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与体能训练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能与体能训练(精选10篇)

体能与体能训练 篇1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一小

刘慧

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决定有个人的精神气质,良好的精神气质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工作热情以及学习成绩等等,小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从小必须接受体育锻炼,增强其体能素质,使他们在强健体魄下茁壮成长。然而,体能训练往往是对一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的考验,他需要更多的是耐力和意志力。现代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少能够经受着繁重的体育训练的考验,会产生厌烦甚至是放弃的心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采取科学、灵活的体育训练方法,能够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一、当代小学生体能素质概况

体能,就是指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包含身体形态、机体机能与身体素质三部分。体育活动训练,主要是训练身体素质以达到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技能的目的,所以,体能训练也可以看成是对身体素质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提高其体能。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各种新型娱乐项目的发展,导致小学生沉迷于电子与网络的游戏世界,缺少在室外进行体能训练的机会;高热量、低营养食品的出现,加速了小学生体质的弱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再加之家长对孩子文化成绩的关心远大于对体育教育的关心,所以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体能训练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一环。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都引发了近代社会的热切思考与讨论,因此学生体能训练的增强也就势在必行。

二、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与教学实践探析

1.善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体育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善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小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引导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其真正乐于体育训练。小学生比较爱听故事,乐于玩游戏,那么教师就可进行相应的教学情境创设,将故事融入体能训练的活动之中,或组织玩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如: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推小车”的游戏,向下做俯卧撑练习,或往前推“车”走,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为其讲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导其下蹲抓住脚踝前行,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激发其浓厚的体育训练兴趣与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进行体能训练,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的目的。

2.体能训练要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期,所以,其体能训练教学也必须立足于其年龄特点,讲究训练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促进小学生体能的强化。在《400米———600米走走跑》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可在示范讲解后,引导学生掌握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呼吸方式,注重摆臂的重要性;同时,也可利用相关地形,如学校的草坪、球场、花园等,再次尝试400米———600米慢跑,在有效弥补体能训练的枯燥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达到良好体能训练的结果。小学生虽然可进行力量与耐力训练,但必须严格控制训练的时间与强度。因此,教师就应针对这一特性,安排适合小学生身体素质、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体能训练活动。

3.将体能训练教学拓展于课外生活领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关注学生体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之外,更加提倡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训练意识,将体能训练教学拓展于学生的生活领域,就显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师可帮助并引导学生依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素质的不同,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适合自身特点的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或在每个寒假、暑假前,提交一份书面体育作业。并通过集体评价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以课堂体能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训练意识,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及时反馈,不断提升,最终形成自我训练、终身体育训练的精神,不断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体能与体能训练 篇2

(1)制订目标。也许很久以来你都是从电视上认识体育活动的。你相信,你在快速上楼时已经感到呼呼喘气,而且在日常超过工作负荷时会全身出汗。你想改善你的健康状况并开始进行耐力训练, 所制订的体能恢复目标是与你所在的年龄组适应,要达到一个平均的功能水平。

(2)初始检测。为了查明你实际的耐力状况,你进行了2000m的步行。你的检测结果是:85指数点。但将其与一有代表性的参照样品的结果对比后显示,你的结果还是在平均值以下,平均值是100指数点。

(3)训练措施。你参加一个步行聚会并且每周步行两次,每次60min。结束后,你又参加了一项体操训练计划。

(4)训练监测。12周后,你作为训练监测者重新参加了步行检测。两次检测的结果是:105指数点。这一上升了的检测成绩证明, 你的耐力已有改善,而且使你进入了平均范围。这样一来,你就达到了你要达到的效果目标。

那么,现在应该做些什么。体育训练只有长期进行,才会具有意义。因此,你现在应当按照新制订的训练目标和效果目标将1~ 4个步骤从头开始再来一遍。也许你已从耐力训练中获得了乐趣并对效果的前景有了了解。既然如此,那么你就可以进行一项其成效争取达到超过你所在年龄组的平均水平的耐力训练。

首先,你应将你的步行训练的时间范围增加到每周3×60min, 而且决心在12周后对你的成效再做一次长进与否的监测。怎样正常训练,怎样发挥训练的作用。你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生活方面的许多不同目标,不只是在体能和技巧方面。在目标制订、诊断方法和训练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训练是一个有计划的、被监测的、以便功能因素优化的过程。就训练来说,其目的始终是缩小力争达到的训练目标(额定值)与实际的体能状态(实值)之间的差距。

与竞技运动不同,竞技运动宣布的训练目标是改善成绩,虽然也有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活动的,但取得实效的时间可能要长得多。训练效果是以生物体适应负荷刺激的能力为基础。经过负荷刺激,生物平衡会暂时受到干扰,功能下降,连续负荷,导致疲劳并引起功能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后功能变化的状态减退。

然而生物体具有修复能力,其方式是经过一段恢复期后,其功能不仅能返回到初始状态,而且甚至有所提高。人们称这一作用为“高级平衡”(额外平衡),正确分配训练量就是选择连续训练(负荷要求)的时闻间隔,即刺激结果使额外平衡得到最佳利用。

