关系。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7条规定:“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在对卖淫行为进行规制时, 不仅保留了对原行为的处罚, 而且增加了对两种更为严重的行为即组织卖淫行为、强迫卖淫行为的处罚。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卖淫行为的处罚规定, 更能体现立法者对该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的把握, 但在该罪的规定上则有所欠缺, 也就是说, 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都构成违法, 那组织他人乞讨、强迫他人乞讨其社会危害性更大, 这种行为就应该纳入刑法范围。换言之, 刑法规定过严, 不利于保护功能之发挥。 (2) 与境外相关立法的接轨。在不少流浪乞讨较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出于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对操纵、利用未成年人、残疾人行乞的行为在刑法中大都规定了相应的罪名, 并予严厉的惩罚。如《法国刑法典》第227-20条规定:“直接挑动未成年人行乞的, 处2年监禁并科45000欧元罚金。如被挑动之未成年人年龄在15岁以下, 本条所指犯罪处3年监禁并科75000欧元罚金。”《意大利刑法典》第600条规定:“使他人处于使奴役状态或者与受奴役相类似地位的, 处以5年至15年有期徒刑。”其他如《德国刑法典》、《瑞士刑法典》等也对此有类似规定。

根据国外刑法对该罪的构成要件的规定, 可以看出它们无一把暴力、胁迫作为组织未成年人乞讨的必备手段, 如法国刑法典规定挑动未成年人乞讨, 就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 应受到严厉处罚, 更谈不上对未成年人施以暴力、胁迫其乞讨。鉴于此, 笔者认为, 我国刑法在设置该罪构成要件时, 不必也不应该将该罪客观行为规定为复合行为。

2. 保持我国刑法体例的一致性。

在我国刑法分则对组织、强迫行为规定的犯罪中, 除了该罪的规定外, 没有将强迫行为作为组织行为的手段行为规定的先例, 不论采用哪种规定方式, 均将两种行为视为并列的犯罪行为, 分别构成两种独立的犯罪, 处以相同或不同的刑法。如刑法第358条规定, “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 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这里有组织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两个罪名并处以相同刑罚。刑法第333条规定, “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 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这里也有非法组织卖血罪与强迫卖血罪两个罪名, 且强迫卖血的处罚比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处罚要重。可见, 强迫行为有时比组织行为危害要严重, 因此, 刑法修正案采用如此规定模式与刑法典是相冲突的。

3. 关于本罪的立法建议。

由于引发乞讨的原因很多, 面对他人乞讨我们无需过分指责, 珍惜自己爱心即可。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 不惜损害残疾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强迫、组织、利用他们去乞讨, 他们所实施的这种行为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应该纳入刑法的调整范畴。

综上所述, 笔者建议将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修改为二款, 罪名可设定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强迫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和利用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具体内容如下:

组织残疾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或者强迫残疾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以牟利为目的, 利用残疾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 情节严重的, 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摘要:以我国犯罪概念为理论依据, 运用逻辑分析方法, 充分论证了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将犯罪对象界定为残疾人和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合理性以及在客观方面将暴力、胁迫方法规定为组织行为的手段行为的不合理之处, 建议将该罪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设置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强迫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和利用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三种犯罪, 以更好地维护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犯罪对象,组织,组织行为,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付立忠.论刑法修正案 (六) 新增设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2].石经海.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若干问题.法学杂志, 2007 (1)

[3].吴邲光, 刘志洪.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官, 2008 (3)

残疾儿童安全协议书 篇8

近日,世界心脏组织联合会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指出,肥胖将取代吸烟而成为心脏病和中风的头号诱因。新闻公报称,由于不重视体育锻炼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目前全世界有10亿人超重,5岁以下儿童超重人数已达2200万;在25~35岁的人群中,严重肥胖者的死亡率比健康体重者高12倍。该建议组织:人们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以上有规律的体育活动;选用低脂肪或无脂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杂粮、鱼与瘦肉;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以及软饮料、点心等高热量低营养食品;减少和限制盐和酒精的摄取量。

