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下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1篇)

高一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1

这是高一下学期,仍然是担任两个(17和18)班的语文教学,当18班的班主任。依然是全校最老的班主任,最老的语文教师。

教学嘛,我一贯的主张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教学的过程主要不在于教师做了些什么,而在于学生学了些什么。目的也不在于教师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会说,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不容易就不容易在调动的过程要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行动的实施,更需要智慧的规划,需要实践的落实,更需要理论指导。此外,还需要观念的更新。因此,我才会在前面用“千方百计”一词来修饰。

不错,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还必须承认,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学的主导还是老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主导的意思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课堂上的怎样教,而且还要规划课堂内外学生的怎样学。教师教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的学,教的内容也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方面,更多的是知识以外的方法。古人说的`“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教材也好,不论采用哪种教法,语文的基本功夫始终不会变,那就是读和写,听和说,其的读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教材者,课本也。课本,就是课之本。我不主张脱离课本而叫学生没完没了地做这样的练习,那样的专题。脱离了本,做得再多,也只是舍本求末。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千方百计让学生读懂课本里的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去谈延伸什么的。特别是需要背诵的那些经典诗文,又是本中之本。经典的含义,在这里不必细说,我要说的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还必须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学生的任务就是,必须按照教学要求,一篇一入篇地读,需要背诵的,还要一篇一篇地背。

可以这么说,做多少的专题都是虚的,而把这些经典的东西读懂,并且背下来,却是实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才会不遗余力地抓读,抓背,一课都不放过,每个学生都必须过关,一个都不能少。这里所说的不遗余力,就是宁愿在其他方面少做或者不做,也要把必要的时间让给学生来完成这个首要的任务,那怕是整堂课什么都不讲。

试想,一个学期下来,两个必修课本的所有要求背诵的经典诗文,所有的学生都能滚瓜烂熟地背下来,那是个什么样的教学成绩。之所以这样说,还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肚子里装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是在读的过程中,在背的过程中,学生都做了些什么,可想而知。如果说,读和背的过程是锻炼的过程,那么,经过如此这般的锻炼,学生仅仅只是学到这么些知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一定要用什么考试成绩来证实,也同样经得住考验。

这一新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教师去做,而是学生去做,教师所做的,不过就是让学生清楚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千方百计督促学生把设想变成现实。这一点,我可以很自豪表明:我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已经做到了。

抓住了根本所在,其他方面就随便多了。教师随便,学生也可以跟着随便。大堆大堆的作业,一套又一套的专题,可做可不做。学生可以不做,我也可以不改,也可以不需要绞尽脑汁地做查找相关的资料,又煞费苦心地去做题。毫无疑问,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我的负担也跟着减轻了。在这里,我们常说的,努力减轻学生的学生负担不再是一句空话。不仅如此,放弃一套又一套的习题资料或专题资料,一个学下来,也可以节省了不少的开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做法,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减轻了不少的经济负担。跟传统的做法就算是一样的考试成绩,也称得上是低成本投入,高质量产出。

至于班主任工作,不得不承认,年纪大了,有点力不从心了。有很多事情都是通过遥控指挥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去完成。我的观点是,高中生了,除了学会读书,学到知识,这会考试,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外表到内在自觉自愿地按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是最起码的,也是必须的。

就这方面来说,同样的道理,过程也不是教师时时处处去做了些什么,而在于学生去做了没有,做的效果如何。做得好的,继续发扬光大,有欠缺的,要吸取教训,加以克服。如果为了做得更好,甚至不惜包办代替,实践的主体就不再是学生,而是教师。在我看来,这样事必躬亲的做法,做得再好,也是背离了我们的培养目标。

高一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以本为纲, 吃透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根本, 是学习的蓝本, 教材中的篇目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 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所以, 在进行“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写作训练之前, 我和学生一起先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学生通过朗读和探讨不仅了解到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寄予的大智, 大勇, 大悲, 大愤, 还了解到他这复杂感情的来源是因为其人其事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内心, 有感而发, 因此文章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学生通过仔细朗读文中记叙段落, 发现了作者笔法的独特之处, 如写刘和珍君“常常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偏安于宗帽胡同, 赁屋授课之后, 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寥寥数语, 一个善良、谦和的学生形象就浮现在学生脑海中, 这都来自于作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大家名作, 可以让学生反复体会, 仔细感受, 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动手写作之前有一些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二、用心体会, 用眼观察

