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2025-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共8篇)

创新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篇1

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三方物流的很多优点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但目前我国出现的部分从事物流的企业,还存在组织方式不科学性,各环节的衔接和协作不规范,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和服务质量也都有所欠缺等问题。

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很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总结制约物流市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据介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 “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其次目前大多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主要执行者——运输业、仓储业及信息业的组织、协作模式都难以提供完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而且服务水平不高,客户满意度低。

三种运作模式

第一种普通简单基础物流的运作模式,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订单由产销双方完成,并且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型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二种联盟型物流,就是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效益越大。信息处理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技术上已可实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单项实体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订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其次,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例如,联盟内部经营各种方式的运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式联运,一票到底,大大节约运输成本,这种联盟物流正是我们公司现存的物流模式,由原来的零散承运商,把他们合并起来,我们公司只针对一家或几家,这样,很多业务都可以精减。有利于管理和沟通。不足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仓储条件,便利的信息平台。

第三种综合物流模式就是组建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综合物流公司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例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组建完成各相应功能的部门,综合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家生产商可提供产品代理、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代理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综合物流项目必须进行整体网络设计,即确定每一种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各自承担的工作。其中信息中心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以及配送中心的选址流程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问

题。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控和管理,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目前主要利用无线电话和Internet,Internet因为其成本较低(相对于EDI技术)信息量大,已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趋势。配送中心是综合物流的体现,地位非常重要,它衔接物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组建方式有多种渠道,目前我国正处在探索阶段,但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是由某一项目发展商,投资新建或改建自己原有设备,完善综合物流设施,组织执行综合物流各功能的业务部门,这种方案非常适合迫切需要转型的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可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凭借原有专项实力,有较强的竞争力。方案二是项目发展商收购一些小的仓储、运输企业以及一部分生产、销售企业原有的自备车辆和仓库,对其进行整编改造。据统计,企业自备车辆和仓库占到总体物流设施的一半左右,如果能够对这一部分设施收编改造,就可直接推动商家租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激活第三方物流市场。方案三就是原有的专项物流运营商以入股方式进行联合,这种方式初期投入资金少,组建周期短,联合后各单项物流运营商还是致力于自己的专项,业务熟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力,参股方式可避免联盟模式中存在的利益矛盾,更利于协作。几点发展建议

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落后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一大因素,各地必须加大对道路、港口、场站等的建设改造,形成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二是增加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科技含量:现代物流是一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已逐渐成为现代物流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以前老旧的物流设施必须进行改造,发展新型高科技物流设备,以提高物流效率,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三是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极度欠缺,必须通过培训及考察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四是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现代物流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不仅仅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是要求其服务延伸到客户的经营活动中,与客户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创新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篇2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从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业演变发展而来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从民营经济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集团,合资和外资物流企业,提供单一物流服务功能的专业物流机构(如仓储企业、运输企业、物流中心)等多种类型。它们以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社会性的大物流为存在前提,以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服务为经济发展和及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经济价值。

综合目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执行者——运输业、仓储业、综合性物流服务机构的物流运作实践,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的物流运作模式:传统外包模式、联盟模式、综合模式。各种模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以及相应的组织方式、职责分担等特点。

1传统外包模式

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目前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订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实际上,传统外包模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并没有走多远,它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可见,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而且以分包为主,总代理比例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联盟模式

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这种模式。通常,第三方物流把包括运输、仓储、信息业的经营者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讲,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效益越大。战略联盟的信息处理是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

与传统外包模式相比,联盟模式有两方面的改善:第一,物流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单项实体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订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第二,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按照国际惯例在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例如,联盟内部各种不同经营方式的运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多式联运,一票到底,大大节约运输成本。

联盟模式下的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较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在彼此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A地某运输企业运送一批货物到B地,而B地恰有一批货物运往A地,为减少空驶率,B地承包这项业务的某运输企业应转包这次运输,但A、B两家在利益协调上也许很难达成共识。

3综合模式

综合模式集成了物流的多种功能: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例如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游生产商可提供产品代理、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游经销商可全权代理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集成物流项目必须进行整体网络设计,即确定每一种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各自承担的工作。其中信息中心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以及配送中心的选址流程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控和管理,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目前主要利用EDI、无线电和Internet。其中,Internet因其相对于EDI技术的成本较低,且信息量大,已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趋势。配送中心是综合物流的体现,地位非常重要,它衔接物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

由于物流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因此,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网络组织结构。目前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和连锁经营的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机构,负责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协作,该模式适合地域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

除了以上三种经营模式外,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虚拟经营模式。

4虚拟经营模式

4.1 第三方物流企业相互之间的虚拟经营

各成员企业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业务把资源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来。虚拟企业通过整合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一定区域形成较完善的多功能物流网络,满足客户需求。成员企业通过分享市场和顾客,实现共赢目标。中国外运集团下属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联手在国内为摩托罗拉公司提供从提货、发运、进出口运输、国内海陆空运输、仓储、信息查询、反馈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就是很好的例证。

