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管理八项制度(精选7篇)
一、排洪构筑物检查制度
检查目的:防止由于排洪构筑物损坏导致泄漏、漫顶、溃坝等事故发生,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
检查范围:全市所有在用库(含停产整改库、试运行库)、增高扩容库、在建库。
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排洪构筑物有无变形、位移、损毁、淤堵现象,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检查内容:
1、排水井:井的直径、窗口尺寸及位臵,井壁剥蚀、脱落、渗漏、最大裂缝开展宽度,井身倾斜和变位,井、管连接部位,进水口水面漂浮物,停用井封堵等。
2、排水斜槽:断面尺寸、槽身变形、损坏或坍塌,盖板放臵、断裂,最大裂缝开展宽度,盖板之间以及盖板与槽壁之间防漏充填物,漏砂,斜槽内淤堵等。
3、排水涵管:断面尺寸,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最大裂缝开展宽度,管间止水及充填物,涵管内淤堵等。
4、排水隧洞:断面尺寸,洞内塌方,衬砌变形、断裂、剥落和磨蚀,最大裂缝开展宽度,伸缩缝、止水带及充填物,洞内淤堵及排水孔工况等。
5、溢洪道和截水沟:断面尺寸,沿线山坡滑坡、塌方,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沟内淤堵等。检查方式:
企业自查,提交完整的影像资料; 县局备案,逐库检查核对影像资料。具体要求:
1、各企业必须安排专人进入排洪构筑物内进行详细检查,对检查部位、过程进行录像,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严防带病运行。同时,要建立排洪构筑物定期检查制度,自此次检查开始,每周至少检查1次,保存好检查记录、录像等资料。
2、对于不能进入排洪构筑物内进行检查的,各县安监局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使用,由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改造,经相应的安监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对于正在进行改造、增高扩容的尾矿库,必须停止运行,待建设工程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排洪构筑物已完成改造的,必须将原有的排洪构筑物(溢洪道、截洪道除外)注满填实,凡是没有进行填实堵严的,由县安监局责令企业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整改到位。
4、对在建的尾矿库施工过程严格排查,发现施工、监理队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图纸没有会审的,尾矿库初期坝、排洪构筑物等隐蔽工程记录及影像资料不完整的,工程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建设,全面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限期予以拆除。
排洪构筑物检查管理台帐内容: 检查日期、检查人员、存在隐患、隐患部位、影像照片、变化情况、确认人员、处理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应急处臵措施、主要负责人签字。
检查管理台帐、检查影像资料要定期上报县安监局备案。
二、排水盖板封堵制度
一是对于新建、扩容、增高尾矿库,排洪方式要优先采用塔—拱涵(隧洞)型式设计,原则上不再采用排水斜槽、排水拱涵、溢洪道等其它型式,进而提高排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因情况特殊确需采用排水斜槽等其它型式的,必须由企业组织专家、安监部门参加,进行专项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是所有在建尾矿库,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做到质量达标,采用拱涵排洪的,必须一孔一盖,凡是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一律重新施工建设。
三是对于已经投入生产运行的尾矿库,加强排洪构筑物定期检查,凡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务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对于尚未使用的盖板,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专人进行逐一检查,并进行详细编号、记录存档,保证盖板尺寸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四是对于排洪系统盖板封堵必须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对于采用排水井(塔)进水的,使用完成后必须将井(塔)座顶部以上井筒全部填实堵严。同时,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副职、安全科(处)长必须进行现场监督,经检查封堵口上下,确认封堵合格后,保留现场影像资料,所有在场人员签字登记存档,并每月报县区安监局备案。
三、浸润线测量制度 一是建立浸润线定期检查制度和观测台帐。企业要安排专人每天对坝体浸润线埋深进行测量,测量情况要逐级报经安全科(处)长、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签字备案。企业分管负责人每旬要亲自组织一次浸润线埋深测量核查,主要负责人每月要亲自组织一次浸润线埋深测量核查。
各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要对每次核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并签字登记备案。
县安监部门每次检查都要查阅浸润线观测台帐,对于企业自查不到位的,要从严处理。
二是加强尾矿库运行期间坝体浸润线埋深及出逸点的观测,浸润线观测管开孔渗水段长度要控制在1m左右,观测管开孔渗水段埋深应在设计浸润线1-1.5m下。凡是坝体浸润线埋深高于设计要求的,必须增设排渗设施将浸润线降低至设计要求。
四、库区水位控制制度
一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放矿,严禁多家选厂共用一座尾矿库等超设计能力排尾行为,坚持坝前多管分散放矿,严禁矿浆沿子坝内坡趾流动冲刷坝体,保证沉积滩面均匀上升,滩面坡度不得小于1.5%。
二是在用尾矿库每年必须编制尾矿排放作业计划,于汛期前进行调洪演算,依据演算结果控制库区水位,保证足够的调洪库容。
三是对于停产、停用尾矿库,一律放水排空;对于运行库内水位控制在满足设计浸润线埋深和安全滩长的前提下,库水位降至最低,水边线要与坝轴线基本保持平行。进入汛期,库内存水降至最低水位,基本满足生产用水即可;暴雨期间,必须停止放矿作业。四是对于坝体坡比陡于设计值的,必须限期治理;对于库内存水过多,安全滩长不满足要求的,必须强制排水,降低库内存水量;对于排洪设施出现损坏导致无法排水或排水能力降低的,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整改到位。
五、实测填图备案制度
对于坝体坡比过陡、浸润线埋深不符合设计要求、排渗和观测设施不完善的,必须停止生产运行;对于排洪系统与设计不符、排洪构筑物未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以及原排洪系统未注满填实的,必须停止生产运行。
对于排洪系统改造的,原排洪系统必须注满填实,新建排洪系统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采用隧洞型式排洪的,必须采取锚喷、砌碹等支护方式,防止因风化破碎带、断层等引起坍塌堵塞事故。
对于完成闭库验收的停用库,要立即移交有关部门;对于未完成治理的停用库,要责令企业落实闭库治理计划,逾期未完成闭库治理的,按要求停止办理新尾矿库审批手续。要严格落实库区水管理措施,生产运行库必须降低到最低水位,停用尾矿库必须排空库内存水。
在用库必须建立实测填图、定期交换制度。
尾矿库每期子坝堆筑要进行实测填图,图纸必须准确标注坝体坡度、滩顶高程、水区长度、干滩长度等重要参数和排洪、排渗、观测等重要设施设臵情况。
实测图纸每月报县安监局备案交换一次,县区安监局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监督企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
对于尾矿颗粒较细、直接筑坝困难的尾矿库(如精选、黄金、铅 锌、萤石),必须提高一个等别管理,确保防洪可靠和坝体稳定,严禁违规放矿、筑坝等行为。
加大在线监测系统安装、使用督导力度。在线监测系统设计要充分依据初步设计中确定各项控制参数,结合尾矿库实际运行状况,优化在线监测方案设臵,做到监测系统可靠、有效。
六、主要负责人巡查制度
严格措施,扎实做好尾矿库安全监管工作。要认真落实尾矿库安全大检查回头看行动要求,加强坝体、滩面、排洪、排渗和观测等设施的安全检查,严格执行“七个一律”的管理要求。即:放矿方式、筑坝工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运行;生产运行库内水区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运行;停产、停用尾矿库未放水排空的,一律责令其它运行库停止生产;未提交排洪构筑物内检查影像资料及存在重大隐患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运行;浸润线测量台帐不完善和浸润线埋深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运行;初期坝肩及堆积坝体积冰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运行;未进行实测填图和图纸备案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运行。
对于检查发现的各类隐患,县安监局要采取强制措施,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到位,逾期未完成治理或整改不合格的,坚决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强化培训和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企业要提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一要组织对所有尾矿工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尾矿库设计中各项控制参数、尾矿设施操作和管理要点和当前尾矿库安全 监管要求。二要建立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安全科处长、尾矿工班长巡回检查制度。其中,尾矿工班长每班要在岗在职,加强巡回检查;安全科处长每天要对尾矿库巡回检查一次;安全负责人每周要亲自巡回检查一次;主要负责人每旬要亲自巡回检查一次。检查工作要对尾矿库所有安全设施逐一进行检查核对,并登记备案。三要落实在用库尾矿排放作业计划编制,企业必须在汛期前进行调洪演算,在冰冻前进行筑坝操作,确保滩顶高程满足生产、防汛和冬季冰下放矿要求。
七、冬季放矿筑坝制度
一要加强冬季放矿管理。尾矿主输送管路要避开坝体,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放矿前要进行岸坡清理,清除所有杂草、树木和废石,避免尾矿水冻结后形成渗流通道。放矿支管要接至滩面,保证矿浆流量,防止滩面大面积冻结。对于尾矿排量小、冰下库容大的尾矿库,可将放矿支管延伸至冰层下进行放矿。严禁在已结冰的滩面和冰层上放矿,防止春季解冻期坝体浸润线升高导致渗流失稳。
二要加强冬季筑坝管理。监督企业根据尾矿排放作业计划,在上冻前完成子坝堆筑,并满足冰冻期尾矿排放的要求,原则入冬后不得堆筑子坝。确需在冬季补充一次筑坝的,必须报经县安监局同意,并在县局现场监督下,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堆筑。堆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滩面平整,严禁在坝前挖槽导致坑内积水结冰,子坝堆筑必须碾压密实,防止形成冻块和裂缝。排渗实施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进行,并与子坝堆筑同期完成,赶在冬季施工时要有相应的保证措施,确保排渗效果不降低。三要加强库区水位控制。保持尾矿库处于低水位运行,干滩长度必须满足设计控制要求,严禁向库内打清水。同时,要加强排洪构筑物进水口、出水口的检查,遇有结冰影响回水时,必须及时处理到位;对于水区结冰影响放矿和排水的,必须对冰层进行破冰处理,防止形成夹冰层。
四要加强关键部位检查。检查值班房内取暖设施配臵情况,防止发生火灾和中毒事故;检查事故池设臵和尾矿输送管线布设情况,防止管路冻裂和事故池淤堵。
八、设计单位跟踪回访制度
一是严格实行尾矿库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和从业人员登记备案制度,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终身责任制。要加强对在本区域内从事尾矿库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监督管理,组织对已进行资质备案和执业登记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专题教育培训。对于没有相关业绩和执业资格的,坚决不予审核备案和登记;凡是未经资质备案和从业登记的,一律不予受理建设项目相关许可审批。
