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刘海英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这样一个仅有的、宝贵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与孩子最亲近、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我们会给与他们什么样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为母亲的我,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万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

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四、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五、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

六、常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七、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八、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一、净化了心灵, 克服了职业倦怠

孔孟之道以强大的生命力, 历经数千年, 已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虽平凡, 但寄托着国家民族之未来, 所以教师的师德是否高尚关乎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而经过研读此手册, 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把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凸显出来, 来一个彻底的摒弃。圣人的言论虽早年曾熟读诵背, 但由于年轻, 没有深刻理解其博大精深的道理。而现在我的思想、阅历都达到了一定的阶段, 再读圣贤之道, 感叹古人早在几千年之前对学习、尊师重教就有如此高深和独到的见解。猛然间, 对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 内心的愉悦溢于言表。也让自己感到身为一名教师的无上荣光和骄傲。从而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倦怠思想彻底抛弃, 深信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将会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剩余的职业生涯。

二、对施教无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赞赏

在故事名言篇, 我对一个个小故事渗透出的教育寓意尤为赞赏。因为自己是个对工作严谨的人, 对学生严厉的人。在率先垂范方面, 我深信自己做得很好, 但是说话办事比较直率, 尤其是批评学生直来直去, 有时会造成学生不理解, 与我产生对立的情绪也时有发生。看到故事中的老师批评学生有的是讲个小故事;有的是用一句幽默的又有哲理的话批评;有的是正话反说, 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在润物细无声中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关系, 为“亲其师, 信其道”打下基础。这种无痕施教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通过阅读这个篇章, 我像照镜子一样把自己工作上的优点和不足完全清晰地反映出来, 对我的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性的作用。

三、心理保养是继续健康工作的基础

世人对教师赋予很高的评价——人类灵魂工程师。反映出教师工作不仅是教学生知识, 也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塑造。而教师本人就更应有健康的心理, 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现在屡屡看到或听到我们优秀的学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都缘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自身或者是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只重视培养他们文化知识的掌握, 忽略了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犯罪案件。所以我倍感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正人先正己, 一定要先修正自己的心理, 然后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暗示, 避免出现周一超、马加爵, 乃至近期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 无一不反映出一些学业有成的高材生在健康人格上的缺失。

因此今后我必须要在理论上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 在工作上纠正以往不正确、不科学的做法, 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第一要素为工作准则, 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为己任。

四、负起家庭的责任, 打造完美人生

在这本书中, 让我们教师干工作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对家庭的责任。我们当老师的往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对家人照顾得少, 对家庭的付出更是微不足道。有不少老师在亲人不在了后悔晚矣;或者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错失教育良机才悔恨当初。教师也是人, 不能脱离整体单独存在, 家庭的不完整或不完美, 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遗憾。我本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孩子上小学时都是爷爷奶奶领她去课外班上课, 我没领她上过一节课。更没有像现在的同事们领着孩子学奥数、作文、英语, 甚至是书法、围棋。在寒暑假领孩子旅游, 到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这些教育在我女儿成长过程的缺失, 导致孩子在上初中后成绩总在后面。她学习不得心应手, 还缺乏自信心, 我们两个人都是心率焦脆, 焦头烂额。我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却断送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在其后的三年中, 我努力地弥补, 虽然有些效果, 但跟优秀相去甚远。这件事至今我都无法对自己释然。这是我的“痛”也是教训。在我小辈的同事中, 我每每拿自己的例子教育他们不要只干工作, 也要把自己的孩子成长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工作家庭两不误, 才不愧你是一个老师, 你的孩子才会觉得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是多么自豪的事。你的人生才完美无憾!

