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chawenhua检察文化(通用8篇)
时间:2011-03-12 10:0
5作者:卢金增 鲁检研
新闻来源:正义网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检院在2007年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巡礼会议上对检察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山东省检察机关近年来不断加大检察文化建设,营造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一、山东省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据调查,当前山东省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有以下特点:
(一)由自发逐步走向自觉。山东省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建设的探索起步比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检察机关就开始为解决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一些问题,自发探索检察文化建设的路子。90年代中后期,一些院借鉴先进企业文化理论,积极探索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文化模式。乳山市院多年前提出了以“快乐检察”为核心的文化育检模式,成为该省检察文化建设早期取得的重要成果。2002年3月,高检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检察文化建设”的任务,检察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检察机关被一再提及并倡导。2004年初秋,检察日报社在乳山举办“全国检察文化论坛”,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之后,青岛市市南区院、烟台市芝罘区院等先后提出了“阳光检察”、“绿洲文化”的建设思路。2007年11月,高检院召开的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巡礼会议上对检察文化建设作出了部署。山东省院党组高度重视,2008年初,研究制定了《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组织人员到南方考察学习,确定了七个试点院,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该省的检察文化建设日益走上自觉。
(二)逐步向纵深发展。检察文化建设的探索发展过程,是一个对检察文化和检察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检察文化建设基本上被视同检察机关业余文化活动,后来发展为一种先进的检察管理理念和方式,而今越来越多地在检察文化是一种法律文化上达成共识,检察文化建设从单纯的机关文化活动转而渗透到检察机关的全面建设。这种“深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更加重视检察精神的总结和提升。许多院提出了本院的“检察精神”和“院训”,使其成为凝聚力量和推进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柱,并以此为基础,努力创建体现本地工作特色和亮点的检察文化品牌。烟台市芝罘区院提出的“绿洲文化”,在当地党政机关引起了强烈反响。二是更加重视现代执法理念的培养和养成,强调思维方式和执法观念的转变,强调执法为民和人性化执法理念,强调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等。山东省院党组明确提出了“深化六项建设,推进六个创新”的工作思路,突出强调了“推进思维方式和执法观念的创新”。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演讲团和以案析理等活动,促进这些先进执法理念入脑入心,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执法实践。三是更加重视队伍管理的人文化和亲情化。近年来,有些院结合制定实施管理规范,对检察队伍实施人性化、亲情化管理,使检察管理由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上升到了文化层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济南槐荫、章丘、鱼台等院开展了感恩教育、暖心工程活动,重视提高检察人员的政治待遇,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送生日蛋糕,进行节日家访等,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四是更加重视环境的美化和熏陶作用。许多院从建办公楼伊始,其设计、规划就注重体现建筑文化和法律文化特点,通过特色雕塑和浮雕、特色庭院和文体场所等,彰显独特的文化品味。邹城市院开辟了200余米鹅卵石“健康径”,99棵松树林“天然氧吧”,修建了品位高雅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展室,使其成为干警提高素质和陶冶情操的园地。
(三)注重发挥对检察工作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注重发挥检察文化在提升检察业务能力和队伍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各地积极探索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以检察理念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推动检察业务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经常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检察人员转变执法观念和思维方式,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关注民生、和谐执法、接受监督等司法理念运用到执法办案之中,彰显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同时,探索通过廉政建设、教育培训、检察宣传、检察文艺等途径和方式,把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检察文化建设来推动检察队伍建设。淄博市、临沂市兰山区等院通过开办网上廉政专栏、建立廉政文化长廊等形式,传播廉政文化。各级院还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载体,建立“培训、练兵、考核”层进式培训模式,苦练基本功。侦监部门推行岗位练兵考评模式,公诉部门组织模拟法庭,民行部门举办论辩赛,警务部门开展大比武,各有特色。济宁市院2008年开展了“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成效明显。另外,检察宣传和检察文艺也不断深入发展,激发了广大检察人员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
(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许多院根据本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特点,吸收和借鉴优秀地域文化,培育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检察院文化。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检察文化建设呈现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如济宁市院处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把儒家思想融入检察文化,提出了“和谐检察”的检察文化建设思路。邹城市院吸收孟子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养浩然气,唱正气歌,做大丈夫,走创新路”的检察文化建设理念。淄博处于齐文化的发祥地,汲取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内容的“齐文化”精髓,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检察品牌。有些院还把本地名人的优良传统和检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凸现了本院检察文化建设的特色。鱼台县院把鱼台籍孝圣闵子骞的“孝贤感恩”思想与检察文化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传统的孝贤文化。桓台县院以弘扬被称为“一代廉吏”的桓台籍清代刑部尚书王渔洋的廉政思想为基础,突出了检察文化建设的渔洋廉政文化特色。而临沂市则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了“沂蒙检察精神”。荣成市院濒临大海,深受海洋文化的启发,提出了“心件兴检”,着力塑造“豪迈、虚怀、执著、锐意”的团队气质。济南市槐荫区院注重对都市文化的借鉴,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大型紫铜浮雕中嵌入了“高速公路”的标志,寓意检察工作要公平与效率兼顾,充分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特色。
(五)呈现多样性。除了受地域文化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特色外,检察文化建设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功能、实现途径和载体等多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各地检察文化建设基本上渗透到了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素质能力建设、形象建设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既有呈现为理念状态的各种院训、检察精神、共同愿景、部门执法理念,也有体现为制度规范的各种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发展,还有表现为“物化”状态、风格多样的办公设施,特别是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从作用功能上看,有的院注重组织建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院注重队伍素质的提高,提高整体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有的院注重文化的熏陶作用,着力改善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等等。从实现途径和载体上看,除了传统的主题教育、教育培训、宣传、文艺、环境优化外,许多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如临沂开通了检察文化网,新泰、平邑成立了检察官艺术团,临沭县院创作了院歌等。
(六)注重文化的宣示性。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各地注重通过具有宣示性的载体或形式,发挥检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许多院总结提炼出本院的检察精神、院训、共同愿景,通过制作墙上法律文化标示、工作台历等形式向检察人员展示检察文化,发挥其影响力,激发检察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章丘市院提出了“学会欣赏对方,懂得感恩社会,提倡快乐工作,追求友情发展”的工作理念,并把这些短言隽语设置在局域网首页,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有的通过修建特色办公设施、庭院、荣誉室、教育走廊、雕塑、文化长廊等,如邹城市院正门竖立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泰山刻石,莱州市院门前放置了镌刻着“公正”的石鼎,临沂市院门前矗立着象征明辨善恶的“独角兽”,来展示检察文化或者检察院文化的内涵。通过与新闻媒体联合开设专栏、组织向灾区捐款、救助失学儿童、结对帮扶贫困村等活动,展示和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通过举办新春联欢会、文体活动月,成立文学创作、演讲辩论、书画摄影等文艺团体,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激发检察人员的活力,展现检察人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检察文化建设的探索发展中,各地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困难和问题。一是对什么是检察文化、如何建设检察文化,感到不好把握。有的把检察文化等同于检察文艺,或者检察人员的娱乐健身活动。有的认为检察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建设无所适从。二是有的地方检察文化建设有“表面化”现象,办公楼、庭院等“硬件”设施投入很大,但是对检察精神、执法理念等“软件”却重视不够。三是有的院在文化建设上没有脱离搞专项活动的思维,就“文化”抓“文化”,与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结合得不够紧密。四是个别院对检察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存在被动应付、等待观望等思想。这些问题有待于加强研究,并随着检察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而逐步解决。
