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1

2013年4月4日到4月14日肇庆市教育局为我们准备了为期十天的新课标学习。这次学习可以概括为“高密度、大容量、强冲击”。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经历了十年实践后修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有的全新的认识,对全体与会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新知识的输入、视听的新刺激、思想理念的冲击各个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长期以来,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

(一)学习兴趣。

(二)情感、策略发展状态。

(三)相应学段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任务型教学。这种评价能够提高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它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处理信息技能、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表现以及学生创造力等多方面情况。形成性评价方式包括:学生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再现的记录表,学生阶段性地对英语听说读写几项技能发展方面的认识或评价、学生对自己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或认识、同学相互间对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关系的评价、阶段测验结果及反思等等。

在新的英语课程改革标准中,学习策略的训练和使用是一个的问题,即学生都要做到两点。第一、要认识到使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果的意义;第二、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具体而言,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反思和监控。

二、根据学习风格调整学习策略。

三、注

重交流和相互学习。

四、教师要为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

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晚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一、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三、情感态度本身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关注情感态度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性之一。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建立情感态度情报沟通和交流渠道。

三、结合 外语学习内容讨论有关情感态度的问题。

四、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课题研究,五环节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教与学互动、 探究、创新的过程。教育不再是一味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将已学知识按照自身特点或需求构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优化学生能力结构,创造性地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甚至迈向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新课程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开放性、体验性、探究性、 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2012年,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成功申报了“十二五” 省级规划课题——“‘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的研究(以下简称“‘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 三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我校的“ 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 即:“提出问题—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提高”五个环节教学,这种模式以“问题”为中心, 以“合作小组”为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为前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以及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形成了一些新观念,不断适应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观念。

一、课堂是师生共同的“主场”

课改初期,我们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到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江苏的洋思中学、湖南的许市中学等课改名校观摩学习,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课改名校最大之亮点和特色。 我们也开始在课堂上使用学案,甚至限制教师行为,要求教师做到“三不讲”——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学生合作交流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展示反馈会了的不讲。总之,要求教师少讲、 精讲(即便是讲,时间也不能超过10分钟)或不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 发现实验有偏差,课堂确实以学生为主了,但教师却沦落成了课堂的看客、 旁观者;教师课堂边缘化的现象凸显, 未能达到课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双主目标。

为此,我们在“五环节”模式的实验中,提出了“双主并重,和谐发展” 的课改新思路,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通过导学提纲,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有兴趣、有目的地学;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每一个环节, 教师都应主动参与其中,其乐融融;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开拓者,要通过追问、点拨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通过展示反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要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通过拓展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表明,教师既不能在课堂上 “牵着学生鼻子走”,搞“满堂灌”, 也不能全面放手让学生包打天下,搞 “满堂跑”,更不能一堂课几乎无声, 搞“满堂静”。正所谓“过犹不及”。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准确把握好主导者地位。新课改课堂不仅是学生的“主场”,也应是教师的“主场”,课堂只有成为学生、教师共同的“主场”, 师生思维碰撞才会有火花,合作交流才会有快乐。

二、课堂信息化是深化新课改的有力“支撑”

课改前期,我们认为每一节课的导学案就是课堂教学的施工图,起着“拐杖”的作用。因此,上课前只要较为精心地设计出“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导学案,上课时只要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学生按图索骥就行了,导致一张学案 “满天飞”,自认为是“灵丹妙药”, 而学生却沉浸在题海当中,每天的课程内容几乎都讲不完,每节课几乎都要拖堂,延时补火,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辛苦,没有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效果不明显。

为此,在课改实验中,大力提倡教师利用丰富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把信息化资源用到“五环节” 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环节中,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时间, 又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和思维量,提升了课堂效率。

通过实践,首先教师对于资源网、 科研网、校园网利用得更多,上传、下载了很多有益于教学的资料,达到了资源共享、互相借鉴、相互学习之目的; 其次教学做到了堂堂课用多媒体,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师把信息化资源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有机结合在每堂课、每种不同的课型中,并且教师积极参加这类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例如我校数学组教师就承接了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品目3”开发和利用,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另外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生作业的批改、呈现,和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交流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了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使我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得到了整体提升。

