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
今天,我们将随着回族女作家霍达写的《穆斯林的葬礼》,走进穆斯林庄严而新奇的世界。它像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这是一部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着悲剧的美感。掩卷沉思,余韵绕梁。
围绕着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和楚燕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款款向我们走来,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和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和明镜。女作家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玉器世家三代人的盛衰,命运的跌宕沉浮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在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似的门楼里。门扇的中心部位,是一幅双钩镌刻的金漆对联:“随珠合璧,明月清风”。
这是一曲穆斯林人生的咏叹。这是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本书气势恢宏,时代背景有殃及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世界大战;有《何梅协定》、《秦河协定》签订时几千名北大学生的游行示威;有解放后--时期沉重的背影。
这里有北大的旧址-----燕大的湖光塔影,有伦敦浑浊的泰晤士河,七十米高的威斯敏斯教堂及作为全世界标准时间的格林威治钟声。
在梁玉清的玉作坊里,我们看到他弯着腰,流着汗,不停地磨着各种玉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那艘“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了。船身浮在波涛之上,船头高昂,船楼巍峨,甲板、绞盘、铁锚历历在目。连天的海浪,流动的云彩,海鸥翱翔其间,星月出没其里,郑和和文武百官各执其事,活灵活现。仿佛五百年前那震惊世界的航海奇迹又重现了!可惜还没有完成大作,梁玉清就劳累成疾,抱憾而去。他的徒弟,韩子奇,责无旁贷地挑过担子,继续着他伟大的未竟的事业。
于是,在“览玉盛会”上,我们看到了每个朝代琳琅满目的玉器,那翡翠绿如翠羽,白玉白如凝脂,玛瑙赤比丹霞,青金石蓝似晴空,碧玺艳若桃花,交相辉映,灿烂夺目。跟随着“玉王”韩子奇,我们乘坐英国客轮“海豹”号离开上海外滩,穿过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进入孟加拉湾,最后来到了大不列颠岛。他是为了保护整箱的玉而离开妻儿,远涉重洋逃到英国的,玉就是他的命。这些在希特勒的残酷战火中九死一生的宝玉,颠沛流离,伴随了韩子奇坎坷的一生,他也为之奋斗了一生,然而最终逃不过十年浩劫被全部摧毁的命运。
“一群身穿军装、臂缠红箍儿的陌生年轻人冲进了“博雅”宅,捣毁了木雕影壁,涂黑了抄手游廊上的油漆彩画,砸开了“密室”的门,把里面的藏品洗劫一空!这个漏划资本家,私藏着这么多值钱的东西!年轻的红卫兵其实不知道,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国宝,任何一件都堪与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媲美!”
玉的悲剧,同样在主人公身上体现。北大的优秀学生韩新月与年轻的老师楚燕潮纯洁地相爱,楚燕潮深情地对新月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辉映,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把他们分开了!”新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离开她心爱的北大学校,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楚燕潮爱的脚步。他悉心照顾她,给她春天的希望。他们的爱情正悄然萌芽,却被新月的母亲-------那位扑朔迷离、似亲生非亲生的母亲无情地斩断了。因为楚燕潮是汉人,回回是不可以嫁给汉人的!宗教的威严、人性的真谛在这里碰撞,遭遇了无比的困惑!纯真少女的爱心像一块无瑕之玉一下跌的粉碎。他们是那样的绝望,新月的病情开始加重……
本书最大的悬念便是韩新月的母亲-----梁君壁,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有时自私,有时无奈,在爱与恨中苦苦守着这个完整的家。当看到她对待女儿新月时好时坏的矛盾态度中,我们和新月一样,产生了疑惑,她是谁,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家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作者故弄玄虚,卖弄关子,牵引着你一步一步地往前看,不能遗漏任何章节,直到最后结尾,才真相大白,原来新月不是她的亲身女儿,是丈夫和妹妹的孩子!结局是令人震撼的,但也是悲情的。韩子奇与梁冰玉有着深刻的爱情,但最终躲不过世俗、伦理、道德的偏见,他们天各一方,永远分离。只有遗憾的泪水伴随着他们一生一世。
新月死了,她的死是祝英台的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令苍天泣血,万物悲悯。她临终前终于弄清了自己的身世。她化为一缕月光,飘飘渺渺,缓缓升腾,她想去寻找自己亲生的母亲。啊,母亲,照片中的母亲,是多么慈祥美丽。
清真寺上空的红灯亮了,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都在仰望着天上的新月。神情肃穆的阿匐和乡老,在“伊玛目”的率领下缓缓走进“博雅”宅,为新月举行葬礼。新月躺在“旱托”上,接受最后的洗礼。
“啊,安拉!你赐福于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吧!就像你赐福于易卜拉欣和他的追随者一样!你确是应当赞美和称颂的!”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教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穆斯林共同默默地为亡人祈祷。
《北京晨报》 报道 , 由国务院参事室、 中央文史 研究馆主办,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和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共同承办的新闻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宣布: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霍达创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销量已突破300万册。该书作为严肃文学长期畅销市场创造佳绩。出版方介绍, 《穆斯林的葬礼》 创作完成并发表于1987年,1988年出书,甫一问世便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在当今快餐文化流行的泛阅读时代,一部28年前的作品凭借什么能够形成长期畅销佳绩?出版方表示,关键所在是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作者霍达表示,感谢300多万未曾谋面的读者, 正是他们给 《穆斯林的葬礼》 注入了活力,让其在28年后仍然青春焕发 。 这也证明了一个真理:文学的生命,在于读者之中。