二、关于检察文化及检察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一)检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据统计,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个。对检察文化内涵的界定也观点不一,但基本上是围绕检察职能界定的。概括地看,可以从三大方面把握检察文化的内涵。一是从类属上看,即从检察文化与国家文化、服饰饮食文化、法院文化等范畴的比较看,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应当归属于社会主流文化;与服饰饮食文化不同,检察文化属于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与法院文化比,既有共同点,都归属于法律文化,具有基本共同的价值理念,又有不同处,突出表现为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差异。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机关建设紧密相连,从管理学角度看,与企业文化相对,检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又可看作为一种机关文化。二是从外延上来看,检察文化可以分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广义上的检察文化,通常指检察官群体在长期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体现检察特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中义上的检察文化,通常指检察官群体在长期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体现检察特点的检察观念形态及其与之关联的物质载体,本质上属于精神财富的范畴。狭义上的检察文化,通常指检察观念形态。其中,中义上的检察文化观比较符合目前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三是从状态上来看,检察文化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检察文化表现为检察精神、执法理念、道德准则、规范制度、物质设施等要素,而动态的检察文化则表现为检察执法行为、检察管理活动、检察文体娱乐活动等。检察文化建设是动态检察文化建设和静态检察文化建设的统一。
(二)检察文化的结构(体系)
关于检察文化的结构,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不同认识。二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和检察物质文化。三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物质文化和检察制度文化。四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物质文化、检察制度文化和检察行为文化。五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检察观念(理念)文化、检察物质文化、检察制度文化和检察行为文化,也有的五分法把检察文化划分为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物质文化、检察制度文化、检察管理文化和检察行为文化。这些划分主要借鉴了法律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理论。从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出发,我们认为,把检察文化分为深层的检察精神文化,中层的检察制度文化和检察管理文化,浅层的检察行为文化和表层的检察物质文化,更为适宜。主要理由是:
1、检察文化具有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这一点毋庸置疑。与此相适应,可以把检察文化分为检察精神文化和检察物质文化。不过这里的检察精神文化和检察物质文化的概念不是二分法意义上使用的。所谓检察精神文化是指检察机关在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受一定的执法思想、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和文化观念。检察物质文化是由检察机关的各种设备环境和检察干警在工作中使用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的表层检察文化,是检察文化在物质上的凝结。
2、检察文化以检察制度为依托,是检察职能履行过程中衍生的,因而检察制度本身就是检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以检察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就是检察制度文化。检察制度文化决定着检察文化的本质,是区别于其他法律文化的关键内容。
3、检察管理文化已经成为检察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早期的检察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种组织管理文化建设。而且多年来检察系统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涉及检察工作的管理文化。因此,检察管理文化有必要作为专门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和探索。
4、检察文化不是一种抽象玄虚的东西,它必然要通过一定行为和活动来展现出来,而这种行为和活动中必然表现或创造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我们就称其为检察行为文化。它包括执法办案行为、行政管理行为、教育培训行为、人际交往行为、公务交往行为和文娱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检察文化的核心
检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认识,一是“精神核心论”,二是“制度核心论”。“精神核心论”认为,检察文化的核心是检察精神文化。理由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检察文化结构上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其中物质文化的主体是“物”,精神文化的主体是“人”,由于“人”处于主体地位,因而检察文化的核心应当是精神文化。也有人认为,从结构上看,检察文化由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次的认知(精神、理念)文化组成,其中认知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核心。“制度核心论”认为,检察文化的核心是检察制度文化。主要理由是:检察文化是随着检察制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检察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定意义上,检察文化是检察权运行制度的总和。检察权运行制度构成检察文化的本质内核,从而使检察文化区别于法院文化、警察文化、律师文化。“精神核心论”和“制度核心论”是在不同条件下基于不同思维角度而作出的判断。可以说,从检察事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来思考,检察制度文化无疑是检察文化的核心;而从检察机关建设角度,检察精神文化才是检察文化的核心。
(四)检察文化的若干关系
1、检察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关系
广义上说,国家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检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元素,理应属于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国家文化建设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影响,另一方面其存在和发展也促进了国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通常意义上,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而检察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因而检察文化建设也要受到国家民主法治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检察文化的文化品格,又要注重检察文化的政治和法律属性。
2、检察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
检察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现行检察制度就吸收了中国历史上御史制度的精华。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检察执法思想和执法者素质的提升也是潜移默化的。如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谐理念、“仁政”观念等,至今影响着执法司法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当然,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进行批判地继承。
从检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看,近代检察制度是西方制度和文化的产物,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不同,中国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检察制度。新中国建立后,检察制度深受前苏联的影响,之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移植借鉴了许多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立足中国国情,在全球化的渗透中贯通中外,恐怕是检察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路径,这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很好地处理制度移植与本土资源的有机结合。
3、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业务建设、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相互联系,不能割裂。文化是土壤,队伍是树干,业务是果实,只有土壤肥沃了,树干才能永远挺拔而不折,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检察文化建设只有与检察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否则很可能成为与现实无涉的死文化。具体来说,检察业务建设与检察文化建设的关系,可形象地比作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以业务建设为依托,检察文化建设才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神圣使命和职能,检察文化便无从谈起,便会失去重心而无正确导向、群体融合、凝聚人心的文化功能,其文化标志性功能就会荡然无存”。检察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检察文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检察职能履行本身就是检察文化形成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等直接构成检察文化的来源,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保障,而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是检验检察文化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
关于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让检察人员树立先进的司法理念是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检察文化建设是促成这种理念养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先进的检察文化对检察队伍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检察文化建设在作用于检察人员时,更强调检察人员对检察制度内涵的把握和检察人员的行为、形象等外在形式,而队伍建设作用于检察人员时,更强调检察人员内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4、物质性检察文化与非物质性检察文化的关系
检察文化结构包括物质性因素和非物质性因素,相应地检察文化可分为物质性检察文化和非物质性检察文化。物质性检察文化是指检察机关的办公设施、检徽、检察服饰等“物”的因素,而非物质性检察文化是指检察精神、检察制度、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价值追求等“人”的因素。两者中,非物质性检察文化处于主导地位,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指导和支配着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性检察文化处于从属地位,是非物质性文化的物化形式和载体,制约和影响非物质性检察文化的发展。检察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物质性检察文化建设,更要重视非物质性检察文化建设,特别要避免不必要的“形象工程”。