中国人最缺乏的三种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

中国营养学会近日公布的国人营养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是我国人群最为缺乏的营养素,而普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此外,儿童缺锌、妇女缺铁、中老年人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较严重。我国5岁儿童中,有10%~20%体重不足,35%有生长迟缓,由于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D等缺乏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营养专家指出,上述容易缺乏营养素的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持营养均衡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我国每年降生先天残疾儿童约120万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20万~30万裸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多达120万人,约占出生总人数的6%。专家指出,造成出生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①部分地区食物中缺乏叶酸、碘;②大自然中存在铅等有害物质的污染;③孕妇有贫血、营养不良、接触有害有毒物质、感染病毒等情况;④遗传因素等等。为此,卫生部和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和颁布了《中国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以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率。

最安全的减肥速度:每星期0.5千克

关爱残疾人倡议书 篇9

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领导、热心支持残疾事业发展的各位朋友: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他们期盼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享受政策开放的成果和美好生活的明天。然而,这美好的愿望却被无情的残疾所障碍。需要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实现残疾群体的良好愿望。

有自闭症的残疾群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自闭症患者;既没有语言交流,也没有社会交往,生活闭塞,发育不良,并伴有很大程度的精神障碍,严重时有自残、自杀倾向,这就需要患者家属的终身看护,对家庭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和精神创伤。真可谓家有一个残疾人,经济拮据步难行,家有一人自闭症,全家搞得不安宁。据统计全区自闭症患者已占据了贫困残疾群体的35%左右,严重影响了残疾家庭人员的正常生活。

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各镇(街道)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患者,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只要走进患者家庭,有良知的人自然会被眼前看到的所惊心,一个身材均称,五官端正的孩子,竟然是一个遇事不闻的呆子、傻子,发起病来,精神失常,敌视对方,有时可能伤及无辜,严重时自残、自杀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家人哭笑不得,既有恐惧之感,又有怜悯之心。成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一旦跨出家门会给左邻右舍带来很大的烦恼。

患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除了精神上受到折磨外,在经济上更是苦不堪言。为了治病家长们东奔西忙;四处求医,花尽了全部血汗钱,还东拼西凑借了一身债,成为因病致贫的特困对象。区残联也想尽了一切办法,尽量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去年区残联在专项经费中拿出1800多万元,为这些特困家庭进行特惠补助,帮助他们缓解燃眉之急。但苦于资金面比较紧张;难以满足残疾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为全区残疾贫困家庭、自闭症家庭,以及所有的残疾人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区残联倡议,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提倡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一个为“我为自闭症儿童献爱心”助残募捐活动。希望全区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领导,独资、合资、联营企业的老板们、以及长期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朋友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慷慨解囊、行善积德,做一点好事,献一笔爱心。为残疾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让阳光照到每个残疾人的心间。

联系方式:

募捐热线:

关爱残疾人倡议书范文

全市广大爱心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

依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目前我市现有残疾人员约3.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4 %,其中持证残疾人1.37万人。由于残疾障碍,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有的聋哑孩子戴不起助听器,难以告别无声的世界;有的视力残疾做不起复明手术,伴随他们的只有黑暗和寂寞;有的肢残人买不起轮椅和假肢,无法走出户外享受灿烂的阳光;有的残疾人房屋年久失修,无法享受正常的生活。残疾人仍是贫困程度最重、困难最多、扶持难度最大的特殊困难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改善和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对同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幸福乳山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向来注重积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力弘扬爱心助残扶残精神,开展各种爱心助残活动,并涌现了一批先进群体和个人。近年来市残联先后收到社会各界爱心助残捐款项、捐物资折款50余万元,对改善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为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缓解并逐步消除残疾人绝对贫困现象,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倡议:

