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常见问题解答(精选5篇)
(二)31、只有细砂怎么办?
如砂源有问题,可用细砂加部分机制砂配制泵送混凝土,如可用细度模数小于2.0的细砂掺细度模数3.0—3.2的机制砂,约以6:4左右的比例,观察其流动性、可泵性,具体可通过试验确定配比。
32、砂含量大会带来什么后果?
砂含泥量大,混凝土需水量大,保塑性差,收缩加大,混凝土强度下降,结构易开裂,结构易开裂,因此要控制砂含泥量≤3%(C30-C50),高强混凝土含泥量要求更高。
33、砂石中有泥块会对混凝土有何影响?
砂石中泥块除与含泥带来同样的影响外,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比如,泥块会削弱混凝土断面;
浇筑地面时泥块上浮,干缩后会在表面形成凹坑等缺陷。
34、为什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应采用粒径小一些的石子?
随着粗骨料粒径加大,其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削弱,增加了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对水泥收缩起着约束作用。
由于粗骨料与水泥浆体的弹性模量不同,因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
此内应力随粗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大,在粗骨料界面过渡区的Ca(OH)2晶体的定向排列程度增大,便界面结构削弱,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试验表明: 混凝土中粒径15-25mm粗骨料周围界面裂纹宽度为0.1mm左右,裂缝长度为粒径周长的2/3,界面裂纹与周围水泥浆中的裂纹连通的较多:而5-10mm粒径粗骨料混凝土中,界面裂纹宽度较均匀,仅为0.03mm,裂纹长度仅为粒径周长的1/6。
粒径大小不同的粗骨料,混凝土硬化后在粒径下部形成的水囊积聚量也不同,大粒径粗骨料下部水囊大而多,水囊中的水蒸发后,其下界面形成的界面缝必然比小粒径的宽,界面强度就低。
35、为什么同样配比混凝土,卵石混凝土比碎石混凝土强度低3-4MPa? 粗骨料的表面粗糙,有得于水泥浆与骨料的界面强度。
根据作者多年试验,卵石配制的混凝土一方面由于其含风化石较多,本身压碎指标低于碎石,而且表面光滑,界面强度低,因此由其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会比同配比碎石混凝土低3-4 MPa。参加试验检测考试加微信:***开通微试验题库。
36、为什么每班都要测定砂石含水率?
砂石在预拌混凝土中约各有800-1100kg/m3用量,其每1%的含水量就会带来混凝土中用水量8—11kg的影响。
特别是砂子,通常从河中采集,含水率变化较大,如不经常检测含水率,及时调整搅拌用水量,会造成各盘混凝土坍落度、可泵性、强度的很大波动。
37、什么是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中的碱与化学成分为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后吸水膨胀,膨胀应力使混凝土开裂,这个过程称为碱骨料反应。
38、怎样防止碱骨料反应? 如当地粗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则要严格限制混凝土外加剂碱含量,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各类材料总碱量≦混凝土质量的3%。
39、水泥入场应检验什么项目?
水泥每500T应随机抽样,做抗压、抗折(3d、28d)标准稠度水量、初终凝时间、安定性等检验。
40、合同签订前要做哪些工作?
合同签订前项目负责人应对客户的资金、信誉、工程概况结构形式、建筑面积、混凝土型号、混凝土数量、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作充分调查,将调查如衬向有关领导汇报。经总经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总工程师会审,防止合同签订不慎,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1、合同会审主要审哪些内容?
首先要看客户是否有资金,以往与混凝土企业合作是否守信誉,执行合同是否到位。企业应有不良客户名单,对拖欠货款,不信守合同的客户,尽量不要再签合同。
其次要看产品单价和付款方式,过分降低单价,不仅企业利润低,运转困难,而且会造成运行恶性循环。一般可按工程进度(即按层)付款,工程封顶前要有约束条款,防止混凝土主体封顶后,货款难收。
再次要审查用户的技术要求、施工要求企业有无能力做到,防止工程开工后被动。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用户是否为法人单位,如有的合同章是××项目经理部,日后如有纠纷,对其起诉是无效的,有的企业曾因此损失数百万货款。
42、混凝土有结算方式有哪几种?
