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希望之光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秀作文:希望之光(精选7篇)

优秀作文:希望之光 篇1

希望是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希望。希望是打开一扇门的钥匙;希望是完成一件事情前所必备的条件;希望犹如海中的灯塔,给予人希望。

希望是迷茫中的一个方向标,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不久前的电影《复仇者联盟4》中,开始时,超级英雄们希望自己能够拯救已经被灭霸杀死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希望,才能敢想敢做,发明了时空穿梭机,开始了伟大的拯救计划。

有了希望,才能敢想敢做!

在最后,钢铁侠牺牲了自我,消灭了灭霸。这时,观众们便希望钢铁侠能够继续陪伴他们。这时,希望便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物,也是精神支柱。

在考试前,我总会希望自己能够考一个好成绩,希望自己能比上一次考得更好。每个人都会有希望,希望能做某件事,希望发生某件事,身为人就应该有希望。

但是,人不能只是单纯的希望,而不去脚踏实地、务实的做事。这样的.话,希望就成了一种空想。不仅无用,还有弊无利。

考试后,我总能听到一些同学抱怨自己考得差,希望自己下次考好,我敢肯定,下一次也不会好到哪去,这就是他们口中的“希望”。这种希望便是空想,只抱有幻想,而不付出行动。

希望也是多变的。在小时候,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结识了许多小朋友,便希望和他们快乐的玩耍,永不分开。可当我要上小学的那天起,我即将要与幼儿园的朋友分别,第一次感到不舍,当时的我,很希望时间能够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当希望之事被现实打破以后,才会明白,我们要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坑的走下去。这些都是我们必经之路。

希望本身就是一束光。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希望,是一种感情的寄托物,它能体现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品格。让我们传递希望之光,温暖地球吧!

优秀作文:希望之光 篇2

通常天还未亮, 男人就起床准备出海。在男人跨出家门前, 女人总是要关切地问“什么时候回来?”

“黄昏的时候。”男人把话丢在屋内, 人已经消失在朦胧的曙光中。

男人的话向来是准确无误的, 每次出海, 他都要赶在黄昏的时候归来。不管船驶出去多远, 时间过去了多久, 他都会选择在黄昏时靠岸。这是他多年以为形成的习惯, 从未改变。

女人早已谙熟男人的这个习惯, 每个黄昏她都会一个人独自去海边徘徊, 等待男人的归来。不管男人出海持续了多少天, 她都会耐心地等待。

一天, 男人出海后, 海面上刮起了狂风, 下起了暴雨。这场暴风雨过后, 男人的船再也没有在黄昏的时候出现在海边。

女人依旧在黄昏的时候独自一人到海边徘徊, 用焦灼的目光打量着一艘艘返航的渔船, 期盼男人的出现。

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男人始终未回来, 女人始终在等待。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她都会在黄昏的时候准时在海边徘徊。

曾经有人十分不解地问女人:“明知道他不会回来, 你为什么还要去等?”

“因为每个黄昏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希望, 希望是一盏灯, 它引导我的生活在绝望的黑夜里前行。”女人充满激情地说。

是啊, 无论做什么事情, 只要心存希望, 就会有出现奇迹的一天。发现糖尿病也是如此, 不要因为糖尿病而让自己变得沮丧, 不要因为糖尿病让自己觉得人生是黑暗的, 不要因为糖尿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

大江的希望之光 篇3

43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个年轻的父亲已成为71岁的老人,他来到了中国,在北京他演讲的题目是《始自于绝望的希望》。这个勇敢的父亲,就是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

回首往事,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但这种骄傲并不是因为自己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而是因为他终于能够和儿子大江光一起活到了今天。给他力量的正是那道始于绝望的希望之光。2006年9月12日,距离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来到中国的大江又做了一件勇敢而值得骄傲的事情。

大江来到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只有两岁。从门口的“和平钟”到陈列馆门口的张纯如像,从遇难者“300000”的数字到“万人坑”……大江神色凝重,一言不发。在到达用铜浇铸的大屠杀幸存者脚印旁时,大江走得特别小心,惟恐踩着那些脚印。