大吾静静地躺在木板上,一片洁白环绕着他。
“太年轻了,才刚刚40岁。”疼惜的声音无限惋惜地飘在雪花中,雪花簌簌降落,沉默无语。
“新房子还没住上一年呢。”大吾的母亲拉着我的手说。老人的手冰凉、干枯得像失去水分的树枝,深陷的眼睛已经哭不出眼泪。大吾的女人声音已经喑哑了,儿子的脸上像被谁重重地捋了一把,没有一点血色。
白色的布单轻轻地揭开,一张大大的国字脸,隆鼻深目,颜面如生,只看了一眼,悲伤的眼泪已经将我的心淹没。
我已悲伤过无数次,特别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年轻者,突然而降的噩耗就像谁把我的心摘走了一样。他们年轻的生命匆匆离去,使尘世的我们在冥冥之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古兰经》上说,安拉在40天之前就将人的命拿走了。
我无数次在心里举意,如果我生命的前定已经到期,我将虔诚的洗一个洁净的大净,给逝去的亲人逐个上坟。给年老的父母准备好养老的费用,给兄弟姐妹逐个打电话,祝福他们幸福地活着。给妻子说一声,谢谢你在众生中选择了我。面对一双儿女黑白分明的眼睛,我无法说出内心的不舍。
但是,我不知生命的钟摆何时停歇,也就无法从容准备。贵为大地之灵的人类在生死之间还不如一头待宰的牛。牛的眼泪全知了自己的生命,不吃不喝,拒绝和朝夕相处的人接近,把胃里剩余的一点食物反刍完,就像石雕的风景一样安静地等待着。
和生灵相比人是多么可悲。
大吾是从4米高的货车上摔下来,头向下摔下来的,就像一块重重的石块坠地,沉闷的响声吓坏了同伴。工友们极其慌乱地把他背起来放到出租车里,在这之前,他们是打过急救电话的。也许他们不会说普通话,也许接电话的人正在烦心,总之是没有派车来,大吾被耽搁了。
大吾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几天,没留下一句话,只留下一堆账单。但所幸的是阿訇穿着白大褂给他念了讨白(忏悔词),大吾应该是满足的。许多像他一样的在外奔波的回族人没来得及念讨白就撒手人寰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努力地张着嘴,胳膊努力地伸着,指着前方,手在空中无望的抓着。死亡踏步而来,恐惧的颤栗是活人无法知晓的。
圣洁的洗浴仪式开始了。
阿訇跪在房门外的毯子上,为亡人诵读着尊贵的《古兰经》,悲怆的声音犹如不断奔涌的旋律,节奏缓慢,掷地有声,起落之间,生生死死如尘烟一样无声无息,只留下萦绕的怀念。
这是安拉的语言,用理性的教化敦促我们从善如流。
人出生后,阿訇给起一个经名,以古兰的名义,让他(她)在伊斯兰的道路上弃恶扬善,成为好人。但人的嘴遮掩着,遮掩着就把谎说下了;人的手控制着,控制着就把歹干下了。当死神悄无声息地接近鲜活的肉体时,所有的忏悔就化作眼角的一滴清泪,无声的滚落下来。
诵读《古兰经》就是替亡人祈求安拉在清算之日原谅他(她)们的错误。
窗外是声声的呼唤,窗内雾气如兰,氤氲着一种梦幻般的诱惑。
汤瓶端坐在凳子上,温热的水注满了肚子。洗了小净的人伸出虔诚的双手,把汤瓶倾斜成恰当的角度,清净的水从鹤头一样的壶嘴里流出来,好像一股清泉,依次洒在亡人的手上、七窍和全身。水流愉悦着从狭窄的壶口奔流而出,垂直的落下来。这不是溅落,不是没有目的垂落,是湿润的滑落,是轻轻的飘落,是柔软的碰触和轻轻的安慰。
水珠迟缓着,若有所思,保持着一定的秩序,轻柔地落在已经冰冷的肌肤上,以母亲之手特有的温情抚摸着躯体,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滴水珠都身负使命,每一滴水珠都圆润而丰盈,润泽而光滑。落下来就像四溅的水花,晶莹着,蹦跳着,欢快着,碰撞着。珠珠如玑,如月落玉盘,如珠玉坠地,呻吟的水声在房间里回荡,在雾气里升腾,在玻璃上弹出轻轻的呼唤。
汤瓶高蹈而洁净,虔诚而丰盈。穆斯林一生都离不开汤瓶的滋润和洗浴。出生之时,汤瓶里的水洗净满身的污浊,一身素洁的来到人间。汤瓶是快乐而幸福的;当生命之花戛然而止,汤瓶里的水洗净了尘世的喧嚣和浮华,一身素净的归回于土地。汤瓶是悲伤的,挽留的,无助的。
一生和汤瓶为伴,这是朴素而简单的人生。高挑、长颈、细嘴的汤瓶是穆斯林一生的“伴侣”。
洗净的埋体放在三丈六尺的卡凡布上,为防止虫子而撒上去的花红、麝香就像殷红的生命之花开在白色的土壤上。男子三件,大卧单、小卧单和整版的白色卡凡布。女性五件,增加盖头和胸衣。
先把大小卧单穿好,裹上卡凡布,两头用白色的布条扎紧。
阿訇的诵经声缓缓地停下来,众人伸出手掌。雪花落在打开的手掌上,落在院子里迈着细碎脚步的母鸡身上,落在地上,如同天幕上伸下来的洁白的手掌,给大地穿上了白色的卡凡。
几个小伙子抬着装埋体的卡凡匣子走在前面,人们鱼贯跟进。杂乱的脚印留在雪地上,一头连着雪中温馨的家园,一头连着洁白的坟墓。
大吾的小女儿也走在人群里,戴着白色的帽子,她只有6岁。雪花调皮地落在她小小的身上,但她仍跌跌撞撞地走着,扑闪的眼睛追逐着雪花,当雪花落在她手上时,她嘬起嘴唇轻轻的一吹,雪花便调皮地飞开。我轻轻拉住她的手,这和奶奶的一样冰凉的手,在无尽的雪花一块走向清真寺。
黄土
回民公墓在贺兰山以东的丘陵地带上,这是政府专门为移民划出的公墓。起起伏伏的丘陵上已经有不少的坟茔,每一个土堆下面都有一段生机勃勃的岁月。为了生活,他们从缺水的西海固移民而来,付出了汗水、辛劳和眼泪,最后静静地躺在这里,不远处是生机盎然的村庄,生命之花陨落在第二故乡,同样庄重和鲜美。
亡人是幸福的,他们至少喝了黄河水,吃了黄河水滋润过的粮食,和祖先们汤瓶里浑浊的窖水相比他们应该满足。
nlc202309041755
大吾的墓选在一座不太高的丘陵上,挖一个深坑,用石板砌起来。这和老家的墓穴是不一样的。老家的黄土便于掏挖。开挖一个笔直的坑,在坑的侧面挖一个侧洞,穆斯林叫偏堂。这里的沙土松软,不能挖偏堂,用石板砌起来。这也是移民的创造。
阿訇们跪在四周,每人手中拿一个小石子,轻轻的吹一口气在小石子上,石子便有了虔诚的举意,镶嵌在石板缝里。亲属要替亡人试一试墓坑大小是否合适。一个念经的满拉跳下去,把墓底上小石子仔细地挑出来,平整的墓底是为了亡人舒服地躺着。然后,他躺下去,用自己的身体等量墓坑是否合适,墓地的土沾满了他的后背。世上从来没有这样刻骨铭心地实验,他眼睛里全是恐惧的影子。
众人抓住亡人的脚,满拉扶着亡人的头,轻轻的放进去,盖上最后一块石板,然后在石板上覆盖上一块洁白的布。
大吾的儿子手捧黄土均匀的洒在白布上,一连三捧,阿訇也把剩余的石子放在白布上。孩子的眼泪夺眶而出,他18岁的人生还没流过这么多的眼泪,冰冷的石板下面躺着那个生他、养他、爱他的人;那个用坚实的后背给了他温暖的人;那个用粗糙的手给他学费的人。从此,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细碎的责任。
沙土沿着弧线落进墓穴。尘土飞扬起来,在墓穴的上空久久的徘徊,不愿散去。
众人围着崭新的土堆,就像围着一位新出生的婴儿。悠扬的诵经声在雪花中响起来,随着塞北的风传出很远。
一堆新鲜的黄土肃然横亘在众人面前。大家用铁锹轻轻地拍着土堆,使它更加结实和光洁。大吾的父亲突然站起来,摇摇晃晃的走上前,夺过一把铁锹,将散落的土铲起来,轻轻的拍在土堆上,一次又一次,直到把散落的黄土都铲干净,然后跪在地上,把滚落的石子一个个捡起来放在土堆上,又把周围的散落的土小心地用手掬起来,他用一辈子种庄稼的双手为儿子整理坟墓,弯曲的后背在雪花中移动着,移动着,就像凝重的石头。
我一直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是爱的另一种方式。他用苍老的手为儿子轻轻地拍打坟墓,就像拍打大吾小时候后背那样安详。儿子睡着了,睡在贺兰山下的大地上,睡在生机勃勃的第二故乡。在雪花的安慰中,他的孙子正在长大。