几个训练刺激稳定的最佳结果的原则。训练原则是建立在负荷与恢复相互协调的生物规律基础之上的。这从正确分配负荷时的训练效果便可以看清楚。刺激结果的最佳选择有多重要,也就是说,设定得不是过早就是过晚。如果刺激一个紧接着一个,虽可恢复,但却无法保证额外平衡。如果刺激结果比这还密,那就完全失去了复苏的可能,而且甚至引起功能衰退。如果是在额外平衡已经再次完全降低或部分降低后才来设定新的刺激,人也就不会再适应训练。

2 训练剂量

从这些训练原则得出了两条与健康运动目标相连的训练剂量的重要规则:(1)规律性先于强度。你应将你可支配的训练时间分配为数个训练阶段,并且最好每周训练4次,每次30min。而不要每周1次,每次2h。(2)优化替代最大化。为了完成复杂的运动(例如足球赛或乒乓球赛),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以提高功效为条件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只应有极少数的因素清楚地表明为“最大”。对各个功能因素以及所有因素之间的良好合作,你一般需要用“优化”来表示,以适当地解决体育活动的要求。然而你为你的目标选择的项目越特殊,你就必须去为各个因素而更努力地训练。例如,为了参加一项城市马拉松或三项全能赛,你就需要特别训练你的耐力。在业余体育活动中,优化训练又称为多方面训练。训练中身体负荷量的控制,呼吸正常并自感舒适。也许你总是这样训练,在训练中自身有种舒适的感觉。对健身运动来说,并不要求你出大汗、急喘气。业余运动员和健身运动员的准则是:要预先正确选择好负荷量的分配,以便在运动时仍然能够自我把持。

心率是监测负荷的一个比较简单而又有说服力的参数。你可以用手来测量脉搏。这种测量的缺点是不够精确,而且测不出负荷增加过程的情况。比较精确的是用电子脉坤仪来进行心率测量。

乳酸盐监测。在技巧运动训练的范围内,乳酸盐监测已被证明是训练控制的一个参数。乳酸盐(乳酸)是缺氧条件下血糖降解的终端产品。耐力训练的目标就是,运动时间尽可能长而剧烈,以使乳酸盐在体内生成得越少越好,因为乳酸的生成会使肌肉的功能受到削弱。

3 诊断

如果事先不对事实真相(诊断)做出清楚的说明,一位医生就可以不开治疗处方,一位自动化机械师就可以不排除故障,一位电视机技术员就可以不修理仪器,一位心理学家就可以不做有成功希望的劝告。这也适用于体育训练,人们就是利用诊断方法,得知实际功能状况或者弄清功能增进情况的。每一符合实情的诊断,在此都带有系统的行动方式以及某一确定方法应用的标志。诊断的行动方式几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它使我们能够或者易于对人和事做出决断并且成为预测的根据。

诊断的目标。诊断方法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主要目标,这两个主要目标又可进一步区分为若干个分目标:查明实际功能状况初始诊断(状态诊断)使得将现在的功能判断有了与典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的可能。用作对照标准的是标准样品或标准值。

然而,没有实际结论的初始诊断是无意义的。根据诊断结果, 人们可以做出哪一要求范围适合于自身的决断,或者采取适合于当事人功能状况出现变化后的措施,查明功能变化情况。功能变化情况诊断(过程诊断)是以检测恢复后的体能为其先决条件的。从功能增进可以阐明增进过程和训练过程,尤其是能够预先了解采取训练措施的效率。相对于专家判断的检测判断,不只在检测时,就连在诊断中,都会出现从“检测可信性”到“检测偏差”这样的意见。检测支持者相信,客观的方法为准确、可靠、有效地对功能进行评估提供了保证,它普遍地优于主观的自我判断或者依靠别人判断。而检测反对者则觉得对检测结果要进行监测并且对其说服力抱有怀疑。

就像许多其他的争论一样,对检测结果赞成和反对的讨论,显然也是坚持极端立场做悲观描述的,其实比以不规范和模糊不清的言辞所做的解释要少。这不仅仅关系到对一个完全肯定的诊断方法做出决定。一般地认为,以专家的能力或者检测结果的质量为先决条件,检测判断比较准确,并且不太复杂;而专家判断则是细节上较弱,但在考虑总体诊断情况方面却较强。人们无法同时进行全面而又准确的诊断。人们称这一问题是难以两全其美。检测判断和专家判断相互都有其合理之处。因此,将个人印象或专家判断辅以客观的、标准化的诊断方法,是富有意义的。

4 运动器官的功能因素

运动检测的目标是定量了解运动能力或运动技巧。能力是功能的先决条件,它的存在和表达人们是直接观察不到的,只能从所显示的行为来推断。例如,体力、耐力或协调性就都属于运动能力。技巧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训练学习它、改善它。随着可以观察到的技巧的改善,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能力就同时得到了优化。例如,跑、跳、投掷或者运动型的专门技术就都属于运动技巧。对业余运动和健身运动的诊断和训练来说,兴趣主要在于运动功能(体力、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普遍提高,而对竞赛运动和技巧运动中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和成绩的水平来说, 重要的却是获得运动型的专门技术(运动型的专门条件和技术)。