5、检察文化的整合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检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加之检察文化建设总体处于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尚比较分散、不成系统,更加有必要对检察文化不断进行整合和提升。通过不断整合和提升,使检察人员在检察文化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有更加明晰的把握,也使检察文化既坚守深厚的历史沉淀,又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散发出清新的时代气息。同时,有效的整合提升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发展是建立在对已有文化建设成果的整合提升的基础之上的。整合提升和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彼此影响,互相制约。在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整合提升和创新发展工作应当同步发展,齐头并进。
三、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检察文化建设是适应检察机关建设实践而兴起的新生事物,对检察文化的探索和思考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职业形象建设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检察文化建设既不能泛化,也不能虚无化。加强检察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政法意识形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把检察文化建设和各项检察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塑造精神、凝聚力量、提高素质、树立形象、推动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结合检察实际和检察文化的特点,今后检察文化建设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核心价值为主导,努力培育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重要要素,是检察文化的深层次的表现。检察精神文化的培育除了检察人员的自我养成外,加强以检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专题检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明确和坚持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检察人员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使检察队伍在思想上产生为之奉献的精神自觉,有效防范和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是检察文化建设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需要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实践,用以“忠诚、公正、清廉、严明”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为此建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检察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二是重视正确执法思想、执法理念的培育和养成。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培育和养成有赖于检察人员对法律知识、法律价值、法律意识、法律传统和检察实践等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要通过加强检察工作主题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并结合执法办案实践,采取案例研讨、检察论坛、专家讲座、法学沙龙、参观交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广大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先进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并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三是总结和提炼积极向上的“检察精神”和检察院“院训”。各级院要结合实际,总结提炼“检察精神”或检察院“院训”,机关各部门要总结提炼“部门工作理念”并在执法实践和工作中鲜明地坚守这些理念。要动员检察人员人人参与,真正使“检察精神”和“部门理念”的讨论形成过程,成为大家对检察理念文化的探寻过程、理解过程和接受过程。要注重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积极挖掘培育特色检察文化精神,注重打造检察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检察精神文化对检察队伍和检察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推动检察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繁荣检察制度文化。检察制度文化是检察文化的基石。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推动检察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履行好宪法法律规定的法律监督职能。我国宪法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并赋予了检察机关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力。充分认识我国检察制度的特色,认真执行好宪法法律的规定,发挥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是检察制度创新的前提。二是要探索有效的检察工作机制。在总结办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改进执法办案方式为突破口,在法律的框架内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检察制度创新。三是要深入扎实推进检察改革。改革是突破检察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检察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检察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高检院的统一部署,自上而下,稳步推进,确保司法改革的整体性。按照高检院的总体改革部署,各级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搞一些改革试点,为推动检察改革奠定实践基础。特别是要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及时提出立法建议,为检察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三)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素质,着力塑造检察行为文化。检察行为文化是检察精神文化的外化,也是检察文化发展程度的鲜明标志。加强检察行为文化建设,应当从着力塑造人的行为、提高检察队伍素质入手。一是做到公正清廉。公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保持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是检察官执法办案的道德底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加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更要深入落实中央惩防并举的廉政体系,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强化廉政法规党纪教育,坚持经常性的警示教育,确保检察队伍的公正廉洁。二是培养文明执法行为。文明执法行为是先进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的外化。除了加强执法理念教育外,还要制定和落实文明执法规范,明确对执法行为的规范约束,确保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提升检察官的职业形象。为此建议省院研究制定检察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规范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提供依据。三是加强经常性专业化培训。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高低,往往是人们判断检察人员或群体素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检察官的职业培训,是提升检察官素质的重要途径。各级院要教育检察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融入工作、生活之中,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要在坚持正规化培训和岗位练兵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如组织开展“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全面系统地进行全员大练兵。在培训的内容上更加全面、广泛。如政治、法律、经济、外语、计算机、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应当纳入培训范围。四是建设和谐机关。人际交往是检察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机关,增强检察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展示检察机关的良好执法形象,是检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努力实现机关内部、机关与外部执法环境、检察人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五是强化检察宣传。检察宣传是展现检察形象的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强化检察宣传,是加强检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要继续加大对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和检察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和模范的示范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检察工作的宣传,增强检察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努力提升检察机关社会形象。
