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人》观后感(通用9篇)
宇宙是一切生命的本源,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生命,这是一个经过不断进化、发展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比的漫长和伟大的。
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如果宇宙中只存在物质,而没有意识去认识、解释、改造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然而宇宙选择了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宇宙和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发展。一方面宇宙独立于人类的感觉之外,不依赖于人类的感觉而存在;而另一方面人类的意识又反作用于宇宙世界。
宇宙和人类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人类在善待同类的同时也应该同样善待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宇宙,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何以称之为人类!
我们看到这样的事实,长寿老人的家庭,它必定是和睦的、温馨的家庭。一般长寿老人家庭,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在这样的家庭里,长者爱幼,德高望重,子孙敬老,尽守孝道。尤其是逢年过节,一大家子人都围在老寿星面前,儿孙膝下承欢,大家欢声笑语,尽享天伦之乐,这是多么幸福呀!
为什么和睦温馨的家庭能使人长寿?世界著名作家雨果说过这样的话:“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一个文明、幸福的家庭最大的好处是,亲情浓,人心善,无猜忌,没烦恼,没忧愁,互相尊重,心情舒畅,其乐融融,气爽而心悦,心康自然会长寿。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孙孝顺,因为人在步入老年后,身体大不如从前,尤其遇到疾病,需要有人照顾。有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就可以及时为老人治病,消除痛苦。再一个,老人在上了年纪后怕寂寞孤独,需要有人给他聊以自慰。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子孙们经常问寒问暖,可以去掉老人“心”上的疾病。
医学专家认为,大凡长寿的人,要具备这么几个条件,一是身体素质好,二是生活有规律,三是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要好。其它不说,单说人际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最直接的。和睦温馨的家庭,影响人的情绪。人有了好的心情,就一生快乐,这是最宝贵的财富。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家庭,老人何能不长寿,一生何能不安康?可是,我们在生活中也看到这样的家庭,尤其是在农村,有的家庭和睦谈不上,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夫妻之间等经常吵吵闹闹,动不动就暴力相威胁,有的人因此“气”绝身亡;有的人因不堪忍受非人折磨,投河上吊,白白葬送了性命。所以说,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和睦温馨的家庭,当以“孝”为先,尤其是“半边天’,起的作用更大。儿孙如果忤逆不孝,就谈不上尊敬长辈,就不会赡养老人。试想,一个家庭经常演“墙头记”,老人衣食无着,精神痛苦不堪,哪有心境活下来?儿孙尽孝道,敬老爱老,照顾得体贴入微,就是另一番情景了:长辈晚年生活有依靠,能吃饱穿暖,有病及时得到治疗,生活无忧无虑,尽享天伦之乐,自然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了。
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吃货宇宙》。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吃货宇宙的面粉星球下面粉雪时,就会有一枚硬币砸下来,被硬币砸中的饺子,就是“幸运饺子”。今年被硬币砸中的`饺子叫一毛钱,那枚硬币在她的脑袋里,使她动不动就卡在原地,因此她觉得她自己跟幸运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一天,方咔咔来到面粉星球,要带几个人去完美星球改造,一毛钱就带包墩墩和其他人去了完美星球。在完美星球上,一毛钱和包墩墩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就要逃离这个地方。在逃亡的路上,包顿顿让一毛钱进了太空梭,自己却留在这里跟机械狗展开了殊死搏斗。在垃圾星球的一毛钱这才明白幸运的含义:幸运就是当你卡住时,有人来推你一把;当你遇到了困难时,有人来帮助你。最终,一毛钱把脑袋里的一毛钱取了出来,丢向了敌人,获得了胜利。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想是:幸运并不是得到什么东西,应该是往另一个方向想:而是你发现地上有一个香蕉皮,你没有踩住,而是避开了它,没有踩上去摔倒,应该是庆幸并没有受到伤害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因为这些原因而讨厌自己、伤害自己。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它,就像我一样。小时候,我的手烫住了,留下了一道疤。我小的时候,觉得手上有疤非常丑,想把它除掉。现在,我觉得它就是我童年的回忆,让我除我也不除了。
宇宙与人观后感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节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观看完影片之后,我深深地感叹在宇宙中,人是多么渺小的一部分,如大海中的一滴水,土地上的小小尘埃。但是,人类从有意识以来,就没有放弃过,不断地去探索,不仅仅局限探索地球,还探索除了地球以外的那些未知的世界,我们从自以为是的地球中心论,慢慢的发现太阳中心论,从地球系、太阳系,继而发现银河系,当然在银河系外围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我们统称所有包含这些星系的地方为宇宙,是探索让我们不再愚昧的局限在地球这宇宙中小小的一隅,不再以狭隘的眼光看待未知的事物。当然因为科技发展的有限,我们的目光也被限制了,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了地球存在生命的痕迹,也是地球孕育了我们,这一种称之为“人”的高级生物,我们区别与其他动物,是因为我们有思想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从生命起源到现在几十亿年的时间,从我们探索发现的恐龙统治的时代,到现在人类的时代,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物发生了改变,我们称之为进化,被淘汰的生物,已经沉淀在发展历史的长河了,不进步就会被淘汰,人类猜测恐龙的灭绝原因,一方面警醒着我们珍惜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似乎告诫着我们适者生存这一定率。人类是伟大的,也是弱小的,伟大在于懂得思考,创造了人类文明,懂得借助工具统治其他利用生物,弱小在于人类的力量实在太薄弱了,无法与大型动物的速度、力量、体型相比。纵观人类历史进程,我们由原来的敬畏自然,到之后的利用自然,这一种利用已经超出了地球自然所承受的范围,各类物种的濒临灭绝,除了自然本身的变化,也与人类的大肆开发有很大的关系,高楼大厦林立,钢筋混凝土充斥山林,我们人类也是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在这遥遥美丽宇宙的背后,渺小的我们除了不断学习、发展科技,去探索宇宙。在探索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还应该保护环境,或者说保卫我们人类文明,遵循宇宙的规律,让人类文明能得以存活和延续。