一粒石子滚到我的脚下,石子冰冷而温暖,我把它稳稳地放在土堆上,摁了摁使它更结实的固定在土堆上。
我们举起双手,做了最后一个都哇。
雪越下越大,坟头上落满了雪花,通往坟墓的车辙已经被雪花轻轻的盖住,起起伏伏的坟头像刚出锅的馒头,热气腾腾,蕴育着新的生机。
粗略匆匆看完这本书,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模式,但再欣赏的时候,感触更多了。我惊叹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笔法,让人沉醉在这样的意境中,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与主人公的亲密接触,让他们为之开心,为之哭泣。当我把他们一个个送离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也承受着他们生死的痛苦。默默的,含着眼泪,对那些以独特的方式逝去的人,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只知道回族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头上戴小白帽,女人戴黑纱,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这部50多万字的小说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容量和深刻的内涵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中国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
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生命真谛的困惑与追求,梁一清、韩、梁君璧、梁、褚延超等一系列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出来,表现出奇特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清新流畅,简洁朴实;用细腻的笔触探索人心,读后感留下深刻的思考,让我们看到更多关于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书里的文字,就像一件件华美的羽衣,不仅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还经得起细细的推敲。它给我一种远离人间,像是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清新脱俗,华丽精致,既不庸俗,也不拖拉。这才是我一直想要阅读的作品啊!
书里的主人公韩子奇痴迷于玉,促使了他与梁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结合,没有爱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让他与梁冰玉惺惺相惜,产生感情,最终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了。她始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和自己相爱的人阴阳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远远的陪着楚雁潮,陪着他寂寞的心……
这是一个悲剧,却充满着力量。也许是我还小,对于这本书的真正含义我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是我无法否认对它的喜爱,它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身上烙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成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时间将它看完,才发觉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达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那个似真似幻,欲语泪先流的世界,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神圣。直至现在,那婉转千回的故事仍似历历在目,只要脑中一想起它,各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便会蜂拥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过来,心中早已不复平静。
指尖磨砂着精致的封面,我的嘴角却勾起了笑容,经典便是经典,只可永远在心中珍藏。
月梦,月魂;尽是虚无。两条线拉着所有人走完了这须臾一生: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恋,月落。
……又看了一遍,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不说。当然一本书不同的人来看有不同的关注点,我觉得都可。本就一部宏大的作品,哪能让我三言两语就讲完,没有所谓的推荐,想看就自己看,好与不好也无需评判。作品本身是属于作者的。
最凄美的爱情,我只当是讲新月和雁潮。直到最后,新月没有等到她盼望的那个人,终于丢下一切,走了!对这个世界,她留恋也罢,憎恨也罢,永远地离开了!踏着月光下的湖岸小路,楚雁潮独自低首徘徊。一个独往独来的幽灵,一只无伴无依的孤雁。
雁归有时,
潮来有汛,
唯独明月不再升起。
爱就是爱,它是人类的天性,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
如果世间还有真正的爱情,那应该是一尘不染的圣物,是人和人心灵的相互感应,它像无线电波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飘荡,寻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音。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一、月亮与女性命运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 月亮是与柔弱、宁静的女性相连的。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便有以月喻美人的诗句“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唐代诗人韦庄在《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里以月色来比喻美女的肤色:“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在汉墓砖画中, 伏羲手捧太阳, 女娲则手捧月亮。
《穆斯林的葬礼》以反复出现的“新月”意象隐喻着女性的悲剧命运。在作品中, 主人公韩新月作为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结晶, 在一个天上挂着弯弯月牙儿的晚上出生, 一弯新月象征着崇高、希望、纯洁、与善良。韩新月活泼开朗, 积极上进, 有着姣好的外貌和文静的气质, 一切美好都在她得了心脏病后破灭了。“新月”这个与“韩新月”名字一样的词语也经常出现, 如“新月形的纹路”、“像弯弯的新月一样升起来了”、“又见新月, 弯弯的, 尖尖的”等。作者想要透过“新月”传递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 带着残缺的遗憾, 同时也暗示了韩新月的悲剧性结局。
