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方法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学习方法(共13篇)

地理学习方法 篇1

第一步区域地理位置

一是本区域的地理位置,尤其是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由于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纬度位置影响热量,故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推知当地的气候类型;

二是注重本区域的地形、气候的特点极其分布,并以此推断该地的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流向、水位变化、汛期、有无结冰期、含沙量等)、土壤类型、典型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三是以自然地理特征来推论农业、工业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等。如:平原地形、土壤肥沃、水热充足的地区多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形适合发展林业,降水较少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一般发展畜牧业;再如: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国家多发展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方。通过上述三点引导让学生理解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样也可避免学生单纯的死记硬背地理知识。

第二步进行图文转化、构建空间概念——地图训练法。

学生通过上一步的学习,已经熟知一些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名称,也就是说知道了“是什么”的问题,但还需确定“在什么地方”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图文转化,将基础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建立空间概念,为此可以采用地图训练法,具体来说分三个环节:首先摹图。让学生用较薄的白纸覆盖在书本上某区域地图上,然后摹画出区域轮廓以及主要河流、山脉、城市的图例等,最后添加主要的经纬线及标出经纬度,这对掌握区域位置很重要。其次填图。学生摹好图后,将原图挪开,把一些要掌握的地理事物名称填注到自制图的相应位置上,要求默填,且填写规范、准确;其三析图。即分析图中各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如:在地图上根据河流流向可推知地势起伏状,还可分析城市、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联系等。经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地图训练,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状况,在脑海中形成图文并茂的区域地理概貌。

第三步实现区域地理横向联系——知识重组法。

学生学习了若干个区域之后,对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时可适当进行区域地理的横向联系,对知识点中重新组合,其方法是多样的。本文列举几种方法如下:

(1)、区域专题类比。可将不同区域的同一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北非的干旱成因、特点作一比较;

(2)、区域知识大串联。将一些联系不是很大的区域通过某一具体的地理事物串联起来,如:一般轮船由上海开往鹿特丹经过那哪些海域、海峡?途经哪些区域及其地理特征有哪些?

(3)、归纳总结法。就是将同类的地理事物归纳在一起记忆,可以加深印象。如世界著名的古建筑有:柬埔寨的吴哥窟、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

(4)、热点关注法。关注热点地区及其与地理有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地理的视角加以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朝鲜半岛问题、中东问题、巴以问题等。

地理学习方法 篇2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初中地理一直为“副科”, 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 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 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 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学生听得多, 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 兴趣低;先教后学, 教多少学多少, 不教不学;多考多学, 少考少学, 不考不学。我认为, 当务之急是让学生认清地理的重要性, 尽快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自主学习地理。为此我想了一些办法。

办法一:激发自主学习地理的热情

从地理技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方面入手。例如, 利用影子上午在西方和下午在东方, 判断某地的东西南北方向。又如, 利用太阳东升西落这一地理规律, 判断夏季上午乘车去学校和下午乘车回家, 应该坐在公共汽车哪侧不会晒太阳。

还可以列举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 让学生回忆这些节目中有关地理问题所占的比例, 体现出要参加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认真学习地理可以提供很大帮助。通过这些学生会觉得地理课挺有趣、很轻松, 会盼望着第二堂地理课的到来, 很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

办法二:产生自主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 深入研究。例如, 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 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 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 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多媒体课, 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性格幽默风趣等, 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 大胆创新, 积极尝试。

例如, 在学习经纬线和经纬度时, 我在班级的墙上临时粘贴了一些重要的经纬度, 使全班模拟一个经纬网,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经纬度, 然后我们开始游戏, 我说:“请北半球的同学站起来。”“请北纬30度的同学站起来。”当我说到“请东半球的同学站起来”的时候, 发现本初子午线以东的都站起来了, 然后我哈哈大笑, 告诉全班同学:你们都错了。这时大部分的同学都开始翻书自主学习寻找答案, 原来东西半球并不是以0度经线为界的。经过这样的引导, 一下子就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办法三:养成自主学习地理的习惯

