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优秀作文(精选12篇)
我放轻脚步,默默地经过。
没走几步,迎面走来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相互挽着手,漫步在这宁静的小路上。没有过多的话语,偶尔的说说笑笑,温馨在空气中流动。擦肩而过,回首望去,丈夫坚毅的背影和妻子柔弱的背影构成阳光下一幅美好的画面。
我转过身,继续前进。
穿过宁静的小公园,街上依旧车来车往。缓缓驶来的一辆小三轮上,老大爷坐在前面,时不时地大笑,和他背靠背坐在后作文面的,是他的老伴。老大爷一边缓慢地驾着车,一边兴致勃勃地和老伴讲着趣事,老大娘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小三轮缓缓地从我身边驶过,留下一路欢笑。远远望去,这对老夫妻相依而偎的画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熠熠生辉。
夕阳把远处的天映照得灿烂。
我漫步在洒满夕阳的`街道上,前方有一个环卫工人,“唰——唰——”默默地扫集着地上的落叶,慢慢地向前挪动着步子,环卫车安静地呆在身后。偶尔有小鸟落在枝头,发出悦耳的啼叫,自然又和谐的画面。身后传来一阵口哨声,一个小青年骑着一辆自行车从我身边急驶而过,我默默地向前走着。“嘎吱——砰——”前方传来刺耳的刹车声以及碰撞声,骑车的小青年撞倒了一旁的环卫车,自己也摔在了地上。环卫工人在远处看到,笨拙地向这跑来。
小青年翻身跃起,弯腰扶起环卫车,环卫工赶过去,扶起了自行车,两人相视而笑,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微笑的脸上,美好的让人移不开眼。许久,我才迈开脚步,向着光辉灿烂的地方走去。
面对如今一统天下的新材料作文, 仍是这样的理念, 仍是这样的“格式化”, 会有怎样的结果? 事实上,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从整体上都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义和考生思维的深度, 引领考生辨析核心概念, 要求辩证分析、 逻辑顺达的说理论证, 不断在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 笔者近几年连续任教高三, 多次参加了高考作文阅卷, 学生作文呈现出来的普遍问题就是:概念辨不明, 逻辑不推导, 思维流程简单化, 作文硬性操作的痕迹太重。 文中呈现的构思立意多是事先规定好的, 貌似在“写自己”, 实际却是老师或是经典文本灌输的, “粗放”而缺乏理性约束。 考生们深谙“套”字诀和“贴”字诀, 或泛化引申, 或一半对错, 均是由于不能准确解读材料核心概念, 不能把握材料事理逻辑导致的。 没有逻辑推导, 没有思维呈现, 自然会游离偏差, 甚至面目可憎。
我们必须强调, 作文的生成离不开思维的参与, 如若从思维方式入手改进作文教学, 则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篇好的议论文, 观点、结论的呈现自然重要, 但思路逻辑的展开, 通过阐释与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和依据, 也就是怎样“生成”, 才是平时作文训练中最应注意并且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的。 南师大骆冬青教授始终强调要对“能讲道理, 讲好道理”的文章适当鼓励, 认为“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情感等要素才能形成好的议论文”。
本文尝试先从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环节进行思维推导和逻辑分析, 通过梳理材料内在事理逻辑, 提升审题准确性、立意的层次深度和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一、耐心审读, 提取要素, 梳理材料逻辑
对材料的阅读缺乏耐心, 对核心内容和主要概念没有敏感的捕捉与判断, 对材料的内在逻辑缺少整体性的解析与思考, 是学生阅读作文材料的通病。 学生自以为找到重要的只言片语, 就信马由缰地迁移。 如此审题立意自会导致文章与材料若即若离或似是而非。
材料一:有一年, 英国牛津大学发现, 有着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化朽化, 必须更换。 这二十根横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 可到哪里找长得一般粗壮的橡树, 保持这所有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的原有风貌? 学校的园艺师向校方报告, 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 早在校内的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一大片橡树林。 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 现在, 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 大礼堂的横梁问题, 可以圆满解决了。
第一步, 我们通过提取关键词如“保持原貌”、“预想”、“种植”、“守护”等认知材料的主要情节、内容。第二步, 在此基础上梳理材料的逻辑思路:首先, 设计师自有远见, 预想到横梁的朽化问题, 便预先种植了橡树林;其次, 园艺师一代代守护着这片橡木林;最后, 横梁问题得以解决,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得以保持原貌。 第三步, 从这些层次与环节中进行因果分析或条件分析, 选择对象与角度, 进行立意构思:从主要对象设计师角度写凡事要有远见, 要有前瞻性, 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或从园艺师角度写其守护与传承的价值意义。
有了这样的推导分析就可以防止审题泛化或偏差。 比如写“思与行”这类立意的, 就放得太大。 何为思? 何为行? 设计师的“远见”的落实, 需要园艺师的行动, 即一代代守护和传承, 更需要始终秉持一种“不朽”的理念。 这样的内在逻辑不可疏忽。 再如写“居安思危”或者“忧患意识”。 材料中的现象并不能绝对说就是一种“危机”、“忧患”, 橡木横梁百年后风化、腐朽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自然规律, 必然的事情, 这其中更强调的是设计师的前瞻远见、高度的责任感与长远的规划意识。
通过梳理材料的思维逻辑, 解读其中的因果关系, 才能明确材料中隐含的“限制性”, 只有实实在在地分析, 一步一步地推导, 才能做到合情合理。
二、重视前提, 判断倾向, 合理假设推导
多数叙事型材料在情节表述中会包含事情的起因、 经过与结果等。 但每一次行为或转变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动机, 也就是目的与意义的问题。 这便是我们审题立意非常重要的依据, 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往往隐藏其中, 需要仔细斟酌、判断。
材料二: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 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 何必加‘新鲜, 两个字, 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 ”他一想有道理, 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 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 你不在这里卖, 还会去哪儿卖? ”他也觉得有道理, 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 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 不是卖的, 难道会是送的吗? ”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 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 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 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这则材料的事理逻辑是:首先, 要有一个前提背景 (这个极容易被忽略) ———他是来卖鸡蛋的, 他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卖掉点鸡蛋多赚点钱;其次, 他写了“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本意是想作为“广告”的;再次, 有路人给了他一些建议, 认为这是多余的要删去 (他们或许是出于一些生活常识或者文意表达的简明性来说的, 而并非是从做买卖的角度来思考的) ;最后, 他采纳了意见涂掉了广告语。 但最终的效果材料并未给出, 这由我们自己推断。
