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精选9篇)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 篇1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

本文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自我修正和修正标记语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语料来自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共抽取42个样本,其中男女学生各21名.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二项分布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男生的隐性修正行为多于女生,但无显著差异,而女生的`显性修正行为和修正标记语的使用显著多于男生.这样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男女两性在使用会话策略上的不同及其外语学习水平的差距.

作 者:陈立平李经伟 赵蔚彬 Chen Liping Li Jingwei Zhao Weibin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刊 名:现代外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MODERN FOREIGN LANGUAGES年,卷(期):28(3)分类号:H319关键词:自我修正 修正标记语 性别差异 英语口语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四级成绩,性别差异

一、引言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习得过程,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而客观存在的男、女生因性别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在学习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也是其中之一。在多年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我们普遍感到,高校女生不论在测试成绩上还是在课堂表现上都展现了高于男生的实力。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大大优于男生。她们不仅保持着文科优势,而且在理工科中越来越出挑。无论文理科,奖学金更多的是被女学生拿到,这在高校已是普遍现象。各种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也都证实了女生的语言能力比男生强。此外,大学里学习外语专业的女生比男生多;女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男生不仅学习成绩低于女生,而且两极分化现象高于女生,女生比男生更喜欢说英语,在背单词、读英文报纸、收听收看英语节目中女生的比例都高于男生。许多学者还发现,女生在语言的流利性方面也较男生为优;女生的阅读速度更是快于男生,在作文及语言的运用水平方面,女性也占有明显的优势。从学前开始,这种差异就开始显现,到11岁开始差距拉大,并持续到整个学生时代[1]。作为统一衡量指标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将这一性别差异凸显出来。在这些考试中,女生的通过率远远高于男生。

二、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性别差异对英语四级成绩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我对所在榆林学院最近三次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最近三次参加四级考试的学生中不论是总分还是各分类项,女生的成绩都明显好于男生。调查的结果让我们再次思考这样的问题:男性与女性大学生的外语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性别这种生理差异的影响。下面我逐个分析各测试项目的特点及男女生的优劣势。在听力这个项目中,男女生的得分率悬殊最大。听写是一项考查综合能力的测试,它除了要求学生有敏锐的听力外,还要求他们有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及正确书写的能力。根据我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听写通常是失分率最高的项目,不论男生和女生在听写中失分均很严重,而男生因其对语言的总体把握略逊一筹,对有声语言的捕捉能力不强,加之不如女生细心,易犯各类词形变化的错误,因而在此项测试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听觉学习方面要优于男生。阅读题的设计除了要求学生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词汇外,还依靠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由于男生的语法能力和对词汇的掌握弱于女生,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还因为女生学习普遍认真、细致,阅读能力强,注意力集中,靠书本和课堂听讲获取知识能力强,在该项的对比中,女生略强于男生。学好英语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活动,女大学生在记忆力方面远强于男生[2],她们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机械记忆,记忆面广量大,短时记忆较优,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女性均优于男性。翻译题对短语、词组、单词的记忆要求很高,所以女生在译方面成绩较好。书面表达的语篇类型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女性流畅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使得她们善于用感情色彩的词语来渲染气氛,对于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刻画也是她们所擅长的,且其书面言语作品往往较为细腻,加之女生在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上优于男生,因而在书面表达中所犯错误要少,更容易让评卷老师认同。

三、大学生英语四级成绩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

1. 传统性别角色因素。

自幼,父母便对男女儿童进行性别得体行为教育。一般要求是,男孩应处事果断,事业上要有成就,要好强,不轻易流露感情;女孩则要温柔、富有感情,处理人际关系要讲究艺术。上学之后,教师一般也沿用上述社会化模式来教育培养学生。因此,女性多“支配性弱,感受性强”[3],且依赖性强,因此可能导致女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赞同和支持,更善于从同学处获得帮助,以在学业上胜人一筹,进而改变社会地位。

2. 学习态度和情感因素。

教学实践表明,女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注意力比男生稳定和集中,她们在听课的时候主动与老师配合。在自主学习上,她们往往态度认真,遵守纪律,而且能发挥善记忆善观察的优势,较好地安排学习,因而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性。与女生不同,由于性格的关系,男生的注意力相对分散,稳定性稍差,上课时易分心,学习认真程度一般较差。在学习态度方面,男生多属“兴趣型”,学习积极性相对不如女生稳定,成绩忽好忽坏。他们习惯于听老师讲课,不太热衷课堂讨论。当老师提问时,他们如果对问题没有绝对把握,不会主动回答,反而低下头,并且多数男生都喜欢坐在教室的后排。女生则多属“自觉型”。她们害怕失败的程度高于男生,所以肯下功夫,成绩也比较稳定。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社会角色意识的变化,她们越来越不满意传统所赋予她们的“男强女弱”的社会角色,表现在女生身上是力争在学习上超越男生。

3. 专业兴趣方面的因素。

性别角色观念对男女专业和职业倾向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围绕适合男人和女人的职业作了许多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结果证明,男性取得成就的传统领域往往是与语言无关的领域,诸如工程技术、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金融、企业、海关及外企等,而女性取得成就的传统领域往往是与语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艺术、教育、法律、服务及设计等领域。根据各高校专业选择的统计结果,学生在专业兴趣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角色差异,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他们往往以性别适合性为准则,女生对语文、法律、外语和历史等人文学科较感兴趣。大学英语专业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英语教师的比例也是女性多于男性。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学习英语的成绩是成正比的,如果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由于兴趣而选择英语专业会使她们在英语学习中比男生更具主动性、持久性和稳定性,英语成绩也远远超过男生。而男生一般对数理化更感兴趣,很多男生不是自己主动选择英语专业,而是在理科考学无望或为满足父母的心愿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因此,入学后,他们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因心理疲倦而逃课的现象。

四、大学生英语四级成绩差异的性别成因研究对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和对策

1. 男女传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能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过程。

为了男女学生得到更好发展,英语教学应该重视个性化教学,创造性别公平的学习环境,促进两性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共同发展。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结果导致男女生对待自己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归因。女性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运气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能力差,这种归因自然会抑制女性坚持追求成就努力。在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较倾向于认为女性以“人”为趋向,注重亲和性动机,而男性以“物”为趋向,注意成就事业性动机,这在客观上阻碍女性取得成功。因此,在英语自主学习教与学的实践中,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的许多方面都应该具有恰当的社会性别观,摒弃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中的一些消极影响,关注其中的可控制因素如教师期望等,促进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潜力的共同发挥。

2. 利用性别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外语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通过外语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外语学习。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自身的志向、个人的价值观、教师的榜样作用等紧密联系。大多数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比男生更强的学习动机,且女生形象思维发达,擅长言语听觉和口语表述,在写作、词汇及语法的掌握方面也远远高于男生。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在课、内外进行大量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鼓励男生勤学苦练,让男女学生尽量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从而使他们主动自发地热爱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堂始终保持生动有趣。

