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与合作的议论文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独立与合作的议论文(精选4篇)

独立与合作的议论文 篇1

1.仅仅当作一种“点缀”.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这种“蜻蜓点水”的合作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盲目的交流,盲目的发现,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无源之水”,仅有的只是一种“点缀”而已.

2.仅仅当作一种“时尚”.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时尚”,不管问题是不是很难,不管学生需不需要,也不管是不是重点.只要能满足教学的,都毫不迟疑的用上,从而导致了合作的毫无价值,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把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对立起来,使合作学习走进了“极端化”的死胡同.那么我们的物理课堂到底是需要小组合作还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来具体的阐述.

一、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

心理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只有经过独立的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同样,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比如,在学习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思考题:一位学生从家A出发,向北走了4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 m,到达B点,让学生总结一下矢量的加法法则.这里就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位移并不是把4 m与3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

可见,让学生心中有疑问是好事,这个疑问正是合作交流的开始.一般来说,在合作交流前,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交流之后,激发思维的碰撞

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一些时间,反之则少给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往往不充足,使学生显得匆忙、零乱,来不及形成完整的观点,甚至合作刚刚开始,就被教师打断而进行其他内容,这样,学生既没有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又没有实现观点上的认同与整合,更没有做到结论上的再思考和再升华.这种“形同虚设”的合作学习,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 在合作操作中思考

我们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又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2. 在合作研讨中思考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也为思想提供了碰撞和交融的平台,而这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样要以独立思考做基础.

三、思考中合作,合作中思考

建构主义观强调: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建构主义观下的物理教学,不是学生对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内化重组、合作交流,主动的进行建构过程.而这个知识的构建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合作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整合,从而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认知策略与成果,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由此,我们的物理课堂到底是需要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思考,不是我们说了算,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既要重视小组合作,又要兼顾学生的独立思考,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创和谐的生态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和谐的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小组合作自然走进了我们的教学视野.很多物理教师正是看中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细细观察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很多物理教师只是重视合作的形式,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本文将着重阐述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统一

参考文献

[1]于长海.高中物理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黑河教育,2004(6).

一个与央视合作的独立制作项目 篇2

2012年,该片获得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全额投资,并作为“传奇中国——历史篇”的单元,于2013元旦期间在频道播出。作为一家小型民营公司的项目,《海峡攻心战》的成功运作过程也让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多年的制片人、导演感觉到与以往不同的体验。这是在纪录片频道开播之后不同以往的变化。

没有市场创造市场

自2010年元旦开播以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先是小范围通知社会制作机构,开始举办“活力中国”纪录片方案征选。到2011年底又举办“传奇中国”征选,目标范围逐步扩大。到2012年12月举办制作行业年会,势头蒸蒸日上,反复强调“好片出央视,好价出央视”。一个没有纪录片市场的人口第一大国,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因为一个频道,发现题材不够多了,制作人才不够用了。这真是一个盛产奇迹的国度。

搭乘这一班奇迹列车,沈晓闽导演和我送出了《海峡攻心战》的策划书。跟央视有过合作的人都知道其机构之庞大,流程之漫长。但是这次跟纪录频道的合作,出乎意料地顺利和高效。监制对提案的反馈很快,修改后直接进入签约流程,然后就是等待第一笔款项的到位。等待期间,导演因为着急还自己垫款进行了一些前期的拍摄,可见“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虽然粮草还在路上。

一个有趣的现象,我父亲吃饭时间基本只看凤凰台的新闻,但是在经常出现“迎客松”的日子里,他果断地转向了纪录频道,而且会忘记转回凤凰新闻。我猜想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在很多家庭中。凭《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红火起来,发行商就是隔壁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数据显示门店销量超过6万套,假设每套100元,营业额就是600万,这可不是CD唱片时代,早就WEB2.0了。纪录频道从形象包装到节目编排都吸引了大量观众,有人说这是中国的Discovery。无独有偶,上海纪实频道也曾愿景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头文字D”。作为一个无法落地,掣肘颇多的境外媒体,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为何具有这样的品牌号召力?