由于这一则材料本身并没有鲜明的情感倾向, 因此分析时既可以认同卖蛋人之举, 又可以否定卖蛋人之举;既可以肯定路人的所给的意见, 又可以否定路人所给的意见。 也就是说, 当材料没有给出倾向性时,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合理假设, 推导一种可行性, 并由此展开立论分析。 这种事理关系上的假设推理更容易通过比较而将问题的本质特征凸显出来, 使材料审读更准确。 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同学如若能像上文一样解析材料, 然后立论分析, 则必定不错。 反之, 不分析材料内在逻辑, 仅凭阅读感受提取观点写作, 容易泛化。
比如那“小广告”多余不多余, 要不要涂掉的问题。其实这就是角度和立场的问题。从生意人做买卖的角度来讲, 出于营销的目的, 当然不多余, 当然涂不得。但换一个角度, 如果把这个故事看成是处世生活的一种隐喻, 对人生的某种解读, 那么应当为人生删去些多余的注释, 少一些浮华矫饰, 还生活以平淡, 还生命以本真, 崇尚简单而质实的生存之道, 这就是深刻的立论。如果学生撇开有字无字的效果不分析, 撇开做买卖或者为人处世的目的原则不论, 就简单认同了这是多此一举, 然后泛谈要“崇尚简单”, 要为生活做减法, 甚至于上来便是大道至简, 无欲则刚, 那便是宏大的“深渊”。抛开了材料逻辑, 不分析前提基础, 就会在另一条路上越走越远。
三、剖析概念, 注重关联, 类比迁移深入
或有人认为这样的逻辑推导失之简单, 仅停留于叙事性材料的表层。 但若适度挖掘又担心学生把握不准, 就要从概念分析和事理关联上多作揣摩。
分析上述两则材料, 同样写“坚守”这一主题, 那么材料一中园艺师守护着橡树林, 也就是守护着设计师的“远见”, 间接守护着“有备无患”的理念, 也间接传承着“保持原貌”的传统观念。这其中暗含着对某些朴素的传统理念的坚守。 由此可以有这样的思考, 设计师的匠心远见, 周全考虑固然让人尊敬, 但这种远见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 一代代园艺师传承的初心与坚守的力量更让人感动。
材料二若以“坚守”为立意方向, 则应看到卖鸡蛋的在权衡他人意见时没有坚持主见, 忘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应从坚持主见, 增强信心入手而不应一上来就写在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现世坚守本心。 再者, “本心”这样的词内涵深刻, 外延很大, 先得化小化实, 作有指向性的解释, 才能更清晰分析论证, 才能让阅卷老师看出你是写哪一层面, 哪个角度的。 所以, 分析材料中所涉及的情境和相关的背景, 然后类比迁移到现实社会生活中, 如果基本可以对应替换, 那么必定不错。
立足于材料的事理逻辑, 多作这样的概念解读、 思维推导、辩论分析, 有助于学生提升审题的精准性, 避免似是而非或者渐行渐远的现象。 只是不少考生往往眼高手低, 不甘平庸, 力求深入;某些老师在指导时会时不时地从人文上如哲理文化、人性本真等层面作一些深入的引申和探讨。 但这一切, 都应该建立在理清材料的内在逻辑和强化关键词或核心概念的辨析上, 没有这个基础自然就无法由浅入深、自圆其说。
当然, 新材料作文中从切题、扣题到引申拓展、深入分析这之间总有一个“度”的问题, 也就是专家们所说的“含义边界”问题。 材料的挖掘如何把握好“度”, 关键是要全面理解材料主旨, 紧扣材料逻辑 (特别要关注逻辑成立的前提与材料中的具体情境) , 由浅入深, 逐层分析, 切忌一步深入, 开篇一竿子戳到底, 那就戳成重伤。
森林里住着一个小女孩儿,她觉得日子很无聊,每天只能规规矩矩地听妈妈和奶奶的唠叨,只能偷偷溜出家门跟屋外的蛤蟆说说话。
夏日的森林十分干燥闷热,小女孩儿的心里涌动着不满。当这股情绪最终牢牢地攫住小女孩儿的心时,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家出走。
鼓足勇气,这个叫温妮的小女孩儿第一次离开了家。在森林里,她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一切都是未知数。
第一次对生命有了思考的11岁的温妮,在迷宫一样的大森林里跌跌撞撞,虽然遇到了荆棘,虽然感到了惊慌,但却没想过回头,因为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新奇刺激深深地震动着她的心灵。
然后,她遇到了17岁的英俊少年杰西,和一口井。
饥渴的温妮俯下身去,她太想尝一口甘甜的井水了。
少年告诉她不能喝。
为什么?温妮很疑惑。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带给她疑惑,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让她感兴趣。当然,她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她还需要成长,在成长中去感悟这一切。
少年回答得很艰难,但在他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言语中,温妮总算明白了一点——这是一口不老泉,喝一口井里的泉水就可以永葆青春,永远不会老去。
温妮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个世界第一次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向她呈现,她简直有点儿不知所措。
世上真的有这样的泉水吗?真的只需要一小口,一小口,就可以让青春像日月一样长久吗?
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也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11岁的温妮,开始思考自己该怎样选择了。
在此之前,生命呈现给这个女孩儿的全是平淡和宁静,她想逃离那样的境遇;而现在,当生命给了她另一种选择时,她又感觉到为难。
这多么奇怪啊,似乎我们总是搞不懂该怎样面对生命的赐予。不过,这也多神奇啊,因为只有当我们对生命一知半解时,生命才会呈现出神秘的魅力来。
奔波了一天的温妮最后选择相信,相信这个17岁少年口中的故事。
然后,她来到了少年的家。
这又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因为温妮见到了塔克一家,不真实的一家人,他们因为误食了不老泉的水而永远年轻。他们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他们如同岁月一样老。
温妮原本以为这该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不必担心衰老,不需要恐惧死亡,可以永远在一起生活。然而,生命再次向温妮展示了另一种真相。
杰西的妈妈,塔克太太,已经懒得照镜子,懒得再打扮自己。
杰西的父亲,塔克先生,非常担心温妮会喝不老泉的水。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温妮,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该去经历。
杰西的哥哥,由于他永远都那么年轻,他的妻子因为害怕而逃跑了,并且带走了他们的孩子。
的确,塔克一家活得很痛苦。他们想方设法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常常不得不埋名改姓,四处流浪。因为时间那么多,多得永远也用不完,所以他们每十年才聚一次。
起初的诱惑和兴奋,在这家人真实的痛苦面前渐渐变成了恐惧和同情,温妮觉得自己一夜之间成熟了。
是的,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何时会变得成熟,或许一直都很天真,或许只需要经历一件事情,你就彻底变了。
这就是生命,只在不经意间带给你启示。因为你知道生命有一天会走向尽头,所以你会认真谨慎地对待生命的启示,所以温妮开始认认真真地思考,该如何处理手中的那一瓶水。那是她在离开塔克一家时,17岁的杰西送给她的。杰西希望温妮在17岁的时候喝掉,然后等他回来找她。
然而……
然而,温妮已经不再是离家出走前那个对周遭感觉无聊的小女孩儿了,她现在对森林、对家园、对屋外的那只蛤蟆都有了新的看法。她相信有朝一日,比如当她十七岁时,或者三十七岁时,又会有不同的看法。
温妮在心里期待着,自己可以长大,可以老去,可以怀着爱离开这个世界。
于是,温妮把那瓶水倒给了干渴的蛤蟆。
于是,11岁的温妮果真一天天长大了。
然后,她变老。
再然后,她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死去了。
若干年后,寻找而来的塔克一家,看见了她的墓地。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应该慢下来,好好看看家人的脸,他们是多么的温馨。