五、同事相处之道的艺术

这本书告诉我们同事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常帮助别人;学会尊重;避免争吵;平等待人;保持距离;拒绝敏感;心热脑冷。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同事之间的交往既要礼貌待人, 尊重他人, 还要有一颗善良之心, 助人为乐之举;但同时要保持头脑冷静, 避免跟同事争吵, 遇到问题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友好协商;并且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应有的独立, 不能代劳替别人做决定。相处的艺术我想在这本书中有客观地介绍。

读书是我们教育工作起步的基石, 是我们攀登教育高峰的阶梯, 是我们展翅飞翔的翅膀, 是我们无止境的追求前进的动力, 研读教育类数据对教育工作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

摘要:《教师发展手册》是一本支持教师成长的工具书。既能折射出教师职业生涯从新手上路到成熟成长历程所需付出的各种努力、掌握的多种技能, 以及无私的奉献;又能在工作中对教师事无巨细地指导;还能在生活中给教师以启迪, 本文阐述了一些阅读此书后的心得, 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发展手册,心得

参考文献

[1]姜勇.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J].教育研究, 2010 (1) .

[2]杨骞.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J].教育研究, 2008 (4) .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刘海振) 篇3

刘海振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上海为期

5天的班主任培训。短短5天的时间,我们却听到了各位名师的讲座,如:马兰霞老师、吴金瑜老师、方海东老师......他们毫无保留地对我们传授经验、跟我们交流经验,也让我们受益不浅!

教师本就是一项无私又崇高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项艰难却十分重要的工作,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的体会更深了。其中听了周士良老师的报告,感触颇深!报告里,周老师用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很多他教育学生的例子,让我们觉得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不会很枯燥,是在一种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的。

周老师的报告中运用最多的就是以“亲爱的”来称呼学生,让我们耳目一新。做了几年多的班主任,一直想的就是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让学生不敢再自己面前造次。虽然闲暇之余,也跟学生们一起踢毽子,跳绳,搞一些活动,但是学生总是很容易犯各式各样的小错误,而且是说三五遍还会出现的错误。所以,还能多时候我都是板着脸的批评他们。听了周老师的讲座,我才发现,这种方法让学生既想跟你亲近,又怕犯一些小错误而不敢亲近。教育学生必须要教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打动他们的,用亲切的称呼,幽默的语言,和合理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能够彻底的改正错误。

周老师还有一个很可取的方法就是在班里有了新同学而且还是一个别的班都不要的学生的时候,鼓动全班学生为了欢迎他而装饰教室、安排最好的位置,并捧上鲜花、放迎宾曲、致欢迎词,无不体现了周老师的细心。周老师的这种做法也让这个一直备受冷落的学生感受到了新集体的爱,受到了大家的尊重,重新树立了自信心。这个学生在以后的两个年头里,和老师一起吃早饭,一起吃晚饭,一起学习,一起锻炼。老师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最终,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为了一个能为社会做出自己贡献的人。

周老师还提到了一个家访问题,只要没有很大的阻碍,周老师计划好的家访时间都会按照计划进行家访,不管是在很热的夏天,骑着自行车走了很远的路,还是忙到了晚上十点多,周老师都会坚持完成。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让我们能感动,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只有更多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家长及时沟通,才能让这个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也会让自己的教育更好的进行。

周老师的故事还有很多,带给我们的震撼也有很多,尽管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的报告,却让我们对班主任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应该把自己对学生的爱,豪无保留的倾注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爱,让世界充满爱,为学生更美好的明天而继续奉献。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他变量重要的多。老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指路人,而非引路人。指路只是为学生确定方向,可以忽略具体途径,学术之路靠他们自己思索前行。引路则有可能使学生亦步亦趋。何况自己并非全能,可能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术的薪火传承。老师应该强调,“读书万卷重在消化吸收以变成自己的思想,下笔万言贵在突破创新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通过在上海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我深知我在教育岗位上任重而道远。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的事业却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价值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体现„„师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想说:我的选择是光荣的,是无怨无悔的。

是啊!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用爱心与责任去关心每个学生,铸就崇高的师德师魂,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谱写生命的乐章。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侯海英

今年7月7日至11日,我校在安居区教育局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了为期5天的政治思想学习。在这五天里,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学习动员、、教育系统内部文件、教师自查自纠,讨论交流等事宜。