第一种是按实供混凝土量结算,简称车结,客户可随时抽查混凝土量是否够,缺一罚十,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客户可以提出异议,发现问题,双方共同查找原因,及时解决。这种结算方式简单、易行,是首选的结算方式。
第二种是按图结算,工程上习惯称为“图结”(以下统称“图结”)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提供图样(结施图、建施图)和设计变更,甲、乙双方及时计算工程量。
随施工进度及时核对混凝土量。一旦量差超出2%,要立即查找原因,加以解决。防止工程完工甚至抹完灰找后帐,这时隐蔽工程全被遮蔽住,混凝土超厚、超宽等情况已无法测量。
43、图结工程怎样估算其混凝土量?
签订合同前要先估算一下该工程总量,防止垫付量超出或接近工程总量,造成回款困难。
44、哪些工程或部位不宜图结?
砖混结构一般仅梁板、楼梯、圈梁、过梁、构造柱用混凝土;别墅工程住断面小,浇筑过程中极易撒料,混凝土浪费较严重;这两类工程都不宜图结。
此外地下工程如孔桩、垫层、基础底板以及造型工程、地下室等也不宜图结。
45、图结工程为什么要加损耗?
我国一些地区(比如辽宁省)定额规定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泵送过程中会有一定材料损失,如粘结在罐车罐体内部的混凝土、泵车泵送结束时泵斗、泵管中有一部分剩余混凝土要排出,这部分约为总量的2%。
此外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其体积会比原来小,振捣后体积除以松散体积称为充盈系数,这个系数一般为0.95。
鉴于以上原因,图结工程应有2%左右损耗。
46、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怎样防止产生供应量不足现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每年由法定计量部门对搅拌站的电子秤检定一定,企业还要每月对搅拌站电子秤自校一次。
砂石计量误差应≤±3%,外加剂、水泥、掺合料、水计量误差应≤±2%。若超出上述要求,要及时停产找原因,加以解决。
此外生产企业应每周抽查混凝土自重,当重车与空车重量之差除以相应的体积,得出的表观密度小于设计值时,要及时调整配料量,防止量不足。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碎石的堆积密度有时会因采集地和颗粒级配变化而变化,堆积密度大时,若石子下料量不变,可能配制的混凝土体积会减小,造成混凝土的供应量不足。
因此,试验室要经常用容量筒抽测混凝土表观密度,如混凝土表观密谋变大,则相同重量的混凝土体积就要小了,此时应及时上调石子用量。
47、销售员签订合同时在技术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
地面工程要了解其长、宽尺寸,凡有长度超出30M的要及时通知技术部门,防止地面产生不规则裂缝。
地面工程要了解其上部有无饰面层,是否为随打压光地面(即地面压光后表面不再做任何装饰),如为随打压光地面必须注明,并适当提高售价。
北方地区路桥工程必须询问用户使用时是否撒除雪剂,凡撒除雪剂的混凝土不得加掺合料,还要加引气剂,因此合同上必须注明,这是特殊混凝土,必须提高售价。
北方地区室外蓄水池(如污水处理厂蓄水池)、水工工程,使用阶段会有冻融要求,必须按抗冻混凝土配制,因此合同上注明,并提高售价。
凡工程有大跨度结构,预应力结构、大体积结构、超长结构(长度大于80cm),应在合同签订后及时通知技术部门,以便技术人员重点监控这些结构的施工过程。凡工程有清水混凝土(即未来混凝土表面不再装饰,要求表面光洁、色泽一致的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要提前通知技术部门和材料供应部门。由于这种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大,对材料要求较高,因此其单价也需适当提高。
48、群体工程签订合同时要注意什么?
