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学(精选8篇)
考试科目:《学前比较教育学》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述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德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基本倾向?(10分)
二、简述银行街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20分)
三、简述日本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20分)
四、试述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20分)
五、案例:
一天早上,约翰的计划是在积木区搭一个加油站。他用积木先搭了一辆汽车,然后在周围找方向盘。忽然他不想找了,看起来想放弃原来的计划,这时教师走了过来。
“你能用什么东西来做方向盘呢?”
“它必须像这样(约翰用手比划着方向盘的转动)”
“它必须能转动,对吧。”他们一起在教室里找。对约翰来说,一块圆柱形积木是不能充当方向盘的,因为不符合他给方向盘留的空间位置。“用什么东西刚好能装进去呢?”“娃娃家区的扫帚!”约翰很实际地说:“但还需要有一个圆盘。”
他们又继续寻找。他们能找到的圆的东西是一个纸盘子。“你怎么能把它装上去呢?”“我知道,中间打一个洞。”在教师的协助下,约翰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计划,并邀请许多小朋友来坐他的汽车。
一、学前教育机构
1. 瑞士学前教育机构
由于瑞士学前教育的非强制性和家长选择的开放性, 瑞士父母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学校或是在家里接受学前教育。但瑞士丰富的学前教育机构形式促使大多数幼儿都进入幼儿教育机构接受学前教育。瑞士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如下形式:
幼儿园, 招收4~6岁幼儿, 可以单独设立, 也可以附设于小学。幼儿每周在园5天, 每天在园4个小时 (上、下午各2小时) , 幼儿园内设施齐全、设备完善。
“游戏小组”, 招收3~5岁幼儿, 是不愿意送孩子入园家长的最好选择。游戏小组一般设立在居民区附近, 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养人员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参加集体生活, 缓解家庭的孤独感, 父母如果喜欢也可以在那儿陪伴。
“摇篮”, 招收6个月~6岁的儿童, 由妇女组织、私人基金会或福利部门建立。原为减轻参加工作妇女的压力而设立, 现在逐渐演变为外来打工人员子女的幼教场所。
“日间活动中心”, 一般附设于小学, 招收学龄前儿童。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简单的教学, 组织孩子做作业、做游戏, 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
“日间妈妈”, 是政府资助和监督的私人收托所。一般由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教育理念的母亲开设, 把收托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起照顾。
最后是为严重残缺儿童开设的特别幼儿园。据介绍, 瑞士35%的残缺儿在3岁前就已被发现, 他们可以在特殊的幼儿园接受教育和矫治。瑞士各地区都有残障儿童治疗中心以及相应的巡治疗机构, 其经费都来自政府。
2. 我国学前教育机构
托儿所, 主要招收0~3岁幼儿, 全年开放, 每天8~24小时, 儿童按年龄分班。
幼儿园, 招收3~6岁儿童, 每周开放5天, 有每天8小时的全日制或24小时的寄宿制, 儿童按年龄分班。
学前班, 较多地设在农村小学, 招收5~6岁儿童, 进行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
此外, 还有儿童福利院、SOS国际儿童村、少年宫、玩具图书大篷车、玩具图书流动站等非正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
两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形式多种多样,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 也满足了不同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儿童的需要。瑞士学前教育机构与我国最大的区别是, 形式灵活多样, 父母可以自由选择让幼儿在家或是在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可以让幼儿部分时间在家, 部分时间在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二、学前教育目标
瑞士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活动 (游戏活动、手工劳动、小组活动、自由活动、个人活动等) 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儿童学会遵守纪律, 帮助学前儿童完成由家庭到学校的自然过渡, 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1) 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强幼儿的体质,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智力, 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幼儿认识环境, 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初步的动手能力; (3) 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 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 (4)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两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瑞士学前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社会适应性;而我国的教育目标主要从五大领域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目标。
三、学前教育内容
瑞士学前教育大纲规定幼儿园要完成七项教育内容:社会教育、感觉训练、智力教育、游戏和算术、技艺练习、音乐教育和体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的内容与儿童的实际经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不同种类、不同水平的材料, 让儿童自由选择、使用。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从学前教育的内容上看, 两国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但从其内容选择的角度上可以看出, 瑞士学前教育更看重感觉训练和技艺的练习, 而我国则将其融入了各个领域之中。
四、学前教育方法
瑞士学前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赞美”法。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其教育方法开始向“拒绝”法转变, 强调半权威式的教育, 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予以拒绝, 对儿童的不正当行为予以批评。
我国的学前教育方法是以孩子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各种教学活动, 为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从教育的方法上可以看出, 我国更加注重教师对幼儿的引导, 而瑞士则将幼儿的自主和教师的权威相结合, 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杨焕兰.瑞士幼儿教育对我国幼教发展的启示[J].青年教师, 2008 (10) :46-48.
[2]李生兰.比较学前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 .
[3]杨青.瑞士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发展与研究, 2010, 19 (236) :155-156.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大学体系;教师资格认证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28-06
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
当今的学前教育机构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如何培养适应早期教育需要的师资成为幼教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社会转型中的学前教育呈现出办园体制多元化、托幼一体化、教育服务多样化、早期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等新趋势,这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例如,大量应运而生的民办幼儿园面临着争生源求生存的问题。如果园长和教师缺乏坚定的专业信念,不能坚持以专业水准争取生源。而采用简单迎合某些家长要求的做法,以短时间内容易见成效的知识、技能(如英语、算术、识字等)作为教学内容,就会加剧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兴趣班化等偏差,从而忽视儿童的好奇心、主动性、交往能力、社会适应等对终身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的能力的培养。可见,培养大量具有坚定专业信念并努力追求专业水准的学前教育师资,已成为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再如,近年来越来越多3岁以下的儿童进入早教机构,这类早教机构的师资如何培养?是独立培养还是纳入原有的,咱岁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从而形成0~6岁儿童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显然,我们已面临适时建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以适应多种早期教育机构师资需要的问题。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随着教育改革与研究的深入,国际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各国对教师教育的研究日渐重视。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数量激增。不但正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在扩招。而且各种渠道(如网络、自考、函授、夜大)的学历补偿培训,也因短时间内托幼机构师资不足而大量出现,其他的如教师职后进修等非学历培训(如提高班、短训班、骨干班等)也遍地开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后两种培训大多以听讲为主,真正的效果如何,即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何在,值得怀疑。
那些曾经历过类似情况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虽然我国人口多,地域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行政管理方式独特,与多数发达国家明显缺乏可比性,无法简单“大胆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但他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我国与发达国家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比较及思考
多数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包含0~8岁儿童的教育,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服务种类多,注重托幼、幼小的衔接(如将学前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里设立幼儿部)。多数发达国家允许并鼓励学前教育机构办园体制的多样化及办园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还有教会或其他办学主体)。其中,除日本的早期教育机构以私立为主外。不少发达国家从提高国民福利和促进人口增长等角度定位早期教育,因此,他们的早期教育机构以公办为主,如英国、法国及北欧诸国。与多样化的早期教育机构相适应,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也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下表列出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早期教育机构的主要服务方向、种类及师资培训的机构与系科。