(四)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有力提升检察管理文化。检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检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形式,具有引导行为、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和无形约束等功能。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都比较重视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检察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检察工作的发展。今后应当以规范化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借鉴现代先进的管理经验,探索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管理方式,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充实检察管理文化。作为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管理文化无疑具有一般管理文化的共性。但是检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决定了检察管理文化必然具有一定的职业色彩。因此在加强检察管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体现检察管理文化的职业(司法)属性。就检察管理本身来说,其主要包括检察业务管理、检察队伍管理和检察行政管理。虽然这三部分的职业色彩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同样应当注意按照检察特点和检察工作规律进行组织管理活动。一是业务管理要体现司法属性。业务管理不能采取纯行政的方式,而要体现检察规律。特别是对案件质量的管理、业务考评指标的设置等,要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如目前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存在的行政化倾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二是队伍管理要体现亲情化、人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管理,能够提高队伍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队伍活力,被实践证明是加强队伍管理的一条有效经验。各地在加强队伍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探索实现队伍管理的有效方式和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理解、尊重、培养人的角度出发,采取教育、启发、诱导、熏陶、激励等多种方式,培养大家的命运共同感和工作责任感,把检察人员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为检察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三是检察行政管理要符合检察工作特点,体现优质和高效。检察行政管理作为履行检察职能的辅助性手段,要充分体现检察工作的特点,适应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分类管理的试点改革,可以把检察行政管理作为改革突破口,首先实现司法业务和司法行政管理的分离,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检察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实现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检察机关的形象,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形象, 即检察官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包括检察官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家属关系状况、工作时间长短等;二是“行为”留给社会的形象, 即检察官如何履行检察权?包括为什么成为检察官?成为检察官后, 在履行职务时的期望是什么?三是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专属“物”留给社会的形象, 即检察机关专属的物品, 它们具有特殊的检察含义, 例如检徽、检察制服等。
二、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机关形象的关系
第一, 进行检察文化建设, 能够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通过检察文化建设, 能够使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时具有相同的执法理念、执法形式, 这就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同种案件同等处理”的执法效果, 从而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第二, 检察文化是检察职能行使的一面镜子。检察官如何行使检察权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效果。我国实行的是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所以, 虽然是由检察官行使检察权, 但最终会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印象。
第三, 研究检察文化能够实现检察形象的塑造由自发转变为自觉。研究检察文化, 目的是为了知晓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实际形象, 找到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机关的理想形象之间的差距。通过能动的检察文化建设, 不断缩小实然的检察机关形象和应然的检察机关形象之间的差距, 才能够在实践中自觉进行检察文化建设。“一年发展靠领导, 三年发展靠制度, 十年发展靠文化”, 说明积极健康的检察文化一旦形成, 能够长期对检察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三、域外关于检察官形象的研究
美国学者David T.Johnson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通过大量实证调查, 对日本检察官的形象进行了研究。日本检察官形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日本检察官的基本形象
日本检察官, 在性别上, 男性检察官占90%以上, 可以说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在受教育程度上, 日本检察官的学历惊人的一致, 检事100%为大学本科毕业, 全部拥有学士学位;在家属关系上, 调查对象检察官的父母的职业几乎全部为检察官以外的其它职业。
(二) 日本检察官的期望
第一, 为什么成为检察官?
压倒多数的日本检察官将履行正义作为成为检察官的理由;其次是侦查的魅力;和法官、律师相比较, 自己更适合检察官职业;某个重要人物的影响;检察官权威的魅力。
第二, 成为检察官后, 在履行职务时的期望是什么?
调查问卷预先设定了17个期望目标, 按照目标的重要性依次为:查明真相和做出适当的起诉判断 (被称为两大基本目标) ;让犯罪者反省、犯罪者的新生及回归社会、保护市民和同种案件同等处理 (被称为四个主要目标) 。
(三) 对暂缓起诉和自由裁量权的态度
暂缓起诉是日本检察机关所进行的最重要的行为。为了对检察官行使裁量权的信条进行研究, David T.Johnson列出了可能影响检察官作出暂缓起诉决定的18条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 主要因素依次为: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再犯的可能性、犯罪嫌疑人是否进行了反省、犯罪的动机、对被害人是否进行了赔偿、被害人的处罚意愿和犯罪嫌疑人的前科等7项。
四、塑造检察机关形象的途径
(一) 加强检察机关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机关办案环境
现阶段, 检察机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检察机关规范“两房”建设, 建设规范标准的审讯室, 可以保障审讯录音录像同步进行, 保障人权;建立设施完备的接待室、监控室、讯问室、询问室等可以实现规范化办案;购置办公车辆, 可以缩短办案期限, 提高办案效率。美化办公环境, 可以为干警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独具文化韵味、极富个性色彩的工作环境。
(二) 加强检察机关文化建设, 凝聚干警精神
检察机关作为一个组织、集体, 为保持检察机关正常运转必须实施相应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例如制定制度, 要求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勤奋工作, 团结同事, 尊重他人等。检察机关组织一些有利于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的文体活动, 培养干警的高尚情趣也是有必要的。各检察机关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结合地域文化, 提出各自独特的机关文化强化干警的凝聚力, 如“昆 (明) 检精神”、“铁人精神”、“龙马精神”“和谐文化”等, 以及在干警过生日时送上祝福等人文关怀都是必要的。
行使检察权的检察官是国家公务员, 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人民群众对所有公务员的行为操守要求, 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当然应当遵守国家对公务员的操行要求。当前, 部分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还不能自觉、完全抵挡贪腐欲望的侵蚀, 所以有必要进行廉政建设。
(三)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 塑造检察机关形象
1. 推动检察文化的主体建设
首先要推行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分类管理。把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分为检察官、检察书记员、行政人员和司法警察, 并对各自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只有检察官才能行使检察权, 凡是具有检察官身份的工作人员也都有能力履行检察权。
其次是明确检察官职业角色定位。只有对检察官的职业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检察官进行职业角色建设, 也才能将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的职能形象清楚地区分开来。根据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检察机关的职能, 我国的检察官可以定位为国家公诉人、职务犯罪侦查员和法律监督人等三种角色。这三种职业角色都是我国检察官独有的职业角色。
2. 推动检察官的执法能力建设
通过加强职业能力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我们可以借鉴邻国日本的检察官培训制度, 建立起完整的检察官定期培训体系。根据检察官办案时间的长短, 分别实施新人培训、一般培训 (工作满3年) 、业务骨干检察官培训 (工作满8年) 、专题业务培训 (工作满10年) 以及中层干部培训 (工作满20年) 等, 根据级别的不同, 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 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通过定期培训, 不断提高检察官的执法能力, 尽可能做到同等犯罪同等处理, 使检察处理结果具有可预期性, 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能力的信赖, 实现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的目标。
3. 推动执法行为规范化的建设
首先是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的要求, 强化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其次是提高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标准。现行的检察官职业道德标准较低, 总体上看是对一般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属于机关文化建设范畴;例如, “清廉”, 所有公务人员都应该遵守;“严明”, 所有执法人员都应当遵守。再次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 保证检察工作方向的正确。
4. 推动检察信念的建设
检察官的责任重大, 在行使检察权时, 必须首先做到不偏、不倚, 严正、公平。检察官还必须始终牢记自己是国家利益的代表, 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要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 按照严正、公平的要求, 公正、诚实地履行职务。其次是要有正确的判断力。检察官还要通过符合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社会良知正确履行检察职责, 以实现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可的有正确判断力的检察工作。再次是关心刑事政策, 还要注意把检察工作和当前的刑事政策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刑事政策为检察工作服务。
5. 推动检察器物的建设
首先、检察机关建筑物的设计应包含检察因素。例如, 统一检察机关的建筑风格, 在检察机关的建筑物上统一悬挂检察徽标, 在检察机关的建筑物前统一树立检察权象征雕像等。例如英国法院前就有司法女神的形象, 司法女神蒙着眼睛, 这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手拿着天平, 意味着法律公平公正。我国的检察机关也应当设计出统一、醒目、能代表检察机关职能的检察象征符号。我国检察机关在建筑物上悬挂国徽仅表明了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 并没有显示出检察的特别含义。因此, 可以通过悬挂检徽来显示我国检察机关的身份, 或者在检察机关前树立统一的检察权象征雕像。
其次, 检察制服的设计应当体现检察职业特色。在法国, 检察官、法官和律师都有各自专用的法袍, 而且检察官的制服还分为出庭用法袍和外行用法袍两种款式。笔者认为, 我国检察制服的设计, 应当体现出鲜明的检察职业特征, 在相关法律场所使普通民众一眼就能看出检察官和其他相对关系人员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徐尉.日本检查制度概述[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1, (1) .
