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精选8篇)

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 篇1

(试 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互相配合,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规范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保证刑事诉讼依法顺利进行,维护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办法。

第二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主要任务是,检察机关通过介入侦查,对公安机关收集、固定、保全、完善证据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证侦查取证工作依法、客观、全面,确保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

第三条 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应当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引导而不越位;

(二)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三)依法,适时,适度。第四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重点案件包括:

(一)涉外犯罪案件;

(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案件;

(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案件;

(四)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

(五)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

(六)恐怖活动犯罪案件;

(七)集团犯罪案件;

(八)上级机关交办或者领导批示督办的案件以及侦查机关挂牌督办的案件;

(九)本地区首次办理的新罪名犯罪案件和当地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十)立案监督案件;

(十一)公、检双方认为有必要提前介入的其他案件。

第五条 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在案件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前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公诉部门认为需要或应邀请介入侦查的,可以与侦查监督部门共同进行。案件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后由公诉部门负责。

第六条 提前介入、引导取证,一般在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后进行。下列案件,公安机关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在刑事立案当日通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介入侦查:

(一)致死3人以上或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身份特殊或情节特别恶劣、影响大的杀人案;

(二)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中毒的投放危险物质案;

(三)公共场所、敏感重要部位、重要设施发生的爆炸案及情节恶劣、影响大的纵火案;

(四)抢劫金融网点、运钞车及抢劫现金或财产价值100万元以上的案件;

(五)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证券违规操作案、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案;

(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毒品5千克以上案件;

(七)劫机(船、车)、暴狱、劫持人质等情节恶劣、影响大的案件;

(八)盗抢军火、非法制售贩运枪支弹药、枪支弹药失窃及放射性物质、剧毒物质被盗案;

(九)案值500万元以上的制假、售假案;

(十)伪造货币总面额3万元以上的伪造货币案;

(十一)情节严重、致人伤亡的暴力妨碍执行公务及情节严重的暴力抗法案;

(十二)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重大失密、泄密及密码设备丢失、机要人员叛逃案;

(十三)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者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水陆交通、安全生产、火灾和食品安全事故案;

(十四)立案监督案件。

第七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检察人员应为两人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名具有检察官法律职务。

第八条 公安机关要求检察机关介入侦查,须经部门负责人或者主管领导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提出,并将案件情况抄送检察机关备案。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接到公安机关要求介入侦查的意见后,认为需要派员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由部门负责人批准;重大案件,应当报请主管检察长或者检察长决定。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认为需要主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应当经过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向主管检察长报告。必要时,主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可以直接指令检察人员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第九条 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

(二)参加侦查机关的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等;

(三)参加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被害人、证人的询问;

(四)发出《补充侦查意见书》或《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通知书(意见书)》;

(五)要求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进行医学鉴定,对其他证据进行司法鉴定;要求公安机关提供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搜查、勘验、检查笔录获取、制作的有关情况;

(六)参加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联席会议;

(七)发现有遗漏犯罪嫌疑人并符合逮捕、起诉条件的,要求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或者一并移送审查起诉;

(八)其他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方式。

第十条 检察人员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取证:

(一)对案件的性质发表初步意见;

(二)对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的合法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根据逮捕条件或者起诉条件对案件现有证据发表意见;

(四)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对下一步侦查取证工作提出建议。

第十一条 检察人员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不能发表本案是否可以批准逮捕、起诉或公安机关可以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意见。

参加重大案件讨论的检察人员,应当制作《参加案件讨论笔录》。笔录的内容应当包括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案由、案件基本情况、讨论情况、检察人员在讨论中发表的意见等。

第十二条 参加公安机关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的检察人员,可以与侦查人员共同研究勘验、检查、复验、复查方案,对勘验、检查、复验、复查工作提出建议。

参加公安机关勘验、检查、复验、复查,应当制作《参加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笔录》,笔录的内容应当包括勘验(检查、复验、复查)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有关事项、结论等。

第十三条 开展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的检察人员,应当把提出的侦查取证意见、建议以及采纳情况等记录在案,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应积极回应介入侦查活动的检察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和落实情况、不予采纳的理由或未落实的原因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送检察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加强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相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第十六条 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检察人员发现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违法的,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有关规定实行监督。