通过政治学习,使我对老师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师生关系领悟很多。

下面我就教师的定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老师是知识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其次老师是学生的人生的示范者。授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老师首先就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影响着他们的学生,甚至是学生的一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老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

生的情况管理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的精心管理,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第四老师是学生的呵护者。师爱应该是一种真正纯洁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师爱应该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无私广泛没有血缘的爱。师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师爱应该是一种公正公平的爱,是惠及全体而没有差异的爱。但是关爱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爱而有格。过了度,出了格,师生关系就会出现偏颇,导致教育的失败。故教师要严爱相济,不迁就姑息,甚至放任自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严而可亲,威而可敬。

第五老师是学生的倾听者。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教师和学生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经常与之谈心,使他们感到老师在意、关心他们。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到老师面前敢说敢做,这样老师就能够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负起自己对学生、社会的崇高责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2001年的他服从组织安排,放弃舒适的城镇生活环境,克服重重困难,到偏僻的山区创办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他,10年的艰苦创业,10年的奋力拼搏,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平安培训学生38万余人。他,成为全省德育基地建设的典型,办学经验被广泛推广。在当今一个人人都奋力往大城市发展,享受都市生活的繁荣和乐于追名逐利的社会,刘海同志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一心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高风亮节,实在是我们所有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习的好榜样!

首先,学习刘海同志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刘海同志32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教师队伍的师德楷模。可以激励我们更好地防范对职业产生倦怠心理。

其次,学习刘海同志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精神。一个曾经荆棘遍野、校舍残破的荒凉之地,刘海扎根于此,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用真诚、坚毅、智慧和勇气,带领着他的团队创办了一所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这就是刘海的教育梦,也是他的“中国梦”。梦想改变了刘海一生,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个人换岗的要求,不仅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办学之路,而且还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梦想改变了一个地方,这座特殊学校已经成为茂名市德育工作的特色品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的一面旗帜,成千上万学

生和家长的道德港湾,未成年人修正人生航向、传承革命传统的神圣殿堂。梦想可以改变一切,只要努力为梦想买单,才能实现梦想!最后,学习他的厚德诚信、实干创新精神。他是以德为上的示范者。刘海常对教官们说,建好一个德育基地,就会少建一座监狱,思想道德建设是基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实践基地这个“以德为主”的教育课堂上,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是一位示范者。在刘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以德育德的师者形象,他不仅重视课程教育,而且重视环境育人,给基地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赋予了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在优美宜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德育基地,其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中小学生从精神上强大起来,这种精神就是无坚不摧、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刘海身上的这种精神,厚德载物,润物无声,感染教育着许许多多的教官和学生。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他是敏行敢为的实干家。面对举步维艰的办学条件,又遇妻子和父亲相继病倒,刘海也曾经想过辞职,“起初几年每年到了暑假,我的包都装着辞职信”。但是,他一次次提醒自己:“若选择放弃,可能下半辈子都会在内疚中度过!”正是凭借着不屈不挠的实干精神、淡泊名利的苦干精神,刘海走过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艰苦创业期,在一次次迈过沟沟坎坎的考验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10年的艰苦创业,10年的奋力拼搏,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教育培训学生38万余人,成为了全省德育基地建设的典型,办学经验也被广泛推广。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正是行动和实干,需要像刘海一样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唯有实干,方能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常州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篇6

该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其中一整套VI设计折射出该园的教育品质和特色风范。

图标说明:

本标志由“L、H、S”即“刘海粟”的首字母构成含苞欲放的花朵,具有幼儿园特点的识别性,花朵造型饱满,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三原色的运用,使标志整体明度提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办学特色相呼应。花朵下面是绿色的枝干和幼苗,象征着社会的关心、老师的关爱,也象征着孩子们活泼可爱、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个性。整个标志线条流畅,色彩活跃,象征着刘海粟美术幼儿园的办学口号“艺术的摇篮,人才的阶梯”,孩子们在这片乐园里快乐成长!