梁冰玉和韩子奇的感情结合, 在穆斯林教义下是不被认同的的, 她只有远走他乡, 忍受着远离丈夫女儿和孤苦度日的苦痛。她心中的清苦似天上弯弯的月牙, 她的内心世界也如弯弯的月牙般凄凉和冷清。韩新月和梁冰玉都是“新月”, 她们的人生悲剧与月亮的冷、清、晦、落紧密相连。
至于梁君璧, 她的常态则是满月。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 她和韩子奇的儿子“天星”诞生到了, 她的世界是美满幸福的, 这与韩新月、梁冰玉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她的人生轨迹亦如月亮的阴晴圆缺般运转, 随着奇珍斋的发展壮大, 她却将自己闭锁在家庭生活的狭小圈子里, 目光短浅、品位低俗。她无法理解被韩子奇视为自己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的盛会, 斥之为“闲篇”, 觉得倒不如卖了钱, 揣在腰里。她生命光彩的日渐暗淡与满月的亏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月亮与民族传统
月亮与伊斯兰文化联系紧密, “在伊斯兰文化中, ‘月’是神性的象征, 寓意幸福美好, 在麦加时期早年经文中, 诸如‘月亮’之类的盟誓就已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新月”充满了别样的审美意蕴, 传达出崇敬月亮的民族情怀。当韩子奇乘坐的轮船途经阿拉伯海时, 他在深沉的夜晚“望着静穆的星月, 望着天际隐隐可见的阿拉伯半岛的淡影, 他想起了五百年前中国人的声势浩大的航行。”
小说中月亮的出现以及变化都与情节发展相关联, 作为背景烘托着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的心理发展状态:韩新月发病时“薄云在夜空流动, 隐隐现出朦胧的月亮……清清的, 淡淡的……迅速地亏损了, 像被潮水一点一点地浸没”;楚雁潮向卢大夫咨询过韩新月的病况后“一弯下弦月透过浮云, 现出朦胧的光, 虚虚的, 淡淡的……”;梁冰玉抛下女儿独自离开时“那个夜晚很黑, 很冷, 没有月亮……天上的新月还没有出来”;韩新月的葬礼时“西南方向, 新月升起来了, 弯弯的, 尖尖的, 清清的, 亮亮的, 多么美丽的新月”等。月在小说中成了一以贯之的线索, 配合着情节起伏而发展变化, 它与回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它给人以启示和指引, 这体现了月亮是作为“神性”的象征而存在的。
“新月”是崇高、清静和希望的象征, 月亮的圆缺变化昭示民族文化的走向, 它代表了回族的民族色彩, 所以霍达说:“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 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当中, 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色彩。”果戈里也说过:“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衬衫, 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霍达笔下的月亮是象征回族文化色彩的意象, 是表现回民精神的意象, 它承载着回族人民对自然的美好向往。
三、月亮与美好信仰
月亮的阴晴圆缺隐喻着人生的苦短和世事的悲欢离合, “伊斯兰人自始至终面临的是酷烈的自然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和苛严的人文境况。所有这些境遇铸造了回族穆斯林的坚忍与敬畏, 使他们学会直视生命中的磨砺及前行中的孤独, 凭借一种宗教性的生命自律行为去追觅信仰与理想, 在世代的品悟‘苦难’、拒斥‘悲悯’中坚守生存。”穆斯林寄托在“新月”里的精神信仰如灵魂永存, 而回族人对月亮的信仰正是他们对人生的信仰, 是在孤独绝望中坚信光明终会来到的信仰, 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说通篇充斥着苦难、精神折磨、心灵压抑和顽强的抗争:郑和是一位“回回”, 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 包括“七下西洋”, 但他对于信仰的坚守却令所有回民心生敬意;长者前往麦加朝圣, 跋山涉水、食不果腹, 一路上的艰险可想而知, 但他从未想过退缩, 哪怕耗尽生命, 也要见到“真主”, 这是对苦难的无畏与对对信仰的崇尚;“玉王”梁亦清, 一生琢玉、鉴玉、览玉、品玉, 即使在民族危难之时, 也不忘弘扬中国玉文化, 将毕生的心血洒在继承和完善中国玉文化的漫漫征途上, 是他对玉的执着支撑着他;韩子奇在师傅去世以及家中因债务而被洗劫一空后, 还忍辱负重, 投身仇敌蒲绶昌门下, 三年内苦学经营, 掌握应酬英语, 终于重振奇珍斋, 名冠北京玉器行;韩新月在被同学嘲笑她是少数民族的情况下刻苦学习, 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证实了自己的实力, 这些都是信仰的力量。“人们哪, 不可动摇的是心中的信仰, 各自为着神圣的信仰而献身, 走向生命的归宿。”霍达正是想借助月亮的变化规律揭示人生苦短的哲理, 从而传达出“信仰”的可贵。
作品中多次提到一天五次的朝拜, “日出前晨礼, 午后的晌礼, 太阳平西的脯礼, 日落黑定前的昏礼, 夜间的宵礼”虽然繁琐, 但没有人觉得厌烦, 相反, 他们是怀着敬意的, 这源于内心对生活和自然的信仰。穆斯林归顺真主, 接受真主通过穆罕默德所晓谕的启示, 虔诚祈祷, 宽厚仁爱, 捍卫信仰。“‘月亮’的色、形、质、分别负载了中国回民尚洁、喜白、思乡、念亲与坚忍内隐等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月亮’意象便成为回民心象的最贴切的载体。”
“信仰”绝非仅指对月亮、对宗教的崇拜, 它更是指回族人民对理想的最高追求。正如梁君璧虔诚信仰真主安拉;梁冰玉追求人格独立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韩子奇对玉的执着;而韩新月与楚雁潮则追求美满的爱情。尽管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 他们的追求未能完全实现, 但所追求的这个过程就是他们人生存在的价值体现。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信仰, 一个民族的“月亮”。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个民族浩荡的赞歌, 月亮象征着女性的命运, 承载了回民纯澈的灵魂与坚定的信仰, 它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 它早已融进了回族的血脉。
参考文献
[1]周哮天.诗经鉴赏[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7.
[2]张建成.一道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景线——《穆斯林的葬礼》之创作美景[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5) .