运动器官能力的分类。一个国际通用的体能状态指数对一个未经训练者就足够了,而经过训练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则须比较体能状态剖面图来作决定,也就是说,区别只在个别功能因素上(例如,爆发力、耐力和行动速度)。标准化程度有正式的(标准化的)和非正式的(自己设计的)检测方法之分。正式的检测方法能够满足检测统计学上质量标准的需要,它们都经检测专家做过经验核查并参照标准样品做过标定,而非正式的检测方法则是由教师、教练或同小组有关系的运动员或提出问题的个人设计的。诊断仪器设备的质量是由诊断结果得出结论的重要性来确定的。因此,就选择性决断(例如,智慧选择)或经典性决断(例如,评分选择)来说,科学上安全是对这一方法的重要要求,而一个有经验的业余运动员是能够监测他个人的体能状态的,万一时他也可以借助自己设计的检测仪来进行测试,当然他还缺少一个可靠的其他运动员的参照值。

体能与体能训练 篇3

关键词 军事体能 心理训练 原则 内容和方法

随着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战场,飞行人员的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活动会导致心理反应的产生;心理活动会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因此,通过适当的技术操作,可以控制人的生理活动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状态的产生。

1 军事体能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概念

军事体能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军体训练的形式,运用心理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方面说,心理训练是有意识地对飞行学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为个体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储备心理能量,做好心理准备;从狭义方面说,心理训练是使其学会用意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之能在运动训练和复杂的作战中,保持心理稳定性,发挥个体的运动潜能。

2 军事体能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意义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斗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剧烈性与日俱增,需要军人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不但对军人的体能要求没有减弱,反而对体能水平和训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过体能训练,使学员从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到灵敏、协调素质,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飞行学员的抗眩晕能力、抗疲劳能力、野战生存能力和高负荷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现代战争中显得尤为重要。

3 军事体育训练的心理原则

3.1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的各个部位的器官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某一部位器官的不协调,就会造成畸形发展,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军事体育训练中,要选择多方面的训练内容,恰当运用各种训练方法,通过军事体育训练,使身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军事体育训练要根据训练任务、内容特点、受训者的实际,合理地安排训练科目及其每项内容的运动负荷,使练习与休息互相交替,达到有效增强体质的目的。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正确处理运动负荷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作用于受训练者一定“量”和“强度”的运动负荷数称为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一定量和强度作用于受训练者所引起的身体内部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称为内部数据。因此,决定运动负荷不仅要看负荷的表面数据,还必须注意身体内部的数据变化,以身体的承受能力为标准。

3.3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顺序,要严格遵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要求,使学员通过一定努力能够掌握军事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并逐步深化,使机体功能不断提高。遵照这一原则,就必须科学安排训练内容、方法,合理决定运动负荷的量。军事体育训练过程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运动负荷逐渐提高。

3.4自主性训练原则

自主性训练原则是指在军事体育训练中,教员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受训练者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自觉刻苦地掌握军事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把完成训练任务变成自觉行动,要贯彻这一原则,一是要使受训者明确训练目的和意义;二是在提高训练兴趣上下功夫;三是安排训练要从受训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之经过努力能争取到好成绩。

3.5因人施教,区别对待原则

由于每一个学员的心理特征不同,心理素质的水平也就不同,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其一,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要求的心理训练。其二,施教对象不同,心理训练的标准也应有所区别,切忌“一刀切”。

4 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多样作战样式广泛应用,官兵的心理素质在战斗力发挥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军人心理素质的训练内容包括:心理适应力,承受力,毅力品质,抗干扰能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及脑力素质训练等。

心理适应力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个认同程度和能力,是人心理素质中的一个不稳定,容易消退的成分。现在的飞行人员都未经历过残酷战争的实际考验,一旦战争爆发,极易出现恐(畏)惧,失眠,动作僵硬,对战争前途担忧等到一系列“战争心理扰乱症”。为此,有必要开展为提高飞行学员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的适应性训练。

4.1 教学训练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人体视听感受特点,通过直观教学,一方面,让学员了解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殊性、残酷性以及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艰巨性,了解高技术战争,在其心理上形成一定的负荷,产生强烈的精神震动;另一方面,通过反复实施这种刺激,辅以分析讨论,深刻认识和理解人是决定战争最后胜负的因素的辩证道理,产生一种适应性反应,增强心理承受力。

4.2 模拟训练

通过应用一些简易实用的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对恐惧、畏孤独、怕“血腥”等本能心理弱点较突出的学员,可采用动物血或血色颜料涂面,观看立体或动感电影,独自站夜岗或夜间执行任务等方法进行适应性训练;对于有恐高症的人员,可进行“通过高平衡木”训练等。

4.3 极限强化训练

这种训练多在每年的强化训练阶段进行,突出大强度,超负荷,克服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的极限体能训练模式,培养不屈不挠,战胜巨大的困难,完成战斗任务的坚强意志。从某些意义上讲,军人的毅力品质训练,就是向自己的生物学极限挑战的过程。