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 篇2

一、明确检察机关对于批准逮捕的案件有引导侦查权

在我国, 无论在立法实践上, 还是在法学理论上, 检察机关既是公诉机关, 又是法律监督机关, 在刑事诉讼中承担控诉和法律监督双重职能。从检察机关承担控诉职能的角度看, 侦捕诉职能具有一致性, 因而, 为保证国家刑事追诉权的有效行使, 立法中应当明确检察机关对于批准逮捕的刑事案件有引导侦查权, 由承办人员引导侦查人员围绕指控所需, 准确全面地收集、固定证据, 使得证据逐步达到控诉标准, 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 实现控制犯罪的刑事诉讼目的。

建议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对于捕后案件的引导侦查权, 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005年, 在全国第二次侦查监督工作会议上就推出一项制度, 在这项制度中, 明确对于证据未达到逮捕条件的重大刑事案件, 但具备补充、完善证据的条件的, 为了保障有效追诉犯罪, 可以在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后, 按照移送起诉的条件引导侦查, 充实、完善、固定相应证据。

有学者提出, 检察机关的引导侦查权应当贯彻侦查活动的始终。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检察机关过早介入侦查活动, 一方面不利于公安机关积极性的调动, 另一方面将不利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职能的实现。笔者认为, 除重大、复杂案件, 需要检察机关派员提前介入外, 对于尚未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 检察机关不应过早引导侦查。这是因为逮捕是一项短期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是一把双刃剑, 使用不当则会侵犯人权。检察机关在行使逮捕权时更多的是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能, 更为强调对侦查权的监督和控制,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检察机关在批捕中履行的就是中立、超然的法院角色。捕、侦分离是诉讼规律的科学总结, 也是国际司法的通行做法。不能一味强调检警配合, 不然则会削弱捕、侦两个环节的相互制约, 牺牲逮捕的中立性, 不符合正当程序原则。

二、强化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及撤案活动的制约、监督

刑诉法第87条虽然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有立案监督权, 但法律没有规定, 如果公安机关对于检察机关监督立案的案件置之不理或者消极侦查, 检察机关有权采取哪些措施加以纠正。法律上的缺陷, 导致在司法实践中, 监督立案而成案的比例很少。为使得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权落到实处, 立法上应当明确, 如果公安机关接到检察机关立案通知仍然不立案, 或虽然立案但立而不侦、拖而不查, 检察机关认为确实应当追究时, 可以直接报请上一级检察机关审查决定后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并对下一级公安机关拒不立案或立而不侦的情况予以通报。

有学者提出, 对于公安机关仍不立案的, 检察机关可以直接立案侦查, 即赋予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对此, 笔者认为赋予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追诉权的有效行使, 但违背了侦捕分离的国际司法通则, 容易造成检察机关自侦自捕自诉的局面。在我国, 无论是上下级检察院之间还是同一级检察院内部上下级之间, 都体现了检察一体化的特征, 赋予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 显然违背了权力制约原则。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所作的论述,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 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而且检察人员并不具有一定的侦查能力和素质, 时间及精力上也不能保证机动侦查权的需要。

此外, 关于撤销案件。刑诉法第130条赋予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权力, 且规定公安机关自行撤案后只须通知原批准逮捕的检察机关。依照刑诉法的规定, 案件一旦被撤销, 检察机关就无法对此加以制约、纠正, 即使公安机关的撤案决定是错误的。因此, 应当设立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权的救济机制。立法上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在作出撤案决定后, 立即将撤案决定书及案件材料复印件移送原批准逮捕的检察机关备案审查, 检察机关应指定专人审查撤案决定是否依法作出并予以监督。

三、扩大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强制性处分的审查决定权

根据现行法律, 公安机关采取除逮捕外的强制措施及搜查、扣押、检查等涉及公民财产权利的侦查行为, 均由内部的权力部门自行决定, 不受其他外部机构的审查和授权。为了加强对于侦查行为的事前监督与控制, 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司法令状”制度, 扩大我国检察机关对侦查中采取强制性措施的审查决定权。笔者建议, 对上述侦查活动中对人身采取强制措施决定的, 立法应当授权检察机关事前予以审查批准, 以紧急情况为例外, 公安机关可以事先采取强制措施, 事后立即报检察机关审查其合法性及必要性, 如果不合法或不必要, 则立即解除强制措施;对上述侦查活动中针对财产采取的强制处分决定, 应当授权检察机关派员直接参与, 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或不适用的情况, 经检察机关批准依法予以解除。