噢,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不会做蛋糕也不会做长寿面。那我为他洗脚吧。爸爸回来了,因工作脸上而残留的汗珠以及那因工作而变得黑黑的手。我不有的想到哭但还是忍住了。“爸爸,今天是你的生日,让我来为你洗脚吧。”“好啊。”爸爸说着开行的笑得像个孩子。这更让我鼻子一酸,心里抽痛了一下。我打来温水,把爸爸的`脚放入盆里轻轻地为他洗着脚掌。爸爸的脚掌原来那么粗糙吗,脚上全都是因工作而留下的老茧。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脚掌轻轻地为他按摩。“还记得你第一次为我洗脚还是小时候呢,一转眼就那么大了,长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呢。”“对呀我还记得你小时候第一次为你洗脚因还小不知道什么水温适合还把你烫着了呢・。现在长大了再一次给你洗脚我可没忘记调节水温。”“好了,我可不想再被烫呢……”我轻轻的尾巴吧擦好脚,擦完一抬头便对上了爸爸有些花白的头发,我不有的哽咽了。爸爸抬起头正好对着我,我看着他的脸庞还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还是大么的幽默风趣,只不过也多了几条皱纹。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捂住嘴巴,大声的哭了出来。
你还是那个你,我还是那个我,我多么希望时光你能慢下来啊,让我好好陪伴我的父亲,无论何时,那个总会站在我面前保护,支持我的人。
涂嘉玉
城市的人你慢些走,给我点时间欣赏蓝天和白云。在繁华的都市,生活的节奏总是如此匆忙,赶公交、吃快餐,似乎总在与时间赛跑。走在街上,人们多是拿着手机,步履匆忙。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脚前的纸屑,又有多少人会留心途经的美好。
古今对比如此鲜明,古人多爱寄情山水,享受生活,大把时间用来怡情。而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形形色色的人们总停不下匆忙的脚步,何曾体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闲适。出去旅游,也不过是走马观花,按几下快门,而不是领略自然的美好。我们为了那颗不甘平庸的心,遗失了太多憧憬的美好,蓦然回首却发现城市的我们早已遗弃了昨天。
曾在书上看过这样的话:“一群人行色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走,停下的人莞尔:人走的太快,灵魂落在后面了,我要等等它。”是啊,我们常常走得太快,忘了最初的梦想。为什么此时的我们不能放慢脚步,让速度慢下来,让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让生活多一份悠闲。身边的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溜走,享受生活,珍惜当下便是最大的快乐。
让快节奏的步伐慢下来,让孩子慢慢成长,让他们有时间去领悟自然之韵,而非让他们的假期逝于奔走补习之中,让他们拥有最无邪烂漫的笑容,让他们在阳光的呵护下慢慢成长。
人的一生就相当于一场马拉松,不需要抢跑,不需要争名,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领略沿途的风景,慢慢地跑,享受周围的欢呼。
让快节奏的步伐慢下来,去游目“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的风光,去感悟“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勃勃生机,走过深深小巷,踯躅板桥之上,体味“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时光。
城市的人你慢些走,让简单的生活充满快乐。当你步行不再急于到达目的地,而是欣赏身边的美好;当你旅行不再匆匆略过,而是停下步伐,纵情山水;当你开着快车,不再在斑马线前绝尘而去,而是等待前面行人离开。你可以趁这短暂时间,放松一下身心,让时间慢慢流逝,多享受一分夸姣时光。
趁你还年轻,趁青春还在,和家中耄耋老人一起聊聊天,与稚气孩儿一起嬉戏打闹,享受锅碗瓢盆的乒乓声。在老人的唠叨声、孩子的欢笑声中打磨时光。用豁达之态,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空云卷云舒。岁月静好,让我们慢慢变老。
【慢慢】
邓予思
曾经,我们为了不被时代淘汰,一次次从世界上匆匆路过。又有多久,我们不曾停下脚步慢慢品味人生。是否大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时间静静地慢下来想一想,我们所最珍视的是什么。慢慢走过人生四季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番洗礼。
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仿佛慢了一点点,你就将与时代格格不入了,但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的心,你幸福吗?我理解的幸福,是将心静下来,脚步放慢,将心放在那些小事上,为朴素寻常的细节动容,为生活点滴的美好喝彩。幸福就在一粥一饭里,从不惊天动地。那些美好的瞬间只有在你慢下来之后才会有所发现。世人忙碌于这个繁华又喧嚣的人世间,心中充满了浮躁与不安。渐渐地,岁月流逝,时光带走了青春年华,生活变成全然的劳累,人们始终不肯慢一点,再慢一点,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小半生,享受一下慢慢中本来唾手可得的小幸福。
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其实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将琐事与忙碌填满时间,人生当然如白驹过隙。只有当你慢下来,你的时间才会跟着慢下来。许多人到了暮年才说我们的人生,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很多。一切美好都仿若只存在于他人的人生里,突然涌起一种辗转的孤独感。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这是多大的一种悲哀啊!晏几道曾在《阮郎归》中写到:“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愿你我的人生不必陷入这如梦般的虚无之中,就此虚度,这样的日子真可谓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怕是会在世上因丢失自我而悔恨万分。
如今的人们总是认为慢慢地走是虚度人生,其实不然,只有在慢慢地行走中,才能感受人生的道理与生命的真谛。我们有多久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慢慢地享受人生和“虚度时光“了?当学习和工作将现代人们的时间占去了大半,只给亲情的交流留下只言片语的我们没有意识到时间正在一步步远离,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他们变为电话里的声音,无助时的依靠。我们也忘记了如何去表达爱意,只剩下无言的沉默。我们一路成长到今天的模样,并不总有刹那间醍醐灌顶的机会,更多的是在平凡琐碎的细节里,慢慢地重复一天又一天,然后在某个倏然回首的时刻,看到生活的真相。
古语常道:“造物,静心,观世界。”在沉默中逐渐积蓄力量,人越是往上走,就越要慢下来,才可真正把心沉下来。人生的路很长,需要慢慢地走才能将风景看完,人生的悲喜很多,需要慢慢地品尝,才能体会个中情感,不负此生一行,逍遥人世间。
【慢慢】
郭煜斯
我在后面慢慢地走,父亲在前面走得飞快。
这条路似乎总也很长,两侧的樟树站得笔直,望也望不到头。我跟着有些累了,就叫了几声赖着不想走。
父亲应该是听到了的,因为他的脚步慢了下来,但他没有停,也没有应我,只是继续往前走着,不曾回头。
我长吸了一口气,咬咬牙跟了上去。在我的视线里,父亲宽厚的背影仿佛能撑起整个天地,却始终不肯停下来等等我。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严肃而且一丝不苟的,即使是我,也很少有过多亲近的机会。在一家人欢聚的时候,父亲总是一个人深思着,间或轻抿一口茶。
我从来都不知道父亲在沉思什么,这于我而言或许永远是一个秘密,儿时的好奇过去后,剩下的更多是不可思议。真相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不能理解的事情最终都会成为阻碍两个世界的那一堵墙。最后的结果是,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分隔两地,少有联系。
不曾联系的原因也许是没有时间,也许是即使拿起了话筒,能想到的,似乎也只有童年旧宅前,那条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的路,寥寥几语,除了日常的问候以外,也就渐渐断了联系。
斗转星移,童年老宅前的那一棵梧桐树长大,枝繁叶茂,落叶,最后枯死在庭院朝左,烧得只剩下灰。我也渐渐洗去了童年的印迹,那些零零散散还剩下的,风一吹,连仅有的那点灰也不见了。
都说失去过去是人生的必然,但是若连记忆都不曾留下,又怎能证明曾经存在呢?