4.2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虚拟经营

第三方物流企业凭借自身的人才、技术等优势与大型制造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制造企业的现有资源,如车队、仓库和人力资源等,由制造企业提供大部分营运资金,按照各自的资本额商定好股份比例,双方组建虚拟企业。该企业由双方协同管理,除完成部分或全部该制造企业本身的物流工作外,主要从事社会化服务。制造企业也可以完全将自己的物流资源租赁给物流公司运营,而自己不参加管理,只按期收取租金。

5承担物流服务业务的企业的经营模式

承担物流服务业务的企业的经营模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5.1 企业独立经营型

在物流服务中,实施单一物流服务的企业几乎全部是独立经营型的。而实施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尽管从总体上讲是独立经营,但其内部各环节则相当复杂,尤其在涉及到仓储、运输、联运,甚至国际联运的情况时。一般在类似情况下,企业在各服务全程的两端及中间各转接点处均设(或派)有自己的子公司或办事处等形式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作为全权代表处理揽货、交接货、订立运输合同协议、处理有关服务业务等运输和衔接中所需要的一系列事务。

5.2 大企业联营型

涉及综合的跨地区或跨国的物流服务时,各物流服务企业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即采用位于服务全程两端的地区或国家的两个(或几个)类似的企业联合经营的方式,联营的双方互为合作人,分别在各自的地区或国家内开展业务活动,揽到货物后,按货物的流向及运输区段划分双方应承担的工作。

5.3 代理方式

此种方式与第二种类型的适用情况相似,即在服务全程的两端和中间各衔接地点委托外地区或国外同业作为物流服务代理,办理或代安排全程服务中的分运工作和交接货物,签发或回收联运单证,制作有关单证,处理交换信息,代为收支费用和处理货运事故或纠纷等。这种代理关系可以是相互的,也可是单方面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由物流服务商向代理人支付代理费用,不存在分利润、分摊亏损问题。

其中,第一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货源数量较大,较为稳定的线路。一般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业务基础。这种方式由于全部工作由自己雇用的人员完成,工作效率较高,利润也可能较高。第二种和第三种(特别是第三种)方式多适用于企业经济实力不足以设立众多的办事处和分支机构,或线路的货源不够大,不太稳定,或企业开展国际物流服务业务的初期等情况,其工作效率及利润率要低一些。在这些理论指导之下,就可以对中国目前的物流产业市场、物流公司的发展前景有个基本的认识,相关企业也可借此检查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战略,以更好地发展。

6结论

总之,运作模式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它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其间涉及到物流资源的整合、物流网络的建设、人员的配置、物流作业的确定,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等诸多环节。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建设自己的运作模式时,先要据市场定位做出统筹规划,规划出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运作模式的框架,才能将运作模式建设好,并使其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

摘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实现物流服务定位而建立的一整套运作体系。适合的运作模式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稳定的客户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分析了运作模式的类型,指出了物流服务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丁翀.我国第三方物流运作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

[2]田丰功.企业第三方物流运营策略及管理模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4).

[3]曾海珠.试析企业物流外包[J].物流技术,2012,(07).

[4]黄宁.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8).

创新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50-03

Abstrac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mmerc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3PL)is featured by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ization, automatization, network, personalization and flexibility. So it has been an urgent problem for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new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3PL and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3PL in our country,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operating model and suggestion of 3PL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business.

Key words: E-commerc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operating model

进入21世纪,一个新名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变得跟网络、电子商务一样炙手可热,这便是“物流”。由于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因此物流理论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也首当其冲倍受推祟,迅速升温。跨国公司更是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觊觎己久,入世后大举进入我国的物流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

1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这个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国外简称3PL。它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据调查,美国58%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业者来完成的,日本则能达到80%左右,因为日本的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社会化配送是世界上搞得最好的。欧洲第三方物流发展非常快。德国总的物流市场是346亿美元,交由第三方处理的有80多亿美元,占据德国总的物流市场份额的23.33%。这些数字表明: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占据市场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客户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因为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得更好的物流解决方案,所以,客户都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业务外包出去,从而,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如何降低成本就成为当务之急。而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减少商品库存及运输的费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业在整个物流市场中的比重仅为18%,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发达国家发展物流的过程来看,第三方物流应该是现代物流的主体,而且第三方物流占到整个物流业的50%以上时,物流产业才真正形成,物流业才能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的统计,我国当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16.9%,达718亿美元,市场份额在200亿美元左右[1]。而对这一数字,国内不少物流业界人士认为还过于保守,物流学专家、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王之泰先生也认为,在我国8万亿的国民总产值中,数万亿元的工农业产品最终都要进入物流领域,因此这个市场是相当巨大的。另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由以上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2]。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未形成。

