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文化(精选8篇)
廖沧辉
摘要:从加强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分析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目标,阐述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方法与步骤,对研究与开展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并加强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战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商业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是一种面向国内外市场,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开放型企业制度,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极大地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管理,同时大大开阔了银行员工的视野和胸怀,也为金融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搏击驰骋的广阔天地。国内现阶段商业银行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而且还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建设为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针对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通过不断地导入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育员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行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优秀团队,才能为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才能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因此,构建与大力实施有核心竞争力的银行企业文化,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企业的形象,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当今世界上的知名银行都是从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出发,提炼形成有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价值理念培养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品牌制胜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使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银行特点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是银行广大员工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统一现有员工思想、振奋员工精神、凝聚和塑造员工队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银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以准确的经营发展策略和良好的机制建设,在大力拓展市场、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优良社会形象和高素质团队,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创造出优异经营业绩。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文化建设在经营管理中的精神凝聚、文化融合、形象推广、机制激励和业务推动作用将日益显得紧迫与重要。因此,为进一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团队精神和员工凝聚力,制定切合银行发展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深入传导具有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促进银行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高立意,低起点,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要求,遵循“科学性、创新性、长效性”,才能把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抓出成效。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纵观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的整个历史,可以看到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认为,在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的因素,人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和主旋律,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息息相关,立足于员工队伍的建设,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因此,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把人的因素摆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时代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到有利于银行持续发展的方向上来。
(二)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银行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银行的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发展目标、经营战略、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队伍状况的实际出发,并考虑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银行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既体现先进性、导向性要求,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推进银行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三)必须坚持重在创新。既要继承银行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当前实际,更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在银行的统一要求下,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企业文化进行充实、提炼和创新,进一步突出特色,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银行发展的要求。
(四)必须坚持重在建设。要以深入宣传贯彻企业精神、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及银行标识为突破口,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和推进员工队伍的观念转变和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努力促进员工队伍的全面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宣传银行发展成就的平台,不断提高银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必须坚持员工广泛参与。员工的广泛、积极参与,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要通过广泛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教育,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形成强劲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让全体员工消化吸收,真正提高员工的素质。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下,建立起适应当前银行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反映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增强银行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银行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银行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银行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具体说来,(一)核心理念深入人心