四、完善检察机关对延长羁押期限的法律监督

由于立法层面的不完善, 检察机关在审批延押过程中不当的操作极易导致延长羁押期限与隐性超期羁押 (1) 的尴尬重合, 严重侵犯了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完善立法, 以羁押例外、羁押期限成比例为原则明确延长羁押期限的条件, 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但在尚未修改刑诉法的前提下, 如何完善检察机关对延押的审批机制, 真正实践法律监督职能, 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 公安机关报请延长羁押期限, 应将案件材料复印件及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所作的延押合理性报告一起移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防止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因对案情的不了解, 对侦查进程的不了解而错误判断是否有延长羁押期限的必要, 无法有效实现对延长羁押期限的侦查监督, 保障被羁押人的权利。

另外, 现行刑诉法还应当明确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延长拘留期限实施监督, 防止公安机关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作扩大解释, 随意延长拘留期限。近几年来, 各级检察机关开始了刑拘监督工作的试点工作。例如, 某市人民检察院在日常办理案件过程中加强对刑事拘留措施的审查, 会同公安机关制定了刑拘信息共享、备案审查制度, 会同监所部门听取刑拘入所人员意见制度, 进一步规范监督程序。

五、明确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纠错机制中的调查权、制裁权

司法实践中, 原本承担惩处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秩序重任的警察却出现种种扭曲、变形, 警察在侦查活动中侵犯犯罪嫌疑人或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屡有发生。承担着侦查活动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不仅要及时发现侦查中的违法行为, 而且还必须及时通过法律手段予以纠正, 以确保侦查活动的合法性。

笔者认为, 检察机关对于依法获取的违法侦查行为线索, 应当有权进行调查。检察机关发现有违法线索, 经检察长批准, 应当调查核实。在调查过程中, 可以讯问在押犯罪嫌疑人, 询问被害人、证人, 采取查询、勘验、辨认、鉴定等调查措施, 查阅案卷材料, 依法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 但不得使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

对于经调查核实的违法侦查行为, 笔者认为, 检察机关应当有权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在一些国家, 对警察违法或拒不接受检察官指示的, 一般规定有实体法上的后果和程序法上的后果。前者如追究刑事责任、由所在机关或者上级给予纪律处分、由惩戒委员会予以惩戒或罢免;后者如宣布程序无效、排除非法取得的证据等。在我国, 检察机关对于违法侦查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一是对于一般违法行为, 检察机关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另行指派侦查人员, 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违法侦查人员, 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纪律处分;二是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 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反渎职侵权部门进行立案;三是对涉嫌收受贿赂犯罪的, 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反贪部门立案查处。

对于上述违法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 检察机关应宣布其无效, 对其非法收集的证据予以排除, 对其违法行为给诉讼参与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书面建议其所在的公安机关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赔偿。鉴于我国侦控相互制约的原理, 公安机关对于检察机关的制裁措施, 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议复核。检察机关上述建议和决定不被公安机关接受而又不提出复议的, 作出原决定的检察院应向上一级检察院报告, 并按上一级检察院的决定执行。

参考文献

[1]慕平.刑事诉讼监督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89.

[2]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259.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上) [M].张雁深,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156.

