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精选11篇)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1

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批示,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心任务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为“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为中心,以 “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年”活动为重点,全面贯彻《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20号文印发),推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实物质量水平,增强质量文化“软实力”,加快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质量信誉建设的格局,实现工业质量和信誉的全面提升。

二、深化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建设

(一)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继续开展“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加强对承诺企业的宣传,加大对履行承诺的监督力度,扩大质量信誉承诺活动的社会影响。

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组织实施《关于规范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11]367号)。启动在平板电视、锂离子电池和卫生陶瓷等领域的规范企业自我声明试点工作。组织行业协会、支撑单位开展重点行业工业企业自我声明现状调查,制定重点工业产品自我声明规范和建设承诺信息服务平台。

(二)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贯彻《关于在工业企业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科[2011]337号),发挥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质量研究机构作用,深化推广工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鼓励推广工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政策措施。

支持质量管理课程和教材开发,组织开展可靠性工程、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交流和推广活动。鼓励企业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医药、食品、航空等行业大力推广GMP、HACCP、AS9100等专业性管理标准。

组织重点行业关键岗位质量管理技能要求的研究,在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中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质量技能要求。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研究和交流活动,指导工业企业增强质量文化“软实力”。

继续发挥“银河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质量管理人员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技术标准、质量认证和工具、方法应用等宣传和培训,为中小企业培养质量管理骨干人员。

(三)推进工业标准建设和贯彻实施

以支持产业急需、创新成果转化和形成国际标准转变为方向,加快工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开展综合标准化试点,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等重要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支持和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达标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2010]65号),制定《工业产品质量对标达标管理办法》,支持地区和行业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对标与达标工作,引导工业企业采用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工业产品竞争力。完善工业产品质量对标与达标管理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促进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提高

继续围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保证能力和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和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支持新产品开发、工业检验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产品质量攻关以及提升工业企业品牌价值等项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生产加工能力、产品质量保障、产品检验检测,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服务的平台建设等项目。

继续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认定工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开展重点行业关键制造过程工艺调研和研究,提高制造过程工艺管理水平,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成果向稳定制造能力的转化。

各行业协会要组织工业产品对标、实物质量对比等活动;以重点产品为突破口,利用产学研结合,产业链上下游结合,解决共性质量问题,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五)加快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完善质量诚信体系

贯彻《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科[2011]347号),会商有关部门,落实支持工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完善协同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品牌培育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并交流推广。鼓励地区和行业开展品牌建设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建立品牌培育激励制度。

组织落实服装家纺和家用电器等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服装家纺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评价和品牌价值货币化评价研究和试点。加强对家用电器自主品牌培育过程的动态监测,指导家电品牌建设。

落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从2012年起,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并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维护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地区和行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配合质检总局和人民银行加快社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质量诚信“黑名单”制度,打击质量失信行为。

(六)继续改善质量政策、社会和市场环境

继续参与组织“质量月”、“诚信兴商”等全国性质量活动。继续推动《工业产品质量促进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在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中,加强对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产品标准的要求。开展对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的专题研究,促进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业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民爆产品、支农产品、无线电发射设备和“家电下乡”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指导和管理。继续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替代和减量化工作,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

[2010]390号),研究制定《关于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做好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试点和指标体系,通过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促进质量提升。

三、组织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年”活动

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2012年在全国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年”活动(以下简称建设年活动)。

建设年活动是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推进质量品牌战略的专项行动部署。建设年活动以推动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突出活动特点,解决突出问题。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一手抓质量管理,增强产业链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一手抓品牌培育,提升价值链质量效益水平。

(一)活动思路

在深化工业质量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建设年活动。一是聚焦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药品和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问题,以宣贯新版HACCP和GMP管理体系规范为抓手,开展“促进药品和婴幼儿奶粉生产质量安全”活动,推动一批药品和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二是以“加快工业品牌培育”为主体,通过百家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带动地区和行业推进品牌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和品牌价值。三是借鉴国际通用的标杆管理方法,开展“千家企业学标杆,提升质量促转型”活动。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为主题,总结提炼并组织企业学习实践质量管理标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活动要点

1.“促进药品和婴幼儿奶粉生产质量安全”活动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促进药品和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活动,平均每个地区组织不少于50家药品和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参加活动,开展体系认证。药品企业以

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为重点,婴幼儿奶粉企业以实施新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GB/T 27341-2012)为重点,加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宣传动员、培训研讨等工作,组织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咨询和新版转换指导和体系认证等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药品和婴幼儿奶粉企业实施GMP和HACCP能力调研,利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药品和婴幼儿奶粉企业实施GMP和HACCP能力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于2012年4月至8月期间,在重点地区开展10期巡回宣讲活动,讲解新版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规范,交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

2.“加快工业品牌培育”活动

深化百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组织培训交流、指导评价、跟踪调研等活动,总结提炼企业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评价品牌培育能力的经验和案例,为地区和行业品牌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品牌培育”活动,提升地区、行业和企业品牌培育科学化水平。组建品牌培育专家组,研究品牌培育理论,构建评价模型,推广品牌培育经验,支撑品牌培育活动。研究部属媒体会同协会、专业机构,构建有影响力的平台,探索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发布机制。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品牌培育”活动。每个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一定数量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第一部分 实施指南》和《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第二部分 评价指南》(工信厅科函[2011]719号文印发),交流和推广品牌培育经验,指导企业建立品牌战略目标,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和品牌竞争力。研究建立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评价和奖励机制。

机械、纺织和石化等行业协会开展行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和试点。纺织工业联合会根据《品牌价值评估指南》(ISO10668),结合行业特点,在服装家纺行业开展货币化品牌价值评价研究和试点。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展消费者品牌调查,研究品牌力指数评价。广东、江苏等地区和机械、纺织、有色等行业协会开展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品牌和行业性品牌培育活动。