上周的马克思课,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与人》。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通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但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绍到陆地物种起源于海洋物种的时候,曾说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之中大无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陆地,勇往直前,最后就进化成了各种陆地生物,人类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因此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实,之前有关勇敢的励志故事或者励志名言,但是还是远不如这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来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激发这种天性,去面对那些横亘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才不愧对那些造就了我们的勇敢者的馈赠。
行星,恒星,宇宙的生命长度都是动辄以亿年来计,而人的生命长度最多不过区区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长度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人类的生命长度是有极限的,但是生命的宽度却没有人知道它的极限所在。所以,我们人类所该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的价值不在其长度,而在其面积。所谓生命的面积,在我看来,是指其对这个社会或者这个社会的某个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影响。当然,所谓的影响必然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人类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存在,但我们的出现却是宇宙的馈赠。我们应该珍惜,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如果你想知道未来的战斗机会是什么样子,不妨回想一下2005年的美国大片《绝密飞行》。片中那架代号EDI的无人战斗机集隐身、超音速避航;超机动、垂直起降及高智能于一身,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超级全能战机。现在看起来这样的战机或许过于“火星”,但在这个科学近乎无所不能得时代,谁敢说未来不会出现EDI机群横行天空的图景。
作战型无人机算得上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军事话题。然而研制无人作战飞机却并非什么高级创意,早在1914年英国人研制世界上第一种人机的时候就打算研制一种无人机的时候就打算研制一种无人轰炸机,并在1971年进行了两次不成功的试飞,这可以算是现代无人作战飞机的雏形。到上世纪末,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出现了飞跃,技术日趋成熟,并在战场上经受了战火的初步检验。不久的将来无人作战飞机取代有人机的前景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
与传统有人作战飞机相比,无人作战飞机有着前者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首先,无人作战没有飞行员,作战人员无需进入危险空城执行任务。其次,飞行员现在已经成为阻碍战机性能提高的主要障碍。对设计师而言,研制一种先进有人作战飞机实际上是在“委屈”飞机,因为依照现在的技术,飞机的性能表现可以很轻松地突破人的生生理承受极限,如果可以不考虑飞行员,战斗机的过载系数可达20G,机动性的提高将是几何级的。第三,无人作战飞机无需配备生命维持装置,大大改变了飞机结构,节省了飞机重量和成本。第四,无人作战飞机不必配备为飞行员准备的显示器等人机交互界面,航电系统得以大幅简化。
鉴于无人机有着诸多优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航空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研制无人作战飞机的热潮,这些项目的出现为人们勾勒出了未来制空权争夺的轨迹。
从“捕食者”到“复仇者”
“捕食者”可以算作当今最被人熟知的无人作战飞机,虽然是半路出家,但这个半成品很可能开启了一个时代。
“捕食者”是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应美国国防部空中侦察机“蒂尔”II+项目要求研制的中空长航时战术无人机。1994年1月7日,美国海军与通用原子公司签约,责成后者在30个月内生产10架无人机和3个地面站。1994年7月“捕食者”首次试飞,后于1996年演示与E-8“联合星。间的人机交互功能。1996年9月和1997年8月,美国空军组建了第11和第15侦察中队,专门使用“捕食者”。美军于1997年正式授予“捕食者”RQ-1A的军用编号。
“捕食者”机身是在通用原子早先研制的“蚊蚋”750基础上放大而成,最大起飞重量1020公斤,动力装置为一台78.3千瓦的四缸活塞发动机,驱动两叶变距螺旋桨,最大平飞速度可达204公里/小时,升限792米,作战半径3704公里,最大续航时间40小时。“捕食者”配备了昼间彩色摄像机、“天球”光电/红外侦察设备、AN-/ZPQ-1型TESARA成孔径雷达,ggr全天候侦察能力。
“捕食者”在入役的1995年被部署到巴尔干地区,参加了北约在波黑的军事行动。此后,“捕食者”又参加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军事行动,为美军提供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当然,真正为“捕食者”扬名的不是侦察机型,而是在其基础上研制的作战型。
1995年6月2日,美军一架F-16战斗机在波黑上空执行作战任务时被塞族武装击落,飞行员虽获救,但该事件当时被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令政府和军方承受了很大压力。美军从此开始将发展无人作战飞机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机体空间大、续航能力强、作战半径大的“捕食者”很自然被美军看中。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军就将红外与激光跟踪/瞄准系统装在一架“捕食者”身上。该机曾在战争前期间为A-10攻击机指示目标。科索沃战争中的初步使用促使美军进而将火力也整合到“捕食者”身上,使其获得自主攻击能力。2001年1月,当时被称为RQ-1A“捕食者B”的无人作战飞机开始接受测试。这些测试证明“捕食者”完全具备了对地面目标发动精确打击的能力。
无人作战型“捕食者”刚一问世就赶上了“9.11事件”,“捕食者”很快便在阿富汗的反恐战场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执行了大量对地攻击任务,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当属2001年10月18日,“捕食者”用两枚“海尔法”导弹袭击塔利班领袖奥马尔的车队,奥马尔本人逃过一劫,但其家人被全部炸死。
由于“捕食者A”在实战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飞机体形小,发动机动力弱,只能携带两枚“海尔法”导弹,攻击力稍显不足;体形较大的改进型“捕食者B”逐渐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捕食者B”换装了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TPE-331涡桨发动机,能挂载6枚导弹,载弹量整整提高了3倍。为便于区分,美国空军于2006年9月12日正式将“捕食者B”命名为MQ-9“死神”。由于作战能力大为提升,“死神”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相当活跃,是两地美军非常倚重的装备。近几年像《变形金刚》和《钢铁侠》几部对阿富汗战场有所反映的好莱坞电影中也都能看到“死神”的身影。
“捕食者”和“死神”虽然在战场上表现不俗,但它们毕竟都是螺旋桨动力飞机,性能上仍难以让美军满足。研制“捕食者”的喷气动力型很自然被提出。2009年4月,通用原子公司正式对外公布了“捕食者C”,也就是“复仇者”的部分细节。“复仇者”的外形变化相当大,不仅体积加大、改用了涡扇发动机,更采用了后掠翼和V字形尾翼(“捕食者”和“死神”为倒V形尾翼),外形为隐身做了垒面优化,整体外貌与“全球鹰”颇为相似。“复仇者”采用了内置弹仓设计,可以携带JDAM炸弹或3000磅侦察设备,以一台普一惠加拿大公司的PW-545B发动机作动力,巡航速度约400节左右。目前“复仇者”已经完成首飞,估计不久后也将出现在阿富汗天空。
X-47B终结有人战斗机?