3. 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开展“因性施教”的研究与实践。

男性在学习和工作中,独立性较强,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而女性的自信心、独立性和自我肯定意识较差,容易接受他人暗示。男女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性别角色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女生自信心不足、富于情绪化和容易接受他人直接暗示的心理特点,不断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时刻树立自己在女生心目中的学术权威地位,使之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针对男生独立性强、富于理性、不愿意被他人行为所支配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用命令的形式去提出要求,多用间接暗示法,设定具体的教学情境,巧妙含蓄地加以引导。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可充分考虑到男女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开设相应选修课;在教学方法上,可充分了解男女生在语言学习心理、语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与特点,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开展“因性施教”的研究与实践,弥补以往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性别盲点,坚持性别互补、灵活多样原则,创造出适合不同性别的各种方法,并针对他们在各测试项目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能力作出具体分析,分别加强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女性比男性更具语言天赋,男性比女性更具成就感和独立性,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了解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特点,充分发挥男女两性学习英语的优势,扬长避短,进行富有针对性的重点强化和培养,使他 (她) 们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英语四级成绩中所体现的性别差异现象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如何提高男生的外语各项技能和学习成绩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只要勤学苦练,男生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和女生同样好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英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做到“因性施教”,创造出适合不同性别的各种方法,使所有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都能获得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兰政文.鲜为人知的男女差异[J].科学生活, 2000, (3) .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 篇3

【关键词】性别 英语专业 语言学习 动机分类

一、前言

自20世纪50年代起,研究者即开展大量调查来研究动机理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首先是由加拿大学者(Gardner & Lambert,1972)提出,他们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另一经典的类型划分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Harmer,1991)。同时关于性别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国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在性别方面,研究表明男女生在语言学习中有明显差异:女生在听力理解方面(Farhady,1982)、方言辨别能力方面(Eisenstein,1982)及语法、发音、词汇等方面均比男生有优势。学习者群体日益出现个性化趋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不断凸显,之前笼统的各种动机分类方法已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对学习动机分类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出现了对学习动机分类更为细致的方向。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高一虹,2003)面对全国30所大学的2278名大学生收集反馈数据。数据经过因子分析后得出7种学习动机: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出国动机、学习情境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7种动机又可划分为工具性、文化性、情境性三大动机类型。目前国内对动机类型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是起步晚,大多数是套用经典及扩展模式的成果。其次,在调查方法上,国内缺少针对调查对象的纵向对比。另外,事实上,除了西方经典理论及教学经验及高一虹的研究外,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比较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此研究旨在针对武汉地区英语专业,设计适应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分类和调查问卷,并进一步了解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的问题是:(1)针对武汉211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分为哪些?(2)不同的性别学习动机类型有何差异?差异表现在哪里?(3)通过这次调查,对英语专业的教学有何启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自制的李克特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从武汉地区211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随机抽样,共实际发放310份问卷,实际回收筛选了300份问卷研究,包括150个女生和150个男生。

2.研究工具、研究过程。

(1)动机分类及问卷设计。由于前人的动机分类没有针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所以本文基于加德纳的动机理论(Gardner,1985)以及中国学者高一虹于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七种分类,研究者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情况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了新的分类,并且运用因子分析等手段对于动机分类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因此得出以下动机分类。学习动机分类及描述:

针对动机的八种分类,每种分类设计相应的5个表现行为,采用李克特问卷调查法,被测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问卷首先发放给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0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试测,这个试测的主要目的用以检查问卷表述的方式、项目、内容能否被受试者接受和理解,并求出信度、效度,调整问卷内容;研究者利用SPSS通过克朗巴哈α系数检验法进行检验。初测总计发出问卷70份,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2.9%。

1)问卷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α系数为0.925,说明问卷信度值高。

2)量表效度分析。效度主要评价量表的准确度、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定值与目标真实值的偏差大小。我们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在此之前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之后根据正交旋转(或斜交旋转)得出结果。

效度分析结果如下:

①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P值显著小于0,KMO值为0.63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②因子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我们在剔除6,7,9,43,46题之后,8个因子的累计解释平方和为64.042%,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效八个动机因子的解释程度可以接受。问卷的效度可以接受。

③正交旋转(或斜交旋转)

根据各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所属家庭期待、内在兴趣、社会责任、学校氛围动机的题目与预期高度吻合,所属求精取向、他人竞争、信息媒介、社会环境的题目与预期略有出入,但是可以接受。作者根据初测结果进一步完善问卷以保证最终发放问卷的质量。

(2)调查问卷。研究工具采用的是前文所自制的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每一种分类设计了6个问题,将其随机排布,以保证问卷信效度。

(3)访谈。访谈为半结构式个别访谈,针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具体内容,五校共有43人接受访谈,为确保访谈内容的真实性,研究者在访谈前承诺遵守保密原则,访谈材料仅用于研究,在研究结束后的一定期限内予以销毁,不向他人公开。访谈提纲见附录。

三、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动机分类中除了求精取向和与他人竞争这两个方面的动机分类外其他各项动机因素都略高于男性,并且女性动机总体上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兴趣爱好、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期待这三个方面。同时,在学校氛围、信息媒介以及求精取向上男女学生都呈现了较高水平的动机,但是两者在社会责任和家庭期待这两个因素上的动机水平都比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不再是依托于父母的意愿,而是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我们发现学生们倾向于为了达到短暂的成就如获得信息、个人更高的发展空间或者在学校获得更好的分数等因素而学习英语。

四、讨论

首先,女性学习动机源于个人兴趣的比重明显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由于女性在英语学习中普遍比男性更有语言天赋,英语学习不仅可以使女性自身获得提高,更能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和优越感。

其次,女性在社会责任方面明显高于男性。传统意义来讲,男性在社会中更具有权威性,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提高个人社会地位,女性学习英语往往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第三,在信息媒介这一方面,男女双方都视英语为获取知识的有用工具,同时更多的女性愿意通过英语阅读了解娱乐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而男性一般关注与商业和新闻领域。

最后,两者在个人追求、信息媒介和社会环境得分最高,也表明大学生学习英语更为关注个人追求并且常受外来动机的影响,相反地,社会责任和家庭期待的分数则最低,表明现代大学生更为关注自身发展。尤其是所测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不强烈,在他们学习英语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明显的动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虽然男女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动机有差异但并不显著。随着女性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广,社会也鼓励女性追求自身职业发展,挖掘自身潜能。教育者应意识到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关注英语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分析,研究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不同性别可能有不同的动机类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动机差异,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动机类型,教师也可以在学期开始前通过学习动机类型测试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2.鼓励学生建立长期学习目标。研究表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烈,但是功利性强,关注与短期目标,包括取得高分、与他人竞争、提升社会地位等目标,而不是长期的内发目标。实验表明长期性学习目标对于激励学生学习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3.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是一项艰巨枯燥的任务,教师应不遗余力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度和积极性。学生应被给与更多关注和更多机会去展示自我成就,建立自信,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合理期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4.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英语学习者的不同动机类型表明他们需要不同的学习任务来满足不同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尽可能丰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5.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动机。对于女性,她们更为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于男性,教师则更应该关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氛围的理解。

6.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缺乏可能归结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教师的语言教学理论。常有教师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工具类学科,在英语课堂难以实施道德教育。所以英语教师应从自身观念着眼,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落实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和技巧,更进行了情感与态度的教育。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基础之上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Gardner,R.C.&Lambert,W.E.(1972).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ry,MA:Newbury House.

