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积累:时光(通用16篇)
【自寻烦恼】
今天看《森林报》,有一篇文章是介绍小鸟小野兽怎么筑巢的。小野兽的巢穴一般都可以当风避雨的,所以它们快乐理所应当,可是小鸟们的巢一般都在树枝上,别说风雨了,就连阳光都遮不住。它们不会因为松鼠的树洞能挡风遮雨而嫌弃自己的小巢,也不会因为鼹鼠的巢穴可以迷惑猎人而自惭形秽,它们每天早出晚归,闲暇之时唱歌跳舞,在那简陋的无法再简陋的住所繁衍生息。只要有太阳升起,人们都会听到小鸟儿们欢快的歌声,为什么小鸟儿不会流泪,因为它们从来都是满足眼前的生活,奋斗于当下,不攀比不自卑,没有悲伤的理由要眼泪做什么。
和小鸟儿比,我们就有些自寻烦恼了。我们房屋可居住,可当风避雨,可避暑御寒,食可裹腹,衣可遮羞御寒,还有什么影响我们生计的。可是,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高大,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时尚漂亮,别人的老婆比自己的漂亮,别人的老公比自己的能挣钱。如此种种不如意的事铺天盖地,每一件事情自己想来都是堵心烦恼的。这些烦恼是因为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房子高大宽敞吗,还是因为别人的衣服比自己多?如果我们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自己奋斗自己的理想,自己宠着自己的爱人,这些烦恼还会从天而降吗。
古人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越是庸俗的人烦恼越多,很多烦恼都生于心间,如果我们在内心不给烦恼土壤滋生,那么烦恼自然会不生自灭。如何清除烦恼滋生的土壤?放宽心扉,开阔眼界,放弃自我享乐想法,烦恼不用费心劳神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进退,适度的比较是自己奋斗的外在动力。
【20岁,人生低谷开始】
20岁生日的时候是平淡的,它像一场随风而来的雨一样。是那么迅速走的又是那么的细雨无声。我都还没有准备好这个事实,却在以后的生活里才发现,自己20岁了一无所有加一无所知就算了,身上却还散发着孩童般的气息。
身在生活中各种经历都在讽刺自己,那些不争的事实,那些再也用不了的借口和理由,那些大人们嘴里的谆谆教导。
我发现自己好可怜,在这如今竞争激烈残酷的社会上虽然我样子和常人无异,但内心世界却好似还停留在孩童阶段,没日没夜的做着梦,无时无刻的想如果。一次又一次的麻痹自己。
夜里千万路,醒来在原处。
20岁,我不会买菜,甚至连很多菜叫什么都不知道。
20岁,我不会做饭,只能自给自足勉强糊口。
20岁,我不会说话,大小道理明白的不少说话的时候却都没怎么过过脑子。
20岁,我不会独立,总拿着自己还在念书的理由骗自己。
20岁,我他妈一无所成,一无所有,一无所长,分文不值。我有时候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我连个小小的灯泡都不会换,我居然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闹情绪一天,我居然还在高姿态的幻想自己以后该多么的付出然后收获成功。
20岁,我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理由幼稚
20岁,我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20岁,我发现自己再也不能继续任性
20岁,我发现自己人生莫名的开始了
20岁,我发现自己在学校是那么不该
20岁,我发现自己可怜幼稚天真好笑
20岁,我他妈什么都不是却还把自己想象得还不错还不差。
20岁,有人在死命向上,我不追,有人在玩命堕落,我不学。我就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不上不下。
20岁,发现自己老了,还念什么书,家人说的对,人家1516岁背井离乡出来打拼,你呢?对!我自愧不如。
20岁,我只想找个安静点的地方,一个人好好的静一静,好好的问问自己。究竟这辈子到底过不过?哪里过?怎么过?过好的?过坏的?被人笑着过?还是被人捧着过?
20岁,迷茫,无助,可怜,可笑,幼稚,没价值……一切的一切都向我袭来。
抱怨都没资格开口,何况是累。
唉~~~
一、课堂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语文课本是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中获取写作营养。
首先,人教社新版的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主要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选择,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就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例如,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导师领袖有:马克思、毛泽东等。科学名人有:沈括、达尔文等。诗人作家,外国的如莎士比亚、莫泊桑……中国的如司马迁、李白等,举不胜举;还有锦绣江山,如长江三峡等。此外,教材中还有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勇于牺牲等传统美德的赞颂,也有对贪婪蛮横、虚伪愚昧、保守顽固等丑恶现象的鞭挞。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素材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二、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广阔空间
加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关系决定的。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中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目于课外阅读,以“读”为本。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有效地积累作文素材呢?