3.“千家企业学标杆,提升质量促转型”活动

开展工业“千家企业学标杆,提升质量促转型”活动。“质量标杆”活动是引导广大工业企业学习和实践质量工作的成功经验,促进企业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水平的长期性工作。具体按《关于开展“质量标杆”活动的通知》落实。

(三)总结交流

2012年12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结合根据各地区开展活动的规模、内容和效果,对建设年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召开“质量品牌建设年活动总结交流大会”,交流活动经验,表扬先进地区、行业和企业。

(四)组织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由主管部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司局参加的质量品牌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建设年活动的统筹策划、协调资源和监督检查。科技司牵头,会同相关司局组成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推进落实建设年活动有关工作。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落实相关资源,策划和推进地区和行业建设年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全面部署“十二五”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组织宣贯《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20号文印发)的基础上,分解规划任务和规划目标,着手构建促进质量提高的重点工程。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把质量工作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确保地区和行业质量工作规划与《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协调,形成完善的质量工作规划体系。

(二)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在策划和开展质量工作,组织建设年活动时,要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中去,切实指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意识,提高质量品牌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三)强化地区和行业质量工作

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继续落实质量职能,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开展地区质量工作发展潜力研究,建立地区工业产品质量分析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地区质量工作状况。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项目,统筹策划,产学研结合,攻关解决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质量问题,提升地区质量竞争力。

行业协会要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质量兴业”活动的通知》(工信部科[2011]510号),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行业内开展“质量兴业”活动,推动行业质量提升。

(四)加强宣传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质量工作、特别是建设年活动的宣传,提高社会质量品牌意识,展现质量品牌建设成就,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形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利用全国和地方性报刊、网络、会议论坛等多种媒体和活动,积极宣传、扩大建设年活动的社会影响,营造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开展质量品牌专题调研宣传活动,走访重点地区和优秀企业,集中宣传报道质量品牌建设的经验。

(五)强化质量品牌工作的合力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质量品牌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将质量品牌建设工作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质量品牌工作和建设年活动给予支持,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策和资金支持。

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商务、卫生、工商、质检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质量品牌工作的合力,共同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质量协会要按照通知要求,制定本地区、本行业或本单位年度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计划,并于2012年4月15日前将工作计划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对各省市和行业协会工作计划、内容、实施情况和效果等,进行跟踪、评价和总结。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2

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 加快工业质量品牌建设, 推进《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 现将2016 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导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相关要求,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制造2025》, 加强对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的策划部署, 制定地区、行业的质量品牌的规划 ( 行动计划) , 或在相关规划 ( 行动计划) 中, 把提升质量和培育品牌作为重要内容, 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围绕实施质量品牌的规划 ( 行动计划) , 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工作部署。有条件的地区, 要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内部建立质量品牌的协同工作机制, 统筹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工作,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二、重点工作

( 一) 发挥企业质量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

继续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活动, 引导企业自觉履行质量责任, 扩大承诺活动的社会影响, 探索建立企业履行承诺情况的跟踪反馈机制。继续完善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平台建设, 鼓励企业通过自我声明的形式, 明示产品实物质量和达到标准的水平。继续推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诚信管理体系。有条件的行业协会, 要开展产品质量分层分级制度以及优质优价机制的探索研究。有条件的地区, 要探索建立以品牌为基础的信用融资机制。加大民爆、农资等重点领域产品的抽检力度, 积极配合工商、质检、海关等部门开展监督、监管和查验等工作。

( 二) 完善质量品牌的公共服务体系

支持建设完善一批质量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平台专业化服务能力。依托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加快提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质量品牌服务能力, 为中小微企业开展基础培训、诊断咨询、管理体系认证、品牌培育、成果推广和标准规范等服务。引导专业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对质量品牌相关数据采集和利用, 开展质量品牌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质量品牌信息共享平台。

( 三) 提升质量技术基础保障能力

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食品、工业消费品为重点, 支持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标准宣贯。鼓励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 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围绕战略性产业和重点行业, 继续核定一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发挥实验室在支持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方面作用, 开展工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会同有关部门, 加快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

( 四)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继续组织开展质量标杆活动, 遴选30 个左右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全国质量标杆, 组织4 期全国性质量标杆交流学习活动, 引导企业深化实践质量标杆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质量标杆服务平台, 探索建立质量标杆企业联盟, 扩大质量标杆活动的影响力。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 ( TSQ) 、质量和效益提升模式 ( QPM) 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追求卓越质量大会等全国性质量活动。

( 五) 推进工业品牌培育工作

继续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 树立一批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组织经验交流活动, 宣传推广示范企业的典型经验, 开展期满示范企业的复核工作。深化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继续遴选确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 核定一批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 宣传推广区域品牌建设的典型经验。支持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区内组织质量升级活动, 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有特色的品牌培育活动, 建立地区性、行业性品牌竞争力评价发布制度。完善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支持专业机构继续组织品牌经理培训, 探索首席品牌官和品牌专员培养的新模式, 加强企业在创意设计、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探索建立品牌培育联盟, 扩大自主品牌的社会影响。支持相关机构继续开展全国品牌故事演讲比赛、品牌领袖峰会、全面品牌管理普及教育等活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性品牌培育和品牌评价等工作。

( 六) 促进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提升

依托工业强基工程, 发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以《中国制造2025》十大战略性产业为重点, 组织实施行业非竞争性共性质量问题攻关项目, 开展质量提升工艺优化行动。继续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兴业活动, 加强实物质量对比、质量技术攻关、团体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继续支持专业机构开展工业企业质量品牌诊断活动, 完善质量品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引导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快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 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支持开展民用飞机、船舶等重点装备质量提升技术研究。