要使学习兴趣持久, 就要“习惯成自然”, 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 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 完成作业, 还能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中国行政区划”的时候, 我借助学校大墙上超大的“中国行政区划图”, 花了两节课时间, 讲民俗, 看轮廓发挥想象, 尤其讲到陕西省的轮廓就像是一个跪着的兵马俑时, 同学们可高兴了, 纷纷想象其他省的轮廓像什么。一节课下来, 大部分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也记得差不多了。因为每个省级行政区中已经标出了行政中心, 所以我顺势把行政中心也介绍了。第二节课, 还是面对大墙, 我提了很多问题, 比如, 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沿海分布有哪些省级行政区?哪些省级行政区与外国接壤?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同学们在大墙前面七嘴八舌地比画了起来。小小的“墙上谈兵”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课间每当我走过这面有“中国行政区划图”的大墙时, 还不时看到有学生在饶有兴致地研究轮廓和我上课的那些问题呢!

办法四:探寻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 是事半功倍的前提。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 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不唯一、有效性的原则, 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例如, 在学习“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中的降水量柱状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来模拟5种降水量柱状图, 把全班分成5组, 根据所给出的数据 (分别是全年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湿润、全年少雨的数据) , 用滴管把红色水滴入量筒, 倒入对应的试管内, 由12根试管模拟出该降水类型12个月的降水情况, 每组选派2名代表根据卡片提示描述该地的降水的情况。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参与式活动, 把抽象的降水情况变成形象的试管高度, 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也更牢固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地理学习方法刍议 篇3

听课方法

地理偏向理科,需要理解的知识很多,所以听课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学生学习能力参差,适合的授课速度差异很大。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个大众化的速度进行讲授,但事实上这并不能贴合每个学生的需求。所以学生需要灵活地掌握课上时间。以我的经验,当教师重复讲授简单的知识时,学生可以选择利用该时间进行相关内容深化复习。当教师讲授速度过快时,应尽力跟上节奏,对于课上不能掌握的内容,应该课下及时向教师单独咨询,如果在课上一味纠结于某一个知识点,那么将会得不偿失。

听课过程中免不了记笔记,而记笔记与听课不免会有所冲突,所以在课堂上应平衡好记笔记与听课的时间。

有的同学喜欢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呈现在笔记本上,然后在课下进行消化;有的同学喜欢在课上完全不记笔记,课下再根据记忆进行补写或干脆不写。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运用前一种方法的学生无异于一台复读机,效率低下;而运用后一种方法,很可能会遗忘一部分知识。那么如何在二者中找到平衡?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认清笔记在学习中到底占多大比重。如果是一个不太喜欢利用笔记本复习且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那么笔记不必记得详细,只需记下主干,在对知识有遗忘时翻看即可。而如果是一个依赖笔记学习的学生,那么笔记就需要记得详细。但再详细的笔记也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细枝末节的知识就不必记下来。

其次,地理笔记的记法讲究图文并茂,特别是在学习各种定理、规律时,一定要将原理图画下来。图不必精致,但在画图时最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这样可以利用视觉上的冲击调节长时间浏览文字的疲劳感。

再次,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时机记笔记也很重要。建议同学们可以在教师书写板书的时候记笔记,而且要将自己的速度调试到跟授课教师相近,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并且遗漏最少的内容。

复习方法

与听课方法一样,复习方法也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对图很敏感,那么就该考虑以图为依托进行学习。

在一张地图上基本可以找到高中地理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学生识记地图既为培养基本能力也是进行知识整合的良方。然而单纯记忆地图是不够的,更需要根据图上的某一个要素回忆与此相联系的其它内容。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看到某一区域地形图,就应该联想其它区域的地形以及这样的地形对该区域的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所以通过对一个要素的记忆整合,其它的要素也自然而然地熟记于心;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决定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对各区域各要素的差异有所掌握。如果运用得法,对于应试来说十分有益。

在很多同学感到困难的自然地理部分,将文字转化为图则不失为一种解题良方。如大多数地球运动的题目文字艰深晦涩,而转化为图后却非常简单。个人建议,针对题目中不同的信息应该有针对性地画图,如在解与晨昏线有关的题目时画侧视图;在解跟太阳升落有关的题目时画天球图;在解跟极点有关系的题目时画极点俯视图。

在自然地理的其它部分,画图识记定理也比死记硬背来得容易。如大气的热力环流,如果掌握了将定理转化为图的方法,又何需记住哪个空气柱的气压高或者低?