2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2.1电子商务是物流业务的发展方向。从当今发展的趋势来看,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物流经营人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业务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务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事实上,基于互联网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保证了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证了物流网络各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点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它能够使顾客实时地看到运输计划和仓储计划的执行情况,能够让顾客了解货物在库和在途情况,准确地预估货物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从而组织新一轮的生产资料采购和生产过程,同时它能够使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顾客的采购或供应信息,并基于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保证整个物流系统中的各参与方的高效运转。

2.2电子商务可以促进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3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拓展物流第二空间。物流第二空间是指物流的信息空间,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网点或物流环节,而是指虚拟物流,也即数字物流,或称比特物流,具有相对体制无关性、相对物理无关性的显著特征[2]。它将是物流发展的彼岸。当今国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在于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物流第二空间空前扩展。物流第一空间(现实物流)与物流第二空间将日益走向融合。

2.4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重新认识物流过程,明确物流管理目标,进一步形成供应链管理。有了完善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长足发展等前提条件,使得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了延伸,此时的物流管理应是以生产企业为起点,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化的一体化物流过程,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对产品进行适时适地的递送,实现最佳客户服务与最低配送成本的组合。

3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在电子商务的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物流服务,不同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设计出适合自身服务优势的第三方运作模式。依据第三方物流服务中所采用的技术、经济、组织等实际条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3.1综合物流代理模式。综合物流代理,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3]。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该代理系统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我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

在国外,许多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著名企业,如美国的Fedex、UPS,日本的佐川急便,由于它们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早已成为物流业内著名的国际综合物流代理企业[4]。我国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第三方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第三方综合物流代理运作。综合物流代理可使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完全从繁琐的多方委托的物流业务中脱离出来,专心致力于电子市场的拓展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由于具备综合性物流能力的物流企业较少,所以从事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公司不仅仅局限于现存的物流企业。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代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5]。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代理,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2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有机整合模式。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的完美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整合,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其模式如图1所示。

从实际运作状况来看,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B2B或B2C中的物流环节;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配合。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天津大田集团和宅急送两大国内物流巨头结盟,成立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联盟,与中国邮政快递公司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另外一个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宝供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又陆续完成了运输业务报表自动生成系统、与重点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成本、经营核算、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

3.3邮政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是地域广、随机性、批量小,要满足这种要求,物流配送必须有一个全国性的配送网络,服务覆盖几乎所有地区。目前,在我国能满足这一点的物流企业只有中国邮政。

中国邮政开发第三方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具体表现为“三网合一”、“三流合一”上。中国邮政拥有覆盖全国、沟通城乡、连接世界,集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手段和投递方式的集散式立体实物传递网。拥有全国实现联网的邮政金融网,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城市和205个地级城市,实现了全国17 000余个网点的异地存取,ATM自动取款机达到3 900台。邮政储蓄计算机网是全国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网。此外,中国邮政还拥有集图像、语音和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采用先进的ATM交换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形成了由绿卡网络、电子汇兑、网上支付、代理业务平台四大体系。信息网、物流网和金融网的融合,使信息、资金与物品能安全、有效、快捷地流动,实现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合一。网络时代的物流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个性化、柔性化的特点[6]。而“三网合一”、“三流合一”,正是建立第三方物流的理想境界,也是突破电子商务瓶颈,为BtoB,BtoC,CtoC的电子商务提供后端履约服务、仓储服务、配送服务,使电子商务运营商获得巨大的商机,从而建立信誉,占领市场。这也是提升整个社会效率和效益,实现合作诸方共赢的物质基础。

邮政物流模式的特点就是委托来源多、服务的范围广、批量小。缺点主要是信息管理方式落后,客户难以实时查询服务情况,工作效率低等。

3.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模式。在物流过程中,客户需要随时了解货物的配送情况,物流企业也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信息,随时准备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在传统模式下,很难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一方面是客户一旦将货物交给物流企业后面临服务“黑箱”,引起客户的顾虑,不利于客户有计划安排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不能及时获得需求信息,物流方案难以与客户衔接,造成服务不到位,导致客户流失。物流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与主要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双方信息实时交流,委托企业对物流过程了如指掌,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需求也在第一时间获得,双方可以在最大限度范围内展开合作,实现双赢。信息共享平台模式结构图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在如今这个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巨大且发展迅速,国外物流企业开始抢占中国市场,而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就必须主动的采取措施,勇于创新,实现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整合,而这两者之间的成功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外部支持环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谁在这一从传统储运到现代物流的观念与实践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谁就能抢得先机,并在未来第三方物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牛鱼龙. 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

[2] 张铎. 电子商务与物流[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Wang Ying, Sang Dayong. Multi-agent framework for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E-commerce[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29:431-436.

