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精选11篇)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 篇1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凝聚力。今天,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塑造企业价值观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二、提高认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头抓住了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这个基础,另一头抓住了发展社会先进文化这个枢纽,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员工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服务社会、服务员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灵魂,就不会有活力,更不会有竞争力。

三、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引导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保持永久的创造力,必须建立起激励机制。将调动员工积极性当成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在企业中养成一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事业成就感。企业发展更大程度上需重视各种人才的培养,要留住好的人才,就必须有一套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执行力度最大化发挥。

五、注重学习氛围的培养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 篇2

现将这一单元的概念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整理如下: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奇数、偶数)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整除、约数、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约分、互质数、分数四则运算、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通分。

这一单元概念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有些概念还易于混淆,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加强操作的直观性

在教学约数、倍数、公约数、公倍数等概念时,我通过让学生摆计数的奎逊耐彩条,来理解概念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如,在教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时, 让学生摆彩条先找出8的全部约数,再找出12的全部约数。要求学生把8和12的约数全部摆在课桌上,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整齐,学生摆完后,观察有共同颜色的彩条,就是8和12的公约数。教师让学生把表示公约数的彩条举在手里,再让学生举出最大的公约数,在此基础上给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这样借助直观的形象,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掌握了这些抽象概念。

二、加强理解和记忆

概念是用词语、语句表达的,而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却是聋生的一大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探索出“五部曲”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

第一步:列举实例。让学生对概念的外延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发现共性。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多种直观中发现共同的东西。

第三步:出示概念。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和表象之后再出示概念。

第四步:联系实例。对概念的每一句、每一字,通过联系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对于书上的结论性语言要联系实例,逐字逐句加以辨析,这里应强调实物、表象、概念之间的对应,最好能让学生互相说明。

第五步:记忆应用。要强调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和应用。

三、加强对易混概念的区分

教完质数和互质数两个概念之后, 我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质数是一个数,互质数是两个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互质数的两个数公约数只有1。通过这样区别和对比,学生认识了这些概念各自的特点,也就区分开了这两个概念。

四、加强判断的练习

在教完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后, 教师出了几道判断题:( 1)4的约数只有2。( 2)3的倍数只有3、6、9、12、15。学生只有对约数的概念理解了,并知道4的约数有1、2、4三个,才能对第一小题做出正确判断,同样第二小题,学生只有对倍数的概念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注重算理的教学

算理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计算方法。不但使学生知道“要这样计算”,而且还要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教学分解质因数时分解过程的说明, 使学生明确质数不可能写成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而合数可以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这样一直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为止。通过讲解分解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五个更加注重”

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十堰市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2008年,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统三分”战略,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新农村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五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规划建设和机制创新

要高起点制定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依据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循序渐进。要突出机制创新,激发建设活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化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目标考核。

二、更加注重城乡布局

科学布局城镇和乡村,以城镇、中心村带动人口的聚集。重点是加快生产要素向重要节点地区聚集,引导城镇和产业优先发展,形成带动整个区域均衡发展的空间“骨架”。从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重点加大了路、水、电、气、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按照“建设主动脉、提升支干线、硬化入院路”的思路,加强城乡道路建设,建设内通外联、畅通便捷的公路网。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三是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更加注重以产业带动就业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培植特色致富产业作为中心任务,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壮大新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工业。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城镇集贸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于贫困的十堰来说,产业基础薄弱是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软肋”。重中之重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和扶持力度,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培植龙头企业,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近几年来,十堰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8%以上增长,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加绝对额达到885元,年平均增加295元。

四、更加注重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新农村就业。二是不断扩大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面,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进农村福利院建设,加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现新农村社会保障均衡发展。三是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建设,加快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发展,引导人口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集中,建设一批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新农村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各类矛盾调处化解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五、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生态环境。一是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实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石漠化治理、低产林改造、坡改梯、林区基础设施、森林防火等工程建设,加快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实施以水污染防治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污水、垃圾处理厂,减少污染源排放量,净化水质。实施工业点源综合治理,加大工业尾矿治理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二是实施城乡污染防治工程。按照生态环保、低碳降耗要求,加大县城垃圾处理和重要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医药化工、矿产冶炼等企业污染治理,发展清洁生产,减少城乡污染物排放。三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开展村庄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是农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普遍愿望。合理规划村镇卫生设施布局,落实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三包”制度(包绿化、包保洁、包管护),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村镇户院“三清三拆三建”活动(清垃圾、杂物、路障,拆临路猪圈、厕所、废弃设施,建水泥场坪、门前花坛、沼气池),建设整洁亮丽新家园。十堰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村容村貌发生变化,农村环境有较大改观。实现炊事沼气化、热水太阳能化、饮水自来水化、电视有线化、网络宽带化、道路柏油化、出行公交化、垃圾日清化、排污专管化、环境生态化。通过设施改造和建设,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引导他们与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决裂,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