拭目以待纪录频道的发展应该是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

纪录片的制作讲究小而强壮

我们的媒体甚至我们的生活都长期浸淫在宏大叙事的语境下,纪录片的制作也曾受浮夸风的影响,“再现”的手段被滥用就是一例,有些拍得像伪劣电视剧,有些全片再现,看得国外买家一头雾水还不忘打趣——看来纪录片的形态在中国获得了新的发展。

纪录频道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标准化生产平台,主流的,商业的。但是从央视背景,选片口味,生存环境来看,纪录频道的标准化与美式套餐又有不同,似乎存在不一样的可能性。这也是2012年年末纪录片频道年会令很多纪录片工作者振奋的原因之一,因为不用“卖身”也能花到央视的钱了。

诚如出版社不必养着作家,频道也毫无必要养着大量导演。纪录频道试水期的投资已经足以让大量社会中小制作机构尝到甜头。后者最大优势就是操作灵活。《海峡攻心战》的拍摄主要集中在厦门周边以及台湾的台北市和大小金门。虽然有了自由行,去台湾拍摄怎么说都算国际制作,也多得台湾同行提供的信息和当地的协助,大到联系采访对象,小到食住行,过程很真很踏实。假如这样的活动冠以官方的名衔,我们未必可以接触到那么市井、素颜的台北,还把大小金门走了一遍。金门岛依旧有很多区域是军事管制范围,导演爬上太武山制高点拍金门全景,下山的时候遇到驻防士兵的询问检查,开门见山地表达意图,大大方方回放素材,加上“地头蛇”向导的解释,素材得以保全,山没有白爬。事后导演有种地下工作者死里逃生的唏嘘感,于是当晚杀青去了金门最火的一个烧烤店“腐败”(前一天没预订白跑一趟),500多元一位,不论荤素干稀,管够。

一个24小时双语播出的纪录片频道可不是一般的吃货,而且要求不但管够还要管好。自从发动了全国各地中小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题材和人才短缺的压力明显有所缓解,至于标准化过程的不适应,不过是短痛而已,如何在标准化的规则之下不至于变成麦当劳或东方既白才是长痛之思。频道与社会制片机构的共赢是持久战。

电影市场在追求类型片和“纺锤型”的制作比例。媒体纪录片行业似乎更加拥抱这两个法宝。因为“巨无霸”和“作者风”不是自然选择就是机缘巧合。海量的遍布全国的各有所长的专业化中小纪录片制作机构才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很多人都会用到“独立纪录片制作机构”这样的词汇,其实独立不是一个标签,也不等同于地下,更不代表影像品质上的妥协。有当代著名艺术家说过:穿着独立电影的马甲去逛国际电影节。何其幽默的调侃。咱是大国,可自信心真的源自大吗?可以的话,喜洋洋灰太狼岂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起博器?

先把家门口的地耕耘好

2012纪录频道的年会紧接着广州的国际纪录片节,原名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2012年是10个年头,早年入围此大会的体制外制作者受资助出国交流考察,甚至硬着头皮上台宣讲,都表现得毫无底气。这些曾经没底气的独立制作者有不少就出现在纪录片频道的年会上,我相信现在他们如果想靠的话,大概知道有棵树在什么地方。但是树未必肯让你靠。联合制作、版权分享、风险共担这些词汇应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被接受。

有句话叫“行取说不得的”。制播分离不能说,但是大家都想做。那就踏实做吧。三五年耕耘,品牌建立起来,改革也许就是这样随风潜入夜,培育市场和观赏习惯也许就中央电视台是这样润物细无声。

某年上海电影节吕克·贝松作评委会主席,有中国年轻人问他怎么才可以获得法国的基金支持自己的电影梦,吕克·贝松回答:我年轻的时候可没有想过要找好莱坞或者中国的资金来资助我。我理解是自己家有地不耕,跑他乡去讨饭作甚?

宣传工作其实每个国家机器都在执行,宣传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的宣传不笨拙不讨厌。陈晓卿微博发过:纪录片是最好的外宣。我敢说纪录片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外宣。

其实提案招标也好,抓大放小也好,今天发生在纪录频道和纪录片行业的事情其实早在电视剧、IT界、房地产、商贸领域等各种行业发生过了。何况我们又没分房分红分股票之类的红眼壮举。很多纪录片工作者也未必见过央视广告部招标现场那“鸡血四射”的亢奋场面。所以纪录片频道的年会现场井井有条,提案规规矩矩,有感动没冲动。看来纪录片工作者普遍读书较多,不会轻易激动。要不就是直接电影长镜头拍多了,手脚都麻了。