像“捕食者”这样的非专业无人战机对于美国空中力量来说只能是一型辅助装备,但即将出场的X-47B则完全有可能让“猛禽”成为美国最后一款有人主力战斗机。
2003年4月美国国防部发起了“联合无人作战飞机系统”(J-UCAS)项目,试图研制一种能同时满足海空要求的无人作战飞机。招标开始后,波音和诺思罗普一格鲁曼分别拿出了X-45和X-47方案。此后,由于未被列入2007财年预算,J-UCAS被迫在2006年下马。接着美国海军自行提出了海军“无人作战飞机
系统”(N-UCAS)。这次波音和诺一格在先前设计基础上推出了X-45N和X-47B。2007年8月1日,美国海军宣布X-47B在竞标中获胜,赢得为期6年、价值6,36亿美元的合同。
2008年12月16日,X-47B首架原型机(AV-1)在加州的诺一格帕姆戴尔工厂下线。为实现全向隐身性能,X-47B沿用了当年X-47A“飞马座”的整体布局,但在海洋服役的环境要比陆地恶劣得多,不仅温差大,而且存在很强的盐碱腐蚀问题,对机体材料和隐身涂料的研制提出了巨大挑战。诺一格在X-47B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公司在无人机领域多年研究积累下的经验技术,在很多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为节约航母甲板和机库宝贵的空间,X-47B的机翼外翼段可向上折起,这样一来,现有航母的升降机可以同时运载3架X-47B,这是“超级大黄蜂”和“闪电”II所做不到的。X-47B没有安装垂尾,滚转和偏航控制依靠机翼外侧上表面的扰流板实现。
除了超儿的隐身能力,X-47B还具有超长的留空时间。诺一格表示,X-47B可以深入敌方领空1603公里盘旋10小时,对有人作战飞机而言,如此深入敌境肯定是没有能力再进行盘旋了,必须返航加油。无人机则不存在制约有人飞机行动能力的飞行员生理极限问题,也不用担心飞行员被击落丧生或破俘。有人作战飞机单次任务持续时间上限为10小时,而X-47B有能力在战场上空徘徊50~100小时。虽然目前无人机连续飞行50小时后就必须接受例行检查,但只需增加滑油携带量,再对飞机稍作改进,就能轻松地实现更长的滞空时间。
自主作战能力是X-47B的一个突破,以往的无人机严格说只能算是高级遥控飞机。而X-47B只是起降由航母控制,整个飞行作战任务基本全部由飞机自主进行。操纵人员在必要时才会干预飞行,因此他们也无需像现在“捕食者”操纵员那样接受严格的“驾驶”训练。
X-47B在今年3~5月已经接受了地面结构静力测试。6月开始发动机启动和地面滑行测试。现已转入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准备进行全面飞行测试。按照计划X-47B在爱德华兹进行近一年的飞行包线拓展测试后,将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帕休森河海军航空站进行航母适应性测试,此后将于2011年11月在“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上完成首次自主着舰。
欧洲加入未来无人空战
法国牵头“神经元”当德法士兵在阿寓汗战场上看到美军无人作战飞机的表现时,眼馋是肯定的了,高傲的法国人很快就做出了实质性回应。2003年,达索公司正式启动于“神经元”项目,与以往许多欧洲防务项目一样,“神经元”这次也采用了国际合作模式。除了担当领头羊的法国外,目前瑞典、意大利、希腊和瑞士等国也都参与其中。
“神经元”计划的目标是研制一种高度隐身的无人作战飞机,在为其验证机制定的技术路线图12项预研项目中,有6项都与低可探测性有关,包括由达索公司负责的3个关键项目一外形设计、传感器孔径以及发动机进气口和涵道。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则负责传感器窗口和武器舱门设计,瑞典萨伯公司负责起落架舱门和排气管组件设计。“神经元”的气动外形与X-47B如出一辙,都是飞翼布局,机翼前缘后掠50度,为降低红外信号特征,发动机尾喷流设计为从上、下遮蔽板之间排出,下遮蔽板有冷却装置。动力系统将采用英国罗一罗公司和法国透博梅卡公司联合研制的阿杜尔Mk-951发动机,与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的“塔拉尼斯”无人战斗机相同。今年1月和2月Mk-951完成了试验,其中一些还加装了全尺寸喷管,以验证了冷却系统的效率,试验结果非常理想。
“神经元”技术验证机将先在法国进行5个月的基本飞行试验,然后在伊斯特尔测试中心使用空中和地面传感器,对验证机进行隐身评估。法国武器装备局(DGA)表示,从“神经元”项目得到的技术和研制成果都将作为法国国防部研制未来无人作战飞机的基础。该项目设计定案已在今年4月通过了审查,这意味着飞机的外形设计已经冻结,一些部件开始生产,整架飞机预计2011年第一季度下线,首飞预计于2012年3月进行,整个飞行试验可能将为时18个月。
法国武器装备局表示,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法国未来空中作战能力路线图,同时将会启动一系列推进无人作战飞机发展的关键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安排在2011年完成,目的是为研制“神经元”以后的新一代无人作战飞机铺平道路。同时,无人作战飞机还将成为法国空军“未来作战空中系统”(FCAS)的一部分,从2030年开始至少部分取代达索公司的“阵风”有人驾驶战斗机。
英国“渡鸦”英国BAE系统公司在2005~2006年2月先后公布了三种无人机细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款隐身无hgL,它们体现了BAE在这一领域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认识到无人机在未来的重要性后,BAE于2006年2月组建了自动系统和未来能力(航空)分部,专门负责无人机研制。
“渡鸦”是无人作战飞机的缩比验证机,它采用了当前隐身无人机流行的气动布局,飞机姿态由外侧机翼上下表面的扰流片控制。该型机采用了静不稳定设计,需要使用双余度电传飞控系统。“渡鸦”共制造两架,先后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11月首飞,现在已经完成100多次飞行。为避公众耳目,试飞一直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的伍默拉靶场进行。“渡鸦”的测试结果被直接回馈到英国国防部,供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未来进攻性空中系统”(FOAS)研制部门参考。2005年,FOAS被“战略无人机试验机”(SUAVE)项目取代,目的是研究无人机在打击任务中所发挥的作用。“渡鸦”在新项目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试飞取得成功,英国将着手制造全尺寸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