二是监督设计单位严格贯彻执行尾矿库相关规程规范,完善初期坝人行踏步、堆积坝坡观测桩、库区安全标示牌等安全设施设计,核定项目建设工程量和施工工期,出具安全设施施工图和施工技术说明,对于特殊地形要专题进行放矿顺序和位臵、子坝堆筑工艺和堆积轴线位臵设计。建立并实行尾矿库跟踪回访制度,设计单位每年要对设计的尾矿库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尾矿后期堆筑、排渗设施设臵等缺陷和隐患,并将回访检查的结果造册登记,定期分别向市、县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三是监督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方案进行施工、监理。要对清基验槽、地基处理、反滤层设臵、初期坝堆筑、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注等隐蔽工程必须保留完整的影像资料,对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联合验收等重要会议保存完整的记录纪要。凡是不具备相应资质、挂靠资质承接尾矿库建设项目的,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并予以清除;对于由于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要严格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责任。
四是严格尾矿库试运行管理。尾矿库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进行联合验收,提交4套完整的施工和监理资料、竣工图纸、竣工验收报告,设计单位要出具符合设计要求的检查意见书。需要进行尾矿库试运行的,企业要制定试生产方案,向县区安监局书面申请,经县区安监局备案同意后,方可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排尾不得超过初期坝高的1/3。凡是逾期未完成施工并申请竣工验收的,企业必须向县区安监局提出书面延期申请。
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各县区要结合辖区实际,重新调整和完善尾矿库县乡领导干部安全包保责任制,并按规定报市安委会备案。
二是建立设计单位跟踪回访制度。各从事尾矿库设计的中介单位,每年要对所设计的尾矿库定期进行回访检查,及时查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疏漏,指导企业做好尾矿库放矿管理、子坝堆筑、排渗设臵、排洪操作。
回访检查过程中要逐库填写检查意见书,经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存档备案。对于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设计单位要在第一时间 内报告所在的县区安监局。
第一章 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班组长安全职责
1、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应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本辖区职工劳动环境及安全健康负责。
2、组织班组辖区内生产、施工过程中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3、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4、组织召开班前会和每周安全日活动。
5、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职工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6、负责组织事故的人员救治、现场保护和事故上报工作,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7、在遇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或紧急情况时,立即下达停产处理和人员撤离指令。
8、负责班组安全考核。
二、班组安全员安全职责
1、协助班组长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各种安全活动的记录,并保存备案。
3、对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制止职工违章作业,有权越级上报。
三、职工安全职责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参加安全培训、安全活动和应急演练。
3、落实岗位安全确认制、安全检查制、交接班制、联保互保制和事故报告制度。
4、熟悉本岗位危险源和应急处置措施,熟练使用安全防护器材。
5、不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有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并向负责人报告。
第二章 班组安全生产确认制度
一、对人的确认
1、班组长或安全员要对当班职工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确认。
2、当班职工要对两个以上单位相互协作或两人及多人共同作业的联系方式进行确认。
二、对物的确认
1、职工要对使用的设备、工器具、物料等安全状态进行确认。
2、职工要对各种安全防护器材和装置、监测仪器等完好情况进行确认。
三、对作业环境的确认
1、职工要对工作岗位及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进行确认。
2、班组安全员要对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识进行确认。
四、对检维修作业的确认
1、岗位职工要对生产向检维修状态转换过程中设备停运、介质停送的可靠性进行确认。
2、岗位职工要对进入煤气、受限空间等危险区域作业的现场监测情况进行确认。
3、岗位职工要对检维修试车前安全防护和安全联锁情况进行确认。
第三章 班组安全生产联保互保制度
一、安全生产互保制度
1、互保结对子的原则:两人及以上配合作业形成的安全相互保障责任共同体。
2、班组必须实行安全互保制,互保对象要明确,有图表或文字确认。
3、工作前,班组长应根据出勤情况和人员变动情况,明确当天的互保对象,不得遗漏。在每一项工作中,工作人员形成事实上的互保,并履行互保职责。
4、作业中,互保双方要对对方人员的安全健康负责,做到四个互相,即:
(1)互相提醒:发现对方有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提醒纠正,工作中要呼唤应答。
(2)互相照顾:工作中要根据工作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3)互相监督:工作中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标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有关制度。
(4)互相保证:保证对方安全生产(检修)作业,不发生人身事故。
二、安全生产联保制度
1、联保原则:班组各互保对象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在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安全联系保障责任共同体。
2、联保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工作中发现互保对象以外的人员有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提醒纠正,工作中要呼唤应答。
(2)在工作中对互保对象以外的人员要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3)在工作中与互保对象以外的人员要互相监督,共同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标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有关制度。
第四章 班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检查总体要求
班组安全生产检查应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方法、检查周期等,形成安全检查记录(明细表或台账)。
二、班组长检查要求
1、督促班组职工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熟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结合交接班组织班前检查确认。
3、对本班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安全规程执行情况组织班中检查(每班不少于一次)。
4、针对岗位查出隐患采取控制措施。
三、班组安全员检查要求
1、对班组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工器具使用及安全规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对班组作业环境进行检查确认(每班不少于一次)。
3、对隐患控制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4、对职工联保互保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岗位职工检查要求
1、作业前按照班组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运行状态、工器具、安全防护器材完好情况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检查确认。
2、作业中对设备运行状态、互保对子、联保对象的作业行为和作业环境进行监控。
3、交班前对设备运行状态、工器具、安全防护器材完好情况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检查,做好交接工作。
第五章 班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
一、班组岗位职工培训时间规定
1、一般岗位新上岗的人员,岗前培训的总学时不得少于24学时,其中班组级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2、危险化学品等特种岗位新上岗的人员,岗前培训的总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其中班组级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二、班组级安全教育内容
1、岗位安全规程。
2、工作岗位环境及危险因素,岗位隐患排查与治理。
3、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注意事项。
4、有关的事故案例。
5、设备性能与安全装置、工器具的使用方法。
6、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7、事故应急处理技能。
8、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三、培训要求
1、新上岗职工班组级安全培训由班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2、班组职工转岗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接受班组级安全培训。
3、岗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班组应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4、班组应通过班前会、安全活动日等形式开展职工日常教育培训工作。
第六章 班组会议制度
一、班组班前会
1、班组长结合当日的具体生产(检修)任务召开班前会,安全员负责记录。
2、班前会内容:
(1)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指示或事故案例。
(2)布置工作任务的同时进行安全交底,使员工熟知工作中相应的安全措施或安全注意事项。
(3)说明上一班的设备及安全设施运行状况,对遗留的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4)明确安全值班负责人和安全检查的重点。
(5)对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预案情况进行提问或抽查。
二、班组周安全活动
1、班组每周必须组织一次安全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2、安全活动内容:
(1)总结上周安全工作,并对班组各岗位进行安全讲评,研究布置下周工作;
(2)结合实际问题学习讨论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指示精神,系统学习安全规程。
(3)研究解决班组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4)排查安全隐患,提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措施、建议。
(5)交流安全生产经验以及分析事故教训等。
第七章 交接班制度
一、交班规定
1、班组长提前30分钟组织本班人员汇总本班工作,准备好交接内容。
2、交班人主动向接班人介绍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及有关通知。
3、有以下情况应拒绝交班并汇报主管领导:
(1)接班人班前饮酒或精神异常。
(2)交班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尚未弄清。
(3)接班负责人未按时到岗。
4、交班人必须实事求是交清班中全部情况,不得遗漏、隐瞒。
5、本班内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不得遗留交班。
二、接班规定
1、接班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后提前15分钟参加班前会。
2、接班人提前按巡检路线和内容检查设备。
3、与交班人对口交接,由双方当班班组长在交接班记录上签认。
4、接班条件不符合要求时,如确因设备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好,经接班人同意,双方确认后,交班人方可离岗。
5、接班时由接班班组长组织本岗的检查工作。
三、其它有关规定
1、严禁脱岗交接班。
2、交接班中双方发生争议,由双方班组长协商解决或报上级裁决。
3、交接班中遇有操作未完成或突发情况,应暂停交班,处理完毕或告一段落再正式交接。
4、班组应规范交接班内容,并保存交接班记录。
第八章 班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一、班组应对以下行为进行安全奖励
1、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的。