如果感知图像的能力不佳,那么可以考虑用知识点梳理法。所谓知识点梳理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分门别类地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框架梳理知识,但我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学生按照既有的框架进行知识点梳理就犹如知识默写,依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记忆也不能持久。所以梳理知识必须要换一个教师和教辅书都没有采用的框架,在最初进行这样的梳理时,可能会觉得难受,因为大脑被强迫思考,可如果持久行之,效果极佳。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知识点整理则不仅仅是梳理框架,还有比较各区域。比较各区域的时候可以按照教师的框架逐个要素地进行,因为教师给出的框架通常是比较主流且贴合考试的,上文提到的学生自己的框架用于训练思维。在选择比较对象的时候,建议最好将上课未涉及的区域与涉及到的区域进行比较,这样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对学过区域的熟练程度,也可以检验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

其实学好地理需要自我探索。上文所说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勤奋绝对是学好地理的不二法门。只要各位同学刻苦努力,总有一天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将学习地理变成一件轻松和令人愉悦的事情。

地理学习方法 篇4

1、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的所有知识。在阅读教科书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的标题,了解课文的主要知识,在心里建立最基本的框架,然后阅读课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笔记和地图,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可以在课前和背诵期间做这件事。

2、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教科书知识的理解。

3、积极思考、注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该地区的空间定位,两个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确保它在大陆,哪个国家,然后我们将开始认为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etc、If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继续蔓延,想想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等基本情况。如果我们注意发散思维,平时做艺术综合主题更容易开始。

4、严格的思考。例如,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非常明显的纬度线、自然带、气候类型、沿南北方向、沿东西方向或纬度方向延伸。以赤道为轴线,南北草原气候,然后向北和南地中海气候。当谈到东非高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时,它被认为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已经变成了稀树草原气候。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掌握这一共性,而且要注意这些个性。我们不仅要注重整体,还要注重局部等。

【关于地图】

1、多看地图,每天看,边看边想联系,尽可能用自己的知识点,移动全身,用图片和书评。每天30分钟看照片的时间,确保你得到。

2、地图是关键。最好记住大陆和国家的地形图,在确定经度和纬度线之后准确地确定地理位置。明确中国四个高原和四个盆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特征、动植物。

3、图与图的转换:将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为立体图,局部图转换为全图,表转换为图、扇形图和条形图等。

4、图形与文本的转换:尽可能地把所有知识点放在地理教材中去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形,不去记忆,学会把图片和文本从空气中转换出来。例如,获取等高线图,从地图上的等高线可以从等高线方向、密度、山区趋势变化规律、坡度大小、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解读。

5、应特别注意五条经线和五条纬线。在训练中,我经常问自己要弄清楚这十条线穿过的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在不超过十度的经纬度范围内勾勒出轮廓。描述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能源、气候等地图。

【关于课堂】

1、为了有一个好的预览,非常重要的是要快速地看一看,并得到一个总体的印象。

2、上课认真听讲更重要。通常情况下,当你分心时,你会发现自己从斯里兰卡跑到阿拉斯加。

3、适当的强调地指出,记住老师强调的内容,记住我不能立刻理解内容。做笔记时最好带一个5的空间,容易使注释和n的审查。盲目滥用笔记,努力没有泄漏,说明这是一个神话,因为记得多影响讲座。

4、上课后及时复习,当天巩固,效果最好,然后是一周小复习,每月一次大复习。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5

很多文科学生都知道,地理在文综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不同于政治和历史,地理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相信同学们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某些同学学起地理来非常的轻松,而且效果挺好,而有些同学就感觉它是那么的难学,从而使得分差拉的特别大。那学习地理到底有没有什么窍门吗?答案是没有。

相信很多地理老师都告诉过大家地理该如何去学,但是同学们听起来感觉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归到了原点。

其实同学们都没有注意到,地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地理涉及的内容太多了,做一个题目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又不在大家的脑子里,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肯定是所谓的“难题”了。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如何去记住这些知识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对地理课程必须要感兴趣,上地理课的时候感觉要非常的好,课下做题目的时候要非常的乐意。可能很多同学学地理都是被逼的,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浓厚的兴趣,地理根本就学不好。如何去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呢?