在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共同研究作文的话题, 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写哑母的片段, 母亲是哑巴, 不能说话, 但母亲的眼神和表情却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学生读后, 很受感动, 于是, 在这时可适时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 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 才没有产生情感共鸣。当我们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 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人性的美丽, 大家用心体会一下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我的这一举动很是打动了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情, 使学生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即生活是作文之本,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要学会充分地利用它, 让它为我所用。

三、我手写我心, 个性化表达

新课改中作文教学写作的标准必须要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 真实地再现生活,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 学生对文中描绘的梁任公先生印象非常深刻:“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 穿着肥大的长袍, 步履稳健, 左右顾盼, 光芒四射”, “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时掩面, 有时顿足 , 有时狂笑 , 有时太息 ”, “……他悲从中来, 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读到这些话语主人公仿佛就在眼前, 根源在于作者的刻画非常逼真感情非常丰富, 真正做到了“我口写我心, 我心抒我情”, 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要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 刻意模仿别人或说假话空话套话。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自己, 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喜怒哀乐, 柴米油盐都可写进作文, 而不必强求立意的高远宏大, 能做到内容具体, 文从字顺能逐步提高就是进步。能从平常、普通的生活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很了不起。

以上是对作文内容方面的要求, 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如在结构形式上可采用题记式, 小标题式, 书信格式, 片段拼贴式等多种形式来让你的文章永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必修一中魏巍《我的老师》一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 向读者讲述自己的学生时代和老师的故事, 这样写很亲切, 突出了真实感, 尤其行文最后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向老师倾诉, 抒情非常强烈, 值得大家学习, 借鉴。

四、鼓励性评价, 注重优点的发掘

高一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本身就处于一种摸索的阶段, 在老师的有力引导下充满了写作的激情和动力, 老师在批改学生和评讲学生作文过程中要尽可能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不放过一句话, 一个词, 要尽可能的多鼓励, 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小议新课改下高一数学教学 篇3

一、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在初中,因式分解中只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而公式法中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至于十字相乘法不讲,分组分解更是不提;因式分解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 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2、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3、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4、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5、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点、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更是让学生伤透了脑筋。

6、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7、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二、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变化

1、环境与心理状态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函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内容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多而抽象,研究变量、字母的较多,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化

首先、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不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其次、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认真学习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努力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

再次、高中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最后,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教学建议:

1、抓住知识主线,利用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三角函数里,诱导公式,和差角公式是主线,角度变换是解題技巧。三角函数曲线是灵魂,周期、对称中心、对称轴最值、单调性一目了然;

2、高一教学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初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要重视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师生互动,落实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如怎样听好课;怎样让学生规范地、独立地完成作业,订正他们的错题等。

4、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等。重点是要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联成线,做到把薄书变厚书,又由厚书变薄书。

5、课堂上要以训练为主线。研讨怎样落实主体、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进行学法指导、分层教学等。

6、教师做好备课,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解决好师资不整齐的问题。教师多想办法,多研究教法学法,精讲多练,多练可以熟悉题型,多练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包括准确度和速度。

总之,教无定法,但每一节课必须以抓住重点,有效突破难点,规范学生解题,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任务。

高一下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了3个文科班的高一生物教学工作,分别是*班、*班和*班,其中*班还是美术音乐特长班。从两次阶段考的成绩来看,3个班的平均分在文科班中属于中等。由于我是第一年参加工作,深感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大。文科生对理科虽然都不太感兴趣,但我感觉他们对生物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兴趣的。尤其是我们*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很认真,思想素质高,所以,这一个学期,跟他们相处得很融洽!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下面我就从备课、课堂、作业以及继续教育四个方面谈谈这个学期的工作吧。

(一)备课

由于只有我是只教文科班的,所以文科班的备课工作基本上都是我在负责。集体备课时,同事们讨论的多数是理科教学,而对文科的讨论相对较少。不过同事们也常常对我的文科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正因为我的“孤军奋战”,我对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点理解得非常透彻,抓得准。制作课件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总之,我觉得这个学期收获很大。

(二)课堂

还记得上个学期在讲台上会战战兢兢,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非常紧张。经过一年的锻炼,经过多次公开课的磨炼,经过前辈的指导,经过跟岗学习,经过教师网上培训,我现在的教学水平已经不可与往日相提并论了。我可以做到从容不迫,不被PPT牵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提问也有一定的技巧,跟学生的关系也日益融