2、纠正或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
3、积极提报安全合理化建议的。
4、在上级组织的重大安全生产活动中成绩突出的。
5、积极参加突发事故救援的。
6、在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中有创新的。
7、在安全生产的其他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二、班组应对以下行为进行安全惩戒
1、无故不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的。
2、上岗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
3、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
4、盲从违章指挥的。
5、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不及时报告的。
1、认真贯彻执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或《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低压锅炉水质标准》,防止锅炉结垢、腐蚀,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2、认真做好化学监督和水处理工作,锅炉的软化水、锅水应达到现行GB1576《低压锅炉水质标准》的规定。
3、根据锅炉的参数的蒸汽品质的要求,对锅炉原水、软水化、锅水的水质进行分析:
(1)原水全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原水分析;(2)锅炉软化水分析:一般不超过4小时化验一次;(3)锅炉锅水分析:一般应每2小时化验一次;锅内水处理锅炉,每班至少化验一次。
4、锅炉定期检验和检修时,化验人员应检查并记录锅炉内结垢、腐蚀情况,做好定性分析和除垢、防腐的指导工作。
5、水处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到“四标一保”即仪器、设备符合标准;试剂、溶剂符合标准,采样方法符合标准;分析操作符合标准;保证分析数据准确。
6、认真填写锅炉水处理分析日报,锅炉水处理水分析日志,钠离子交换器软水再生记录。并作好水处理工作总结。
水处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1、切实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低压锅炉水质标准》,遵守操作规程,对锅炉给水的水质负责。
2、按时准确地对原水、软水和锅水等进行化验分析,认真填写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水质化验记录。
3、做好水处理设备和化验仪器的日常保养工作,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
4、指导督促司炉人员正确定期排污,并做好停炉保养的化学监督工作。
5、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指挥,不做与本岗位无关的事。
6、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水处理水平。
司炉工岗位责任制
1、切实执行国家对锅炉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锅炉房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2、热爱本职工作,增强责任感,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3、遵守操作规程,搞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认真填写锅炉运行、交接班等各项记录。
4、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服从调度,听从指挥,不做与本岗位无关的事。
5、锅炉运行中,发现锅炉有异常情况危及安全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并立即报告主管负责人。
6、对任何有害锅炉安全运行的违章指挥,应拒绝执行。
清 洁 卫 生 制 度
1、锅炉房及其周围环境应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做到文明生产。
2、锅炉及辅助设备每班应清扫一次,做到无积灰、无油垢,油漆完好,标志清楚。
3、锅炉房及操作室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保持道路畅通,工具备品存放整齐,照明充足,门窗完好,玻璃明亮,地面清洁无积水。
4、锅炉房内各管道、烟风道每周至少应清扫一次。
5、煤、灰、渣场应堆放整齐。
6、每月进行一次大扫除,领导组织检查。
交 接 班 制 度
1、接班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提前到锅炉房做好接班的准备工作。接班人员须认真查阅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听取交班人员介绍情况。
2、接班人员未到岗,交班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应向领导报告。严禁将运行锅炉交给喝酒或因病不能胜任的司炉人员和其它人员。
3、交班时,运行锅炉应达到:压力、温度、水位正常;主要附件及仪表准确、灵敏、可靠;锅炉本体无异常;锅炉辅机运转正常。
4、锅炉及辅机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当班人员应及时处理,做到交班不交活,对不能排除的故障,应报告主管领导,并作好记录,经领导同意,方可离岗。
5、接班人员应按交接班作业程序,全面检查锅炉及辅机的状况,确认正常后,方可签认,办理交接手续。
巡 回 检 查 制 度
1、锅炉运行期间,当班司炉工除对压力、温度、水位须不间断地监视外,对锅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转情况,应按规定的检查路线、项目、内容,认真的进行巡回检查。
2、巡回检查的主要内容:
(1)压力、温度、水位是否正常;(2)燃烧工况是否正常;(3)燃烧输送系统是否正常;
(4)给水系统中水箱水位、水泵运转情况和给水调节阀、逆止阀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5)排污阀和管道有无异常情况;
(6)鼓引风机运转是否正常,调节风门和烟道挡板位臵是否合适;
(7)各类仪表、自动装臵、信号系统是否正常;
(8)锅炉受压元件有无渗漏、变形等异常情况,观察炉墙、炉拱、构架有无烧坏、裂缝和变形现象。
3、巡回检查的时间,运行锅炉(压火除外)每2小时至少进行一次。
4、对检查的结果应作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安 全 保 卫 制 度
1、锅炉是特种承压设备,加强锅炉房的安全保卫工作,人人有责。
2、锅炉房外应悬挂“锅炉重地、闲人免进”的醒目标牌。非锅炉房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3、凡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应经有关部门同意,由专人带领,办理登记手续,否则拒绝参观。
4、运行锅炉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串岗,防止负荷突变发生事故。
5、锅炉房内禁止烘烤衣服和存放易燃物品,锅炉房内应设臵必要的消防器材。
6、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为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锅炉及附属设备,各种监测仪表,应按有关规定,实行定期检修和检验,并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2、司炉人员应密切配合检修人员,坚持按范围修、标准修,不断提高检修质量。
3、设备检修必须做好有关记录,锅炉各种修程的检修记录和有关检修质量证明文件,应存入锅炉技术档案。
4、当班司炉应检查传动装臵的油润状况,风机轴承箱以及上煤、除渣装臵等传动部分的润滑油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对炉排传动装臵等给油处所,每班应检查给油一次。
5、燃烧室、烟室、烟管内的积灰,应定期清扫,炉膛严重结焦时应除焦。
6、操作人员应按自检自修范围,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锅炉运行中,各管道、阀门应无跑、冒、滴、漏现象。发现危及安全的不良处所,应报告主管部门及时修复,严禁锅炉“带病”运行。
7、停用锅炉,必须采取防腐措施,做好保养工作。停炉一个月内宜采用湿法保养,停用时间一个月以上,宜采用干法保养。
热水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保障人身安全,锅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和本规程。
1、点火
1.1 在点火前,首先开启循环泵,使热网内的水循环起来; 1.2 在点火前,将炉排后部铺一薄层灰渣,以堵塞漏风;然后将煤斗中的一部分煤推入炉排前部;
1.3 点火时,利用木柴等引燃物或用邻近锅炉的燃烧的煤,由点火门投入炉排前部,待火点着后及时加新煤,此时就应关闭炉门,同时开启鼓引风机,同时将第一风室的闸板打开1/3送风。
1.4 点着的煤将前拱加热以后,煤层红火逐渐加大,燃烧正常后,启动炉排,将燃煤向炉后缓慢移动,并在观火孔观察燃烧情况,适当调节炉排运行速度,此时可人为地拨动火层,使煤层连续燃烧,不可出现断火现象;
1.5 当燃煤移至炉膛中后部时,再适当开启第二、第三风室闸板,使煤逐渐达到完全燃烧;
1.6 初次点火时,温度增加不宜太快,从点火到工作温度一般需要3~4小时为宜,以免炉内各部分受热膨胀不均匀,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以后点火也不得少于2小时,温炉不得少于1小时;
1.7 在锅炉投入运行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检查,螺栓有无松动,各密封处有无泄漏,各部件有无特殊响声等。
2、正常运行 2.1 当锅炉向采暖网路正常供热时,炉膛内燃烧必须稳定,系统内满水,供热时应将总水阀微微开启后注意观察,如有特殊响声应立即检查。总水阀完全开启后退回半圈,以防热胀后卡住;
2.2 正常运行要定期开放排汽阀,保证锅炉满水运行,要加强对控制仪表的监视,要认真执行定期排污制度,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2.3 正常运行要火床平整,火焰密而均匀,烟囱出口烟的颜色为浅白色;
2.4 炉排正常运行应是保证炉膛温度1200~1300℃,炉膛负压0~19.6Pa(0~2mmH2O),排烟温度165℃左右,火焰分布均匀,燃尽段要整齐一致。锅炉压力稳定,系统满水。
2.5 排污
2.5.1 锅炉排污应在水质化验人员指导下进行,每班至少排污一次,每次排污量通常不超过给水量的5%;
2.5.2 排污应在低负荷时进行,应注意安全;
2.5.3 多台锅炉共有一根排污总管时,禁止同时排污。
3、停炉 3.1 压火
锅炉停止运行压火后,司炉工不得离开岗位,要经常观察锅炉压力变化情况,检查烟道档板、灰门是否严密,定期走动炉排,防止炉排过热和温度回升。
3.2 正常停炉 正常停炉即长期停炉检修,一般一个采暖期后应停炉一次。正常停炉逐渐降低供热温度,减少供煤量和风量。当煤燃尽时,应停止引风,关严烟道挡板,清灰除渣。停炉六小时后,开启烟道挡板,灰门、炉门等通风。
3.3 紧急停炉
3.3.1 锅炉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 1 因水循环不良造成锅水汽化,或锅炉出口热水温度上升到与出水压力下相应饱和温度的差小于20℃(铸铁锅炉40℃)时; 锅水温度急剧上升失去控制时; 3 循环泵或补给水泵全部失效时; 4 压力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时; 5 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时; 补给水泵不断给锅炉补水,锅炉压力仍然继续下降时; 7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时; 其它异常运行情况,且超过安全运行允许范围。
4、维护保养 4.1 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外表应无积灰锈蚀;机械转动部分油润状态良好;各管道阀门无跑、冒、滴、漏;各种计量监测仪表应定期检验。
4.2 停炉保养 停炉时间在一个月内,宜采用湿法保养,停炉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应采用干法保养。
4.3 检修
4.3.1 锅炉应实行定期检修制,检修周期、范围及标准,按《铁路锅炉检修规则》执行。检修要保证质量,并作好记录。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1、根据“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干部档案的范围,原则上应与干部管理范围相一致”的规定,干部人事档案(下称档案)必须统一由主管该干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对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或档案很少的单位,应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代管。
2、省管干部,由市委组织部保管其档案副本;市管干部和市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干部,由市委组织部保管其档案正本。
3、不设组织、人事部门的市级机关各单位的科级及其以下干部的档案,暂由市委组织部代管;对具备管理条件的单位,由本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4、各市(县)、区委管理的干部,其档案由各市(县)、区委组织部集中统一管理;市(县)、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干部,人数较多,设立组织人事机构的,其档案可由部门或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管理。