VI运用后的体会

1.幼儿园取得了整体风格上的一致,这种整体的视觉效果统一了幼儿园的形象,并对教职员工及家长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效果。

2.在整体行业中,更加体现了个性,突出了我园的标志和品牌。VI整体设计已经成为幼儿园的第一张名片,给家长和孩子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一套完整的VI识别体系就像红酒一样越老才越香,越陈才越浓。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西平县第三初级中学——吕宁锋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 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 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我所指的是生物学的基因和生态系统、哲学和神学的隐喻和参照系、文学素材中背叛与宽恕以及爱与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类学的人为现象和族裔,工程学的原料的限制和潜能,管理学的系统逻辑,音乐和艺术的形状和颜色,历史学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学领域里难以捉摸的正义观等。”

这个“伟大事物”也许难以定义,但通过这么多的例举我们应该都能理解。当我们都关注于这个“伟大事物”,为这个“伟大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时,教育的共同体就会处于、的状态。比如,围绕“伟大事物”而产生多元的观点;对一些现象采用多重含义的解释;欢迎有创见性的争论,没有愤怒和偏见;彼此间真诚相待;体验谦卑,心存敬畏,等等。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沿着崎岖的山路,调研组一行走进黄坪乡青春村,实地查看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并到部分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帮扶规划落实情况。

座谈会上,青川县人大主任向勇代表青川县对省通信管理局派出挂职干部到青川县任专职扶贫副书记、大力支持青川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表示感谢。青川县副县长张国辉介绍了该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三大主战场”,突出脱贫攻坚,以扶贫开发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开发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综合治贫、全域脱贫的新路子。

邢海英对青川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青川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将其摆在全县工作核心位置,在具体实施中,工作思路清晰、举措扎实,全县的道路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也呈现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同步小康目标正有序推进。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教师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总结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应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取。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务必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所以,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潜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教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构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决定。就应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就应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教师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总结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就应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就应扮演什么样的主角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就应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就应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到达“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潜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潜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我潜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此刻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靠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靠成人的帮忙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潜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职责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岗位,对自我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潜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忙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我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一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我的意见和推荐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潜力上取得更大提高,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透过干部这个小群众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群众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我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潜力。

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我,培养学生对自我、班级、家庭的职责意识。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能够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资料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能够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梦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一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

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期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就应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能够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片断练习,能够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超多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必须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所以,在学习本文后我立刻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资料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述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忙别人的完美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我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

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潜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教师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总结3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这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那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齐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我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就应有自我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务必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我的主人绝不仅仅限于做自我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我,对自我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我主人却不认识自我的个性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就应明白自我的优缺点。二是要自我选取,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我选取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并且要尽自我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我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能够这样教也能够那样教,教出你“自我”来。四是自我评价自我,自我教的好不好自我要总结,仅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务必有一桶水,可按此刻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提高,便觉得自我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务必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并且此刻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样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就应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让自我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完美,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潜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潜力,这种潜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完美的。能够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永不放下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那些个性的孩子正是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盼,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下,绝不放下。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下。”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并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就应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六、“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必须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期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务必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我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所以,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透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点滴想法,读着著作中的每个推荐,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我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所以更从容的走好自我的未来之路。

教师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总结4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我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我明白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简单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教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我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就应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能够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能够让你充满内涵;能够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应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取。

教师读书笔记个人心得总结5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语)”

很多时候在琢磨“后进生”这个词语,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词的准确在于含蓄地给了差生一个称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说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能,就每一个学生而言,他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就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非得给他们画上一条线,再打上一个印,末了还起个好听的名字。