现代教育信息化资源飞速发展,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创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方式,这是“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特征所在。只要教师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科特点,广大教师都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造出能有效支持“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方式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来。

由此可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对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课堂信息化毋庸置疑成为了改变和创新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强有力的支撑。

三、合作小组是教育教学中育人的重要“平台”

传统观念认为,认真听讲的学生、 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今天则是会自主学习的、 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敢于大胆展示的、勇于质疑创新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当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追求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追求育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使课堂充满快乐和生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在课改之初,我们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平台开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总体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即在分组时考虑学生性别平衡、知识基础、成绩、学习能力、班干部的分布、 特长,甚至包括距学校的远近、各组员间家的距离等因素,此外,还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按层次把学生分为A、B、 C三类。经过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也有微调。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习惯,积极参与、 踊跃发言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学会倾听和评价他人发言的习惯,积极实践、善于总结、勤于反思的习惯等方面功能凸显。另外,由于新的评价体系、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 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进行评价, 而且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等,还要对学生努力程度、进步程度进行评价等。学生智商固然重要, 而非智力因素情商更重要”评价方式。 我们的合作学习小组正是以激励性评价方式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力为根本,能够更好地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 较传统的行政管理小组的功能只限于收发作业、打扫卫生,而在课堂无大作为, 是巨大的进步,是质的飞跃。

课改经验告诉我们,合作小组不是永恒不变的,在实践中,由单一的“合作学习小组”到采取“合作学习小组” 和“合作管理小组”两条线。但其中“合作学习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又因不同的学科而有所不同;这样合作小组和组中组的建设有了一定程度创新。以合作小组为平台开展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合作学习小组和合作管理小组是我们学校教学成绩上档次,管理工作上台阶的法宝之一,大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合作小组为平台的学习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利于我校培养人的精细化管理;新的合作小组对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和创新学习能力留出了很大的空间,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从而达成“学习有进步、品行无差生” 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合作小组这个育人的平台。

四、课堂教学无“模式”是新课改的终极“目标”

目前,课堂模式化现象流行,一校一模式,模式飞满天。一些所谓的课改名校不遗余力推介本校的课改模式,一堂讲座,一场报告就得花费数千元不等, 甚至有课改产业化现象。我以为这一课改现象令人深思: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能够复制同一模式吗?何况还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呢?如果没有利益驱动,这些课改名校会如此大张旗鼓地推广和宣传自己的课改吗?其中真心实意不图名利的课改专家和学校又有多少?

在课改初期,我们认为构建符合本校校情的课改模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帮助教师运用新课改理念驾驭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堂。 通俗地讲,课改模式能够起到“拐杖” 和“学步车”的作用,让师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新课改,但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师生决不能拄着“拐杖”、推着“学步车” 走到底,而是要能够在丢掉“拐杖”、 离开“学步车”的情况下,自由快乐地行走在新课改的大道上。

我校在“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中发现,单一、僵化的模式很难适合所有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我们鼓励教师在“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创建适合教师、教材、学生特点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四读”教学法、数学学科的“二五环节”教学法、英语学科的“5P”教学法、历史学科的“四步” 教学法、地理学科的“三学”教学法, 等等。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情景;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74-01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教学中还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多方面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育的关键。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柬”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因此,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心里学研究表明,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中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掌声进行鼓励。“多次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再次。教师本人的能力和魅力。教师本人对教学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老师,既教学有方,又充满爱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新课引入要新颖  根据各课时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说,因此可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进行Free talk,演讲内容随学生定。再如,歌曲导入法, 英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Say Me等。

2、采取小组比赛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上明确说明“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而小组比赛是很好的形式,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比赛中积极表现也能逐渐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采取情境教学法  英语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情境,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与自己的生活不可分的,从而有表达的欲望,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有了。

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由学生进行2~3分钟的英语会话,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4、丰富教学手法,常教常新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演”、“唱”、“画”、“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四、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4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这几课例,融入自己的个人见解,在此把本次活动的所思、所想、所悟记录于此:

首先,本次教研主要面对的是三四年级学生,根据《课程标准(20xx年版)》,一级标准关于拼读的要求是“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于是教学难度就定位在“了解”,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则是“简单的”拼读规律。针对这一标准,义乌的李旭文老师和武义的周璨老师在教学字母a,b,c,d时,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些单音节、符合读音规则、典型的例词,如a --apple, ant; b-bag, bear; c - cat, crayon; d - dog, duck;而z的应海鹏老师则在教学字母Ii在开音节的发音时,选择了five, kite, nine, like等。

其次,对于拼读规律,三位老师都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感知、辨认的方法。如义乌的李老师巧妙地把字母a的闭音节发音设计到自己的英文名Apple中,通过歌谣A is for apple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点为字母发音,再与学生频繁自我介绍与交流中渗透字母a在闭音节的发音,由此导入正题。武义的周老师则滚动旧知,呈现新知的方式,把字母融入单词,单词融入句型,句型融入对话,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字母a在闭音节的发音。z的应老师则采用一次次复现,继而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发音规律。如为了归纳出字母Ii在闭音节发音,应老师通过呈现Bill,pig,big,a big big pig引导孩子自主感知发音规律。

感知了语言发音规律,紧接着就是指导学生去体验发音规律在单词中的运用,而这正是检验孩子们是否真正掌握这一发音规律的重要环节。在此,我十分欣赏李老师所采用的思维训练方式,给学生推开一扇门,让学生自主走进门内去探索,这一方法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又能调动孩子们的知识小存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在感知完字母b的发音后,李老师就引导孩子们说更多具有相同发音规则的单词,如此一来,一个例词/b/--/b/--book,就引发了后面一大串的/b/--/b/--bird, bee, black等等。在搜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骤然发现,原来,这个发音规律如此神奇,竟然能运用到这么多海量的词汇当中,这对孩子们的后续语音学习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如果说这种思维训练对学生的语言功底是种考虑的话,那么应老师采用的自然拼读方法则是非常大众化的方式了。应老师在教授完字母Ii在开音节的发音后,把发音规律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固定好了字母i和e,鼓励学生字母填空组成新词,读新词的方式一次次体验发音规律的无往而不利。在这一自然拼读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也许他们不晓得手下的单词是何义,或有无意义,但有何妨,当他们能快速、准确、自信地读出新词时,语音教学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当以后他们面对其余具有相同发音规则的新词时,相信他们也能十分自信地把单词的读音脱口而出。“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用这八个字来归纳应老师的语音教学效果是再恰当不过的啦。

在课堂中,我们提倡教师能收放自如,对于教学内容,我们何尝不是。面对语音教学,除了如何感知,如何体验发音规律外,另一难点就在于如何让课堂“不散”。在很多课堂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各位字母的发音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课堂被分成了一个一个小节,这样的课堂不能不说是有瑕疵的,但这三位老师却用自己的方式巧妙地攻克了这一难题。如李老师用一个Let’s write的环节既落实了字母的书写要求,而且把每个字母的发音又做了一总和,串到了一个有意义的文本中,可谓独具匠心。而更令人欣喜的是周老师,她自创文本,编了一个蚂蚁偷吃蛋糕的故事,不仅让句型What’s this?贯穿始终,而且课堂中呈现的每个字母发音、每个例词都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发音规律,而且学习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课堂效果大放异彩。

教无定法,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我们不停地摸索、探索,不断地前进、前行。非常感谢这次教研活动给予了我们一双起飞的翅膀,相信只要有恒心,有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在教学这片天空上我们可以翱翔得更加自信与高远!