我和父亲又一次站在了这条小路上,也许是最后一次这样悠闲散步的时间了,我和父亲都走得很慢。
父亲彼时刚做完一个小手术,不适宜剧烈运动,但他还是想出来走动走动,我没有拦他。
“爸爸,你明天就要走?”
“嗯,你在家好好学习,要听话。”
于是不再说话,我们一前一后地走着,我看着樟树上的叶子掉下来,在空中飘了几个圈,最后一头扎进了满地的枯叶中。
我找不到掉下来的那片叶子。
我盯着虬结缠绕的树根,它们纠错在一起,分也分不开。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期父亲宽厚却也瘦削的背影,沉默地走在前面,仿佛撑起了整个天地。
这是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也是我也许毕尽一生也不能领会的东西。但我最终是理解了父亲的深思,理解了沉默行走的他肩上所背负的,那是他珍视的家。
起风了。
父亲在后面慢慢地走,我在前面走得飞快。但我想了想,放慢了脚步,直到父亲与我并肩而行,我看到父亲两鬓悄然生起的白发。
父亲老了。
而我长大了。
【慢慢】
秦思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大多数人匆匆忙忙地度过每一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其实,享受生活,成就不凡最需要的,唯有“慢慢”这个过程。
慢慢,是在紧张时刻的一种安定与从容。《最强大脑》数独赛中,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独高手,其中不乏有全国赛第一、世界排名第四的陈诗雨。但令人惊奇的是,年仅十二岁的胡宇轩在几次加时赛中都表现出异于其他选手的冷静与从容,眼神专注在数字上,看似书写的笔画速度很慢,实则大脑却正飞速运转。最终他战胜了因慌张而发挥失常的陈诗雨,成为中国队数独代表。慢慢做,慢慢干,磨练出心境的平静,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慢慢,是享受生活时的一种优雅姿态。想起川端康成那句话:凌晨四点,我看到海棠花未眠。老先生在生活中并没有只争朝夕的慌乱感,而是随心情慢慢地度过无眠的夜,如注视孩子般慈爱地注视着海棠花,温柔的爱意在夜间绽放。余秋雨在《沙原隐泉》中写了他去寻找月牙泉的故事,忘记时间,忘记世事,慢慢地享受这有着鬼魅般美丽流动的沙砾。在沙漠中行走,仿佛时间流逝得缓慢了许多。余秋雨慢慢行走于无尽的沙丘之中,最终一泓半月形泉映入眼帘,凌驾于生命之上的震撼让他至今难忘。如果余秋雨匆匆只为欣赏一眼月牙泉,他怎么可能细细地感受到这沙漠中璀璨的生命?慢慢,是品味生活的最好方式。
慢慢,是脚踏实地的进步。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慢慢织工,不是退缩与胆怯,而是让工艺品做得更精致,更有质量。这与历史长河中的名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前段时间《西游记》总导演杨洁的去世让人深深悲痛,但她在质疑声和艰难的条件下拍出的一代经典却是文化宝库中一颗永恒的珍珠。若要问《西游记》成为家喻户晓作品的原因,当然就是“慢慢”二字。这看似平凡的二字,包含了多少精益求精的剧本修改,多少日夜不息地重复拍摄,多少呕心沥血啊。六年的专注筹备,换得完美结局。林肯曾言:“我走的很慢,但我从不后退”。慢慢,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向理想前行。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美好事物在经过漫长年间才能够展示出自己的美。
――题记
我诞生于一片黑暗之中,出生时只能感觉到周围一股水流带着强横的力量冲刷着我,让我感到生痛。这时,一个慈祥的声音响起:“孩子,我是你的.母亲珍珠贝,许多年后,你将是一个珍珠。”我是一颗珍珠,我疑惑地想,在这股水流冲击下,本来有棱有角的我开始变得圆滑。就这样,我在这黑暗寂静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几年?几十年?还是几百年,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缕从母亲微张的口中钻进来了阳光,那会与母亲的母语,那些外面进来的喧闹。但那些都只是偶尔,偶尔。忽然有一天,母亲的贝壳被打开。突如其来的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我被一个人举了起来,他们欢呼着,在阳光下,我闪烁耀眼的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好奇地打量这个从未见过的世界,那一刻,我看了自己的名字“夜明珠”。
大地深处,在这个岩浆滚滚的世界中,我睁开了双眼,不停地打量着这片海洋。我随岩浆流动,小小的身躯逐渐在变大,愈发炫目,愈发金红。厚厚的地壳不停压制着我,我在一次次冲击下,终于把它冲破了一道口子,我与熔岩从口中冲破,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金红的翅膀在云朵中浮出一层又一层的涟漪。人们仰望着我,高兴的指指点点,那一刻他们叫我“凤凰”。
妈妈看到我笨手笨脚的,一直在边上偷笑。等看我真的点不着了,才把火柴拿过去,说:“你的方法不对。瞧我的,我就能使火柴燃烧的时间变长。”
只见妈妈一手拿着火柴盒,一手拿着火柴,轻轻地一擦,红红的小火苗就出现在火柴棒的顶端。妈妈轻轻地捏着火柴,就像捏着一个小小的火炬。不一会,柴火就烧着了。
除了妈妈手法熟练外,我真的感觉到这根火柴燃烧的时间长了一些。可区别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我发现了我和妈妈操作中的不同:妈妈点着火柴后,火柴头是朝上的,这时火苗不大,但燃烧的时间比较长;而我点着火柴后,喜欢把火柴头朝下拿,这样火焰相对大一些,但不一会火柴棒就烧完了。
后来,经过多方查找,我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火柴燃烧的时候,产生的气体比空气轻,所以火苗总是向上的。当我们把火柴头朝下时,火苗很快就会把后面的火柴棒点燃。当把火柴头朝上的时候,向上的火苗点燃下面火柴棒相对困难些,火柴燃烧的速度也就自然慢了下来。
由此便知道了外公,以前似乎从未听说,牛死两茫,母亲见我翻阅其回忆录,告之要默在心中,因那时还是个十暖还寒时节。以后便不断有来自北京中转的信函,厚重,沉甸甸的;那大大的航空信函在这小镇的信件中十分抢眼。