1、科学地组织阅读。大量阅读能使学生“知道他眼睛和耳朵达不到的境界。”
(1) 引导学生开“益卷”。各类书籍,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开什么样的“卷”获什么样的“益”,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头脑清醒,科学地指导学生在书海里“辨向”。引导学生看健康的书,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原著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互联网、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平台。
(3) 教学生做读书摘录卡片。做读书摘录卡片是学习语言,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它摘录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学生觉得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词语、句子、语段都可以摘录下来。如,读小说,可从中摘录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句子。读报刊、杂志,可从中摘录谚语、格言、箴言、警句等,在阅读散文时,可摘录一些写境的句子。
(4) 教学生做剪报评析。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里面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且各种文体兼俱,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能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思想性、艺术性强的文段都可剪贴。剪报评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 文体和作者, (2) 生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3) 文章的段落,先标出自然段,然后归纳出意义段, (4) 文章的思想主题, (5) 写作特点分析。不苛求全面,运用语文课上学过的知识,能分析多少就写多少。 (6) 读后的感想,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质疑。
2、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爱好,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爱好各不相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语文水平比较低的。应指导他多读短篇,如小小说、记叙文等。了解其中的故事梗概。这样,对迅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帮助。语文水平较高的,可以指导他们阅读长篇名著、精美散文,并学习其中的技法技巧。
总之,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加强积累,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社会实践是学生素材积累的辅助手段
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参观、访问、社区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四、参与班级活动是学生积累的强化途径
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方面应机智、灵活,有意识地去开掘。如新闻课可以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好书推荐”、“成长的烦恼”等一系列学生乐于接受的栏目,由学生自己主持,并天天轮转。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朗诵、演讲等比赛和自编小报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灵感和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
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仓库,使学生在今后运用时游刃有余。
一、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要从实际出发,拓宽取材范围,为作文服务。
1.鼓励学生干农活、做家务。
如割谷子、小饲养、种花、扫地等活儿,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定期在班上举行“夸夸我的好日记”活动,由学生读,大家评,老师参谋意见,然后整理成有内容的片段文章。
2.留心观察生活的动态和静态。
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观察万物复苏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观察烈日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留意周围景物的变化;冬天寒风凛冽,感受气候变化;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观察鱼虾的安闲游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观察人们的繁忙景象……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事情,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素材就会多起来,作文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二、在兴趣中积累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用泥土捏他们所喜欢的“大公鸡、小汽车、手枪”,只要他们捏得像、有造诣,我都大加鼓励,激励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发扬广大,“玩出水平”,“玩”出成绩来。春游、秋游、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野炊等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如开展野炊活动,在活动之前讲清活动的意图及要求,然后背着锅碗瓢盆,浩浩荡荡地开向风景秀丽的地方。首先让学生浏览壮丽的山色、白云深处的人家、山壑里的农田,然后开展故事、演讲、歌咏等活动,接着分小组野炊,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拾柴抬水,切菜烧锅,那场面无处不存在儿童的稚趣,积淀了作文素材。
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书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广采博取、积累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
1.在课内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选的篇目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真所谓是“就地取材”。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终究会营养不良。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
课外积累的方式常见以下几种:
一是阅读名著及有益书目积累写作素材。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大量的名著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
二是从报刊杂志上剪贴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把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有价值的材料贴在准备好的资料上,说明资料的出处、时间等,还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资源,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
三是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四、在写作中积累素材
文章是写出来的,督促学生完成读写任务,使之思如泉涌,就必须勤“磨”笔杆,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之笔端,成为读书心得。这样既能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又能加深对精彩部分的记忆,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通过这样一组组的作文训练,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会更留心,对如何将作文写细致、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慢慢摸到一点门道来。
只要我们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博览群书、勤思多练,素材会越积越多,文章会越写越好。
【名人甘地】
甘地的爱就是上帝的爱。他用忍耐的爱敲打着英殖民者的良心,用博大的爱教育和联合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用牺牲的爱让人们在仇恨中清醒。
甘地是平凡的,他没有泰戈尔的诗人天才,没有遭受过玛拉克里什纳的那种神秘梦幻的折磨,也没有受到维达卡南达的那种不可抗拒的热情的驱使。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外表简朴,学业平庸,毫不出色。他的体力、他的智力丝毫看不出在他的身躯里蕴藏着一种巨大的潜能。但是,甘地确实是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孜孜不倦以及为人类的和平而费尽苦心。他的生活是一次努力奋进的长途跋涉,他以常人的步伐,一步步攀登着,当他到达顶点时,我们看到,甘地——他,已经超越常人。
甘地自内心发现了和平力量,成功地与他人分享,他几乎独自以只手之力将大英帝国赶出印度。为了这个目标,他透过谦恭、耐心、坚持、坚忍等美德的实践,提升了高于一般人的心灵程度。
他曾这样说:“我始终是个乐观主义者,这并不是我要证明正义是繁荣的,而是我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最后正义一定会繁荣的。”“我的乐观主义是基于发挥非暴力的、个人能力的无限可能性的信念上。”他所相信的正义和非暴力,是出自彻底地洞察自己,从而无条件地在自己的心灵打下一个对人类的绝对信赖,这信念即使是死也不能夺去、也不能破坏的。
甘地时刻都在用悲悯之心怜恤、以光明照耀、以仁爱之心拯救人心的阴暗、权谋的肮脏、暴力的血腥,他用生命谱写了一个大写的爱。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后代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将永远牢记他。
——泰戈尔
他是个天生的宗教家、一个不可缺少的政治家。
——罗曼?罗兰
在今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自由的缔造者,我们的国父。他弘扬了印度立国的传统精神,高擎着自由的火炬,驱散了四周的黑暗。我们时常不配作他的追随者,违背他的指示,但不只我们,我们的子孙后代均将铭记国父的指示,铭记这个伟人——他的信心与力量、勇敢与仁爱的精神。我们将决不让自由之火熄灭! ——尼赫鲁
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伦敦《新闻纪事报》
甘地全名叫莫汉达思?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甘地诞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班达城。祖父和父亲曾是一个小土邦的宰相,也是虔诚的印度教徒。甘地自小受印度文化熏陶,酷爱印度民族文化,同时也受到印度教中有关“非暴力”、“自制”、“宽容”、“以德报怨”等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后,甘地远渡重洋,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考进伦敦大学,主攻法学。在英国期间,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不抵抗”和“自我克制最高尚”的宗教结论。这一宗教结论后来又演变为政治上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
1893年,大学毕业不久,甘地受聘为一家印度公司的法律顾问,到南非任职。在南非期间,他目睹了白人殖民者如何歧视印度人的种种劣行,感触颇深。这使他萌生了反对白人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志向。甘地深入印度侨民当中,创办学校,出版刊物,开展反种族歧视斗争。二十多年间,甘地形成了完整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体系:即用罢工、请愿、绝食等非暴力手段,与殖民当局斗争,争取合法权益,最终达到民族自治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祖国。他把在南非积累的斗争经验和形成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带回印度,脱下皮鞋、西装,穿上土布衣衫,深入群众,宣传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并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在这期间,甘地成功地领导过孟买农民的抗税斗争,还领导阿麦达巴德纺织工人按照非暴力不合作路线,坚持罢工,后来又使罢工转化为绝食,迫使工厂主接受了为工人增加工资的斗争要求。经过这些斗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广大群众接受。国大党发展成为拥有一千万党员的大党,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甘地也成为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最高领袖和“圣雄”。
1919年,甘地利用印度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机会,发动了第一次全印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1930年,甘地又利用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大危机的机会,以反对英殖民政府的食盐专营法为契机,发起声势浩大的食盐进军,掀起了全印规模的第二次反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甘地领导下,并经过长期的斗争,直到1947年,英国政府被迫放弃对印度的统治权,印度获得独立。甘地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获得胜利。
1947年8月13日,距印度建国仅剩一天半时间,圣雄甘地赶到加尔各答。此时的他应该留在新德里享受国父的荣耀,但是加尔各答的局势已经使他不能够再耽搁一分钟。当地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流血冲突愈演愈烈,为这个国家的前途蒙上了阴影。甘地确实满心悲哀,他来到加尔各答,后来又来到德里,想要以爱的精神平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教派骚乱和流血冲突。除了爱,他没有别的武器。他到处走访、祈祷、演说,忍受不理解的人们的辱骂和骚乱,他最后的办法是绝食,“汝行乎,吾死”。他的精神终于感染和震撼了人们,人们的注意力渐渐从“街道上的暴行转移到这张小床上来了”(尼赫鲁语),加尔各答出现了和平和亲善的景象。这样,在同样是印穆聚居的印度北部的旁遮普省,5万人军队没有做到的事情(制止宗教骚乱),却在这座250万人口的,历史上最倔强最血腥的,现在又即将如火山爆发的加尔各答城里,由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做到了。这就是著名的“加尔各答奇迹”。
甘地一生有16次绝食,其中有2次是绝食三周,只喝一点苏打水。他多次在绝食中濒于死亡的边缘,最后一次绝食是在他79岁的时候,在他死前半个月,共绝食121小时30分钟。甘地如此谈到自己吃苦的意义:“我们只受打,不还拳,我们用自己的痛苦使他们觉察到自己的不义,这样我们免不了要吃苦,一切斗争都是要吃苦的!自己受苦意味着对人的信任和希望,意味着对人性中某种善端的尊重。这也是一条自我忏悔,自我纯洁之路。最后,如果你是正确的,你就会在经受重重痛苦之后取得胜利,如果你错了,那么受打击的只是你个人而已。”
甘地接着又把这种和平带到了首都德里,办法仍然是自己吃苦,自己默默地忍受牺牲,后来,他又准备徒步穿过旁遮普省的大地,前往从同一母体诞生的另一国家——巴基斯坦,一路宣讲和平的福音。
【咫尺之间,是海】
有缘的人,殊途必识——题辞.微尘陌上
我终究还是心意湛然的站在了集美大桥的这头,看着茫茫白雾里的海,以及那座浮在水中的城,或许,心绪终是静如了山桂罢。
雪小禅说,同道的人,终会相见。
可我此时,却只好说,有缘的人,殊途必识!