[2]Harmer,Jeremy.1991.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3]Farhady,H,Measure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J].TESOL Quarterly.1982,(16):43-59.

[4]Eisenstein,M.A Study of Social Variation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82,(32):367-391.

[5]Ellis,R.(1994).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Gardner,R.C.(1985).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don:Edward Arnold.

[7]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对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8]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26).

[9]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77).

*本论文为201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课题的成果之一: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个体差异相关性比较研究———以武汉地区五所典型高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410520046,课题负责人:任苗苗。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 篇4

一、性别角色概念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不是通常人们所指的男女性别,而是依据人的体质、性格、行为表现和能力区分男女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抛开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把他们在体质、性格和行为上的特征抽象出来,分为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又称性别角色行为。

二、性格上的性别差异的表现

1.攻击性

也许攻击性是性格上性别差异最为常见的证据,男性比女性富于攻击性(Maccoby&Jacklin,1974)一项元分析研究(Eagly&Edwards,1973)的结果表明:尽管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但从总体上来看。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特别表现为男性的攻击行为多给对方带来伤痛或身体伤害,而女性的攻击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或人际关系的损失。

2.自信和自我评价

男女在自信心方面有一些差异,大多数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自我估计分数往往低于男大学生。心理学上将此视为女性比男性自信心低的证据。在一项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研究(平均年龄为四岁半)中,也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在各种活动中,女孩子比男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期望较低(Karerdow,1978)。对于适合女性的工作以及在无法把自己的成绩与他人相比的情况下,女性的自我评价一般都不低;但是在有社会参与和社会评价的情况下,女性的自我评价往往较低。

3.焦虑与情绪性

大多数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显得胆小、多虑,她们自己也承认焦虑要比男性强烈一些。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爱哭,多愁善感,更具情绪性。也许这是性别刻板印象所造成的,人们习惯于把妇女描绘成胆小、多虑,而把男子描绘成英勇无畏的,从而使妇女勇于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使男子羞于承认。

4.支配性和依赖性

大多数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有较强的支配性(范志强等译,1986)在人际关系中,支配权是一个人地位与身份的重要反映。显然,支配者比受支配者的地位更高。在支配性上的性别差异也许是恰好反映了男女地位的不同,甚至本身就是男女社会地位不同所致。

依赖性是个体向别人亲近,邀人支持,求人认可而获得安全感的心理倾向。在依赖性方面是否有差异,研究的结果不尽一致,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更具有依赖性。

三、性别角色差异对女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影响

1.自我形象焦虑

西方女性主义提出,女性历来只是被作为“被观看”的对象而存在的。外貌成为女性更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女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女大学生因害怕失去女性的魅力而不愿过多涉足竞争性的活动,她们把自己局限在“我是女人”的性别意识中,努力向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靠拢,而一旦有所偏离或偏离过大时,更会产生种种顾虑。

据调查,63%的女大学生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在事业上约束自己,34.8%的女大学生很在意“男性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尤其是来自男大学生的评价”。

2.自卑

从整体上讲,女大学生是好奋斗、自信、进取的。然而,她们往往缺乏稳定的自信。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约有57.64%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时强时弱,造成自我期望值偏低,成就目标不高,从而失去了许多发展机会。许多文化研究表明,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化历程,是造

成女性普遍不如男性自信的主要原因。

3.顺从、依赖

传统的的女性气质具有“软弱、消极、依赖”的特征,这些特征作为人格因素必然影响女大学生能力的发展。据调查对于自主择业,41.7%的女大学生明确表示缺乏信心,甚至表现出“听其自然,无可奈何”的被动心态。[6]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及现实的巨大压力,使女大学生以从众与依附心理来逃避自我与现实,影响甚至放弃自我选择与设计的权利,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四、促进当代女大学生更好发展自我的途径

1.客观的看待男女不平等现象

作为有文化素养的女大学生应该明白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不能抹煞的,所以男女的气质总会有一定的差异。在追求两性平等的过程中,并非不顾性别差异而处处盲目追求形式主义,男女平等并不是故意模仿男性或者彻底放弃女性的特点,把自己的外形、举止和行为全部男性化。而真正的平等,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而且是女性作为一个人的劳动价值、受教育机会、参与社会、就业地位、自主选择、价值、尊严等方面与男性形象有同样的待遇。

2.客观认识自己

女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交往,获取多方面、多角度的社会信息,了解自我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形成积极而适合个人的有效的社会比较,避免无效比较带来的消极后果。女大学应摒弃沿袭男权社会的思维模式来评价自己,学会以性别视角分析问题,开发自己的潜能。

3.增强自信

自信是一项重要的人格特质,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主观体验,它具有引起和维持行动的作用,激励人们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取得成功。自信的同学将有更大的可能和机会得到学业的进步及个性的发展。作为女大学生,增强自信的前提是确立两性平等意识,纠正自身的性别偏见

与性别刻板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差异,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当然,这也极大的有赖于教育环境与社会具体的支持。女大学生对成功和失败应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相信自己的能力,逐步消除自卑心理。

4.有意识的培养自身双性化人格。

男女双性化(或双性性格)指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学领域内研究所用的术语———心理的双性化不是指男性或女性角色的自由化,这个术语与心理特点无关,与性无关,它主要指心理层面上的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双性化人格的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征,既独立又合作、既敏感又豁达、既自信又谨慎、既果断又沉稳、既热情又成熟。

双性化人格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适应各种环境并能在各种情景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女大学生应该抛开传统的性别角色,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不同环境的要求。

5.适度纳悦自我形成个人独特的魅力

对自己的成功与挫折心平气和,凡事量力而为,自我认定与喜爱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女性的温柔、善良、可爱和优雅不仅应该得到肯定,而且也是自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个人魅力不等于漂亮的容貌和苗条的身材,作为知识女性更应该注重用知识文化来完善自我,以内在的持久的人格赢得他人与自身的尊重与认可。

尽管现在社会中两性角色差异现象依然存在。但是法律对女性的保护,社会媒体对女性的关注,积极倡导、宣传文明和进步的性别观念等,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作为未来的职业女性,女大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业,还应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关注社会,具备敏锐的视角与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客观对待那些以生理区别

英语学科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 篇5

鉴于此现状, 我们选取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高考和平时考试数据, 从定量角度分析男女生在得分、知识掌握、能力掌握上的差异及差异的变化趋势, 以期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结果, 为改进学科教学、学生高考科目选择及考试命题等提供参考。