六、更加注重依靠群众

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热情,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共谋发展的局面。一是更加注重用文化提高素质。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建设,培育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风气,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更加注重发挥基础组织作用,加强民主管理。通过开展民主选举班子、培训主职干部、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推行党员先进性承诺卡和“一会两票”等活动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理财小组,发展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提高农民参与决策和监督的程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村级民主决策水平。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平安村创建活动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农村文明程度,塑造文明健康乡风。

参考文献:

中老年保健要注重精神方面 篇4

同时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养生质量,所以在平时中老年人在生活中对所有事都应该洒脱一点,能糊涂的地方就尽量糊涂,同时还要注重“三忘”: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怨恨。并且在日常交际中不要端着架子,这样只会让你的朋友离你越来越远,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不妨放下架子并且尝试着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按照我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中老年人保健应该从精神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药物养生这五方面入手。并且这五种养生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依次减弱,前四种前四种方法对人体有益无害,而最后一种药物养生则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在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感觉到胸闷、失眠、吃饭没胃口等情况,医院检查时并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其实原因就在精神以及心理上,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精神方面的养生保健,通过调节人的内心使整个人体的心境达到平和、乐观豁达的境界。

在日常起居方面特别要注意睡眠情况,特别是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对养生保健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一定要规律。对于中老年来说,合理的作息时间为6:00左右起床;午休半小时;23:00前睡觉。

药物养生最好多咨询

现在有很多人都会选择通过一些中药来调养身体,但在选择一些养生保健药物时,最好是能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为大部分人都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究竟是属于哪种体质,而中医师能通过一些辩证而了解你的具体体质,从而对症下药。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 篇5

美容连锁经营是以品牌为纽带的,加盟商之所以加盟首先看中的是品牌。美容业连锁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文化的建立与传播。美容连锁企业的品牌文化需要企业和加盟商共同来创造,品牌文化是美容企业给予加盟商和顾客的承诺,是信任的基础和质量的保证,是企业和加盟商及顾客期望的浓缩。

优秀的美容连锁品牌文化,是维护美容化妆品企业与加盟商关系最牢固、最有效的基础和纽带。双方关系中时常出现的许多棘手问题,诸如加盟商“翅膀硬了”想摆脱美容化妆品企业,不服从企业的管理,拖延、拒付权益金等,在优秀的品牌文化面前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优秀的品牌文化会产生很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建立美容连锁企业品牌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品牌最值钱。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又是企业出奇制胜、压倒对手、争夺市场、开辟更多顾客资源的强大武器。当今美容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品牌的竞争,最终的胜利实际上是品牌的胜利。因此,创立和发展美容连锁企业品牌化是众多美容化妆品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美容连锁企业要树立“高品质、高服务、高形象”的准则,每一位美容师都要将自己视为顾客的朋友,努力听取顾客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问题,然后给予及时的、适合的关心和帮助,与顾客建立长远的信任关系。素质优良的美容师必须拥有化妆、皮肤护理的专业知识,就算顾客只是查询资料而非购物,也要乐意效劳,不能向顾客施压,透过顾客的口碑相传,才是奠定市场基础及品牌的重要基石。

阿娜隶美容公司以传播牛奶美容文化为己任,秉承“以服务创造价值,以速度争取主动,以创新赢得优势”的恒久理念,整合推出“NIOVR牛奶美容特许加盟店”方案,并以此为载体,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有效的牛奶美容护理氛围。阿娜隶美容公司拥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永不间断的物流配送系统,客户管理、市场研究与督导是一支透过具有牛奶美容护肤专业统筹力和规划力的经营团队。

奶疗品牌产品的内涵,品质与效果都经历了市场的千锤百练。全国各地深受信赖和推崇,奶疗成功在各地建立了上千家完善的品牌加盟店,品牌的配方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精粹及现代科技潜心研制的成果,经临床实践而产生的完美结晶。“奶疗产品采用高科技将天然的植物活性萃取技术与传统的美容技术,将天然植物提取物牛奶调配液融为一体,成就奶疗产品的高品位与安全性,我们致力打造一个专业实力的长线品牌,让品牌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获取长远持久的利润,阿娜隶公司的经营及教育理念,紧紧把握着市场的脉搏!