军人所具备的体质、体能既是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适应战场和战争环境需要、完成承担任务和夺取最后胜利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只有全面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军人的体能水平,并在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体能与体能训练 篇4

策略

摘 要: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渐的上升为主体地位。根据相关的文件,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分为三步完成,第一,在人的本质上逐渐加以完善;第二、提高学生的根本质量;第三,从整体上来说,使得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而素质的发展,不仅仅是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它还包括身体素质,所以说,体育教育成为了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下面,我们就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这门课程的考核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前言: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新世纪,人才的身体素质成为了竞争中的一项评判标准。这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加强体能训练成为大学生涯中的必修的课程。在全国大多数的高校中,羽毛球课逐渐成为了学生喜爱的选修课,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有两点因素:学生个体热爱羽毛球和老师教学的技能。那么,在课堂上学生的具体表现为何?针对这一门课程的总结,教学老师又会怎样去评定学生的考核标准呢?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讨。下面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是学生在课堂的体能训练。

一、羽毛球课堂上的体能训练现状

一般来说,羽毛球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课堂,他需要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课程。针对于学生在羽毛球课堂上的训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来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探讨: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

1.羽毛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现状

羽毛球课程重在实践,实践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一般来说,关于羽毛球的实践课的教学步骤都是从步法和握拍开始的,握拍和步法是学习羽毛球的基础。当然,其内容还包括发球、正手高远球、正反手击球、扣球杀球、正反手搓球、单打战术比赛和双打混双战术比赛等着九项内容。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几项作为教学的主要课程。在这单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任务虽然很容易完成,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能力,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老师在课堂上根据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会进行统一的教学,虽然这样的教学过程会相对顺利,但是很容易忽视教学的创新。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课堂上单纯的听老师的讲课内容,会遏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懈怠,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相违背的。再者,每一名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很容易吸收老师的专业用语,有的则是听得一头雾水,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一刀切”的做法明显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体能训练的现状

具体来说,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度以及课堂表现的积极性是组成课堂教育成果的重要部分。针对羽毛球课堂的情况,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析:第一,大多数学生都会保持积极的状态,会按时的到达教学场地,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练习。第二,但是也会出现一些课堂不出现的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消极怠工,也可能是由于学生本身就不爱运动。第三,从教学场地来看,由于场地有限,有些学生不能够及时的占到场地训练,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及时的进行实践练习,这一点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会主动的去练习,只会机械的跟着老师的脚步练习,只是单纯的完成老师不值得作业。根据以上分析,学生在课堂的体能训练只是根据老师的教学步骤走,没有自己的创新。

二、考核评价分析

考核是老师针对教学效果衡量一项标准,是作为教学质量的一项参考,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总结。羽毛球课程的考核内容目前还在创新阶段,下面我们就当前的考核方法进行分析。

1.一般来说,羽毛球现有的考核标准可以分为四种:平时成绩与达标、技评相结合;达标与技评;理论知识、单项技能和体能项目;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是高校中常用的考核方法,但是总的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存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首先,重视技术,轻看兴趣。针对学生选课这一方面,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是不明事理的加入的,对羽毛球的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老师的这种评定方法使得这些学生只是单纯的加大技术方面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学习中的兴趣。第二,重结果,轻过程;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处在被动的状态的,而且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造成了在期末考试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课下练习刻苦,考试却失误;有些学生平时不练,却凭借自身的条件在期末取的好成绩。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会造成学生的消极性,还会使得一些学生借以偷懒。

2.对策

(1)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标准来选择考核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练习,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的任务,还可以达教学目的。在考核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考核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考核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就可以对那些本身体能素质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对羽毛球的主动性的提高,督促学生在课下积极地锻炼。

总结:在教育课堂上,体育课一直伴随着教育的始终,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体育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一节课程。尤其在教育改革后,体能素质更被高校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以来,羽毛球课程逐渐的成为了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而羽毛球课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的选修课之一,也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羽毛球课关乎到了国民健康,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保安体能训练 篇5

2、作用:可以发展上肢、腰、背、腹等肌肉群的力量,提高全身肌群的协调能力。

3、单杠引体向上动作技术分析:动作过程:预备姿势,跳起悬垂,引体向上,跳下。动作要领:提脚跟,身体成半蹲,两臂后张,五指伸直并拢,掌心相对。跳起抓杠成直臂悬垂(双手正握杠),两手用力拉杠,使身体向上,下颌过杠后还原成悬垂,再拉杠做第二次引体。落地时两腿顺势弯屈,两臂前平举,五指并拢伸直,上体保持正直,恢复立正姿势

支撑摆动

动作做法:由支撑开始,举腿前伸获得自然的摆动。前摆时,身体伸直,自然下摆,当摆过垂直部位时用力向前上方摆踢腿(稍屈髋),带动髋部前送,拉开肩角、低头、含胸,眼看脚尖;后摆时,及时展髋,身体伸直自然下摆,当后摆过垂直部位时,用力向后上方甩腿,含胸直臂顶肩,拉开肩角。