一个园区有十几栋甚至几十栋工程,签订合同时要注明每个单体工程名称,并应分别按合同控制回款,否则群体工程施工至全部混凝土主体完工再付尾款,预拌混凝土企业会承受很大经济压力,拖欠款太多会给企业运转带来困难。
49、混凝土主体结构完工、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工程竣工有何不同? 工程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钢结构等,而整个工程竣工包括主体结构、防水、抹灰、水暖、电气、装饰、门窗等项工程,混凝土质量只与主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有关。
因此,签订合同时,工程尾款不可待主体结构工程或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后再付。
50、当地下工程按实供量结算,地上工程图结时要注意些什么? 当地下工程结束,地上工程开工前,要对地下工程浇筑情况进行核查,双方确认。
如桩基的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下部分楼梯、设备基础是否浇筑完毕,往往因桩基顶标高偏低或地下室有的部位未浇筑完,造成部分按实供量结算混凝土混入图结混凝土中,造成预拌混凝土供应量“亏损”。
51、工程开工前要注意什么?
工程开工前生产和技术部门主管要亲自到工地去,了解道路和厂区地面情况,有无回填土、高压线,工程所处地区有无货车禁行限制,确定泵车工作位置和罐车行车路线,制定安全施工措施,防止回填土地面造成陷车、翻车和高压触电等事故。此外,还要确定每个工程收料授权签证人,以书面形式保存其签章字样,防止日后产生纠纷。
52、合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合同实施后,应派专人及时到工地去核对混凝土供应量,定时签发结算单,当混凝土供应量接近合同结算量时,应提前通知用户准备货款,防止超量供应、积压货款,造成预拌混凝土企业回款率低,运转困难。
53、什么已签了合同还要求用户在每次浇筑前填写混凝土生产委托单?
企业的一切管理均应以文字形式记载,用户需要混凝土24小时前,虽然已用电话通知预拌混凝土企业,但是口关通知往往有误,特别是混凝土型号经常会误传、误听、误记,造成工程事故。
因此必须由用户亲自填写包括浇筑部位、型号、数量、技术要求、浇筑时间等信息的混凝土生产委托单。
委托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凭证,应妥善保管。
54、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材料利用合理;可模性好;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刚度大、阻尼大,有利于结构的变形控制;易于就地取材。
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承载力有限;施工复杂,工序多(支模、绑钢筋、浇筑、养护等),工期长,施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e)混凝土结构一旦破坏,其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
55、混凝土开裂对结构有哪些影响? 开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 开裂会导致耐久性问题; 开裂引起服务功能丧失; 开裂从美学角度无法让人接受。
56、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在能保证密实成型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强度越高。
骨料品种、粒径、级配、杂质等。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且干净的碎石和砂时,可降低水灰比,提高界面粘结强度,因而混凝土的强度高。
养护温度、湿度。温度、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来实现的。温度适宜、湿度较高时,强度发展快,反之,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龄期。养护时间越长,水化越彻底,孔隙率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施工方法。主要指搅拌、振捣成型工艺。机械搅拌和振捣密实作用强烈时混凝土强度较高。
57、砂、石中的粘土、淤泥、细屑等粉状杂质及泥块对混凝土的性质有哪些影响?
砂、石中的粘土、淤泥、细屑等粉状杂质含量增多,为保证拌合料的流动性,将使混凝土的拌合用水量(W)增大,即W/C增大,粘土等粉状物还降低水泥石与砂、石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变形增大;
若保持强度不降低,必须增加水泥用量,但这将使混凝土的变形增大。
58、配制混凝土应考虑哪些基本要求? 配制混凝土应考虑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即: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59、现场浇灌混凝土时,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试从理论上分析加水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
现场浇灌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虽然增加了用水量,提高了流动性,但是将使混凝土拌合料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降低。
特别是因水灰比W/C的增大,增加了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隙的含量,因而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增大混凝土的变形,造成质量事故。
故现场浇灌混凝土时,必须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60、图结工程应由客户提供哪些资料?