注重五个强化 服务新农村建设 篇6

宜宾县检察院课题组

近年来,宜宾县检察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立足检察职能,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环节职务犯罪预防,努力促进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各项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领导,紧扣大局,服务新农村建设有的放矢

在中央提出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新形势下,宜宾县检察院党组、检察长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任。要自觉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责任感。院党组专门研究制定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分管副检察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切入点,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二、强化监督,突出重点,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央出台了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为了确保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宜宾县院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预防建议。

(一)开展“阳光工程”调研并提出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是国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确保该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使农民真正受益,宜宾县院对全县贯彻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阳光工程”中存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受训农民生活补助未全额发放,培训机构虚报冒领培圳补助等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该院认真进行了原因分析,为了规范“阳光工程”,防止发生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宜宾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宜宾县院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日常监督,建立《阳光工程明白卡》、建立培训质量保证金制度等预防建议。并通过市检察院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发出了《检察建议书》,市阳光办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主动交换意见,并表示将认真整改落实。“阳光工程”调研报告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法委书记杜紫平亲自在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此报告很好,请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做好工作”。

(二)开展“新农合”调研并提出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专款专用,切实解决农民因病带来的大额医疗费用问题,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宜宾县院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重点走访了安边、普安等乡镇和多个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执行情况,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了履职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履职中的问题、不足和困难。针对发现的问题,如定点医疗机构存在未对医疗补偿情况进行公示;有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给参合农民治病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收费;卫生服务能力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还有一定距离;“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运作成本问题;“新农合”运行的组织结构尚需健全完善等问题,给相关部门提出了预防建议,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向有关人员讲解了“新农合”中最容易触犯的挪用、贪污等职务犯罪案件的危害性。在这次预防活动中,不仅有力解决了“新农合”中的突出问题,增强了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而且加强了“新农合”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有力促进了“新农合”医疗制度在宜宾县的顺利贯彻落实。

(三)开展“肉兔项目”调研,检察长亲自抓预防效果好。宜宾县肉兔专用基地建设项目系全省12个大中型专用基地之一,项目总投资1515万元,基地建设确定在观音、高场、复龙3个镇的16个村,直接受益农户达1020户。为了使该项目能实施好、完成好,宜宾县院检察长亲自率预防办、办公室同志到普安、高场等乡镇,深入养殖场、养殖户家中实地察看了种兔扩繁及兔笼建设情况,并与养殖户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肉兔养殖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养殖户抓住当前肉兔市场需求旺盛的大好时机,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促进农业增收。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毛兴刚检察长要求相关部门,要抓紧实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快投入商品肉兔生产,为农民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项目实施单位要抓好监督制约机制建设,检察机关将在物资采购、资金管理及合同签订中进行监督并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宜宾县院作为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经常性办事机构,将切实发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项目建设的推动、保障作用,共同促进“项目优质、干部廉洁”,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当地的养殖农户纷纷表示:有了检察机关的介入,项目实施更有保障,我们也更有信心。

三、强化配合,共建平台,预防活动推动制度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国家支农惠农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村官”的贪污腐败问题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为切实体现预防工作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宗旨,保障和促进党委、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宜宾县院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在全县二十七个乡镇中选取重点乡镇开展“建立一个机构、完善一套制度、开展一次宣传教育、做好一份调查研究”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四个一”专项预防活动。各乡镇积极响应,组织实施开展“四个一”活动,与检察机关共同成立了预防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了预防工作联络员,制定了预防工作联系制度,并建立了村(社区)的预防工作联系点。柏溪镇、凤仪乡等乡镇还以“四个一”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制度,加强职务犯罪防范。如凤仪乡建立了廉政保证金制度,通过设立廉政保证金,发挥激励、惩戒、警示的作用,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柏溪镇根据检察院在查处该镇村干部职务犯罪中提出的建议,成立“农村财务管理核算中心”,实行“村财镇代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村组财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核算中心”成立后各村的收支情况都要经核算中心严格审核,资金的支取必须要办理规范的手续,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核算中心”共监管村组集体资金500余万元,较好地消除了村组存在的票据审批不严,使用不规范,收支做帐不及时,财务公开透明度不够等现象,防止了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隐瞒村上集体收入,截留集体补偿款,有效确保了村组资金的安全。