一、男女生考试成绩的差异

(一) 男女生在高考成绩上的差异

从某省参加2006~2014年英语高考的考生中, 每年随机抽取男生、女生各10000名作为分析样本。首先进行得分差异的检验, 其次分析男女生得分的集中趋势指标 (取平均分) 、离散趋势指标 (取标准差) 及得分分布指标 (取偏态度系数、峰度系数) , 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 2006~2014年, 男女生的高考得分差异均极其显著 (P<0.01) , 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 但男生的标准差均大于女生, 说明男生成绩的分散程度要高于女生, 女生的成绩相对更为集中。

在得分分布方面,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得分均呈负偏态, 即平均分以上的考生比例相对较高, 并且历年来, 女生的偏态程度要大于男生。峰度系数上男生均小于女生, 说明男生的得分较女生更为分散、均匀。

进一步分析2013年和2014年男女生得分的具体分布, 结果见图1、图2。

图1和图2显示, 如果以70分为界限, 在70分以下的分数段, 男生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而在70分以上的分数段, 女生比例要明显高于男生。

(二) 男女生高考成绩差异的发展趋势

上述分析还只是对历年男女生得分差异显著性的判断, 如果对原始得分进行等值化处理, 则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男女生得分差异的变化情况。按照线性等值的原理, 在学生得分分布接近的情形下, 学生的标准化分数基本具备可比性。我们将历年高考成绩标准化, 转化为总体平均分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分数, 然后分别统计男女生标准分的平均值, 结果见表2。

表2显示, 英语学科的成绩一直以来都是女生高于男生, 平均的标准分差为0.24。分析历年来成绩的变化, 可以看出近年来的男女生差异有所拉大。另外, 抽样所在省是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 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高考后的男女生差异变得更为明显。

(三) 在学期间男女生考试成绩差异及变化

历年男女生高考成绩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分析, 还只是一种结果性的判断。然而, 在学习过程中, 男女生的成绩是否同样存在差异, 是否与终结性考试中的表现一致, 或者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这需要对男女生差异作一个动态的了解。

我们抽取相同省代表学生学业水平较好、中等、较差的3所学校, 男生和女生各1223名作为样本, 并提取学生高一两次期末考试、高二两次期末考试、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两次模拟考试以及高考成绩, 将各次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统计男女生标准分的平均值, 结果见表3。

表3显示, 与历年考试结果相同, 在学期间的英语学科成绩也是女生一直高于男生, 并且差异较大 (历年平均的标准分差为0.11) 。

分析历次考试成绩的差异变化, 可以看出不同次考试间的差异变化较为明显, 但整体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考试成绩是一个学生学业水平的整性体评估, 成绩差异分析也只是对男女生整体学业水平差异的一种评估。在这些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对男女生在知识、能力掌握上的差异作出判断。

二、男女生知识掌握的差异

从学科知识点和知识类型两个方面来判断男女生知识掌握的差异。学科知识点可进一步划分为一级知识点和二级知识点;知识类型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类。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包括语词、数字、信号与图片等术语知识, 事件、地点、人物、日期、信息源等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包括类别与分类的知识、原理与法则的知识以及理论、模型与结构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事”的知识, 包括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确定合适应用适当程序的知识等。

选择最近的2013年和2014年高考结果, 分析男女生在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知识类型上的掌握率, 结果分别见表4、表5和表6。

从表4、表5和表6可以看出, 在一级知识点方面, 两年来女生在“英语知识应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上的掌握率均高于男生。在二级知识点方面, “语法知识”“词汇知识”“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书面表达”等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理解主旨和要义”“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等是男生稍高于女生;其他知识点有时女生高, 有时男生高。知识类型方面, 女生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上均要好于男生。

三、男女生能力掌握的差异

从学科能力和认知目标两个方面来分析男女生的能力掌握差异, 结果分别见表7和表8。

表7和表8显示, 女生在各项学科能力和各认知目标层次上的掌握率均好于男生。

四、讨论及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英语学业成绩差异的一些特点。

在考试成绩方面, 无论是终结性的高考成绩还是过程性的平时考试成绩, 男女生的得分差异均极其显著, 女生在平均分、高分比例上均要明显高于男生, 并且女生的得分集中程度更高, 而男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更大。近年来的男女生差异还存在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高考后的差异变得更为明显。

在知识掌握方面, 女生对大多数知识点、各类型知识的掌握率要高于男生。整体而言, 女生的优势更多体现在英语知识的记忆、阅读和写作上。

在能力掌握方面, 女生无论在学科能力还是认知目标层次上, 总体要优于男生。女生无论是在“高水平”的言语作业 (理解困难的书面材料, 领会复杂的逻辑关系) , 还是在“低水平”的言语流畅性测量 (拼写、语法、标点、口头表达) 方面均优于男学生。

男女生存在的上述差异, 与男女生自身 (智力、非智力等因素) 、环境 (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文化等) 及命题等密切相关。在智力方面, 虽然一般认为男女生总体的智力水平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但是表现在语言、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具体智力方面还是各有优势的。女生一般对听觉为主导的语言知觉更敏感, 男性对视觉的空间知觉更敏感, 因而表现出女生在语言表达等方面优于男生, 男生在空间知觉、实验观察、联想与推理等方面优于女生。男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物, 女生多定向于人。男生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 女生在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方面优势明显。男生的思维方式更多偏向于逻辑思维, 女生更多偏向于形象思维。英语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较多, 需要有较多的机械识记, 更多使用形象思维, 因而女生更会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 在英语学科中表现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男女生在兴趣、性格、自信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 PISA2000和PISA2006研究发现, 在阅读的兴趣上, 女生的分值都比男生高。在阅读的投入上也一样, 女生都比男生有更高的投入水平。在学习策略上, 女生比男生更多地运用记忆策略, 而男生比女生更多地运用解释策略;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控制策略;女生比男生对合作学习方式有更高的适应性。男生具有更好的自信, 但也因此会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女生依赖性较强, 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 对成败得失比较看重, 也因此在学习中会更认真、更投入。女生性格比较温顺文静、遵守纪律、谨慎踏实, 男生则普遍比较调皮好动、不拘小节。男生自制力和自我约束方面不如女生, 但意志力较女生强。男女生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会造成对学习心理资源的分配和投入不同, 形成在英语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

在环境方面, 教师的性别偏见、对男女生的不同期望值以及由此产生的性别化教育行为都会对男女生的差异产生影响。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至深, 家庭背景、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性别观念、性别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对两性心理行为、性别角色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传统观念对男女生差异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 对语言学习角色分工的偏见, 人们普遍认为女生在语言学习上比男生有较多的优势, 这种固有的偏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念, 造成使男生的英语学习较为消极和被动。

在考试命题方面, 偏态度、峰度的变化与试卷难度及难度的分布密切相关, 难度波动过大或难度分布不合理是造成男女生得分分布变化大的重要原因。另外, 新课程改革后, 高考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衔接更紧密, 试卷整体难度有所下降, 这些都更有利于女生发挥自身的优势, 造成女生在传统的文科类课程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面对男女生的差异, 首先需要提高对性别表现差异重要性的认识。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育中不是简单地要扩大或缩小这种差异, 而是提高对性别差异特点的认识, 发现其优势和不足, 找到影响性别差异的本质因素, 并从解决造成差异的因素入手, 促进男女生学科学习的均衡发展。

教师要强化性别公平意识, 破除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 采取性别平等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教育中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性别规律, 注重因材施教、因性施教。要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观念, 通过教育使男女生形成对传统性别文化的正确鉴别力, 用积极观念和实际行动来削弱这个传统力量的消极影响, 促进社会与自身的发展。要正确引导男女生交往, 增强男女生彼此间的优势互补。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 使他们了解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需要的是什么, 从而充满兴趣、充满效率地学习。

考试命题方面需保持历年来试卷难度的稳定, 给学校、教师、学生以稳定的难度预期。要考虑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和差异, 关注性别倾向问题, 努力避免试题的功能差异。要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把握改革的力度, 坚持“迈小步、渐进式”的命题改革, 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考试的稳步实施, 对中学教学形成良好的正面导向。

参考文献

[1]李立键.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5.

