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精选7篇)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篇1

2014-3-13 9:39:00中国发展门户网闫敏

展望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提振社会各界信心,宏观调控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

一、宏观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增长态势

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情况有望好于2013年,增长格局逐步由新兴经济体主导转变为发达经济体主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总产出2013年增长2.9%,2014年增长 3.6%,提高0.7个百分点。一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延续复苏态势。美国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出口倍增计划、页岩气革命、绿色发展等众多刺激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的战略措施,宏观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房地产市场明显好转、私人消费增长回升,社会消费与投资信心增强,2014年经济增长有望延续复苏势头,总体形势好于2013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所缓解,德国经济增长强劲带动整个欧元区向好,国际资本回流欧洲市场,出口竞争力回升,2014年欧元区经济有望实现微弱增长。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刺激下,仍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二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疲弱。当前金砖四国经济增长出现分化,资源型国家增长迟缓,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突出。2014年在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三者叠加下,部分新兴国家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可能出现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新的增长动力尚不明朗,美国等国家货币政策存在退出可能,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不确定,全球债务风险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区域动荡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稳步运行,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对外需造成一定冲击。

(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综述

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要素禀赋情况发生变化,经济领域呈现出若干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中央经济会议针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长期与短期特征、问题,提出中长期改革方向与2014年宏观调控思路。政策取向将显著影响今年宏观经济走势与结构调整取向。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的主体地位;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价同权;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等。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将深刻影响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中央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了新时期改革的精神,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减少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干预,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中,没有将“宏观调控”放置首位,显示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决心。二是更加注重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与汇率机制改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力将进一步增强,只要经济处于合理运行区间,政府将主要通过改革的思路来完善宏观调控。三是更加注重释放有效需求,强调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改善消费环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四是更加注重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六大任务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保证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体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理念,并提出了重点领域具体推进措施。五是更加注重化解和防范经济领域的问题与风险,针对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制度建设解决债务风险等措施。

二、2014年基本经济走势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和2014年中国经济政策导向,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而释放改革红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库存回补因素将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系统显示,至2013年11月,包括广义货币、财政支出、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汽车产量、粗钢产量、产成品库存、美国先行指数在内中国综合先行指数已连续22个月处于平稳态势,先行指数一般领先工业等指标约6个月,表明经济2014年上半年仍会延续2013年下半年走势,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9.5%,继续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

内需结构有所改善。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略低于2013年。投资内部结构呈现一定变化,制造业产能过剩降低工业企业投资意愿;开工面积连续两年增速较慢和部分地区销量迟滞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服务业投资提速。政策导向继续支持基建投资稳步增长,一方面国家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加大债务重组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延长还款期限,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政府鼓励资金投向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这将有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平稳增长。预计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而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会显示较大潜力,严格公务消费对抑制餐饮等消费的滞后影响基本消失,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左右。

外需拉动作用增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强,欧元区经济出现改善迹象,日本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步入复苏轨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将有所好转。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大国货币政策和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出口难有大的改变,国内需求减弱使进口增速难以加快,2014年进出口将增长9%左右,预计贸易顺差略有扩大,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所增强。

物价温和回升。从工业消费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平稳运行,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中国工业产能较大,供大于求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基本稳定。从服务价格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上升。从食品价格看,今年粮食再次增产,粮价稳定,但肉类、蔬菜价格面临一定上涨压力。从资源产品价格看,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2014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势在必行,调整资源产品价格将推高物价。此外,上年翘尾因素影响为1.4个百分点,高于2013年0.3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左右,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0.5%左右,房价同比小幅上涨。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篇2

一、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第一, 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 预计在8.5%左右, 价格涨幅预计在4%—5%。这是我们的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的结果之一。还有一种比较乐观的预测结果, 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可达9%。后一个预测结论的前提是美国经济复苏和进口需求比较强劲, 对我国的出口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和消费增长也更强劲一些。如果三大需求都能保持像今年这样的较好态势, 我国明年经济增速估计可以达到9%。但是从目前欧债危机演变的情况和明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看, 明年中国的投资和出口需求很可能比今年要弱, 在这种情况下, 保守估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应为8.5%左右。