(1)我建议同学们要多和地理老师交流,从老师那里获取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没事的时候就把地图册拿出来翻一下,你可以不用去按照学习的步骤去看地图册,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把地图册当做是一本小说一样。

(3)和同学们进行地理知识的交流,互相提问(不用太正式),以娱乐的形式进行是较好的。

2、学会自己去罗列所学的知识点(不能太细,太细知识就串了),如果能力上升了之后就需要自己去总结专题。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比较严密,同学们要跳出一节一章甚至一本书,从整个高中地理的宏观角度看一下,多看几次,你们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道如何去看的话问老师)

4、多做题,通过题目来进行记忆的效果比对着知识点死记要好得多。题目的选择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眼高手低,只做一些所谓的难题而忽视了基础的题目。(最好是能够考察大家对知识点运用的题目是最好的,简单的记住一个知识就能做出来的题目并不好)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 篇6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

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 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三、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并用之于课堂。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浅谈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7

一、寻找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兴趣

学习兴趣是不容忽略的内部动因。把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把趣味问题引入学习, 激发思想的火花。比如:日月星辰每天都东升西落;爬高山越爬越冷;有些地方人口稠密, 而有些地方却荒无人烟……我们在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报时会遇到许多热点问题, 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格局等, 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同时把这些新闻和知识收集起来作为课本知识的背景或例子。同时在地理学习中多联系我们学过的知识。

二、加强对地理地图的应用

1. 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是学好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地图中蕴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因此, 在地理学习中, 我们要做到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 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 寻找地理规律。学“中国的行政区”一课, 要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位置, 就可以联系生活想象各个省份的形状像什么。

2. 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 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 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 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自己也可以动手绘制地理图表, 把书中抽象语言表述的内容用直观形象的图标表示出来, 这种实际操作往往会深化自己的思维程度, 使自己得到探索性的尝试体验。如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政区图、地形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集成在一张图上, 从而表现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学科内的综合。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 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又如:长江干流的形状犹如“L”和“W”两个英文字母连接而成。从源头格拉丹冬雪山到宜昌的“L”行河道为上游, 谷深水急, 虎跃峡、三峡地段, 长江干流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就建在宜昌市以西的三峡东端处。“W”河道则为长江中下游。

三、要抓住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 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 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 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 并以此为线索, 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 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基础。

四、运用灵活的记忆方法

理解了的知识, 容易记住。除了必须死记的材料, 如地名、数字等之外, 凡有具体含义的地理知识都应先理解再记忆。

1. 字头记忆法。

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 编成简语进行记忆, 这种字头法能简化知识, 便于增强记忆。例如:有关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市名称以及长江上中下游得分段等系列知识, 地名数据多, 硬记有困难, 可用字头法编成顺口溜:两湖两江两海安, 川西云流六千三;流域超过百八万, 宜昌湖口各拉段。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川西云”是字头, 指明长江流经的十省市名称, “六千三” (百千米) 是长江全长, “百八 (十) 万” (平方千米) 是长江流域面积, 第四句“宜昌”和“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点, “各拉段”与“格拉丹”音近似, 很容易联想到长江的发源地“格拉丹冬”。

2. 识图记忆法。

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练好看图的基本功。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势西高东低, 有明显的三大阶梯。这一特征在地图上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 海拔4000米以上, 呈褐色;由此往北往东就变成深黄色, 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 属第二段;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直到海滨, 是绿色或深黄色相同的地区, 就是平原和丘陵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探讨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教版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8-01

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对自然界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地理知识更加完善,对很多自然现象能进行合理的解释。可是,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每个人的地理基础知识不一样,导致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区别,兴趣迥异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操作模式不一样,也就是方法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来实施相应的学习方法。虽然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的方法,但是在学习时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可依的。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时,首先就要教会学生了解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规律。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如下:

1.理解性强。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初中地理的教学侧重知识点的记忆,而高中地理的教学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有什么规律”、“这些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当碰到这些事情时该如何办?”等等。通俗地说,高中地理的教学侧重地理事物产生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然后人们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当然,高中地理对知识的理解是离不开对知识的记忆功能的。

2.以人为主线。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以人为本”这条主线,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应该紧扣这条主线。