( 七) 加强政策研究和法规建设

加快《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 2016—2018 年) 》和《工业质量基础能力提升“十三五”规划》的编制, 做好部署落实。配合做好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 准确定位, 积极履职。支持专业机构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与供给侧改革、质量成本新优势等课题研究, 加强质量品牌政策以及评价指标研究。继续开展质量品牌相关法律法规研究, 推动相关法规和规章立项。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产业链、价值链和品种结构研究, 支持战略性产业相关行业开展产业质量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等研究, 为提升地区、产业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工作要求

( 一) 发挥合力作用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引导企业主动加强质量品牌工作。将质量品牌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商务、工商、质检、海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 调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 强化质量品牌工作合力。

( 二) 加强策划组织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要把握“十三五”开局的契机, 一方面加强对质量品牌建设的规划, 为质量品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策划部署年度工作, 按照本通知要求,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职责, 组织落实。

( 三) 抓好工作宣传

加强与宣传部门合作, 做好对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宣传的总体策划,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社会影响, 为质量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中国工业品牌之旅”等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会议交流, 以及报刊、电视、网站、移动终端等媒体渠道, 大力宣传自主品牌, 扩大自主品牌的社会影响。

四、进度安排

( 一) 启动阶段 ( 3—4 月)

分解2016 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任务, 各有关单位按照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部署全年质量品牌工作, 并于3 月1 日前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 科技司) 。

( 二) 推进阶段 ( 4—10 月)

落实工业质量和品牌建设各项任务, 6 月底前完成中期情况总结, 并将总结和统计表 ( 见附件) 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 科技司) 。

( 三) 总结阶段 ( 11—12 月)

系统总结全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 查找问题, 研究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并于11 月底前将总结和统计表一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 科技司) 。

附件: (略)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3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中央投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

为提高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加大技术改造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支持工业中小企业加快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现将做好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发改产业〔2009〕795号)和《关于做好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09〕1686号)

等文件规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实施。

二、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安排30亿元资金,切块地方支持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各地切块额度见附件

一、附件二)。重点支持工业各行业中小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装备水平,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开

展技术改造。

三、项目申报单位必须为中小微型企业,申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在1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含),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及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纳入资金安排范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从业人员1000人以

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工业中小微型企业。

四、专项资金采用补助方式,原则上一次性安排。补助资金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10%计算,各地不得自行摊薄补助比例,否则将不予以下达投资计划。

五、项目申报条件:

(一)项目单位符合中小微型企业标准;

(二)符合相关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三)按照投资管理规定进行了备案或核准;

(四)项目单位银行信誉良好,企业无违法违规行为;

(五)项目土建工程投资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30%。

六、项目申报、审批和投资计划下达

(一)项目申报。项目单位向各地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由项目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或自行编制。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

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招标的)。

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时应附以下文件、资料:

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2、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有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需出具银行贷款承诺

函;

3、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文件;

4、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5、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6、项目报批文件中须附有设备采购清单;

7、项目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8、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9、根据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二)项目审批。项目审批由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商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后,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批,不得再下放审批权限。

省级主管部门要对批复项目建设内容的真实性、相关建设程序的完备性负责。

(三)投资计划上报。项目批复后,省级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切块额度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报申请下达投资计划的请示。上报文件应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文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见附件三)、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见附件四,用项目管理软件填报生成,软件安装文件通过邮件发送各地)的纸质材料及电子版(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无需上报)。

(四)投资计划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联合进行审核,按照各地切

块额度,统筹平衡资金,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定的项目下达投资计划。

七、请于11月30日前上报投资计划申请;12月15日前根据下达投资计划后本地区切块资金剩余额度情况,可补报一次投资计划申请。各地补报项目下达投资计划后仍有剩余切块资金额度,两部门将统筹安排。各地每次上报投资计划时,申请专项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切

块额度或剩余额度的120%。

八、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投资〔2010〕316号)要求,各地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落实中央投资项目责任制,严格把握中央投资项目安排方向,切实抓好前期工作。同时,要加强已安排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按要求定期上报项目信息,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工程质量和资金

管理,做好协调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请各地结合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加强沟通、精心组织,抓紧做好工业中

小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联系人: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 魏仕杰 010-68502255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 陈克

龙 010-68205131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胡阳辉010-6820531

1附件:

一、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各地切块额度(不发地方)

二、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各地切块额度(分发地方,额度与去年

一样,附件不附)

三、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

四、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

五、项目管理软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此后发改委工业系统所有上报的中央投资项目都要用该软件认真填报项目信息(含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已上报纸质文件的也要补报),原技术改造申报软件停止使用。项目信息必须填写准确,项目信息缺填或者错填的将导致项目不能通过初审,软件有两个安装

包,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安装即可,软件技术问题请打010-68785676张然)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4

为提高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加大技术改造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支持工业中小企业加快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中央投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11]2663号),现将具体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基本条件

1、重点支持工业各行业中小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装备水平,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开展技术改造;

2、项目申报单位必须为中小微型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工业中小微型企业),申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在1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含),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及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纳入资金安排范围;

3、企业银行信誉良好,无违法违纪行为;

4、项目资金落实,前期工作已完成且符合相关要求;

5、符合相关国家产业政策;

6、项目土建工程投资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30%

二、属于以下情况之一不可申报

1、项目不符合投资支持方向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前期条件不具备。

3、以前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尚未验收的(企业)项目。

三、材料要求

项目上报时必须报送资金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可由项目申请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或自行编制。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2、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3、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4、项目招标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招标的)。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时应附以下文件、资料:

1、项目备案或核准文件;

2、项目有关资金和自筹资金已落实的证明材料,有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需出具贷款合同或省级及省级以上银行的贷款承诺函;