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使全行广大员工正确理解和把握银行对外宣传语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深刻内涵,增强员工对银行历史使命和核心理念的认同感,实现个人价值追
求与银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自觉投身银行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形象标识统一规范
要制定与实施《银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手册》,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统一各项视觉表征,统一办公事务类用品、广告宣传类用品、公关事务类用品的制作,充分体现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三)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注重行容行貌及营业办公环境建设。营业场所布局统一,环境整洁舒适,服务设施齐备,安全保障有力;有良好的办公环境,有基本的学习活动场所,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有规范的着装要求和明确的行为准则要求。
(四)人际关系和谐顺畅
全体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归属感、自豪感和敬业精神,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各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部门间、员工间关系融洽,民主氛围浓厚,内部和谐,凝聚力强,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局面。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银行企业文化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性要求,银行文化建设应在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态文化三个层面上,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向前推进。
(一)加强观念形态文化建设
银行观念形态文化主要包括新时期银行精神和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的核心内涵。
1、大力宣传和弘扬“以人为本、创新进取、团结奉献” 等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和“诚信为本、2、建立企业文化行为准则体系,使员工形成勤于工作、敏于创新、敢于竞争、勇于战胜自我的工作风貌,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跨部门弹性组织活动,倡导“沟通、协作、分享、感恩”,强化执行力文化的培育。
3、树立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内部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始终围绕和体现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各项工作都能把着眼点放在人上,深入倡导和实践“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励人、激发人、造就人”的核心文化,打造优秀团队,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4、秉承智慧经营创造财富策略,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契机和发展空间,在不断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使创新文化深入贯穿到银行内部系统、组织架构、产品研发、管理模式、营销策略、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有效激发员工的创业激情。
(二)加强制度行为文化建设
制度行为文化是观念形态文化的动态反映。加强制度行为文化建设,要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对银行和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并把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作为弘扬新时期银行精神、培植企业理念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1、建立完善员工行为规范,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职业素质。
员工良好行为的形成,既要靠教育灌输引导,也要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要以银行精神和银行文化核心内涵为指导,按照银行一贯推崇的要求,根据岗位要求,健全完善《员工守则》、《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员工岗位职责》等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不断完善符合银行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各项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以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指引工作运行和业务开展,强调工作过程的把控,强化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对各级员工的监督和约束,使之成为员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竞聘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考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力度,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岗位能手等实行重奖,以激发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到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3、健全和完善员工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完善学习培训制度,突出抓好员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培训。要优化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银行改革发展需要的员工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内外部的优势,搞好员工的学习培训,采取脱产轮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4、建立培养选树典型制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
培养与选树典型是银行的传统和优势,要将典型培养、选树、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培养选树典型既要能体现银行精神、展现银行形象的重大典型,又要能体现岗位特色的岗位明星,充分挖掘体现银行精神和银行先进理念的模范人物及典型事件,形成银行文化的品牌资源,发挥先进典型对员工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员工队伍中形成学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物质形态文化建设
物质形态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创造的物质成果和各种文化设施的总和,主要包括各种银行产品、设备设施、生产环境、文化阵地、企业标识等内容。
1、打造银行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要充分利用实践锤炼形成的队伍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力争强化与创造出反映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科技创新水平和开拓市场能力的产品、技术、服务品牌。利用品牌的市场开拓力和形象扩张力,塑造银行良好信誉和形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强化银行统一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严格遵照银行统一标识、用品、品牌、广告等,以此规范并影响员工的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银行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进一步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与提高员工的办公环境和学习娱乐设施,不断改善与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努力把银行建成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文化繁荣、员工凝聚力强的精品商业银行。