3.学科跨度大。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两大类:自然地理和人类地理。而在高中其它学科中,也不外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两大类。因此我们上地理课时,应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并且要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学习时难度就不太大了。

二、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加强对地图学习的方法指导。地图教学有时比地理教材中的文本教学还重要。正如大多数所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在地理很多重要考试中,对地图考查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地图知识学习的方法指导。首先,要对地图有一定的识记能力,通过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形象特征来识记地图。例如,对于我国高原、盆地、平原、山地等地形特点来识记这些地理事物;第二,当对地理事物有了初步的识记印象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地理事物的特征自己动手绘制示意图来加深记忆。例如,日本地图就像一只蜈蚣,当学生明确日本地图轮廓特征之后,再把日本的地图描绘,就能加深对它的记忆印象;第三,教会学生分析地图。对地图进行分析,是提高运用地图能力最关键的教学步骤。我们务必让学生明白,在对地图进行分析时,要层层剖析,找出规律。例如,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的“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时,可作这样的分析: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说明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含蓄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2.加强对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方法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梳理、归类总结为主,着重于在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拓展运用。如通过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重视图文互换的应用,从图形信息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用图示简化文字材料,加强对地理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强调归纳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性的方法和程序。把地理规律的应用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让学生具体区域不断运用地理规律的过程,熟练地解决问题,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

3.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高中地理知识虽然比较系统化,但是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对它进行多角度的整理,形成专项的知识框架。知识的整理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经过学生归纳、思考的一个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可能采用分类整理法、排列整理法、比较整理法及推理整理法等多种整理方法。但是教师切记,学生在整理知识时一定要找出知识点的联系,不能一盘散沙,如果整理出来的知识毫无头绪,不但浪费时间,反而会起着反作用,使学生大脑中已用的知识点变得更模糊了。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只有开展积极的思考,对知识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加工,才能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对《大气》章节的知识整理如下:

4.加强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前进行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因为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教学难点及重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课堂中就能有所取舍,把精力放在教学重点及难点上。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概念是理解其它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没有全面的理解,那对其它知识点就更难以理解了。例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此章节中,学生首先要理解的基本概念是“区位”:它是指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还是两者都有呢?学生如果对这个概念没有理解清楚,那么后面更深一层的知识就无法理解了。

2)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仍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在此章节中,学生要明确:哪些区位因素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对当地的经济模式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因为基本原理知识的理解比较难,如果学生在预习时对基本原理不能理解时,就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或者向教师请教,以真正理解这些基本原理,不使自己的学习造成遗憾。

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并对学生加以引导,相信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是能找到一定规律的。

参考文献:

[1]杨君. 怎样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J]中学地理教参.2009(5)34-35

[2]孙成;肖晨.高中地理复习五大思考方法[J]南昌教育.2010(6)24-26

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篇9

中国地图像一只大雄鸡,可以把这只鸡砍为成六部分: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鸡___。

鸡头最容易记,就是:黑龙江、吉林、辽宁。

鸡背只有一条就是:内蒙古自治区。

鸡尾巴更简单,就是一个新疆。

鸡脚也很简单,就是台湾和海南。

难点是鸡肚和鸡__。省份太多太杂了。不过不要怕,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鸡肚看成一个倒三解形和一个十字架,把鸡__看成一个长方形和我一正方形。

先来看鸡肚:

倒三角形:把广东省看成倒三角形最下面的角,把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看成倒三角的腰,把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看成倒三角的底线。,这样就构成一个近倒三角形了。香港、澳门包含其中。

十字架是指:把宁夏、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成一横,再把河北省、河南省看成一竖,一横一竖构成一个十字。

我们把这个倒三角和十字架看成鸡肚,除开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那么剩下来的我们就把它看成是鸡__拉。而鸡__我们又可以把它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

长方形:把西藏、青海省、甘肃省看成一个斜着的长方形。

正方形:把四川省、云南省、重庆、贵州省、广西看成一个正方形。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 篇10