3、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文件;

4、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书(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5、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6、项目报批文件中须附有设备采购清单;

7、州(市、地)发展改革委、经委联合出具(或园区管委会)的项目真实性证明;

8、根据有关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四、项目申报程序

各州(市、地)的项目由各州(市、地)发展改革委、经委共同组织审查,汇总后联合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由园区管委组织审查,汇总后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并抄送西宁市发展改革委、经委;格尔木市的项目由格尔木市经发委组织审查,汇总后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并抄送海西州经发委;省属企业可自行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并抄送当地发展改革委、经委和园区管委会。

五、相关要求

1、项目组织单位要按照项目申报条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相关要件进行审核,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认真填报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和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并将纸质和电子版同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

2、项目申报时,须同时向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委两部门各报项目完整材料一式两份。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将联合对项目进行审查、汇总上报。如省级审核通过,届时通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准备材料一式六份。

3、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11月20日,逾时不再受理。

4、《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电子版在“青海省经济信息网”http:///网站或“青海工业信息网”http://网站下载。

省发改委联系人:产业协调处

刘永春 联系电话(传真):0971-6303619 省经委联系人:工业投资管理处 王菁华 联系电话(传真):0971-613870

1附件:

1、项目真实性证明(样本)2、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情况表 3、2012年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汇总表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5

国土资发〔2012〕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机关各司局: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以下简称用地预审)制度实施以来,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落地,促进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但是,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用地预审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预审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与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建设用地审批、供应之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跟踪监管有待进一步强化。为了适应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的需要,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用地预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发挥用地预审的前置把关作用

(一)严格执行用地预审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用地预审是《土地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一项基本政策工具,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必要环节。《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明确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以下简称《预审办法》),对用地预审的依据、内容、程序和效力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用地预审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预审管理,确保用地预审制度真正落实。

(二)深化对用地预审内容的实质性审查。按照深化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用地预审与建设用地审批内容的衔接,既避免重复 审查、提高审批效率,又更好地发挥用地预审的前置把关作用。要加强对预审内容的实质性审查,进一步做好对拟建项目选址、用地规模、占地类型、补充耕地初步方案等内容的审查,确保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各项政策要求的落实;强化对建设项目征地补偿费标准的审查,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矿山项目等土地复垦资金落实情况的审查,促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需在用地预审阶段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证明材料的,要做好对有关内容的审查把关。

(三)强化现场踏勘和专家论证。按照《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41号)要求,对纳入论证范围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论证程序、突出论证重点、保证论证质量,把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作为建设方案比选的重要内容,防止为降低投资成本等而占用大量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强化前期介入,引导建设项目统筹规划、科学选址、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要坚持专家论证与行政审查相分离的原则,确保专家论证意见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更好地发挥专家咨询作用。

二、严格规范经营性和工业项目用地预审管理

(四)严格实行经营性和工业项目用地前置预审。经营性和工业项目,应按照《土地管理法》和《预审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用地预审。预审意见由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同级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预审意见提出的有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纳入招拍挂方案,履行招拍挂程序后,由取得土地使用权人严格落实。

(五)规范经营性和工业项目用地预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前置预审规定,规范经营性和工业项目用地预审申请主体、办理程序和有关内容等,做好项目用地预审与招拍挂出让供地的衔接。严禁以土地招拍挂出让为名,规避用地预审;严禁以先行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核发土地使用证等代替用地预审意见。

三、认真做好用地预审与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衔接

(六)依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做好用地预审。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用地预审。对部有关政策性文件明确的项目用地委托预审事宜,实行一事一报制度,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部提出对单个项目进行授权委托申请,经研究同意授权并出具委托函后,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用地预审,用地预审意见报部备案。

(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前期告知有关规定。按照国发〔2004〕28号文件的规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已纳入同级政府或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行业规划等,投资主管部门有明确意见需加快推进的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严格规范管理、积极主动服务的要求,指导建设单位按要求组织用地预审报件,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及时出具用地预审意见。对未纳入行业规划的项目,申请用地预审时必须取得同级投资主管部门开展前期工作的书面告知意见,未取得书面告知意见的,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受理用地预审申请。

(八)切实落实用地预审意见的前置把关要求。建设项目使用土地,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申请用地预审,未经预审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申请审批(核准)项目,不得申请建设用地审批。不涉及新增用地,在已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改(扩)建的项目,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时,可以不进行用地预审。本通知下发前,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并已取得地方政府颁发的土地使用证的,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项目时,可以不再补办用地预审手续。

四、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在线备案和跟踪监管

(九)严格执行用地预审在线备案制度。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完成用地预审后,必须通过网络在线备案系统实时逐级上报,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后,在线报部备案。同时抄送相关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对未按要求及时报部备案的省份,部暂停受理其报部用地预审的 3 项目。

(十)加强用地预审跟踪监管。用地预审意见是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也是建设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预审意见提出的相关要求,在建设用地审批环节必须加以落实。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建设用地审批的审查环节,进一步加大对预审意见落实情况的审核力度,对未能落实预审意见提出的要求的,不得通过审核,必要时应当组织专家论证。为进一步加强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批的衔接,切实发挥用地预审的前置把关作用,部将不定期抽查各地用地预审制度的执行情况,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将其纳入督察范围,对未按规定进行用地预审和用地预审意见落实不到位的,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6

常德市卫生局

关于开展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暨医

疗质量督导检查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为全面落实年初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市医政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医疗机构改革和各项业务工作,经研究,市局决定组织对各县市区和市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及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一次专项督导检查,现将督导检查的具体方法与要求通知如下:

一、督导检查单位

各县市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市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二、督导检查方式