第二, 预计明年我国三大需求增长态势可能是“一快两慢”, 即消费增长会比今年快些, 而投资和出口增速会慢于今年。从投资需求看, 预计明年投资增长速度大概在20%左右, 慢于今年。这是因为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的冲击, 我国出口下滑趋势明显, 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到明年。由于我国出口对投资有很大拉动作用, 出口的下滑会使投资增速放慢, 因此明年投资很可能会低于今年的增速。从消费需求看, 预计明年消费的增长有望比今年强劲。这主要是因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就业优先战略, 以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望持续较快增加, 必将有力促进消费的扩大。今年消费的名义增速大概是17%, 实际增速在12%左右。如果明年消费的实际增速快于今年, 那将是非常好的态势。在明年的投资和出口增长都慢于今年的情况下, 那就要靠消费起更大的拉动作用, 不然就无法维持适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第三, 明年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会放慢, 但是增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可望增强。在明年消费增长快于今年、投资和出口增长慢于今年的情况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增大,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也将增强。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由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近两年明显上升, 而消费的贡献相对下降, 2010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降到历史最低点, 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的关系失衡越来越突出。这是短期刺激计划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调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 其中包括要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上来, 明年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慢, 正好也为调整三大需求结构提供了有利时机。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慢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 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地价、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等, 全部都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和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口老龄化在发展, 它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当年的消费增加而储蓄减少, 必然会导致投资率下降,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逐步减弱。这也是客观趋势。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会逐渐放慢, 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可能会收窄。比如过去30年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大概是9%~10%, 合理波动范围是8%~12%, 未来中国经济合理增长区间可能就比这个区间要收窄一些。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第一, 世界经济增长继续分化, 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加。目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很好, 土耳其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高达10.6%。基于此, 新的金砖国家有可能出现。而美国、欧盟和日本复苏非常乏力, 综合起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会继续分化, 但是因为发达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太高, 所以整个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在加大。目前, 欧洲债务危机走势并不乐观, 有些评论认为明年会更加严峻。同时美国经济政策和政治周期带来的影响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特别是明年美国会不会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政策还无定论。现在国内不敢加息, 一个重要原因是防止热钱流入。如果明年美国再来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的话, 我们防通胀的压力还会很大。

第二, 国内的油荒、电荒, 凸显了相关改革的紧迫性。主要是能源供给体系、资源价格体系都不合理。表面上油荒、电荒是一种短期波动现象, 事实上它是由于关键领域的改革不到位, 没有形成正常的市场机制和正确的价格信号, 导致结构调整迟缓甚至倒退, 所以周而复始地出现这些问题。

第三, 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环境趋紧。现在很多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融资难并不是主要原因。以前经济过热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紧缺、贷款困难;到2009年政府为扩内需、保增长而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 实行信贷扩张以后, 民营企业依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因为资金主要流向了国有企业。客观地说, 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并没有这样的歧视意图, 问题在于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没有传导到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里面去, 因为传导机制出现了梗阻, 多少年来这个梗阻一直存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即要深化金融改革, 构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要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 疏通这种传导机制, 否则货币信贷政策放松以后, 小微企业经营环境依然不会改变。

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经营困难,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例如减税、延长优惠政策、清理行政收费等, 小型微型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企业来说, 成本上升既需要自身加以消化, 也需要政府帮助来消化, 这不能简单化为融资的问题。

第四, 结构调整面临很难得的机遇, 但是压力很大。一般来说,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实行优胜劣汰、由市场机制加速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 而在经济“一片大好”的时候, 很少有人去关注调结构。如果过于关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而强调保增长, 那么又会把调结构的注意力转移了。现在很多人都在提醒不要用短期的刺激政策来延缓中长期的改革, 否则会加大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难度, 这个看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要抓住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机, 让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 去决定该淘汰什么, 该发展什么。当前世界范围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也日益凸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发达国家提出以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振制造业等作为国家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调整结构, 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就会被抢占。

第五, 财政金融风险暴露得比较突出。最近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民间借贷的资金链屡屡断裂, 这些暴露出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这方面的问题国家也在采取措施来弥补和解决, 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制度化的防范和纠错机制。

第六, 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 导致资金和其他要素的流向很不合理。如今, 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问题已得到研究证实, 这必然导致要素和资金的流向严重不合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现行的财税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理顺。为什么辛辛苦苦做实业的企业利润率越来越薄?因为税制和财政体制存在不合理之处, 还需要加快改革和改进。国务院最近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 延长税收优惠时间, 减免行政收费, 也有利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相信经过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改进, 能够促使行业平均利润率符合市场竞争的本来面目。