图结工程应由施工单位提供结构施工图(梁、板、柱、楼梯、墙等图样);
虽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 存在容易出现裂缝这一缺陷, 但它与预制板相比, 还是优点要大于其缺点的, 并且它的这一缺点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 使其影响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现浇板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结构性能方面, 采用现浇板后, 将使楼、屋盖的结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绝大多数发生于施工阶段, 其原因复杂多变, 裂缝种类主要有温差裂缝、结构裂缝、构造裂缝、收缩裂缝等。限于篇幅原因, 本文仅从混凝土原材料方面分析现浇板裂缝出现的原因及综合性防治措施, 以下将逐一具体分析。
1 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
水泥安定性不稳定, 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 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 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尽可能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 如必须使用, 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 试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2 碱———骨料反应:
蛋白质、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 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 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 则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 在潮湿的地方较为多见, 碱骨料反应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 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 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中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 一旦出现很难补救, 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碱骨料反应一般需要几十年的累计, 才会使反应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吸水吸湿膨胀, 导致混凝开裂, 并加速冻融、钢筋锈蚀等综合损坏。
预防措施:一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三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
3 含泥量过大:混凝土中的较大含泥量及
其它杂质可以明显地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 随着混凝土的干燥, 会因塑性收缩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预防措施:采取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 严格控制含泥量, 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 (1~1.5%以下) , 做好试验, 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4 粗、细骨料:
粗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 混凝土单位体积内粗骨料表面积越大, 直接导致用灰量、用水量增多, 最终导致收缩量增大。砂石的级配差, 或砂颗粒过细, 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
预防措施: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规则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的中砂。
5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
此时, 砼脱水干缩时, 就会产生表面裂缝。有关试验资料显示:水泥用量不变时, 用水量每增加10%, 混凝土强度降低20%,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混凝土收缩增加8%。
预防措施: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 在满足泵送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水灰比, 计量要准确, 坍落度抽检工作要加强, 不能流于形式;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在合理的水灰比条件下, 减少用水量, 可以保证充分水化, 减少塑性收缩, 这样导致收缩开裂的浆体也就少了, 而且水胶比低的浆体的收缩量较小, 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裂缝。
6 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 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预防措施: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 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1) 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 以改善砼工作性能; (2) 掺加粉煤灰, 以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 (3) 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 降低水化热, 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4) 对于高强混凝土, 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 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 使用高效减水剂。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 掺量15%~50%。
7 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
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 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有关试验资料显示:用水量不变时, 水泥用量每增加10%, 混凝土收缩增加5%。
预防措施:减少水泥用量, 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和征得设计同意的前提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考虑采用60天强度。根据工程特点, 可以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技术, 尽量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 (60天) ,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8 水泥品种:
在相同条件下, 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 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在相同条件下, 使用水化热高的水泥, 容易产生水化热裂缝。
预防措施: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 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 避免收缩裂缝;有时候也选用水化热低热或中热的水泥, 避免水化热裂缝。
9 总结:
以上是本人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施工管理20余年来,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总的来说, 裂缝的出现是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 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 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 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 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 并进行技术创新, 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原因复杂多变,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 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 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 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关键词:裂缝,原材料,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海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机理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1998 (1) :56-58.
[2]傅沛兴.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邵英秀, 张青.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曹同方.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混凝土, 2000, (5) .
面对众多材料,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准确答题呢?“读”、“找”、“答”是做好材料题的重要环节。
一、“读”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
1.读什么?
一读题目,二读材料。这一环节突出个“全”字,即一定要读全。
(1)读题目,即审题。认真仔细地读每一个问题,不仅要读限定词(时间、空间、程度等)、答题项(原因、措施、影响等),还要读出答案应从哪里来(据材料——来自于材料,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来自于材料和教材,有什么认识或启示——来自于自己的理解),更要读出问题类型(归纳要点——获取和解读能力、提出结论——描述和阐释能力、比较异同——调动和迁移能力、分析认识——论证和探讨能力等)。一旦把这些信息读出来了,读材料时目的就很明确了,同时组织答案的思路也有了。同学们不要忽视题目后面的分值,这是给分点的信号,建议答案点为X(分值)+1,即备用一个答案,以防前面有误。
(2)读材料。目前考试中出现的材料基本有三类,即文字、图表、图片。文字材料取材范围广,涉及考点多,题目可难可易。读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有几段、中心是什么、每段有几句、关键句是哪句、有几个层次(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越长的材料越要注意,因为观点往往会隐藏在后面,所以一定要认真读完;图表材料一般以数据形式出现,客观简洁,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变化折射出什么信息;图片材料可能是地图、漫画、照片、美术作品等,这些材料直观性强,读这类材料时要关注画面细节,如旗帜、服饰、发饰等,尽可能多地找出有效信息。但不管是哪一类材料,都要注意材料的说明、出处和时间等提示,这些往往给我们提供了读材料的突破口。
2.怎么读?