本次督导检查全市分成两个大组,采取循环交叉方式进行。第一大组以县市区卫生局为基本单位,分别组建9个检查组,由各县市区卫生局分管局长担任组长,医政股股长或人民医院医务科长为联络员,从县人民医院抽调6名专家(内科、外科、护理、院感各一名,药剂两名),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循环交叉检查对象后实施检查。

第二大组以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为基本单位,组建5个检查组,组长及联络员分别由市直医院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担任,每组6名检查专家均从各自医院抽调,同样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检查对象后实施检查。

三、督导检查内容

见《常德市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暨医疗质量督导检查标准》。

四、督导检查时间

督导检查时间为7月23日至7月26日。7月23日下午2:30各检查组成员准时到市卫生局六楼会议室集中,在统一培训、抽签确定检查对象后,于当天下午赶赴被检单位。

五、督导检查要求

1、本月20日(周五)之前,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医疗单位要将检查组带队领导、联络员、检查专家名单(含职务、职称)报市卫生局医政科。

2、所抽调的专家一般应是副高以上职称,至少为中级职称。

3、县市区之间循环交叉检查,先检查人民医院,再检查妇幼保健院,每个单位检查一天,住宿由人民医院安排,就餐由被检单位承担。

4、检查期间,各县市区卫生局特别是医政股要明确专人负责协调,分管局长在外出检查时要做好相关安排。

5、各县市区检查组联络员要负责搞好资料收集及检查结果

汇总工作,在检查2家医院后,应于26日在当地汇总出结果后再行离开,30日(周一)前将有关资料及汇总结果报市局医政科。

6、市直医疗单位的循环交叉检查,因为有的专科医院规模较小,不能检查与被检查同步进行,因此,所有单位检查时间在一周内完成。23日于市局的集中培训,市直医疗单位派分管院长、医务科长参加。

7、对于本次督导检查,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检查结果将作为年内即将开展的医疗机构等级复审的重要依据。

8、各组检查要严格执行市局制定的检查标准,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各被检单位在迎检中,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给检查组成员馈赠钱物。

市局医政科联系人:刘钦7705327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7

建城[2012]10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各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促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倡导绿色出行,我部决定于2012年9月22日继续在全国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活动的现实意义

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是宣传和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要形式。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自2007年开展以来,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截至2011年底,全国承诺开展活动的城市已达到149个。很多城市以无车日活动为契机,采取了很多改善居民绿色出行的长效措施,城市绿色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居民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当前,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机动化同步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交通、能源和环境压力正在不断增加,迫切需要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各地要从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现实意义,积极做好有关工作。

二、活动主题

2012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活动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旨在突出强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政府的职责,也是城市居民的义务,需要城市政府和居民共同提高认识、采取行动,进一步改善绿色出行条件,更多地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三、认真做好活动各项组织工作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各地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设交通委或交通委(以下简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各城市组织开展无车日活动。各城市要建立健全城市无车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组织机构,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督促检查,确保2012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取得成效。《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组织手册》及相关宣传资料可通过城市交通网站下载获取。

(二)建立联络员制度

为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信息交流,特建立无车日活动联络员制度。请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与我部的联络。各承诺城市要确定1至2名联络员,负责与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我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部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报送本市无车日活动方案、9月22日当日活动信息、活动总结等。

联络员应由主持无车日活动实际工作的负责人担任,请认真填写“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无车日活动联络员回执”或“承诺城市无车日活动联络员回执”(见附件),并于2012年7月25日前通过城市交通网站的网络直报、电子邮件或传真发送至部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联络员如有调整或变化,请及时告知部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三)做好无车日活动的各项组织工作

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具体指导。各承诺城市要制定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和应急管理预案,制定具体的公共交通行车安排,以确保市民的便捷出行。要组织当地主要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开辟专栏,对无车日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及时向市民传递活动相关信息;活动结束后,组织新闻媒体对活动产生的影响和群众的反响进行后续报道。

(四)做好无车日活动的材料报送工作

1.报送方式

(1)网上直报(推荐方式):通过城市交通网站“无车日活动”栏目(http:///gongjiaozhou)的专用通道报送。

(2)发电子邮件至cswcr@126.com。

(3)通过ftp上传:上传地址为ftp://122.115.34.180,用户名为chinautc,密码为chinautc。

2.报送内容

(1)2012年8月29日前,报送城市无车日活动组织方案。包括:简单描述无车日期间组织的活动、2012年已经实施的交通改善措施、无车日区域的范围,以及拟在无车日实施的交通改善措施(可在网上勾选)。

(2)9月22日无车日活动当日,报送视频新闻、图文新闻和照片。其中,集中反映无车日当天活动的2分钟视频新闻1条,其他视频新闻不多于4条,长度一般不超过1分钟。图文新闻不少于2条。活动照片不少于5张,每张照片标注图名,大小不低于2M。

(3)2012年10月30日前,报送活动总结材料。包括:2012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情况汇总表、民意调查问卷电子数据表和不少于3000字的活动总结报告(相关表格可以在城市交通网站“无车日活动”栏目下载),活动总结报告应包括城市无车日活动的组织机构、有关方案和预案的制定情况、规定活动内容的落实情况、特色活动、民意调查结果分析、环境监测和交通技术指标检测的对比分析等内容,要求数据翔实、结论明确。

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本地区无车日活动的总结,并报送部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或我部城市建设司。

四、联系人及方式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联系人:王璐 田凯 张宇 王海英

电 话:010-58323222

传 真:58323220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配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45房间)

邮 编:100037

邮 箱:cswcr@126.com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联系人:李晓明 王道阔