5、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档案,按中央统战部的规定,由各级统战部集中保管,凡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的,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6、凡履行了选(招)聘手续的聘用制干部(指工人身份),在聘用期间,其档案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对解聘或聘用期满不再续聘,其档案应转至所在单位的劳动人事部门管理。若再次被聘,其档案仍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7、管档人员本人档案和其直系亲属的档案,应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或所在单位分管领导保管。
8、离退休干部的档案,仍按原在职时的干部管理权限保管。
9、死亡干部的档案,由原保管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同级档案馆保存。
10、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被开除公职以及出国不归、失踪逃亡人员,其档案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进行保管。
11、干部在受刑事处分和劳动教养期间,其档案由原单位保管,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后,重新安排工作的,其档案由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保管。
12、各市(县)、区委组织部,各有关部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应提出本地区、本系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意见,负责对下属基层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制度
1、按照中组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明确的收集范围,认真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下称档案)材料的收集与补充工作。
2、材料的收集与补充工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着重收集反映干部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工作成绩等材料。
3、组织、人事部门要与产生档案材料的各有关部门,建立材料收集联系制度,定期召开联系人会议,及时了解干部信息源情况,掌握材料收集的主动权。定期向有关部门收集材料,以补充干部人事档案内容。
4、认真核对档案材料短缺情况,及时做好补缺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与真实。
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鉴别归档整理制度
1、把好干部人事档案(下称档案)材料“入口关”。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要认真鉴别,严格审核。内容不实,字迹不清,不能反映甚至歪曲干部历史面貌、德才情况和现实表现的材料,不能进入档案。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调查、汇报提纲、谈话记录、会议记录等不得归入档案。重复材料应清出。发现伪造篡改的档案材料,要坚决清除,并要对当事人严肃查处。
2、归档材料必须完整、齐全、真实、精练、残缺不全、头尾不清、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不能归入档案。对来源、时间和对象不明的材料应查清、补齐手续后方可归档。
3、归档的材料手续必须完备。规定由组织审查盖章的,须有组织盖章;规定要同本人见面的如:审查、复查结论、处分决定或组织鉴定等,应有本人的签名;干部任免呈报表、录用、聘用审批表,必须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时间和文号。
4、归档材料应统一使用16开纸(不小于19×26.5厘米),材料左边应留出2-2.5厘米装订。文字须是铅印、胶印、油印或用蓝黑墨水、黑色墨水、墨汁书写。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复写纸书写的材料,均不能归入档案。
5、对应归档的材料,要严格按照台帐制度,进行逐份登记归档。对不属于归档的材料,应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属于销毁的材料,必须登记造册,由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签字,统一进行销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销毁档案材料。
6、整理档案,要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炼、实用的要求。
7、按照中组部《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和省、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规定,对档案进行定期集中整理与经常性整理。
四、干部人事档案安全保密制度
1、各级组织、人事干部以及保管干部人事档案(下称档案)较多的基层单位都应设立专用档案库房,配备必要的库房设施,使用铁制档案柜存放档案。
2、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设阅档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查阅档案要有监督制度,防止失泄密。
3、档案库房和档案柜的钥匙,要明确专人专管,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好交接手续。
4、严禁在库房和阅档室内吸烟、存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要保持库房清洁卫生和适宜的温湿度(温度:14-24℃,相对湿度45-65%)。
5、下班前档案要入库,并检查门窗、电源关闭切断情况。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每半年检查一次。
6、档案室是机要重地,非管档人员不得入内。管档人员不准擅自向他人提供档案或泄露档案内容。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草稿、废纸等,不得乱扔,一律按保密纸处理或销毁。
7、严禁用普通电话索取或提供有关档案内容。严禁任何人携带档案进入公共场所。
8、严禁任何个人私存他人的档案材料,对私自保存、拒不交出档案的,应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处理。
五、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
1、查阅单位应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按照查阅干部档案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凡要查阅市委组织部保管的干部人事档案,需有县级或相当县级以上单位出具的、具有查档单位领导签名的《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并注明查阅理由和要求,指定专人查阅(限于中共党员干部)。
2、调查证明介绍信或单位行政介绍信不得查档。对不符合查阅档案范围或规定的,管档部门有权不予提供,对因出国(境)、入学、入党需了解其亲属情况的,按有关规定提供。
3、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阅档室,应有专人负责监督查阅。查阅档案时不准把档案材料拿出阅档室,不准向无关人员谈论档案内容。
4、档案一般不外借,因特殊需要,要说明理由,经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后,办理借阅手续,并规定归还日期,方可借出。对所借阅的档案要妥善保管,不得交无关人员翻阅,不得转借,用完后应立即归还。对于逾期不还的档案,管档部门应该及时催要。
5、任何人不得查(借)阅本人及其亲属的档案。
6、查档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规定,严禁拆散、涂改、圈划、加批、折叠、抽换、损坏档案材料。
7、借阅的档案未经管档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摘抄、复制及记在笔记本上。从档案中摘抄有关内容,作为证明材料的,要仔细校对,经管档部门签署意见,加盖专用印章后方可使用。
8、要注意保护档案的整洁,严禁在查阅档案时吸烟、喝水等,以免损坏、污染档案材料。
9、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查阅档案必须是中共党员。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需了解下属干部情况时,管档部门可酌情介绍或提供所要了解的情况。
六、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制度
1、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都可以直接相互转递干部人事档案(下称档案)。
2、转递档案,必须严格履行转递手续,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
3、转出档案数量较多的单位,应派两名中共党员递送。
4、转递档案必须统一使用《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按所列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
5、索取档案必须凭加盖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公章的《索取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方可办理索取手续。
6、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认真整理、装订成卷,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7、接收档案的单位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及时将回执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执的,转出单位填写《索要干部档案通知单回执的函》进行催要,以防丢失。
8、档案要随着干部调动及时转递。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干部职务变动、任免通知等材料及时随人移交,转至新的主管单位保管。如新单位未接收到档案,应及时向对方单位催要,防止产生“有档无人”、“有人无档”的现象。
七、干部人事档案检查核对统计制度
1、坚持对所保管的干部人事档案(下称档案)进行定期的检查、核对。检查档案保护方面有何隐患,措施是否健全;检查核对借出档案是否逾期归还;检查核对档案索引与所保管的档案有无出入。
2、坚持对转出转进的档案进行检查核对。检查材料是否齐全,历次职务变动是否及时登记在《职务变动登记表》上,整理装订的档案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进行纠正,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档案质量。
3、坚持档案工作台帐登记制度,按照索引、档案、卡片、名册“四统一”要求,做好日常工作,每年年底检查核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正确使用《干部档案进出一览簿》,做好日常档案分类统计工作。
八、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二、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地保管好干部人事档案(下称档案)。
三、钻研业务知识,熟悉收集、鉴别档案材料及归档整理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工作,及时做好各类台帐登记工作。
四、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办理档案的查(借)阅和转递手续,积极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
五、严格遵守《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保护档案的安全,不得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转移、分散和销毁档案。
六、调查研究档案工作情况,制定和修订有关规章制度,搞好档案的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
为加强尾矿库的安环管理,预防和减少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做到尾矿库安全运行,保护生态环境,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脱水尾矿车间尾矿库所有岗位。本标准引用国家安监局《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乌恰县金旺矿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安环管理制度》、《选矿厂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如下:
3.1 严格按照国家安监局《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乌恰县金旺矿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安环管理制度》、《选矿厂管理制度》中的规定进行检查和巡察。