瑞典人的突破瑞典几十年来研制的一系列先进战机令世人对这个北欧小国刮目相看。而在无人作战飞机领域,瑞典人也很早就有所动作,现在萨博公司是“神经元”项目重要参与伙伴之一,它为该项目研制的两种验证机都很有特点。
1998年,萨博公司开始在瑞典国家航空工程研究项目(NFFP)名义下与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及大学合作开发无人机。1998年4~6月,萨博、爱立信及其他机构共同参与了NFFP272项目,先后提出了9个无人机方案。经进一步筛选后从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其代号为“瑞典高级航空研究结构”(sHARC),这是一种具备低可探测特征的无人作战飞机,采用了内置弹舱。1999年SHARC模型在国防发展局下属的风洞中接受了测试。
SHARC验证机于2001年开工制造。但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隐身飞机,只是为隐身做了大幅优化。2002年2月11日,SHARc在一个秘密地点完成首飞。目前该型机共制造了4架。前两架(BT-001和BT-002)是无线电遥控飞机,配备了可收放式起落架,主要用于气动测试和无人
机操纵员训练。两机背部装一根探测管,向上突起的进气口装在机尾上方。后两架(BS-001和BS-002)起落架改为固定式,机鼻前端装一根长长的空速管,机鼻上方装有一个GPs天线,发动机进气口埋装在机尾。
SHARC起初的试飞依靠地面遥控完成,但在验证了气动设计和操纵品质后,飞机逐渐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第二轮测试中,SHARC实现了中段飞行的自动化。到了第三轮试飞,GPS和雷达高度表被整合进飞控系统。2004年明25日,SHARC从瑞典北部的维德塞尔起飞,在无人干预情况下成功完成首次全程自主飞行。这次全自动飞行标志着瑞典无人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扫清了道路。
在证实了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能力和安全性后,萨博把注意力放到隐身技术上。应用隐身技术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无人机的生存能力,另—方面也是为了免去携带自卫系统的必要性,从而大幅降低飞机成本。顺便提一句,瑞典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低可探测技术。
萨博隐身无人机代号为FILUR(创新低可探测性无人飞行研究)。8000万瑞典克朗的研制经费主要由防务器材委员会提供。FILUR是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的缩比验证机,总重约55公斤,采用了当今隐身无人作战飞机惯用的飞翼布局,外部涂抹吸波材料,背部结构是碳纤维塑料,飞行控制由机翼后缘的开裂式气动控制面负责。装在背部的进气口为具有2.26千牛推力的奥林帕斯210N发动机提供空气,发动机产生的喷射气流经尾部平坦的条状喷口喷出。机尾装有两片可拆卸垂尾。地面测试和计算机模拟表明,飞机无需垂尾也能安全飞行,但为保险起见,FILUR在初期试飞过程中仍保留了垂尾。
为降低新飞机的试飞风险,萨博先制作了一个气动缩比模型在2004年进行了试飞。地面雷达反射面积测试也在2004年末展开,结果非常令人满意。2005年10月10日,FILuR(FLR-01)在北极附近的维德塞尔实现首飞。首飞只维持了10分钟,但已经向工程师们提供了足以了解飞行品质的数据。试飞后于2006年恢复,直接进入主要测试项目,目的是测试隐身能力。除雷达信号测试外,FILUR还要与瑞典的防空系统进行模拟对抗,以检验它们应对隐身飞机的能力。
虽然FILUR使用了在SHARC上得到验证的电传飞控系统,但首次试飞中的FILUR只是一架遥控飞机,“飞行员”利用机载电视摄像头传回的视频画面控制飞机。随后的试飞中,FILUR的飞行自主权不断增加,最后将向SHARC一样完成全程自动飞行。
前景飘摇的俄罗斯“鳐鱼”
继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以全尺寸模型方式公开露面后,2008年12月8日,俄罗斯米格设计局在茹科夫斯基向媒体首次展出了“鳐鱼”无人作战验证机。米格公司当时声称,“鳐鱼”将于2009年8月投产,将俄罗斯引入无人作战飞机时代。
“鳐鱼”的外形酷似迷你版B-2,采用了无尾飞翼布局,机体结构大部分使用复合材料。飞机的气动控制面接缝处、起落架舱门和其他舱门就处于几条平行线上,以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鳐鱼”的动力系统为RD-5000B型涡扇发动机,喷射气流从扁平喷口喷射,减小了飞机红外信号。其在实验第一阶段使用轴对称喷管,机腹设置了两个长4.4米,宽0.65米的内置弹舱,各可挂载一枚空地导弹或一枚250~500公斤制导炸弹。根据米格公布的数据,“鳐鱼”无人机重10吨,载弹量2吨,最大飞行速度达到0.8马赫,实用升限超过1.2万米,航程4000公里。
虽然米格方面对“鳐鱼”的前景表示乐观,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鳐鱼”仅仅是个验证机,还得待俄罗斯军方对未来飞机的需求确定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目前苏霍伊公司已经展示了情报、监视及侦察无人机的几种设计方案,可以肯定该公司同时也在开展无人作战飞机的设计工作。自苏联解体以来,米格一直备受俄罗斯军、政两界的冷落,重要项目纷纷落到老对手苏霍伊手中,这次无人作战飞机方面的果断出手本来是米格避对手锋芒、押宝未来以图东山再起的契机,但如果苏霍伊加入竞争,未来俄罗斯无人战机研制的主导权归属恐怕就很难说了。
革命前夜
在军事需求的牵引下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无人作战飞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未来的无人作战飞机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当前的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仍需依靠地面全程控制,未来的无人机将更加“聪明”,能权衡战场状况,自行做出正确判断,无需地面干预。从本质上讲,未来无人战机属于高智能作战机器人。随着整个系统的不断完善,原先由有人机承担的任务将越来越多转交给无人机。不过,考虑到人工智能在科学上的巨大挑战与复杂性,短时间内,无人机应该尚不具备完全取代有人机的能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空中战争将呈现有人机和无人机配合作战。但从长远看,“人”的作用似乎在变得越来越小。
五(1)班:刘瑛琦