也许是岁月的原因,经年以后,那曾经的老样子,让我们已经变更得失去了青葱的情怀,失去了旧年的葱茏激情。而你,或我,终究还是迷失了那曾经的热忱和纯真。
我站在同安的一处高地上,看着咫尺之外那个海中的浮城,白雾茫茫,有蒹葭苍苍。在水的那一方,你是否还是当年那个如诗经里走来的那个姑娘?你是否还有那样一张羞涩的脸庞?你是否还是我曾经眼里那个临水照花的人么?
已是临近春节的海水该是澄澈的了,而心事终究渐渐起了微澜。年终时节总是有着菲菲的细雨,淋湿了厦门的同安区,浸透了同安的四口圳。冬雨薄凉,终是令人无端想起了玉砌的朱栏后的李后主,马嵬坡上的唐明皇,以及登楼远望的建安王仲宣,——那一抹离人的神伤。
鼓浪屿的水已澄,仙岳山的树有岚,腊月没有虫声呢喃,临海没有海鸥飞掠,而我,却似乎看见雨的挥洒,风的吟唱,处处皆是深深浅浅的念!
我不语,只与海相拥,知道,你就在海的那头,而彼此不再相见,不是不再深情,而是知道了舍,是放下,我想,你该是懂的!
我落居在四口圳上,看不见了当年的黄花小巷,也没看见了那扇红叶的低窗,只看见熟悉又陌生的人来人往。是呵,在这厦门腊月风的凉薄中,谁又会渡谁的相思海,而谁又会等谁的归航?
我是这样一个心意澹然寂如晨曦的男子,曾经以文字为针,用往事作线,在岁月的袖口里一针一线的缝补着那些花好月圆的旧时光,常常想,残生里,该是有清风明月,有薄酒,有禅茶,有临帖,有线装书,……还有旧人,如此许下一纸情怀,让一简徽墨,随每季的明月浅舞,在字里行间写上那么一阕离殇,轻轻浅浅的字符,无论草木生萧也好,无论花鸟缤纷也好,也就只想为你在文字里留下旧时的我们的老样子,——那样纯真的青涩好时光。
有多少美丽的故事,经年以后,终究还是成为了已故的事;有多少美好的回忆,经年以后,终究还是成为了回不去的忆。风过了,是浅浅的,雨落了,是清清的,如繁花开过了季节,如水迹滑过了裂帛,从未曾着了谁的痕迹!
想想,今生其实,谁又真的路过了谁的门,而谁又真的走进了谁的城?
有种爱情,只能是故事,有种痴情,只能是记忆,就算美好,也只能是繁丽的年华里,如一痕水色,终究会随了烟云蒸发了的,就当这是自己为自己谱写的一句词令,偶尔一个人独酌时浅唱的小曲罢。
把怀念写进昨天,是可以的,把向往写进今天,亦未尝不可。因为,毕竟多年以后,若是老了,起码还可以在这样的冬寒日子里,没有忧伤,也没有惆怅,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对曾经的那个你,有着深深浅浅的.怀想;就坐在藤编的竹椅上,依着春来时偶尔的暖阳,听飘逸的风过,看清流的云去,赏莳花的飞落。一盏普洱,慢慢的煮,慢慢的品,把一段过往,静静翻阅,回想,……倘若,手还未颤颤抖抖,尚可握紧一支秃笔,则可蘸上些老墨,写下一些关于你的文字,何尝,不是岁月给我的宽大慈悲。
郑板桥说,舍得舍得,不舍怎么有得!
也确是,人生有些东西,是得放下,然后,方可拿起。
我想,有时候孤独是多余的,我要的只是懂得。不管游历了多少岁月,都要做好人走灯灭的准备,也许我的情感只是文字里的残字冷墨,登不了大雅之堂,无妨,因为我依然深情的活着,在纪念那个纯真年华的日子里,深情的活着,老去!
跟岁月倒一壶茶,说一些零零碎碎的句子,像寻常老友慢慢的说着话,聊生活柴米油盐的琐事,聊烹茶煮酒,也聊戏曲文学,让声音温柔但有力量,情思细腻而丰盈,独树一帜的练就自己的格局,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无为而有为的态度。
其实,咫尺之间,相隔的不是海,是舍!