国门洞外,重建北京饭店,来自美国的建筑师受外公之托寻访失散家人,大陆寻人技高一筹,很快便将这离断了30多年的音汛续上,以后鸿雁飞书不断。后来由北京转寄来一盒磁带,全家人在录音机前围坐,那盒内便传山厂浓厚的贵阳腔,乡音无改,闻音如见其人,母亲当夜失眠,将那磁带常搁放床头。以后母亲总爱掐指汁算信件的旅日,该到了或该有回音了,却迟迟未见那航突飞鸿,莫名的愁绪便袭上心头。长大了也懂得宽慰母亲,告诉她宽心,但却知思恋摧人心。记得第一次通信后不久,我们全家专程到省城老字号像馆留张全家福,由北京再由美国中转,每次信件大约近两月,那湾浅浅的海水虽隔得断两岸晤面,但亲情音讯却阻隔不断,绕上半个地球也得续上。每次瞧着老师带着地球仪进教室时,隐隐便看到地球上那根绿飘带,不知这根绿飘带何时才能牵着这湾浅水的两岸。潮水起落,8年便过去了。到1988年10月,外公才拖着近90高龄的身躯习到香港与母亲晤面。
父女相见是在黄昏,当母亲按响门铃,门开时还是令她猝不及防,几十年的魂牵梦绕刹时竟突现眼前,父女牵手相泣。几十年来未喊父亲,此时倒觉绕口。以后在港的日子似乎是掐指算过来的,有如现在的倒计时,太短暂。白天亲人相拥逛逛市容,晚上围桌夜活,讲历史,忆儿时,外公笑趣母亲儿时穿的对襟衣总朝左开,所以以后朝“左”方向发展,亲人相思是两岸剪不断的骨肉情,每夜夜话,讲历史,说典故,占今多少事都在笑淡中,信仰不同都泯于亲情中。
自然中,飞鸟用啼叫歌唱生活,游鱼用肢体传达信息。它们抒发着情感,表达着对生命、自然的赞美与感叹。生活离不开自然。当我们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山风松涛、溪韵海啸,学会倾听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么,我们就在慢慢靠进生活。
生活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其中有欢乐的音符也有痛苦的旋律,但只有将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谱出这动人的人生之歌。人生又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的浪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但是,当我们试着靠近它时,你会发现,在这滔天巨浪之上,盘旋着无数的水鸟,在这怒吼咆哮的浪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孕育着无穷的生命。
生活更像是四季,有无尽的严寒与酷暑。万物因它们的到来而畏惧,而夭折;河流山川因它们的到来而丧失了生机,而失去了活力。但是,当我们熬过这一切,等待我们的是那无限的生机活力,是那金风硕果的欢愉之季。苦难的消失带来的是万物的生机与丰收的喜悦。我们何不挺过这一切,靠近它去寻找这欢愉之季。
靠近生活,就如同品读一本好书,让人受益匪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希望跌倒了会有人扶持;忧虑时会有人分忧;寂寞时会有人陪伴;失败时会有人鼓励……学着靠近它,它将带给我们活力与希望;靠近它,它将给人带来新生力量与希望之火。一切的枯燥与烦闷都将一拂而尽,最终将送来愉悦与轻松。
我曾在亲人的殷切教诲下粗略地了解到这个世界,但还是浅显。后来通过老师的无私教导而开阔视野,但还是不够。我就像从小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公主,对这个世界一知半解却又充满热情,想要通过一个契机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
后来,这个契机出现了。我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原来世界上会有这样的压迫与不公平,尽管对当时的我来说过于深奥,但我仍热烈地渴求着从书本中获得更多知识、汲取更多养分。那本书是我表哥借给我看的,并不属于我,所以我催促着父母给我买一本,父母帮我买书的那一刻开始,它才真正地属于我。
一遍、两遍、三遍……纤细的手指不停地翻弄着泛黄的纸张,从开合的书本中我仿佛清晰地看到金黄的、象征着智慧的书香向我飘来,又被我急迫地吞食下去。
一本、两本、三本……小小的书柜不停地增加着各式的书籍。从静立的书籍上我好像真实地感受到了精彩的、象征着历史的感悟向我靠近,又被我逐渐地消化掉。
通过书本,我终于打开了象牙塔的大门,体会到了以我的经历尚且无法体验到的感受。于是,我理解了为什么会有生命的出现,因为大自然的神奇;我理解了为什么会有各式各样的物品,因为人们的智慧;我理解了为什么会有像丹柯一样奉献自己、不求回报的人们,因为对世界的热爱。我从最初的浅显到现在的了解。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
简单治疗
马缀远是在上海创业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位浙商,他与我的年纪相仿,靠近50岁的样子。他的财富和金钱要比我多得多,只是喝的墨水比我少一点。
他是因为患上“烦躁症”才来找我的。在“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当中没有这一名词,我是觉得这一名词用在马缀远身上比较恰当,才故意这样使用的。他来到我的治疗室第一件事是点一根香烟使劲地抽。抽完一根之后紧接着,他又点燃一根。我是研究大脑行为学和脑生物学方面的专家,我明白,过度依赖尼古丁的人与神经递质多巴胺活动异常多少有点关系,因为多巴胺受体对尼古丁有着一定的亲和力。依赖尼古丁说明该人多巴胺损耗严重或干脆就缺乏多巴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有两种人最容易吸烟:一种是特别忙碌的人,背负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的人;另一种是无所事事的人。前者因为拼命,使体内的多巴胺损耗严重,而后用尼古丁来补充,后者是因百无聊赖而在尼古丁中寻找一点可冷的寄托。
“你最近压力很大,心里很烦,是吗?”我先开口问马缀远。
“烦,烦得不得了!烦得什么也不想干,光想发脾气。唉,我怀疑我得了抑郁症了!医生,抑郁症是什么样子?”“你怀疑自己患上抑郁症那么你眼中的抑郁症是什么样子?”
不开心什么也不想干,不干又急得不行心里静不下来,老是烦,这是抑郁症吗?我看是。我到网上查过了,抑郁症就是这样。
“那么,你在什么情况下最烦?”