三、对明年经济政策取向的建议

第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或基调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主要是因为, 通胀虽然回落, 但仍然处在比较高的位置;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 但仍在合理区间。这两个基本的经济走势决定了宏观调控基调不需要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运行新出现的困难, 我们需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 有什么问题处理什么问题。还要增强前瞻性, 要考虑我们经济发展的态势, 它会有一些规律性的变化。在应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的时候, 宏观调控要留有政策余地。要增强灵活性, 该松就松, 该紧就紧, 这主要指相机抉择, 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时机和节奏。明年经济政策的重点还是应该控价格、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

第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相互协同。明年要更多地利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为什么财政政策重要呢?因为要想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以及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通货膨胀, 都需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和结构性减税, 引导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今年在上海开始增值税转型并替代营业税的试点, “十二五”期间还会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税等等, 都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的财政税收举措。

明年的货币政策仍可保持稳健的基调, 同时应增强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考虑到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时间比财政政策要长, 所以强调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通胀压力反弹, 就应该考虑不对称加息, 即主要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控制贷款利率, 缩小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热钱流入的挑战, 动用加息手段确实遇到两难选择。而不加息光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它的被动性和片面性, 主要是负利率问题解决不了, 这对于稳定通胀预期、改善银行经营状况、合理配置金融资源都是不利的。当然, 不对称加息的时机和幅度是需要谨慎选择的。

第三, 应该继续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 来带动投资结构的调整。我们现在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包括投资结构也是需要优化的。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不会像过去那么快, 但依然要坚持调控, 主要是继续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需求, 满足基本生存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进一步在供地和资金等方面支持保障房建设, 以改善住房供给结构来引导需求结构合理调整。在住房消费政策和保障房分配环节, 需要不断完善有关税费政策和分配机制, 鼓励各地进行积极探索, 引导居民在满足基本生存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方面多支出, 少在投机和投资买房上开支。如果住房消费需求和供给方面引导好了, 对投资结构调整也会起到合理的拉动作用。

第四, 对明年的出口, 要稳定政策、适度微调。出口企业遇到很多困难, 我们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我们现在的出口鼓励政策, 可以考虑继续稳定一段时间。所谓微调主要是调中央和地方的退税负担比例, 现在地方觉得比例比较高, 负担不起, 要合理地调整一下负担比例使得地方能够支持出口企业, 又不觉得负担太重。

第五, 完善竞争政策和财税政策, 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角度来说, 竞争政策属于微观政策, 更多地直接作用于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竞争政策对于构建合理的微观反应基础、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是不可或缺的。在金融市场和银行的改革方面, 必须下决心打破现实的垄断, 允许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这个行业, 构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 特别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方面需要加大创新步伐, 同时加强风险监管。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篇3

值得期待的是三件事:第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开局之年,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些具体措施,真正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到投资领域;第二,能否采取重要措施,化解地方债的危机,给地方政府提供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第三,能否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提速,同时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政策能够相互配合,来化解当前资金比较紧张的局面。

2014年比2013年整体增长速度略有下降,2013年预测是7.7%,2014年可能到7.6%,2014年的物价水平会有所上涨。

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为了搞基础建设,通过自己公司所借的各种各样的债,来自于信托、银行。中国地方债与美国、欧洲的债台高筑本质完全不一样。

国际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篇4

人类的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了。局部战争呈下降趋势。经济安全的地位空前突出。虽然世界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是矛盾丛生,冲突不断,但今后相当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仍将是和平与稳定、发展与合作。

事实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它的解决,需要全世界人民长时间的艰苦奋斗。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思想,是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的新判断,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就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种新判断而制定的。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争

首先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怖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怖阵线有破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毒走私、严重恐怖性疾病扩散、肆无忌惮的海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结果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回避不了的世界发展大趋势。全球性科技革命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防不开科学。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条件,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大降低,而以政治和社会稳定、渐进改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调节、注重实体经济等为特点的中国模式则经历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还应继续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及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入和外国市场的准入、(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入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中国经济的展望

展望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展望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展望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