走过了青春,拳拳的至情也不再盛行,爱一个人到了瓶颈期便不再爱了,因为累了,所以距离也就成了托辞。但是,我想,这世间有人在爱着,有人在被爱着,那么,生活与美学相结合的态度就一直都在。只是,别让你,或者我,太过喧嚣,或太过于功利,生命的本意就已经到位。诚如,我爱你,一万个说辞都不够,而如果,我不爱你了,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足够。
【最想留下的幸福】
是否要等到错过了,她才会意识到自己最想留下的幸福是什么?幸福一直都在她身边,可是她始终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却不知道最好的已经来到了。
杏暗恋着校草,她常常作着灰姑娘与王子的美梦,幻想有一天她这个灰姑娘能够变成公主,得到王子的青睐,和王子开始幸福快乐的生活。尽管朋友劝她不要做白日梦,毕竟她如此平凡,站在人群里都找不到她在哪里,校草又怎么会注意到她呢,但是杏依然不放弃。
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杏依然苦苦地暗恋,却依然只是校草眼中的路人甲。但是这一年,有一个男生阿富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杏的面前,常常送她一些小礼物,帮她搬东西,排队等。在这之前,杏一直乏人问津,沉浸在暗恋的世界里,如今有一个男生对她献殷勤,虽然阿富也非常普通,和校草不是一个等级的,但杏的虚荣心依然得到满足。因此即使杏并不喜欢阿富,也不阻碍她接受阿富对她的好。
距离毕业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杏听说校草这天要出国,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便着急地打听校草是什么时候的飞机,急忙奔赴机场。这时,阿富给杏打电话说他也准备出国了,希望杏能来送一下他。巧合是,阿富和校草的班机时间非常接近,却不是在同一个机场登机。也就是说,杏只能去送一个人,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到两全其美。
杏原本以为自己能够果断地选择去送校草,可是坐上出租车后,杏却说不出自己要去哪一个机场。犹豫了一会儿,再加上出租车司机不耐烦的催促,杏下意识地报了一个机场的名字。等出租车行驶了一会儿之后,杏才意识到自己刚刚说的机场是阿富所在的机场。这一刻,杏才知道,阿富用一年的陪伴打动了她,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她的心。在她心里,最重要的人不再是校草,而是那个和她一样普通,却对她无微不至的人。
来到机场,杏很快就找到正在四处张望的阿富。当阿富因为看到她而露出欣喜的.表情时,杏也笑了。她走到阿富面前,希望他能够为她留下来,不要离开她。阿富听到她的话愣了一下笑了,原来阿富只是临时出行,过几天就会回来。他特意去订这个航班的机票,在这个机场登机,也是想要试探他在杏心中的地位。如果杏不来,就说明他始终比不上她暗恋两年的校草,他就会死心了。幸好,她来了。
得知阿富的意图后,杏并没有生气,反而庆幸自己选择了来阿富这里。比起可望不可即的校草,她最想留下的幸福是阿富。也许她这辈子都只能是校草的路人甲,但是她相信她会成为阿富的公主,两个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最好的已经在身边了,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不要等错过了再后悔,请在错过之前留下幸福吧。
★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经典美文
★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清明节祭祀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积累
★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逆境·挫折
★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做最真实的自己
★ 幸福中考满分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 中考材料作文:关于幸福
★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悟透,改变一生
1. 留心观察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的风霜雨露、日月苍穹, 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可是布置此类习作, 学生感到“话到用时方恨少”, “内容用时皆不见”。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靠教师抓住时机,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观察, 认真思考, 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让情思自然流淌。
去年, 昌宁地区旱情严重, 半年没下一滴雨。那天终于迎来了第一场弥漫着浓浓雾气的大雨。正好早晨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 面对这盼望多时的雨水, 面对这雨中带雾的景致, 同学们欢呼着、跳跃着, 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场大雨。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样子, 我也加入了他们谈论的行列, 让他们说说今天早上从家门口到学校这段路上看到的情景。
有的说, 早上起床, 推开窗子, 外面朦胧一片, 一股寒冷的空气袭来, 心里像吃了一根冰淇淋。有的说, 道路上的汽车都行驶得很慢, 坐在车里, 什么也看不到。前面的挡风玻璃布满一道道水纹, 宛若奶奶那爬满皱纹的脸。有的说, 雨水落在地上, 发出“啧啧”的响声, 好像一个饿极了的孩子, 吮吸着妈妈甜美的乳汁。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 我要求他们当场拿出稿纸, 写下自己的所见和所感。只见学生一会儿往窗外看, 一会儿低头刷刷地写。一节课下来, 大多数学生写了三四百字。
清晨充满稚气的朝阳, 傍晚形态各异的火烧云, 雨后挂在天边的七彩虹, 阵雨中夹杂着的冰雹, 都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及时仔细地观察, 用心感受, 不但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绪随着文字飞扬, 倾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2.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大量阅读, 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我每天都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要求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 专门摘记好词好段、名家名篇、名言警句等等, 并指导学生把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内容分类整理, 通过出手抄报, 写读书心得, 在班内定期交流等活动, 评出“阅读标兵”、“阅读博士”, 以此鼓励学生, 促进阅读, 解决写作素材匮乏的问题, 提高写作能力。
3.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如果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 就难以做到言之有情、言之有物。因此, 我不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而且在观察方法上给予指导。例如, 我指导学生用顺序法观察学校里的桂花树、大青树, 即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通过指导, 学生的观察变无序为有序, 为写作有序表达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各有千秋, 有的从上到下观察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有的则从近到远地观察, 近看像什么, 远看像什么等等, 我不强调他们用哪种顺序, 只要做到有顺序观察就行了。
我指导学生用比较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 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6》“学用字词句”时, 先出示表示各种天气的图标, 让学生从形状、颜色、图形等方面逐一进行观察比较, 分析判断, 找出各种天气图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不仅能准确辨别出哪种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种子的发芽过程, 我指导学生用追踪法观察。秋天在田野里播种蚕豆后, 布置学生对蚕豆的生长和变化进行间断的、有系统的观察, 使他们了解蚕豆生长的全过程, 对蚕豆的生长过程形成完整的认识。观察时, 记录下蚕豆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 以及收蚕豆后再种植的循环往复规律。这样指导观察后, 我组织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不仅发言踊跃, 写起来也是一气呵成, 具体生动。
4. 仿写课文片段, 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仿写能降低写作难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课文是学生仿写的最好范本, 面对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既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 又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手法, 用仿写片段训练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例如, 学习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这篇多年传诵的名文佳作后, 我让学生任选水的“静、清、绿”或山的“奇、秀、险”仿写排比句, 要写出一种事物三个以上的特点。有个学生这样写:“校园里的大青树真美啊, 它虽然躯干扭曲, 纹路不清, 无以为材, 但它却绿荫覆盖, 苍翠染天, 为同学们遮风避雨, 为大自然添加诗情画意, 在校园里洋溢出生命的意义。校园里的大青树真乖啊, 它永远不走出围在它树根下的那个圈儿, 就像同学们上课期间从不走出学校大门。校园里的大青树叶真多啊, 像我妈妈的头发一样, 落了又长, 永远也落不完。”还有的学生写了教室、文具盒、老师、同桌等等, 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训练以后, 学生一方面学会了运用排比句来介绍事物的特点, 同时还积累了写作素材。