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主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有相对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其二是有开放、严格的师资认证体系。以下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比较。
(一)把整个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以适应早期教育机构多元化的需要
1学前教育师资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由各个大学或专科学校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在师资培养方面忙于补“学历”,然而由于起步晚,教师总需求量庞大,截至2005年,全国幼儿园教师(包括园长)达到专科学历的仍不到总数的一半,达到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包括园长)约占6%。在我国最主要的大城市北京和上海,虽然2005年达到专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数量已超过半数,但达到本科学历的教师仍然只占15%左右。
可见,在学历方面,尽管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二战”前后。发达国家相继修订教育法案,要求学前教育师资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由大学或专科学校培养。早在1977年前后,美国、英国的早期教育教师具备学士学位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㈣
尽管发达国家早已要求学前教育9币资学历达到专科以上水平,但将入职要求提高到本科水平仍在讨论之中。研究者认为,在制定早期教育教师的学历要求时应充分考虑早期教育的定位。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学前儿童特别是0~3岁儿童的照料与教育应该尽量由母亲承担。过分重视儿童早期的机构教育会对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形成冲击。此外,发达国家虽然比较重视早期教育,但早期教育机构最初主要是为中下层家庭儿童设立的。地位不高,因而早期教育机构任职人员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如果入职学历要求过高,不利于吸引对这项工作有热情的人员参与。
可见,虽然学历是师资水平的基本量化标准,但一味地补偿学历是否必要,仍有待考虑。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口大国,切实地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可能更为重要。具有较高学历的师资虽然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但不一定更热衷于早期教育事业。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学前教育师资如果能够达到本科学历水平,即与其他专业工作(如中小学教师等)入职学历相当,就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在当前及未来的就业形势下。人们有提高学历的内外在动机,因此逐渐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入职要求,从而提高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也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要改善大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方式,保证培养的质量。否则,即使达到本科水平,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性也很难得到认可,其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也难以提高。
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系科、层次与特色
粗略地来看,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在沿着幼师—幼专—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系(或隶属于师范院校教育系或心理学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道路发展,这一点与法国相似。其他发达国家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国家大多把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任务交给了各类大学的教育、初等教育、儿
童发展、早期教育、家政及家庭教育等系科(如上表所示)。这种培养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各类办学机构能办出特色、公平竞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合理定位:社区学院(专科)和普通大学(本科)主要以培养合格的师资为主,而实力较强的大学则偏向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师资(如研究生),可谓各有所长,层次分明。而我国现阶段各师范大学大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重点师范院校也是从专科到博士研究生教育一应俱全,缺乏分明的办学层次和培养重点。这与多数发达国家的培养体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采用多系科培养早期教育师资的方式,一方面说明早期教育研究的分化使得早期教育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多样化,另一方面,多样化培训机构也有助于满足早期教育机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此外,发达国家大学体系的开放性(如入学的年龄限制宽)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士能随时参与培训,获得相应的入职能力与资格。
3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儿童年龄跨度。对学生进行的通识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专业选择机会的提供
我国幼儿园一般只招收3~6岁的儿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儿童均集中于3~6岁。发达国家则大多将早期教育定位于0~8岁儿童的保育与教育,因此,大学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儿童年龄跨度较大(从婴儿到小学低年级),这有利于学生对0~8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方式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加深对儿童的理解正是这些国家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重点。
我国沿袭前苏联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强调语言、绘画、音乐等技能的训练及相关各领域教学法的培训,见习和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在教学方面以培养集体授课的技能为主,对学习者观察、理解、分析、指导儿童方面的能力培养较为忽视。
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由教学论体系向课程论体系的转变,也正朝着更多地关注儿童的方向转变。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一方面要强调各领域教学法的传授,另一方面又要打开学生的视野,有合理的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和课程设计意识;既要适合转型期的学前教育实践,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发达国家大多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美国和丹麦为例,其四年制大学早期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包括人文、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社科、戏剧、政治等)占整个课程的三分之一强。这样既保证了早期教育从业人员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也为学习者今后专业选择或在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个人多种职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美国的大学里,所有大学生第一年主要修习知识课程。到二年级才开始选择专业课程。如果选择教育专业。就要在修完教育基础课并完成到各类学校的见习后,到三年级之前才决定究竟选择学习哪一级教育机构的专业课程.是小学、中学还是学前教育机构。最后再分更细的专业方向,并到不同的教育机构实习。有人对比过美国与中国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发现美国的教育实习时间长、方式多且制度化,由于出自精心设计,往往能使学习者真正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认真地思考相关的问题并学习相应的实践方法。而我国的教育实习多数放到大学最后一年集中进行,有单纯为适应工作而学习技能之嫌。
此外,我国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及培养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选择机会较少,学生一旦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很难再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特长转换专业。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坚定学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意愿和信念。
在发达国家,大学注重为学习者提供选择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最终选择做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人都是真正有热情并在大体了解了这个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从事这一专业工作的人。这为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及培训系统
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我国师资培养体系相对封闭,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系科较为单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生或本科生一毕业即可申请得到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考试及一定数量的教育实习或短期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也能得到相关的教师资格证。同时,我国的大学主要集中在省会等大城市,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开放性不足,认证培训有单一、松散、简单化的倾向。
发达国家为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基本水准,大多设置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其中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落实认证制度中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规定:一是规定大学在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过程中必须参照认证系统的标准。二是直接要求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必须通过认证系统的考试及相应的实践能力考查。