为无言者倾诉,替受害者代言,不管加害者来自于权力、社会还是命运本身,这一直是大江作品的主题。他总是谦虚地把自己列在日本那些最为自觉和诚实的“战后文学家”的最末尾。他经常这样问自己:你体验过被山羊啃食的圆白菜的痛苦吗?他最著名的作品《个人体验》就是从一个受害者的视角,体验命运的艰辛,体验从绝望中孕育的希望。这种“个人体验”实际上早就超越了个人的范畴。

人们很难把美妙的音乐与一个脑瘫、癫痫、弱视、只有四岁儿童的语言能力的人联系起来。然而,大江健三郞和他的儿子大江光却创造了奇迹。光五岁的时候开始对鸟叫声感兴趣,大江便买了所有鸟叫的唱片和儿子一起听。光六岁那年夏天,大江带儿子去度假。在湖边,鸟儿开始鸣叫。突然间,一个清晰、平静的声音说:“那是一只秧鸡。”

这是奇迹的开始。随后,大江夫妇请来老师教儿子音乐。16岁时,大江光双目几乎完全失明,但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学会了作曲。20岁时,大江光出版了两张自己的原创古典音乐唱片,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唱片赞不绝口。1994年。大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带着光到瑞典参加授奖仪式。一家报纸在他们身着燕尾服的照片下方写着:“大江健三郎和他的天才儿子。”

儿子是大江生命的延续,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不仅是大江给自己儿子的疗伤药,更是对他本人和日本社会的疗伤药。2006年9月9日,大江在北京演讲时专门谈到了鲁迅。“我非常喜欢《故乡》结尾处的那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希望,就是未来,就是新人,也就是弦子们。”不过,在他看来,新人并不一定指年轻人,也包括脱掉旧外套的老人,甚至包括他自己。

大江的“新人观”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他在哈佛大学演讲时,一个日本留学生提问:为什么战后出生的日本人必须从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现在日本新的繁荣不是把战败的痕迹一扫而光了嘛。大江回答说:“你还年轻,你的历史中还没有失败的经验吧?但是我已经不年轻了,我知道,除了失败的教训之外不想学别的了。我附带说一句,日本乃至整个世界,不是已经并不年轻了吗?”

大江这次来中国曾几次提起“自己已经是一位71岁的老人。在不久的将来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这听起来让人难免有些惆怅。但正如大江本人所说,为了那个能够体现出人的尊严的未来,为了把对未来的憧憬和确信告诉北京和东京的年轻人,他便把他那尊老迈之躯运到了北京。他说在有生之年,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

希望之光作文500字 篇4

一次周末的晚上,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从超市回到家时,突然停电了。周围陷入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我开始发慌,但不经意间想起了一直放在柜子里的小香蜡,于是我把它拿出,点着了。

“刷!”黑暗中顿时闪出一道光,让家亮了一些。我坐下来,仔细地端详这支小香烛,它身子是浅黄色的,原本渺小的身子在黑暗中仿佛又小了一些,我一会儿看着一会儿看那,好像从未仔细注意过它,只是在生日时用来做心愿的寄托。它拼着命闪亮着,不怕自己的身体被火苗渐渐融化,默默地发挥出生命最后一刻的力量。这微不足道的光,在此时此刻,让我的心从不安到慢慢平息。它一点一点减少,但在这冬日中,周围的一切似乎温暖起来。我这才意识到小小的蜡烛竟有如此大的作用,而且它还有生命所拥有的――爱。蜡烛的`爱不像糖一样让我们甜到心底;不像歌曲一样让心情快乐、奔放;也不像蓝天一样让我们看着就会微笑。它的爱,是无私的、是温暖的,虽然只是在黑暗中给予一丝光明,在寒冷中奉献一份温暖,但给人们带来的,却是安慰和有力的帮助,仿佛是一根救命稻草。可是到最后,自己却灰飞烟灭。

在没电的日子里,蜡烛把漫长的黑夜照明,给我们带来了急盼的光明。蜡烛――虽然没有香味,没有美丽的外表,更没有照亮世界的本领,它只能亮起一片地方,带来短暂的光明,但它有美的品质,这让我对它情有独钟,它是一种不断燃烧自己,为别人带来光明,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物体。