地理学习不是只有纸上谈兵,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操作。在生动的地理现象和场景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索、体验举一反三。例如,在普通的野外考察中,学生可以亲历各种地貌、气候、水资源等,并结合笔记记录下所见所闻及后续相关了解;在查阅地图时,摆脱对简化版符号与标识的依赖,全面挖掘讯息价值,麻利找到有关可证明优质研究压轴点的测量数据或推断分析差异的方式等知识点;还可以通过网上资源以及社区活动等路径融入实务经验,并提升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例如对于城市发展进行调研并运用大数据,向规划渗透当前最新极端性天气活动的适应性。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

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核心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采用查图、填绘地图记忆、模糊记忆、特征记忆、趣味记忆、比较记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考考试说明对记忆层次的基本要求不仅包括“知道→记住→想起来(再认、再现)”,而且包括“观察、描述现象,了解规律”。描述是指对“记住了”的地理现象用文字做出准确、完整的再现和表达。描述能力除静态描述外,还应注重动态描述和综合描述能力的培养。将各种地理图像进行分类,如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理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对不同类型的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和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各种图形的读图方法和技能。填图和绘图是记忆地图和图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够通过填图和绘图来掌握的地理知识,一定要通过对图的掌握达到目的。在填绘图的同时,还可以把与图像相关的知识点标注在图上或图旁边,使图文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教材中用文字叙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许多都可以通过图形表现出来。运用图文转换和图形变式进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高考复习中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图文转换、图形变式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浅谈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习方法 措施

初中新课程提倡的转变学习方式包含两个方面:地理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每种学习方式的品质。教师应该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保证地理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一、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容,当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不再需要过多外界刺激,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多可操作性切入点。比如,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定位时,上课之前,将标有经纬度的世界地图贴在教室墙壁上,在地图上标出著名城市,在图边标上这些地点的经纬度。学生对世界各地著名城市比较感兴趣,愿意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并自主探究与之相关的地理事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应该立足于实际,将激发兴趣贯穿到教学活动全过程。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低估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每位学生都有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且有很强的表现欲,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日益独立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学习,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我总结。首先,学生要确立具体学习目标,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哪些地理知识了解即可,如中国民族政策;哪些知识必须深入理解,如地形雨的成因;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如重点地理数据和地理名称;哪些知识需要知道如何运用,如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气候类型。其次,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善于总结和调节。“学案导学”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前将教学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方案进行预习自学。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景,以案导学,组织讨论。在教师精讲之后,学生整理、总结新旧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统计图、景观图以及示意图;运用地理数据,探究地理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成因,解决地理问题;加强对地理图像作用的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思维。

二、合作学习

(一)科学分组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如何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小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科学灵活的分组方案。有研究证明:四人小组最灵活、最有效,便于调整小组成员,优化人员搭配,提高小组成员学习效率。在确定分组规模时,应该考虑分组给学生带来的作用,是否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实践证明,组的规模太小,如2-3人,能增强个体责任感,但是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组的规模太大,比如,6-7人,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增加了教师的控制难度。

(二)明确合作目标

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职责,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因此,确定合作目标、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讲述“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可以设计一个“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赛,每方都设置三个角色以供学生选择,即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想要的角色。比如,A同学担任辩手,即合作小组组长,协调本组学习活动,参与辩论,并主要发言。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课堂激烈讨论,了解了南方和北方的优势与不足。

(三)创立多种合作方式

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方式较多,比如,组间辩论、角色扮演、模拟试验、小组讨论、游戏、分工收集资料等。

(四)加强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如果学生缺乏合作技能,则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善于表达自己,容易融入到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不善于交际,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受阻。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指导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表达感谢;学生发言时应该语言流畅、清楚;学会倾听,敢于发表见解,学会质疑。

综上所述,选择正确的地理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同时,进行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明确合作目标,创立多种合作方式。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及学习方法 篇12

一、地理学科特点

1. 以人地关系为线索。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学科体现了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问的密切关系, 在教材安排上, 上册组织了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然地理知识;下册则组织了人类与环境关系突出的几个重要方面;资源与能源, 既属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又是人类和环境联系的重要媒介, 农业称工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方面, 人口和城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表现和重要过程, 最后以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总结全书内容。它选取了人文地理知识的九个突出的内容, 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 这是以系统地理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特点。

2. 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

高中地理以阐述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 这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特点。如在教材中介绍了天体概念及其运动, 大气运动及其原理, 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原理, 地壳运动及其构造理论,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资源能源的概念分类、特征, 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 经营方式或布局原则等, 这些知识都是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 能使学习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观点。