俯卧撑

【练习方法】.双手支撑身体,双臂垂直于地面,两腿向身体后方伸展,依靠双手和两个脚的脚尖保持平衡,保持头、脖子、后背、臀部以及双腿在一条直线上动作重点:全身挺直,平起平落。

功能和原理】

1.发展力量素质。其主要作用是发展人的上肢力量和腹肌力量。

2.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对发展平衡和支撑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3.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仰卧起坐

【动作要领】

身体平躺仰卧于垫上,双肩胛骨着垫平躺,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用收腹屈背,双臂屈肘前摆内收,低头、含胸的力量起坐,动作协调一致,双肘触及两膝,然后后仰还原成预备姿势。

斜面仰卧起坐:头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脚勾住支撑板。然后用力将上体向上弯起,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卧起坐的主要是练腰腹肌的力量与耐力

马步冲拳

马步蹲法:

头平:头要正,只要保持向上顶的感觉头自然就平了。

肩平:两肩不要歪斜。

手平:两手向前平伸,与地面平行。

腿平:两大腿与地面平行。

出拳时手臂放松,只在最后瞬间握拳发力。

出拳时腰腿发力只是很小很快的动作,不要动作幅度过大导致马步变形。

保安体能训练计划 篇6

训练目的:提高全体保安队员的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掌握处

理各种问题的方法。

训练目标:通过训练提高队员的素质,使每个队员熟练掌握各种

问题的处理方法和能力 训练要素:

1.体能训练:立正、跨立、稍息、跑步、敬礼; 2.交通指挥手势训练:

(1)直立信号(2)行车辅助信号(3)左右大转弯信号(4)左右小转弯信号(5)左小转弯辅助信号(6)停止信号,停止辅助信号(7)减速慢行信号(8)前车避让后车信号

体能与体能训练 篇7

一、体能和身体素质的释义

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能力的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和神经调节与身体素质能力有关,主要包括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性。

人们对于体能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形态与机能的训练效果没有身体素质的训练直接与明显,因而人们常把身体素质训练与体能训练等同起来,研究的是素质训练,却称之为体能训练;研究的是体能训练,却可能只是素质训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体能训练。

二、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有身体形态训练、生理机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形态训练中体重和脂肪是两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员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训练以力量能力、速度能力、耐力能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训练为主。多年力量训练应发展各种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有关系的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与运动员体重有关系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速度训练,应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为训练重点。耐力训练应认识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及之间的关系,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主导的作用。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包括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运动技能、器官的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水平等。柔韧素质受关节的结构、组织的伸展性和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等因素影响。

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与比赛的需要,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教练员应运用科学化体能训练理论的指导,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

三、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的联系

运动员的体能是以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由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决定,身体形态与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综合表现的结果,运动员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体能水平的主导身体素质具有个体差异性。

力量是运动员的对抗能力、速度、技术等各方面的基础与保障。从力量的整体效应看,运动员要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力量水平,身体的各个部门都要进行力量的强化训练,发展各个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达到提高整体力量的目的。例如从篮球动作结构、发力特点讲,运动员必须具备出色的弹跳力躯干肌力上肢力量;从力量性质讲,运动员必须具备爆发力、快速力量耐力。

速度素质是运动员重要的运动素质,对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高与改善有重要的作用,在运动实践上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移动速度。以现代篮球为例,现代篮球运动强调各个环节的衔接,突出一个“快”字:进攻速度快、攻守转换快、防守反击快。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连续反复冲刺,肌体需要快速供能,在比赛场中表现为起动速度快、长时间的变速能力。在这种速度耐力的高强度下,速度耐力为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提供了代谢基础,能够保证运动员在连续往返的快速攻防中保持速度与灵敏,使快力量能够保持较长时间。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长时间抵抗神经、肌肉疲劳的能力。根据运动中氧代谢的特征,耐力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例如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主要以糖酵解的供能形式为主,有氧氧化供能形式为辅。有氧氧化供能多,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后的恢复就快,而糖酵解供能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长时间快速能力的物质要素。现代体育运动不能准确地确定比赛所要承担的负荷,甚至有时比赛的总时间也无发确定,所以运动员需要相当大的耐力储备。

灵敏素质是一种典型的复合素质,是运动技能、专门的运动感觉和各种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以篮球运动专项灵敏素质为例,运动员要精确性高、运动时空感觉好。篮球运动员的灵敏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是篮球运动员的特殊体形所决定的。

柔韧素质主要受到对抗肌维持姿势的肌紧张牵拉性条件反射而引起肌肉收缩的限制,以及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的协调性对肌肉收缩与舒张的影响。现代的体育运动的比赛负荷加大、对抗更强等因素使技术的运用难度加大,技术的运用甚至超过了关节的活动范围,柔韧为运动提供了缓冲的空间。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增加关节运动的幅度,提高运动水平,同时减少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

四、结语

我国的体能与身体素质训练有很多不符合现代体育比赛实践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联系不明确,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需要改进与完善。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增强健康和发展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是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的基础,并有助于运动员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摘要:本文运用运动训练和运动生理的相关理论, 讨论了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联系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体能与体能训练 篇8