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 篇6

1. 社会因素

从出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对男孩和女孩朝着不同的预期方向施加影响。孩子们的生理性别一旦被确定,就有了性别特征之分,穿上有性别特色的衣服,玩不同的玩具,被期望发展成为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角色。男孩被灌输要成为男子汉,女孩被灌输要成为温柔善良的女人。男孩的父母要求他们要竞争、要有所作为、要有忍让力,而女孩的父母强调她们要懂得沟通交流技巧,会表达情感。男孩被鼓励有进取心、有冒险精神、要果断;而女孩的行为被认为应该是温柔贤惠的。孩子们从电视广告、书本里受到不同的启迪,差不多到五岁时就基本形成自己的性别定势,进入了各自的性别角色。在学校教育中也在强化这种定势。最终孩子们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扮演各自的角色并加入不同性别文化团体之中。

2. 生理因素

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负责逻辑运算、抽象思维和数学运算,左脑分析时间,右脑综合空间;右半球则负责知觉、幻觉、艺术和音乐欣赏。两半球以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来进行协同活动。大多数女性属于右半球发达,而男性左半球发达,这在生理上决定了男女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差异。

科学研究表明,女性大脑中语言控制中心的容积要比男性大得多。而且女性阅读能力发展相对较早,所以学习起英语来较容易。中学女生的英语成绩一般好于男生,大学外语系女生人数也明显多于男生。

二、 英语学习在性别差异上的表现

1. 性格方面

性格差异对英语学习成绩的确有明显的影响,尽管说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自身,性格因人而异,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对男女的性格进行区分,即男性容易冲动,女性比较温柔,这是男女体内不同的荷尔蒙导致的。折射到英语学习上,男生冲动略多些,女性内省略多些。我国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语法时大多运用归纳法,即先举出若干个例子,之后总结相关语法规则,这样的教学手段对内省型学生非常有利,因而女生收获较多。

综合上面的男女生在其性格、态度上所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差异,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确实存在着语言优势。而性格差异和学习态度的差异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男女生的英语学习。女性较常见的内省型的性格和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得她们在学习和考试中更为有利。

2. 兴趣爱好方面

生物上的遗传因素和两性自然分工和后天培养的作用,男女的兴趣和爱好存在明显的不同,男性的兴趣、爱好相比女性广泛。在职业取向方面也存在较大两性差异。兴趣是语言学习的灵魂。男生与女生对英语兴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男生普遍学习英语时间少于女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时间是学习成绩的基本前提。女生会花足够多的时间在英语的学习上,这也是女生成绩好于男生的主要原因。

3. 阅读能力方面

初中英语学习性别差异的分析 篇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与国际一体化接轨的日益加深,各种外来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与之相应的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已深入推广到各个学校。在外来语中,普及程度最高的首推英语。因此,学好英语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诸多因素,特别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那么,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上会有哪些主要差异呢?以下是我们根据我校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

首先对我校近两中考成绩进行分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初中男女生学习英语是有差异的,高等级中女生占完全优势,男生明显低于女生。

我们还对我校七年级143班、八年级131班部分学生进行试验,段考成绩相同而期考男女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期考成绩变化如下:

从两个年级的段考与期考进行比较得出男女生七年级的英语成绩有差异,不过不是很大。而以上的数据得出随着学习的深入差别就显得有些大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男女生有那么大的差异呢?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男女生在英语学习的目的与兴趣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女生对英语感兴趣的多于男生,男生学习英语的原因主要是升学需要。同时,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女生对英语的兴趣会比男生更稳定,更持久。

男女对自信程度的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显然男生对学好英语有信心。男的学习英语明显有依赖性,是按老师和家长要求学来学的,自主性不够,所以有困难时自己难以解决,难学的自然就多。

我们还对七年级和八年级两组共50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单词短时记忆力测试。方法是:随机选取男女生各25名,让他们在同一时间段内(5分钟)记忆所给的10个新单词,然后看在一分钟内谁写出的单词多。

从测试可以看出,在语言学习上,女生的智力水平也比男生具有更大的优势。实验结果也充分证明女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记忆力(包括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明显好于男生。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英语学习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性别差异已经形成。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在因素

学生对英语的喜欢程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之一,比起男生来,有更多的女生对英语学习是喜欢的,而男生则不然,他们大多数对英语不感兴趣。因此可以断定我们的绝大多数女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获取英语知识,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就能使她们感到满足,基本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就是女生学习英语的一大优势。

二、能力因素

1、从生理上来讲,女性的发音与受音器官比男性的发育与成熟要早,使得女学生擅长于言语听觉和口语表述,所以她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与听觉感受能力均强于男生,她们的英语听说成绩一般比男生好。

2、女学生由于生性耐心细致,阅读兴趣强,速度快,因此她们的英语成绩,特别是阅读理解和写作题部分的成绩,一般说来往往好于男生。

三、智力因素

在语言学习上,女生的智力水平也比男生具有更大的优势

从学习成绩对比,以及实验结果(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测试)都充分证明女中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记忆力(包括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明显好于男生。

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性别差异研究 篇8

对学校初二、初三两个年级, 16个班级的语文、外语、数学、物理成绩进行了跟踪调查,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语文、英语两科女生成绩优于男生, 特别是英语, 女生遥遥领先;在数学、物理两科则男生优于女生, 特别是物理成绩, 初二到初三随着年级的上升, 男、女学生成绩不断拉大, 初二时男生超过女生4.56分, 初三时男生超过女生8.32分, 但语、数、外、物理四科成绩基本上是平衡的。由此可见, 男、女生在平均智商方面显然无显著差异, 但在智能品质和类型上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生物理成绩为什么会低于男生?女生能不能学好物理?怎样正确对待性别差异而使女生学好物理?