“闲得无聊的时候。哦这还有些怪——我一忙起来就不烦了。这是咋回事?”马缀远说。
“你是怎样忙的,你能不能具体讲一讲。”
“我是搞建筑的,忙得不得了:建设单位要跑吧?设计单位要跑吧?买地要跑吧?疏通关系要跑吧?工地上要跑吧?银行要跑吧?要宣传,要作广告,媒体要跑吧……还有工作中的乱七八糟的事情,具体工作,都要你操心,能不忙吗?”接下来,马缀远又给我讲述了他平时忙碌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事。在他讲述他的忙碌时,显得有些兴奋,脸上泛着成就感带来的喜悦神色。
他谈完之后,我问他是想选择一种复杂的治疗还是一种极为简单的治疗。他问我何为复杂的治疗,何为简单的治疗。我告诉他,说复杂的治疗要变革他的灵魂,让他变成另外一种人,而简单的治疗只需要每天服用几粒土白色的胶囊即可(5—羟色氨酸胶囊呈土白色)。马缀远表示愿意接受简单的治疗。于是我便将几瓶改善情绪的药物5—羟色氨酸交在马缀远的手中。
我对马缀远的第一次治疗就这么简单。
关于“烦”的思考
大约一个月过后,马缀远又来找我了。像第一次一样,他还是驾着他那辆“7字头”的银色宝马豪华轿车。
“王医生,那些药我吃了一个月了,怎么没有用,我还是烦?”马缀远问我。
“你还是烦?你烦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讨厌,周围什么都讨厌。”
“你能说出讨厌自己和讨厌周围世界的理由吗?”我问。
“没有什么理由,就是觉得讨厌,讨厌自己,烦自己,讨厌一切人,一切事。为什么吃药对我没有用?”马缀远说。
“你服用的药是一种能提高5—羟色氨水平的药物。5—羟色氨水平的升高会使人产生安逸感,将人从狂热状态解放出来。假如说这种药物对你没有用,那可能证明你的狂热太狂热了,药物对于你的狂热犹如一杯水对于燃烧着的森林,根本无济于事。”
“什么狂热?我并不狂热呀,我是个很内向的人。”马缀远似乎并没有听懂我所说的话,所以才这样问我。
“我所说的‘狂热’与内向外向都没有关系。我说的‘狂热’是指一种内心状态,即将精神指向一个单一的目标并让精神高负荷运转的一种状态。你也可以用佛教的一个术语来描述这种状态——佛教里称为‘痴’。”
“但是我的情况和你说的恰恰相反:我一紧张反而不烦了,一闲起来就烦了。”
“你并没有认识到一点——是紧张制造了烦,紧张一停止,烦就冒出来,是先有紧张再有烦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马缀远的谈话差不多变成一种争论。他带有情绪地反复给我强调,烦是闲出来的,要排除烦,就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只有不断忙碌,才能有效地遏制住烦。我很清楚,无论什么成就都能使人变得骄傲起来。成就的好处可能不在成就本身,而在于成就可以使获得成就的人内心发生一种变化。什么变化呢?那就是掩盖了他们原有的自卑感,使他们由自卑变成偏执和自傲。
马缀远离开我的治疗室之后,我陷入对“烦”字的思考之中。在国际通用的心理学工具书中几乎找不到对“dyspharia”的解释,认为“dyspharia”是一种不适当的情感,与焦虑不安有某种关系,他的对立面是“enpharia”。而我则认为,这种解释是不恰当的,不准确的,这种解释本身说明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心学家对“烦”字作过成熟的思考。在西语当中,“eupharis”当欣快讲,它的对立面应该是不欣快,而不欣快有多种多样的情绪状态,如抑郁,烦恼、恐惧、暴躁均属于不欣快状态,怎么能说“dyspharia”的对立面是“eupharia”呢?我认为“烦”字的核心症状,或者说他的本质是乱,是分裂,是不统一,所以我们常常会说“我心里很乱,很烦”。所谓的乱,实际上是指某种本来的东西被击碎,被搅浑,失去了它的完整性。那么,其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我相信就是内在的宁静。有内在的宁静才会有内在的完整、内在的深远。事实上,越是深的东西越是宁静的,海浪只会在海面翻涌,海底永远不会有波浪激荡的场面。思考到这里,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烦”的源头,我认为“烦”是没有沉下去的结果,是浮躁的效果。浮躁必然会产生烦躁。
疯狂的速度
马缀远离开我的治疗室后,我相信他不会再来找我,因为我们第二次约谈是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的。然而,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月,马缀远又来找我了。
“王医生,问题很严重,我不仅经常烦,而且最近还出现了失眠、头痛。这可怎么办?”马缀远说。
“你为什么这么久才来找我,我们的观点不是不合吗?”我有意这样问马缀远。
“哎呀,我老实告诉你,我在找你治疗之前便找过别的医生。那次从你这走了之后我也去找过两三个心理医生,他们说话太离谱了,我觉得你说话还有那么一点点道理,所以我又来找你了。”
“你觉得我说的哪一句有一点点道理?”
“烦和忙有关,与工作压力有关。我现在体验到这一点了。”
“你是怎么体验到这一点的呢?”
“我发现,当我闲下来的时候,我的心并没有闲下来,我的心
一直在想东想西,想得比忙的时候还多,想得越多心里越烦。因为烦,现在开始失眠了。”马缀远说。
“那么,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肯定是工作!我担心国家政策会变,担心包不到工程,担心公司效益下滑,担心工地上出事,担心工程质量……唉,要考虑的事实在多太多!”
“我有一个请求,不知你愿不愿意答应?”
“什么请求,你尽管说吧,只要对我的治疗有利,我一定会答应。”
“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我明天陪你一天,不是跟你一天。你可以按你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计划行事,不必做任何变动,我只是想在旁边观察你。”我说。
“行行行,这个并不难。你今天晚上就可以和我走。”
我收拾了一下工作用的书籍、笔记簿和一些彩笔,便和马缀远一道去上海了。
以下是我跟马缀远整整三十六个小时的记录:
——跟随当日,马缀远晚上11:40回宾馆,12点半睡觉。其中洗澡用了20分钟,看资料用了30分钟。
——次日,马缀远大约在5:50起床。
起床后去张家港商谈塔机租用事宜。整个路途用了2小时20分钟。商谈用了一个小时。他的早餐是在车上吃的。早餐很简单:一块面包,一袋酸奶,一瓶矿泉水。午餐是对方提供的,用餐时间是12点。
——用过午餐后,马缀远马不停蹄地往上海返。约在下午3点半返回公司。
——马缀远下午3点半开始接待各种各样的人,一直接待到5:10。
——马缀远接待完各种各样的人之后,又匆匆忙忙去某单位接见,一位据说有一定实权的人物,并和这个人物共进晚餐。
——晚上8:20,马缀远又返回办公室处理公司事务,直到深夜11点。
在这一天时间里,马缀远的手机响了98次,他和别人通了53次电话,通电话的时间总长度约在210分钟。
这就是马缀远,一个高速运转的马缀远,像马缀远这种高速运转的企业家(当然也包括其他成功者或想成功的人)在中国还有多少呢?我不得不说,这种生存方式是一种疯狂,是一种不被人们认识的疯狂。疯狂是种内部分裂状态,在这种状态当中,人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的真实性,也不容易清醒地意识到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只能产生一种破碎感和浑浊感。为什么在高速旋转中人会失去真实感?你只要做一个实验便明白:你伏在摩托车的龙头上,开足马力,在公路上飞驰。此时,你绝对不会回忆过去动人的故事,也不会为未来做计划,你觉得你只有在速度中,你已经置身于时间之外,你进入一种绝对的专注状态,专注到忘了自己,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朋友,只有速度和你要奔向的目标。
忙碌的人都是这样的,人生被简化成“速度和目标”。中间的一切都被省略了。为什么忙碌的人没有回味人生的余地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忙碌的人最常说的话就是“哎呦都忙死了,都不知道忙些啥”,或是“哎呦,我太忙了,除了忙还是忙”。这不正是没有内容的写照吗?