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 篇3

一是督促公安机关建立“刑事撤案备案审查”制度。下级公安机关作出撤销案件决定后,应当在3日内书面报告上级公安机关,上级公安机关指派专人进行审查后,10日内作出同意或者纠正意见。检察机关有权定期了解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撤案,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改正。这其中符合立案条件的,应监督公安机关立案。

二是从立法层面细化对刑事撤案的检察监督。201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其第7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与检察机关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和沟通机制,及时通报发案、立案、破案、撤案情况”。依据法律和地方法规,应探索建立同级检察机关监督制约机制。首先,侦查机关对已立案的案件,应在3日内将案件来源、立案的理由和证据材料及时移送同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备案。侦查监督部门应派专人对侦查机关移送的立案材料进行个案审查、跟踪监督;其次,侦查机关拟撤销案件的,应在作出撤案件决定前3日,将撤销案件的理由和根据、证据材料移送同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备案审查。侦查监督部门应指派专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撤案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撤案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侦查机关继续侦查、呈请批准逮捕或移送审查起诉。侦查机关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该决定的检察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上一级检察机关复核。

三是明确监督重点。应结合本地区特点,明确撤案监督重点。如某地轻伤害案件违法撤案情形较多,则应将轻伤害类型案件作为监督重点,并重点审查补充鉴定、重新鉴定意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9条的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因此,公安机关对轻伤害和解案件自行撤案违法。首先,对于补充鉴定、重新鉴定申请,要严格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44条、245条、246条规定的条件、审批程序作出决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意见书应当由公安或检察机关的法医提出文证审查意见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其次,公安机关应适时建立并更新“出具虚假鉴定意见鉴定机构黑名单制度”,对于出具过虚假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要将其列入该名单,并将名单下发至各办案单位,要求其在进行司法鉴定程序中,审慎委托该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四是主动发现监督线索。检察机关通过定期开展对刑事强制措施的专项检查来发现监督线索。如公安机关将刑事案件转治安处罚案件的、刑事拘留到期后未报捕也未起诉的、刑拘后直接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从审核强制措施入手,进而监督撤案决定是否合法。

五是加强协作配合。检察机关应与公安机关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机制,指定专人担任信息联络员,定期交流、通报案件信息,掌握立案、撤案的第一手资料,为了确保共享资料的真实、全面、准确,应在具体的工作办法中赋予检察机关调阅公安机关原始台账的权力。在条件成熟时,检察机关可与公安机关协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公检之间的“刑事立案、撤案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立案、撤案情况的常态掌控和监督。

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 篇4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工作规定的通知

银监发〔2014〕53号

各银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国家安全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国家安全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储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银监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2014年12月29日

(此件发至银监分局,各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国银行分行)

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单位或个人涉案存款、汇款等财产的行为,保障刑事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

—1—

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协助查询、冻结”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单位或个人在本机构的涉案存款、汇款等财产的行为。

第四条 协助查询、冻结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合规、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完善信息系统,依法做好协助查询、冻结工作。

第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总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分行指定专门受理部门和专人负责,在其他分支机构指定专门受理部门或者专人负责,统一接收和反馈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要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专门受理部门和专人信息及时报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上述信息发生变动的,应当及时报告。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接到协助查询、冻结财产法律文书后,应当严格保密,严禁向被查询、冻结的单位、个人或者第三方通风报信,帮助隐匿或者转移财产。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或者解除冻结时,应当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持有效的本人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和加盖县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公章的协助查询财产或协助冻结/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办理,但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六条情形除外。

无法现场办理完毕的,可以由提出协助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指派至少一名办案人员持有效的本人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和单位介绍信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取回反馈结果。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办

—2—

理查询、冻结或者解除冻结时,应当对办案人员的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以及协助查询财产或协助冻结/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进行形式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留存上述法律文书原件及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复印件,并注明用途。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妥善保管留存的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复印件,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需要跨地区办理查询、冻结的,可以按照本规定要求持协助查询财产或协助冻结/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有效的本人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办案协作函,与协作地县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联系,协作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协助执行。

办案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可以通过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信息化应用系统传输加盖电子签章的办案协作函和相关法律文书,或者将办案协作函和相关法律文书及凭证传真至协作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协作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接收后,经审查确认,在传来的协助查询财产或协助冻结/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上加盖本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印章,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持有效的本人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一条 对于涉案账户较多,办案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需要对其集中查询、冻结的,可以分别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需要查询、冻结的账户属于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办案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出具协助查询财产或协助冻结/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逐级上报并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相关业务部门批准后,由办案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指派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持有效的本人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和上述法律文书原件,到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或其授权的分支机构要求办理。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需要查询、冻结的账户分属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办案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出具协助查询财产或协助冻结/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逐级上报并经省