优秀作文:希望之光 篇5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同志们:

上午好!今天,明日之星公益基金管委会来到我们xx,给我区60所学校送来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物资,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光彩事业活动,这一团火热的爱心,温暖着xx全体师生。你们带来的不仅是教学设备,更是一份深情厚谊,一份无边大爱!在此,我谨代表xx对你们的无私和慷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近年来,xx教育事业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此次捐赠活动,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拳拳关爱,更是对我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鼓舞。

优秀作文:希望之光 篇6

在过去30多年,中国两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在过去的10年,江西贫困人口由346.4万人下降到72万人,上百万贫困人口走上的致富道路。而十年来,上饶市贫困人口减少了29.2万人,成为江西省减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汪俊辉介绍,上饶市委、市政府把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工作列为该市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长期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创造了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式扶贫等具有上饶特色的扶贫开发基本经验。市委书记董仚生,副书记、市长潘东军曾多次深入贫困地区,抓点带面,帮助贫困地区百姓破译脱贫致富的“幸福密码”。

双港村的“余干辣椒”、塘背村的“生猪”、姚家村的“蜂蜜”、港首村的“兰花”、均郑村的“白茶”、横峰的“葛业”、婺源的“乡村旅游”……由龙头企业引领,以特色产业创新,上饶的扶贫工作因地制宜,老百姓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

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铺水泥路面、下水道;定点帮扶贫困户,解决千万元帮扶资金;启动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在国家政策下的创新实践,帮贫困户走出生产、生活的“阴霾”燃起新希望,450多万群众正逐步成为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

这就是上饶“十一五”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写照。在这片连绵起伏的红土地上,广大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干部群众同心向前,书写着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所展望的“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从整村推进入手建设和谐秀美新农村

汪俊辉介绍,进入新世纪,上饶市着力实施了以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整村推进。目前上饶市已完成610个“十一五”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正在实施“十二五”6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通过瞄准最贫困的村进行扶持,力争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煌固镇沿坂村是是“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由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挂点。2008年,该村对三个新农村试点自然村进行了全面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勾勒出一派和谐的景象。由于各项工作都做得好,沿坂村已经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明星乡村”。

沿着村道行走,绿色的禾田里小荷初露尖角;清澈的小河流水,正源源不断地沿着沟渠流向田野;绿树村边,一栋栋粉红或蓝白相间的小楼新颖别致,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记者一行纷纷感叹:穿梭在村里就像在逛公园!

余干县潼湖村邻近信江,空气清新,为“十一五”、“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的面貌悄悄发生着变化。从2009年起,该村前后投入50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下水道,建护栏、砌挡土墙,拆除空心房30多间、残墙200多米,粉刷房屋100余幢,清理池塘污泥10000余方,村干道种植绿化树4000多棵。全村改水改厕率达100%,种植庭院果树8000余棵,100余户农户用上了太阳能。

五年来,潼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到4460元,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正逐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村容整洁了,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在上饶,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物质面貌变化的同时,亦为农民营造长久的精神乐园。许多新农村都建起了广播室、阅报栏、卫生室,做到了“听广播在家里,看报纸在村头”、“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城”。

从发展产业入手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径

在采访途中,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李志发告诉记者,上饶市始终把支撑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产业培植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造血机能”。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创出特色产业品牌,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至201 1年末上饶市发展扶贫龙头企业84家,参与扶贫产业贫困农户1.7万余户。

同时,根据各类扶贫龙头企业的市场需求,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贫困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葛业是横峰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为进一步增强葛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辐射贫困群众的带动力,横峰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叶峰介绍,横峰县积极鼓励农户开展葛根种植,成立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推行“一免一奖一贷一贴”的扶持政策。同时,充分整合利用财政支农资金,扶优、扶大、扶强葛生产企业,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难题。2011年横峰县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2258万元,招商引资4500万元,引入社会资金1.5亿元,用于推进葛产业的发展。

到2011年末,横峰县种植葛根面积近5万亩,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20余户,万余名农民参与种葛,实现葛业系列产值1.5亿元,带动贫困户5000余户,农户从每亩葛根中年受益平均达500元左右。