四、强化打击,以打促防,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投入的大幅增加,涉农犯罪明显增多,侵吞、挪用“三农”资金,弄虚作假谋取私利,利用新农村项目建设索贿、受贿。涉农职务犯罪不仅影响了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成为影响农村不稳定的导火索。宜宾县院立足职能,严厉打击新农村建设中各类犯罪,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一是从严查处发生在农村的职务犯罪案件,消除和化解地方矛盾,努力为新农村建设中各项政策的落实提供法治保障。2008年以来,严肃查处村干部以权谋私,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6件14人。对于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受贿影响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农村干部,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犯罪,得到当地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并通过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筑牢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二是从严查处坑农害农刑事犯罪,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了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好的法制环境,院党组要求侦监、公诉部门重点打击农村地区的黑恶势力以及乡霸、村霸,促进各项新农村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五、强化宣传,送法进乡,形成良好法制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 篇7

宁陵县立足“五个方面”

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

今年以来,宁陵县把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为工作重心,立足“五个方面”,通过加强领导抓运作,量化目标抓项目,选优特色抓品牌,树立标杆抓示范,选准抓手抓成效,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有影响、见成效、受欢迎。

一、突出“三个重点”,加强领导抓运作。一是明确领导责任。宁陵县委专门成立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成员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统一组织协调基层党组织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求各级党组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二是注重宣传发动。县委按照“横到边,纵到底、交叉到位”的原则,采取书写板报、悬挂标语、入户宣讲、结对学习等形式,消除宣传“死角”,确保广大党员熟知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把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专门下拨党建经费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的筹划运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干部待遇等问题。2012年,该县再次提高基层干部报酬标准,先后健全和落实了基层干部离职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

二、严把“三个关口”,量化目标抓“项目”。一是突出特色,把好“立项”关。结合全县党建工作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筛选了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等十项重点工作,以“立项”的方式将生成的党建工作项目具体化、目标化。同时,县委主要领导与各基层党委签订党建工作项目责任书,并责成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协助包抓党建项目。二是强化措施,把好“实施”关。党建项目确定后,该县各基层党委将项目层层分解,定人员、定事项、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扎实推进党建项目的实施。县委组织部采取召开现场会、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对每个党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项目实施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全方位宣传,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及时予以通报,确保党建项目有效可行。三是严格考评,把好“奖惩”关。实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责成基层党委书记半年及年终就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党建项目完成情况,向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本单位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代表述职。县委组织部采取平时督查和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建项目进行考评,将党建项目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年终绩效考核体系,分类评比排名,严格兑现奖惩。

三、培育“三类典型”,树立标杆抓示范。一是培养“双强”村支部书记。该县严格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采取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内民主选举“两推一选”的办法,着力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该县阳驿乡后陈村采取“两推一选”方式,选举外出创业返乡的民营企业家于博为村党支部书记,他致富不忘乡邻,带领群众推行土地流转、强化新村建设、发展集体经济。短短几年时间,阳驿乡后陈村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村”,“五好村党组织”、“农民经济发展村”等荣誉称号。二是管好用活大学生村干部。该县出台管理办法,制订管理细则,为大学生村干部办理了意外保险,签订了聘用合同书,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利用大学生村干部的知识优势,安排所有大学生村干部兼任远程教育管理员,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并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县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13期,受训人员500多人次。开通了大学生村干部服务热线,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困惑。目前,该县已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被公选为副科级干部,41名大学生村干部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5人被当选为村级组织负责人。百余名“创业型”大学生村干部覆盖全县14个乡镇,并在推