[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单音节 动词 重叠
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是霍达1987年完成的作品,该作品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3年被改编成电影。《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在北京生活的回族人一家三代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融入了民族、环境、时代三种要素,回顾了我国回族的悠久历史,既体现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又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目前对这部长篇小说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它的文学的悲剧性以及“新月”的意向方面,从语言方面着手进行研究的成果却少之又少。
在读这部作品中笔者发现,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重叠,量词、数词的重叠也很常见。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说中出现的单音节动词重叠(“AA”式、“A了A”式和“A一A”式)现象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从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
经过统计,其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包括以下:
AA式
摆摆3 败败1 帮帮1 抱抱2 补补2
擦擦2 猜猜1 尝尝5 冲冲1 瞅瞅23
凑凑1 叨叨1 等等7 点点11 定定5
发发1 翻翻2 缝缝1 改改2 拱拱1
逛逛2 滚滚7 唬唬2 划划1 划划5
换换3 回回1 记记2 见见2 讲讲3
解解2 救救8 开开4 看看76 考考1
拉拉1 连连6 练练1 聊聊6 遛遛3
摸摸5 努努2 拍拍4 跑跑1 飘飘2
撇撇1 破破1 瞧瞧21 亲亲3 求求6
嚷嚷3 揉揉2 撒撒1 散散1 烧烧1
试试6 数数1 说说15 耸耸6 送送2
算算1 谈谈8 烫烫1 舔舔1 听听16
偷偷9 玩玩8 望望11 问问13 焐焐1
洗洗2 想想6 笑笑34 歇歇2 写写2
谢谢41 醒醒2 痒痒1 摇摇11 咬咬1
跃跃3 找找1 照照2 指指5
转(zhuǎn)转1 转(zhuàn)转1
走走2 坐坐 2 做做1
共出现89例482次。
A了A式
摆了摆2 闭了闭1 甩了甩1 拂了拂1
挪了挪1 敲了敲2 舔了舔1
试了试2 捋了捋1 挥了挥1 擦了擦2
揉了揉1 点了点6 瞥了瞥1
瞅了瞅5 停了停3 抹了抹2 揪了揪1
看了看25 闪了闪2 欠了欠1
瞟了瞟2 动了动3 推了推2 望了望2
想了想6 笑了笑21 摇了摇4
咬了咬3 咂了咂1 站了站2 张了张1
皱了皱1
共出现33例110次。
A一A式
摆一摆1 尝一尝1 冲一冲2 戴一戴1
等一等4 躲一躲1 放一放1
赶一赶1 跪一跪1 看一看7 摸一摸1
瞟一瞟1 试一试3 送一送1
谈一谈5 听一听2 停一停1 想一想4
歇一歇1 眨一眨1 蒸一蒸1
共出现21例共41次。
二、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有多种语法意义,有的表示动作的时间短,有“轻微”的意义或是减弱动作;有的表示动作的时间长,主要用于加强动作;有的表示尝试的意义等。重叠的动词处于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义。我们总结了《穆斯林的葬礼》的单音节动词语法意义,其语法意义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表示动作的时间短,用于减弱动作,有“略微……”或是“稍微……一下”的意思。
(1)她下了车,略略站了站,环顾着周围。(1)[1]
(2)客人欠了欠身。(8)
(3)新月的嘴唇张了张,伸出干涩的舌尖,舔舔嘴唇。(533)
上例中“站了站”“欠了欠”“舔舔”都表示动作的时间短,开始一段时间即结束,即“略微站一下”“略微欠一下”“稍微舔一下”的意思。
(二)表示动作的加强、持续时间长或是反复次数多。一般前面会有形容词作状语来修饰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4)这都是天星他爸过去爱吃的,在外国横是没地方买去,回来准馋北平的吃食,叫他好好儿地回回味儿吧! (490)
(5)她是不放心你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再跟她好好儿说说!(36)
(6)你哥最近太忙,我就多跑跑腿儿吧。(397)
上例中“回回”“说说”“跑跑”前面有形容词“好好儿”“多”来加强动作的行为。
(三)表示尝试的意义。但并不是动词重叠本身具有尝试的意义,而是在整个句子的语境中或者跟动词重叠共同出现的词语使之有尝试的意义。比如后加“看”“试试”等。
(7)“找找看,能买到!冬天玫瑰也开花,鲜红鲜红的,像玛瑙!”(383)
(8)“试试看!”楚雁潮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435)
(9)咱搁火里烧烧试试?(204)
“找找看”“试试看”“烧烧试试”都具有尝试的意义,含有建议的意味,表示未然的状态。
(四)表示一些泛指的动作或是经常性的动作,有轻松随便的含义。endprint
(10)樱桃,这是樱桃啊,爸,您吃几个解解渴!(13)
(11)帮助师傅记记账目、写写书信就不算难事儿了。(49)
(12)更多的人则是凑凑热闹,想等着看到底谁能买得起。(7)
“记记”“写写”表示经常性的动作,“解解渴”“凑凑热闹”表示泛指的行为动作。
(五)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能够达到委婉的表述的目的,常用于祈使句当中。
(13)我的宿舍就在旁边,到我那儿坐坐吧?(141)
(14)你身体恢复好了,咱们出去转转,散散心,香山、颐和园、八达岭、十三陵,这些地方咱们还没玩儿遍呢!(530)
“坐坐”“转转”“散散”这些动词重叠语气都比较缓慢。
三、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动词重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在我们所考察的语句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状语和定语,下面分别试论。
(一)动词重叠式单独作谓语
陆俭明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并不太自由,要受到很大限制”,“如果在动词前后加些别的成分,或变为一个重叠式便能自由的作谓语了”。
(15)新月,你醒醒,爸爸没事儿!你醒醒!(207)
(16)韩子奇笑了笑,并不回答。(183)
(17)您看一看吧,现在,您总算可以瞑目了!(111)
虽然动词重叠式可以自由地充当谓语,但是经过考察笔者发现,在所考察的620个动词重叠的例句中,单音节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有64例,占总数的10.3%,比例比较低。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A式和A一A式常出现在祈使句或是含有祈使意味的句子中有一定的句式限制,而A了A式表示的是完成的态,常出现在一般性的叙述性句子中。
(二)动词重叠式和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
动词重叠式和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是动词重叠式最常见的语法现象。笔者所考察的621个语例中,共同作谓语的有481例,占总数的77.6%。动词重叠式和其它成分组成复杂谓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前有状语或是后有宾语,作句子的谓语中心语:
(18)她用筷子指指上铺。(125)
(19)梁亦清茫然地瞅了瞅徒弟,好似听他在说梦话。(60)
(20)你们慢慢地谈一谈,考虑考虑我的建议。
二是动词重叠式和其他动词构成连谓短语:
(21)我瞧瞧就成了,你们吃去吧!(13)
(22)他惦记着东厢房里的“览玉盛会”,站了站就要走。(179)
(23)他本来也想看一看《马门教授》,可惜,他没有这个时间。(133)
三是组成助动结构:
(24)老师,您听听这乱七八糟的!(195)
(25)我瞅了瞅他们柜上的买卖,亲眼见有个洋女人买走了我雕的一只玉瓶,花了五百现洋!(60)
(26)远的、近的,看一看姑娘的遗容,点上一束香,大哭一场。(540)
(三)动词重叠形式作状语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还可以作状语,一般加“地”。在笔者所考察的所有语例中,共有22例作状语,占总数的3.6%,如:
(27)她怎么偷偷儿地走了?我们俩说好了的……(87)
(28)易卜拉欣眼睛定定地看着那只玉碗,洁白,晶莹,碗壁薄如蛋壳,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壁儿托着碗的手指。(21)
进一步研究笔者发现,作状语的22例全是“AA”式,“A一A”式和“A了A”式由于动词性太强,一般不能作状语。
(四)动词重叠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29)出去玩玩儿没关系,别忘了下午的班会!(79)
(30)你瞅瞅她就得了,走吧! (214)
以上两个例子做的是主语,在所考察的例句中,作主语的例子有5个,占总数的0.8%。笔者发现,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变为:
出去玩一玩儿没关系,别忘了下午的班会!