二、成因分析

(一) 男、女生在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科学家发现, 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 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 而右半球则主要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 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映部位及发展与成熟的快慢是不同的。男性的大脑右半球6岁时就已经变得比女性更专业化, 更具优势, 而女性则要到青春期才出现专业化。因此, 男性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女性强。

1.在感知方面:

女性的触觉和嗅觉较敏感, 听觉能力较强。男性则视觉能力较强, 在接受外来信息时, 男性发达的视觉通道大大弥补了其他通道的不足。因此, 男生分析物体运动等空间表象能力优于女生。

2.在记忆方面:

女生一般偏重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 记忆面广而量大, 短时记忆较优, 但因此也影响了长时间记忆的效果。她们在复述物理规律、概念时, 习惯用书本的语句逐字逐句地背诵, 而不甚理解其物理意义, 男生则倾向于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 记忆保存的时间较长。

3.在思维方式方面:

女生倾向于模仿, 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和细节, 但对全局把握较差。男生独立思考较多, 分析综合能力较强, 对全局把握较好。

4.在思维品质方面:

女生偏向于形象思维类型, 依靠类比和联想, 富于想象力, 但思维的灵活性不够, 理解能力较差。男生偏向于抽象思维类型, 有较强的演绎、归纳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较好, 理解能力较强。

5.在操作技能方面:

由于男生倾向于“物体定向”, 在物理学习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乐于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 有较高的创造性。女生由于倾向于“人物定向”, 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以完成实验为最终目的, 很少对其进行探究。所以女生的动手能力和联想实际的能力较差。

由于在智能品质和类型上男、女生之间存在上述差异, 而学习物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理解能力, 这些智力品质正是女生较薄弱的方面。这是造成男、女生物理成绩分化的重要原因。

(二) 男、女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1.兴趣方面的差异:

女孩对一件东西, 往往会用而不去关心其结构, 她们只根据玩具的原有用途玩。男孩则从小喜欢“建设性活动”, 常把玩具出人意料地改作别用, 或出于“研究”的兴趣而把玩具拆开。因此女生在摆弄物件的探求欲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性方面差于男生。在兴趣的倾向性方面男生明显爱好科学, 喜欢各种科学书报, 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女生则多半对小说、电影、音乐、舞蹈感兴趣。

2.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演化过程中, 两性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分工, 从而赋予各自不同的性别角色规范。男、女从幼儿起, 社会、家庭就用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对其施加影响, 要求女孩温顺、安静、文明, 如果女孩像男孩那样追、赶、蹦、跳就要受到社会、家长的非议, 对男孩的好动贪玩则认为是正常的, 学校老师常常因男孩调皮淘气不好管教, 就安排一些听话的女孩与之同座, 结果使许多女孩敌不过顽皮的男孩而心理受挫, 更容易形成柔弱的性格。上一代人活动的性格倾向也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男孩不知不觉地模仿父亲的活动方式, 易形成性格开朗、果断机智、独立性强、不拘泥小节、不计较点滴得失、感情粗犷奔放等性格特征。女孩与母亲接触较多, 对母亲有较强的依赖性, 易形成安分守己、墨守成规、拘泥小事、心胸狭窄、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到青春发育高峰期, 随着性意识的发展, 女生的羞耻心和闭锁心理加强。由于害羞、胆怯、爱面子, 女生在物理学习中对一些疑难的、抽象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不敢大胆提问以求得及时解决, 而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状态。由于思想隐蔽, 心理闭锁, 女生不喜欢讨论问题, 一些错误的看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造成物理学习上知识不扎实、缺漏较多, 以致恶性循环。而男生则敢想好问, 很少考虑“面子”问题, 上课提问答错了也不在乎, 热心于讨论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心理方面的差异:

女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 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 对自己不敢高要求, 做题时也不够灵活, 心理压力较大。

总起来说, 女生在守纪律、勤奋、认真、细致、踏实等性格特征方面优于男生, 而在坚持性、顽强性、自制力、情绪稳定性、自信心、独立性等性格方面不如男生, 而后面的几项性格特征恰恰是在解决难度较大的物理问题时极其重要的。所以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习难度加大, 男、女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差距在扩大。

三、因材施教, 提高女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一)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要帮助女生提高自信心, 消除自卑感, 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多介绍一些女科学家、女政治家、女中学生的成功事迹。如受世界人民尊敬的邓颖超、宋庆龄等, 科技方面如我国妇科专家林巧稚、水利专家钱正英、物理学家谢希德、何泽慧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女科学家。可见女性在各方面的才华都不亚于男性, 就是在物理学领域里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性, 如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及其长女伊伦, 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王贞仪, 当代著名的半导体专家林兰英, 华裔原子物理学家吴健雄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女性不仅能学好物理, 而且还能在物理学领域里取得杰出的成就。这些做出杰出成就的女性, 她们都具有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 纠正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多与她们接触谈心帮助分析原因, 指出目前在学习方面还不如别人, 这并不是智力原因, 而在于自己的行为。即一方面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 缺乏自信心, 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不重视理解、分析推理, 习惯于死记硬背。通过说理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女生的信任感, 在她们的心理上引起共鸣, 使她们处于“激发态”, 有种跃跃欲试的势态, 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她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及坚强的意志、毅力等在创造性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质。

(三) 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女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较低, 在理解物理概念时易发生困难。教学中要有意识提醒她们注意概念、规律中关键字句的意义, 使之透彻理解, 避免死记硬背。如密度、功率和速度等概念的定义中要解释“单位”的含义;在讲述压力的概念时要注意与重力概念的区别;以及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等等, 通过比较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

为了克服对字母运算的不足,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多用字母来表示物理概念和物理意义, 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并强调作业要先进行字母运算, 再代入数据计算。

为了充分发挥女生想象力丰富的优势, 讲解时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她们多联想, 并进行适当的启发,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四) 鼓励勤学好问, 质疑讨论, 积极思考

开展质疑讨论是发展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女生由于胆小羞涩, 总觉得自己不应像男生那样展露锋芒。她们常迫使自己顺从老师的思路, 很少敢反问和参加讨论, 从而造成思路狭隘。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 鼓励积极思考、质疑问难, 并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女同学多发言, 多上台板演, 多参与讨论;要求女同学课后对遇到的困难, 及时通过问老师、同学等办法求得解决。为了养成想问题、提问题的习惯, 对于学习中出现的想法、问题, 胆子大的女同学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 胆子小的同学可把问题写在作业本里让老师解答。为了培养她们敢于讨论问题的习惯, 可先让她们与同桌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有了结论以后让她们与前后座位交换意见, 久而久之, 就会逐渐变得喜欢思考, 敢于当面提问了。

(五) 加强思维强度、广度的训练, 提高思维品质

不少女生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和不灵活型, 所谓弱型, 就是神经系统承受不了外界强烈的刺激, 稍强刺激, 就易由兴奋状态转入保护性抵制状态。为了克服不足, 提高抽象思维的强度和敏捷性, 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进行如下训练:

(1) 进行限时达标训练。

对于作业或课外练习不能没有时间约束, 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时间界限, 譬如一节课中要完成、20分钟完成等等;对于稍难的、比较典型的试题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练习。

(2) 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 它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有利于克服女生思维呆板、思路狭窄的缺点。“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题多解的例题, 要特别讲解清楚, 并要求课后务必整理一遍;对于已知条件字母化、物理过程不明确的开放性习题, 要与同学一起分析出现各种情景的可能性, 讲清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情景的道理以及思考的方法, 有意识地培养通过画草图揭示出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