“后进生”对应“先进生”是不言而喻的两群人。是什么让他们不一样,做教师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尽管我们批评了很多年唯考试和成绩论,并且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数依然是分数。“语文数学考高分就必须能做一名好厨子”“语文数学不好就肯定妨碍他成为出色的修理工”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他同班数学好的,有几个写出了《围城》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就应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我们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务必有特色。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培根说过: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当你对学生微笑时,能增强你的亲和力,能消除孩子们对你的防范意识,增进师生间的情感。特别是在孩子们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老师的微笑能带给他们克服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当学生考试失利时,我用微笑去安慰他;当学生举棋不定时,我用微笑勉励他;当学生胆怯不前时,我用微笑鼓励他;当学生遭到歧视时,我用微笑呵护他;当学生成绩进步时,我用微笑激励他;当学生感到疲劳、压抑时,我用微笑帮助他放松心情,度过难关,迎接挑战。

当学生违纪、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爱劳动、不思进取时,我还能微笑着对待他吗?不,当然不能。但我大可不必像其他教师那样横眉冷对、冷嘲热讽、棍棒相加,我只需用平静的神色和短暂的沉默来表述我的不满和痛心。没有“战火”和“硝烟”,学生却能通过自我检讨来改正缺点和不足。其实这功劳又该归于谁呢?应归功于微笑,否则不微笑也就传递不了那样多的信息了,而其他手段又必然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阻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还有,生气往往伤身,反之,微笑也可算得一种健身手段吧。

一个爱微笑的教师才能教出千千万万个爱微笑的学生。当学生学会微笑时,就已迈上了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紧要的一步。微笑能帮助孩子克服更多的困难,能让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能使孩子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机会,还能培养孩子乐观的学习心态。教会了学生微笑,不仅等于教会了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上是培养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教学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微笑就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同时微笑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样是笑,但他却又分成真笑、假笑、阴笑、傻笑、讥笑、皮笑肉不笑等等,故而产生的效应也不竟相同。

当我们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时,当我们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时,我们就会认真刻苦地去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就会耐心细致地去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此时,我们的每一次微笑才能是真诚的,才能真正让微笑成为一种神奇的教学手段。

刘海英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正是因为传统戏曲无形中对于人们的内心存在潜在的影响, 故而, 在我们从事其它现当代视觉艺术的时候, 对于这种潜在的文化记忆的挖掘也就成为了一种必要。作为现代视觉传媒之一的动画艺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对于本土传统戏曲资源的借鉴与利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对于传统戏曲资源的充分与恰当的应用, 能够使创作出的动画作品从内心深处得到本土、乃至本土以外的外界的高度认可。以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编演曲、获得国际金奖的动画片《人狼同舞》为例, 该片将湖南本土的皮影戏作为创作的主要借鉴资源, 以人与狼为主要角色, 讲述了狼妈妈不顾众狼的反对, 在山水洪流爆发之际, 将一个婴儿从水中救起来, 并将之抚养长大, 产生人与狼的真挚、无私的爱的主题, 这种爱跨越了群体、跨越了隔阂, 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该剧采用温暖, 并且敏感的形式, 将人类和动物、生命与自然统统推入了一个母爱的话题,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这话题也是一个充满永恒魅力的话题。该片从头至尾, 不矫揉造作、自然而然地演绎着、流露着人与动物的互爱。

狼本来以吃人为形象, 但在具体的剧情设置方面, 该片却打破了传统思维, 将狼与人置于大的动物物种学的角度去考虑, 并将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母爱因素放大, 使得狼与人可以相爱, 人与狼也可以相爱。《人狼同舞》在对传统皮影戏进行借鉴的时候, 还注意到了其细节的动人之处。同时该片也打破了传统皮影戏平面化的舞台形式, 创立出了立体多维的视觉效果。在对传统皮影表演成分进行借鉴的同时, 将现代影视蒙太奇手法, 以及其他媒体交互技术综合运用到了具体的片剧创作之中, 形成了具有形象生动、活泼大气而又不失传统意蕴的动画特征。