一、开展爱心走访活动,关爱基层贫困残疾人群体。全市爱心企事业和爱心人士,深入贫困残疾人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开展人道救助,积极捐款捐物。从人道主义出发,积极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理念,争当助残志愿者,踊跃向贫困残疾人捐款捐物,为改善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贡献力量。

三、领取残疾人及其家庭“微心愿”,并帮助其实现愿望。有意者可以和市残联联系,根据自身实际领取残疾人及其家庭“微心愿”,向他们送上一份寒冬里的温暖。

捐款捐物可以联系市残联进行捐助,也可通过市残联直接对接贫困残疾人进行定向捐助。

市残联扶残助残电话:0631-6653306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扬扶残助残的光荣传统,帮助广大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建设美好乳山做出积极贡献!

关爱残疾人倡议书范例

如果你是个盲人,在漆黑的夜里走,你会为别人打上一盏灯吗?也许你会不屑:盲人何须点灯!可是你想过没有,正是这漆黑夜中的一盏灯,使别人看清了路,看到了你,避免相撞。盲人的举手之劳,在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避开了自己的不幸。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关爱自己诗人艾青说过:“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没有衣服的人,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拥抱才能带来温暖。”是的,关爱是何等重要,它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桥梁。关爱他人并不一定要牺牲自己,小小的关爱也是最大的善行。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天都承受了许多的关爱。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我们的学习与成长,凝聚了老师无尽的关怀。正如为了挽救学生的生命而被卷入车下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一样,这样深沉的关心和爱感动了无数的人,也震撼了无数颗冰封已久的心。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也就是昨天,是全国助残日。在以关爱他人为主旋律的今天,关爱残疾人,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给残疾人一个搀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给他们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会儿的辛苦。关爱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爱心,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给残疾人更多关爱和帮助!除了关爱残疾人之外,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同学因为父母早早地去世,只能和年迈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不仅要支撑整个家庭,还要兼顾学业;有的同学由于家中双亲病重,为了治病而负债累累……他们尽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却因为家境的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的同学,以全国助残日这一契机,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义卖活动,义卖活动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给我校贫困学生及社会残疾人,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伸出我们的双手,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响应残疾募捐倡议书材料推荐 篇10

截止到20x年5月22日中午12时,双泉社区居委会共收到抗震救灾捐款64347.85元。即人民币陆万肆仟叁佰肆拾柒元捌角伍分。

其中,以企业形式捐款的有:

许多残疾朋友和低保户也加入到抗震救灾捐款活动中,他们共计捐款885元,其中:刘x500元(残疾、无业)、高x100元(残疾)、高x51.2元(残疾)。

许多小朋友也纷纷将他们的压岁钱捐给了灾区人民。

“心中充满同胞情,捐多捐少都是爱”。在此,双泉居委会代表灾区的人民向参加这次捐款活动的企业及居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大灾有大爱,灾区的人民还需要我们的援助。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活动中去,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x社区居委会

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研究 篇11

一、保护和恢复自信心

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自信心,首先要保护和恢复其自尊心。

1.用心爱护,唤起自尊心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心应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孩子的爱。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和信任智力残疾儿童,用炽热的爱去温暖他们,影响他们,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如:教师对不讲卫生的智力残疾儿童,能从关心、疼爱的角度出发来启发引导他们,向他们讲明讲卫生的意义和不讲卫生的害处,促使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并亲自动手帮助他们洗净脏衣服而不是避而远之。这样,教师的爱会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感染着智力残疾儿童,它既融洽了师生感情,又可增强了智力残疾儿童的自尊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2.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恢复自信心

学校和班级的各种物体的设置要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的行动。教师及其工作人员要对他们持积极的态度,不要对他们加以歧视和排斥。教师对智力残疾儿童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智力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形成,而融洽、和谐、友好的气氛是消除智力残疾儿童心理压力和努力学习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智力残疾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保护和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3.加强同正常儿童的接触与交往,增强弱智学生的自信心