扼死虚无的人生目标
速度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推动旋转的动力存在,二是吸引旋转目标存在。这两个东西是有关联的。目标诱发着动力,目标越大越强,它所诱发的动力越大越强。举个例子:一个人看到不远处放着一百万元,他肯定会不顾一切地飞奔过去,抢这一百万元。而一个人看到不远处放着一角钱,他肯定不会不顾一切地去抢这一角钱,他也许会站在那儿不动,只是望望而已,也许调头就走,根本不把这一角钱当回事。他至多慢悠悠走过去,俯身将它捡起来,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马缀远吧。像所有将财富的积累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的人一样,马缀远也将财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就等于拥有了实在的安全、实在的荣耀、实在的幸福、实在的权利、实在的影响力。由于这一幻念看起非常真实,所以,他便不顾一切地朝它飞奔、跳跃、爬行、攀登,直至完全被它迷惑。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争夺财富的斗争中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这一斗争本身会使你高速旋转,会使你在高速旋转中迷失得支离破碎,无踪无影。思想家Jams Peid说得好:“追求财富的斗争会使你的灵魂之火熄灭。”
我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是不是一定要让马缀远放弃手头的财富和积累财富的活动呢?绝对不是这样,这不是我的治疗目标,马缀远也绝不会听这一套。我治疗的目标是“不要让财富和金钱进入马缀远的心灵,主宰他的心灵”。
以下是我和马缀远第三次约见时的谈话摘要
“马先生,你现在明白是什么让你忙碌奔波,疲惫不堪吗?”
“赚钱,为了赚更多的钱。”
“好的,你能明白这一点就好。那我问你,你需要赚多少钱才肯罢手?”
“四五个亿”“为什么是四五个亿,而不是四五百亿,不是四五百万,四五十万呢?这四五亿的标准是从哪儿来的?”
“内心想的,是心中的一个奋斗目标。四五个亿似乎才算是有钱人。”
“这就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四五个亿,这个数字已牢固进入你的心灵,牢固统治你的心灵,使你的心灵拼命地为它服务,于是你的心灵便反抗了,烦正是你心灵反抗的效果和征象。如果你的心灵不反抗,不以烦表现它的不满,那么就证明你的心已经死亡了。从这个层面讲,烦倒不一定是件坏事,它证明了你的心灵还活着,还有重新展示它力量和丰富性的可能。”
“那你是让我放弃我的事业,不让我赚钱了?”马缀远问。
“赚钱从来就不够资格称做‘事业’,赚钱仅仅是一种事情,与乌儿啄食和鼠类积存食物一样。‘事业’是有精神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事,我不是不让你赚钱,而是让你虚化、模糊化赚钱的目标,虚化、模糊化那些赚钱的数字。”
“为什么要虚化赚钱的目标?这怎么能虚化呢?”马缀远问。
“因为财富和钱本身是虚无的,或者说他们本质上是虚无的。”
“为什么说财富和钱是虚无的,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想想你——还有和你一样的人是怎么虚无地活着,你一切都明白了。当然,我会给你时间让你思考这一问题,你现在不需要认同我的观点,也不需要拒绝我的观点。”我说。
感谢上帝,马缀远并不是一个顽梗不化的人,他向我表示,他愿意思考我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体验“慢”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理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利用他的小说艺术对“快”和“慢”作了最为深刻地分析和思考。他认为,悠闲的生活是“凝视仁慈上帝的窗户。”悠闲的人从不会厌倦悠闲,因为悠闲是一种甜美。而忙碌的总有一天会厌倦忙碌,因为忙碌从业不是一种甜美。
我关于“慢”的智慧基本上是受米兰昆德拉启示的。我觉得,慢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是用心灵去感受。举个例子,你骑着一匹马从美丽的草原上飞驰而过,和你走过美丽的草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只有速度,没有体验,而后者没有“快的速度”,却有更多的体验。没有体验的人生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苍白的人生、毫无意义的人生。
我根据自己对慢的理解,打算让马缀远亲自体验几次慢的心理效果。
我的第一次安排是让马缀远到乡下去,找一片幽静的农田,然后从农田的小径上慢慢地走过去。
马缀远接受我的治疗的时间正好是早春,春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了。马缀远根据我的治疗要求回了一次老家台州。一周后,他从台州回到上海,将一首他创作的诗交给我,并说这首诗是他引次到田野的感受。
诗是这样写的:
风梳岸柳绿,
雨润油菜黄。
江南春先到,
妖媚在池塘。
莫道一潭小,
云山俱八抱。
人心本如潭,
清净自为仙。
真是好诗。我问马缀远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一首诗。马缀远对我说,他在幽静的田间小径慢慢行走时,他找回了丢失的灵感,他体验到在清静状态下的美感。
仅有一次体验是不够的,过去了3个月,即将到了6月中旬,我让马缀远再去一次天山牧场体验一番。
马缀远依照我的安排只身去了新疆。两周过后,他从新疆回来,整个人被新疆夏季牧场强烈的日光晒成古铜色。马缀远一见我便连连感谢我为他安排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体验。他对我说,天山牧场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它的特色——静、美。他还告诉我说,人若要体验到人生美好的东西,就必须将脚步放慢,慢到静的程度,匆匆忙忙的人生是没有美感的人生。我问他还会不会将赚够四五个亿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了,他告诉我,不会再为自己确立任何数量化的人生目标了,他但求每天过的丰富、清静就行了。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实验幼儿园毗邻甘井子区委区政府, 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开园。幼儿园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户外场地面积36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79人, 其中专任教师39人, 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有5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 其他教师为本科学历 (含本科在读) 。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目前已有42位教职员工取得了全国高级育婴师资格证书。目前, 在园幼儿500名。
实验幼儿园以“让我慢慢长大”办园理念鞭策每一位教师, 时时事事尊重和遵循儿童成长及身心发展的规律, 以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幼儿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及对生命的敬畏。为此, 我园确定了“以情为先, 以养为主, 教养结合, 塑造品格”的工作思路, 力求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逐步达成“不一样的孩子一样的宝”的现代儿童观, 努力创办全省一流、享有盛誉的优质早教园所。
功能定位方面主要考虑四个维度:一是面向婴幼儿, 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二是面向教师, 为有追求教育梦想的教师提供条件, 立足中心坚守使命, 辐射全区提供资源;三是面向家长, 以科学的视角关注生命质量, 提升育儿水平, 科学开发潜能, 给予适当指导;四是面向地区, 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早期教育服务。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 具有国际标准的环境创设。
依据0~6岁儿童的发展特征、行为表现、生理心理成长规律, 依托总结国内外学前教育方面相关教育理念, 实验幼儿园教育高起点起步, 创意设计了符合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色彩体系、造型体系、照明体系、安全体系和环保体系。尤其在幼儿园安全设施设置上重敲一锤, 园内的楼梯踏步、扶手、上下防护、防滑、防磕碰设计细致入微, 室内所有可打开门窗都进行了防夹手、防磕碰、防攀爬、防蚊蝇处理, 三周岁以下的儿童活动区域全部进行软包防护。全园安装了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紫外线消毒系统, 为预防操作失误全部采用插卡取电方式。
教育环境创设紧紧围绕“慢教育”理念进行深化, 设计了实验幼儿园的园徽, 其寓意被广大员工深入理解。遵循“发现不一样的世界”的环境设计原则, 旨在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看儿童眼中的世界, 让世界的一切赋有生命, 让创意融入平凡之中, 努力使自然、生活、文化与孩子融为一体, 让孩子触摸观察、产生联想, 让孩子认知、参与并产生创造的冲动。
2. 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建立了“慢吧”, 通过“慢慢微信平台”“好书品鉴”“专家链接”“水木论坛”等活动, 开阔了教育视野, 统一了教育意志。通过“让我慢慢长大”的微博联谊, 使教师更好地互动交流、增长才干。通过开展“园长, 我想对您说”的书信传递活动, 把平时想说的话用文字的方式传达给教师, 教师也用这种方式, 把内心的真情实感及时反馈回来, 以促进彼此间的信任和交流。