洽。

(三)作业

由于是文科生,为了帮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文科,我的生物作业就相对较少。但学到重要知识点时,一定会布置作业。作业的选择以基础题为主,适当设计一些有思维难度的题,从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既然作业量小,所以我对作业的批改就非常仔细,经常写一些评语,通过评语与他们交流,指导他们学习。

(四)继续教育

一边教育学生,一边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个学期,我参加了*中学跟岗学习,去*中学学习同课异构,参加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学习活动等。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完成作业,写了不少的心得体会,深感自己收获颇多。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5

高一数学组 田凤华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2、5的教学。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2、必修5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想总结如下:

一、根据学生学情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但是,在开始的上课过程中,我常常看到学生茫然的眼神,以及一声声的“老师,我听不懂!”让我的内心觉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讲的太难了?太艰涩难懂了?这时候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参考并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未必相同,理应先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二、备课小组组内交流探讨

这一年来通过与同事和学生代表交流,一致认为在赶进度的同时,应该将学生的基础夯实,并将高考的高频考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用生动的课堂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把握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情感流线,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后才是让学生熟练对知识点的应用。

教师还应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新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有些知识需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探讨与交流,我们高一备课组成员达成对“精讲多练”教学要求的共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精讲多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认真听取学生对数学课的意见和建议

我经常把他们对数学课的感受以及意见和建议都写在纸条上交上来(无记名方式),我在阅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1、讲多练少。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

2、课堂例题应以课本为主,出题要有针对性,还要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3、题目讲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骤要分明。

4、上课互动性的增强:在课堂中,对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通过提问其他学生,让全班学生帮助分析错题原因,做到讲、练、评的有效结合。

在这一届高一学生中,3班的学生上课气氛比较活跃,4班的气氛相

对沉闷一些,所以两个班要区别对待,对于4班比3班更要有耐心、细心,不能太急于求成。每次备课、上课前都应先考虑上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备课、教学。

四、对学生的要求及反馈

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在期中考试后我明确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

1、课前必须要预习新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是学好这堂课的先决条件,没有预习,就不知道这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是什么,自己所不会的是什么,更不清楚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哪了。

2、上课时必须准备一本数学专用的笔记本,用来做课堂笔记以及课堂练习所用。上课要做到动脑、动手、动笔,只有多动手做题,理解解题过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将知识点吸收、理解和应用,才能更好的记忆有关知识点。

3、课后及时完成复习,认真的对教材中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并且尽量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练习和作业,通过练习巩固基础。多做题,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漏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

随着全国新课标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师本人也希望能够在自己今后的科研、教学上有所突破,抓住机遇,争取机会,创造成绩。

2012-7-5

高一下学期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教育教学工作:

1.认真备课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基础一般,知识面狭窄,很多学生也不怎么爱表现自己。针对这一情况,我在选择材料,选择教学方法,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切近他们的生活,使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经济生活中的理论。真正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讲课充满激情,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高一学生基础一般,学生不爱表现。针对这一特点,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每次课都充满极大的热情,让学生尽快的喜欢上我。我深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慢慢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上我了,我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讲课时借助多媒体,配合学校的小组学分等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手段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大胆发言,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课堂中的快乐。

3.课后能及时进行反思,并积极向同事学习

每当上完一节课后,如果学生反应踊跃,那说明我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掌握应该不错;而如果学生气氛不强烈的话,我总会感到郁闷。不管课上得如何,我总会在课后进行反思,反思得与失,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些许不足之处,又促使我积极向同事学习,去听他们的课。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应试技巧

高一学生夯实基础最重要。我在教学侧重于选择题的培养,争取在这部分不失分。选择题大都与材料相结合,但有些学生读不懂材料,这就需要我平时在课堂中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些学生能读懂材料却往往选不对答案。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些选择题类型的答题技巧,平时在试卷讲解时逐渐渗透答题方法。

5.做好课后辅导

课后必要的辅导是加强学生知识的重要方法,接受学生的提问,认真给他们讲解。对于一些上课不用心,下课却来问的同学,我也不介意,让学生掌握他眼前的题其实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求主动找老师面批作业和试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做鼓励,对其学习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每次学生考完试,发现成绩变动大的学生及时找出来谈话,帮助学生找到政治学习中的问题帮助解决,并提出希望,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勤奋学习。

6.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①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政治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在进行改进,同时注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②在教研工作中,还需要提高自身教研的水平和方式,写些教育论文。③难以做到因人而教。对于上课,一部分成绩好的的同学,觉得上课效率不高,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觉得内容深且多,没有把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很好的协调起来。