[4] 宋光森,胡双曾. 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探讨[J]. 物流科技,2001(1):24-29.

[5] 谭炜,马士华.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与特征研究[J]. 物流技术,2005(5):10-12.

中储物流运作模式 篇4

现代物流的主体功能是运输和仓储,其它功能如加工、配送、装卸、包装、信息服务、货运代理等是在这两个主体功能上发展深化的。

中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从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发展战略。这是因为中储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综合优势。

1.优势

(1)规模收益

(2)经济便利的铁路专用线

(3)机械化作业程度高

(4)覆盖全国的网络

2.服务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传统的储运功能和硬件设施优势逐渐被市场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和增值服务能力所取代。增值服务主要包括能简化客户手续,带来便利性的服务;通过物流中间加工,创造价值的服务;合理组织,降低物流总成本的服务等。中储目前的增值服务主要包括:

(1)现货交易及市场行情即时发布

(2)物流的中间加工

(3)全过程物流组织

(4)形式多样的配送服务

①生产配送②销售配送

③连锁店配送④加工配送

3.客户

中储紧贴市场,根据不同客户对物流的需求,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发展全程物流代理、现货交易市场及行情实时发布、国际货运代理、配送等业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储现有的客户主要有四大类:

第一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经销企业;

第二类是大型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类是生活资料生产企业;

第四类是生活资料的零售企业。

(1)第一类客户

包括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汽车、木材、机电产品、塑料、纸制品、化肥等生产及批发商,以金属材料为主。

(2)第二类客户

主要是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项目,已承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北京首都机场改扩建、来宾电厂等数十个国家重点工程大型设备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3)第三类客户

主要是生活资料生产企业。

(4)第四类客户

是商业批发和零售企业。提供仓储、分拣及配送服务。

4.跨越

中储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储股份的龙头作用,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及中储的内部资源,采取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全国合理布局,建成一批与现代物流需求相适应的物流中心,进而推动中储整体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步伐,与国际接轨,再造中储,建成服务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

5.评述

中储是国有大型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中的娇娇者,中储的转化发展战略是值得许多同类企业在转型时期借鉴的。

现代物流中,运输与储存仍是核心职能,其它职能,如流通加工、配送、装卸、包装、信息服务、货运代理等是在这个核心职能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深化的。从宏观上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储存、运输体系和网络,如果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储运企业,大多转型为具有现代理念和运作方式的现代物流企业,实质上是实现了一次规模巨大的,低成本投入下的高收益。

(1)特点与启示

①中储所具有的规模优势,实际上是巨大的资本利益。

②物流的价值来源于服务和服务中的增值,物流中价值增值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物流服务的功能与能力。

③中储对客户实行的分类服务是一种符合现代物流理念的服务方式。

④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跨越,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他是以观念为起点,以行为方式为具体内容的质的跨越。

(2)问题与思考

①在我国的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是体制、资金、技术、人才、设备、观念,还是其他因素。

②在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下,物流业应达到什么水平为最佳?是适度超前、国际一流、逐步提升或是其它等。

当当网的物流运作模式 篇5

张昀说:“截止目前,当当网新开通货到付款的地区已经达到1238个,并且在很多核心城市已开通加急服务。华东地区百货商品的送货速度从72小时提高到36小时,大大缩短了该区域订单的送货时间。就在10月,当当网还在北京地区为联营商城商户开通了COD(送货上门、货到付款)服务,今后将逐步为全国其他地区的联营商户提供此项服务。为联营商户提供COD服务的快递公司由当当网统一协调管理,其地区覆盖范围及服务质量与当当网自营商品完全保持一致。”

“送货慢对于顾客的购买欲望是极大的抑制,我们之所以不断扩展商品品类、开通更多的COD城市、更多的加急服务,并且为联营商户开通货到付款服务,就是为了不断提高配送速度和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不光可以在当当买到图书,还可以更方便、更便宜的买到任何想买的百货商品。出于同样的目的,当当网从去年底以来一直施行全场免运费政策,这么做也是因为今日当当网的销售规模已经足够大,供应商让利空间足够大,并且实现了规模盈利,免运费免得起了。”张昀如是说。

自今年上半年成都物流中心启用以来,武汉物流中心也即将正式投入运营,当当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的五大物流中心总面积已达10万平方米。多物流中心布局的完成不仅为当当网实现分布式物流体系铺平了道路,也为其在物流配送上创造了极大的成本优势,极大地提高了送货速度。

在配送方面,当当网在完成城际运输后,选择与当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而并未自建各地配送队伍。张昀认为,现阶段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更灵活,成本更低,反之,自建配送队伍在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则比较大,灵活性也低,难以匹配各个地区的销售增长速度。