以日本为例,国家规定成为教师都要获得资格证。国家认可的两年制大学毕业生可获得二级许可证。四年制大学毕业生可获得一级许可证,获得硕士文凭的则可以得到专修许可证。只有获得二级许可证以上者才可以到早期教育机构或小学低年级任教。
由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人们可以在专业资格认证制度提供的可能性范围内进行学习并取得任职资格。
认证资格制度最大的好处是既开放又有基本的标准。它允许高中学历人员通过相关的培训及考试取得助理教师一类的任职资格。从而进入这个行业。以美国为例,只要有高中学历,就可以到认证机构申请。修完规定数量的学前教育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后,就可以拿到CDA(ChildDevelopment Associates:儿童发展指导者)从业资格认证书。部分大学也提供相当于CDA的AA(Associate’s degree)证书课程。也有一部分具有高中学历的人员,进行了一定的实践锻炼后就可以从业。这使学前教育师资来源比较广泛。同时又保证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达到基本水准。还特别考虑到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这类证书考试注重对学习者实践能力的考查,将相关专业理论特别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整合在具体的工作和任务中来培训和考核。
三、启发与建议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以大学培养为主,但并没有一味强调高学历,而是注重保持基本水准,以兼顾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系科的多样性和教师资格认证系统的严谨性使培训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满足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不同的人才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的观察、理解与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各种技能(如音乐、体育、绘画、舞蹈等)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并给予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这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宜建立更为开放的大学及专科学校培养体系,并可在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系分化出家庭教育、教育人类学、儿童发展、家政等系科,以培养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学前教育师资。此外,大学可根据各自办学水平分出层次。
第二,改变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增强通识教育和实践培训。备系科应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并增加教育实践环节的学分i提高其在专业课程学分中所占的比例,为学习者在学前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
第三,大学应提供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并完善学分制,最后按专业学分规定及学生的专业申请组织实习和颁发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确将比较教育看作实证性科学的教育家是()A.朱利安 C.康德尔
2.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代表作是()A.《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C.《教育中的比较法》
点和共同趋势。这种研究类型属于()A.整体比较 C.专题比较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C.哈多报告 A.奥柏林 C.凯果玛
B.局部比较 D.总体比较 B.费舍法案 D.普洛登报告
B.柯夏
B.《比较教育》
D.《比较教育的科学探索》
B.萨德勒
D.贝雷迪
3.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4.英国政府制定的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之中的法案是()5.1770年在法国创办面向4~7岁学前儿童的编织学校的是()
D.德瑞
6.19世纪,法国政府曾颁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该政令的颁布意味着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其颁布的时间是()A.1833 C.1881 A.巴乌利美 C.瓦德切克 A.功能论 C.情境论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B.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10.创办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并被看作是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的是()A.伊莉莎白·皮博迪 C.欧文
A.《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C.《幼儿园教育大纲》
B.玛格丽特·舒尔茨 D.希尔
B.《幼儿园规则》 D.《幼儿园规程》 B.1836 D.1887 B.弗利托娜 D.福禄贝尔 B.学科论 D.知识论 7.19世纪中期德国幼儿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8.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主张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以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是()9.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审议会公布的全国教育体制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11.1962年,苏联公布的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文件是()12.在苏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10
2016-12-7 A.教学—训导模式 C.教学—辅导模式 A.东京幼儿园 C.双叶幼儿园 A.《幼儿园令》 C.《保育大纲》
令是()A.1891年《幼儿园教育法》 C.1985年《义务教育法》 A.学校 C.家庭
A.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工作者协会 C.幼儿教师学院 A.《米德报告》 C.《5岁之前》 A.1981 C.1985 A.南非新教育研究基金会 C.南非学前教育研究基金会 A.由国家和集体承担
B.1953年《幼儿教育法》 D.1990年《教育法》
B.社区
D.校外教育机构 B.高丽夫人儿童中心 D.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委员会
B.《皮克报告》 D.《霍克报告》 B.1982 D.1986
B.南非教育研究联合会 D.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B.由国家和个人承担 B.辅导—自主模式 D.训导-自主模式 B.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 D.大阪公立托儿所 B.《儿童福利法》 D.《儿童福利施行令》 13.1876年,日本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14.194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指南,即()15.在匈牙利教育史上,允许教会、宗教学校甚至个人开设和管理幼儿园、结束国家垄断教育机构的教育法16.语言所是新西兰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组织基础是()17.193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设立了()18.80年代末,新西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报告,其中建议设立学前教育管理系统的报告是()19.韩国政府制定并颁布《幼儿教育振兴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改名为“新村幼儿园”的时间是()20.1938年南非召开了一次大型国际教育会议,大会的直接影响是在1939年成立了()21.朝鲜在学前教育经费承担方面采取的方针是()C.全部由国家承担 D.由国家、集体和个人承担 22.在下列国家中,哪个国家的学前教育不属于公共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A.英国 C.德国
B.法国 D.日本
23.蒙台梭利主张在儿童自由的自我探索活动中,利用教具“控制错误”的特点,使儿童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种观点是对哪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发展?()A.卢梭 C.福禄贝尔 A.日常生活练习
B.裴斯泰洛齐 D.洛克
B.感觉教育
D.语言教育 24.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是()C.数学教育
25.以下有关方案教学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A.方案教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C.方案教学是一种个别化教学
B.方案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教学
D.方案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
26.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展并运用于教育的人是()10
2016-12-7 A.夸美纽斯 C.皮亚杰
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C.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28.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进步主义和行为主义 C.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 A.陶行知 C.张宗麟
A.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C.儿童权利公约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1.幼儿凭证计划 32.福禄贝尔幼儿园 33.日本《学校教育法》 34.“有准备的环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法**育学校的目标是什么? 36.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哪些? 37.瑞吉欧幼教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启示。38.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9.论述光谱方案的主要特点。
40.论述当代国外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理论及其模式。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2分)
41.学前儿童该不该学奥数?
目前,全国中小学“奥数班”越来越受家长关注,并且日趋低龄化和功利化,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发展。为此,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有关规定或采取相关措施,禁止举办“奥数班”。然而就在“叫停”还未见到显著成效之时,在少数城市“奥数班”却转而登堂入室走进了幼儿园。有些幼儿园竟也办起了“奥数班”,吸引了众多家长趋之若鹜。家长们给孩子报名,让孩子早点学“奥数”,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超前教育和训练,希望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起点比别人高,能在学习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奥数旋风”已经刮走了一些中小学生的童真,看来,学前儿童也将“在劫难逃”。对此,专家指出,学前儿童还没有真正学过数学,就一跃进行“奥数”培训,超越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典型的揠苗助长。迫使儿童学习根本不能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犹如让刚刚学会坐的孩子去站立,让刚刚学会爬的孩子去奔跑,打乱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秩序,结果只能导致儿童“厌其苦”、“畏其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开发。结合这一现象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评论。