进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注重发掘农村科技人才。该县充分利用农广校、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项目,加大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培训。依托“石桥万顷梨园”、“程楼温棚黄瓜”、“宁陵林场和工业集聚区”等9个创业园区,从农业、畜牧、林业等行业选择下派100名科技人员到园区开展工作,不断发掘农村科技人才。目前,全县65%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了1至2门实用种植技术。

四、开展“三岗”活动,选优特色抓“品牌”。一是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品牌。该县坚持以工业集聚区为创建龙头,以入园企业支部为创建堡垒,以车间骨干党员为创建先锋,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37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并向其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积极推行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香港好人缘家俱”在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中,20名企业党员积极为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管理谏言献策,贡献才智,其中提出的15条合理化建议被企业采纳,每年为企业节支增收达200万元。二是开展“党员认领公益岗”活动,打造社区党建品牌。该县充分借鉴农村设岗定责的经验做法,根据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党员的职业特点,开展“党员认领公益岗”活动,设臵公益岗位,由党员自愿认领,为社区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有效平台。今年以来,该县在7个社区中均建立了党员社区服务站(点),设立党员服务岗130个,志愿服务者服务队14个,吸纳70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服务、巡逻活动,为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50个。三是开展“五

星责任岗”活动,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在全县深入实施“五星责任岗”活动,积极引导“两新”党组织负责人争当“和谐之星、文化之星、民主之星、诚信之星、魅力之星”。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评选出50名不同岗位职责的“星级”党组织负责人,50名“两新”党组织“星级”负责人,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完善“两新”组织党政互动、党群联动、职代会、厂务公开工作机制,帮助30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合同120份,联合创办开展职工技能培训6期,培训人员达1200人次,组织50余家企业通过爱心援助、慈善救助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80余万元。

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篇8

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作为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重要目标、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和政治保证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这其中也蕴涵着解决好历史文化背景和各类矛盾纠葛错综复杂的“三农”问题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千百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农业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又要解决传统生产方式的桎梏和农民对土地依赖眷恋的困扰,也要解决政府财力对农业投入不足的制约,还要解决地域差异和生产资料分配不均造成的落差,更要解决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工作实际程度的内在要求。为此,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建设新农村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体制性、结构性、生态性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和矛盾解决不好、处置不当,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稳定是前提,稳定是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就很难落到实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就很难实现。建设新农村,必须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摆上突出位置,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着力解决农村各类不和谐、不稳定问题,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心平气顺、安居乐业,全身心地投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应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理工作。对农村传统矛盾纠纷,要注重研究其规律、特点及成因,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队查调处理工作力度,切实增强预见性、前瞻性,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努力把握好在新农村建设中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做到既有效地维护群众利益,又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和调处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做到有效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置问题,切实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坚持严打方针,在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从当前农村治安情况看,农村违法犯罪问题有与城县违法犯罪问题的共同特征,也有农村自身的特点,影响农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盗窃抢劫、流氓恶势力、村匪路霸、制假贩假、欺行霸县、坑农害农等侵害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这些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严厉打击、集中整治,做到除恶务尽,切实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发势头压下来,有效地控制案件的发生,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扶持引导,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民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引导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侧重。新农村建设,需要全党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下发了8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是在“一波三折”中进行的,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挫伤,在这种形势下建设新农村,必须把调动农民积极性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教育和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加大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清形势,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把握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这个切入点,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美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让农民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主决策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的关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全国农民的一大福音。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间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尤其像东北地区,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的大粮仓,历史上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建国以来,国家对农业采取的是“取多予少”的政策,导致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村建设十分落后,农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因此,建议国家在制定扶持新农村建设政策时,应重点考虑东北老工