独立与合作的议论文 篇3

一、独立学院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既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也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定位。独立学院发展至今,已基本上明确了自身的发展目标,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但是从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大多数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率偏低,而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当前工作,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这表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和锻炼,所学知识不能及时得到运用。根据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动手实践,对所学知识立即应用,这样的学习效果可以高达90% ,而且不易忘记。可见,实践教学对于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教育部正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独立学院要想求得生存,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而校企合作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深入实际,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寻找实践平台。

二、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通过有效地利用企业特殊的教育环境和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课堂集中教学和参加企业生产实训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即将传统的“见习”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早被高职高专院校采用,随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许多独立学院也开始借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形式有“订单式”培养、建立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合作、“3 + 1”等模式。[3]其中,“3 + 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独立学院采用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校企合作形式。

所谓“3 + 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前3年在学校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要求,完成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校内学习,大学最后1年到企业或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实习锻炼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4]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高校理论教育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实践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弥补了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的不足,增加了实践学习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有助于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通过上述对“3 + 1”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可知整个大学学习分为两个阶段: 前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实习单位实践。因此,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两个阶段实施该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 在校学习阶段。该阶段学生在学校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要求,完成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校内学习。由于该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因此要顺利完成该阶段任务,独立学院应该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并根据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和调整。同时,结合企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在强化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分配。学生通过在校三年时间的学习,能够完全掌握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

第二阶段: 在实习单位实践阶段。该阶段学生到企业或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实习锻炼。学生在经过三年的理论课程系统学习之后,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动手能力至关重要。根据“3 + 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独立学院必须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就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各自职责等达成协议。协议签订后,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深入企业实践活动,完成课程实习、项目实训,并根据实践内容“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

四、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赴兄弟院校,就独立学院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发现有少数独立学院部分专业已尝试采用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但基本上还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具体实施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企业、学校、政府三个方面。

1. 企业方面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盈利成为企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且要消耗企业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还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泄漏以及学生的安全管理等问题。因此,导致企业在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少有企业愿意实施校企合作,高校也只能被动地通过自身的人脉关系寻找合作单位。即使有少数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但是合作程度也非常有限,比如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足,甚至一些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不对口。同时,指导学生实习的技师理论水平不高、表达能力不佳,难以较好地把自己掌握的技能与方法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涉及商业机密的知识,技师根本不会告知学生。这样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得到相应的锻炼,学不到预期的知识,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这些都会影响校企合作的进行。

2. 学校方面

在校企合作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独立学院很愿意与企业合作,并积极寻找合作单位,但是学院也只是停留于做表面工作,往往是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完全由实习单位负责,至于学生是否在实习中得到锻炼、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空间多大、具体如何安排学生实习等,学院都没有后续跟踪与反馈,学院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也没有相应的考核与监管。这样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处于表面化、低层次状态,存在“重协议、轻落实”的放任现象,学生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难以达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 政府方面

目前,我国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有力的支持,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缺乏有效协调校企双方利益及行为的制度,从而导致校企合作处于低层次状态,出现高校“一厢情愿”现象,无法保障校企双方长期稳定地合作。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政府有效的监督及评估,校企合作仅仅通过契约等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无法保证合作过程的顺利进行,也难以推动校企合作朝着更深层次、更广方向发展。

五、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的对策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得以真正实施的关键在于校企双方能否达成共识、紧密合作,政府能否在校企合作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方面给予鼓励与支持。

1. 企业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在短期内对企业的效果不明显,但是,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而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企业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中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及实践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过程,真正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及长远利益的一部分。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对学生应该实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及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岗位工作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必须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及成绩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合作等。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企业还可以考虑正式录用,以储备人才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2. 学校方面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校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从真正 意义上深 层次地进 行校企合 作。“3 + 1”培养模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实训,它的时间跨度较长,学习内容较复杂,涉及学生和岗位数量较多。[5]因此,学校应结合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严格计划、组织、布置和落实实习工作。

首先,合理安排实习教学计划。由于“3 + 1”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独立学院应当根据企业的要求,按照社会市场需求调整和设置课程及课时分配。为了提高实习质量,独立学院教学部门应该和企业相关人员相互沟通,了解实习单位对实践教学的建议和安排,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科学合理的实习教学计划。其次,加强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管理。学院必须明确规定,学生只有与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才能到单位实习,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按照协议规定统一住宿,不能擅自外出居住。同时,学院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后,建立相应的考核与监管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达到实习的预期目标,独立学院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学院和企业各安排一名实习指导老师,就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及监管。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独立学院不能忽视企业的盈利属性。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课程学分互换的方式,按照学院学分制管理中每学分的收费标准,按学生实习环节总学分数支付企业相应的培养经费。学生实习期间按照学分支付给实习企业的培养经费计算公式为: 培养经费总额 = 单位学分学费×学分数×学生数。