5. 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为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表达真情实感, 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积累生活素材, 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比如, 文体竞赛活动, 节日庆祝活动, 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每组织一次, 我都提前布置, 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活动过程, 注意活动者与周围人的表情、动作、语言, 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寻找大自然的素材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由此可见,多方面、多角度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投身大自然,收集自然景物的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要下马观花,寻找大自然的多种多样的素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到山川、田野、公园去观察花草树木、去观察自然景物。例如观看山上的桃花、梨花、山茶竞相开放,到处是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景象;可以听到春雷敲着响鼓,春雨淅淅沥沥的响声;青蛙跳出洞口,呱呱地叫着……通过观察再布置学生写作文《春游》《春天的田野》《春天的脚步》等等。学生通过观察,耳闻目睹,不愁没有素材。
2.跟随父母、亲友去旅游,了解景物的特点。利用节假日、暑假、寒假跟随父母、亲友去旅游。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每到一个地方去旅游,可以先购买一张名片、照片和旅游景点介绍,再跟随父母去观看景物,听听导游小姐介绍景物和传说故事。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中最突出的特点,记好旅游日记、作文。
3.多倾听大自然的响声,收集各种摹声。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雷声、风声、雨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物体的撞击声、摩擦声……把收集到的这些摹声运用到写作中去,作文就生动了,不会枯燥无味。
4.多观察,熟悉花草树木的颜色。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景物,熟悉各种各样的树木,花和果实的颜色。例如花的颜色五颜缤纷: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火红的石榴花,金黄色的菊花;树叶有碧绿的翠竹,嫩绿的柳叶,枫叶红似火……观察这些花草树木的颜色,写文章就能准确地描写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文章就能栩栩如生,生动感人。
二、多观察小动物,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要写好动物,可组织学生去观察家禽、家畜,或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观看各种动物。观察动物的外形,包括头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胡须),身躯(长、短、胖、瘦)、四肢、尾巴,还要观看它的皮毛颜色。例如画眉鸟的外形很美观,它的羽毛是绿、黄、灰、白相间,它的头上有一对圆溜溜的眼睛,眼睛上面有一条弯弯的白线,很像人的眉毛,所以称它为“画眉鸟”。还有一个俗语:“嘴如钉,眉如线,身似葫芦,尾似箭,眼水透,腿如牛筋能打斗。”这就是对画眉鸟外形的生动写照。动物的习性包括吃、行、住、宿等方面,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如猫头鹰夜间在野外捕老鼠,牛会反刍 ,燕子会衍泥垒窝等。只有掌握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多进行小制作,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学生“有米可炊”,写出实实在在的事,教师要有目的让学生先学后做,先做后写,做中仔细观察,悉心体会,积累素材。通过进行小制作,多观察,多积累素材,让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例如,一位学生,当看见奶奶的菜地里遇到小鸟吃豆子这个难题时,小作者动脑筋想办法,从“扇子赶鸟”中得到启发,产生做“孙悟空看豆子”的想法,最后将做成的“孙悟空” 插到地里,为奶奶排忧解难。这篇作文写得栩栩如生,荣获了“春雨杯”一等奖。
四、开拓玩境,抓住“乐趣”,写自己爱玩的事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阅历和情感。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让学生有作文内容可写。组织同学们参加许多快乐、有趣的活动。例如在校外有参加春游、秋游、登山、野炊、钓鱼等活动;在校内有参加拔河、跳绳、赛跑等体育活动,以及参加作文、画画、书法竞赛活动……让学生玩得开心,认真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例如一位同学写了《一次有趣的猜哑谜活动》一文,小作者通过游戏活动,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突出活动的有趣,又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五、引导学生,变平淡材料为生动有趣的文章
通过多种观察,有了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变平淡材料为生动有趣的文章呢?
1.多读好书,下笔如有神
许多文学家、诗人、科学家,他们对读书深有体会,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自然会汲取知识和营养,借鉴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高尔基曾经说:“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被愚蠢和下流淹死。”由此可见,多读好书,能使自己终生受益。
2.多让学生摘抄优美词段,背诵优美词语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布置学生每天阅读两篇课外文章,摘抄四条优美词语,背诵默写三条,还布置学生做成优美词语卡片,放在口袋里,有时间就读。这样就能积累许多优美词句,同时把优美词句灵活用到作文上,作文就自然生动、形象了。
3.多写多练,巧用修辞、俗话等手法
笔者在班级里,每开展一次课外观察,一次有趣的活动,都要“趁热打铁” 让学生写作文,这样学生就“有米可炊”了。多写作,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要巧用俗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这样就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得栩栩如生。
总之,通过多观察,多开展有趣活动,多读书,就不愁“无米之炊”,写不出好作文了。
温暖,是一张粉粉的车票,让我贴心收藏。
——题记
我只记得,那天格外的黑,我趴在地上动弹不得。脚踝处的剧痛一次次的向我袭来,疼得我浑身直冒冷汗。
暖如阳光
不知这疼痛持续了多久,妈妈终于赶来了,连骑带推急匆匆的朝医院赶。
到了医院,妈妈也顾不上推小车,一把将我抱起便朝CT室冲去。我的重量虽然看似轻,但没走几步,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地往下滑,妈妈于是走几步便把我往上抬一抬,不一会就累得大口大口喘粗气,灼热的呼吸喷在我的脸。那一刻,我的心酸酸的、涩涩的,一股暖流溢满我全身。
检查结果出来了,很不幸,外踝骨折了。医生给我的右腿打了石膏并说3个月右腿不能碰着、磕着。不能走路。
为了不耽误学习,两天后,我去上学了。
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每天妈妈骑着单车风雨无阻地按时接送我上下学。
妈妈的关爱和呵护就像是三月里的阳光,给沮丧的我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爱如雨露
“叮叮叮——”下课铃愉悦的打响了,老师前脚刚走出教室,同学们蜂涌着朝厕所奔去。我也想去方便一下,怎奈行动不便,只罢此念。可没一会,想尿尿的念头便抓挠着我的心,冲击着我的大脑。我努力想忍住,可那尿意由下而上的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只好来回摇晃这椅子,以此来减轻这种感觉。
一同学看到我坐立不安,立刻跑到我的桌前,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我痛苦不堪地说:“我„„我„„想小便。”
一听这话,他二话没说,抱起我就向厕所赶。走廊里人来人往,拥挤不堪,很难保证伤腿不被碰到。几个同学见状,马上跑过来,有的吆喝着在前面开路,有的分立两侧护着我的伤腿。一群人浩浩荡荡众星捧月般向厕所进军,引得许多人注目。
此后的3个月中,每天只要下课铃一响,就有许多人来到我的桌子前,抱的抱,护的护,拥的拥,其它班的同学都知道这是去干什么,于是纷纷闪开路。这道独特的风景常引得老师们打趣说:“1,4班的宝儿出来了。”
我听后,虽然不好意思,但同学热情的帮助,真挚的关怀,如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令我感到温暖无限。
和似春风
妈妈工作十分繁忙,即便如此,妈妈总能在我中午放学时准时给我送来午饭。
有一次放学后,很长时间了,也不见妈妈的身影。我的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可妈妈还是没有来。我心急如焚,担心妈妈是不是出事了。这个念头刚一出现,我便把它压了下去,一定是妈妈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来学校。
我饿得十分难受,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一样。饥肠辘辘的我翻遍了书包的每一个角落也没能找到一文钱。
一直站在门口暗暗观察我的数学老师看出了异样,于是踩着高跟鞋“嗒嗒”的走了过来,温柔地问我:“怎么了?”我一脸懊丧地说:“我妈没来,我没带钱„„”
老师立刻明白,拿出手机给妈妈打了个电话。
放下电话,老师告诉我,妈妈正忙手术,暂时抽不开身来学校。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掏出钱来,塞进我的手里,“要多吃点,好的快。”
刹那间,我感到血液在血管里疯狂的涌动,温暖像春风一般将我包围。
第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等万物复舒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仔细观察狂风暴雨,观察烈日,观察高温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寒风凛冽的冬日,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的安闲、游戈;在马路旁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
第二,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创造素材。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创造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如