把材料和问题、教材联系起来读,读懂、读透。这里的“懂”具体表现为知道材料“讲什么”,明白这段材料我要“用什么”,“透”则具体表现为问题、材料、教材合为一体。
例1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解析 这段材料讲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某一政权,学习西方改造社会(讲什么)。材料中特别有用的信息就是“五色旗”(用什么),结合所学即可判断这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故选择B。
二、“找”是做好材料题的关键
找什么?找问题、材料和教材的联结点。这一环节突出个“准”字,即一定要找准。
不同的人读同一段材料会有不同的认识,同一个人因为读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究竟什么信息有用,這就需要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有用的信息找出来,再和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做到了这点,答案就八九不离十了。
怎样才能找准信息?这是大家解题时最困扰的~面。—段材料本身有时会涉及到几方面信息,加之同学们阅读时不仔细往往就会错误地理解信息,最终导致把题目做错。
例2 “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以上传单产生于(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解析 这道题并不难,但错误率却较高,而且错误的答案并不集中。很多同学做错的原因就是信息没有看全,没有找准。有些同学草草看了材料后,就主观认为第一句材料比较重要,这是蒋介石要独裁、内战,毛泽东要民主、和平,反映了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所以认为是1946年;还有些同学看到“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马上就认定这是三大战役结束,所以选择了1949年。大家都认为材料与国共内战有关,但都没有把材料看全。材料中有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是“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联系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解放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时间,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反映了蒋介石通过内战实现独裁的计划难以得逞,所以正确时间应是1947年。
可见,材料不仅要读,还必须要全读、细读、精读,不能一目十行的草草了事!材料中的每个信息我们都要把握住,通过对材料的全面分析和把握,进而准确判断出有效信息。还要提醒的是,不管材料多新,一定与教材有某种联系,所以只要仔细读,就能找出联结点。
找准材料信息很重要,而这个“准”必须是与题目一致,所以找准题目信息也很关键。问原因答表现、问经济答政治、问中国答世界等现象在同学们平时练习中并不少见,所以,读题目很重要,一定要仔细地审题,这将决定你如何使用材料。带着问题读,才能找得准。
三、“答”是做好材料题的保证
要想答好题,“三化”必不可少,即条理化、要点化和规范化。
有了前两步,基本可以保证能够准确选出选择题的答案,但要完成材料解析题还需要最后这一步:把前面的阅读、思考、分析的过程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一点并不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平时练习时不愿意花时间把答案写出来,或者在脑子里过一下答案,或者干脆就把材料分析完,认为自己看懂会做就算了。一定要“写出来”!从现在开始,对自己提出这个要求,即使做不到每题都写,但也要写一两道题,至少也要写出答案的提纲。
在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层次分明。共有几问,每问有几个答题要点,这些都必须通过不同的层次表达出来,表达时最常用的就是不同的序号,如1①②③、2①②③、3①②③等形式。
2.要点突出。答题时忌洋洋洒洒,似乎每点都说到了,但又没有重点,这样就把得分的主动权交到别人手里了。建议紧跟序号后的就是本题的要点。得分点,这样一目了然,几个得分点也很清楚。
3.注意时序。由远及近,这是我们答历史史实等题时需要注意之处,有些同学不太注意,作答时忽前忽后,且不说作答规不规范,有时自己一不小心还会遗漏一些答案,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语言规范。历史答案口语化并不少见,老师们也常常会头疼到底给不给分,给多少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对教材的阅读和对关键词句的把握不够,所以复习最后阶段回归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学会用历史的语言回答历史问题。
5.书写工整。工整、清晰地写出答案,让别人看得懂,这一点无须多言,但必须提醒,特别是书写内容较多,时间较紧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这一点!