9月23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全班同学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部科普电影——《宇宙与人》。这几十分钟里,我们在无比地享受,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世界的奥秘。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存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50亿年前宇宙诞生、50亿年前太阳系诞生、500万年前人类诞生、400年前人类发现日星碎片、公元2000年前人类进入高度发达文明。
木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星系,是地球的300多倍。而月球离地球大约三十八点多公里。有一个月球质量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大约6千万年前,地球充满活力是因为地球在转动。液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状态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生命存在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一班杜晓婧20124060216
你知道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吗?你知道我们每天都见到的太阳和月亮,它们又是怎么形成的吗?还有,在地球上统治了数千万年的恐龙,它们究竟为什么会突然间从地球上消失呢?宇宙是如此神秘莫测,我们生活的星球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在马克思课上,我们观看了宇宙与人,影片《宇宙与人》科学地阐述宇宙的起源、人类生物进化论、原子核能、核聚变、太阳膨胀理论、大陆漂移等理论,为你揭开宇宙诞生、生命出现、人类起源、恐龙灭亡、外星生命、太阳爆炸、地球毁灭等八大悬念,并将白垩星、中子星、超新星、黑洞等宇宙奥秘,犹如层层剥笋般地揭示出来。让我如同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深刻感受到宇宙这个庞大的物质世界的魅力所在。
影片开篇说,宇宙,这个纯粹的物质世界,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的高级物质形态,而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很好,它用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影片中就用我们生活的地球为例,在各种物质的综合条件下,生命吝啬的在太阳系的第三颗星球——地球上诞生了。宇宙是那么地神奇,在众多星球中,它选择了地球,给了它生命,这更是奇迹。看了影片,我们明白了,这种奇迹其实也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地球特殊的构造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机遇。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维系着整个宇宙。太阳为地球创造了生命,但由于力的存在,或许曾经地球也被这种力毁灭过,又诞生生命。科学家们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只想发现有没有生命存在。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和地球最相似的金星,也未成为另一个生命的摇篮。太阳创造了生命,但它也可以毁灭生命,它的强光、强磁场及射线等都是非常可怕的,都是可以将生命彻底毁灭的。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我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或许这就是宇宙的选择。这也体现出了世界是物质的,这个哲学道理。
影片中还说道,从生态上看,地球的美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自从有了人类,就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星球,还是一个文明星球。作为地球上直立行走的高级生物人类,人类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这体现出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影片中表提出人类进步的关键在于认识宇宙的深度,使用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大量最新信息,同时在这些最新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对宇宙很独特的思考,如超新星对宇宙物质和生命演化的意义,宇宙大爆炸对于整个宇宙物质运动的意义,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对于地球生命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起源,恐龙的灭绝,地球表面的变化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月球对地球和人类的作用,人类在银河系的位置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等,这些思考不仅非常新颖,而且也非常有趣的融合在影片富有感染力的叙述之中。也反应出了认识论的道理,体现出人类是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发展的。
同时,影片把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物质究竟如何运动、人类怎样认识宇宙及从这种认识中获得进步等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唐格维把自己的任务规定得非常明确:“回到施特劳斯文本的表层,以此来捕捉核心的问题。”施特劳斯思想的多种二分对立(如古今之争、哲学与诗歌之争、自然正当与历史之争),在唐格维看来,都包括着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神学和政治的关系。神的律法和人的政治之间的关系,这是施特劳斯这个犹太人从青年时期就有切肤之痛的现代问题,也是他由此出发,在日后各种哲学思考中始终关注,但终于没能找到明确解答的问题。唐格维在显豁的意义层次上展开讨论,详细而且清晰地揭示施特劳斯思想与西方文明传统的多重内在关联。