天时地利人和,在上饶,传统和特色产业均“遍地开花”。

余干县潼湖村肉鸽养殖全省闻名,走进白马桥肉鸽基地,一羽羽白鸽蔚为壮观,远远望去,长长的钢丝笼子排得整整齐齐,记者采访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据了解,白马桥种肉鸽协会成立于2006年,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3月,总资产1726万元,年存栏种鸽18万对,乳鸽410万羽,年产值8300万元,创利税1300万元,先后评为省中小企业基地、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上饶市农民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和县重点扶贫产业基地。

余干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朱克俭介绍,白马肉鸽试点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该县鸽业的飞速发展,养鸽农户由575人增加到1750人。项目扩建后为合作社新增产值1.6亿多元,农民增收450万元。

朱克俭还告诉记者,余干是农业大县,出产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农产品,比如年养120万羽江西最大的专为南昌煌上煌提供原料的红毛鸭、6000亩的田生泥鳅、余干甲鱼、黄鱼、黄鳝、鲶鱼养殖等等。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余干辣椒。

在洪家嘴乡双港村的余干辣椒种植基地,一片现代化农业生产景象尽收眼底,置身于一顶顶钢架大棚中,尽是种植工人忙碌的身影,大棚里余干辣椒一片盎然生机。

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2011年总产量150万斤,销售收入1050万元,带动了余干县种植业的飞速发展,打造余干辣椒绿色食品,享誉省内外,树立余干品牌。这其中886户种植农户受益,平均每户可增收21000元,充分体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积极作用。

同样,在江西省第一大县——鄱阳,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势不可挡。

记者参观了该县金盘岭镇汪桥村委会所管辖的千亩葡萄种植基地,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农业观光走廊已具规模。

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雪莲称,该县金盘岭镇汪桥葡萄专业合作社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立足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力求把葡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致富的路子。“十一五”以来,许多的农户纷纷加入到了金盘岭镇葡萄种植行业中来。合作社以抱团式的发展理念,立足广大农户增产、增收,带领广大的葡萄种植农户走出了一条集约化种植兴农之路。

副会长岑国发介绍,为了使葡萄能够更好地保存和运输,调节葡萄上市时间,一个容量500吨的储藏保鲜冷库已经在建,有了冷库后,新摘下来的鲜食葡萄只要在冷库里冻上24小时就能保证在路途中3-7天的新鲜。此外,冷库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葡萄延迟上市,最多可以保鲜6个月,可以错开七、八、九月份葡萄上市高峰期销售,在国庆节、春节投放市场价格也能翻好几番,使农民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和兴盛正逐步引领贫困群众创业、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饶的经验说明,只要做优环境、善抓机遇,贫困地区在发展产业上同样能大有作为。

从移民扶贫入手拓宽群众致富新天地

由于环山靠水的地理位置,上饶有不少群众居住在生产条件恶劣的大山深处和生命财产受到洪水威胁的河边。为了解决这些群众的生计问题,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从2004年起,上饶市坚持把移民扶贫作为加快山区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千方百计增加投入,不断探索移民形式和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上饶市移民扶贫工程以1.8亿元项目资金拉动了近16亿元的总投入,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形式累计搬迁移民5.46万人,建成移民安置新村303个,配套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带动了当地人口结构及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

弋阳县岩山村委会高华疗村自然村小组共有42户,152人,全部是1959年从碓头岭水库搬迁的移民。自2008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近30万元。移民动情地对记者说:“我祖祖辈辈五代居住在山沟里面,现在住到这里来,这是政府好,我做梦也想不到搬到这里做房子,这里很好,自己做房子还有政府补贴我的钱,这是想都想不到的事。”