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贷款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银行卡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展望之四: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而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10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但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我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未来10年应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资源,树立以谷物为中心、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最终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良种将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首要因素,预计未来10年,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将接近100%,大豆将提高到95%以上,良种因素可使粮食单产提高10%左右;化肥利用率将会不断提高,预计未来10年,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10%左右;农业机械化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和提高粮食单产,预计到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实现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

展望之五: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

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展、提升,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届时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股票市场,可能会是股票市场规模的2至4倍,债券融资占国内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0.8%提高到35%以上。

更多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将陆续推出,能源、金属、农粮畜牧产品等期货品种日趋完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和外汇期货也相继推出。在我国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扩展的同时,其市场化改革到2020年也将基本完成。市场各主体分工更加明确。一是市场在产品、交易工具、募集方式以及监管要求上,将具有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多个层次。二是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从目前代替市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作实质性判断和审批,转变为完善各市场的监管规则并监督市场参与者执行。三是投资者可视其需要自主选择参与哪个金融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监管部门决定其参与哪个市场以及如何参与。

随着资本流动限制的逐渐放松和外汇管制的不断改革,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预计到2020年,境外的机构投资者会成为上海、深圳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掌管投资资金将超过2000亿美元。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篇5

主讲:宏皓

时长:3-6课时

第一讲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

2.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

(1)全球经济仍处于调整后期

(2)全球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

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分析

(1)2012年的经济数据回顾

(2)经济回落的核心原因

(3)经济运行机制出现新变化

(4)经济潜在增长率存在下降趋势

(5)直面现实对2013年经济的整体研判

(6)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

4.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和政策调控的方向

5.促进民间投资安全稳定发展的举措

6.“十八大”战略目标解读: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第二讲未来中国全行业发展导向——转型升级

1.地方融资平台作用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升级目标的实现需要金融创新

3.汽车、钢铁产业如何走出当前发展的困境

4.现代农业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5.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6.房地产市场如何实现下一个“黄金十年”

7.医疗产业的深远发展要运用产业基金

8.建材行业突围需借力城镇化的发展

9.工程机械行业未来10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0.把握食品卫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专家简介

宏皓: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历任多家五百强企业金融上市顾问,政府机构金融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央视网财经评论员。经过20多年金融投资理论的研究及资本运作的实战,创建了中国人自己的金融投资理论。并为上千家企业解决投融资难题。被社会广泛誉为:中国当代“金融韩信”、中国私募基金之父。

常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经济网、央视网、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担任特约专家嘉宾。

近10年来著有《融资决定成败》等20多部著作。是目前国内在金融投资领域出版著作贡献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投资专家。

宏皓教授利用2012年共53个周末,共出席知名高校EMBA班、博士班,培训机构总裁班,政府机构大型论坛,融资机构论坛51场共计80天,培训课程遍及中国30多个城市。在社科院﹑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MBA、EMBA、总裁班等多次讲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私募股权与金融投资》、《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与投融资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企业融资策略》、《企业战略转型》、《公司理财》、《公司治理》、《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村镇银行的金融创新与发展实务》、《十八大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银行创新发展》等课程。并撰写2012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国财富市场调研报告》,以及为中国中硅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并加以实施。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篇6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随着伊利股份年报姗姗来迟,乳业上市公司年报已尽数披露。业绩报告显示,伊利股份正进一步扩大其寡占实力,而光明乳业则在业务转型下业绩“一枝独秀”。尽管业绩表现不一,但各乳企都已开始关注高端产品市场,并加快其国际化脚步。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挑战,乳企将进一步调整业务,行业发展“稳中有升”。

光明“一枝独秀” 伊利寡占扩大

多个企业业绩较2011年有较大下滑,反映出乳制品行业在2012年遭遇了严峻考验。

在2011年保持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伊利股份,2012年盈利却遇到了瓶颈:公司营业收入以人民币420亿元仍然保持了同比12.12%的增长,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7.17亿元同比下降5.09%,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幅仅为1.43%。

蒙牛乳业则再次显示出业绩颓势,营收、净利润均出现双降:营业收入以人民币360.8亿元同比下降3.5%;公司持有人净利润以人民币12.57亿元同比下降20.9%。

光明乳业“一枝独秀”的情景再度上演:137.7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加16.85%;3.1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89%。尽管在2012年屡遭产品质量方面的质疑,但公司业绩表现依然坚挺。规模较小的乳企表现则更为参差不齐。三元股份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5.53亿元,同比增长1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3280.18万元,则较2011年下降27.03%。皇氏乳业情况类似:营业收入以人民币7.54亿元同比增加31.76%;而净利润同比下滑44.61%。贝因美表现相对稳定:营收、净利润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其营收人民币53.54亿元的规模相较三大乳企仍然偏小。