另外,针对不同的问法,答题时也有讲究。如果是递进式问题(1题有几小问,围绕一个中心,层层设问),一定要特别注意第1小问,这是解题的关键,所以答第1问时一定要细心读、多方想,力求准确;如果是归纳式问题(针对一段或几段材料,归纳要点),一定要注意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将要点全面概括;如果是比较式问题(围绕某一中心,比较异同),要先找出比较的中心内容,再列出相同或不同点的比较项,逐一回答;如果是论述式问题,要注意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性强,特别注意要用史实(来自材料还要再结合所学)说话。
例3 材料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
概括材料中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了多种问法的问题。共有3小问(递进式),准确回答第1小问是做好后两问的基础。通过审题,我们确定了第1问的答案直接来源于材料(概括材料)中,答案主要涉及宣言的内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观点(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归纳式)。带着这样的阅读角度我们再去读材料时,目标就非常明确了,这段材料讲的是当前国际局势(讲什么),我们要用的是材料中透露出来的对国际局势的认识(用什么)。准确地把握了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再与所学知识联系,后面两个小问题(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论证式)也就迎刃而解了。
经济发展, 人们对住宅建筑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但要求质量过关及宽敞明亮符合人类的生存对舒适的要求, 更要求审美, 绿化, 节能, 有文化含量等。这迫使加工工艺也变得越来越高科技化, 不断创新, 不断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这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且积累大量丰富的经验, 但不因循守旧, 创造出新鲜, 愉悦更多人, 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建筑理念。更要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过关, 质量过硬, 目前来说, 保证工程坚固程度的一项技艺是“钢筋混凝土”, 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将这一技艺细化分解说明, 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其中的道理, 为建筑事业做出理论贡献。
1 地基与基础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现在不论是在城市建筑中还是农村建筑中基本都会有地
下室, 而在地下室的设计问题上容易让设计者们忽略随着时间的增长楼体下沉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对地下室的影响, 特别是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的地板设计。在实际生活中地下室的地板以及柱下独立基础一旦受到整个楼体的负荷作用就会出现变形下沉。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如果没有考虑到楼体的下沉问题, 那么一旦发生下沉就有可能造成地下室地板因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而开裂。特别是那种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物, 影响将更大。对于那些不会产生太多下沉量的工程可以采用在地板和受力层之间采用褥垫处理。
1.2 在建筑物地下室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地下水位的问题, 地
下水位的上涨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 此现象的发生对于地下室甚至整个楼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室外地坪之下的部分, 外部的轮廓应尽量的简洁, 这样有利于进行建筑的防水工作。特别是柱下承台的形式。地下室的柱下承台会使基槽地模的形状变的复杂形成很多的阴阳角, 就会造成防水工作的施工难度, 延长施工时间, 质量无法保证的同时工程造价也会相应的增加。此时, 我建议大家可以使用反承台法, 具体做法是地下室地板应与承台下皮标高相等。在地下室的内部做覆土。这样会使基槽地膜形状简单, 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减少了施工时间。覆土的重量会平衡掉地板上的水浮力。
1.3 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配筋计算时, 往往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
例如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 凡外墙带扶壁柱的, 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 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 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分析, 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砼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 (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 之间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 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
1.4 天然地基锥体独立基础设计问题, 有的基础设计锥体斜面坡度大于1:
3, 该锥体部分砼很难振捣密实, 现场施工往往是砼自然堆上, 采用铲子或抹灰刀拍捣成形, 其锥体部分的砼很难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因此建议优先采用阶梯形独立基础, 利于施工, 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1.5 柱下独立基础之间的拉梁, 如同时又是首层维护墙的承重梁的时候, 不应该再简单地按拉梁进行设计。
而且在考虑荷载时, 要考虑梁上皮以上土扩散角之内的土重。
2 上部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框剪结构, 剪力墙的布置要均匀, 不要出现单肢刚度过大的剪力墙, 以免应力过于集中, 一旦破坏, 将构成严重影响。
而且, 与之相关联的基础, 连梁等构件的设计难度都会加大。刚度较大的第一级别的剪力墙 (同一级别的剪力墙是指刚度相近, 比值小于2时的墙肢) , 其墙肢数不应少于4肢。另外, 当遇到中震时, 我们应考虑第一级别的剪力墙进入塑性后, 还应有小级别的剪力墙来维持建筑物变形不致过大, 产生次生灾害。这就是多道设防的概念。但当遇到大震时, 小级别的剪力墙也进入塑性阶段后, 建筑物基本已经破坏了。此时, 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设计有选择地让梁破坏, 从而保证柱子的完整性, 来保证建筑不倒, 或缓倒, 以争取时间, 减少人员的伤亡。这就是我们说的延性设计。