—3—

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指派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持有效的本人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和上述法律文书原件,到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或其授权的分支机构要求办理。

第十二条 对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提出的超出查询权限或者属于跨地区查询需求的,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内部协作程序,向有权限查询的上级机构或系统内其他分支机构提出协查请求,并通过内部程序反馈查询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第十三条 协助查询财产法律文书应当提供查询账号、查询内容等信息。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无法提供具体账号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提供的足以确定该账户的个人身份证件号码或者企业全称、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积极协助查询。没有所查询的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如实告知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并在查询回执中注明。

第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的信息仅限于涉案财产信息,包括:被查询单位或者个人开户销户信息,存款余额、交易日期、交易金额、交易方式、交易对手账户及身份等信息,电子银行信息,网银登录日志等信息,POS机商户、自动机具相关信息等。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抄录、复制、照相,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关复制材料上加盖证明印章,但一般不得提取原件。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要求提供电子版查询结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采取必要加密措施的基础上提供,必要时可予以标注和说明。

涉案账户较多,需要批量查询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同时提供电子版查询清单。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接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协助查询需求后,应当及时办理。能够现场办理完毕的,应当现场办理并反馈。如无法现场办理完毕,对于查询单位或者个人开户销户信息、存款

—4—

余额信息的,原则上应当在三个工作日以内反馈;对于查询单位或者个人交易日期、交易方式、交易对手账户及身份等信息、电子银行信息、网银登录日志等信息、POS机商户、自动机具相关信息的,原则上应当在十个工作日以内反馈。

对涉案账户较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办理集中查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应当在前款规定的时限内反馈。

因技术条件、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反馈的,应当向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说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反馈。

第十六条 协助冻结财产法律文书应当明确冻结账户名称、冻结账号、冻结数额、冻结期限等要素。

冻结涉案账户的款项数额,应当与涉案金额相当。不得超出涉案金额范围冻结款项。冻结数额应当具体、明确。暂时无法确定具体数额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在协助冻结财产法律文书上明确注明“只收不付”。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明确填写冻结期限起止时间,并应当给银行业金融机构预留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提供手续齐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立即办理冻结手续,并在协助冻结财产法律文书回执中注明办理情况。

对涉案账户较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办理集中冻结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一般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采取冻结措施。

如被冻结账户财产余额低于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要求数额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冻结期内对该账户做“只收不付”处理,直至达到要求的冻结数额。

第十八条 冻结涉案存款、汇款等财产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作出原冻结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在冻结期限届满前按照本规定第八条办理续冻手续。每

—5—

次续冻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续冻没有次数限制。

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冻结涉案存款、汇款等财产的期限可以为一年。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按照原批准权限和程序,在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冻手续,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冻结期限届满,未办理续冻手续的,冻结自动解除。

第十九条 被冻结的存款、汇款等财产在冻结期限内如需解冻,应当由作出原冻结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出具协助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持有效的本人工作证或人民警察证和协助解除冻结财产法律文书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办理,但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六条情形除外。

在冻结期限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自行解除冻结。

第二十条 对已被冻结的涉案存款、汇款等财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不得重复冻结,但可以轮候冻结。冻结解除的,登记在先的轮候冻结自动生效。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冻的,优先于轮候冻结。

两个以上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要求对同一单位或个人的同一账户采取冻结措施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协助最先送达协助冻结财产法律文书且手续完备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冻结手续。

第二十一条 下列财产和账户不得冻结:

(一)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

(二)特定非金融机构备付金;

(三)封闭贷款专用账户(在封闭贷款未结清期间);

(四)商业汇票保证金;

(五)证券投资者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存款保险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

(六)党、团费账户和工会经费集中户;

(七)社会保险基金;

(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九)住房公积金和职工集资建房账户资金;

—6—

(十)人民法院开立的执行账户;

(十一)军队、武警部队一类保密单位开设的“特种预算存款”、“特种其他存款”和连队账户的存款;

(十二)金融机构质押给中国人民银行的债券、股票、贷款;