[2]徐尉.当代中国检察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研究.山西政法管理学院学报, 2011, (1) .
关键词:检察文化;检察工作;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28-01
作为一种长期工作与实践形成的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重要精神财富,属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总和,可以说检察文化对于检察工作具有灵魂作用,能够使检察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信仰和价值信念,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对其规律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检察文化对检察工作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必须引起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的关系分析
深入分析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丰富的检察工作实践是检察文化的重要来源。对于检察文化来说,首先属于实践文化,都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并对工作实践进行总结、丰富和升华,逐步提升和形成的检察文化,因而检察文化与检察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更是检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从现阶段我国检察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必须立足于检察工作实践,一切脱离检察工作实践的检察文化都不属于检察文化,同时检察文化也是在检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特点,因而丰富的检察工作实践是检察文化的重要来源。
二是检察文化是检察工作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开展创新型检察文化需要综合考虑法治、信仰、执法方式等内容,必须全面提高和培养检察团队的职业素质与个人操守,提高从业者的业务能力,从而促使检察事业得意快速发展。价值观以及执法理念、法治信仰都属于检察文化的范围,对于提升检察人员的业务能力、人文素质、职业水准以及思想境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是一种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对于促进我国检察事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检察文化来说,它不仅属于无形的精神约束力,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驱动力,当检察文化在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形成一种自觉之后,就会对检察人员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升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要对检察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突出检察文化特色,深入开展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恪守检察职业首先、模范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等等,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推动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是把业务建设作为检察文化的基础。检察文化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检察工作的发展,而检察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业务工作,因而检察机关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将高度重视业务建设,将业务工作与检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和深化各项检察监督职能,提升业务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及规范化管理,完善检察工作精力监督制约机制,使检察文化能够推动业务工作,使业务工作能够提升检察文化,推动检察文化更具业务特色。
二是把队伍建设作为检察文化的核心。检察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检察人员,要想推动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检察人员队伍建设,这即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也是检察工作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各级检察机关要大力推动队伍建设,通过检察文化来提升检察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比如可以加大检察人员教育和培训力度,建立培训文化;再比如可以积极引导检察人员开展改革和创新,不仅有利于推动检察工作,而且也有利于提升检察文化。
三是把保障建设作为检察文化的依托。无论是检察文化建设,还是检察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各方面的保障,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起反作用。这就需要把保障建设作为检察文化建设和推动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既要做好基本建设保障,又要做好后勤保障,同时也要做好技术保障。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把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检察文化建设和推动检察工作中来,强化技术装备,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为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培养检察者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信念,检察文化的建设基本就是要践行党政检察单位的信仰与理念,并将其外现出来,检察者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吸纳知识而形成,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升华并巩固执政为公的信念。检察威化建设使命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培植具有中国特色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准确把握工作定位,从思想层面和政治侧面提升对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认同感,并应切实高举这面旗帜坚持跟随党的步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断追求中国特色主义的共同理想。
综上所述,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丰富的检察工作实践是检察文化的重要来源,检察文化是检察工作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一点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应当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要着眼于推动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把业务建设作为检察文化的基础,把队伍建设作为检察文化的核心,把保障建设作为检察文化的依托,推动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更加协调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事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检察文化将与检察工作步入更加协调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建升,刘斌,张建伟,徐苏林,张敬博.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 积极推动检察工作深入发展[J].人民检察,2011,17:41-48.
[2]刘吉如,魏建文.论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J].湖南社会科学,2013,02:124-127.
[3]张耕.认真做好新时期的检察文联工作 努力繁荣和发展检察文化艺术事业[J].人民检察,2011,19:6-12.