“当当网这些年一直坚持三个东西,更低的价格,更多的选择,还有更大的方便。就方便来讲,它要包括送货快,这个快,当当网是通过拉动商品供应商、同时扶植一批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起成长,而不能只靠自己单枪匹马。”张昀说。

积十年之功,当当网已在消费者中成功树立起低价、正品行货的品牌印象,并积累了极大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随着当当网在物流、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百货网上零售市场上的布局逐步完成,当当网有望在未来的网购市场继续领跑。

浅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 篇6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

课 程 名 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考 试 方 式姓名贺莎学号200920024030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学习时间:2011年02月至2011年06月

浅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

贺莎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现实生活中物流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适宜的物流模式。本文论述了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现状,提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战略和电子商务物流的四种模式,并分析得出各自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

一项完整的电子商务虚拟交易中,物流实体必须同步于商务活动交易形式和速度的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能适时开展企业物流活动的模式,这对于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化目标,发挥电子商务整体运行优势,降低总的交易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1」

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但目前,我国的物流水平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第一,从物流基础设施来看,全国公路里程达133.6万公里,基本做到村村通公路,其中高速公路1.5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从配送中心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业正在兴起,但我国现有的三种类型的配送中心:连锁企业自有的配送中心、社会化的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在经营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经营不规范的配送中心约占总数的80%。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经营方向不明确;②功能不完善,流程不合理;③设备选择上存在误区;④现代化程度低。

第三,从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来看,还没有一家流通企业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

形成电子商务物流滞后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是由于物流企业投资巨大,一般电子商物企业不敢涉足。土地、库房、装卸、分拣、配送、管理等需投入大量资金。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大都设施落后、资金短缺、负担沉重、无力改造,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安全、可靠的要求相距甚远。二是物流企业行业割据严重,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部门统一物流政策和行为。运输部门分属不同的部委管理,仓储行业分属不同的部委和地方。造成流转单证不规范、不统一、不通用,货物紊流、迂流严重,道路收费站多、收费量大,货物不能畅流。因此,为了

使我国的电子商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国家和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和建设。「2」

二、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经营战略

首先是物流联盟。中国电子商务要想取得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物流这个大障碍。而笔者认为,对于那些诸如卓越等经营实物的传统电子商务网站,只有在物流环节形成强大的“物流联盟”,以支撑起整个电子商务产业的物流体系,也许才是突破瓶颈的真正出路。这种所谓物流联盟,是指电子商务网站,以及邮政、快递等物流企业组成的物流产业链,电子商务网站在其中扮演产业链的催生及带动者,对目前物流资源进行合理而高效的整合与利用。例如一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化妆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对中国现阶段所有物流模式最有效的利用就是将邮局、专业快递公司,以及自己的快递部门整合成一个庞大而有效的物流网络,扩大其覆盖性。在中国少数几个有强大辐射力的超级城市(北京、广州、上海等),以自建大型仓库,自行配送辅以快递业支持的形式,而在其他地区,则转以与化妆品公司建立合作,构建一个“虚拟仓库”的形式,利用邮政的触角进行商品送达。

其次是物流数字化。解决物流问题的另外一个模式则可以从改变商品形态入手,比如将商品数字化,以“回避掉”物流环节。这种另类的“物流数字化”方式在实际运营中似乎已经被用户广泛认可。但是“物流数字化”的重要前提是商品数字化,没有数字化的商品,物流的数字化几乎不可能。而数字化商品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它是否能够延伸到大部分的商品中呢?事实上,除了一些必须以物理形态体现的商品,如一块面包,一个数码相机等;很多商品的形态已经可以脱离物理介质而得到体现,比如网上目前就集中了各类数字卡和宽频、音乐、网上挂号等互联网信息增值服务,机票、演出票、球票等票务和其他传统的预付费项目也不乏其中。

三、我国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模式构造

(一)、物流中央化模式

物流中央化的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尽管一体化物流对电子商务企业提出了很多要求,但一体化物流模式仍具有一定应用潜力。采用物流一体化模式,可以不象传统物流那样根据产品数量、高峰期、周转率等确定最优的保管、运输设施和人员配置,物流部门可以随企业经营销售情况的变化来安排物流服务,业务范围广泛,业务量不需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产供销一体化物流发生在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具有可见性,有关各方可通过该供应链适时掌握货物的存储与运输状况,通过物流部门对供应物流、制造物流及分销物流拥有的完全控制权,实现企业总体物流的组织与协调管理。与此同时,一体化物流中,企业能及时掌握客户反馈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利于建立起与客户间密切的关系,使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网络活动与物流