B.进步主义和建构主义
D.建构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
B.陈鹤琴
D.张雪门
B.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B.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B.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D.杜威的进步主义理论 27.海伊斯科普课程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幼儿教育方案之一。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29.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曾提出家园合作的必要性的教育家是()30.被誉为“为儿童人权拟订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的是()10
2016-12-7
2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著作中,首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是()A.《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C.《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A.区域研究 C.局部研究 A.现场研究法 C.参观访问法
量的学前教育的文件是()A.哈多报告 C.泰勒报告 A.德国 C.法国()A.1989年《教育方针法》 C.《学校教育法》 A.柯夏 C.德瑞
智力发展的理论为()A.功能论 C.情境论
9.“儿童之家”,此名称起源于()A.德国 C.英国 A.幼儿之家 C.农忙期幼儿园 A.线上主题活动 C.区域教育活动()
B.法国 D.意大利 B.新村幼儿园 D.示范幼儿园 B.社会活动教育活动 D.圆圈运动
B.学科论
D.知识论 B.《阿比改革法》 D.《青少年福利法》 B.马尔波
D.奥柏林 B.幼儿凭证计划 D.教育白皮书 B.美国 D.英国
B.《比较教育》 D.《教育中的比较法》 B.整体研究 D.问题研究 B.文献法 D.分析法
2.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是()3.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是()4.1995年,英国政府颁布一项耗资7.3亿英镑、旨在使每一个愿意进入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能够接受高质5.法律规定在学校管理机构中必须有家长代表的是()6.强调法国学前教育的启蒙教育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四项作用的政策法规是7.1844年,设立法国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的是()8.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旨在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儿童10.1982年,韩国制定并颁布了《幼儿教育振兴法》,该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1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和()12.下列著作中,把蒙台梭利教育法说成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学前教育”的是10
2016-12-7 A.《当代学前教育——一项学前教育计划》 C.《精神教育》
13.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根本和核心是()A.“有准备的环境” C.“导师” B.“工作” D.“儿童之家”
B.《学习的革命》 D.《发生认识论原理》
14.在海伊斯科普课程关键经验中,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包括分类、排序与()A.配对 B.分辨
C.识记
D.数概念 15.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2岁)属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开展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是()A.希尔 B.蒙台梭利
C.杜威
D.霍尔
17.美国学前教育直接指导模式创立者是()A.皮亚杰
B.伯赖特和恩格尔曼 C.米歇尔、佩特和约翰逊 D.艾萨克斯和埃里克 18.1900年,在莫斯科开办了第一所以聋哑儿童为对象的()A.托儿所 B.特殊幼儿园
C.工厂托儿所 D.寄宿幼儿园 19.1992年,使俄罗斯学前教育发展由市场经济调节的法令是()A.《教育法》 B.《幼儿园规程》 C.《幼儿园教育大纲》 D.《学前教育构想》 20.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适应小学学制由四年缩短为三年的改革要求,两次修改(A.《教育法》 B.《幼儿园规程》 C.《幼儿园教育大纲》 D.《幼儿园规则》 21.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是(A.《学制》 B.《教育法》 C.《幼儿园保育法》 D.《幼儿园令》 22.日本规定在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设有“儿童指导所”的文件是()A.《保育大纲》 B.《保育所保育指南》 C.《儿童福利法》 D.《幼儿教育纲要》 23.澳大利亚的父母教育计划最常见的形式是()A.看护母亲协会 B.儿童保育中心 C.学步儿童小组
D.家庭日托中心
24.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的下属部门是()A.国家安全与卫生部 B.学前教育协调局 C.国家养育和营养机构
D.亲子保护合作组织 25.1998年,加德纳提出的第八种智力是()A.音乐—节奏智力 B.交往—交流智力 C.自知—自省智力 D.自然观察者智力 26.方案教学在瑞吉欧工作者自己看来是一种弹性计划——即所谓的()A.预成课程 B.生成与预成相结合课程 C.生成课程
D.整合课程 10))
2016-12-7 27.当今,法国的师范学校招收的学生至少受过()A.两年中等教育 C.三年中等教育
须继续接受在职教育,取得()A.大专学历 C.硕士学位 A.先行计划 C.零点计划 A.莉莲 C.高丽夫人
31.《普洛登报告书》 32.平衡化 33.《米德报告》 34.瑞典父母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36.简述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37.简述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38.简述苏联托幼一元化的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9.如何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
40.你认为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2分)
41.有一个小朋友已经连续三天制定玩消防皮带的计划,教师在帮助他丰富、充实自己的计划的同时,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1)问幼儿什么东西容易着火,然后建议他把容易着火的东西找出来或制作出来;(2)建议他把娃娃家区或积木区假想的一场火扑灭;(3)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消防队的工作,教师决定尽快给幼儿组织一次到消防队参观的活动。在参观活动后,可以组织孩子玩假扮消防队救火的游戏。这是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一个教学实例,基于以上材料分析海伊斯科普课程组织的主要原则
3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A.整体比较 C.专题比较
B.总体比较 D.局部研究 B.学士学位 D.博士学位 B.菩提计划 D.普及计划 B.苏珊 D.玛丽
B.两年高等教育 D.三年高等教育
28.美国许多州规定第一次得到的教师资格证书的过度性有一定的期限,5-10年不等,在此期限内,教师必29.印度在贫民区里推行把家园共育作为重要内容的是()30.在澳大利亚影响很大的英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英国于1976年成立的旨在帮助家庭自助的组织是()
2016-12-7 A.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 C.寇普 A.杜威 C.福禄倍尔 A.《幼稚园》 C.《幼儿园》 A.保育学校 C.家庭学校
A.幼儿园的内部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 C.网络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 7.法国初级教师指的是()A.学前师资 C.小学师资 A.乌索娃 C.叶连娜
9.1876年,日本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于()A.京都 C.奈良 A.弗利托娜 C.福禄倍尔
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B.《教育法》 C.《宪法》
D.《青少年福利法》
12.1949年日本公布法令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为()A.教员 C.教谕
13.俄国出现第一所幼儿园的时间是()A.1860年 C.1862年 的活动称之为()A.游戏 C.探究
15.在澳大利亚最早建立幼儿园的是()A.新威尔士幼儿园同盟 C.新南威尔士幼儿园同盟
B.威尔士幼儿园同盟 D.南威尔士幼儿园同盟 B.工作 D.体验 B.1861年 D.1863年 B.保育员 D.教师
B.东京 D.大阪 B.巴乌利美 D.瓦德切克
B.学前和小学师资 D.小学和中学师资 B.凯洛夫 D.乌申斯基 B.学前游戏小组 D.斯寇普 B.蒙台梭利 D.希尔 B.《早期教育》 D.《学前教育》 B.托儿所 D.学前班
B.自然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 D.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 3.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开展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是()
4.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的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是()
5.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两种主要类型是幼儿园和()
6.韩国幼儿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二是利用()
8.提出教育民族性原则,对俄国幼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
10.1837年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的是()
11.朝鲜托儿所、幼儿园的行政支援的依据是()
14.蒙台梭利把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地选择和操作活动材料,并专注于活动而有所发现和发展10
2016-12-7 16.海伊斯科普课程围绕()A.关键经验展开 C.社会经验展开()A.物理经验 C.生活经验
18.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 C.吉尔福特 A.直接教学模式 C.儿童中心模式
20.瑞吉欧幼教体系的主要特色是()A.儿童的百种语言 C.方案教学()A.2年 C.4年 A.活动法 C.同伴影响法 A.《保育大纲》
B.3年 D.5年 B.自我发现法 D.冲突法
B.《保育所保育指南》 B.生成课程 D.合作研究 B.皮亚杰 D.加德纳 B.开放教学模式 D.教师中心模式 B.社会经验 D.自然经验 B.物理经验展开 D.个人经验展开
17.皮亚杰把儿童在通过主动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称为19.从大卫·韦卡特对学前教育模式的分类来看,方案教学可归于()