一、廉洁执法是检察机关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廉政建设要从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做起, 检察机关自身廉洁是国家廉政建设的基本条件, 所以必须充分重视检察廉政文化的建设, 通过潜移默化的廉政文化渗透, 使公正廉洁执法的理念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检察机关应切实关注廉政文化建设, 保证反腐倡廉的整体活力。
1. 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
检察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 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腐败问题是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核心问题。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做到身正情合, 是否能做到公、明、廉、威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都需要面临的问题。而检察机关在监督、防控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廉政文化建设, 在保证自身廉洁奉公, 不矫饰过往的情况下行使检察权就成为反腐倡廉问题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做到以下几点: (1) 在检察机关内部以宣传板, 宣传文件形式为检察工作人员灌输廉政意识。保证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人人自省, 人人自危”。 (2) 以案例形式向广大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解读各种形式的腐败或者姑息行为, 有助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提高廉政意识和警惕意识。 (3) 通过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 既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 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又可以为他们克服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各样诱惑腐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检察机关内部廉政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单位对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不够重视, 工作人员不能主动配合工作, 廉政文化建设没有纳入工作内容的总体规划当中, 导致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与时代和形势的需要脱节, 不适应。从而使在工作中面临实际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单位整体不能够积极响应, 主动配合, 廉政文化建设无法顺利落到实处。因此检察机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解读上级下发文件, 配合本单位及当地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要求领导充分重视, 其他工作人员积极配合。 (2) 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要有正确认识, 并做好宣传工作, 让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积极配合, 热烈响应。 (3) 规章制度建立后要不折不扣的坚决执行, 树立拥护和配合规章制度执行的决心, 不让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3. 努力争取, 设立专项资金。
在推行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 这就需要检察机关的领导层能够向上级检察院请示支持, 另外本单位也要提倡节俭, 做好预算, 每年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抽出一部分资金, 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推动资金, 保证廉政文化建设的正常、合理、有序开展。
二、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工作中的一项必要内容
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检察机关执法过程中是否公正, 标志着一个国家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是否能够起到应有作用, 所以公正执法在检察文化建设方面是一项重要内容。
1. 领导核心在公正执法这一检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检察机关的文化建设在公正执法这一方面需要党员干部的提醒、督促和告诫。因为公正执法是每一位政法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而在面临德治与法制问题时, 很多工作人员往往掌握不好尺度和力度, 所以就需要检察机关的领导班子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 在执法过程中要事先提醒, 在执法者有情绪波动时要积极督促, 在执法者感情出现动摇时要严厉告诫, 以确保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能够确保公正原则, 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神圣性。
2. 定期举行学习宣传, 确保公正执法理念深入人心, 警钟长鸣。
检察机关的宣传单位要积极开展公正执法的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印发案例, 定期组织演讲比赛, 及时更新宣传板报的方式为广大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灌输公正执法这一执法理念。
3.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公正执法。
检察机关应该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 保证在检察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确保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不避亲, 公正廉明。
三、文明执法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所谓文明执法就是在检察工作的执行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的理念, 尊重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 严格遵守执法程序, 从而保证法律的严肃性, 政府的公信力。
1. 确保检察工作开展过程中执法手续完备。
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履行必要的执法程序, 包括调查, 取证、告知、听证、申辩、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 规范和限制自由裁量权。充分尊重执法者的对立方的合法权益, 尊重法律的严肃性, 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2. 在检察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效率和质量。
在检察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为检察工作者树立高质高效的执法理念, 做事不拖沓, 不粗心大意, 不推卸责任, 不怨天尤人。强化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努力减少和杜绝滥用职权、违规执法和相互推诿、行政不作为等现象的发生, 确保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发挥检察机关应有的效用。
3. 保证检察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良好。
在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本着以人为被, 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 积极投入检察工作, 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要态度认真, 情绪稳定, 不温不火, 心态和谐, 在保证检察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检察文化新体验》.金楠《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第32期
关键词:检察文化;塑造;途径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的全体检察人员共同拥有的、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体系。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因此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基层检察文化建设,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检察机关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机关办案环境
现阶段,检察机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检察机关规范“两房”建设,建设规范标准的审讯室,可以保障审讯录音录像同步进行,保障人权;建立设施完备的接待室、监控室、讯问室、询问室等可以实现规范化办案;购置办公车辆,可以缩短办案期限,提高办案效率。美化办公环境,可以为干警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独具文化韵味、极富个性色彩的工作环境。
二、加强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凝聚干警精神
检察机关作为一个组织、集体,为保持检察机关正常运转必须实施相应的组织、管理等工作,例如制定制度,要求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勤奋工作,团结同事,尊重他人等。检察机关组织一些有利于丰富干警的业余生活的文体活动,培养干警的高尚情趣也是有必要的。
行使检察权的检察官是国家公务员,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人民群众对所有公务员的行为操守要求,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当然应当遵守国家对公务员的操行要求。当前,部分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还不能自觉、完全抵挡贪腐欲望的侵蚀,所以有必要进行廉政建设。
检察文化建设可以为检察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检察文化应该是一面旗帜,它能够在队伍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造力,能够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陶冶人们的心灵和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和激情。先进的检察文化建设可以弘扬检察精神,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向导作用,可以引导干警跟随检察机关所倡导的价值观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行为决策。先进的检察文化可以加强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的检察文化对全体检察干警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有利于干警实现人格和思想境界的升华。先进的检察文化可以加强检察机关管理,检察机关的制度建设如果由文化建设来支撑,则可大大提高全体干警参与机关全面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检察机关管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从而提升检察机关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建立规范的检察文化阵地。体现检察特色
注重办公场所的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建设体现检察特色、彰显法治内涵、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化长廊、文化橱窗、文化墙、警示教育基地等。创办检察内部刊物,开办检察官专栏,在检察局域网设置检察文化专栏,构筑形式多样的检察文化活动阵地。丰富和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为干警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建好院史陈列室、荣誉室、检察工作成果展览室等检察史教育场所,展示检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
四、开展蓬勃向上的检察文体活动,提升审美情趣