(十三)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组织机构、银行间市场集中清算机构、银行间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经国务院批准或者同意设立的黄金交易组织机构和结算机构等依法按照业务规则收取并存放于专门清算交收账户内的特定股票、债券、票据、贵金属等有价凭证、资产和资金,以及按照业务规则要求金融机构等登记托管结算参与人、清算参与人、投资者或者发行人提供的、在交收或者清算结算完成之前的保证金、清算基金、回购质押券、价差担保物、履约担保物等担保物,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十四)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规定不得冻结的账户和款项。

第二十二条 对金融机构账户、特定非金融机构账户和以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组织机构、银行间市场集中清算机构、银行间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经国务院批准或者同意设立的黄金交易组织机构和结算机构、支付机构等名义开立的各类专门清算交收账户、保证金账户、清算基金账户、客户备付金账户,不得整体冻结,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经查明冻结财产确实与案件无关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在三日以内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及时解除冻结,并书面通知被冻结财产的所有人;因此对被冻结财产的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因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造成被冻结财产的单位或者个人损失的除外。

上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认为应当解除冻结措施的,应当责令作出冻结决定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解除冻结。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内部授权审批流程办理协助查询、冻结工作。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协助查询、冻结工作做好登记记录,妥善保存

—7—

登记信息。

第二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完毕冻结手续后,在存款单位或者个人查询时,应当告知其账户被冻结情况。被冻结款项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冻结有异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告知其与作出冻结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联系。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快速查询、冻结工作机制,办理重大、紧急案件查询、冻结工作。具体办法由银监会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另行制定。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电子化专线信息传输机制,查询、冻结(含续冻、解除冻结)需求发送和结果反馈原则上依托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专网完成。

银监会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制定规范化的电子化信息交互流程,确保各方依法合规使用专线传输数据,保障专线运行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第二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接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账户要求后,应当立即进行办理;发现存在文书不全、要素欠缺等问题,无法办理协助查询、冻结的,应当及时要求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采取必要的补正措施;确实无法补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回执上注明原因,退回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提出的不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协助冻结要求有权拒绝,同时将相关理由告知办案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协助查询、冻结工作中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先行办理查询、冻结,并提请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

—8—

正,并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必要时,予以通报批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被查询、冻结单位、个人或者第三方通风报信,伪造、隐匿、毁灭相关证据材料,帮助隐匿或者转移财产;

(二)擅自转移或解冻已冻结的存款;

(三)故意推诿、拖延,造成应被冻结的财产被转移的;

(四)其他无正当理由拒绝协助配合、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本规定,强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协助工作,其上级机关应当立即予以纠正;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协助查询、冻结工作纳入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对在协助查询、冻结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给予表彰。

第三十一条 此前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工作的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二条 非银行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查询、冻结单位或个人涉案存款、汇款等财产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共同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内”包括本数。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表哥“被移交司法机关 篇5

法机关处理

2013年02月23日 03:54来源:京华时报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经陕西省纪委进一步调查,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任职期间严重违纪并涉嫌犯罪。经陕西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杨达才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陕西省纪委2012年9月21日曾宣布,鉴于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笑脸”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陕西省纪委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

调查表明,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依据有关纪律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经省委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 篇6

关于在XX县公安局设立检察官办公室的

实施意见

为了加强配合,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讼时间,提高案件质量和诉讼效率,经双方协商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模式

1、办公配备

检察官办公室人员由检察院推荐出年富力强、精通业务、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作为人选,经院党组考察后确定。检察官办公室设在公安局内,由公安局提供专门场所进行办公。公安局指定法制科与检察官专门联系,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

2、办公原则

派驻检察官履行职能要坚持依法诉讼、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工作原则,坚持参与不干预、引导不主导、言论不结论的工作方式。在介入案件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检察官、公安局认为有必要的案件,检察官均可适时介入。

3、具体职责

(1)对所在的公安局科、所、大队承办的的案情重大、疑难、复杂及适用法律有争议等刑事案件提前介入,从侦监、公诉的角度引导侦查、取证;(2)动态的掌握公安局办理案件的情况,对侦查活动实行同步监督;(3)通报刑事案件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及此后的诉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侦查机关共商应对措施;(4)对特殊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何种强制措施提供参考意见;(5)定期就审查逮捕、诉讼过程中发现的影响诉讼顺利进行且具有普遍性的侦查不规范行为与侦查机关共商解决对策。