(六) 强调手脑并用学物理

物理是实验科学, 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实验, 尤其要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对于演示实验一定要创造条件设法进行, 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 不能做“观众”;在课后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上课时, 强调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 要求每个同学都有一本草稿本, 便于边听课边在草稿纸上演算、分析, 做到听课手脑并用。解题时要让同学养成边思考边画草图的习惯, 提高利用图形、图像、框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总结

造成物理学习中男女生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要解释物理学习中的差异还是相当困难的。女同学由于心理特征方面的原因, 在学习物理学科上比男同学要困难一些, 但这不是绝对的, 只要我们因材施教, 以思维品质的优化为目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手段, 满腔热情地帮助女生学好物理, 并辅以必要的学法指导, 提高女同学的思维品质和对物理的兴趣, 使每个女同学都爱学物理、都学好物理, 就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 让女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

摘要:女生课题, 既是一个传统的大课题, 又是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运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题。初中男、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由于性别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的差距, 这是多年来困扰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 也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巨大的障碍。从初中学生的语、数、外及物理成绩存在的差异出发, 着重进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并针对女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实施了因材施教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性别差异,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刘电芝, 赵福果.女中学生潜能开发[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中学物理教学实用方法全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

[3]何尧荣.男女学生心理差异及女生物理学习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 1999, (8) :31-35.

英语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剖析 篇9

1 英语中的性别差异

1.1 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

男性的在语音语调方面不如女性发音纯正, 而且听上去通常让人感觉到就事论事, 是非常平稳的;反而女性的语调起一般是抑扬顿挫、起伏多变、丰富多彩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1)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方面是有差异的, 女性很喜欢且非常容易外露感情, 女性的情绪也是忽起忽落, 易悲易喜, 波动快而大。所以女性在遇到这样的情绪状态时, 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些忽高忽低、此起彼伏、变化多端的语调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2) 由于相对于男性来说, 女性的地位意识更强, 认为说话人的社会地位高, 就会相应地说标准英语, 使用更多的标准语能够体现出对于更高的地位的向往。

3) 男性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更多理性的色彩, 男性的感情一般是不容易外露的, 感情非常容易外露常被认为是男性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表现。

1.2 词汇方面使用频率的差异

女性喜欢用so、just、much、quite、horridly、amazingly、vastly等强势词语, 例如, “This will be so helpful;I like it amazingly”。而男性喜欢用very, utterly, really等弱势词语, 例如, “Life is very complex;It is really a big question”。my God, such as, gorgeous, adorable, cute等这些表达带有很强的夸张意味, 但女性常用诸如此类的短语或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情感。例如, 在女性收到别人送的鲜花时, 我们经常会听到女性说:“These flowers are so gorgeous!”, 在女性喜欢别人的宝宝时, 我们经常会听到女性说:“Your baby is just adorable!”。

在色彩词的使用方面, 通常情况下, 男性使用简单色彩词语, 女性采用复杂色彩词语。女性天生就对色彩词语的认知程度比男性强, 相对于男性来说, 女性使用的色彩词数量很大、且词汇内容和意义更丰富。不论是根据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的话语表达还是社会生活中的言语活动来分析和概括, 男性在表达自己的时候, 大多喜欢使用俗语、俚语、脏话、粗话、黄色玩笑等等, 而女性则是很少使用这类表达语的。

对terrific, nice, pretty, wonderful, cool, great, lovely等男女共用的日常口语表达, 他们在使用上也各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男性来说, lovely是指某事物fine, good。而对于女性来说, lovely的意义更加广泛, 还可以表示pleasing, attractive等含义。女性的语言受到传统社会观念的限制, 因而, 女性对于语言的文雅和含蓄是非常重视的。用“Oh, dear!”“My goodness!”“Good Heavens!”来发表感叹, 对于ass, bitch, shit, bastard, idiot, fuck, motherfucker等粗俗词则是很少使用的。此外, 在进行话题的转换时, 男性一般使用感叹词“Hey!”“Oh!”“Listen!”, 而女性通常使用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despite, although, nevertheless, but, however等连接词表示话题意义的转折或对比。

1.3 句法结构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

女性一般情况下多喜欢使用反意疑问句、委婉修饰语和温和柔软的语气词来表达她们的思想或观点, 所以, 女性的言谈给人一种礼貌客气、委婉含蓄的感觉。反意疑问句有委婉和礼貌两大社会功能。女性常说“She can’t play basketball, can she?”, 而不是说“She can’t play basketball.”, 在“It might be a good idea to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 而在“don’t you think?”这一句里也很温和地加上了语气词so变成了“don’t you think so?”, 使语气婉转动听。她们在表达个人思想和观点时, 还经常使用一些带模糊语调和不确定意义的语句。比如“I’m not sure that...”“It’s hard to say that..., but...”“...don’t you think so?”等。然而, 通常情况下, 除了在问候语中, 男性使用反意疑问句的情况是非常少的。男性的语言直截了当, 经常使用祈使句。

1.4 话语模式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

可能是因为性别取向的原因, 女性在言语活动中普遍喜欢使用语气词, 而且习惯于在自己的言语行为中反复使用诸如“Do you know what?”等类的疑问句模式, 并且强烈地期待对方能够做出和谐的回应, 同时女性还频繁使用“That's interesting, how wonderful”等类的评述形式的语句来吸引对方的好奇心。在倾听男女说话的过程中, 男女都习惯性地使用肢体语言和back channeling (表达强化或增强语气的词) , 但是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用最明显的“uh-huh, yeah, really?”来说, 女性使用“yeah, uh-huh”等词语进行回应时, 仅仅是表示听者本人对于该话题的关心或表示感兴趣, 但男性使用这些词进行回应时却表示听者对某个观点或看法的赞同或认可。从在谈话的方式上来看, 女性一般将话题持续更久的时间, 似乎有将话题进行到底的感觉, 凸显耐性与衷心, 而男性一般是从一件事情迅速地跳跃到另一件事情上, 凸显思维敏捷与创新和多变。总的来讲, 相对于男性来说, 女性在话语模式、句法、语音、词汇等诸方面方面, 比较考量语言的精准性及语言的优美、含蓄、文雅和委婉;还有, 女性还有一种性别上的去向体现在言语活动中, 那就是女性特别喜欢使用夸张性词汇和语言和多变的语调, 这主要是女性的语言和语言活动室女性情感世界和情绪状态的折射。这些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 同时也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

2 英美语言及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2.1 英语构词手段折射女性歧视

在英语的一些词汇构成形式中, 很多表示女性的词汇是通过合成而成的合成词, 而表示男性的词汇却天然就存在, 由此产生的这种不公平现象在语言学里叫做语言的不对称。如waiter—waitress, headmaster—headmistress, host—hostess等。词汇构成的性别歧视现象还体现在有一些表面上看只具有男性特征的词, 也可以用来表示男女两性。英语中有很多以后缀-man结尾的用以表示职业的名词, 如salesman, repairman, milkman等。从这些词的形式来看, 好像这些工作是由男性主导的, 但事实上, 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 男女都有从事这些工作的。还有一些表女性职业的名词是通过添加女性词来构成。如attendant—female attendant, doctor—woman doctor, reporter—girl reporter, driver—woman driver, lawyer—lady lawyer等。这些都反映出在英美社会里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观念:男性是“万物的标准”, 女性则是被标准的。