“六·一”国际儿童节、元旦的游园活动或文艺晚会,及各种节日开展的“献爱心”等演讲或活动,在庆典中不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秋天,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秋游,留心周围事物,用心记下所见; 科技活动开展的科技制作竞赛,说话课开展得到诗歌朗诵或故事演讲比赛,写字课开展的书法比赛,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拼音拼读比赛、成语比赛等,在各种活动中将所获得的素材储藏在自己的脑海。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第三,坚持多读书,吸取素材。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坚持多读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并不断积累,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而且,我们可以把语句、片段摘录下来,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选”。它将为学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过读书,学生还可以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指导。总之,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四,及时记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46-01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的习作中,要经过再创造,平时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一、注重材料积累,扩大选材范围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很少认真观察周围的生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是极其丰富的,在家里、在学校、在游乐场、在上学路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各种不同的体验。每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都是写文章的好材料。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教师要经常布置一些积累素材的作业。
例如,在上学路上,你看到哪些有趣的事情?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在课间休息时发现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有哪些新气象、新变化让你记忆深刻?这几个月你发现身边的人、景、物有什么变化?都可以让学生记下来。由于这些素材是从生活中获取的,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不经意间就能触动心灵的情感,让情感喷薄而出,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很容易就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二、重视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能力说到底就是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它必须建立在足够的语言积累之上。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认识能力,加强量的积累,语言丰富了,学生习作才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
(一)指导深情朗诵,积累优美文字
实际上朗读是一个角色适应和角色融合的过程。通过朗诵,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带着情感,融入到文章情境中去,体会作者的用词情感、文章的详略精简,这样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领悟能力。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学生一方面集中了注意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情感,动情、生情,进而自然而然地实现语言的主动积累。比如在引导学生朗诵《我们爱你啊,中国》、《示儿》时,就得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语调和语速,让学生心通其意,身临其境,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的文字联系起来,在朗诵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二)扩大阅读数量,积累好词佳句
只有多读多写,才能开阔视野,才能有所借鉴,读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同时要求学生把好的名言佳句摘录下来,把好词好句背下来,甚至可以随手记下读后的感受,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三)使用修辞方法,积累优美语言
作文也是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揣摩并领会课文内外使用修辞手法的优美语言的一些案例,并进行模仿性训练,可以使他们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刻。
三、增加知识积累,扩展想象空间
知识的积累,内化是表达的基础,这就需要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而想象则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励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新性”。小学生的想象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奇思妙想经常涌现,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地、无拘无束地去联想,并由此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例如学生写《未来的地球》,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对未来的地球想象既奇特又合理,他们想象中的未来地球既干净又美丽,没有废气污染,天是蔚蓝的,水是清澈的,公路的汽车不再排出废气,马路两旁的花草一直散发着清香,马路上不再有隔离栏,但是如果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脚下就会有报警声。这些想象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
四、注意写法积累,拓宽写作思路
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时,教师就要及时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写作文,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如何命题新颖,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安排整篇文章的结构。这需要学生积累写作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别人的文章,去理解、感悟、品味、消化吸收,在习作中去推敲与创新,更好地拓展写作的思路。
作文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教学过程,没有一定的模式。但是,要想作文内容新颖、具体、形象、生动,构思独特,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热情的、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小学生作文积累的问题,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到校园中寻找和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会学生从校园中寻找素材, 广泛积累,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到校园的自然环境中去寻找和积累素材
高大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宽阔平整的运动场、式样各异的花台、争奇斗艳的鲜花、四季常绿的树林……构成了多彩的校园。春天, 姹紫嫣红, 蝴蝶恋蕊, 春色满园;夏天, 蝉鸣鸟叫, 烈日炙烤, 热浪逼人;秋天, 落叶缤纷, 菊花满园;冬天, 寒风凛冽, 腊梅争妍。校园四季风景各异, 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素材。学生对校园的自然环境十分熟悉, 笔者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四季风景, 使学生轻松地找到了恰当的写作素材。学生写的《校园春景》《校园一角》《菊花盛开的校园》等作文, 素材来自校园自然环境, 富有生机和活力, 倾注了学生对校园无限的热爱。如:秋天, 校园里各个花坛的菊花开了,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学生一进校园就发出“好美啊!”的惊叹, 许多学生围着花坛指指点点, 有的甚至拽着花枝嗅嗅闻闻。我抓住时机, 带着学生远观、近看、触摸、嗅闻, 指导学生如何整体观察, 单独比较、欣赏, 引导他们想象、联想, 小组交流见闻感受, 再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下来。由于学生眼中有物, 下笔自然文思泉涌。
2.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寻找和积累素材
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 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和同学的不同特征, 观察同学们如何勤奋学习、和睦相处, 留心老师的孜孜教诲, 辛勤耕耘, 时时关注发生在老师、同学身上的事。把观察所得的素材积累起来, 组织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记叙真实的人和事。学生写的《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我的小伙伴》等作文, 都真实地反映了师生的精神风貌, 主人公个个形象丰满, 文章处处流露出真情实感。
3.到校园的活动中寻找和积累素材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寻找和积累素材。运动场上的竞赛角逐、鼓号队的潇洒英姿、节日的文艺表演, 件件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为作文积累素材, 我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趣味游戏、歌舞表演等多种活动, 在学生参加活动有了切身感受之后, 再指导他们练习描述自己参加的活动, 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作文。如:进行人物描写的片断训练时, 我在课前让学生排练了一段新疆舞蹈, 并设计制作了一套维吾尔姑娘的服装、头饰。课上, 让一名女学生穿上服装随着乐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翩翩起舞, 再引导学生按片断的叙述、描写的要求, 去观看表演, 然后口头说话, 书面作文。校园活动学生有看有想有说有写, 学生喜闻乐见, 不再无话可说。于是, 《我第一次演讲》《那天我玩得真高兴》等一系列具体、生动、感人的作文就诞生了。
二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和积累写作素材
1.到家庭生活中去寻找积累素材
小学生家庭生活中也蕴藏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朴实善良、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母亲, 辛勤劳作、忠于职责、严爱相济的父亲, 慈祥仁爱的爷爷奶奶, 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这些活生生、有情有义的人物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和家庭生活中的细节, 引导学生注意体验自己动手洗衣服、帮妈妈干家务活、喂养小白兔、种花栽菜、夏夜乘凉在月光下, 观星星, 听爷爷奶奶讲故事……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学生笔下《妈妈的手》《我喜欢听奶奶讲故事》等优秀作文就应运而生了。