3.2巡坝工每天至少保证两人、两次对尾矿库进行巡察做好尾矿库输送、尾矿排放、筑坝、防洪排洪、坝体检查、位移和浸润线观测记录等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 车间每月至少4次对尾矿库进行坝体、防洪、筑坝、尾矿库水位等方面的安全、环保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指出并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及整改时间。
3.4 选矿厂每月的二次安全检查,应把尾矿库安全、环保做为重点检查对象。
3.5 公司每月一次的安全、环保大检查,对尾矿库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反馈。3.6 县级或县级以上的政府检查,要及时通知车间或厂级负责人,并对提出的问题形成记录,及时整改并向上级部门反馈。
3.7 对外来人员没有公司或厂部的同意进行检查工作的,应阻止其行为,并向上级部门汇报,得到许可后,方允许检查。
1.碎矿车间劳动纪律
1)、上班不迟到,不早退,迟到、早退在30分钟以内罚款20元 /人〃次,30 分钟以上一律按旷工处理并罚款50元/人〃次。2、严禁酒后上岗,班组长一经发现,有权勒令当事人离开岗位,并处以50元罚款;如果是班组长酒后上岗 , 罚款100元/次 , 以上情况当事人当班均按事假处理。
2)、员工未经车间主任同意,不得私自替班、换班,上述行为违例一次罚当事人20元/次,班组长知情未报,扣罚班组长50元/次。
3)、车间内要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如有破坏车间内部团结者,每人罚款20元/次。
4)、严禁在矿区内打架、酗酒闹事,一经发现每人罚款 200 元,并立刻上报厂部处理。
5)、爱护公共财物,不得故意损坏公共财物,违者按规定原价两倍以上处罚。
6)、考勤应由专人负责考勤 , 并予以公开 ,车间员工由班组长考勤,车间主任审核,有弄虚作假者取消当事人(指考勤人和被考勤人)当月奖金,并每次罚款20元 ;同时考勤人和被考勤人当班均按事假处理。7)、员工上班期间,必须服从领导的安排和指示,违者罚款20元/次。
8)、员工上班期间不得在车间内打闹、追逐嬉闹,一经发现罚款20元/人〃次。
9)、员工上岗期间不得擅自脱岗、串岗、睡岗、溜岗。如发现有违反上述行为之一者,罚款50元/人〃次,当班班长负连带责任罚 款30元/人〃次。如发现班长有违反上述行为之一者,扣除当月奖金,若再次发生违反上述行为,则按扣除三个月的全部奖金的处罚执行;若内发生第三次违纪,则免除班长职务,同时扣除当月奖金。如全月同一员工累计违纪达3次的上报公司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查岗时如有通风报信(打电话等)者 , 视为睡岗。
10)、凡因事、因病无法上班人员,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按逐级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批,口头(电话)或代话请假无效。特殊情况事先无法请假事后必须在 24小时内及时补假,否则一律视为旷工行为。车间主任以下人员请假3天以内由车间主任批准,4 ~ 15天由厂长批准,16 ~ 30天由分管领导批准,30天以上由总经理批准 ; 病假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或矿区医疗室证明,否则按事假处理,如不请假者按旷工处理。员工工余时间离开矿区须经车间主任同意,并写请假条,如有违反者,每人每次罚款20元。非因公离矿的将视为个人行为。
11)、请探亲假、婚丧假的员工,应先经劳人科登记核定,再由厂长或总经理审批。12)、员工上班时,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不得擅自关机或停机,如发现一次扣20元,两次以上,上报厂部取消电话补贴。
13)、在车间内期间必须穿戴好劳保,如现没穿戴好劳保者罚款2 0元〃次。在车间上班期间女生头发必须盘在安全帽内,如发现一次扣20元。
14)、车间内如有违反设备操作规程或安全规程者,如有发现轻者30元 /人〃次并车间内做自我检讨;重者100元 /人〃次并上报厂部处理。
15)、上班时间禁止做与生产、工作无关的私事(如玩手机、干私活等),违反一次罚款2 0元。
16)、旷工期间考勤不计,旷工1天及以上均直接上报厂部后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近日,笔者从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获悉,该队党委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定八项保障制度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例行公开制度
将例行公开列入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目录的事项,按规定及时主动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公开事项如需变更、撤销或终止,由制定党务公开目录的党组织批准并备案后,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
·申请公开制度
党员按有关规定向党的基层组织申请公开相关党内事务。对申请的事项,可以公开的,党的基层组织应向申请人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及时向申请人说明情况。
·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主要通报党的基层组织党内事务、与党员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以及其他应通报的有关情况。
·信息反馈制度
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电子邮箱等,畅通信息收集渠道,明确专人收集、筛选、整理
党员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意见和要求,认真研究处理。
·监督检查制度
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暗访、调研、督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监督员制度
各党支部聘请部分党员作为党务公开监督员,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监督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监督党员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
·考核评价制度
把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情况作为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组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并及时公布评议结果。
·责任追究制度
xxxxxx医院
2017年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目录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十八项核心制度口诀:两诊(首诊、会诊)三查(查对、三级医师查房、手术安全核查)三分级(手术分级、分级护理、抗菌药物分级),值班(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抢救(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急值,病历用血三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核心技术(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重信息。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1、三级医师查房规定
(1)每周查房1-2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3(2)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案及参加全科会诊。
(3)抽查医嘱、病历(特别检查是哪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的质量)、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
2、二级医师查房规定
(1)一般患者每周查房3次,一般患者入院后,二级医师首次查房不得超过48小时。应有本病房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
(2)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以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如一周后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应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上级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负责修改和指导一级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以提高书写水平。检查病历、各项医疗记录、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4(8)检查指导住院医师工作,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9)协助科主任决定病人的入院、转科、转院问题。(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3、一级医师查房规定
(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早晚查房一次,上午、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新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殊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被带教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医疗文件等。
(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入院二周诊断不明确;住院期间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有重要发现,将导致诊断、治疗的变更;治疗效果不佳;院内感染者;疑难重大手术。
重危病例:病情危重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者。
1、科室进行讨论,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病区医师均参加。
2、讨论前,主管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负责收集病例资料,住院医师汇报病史,介绍病情和诊疗过程;主治医师应补充汇报病史、分析病情、提出讨论目的及观点;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结合诊疗规范、国内外资料分析制定诊治措施。
3、如科室讨论后诊断仍不明确,需将患者病情报告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全院进行讨论。
4、全院讨论时,患者所在科室将患者病情摘要送至拟参加讨论的相关科室专家和医务科,医务科负责通知并组织讨论。
5、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讨论经过由经治医师记录整理,经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审查后,分别记入病程记录和疑难危重讨论记录本。
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是为了加强各科室间的医疗协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在临床工作中,凡遇疑难、危重病例或诊断不明确、疑与其它学科有关的病例,须及时申请会诊。
1、会诊医师须做到:
(1)详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察患者,补充、完善必要的检查;
(2)会诊医师须详细记录会诊意见,提出具体诊疗意见并开出本科医嘱,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建议、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
(3)必须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患者需要自费或部分自费的药物或医用材料以及特殊用法须在会诊意见记录中注明,并告知 患者和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签字手续;
(4)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6(5)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6)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电话会诊。
2、院内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包括门诊会诊与病房会诊(普通))、急诊会诊、全院会诊、清院外会诊、远程会诊。
(1)科内会诊: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所有病例,都可由主治医师主动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及技术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例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2)科间会诊:
门诊会诊: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经治医师必须在门诊病历上记录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初步诊断,会诊目的等。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于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病房会诊(普通):邀请会诊科室必须严格掌握会诊指征,申请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明确会诊目的及要求,在会诊时必须由经治医师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被邀请医师的尊敬。被邀请会诊科室按申请科的要求,指定有一定临床经验,对科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有一定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态度认真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总住院医师)根据病情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为保证会诊质量,以达预期会诊目的及医疗安全,科室不得派住院医师承担会诊任务(急会诊例外)。会诊医师应本着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进行随访,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提出 7 具体意见,并写会诊记录。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3)急诊会诊: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病人,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急会诊申请,并同时上报本科室上级医师,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殊情况下,可电话邀请。会诊医师应迅速(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申请会诊和到达会诊时间均应记录到分钟。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以及时做出诊治意见。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及抢救工作。
(4)院内大会诊:对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特殊病例需院内大会诊的,科室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医务科负责通知专家和主持讨论,科室负责将病历摘要送达参加会诊讨论的专家;邀请会诊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须参加会诊讨论。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多学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和主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急危重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各种记录及时全面,对有他科病情由主诊科负责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
3、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坚守岗位,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人员的指挥及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人员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颂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各班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班,所用药品的空安培经二人核对方可离开,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清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6、需多学科协作抢救的危重患者,原则上由医务科或医疗副院长等组织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人员、参加多学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专业特长,团结协作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7、病危、病重病人要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入病历中,一份交病人家属。要及时、认真向病人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填写病情告知书,以期取得家属的配合。
8、因纠纷、殴斗、交通或生产事故、自杀、他杀等原因致伤的病员及形迹可疑的伤病员,除应积极进行抢救工作外,同时执行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在正常工作日应向医务科和保卫科汇报,非工作日向医院总值班汇报,必要时报告公安部门。
9、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一般不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10、抢救工作中,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辅科室及后勤部门,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证。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情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申报调整其手术范围申请,由院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议后确认。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危及生命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及《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一、手术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11(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九)考虑到我院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医院将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若选择不出,不可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
四、手术审批程序
1.手术医疗组组长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担任,医疗组组长按医师级别确定组内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需要全科会诊的,至少提前1天交科主任组织全科会诊并审批。
2.科主任审批全科各医疗组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原则上,不批准越级手术。特殊情况下可以批准,但必须保证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患者选择医生时应以医疗组为单位,执行医师分级手术制度为前提。
五、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我院施行手写通知单报送,科主任必须审核通过后签字方可报送。
常规手术:
一级手术:科主任审批,住院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二级手术:科主任审批,住院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三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四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报手术通知单。
六、特殊手术审批权限
1、资格准入手术
资格准入手术是指按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
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由市级或市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专业学术机构向医院以及手术医师颁发专项手术资格准入证书或授权证明。已取得相应类别手术资格准入的手术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手术的权限。
2、高度风险手术
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上报医务部,按照医院《重大、疑难、特殊病例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或《重大、疑难、新开展、特殊病例全院会诊及手术报告审批管理办法(补充)》相关要求,由医务科负责人决定组织院内多学科专家小组会诊后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安排手术。
3、急诊手术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手术。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医疗组组长审批,必要时向科主任上报。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
(1)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在已填写的各种特殊手术审批单上签署同意意见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由医院上报区卫计委审批。
必要时由区卫计委托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方能在医院实施。
5、需要向医务科报告或审批的手术需填写《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重大、疑难、特殊病例手术报告审批单》。
(1)该学科新开展或高难度的重大手术。(2)邀请院外、国内相关专家参加的手术。(3)预知预后不良或危险性很大的手术。
(4)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手术或存在医疗纠纷的再次手术。(5)干部病人(省、市、校领导,省内外知名人士)的手术。(6)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手术。
以上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备案,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审批。
6、外出会诊手术
本院执业医师受邀请到外单位或外地手术,必须按《执业医师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出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在本细则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
七、行政管理
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的规定,医疗组组长或科室主任根据规定审批参加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手术医师在提升手术级别时,必须由科主任及医疗组组长实行具体考核,并以“分级手术变更申请表”上报医务部,经学术委员会专家审核讨论,主管院长审批后,签字盖章生效。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变更,变更后由医务部及时下发变更通知及各类医师手术范围。
2、手术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或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除正在进行的手术术者向上级医师请示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给病人会诊,未参加术前讨论,未办理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4、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必须征得患者或直系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
对违反本规范超权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和责任人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追究科主任及相应人员责任。
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病人利益的有力措施,各手术科室及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术前讨论制度