《人狼同舞》将具有两千年传统的皮影戏作为创作源泉, 无疑具有演绎其历史厚重感的心理作用, 当观众置身于此, 并欣赏该片时, 一种文化的记忆被唤醒, 某种深刻的认知本能地受到召唤。同时该片又将人与狼共处的情节不断地升华, 将狼妈妈爱人婴孩子这样的即冲突又合理的情节被贯以母爱的永恒意义存在, 使得母爱的本能已经具有了超越动物与人的边界, 同时, 这种母爱又以传统皮影的形式为借鉴。这种对于永恒的母爱的价值与传统戏曲文化的两个维度的对接, 使得《人狼同舞》在合理利用湖湘戏曲文化资源的同时, 很好地将现代与传统结合了起来。

一般而言, 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可待开发的宝库, 其优秀的戏曲文化因素为我们从事动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以及文化资源。由常德创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投资1800多万元的动画片《刘海砍樵》就是对湖南花鼓戏的直接借鉴。

《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名篇。其艺术原型源自湖南常德刘海与胡秀英的传说故事。根据《武陵藏珍》记载, 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面有一大金蟾, 时常在夜晚的时候口吐白光, 且白光冲井而出, 直入云霄, 凡有道德之人, 乘坐此白光皆可入天堂成仙。而刘海家贫如洗, 居住于井旁, 但他却为人厚道, 事母至孝。刘海常常以砍柴卖柴为生, 侍奉母亲。山林之中有一只狐狸修炼成精, 化为美丽的姑娘胡秀英, 欲与刘海成亲。婚后, 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 口吐白珠, 让刘海做饵子, 垂钓于丝瓜井中。等到金蟾咬钓而起的时候, 刘海便乘机骑在蟾背上, 这样, 纵身一跃, 羽化登仙。——这是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的剧情大概。

常德创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刘海砍樵》全剧88集, 每集12分钟, 总时长1056分钟。该动画片具体而生动地讲述了主角刘海的成长历程, 从不同的角度, 多方位地挖掘与塑造了其善良、勤奋、孝顺、乐观的形象。该片在对传统花鼓戏中一个以讲述以爱情、孝道为主的剧情进行了某种处理。将单一讲述孝道与爱情的故事演绎成了励志的、积极的、赋予个体成长的片剧。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在对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剧情节成分上, 动画片《刘海砍樵》是做了一定的取舍的, 将其中过于神话化的东西以刘海坚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掩盖, 其原因大概也是出于神话传说在当代社会已日益失去了在现实层面的某种可信赖度, 在具体的剧情方面, 倒不如将其从当下的角度出发, 以个体的励志成长为主要表现方面, 对传统的刘海进行现代性的、去魅化的阐释与塑造。

该动画片在充满幻想与传奇的色彩中, 力图营造出刘海在惊险中、在刺激里有所坚持的形象, 并希望通过此形象使观看者青少年们能够有所感悟, 有所启发。在具体的片剧背景配置方面, 将熟悉的常德本土山、湖等地作为动画片中的人物生存环境, 从而在进行借鉴传统剧目演绎新型动画剧的时候, 达到了传统与现实的映衬。

总之, 湖南是一个戏曲众多的文化名省。在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挖掘与借鉴的时候, 唯有深入传统文化记忆, 同时结合当下的现实环境, 才能创作出有意义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动画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不管是《人狼同舞》, 还是《刘海砍樵》, 它们的成功都是积极践行上述思想的结果。

摘要:湖湘大地, 传统戏曲资源十分丰富。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揭示了当地人内心深处浓厚的文化记忆。将这种文化记忆作为动画创作的文化资源, 对当下的视觉文化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先天的优势。无论是动画片《人狼同舞》、还是《刘海砍樵》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湖湘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资源挖掘作用。

关键词:湖湘戏曲,动画,创作

参考文献

[1]胡安娜.皮影戏《人狼同舞》的坚守与突破[J].创作与评论, 2013 (08) .