2.到社会生活中寻找和积累素材
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 让学生把他们自己干的、想的、玩的写出来, 就能帮助学生摆脱“无米之炊”的苦恼。我常带学生去公园游玩、参观访问、放风筝或为同学庆贺生日, 让大家一起吃蛋糕、吹蜡烛、赠送自制礼品, 或鼓励学生自己到集市、超市买东西, 自己去看医生等。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看病的流程;有的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学会讨价还价, 识别真伪。学生在这些形形色色、真真切切的体验中找到了写作之源的“活水”。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了社会活动, 有真实的体验, 情感真切, 因此, 他们写出的《我亲眼看见的一件事》《我做得最好的一件事》等习作情趣无穷, 真实感人。
3.到大自然中寻找和积累素材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 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机和活力。我适时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 指导他们去观察桃红柳绿, 去倾听虫鸣蛙鼓, 去感受鸟语花香, 去关注某处的四季变化。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 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 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学生有了生活体验, 我再及时地让学生以日记、片断描写的形式写下来让学生学会及时储存素材。习作时, 稍加引导点拨, 学生写的作文自然流畅如“清泉石上流”。因此学生写的《秋天的田野》《我爱家乡的小河》《我的家乡更美了》等作文, 就展现了孩子们眼中不一样的自然特色。
三从课内外阅读中寻找和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 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所作, 其中许多课文读来琅琅上口, 而且也不乏妙词佳句。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选择这些课文、片段、语句背诵, 在记忆中深化, 通过读、背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下来。为了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 我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 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词句“存储”起来, 精词妙语、名言佳句都摘抄下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平时让他们经常聚在一块儿交流、诵读, 这样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也能在作文时活学活用, 使作文锦上添花。
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七月的天山》一课中, 作者描写天山深处野花的语句特别优美:“在轻轻荡漾着溪流的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 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再如: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描写山和水的语句都特别优美, 我不仅要求学生背诵, 还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山水。以后遇到类似的写作时, 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 灵活运用。
“异烟肼”,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冷僻的词汇。但是,最近它却因为一篇《遛狗要拴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成为了热词。
文章声称,异烟肼这种价格低廉的抗结核药“对人体无害”,但对犬类却有非常强的毒杀作用。这是对付流浪狗和不拴绳的宠物狗的好办法。甚至有人在社交平台公开发声,传播用“异烟肼”毒狗的“攻略”!
这篇文章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并且引发了强烈反响,一些平日深受“狗害”的网友们,仿佛终于找到了一个出气的方法,他们纷纷留言表示支持。
但是爱狗人士们对这一做法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无论如何狗狗是无辜的,这样的做法太过野蛮,并且涉嫌违法犯罪。
就在人们激烈讨论和争辩的时候,一则新闻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据8月6日《新京报》:近日,在北京世纪坛附近绿地,郑女士家的宠物狗突然抽搐倒地,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郑女士了解到,附近小区的两只狗也在3日前后死亡,其中一只狗死前呕吐物中有被“挖空的”香肠。在荣丰小区附近绿地,有狗主人找到了与去世狗呕吐物中相似的香肠……
我们有理由怀疑,已经有人把“异烟肼毒狗”付诸了行动。
时事解读
投毒杀狗被广泛叫好,足以说明这个“苦其久矣”的棘手难题,在爱狗人士和普通大众之间,制造了多么空前对立的矛盾。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养狗人没有尽到责任,在外不牵绳、便溺不处理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而国内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进行相应惩处。
再加上最近的疫苗事件,让人们对狂犬病更加担忧,对狗狗的恐惧也相应加剧。
在规则缺失或者没有被有效执行的情况下,草莽精神顺势而生,群众自发为自己清理出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异烟肼的横空出世,确实在规范养狗的道路上起到了“倒逼”的作用。
但是,所谓的异烟肼毒狗更像是一剂止住阵痛的“短效药”,它绝非长远之计,副作用也难以估量。
首先,异烟肼虽然对人没有明显的毒性,但已有专家指出,它作为药物对人体有相当的副作用,有可能危害到健康。
其次,使用异烟肼毒杀犬类,纵使构不成投放危险物品罪,也会涉嫌损毁他人财物,如果毒杀的是名贵犬种,完全有可能触犯刑法。
从更深层面来说,“投毒杀狗”是一种以暴制暴的极端行为,它会导致社会文明走向退步,爱心、同理心、善念、对生命的敬畏会被逐渐消磨。
当人们遭遇不公时,如果首先想到的不是诉诸理性,而是暴力复仇,这无疑是从现代文明向丛林社会退化,后果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由于养狗引发的对立和矛盾到底该如何解决?小编看来,法治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也是唯一的正途。
英国于1991年通过了《恶犬法案》,并刚刚完成修订,伤人恶犬的主人将面临5年到的徒刑。
在美国,没有狗证、没有注射狂犬病疫苗、在公共场合没有佩戴狗链及口罩的,都将直接被定义为“恶犬”,执法部门有权将其没收或者杀死,并且会视情节轻重追究狗主人的刑事责任。
我国虽然也有类似规定,但是并不完善,更重要的是没有被有效执行。
2. 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
3. 我不会半心半意。我要么把整个心都献出来,要么就什么也不给。——捷尔任斯基
4. 我的官员需要具备如下品质:敢于参加危险的旅程,拿很少的工资,忍受刺骨的寒冷,要几个月不见光明,并且不确定能否安全返回。——谢克尔顿
5.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6. 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再弄脏的。——蔡康永
7. 贝壳虽然死了,却把它的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张笑天
8.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茨巴尔
9.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10. 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上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莎士比亚
11. 冒险常常带来乐趣。——培根《随笔集。论爱情》
12. 除非是最笨的老鼠,否则不会躲入猫的耳朵;但除非是最聪明的猫,否则不会搜察自己的耳朵。——史考特·拉夫
13. 读书是至乐的事,杜威说,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法郎士也已说过,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杜威《读书的艺术》
14. 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着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马克思
15. 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温世仁
16. 给予的最需要的方面不在物质财富范围内,它存在于人性特有的领域。——弗罗姆
17. 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谐。——西塞罗
18. 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霍金
19. 去登山吧,看,山在那里。——乔治·马洛里
一、在广泛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阅读是积累素材的直接手段, 也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阅读教材文本, 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 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好的词汇、语句等等, 并通过朗读或者是背诵来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进而为学生的作文增加亮点。比如, 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因此,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学生就可以在写有关“生命”的文章时灵活地应用其中, 这样不仅让阅读者眼前一亮, 而且, 也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 在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摘抄意识, 将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总结, 进而, 在反复阅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在生活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