2.2 框剪结构的连梁设计很重要, 但我们看到, 目前很多设计在这个环节上做的并不好。
有的是因为重视不够, 有的是应为认识不足。现在我把我在这方面的经验简单介绍一下。首先, 什么是连梁呢?简单的说, 就是那些连接两片剪力墙, 一旦遇见地震等灾害, 建筑晃动时首先受力的是剪力墙, 它分担大部分的力量, 通过自身的损伤来达到承重, 保护其他部件的目的。达到这些要求的, 设计者才会将其规划做连梁使用。依据它的这些优点, 要特别注意几点:
第一, 不应该以增加刚性为全部目的, 否则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弹性不够。弹性不够产生的危害是缓冲不到位, 一旦遇到寸劲之类的力量无法及时回旋, 将周围的部件震裂。第二, 我国现行结构规范中规定, 连梁上不许搭框架梁。这句话说得不严谨, 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 不准搭重要的竖向承重构件。因为设计连梁会在遇到中震或大震时, 首先开裂, 所以它的抗剪能力也会急剧下降, 如果此时它还承受着很大的竖向荷载, 就会引起连锁破坏。
2.3“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 强大节点”, 是我们钢筋混凝土结构延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但在震害调查中发现, 我们设计的“强柱弱梁”的延性破坏机制有时难以实现, 这是因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一、二、三级框架节点的“强柱弱梁”设计有以下要求:∑Mc=η∑Mb, ∑Mc-节点上下柱端同向弯矩之和, ∑Mc-节点左右梁端同向弯矩之和, η-柱弯矩增大系数, 7度区的多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η=1.1, 但这仅针对于小震弹性设计;当建筑遭受“中震、大震”时, 由于地震作用, 框架梁、柱的弯矩增大很多, 而框架梁端弯矩为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之和, 其增大比例相对柱要小很多, 由于钢筋的超强效应过大, 因而造成框架节点处梁受弯承载力大于相对应柱正截面承载力而出现柱铰。
2.4 在悬挑的挑梁的端头, 应设置构造柱, 把每层的挑梁联系起来, 并按受拉构件要求, 设计构造柱。
通过这种方法改善了挑梁会弯曲变形的状况。如果只有部分材料承受过重的压力, 即使是不平均受力的情况出现, 也会被分摊到各处。总整体提高了稳定结构。此外能够对围护墙形成控制。起到保持形状的模具作用。
2.5 关于若干关于结构上的具体问题。
应特别关注。如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天气条件需要对混凝土部件的厚薄大小做出调整。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 箍筋直径应按要求增大2mm;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偏小;框架梁高小于400时加密区箍筋间距偏大 (如采用@100, 小于梁高的四分之一) ;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5%;此多种问题的正确处理保证了大体工作得以通畅执行。从小的问题严格把握来确保大问题准确无误的进行, 所以应严肃考虑进去。
3 结束语
本文章主要通过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上的问题来映射出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只有每一个建筑参与者严格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不断的学习进步,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者, 才能成为被社会所认可的人才。
摘要:我们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之中, 因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这些建筑物的质量密切相关。而每一个建筑物出现在人们面前之前都会经过一个设计的过程, 一位合格的工程师在设计一个建筑物的时候要考虑很过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基础的设计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优化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强度高、延性好、整体性等优势,因此被广泛运用到建筑物的整体框架建设中,然而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需要运用到钢筋、混凝土、石料等多种施工材料,也需要应用拌和机、吊车、输送泵车等,还需要运用到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等多种施工工艺,由此看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才能优化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设计过程中,对于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容易忽视附加应力的作用及影响,这种附加应力是由建筑物沉降而引起的,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柱下独立基础与地下室底板在上部建筑物的重力载荷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沉降,如果不将附加应力考虑进去,势必会影响地下室底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之下,附加应力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因此需要在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采取支护的保护措施,如果变形与总沉降的程度较小,可以在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采取褥垫处理措施。对于减小附加应力作用的各种办法的采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与地质、季节等客观因素来进行选择。