重视行为文化建设,注重规范干警个人的仪表、言谈、举止,从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讲求时效、热心助人等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干警养成文明用语、执法用语和礼貌用语的行为习惯。适时举行检察官宣誓仪式,弘扬职业精神,践行从业誓言,并以此作为激励全体干警勤奋工作勇于进取的内在精神动力。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每位检察干警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为了进一步丰富行为文化,提高职业素养,检察院可以定期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说专题讲座、红色教育以及警示教育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树立干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各检察院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以此来缓解干警的压力,调节身心疲劳,从而使其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检察工作中。
坚持贴近基层检察实际,每年制定开展文体活动的计划,争取做到月月有活动。可以开展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书画、摄影、球类、棋类等比赛活动,不断满足和丰富检察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审美情趣,铸造人文精神。
五、推动检察官的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通过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我们可以借鉴邻国日本的检察官培训制度,建立起完整的检察官定期培训体系。根据检察官办案时间的长短,分别实施新人培训、一般培训(工作满3年)、业务骨干检察官培训(工作满8年)、专题业务培训(工作满10年)以及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满20年)等,根据级别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检察官的执法能力,尽可能做到同等犯罪同等处理,使检察处理结果具有可预期性,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能力的信赖,实现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的目标。
检察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检察干警素质,促进公正执法。检察文化是检察干警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模式、道德准则、精神风范、检察礼仪等精神财富。先进的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培育检察干警敬业、勤业、精业精神,提高检察干警执法水平,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检察文化通过全面提升檢察干警素质和文化品位,增强检察机关的凝聚力、向心力。先进的检察文化有利于执法理念的更新,执法方式的改变和执法作风的优化,引导检察工作在强化监督和维护公平正义中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提供法律保障。
六、推动执法行为规范化的建设。树立检察信念
首先是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的要求,强化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其次是提高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标准。现行的检察官职业道德标准较低,总体上看是对一般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属于机关文化建设范畴;例如,“清廉”,所有公务人员都应该遵守;“严明”,所有执法人员都应当遵守。再次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保证检察工作方向的正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检察机关所面临的工作也逐步趋于多面化,为了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检察机关的需求,对现行机制进行完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机制的完善与创新,除了要涵盖检察机关所涉及的业务之外,还要从检察院的队伍建设人手,确保机制的全面性。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确保机制的切实落实,只有将规章制度落实、遵守,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各项检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是环境育廉。去年以来,该院投资近10万元,制作检察文化版面300余块,建成文化长廊50米。不仅如此,该院还大力倡导从优待警,兴建了机关食堂,建立了图书室及电子阅览室,成立了书画、摄影等兴趣小组,解决了干警的职级、待遇,在全院干警中形成了自觉、自律、自警、自励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是教育促廉。该院为了让廉政文化入耳、入脑、入心,着重开展三方面工作。其一注重教育的经常性和多样性,开展“读文章、思廉政、树形象”教育活动,举办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以及利用“每月廉政案例教育日”活动,切实强化干警遵守检察职业道德,增强干警廉洁意识;其二注重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廉洁从检的自觉性,结合干警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讨论等多种形式,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与廉政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干警恪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其三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在谈话中深入讲解检察工作纪律,并结合岗位对其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使干警绷紧公正执法、清正廉洁这根弦。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成果加以强调,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地位和历史地位。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求真务实的过程中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并对当代共产党人更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它吸取了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理论并不断地加以充实、完善和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加以深化,并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国情相结合。再次,它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么发展得又好又快”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检察文化的构成及其要素
检察文化既有“文化”的共性,也是其个性,从其构成上看,由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认知文化组成。按照“文化结构说”,检察文化也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制度文化。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国家有关检察机关性质的法律规定、工作制度和准则;
二是实践文化。即检察活动的实践过程及其所体现出的检察工作特定方式和职业特征,其基本要素主要有程序法规范、实体法规范,批捕、起诉工作细则,反贪污贿赂和侵权渎职检察规则等;
三是精神文化。其基本要素包括检察人员的职业心理、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职业操守、行为习惯、工作传统,以及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检察人员、检察活动的看法和评价等。
从这三个层次及其要素的构成看,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核心,先进的检察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和“司法公正重于一切”的价值观。
三、检察文化的功能及其作用
检察文化的形成即有其自然归结的过程,也有其积极构建的必需。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不仅自然归结后能够客观地反映其主体的文化层次、结构、品位和氛围,而且一旦形成文化形态,它还具有强烈地推动和促进的功能和作用。
(一)整合功能和全方位推进作用。它能将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以及每位干警的思想意识统一起来,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
(二)导向功能和领先性指引作用。其价值取向和执法理念,必然会引导检察主体行为以及检察机关整体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并日趋起着鲜明的领先性指引作用。
(三)凝聚功能和向心力形成作用。它能使检察主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形成政治向心力。
(四)激励功能和进取心振奋作用。它以一种崇高的精神动力满足检察主体的精神需要,从而激发每位个体的积极的进取心,使其振奋勇为、拼搏向上。
(五)规范功能和自律性约束作用。它以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来规范检察主体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则,并通过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不断增强自律意识。
(六)辐射功能和影响力扩展作用。其蕴含的科学的武装、先进的理念、健全的规则、专业的队伍、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氛围,推广或扩展到检察以外的公共生活之中,必然会影响和促进整个社会大文化的良性发展。
四、科学的检察文化在检察机关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柳河县检察院侦查技术办公楼极具检察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步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极具古韵的《楼志铭》:“仰观斯楼,居中面南,临衢通街,纳流云,衔远山,立现巍峨之态,凸显磅礴之势。汉白玉浮雕梅荷互映,勉我同仁仰梅之傲骨,仿莲之高洁。八柱耸擎,双狮雄踞,剑指苍穹,惩腐荡埃……”。略略几笔,把建筑的特点、寓意反映的淋漓尽致。
进入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崇德严法”四个大字,推崇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法律,短短的四个字,意寓深远,不仅极富文化气息,而且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司法理念。多功能会议厅、电视电话会议室、电子阅览室、干警健身室、局域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设施一应俱全,体现出该楼的智能化和文化品位。
发挥先进文化功能,营造文化育检氛围。我院充分发挥先进检察文化对于检察工作的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努力使先进检察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作用、规范作用最大化。为此,院党组身体力行做检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党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学习会,邀请专业人士就某一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对干警进行集中辅导。理论研讨、网上论坛、书法比赛、文艺汇演等党组成员都带头参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干警。几年来,我院先后有二十余名干警参加了法律专业本科学习,有7名干警参加法律专业研究生学习教育,16名干警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涌现出几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女教师的副检察长,帮助离家出走学童重返家园的女干警等先进典型。
综上所述,检察工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文化建设,用检察文化建设成果为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摘要:检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要抓好检察事业自身的发展,通过检察文化建设带动检察机关的全面发展。其次,要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树立大局观,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 检察文化的定义