数据显示,2012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企业业绩超过人民币900亿元,占据乳业上市公司近八成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伊利的市场份额更进一步扩大。目前保持快速增长的光明乳业,营收相较蒙牛和伊利都较小,尚无法造成较大冲击。而蒙牛乳业的表现近两年一直差强人意,与伊利的规模差距渐渐扩大。业内人士指出,伊利的寡占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有望支撑伊利在寻求更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销售费用,例如201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18%,同比下降5%。

银河证券认为,未来国内乳制品行业有望继续向寡头集中,当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超过50%时,可以期待市场格局由双寡头向单一寡头转变,行业龙头未来有望形成市场占有率接近40%的稳固龙头地位及高壁垒水平。

高端产品增收效果显著 乳企加快国际化脚步

从伊利年报不难看出,“高端商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液态乳方面,金典奶、每益添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而增加收入11.46亿元。略显颓势的奶粉及乳制品门类中,金领冠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持续提升,由此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也使收入增加1.18亿元。

光明乳业年报也称,公司重点产品的快速增长驱动了公司营业总收入的较快增长。通过聚焦“优倍”,抓住鲜奶发展势头,实现鲜奶销售收入快速增长;通过聚焦“莫斯利安”,打造全新品类,推动常温产品的结构升级;通过聚焦“畅优”、“健能”,坚持高端差异化路线,提高酸奶的市场份额。

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篇7

2015年广东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全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工业生产保持平稳, 投资、消费均基本保持较快增长, 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仍处于合理增长区间内。

(一) GDP增长保持平稳, 服务业拉动明显。前三季度, 广东GDP增长7.9%, 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 第三产业增长9.2%, 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6%, 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增长17.3%和13.0%, 同比分别提高7.3和9.4个百分点, 分别拉动GDP增长1.1和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7.0%, 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

(二)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 民营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前三季度, 广东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713.78亿元, 同比增长7.3%, 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但比全国和浙江分别高1.1和3.1个百分点。其中, 民营企业增速保持较快, 比工业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七成, 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2.1%提高到44.7%, 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外资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继续放缓, 比全省增速低3.3个百分点, 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7.1%下降到44.3%。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1-8月,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72.70亿元, 增长8.1%, 比全国加快10.0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4.7%, 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5个百分点。

(三) 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民间投资较为活跃。前三季度, 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95.57亿元, 增长17.0%, 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比全国和浙江分别高6.7和5.8个百分点。其中, 工业投资明显提速, 完成投资6606.81亿元, 增长21.4%, 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占比为33.2%;三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完成投资13002.13亿元, 增长13.7%, 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 占比为65.4%。民间投资活跃, 增长20.5%,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1个百分点, 占比上升到60.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22.16亿元, 增长16.0%, 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 但比全国和浙江分别高13.4和14.6个百分点。受房地产限购政策松绑影响, 商品房市场由淡转旺, 1-9月,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31.9%和39.6%, 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大幅提高42.3和50.3个百分点。

(四) 消费呈探底回升态势, 消费升级类产品销售良好。前三季度, 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49.20亿元, 增长10.1%, 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 比浙江高2.1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各类别看, 前8月汽车类零售2276.8亿元, 同比下降0.7%, 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7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产品销售良好, 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销售分别增长65.6%、28.2%、19.7%和25.4%。

(五) 进出口走势较为波动, 出口结构有所优化。前三季度,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924.9亿元, 下降4.3%, 同比收窄1.7个百分点。出口恢复增长且结构有所优化, 出口增长0.9%, 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其中, 一般贸易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增长13.5%, 占比提高到43.8%, 一般贸易出口额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出口仍未止跌, 下降11.5%, 占比下降到43.3%。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 前9月进口下降12.1%, 同比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

(六) 居民消费价格低位缓升, 工业品价格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今年以来, 各月CPI在低位运行, 呈缓慢上升态势, 前9月CPI累计上涨1.4%, 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比浙江高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6升2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4%, 是拉动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和交通通讯类价格略有下降。受需求回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 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指数仍处于负增长区间运行, 已连续41个月负增长。1-9月累计分别下跌3.2%和4.4%, 跌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扩大2.4和3.5个百分点。