4、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礼仪和文体等活动作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展示银行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密切员工关系的重要纽带和加强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要开展入行教育、任职宣誓和各种形式的礼仪活动,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行歌。要积极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活动、重大节庆活动、送温暖活动、领导拜访慰问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展示银行良好形象,使广大员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银行各级领导尤其是银行主管要担负起企业文化推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由银行高管、文化建设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主管组成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承担银行文化建设的规划制定、宣传引导、活动组织和持续推进责任。要充分调动综合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和党、团、工会组织的群众发动、思想沟通、意见反馈的桥梁纽带作用,齐抓共管,共同致力于企业文化在全行的深化建设。
(二)为企业文化建设骨干人员搭建成才平台和职业发展空间,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和选拔人才,组织和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才队伍。要建立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和水平。
(三)实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其应具有的文化素质作为员工招聘、评选先进、职务晋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根据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与要求,按照一定比例投入企业文化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企业文化宣传贯彻、人员培训、文化设施的建设、企业文化工作奖励等工作。
六、企业文化实施的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进行,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启动推进阶段
主要工作是整合文化资源,提炼并初步确立以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理念系统,重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同时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灌输核心经营理念。
主要工作内容是:
1、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战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方针与方案,协调、检查和监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整合提炼企业理念,形成员工行为规范。对银行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炼,从中提炼出银行的理念系统与行为规范,编制银行企业文化手册。
3、全面导入银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4、修订完善与企业理念相悖或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5、培训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力量,普及企业文化知识。
(二)逐步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是巩固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进一步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工作内容是:
1、在全系统推广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网络。
2、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银行企业文化核心内涵进行宣贯和推介。
3、推进学习创新型组织的建设。要立足于改进员工的思维模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学习环境,培养员工不断超越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形成学习与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培养绩效导向的经营理念,树立资本价值观念、成本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银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人性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5、促进员工个人价值观同企业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要深化人力资源和绩效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价值观。
(三)总结提高阶段
主要工作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总结、宣传,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使银行企业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为银行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主要工作内容是:
1、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全面评价,分析现状,总结成果,表彰先进,巩固成绩。要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找准工作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可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等形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
2、巩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修订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巩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促进内部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业务的有效发展。
一、拼贴与复制
正如弗·杰姆逊所言:“今天, 能指与所指的一切关系, 比喻性的或转喻性的都消失了, 而且表意链 (能指与所指) 也完全崩溃了, 留下的只是一连串的能指。”在商业广告中有关产品本身的信息所占比例正在变得越来越低, 而更多地倾向于突出受众的心理与情感的诉求。因此, 现代广告业更像是对于象征性符号的工业化生产, 而拼贴与复制正是现代广告术玩弄与操纵图像游戏的基本方式, 由于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以及印刷技术的巨大飞跃, 使得对图像的拼贴与复制变得越来越简便和容易做到。现代商业文化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制造大量的图像引导着大众的消费, 树立了无数的“消费偶像”。其原因就在于, 在商业文化所制造的一连串“漂浮不定的”能指泡沫中寄托着人们各式各样, 五光十色的梦想和追求。如永恒的青春、自由与幸福、高雅与另类、更高格调的品位、成功的感觉等, 而要得到它们很简单就是消费。可见, 现代人的消费行为满足的不仅仅是生理需求, 更重要的是对情感与心理诉求的满足。现代广告正是以种种诱人的图像作为中介, 通过提供给大众种种虚幻的承诺, 为人们最深层的欲望找到了依托和归宿, 这些最终导致了人们对于虚幻图像的消费代替了对实际物品的消费。
而在这一过程中, 一方面, 现代广告业为了赋予商品某种散发着诱惑力的光环, 往往会选择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 就是将传统文化符号中能够符合其感性诉求的图形, 通过简单的拼贴与复制将其所指转化为其商品的象征性的表达, 而由此带来持续不断地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消解与颠覆。另一方面, 由拼贴与复制构建的充满蒙太奇的后现代视觉景观中所呈现出时间的交错性与空间的不确定性, 会对现代人造成习惯性的时空混乱。而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图像与符号像幽魂一般扑向每一个人, 使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时常会产生“不知身在何处”的荒谬感, 在任意拼贴与剪辑的后现代语境中, 传统文化符号最终会沦为视觉汪洋中的一片片浮萍而四处飘散。