(一)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研究起步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美国的体能训练可追溯到上世纪的40年代,至今,体能训练已作为各个运动项目整体训练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美国不仅具有较完善的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还有专门的组织和研究机构,如NSCA(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ASCM(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等,并通过NSCA设置的CSCS(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s)考试,为各个大学和运动队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专职体能教练和研究人员。

一些欧洲体育强国,如俄罗斯、德国等在体能训练与恢复方面也在进行积極地研究与探讨。虽然在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主要是集体项目)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体系,但在围绕着体能主导类项目的专项技术和战术所需求的专项运动素质的研究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随着竞技体育训练科学化的不断发展,发现我国竞技体育训练存在着与专项比赛能力需求脱节的情况,体能训练科学性与合理性不够,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出现运动潜力过早耗竭,伤病频发,运动寿命缩短等现象。近几年,随着竞技体育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很多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引入我国竞技体能训练领域。核心力量训练、Plyometrics训练、PNF、运动链、功能训练等概念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引发了传统体能训练的一些变革。新的体能训练理念、方法更注重对专项比赛实际要求的针对性训练,更强调在提高质量的情况下增加负荷,更强调多关节、多运动平面下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更强调对动态平衡、核心稳定性以及对本体感觉的充分调动,更强调在训练的过程中兼顾伤病的预防。

但目前我国对不同项目的体能指标体系、体能系统的影响机制、体能结构模型及体能水平的评价与诊断缺少理论与方法学的研究,还未能针对不同专项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学进行系统深入的应用研究,还没能形成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强的不同专项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缺乏多学科对运动员体能的综合研究,还没有形成从少儿到成年的一个完整的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学体系。

(二)缺乏体能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缺少体能训练实验室和体能训练中心

目前我国各运动队缺乏专业体能教练,体能训练主要由技术教练完成,而美国的体能教练如NSCA的大多数体能教练都精通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物理治疗、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我国教练员单一的知识结构限制了对体能训练体系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

德国、美国都建立很多体能训练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注重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如何操作和控制训练过程及其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怎样针对项目特点来选择和设计专项训练方法。其设计的理念、应用的目的、测试的原理、操作的方法等方面突出的特点均是与专项运动特征紧密结合。目前,我国缺少这样与专项紧密结合的体能训练实验室。

现代体能训练中的许多理念和方法是目前我国体能训练所不具备的,这些新的体能训练方法的实施,并非只是理念和方法的提升,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硬件设施的提升,每一种新的体能训练方法都有与之相配套的新的训练设备的支持,比如对核心和动态平衡、稳定的训练常常需要借助不稳定的平面,需要配备如平衡盘、训练球、平衡板、动态平衡训练器、平衡软踏等设备。各个项目的专项要求是有区别的,要满足各项目对体能训练的要求,在各运动队、体育院校中建设功能全面的、设施先进、与国际体能训练前沿相接轨的体能训练中心对于提升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必将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专项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程度欠缺

体能训练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和专项技术特点、技术训练特征、比赛规则和参赛方式紧密结合,符合专项技术的用力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符合专项技术所需要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同时深入研究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体能特征,设计的训练的方法才更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国很多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专项化、精细化、个性化程度与世界强国相比还很大差距。

体能训练必须建立整体的理念,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不仅要提高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竞技能力,同时还要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损伤的发生率。例如,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力量的不均衡,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力量的不均衡,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力量的薄弱、本体感觉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从动力链的理论我们知道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力量的传递和整合时,薄弱环节不仅会影响力量的传递和整合,而且又是在力量传递和整合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因此,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不仅要针对项目的特征和个体的差异,还要重视改善不同功能肌肉力量的均衡程度,注意改善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之间的均衡程度,注意改善本体感觉的能力,注意改善不同运动员能力的薄弱部分,同时要改善不同专项运动员身体用力链各环节力量的最佳比例。

(四)体能训练中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力度

从体能训练原理--运动适应理论分析,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其中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训练负荷则决定了对机体位刺激的程度,它们从内外两个方面确保了机体能力沿着预定的训练方向发展。然而,我国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只注重专项训练的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力度的问题。教练员往往易于选择那些与专项相近的训练手段,但对某一个专项练习的负荷,尤其是负荷强度缺乏科学的安排,在训练强度、训练密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反映或突出专项的特点,致使那些主要由负荷强度确定的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刺激。这种以量为主构成的训练,即使是运用了非常专项化的训练手段,也不可能提高专项所需要竞技的强度。

二、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深入进行自主创新

体能训练要重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理念的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已经在体能方面有了很深入的研究,目前,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能训练中外交流机制,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学习、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派遣留学生和翻译相关文献,更大程度地吸收国外体能训练的先进理念,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先进的体能训练实验室和体能训练中心的建设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同时,要更加深入地认识项目的本质和规律,要注重我国传统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和国外先进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相结合;创新设计更符合项目特征、规律及运动员个体特点的方法和手段;深入探索高效能的恢复训练体系;探索最佳的训练负荷结构,突出专项训练强度。