弱智儿童是全体儿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常与正常儿童一起搞活动,如春游、联欢会等,对正常儿童来说,他们从小就懂得社会,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更多地懂得爱,养成帮助弱智儿童的良好品德;对弱智儿童来说,受到保护,得到期待,树立了榜样,明确了生活方向,去掉了自卑感,增强了自信心。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培养残疾儿童自信心的作用

1.“赏识”残疾儿童

残疾儿童在学校中接受完教育之后,回到家中父母应该引导他们温习在学校中习得的知识,肯定他们在学校中取得的成果。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将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2.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残疾儿童的榜样。儿童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有很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残疾儿童会无意识地模仿父亲或母亲的行为,因此在残疾儿童面前,家长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家长决不能在他们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从小进行效果最佳。孩子的心灵是一块非常奇异的土地,播上优秀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优良行为的收获,因此,家长平时要十分注意利用各种场合和有利时机,在残疾儿童心底播上一颗善良的种子,为他们将来树立信心打下基础。

3.防止溺爱残疾儿童

家长不能因为儿童存在缺陷而溺爱他们。有些残疾儿童因为家长的溺爱恃宠而骄,形成了一种事事假手他人的习惯。当残疾儿童离开了父母的庇护,进入学校生活的时候,不良的习惯会影响他们与老师、其他同学的交往,甚至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在照顾残疾儿童生活的同时,要注重对残疾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锻炼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为残疾儿童能够适应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经受更大的挫折。

三、学校教育中培养残疾儿童自信心的主要措施

1.保护残疾儿童自尊心

只有自尊,才会自信自强。自尊是一种自我尊重、自我保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指出:“儿童有它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如果想用我的看法、想法、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情感,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对于残疾儿童,站在平等地位上的尊重,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残疾儿童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致使他们比其他人对自尊心有更强烈的需求,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残疾儿童也更需要良好的榜样。因为残疾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所以给残疾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能够引导儿童认识成功残疾人士的事例,从中吸取有益的部分,并促使其融入自身之中。

2.鼓励残疾儿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一个人自信的源泉。通过激发残疾儿童的自强不息精神,他们将更加容易树立自信心。独立是自强不息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同时面对几十个儿童,无法做到全面细致的指导,所以残疾儿童的独立能力至关重要。培养残疾儿童的独立能力,首先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残疾儿童自己动手,从最小的穿衣吃饭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其次残疾儿童每个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肯定和鼓励;最后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些让残疾儿童自己动手的机会,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联谊活动,鼓励他们表演自己的节目等。

3.增强残疾儿童的实践活动能力

对于残疾儿童来说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如聋哑儿童学习舞蹈、断肢儿童用脚写字,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有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使他们逐渐掌握这些知识。济南市大槐树小学有一名先天愚型的女孩子,她的动作本来十分不协调,但是她倾心于学和练,现在跳起舞来是那样轻松、自如,给人以美感,简直是难以使人相信。可见,残疾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不仅仅能够掌握一门知识或技艺,还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

另外,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人自信心的检阅台,残疾儿童是否真正具备了自信,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很多残疾儿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些成功,可是临到自己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又会着急紧张,茫然无助。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实践造成的。教师应鼓励残疾儿童大胆去做,身体力行,并通过实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其成就感。

4. 增强教育教学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在特殊教育领域的道路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真正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的权益,使他们在跟班学习和生活中享受到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改善与磨合,创造出真正属于残疾儿童的教育的天空。

自信心是一个人活动成功的内在支柱,是活动的心理准备和条件。恢复和提高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特殊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孙玉梅.教育公平视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007 (1):1-2.

[2]李文上.如何正确地认识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J].特殊教育.010.

[3]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003:254-257.

上一篇:企业如何选择简历?选择什么样的简历?下一篇:论安乐死的合法化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