1.2 上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框剪结构来说,一些剪力墙的分布不够均匀,甚至出现单肢刚度过大的剪力墙,这就导致应力过于集中,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埋下安全隐患,一旦该单肢出现问题,其影响较大,波及的范围较大,最终对钢筋混凝土工程造成严重的損害。其次,与框剪结构相连接的一些基础性结构,如连梁等构件,其设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与专业性,如果剪力墙的布置不够均匀,出现刚度参差不齐的现象,就会增加与框剪结构连接的接触性结构的设计难度。对于框剪结构的设计需要明确多道设防的概念,它是指当建筑物遭遇中震时,在第一级别的剪力墙进入塑性之后,还需要有小级别的剪力墙对建筑物的整体框架结构维持,尽可能的降低其变形程度。如果遇到较大的地震时,小级别的剪力墙也会随着进入塑性阶段,此时建筑的整体结构基本已遭到较重程度的破坏,为了保证立柱的完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从而让梁来承担建筑物的载重力,以破坏梁为代价而维持柱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迟建筑物的倒塌时间,甚至避免建筑物倒塌。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裂缝处理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不可避免,或是由于施工要求人工造成的施工缝,或是因为施工操作不到位引起的裂缝,对裂缝的处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①构造裂缝。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一系列操作不规范和技术不到位的现象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不充分、模板发生移动、水灰比错误等,都会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构造裂缝。②温度裂缝。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裂缝就是温度裂缝,引起温度裂缝的原因是外界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和差异发生热胀冷缩,从而引起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在建筑物的屋面层出现的几率较多。③收缩裂缝。收缩裂缝的出现原因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水分会进一步流失,从而造成混凝土收缩,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硬化、碳化和脱水的情况,这本来属于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也会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收缩裂缝。④结构裂缝。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构件具有不同的刚度,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中会出现刚度较弱的部位,这就容易造成钢筋混凝土中出现裂缝,称之为结构裂缝。
2 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对策研究
2.1 完善结构体系
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复杂,其复杂性也是造成其结构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将结构体系中比较繁琐且作用不大的部分进行删除或者合并,从而使复杂的结构体系变得简化。其次,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受力及变形的计算,因此在对配筋进行计算时,需要将受力和变形计算进去。除此之外,需要采用一定的有效措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预防和控制。
2.2 规范结构尺寸设计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施工材料的变形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越长,由于材料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就会越大,从而裂缝出现的几率就会相应变大,这也是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而通过笔者及建筑行业多年的研究及总结,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力与其长度呈非线性的关系,这就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尺寸设计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重大,如此以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设计尺寸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符合工程施工设计要求,从而降低各种裂缝出现的几率。
2.3 优化结构布置及形状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如果结构的布置和形状不规则,就会导致结构各部分的刚性不一致,从而就会致使结构各部分产生的变形也不尽相同,这就容易造成刚度比较薄弱的部位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其结构布置及形状的规则性,从而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各部分刚性一致,最终降低问题出现的几率,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加大板类构件裂缝控制力度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板类构件裂缝的控制,主要采取防治的措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屋面及楼面板构件相对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并在楼面板预埋管线的过程中,利用设置支架的方式对管线进行固定,同时要在管线的交叉部位固定接线盒,以将钢筋混凝土板的刚度进行削弱,从而降低板类构件出现裂缝的几率,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牢固性。
3 结 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中最普遍的结构,因其具备多种优势而备受关注和重视,然而也因为施工难度大,涉及范围较广等因素,其设计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与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科,王小军.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4,02:43~44.
[2]陈晓卫,陈永.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期结构性能的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14,05:2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常见问题解答】推荐阅读:
浅析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措施01-19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方案11-22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的心得01-20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10-10
混凝土结构实习报告11-28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问题总结12-09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