(二)培养高层次体能训练人才,建立体能训练科研团队

我国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水平的发展极不对称,较为滞后。体能训练理论研究定性多,定量少,其内容以技术与战术,教学与训练的研究较多,与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的较少。目前,我国缺少自主培养的高水平专业体能教练,缺乏一支高水平、高学历的体能训练科研队伍。缺少设施先进的、与训练实践紧密结合的体能训练实验室和体能训练中心。

建议加强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体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能训练团队和科研队伍,加强体能训练团队、科研队伍与运动训练一线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体能训练的理论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体能教练员培训和培养机制

体能训练计划 篇9

放假了,我随奶奶到临沂的姑姑家去度假,在那里我开始了我的“体能训练计划”。主要锻炼项目是跑步。在我来到的第二天我就拟定了一份“早练半小时,晚练半小时”的计划。

迎着朝阳跑步

早上,我定上闹钟,让自己每天6:00起床,在家洗脸刷牙一番之后,6:30出发,来到小区里的广场。在那有一个池塘,周围是一圈小路,我就在那里跑。第一天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圈这么短的距离,跑上个十多圈应该没问题。可我一跑起来到了第三圈就喘不上气,有种想放弃的消极心里,之后,我调整呼吸、放慢跑速再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熬到了第七圈,虽然觉得身上的肌肉不那么累了,可呼吸和心跳却越来越急促,最后,只撑到了第十圈便是满头大汗。我靠在池边的栏杆上,任凭脸上的汗水滴入水中,我数了数,整整35滴汗水。到了第二天,我觉定先跑十圈巩固下来以后再继续加圈数。这一天跑得更加艰难,也是满头大汗,再加上前一天刚开始锻炼,肌肉酸痛,所以撑到最后时我直接就趴到在旁边的草丛里。

之后我每天都会早起坚持去跑步,尽管每次都是大汗淋漓,但流汗过后,心里却很舒服。

看着月亮跑步

晚上,我也会走下楼来,练习跑步。我从小区的最北边跑到最南边,就这样往返。那天晚上月亮正圆,天空晴朗,我就在看着月亮跑步,跑速比早上要慢。对着月亮诉说着心事,看着月亮向前奔跑。一边哼唱着《奔跑》的旋律,一边大口喘着粗气。第一天,我就跑了4个来回,将近1600米的距离。没有了白天的疲劳,而且觉得心里更加舒服,仿佛把心里的烦恼都掉在了路上,变得十分畅快、舒适。然后坐在路边的路岩石上,欣赏着月光。

体能训练读后感 篇10

摘要:通过阅读《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这本有关体能训练最新理念的教材,感觉受益匪浅,学习到了国外有关体能训练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对现代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国外最新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及时更新训练理念以及对项目专项特征的深入把握对于一名竞技体育教练员的重要性,也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练员,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应该具备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营养学、训练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此次培训为我以后在皮划艇和皮艇球教学训练和科研上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依据,也使我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启迪。

关键词:竞技运动;体能训练;新理念

通过学习认识到,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体能训练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体系,还形成了专门的体能教练资格认证制度,美国体能教练资格认证考核有四方面的内容,体能训练的计划的设计、练习技术的操作、体能的测试与评价、训练的组织与管理。这位美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大家都知道,在体能训练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防止运动员运动损伤,而这四个环节中的体能的测试与评价这一方面有效地将伤病减小到极点。本人曾是一名皮划艇运动员,2003年在国家队执教,从本人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中了解到,我们很多教练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缺乏对测试数据的有效评估和制定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通过培训深切的感受到美国教练员和体能训练专家对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手段的实施都是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作为理论支撑的。而我国有些教练员在这些方面就有所欠缺。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训练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形成一套我们自己的完整的体能训练体系,使我们的教练员及时的充电,从而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和指导。

1、中美两国对体能训练理解上的差异。

竞技能力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和运动智能五方面构成,而体能是现代竞技运动各种竞技能力整体结构中的最基本的竞技能力。而在体能训练的认识上我国与国外存在着差异。在体能训练的分类上,国内专家将体能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而国外的体能专家将体能分为一般体能、专项体能和康复体能三方面。因此,国内很对运动训练队伍中就没有专门的体能教练,教练员扮演了技术和体能等多方面的角色。在体能训练的理解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内的体能专家认为体能体能训练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有利

于承受更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有利于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态创造优秀的运动成绩,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伤病。国外的体能训练的专家及科研人员则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体能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改变身体形态以适应专项运动及技术的需要能够提高恢复能力,这种差异的结果是我国注重结果,国外注重的是训练计划的制定及体能训练的方向,对结果的重视反而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