21.法**育学校的教师至少要经过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才有资格胜任,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至少为2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让儿童学习那些与自己已有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物的方法是()
23.日本规定在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设有“儿童指导所”的文件是()C.《儿童福利法》 D.《幼儿教育纲要》 24.在英国不属于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A.日托中心 C.社区中心婴儿室 开设了()A.初级班 C.补偿班 A.福禄倍尔 C.蒙台梭利 A.临时保姆项目 C.学前游戏小组项目 A.人体表现活动 C.对抗活动 A.主题教育
B.提高班 D.适应班 B.欧文 D.加德纳 B.家庭互助项目
D.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 B.模仿活动 D.竞赛活动 B.专题教育活动 B.托儿所 D.幼儿学校
25.法**育学校为生理有障碍的儿童、发展中暂时遇到困难的儿童、与他人关系上表现困难的儿童专门26.把敏感期的概念最早引入儿童发展并运用于儿童教育的是()
27.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开始了以职业女性为对象的、以家庭为基础的()
28.法**育学校的体育活动包括全身机能活动、运动协调活动和()
29.蒙台梭利教育法中进行个别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2016-12-7 C.区域教育活动 A.连贯教育 C.保育学校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1.新西兰毛利语言所 32.言语—语言智力 33.心理胚胎 34.哈多报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简述瑞典的父母教育的内容。36.简述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主要特色。37.简述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38.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9.美国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40.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儿童教育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2分)41.美国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07∶00——08∶30 自由活动:儿童可玩游戏泥、七巧板,也可玩积木或进行操作活动
早餐:想吃的儿童可进餐
08∶30——08∶45 大组活动:教师介绍全天的活动安排
08∶45——09∶45 自由活动:儿童在教师所安排的活动中进行选择 09∶45——09∶55 整理 09∶55——10∶10 早点
10∶10——11∶10 户外活动:如跳、爬、投掷、荡(秋千)
11∶10——11∶25 小组活动:对特别的活动进行讨论,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 11∶25——11∶45 集体活动:音乐、律动等 11∶45——12∶30 餐前准备;午餐;整理;盥洗 12∶30——14∶00 午睡:想睡的儿童就午睡;
安静活动:不想睡觉的儿童就从事安静活动
14∶00——15∶00 户外活动:如跳、爬、投掷、荡(秋千)15∶00——15∶15 午点
15∶15——16∶15 重复活动:继续上午的活动 16∶15——16∶25 整理
16∶25——16∶45 集体活动:复习;评价
16∶45——18∶00 自由活动:儿童可以玩游戏泥、七巧板,也可以玩积木、进行操作活动
中国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表:
07∶30——08∶00 入园、自选游戏活动 08∶00——08∶30 餐前盥洗、早餐
D.艺术教育活动 B.幼儿学校 D.幼年学校 30.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日本专门设置了()
2016-12-7 08∶30——09∶00 室内自由自选(区域)活动 09∶00——09∶15 早操、户外游戏 09∶15——10∶15 集体活动、喝水 10∶15——11∶15 户外活动、喝水 11∶15——11∶30 餐前准备、盥洗、入厕 11∶30——12∶00 午餐、散步 12∶00——14∶30 午睡
14∶30——15∶00 起床、喝水、餐点 15∶00——15∶30 室内自由自选(区域)活动 15∶30——16∶30 户外活动、喝水 16∶30——16∶50 餐前准备盥洗、入厕 16∶50——17∶20 晚餐、离园准备
1.“函授课程”(日本)
这是日本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始于1987年。参加函授课程的家庭,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套录像带、录音带和图书、杂志等资料,鼓励家长帮助孩子观赏卡通画、玩文字数字游戏,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让儿童在小学甚至幼儿园之前就参加函授课程。1997年,约有125万名儿童参加函授课程。
2.开端计划
这是美国从1965年开始实施至今仍在进行的一项学前教育计划,由联邦政府拨款,开设保育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专门为2~5岁贫困儿童(后来也包括残疾儿童)提供补偿教育。开端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美国学前教育的水平,成为了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转折点,也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的影响。
3.“幼儿凭证计划”
为了提高幼儿入园率,1995年,英国政府公布了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对每位4岁儿童发放1100英镑的教育券,实行正规的学前1年免费教育。“幼儿凭证计划”使得家长能够自由选择公立或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推动了幼儿教育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了办学质量。
4.开放学前教育中心(瑞典)
开放学前教育中心(也称“开放幼儿园”)是瑞典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形式。学前儿童在父母、保姆的陪同下,每周来此参加几次活动。这些活动是由教师设计、组织和安排的,父母、保姆通过旁观、参与,能获得关于儿童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这种简便易行、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深受家长的欢迎,目前已发展到690多所。
5.玩具馆(英国)
这是英国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一所玩具馆是由一位教师和一位家长共同筹建的,他们把几个家庭组织起来,使儿童能够交换玩具,扩大玩耍的范围。后来,由于玩具价格不断上涨,玩具馆这种形式逐步发展壮大。今天,玩具馆已经成为英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资源。
6.父亲运动
这是日本政府近年来发起的一项运动,旨在提高男性的家庭意识和教育责任感,呼吁年轻的父亲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不要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女性。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比较学前教育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它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照所比较的对象,寻找异同点,以揭示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
8.“安科计划”
这是加拿大较早出现的一种指导家庭教育的形式,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深刻理解孩子的特点。“安科计划”实际上是电视研讨会,通过电视摄像,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家长介绍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宣传学前教育的科学道理,深受家长的欢迎。
9.语言所
这是新西兰专门为毛利人儿童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始于1982年,目的是为了使毛利人的后代从一出生便能受到毛利人语言的熏陶和毛利人文化的洗礼。这种独特的学前教育机构一般规模很小。在新西兰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语言所的数量
居第二位,儿童数居第四位。
10.儿童互助小组
——这是博茨瓦纳的一种学前教育形式。它始于1979年国际儿童年,盛行在农村,由年长的儿童来教育社区中的年幼儿童,主要是由小学儿童来关心照顾即将入学的学前儿童,着重在于帮助学前儿童在社会性和情感上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
11.发展的适当的学前教育方案(DAP)
1992年,美国国家学前教育研究协会根据研究编制了《发展的适当的学前教育方案》,并于1996年进行了修订,旨在更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发展观、学习观和教育观,使所有儿童在2000年之前都能进入高质量的发展的适当的学前教育机构,获得积极的发展,避免受到消极的影响。美国的这一学前教育方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简答:
1.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价值是什么?
(1)增强对外国学前教育的认识;(2)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理解;
(3)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4)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2.日本学前教育主要有哪些策略?
(1)将短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2)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围绕儿童的周围生活进行教育;(4)以儿童的自主活动和游戏活动为中心;
(5)使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相互补充;(6)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3.新西兰学前教育界认为,要构建适当的学前教育课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人类的适当性(2)国家的适当性(3)文化的适当性
(4)发展的适当性(5)个体的适当性(6)教育的适当性。
4.法国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上有哪些主要的经验?
(1)通过制定一系列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使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法律依据;
(2)重新理解儿童的学习阶段(把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相互
联系的阶段:前学习期、基础学习期和巩固学习期),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儿童的学习;
(3)对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进行相同的培训;(4)倡导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
(5)把幼儿园和小学的监督管理统一起来。
5.20世纪后期,世界学前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扩大加深对儿童发展的理解;(2)多种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3)全面和谐的学前教育目标;(4)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5)家园同步形成教育合力;(6)国际公约保障世界儿童的受教育权;(7)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
6.在美国一般从哪些方面对园长进行评价?