罗曼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 对于写作来说也是, 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 只是我们不懂得观察, 不懂得体验, 导致我们的作文总是缺少一份真情实感。因此, 在素质教育下,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用心去看、去感受生活, 最终, 为写作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做出相应的贡献。比如, 在假期或者是周六、日的时候, 学生可以走出家门, 去公园、去田野里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去感受形形色色的人、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这样当学生描写某个事物的时候才能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而不是千篇一律, 闭门造车, 进而, 为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励志歌曲中积累写作素材
近几年, 一些励志歌曲被广泛纳入语文教材中, 比如, 周杰伦的《蜗牛》、韩红的《天路》、许嵩的《千百度》等等, 目的是要将这些歌曲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当然, 在写作的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灵活地将自己喜欢的歌词写入作文,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亮点, 而且, 还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比如, 在开头引用歌词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以“孝顺”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我们就可以借用相关的歌曲为开头, 比如电视剧老娘泪的主题曲《山雨》、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佛教歌曲《跪羊图》等等; 以“友情”为话题, 我们可以借助周华健的《朋友》、毛阿敏的《友谊地久天长》、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等歌曲来做开头或者是结尾。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二来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会被调动。因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听一些励志性的歌曲, 以为写作增加亮点。
总之,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并通过应用来逐步规范自己的写作语言, 扎实语言的应用, 提高自身的写作质量, 最终, 实现我笔写我心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材积累;提升写作;教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09-0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荀子·劝学》篇则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些均让我们明白:积累习作素材不仅重要,而且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怎样让学生学会积累习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材料,寻找习作的“下锅之米”。要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让他们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及时记录下来。虽然这些材料比较琐碎,无法成文,但它们直接来自于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长期坚持下来,积少成多,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大有用处。
1、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人和事,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良好素材。如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生动感人的主题报告会;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气氛热烈的歌咏、绘画比赛;技艺高超的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图文并茂的各类展览等。教师抓住这些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及时积累、练笔,就能丰富学生的“材料库”。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所以我们也应引导学生留心其家庭生活,不失时机地撷取习作素材。特别是对家中的一些有趣、难忘的人和事更应认真挖掘,及时地把有用的材料积累下来。如过生日、中秋节、除夕夜的难忘情景;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体验与收获;学会电脑上网的快乐;家庭添置新东西或乔迁新居后全家人的喜悦等。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舞台,其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都乐意参与,它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如通过平时春游、秋游,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引发学生的奇思怪想;通过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建设的热情;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等引导学生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印象特别深刻,无形中充实了自己的习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殷殷教诲,勤于动手积累,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习作材料匮乏的问题。为此,我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动手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1、勤摘录。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做摘录既能积累词汇,又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课内、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却少有摘录,以至于写时方觉材料少。于是,我要求他们设置摘录本,积极引导他们在阅读时摘录好词好句。如,摘录教材里描写精彩、感人的词句;摘录小说中描写人物外貌、人物言行的词句;摘录报刊、杂志中的格言、谚语、警句等。同时对所做的摘录进行整理:(一)分类别,如人物外貌描写类、写景类、名人名言类等。大类别之下,还可以分成小类,如“名人名言类”下可分为:名人谈理想、名人谈学习等。(二)注明作者和出处。平时要求他们常翻阅,常交流。对于好的摘录本,还挂在班上的学习园地,让大家参考、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积累的积极性。
2、勤评析。有人说,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这话不无道理,报纸及时地向我们传递各种信息,且各种文体兼俱。养成认真读报、认真评析的习惯,不仅能提高习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习作材料。学校、班上均订了不少报纸。我就在班上坚持读报、做剪报评析,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习作资料,而且提高了他们鉴赏和习作的能力。评析时学生可就文体、作者或是其中的字、词、句、段、主题、习作特点等发表见解。评析时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评析。还可以写读后感,读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勤写随笔。引导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能反映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植物王国”、“校园新事”“畅想未来”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以后碰到同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就不会出现面对习作的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
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
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习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习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加强生活实践,一方面宜推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学生轻点鼠标,习作素材应有尽有。查看“自然风光”以写景,点击“时事新闻”可叙事,搜索“动物世界”能状物,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练笔,真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习作宝库”中;另一方面,让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习作宝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同学间再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资源共享,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速度加快,积累习作素材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高考写作素材积累:时光】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11-25
高考英语作文写作素材200词06-11
以公平为话题的高考写作素材10-20
中考写作素材积累:眼泪知道07-11
高考素材积累:名人素材评析07-26
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初中语文教案06-08
英语写作素材积累:诚信的英语名言12-01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积累写作素材12-07
高考写作技巧10-13
高考语文写作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