一、犹太问题和魏玛问题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施特劳斯思想的形成期,施特劳斯面临的最重要的现代问题就是犹太人,尤其是德国犹太人在一个现代自由民主社会中的生存处境。施特劳斯对神学—政治的思考与此有深切的关系,也是他早期著作《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的中心议题。在斯宾诺莎这个公开放弃犹太宗教信仰的犹太人思想家那里,“犹太问题”只有两种可能的解决,一个是与其居住的那个自由国家同化,另一个是在政治上犹太复国。斯宾诺莎自己偏向于第一种解决,这和他一直主张自由国家有关。自由国家既不是犹太人的,也不是基督徒的,自由国家把宗教从公共生活领域驱逐到个人生活领域中去。自由国家要求一种自由主义的犹太教,或者为同化到自由国家中而放弃犹太教。
犹太人在西方自由国家的“政治解放”和“同化”并没有解决犹太问题,犹太人仍然是社会歧视和仇恨的对象,这是生活在德国魏玛时期的青年施特劳斯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在这个问题后面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自由民主所没有解决的神学—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在犹太复国主义那里是否能得到解决呢?青年施特劳斯深深介入犹太复国主义的讨论和思考,就是想为这个问题找到一个答案。
唐格维认为:“施特劳斯对斯宾诺莎的研究使他确信,为了真正理解现代政治就必须认真研究霍布斯。这两个研究领域看起来分属两个不同领域,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施特劳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对霍布斯发生兴趣。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发表《政治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1927)一书后,施特劳斯对霍布斯更加重视。施特劳斯早年对霍布斯的兴趣本身就是魏玛时期霍布斯在德国复兴的一部分。霍布斯的政治学说是一个动荡、内乱社会的产物,是英国处于内战时期的世俗国家理论。“霍布斯一生都处于不安和恐惧之中,这种情绪反映在他的思想中,使得保全生命成了霍布斯最关切的问题。”当时德国的现代自由秩序与霍布斯所描绘的世界有相似之处。魏玛时期的自由主义让许多德国思想者对霍布斯所描绘的现代自由世界充满了怀疑、不安和厌恶,并做了强烈的思想和理论反应。
德国的魏玛共和国只存在了十四年(一九一九—— 一九三三),但它却极为深刻地影响了许多德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成。一直到今天,如何评价魏玛共和国仍然牵动对自由主义、自由民主、宪政法制、国家主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和争论。有的人称赞魏玛共和国试图建立当时最完善的自由民主国家,称赞它那文化勃兴的“古典现代主义”。有的人则把魏玛共和看成是德国“特别道路”的不幸产物,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君王专制转化为二十世纪纳粹极权的中间通道。魏玛共和于是成为一个关于西方民主中始终包含着威权专制诱因的警示。还有的人则把魏玛共和的失败看成是自由主义和自由民主的失败,看成是启蒙理性和现代性必然走向恶质极端的证明。于是,魏玛成为一个理解当代西方,尤其是美国自由民主的模式,而魏玛的失败则被拿来当做自由民主不可避免的宿命。
施特劳斯思想的“魏玛印记”不仅与“政治—神学”(作为同化的德国犹太人和犹太复国同情者)和“自由主义”(作为对魏玛共和的失望者)有关,而且与当时震撼法学界的“实证主义”争论有关,而实证主义恰恰又是自由主义“价值中立”(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核心。施特劳斯后来提出的那种普遍性的“自然正当”正是针对自由主义的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以后,战前君主统治时期的威权政治传统和君主议会制度受到了深刻的质疑。社会民主党、天主教和自由派人士的联盟开始了魏玛共和,新的自由运动奠立了民主宪政,但是,不同政治势力在政治理念、信仰、利益上南辕北辙。魏玛宪法成为维持基本政治稳定的关键条件,而“中立”地解释宪法,不管是不是权宜之计,都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法理学因此也就努力放弃以前的形而上和自然法传统,转向法学实证主义和“法科学”。
魏玛时期的德国似乎成为欧洲政治最自由、思想最活跃的国家。但这只是一个表象,在这个表象下面是深刻的经济危机和政治派别争斗。魏玛宪法虽然设计精美,但却是“一个流产的内战与彻底政治僵局的产物”。无论是对于极右还是极左政党来说,魏玛宪法都缺乏正当性。坚持法律和国家中立的法学实证主义几乎完全脱离了当时强烈意识形态化的政党政治斗争现实,因此,“来自左右两派的许多法学家都坚持,法律和政治不可能按照实证主义者认为的那样彼此分离”。施米特是当时对自由主义实证法学批判最有力的右翼法学家,但许多左翼社会主义的法学和政治学者,如基希海默(Otto Kirchheimer)、诺曼(Franz Neumann)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也从施米特那里取得理论灵感。就批判自由主义而言,施米特至今对左、右翼知识分子仍有影响。许多天主教和新教神学家都加入了反自由主义的行列,对民粹国家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兴起和取代魏玛自由宪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施特劳斯并没有直接介入当时的法学争论,但他的神学—政治研究却是魏玛时期神学和法学与政治哲学紧密互动的一部分。他所关注的神学—政治问题令人想起了施米特在《政治神学》中的断言:“关于国家的现代理论的一切重要概念都是世俗化了的神学概念。”例如,绝对的君主是全能上帝世俗化的版本;政治的例外状态是神显奇迹的世俗化;而超验与经验意识内的对立则世俗化为两种对立的合法性原则:王朝和民主。相比起施米特来,施特劳斯的神学—政治讨论则更强调“世俗化”的历史断裂,而非延续作用。在施特劳斯那里,对神学的世俗化的可能是有限度的,在世俗化的过程中,神学—政治概念在被改变中也改变了它们自己的性质,变成完全现代的概念。这一论说和施特劳斯的古、今之争有非常一致的解释目的,都是要强调“现代性”在西方文明传统中的断裂而非延续作用,这个“现代性”发生在启蒙已经战胜了神启宗教,现代世界已经脱离了神学世界的历史关键时刻。
二、先知、哲人和自然正当
施特劳斯不满意现代神学对古代神学的现代理性化解释,他同时要在正统神学和无神论之外看看有没有别的不同立场,这是他对中世纪先知学发生强烈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他的第二本书《哲学和法》(一九三五)便是他对中世纪启蒙思想的集中研究。在这本书里,施特劳斯关心中世纪犹太思想家的神学—政治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施特劳斯对迈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和先于他的中世纪伊斯兰思想家,尤其是阿尔法拉比(Al-Farabi)产生了兴趣。施特劳斯在中世纪先知学中看到了哲学和神启宗教之间的一种可能的妥协。