你瞅一瞅她就得了,走吧!
在语料中,笔者没有发现“A了A”式作主语的情况。
(31)更多的人则是凑凑热闹,想等着看到底谁能买得起。(7)
(32)也没给儿女留下一件玩玩儿!(236)
(33)我求他转转手,出价一万。(186)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作宾语有很大的限制,一般出现在动词“是”之后,或是作为双宾语的一部分。在所考察的语例中,作宾语的共有11例,占总数的1.8%。
(34)教授夫人伏在床边痛哭,楚雁潮也落下滚滚热泪,落在严教授那苍白虚弱的手臂上!(399)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作定语的例子很少,在笔者所考察的例子中共出现7例,占总数的1.1%。史有为在考察动词的重叠式作定语时,认为定语位置对于动词重叠式来说是一个限制极大的非优势位置。即使加上“的”也很难作定语。
(五)独立重叠
还有一些单音节动词重叠之后可以不与其它词语发生结构关系,我们称之为独立重叠的结构。这种形式共出现了30例,占总数的4.8%。
(35)瞅瞅,瞅瞅,亲的切不断啊!
(36)想了想,只好又重新把镜框放在原来的地方,一切照旧吧。
(37)“哦,等一等,”新月说,“楚老师还没到呢……”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多样,在动词重叠的意义与语法功能方面也很全面,研究《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本质规律。
注释:
[1](1)表示页码,下同。
参考文献:
[1]崔应贤.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考察[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
[3]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 [J].中国语文,1964,(04).
[4]陆俭明.现代汉语里动词作谓语问题浅议·语文论集(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5]史有为.汉语重叠及其句法功能·汉语如是观[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这是一本讲述有关信仰和坚持的书。女作家霍达将这本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整部书穿插了三代人的命运,以及两个发生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着的爱情悲剧。
因为有着宗教的背景,所以整部书充满着信仰的力量。而主人公对于玉器的信仰,更是超越了生死。他的爱情,他的婚姻,他的一生都为之努力奋斗。虽然这本书中描写的几段爱情,最终都没有很好的结果,可在经历的过程中,却因为坚持而散发出美好的光芒。
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看到,因为时代和民族的束缚,因为这道冲不破跨不过的障碍,几代人的挣扎和坚持。而这些可能也恰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缺少的。
说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他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的加以解释,正如一个真正美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2,它在树桩里孕育了这么久,准备了这么久,已经积蓄了必备的力量,一旦爆发出来,就
能冲破一切,倔强地伸出枝条,长出绿叶,展现了自己的个性!
3,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
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乐趣,并且永远也不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4,妒忌,这种被人诅咒的东西,却又是人赶不走的朋友,当你失意的时候,它悄悄的来了,凭空使你产生自信和力量。
5,医院,生死场;医院,天使和死神搏斗的战场;医院,交织着科学的无情和人类的多
情······
6,患难使人的思想单纯了,友谊把人的灵魂净化了。
7,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态度是随波逐流和无动于衷。······我们的官员伪善、贪婪、腐
化;我们的人民一盘散沙,对国家的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堕落,不负责任;我们的成年人有恶心,愚昧无知。富人穷奢极欲,而穷人则地位低下,肮脏,在黑暗中摸索。这一切使权威和纪律完全失效,结果引起社会**,反过来使我们在自然灾害和外国侵略面前束手无策。
8,一个人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情况,不管是长处还是短处,都应该感到幸运,这使我们自知!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首先是自知的。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弱点,然后才能克服它,战胜它,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无论前面将有什么样地打击和挫折,都不怕了。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打击和挫折,回避是不可能的!
9,啊,这就是那株小树,它曾经因为病弱瘦小被连根拔掉,弃置路旁,濒临死亡,现在又
活的多么健康,多么富有朝气了。
10,人和人的区别,在于为发掘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11,柔嫩的幼芽,它的力量能够穿破粗硬的树皮倔强的往上长,往上长,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气,谁也不能阻挡。现在,新枝更茁壮了,绿叶更葱茏了,缀在细茎顶端的花苞,终于开放了,小小的白花像繁星点点,浓郁的清香飘散满室,沁人心脾。巴西木,生命的巴西木;巴西木,青春和力量的化身。
12,世界上没有任何科学手段可以预测人的命运,人只有怀着希望往前走,哪怕那希望
是渺茫的。如果没有希望在前面诱惑着人,人也许就没有前进的勇气。
13,人是多么复杂的一种生物,语言和文学的创造者,语言和文学中永恒的主角;几千
年来,人用文字写着人的命运,却至今不能使它穷尽,或许命运之谜永远无法揭开;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拼搏的动力不仅来自“自知”,而且来自幻想······美好的幻想,往往既是辉煌的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啊,人需要幻想,幻想使人变得美好,是有限的生命扩展到无限······
14,爱情当然是每个人的权力,但它很神圣,绝不可滥用!滥施情感,必然葬送了最纯
真、最珍贵的爱情!爱情对于人,就像生命。古人很崇尚“士为知己者死”,但也不能为一时冲动便轻易献身,那样并没有什么价值。“知己”应该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而且是双方面的,缺一不可的······
15,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
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
16,不管严冬曾经是怎样寒冬,春天总是要到来的,冰雪中孕育着的生命,顽强地要生
长,要发芽,要吐出新枝,绽开心花。
17,不要这样生活中又不能演戏,我不希望悲悲切切的分手,平静些,让我们······微
“人生是一条路,路走错了可以重来,人生可以重来吗?”她,脚步轻踏,一路红尘飞舞,踽踽独行的她,如黄粱一梦过,洗尽铅华,为她的女儿,在她生日那天不负天下。她迈入阔别二十年的故园,耳边的蝉儿喧嚣着重拾起那些年。有人来了,玉儿心头一喜。新月,我的新月!璧儿姐姐呢?奇哥哥呢?你们去了哪里?“完了,一切都完了,新月早去世了,你来晚了!”怀着二十多年的期待和执念不远万里奔赴此地,却被这样的噩耗击垮。一瞬间,所有的努力和执念付诸东流。眼泪柔软了她曾经的一身疏狂,从布满灰尘的脸上跌落,击在长草的坟头上,撞击的声音令天地也为之动容。“新月!新月!妈妈还是来晚了啊!”她声嘶力竭地狂吼着,回答她的,只有咆哮的风和墓碑的阴冷……远处流淌来梁祝的旋律,天上,云雾朦胧;地上,琴声缥缈。不知新月在九泉之下,能否和曲而歌?那些事呢?那些人呢?怀着饱经风霜的脸孔归来,携着笑颊粲然的遗像离去。追梦而回,方知恍如隔世。
情绵长,命苦短,香消玉殒琴声颤。寻望故园处,肠断。人世纷,愁绪乱,滚滚红尘人羁绊。重走来时路,已难。
一个人看似坚强了多久,却又被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掌把玩了多久?他们是否知道,稍微走错一步,就会被它拍得粉身碎骨?也许我当时不那样做,也许我不该意气用事,也许我应该先想想再下决定……但,时光的冷峻,在于它永远不给你后悔的机会,并且只能把也许永远置于也许。你永远没有抱怨自己命运的权利,只恨自己薄如纸,脆如花,担当不起命运无常。谁又知,造成这悲剧的,仅仅是韩子奇和玉儿当年铸成的一个大错?