④由于课时和进度的原因,这学期过分重视选择题题型的讲解,主观题讲解得少,联系不够充分,没有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一些基本题型。

二、其他工作:

我担任学生管理的打印统计工作。配合政教处,抓好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管理。每天对老师检查情况、学生会检查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对表扬和存在的问题扣分等及时记录,每天统计,一周后及时汇总,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目的在于同学们及时改正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营造出一个更加良好、安静、和谐的校园氛围。

高一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认清问题,转变观念

高一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教材跨度、深度加大,势必造成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一数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困扰。而“两分”教学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按照学生需求实施的教学行为。它可以让学优生学得更好,而学困生同样也可以得到合理关注,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在组内互相帮助,以合作学习带动自主学习。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发展的伴随者。

二、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两分”

要想在高一数学课堂很好地实施“两分”教学,很关键的一点是要从了解学生开始。首先要摸清所教的学生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阶段,甚至于他们的年龄特征都要加以了解。除了参照中考入学成绩以外,还可以在高一开学初进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初高中衔接是很多高中校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候采取的教学措施,它是一种温故知新的有效办法。教师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分组的时候,除了考虑数学基础以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上来,而高一数学教材的跨度和深度都比初中有所加大,需要给予学生适应的时间和耐心。再就是志趣相投、相处融洽的学生在一起,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分层分组的时候,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具体做法是按照学生的情况分成三个层次,然后再分成若干组,各层次内学生再进行合理搭配,亦可让学生选择性组合,发扬民主作风,每个组让组员投票选出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本组的“小先生”,负责日常的组内合作学习。中途学生若有特殊情况,可以请求调整一次,教师要善于处理临时突发情况。

三、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两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将知识技能按难易程度分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并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每节课前或者课后,教师先召开“小先生”会议,引导这些“小先生”给组员分配不同的预习任务。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分配相应的任务,可以让学困生通过预习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学用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为课堂带来教学用具给予肯定感谢,让其提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并通过组内探讨,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和帮助学困生顺利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和增强。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学科,对学优生教师要善于拔高,在问题的设置上不断以变式拓展的形式出现,让他们在思维层面得到提高。还可以让他们多上台板书,尤其是在组内探究学习的时候,由学困生提出问题,让学优生扮演“小先生”的角色。对于中下程度的学生的提问要把握难度,重在鼓励,多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可以将学生要完成的题目分成难、中、易三种,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独立完成容易题,中等题可通过组内探讨完成,难题可以作为选做题。这样既训练了全部学生,又拔高了水平较高的学生。而且设置了选做题,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有选择的余地,让他们感觉是被尊重的。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竞赛,每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合作探究,并且派一位代表呈现学习成果。除此之外,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相互纠错,互相辩论的学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采用鼓励和促进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人们都说高中教学要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这句也没错,学习好坏最后都要通过高考来衡量,但是平时的成绩评价,是不是只能通过一张试卷,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现在的高考考试制度也在改革,不再是一考定终身。那么怎样考查,既能肯定学优生,让他们看到不足,又能不打击学困生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试卷设置和评价体系上有所创新。可以在考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给自己定个合理的力所能及的目标,只要有所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尤其是学困生更应该得到鼓励。可以把试卷设置A、B、C题组,A属基础题,设置为100分,B组中等题,C属提高题,一共为50分。除了试卷评价以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把成绩分成测试成绩和课堂成绩两个部分,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层次,鼓励更多的学困生主动回答问题,获得尽可能多的课堂成绩。总之,对于学困生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本着鼓励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宗旨。而对于中上程度的学生,评价时候给予合理的压力和适时的肯定,促进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我。

五、对“两分”教学进行问卷调查与总结分析

为了知道一段时间来“两分”教学的效果,除了从几次测试成绩上统计学生学习情况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反馈。问卷可设置若干个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学生一段时期以来对分组学习的感受和认识,以及对分组学习的建议和教师的期许。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获得学生从初三到高一学习数学的思想转变,以及他们对分组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感受,并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调查结果如果显示部分学生不适应这种崭新的学习模式,课后教师要及时与其交谈,答应为其做一些合理的调整,消除其内心对分组学习的排斥。同时调查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分组学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组内其他成员产生依赖性。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其压力,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总之,教师可以从问卷调查中获得宝贵的信息,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措施改进的依据。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一英语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一英语教学;新课改精神;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高一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是对初中英语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是学好高二、高三英语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在高中阶段,不单单是学生,教师也面临着高考的沉重压力。受到“高考大棒”的指挥和影响,相当大一部分教师选择“片面追求学生高考分数”的做法,因此在高一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式的灌输教育,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一英语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逐渐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于此,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几点浅薄见解,希望能为高中英语教学事业进一点绵薄之力。