只有先知才能建立完美城邦,伊斯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这种想法使得他们成为柏拉图思想的真正传人。在他们那里,先知就相当于柏拉图的哲学家国王。因此,神法也就体现为柏拉图所认可的最佳生活秩序(regime,政体)。柏拉图的学说使得迈蒙尼德和伊斯兰先驱从此能够把神法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之上。
神法和哲学的一致,以及启示之神和哲学理性的一致,这似乎让神学和政治找到了一个可以维持相互平衡的解决方案。这种和谐与协调其实只是表面的,表面下的潜在紧张,那才是施特劳斯在《哲学与法》中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施特劳斯加强了对先知学的政治解释,得出了与传统解释(神-哲和谐)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便包含在他著名的“隐秘写作”技艺说之中。
“隐秘写作”技艺的关键是神学与哲学的紧张关系。在施特劳斯那里,这一紧张关系的一个特定表现就是伊斯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与迈蒙尼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前者所持的是严格的政治解释(纯理性的自然法真理),后者所持的则是一种政治兼宗教解释(神启真理补充理性真理)。在施特劳斯之前,研究者对迈蒙尼德的解释是,迈蒙尼德所说的神启,指的是人的理性无法独立把握的神性真理。这与伊斯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不同。但是,施特劳斯强调的是,迈蒙尼德与伊斯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之间有继承关系,迈蒙尼德的理论是依靠伊斯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尤其是阿尔法拉比的理论才得以建立起来的。因此,施特劳斯是在用伊斯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解释迈蒙尼德。施特劳斯的这个解释发生在他思想发展的关键时刻,也就是从一九三五到一九四一年,在他写作《哲学和法》与《迫害和写作的技艺》的第二、三章(“迫害和写作的技艺”和“《迷途指津》的文学特征”)之间。这是一个饶有意义的、很自然的“巧合”。
在神学和政治这两个不同角色中,施特劳斯这时候已经倾向于哲学。这也是阿尔法拉比的选择,在阿尔法拉比那里,施特劳斯找到了一个可以帮助他重新理解柏拉图的思想大师,也找到了一个他所理解的“哲学生活”的楷模。哲学家所能单独领会的“隐微写作”代表一种可以与显白写作相区分,不受“必要知识”限制的真实知识。隐微写作成为哲学求知方式的特殊标志。
从哲人如何解决神学—政治问题来看自然正当,探索超越历史限制的自然正当于是成为哲人的志业。施特劳斯所说的自然正当是由哲学家发现的,不是由神学家所说的那种来自上帝的自然正当。因此,首先需要有哲学家,才能有哲学所做的“自然”和“神”的区分。其次,哲学家是那些按照人的最高自然目的(即思想)生活的人,就在哲学家实现人的自然理想时,他们也最能把握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正当。
哲学家所洞见的自然正当并不就等于“正义”(justice)。能够把握自然正当的人太少了,普通人把握不了。普通人能懂得的只是“正义”,“正义”是一种冲淡了的、无须坚持到极致的自然正当。正义的政治秩序低于哲学家更纯粹的自然正当秩序。哲学家并不因为把握了自然正当而凌驾在“正义”之上,因为哲学家也生活在城邦之中,也是城邦自然的一分子。哲学家也必须服从城邦的正义,“正义”是一种“公民正当”,“公民正当要求以习俗正当来冲淡自然正当”。神学家所说的自然法绝佳地说明,习俗正当只有与自然正当相一致,才能成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好,也才能成为政治意义的“正义”。
施特劳斯认为,从古代“自然正当”到现代人的“自然权利”,这个断裂在霍布斯那里最为清楚。霍布斯将自然法融合于新出现的现代科学以及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现实主义之中。这使得自然法和自然正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霍布斯是第一个对“自然法”和“自然正当”做出区别的,从此改变了现代人对自然法的实质性认识。施特劳斯对霍布斯的批判着重在对自由民主及其现代启蒙基础的批判,那就是批判地揭示“自由民主的悖论”或“现代启蒙的悖论”。
自由民主的悖论在于,自由民主“需要为它的理念提供十分坚强的合理性说明,然而在自由民主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它都对这种需要缺乏感觉”。自由民主的合理性(尤其是绝对平等的个人)原本来自基督教,但却误以为是来自现代启蒙。事实上,自由民主越深入人心,它的现代启蒙就越彻底地在破坏基督教的神启真理,它自己的合理性基础就越随之遭到破坏。基督教曾经是自由民主的道德屏障,自由民主的壮大却又必然要求拆毁这道屏障。上帝死了,上帝的道德教诲自然成为无根之木。霍布斯的政治学说起到的正是这样的作用,它要去除自由民主的超验根基,把自由民主放在一个与神无关的根基上。这是施特劳斯特别重视霍布斯的根本原因。
三、古今之争和回到古典
施特劳斯仔细阅读欧洲政治哲学传统的古典文本,可以说是想为政治—神学问题寻找一个比启蒙思想家所能提供的更好的回答。施特劳斯的研究是从他自己的特定问题意识出发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史研究。这个问题意识不仅与他的犹太思想者身份有关,而且还与他对启蒙现代性的失望有关。他把现代性比喻成“第二洞穴”,这个洞穴是由现代的历史主义形成的。历史主义坚持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摆脱历史的限制是不可能的,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走出这个洞穴。施特劳斯要给这个洞穴中的人带来洞外的认知光亮,那就是,人有可能探寻不完全受历史制约的、普遍的政治知识,“施特劳斯要复归的不是一套清楚规定的(古代)教义,而是一种探索的生活方式”。