二、被“戏仿”的经典
以注重现世、鼓励占有、提倡消费的西方商业文化为核心的现代广告业, 注定只会为我们营造一种追求欲望、拒绝深度文化的虚幻的图像世界。不断膨胀的现代资讯对感官的无限制的刺激, 对深度意义的拒斥, 对消费文化的过度宣扬, 必然导致传统语义的失落。因此, 在西方商业逻辑的操纵下, 对于传统经典价值的表达退居其次, 替代以“调侃”或“戏仿”的游戏化的表述方式, 其审美不再追求深度解读, 而转向了纯粹感觉的体验, 最终感觉取代了理性成为价值意义的向导。而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由本质、核心、终极价值等所构成的“经典”, 在现代传媒那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包装与展示中被消解得无影无踪。而这种对传统文化与经典价值的“嘲弄”与“戏仿”, 恰恰反映了商业社会中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与经典价值的普遍心态。
现代商业文化对“经典”的戏仿在现代广告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突出,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被拉下神坛, 直接被挪用为商业艺术的护身符, 将传统“经典”价值中所包含的高品质、高格调的象征性以及非同一般的精英身份, 通过重新编码注入商品之中, 为受众提供一种文化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虚幻承诺, 对物的消费转变为对体验的消费, 变成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消费。这就是现代广告对传统经典文化符号如此青睐的原因。当下, 我们对于为洗衣机广告做背景音乐的《天鹅湖》, 为丰胸美体做广告的《蒙娜丽莎》, 为妇科药作宣传的《韩熙载夜宴图》, 为房地产广告做背景的香榭丽舍大道等这些早已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了。这种按照销售理念和商业逻辑为主导的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新编码, 造成了我们今天表面上充斥着已经变味的传统视觉符号而实质上又与传统文化隔离与断裂的后现代文化窘相, 而传统符号的“经典性”随之转化为商品的一部分被轻而易举的消费掉了。
三、被异化的个性
在强调“个性化”的时代里, 社会的群体感会逐渐丧失, 这就意味着在文化、种族、职业、性别与语言等方面上都存在差异的群体, 却最终只是通过消费选择的差别来体现其与众不同。“我的地盘我做主” (动感地带) 、“我选择我喜欢” (安踏) 等诸如此类的广告语无不暗示着一个追逐个性化、差异化的群体。“个性化消费”成为最具号召力的口号, 而在消费文化中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外壳下隐藏着的却是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商业策略。商业文化所提供的毕竟只是一种虚假的、批量生产的“个性”, 是集中了人们差异性的范例式的“消费偶像”。而人们通过消费所进行的虚幻的自我区分与自我确认的想象, 其实质不过是对产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某种标准式“消费偶像”的膜拜与趋同。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 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其能指与所指构建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牢固的符号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维系传统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与自我确认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认同是其核心, 是一切价值和行为的主体, 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物或神, 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也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而西方现代商业逻辑和消费文化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支离”与“解构”使得这种维系作用渐趋弱化, 而能够使传统文化符号存在与延续的历史维度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语义也已丧失殆尽, 进而沦为商业游戏的符码被随意代用。现代人转而依靠对物的消费来确定与维系对自我的认同以及身份的归属, 而这种维系是建立在“虚假承诺”与“偶像模仿”的基础之上, 所以并非牢固可靠, 因此, 人们往往就会非常轻易地失去自我认同与归属感, 变得愈加困惑, 这是生活在后现代中人们的通病。而这恰恰是现代商业社会与消费文化对传统文化最根本、最彻底的“解构”, 这种“解构”动摇的将是整个传统文化存在与延续的语境。
因此, 要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真正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仅仅靠一味地重复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民族样式与文化符号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即使在表面上样样都是中国的民族的, 但其内涵往往也早已不属于传统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历史维度和精神背景的文化, 在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对接与碰撞的过程中, 在商业文化对传统视觉文化不断颠覆与解构的境况之下, 无疑会破坏传统视觉符号体系的完整性, 使其“平面化”与“碎片化”, 最终很可能丧失了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而沦为商品的附庸。因此, 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文化贩卖者”的角色, 应当回归到当下对中国的文化构建上, 真正去研究中国当代的文化语境与格局, 用中国设计服务当下国人的真实需求, 体现新的时代风尚。
参考文献
[1]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健三译.台北:台北时报文化企业公司, 1993.
[2][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一种新文化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在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创造而成为独立的价值体系。这种文化融合、包容、创新、与时俱进将创造更大的繁荣与文明。
·商业插画的文化价值
现今,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资源。随着这几年商业插画的风靡,商业插画文化价值得到空前提升。从商业文化角度看,今天插画被广泛运用于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数码动画、网页设计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从学术文化角度看,受大环境影响,插画设计师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职业,因此很多大型艺术院校也开设了插画课程作为必修课。近几年市场上展现的作品已呈现出个性化与国际化的趋势;从艺术文化角度看,商业插画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例如在美国,欣赏插画已经成为大众习惯,由于使用范围广,这种艺术环绕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民众的精神文化,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价值。
1、插画涵义
辞典上的解释插画是:(1)插画、图解(2)例证、实例 (3)举例说明。《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书籍插图作出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现代社会的发展,插画的含义已从过去狭义的概念(只限于画和图)变为广义的概念,“插画”就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演变到具有商业价值的插图设计形式。
2、商业插画设计
所谓的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是“需求+信息+色彩”的一种视觉传达方式,目的都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设计大部分为商业性质、少部分为艺术性质。现代插画设计已退去传统绘画的制约性,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插画设计被广泛地运用到商业活动中,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的创新设计,与用户成了依附关系,所以,有了市场这个平台,插画的设计功能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便有了现在商业插画设计概念。
3、商业插画的文化