一、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新课改对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正确教学理念以及采用的科学教学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的精神为指导,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1.尊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则在底下昏昏欲睡,英语课堂基本上相当于教师一个人的“专场演讲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究竟能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课堂地位给出了明确的阐述:学生是英语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应当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进行英语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彻底抛弃以往自己的落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引导和帮助。

就拿我来说吧,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就会尽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针对学生刚进入高中校园,彼此还不熟悉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进行“MODULE 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的学习时,我就要求学生轮流到讲台上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自我介绍的活动中,这样一来,不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好的了解,帮助学生减轻了对高中新环境的不安和焦虑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存在,每个学生身上也具备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特长和优势。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客观差异,这样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对于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作为英语教师,既然无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那么就应当从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上着手,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学生身上存在着客观差异,具备不同的优势和潜能,并不存在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区别。作为教师,应当选择放大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将“英语劣势”转化为学习上的优势,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和整体素质。

根据学生高一入学的英语测试成绩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特意制订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针对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会要求他们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之上,更多地进行英文原著或者书籍的阅读;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进行英语原文的阅读可能会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我会鼓励学生阅读,但从不布置任务强求。我会着重指导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认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他们日后在英语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和能力

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存在这一尴尬现状: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或者句型,即使在考试中取得了很高的分数,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仍然磕磕绊绊,不知所言,存在着严重的交流和沟通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心从“单纯地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逐渐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和能力”上来,并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促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1.创设英语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表达自我

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城市还是山区,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牙牙学语的稚童,人们普遍选择使用汉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虽然近年学习英语的人数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我国仍然缺少大环境下的语言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应当在课堂上积极创造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敢于张嘴说英语,进而逐渐提高运用英语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在进行“Films and TV Programmes”这章知识学习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所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电影进行口头英语表达,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对“The good and bad impacts which films and TV Programmes bring to our lives?”这个辩题展开充分的讨论。这个辩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密切相关,保证了学生在讨论时不但能做到“有话可说”,同时还能灵活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意见,为学生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和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和调动,促使他们积极地融入相关的英语辩论中,为更好地展开英语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和可能。

2.重视课堂鼓励的作用,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很多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张嘴说英语,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心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想法:“万一自己说错了,别的人笑话我怎么办?”“我宁可不说,也不愿意别人在背后耻笑我。”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从思想的根源上打消学生的这种顾虑,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多开口、多表达,在锻炼中逐步树立说好英语的信心和意念。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出我的问题时,我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The answer is quiet well, it express your feeing in the best way. ”“How smart you are, your answer is correct! ”之类表示鼓励和肯定的语言经常出现在我的英语课堂上。通过鼓励,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打消张嘴“show”英语的各种顾虑,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树立说好英语的信心和意念,为日后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一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学生的整个高中英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高一英语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并通过各种手段改善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小燕.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2008(35).

[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3]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4:3rd ed.

[4]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9

物理组:杨再英

紧张忙碌的高一下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本人担任高一年4班,5班,6班物理教学工作,由于是重新编班,所以面对的是许多陌生的面孔,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迅速的适应于我的教学方式,同时随着对物理学习的深入,学生刚入学时对物理的新鲜感正被逐渐繁难的物理知识带来的压力所取代,许多学生学习劲头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个低谷。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轮廓及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以说是空的,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以记忆为主的模式上,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入门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论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老师更加应该注重方法加以引导理解。另外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作业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还应该在教学中漫漫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把本学期几点作法总结如下

1、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差方案:这三个班物理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并且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各种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验题的做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6、针对班级的特点采取抓两头的做法,让尖子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让他们在完成全班必须完成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难度教大的习题,以便提高学生的能 力,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双差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在双基的落实,但是决不能抄袭。

7、充分阅读教材,熟习物理新大纲,备好每堂课。在教学中把握难度,在教学中贯彻“低起点,低难度,逐步到位的”教学思想。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4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还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动手“列菜单”,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二、数学教育创新

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勤于思考:

创新的前题是理解。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 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习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如何应用?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习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3.解决问题:

高一下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1.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高一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与义务教育的化学课程相衔接。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学生过早地失去学习兴趣,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习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建构主义理论也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在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高一化学老师应认真钻研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没有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有所了解而要在高中加深和拓展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很多高一教师都认为在初三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相关的概念,其实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三化学上教版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过,在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认识氧气的性质”部分有“氧化反应、缓慢的氧化反应”的介绍,在“铁的冶炼”部分的拓展视野栏目中有“金属的氧化、金属氧化物的还原”的介绍,但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没有涉及。且在初三教学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顺利接受。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对于元素化合价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就可以从初三的常见元素化合价出发,做好知识的衔接,首先复习元素化合价,使学生能熟练地标出元素化合价,再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使学生明确分类依据的不同,化学反应就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反思,自己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2.准确、严格地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高一化学教学的“启下”是为后续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1》专题1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实验化学》;《化学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物质结构基础》、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经常会“挖得很深”,逾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认知困难,被动的进行机械记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一学生将来绝大多数只是面临高二的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结合学校的生源情况以及实际教学情况,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基础核心,减少深化拓展,改变以往教学中面面俱到的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严格地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1)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

《化学1》中所涉及的元素和物质均较为典型,教师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的物质、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强调基础、掌握要点、注重比较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忌任意扩展,脱离教材、脱离学生实际情况。

如Fe2+、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考试说明要求 “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笔者提供了铁粉、0.1 mol/L FeCl3溶液、0.1 mol/L FeCl2溶液 、KSCN溶液、新制氯水、双氧水、维生素C、稀硝酸等化学药品,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Fe2+和Fe3+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然后设计实验实现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其中还原剂有铁粉、维生素C,氧化剂有新制氯水、双氧水、稀硝酸,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Fe2+和Fe3+之间的转换应该加入氧化剂,哪些是常见的氧化剂,或者应该加入还原剂,哪些是常见的还原剂,然后就是加强Fe3+与铁单质(或铜单质)之间的反应,至于化学方程式应以课本为主,而没有必要把涉及的所有化学方程式都写出来,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而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必修模块概念原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

化学概念原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课程课程结构的变化,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概念原理教学具有主题覆盖面较广、教学要求较浅、与选修模块构成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加关注概念原理的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必修模块概念原理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最主要是要尊重教材体系,不随意扩展,知识的传授要有梯度。

仍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在化学1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专题1的第一单元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层次专题2的第二单元加深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完成了知识点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第三层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则出现在专题4的第二单元,而且仅在拓展视野部分,以木炭和浓硝酸反应为例通过化合价升降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这样将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不断加深和拓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教材的安排,切记不要一步到位。笔者觉得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会分析简单氧化还原反应,会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以及简单的计算,而单线桥表示方法则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渗透,不宜拓展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复杂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有关计算。

nlc202309040137

(3)必修模块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

必修模块有机化合物知识是介于初中和选修之间的水平,化学2的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安排分别代表了相应的官能团(或基团)分类体系。甲烷是烷烃的代表物,乙烯是烯烃的代表物,苯是芳香烃的代表物,醇类选择的代表物是乙醇,酸类选择的代表物是乙酸。而醛类综合考虑之后在必修模块中没有选择代表物进行介绍,而是留给了选修模块。对于糖类、油脂、蛋白质这些都是仅仅限在一般的组成和性质的介绍上面,而不进入结构层面的介绍。教材编排是从石油、煤、天然气、食品等这些跟日常生活,跟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材料背景上引出这些代表物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乙醇的性质对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仅限于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铜丝催化氧化的实验现象,通过比较水和乙醇的结构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宜拓展到其他性质实验和结构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教材安排,强化两个观念即有机物结构特点和官能团决定性质的观念,但是为了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结构条理性以及今后选修课程的需要,可作适当地拓展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烷烃的命名、简单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化学很大程度上是被化学实验新奇的化学现象所吸引。高一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通过实验展示出来的,因此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现场观察装置、实验现象,对知识的掌握远比死记硬背好得多。以化学1为例,教材中与化学实验相关的栏目有[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具体内容见表1。

在这些实验中笔者认为[活动与探究]可以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课堂完成,而[观察与思考]则以教师课堂演示为主。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一化学教学中最主要的困难是教学内容多而课时较少,但是千万不能因为要多讲知识而忽略实验,在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不要因为初中做过而忽略不做,如过滤、金属与酸反应、镁带燃烧等;不要因为容易失败而忽略不做,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寻找原因;不要因为繁琐而忽略不做,如甲烷、乙烯的燃烧。

总之,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搞好初高中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水平,使高一化学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14-05-08)

上一篇:小数乘除法应用题经典题下一篇:宜都市实验小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