综合判断, 广东经济总体保持平稳, 但经济结构仍处于深度调整中, 大多数传统产业受市场挤压进入衰退期, 而新兴产业处于培育期, 发展尚不足以支撑起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但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是多方面的, 广东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2016年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

2016年广东经济有望延续2015年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这主要是基于广东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具备持续向好的基础、条件和动力。但是, 影响广东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既有有利的因素, 也面临着各种不利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从国际环境来看, 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上低于预期,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保持复苏态势, 但大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有所放缓。 美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ISM保持较高景气度, 非农就业岗位增加较好, 随着美国家庭去杠杆化取得成效、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逐步减弱以及油价走低, 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在油价下跌、利率降低和欧元贬值的作用下, 2016年欧元区经济将进一步复苏, 但希腊债务违约风险、欧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等因素, 将制约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受国际油价走势疲软、经济结构调整及体制变革较缓等因素影响, 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长势头放缓。总的看,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外部需求不足,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低迷, 这使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二) 从国内环境来看, 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5年央行5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市场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在投资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一批重大基建项目, 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启动, 有利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各地房地产限购政策有所放松, 下调公积金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在消费方面, 完善市场消费环境,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新兴消费市场发展, 出台了促进信用消费、网络消费、旅游消费等政策措施, 有力保障和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在对外开放方面, 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启动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 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重大措施, 将对2016年的外贸企稳回升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开放力度, 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这些为广东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 从广东省内环境来看,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 广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主动作为, 精准施策,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 包括加大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促进消费, 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珠三角转型升级, 出台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相关规划政策, 积极打造万亿级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 全区域重点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加快推进, 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提升。三是全省积极扩大改革开放, 经济不断释放新活力。大力深化重点领域、关健环节改革, 不断完善要素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在全国加快形成。积极扩大与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经贸往来, 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制定一带一路实施方案, 积极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往来, 不断巩固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此外, 广东还加快广东自贸区建设、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主力省、法治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建设。这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陆续推出, 将有效地促进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016年广东经济预测及应对措施建议

根据各方面因素分析, 2016年广东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但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在国外经济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形下, 结合广东季度预测模型和年度预测模型测算, 预测2016年广东经济GDP有望增长8%左右。为了促进广东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 建设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积极围绕国家创新驱动重大战略部署, 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 大力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广东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加快实施,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研发及产业化。把握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 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突出抓好工业技术改造, 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加速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 促进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发展, 切实推进广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增长。

(二) 大力促进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投资仍然发挥着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投资。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全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广东地方铁路、城市轻轨建设,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实现“县县通高速"。积极加快全省的通信、环保、港航、清洁能源等新四大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出台广东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有关政策, 不断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大力鼓励社会投资。扩大企业债券发债规模, 积极落实专项建设债券项目。推出新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加快推进PPP项目库建设。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谋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投资规模大、上档次的重要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 促进全省投资保持持续较好增长。

(三) 大力促进消费有效增长。不断深入开拓消费市场, 多渠道扩大消费需求, 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拉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促进信息消费, 加快发展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体育、旅游等消费新业态发展。积极促进汽车消费, 认真落实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 支持汽车厂商创新促销方式。通过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补助政策等措施, 大力加快新能源汽车销售推广。不断促进住房消费。落实国家住房信贷政策, 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支持自主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从而有效拉动相关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 积极促进外贸稳定扩大进出口。落实好国家各项外贸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 全面稳定外贸进出口, 发挥外贸进出口的支撑作用。一是稳定出口。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优化外贸市场结构, 支持企业深耕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 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新兴市场。二是扩大进口。按照国家鼓励进口有关政策措施, 积极利用进口贷款贴息等政策, 扩大先进技术、关锋设备和重要零部件进口。进一步支持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试点跨境电商进口新模式, 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三是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功能区。建设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 先行先试市场采购贸易。四是密切关注国际经贸动态。积极关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趋势及影响, 跟踪研究, 积极配合国家参与多边、双边的贸易和投资谈判, 特别是要发挥好自贸区对接国际贸易规则试验场作用, 提升广东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

上一篇:德育带头人述职报告下一篇:中国恋老状况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