一、所有住院手术病例(急诊入院手术除外)均应进行术前讨论,特殊病例应报医务科备案或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织(主持),手术医师、护士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重大疑难、新开展的、特殊情况的手术需上报医务科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
三、讨论内容: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如特殊检查、血源等;重新开展手术应订出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意外,以及防范措施;麻醉选择;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手术人员、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的组织和安排。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四、术前讨论要做好记录,并随同病历归档。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各科对每例死亡病例必须进行详细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死亡病例讨论必须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有病理报告后二周内进行。
3、死亡病例讨论必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全体医师和护士长参加。
4、主管医师汇报病史;负责抢救的经治医师汇报抢救经过,陈述死因;主治医师补充诊治过程,分析死因,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副主任、主任医师重点对诊断、治疗、死因和存在的不足进行进一步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5、讨论情况记入专设的《死亡病例讨论本》中,要求有完整的死亡讨论记录,由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十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种类和剂量、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中医康复科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特殊检查室(心电、脑电图、彩超室等部门)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十、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4、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一、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
(一)病历书写要认真执行卫生部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二)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力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三)各种症状、体征均须应用医学术语,不得使用俗语。
(四)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中医术语的使用依照有关标准、规范执行。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等名称填写。
(五)度量衡均用法定计量单位,书写时一律采用国际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如米(m)、厘米(cm)、升((L)、毫升(ml)、千克(Kg)、克(g)、毫克(mg)等书写。
(六)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七)病历的每页均应填写病人姓名、住院号和页码。各种检查单、记录单均应清楚填写姓名、性别、住院号及日期。
(八)、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九)、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输血、自费药的使用及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十)、按规定真实、客观地完成患者评估制度相关内容。
二、门诊病历书写要求
(一)、门诊病人一律建立门诊病历,患者保管。
(二)、病历应使用蓝色(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三)、病历一律用中文填写,力求通顺、准确、简练、完整,字迹清晰工整、不潦草,重要字段不得有涂改。
(四)、医师签字要签全名。
(五)、初诊病历书写要求: ⑴认真逐项书写首次病历,不可漏项; ⑵有就诊日期; ⑶有患者主诉、病史、查体; ⑷有检查、初步诊断、处置; ⑸有医师签名。
(六)、复诊病历书写要求: ⑴有就诊日期; ⑵有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的主诉(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治疗效果、重要检查结果; ⑶有病情变化后的查体;有初诊阳性体征的复查; ⑷有处置、复诊时间; ⑸有医师签名。
(七)、有药物过敏史者,应在门诊病历首页注明过敏药物名称。
(八)、病历中详细记录治疗方案,应有药名、剂量、用法、数量。
(九)、开具诊断证明、休假证明和重要病情交待,病历中要有记录。
(十)、诊断书写要规范,待查病例要有印象诊断,不能确诊的病例要有鉴别诊断,跨科开药要有相应的疾病诊断。
三、急诊病历书写要求:
原则上与门诊病历相同,但应突出以下几点:
(一)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二)必须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有关生命体征。
(三)危重疑难的病历应体现首诊负责制,应记录有关专业医师的会诊或转接等内容。
(四)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书写抢救记录。对需要即刻抢救的患者,应先抢救后补写病历,或边抢救边观察记录,以不延误抢救为前提。
四、住院病历书写要求:
(一)书写时间和审阅要求:
1、新入院患者由见习医师、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或表格病历)。患者因同一种疾病再次或多次入住本院,应写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要求及特点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
2、对入院不足24小时即出院的患者,可只书写24小时入出院记录。记录应详细记录主诉、入院时情况、查体、入院诊断、诊治经过、出院的理由以及患者或家属的签字;入院时间超过8小时的应书写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入出院记录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
3、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患者,可只书写24小时入院死亡记录,必须详细记录主诉、入院时情况、查体、入院诊断、抢救经过、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死亡诊断,24小时入院死亡记录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4、急症和危重患者入院后,值班医师要及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在不妨碍抢救的前提下,尽快完成住院病历。
5、实习医师或进修医师等(未取得我院注册执业资格的医师)书写的病历,必须由本院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住院医师修改、补充以及审阅签字。病区无住院医师时,则由主治医师负责修改、补充和审阅签字。上级医师修改过多或书写不合格者应重写。病历书写完毕其真实性必须由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
6、住院时间过长的患者,每月应写一次阶段小结。阶段小结原则上由住院医师按有关格式书写,主治医师负责审阅签字。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可代替阶段小结。
7、医师变更时,由交班医师在交班前完成交班记录;接班后,由接班医师及时完成接班记录。
8、患者转科时,由转出病区医师及时书写转科记录,接收病区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接收记录。转科患者属危重患者,应及时完成接收记录。书写文件必须符合我院转院转科规定。
(二)病程记录书写要求:
1、首次病程记录由本院注册执业医师书写,在病人入院8小时内完成。书写内容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依据及必要的鉴别诊断以及诊疗意见等。
2、日常病程记录由实习医师、进修医师或住院医师书写;书写时首先书写“病程记录”为标题,另起一行标明记录日期,再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
对病危、病重患者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每天至少2次。
3、日常病程记录内容包括:
(1)上级医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分析,当前诊治措施、疗效的分析以及下一步诊疗意见。
(2)患者病情发展或变化(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判定,处理情况及治疗效果)。
(3)与治疗和预后有关重要化验结果和特检报告,应有确切的记录。
(4)重要治疗的名称、方法、疗效及反应和重要医嘱的修改及理由。
(5)凡待诊、诊断不明确或原诊断需修正时,应及时进行修正并记录修正诊断的依据和理由。
(6)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心包穿刺、肾穿刺和床旁静脉切开等各种有创诊疗操作经过均按统一格式记录书写。术前一定要有告知同意书。
23(7)胃镜、腹腔镜、直肠镜、膀胱镜等重要操作后,均应有术后情况记录。术前一定要有患者同意书。
(8)患者以及其委托人(代理人)拒绝治疗或检查,应有相关的记录,并说明拒绝的理由以及患者或其委托人(代理人)的签字。
(9)患者死亡后,其委托人(代理人)签署死亡通知书后是否同意尸解,应有相关记录。
(10)与患者委托人(代理人)沟通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其交待的特殊事项应有记录;手术患者应有与患者或其委托人谈话主要内容的记录。
(11)手术患者术中改变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和临时决定摘除器官应有委托代理人同意的记录和签字。
(12)输血病人输血当天要有病程记录,记录病员有无输血反应。(13)患者出院当日应有记录,重点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情况。自动出院者,应记录注明,并有患者或其代理人(委托人)的签名。
4、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主治医师应进行首次查房。急诊危重入院病人,24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的查房记录。首次查房记录重点记录主治医师对病史、查体的补充以及诊断的分析依据和治疗用药的依据,凡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内容时,均应注明查房医师的全名及职称,若系(副)主任医师代理主治医师查房的要有注明。
5、上级医师查房后1—2天内,应检查审阅查房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并签字。
6、住院期间需他科医师协助诊治时,按《会诊制度》规定进行会诊,同时,分别由申请医师和会诊医师书写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记录。
7、患者入院时间大于一周未确诊时,应组织全科讨论。入院诊断为待查、患者入院时间大于两周未确诊时,应组织多科多专业讨论。大查房和多科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按统一书写格式要求书写大查房记录和多科会诊记录。在科室危重疑难病人讨论记录本中记录每个发言医师的分析。病历记录中,一律不记录每个发言医师的分析,而只记录较统一的总结性诊断和诊疗措施意见。
8、凡危重、急症患者的病程记录中,必须有三级医师的查房记录。记录时,应写出查房医师的全名和相应职称。
9、危重患者抢救记录必须反映出整个抢救过程,包括:上级医师的指示、抢救治疗使用的药物、抢救措施、患者病情的转归以及参加抢救人员的姓名和职称等。
10、在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时,经治医师按有关法律法规征询患者委托代理人意见后,决定是否告之患者本人。其决定意见应当及时记录,并有患方委托代理人签名认可。
(三)专项记录书写要求:
1、手术患者的病历必须书写术前小结;患者病情较重、难度较大的中型以上手术应书写术前讨论,术前讨论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主持,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的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急诊手术患者可只写术前小结,但必须有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查看患者的分析、诊断以及需施行手术治疗指示的记录。
2、外科手术患者均由麻醉医师填写表格式麻醉记录。
3、在术后24小时内,手术医师必须完成手术记录,同时应有主刀医师的签名。
4、患者死亡后,由经治医师在24小时内,按统一格式填写死亡记录,并在一周内完成死亡讨论和死亡讨论记录。