3. 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

地理课的作用就是要进行地理教育, 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提高文化科学素质, 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高中地理更是紧密结合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能源与粮食问题、城市化问题等, 使未来的建设者能从小了解这些情况, 树立正确观点, 以便将来能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实际, 如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农业经营、工业布局、水利建设、城市规划、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也都有所涉及, 使学习者对国情、国策从理论上进行理解。[1]

4. 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正是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 各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条件, 高中地理学科为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可能。在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说明地理事实、印证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驾驭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体现。教材中引用大量图像, 如原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景观图、数据图表、关系式图等, 为训练学生思维, 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提供依据。[2]教材中还有部分选讲内容, 也可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满足他们自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需求。

二、地理学科基本学习方法

1. 整理知识系统。

高中地理原理说明初中地理事实, 初中地理事实可印证高中地理原理。以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以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人文部分。这两大知识系统打破了六本书的界限, 使原理与事实、理论与实际、抽象与具体、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和结合。

例如:高中地理有关工业布局的基本要素和布局格局, 可解释、说明、评价初中所学过的许多具体的工业中心、工业区、工业基地的分布。这些工业城市的形成发展可印证工业布局的有关原理, 并作为例证进行分析或评价。

2. 掌握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常常是全掌或全节的关键问题, 与其他各部分内容联系密切, 有些是从知识体系看属重要环节, 必须掌握;有些是内容的要点或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该掌握, 因此在学习时要突出重点, 注意其多向联系, 反复加深印象, 理解含义。难点知识属于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原理, 或距生活实际较远无法联系、体会和想象。既为重又为难点部分应设法突破, 仅为难点而非重点部分则可作一般了解:有的只了解结论不必弄清过程, 有的只了解论点不必了解论据, 有的则只知道结果即可而不必深入了解原因。

例如:在学习有关大气的运动知识时, 教材中有许多原理示意图和实际等压线分布图, 这里既有模式图, 又有实际图, 前者说明典型情况为讲原理规律进行观察之用, 后者则反映实际的复杂情况, 其中又分一般原理与特殊情况、局部运动与全球运动、平面团与剖面图等不同情况, 掌握各图像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加深理解原理, 突破难点, 不致使知识孤立割裂。

3. 加强知识练习, 建立思维线索。

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密切, 必须在联系中掌握知识, 才能学得扎实又灵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 扩大知识领域, 另一方面要联系综合, 灵活运用, 才能使思路畅通, 举一反三。也就是说, 在头脑中要联系知识, 建立思维线索, 使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 便于融会贯通, 引申迁移, 从多方面思考, 超越空间与时间的跨度, 寻觅显现问题中潜隐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系的途径有:知识的纵向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多向联系;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4. 加强课内外基本训练。

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很强, 高中地理同样具备这一特点, 它需要通过广泛地接触自然、观察社会, 不断扩大知识领域, 理解原理, 培养观察、分析、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 要重视课本中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使课堂内外结合,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3]为了加强实践环节, 使学习从封闭式变为开放式, 在教学大纲中都安排有“基本训练要求”, 这些要求一般是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 由单项条件的简单模仿到多项条件的综合运用, 由依靠课本提供的材料到实地调查、观察或查阅资料。

三、结语

高中地理的学习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 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 还要形成相应的地理学科能力, 树立科学的观点, 熟悉学习内容, 讲求学习方法, 明确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以便达到要求, 有的放矢,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彰显地理学科特点, 注重地理图表分析[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10) :67.

[2]商治平.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1) :99.

高三学习地理方法 篇13

高三学习地理需要结合一些社会问题来分析解答。高考地理综合主观题所占分值较重,且一般一道题里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完全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解答。尤其是,高考出题者最喜欢结合当下聚焦的社会问题来出题,一是考察考生对社会实时的关注,二是真正的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运用。

因此,考生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还需要抽一定的时间了解一下当下社会问题,自己试着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出题者,会出一些什么样的题目,自己再试着解答。说不定在高考考场上真的会出现与你想法不谋而合的题了。

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最好能够首先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开始厌烦地理,对学习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在廉政建设和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范本【简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