[2]赵前, 何嵘.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中国戏曲志·湖南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篇13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

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读书很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

读书很苦。读书是一桩苦事,夏有蚊蝇之扰,冬有严寒之袭。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生活中,你有不喜欢甚至厌烦的人和事,但有时它们恰恰是你必须去相处的人和必须去做的事。读书也如此,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还有,你想读一本好书时,可能无处可觅,可能囊中羞涩,常常让人有“英雄气短”之叹。

读书,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0

因为魅力,所以美丽 ——读《致教师》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静下心来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深受启发和教育。书中的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地加以剖析、深究。朱老师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引出的问题与话题,每一个都贴近贴紧教育教学的实际,让我感悟至深,深受教益。花香蝶自来,如果你是个有魅力的教师,何愁得不到家长的敬爱,学生的推崇?那教师的魅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是教师魅力的源泉。

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亲其友而信其道”。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魅力的舞台,教师自己必须努力成为一个“全人”,才能给学生以人性的课程和“全人”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实质就是对学生最无私的爱。袁卫星曾说过,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而做到这些的根本前提,就是需要师爱,师爱的魅力。所谓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但凡一位出色、有魅力的老师,“师爱”无疑是贯穿其整个

教育教学始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根据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努力地让“师爱”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核心。在班级里,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学困生,做到公平公正。师爱是无痕的,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他们是能深深感受到的。老师热爱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亦会热爱、尊重自己的老师。

二、情是教师魅力的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师情的具体表达。所谓“师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是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师情”的存在。用“师情”去打动学生,用“师情”去感染学生。始终铭记在师范生实习时,一个老师对我说的话,“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全身心投入进去,他此时应是一位演员,也是一位导演,课堂则是这幕剧的舞台”,教师应该用师情去打动学生,去吸引学生,教师和学生一同沉浸在这幕剧中,那么这堂课是极其出彩的,这样的老师也是极具魅力,是学生所喜欢的。对学生要充满热爱,充分尊重、信任他们,用师情去滋润他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的情感,体会老师的用心。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学会拥有宽容的美”,这样的“师情”添了份温存,多了些感动,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

影响,变得更加和睦相处,班级氛围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三、慧是教师魅力的灵魂。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过去讲“我们老师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们用心地准备一桶水就够了。” 现在是“给人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必须是源头活水。” 这源源不断的水从哪儿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我们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已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天生对新事物拥有特殊敏感力的他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新的知识。教师虽然学于前,懂于前,但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我们曾经认为是真理的那一部分知识真的就是永远都不能撼动的真理吗?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很多“真理”最后都倒下了。我们要做学生的老师,必须要有高于学生的地方,因此必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我们得不断吸收新鲜的知识,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将学习变成一种职业敏感、生活习惯坚持下来,时时发现,时时消化。因此教师不再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扩展知识领域,从而来提高教学水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在一点一滴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感染

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之间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使自己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能运用书中的教学建议,指导自己教学实践,还可以以身作则的影响学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之,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理想,它也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只有教师学会了关注窗外的世界,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眼睛投向窗外。

教师, 请做爱读书的人 篇15

教师经常会被人称为“读书人”, 言下之意有二:一是教师是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相对较长的一批人, 其次就是教师是在平时生活中读书较多的一群人。读书能让你浮躁的心灵宁静许多, 也能让你面对一些教育现象理性思考;读书能使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能让你贫乏的头脑充实许多, 也能让你面对动态的课堂自信许多。

中国当代教育大家朱永新倡导新教育实验, 他认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而营造书香校园是其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活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中小学教师带头阅读, 责无旁贷。阅读, 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自觉和精神长路, 中小学教师都应加入这个队伍, 并带着自己的学生, 坚持不懈, 一路领跑。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怎样做到终身备课, 这就是读书, 每日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的中小学老师应该以此为鞭策, 时时反省自己。当然, 要读书还要耐得寂寞耐得繁华。现代社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有诱惑力的东西太多。要读书就要学会坐冷板凳, 要读书是要有一点精神和追求的。苏霍姆林斯基又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 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老师们, 为了学生, 为了自己, 为了国家, 让我们与书交友, 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吧!与书交友, 一生富有!

上一篇:饭桌上的战争作文下一篇:思想汇报习近平讲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