二、工作目的

1、提高案件质量和诉讼效率

一方面,派驻检察官提前介入案件,引导侦查,在证据收集上起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作用;促使侦查人员更注重程序公正,杜绝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的现象,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案件移送检察机关,证据完整、程序正当,促进了侦查公正的规范。另一方面,在检查环节承办人了解案情更加及时、简便,促进批准逮捕率提高,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数量降低,从而确保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2、引导侦查明确取证方向

公安局办理的案件多为盗窃、诈骗和故意伤害。案件虽小,但往往难以认定,加之对日益繁多的司法解释把握不及时,侦查人员在侦办工作中出现一些盲点或误区,派驻检察官适时介入起到了引导侦查、明确取证方向的作用。

3、促进刑事和解工作

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 篇7

【摘 要】本文对基层公安机关推进法治公安建设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建设法治公安面临的困境和原因,针对实际提出:完善立法基础,增强法治公安的执法底气;加强舆论导向,营造法治公安建设的良好氛围;打牢公安主业,筑牢法治公安建设的坚实根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法治公安建设的素质保障四点对策。【关键词】法治公安;建设:对策

依法治国,实现公平正义,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法治中国的全面部署,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建设法治公安,是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如何有效建设法治公安,已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建设法治公安面临的困境

当前,在公安机关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公安工作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困境。

(一)立法存在缺陷。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而目前立法存在的一些缺陷,造成了法律对公安执法支撑不足,甚至陷于被动。一是信访条例缺乏法律依据。当前很多的社会矛盾难于从根本和法治角度得以解决,难以实现标本兼治,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上访和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直接转移了公安。二是网络领域的立法欠缺。针对网络安全、网上违法犯罪和经济犯罪、药品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立法欠缺,导致公安在查处打击时缺乏法律依据或无法可依。尤其是当前网上违法犯罪急剧增多,对传统维稳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而目前尚未有规范上网行为的有效立法。三是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明显滞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和一些条文已经滞后。比。

社会,并利用互联网等舆论平台发泄不满和恶意炒作。而警察往往处于各类社会矛盾和舆论的焦点,当发生警民矛盾或涉警案事件时,公众、媒体、监督机关、社会舆论往往以求全责备的眼光来质疑、指责、深挖警察过错,有的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在警察有过错时,涉事公安机关和警察无疑会遭到从严追责;而在警察无过错时,则常常会“低调”的来平息事态。由此变相迁就、助长了侵害警察的言行,导致了警察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被动执法现象和执法不到位。

(四)自身条件欠佳。从自身来看,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公安主业不强,出现了案件高发而破案率偏低、管理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不高等被动局面,直接影响了公安法治建设进程。一是公安职责定位不清,导致基层民警不堪重负。公安在明确法律职责任务定位中,又在不同时期自加了一些主动式、被动式的“大包大揽”情况。如原来提出的“有困难,找警察”承诺,导致了让警察送手纸、开门锁、找媳妇、关水龙头等尴尬问题;而支持地方党委政府安排公安参与各种非警务活动,则导致了公安负担加重。由此使公安长期处于必须“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的被动境地,导致了公安民警不堪重负和工作重心方向摇摆不定。二是基层警力不足,导致大量使用辅警影响执法权威性。目前基层公安警力不足,加上地方政府财政原因,由此导致了大量使用其它单位剩余人员和照顾新招村主干及大中专毕业生为辅警,更是在辅警、城管、巡逻队员的服装上几乎同公安民警一样,普遍参与了执勤执法等活动,由于一些人员素质低,不但严重损坏公安形象、影响执法的规范性、权威性,还让一些民警滋生了惰性,将一些自己该做的事交给了辅警去做。三是队伍素质不高,导致公安机关的形象不佳。部分执法主体人员敬业精神、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偏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把工作看着是一种谋生工具,缺乏职业感和进取心;个别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办人情案,严重的影响了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当从公安自身 的建设上找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执法理念有待增强。一直以来,基层公安总是过分强调警力少、工作量大,过分纠结警务保障上的不足,导致执法观念发生错位,忘记了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执法办案始终跳不出就案办案的怪圈,往往就事论事、就办案讲办案、就处理谈处理,不能通过执法办案来教育人、感化人和改造人,缺乏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