业基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在促进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的投放上应重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中央应加大对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应在贴息贷款和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应在减轻乡村债务上予以扶持,通过国家注入、减免、停息挂账等办法,卸掉乡村债务,让他们轻装上阵带领农民搞新农村建设;应在建立农村保障体系上给予帮助。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贷款贴息、国债资金和增加贷款规模等途径,采取“百川汇一”的方式,增强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第四,正确处理好依法规划与有序建设的关系。当前,很多地方的农村建设仍存在着无“设”就“建”、边“建”边“设”、先“建”后“设”、前“建”后“拆”的无序建设的现象,随意性强,规划性弱,极大影响了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局面。新农村建设蕴涵了先“设”后“建”的新发展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脚踏实地,以长远务实的态度来对待建设新农村,认真吸取历史上搞过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大上乡企时“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等劳民伤财的教训,坚决避免把有限的资金浪费到各种形象工程、花瓶式试点工程以及重复建设上去。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如果建完了很漂亮,对他不方便,我想农民不会满意的。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还要强化依法规划,各级政府在出台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前,必须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好事办好,坚决避免一个出发点好的政策措施,由于不符合实际或者侵害了农民的权利而引发新的矛盾。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报道,一些地方建设农村的小社区,在这个前提下,把一些村合并到一起,这样就涉及到农民要搬家,老房子要拆掉建新房,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各地区差别很大的情况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首先得考虑这个地方这样做有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农民会不会因此受到财产方面的损失,或者加重负担,或者让村集体负债更多;其次是即使有经济条件,也要考虑到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农民的宅基地是依照法律规定审批给他长期使用的,往往农民就在他宅基地附近还有他的承包地,如果都合并起来,有些地方可能要收去给别人使用,这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因此要这样做,必须符合法律的程序和法律的规定。所以说,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规划先行,从县情、镇情、村情出发,不搞“一刀切”,要实行分类指导,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第五,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肌体的基本细胞,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组织发动和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过去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而与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本应起战斗堡垒作用的农村基层组织在相当一些地方还比较薄弱,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个别基层组织名存实亡,导致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丧失了公信力。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村“三减免”、“三补贴”政策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功能也在逐步弱化,尤其是在那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地方,出现了大量的非良性组织,并迅速填补行政功能弱化留下的组织空间。一些家族势力和宗教势力有扩大的趋向,而行政功能逐渐弱化的乡村两级组织无力阻挡这些家族势力、宗教势力的崛起,这往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政权建设的高度,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结合农村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选好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加大对乡村干部的培训,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树立亲民为民形象,不断增强凝聚力,切实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上来。

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建设 篇9

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建设

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总书记对全体中华民族的新年寄语,同时也昭示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更应注重家庭建设。

领导干部要重视家庭。领导干部首先是平常人,然后才是带头人,需要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会给一个人带来对社会的饱满热情和正确处理问题的思维。一个领导干部家庭的幸福美满,会给社会带来创新的激情和发展。在家庭生活中,领导干部要注重自身的家庭美德修养,正确处理夫妻、子女、兄弟和妯娌等关系,在家庭中树立一个有责任心、注重亲情、懂得感恩的良好形象,成为整个社会的家庭典范。

领导干部要注重家教。家教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要注重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做好示范表率,严格对家人的管理和教育,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灌输不健康的钱权思想,在家庭中扮演好长辈角色、维护好家长形象、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领导干部的家教既是对子女的教育,也体现了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和执政为民的公心,同时也彰显着党的形象。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篇10

卫庆敏 贾建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时间长、任务重、范围广,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培养本土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人才现状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地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人才队伍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科技人才缺乏。一些地方的科技型、农业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少的现象,建设新农村完全依靠本土的一些廉价劳动力,吸引不来外地的“新鲜血液”,缺乏科技、人才的支撑。二是人才水平普遍较低。虽然有些地方有自己的“人才”,但是都是水平较低,只有高中、中专甚至初中水平,有的只是凭多年的经验来进行新农村方面的建设管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存在人才外流现象。当地政府留不住人才,有些地方年轻的男劳力都到外地闯荡,甚至形成了一种趋势,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造成主要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外流,新农村建设成了一句空话。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匮缺。

二、新农村建设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少人才发挥能力的平台。现阶段,当地一些乡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不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没有意识到人才在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型,认为种田种地、盖房盖屋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凭自己家乡的“人才”就可以了,没有意识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的重要性。二是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资待遇很低,有的连农民工都不如,辛苦一个月只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不出来。三是软硬环境相对较差。农村培养人才难,吸引人才更难,生产环境差,农村的交通、通讯、医疗、文化、饮水、供电、商贸等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培养本土人才的建议和对策

解决依靠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科技人才匮乏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大量引进人才,但同时必须立足实际,切实抓好本土人才的开发利用,提高农民务农和致富的技能,做到“开发一人,带动一片”。