商业插画的文化相对其它艺术形式出现的比较晚,世界各国早期都是以商业插图形式出现,主要是运用在宗教文化读物中,大多用图形叙事形式真实描绘文本内容,以便于更广泛的传播,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普类刊物中,使得书籍变得生动有趣,深受消费者喜爱。中国民间早期年画也是商业插画文化的前身,可谓是历史悠久。商业插画的文化经过了长久发展走到今天才逐渐成熟,是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这种新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尊重、传承,成为新文化的代言者。
·商业插画设计的文化特征
设计是文化的载体,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文化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设计与文化从来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优秀的设计理念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能带给人精神享受。
21世纪是信息化与多元化的商业插画时代,其时代性、审美性、技术性、诉讼性、艺术性、原创性和形象性让人性化、生命化的设计萌生。
1、时代性
商业插画的产生、发展与社会变迁、进步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都要依附于文明发展。插画设计进入了商业化时代,繁琐个性的表现手法给予了商业插画更多的文化价值和涵义,赋予了它不同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与时俱进更具时代性特征。
2、审美性
文化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在创作、传播、阅读、存储等方面,都与传统作品不同,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成功的设计作品一般都很艺术化,但艺术只是设计的手段,而并非设计的任务,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设计者的意图就是要表现美,让人欣赏美。现代插画由于媒体、内容、表现手法、诉求对象的多样性,使它的审美标准也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
3、诉讼性
作为商品的形象代言,商业插画的诉讼特征是较为直接的,目的是要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提升品牌的价值,为企业或产品传递商品信息,是艺术与商业的一种图像表现,这也是新艺术文化的创新体现。
4、技术性
目前,随着艺术的日益商品化,新的材料、工具、工艺、电脑等技术的出现,插画设计师们不再局限某一种风格设计,广泛运用各种手段,给予插画另类的质感,工艺可以创作不同风格,电脑制作可以让原本复杂的绘画过程简单化,它们各有千秋,使插画获得更为广泛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5、艺术性
商业插画艺术是唯美的、生动的也是感性的,传统手绘技法给予它生活的气息。以比喻、想象、象征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以主观,真实以及美的感染力融合到广告、书籍、媒体、报刊、服装等载体中。
6、原创性
原创设计的意思就是内容不是抄录别人的,而完全是自己创作设计的,而原创的根本就是经验和想象力,而手绘可以增加设计表现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好的设计师应该都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插图师经常为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配画,所以题材大多来自设计师真实生活感悟,要像摄影师一样具有各自的表现题材和绘画风格。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具备商业价值的原创设计占据了设计活动的核心地位,因此作品则具备原创特征。
7、形象性
设计在商业应用上通常分为人物,动物等,运用图案表现商品形象,商品形象精美,线条,形态清晰明快,制作方便,所以覆盖面极广。
创新性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形成与发展不是偶然的,这是个累积的过程,打破传统寻求创新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只有“新”才能给文化带来新的血液和灵魂,也符合了时代的需求。
·个性化时代
商业插画不光表现艺术家或设计师的美学观念、表现技巧、甚至表现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由形式、写实、抽象、黑白关系、以及材料的运用,个性化的设计层出不穷,给予插画文化独特的风采,迎合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
1、主流个性设计
主流指的是已经被大多人接受而不排斥的东西,潮流则是主流的最前端,所谓的“潮人”指的就是潮流的人,时尚的人。例如:淘宝网络店(CARINONO卡里努努原创品牌)以潮流规则解密者和颠覆者身份出现,原创设计,个性潮流,工艺新颖,注重个人感受,拒绝被潮流程式化而淹没自己的个性,迎合现在潮流年轻人的主流个性时尚风。
2、非主流个性设计
非主流指被大众所不能接受的,认为异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另类过头的设计风格,很多插画爱好者们喜欢绘制一些另类、血腥的插画作品。例如:哥伦比亚Randy Mora的插画作品,其诡异的,神经质的,血腥的,木讷的画面令人咂舌。喜欢他作品的,总觉得画面中有一些疯狂的情绪让人抓不透,不喜欢的人觉得他的作品内容莫名其妙并且毫无美感。
不管是主流还是非主流,商业插画只是代表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某个环境是主流,到了另外一个环境就有可能变成非主流。因此,插画设计没有绝对的主流,也不会有绝对的非主流。
·数字化时代
1、电脑普及
电脑的普及使数字插画更加普及和高效。当传统绘画人还在为笔墨未干、作品难以复制苦恼不已时,可修改可复制的数字插画作品已印在成千上万的商业产品上了。一台电脑、一块手绘板,让更多插画设计师们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神奇般地把传统绘画艺术从纸和笔中解放出来,借助媒体很快走进千家万户,并形成视觉潮流,真正实现了最佳的视觉效果。
2、网络普及
网络加快了商业插画的发展,改变商业插画原有的涵义和形态,一方面是静态展现;另一方面是动态升华。自主性、互动性、即时性设计出现在网页界面中,不再是静态无趣的表现,有了动态、生动的一面,提升潮流文化的创意高度,赋予了作品特殊的质感。
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文化的融合
历史表明,不管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明体系。这两个文明的体系并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相互补充的。西方的研究是形而下的,是线性思维;而中国的思考是形而上的,非线性的,是超逻辑的。
1、民族文化融合
中华上下五千年,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铸成了今日灿烂的文明。中国有句古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种艺术,只有凸现出名族的特色,才是真正的艺术,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与现代艺术文化结合,能在视觉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发挥着人性光辉的文化内涵。
2、外来文化融合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就必须不断地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发展成巨大的创造力。科学地把握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必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对文化进行再认识,促进文化的再发展,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设计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商业插画设计在时代更替中不断突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打破传统设计表现,终于走到设计界前沿。传统的插画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设计需求,对于一个多元化的设计,不可能停留在某种状态中,民族文化大融合给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所以用现代的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来发展商业插画设计是时代的需求。
结语
商业插画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创意设计产业具有广泛的支持和渗透性,对社会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审美影响力。在国外,插画教育与市场结合的非常紧密,很多大学教授都来自著名设计公司,他们将最新最前沿的设计意识带到学校。目前中国各大院校开设商业插画课程作为必修课,市场上也开设专业插画培训机构,它越来越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产业。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印发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先将基础知识梳理并整体掌握;主要采取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难点 商业发展的因素.