新月的出生并没有给她的父母带来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如果韩子奇出于有妇之夫的责任没有接受玉儿的爱,也就不会降生新月,他和璧儿也不会决裂,两姐妹也不会从血浓于水变得反目成仇,也就没有了新月和楚雁潮水晶般纯洁却脆弱的爱情悲剧,更不会亲眼看着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英年早逝,最后郁郁而终。“如果我们不曾相见,我们就不会彼此相恋;如果我们不曾相误,我们就不会彼此相负。”面对人生中多少错爱,仓央嘉措叹息出这样的感慨。没有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便不会曲终人散……
使我最动容的是新月与楚雁潮天地可鉴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睥睨天下傲狂;她,柔情似水,纯真无瑕,看淡尘世浮华。她生病时他寸步不离,她驾鹤西去他静候归来,琴声传自遥远的天堂,纵使阴阳两隔,也要相思凝望。你曾扬言要饮遍世间所有的美酒,最后才发现白水最长情。他们的爱情,不就是一碗淳朴却回味无穷的白水吗?淡淡的,暖暖的。最美的爱情莫过于阴阳两隔的忠贞不渝,等来世,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便是穿越两界的肺腑之言!
时光蹉跎了记忆,命运模糊了过往,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命运虽能摧毁人的肉体,但爱终究会在孤坟上渐滋渐长,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花。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由回族女作家霍达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近六十年三代人的命运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爱情。
第一个爱情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生死之恋。
韩子奇因为国家局面动荡,内忧外患,随着沙蒙?亨特远走他乡,来到英国避难。没想到梁冰玉也跟着来了,在英国,却仍动荡不安,从此他们演绎了一场生死之恋。
第二个爱情是楚燕潮和韩新月之间那超越生死、超越世间世俗的爱。
楚燕潮是韩新月的老师。韩新月是楚燕潮班上最出色的学生。韩新月因为偶尔一次晕倒被发现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几次住院,楚燕潮都去看望她,从而,良好的师生之情渐渐变为了淡淡的爱情。在最后一次住院时,新月在弥留之际也要等到他的到来,但最终,她没能等到她的恋人,就先去了。而楚燕潮,他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对新月那永远也不便的爱。在他即将告别新月,把最后一块砖放好的那一刻,他的心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恋人的爱是纯真的,恋人的心是脆弱的,恋人的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恋人的……
楚燕潮和韩新月的悲凉挚爱,何尝不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呢?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何况这只是一人之爱!这种爱,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值得,但对他们来说,却意义深重。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我仿佛看到了雷雨的影子,但雷雨过后是怜悯,葬礼过后却是希望。在穆斯林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无数错种复杂的矛盾,和在矛盾中孕育不屈的希望。每一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冰玉与子奇,天星与桂芳,奥利弗与冰玉,新月和雁潮。在年龄,国籍,阶级,职业,种族的限制下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内心中对爱情的追求,有的热烈,有的,有的浪漫,有的朴素,可是每一个人都曾在心中萌生对爱的渴望。
韩子奇的婚姻出于梁君璧对子奇重振家业的感谢和希望在事业上能帮助子奇,子奇则是把爱情当做对师傅的感激兄妹之间报恩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股东般的爱情维系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终究成为了对二人内心灼烧的狱火,对天星与新月的依恋分别成为碧儿和子奇活下去精神的支柱。韩子奇受玉儿的感染第一次心灵被爱情冲刷,可是对师傅对碧儿对事业的种种留恋成为老一代人追求爱情自由的束缚。
作为最先接触到自由爱情的玉儿经历了心灵死亡与重生一次又一次轮回,懵懂的少女在爱情的世界第一次受到了欺骗,打击是沉重的,在英国一个启蒙运动后崇尚人性、感情与自由的城市玉儿的心灵被奥利弗所拯救,再一次萌生爱情的她爱上了韩子奇,可是作为老一代人难以摆脱的懦弱与对过去的留恋使玉儿失望而去
天星与桂芳是无产阶级最朴素的爱情,也许没有繁星的浪漫成为二人爱情的点缀,可是毫无猜疑的爱情确是最宝贵与高尚的,没有体验过真正爱情却一心爱着儿子的梁君璧不仅没有给天星美好的未来还亲手扼杀了爱情的青翠嫩芽。
但与之不同的是新月和雁潮的爱情,他们是新时代追求爱情的典范,他们持着对爱情的热情,他们勇于反抗旧思想的种种阻拦,新月寓意新生最纯洁的月亮,同时也寓意新生时代最淳朴的对自由爱情的希望与追求,也许与雷雨一样新月和雁潮并没有完美的婚姻作为结局,可是“在追求中死去,留下的仍然是希望。她走向爱神而不是死神”她所留下的是自己对自由爱情的满足与期望。而非雷雨所留下来的命运所折磨人们无限的疯狂和悲痛。所以小说中最为幸福就是他们和奥利弗。
实话说,我不是心甘情愿去读的这本书,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是一部讲一个家族毁灭的小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它让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葬礼,更像是一段段爱情的葬礼。
上周读的是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与这本书结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学时代身边有一大批穆斯林青年加之我的发小闺蜜最好的朋友是一名回回;
二、早些年有段时间常在北京牛街穿行,使我对揭开这个少数民族神秘面纱早已跃跃欲试;
三、三五好友都推荐这本书是读过最好的一本,使我开始了探究之旅~
先看了霍达的自序和冰心、刘白羽写的评语,有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调调,再猛回首书名中的“葬礼”二字无疑是透露了故事的结局。是有多悲,是有多殇,才能用“葬礼”来形容……
带着担心带着好奇走进了书里,就像走进《美女与野兽》里面神秘的后花园,一路繁花密林,又无时无刻不担忧意外和不测的降临,全程紧紧揪着一颗心,书只要没读完就心系这个故事的每一个重要关口,这样读书的感觉还是头一次,很新鲜。
书中将两个时空的故事同步铺开,方才还沉迷在梁亦清对玉的着魔、对穆斯林的虔诚、对两个小棉袄玉儿和壁儿的万千宠爱中,下一章节则是尽现新月和天星二人的兄妹情、和楚雁潮的师生恋……
感觉和《解忧杂货店》里的镜头转换、《无问西东》里面的起承转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小小建议还未读过该书的小伙伴,可以从书的第三章“玉殇”往后,读罢偶数章再回头读奇数章,这样读下去虽有可能失去时空转换这一点小小的调味剂,但《穆斯林的葬礼》这道大餐的滋味全在故事里,换个读法更为顺畅更为便捷。
因为偶数章节是奇数章节结出的果,关键都是把握住这两个故事的交集,便是贯穿始终的韩子奇——梁亦清的徒弟、壁儿和玉儿俩姐妹共同的夫君、新月和天星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的父亲!