体系一体化协同运行。因此,一些资金雄厚、物流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尤其是连锁经营的商业企业可以组建自己的物流部门,以发挥商品经营配送的综合服务优势。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同时也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

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二)、高效配送中心模式

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

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贝”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3」

(三)、适应电子商务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代理

物流代理(ThirdPartyLogistics,缩写为TPL,即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从广义的角度,以及物流运行的角度看,物流代理包括一切物流活动,以及发货人可以从专业物流代理商处得到的其他一些价值增值服务。提供这一服务是以发货人和物流代理商之间的正式合同为条件的。这一合同明确规定了服务费用、期限及相互责任等事项。狭义的物流代理专指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但仍承接物流业务,借助外界力量,负责代替发货人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

物流代理公司承接了仓储、运输代理后,为减少费用的支出,同时又要使生产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就必须在整体上尽可能地加以统筹规划,使物流合理化,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如图书),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目前,这些流通费用一般均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零散用户而言流通费用显然过高。如在各国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繁复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则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

(四)、综合物流模式

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1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上述公司现在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物流模式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综合物流模式运作。笔者认为我国发展综合物流代理的主要思路是:不需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不但要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价格,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走品牌化之路,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分级管理,操作和行销分开;开发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组建客户俱乐部,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的客户群。

四、我国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模式的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社会和经济的热点,电子商务特别是B2C要进一步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国内市场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十分旺盛,物流配送正在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一形势,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改变多个部门管理物流配送的不统一、不协调、不明确的现状,打破行业垄断,加强物流配送的市场宏观调控。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权威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管理物流配送业和相关市场,增强物流配送业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保证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保证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企业应勇于迎接挑战,抓住发展契机,积极组织和参与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物流活动或者向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有步骤、有层次的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概论》第六章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物流的特点及分类

「2」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3」高效配送中心模

创新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篇7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模式

1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业在服务内容和运作模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和其他物流服务,因激烈的竞争使其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微乎其微。而对于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而言,目前还有许多值得开采和挖掘的空间。于是许多第三物流企业都在传统物流服务中竞相提供物流与金融集成化服务,并将此作为吸引客户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物流与金融结合的产品,不仅能促进物流体系高效运转,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这种增值服务一推出就广受客户欢迎,发展极其迅速,已成为决定物流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同时随着物流金融实践的深入,物流金融模式也逐渐丰富,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的出现确实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流企业都可以开展物流金融,也不能随意选择开展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的开展是需要一定进入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需要,可以在众多物流金融模式中选择适合自身现状和发展的模式。

2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的运作模式

随着物流业、金融业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金融的服务模式也逐渐出现,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目前出现了多种物流金融模式,不同的物流金融模式具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并且在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活动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2.1 垫付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送货,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首先按照合约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接着第三物流企业向提货人交付货物,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2.2 代收货款模式

代收货款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向发货人提货,然后向提货人交付货物时代替发货人收取货款,最后由物流企业和发货人结算。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普及,代收货款模式已在众多网店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广泛开展。在代收货款模式中,发货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协议,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用户送货上门,同时根据合同代收货款,然后定期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2.3 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2.3.1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2.3.2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

综合业务仓单质押模式是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2.4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多赢。

2.5 物流保理模式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在物流保理业务的运作过程中,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从目前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捷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

3 不同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选择

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不同,其对参与主体的要求也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入物流金融服务时,应考虑各种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进入条件,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要求开展合适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3.1 垫付货款模式的选择

垫付货款模式实质是一种替代采购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首先为提货人的采购活动垫付货款,然后再向提货人收款。这样一来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提货人通过各种途径付款的麻烦。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总是存在着货物不符或者顾客不完全满意的情况,此时需要发货人根据合同无条件回收货品,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运费。而且,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以缓解垫付货款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3.2 代收货款模式的选择

在产品丰富、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量小规模的采购商常常没有固定的进货渠道,甚至依托电子商务仅凭一个电话或者轻点鼠标即可搞定商品型号与价格,完成商流的交易,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这一交易中的关键环节,供货方只能委托物流企业来完成。代收货款业务不仅消除了发货方害怕发完货后收货人不给钱的担忧,而且也消除了收货方害怕付过钱后发货人不发货的担忧,对于收发货双方来说简单、方便,节省人力与费用,于是在全国各地的货运市场盛行起来。

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收的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在资金的这个沉淀期内,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物流企业可以将这笔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使其增值。这不仅加快了客户的流动资金周转,有助于改善客户的财务状况,而且为客户节约了存货的持有成本。所以,代收货款模式适合任何愿意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有信誉的物流企业。