【导入新课】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繁荣?那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商周时期(2)春秋战国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1)重农抑商政策 (2)商业的艰难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让学生找出条件,表现 学生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
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区别宋以前,和宋 2.古代大都市的发展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 (2). 扬州、成都 特点: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2)唐朝(3)两宋 (4)元朝(5)明清
2、政府对商业的政策 (1)朝贡贸易的特点: (2)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本课主要探讨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先看书,然后概括分析 小组讨论,再有小组长发言,后认真同学们一起探讨后,总结发言。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分层作业布置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 2、秦汉时期 3、隋唐时期 4、宋元时期 5、明清时期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2.古代大都市的发展
晋商商业伦理道德及其现代价值
晋商商业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信誉第一,讲求诚实守信;利以义取,讲求生财有道;修身正己、勤俭自律的.敬业精神;群体共赢,讲求互惠互利;倡导良贾、善贾、诚贾的晋商文化.晋商商业伦理道德的价值体现在:晋商商业伦理道德是对中国古代商业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晋商商业伦理道德对当代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作 者:张晓 Zhang Xiao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刊 名:生产力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PRODUCTIVITY RESEARCH年,卷(期):“”(5)分类号:B82-053关键词:晋商 商业伦理道德 价值
五、结论当今国内外知名企业无论是对于培训的认识,还是自身培训的方法、手段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任何有志之士都应该把员工培训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带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自觉的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但对培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培训水平和培训手段,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国际上企业员工培训的趋势不十分了解,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是不利的。商业银行的员工培训工作还任重道远,只有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从长远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才能在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向一流的国际化商业银行迈进。参考文献
1、蔡鄂生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全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
2、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3、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4、刘卫东等《中国银行基础培训教材》中国银行教育部1998年版
5、加里.德斯勒(美)《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人大出版社1999年版
6、韦任重《人才开发》1999年第6期P457、张成福等《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
1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差异性特征
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既有历史性联系, 也保持着各自差异性特征。这种差异性是源自现代商业对传统商业的发展即商业范畴自身的更新和升级。现代商业对传统商业的变革性发展是指在商业主体、商业客体、商业载体 (业态) 和商业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升级。
1.1商业主体。商人商业的主体是自然人。他们或是从生产者中分化而来, 或是由其他富裕人员 (奴隶主或贵族) 插足商业而形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商人商业由于无法胜任或适应生产和消费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不得不让位于组织化商业。在组织化商业阶段, 占主流地位的商业主体不再是“行商”, 而是开设各种店铺, 雇佣一定数量的徒工, 大批量经营的商业组织形式。而现代流通业的主体除了包含传统的组织化商业企业及其连锁经营企业外, 还包括逐渐独立的商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信息公司等。此外, 商品直销公司、商务代理公司以及电子商务公司等更是迅速发展。