弋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余才生介绍,该县通过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项目扶持,帮助群众实施直接受益的人畜饮水、农田水利、村组道路、文教卫生、小流域治理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改善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横峰县官塘新村,村支书张泉水告诉记者,该村是2007年整体搬迁,以前村子在深山区,路况奇差,村民买辆新摩托车都骑不回家,如今别说摩托车,汽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甚至院子里。当地许多村民至今还记得,搬迁以前没水喝,喝水最远要走几里山路挑水,假设路上一点时间都不耽误,挑一担水仍需25分钟,现在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日子过得风风火火。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与别的移民村相比,官塘新村的卫生更胜一筹,村支书介绍,村里卫生由村里的老党员负责,家家户户都积极配合。路好、水好、环境好,官塘村老百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心里充满感激,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鄱阳县田畈街镇牌楼安置小区,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和田畈街镇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契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做到“绿化、亮化、美化”,逐步打造成和谐雅致的宜居型集镇,一举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同时,移民搬迁后通过实施转移培训、产业扶持等有效手段,为移民能够稳得住、富得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鄱阳县何彭新村地处田畈街镇西北。过去由于地理条件差、土壤质量差,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改变本地落后的面貌,村党支部采取上下联动的办法,请求上级给予政策支持帮扶。从2007年开始对全村10个自然村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建房,形成现在规划有水平、建房有秩序、生活水平大提高的和谐新村。整村以徽派建筑为主体,几年来,通过广大干群的努力,新村逐步向小集镇建设标准靠拢。在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同时,也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村部建有农民文化大院,设有农民书屋、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等,水电、绿化、亮化以及电信、学校、商贸市场、卫生所等配套设施齐全。

横河村,是鄱阳县侯家岗乡最偏远的村庄。其恶劣的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使该村“与世隔离”。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好男不娶横河女、有女不嫁横河郎”。1971年兴建军民水库,整体搬迁到库区上游,40多年,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仅靠几条木船作为唯一的交通工具,“出路”随着季节改变而改变,“旱季一身灰,雨季一身泥”,没有固定码头,交通条件极差。

2006年国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出台,横河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百姓的梦想成为现实。全长9.2公里的沿山公路于2011年11月正式竣工通车,彻底改写横河靠渡船出行的历史。

如今的横河村美的令人心醉。陈雪莲称,贫穷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连改变贫穷命运的机会都没有。横河村交通现状的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得益于扶贫和移民政策的扶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得益于乡党委政府的重视,身为扶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贫困地区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诚如斯言,在采访中我们感受到,贫困地区的百姓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之光越燃越旺。

采访后记

积极探索,稳妥推进。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工作一系列成绩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以扶贫和移民办为主的职能部门的扎实工作。

记者在此次采访中了解到,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有许多工作人员1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扶贫岗位,进村到户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更是家常便饭。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他们所到之处受欢迎程度。贫困地区的百姓也许不善于言辞,但是他们把感谢写在每一张笑脸中,写在每一次不舍离别的神情中。

“扶贫战场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要想尽办法为大家办实事。”

“只有真正深入一线,才能了解基层实情。”

“贫困地区百姓需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还要生活。”

“带着感情去做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老百姓对扶贫人的感激是源自对党和对政府的感激。饮水思源,这一切给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极大的信心。”

……

一句句触动人心的独白在扶贫工作者口中娓娓道来。李志发表示,面对上饶市百万贫困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上饶市扶贫和移民办全体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性。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扶贫人艰辛的努力,看到了贫困百姓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历经多年风雷激荡,上饶在扶贫开发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给其他地区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既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又蓄积了巨大的发展能量。

点亮农村教育的希望之光 篇7

2015年年底,江西省教育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会同江西省编办、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研究制定了《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共包括9个方面,以“增加乡村教师吸引力、打通补充渠道、优化乡村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水平”为核心制定了32条具体措施,以缓解和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和“留不住”的问题,保障乡村教师能“教得好”。

一、 拓宽乡村教师入口,打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随着城镇化发展,乡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师资缺乏,乡村教育亟需补充“新鲜血液”。只有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才能有效解决乡村教师队伍日益突显的年龄、学科、职称等结构性矛盾。

(一) 多举措拓宽乡村教师入口

《实施办法》中有6条拓宽乡村教师入口的举措,包括“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鼓励地方政府与师范院校合作,免费培养专科层次的乡村教师”“继续面向社会统一招聘全省中小学教师,加大公开选拔乡村教师的力度”“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完善师范生支教和顶岗实习制度”。

其中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乡村教师培养制定的“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 打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制度性障碍