电 话:010-58934653,58933961

传 真:010-58934653

附件: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联络员回执

设部

2012年7月6日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8

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材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136号),为杜绝不合格建材产品用于地震灾后重建工程,进一步加强灾后重建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检测报告公正、准确、客观,促进我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确保灾后重建工程质量安全,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单位委托工程质量检测业务规定,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的公正性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公正性,按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第十二条“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的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我省新开工建设项目的检测业务一律由建设单位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同一类型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委托给一家检测机构。

二、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 检测数据自动采集是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杜绝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7月1日起,市(州)级的检测机构或同一(市、县)有两家以上检测机构的,涉及常规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砖、水泥、建筑用钢材、砌块、防水材料等)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实施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并将检测数据通过网络系统实时在线上传到与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联网的《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监管系统),实现自动统计和查询;其他检测机构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上传。各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要和《监管系统》相兼容。

各市(州)、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上传的检测数据监管,凡是未实时在线上传到《监管系统》的检测报告和数据,不得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对影响检测结论的关键数据的修改,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并提供视频资料作为证明材料,否则,修改后的报告不得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

三、加快检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宽检测领域

我省有条件的检测机构应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尽快完成涉及建筑使用功能的管材,管件、开关插座、电线电缆、安全设施等项目的检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宽检测领域,为确保建筑正常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市(州)自2010年8月1日起,县(市)自2011年1月1日起,凡是未复检或经复检不合格的安装工程所使用的管材,管件、开关插座、电线电缆、安全设施等材料,一律不得用于工程建设。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进一步加强检测业务委托合同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备案时,应将检测业务委托合同纳入需提交的资料之一。对明显低于有关收费标准的检测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信。

(二)进一步加强检测机构和人员信用评价管理。通过对检测机构和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实现“诚信激励,失信惩戒”,是营造公平诚信检测市场环境,规范检测行为的有效手段。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与人员信用评价管理暂行规定》(川建质安发[2008]422号)有关要求,认真作好相关评价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检测试样留置制度。建立和完善检测试样留置制度是提高检测机构管理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的重要措施。检测试样应按如下要求留置:

规范和标准明确要求需留置的试样,应按规范规定的程序、环境、数量和要求留置;非破坏性检测,且可重复检验的试样,应在样品检测或试验后留置3天;破坏性试样,应在样品检测或试验后留置2天。

(四)实施检测报告确认制度。为了防止伪造检测报告或藏匿不合格报告,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检测报告确认制度。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填写检测结果确认证明(见附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把检测报告确认证明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必备资料之一。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9

作思路》 的通知

青建管办字〔 2012 〕 1 号

各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 2012 年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要点》 发给你们,望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二O 一二年一月十日012 年全市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意见,按照“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和“加速提升增效”的总体要求,自觉坚持“科学监管,科学发展”一条主线,紧紧抓住“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两个关键,主动服务“世园会建设、保障房建设、‘文化青岛’建设”三大工程,创新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等九项工作,多措并举,合力共抓,热情服务,务求实效,促进我市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一、自觉坚持“一条主线”,提升行业发展层次

(一)科学监管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彰显科学发展观在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改变“经验式”、“传统式”、“粗放式”等滞后的管理模式,培育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把依法行政与科学监管作为立足点,把热情服务与促进发展作为着力点,把优化发展环境与实现科学发展作为落脚点,用心创新,科学监管,推进全市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现新跃升。

(二)科学发展是科学监管的根本目的。2012 年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态势已定,这既是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期,也是企业练好内功蓄势待发的机遇期。要着力改变企业“低起点、低标准、靠侥幸、短视野”、“小富即安”、“以包代管”、“单一模式”等落后的发展思维,引导企业洞察行业发展走势,指导企业筹划长期发展蓝图,做到高点起步,推进高位发展,培育高涨态势,推动全市建筑业实现科学发展。

二、紧紧抓住“两个关键”,凸显行业监管重点

(一)严格监督管理,环环相扣地抓好施工安全把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措施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履行,严肃责任追究,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有效遏制一般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达标率100 %。深化安全生产模式化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安全自控体系有效运转,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和隐患检查整改的有效落实。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检查、整改、处罚等内容和流程,突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检查,严格施工安全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的监管。着力消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源。规范设置建筑物安全密目网和安全平网,合理架设使用外挑式安全平网,实现高处作业“全封闭”施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和消除深基坑、脚手架、大模板、起重机械以及高处坠落等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严厉查处建筑安全死亡事故。加大施工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从快从严从重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凡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的所有在建工程一律停工整改,收回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入青信用证和相关个人资格证

书,暂停企业招投标资格,并依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坚持科技兴安。推广使用智能整体升降脚手架,深化塔机防倾翻装置安装和使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创新落实钢管扣件管理规定,严把钢管扣件的购置关、租赁关、使用关和报废关,从源头上夯实脚手架、大模板工程安全管理基础。高标准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出台工地环境整治“精细化”管理标准,高标准设置围挡墙、建筑物围档;合理硬化道路、美化施工现场,加强出场车辆清洗,防止扬尘污染。加强安全许可“动态化”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行绿、黄、红三色动态监管,制定下发《 青岛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标准和系统,建立企业管理机构动态监管档案;开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专项治理检查,督促企业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完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许可与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证、资质管理的有效联动,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深化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加大标准化工地督查、复查力度,建立全程评价机制;以开展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样板工程评选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质量。