1.2商业客体。在商人商业阶段由于生产力相对不发达, 所以社会商品的品种和数量都比较有限。商人所购销的商品以铁制劳动工具、手工纺织品、牲畜、粮食、盐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主。在组织化商业阶段商品已经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纺织品、文化用品、生产设备、原材料等。这一阶段的商品较之商人商业时期大为丰富, 其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大为提高。在现代流通业阶段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得客体范畴极其广泛, 除包含组织化商业时代的客体范畴外, 还包括各种新产品、各种可用于交易的产权、各种可转让的专利技术、特别是形式多样的服务等。
1.3商业载体 (业态) 。在商人商业时期, 商人主要是向小生产者采购商品, 然后利用人力或畜力运载着商品, 主要通过“集市”向购买者出售商品。在组织化商业时期商业业态逐渐多样化起来, 除了继续存在的商人商业阶段的杂货铺、“流动地摊”外, 还出现各种新型的并占主流地位的各种业态, 如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便利店等。在多事化商业阶段, 从事流通业的各种行为, 包括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推动商品运动的各种行为, 如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不断地社会化和规范化。
1.4商业信息技术。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方式是一个组织特别是商业组织的网络神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商业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得到更新和升级, 采集、处理和传递商业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 从而大大提高了商业效率。以信息的传递方式来看, 商人商业阶段的社会以手工生产力为特征, 小商小贩在商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他们不通过其他任何载体直接把信息和商品送到顾客手中。那时的商业信息比较简单, 小商小贩采用口头表达或打手势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在组织化商业阶段信息传递采用大众媒体传播方式。它与以机器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零售商业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它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递信息。
2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历史性联系
2.1商业的本质没有改变。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言, “商业的本质就是赢利”。无论是现代商业还是传统商业, 都是以赚钱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在商人商业中存在着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商人, 他们“把买卖商品的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职能,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充当居间人, 并媒介商品交换”;在组织化商业中商业的主体已不是一个个的商人, 而变成了商业企业。它是应对大量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汇集并转化为极为可观的资金流量后经过社会的初次分配而形成大量消费的格局而产生的。商人商业由于无法胜任或适应生产和消费领域发生的这种巨大变革而不得不让位于组织化商业;在多事业化商业中, 产品从生产出来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经历一系列活动, 不仅仅涉及批发和零售, 而是包括了直销、代理、批发、零售到仓储、运输、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这些活动都与产品价值的创造有密切的关系, 故渠道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企业纷纷自建产品分销体系, 或者通过控制分销网络等方式, 达到控制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利润水平的目的。现代流通业是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之业, 它上联制造业、下联金融业, 是全世界财富聚集最快的行业。传统认为, 投资金融业最具投资价值;现实表明, 从公司价值迅速提升来看, 商业流通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金融业。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10%;在美国50强排名中商业流通企业占到20%;在2003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 前10位中则有6位来自流通企业。
2.2商业伦理一直在提倡。商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其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经济伦理的支持。在先秦时代儒家就有“义以生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后来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一批实践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的商人, 他们被称为儒商。“义以生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 是儒家义利观的核心内容, 由此所派生出来的“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先义后利”、“重义轻利”等思想便构成了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容。“义利观”同商业公平交易、等价有偿、互惠互利等原则相融汇, 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并贯彻到商业活动的全过程。在提倡诚信经营, 重构社会信用体系的今天, 儒家“义利观”思想对指导我国现代商业的发展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儒商是儒家文化精神尤其是儒家伦理价值观念和商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产物。儒商所体现的经济伦理精神把儒家长于伦理、注重理性的精神气质引入商业经营领域, 塑造义利结合、理欲兼溶的经营价值观念, 对纯商业活动必然产生的功利追求和物欲冲动加以必要的限制和调整, 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性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适度结合。而正是这种结合, 有助于完善商业运行机制, 促进经济活动的有序和规范, 使商业经营从“无商不奸”的恶性循环和低层次发展中摆脱出来,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顾。中国现代商业发展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商的经济伦理精神。