(1)履行职责的能力;(2)评价自己的能力;(3)运用时间的能力;
(4)评价教师的能力;(5)解决问题的能力。
7.法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1)为儿童设计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2)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3)深入研究儿童计算机教育的问题;(4)广泛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5)重视研究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8.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将短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2)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围绕儿童的周围生活进行教育;(4)以儿童的自主活动和游戏活动为中心;
(5)使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相互补充;(6)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9.20世纪初期,世界主要的学前教育观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有价值的;(2)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3)环境是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之一;(4)活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
(5)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6)国家法规保证本国儿童的受教育权。
10.德国是如何资助与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1)推行婴儿读书计划;(2)开展父母教育活动;
(3)实施家庭助手计划;(4)补贴家庭教育经费;
(5)组织家庭互助活动;(6)研究儿童消费问题;
(7)探讨儿童理想教育。
11.法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1)为儿童设计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2)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3)深入研究儿童计算机教育的问题;(4)广泛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5)重视研究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12.日本政府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1)开展家庭教育研究;(2)广泛建立家庭文库;(3)倡导推广“父亲运动”;
(4)开通儿童电话咨询热线;5)兴办儿童玩具医院。
13.欧洲各国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上有何特点?
(1)首先,特殊教育的对象的外延比较宽广。不仅包括残疾儿童,而且包括患病儿童和移民儿童。(2)其次,特殊教育的形式从分离走向综合(融合)。(3)再次,各国政府普遍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14.20世纪中期世界主要的学前教育观?
(1)全面深入地研究儿童的发展;(2)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和道德教育;(3)强调儿童的主观能动性;4)儿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5)国际宣言保障各国儿童的受教育权。
15.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何贯彻实施发展的适当的学前教育方案?
(1)创建关心儿童的环境;(2)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3)建构适当的课程;
(4)评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5)同儿童家庭建立合作互惠的关系。
16.法国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上有哪些主要的经验?
(1)通过制定一系列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使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法律依据;
(2)重新理解儿童的学习阶段(把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相互
联系的阶段:前学习期、基础学习期和巩固学习期),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儿童的学习;
(3)对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进行相同的培训;(4)倡导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
(5)把幼儿园和小学的监督管理统一起来。
论述题:
1.在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上,中美两国教师各有何特点?对你有何启示?
(一)活动目的性的比较
尽管提法不同,但两国都强调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活动计划性的比较
我国教师更注重活动的计划性,方案制定详尽周密;
美国教师比较强调活动的灵活性和生成性,不太注重制定周详的计划。
(三)活动的多样性
两国教师都能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美国比较重视游戏,尤其是创造性游戏和儿童自主的游戏活动,以综合性教育为主。
我国比较重视教学活动,注重知识的学习,多运用讲授的方法,分科教育与综合教育并举;多进行规则游戏;
(三)活动主从性的比较
美国偏重于儿童的自由活动和个别学习;班级规模小,师幼比率低(1:8左右),教师能够很好的了解儿童的个性和需要,开展个别化教育;
我国班级人数较多,师幼比率较高(1:15以上),偏重于教师主导的集体活动。
(四)启示
【以上几个方面,均需作一定的发挥和进一步解释】
2.试比较分析中国和澳大利亚教师在与儿童的相互作用方面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
(1)尊重儿童的特点的比较
共同点:都能关注到儿童的年龄特征;
不同点:澳大利亚教师更关注儿童之间的个性差异,并能为其设计个性化教育方
案;一日活动以儿童的自主游戏活动为主;而中国教师对于为不同个性的儿童设计个别教育方案的重视不够;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多于儿童自主的游戏活动。
(2)发展儿童独立性的比较
共同点:都重视发展儿童的独立性;
不同点:澳大利亚教师注意捕捉一切时机来发展儿童的独立性,以帮助儿童建立
独立人格;而中国教师也倡导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儿童自己做的过程中,教师有时提供帮助。
(3)培养儿童合作性的比较
共同点:都关注儿童合作性的培养;
不同点:澳大利亚教师十分注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并适时强化儿童的合作
行为;而中国教师在培养儿童合作性的同时,经常在有意无意之间制造竞争氛围,强化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和挑战行为。
(4)培养儿童兴趣的比较
共同点:都注意根据儿童的兴趣设计活动;
不同点:为保护和发展儿童兴趣,澳大利亚教师精心设置了类别繁多的活动区,儿童可以自由选择;中国的教师也能为儿童设置一些活动区,或者开设各种兴趣班,但是儿童的参与并非完全出于自愿。
(5)引导儿童行为的比较
共同点:都注重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引导
不同点:澳大利亚教师经常使用肯定的语句,从正面引导儿童,很少采用否定性的词语来矫正儿童的言行,儿童犯了错误,很少直接批评和惩罚,更关注过失行为本身而不是犯错误的儿童;而中国教师否定性的词语使用较为频繁,对于儿童的过失,往往会直接批评惩罚儿童,而不是关注过失
行为本身。
3.试对中澳两国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进行比较分析。
(1)游戏活动时间和类型的比较
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幼儿游戏时间占在园总时间的1/2到2/3左右,儿童游戏的时间非常充分,且个人自主游戏与小组游戏时间较长,游戏真正成为了儿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和促进儿童发展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儿童的充分自主发展;
中国的幼儿园,幼儿游戏的时间仅占在园总时间的1/4左右,幼儿游戏的时间较少,且以群体性的游戏和教师指导控制下的游戏为主,儿童的自主游戏非常不充分,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2)游戏活动空间的比较
澳大利亚的幼儿园班级人数在15人左右,室内人均面积8平米以上,室外人均面积12平米以上,活动区域种类齐全,安全系数高,有利于游戏活动的开展;
中国的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35人左右),室内外人均面积均为3平米左右,能设置多个活动区;
(3)游戏活动材料的比较
澳大利亚的幼儿园,游戏材料非常丰富,未成型玩具、自制玩具较多,安全卫生,完全开放,经常更换,注意利用自然条件和材料;
中国的幼儿园,游戏材料也比较丰富,但成型玩具、购置玩具较多,室外活动器械安全性不够高,玩具开放程度不高。
(4)游戏活动经验的比较
两国幼儿园教师都注重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游戏作准备。
(5)游戏活动观察的比较
澳大利亚教师注重在自然状态下对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经常有选择地观察某个儿童,或儿童的某些方面,并通过方式加以记录。这使得教师能深刻的了解每个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对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
我国教师也会对儿童的游戏活动进行观察,但很少能坚持做观察记录。
(6)游戏活动指导的比较
澳大利亚教师认为儿童是游戏的主体,儿童有权力也有能力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和情节;在儿童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增添游戏材料或参与游戏。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比较学前教育(Comparis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课程编码:051111 总学时数:32学时
讲课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上机教学:0学时
实践学时:0学时
学
分:2学分
面向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教
材:李生兰著,《比较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版。参考书目:1.周采主编,《比较学前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霍力岩著,《学前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来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预测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旨在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在广泛了解外国学前教育先进经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能取其精华,“洋为中用”,以进一步深化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教育实际的优良作风,并利用各种交流和沟通渠道,主动探索和了解国内外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依据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参与学前教育改革的积极愿望。
三、课程内容简介
该课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美洲、欧洲、亚洲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状况,而且还辟有分章专门阐述大洋洲、非洲学前教育的特点;不仅较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而且还对一些中小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作了简介。
特辟专章对各国学前教育进行了比较和中外比较,阐明了世界学前教育百年发展的历程,论述了比较学前教育研究在国内外的基本情况。
四、理论课教学目标、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
(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与研究价值; 2.运用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媒介。重点:
1.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及基本特征。难点:
1.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媒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1学时)
主要内容: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比较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与研究价值(0.5学时)
主要内容: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价值。第三节: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媒体(0.5学时)
主要内容: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媒体。第二章:美洲的学前教育(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洲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2.理解加拿大学前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3.掌握美国学前教育的途径和课程; 4.运用美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措施。重点:
1.美国、加拿大学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难点:
1.拉丁美洲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美国的学前教育(1.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目的与目标;任务与内容;途径与实施等。第二节:加拿大的学前教育(1.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目的与目标;任务与内容;途径与实施等。第三节:拉丁美洲国家的学前教育(1学时)
主要内容:1.巴西的学前教育
2.智利的学前教育; 3.阿根廷的学前教育; 4.墨西哥的学前教育; 5.委内瑞拉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欧洲的学前教育
(4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2.掌握法国、德国幼小衔接的措施; 3.运用英国学前教育的策略。重点:
1.欧洲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难点:
1.俄罗斯学前教育的变革及启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俄罗斯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管理;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实施;学前师资培养的课程等。第二节:英国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管理;学前教育的目标与策略;学前教育的师资等。第三节:法国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与活动;学前教育的未来等。第四节:德国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任务与活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第五节:芬兰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实施;学前教育的信息时代。第六节:瑞典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学前教育的目标与措施;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等。第七节:丹麦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目标与活动;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等。
第八节:欧洲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挪威等的学前教育。第四章:亚洲的学前教育
(4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2.运用日本、韩国学前教育的途径及策略。重点:
1.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 难点:
1.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日本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目的与目标;任务与内容;途径与策略等。第二节:新加坡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内容与策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第三节: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发展;内容与方法;师资与管理。第四节:泰国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任务与途径;教师与家长;社区教育。第五节:韩国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法规和儿童观;机构与发展;任务与途径;师资与培养。第六节:朝鲜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内容与途径;师资与培训。第七节:印度的学前教育; 第八节:以色列国的学前教育; 第九节:土耳其的学前教育;
第十节: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
第七节到第十节的内容仅作简要讲解,1课时的时间完成。第五章:非洲的学前教育
(2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重点:
1.非洲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难点:
1.南非、肯尼亚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南非的学前教育;(0.5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内容与途径;方法与师资。第二节:肯尼亚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尼日利亚的学前教育 第四节:加纳的学前教育 第五节:苏丹的学前教育 第六节:斯威士兰的学前教育 第七节:博茨瓦纳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到第七节的内容仅作简要讲解,1个半课时的时间完成。第六章:大洋洲的学前教育
(3学时)教学目标:
1.掌握新西兰学前教育的途径; 2.运用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途径与课程。重点:
1.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难点:
1.新西兰学前教育的改革及特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2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目标与内容;途径与策略;课程与设计等。第二节:新西兰的学前教育(1学时)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机构;目的;课程;途径与师资。第七章:国际学前教育的比较(4学时)教学目标:
1.掌握各洲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
2.运用美洲、欧洲、大洋洲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重点:
1.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异同点。难点:
1.各洲学前教育发展的比较。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各洲学前教育的比较(2学时)
主要内容: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国家学前教育的比较。第二节:中外学前教育的比较(2学时)
主要内容:中国与美国、瑞典、日本、非洲国家、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比较。第八章: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
(4学时)教学目标:
1.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动态。重点:
1.我国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难点:
1.比较学前教育的国际活动。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我国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2学时)
主要内容: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信息传播;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学术活动。第二节: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国际活动(2学时)
主要内容: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国际组织;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国际会议及未来走向。第十章:我国幼教工作者对国外儿童图画故事书的评价研究
(3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幼教工作者对国外儿童图画故事书的评价; 重点:
1.我国幼教工作者对《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评价研究。
难点:
1.我国幼教工作者对《小威向前冲》的评价研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我国幼教工作者对《饥饿的毛毛虫》的评价研究(1学时)第二节 我国幼教工作者对《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评价研究(1学时)第三节 我国幼教工作者对《小威向前冲》的评价研究(1学时)
五、成绩考核方式
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10%,点名情况占10%。2.期末考试单独命题,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大纲执笔者:
大纲审定者:
分管教学负责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5·12大地震发生地四川汶川、北川、绵阳、绵竹4县市,随机抽取3~6岁儿童802名,其中留守儿童403名,非留守儿童399名;男童402名,女童400名。
1.2 方法
1.2.1 指标测试法
素质指标: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4]要求,采用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和机能指标(安静心率)。
1.2.2 访谈法
在测试期间,就留守儿童的有关问题与监护人、幼儿园教师、邻居等进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别计算4个年龄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体质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相应组间的t检验。
2 结果
2.1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身体形态学指标差异分析 见表1。
注:*P<0.05,**P<0.01。
从表1可以看出,震后灾区3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形态上。非留守男童的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留守男童(P<0.05或P<0.01);女童方面,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留守儿童的胸围明显高于留守儿童(P<0.05)。4岁儿童在身体形态上,非留守男童的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留守男童(P<0.05或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童方面,在身高、体重、胸围方面均是非留守儿童明显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岁儿童在身体形态上,非留守男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均明显高于留守男童(P<0.05或P<0.01);女童方面,只有身高为非留守儿童明显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6岁男、女儿童在身高、体重、胸围上均是非留守儿童明显高于留守儿童(P<0.05或P<0.01)。
2.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机能指标上差异分析
考虑到儿童身体特点,身体机能指标选取了安静心率,从表2可以看出,震后灾区3、4岁和6岁留守与非留守男、女儿童的安静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5岁非留守儿童男童的安静心率比留守男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素质指标上差异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身体素质方面,3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中,只有留守女儿童的坐位体前屈和10 m折返跑的数值明显高于非留守女儿童(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岁儿童在身体素质上,非留守男童的坐位体前屈和10 m折返跑的数值均比留守男童的要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留守女童的立定跳远和网球掷远的数值均比留守女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岁儿童中,男、女儿童在10 m折返跑上,均是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留守女儿童的立定跳远高于留守女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岁儿童中,男儿童在坐位体前屈和10 m折返跑上均是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P<0.01);女儿童在立定跳远上是非留守儿童高于留守儿童(P<0.05),而在走平衡木所需时间、双脚连续跳的所需时间上则是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P<0.01)。
注:**P<0.01。
注:*P<0.05,**P<0.01。
3 讨论
在身体形态方面,震后灾区3~6岁男性非留守儿童均明显优于留守儿童;3岁女童没有明显差异,4岁、6岁女童均是非留守优于留守,5岁儿童除身高有明显差异外,其余无明显差异;在身体机能方面,除5岁非留守男童心率比留守男童高之外,其余年龄均无明显差异;在身体素质方面,除4~6岁女童立定跳远非留守儿童高于留守儿童外,女童其他素质指标和男儿童素质指标均是留守优于非留守或无明显差异。
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国情,留守儿童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更是如此[5]。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家庭成员的努力,更需要政府重视此问题,将该问题提高到整个社会的层面,应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建立留守儿童详细档案,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其健康发展。
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留守在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问题,只有将他们的待遇提高,才能使其有经济能力将子女带在身边,此时物质基础是保障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先决条件。研究发现,只要经济上有保障,留守儿童就不会再“留守”,而能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孩子都经受到地震带来的身心方面的伤害,比非灾区的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应该采取措施切实避免灾区儿童遭受“二次伤害”[6]。
针对灾区留守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现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儿童饮食特点、营养以及身体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使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仅有照顾、教育孩子的想法,更要有正确照顾、教育孩子的能力,从而使灾区留守儿童在暂时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下也能够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 比较震后灾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体质状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5.12大地震发生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共802名,采用指标测试法和访谈法对两者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身体形态方面,3~6岁男性非留守儿童均明显优于留守儿童;3岁女童没有明显差异,4岁6、岁女童均是非留守优于留守,5岁儿童除身高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机能方面,除5岁非留守男童心率比留守男童高之外,其余年龄均无明显差异。在身体素质方面,除4~6岁女童立定跳远非留守组高于留守组外,女童其他素质指标和男童素质指标均为留守优于非留守或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改善儿童体质状况。
关键词:体质,儿童,学龄前,农村人口,暂居者和移居者,自然灾害
参考文献
[1]李娜,张林雨.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7(11):88-92.