2.2 称谓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客观地讲, 在任何语言中, 都存在着姓氏称谓上的性别歧视现象, 只不过在号称民主自由平等的英美世界的英语语言显得尤为突出和不可思议。比如Mr.一词仅使用于男性而男性的婚姻状态、年龄或职业性质等信息均没有涉及。而对女性的称谓却非常严格, 未结婚的女性用“Miss”称呼, 而结了婚的女性其称谓就随夫而姓, 失去了自家家族的姓氏, 完全依附于男方用“Mrs”来称呼自己。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西方男女的不平等, 和对女性的严重歧视, 西方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由来都是欺世盗名的。

2.3 词义内涵和外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英语语言的发展态势看, 用来称呼男性的名词一般向颂扬和阳刚方向发展;女性名词一般向贬损和伪劣方向发展。如lady, mistress, madam, queen等, 其贬义为“情妇”、“鸨母”、“雌猫“等, 相反, 与之对应的master, father, king, lord, 等词的首字母大写则意为“主”、“神”、“上帝”、“基督”。由于英语语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不断演变, 有些本来没有偏见的英语词汇渐渐地被赋予了贬义, 而和这些词汇相对应的男性词却没有享受这种待遇。如governor (统治者, 州长) 过去指殖民地的总督, 是权利和地位最高的男性拥有者。与之对应的governess却又指地位卑贱专门给有钱和地位高的人的子女当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的女性。还有, 有些中性词汇与阳性词汇搭配后就变成了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词汇;而与阴性词汇搭配后却变成了贬义词汇。举个典型的词, call与boy搭配就指旅馆男性服务员或戏院中招呼演员准备上台的男性;而call与阴性词汇搭配, 意思就大不一样。比如call girl, street girl, business girl等则指专门从事色情交易的女性。由此可见此类搭配深刻地揭示了英语语言对女性的歧视。

2.4 英语谚语和隐喻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谚语是人类语言活动最高和最美表现形式, 更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英语谚语是英美人语言的精华, 是思想意识的产物, 但是这些语言的精华中无不投射出英美语言和文化中的女性歧视。这种歧视现象充分证实西方男性的大男子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的顽劣。文化巨匠莎士比亚的名言“Frailty, thine name is woman” (弱者, 你的名字是女人) 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还有:A man of straw is worth of a woman of gold. (金玉女性不抵稻草男儿) 。多少个世纪以来, 英语里的大男子主义作为一种霸权话语模式明显体现出一种“唯我独尊, 舍我其谁”的腐朽西方价值观念, 而且这种价值观念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号称民主自由的英美人和英美国家及其文化。所以, 西方的任何东西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才能进入到我们的世界。英语里的隐喻修辞也常常带有强烈的性别歧视。比如形容男性多用bear, tiger, lion等“雄”性动物来进行隐喻, 而用“雌”性的词像bird, chick, kitten等表示女性年轻、漂亮、可爱, 用cow, pig, dog表示女性的老和丑以及不性感。

3 性别歧视的原因剖析

3.1 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现象, 它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 根本享受不到与男人平等的社会地位、自由与尊重。英美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 是英美社会日积月累并已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雄性民族思维方式在英语语言中的呈现。因此, 从本质上来看, 英语语言和文化中的女性歧视和偏见是一个英美国家的社会意识和观念问题, 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个问题已经升级成了社会问题。由此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南非许多国家的一夫多妻制, 亚洲一些国家的一夫多妻制, 南美洲一些国家的一夫多妻制, 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的一妻多夫制, 都是社会传统观念造成的。

在西方的任何一种的形式的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男性创造了世界, 男性主宰世界。当然按照这样的思维习惯, 男性也创造了语言, 也主宰着语言。所以, 语言性别歧视不是单纯的的语言现象, 而是社会观念和性别意识先于人们大大脑之中, 只是用语言的形式把这种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呈现给了世人而已。

3.2 西方文化意识对女性歧视现象形成的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载体, 文化反过来推进语言的完善。文化中的男女不平等滋生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在西方的许多神话故事或传说中, 男性都是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物种之范”, 而女性却成了男性的变体。《圣经》中, 亚当与夏娃是男性和女人的祖先, 夏娃原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这意味着女人就是男性的附属品。所以女性就与头脑简单、非理性、背叛、欺骗、邪恶、诱惑等贬义词密切相连。

3.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的影响

根据弗洛伊德“恋母情结 (Oedipus Complex) ”和“阉割情结 (Castration Complex) ”两阶段的理论, 法国心理学家Jacques Lacan提出, 男性生殖器是拥有语言发言权的标志。那些没有男性生殖器形象的人在语言上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受歧视的地位。

3.4 社会分工的影响

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妇女的地位上被认为是从属于男性的。在南非等许多非洲国家, 现在都是一夫多妻制, 在印度, 女性地位十分低下, 这些都是社会和经济地位低下造成的。美国社会学家Francois Rabelais曾写道:“女人一定要服从丈夫, 男性绝不可溺爱妻子……不能让你的妻子认为她和你处在平等地位……”妇女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 以至于她们被视为“商品”和“财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女性的语言歧视已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比如人们对virgin和prostitute首先想到的就是“处女”和“妓女”的意思, 而很少想到它们还可指“处男”和“男娼”。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这种观念已严重到了一种社会心理的程度, 甚至一种民族心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里, 在文明在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里唱响的二十一世纪里, 分工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 分工不应该是女性歧视的借口。

4 结束语

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人类进化史上的新阶段和文明的新高度。应当在这样的社会和历史形态里, 消除一切不利于人类和谐与发展的消极因素和不平等观念与思想。彻底消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问题, 必须彻底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女性歧视的各种观念, 才能使女性得到平等的重视与尊重, 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如果女性被看作是社会的附属品或男性的玩物, 那么, 女性的任何自然或社会活动都将别视为劣等, 这样的社会观念或思维惯性不彻底在文化载体和传媒中消失和消除, 女性歧视还会随处可见。所以, 社会联动, 改变观念, 使性别歧视现象无论是在社会中, 还是在语言中都永远消失。当社会上每个人都真正被平等对待时,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才会自然地销声匿迹, 人类文明就将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和高度。

摘要: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是英美社会歧视女性的思想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集中反映, 属于典型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专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英语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 并且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从语言和文化上消除女性歧视, 才能使女性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与尊重, 从而构建家庭和谐, 民族和谐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英语,性别差异,性别歧视,原因

参考文献

[1]吕晓滨, 译.飘[M].吉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2.

[2]洪丕谟.解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 2011.

[3]徐跃.英语习语与文化[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

[4]徐竹生.英语谚语大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5]华泉坤.英语典故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党员先锋模范事迹材料下一篇:送给员工的中秋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