2、“Sport Is Movement”——运动实质是动作模式。

通过对《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研读以及此次培训学习,我初次了解到,“Sport Is Movement”——运动实质是动作模式,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动作,动作表现素质,动作决定素质,动作造就素质。美国体能训练最突出强调的就是动作的规范性,也就是注重技术动作的细节,注重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加强神经肌肉的本体感觉,不断地刺激肌肉,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通过学习《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这本书,深刻的认识到美国体能训练强调的就是动作的规范性,注重训练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特别强调动作和技术的细节,确保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效果。这对我以后的皮划艇和皮艇球的教学和训练深有启发,皮划艇技术动作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完成皮划艇动作的方法,在皮划艇运动项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皮划艇运动员在荡桨池中进行训练时,拉桨的过程中,各个动作之间的衔接非常关键,拉桨紧随在抓水之后,抓水和拉桨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力的传递是从抓水开始一直到拉桨结束。拉桨时腰部发力,驱赶加速用力向右牵拉转动。右脚撑住脚蹬版,要有用力推艇向前的感觉。左臂曲臂支撑,左手高于下颌,与眼齐平。一定要注重动作的细节及规范。例如在皮划艇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在抓举杠铃的过程中,进行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的训练,一定要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动作,每一步的重心在哪里,在哪一个环节发力、如何起势,如何收势,如何控制节奏,对每个动作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讲清楚正误动作所带来的利弊,也给运动员思想上从开始就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的重要性的理念和意识。

3、体能训练要注重与运动专项的密切结合。

通过本次学习认识到,美国的体能训练非常注重与运动专项的结合,既要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又要结合专项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探索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东西。通过此次学习,我对体能训练与专项特点相结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深刻的把握不同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和规律,从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和具体的训练器械,例如在赛艇的训练过程中常用的测功仪进行专项训练,就是根据赛艇项目的专项特点研发的,项目的特点具体体现在运动项目的功能特点、训练结构、比赛结构及训练的周期。本人长期

从事皮划艇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认为皮划艇项目的特征可以这样界定:以高速度为特征,以有氧和个体能力为基础,以每桨划船效果为核心的技术性体能类项目。皮划艇运动员训练要坚持以提高个体能力为主体,全面提高运动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单人艇划船能力。坚持以有氧训练为基础,进一步探索适合不同阶段的多种竞速能力的训练方法体系,不断提高训练的质量,比如皮艇运动员练习划船速度,首先要了解皮艇的竞速结构,竞速结构分为起航、加速、途中和冲刺四个相互影响的速度区间。他们之间要科学的分配,也就是要有合理的体能分配,也就是所谓的领先划、匀速划和跟随划的战术。

4、体能训练的新理念---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最先在运动医学康复领域,后来逐渐被运用到竞技体育领域。本次培训班,美国的体能训练专家专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现场演示,使我对核心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所谓核心,从身体位置来看,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不仅对身体姿势起着稳定和固定的作用,而且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力量强调的就是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而皮划艇运动强调人、船、桨、水四位一体,对于不平衡状态下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平衡的界面下发展肌肉的协调用力和运动的平衡感来加强在不稳定状态下的皮划艇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合理姿态的巩固、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规律的姿势,高难度条件下保持最佳平衡的技能等是提高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姿势稳定性的重要条件。如,皮划艇运动员在划船过程中,髋、腰、肩部、颈部、和头部各关节的协调用力,使运动员躯体和船艇在行进中保持高度的平衡与稳定,使动作始终保持一致性。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提高了运动员核心区域的力量,从而避免了能量的代偿,使船体保持直线稳定的加速前进。

5、美国体能训练非常注重训练计划设计的个性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由于每个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特点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因此在美国训练队中,每一个队员的体能训练方案都是不一样的,具有个体差异性。体能训练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和竞技状态,为每一个运动员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的体能训练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依据。而这在国内的训练队伍当中基本上都是一套体能训练方案,忽略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很多运动员适应不了训练强度和训练方式导致运动损伤或者心理上的厌倦而终止了运动生涯。

6、美国大学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在全世界有目共睹,这是因为美国是以“体教结合”的方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整个美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学校为中心。美国的中学为美国大学

乃至职业体育联盟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因此,美国中学可以称之为美国竞技体育的后背人才基地,而美国大学有着良好的训练设施、环境和高水平的教练员,是美国职业体育人才资源的基地。美国的高中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从事早期自发的运动训练。这种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7、中美两国对代谢训练系统认识上的差异。

美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具备扎实的生理学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将其运用到训练当中,对所实施的训练手段会对运动员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有着清楚的认识,能够有效的指导训练,我国教练员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值得我们学习。

结语:

通过本次国家级教练员培训班的学习,认识到了美国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学习到了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练员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不断更新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并将其运用于运动训练当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练,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使我国尽快由竞技体育大国向竞技体育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刘爱杰, 曹景伟.我国皮划艇科学训练的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 831-3.[2] 王建江, 王晓东, 陶新连.我国国家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的探索历程.浙江体育科 学,2006, 28(6): 34-5.[3]刘晓军, 柴桂枝.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训练特点的研究.渭南师范学院学

报,2009,(2).[4]张玉青, 彭毅.北京市皮划赛艇男子初级选材标准的初步研究.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

报,1993,(1): 51-8.[5]席鸿宾, 颜月乔.青少年皮艇运动员技术教学法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4,3(1): 58-60.[6]张勍.我国女子皮艇的有氧速度结构及相关竞速能力整体思考.体育与科学,2008, 29(4):

上一篇:睡莲英文诗词下一篇:【求职信】大学生个人求职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