[2]赵春鹏.新教育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探讨.河北农村科学,2008,12(9):140-142.
[3]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4]国家体育总局,编.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郑真真,吴要武.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84-107.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学前性”特征;幼儿园;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75-03
一、当下学前教育的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
由于社会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以幼儿园为载体的学前教育,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些幼儿园大多数属于民办,不少人是冲着赚钱而来,于是匆促上马,条件并未达标,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仍处于一种简单、肤浅的低层次认识,以致产生一些认识误区和欠科学的做法。比如:
1. 有些地方和有些教师把学前教育看成是小孩托管所、留守儿童集散地的收管工作。
2. 有些地方和有些家长,把学前教育窄化为单纯的幼儿园教育,却忽略了从出生到入幼儿园之前这一段的学前教育。
3. 有些地方和有些教师,把学前教育看成是入小学之前的教育,以为是给小学的预备性教育。
于是,在家里,许多父母把小学生才学的东西提“前”教给孩子,还以孩子能认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诗等作为炫耀的资本——早教的成果。在幼儿园,尤其是那些不规范、欠科学的幼儿园,则完全是按小学课程来上课,还出现了许多“双语课”、“课外兴趣小组”、“特长班”等等,更是把学前教育上成了“小学”甚至带有特色专业型的教育,殊不知作为具有儿童性特征的学前教育,是应该让儿童玩,在玩(游戏)中愉快、健康地成长,为开发潜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二、学前教育必须具有“学前性”特征
在学前教育阶段,之所以产生那么多的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除了目前主办者素质及办学条件等因素以外,还与缺乏对学前教育必须具有“学前性”特征和实施要求的整体理解与科学操作有关系。为此,务必从理性上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尽可能减少认识误区。
1. 从“学前教育”的产生意义来看,学前教育本来就是“学前性”的,是因“学前性”而产生的。学前教育,顾名思义,是关于儿童在正式入学前的教育,现在一般通称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具有“儿童性”特征、针对人的“幼稚性”阶段的教育,也就是关于人成长的启蒙性教育。一句话,就是一种具有“学前性”特征的教育。
在这里必须明确一点,这里的学前教育的“学前”,并不等于是入小学之前。虽然它要与小学教育相衔接,但是这里的“学前”应该是广义的,是相对于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在内的所有正式学历性学习,以及还可以包括有关学力和技能之类的培训学习等在内的继续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及价值取向都在人的一生身上。民间有一句俗语:“从小知大,三岁看老”。其中有一层含义,就是指包含了开展儿童教育所产生的终生性作用,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学前教育不是因为有小学教育才被附加出来为小学服务的预备性教育,而是人生教育整体中的最初阶段的教育,且形成一种与小学、中学、大学等既互相并列、独立却又循序递进所构建为一条龙教育机制的大教育。
2. 从“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学前教育从来就是“学前性”的,是在“学前性”前提下走向进步的。学前教育,最早散见于古代一些著作中,如在《礼记·内则》篇中有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的记载。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便加教诲”,强调父母对年龄幼小的子女不能“无教而有爱”。
在西方,一些古代哲学家、教育家也有过关于学前教育的论述。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儿童从出生起就在专门机构中养育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19世纪后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等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认为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
我国到20世纪初,各地先后设置了少数幼儿园。在幼儿园实施方面,先仿效日本,后学习欧美,受教会影响较大。当时也有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如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儿园。
3. 从“学前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学前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学前性”的,且都在为“学前性”而认真探索。首先,中外教育家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比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最先将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曾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然后,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具体实施,来确保了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比如,比利时教育家德克罗利的教育体系以3个过程为基础:观察、联想、表现(通过活动,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和手工来表示)。他还重视并亲自编订了一些教学游戏。
在我国,学前教育工作也注意在实践等方面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和规律。例如,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音乐、美工、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成果,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在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儿园,从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出发,对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实验,撰写了《幼稚教育》等著作。我国另一位著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也积极创办幼儿园,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等著作。这些研究与实验的成果,均为学前教育确保其“学前性”特征而作出了最有效的探索。
nlc202309031944
三、如何坚持和突出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
为了克服学前教育所产生的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不仅从理性上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还要在以幼儿园为载体的学前教育实践中尽可能把握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并坚持和突出其“学前性”特征。
(一)幼儿教育特别要坚守的“学前性”特征
1.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学做人。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比学知识要重要得多。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教育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 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而不是说教。实践证明,说教法不适宜培养孩子,“游戏”法才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二)要准确把握幼儿园教育的“学前性”特征
1. 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从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来看,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详见国家制订并颁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条。)
2. 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目的和任务。学前教育是学制的第一个环节,学前教育的具体任务,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 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的内容。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包括:
体育。为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保护儿童安全与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智育。发展儿童感知觉、观察、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德育。学前儿童可塑性大,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个性的健全发展有长远的影响,要注重儿童德育的内容、过程及原则等。
美育。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美感的发展。
4. 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讲究游戏及其教学的基本理论及如何通过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等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要准确把握、坚持: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有区别的教育
虽然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但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
1. 幼儿园教育以“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以“以教为主”。幼儿园教育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
2. 幼儿园教育课程与小学课程,虽然都是以课程形式为主,但幼儿教育的课程以游戏活动型为主。分成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而小学的课程则以学科知识呈现型为主。如,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到了中高年级还增加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最初需要的是对世界总体的最基本认识。
3. 由于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所以教学方法则十分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而小学教育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 要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来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前教育,要注重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实践。为此,务必从理性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的“学前性”特征,以改变当下学前教育的错误认识与错误行为。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学.郑慧英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M].1996,8.
[2]高岚.学前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二版.
[3]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1996年3月9日.
【学前比较教育学】推荐阅读:
中法教育制度比较10-14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10-18
中德基础教育比较09-12
比较特殊教育试题10-05
中西方教育比较11-01
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09-18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复习10-08
小学教育的中美比较11-06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09-25
学前班教育教学论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