在拓宽乡村教师入口的同时,乡村教师能否“下得去”还面临着编制缺乏的问题。教师编制一直是按照师生比制定的,但由于当前农村学生流失严重,成班率低,超编和结构性缺岗现象并存,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保障补充的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实施办法》采用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村小学、教学点的编制,成班率低的按照班师比不低于1∶1.5的比例予以保障。对工勤岗位、部分管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不占用教师编制。县级教育部门根据乡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编制使用率。通过调剂编制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倾斜。

这样就可以使得定向培养的乡村教师、免费师范生等新生力量顺利上岗在编。

二 、增加乡村教师吸引力

乡村教师流失的很大原因在于待遇低、社会地位差、社会保障不足。《实施办法》从物质、精神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提高乡村教师吸引力。

(一) 加强乡村教师师德建设,建立荣誉制度

《实施办法》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支持媒体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实施办法》中,率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将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及以上的在岗一线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

《实施办法》建立教师休养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邀请一批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到省内职工疗养点休假疗养。

通过乡村教师师德建设和荣誉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整体提升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精神上增加乡村教师的吸引力。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在《实施办法》中,乡村教师能重复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等三项津贴补助政策。这些补贴则是根据岗位的远近与工作年限发放而不是依据职称高低来发放,此举对于初入职的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由于教师工资多寡几乎是由职称工资所决定,《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这也能极大提高对初入职教师的吸引力,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三) 加强社会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医疗和住房保障不够,一直是乡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实施办法》要求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保障教师的身体健康;又要求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市、县(区)政府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城镇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鼓励地方政府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建设公租房。如果能够解决好乡村教师的“安居”问题,相对于城镇的房价来说,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三 、提升乡村教师能力

《实施办法》提出,“国培计划”项目主要向乡村教师倾斜。省级将加大“省培计划”投入,组织实施“万名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计划”,为每所村小至少培训合格的音体美教师各1名。对全体乡村教师和校(园)长进行5年一轮360学时全员培训。同时,积极改进乡村教师培训模式,采取骨干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校(园)长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优化乡村教师结构

在《实施办法》拓宽乡村教师入口的同时,也考虑到解决乡村教师日益存在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性别结构问题,故而在“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中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乡村教师培养,单列男性乡村教师招生计划,逐步优化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同时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优化学科结构。

五 、对《实施办法》的若干建议

由于《实施办法》是根据乡村教育的现状而制定的临时性、过渡性的短期政策,而乡村教师建设和结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实施办法》中举措的实施和废止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短期的目标需要服从于长期的目标。

(一) 《实施办法》需以实现合理教师结构为目标

定向培养的年轻教师进入乡村之后固然缓解了眼前的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或许能缓解当前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但却可能给将来带来乡村教师年龄结构的失衡。只有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对于学校来说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需要防止短期内乡村教师引进在数量上的攀比。可以通过城镇教师轮岗、与高校合作建立支教基地等方式缓解乡村教师短缺,逐步调整乡村教师年龄结构,使之达到合理状态。

(二) 乡村教师补贴需岗位化

乡村教师由于所处位置相比城市属于艰苦地区,《实施办法》中的三种津贴不能仅仅看作是政府临时性的生活补贴,而应该看作是艰苦岗位的“岗位津贴”,乡村教师领取这些津贴是“按劳分配”而非是“政策性倾斜和照顾”。只有把津贴“合法化”为乡村教师“正当”的工资性收入,才能真正增加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三) 要解决职称向乡村教师倾斜的不公平现象

《实施办法》中通过职称向乡村教师倾斜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不仅使得城镇教师感觉到不公平,而且使“职称含金量”掺水。由于《实施办法》是个临时性政策,如果不能保证职称倾斜长期化,那只能引起乡村老教师们对职称的哄抢,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种不稳定性使得职称倾斜如同鸡肋,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四) 深化工资改革促进公平,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依靠职称和补贴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并不能给乡村教师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工资主要是由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绩效工资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学校收入和教学水平而定,在这方面城镇教师由于优质生源充足、学校收入丰厚,绩效工资远远高于乡村教师。这使得乡村教师在工资上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师工资改革,以从教年限发放工资来代替以职称为主发放工资。

上一篇:初一上语文期末考试题下一篇:研修日志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