2013年教师节前夕, 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美丽教育梦”庆教师节教师专场汇报演出, 2014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又以“凝聚每份爱”为主题献上了一台歌舞晚会, 作为节日礼物奉献给家长和小朋友们, 受到家长们的普遍欢迎。
幼儿园积极筹备, 推荐王秀波园长参评大连市首届十大名师评选活动, 最终王秀波园长在资格审查、民主测评、做课答辩等环节中脱颖而出, 成功当选, 使全园上下备受鼓舞。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十大名师”的先进事迹, 并于每周三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共同分享学习名师的感悟和体会, 汲取正能量, 激励全体教师不断向前进。
上学期末, 幼儿园党政班子、工会联合开展了实验幼儿园首届“十大好教师”评选活动。活动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责任意识、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位家长、保持阳光心态努力学习、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团结协作专心致志不断进步、积极主动善于沟通”为当选条件, 分别评选出微笑、敬业、坚持、自信、学习、公正、服务、才艺、沟通、进取十大好教师和提名奖教师。
一所幼儿园的成长依托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此我们着力落实“幼儿园一日工作常规”, 具体细化到一月一个重点, 使园内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有条不紊。如四月份重点工作是入园环节的组织与引导, 五月份则是午睡起床环节的培训与实施, 六月份为离园环节的管理与反思。通过组织全体专任教师参与“追梦路上”的幼儿教师技能展示活动, 把此次活动视为起点, 鼓励教师不断前行。
在园本教研过程中, 我们共同确定了“园本教研四内容、四环节” (确定时间、地点、人员和主题;本周回顾下周说明、剖析重点作品建议、成员研讨各抒己见、总结提炼达成共识)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 我们通过开展结构游戏的研展评系列活动, 主要围绕“主动性、专注性、合作性、创造性”四项品质特征开展园本研训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的施教水平。
我园的“结构区域支持和引导策略”课题成功申请为市级科研课题。作为大连市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首批试点幼儿园, 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落实相关要求, 寓各项工作于“结构游戏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之中, 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研究, 使幼儿园教学及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之中。结构游戏研展评活动由刚开园的一个学期一次增加到当下的一个月一次。
活动开始时, 我们发现教师不会观察孩子, 当孩子游戏时教师为了指导而指导, 影响了幼儿正常的游戏体验和对游戏的专注, 甚至影响了孩子大胆的想象和探究。为此, 我们对老师进行了在结构游戏中做观察记录的培训。在培训中, 业务园长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播放了自己录制剪辑的幼儿自主结构游戏的视频。通过观看分析视频, 教师明确了在结构游戏中不应过多地干预幼儿活动, 这样幼儿的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指导教师学习观察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并帮助教师通过拍照与录像, 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 提醒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观察记录。我们希望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 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来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策略, 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通过实施强化专业储备、聆听专家讲座、骨干示范引领、教师自主学习、研发交流等举措, 不断加强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升。全园共有19位专任教师申报了区级的科研微课题。图书漂流活动也在无声地浸润着大家的职业生命。《忠告中层》《没有任何借口》《不抱怨的世界》在工勤人员手中传递;《蜗牛慢吞吞》《花盼》《完美教养》《让孩子的大脑自由》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指南。让全体教职工可以从丰富多彩的故事中, 受到如何教育好孩子的精神熏陶。
3. 具有家园共育的服务格局。
教育即“服务”, 我园坚持以人为本, 通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幼儿的成长需求服务, 为社会文明建设服务。招生期间, 我们设计了“家庭自主选班”的方式, 班级和老师请家长和孩子依据简介、照片来自主选择, 发挥家长的自主性, 也为以后的家园合作奠定基础。在幼儿园成立伊始, 选举出在教育上既志同道合又能为幼儿园的长期发展出谋划策的有责任心和公益心的家长, 共同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每天早晨的早接待, 我们把它做成欢迎仪式, 孩子们伴随着我们的园歌投入老师的怀抱, 这个过程, 使老师、家长和幼儿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把《指南》读本分发给家长, 引领家长共同学习提高。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家园共育的成效, 把“学习品质”的课题延伸至家庭, 引领家长通过学习《指南》, 了解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科学育儿, 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各个班级均建立了班级QQ群, 传递教育心得和幼儿园重大活动安排, 借助这样的平台与家长建立长效联系的纽带。每月我们都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活动后以“家长开放日活动反馈单”的形式, 主动听取家长对教育活动、营养配餐等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以利于改进和提高办园质量。
家长在参与幼儿的一日活动、读书活动、万圣节活动、会操比赛、新年联欢会、我爱妈妈、防走失防诱骗、玩具置换分享、好童声歌唱大赛、亲子运动会、爸爸去哪儿我去哪儿等主题活动的过程中, 了解了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掌握了孩子在园的成长情况, 明确了家园共育幼儿的方向, 找准并扮演好自己应充当的角色。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食堂管理、安全保卫、财务工作先后迎接了市、区有关部门的检查和观摩, 为创建星级幼儿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开园以来, 幼儿园先后接待了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全区幼教系统的同行、高新区、长兴岛工业区、北师大辽师大专家、辽宁省政府、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政府、大连市人大、大连市教育局、沈阳市教育局、海城市教育局、全国工商协会、全国妇联、全国家庭教育研究会、上海、湖南、湖北、四川、山东省的领导、营口、辽阳、抚顺等地领导的参观、视察、指导。与此同时, 我们还接待了美、英、日等国外教育同行参观考察。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 教师和幼儿的良好成长发展状态受到了高度评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仍不系统、不扎实, 专业素养与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需求还有差距。幼儿园教师团队组建仅两年, 干部教师队伍非常年轻, 且过程中会有离职、入职等正常调离转出现象, 接受专业学习的程度不同, 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改进措施:制定合宜的园本研修工作计划, 研究活动逐步做到有主次有目标、形成系列,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素养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慢慢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慢慢靠近作文07-08
慢慢来800字作文09-25
慢慢成长600字话题作文11-14
在痛苦中我们慢慢长大作文06-02
初三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作文11-12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_初三作文07-06
就这样慢慢长大中考满分作文600字09-06
慢慢的近义词06-25
孩子慢慢来评论07-03
在学习中慢慢积累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