3.3 质押模式的选择

仓单是物流企业在与存货人签订仓储保管合同的基础上,对存货人所交付的仓储物进行验收之后出具的物权凭证。从业务发展的需要看,仓单应该是一种可流通的、可背书转让的有价证券。但是,在我国现实法律中,关于仓单的规定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地规定仓单的法律地位,在我国(期货市场以外)真正的仓单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关于仓单的格式和内容、提取货物时是否必须是存货人、如何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等,各物流企业没有统一的规定,关于仓单的合并和分割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或者依据。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权利质押业务时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仓单的管理,提高仓单的社会地位、适用范围和流通功能。

在质押物的选择过程中,所选质押物最好为价值易确定且相对透明稳定,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好,变现性较好,质量稳定,容易储藏保管的大众化物品。可以通过控制贷款期限的长短、质押贷款的比例,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等方法尽量避免货物的市场价值波动风险。同时关于质押物的监管尽量选择在货物保持一定总量的前提下货物可以进行相对动态流动的质押模式,这样更有利于融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此种模式也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更高的资信水平和实时监控的能力。

3.4 保兑仓模式的选择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保兑仓模式实际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①必须对经销商的资信进行核查。了解经销商背景情况;经销网点分布、销量基本情况;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反担保情况;与金融机构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综合分析风险程度;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调查结论等。②要求货主进行反担保,其方式为抵押或质押。货主应提供以下材料:抵押物、质物清单;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抵押物、质物的评估资料;保险单;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的声明;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抵押人、质押人为国有企业, 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其他有关材料。

3.5 物流保理模式的选择

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这一风险显然已得到大大的降低。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4 结论

物流金融业务是一个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业务,但是,作为一个物流金融信贷刚刚起步的国家,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仍然滞后,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要深入研究物流金融业务的特点,制定完备的风险评价体系,并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别是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需要评估合作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了解市场信息和对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等,从而降低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45-48.

[2]万泉.论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J].电子商务,2009,7:25-28.

[3]何旭.第三方物流的金融服务模式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0:24-25.

[4]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1:49-54.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

一、武汉五环通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武汉五环通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集团控股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主要立足于为该控股集团服务,整合该集团权属的8家物流企业资源与设备。

五环通公司第四方物流协同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图1所示。

五环通公司实施第四方物流企业模式能协同的资源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储能力

1.仓储面积33.16万平方米,自有仓库面积29.16万平方米, 在建仓库面积1万平方米,租用社会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2.高低温冷库容量8.16万吨, 占武汉市低温冷储总量的70%;3.食用油存储容量5.5万吨,占武汉市食用油存储规模的60%。

(二)运输能力

1.拥有铁路专用线12条,其中武汉诚通经铁道部批准具备办理20、40英尺集装箱业务的资格;2.正达物流与汉西车站已联合开通武汉至厦门、福州的两条班列;3.物流企业自有运输车辆共33台,火车槽车10台,通过契约管理有效整合社会车辆500多台;4.3艘1000吨级船舶,一次性运力投送总量可达4700吨以上。

(三)营运规模

仓储吞吐量达317.42万吨,货物运输总量101万吨, 其中铁路运输总量48.7万吨,钢材卷板加工量16.3万吨;实现综合物流收入32967万元,利润3383.45万元。

五环通公司定位是:以整合权属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基础,构建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新型运作模式和运作平台。

二、五环通公司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

(一)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步骤

1.发展战略。五环通公司采用集中经营战略,整合特定的市场、产品,利用资本和技術等资源的集中在目标市场形成自身的品牌而迅速成长,逐步向相关多元化综合物流发展。

2.战略实施步骤。五环通公司的战略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托政府在建设武汉1+8城市经济圈的机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对外门户网站,整合权属物流企业资源,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物流组织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功能,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整合权属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通过多种方式走规模经营、网络化的道路,迅速扩大权属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开展以高速公路以及沿线水路运输优势为主的运输服务,进行网点建设,形成网络化运营;第二阶段:打造第四方物流企业名牌,严格制定各项物流质量标准,构建区域物流市场的进入壁垒,并向外地市场渗透——通过流通服务能力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低成本对传统小规模物流企业的吸引力逐步渗透到全国市场,完善区域物流体系化的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服务;第三阶段:向相关多元化综合物流发展,开拓国际市场,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供应链服务水平,通过配套的区域物流体系支持逐步开展国际物流服务,实现跨国经营。

(二)协同运作的目标确定

五环通公司作为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权属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资源整合目标。将权属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资源集中在一个系统中进行统一设计和运用。

2.能力资源整合。五环通公司对能力资源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物流服务所需的实体资源、技能资、知识资源、管理资源。

3.信息资源整合。通过IT系统的支持,五环通公司可以实现五环通公司与权属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权属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权属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同方式,从而更好地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顾客提供优良、快捷的物流服务。

4.物流流程整合。物流流程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业务整合;组织整合;与供应商整合;与顾客整合。