5、患者出院后,经治医师应在24小时内完成书写出院记录。
6、病历首页应按《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历首页的通知》的要求认真填写。首页的入院诊断以患者入院第一次主治医师查房诊断意见为准。
7、病历首页疾病的治愈、好转判定标准,一律按照卫生部《病种质量评定标准》填写,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标准按照《急症抢救标准和抢救成功标准》填写。
(四)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应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内容。
(五)医患合同书写要求:
1、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行为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
2、在签署各种医患合同时,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患者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人告之签署该种医患合同的目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就这些问题与患方进行沟通。
3、各种医患合同中,凡需患者填写的内容必须由患者签署;需其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人填写的,则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人签署。
4、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因文化水平低不能完成签署者,可由他人代写,但患者必须用右手食指在其名字处按红色印记。
5、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则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签署有关医患合同。
6、患方拒绝签署医患合同时,医务人员应在当天病程记录中,如实记录拒签时间、合同名称及其理由。
7、各种医患合同中各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
(六)检验和检查报告单书写要求:
1、各种检验和检查报告单的内容包括受检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名称、检验结果、报告日期以及报告单编号。
2、报告项目应与送检或申请检查项目一致。
3、检验报告单要填写具体的量化或定性数据或数值,同时应有正常范围参考值。
4、检验报告单除有报告人签名外,应有审核人签名或印章。
5、各种报告单字迹要清楚,字句通顺,书写无涂改。
6、影像学和病理学报告结果如证据不足,原则上不报告疾病诊断,但影像和组织细胞形态学具有特异性者除外。
7、所有检查资料和报告结果应有存档,并妥善保存。
8、进修医师、见习医师不能单独出报告,其签署报告结果必须有本院执业医师的复核签字
9、凡计算机打印的各种报告单,必须有报告人亲笔签字。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可根据科室大小和床位多少,单独或联合值班。
2、值班医师每日在下班前到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房,对危重病人应做好床旁交接。
3、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新入院病人情况,危重病人的病情及处理事项,手术病人情况及需要特殊观察的患者情况记入交班本,并做好口头交班工作。
4、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人病情变化的临时处理,对急诊入院的病人及时检查,书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理,参加急诊手术。
5、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6、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查看病人时,应立即前往巡视。如因公必须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式。
7、值班医师在每日病房交接班晨会上,应将病人情况重点向主治医师和病房全体工作人员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人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8、值班医师每日需要填写交接班记录,重点记录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以及新入院病人情况、急诊入院病人检查及处理,手术病人情况,死亡病人抢救和交班医生交班的所有事项。
9、药房、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学科等科室,须根据情况安排好值班,坚守岗位,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做好记录。
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
一、特别护理(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二)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二、一级护理(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二)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二)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二)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二、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四、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五、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
六、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七、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B超、心电图、内窥镜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四、具体操作程序: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 31 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五、“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六、“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七、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所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
八h “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医务科对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定期检查并总结。重点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当地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分级具体见附件二抗菌药物分级表。
(二)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须经抗感染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3.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 33 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 34 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务科、质控科应加强对本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审批制度
一、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三、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四、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五、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临床用血指征:Hb<100g/l,且Hcl<30%。
六、平诊临床输全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1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
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七、临床用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八、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做好输血观察记录。
九、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十、结合我院实际,临床用血应报医务科审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安全管理
1、医院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计算机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计算机系统。严禁暴力使用计算机或蓄意破坏计算机软硬件。
2、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拆装计算机硬件系统,若须拆装,则通知信息科技术人员进行。
3、计算机的软件安装和卸载工作必须由信息科技术人员进行。
4、计算机的使用必须由其合法授权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5、医院计算机仅限于医院内部工作使用,原则上不许接入互联网。因工作需要接入互联网的,需书面向医务科提出申请,经签字批准后交信息科负责接入。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正版的反病毒软件。并保证反病毒软件实时升级。
6、医院任何科室如发现或怀疑有计算机病毒侵入,应立即断开网络,同时通知信息科技术人员负责处理。信息科应采取措施清除,并向主管院领导报告备案。
7、医院计算机内不得安装游戏、即时通讯等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尽量不在院内计算机上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工具。
网络使用人员行为规范
1、不得在医院网络中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信息。
2、不得在医院网络中进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活动。
3、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修改计算机中与网络有关的设置。
4、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添加、删除与医院网络有关的软件。
5、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医院网络或者使用医院网络资源。
6、未经允许,不得对医院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7、未经允许,不得对医院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8、不得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9、不得进行其他危害医院网络安全及正常运行的活动。
二、网络硬件的管理
网络硬件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不间断供电设备、机柜、配线架、信息点模块等提供网络服务的设施及设备。
1、各职能部门、各科室应妥善保管安置在本部门的网络设备、设施及通信。
2、不得破坏网络设备、设施及通信线路。由于事故原因造成的网络连接中断的,应根据其情节轻重予以处罚或赔偿。
3、未经允许,不得中断网络设备及设施的供电线路。因生产原因必须停电的,应提前通知网络管理人员。
4、不得擅自挪动、转移、增加、安装、拆卸网络设施及设备。特殊情况应提前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在得到允许后方可实施。
四、软件及信息安全
1、计算机及外设所配软件及驱动程序交网络管理人员保管,以便统一维护和管理。
2、管理系统软件由网络管理人员按使用范围进行安装,其他任何人不得安装、复制、传播此类软件。
3、网络资源及网络信息的使用权限由网络管理人员按医院的有关规定予以分配,任何人不得擅自超越权限使用网络资源及网络信息。
4、网络的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各自的密码及身份认证文件,不得将密码及身份认证文件交与他人使用。
【尾矿库管理八项制度】推荐阅读:
尾矿库安全检查制度09-16
尾矿库防汛措施07-23
尾矿库运行方案10-07
尾矿库防洪防汛措施10-02
尾矿库工作岗位设置11-15
尾矿库环境监测方案11-21
尾矿库生态治理项目实施方案05-27
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