从文化的起源来看, 文化指的是人类逐步摆脱蒙昧、野蛮、无知过程中, 对自然的改造和对自我的提升。检察文化的定义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分野, 较为系统的表述为, 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衍生的法律文化,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检察文化建设涵盖了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廉政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等, 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精心实践, 大力推进。譹)
(二) 检察文化的内容
文化有层次的区分, 包括物质形态为特征的物质文化、行为规范为代表的制度文化、礼仪风俗为形式的行为文化和体现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检察文化相对文化而言, 外延相对缩小, 内涵却十分丰富。检察文化包括三个层次:检察物质文化、检察制度行为文化、检察思想文化三部分。检察物质文化是检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雄伟的检察办公楼、端庄严正的检察官服、国徽徽章、办案设施和法律浮雕等外部的可触摸的物质实体。检察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检察文化的主体部分。包括侦查、公诉、批捕、诉讼监督等制度以及检察官的办案及出庭纪律、考核及培训制度。检察思想文化, 是指检察院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信仰理想、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为检察文化的内核。检察物质文化不仅是检察文化的载体, 还能在形式上增加检察文化的辐射力。检察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是检察文化的特色。检察文化的内核, 是法律文化的共有部分, 决定了检察院工作人员是否具备法治信仰, 是否忠诚于法律, 是否尊重人权, 是否克己奉公, 是否为合格的法律人。检察文化是促进检察机关和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是构成检察机关内聚力最重要的内容。譺)
二、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内涵
(一) 检察队伍建设的三个层次
打铁还需自身硬。检察队伍的建设包括三个部分, 分别是政治素质建设、业务素质建设和道德素质建设。政治素质是检察队伍中必备的素质。坚定的政治素质是检察官严守公平正义和执法为民的根本保证, 是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前提。业务素质是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着力点。业务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深, 还要广。所谓深, 不仅指的是精深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水平, 还包括深厚的人文素养。只有熟悉法律、法理精通、逻辑清晰、业务娴熟, 所办理的案子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而只有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怀悲天悯人之心, 尊重每个人本身, 才能充满责任心和敬畏心, 谨小慎微地对待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检察工作无小事,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深厚的人文素养是根植于办案人员内心的冤假错案预防机制。所谓广, 是时代对检察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金融、信托、股票等虚拟经济犯罪层出不穷, 新型疑难案件数量增加, 单一的法律背景在面对新型犯罪时常显捉襟见肘。客观形式要求检察人员具备多种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以应对挑战。道德素质, 一言以蔽之, “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立检为民, 对党和人民忠诚;执法为公, 时刻恪守公平正义, 便是对检察道德的最好诠释。
(二) 检察队伍建设的国学之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需要特色的法治文化, 特色来自本土资源。国学对于人情操的陶冶和素质的提升,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外在的束缚固然能使人心怀敬畏, 而内心的操守则是让人慎独的根本。子曰:苟正其身矣,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譻) 能做到言行端正, 治理国家则无困难;自身不能端正, 更无法让别人行为端正。一千年前苏东坡畅游赤壁, 写下“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的千古名篇, 这种高尚的情怀对于检察队伍的提高大有裨益。
检察院可以通过开展“学国学、读经典、践行动”的专题活动, 开设国学道德讲堂常设课程, 丰富检察院图书馆国学书目等举措来推进检察队伍建设。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净化检察队伍心灵、提升检察干警的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 进而提高检察队伍的人文水平。用根植于中国大地数千年的文化来滋养, 定能铸就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三、检察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关系辨析
(一) 检察队伍建设决定检察文化建设
检察队伍建设和检察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此来论, 检察队伍是检察文化的创造者。无论何种检察文化, 都是由检察队伍来创造。检察队伍的道德品行, 决定检察文化的廉洁风气;检察队伍的精湛业务, 决定检察文化中的高效率;检察队伍的谨慎细致, 决定检察文化的细腻周全;检察队伍的创新意识, 决定检察文化的创新高度。检察工作人员所从事的任何业务行为, 都在创造和改变着检察文化。
(二) 检察文化建设对检察队伍建设具有反作用
检察文化同样能反作用于检察队伍。荀子说: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这就说明环境可以影响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检察文化可以督促每一个检察官认真对待办理的案件, 竭力避免冤假错案;绿色健康、清正廉洁的检察文化可以警醒每一名检察官洁身自好, 抗拒外界诱惑;开拓创新、扎实上进的检察队伍可以激励每一名检察官钻研业务, 积极成长为业务骨干。检察文化如春雨一般, 润检察队伍于无形。
(三) 检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内在一致性
检察文化建设侧重于提高人的思想情操, 是隐性建设;队伍建设形式具体、复杂多样, 属于显性建设。二者之间辩证统一, 又具有内在相通性。从目的来看, 检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 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铺路石。从主体来看, 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均需要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参与。从内容来看, 两者都离不开包括政治操守、业务技能培训在内的意识形态的塑造。检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是检察工作的两面, 二者有所区分, 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检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须臾不可分离还体现在, 任何促进检察文化的举措都需要检察队伍的亲力亲为, 而任何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行为都离不开检察文化的影响, 二者互为工具和目的。
四、检察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前景预览
(一) 问题探究
检察文化建设和检察队伍建设, 一个为检察工作的特色和内核, 一个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二者的关系处理得当, 可以实现共赢局面, 形成相互推动的良性机制。时下检察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流于形式, 忽略实质。有观点认为检察文化活动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意义不大, 而且否定检察活动之间的内部联系。其二是缺乏长远规划, 不具备系统性布局。零星、随意的文化活动无法促成文化大发展的燎原之势。在现有形式下, 检察文化和业务之间关联度不够, 二者各行其是, 步调不一。
(二) 对策
1. 全盘布局、科学规划。
检察文化需要长期发展, 布局必须走在前面。检察文化的着力点, 首要任务是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涵盖检察文化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分工任务、实施步骤、分部总结等多个可操作项, 让检察文化活动成为重点突出、协调有序的有机体。这个计划的制定, 需要哲学的统领, 也要讲究管理学的方式方法。尽力做到每个业务活动, 都能成为检察文化大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让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的感染, 做检察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2. 以群众路线为导向。
检察文化建设的大布局, 应当以为民、务实、清廉为重要内容譼) , 群众路线为导向。以公正为导向, 才能保证检察文化为民、务实和清廉;心系群众, 才能在公众面前树立检察文化的良好形象, 进而促进检察文化发展到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
3. 检察文化与业务的融合。
检察业务的高度专业性, 使得检察文化较难和业务水乳交融。打破检察文化和检察业务之间的屏障, 要有路径可循:第一,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丰满检察文化的理论和外延。“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所代表的检察官群体的价值体系, 应当扎根于每一个检察官内心。让每一个成员的思想扎根到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去, 将个人的业务和发展融入到检察队伍全面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规划中来, 形成价值共识。第二, 理顺人事检察制度, 让制度约束和塑造检察队伍。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将业务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命的核心指标, 增加业务水平和晋升渠道的关联度, 促进检察队伍梯队的精英化。第三, 检察文化建设要推进规范化和制度化, 形成长效机制。应当将检察文化建设视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来抓。可以考虑由独立的部门统一规划和负责文化建设, 建立专项基金, 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 统一协调, 有序部署, 最终促进检察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大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反应了人类的文明进程。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文化构成, 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有机构成。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的准确运用, 需要高素质法律人才队伍的精当驾驭。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高度, 提出要把“建设过硬政治队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文章主要讨论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的辩证关系及协调并进。
关键词:检察文化,国学之鉴,队伍建设
注释
1参见覃杰:基层检察机关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考, 载于《法制与经济》[C].2012年第12期, 该论述摘自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张耕在《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讲话。
2参见钟长鸣:《略谈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 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4期。
3参见《论语译注》[M],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36页。
【jianchawenhua检察文化】推荐阅读:
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07-09
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述职述廉报告10-12
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先进集体事迹材料09-09
日本检察制度09-13
检察建议回复09-27
检察机关职能11-20
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副处长竞职的演讲稿05-27
检察工作计划07-06
检察官制度11-18
林业检察科实习总结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