3. 政府方面

由于校企双方的利益及价值取向不同,双方很难自主达成协议,这就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积极推动并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政府必须意识到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任务,整个社会、企业都必须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政府应该作为主导者、调控者,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为校企共同培养社会人才搭建合作平台,[6]建立有效的保障和运行机制,推动校企双方长期稳定合作。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通过校企合作“3 + 1”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与推广,学生可以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独立学院可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降低人力成本,选拔到符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企业、独立学院、学生”三赢,真正做到政府、企业、高校共同为经济发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必须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教育理念的创新,文章通过介绍“3+1”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指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独立与合作的议论文 篇4

【关键词】合作教学 ;尝试;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一、中外合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起步较晚,课堂教学受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受学生实际水平、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和质量不理想,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差,教学总体水平提高很慢。在这种情况下,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正是对课堂教学策略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有效的尝试。我们长期以来所习惯的传统英语教学的方式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宰,课堂教学满堂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外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重视语言的运用,强调一切语言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挥各自的优点,共同思考和探讨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选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和提高,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教学的具体过程及步骤

1.中外教师互相听课,互相了解,给出评价,交流意见

中外双方教师在合作备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双方先互相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互相了解对方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特点。同时,听课之后双方要互相进行总结对方的课堂教学优点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选课、备课,为合作上课作好准备

中外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具体做法如下:

A. 选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来选择上课内容

B. 备课

a. 讨论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b. 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环节、活动练习

c. 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d. 分配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时间

3.合作上课,互相帮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合作教学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惊喜。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双方互相帮助,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A. 任务是分配好的,但协作是每时每刻的

虽然双方的教学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早已做好安排,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双方应随时做好互相协作的准备,这正是“合作”的精髓,同时也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榜样。

B. 课堂中注重实例说明和实践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用实例说明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同时辅以充足的实践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太阳总在何处升起》时,为了使学生展开对于该单元主题的讨论,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Questions:

1.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in Wuzhong and life in countryside?

2.Have there been any changes in the countryside? What have these changes been? How have they affected you?

3.Wha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ity?

我们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用不同的形式将他们的答案表现出来,形式不限,可以是对话、短剧、演讲甚至是歌曲。通过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C. 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和自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和使用了大量、灵活的教学方法,如Group Discussion, Voicing Your Views, Reading and Finding Information, Running Dictation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合作讨论及自主动脑思考的活动中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来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D. 活动后注重学生的成果展示及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活动后必须要求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检测,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成果展示之后作出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自我的学习潜能。例如在讲《美国文化》中的《美国电影》这节课时,我们在介绍完电影的类型及其代表作品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将学生分为六组代表六个电影类型,然后再根据所给的八个人物/物体,进行电影类型模拟表演。我们给了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去准备和排练,又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表演,并且每一组的同学都得到了“Good job!” 和“Well done!”之类的评价,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后与合作前的对比

1.在进行过一段时期的合作教学之后,我们发现了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由合作前的知识灌输者转换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认知过程的主体,有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的权利。

A.合作前

B.合作后

2.课堂教学的整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合作前:

a.课堂教学呆板、机械、没有生机

b.课堂气氛单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c.课堂教学对于老师来说难点多,任务重

B.合作后:

a.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活动多,生机勃勃

b.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c.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

3.学生的变化

(1)中外教师一起授课,给学生以新鲜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们的教学的一般形式都是一个教师在一个班或者是两、三个班级进行授课,学生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对于两个教师一起、特别是中外教师两个人一起授课的课堂几乎没有感受,因此中外教师两个人一起教授一门课程无疑会带给学生以新鲜感,课堂教学被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做到从简单的学会向真正的会学转变,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在表达观点,发表意见及展示活动成果中锻炼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教学活动后必须要求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检测,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成果展示之后作出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在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必将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独立自主性也会慢慢地培养起来。

综上所述,合作教学在实践中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学生学习的指导,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会学生独立有效地制订学习策略,因此对于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17—23.

上一篇:干部作风建设春风行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办理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