★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 江苏省《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 小学英语学习心得

★ 课程标准范文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 英语学习心得

★ 从英语课程标准看新型师生关系

★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读后感

★ 英语教师学习心得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书中就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教,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渗透,使课堂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只是学生兴趣不高。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比较主动,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此外,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摒弃原来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通过学习后我才发现,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埋怨说课堂上一直讲个不停,喉咙都哑了,学生还是不掌握,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慢慢地就出现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恶性循环的现象。归根结底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灌输知识,这样的教书学生较为被动,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教师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充分理解了新课标的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备课,相信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认真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以下几点:

1.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各个分级目标,这将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2.在课堂交流中,培养学生 注意倾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注重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4.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5.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指导型、示范型、启发型、鼓励型等转变。

6.教师不能机械的使用教材,而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过这次为期两天的培训,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会有一个新的转变。

下面浅谈我通过这次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以创设符合学生实际为学习情景。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以创新为特色的课堂教学。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在温二及第行的初中英语创造性教材解读塈课堂实践培训,第一天是由实验中学的副校长,温州名师王威然做的《2011版课程标准解读》以后,我回家也拿起书品读。正如王老师说的那样,老师们要加强理解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当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惟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把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构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换的能力,进一步增进思惟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干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当着进步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构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构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两点,我觉得人文性更重要。在当今的社会里,随着全面的开放,西方的思想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还在影响着,而且很可笑的是,我们学习都是人家糟的一面,而去掉他人精华的一面;同时,我们很多传统的优秀的品格在逐渐的消失,这一点在年轻的一代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做事急功近利。有些名校的大学生还对同学,室友下辣手,这真是教育的悲痛,民族的悲痛。很明显,教育要先树人。新的外语教育改革夸大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中心,以他们的茁壮成长为条件,以培养国家未来栋梁之才为方向。因此,在学习新课标以后,我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灌注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将课堂变成孩子们的学习乐园外,还将课堂变成培养人健康成长的乐土。比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manatees!本单元出现的话题和语言材料是关于爱惜动物和保护环境。因此,我在设计情感教育时把一则新闻显现给学生看。

学习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9

黔陶中心完小:刘传蓉

近日,学校组织全校老师认真地在网络上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学习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对化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化学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化学素养”凸现出来。化学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化学能力和化学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1

———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

南铜冶小学

李晓会

任教学科:语文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文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更顺利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对语文课标中写作教学进行学习,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对写作教学的粗浅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写作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写作教学之本,绝不能为了学作文而去教作文。《课标》中还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说作文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要为学生服务。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这是作文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我要写”“乐于写”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须臾不可少的学习情感。小学习作教学更应始终把“我要写”“乐于写”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我要写”“乐于写”的书面表达习惯,使学生达到“需之切”“乐其业”的境界。

二、小学生习作,特别要强调“我手写我心”。

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有哪些生活经历体验,引导他们写出来。作文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作过程就是利用内部语言思维、表达的过程。先说后写是开始学习写作的好方法,这是学习使用内部语言构思写作的过程。就是到了高年级也应该有适量的先说后写。

三、习作教学应该是“习作两条线”,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

一条是生活习作,从写“放胆文”开始,写自己的生活,所见、所说、所听、所想,养成经常写的习惯。另一条是系统习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也从写放胆文开始,逐步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学会观察、学会习作,把自己的习作写得好一些,更好一些。通过这两条线的训练,养成“有内容”“会写作”的习惯。

读写结合”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在大量阅读中学习写作。

大量阅读既可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写作能能力,更能塑造人格。

四、小学生作文的评价重在展示交流。

《课标》中指出: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运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是“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的要求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展示交流既可以促进学生“乐于写”,又可以评价出真实的写作能力。至于写一篇作文式的考试最好在高年级进行,而且要与平时作文结合起来全面评价。一篇作文定输赢的做法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习作就是习作,是自己练习写作。决不能拿“作文选”作为衡量学生习作水平的标准。要承认差异,不搞一刀切。多做纵向比较,只要学生努力了,进步了,写出来的作文说清楚了自己的意思,就应该是他自己的好作文。做横向比较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习作,学习同伴的习作,承认自己的差距,树立信心提高自己。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充分认识到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必须深刻领会数学课程的要求,学习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下面我就结合对新课标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数学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三、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我们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用好、用活老教材,把数学放在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时发挥自身巨大的能量。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智慧的能量。

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新的学习方式则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也就是说,在学习的各环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第一位的。把差异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功!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认为从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只有真正地领悟了这些理念的深刻内涵,实实在在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新课改取得成功!

上一篇:小伙伴我想对你说初中作文500字下一篇:学校改造项目竣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