书中令人回味无穷之处甚多,最牵动人感情的地方当属“月落”这一章节。
还没见过亲生母亲一面的新月在19岁如花的年纪便香消玉殒了,带着父亲、姑妈、兄长、同学、老师兼初恋的万千宠爱离开了人世,虽然在世上时光不长,但活的有意义有滋味有颜色有价值。
老天也总是公平的,没有谁的生活永永远远是甜蜜幸运的。给了新月姣好的容颜、令人倾羡的才气、完美的爱情,同时也给了她先天性的心脏病、一辈子没见过亲生母亲的遗憾和不幸。
历史是人们造就的,其中的不幸同样也是人们一手造就的,正所谓“no zuo no die”,可以给我们多少安分守己、知足常乐、不作就不会死的教训和警示。
如梁冰玉对亲姐夫的动情、韩子奇对小姨子的失控酿成了两代人的悲剧,壁儿三番四次对新月的刺激导致月落乌啼,韩子奇对梁家撒下的弥天大谎——他并非真正的回回,恐怕这才是刻画的对穆斯林葬礼的缩影~
书中对穆斯林传统和习俗的描述并不是太多,都穿插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但足以彰显回回大家族对信仰的坚定、对同胞的团结、对传统的传承,同时也写出了穆斯林不可避免的对现实的妥协、传统观念面临的对抗、挣脱和矛盾。
但我希望穆斯林的信仰永远是信仰,永远有力量。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涓涓、如细雨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这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结尾处,带着凄美,带着哀伤。。。。。。。
幸得这本书是在今年的六月,我的恩师在高考之后馈赠与我的,她美丽、温柔、善良,如春风般微笑着将她最喜欢的一本书送给了我,看着书的名字,我不禁将思绪沉浸于那个战争年代里穆斯林的世界。
我畅漾在这本书的世界里,跟随着穆斯林的脚步感受着身为教徒的他生活如此圣洁。在入夜微凉的盛夏雨夜里,我用心的聆听这50万字带来的哀伤,深夜星光璀璨,我存在于月与玉编制的意境里,让双眼去欣赏那奇特的建筑,让内心去沐浴那古老的民风,让左耳去聆听那钟摆撞击时的沉闷声响,让全身去感受这里凄美的一切。此刻我悄悄落笔,生怕打扰了那月光下刚刚合眼的猫头鹰,生怕不小心打碎这夏夜轻盈却也沉重的梦。
在这本独具匠心的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感,尖端的笔锋向读者展现了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使读者领悟出这50多万字所阐述的内容之深刻,我目睹了一场场悲剧的发生,感受着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发生出的激烈碰撞,感受着爱情与生命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的无奈与辛酸。故事情节在作者的笔下仿佛如山峦般突兀曲折,也如海洋般波涛汹涌。跌宕起伏的笔调下,却能发现故事铺叙的细腻、流畅,亦如山涧的清泉,在落日的余晖下细水长流,让人醉梦其中,流连忘返。
书中最恶劣的.背景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初战争的硝烟依旧弥漫在这片土地上。在亚洲,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国这头初醒的雄狮。而在西欧也同样这般,西线、东线炮火连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书上至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间线穿插较长,富有历史感,让读者的大脑格外充实。人物的活动范围甚广,从亚洲到西欧,使全书的人物的感情与真实历史上的时间与大事件融会贯通在一起,让人物更加真实形象更加饱满。我依旧不肯离开,依旧用心感受着穆斯林教徒在残酷的战争中作为生活上的小人物与宗教上的信仰者的血与泪。顿时不禁鼻子一酸,眼泪打湿了这一行行“鲜活”的白纸黑字。
当我合上这本巨著时,不禁的反问自己:“这仅仅是穆斯林的葬礼吗?”不,这更是爱情的葬礼。这一亘古永恒的主题成了贯穿这一故事的线,但作者始终用一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手法,让人深深的陷入这文字当中,我的心情便像落叶随风一样随着情节的起伏时起时落。我不禁想谈起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读过他们的感情,我们总认为他们在一起了,但好像又错过了,这段牵人心弦的感情。从师生到盟友再到灵魂密友,我咀嚼着二人的对白,内心如同又一阵风呼啸而过。为之感动着、愤怒着、伤心着。但却又羡慕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也惋惜着他们对爱的茫然。
或许他们真的不懂这份爱与责任,乃至临近生命的尽头还只是那所谓的好感但却也依附着本能的喜好壮大了这份感情的高尚。
不幸的出身,抑郁的成长,痛苦的爱情,悲壮的离开;新月的悲剧也许恰恰是违背了时代的必然,但却是这部小说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为之唏嘘的。
当我在这本书里游荡了一圈又一圈,那美丽而温婉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感然伫立,内心的沉重与悲痛令我久久不能释然。却也在这份虚无缥缈的感情里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初中生《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800字07-16
《穆斯林的葬礼》初中读书笔记1000字05-28
穆斯林葬礼有感11-14
穆斯林的葬礼的高中读后感11-09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50字06-13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50字10-30
穆斯林演讲稿11-18
穆斯林读后感800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