如何才能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如何留住本土人才,发挥其特长为建设“新村”服务。就当前经济形式和社会环境来看,笔者认为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过“观念关”。提高当地乡村干部对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思想发动和宣传,使其转变只认高学历、高职称的观念,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本土形成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过“培训关”。重视本土人才的开发管理,对其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强化本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2005年和2006年两年间,沙河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0.8万元,培训农民达到了1.4万余人,举办电子电工、园林、电气焊、保安、爆破人员等各类农民工就业培训近百期,培训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有一部分回本土创业,给家乡经济发展带去了“真经”。三是过“环境关”。制定本土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尊重本土人才的良好氛围,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涨发工资、优先提干或纳入村后备干部。近年来,沙河市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毕业大学生下乡执教,回家的大学生,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到全市的乡中任副校长,挂职锻炼。这一政策的实施给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也给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在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农民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使本土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调动其为家乡做贡献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本土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五个方面 篇11

立意

立意是文章的高度。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章,特别讲究立意。不论是请示事项、报告情况,还是作出决定、部署工作,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特别是省市党政机关的公文,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立足全国发展的大局。现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公文的作者一定要具有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和宽广视野,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上级机关的思路和意图、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使公文的内容切合实际,切实可行。

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公文必须确立主题、突出主题,阐述的观点、引用的事例围绕主题。公文一开头,就要直奔主题。现实工作中,有的公文主题并不突出、鲜明,有的游离主题、背弃主题,洋洋洒洒一大段,使人如坠云里雾里,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正像有的领导同志批评的,“不着边际,不得要领,不知所云”,“面面俱到,样样不到”。还有的公文,一开头就兜圈子,如“在……领导下,在……关心下,在……支持下,在……帮助下,在……推动下,在……努力下,……”。那么多的“在……下”出来了,就是正式内容还没出来。公文需要“单刀直入”,一开头就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这样才能达到发文的目的。

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必须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眉目清秀,公文更应该是这样。总写什么,分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要事先谋划,合理布局。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这几个都要把握好。公文的结构要严谨,段落与段落之间要紧密衔接。在阐述一个问题或者就某项工作提出要求时,如果分成几点,这几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递进式,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形成有机的整体、无缝的接合。有的公文,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使得结构松散,内容凌乱,“东一榔头西一棒”,读者难于理解其主旨,更不要说去贯彻执行了。这样的公文,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

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人们常说,文章要有血有肉。这里,就对材料的占有、运用提出了要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就难以写出公文。即使写出的公文,也是空洞无物,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生动性。因此,平时收集、积蓄材料十分重要。中央的大政方针,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上级文件精神,国内外相关信息,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典型案例、内部简报,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反映,各类媒体上的报道、文章,等等,都可以列入材料的范围。在公文写作中,要“按需获取”,善于运用,使公文“饱满”“立体”“增色”“生辉”。对有些材料,还要善于筛选、加工和提炼,使其更好地丰富文章的内容,支撑文章的观点。

材料安排,是公文写作的关键之一。这就提醒起草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读多看,多写多记,学会剪辑,学会综合,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样,写作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细胞”。公文的语言,讲求简洁、准确、庄重、得体、规范。

所谓简洁,就是言简意赅,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才能的姐妹。”公文应该是,能说一句,不说两句;能说短句,不说长句;能说单句,不说复句。如有一公文,对领导配备秘书作出规定,其中有一句,“凡是男的领导不能配备女的秘书,凡是女的领导不能配备男的秘书”,这就显得啰唆。实际上,用“领导干部不得配备异性秘书”就可以了。

所谓准确,就是词语要达意,不能产生歧义,使人误解。如《××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本市加工、销售毛蚶的通告》(代拟稿)中,有这样一条,“禁止从水路、陆路将毛蚶运入本市”。这就容易使读者误认为,从空路将毛蚶运入本市是可以的。这就与发文机关的本意产生了偏差。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禁止将毛蚶运入本市”。

所谓庄重,就是语言要平实,不要花里胡哨,不要乱用比喻、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比如说,反映北京下大雪,公文中就不宜出现“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句子,降雪量达到多少就写多少。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运用恰到好处,符合需要。如,词有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褒贬之分。像“扬长而去”一般是贬义词,“有口皆碑”则是褒义词,不能混淆。

上一篇:述职报告综合治理下一篇:关于软装软件的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