施特劳斯在政治—神学问题研究中发现,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可以找到一种与现代历史主义不同的对待政治知识的方式。这种“另类”方式提醒人们,在历史相对论和对任何普适概念的怀疑主义之外,还存在着别的理论推想途径。施特劳斯认为,西方政治哲学的衰落,根本原因在于它把自己锁闭在启蒙现代性所建构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洞穴之中。只有与现代不同的古典政治哲学才能带领思想者走出这个洞穴。唐格维描述了施特劳斯的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从早年的斯宾诺莎(Spinoza)和霍布斯(Hobbes)研究开始,经由对中世纪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和中世纪伊斯兰启蒙思想家阿尔法拉比的研究,得出中世纪启蒙不同于,并优于现代启蒙的结论。施特劳斯著作的一些其他突出主题,如显白—隐秘书写、精英式人文教育观、哲学与诗的争论、雅典和耶路撒冷的冲突,都可以放到这个基本结论的思想脉络中去恰当把握。
中世纪启蒙思想家知道,理性推想的真实(知识)只有少数愿意并知道如何去思考的人才能获得。而现代启蒙思想家却认为自己有责任、有能力去向所有的人传播这种知识和教育。中世纪启蒙是奥秘隐晦的,它的真实意义只有少数人才能懂得。而现代启蒙则是显白明了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懂得。施特劳斯对哲学家写作的隐秘和显白意义便由此区分开来。而且,施特劳斯认为,中世纪启蒙优于现代启蒙,因为它注重的是哲学家的推想理性(理论),而不是现代启蒙所依靠的实践理性(经验)。中世纪的伊斯兰和犹太哲学家从古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去寻求对政治—神学问题的解答方式,但是现代启蒙思想者却以为实践理性就可以将人从宗教的迷信和愚昧中解放出来,从此再也无须面对政治—神学的问题。这便是古今之争的关键所在。
施特劳斯认为,现代启蒙思想家和斯宾诺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宗教首先采取一种实用的道德(“反神学怒火”)立场,然后才形成一种哲学理论。问题是,这样的哲学在与神学的对立、对抗中,根本无法彻底打败神学。施特劳斯提出,要彻底推翻和击垮启示性宗教,哲学必须要能对现代世界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不同解释。天启神学的上帝是无所不在、神秘莫测的。除非哲学对现代世界有一个无所不包的解释,哲学并不能证明不存在这样的上帝。用来代替上帝的哲学解释必须和上帝论的解释同样彻底、同样绝对,才有可能证明上帝绝对不存在。然而,无论哲学多么努力,它都不可能为现代世界提供一个无所不包的解释。因此,在哲学不能解释的事物之外就永远还会隐藏着上帝的身影,永远还存在着那个哲学无法消抹的上帝存在。斯宾诺莎和步他后尘的每一个哲学家都因此无法彻底驱除上帝的神秘身影。哲学的理智,人类最精致的理智不足以引导人类达到人类所渴望的那种绝对真理,因此人类永远不能不感知或向往某种神启真理的魅力。宗教情怀于是成为人类生存所不可能被全然消除的一个因素。
现代启蒙知道自己无法用哲学打败启示神学,所以在理论之外还不断借用嘲讽。嘲讽是一种道德话语,正好证明,世俗哲学本身不可能是一种不需要道德基础的知识话语。一旦哲学意识到这个问题,它便会承认自己不可能替代启示神学。唐格维认为,施特劳斯在哲学和神学问题上的认识主导了他以后那些更为具体涉及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且,施特劳斯在他的政治哲学思考中,在哲学和启示神学之间选择了哲学,这种选择具有近乎宗教信仰的性质,因为这个选择是在认识到哲学、神学孰优孰劣的情况下,凭信念做出决断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缺乏理论根据的选择。
施特劳斯回到古希腊去寻求政治—神学问题的解答,那是一个时代错误,因为施特劳斯面对的这个问题“是古希腊人根本不知道的”,“(神学)启示并不完全是一个人类自然处境的问题。因此,施特劳斯试图把哲学从历史完全脱离开来,并以此为哲学辩护,先已经就失败了”。施特劳斯不愿意承认的是,现代哲学其实有着古典哲学不可能有的“后见之明”,因此比古典哲学更有优势。
唐格维认为,“现代哲学”能既从耶路撒冷,又从雅典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使得有的哲学家(如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相信,有可能将这二者“统一或结合”起来。施特劳斯选择的是另一种可能,一种“超现代”(ultra-modern)哲学的可能,“它宁愿不化解这二者的冲突,而把这冲突视为人类思想最有尊严的表现”。唐格维对此评价道:“这就是施特劳斯的选择。……但是,回到古代,即回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和哲学的自然状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了。”这是因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所面对的“诗”和“神话”与“犹太教”或“基督教”这样的启示神学毕竟已经不能混为一谈。
施特劳斯的探索式哲学(zetetic philosophy)在回到古典哲学的路上,始终在政治—神学问题周围打转,他的所有著作都“处在这个无解的问题阴影之下,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哲学家,他都没有能走出这个死角”(Daniel Tanguay, Leo Strauss: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p.215)。唐格维对施特劳斯哲学失败的结论可以做另一种解读,那就是,施特劳斯的成就并不在于他的哲学和政治哲学为公众提供一种可用于解决政治—神学问题的知识,而在于提供一种哲学理智的处理方式,那就是,不要在知道神学—政治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之前,就预先已经决定了是站在政治还是神学的一边。
西方政治学者有理由对施特劳斯抱有持久的兴趣,施特劳斯提出的政治哲学问题对西方(美国和欧洲)具有普遍意义,形成了一些自然的兴奋点。西方的基督教是与犹太教一样的启示宗教,与政治之间有着类似的关系。西方政治哲学因此形成了它特殊的神的律法和人的政治之间的张力。施特劳斯的问题很自然地转化为当代西方学者自己的问题意识。神学—政治间不可消除的张力是欧洲文明的内在推动力,身处这一文明传统之中的西方学者,可以直接受益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或与之进行批评对话。
【《宇宙和人》观后感】推荐阅读:
宇宙与人观后心得11-18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06-30
宇宙揭秘读后感800字12-04
宇宙最后一本书读后感300字06-28
探索宇宙历程07-06
探索宇宙教案09-08
宇宙的介绍09-13
宇宙加速膨胀10-02
宇宙的未来 教案05-30
地理必修一宇宙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