(三)第四方物流业务创新

物流金融创新、综合服务创新和物流交易创新将是五环通公司第四方物流企业业务创新的三大方向,因此,以此为发展方向,开展依托集团现有资源的特色物流发展模式。主要赢利模式包括以下。

1.供应链层次的物流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服务可以看作供应链的一部分,通过五环通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集成式服务,实现了价值链的增值。除采用目前国内外主要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结算业务、仓单质押和保兑仓,可对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层次的物流金融服务。

2.专业性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五环通公司是类似于输出管理服务模式的一种管理公司。专业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为权属物流企业度身定做物流整体方案(含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和运作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同时培训物流企业相关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物流信息系统运用能力,直至物流企业自身具备方案正常运转的实力,提供从运输到仓储再到售后服务的全套综合性服务,利用它们的技术将各自分离的供应链单元集成起来。

3.协助区域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推行标准化服务。协助区域行业协会,如武汉市物流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设定区域准入机制,通过五环通公司的信息平台,推行标准化的服务,更加充分的发挥其引导与战略规划作用,有效的降低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

4.物流工程项目集成专业化服务。五环通公司为权属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规划设计、开发、物流设备供应及现场安装调试、物流运营托管服务、物流工程项目总包等服务,凭借个性化的技术集成全面降低企业的投资、运营成本。

5.物流人才的培养、招募服务。中国物流企业目前人才非常的缺乏。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量的专业的高素质的物流行业人员。五环通公司可根据自身进行的市场调研结果、企业委托等方式,适应市场和企业的要求,一方面通过专业培训和教育,达到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的目的,为物流企业输送人才;另一方面提供从企业外部进行人才的招募和争夺的服务。

6.物流客户的信息系统的服务与支持。建立针对客户的服务维护系统,向所有客户提供系统服务,这个服务体系将保证五环通公司销售及运作的顺利完成,并使客户满意,利用系统及时反馈和调节我公司的服务策略,以快速解答客户问题,采用电子方式提供服务与支持,有效地节约时间,这些服务主要使用集中的呼中中心、电子邮件和自动电子邮件确认服务等等。

(四)协同运作的信息平台

1.信息平台结构。根据技术发展的趋势,五环通公司采用了三层结构的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该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三部分——数据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

第一,表示层。表示层提供用户服务,通过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表示信息和收集数据,是用户使用应用系统的接口。在电子商务应用中,表示层使用通用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访问业务系统向外提供服务的Web站点,显示业务信息,收集客户数据;服务器端的Web服务器负责处理客户通过Internet发出的各种请求。

第二,业务层。业务层是实际业务规则的执行部分。业务层通过将正规的过程和业务规则应用于相关数据来实现客户通过表示层发出的业务请求。在此框架中,业务层使用EJB技术,将复杂的业务规则和操作封装在一个或几个EJB组件中,通过部件服务向外提供服务。Web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使用这些EJB提供的接口进行业务操作。

第三,数据层。数据层是业务数据的存放地。通常数据层使用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 ,ORACLE)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并集中管理这些数据,实现企业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灾难防护。

采用这种架构,系统的二次開发将在中间的业务逻辑层中实现。系统功能的实现将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通用的JSP技术加以实现,该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是安全可靠的。

从上述的三层结构中,可以看到,最终用户是不能直接操作系统的数据层,因此,数据层的安全形势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的。

除此之外,按上述三层结构设计的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随着业务的拓展,可以很方便的在必要的层面中添加相应的应用,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

2.B/S服务模式。该平台方案是一套完全基于Java 和浏览器技术的软件,在最终的客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仅仅需要浏览器(支持IE5.0以上版本)就可以实现全部的操作,甚至包括远程管理和系统维护,是一套真正和平台无关的B/S结构系统。

(五)五环通公司基于信息平台的协同运作步骤

通过分析可以看,五环通公司第四方物流的协同运作步骤流程如图3表示。

参考文献:

1.Duane R Ireland,Miehael A Hitt.Alliance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3).

2.Hoong Chuin Lau.An Intelligent Brokering System to Support Multi-Agent Web-Based 4th-Party Logistics[J].1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ols with ArtificialIntelligence,2002.

3.Smilowitz Karen R.Deferred item and vehicle routing within integrated network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3(39).

4.段宝霞等.第四方物流主体研究[J].北方经贸,2002(12).

5.吴明.关于我国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2(3).

6.刘舒燕等.第四方物流核心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7.李奕.第四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物流科技,2006(5).

8.孙永波,陈柳钦.第四方物流及其健康发展[J].北方经济,2005(3).

9.罗富碧,王勇.第四方物流的协调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

10.纪锋,王艳秋.B2B模式下第四方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07(32).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311409108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1541110824)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阳光总在风雨后(i学生挫折教育)下一篇:高中地理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