(二)执法责任心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以执法者自居,讲管理的多,讲服务的少,讲打击的多,讲保护的少,警民之间缺少沟通与互动,导致执法思想发生偏差。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现实中的领导干预、经费紧张、非警务活动乃至管理制度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感到无可奈何,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执法质量。

(三)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民警执法素质不强、执法本领不高,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方法不多,眼界不宽,手段单一,执法管理粗放,民警法律法规知识更新滞后,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防范现象突出,执法办案不能由个案查处向行业整治、由单打独斗向警务联动转变,执法办案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相适应。

(四)执法公信力有待提升。执法环境偏紧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公信力的缺失,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民警素质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徇私情、枉栽断,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不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影响了公安机关执 法的公信力,也导致一些社会舆论导向偏离主流。

三、建设法治公安的对策

公安法治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败。笔者认为,针对当前面临的“四大困境和原因”,应着力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一)完善立法基础,增强法治公安的执法底气。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会议上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公安机关应主动与检、法、司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执法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能作用,积极通过法定程序联合提请立法机关,及时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执法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一是制定出台信访法或修改完善信访条例。从法律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从根本上避免将大量的上访和不同类型矛盾纠纷问题,直接转向公安,为有效解决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问题提供法律支撑。二是制定上网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网上违法犯罪定义、范围、种类和法律责任,并配套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增设相应处罚条款,在保障单位、公民合法正常通信自由和隐私的前提下,将有线、无线上网活动及设施全部纳入依法监管范围,以法律形式明确实名制上网、各职能部门职责和惩治网上违法犯罪的法律规定,推动“网上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同时,制定针对经济犯罪、药品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立法,确保有关执法活动有法可依。三是修改完善人民警察法。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警察职责权力,从法律层面保障警察执勤执法活动及其他合法权益,支持、鼓励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明确侵害警察的法律责任,规定“袭警入刑”,并对应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明确界定“非警务活动”定义、种类、范围,并从法律上明文禁止。四是制定出台《辅警管理条例》或地方性法规。重点是:明确辅警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勤务制度,明确其参与执法范围,规范其不同于人民警察的着装,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

公安机关鉴定期限 篇8

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检验、鉴定。重新检验、鉴定应当另行委托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由原检验、鉴定机构另行指派鉴定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重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重新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重新检验、鉴定以一次为限。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第十八条规定: 公安机关受理伤害案件后,应当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第十九条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人身伤情鉴定标准和被害人当时的伤情及医院诊断证明,具备即时进行伤情鉴定条件的,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应当在受委托之时起24小时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在3日内出具鉴定文书。

对伤情比较复杂,不具备即时进行鉴定条件的,应当在受委托之日起7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对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或者伤情复杂,一时难以进行鉴定的,待伤情稳定后及时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般来说对于可能会造成后遗症的外伤,法医会等上3个月才能鉴定,因为这会涉及伤者愈合的问题,3个月以后就是终身的伤了,鉴定没有明确过期的时限,你用刀坎伤被人的颅骨,这本就属于轻伤了,有后遗症的话就属于重伤,轻伤以上只要受害者告了,公安都要对其处理(必须刑事拘留),轻微伤可以用调解,性质还有点恶劣,不清楚你们的实际情况,现在全国都在扫黑除恶,你最好安分点,因为你有案底了的,取保不代表你不会再进去坐牢,你现在该做的就是出钱让他好好的治疗,没留什么后遗症就好,态度要诚恳,不要激怒对方,只要你们双方达成协议,对方不予以追究,可以申请撤案或者判缓刑(缓刑简单来说就是不用再进去坐牢,但是缓刑期间你不能表现不良,表现不良的话随时可以关进去),只要法院做出判决,就不可能更改了,不过判了缓刑的人,5年之内不能再犯同一罪,否则就是累犯,会重判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的道路状况等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接到报案后五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自我鉴定《公安机关鉴定期限》。

检验、鉴定应当在二十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经地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十日。检验、鉴定周期超过时限的,须报经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扩展阅读篇】

上一篇:教案范爱农下一篇:小学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