(二)创新监管措施,一丝不苟地抓好工程质量

深化和完善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把好建材样品、结构样板、装修样板、主体抽查、外墙及外窗喷琳、竣前检查“六个关口",完善措施,深化创新,扎实落实;强化监督队伍建设,实施内部严格考评,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推进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针对新增的地暖工程地面开裂等通病开展专项治理,降低通病“发病”率;创新建立分户验收“明白册”和质量投诉“明白卡”明晰房屋质量的相关政策、规定、标准及分户验收各类信息,住房分房验收率达到100 % ;实行质量投诉处理网上曝光、销号制度,对经查实的质量投诉,在24 小时内通过青岛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网“质量投诉曝光台”进行公布,直至质量投诉事件妥善、有效解决方可网上注消;建立质量投诉联动约束机制,对因质量投诉处理不及时、措施不力、处理不当引发的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及群体上访事件,将全面停止相关责任单位的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备案及阶段性验收手续,直至质量投诉事件彻底、全面解决;做好精品工程的培育、评选工作,发挥获奖工程的典型带动作用,促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主动服务“三大工程”,有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一)服务于世园会建设工程。建立世园会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机制,抽调精干力量,从招投标、项目审批、质量监管、安全监督等方面提供专人服务,在项目建设手续审批中,压缩时限,特事特办,提高效率,促进项目加快推进。

(二)服务于保障房建设工程。以抓质量、保安全为重点,建立保障性住房和“两改”项目定期调度、定岗监督、定期检查“三定”制度,严格落实有关各方责任;建立质量安全联合检查机制,强化进场验收和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关键环节,落实治理质量通病的各项措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三)服务于“文化青岛”建设工程。从加快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高度,深刻认清加强四方剧院、娄山剧院等市重点文化场馆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实施领导、部门、监督人员分工负责制,建立现场办公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重点抓好各项使用功能质量,确保文化场馆项目高效能推进,高质量建设。

四、创新抓好“九项工作”,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一)抓好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坚决纠正企业工程质量安全“机构不全、人员缺位、责任缺失、软弱涣散”等问题,出台建立全市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指导意见,指导和督导企业严格按照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己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真正发挥企业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二)抓好市场主体考核机制完善。建立定期发布考核结果制度,每月按照A、B、C、D 四类考核结果对外公开发布,增强考核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扩大信用考核范围,将商硅企业、检测机构、造价咨询企业纳入考核,实现市场主体考核全覆盖、建立扣分单闭合管理制度,强化运行流程监督和内部考核工作督查,增强扣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三)抓好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行为专项治理。进一步深化招投标管理,禁止“缺项招标”、“肢解发包”,除按规定可由甲方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外,工程项目所涵盖的所有其它专业工程均应纳入施工总承包招标范围;加强对违法分包、挂靠施工、无入青证承接工程行为的专项检查,坚决遏制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合同备案等标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严厉查处。

(四)抓好外地入青企业管理。制定外地入青企业分类管理措施,严格入青企业资质资格审查、各类人员执业资格情况审查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考勤;重视抓好批后管理,对业绩好、信誉好的企业延长信用证审查周期,对信誉差、问题多的企业实施动态跟踪监管。

(五)抓好中介服务机构突出问题治理。抓好监理机构建设。围绕监理行业“不会发现问题、不敢纠正和反映问题、不主动解决问题”的“三不现象”,制定相关措施,督导监理企业大胆工作、严格履行职责;围绕监理行业“人才留不住、挂靠人员多、监理工程师不到位、监理资料缺失”等问题,强化政策引导,提高监理企业利润率和行业吸引力,鼓励监理企业实施品牌化发展,着力提升监理企业整体水平。抓好招标代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招标代理市场行为考评制度和招标机构选用制度,严肃查处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与招投标人串通操纵评标结果、给投标单位介绍分包队伍、建筑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举办业务人员专业考试,切实提高从业水平,对失信代理机构在市场准入、资格管理等方面予以限制,对违法违规操作的予以严惩。抓好工程加强造价咨询机构建设和专业人员管理。出台《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操作规程》、《 工程造价咨询档案管理办法》 等,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开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招标控制价、竣工结算成果文件编制质量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考评企业的重要依据;制定行业自律和准入清出措施,着力解决“只进不出”、“终身制”等问题,实现优胜劣汰,提高造价水平。开展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考试竞赛,形成钻研业务、崇尚技术的氛围;加强对专业人员的日常监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成本核算能力。

(六)抓好清欠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双报”制度,促进工资支付管理制度化、结算常态化;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建立工程款业主支付担保机构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专业担保公司的市场行为乡进一步规范用工管理,严厉查处不签订真实用工合同的行为,科学实施“双卡”管理;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实现各专业、各层次建筑业企业均拥有自有核心劳动层,为行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七)抓好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手续不全、提前开工等违法违规行为;

以行政处罚权网上运行为载体,提高行政处罚案件的规范运行水平,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扎实做好行政执法程序优化工作,完善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移交、审核、办理、审批程序,优化执法办案流程,整合执法资源,提升办案效率;扎实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抓好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抓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组织开展建设法律法规“进企业、进项目、进现场”活动。

(八)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引领和指导企业抓好“企业文化、工地文化、工人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职工夜校、娱乐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建设,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在农民工队伍中开展一次维护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形象、维护自身形象的“三个维护”集中教育活动,提高建筑农民工综合素质。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10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2012年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部门、机关单位:

现将《关于加强2012年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关于加强2012年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部门、机关单位:

2012年市人大、政协两会即将召开,春节也即将到来,为加强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各部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市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两会和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当前的突出位置来抓。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重点部位要制定有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两会和春节期间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根据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准确把握重点时段安全生产规律,突出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水利、电力、特种设备、旅游景区、学校和幼儿园等行业和领域,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不能保证安全的,要采取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等果断措施,以确保

安全。

三、严厉打击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大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各部门要巩固去年“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执法监察行动的成果,对打击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始终保持高压状态,层层落实“打非治违”工作力度,重点打击客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和货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不经许可从事建筑施工和无证无照无质建筑施工行为;从重处罚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大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四、严格督查安全生产检查情况,确保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各部门要成立督查组,制定督查检查方案,对两会及春节期间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的督查,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检查。检查要认真细致,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能当场整改的当场整改,当场整改不了的,发出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并安排部门、专人跟踪落实;对隐患严重的,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关于加强2012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篇11