参考文献
我是《纽约客》漫画的忠实粉丝。有一幅漫画我相当喜欢:一位办公室职员突然发病,靠着墙边倒下去,双手紧紧抓住胸口。一位同事见状赶紧过来帮他,一边喃喃自语:“不用担心,他只是被他的目标所煎熬。”
这些漫画是对人类现状的讽刺,深刻地反映了真实的世态,比较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突然大发善心的员工让我们明白大多公司内部人情淡漠。通过研究我发现,大多公司都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高绩效”组织的压抑
我曾引用了一项调研结果:真正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员工仅有20%。身为管理学领域的学者,我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气馁:竟然有那么多的员工都觉得在工作中很压抑。
在调研中,受访者将消极懒散的工作态度归咎于管理者的沟通不善和自我中心。但依我看,真正令员工消极怠工的是一些更深层的组织层面的原因。
让我们来做个试验。请找出你所在公司的最新年报、使命陈述,以及CEO的最新博文。阅读这些文件,记录关键的语句,并将重复频率比较高的词汇罗列出来。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公司大力宣扬的目标和理念是什么?我估计可能就是一些诸如优越性、优势、领导力、差异化、价值、重点、纪律、责任、效率之类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你觉得这些目标对你有吸引力么?能在你内心激起任何波澜么?对整个人类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
想一想米开朗琪罗、伽利略、杰弗逊、甘地、威廉·威尔伯福斯、马丁·路德·金及德兰修女等人。是什么样的理想激励着这些人做出了种种壮举?是商业价值吗?非也。他们的巨大贡献源自对美好、真理、智慧、正义、慈善、忠贞、快乐、勇气和尊敬等崇高价值观的坚定信念。
我曾与不少CEO交流,他们无一例外地告诉我有志于建设一个“高绩效”的组织——但是,如果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唯利是图,无法赢得员工的拥戴,他们的目标可能实现吗?因此,要获得商业的成功,就必须建设人性化的交流环境和管理方式并规定道德义务。
崇高的目标能够激励人们全身心地奉献、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激发创新思维,将员工的才华转化为杰出的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在公司内部很少能看到诸如“爱”、“奉献”、“荣誉”这样的词汇?为什么对人类最为重要的一些理念往往最容易被管理者忽略?
全食食品超市(Whole FoodsMarket)创始人之一约翰-麦基(John Mackey)曾说过,他要创建一个充满爱而不是恐惧的公司。麦基并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但他坚持这样的自由主义观点而令一些人不快。虽然所有人都赞同要创建一个信任、慷慨、宽容的组织,但创建一个充满慈爱的组织,仍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因为这项工作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激进,也更显得离经叛道。
如果你对此还有所怀疑,那么再做一项试验。下一次公司员工大会上,等所有人都对会议内容失去兴趣,目光渐渐变得呆滞的时候,你站起来大声说公司真正应该做的是给予员工更多的爱,看看大家会有什么反应。每次为管理人员讲课的时候,我经常会用这种方法来考验他们是否敢于坚持爱(或美好、正义、真理)等理念。我对他们说,“回去以后,告诉你的老板你们公司缺乏爱。”这样的建议总是惹来一阵紧张的笑声,反而让人感觉我有些怪异。那么,为什么管理者一方面都表示公司应当致力于实现这些永恒的人文价值,男一方面却不愿意在自己的公司范围内身体力行?我有一种感觉:公司的工作环境很不人道——机械、枯燥、物质化——哪怕要想给现有的传统机制注入一点活力都会被认为格格不入,就好比是在妓院里读圣经一样荒谬。
商业同样需要真善美
诚然,崇尚收益、优势、效率等实用型的价值观也没错,但显然不是很高尚。想一想由于贪婪、责任心缺失导致的银行业危机,以及安然、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Adelphia通信公司及其他众多深陷丑闻的公司轰然倒闭的事实。如果公司领导层不能牢记社会责任,就很容易被自己的利益目标所驱使。设立远大的目标,不只是为了帮助实现个人的抱负,更是防止谋取私利、打击不合法手段的必要保证措施。
任何组织无一例外地追逐价值。问题只是在于,什么价值是真正值得追逐的?
当初迪士尼决定进军娱乐业的时候,动画片制作人、主题公园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团结一致,努力为全球的小朋友们创造奇幻的世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欢乐;苹果公司努力发展设计美学,公司发挥其强大的软件优势和设计才华生产出富有美感的产品和服务;谷歌的许多员工认为他们生产的是智慧产品,旨在提高全世界人民的智商,传播知识,让更多人共享信息……遗憾的是,这种志存高远的公司屈指可数。尽管如此我依然深信,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若想取得长期的成功,就必须拥有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现代商业文化】推荐阅读:
关于对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思考10-18
现代商业企业物流运作管理09-14
浅谈现代社会下的综合性商业建筑01-11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前景12-15
商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01-18
城市商业银行文化建设10-16
现代广告文化05-25
现代化城市文化11-16
西方文化对现代影响01-10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