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川办函[2011]4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四川省西部商贸中心建设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西部商贸中心建设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加快推进西部商贸中心建设,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西部商贸中心建设规划(2009—2012年)的通知》(川府发〔2009〕40号,以下简称《规划》)要求,结合实施《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制定《四川省西部商贸中心建设规划(2009—2012年)》2011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责任单位:商务厅)

(二)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增加到33个。其中,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增加到5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增加到5户。(责任单位:商务厅)

二、建设重点及职责分工

(一)分级构建区域商贸中心。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在“三中心”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着力推进把成都建设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商贸中心;积极推进达州、攀枝花、泸州、宜宾、广元、康定、马尔康等7市(县)

发挥省际结合部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力推进绵阳、德阳、南充、遂宁、资阳、内江、自贡、乐山、眉山、广安、雅安、巴中、西昌等13市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省内区域商贸中心。2011年4月初各区域商贸中心制定推进西部商贸中心建设的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商务厅、相关市州人民政府)

(二)推进六大平台建设。

1.批发贸易平台。大力推进消费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改造建设和培育发展。引导支持大型市场加快推进质量检测、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结算中心、废弃物处理等设施设备改造建设,提升市场软硬件水平。继续推进十大商品市场建设,促进市场转型发展,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远程交易,提升市场聚集、辐射能力。(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2.零售贸易平台。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力争全省连锁率达到26%以上;加强商业街建设和改造,引导商业集聚发展,重点培育15条特色商业街;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推动企业改造建设一批大型零售商业设施;深入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积极推动40个城乡菜市场改造升级,满足和扩大城市居民消费;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到农村发展,农村店覆盖全省100%的县和乡镇、95%以上的行政村。(责任单位:商务厅)

3.服务贸易平台。加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打造成都市服务外包公共信息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成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功能,培养产业所需的实用人才;商务厅与香港贸发局签署服务贸易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成立医药研发外包联盟等各类服务贸易行业协会,促进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改进劳务信息发布,搞好劳务市场供需衔接,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加强劳务培训,促进劳务输出。(责任单位:商务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4.电子商务平台。以成都、德阳、绵阳等市为重点,以产业基础较好、电子商务较易推广的行业和领域为突破口,以IT、机电重装等优势制造产业及重点商品市场、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等商贸流通企业为重点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加快建立市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省内商贸流通企业动态信用档案。(责任单位: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5.会展经济平台。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展会,创办和培育一批国际博览会和高端论坛,办好第十二届西博会等综合性展会及2011年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商大会等专业会展;申办和固化一批高标准、国内知名展会在成都举办,推动一批新型展会落户我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展览会、展销会、产销对接会,打造一批区域品牌展会;加快会展业规范化进程,加大行业指导和协调力度。(责任单位:商务厅、四川博览局)

6.远期交割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将成都市纳入肉类期货实物交割点予以培育;按肉类期货实物交割点的功能要求推动成都肉类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强化人才培养。(责任单位:商务厅)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规划》提出的50个重点商贸项目,分类推进批发贸易、零售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信息、会展经济和远期交割6大平台建设;指导各地落实和实施一批支撑性建设项目。(责任单位: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

(四)培育龙头企业。分行业在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商业零售、汽车贸易、再生资源回收、生猪屠宰、茧丝绸、白酒等领域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根据不同行业重点企业特点分类指导,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对重点企业在项目、品牌建设、融资、参加重大活动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和倾斜。(责任单位:商务厅)

(五)优化贸易结构。

1.提升外贸结构。抓主体企业、优势企业,培育出口基地,努力扩大全省外贸规模,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400亿美元;发展加工贸易,扩大“三自三高”产品出口,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力争提高到40%,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力争达到270亿美元和165亿美元;关注和参与已建和拟建的14个自贸区建设,推进区域合作;扩大工程对外工程承包,带动商品、劳务和技术输出;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2.扩大国内贸易。继续加强川渝经济区建设,扩大生猪、蔬菜、水果和酒类等商品跨省流通,支持大型连锁企业跨省开店;积极组织流通和生产企业参加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落实支持政策

(一)金融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商贸流通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发展票据贴现、扩大直接融资等手段支持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推进支付环境建设和改善,培育升级消费方式,刺激和增长消费。(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

(二)用地政策。将大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购物中心、大型批发市场、大型专业市场等重要商业设施按经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用地,属商业用地的可以挂牌方式供地。(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价格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各市(州)在调整城市供排水价格(费)、用电价格、天然气价格时逐步实行供排水价格(费)、用电价格、天然气价格工商业同价。(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四)税收政策。对符合西部大开发相关税收优惠条件的流通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纳入物流税收试点范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税确有困难的大型批发市场、重点流通企业按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准享受税收减免。(责任单位: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发展改革委)

(五)财政政策。加大省级促进流通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对我省西部商贸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根据需要安排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规模。(责任单位:财政厅)

四、组织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完善协调机制。完善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协调机制。各部门根据职能落实规划、推进项目、制定政策,避免各级商贸中心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西部商贸中心整体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成立和完善协调机构,协调解决当地商贸流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责任单位: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2.加强督促检查。各市(州)商务主管部门和省级有关部门要将构建西部商贸中心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3.加强人才培训。继续推进“人才强商”工程,按照省市联动、内外互动,政府职能部门与高等院校相结合,培训与考察相结合组织实施商务人才培训工作。全年拟举办各类培训50期。(责任单位:商务厅)

上一篇:实践创新自我鉴定下一篇:天宫运动会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