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探索(共9篇)
课堂实施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程序
1.兴趣激发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2.情境创设是一堂数学课的成功的关键 小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就很容易进入教师预先设定的情境中。创设情境的形式有:
(1)生活展现情境。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学生对数学的感知首先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直接经验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进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而且可以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实物演示情境。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实物演示可以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感知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拉动窗帘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转动自制的风车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制作成课件或者是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知道“平移”和“旋转”有时是同时存在的。以实物演示情境不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而且可以将观察与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乐学、好学,体会到数学的奥秘,激发起主动性。
(3)游戏表现情境。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经常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兴趣浓厚,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争红花夺金牌、漫游数学宫等等。教学时在巩固环节中创设一些恰当的游戏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4)故事描绘情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联系教材内容编出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二年级的新教材中有一节表内乘除法的复习课。木节课从跟随“淘气”、“笑笑”和“智慧老人”到月球旅行引课,整节课都围绕月球旅行这一情境展开:从火箭几点发射复习时分秒部分的知识,到参观月球游乐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复习表内乘除法的知识,再到设计月球学校复习方向与位置部分的知识,整节课用故事情境贯穿,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5)操作展示情境。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教材的需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时,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公园的地图、风景区的地图等,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地图和学生共同研究,探索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公园,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这一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去操作,再通过操作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3.自由发挥阶段 这是复习旧知,巩固新知阶段。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再用旧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这个时候药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回忆以前还学过哪些面积计算以及谁通过今天的学习还会了哪些面积的计算。让他们自由回答,这样既能在学生中产生竞争意识又可以复习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延伸今天的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把发言权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4.开放性学习阶段 在临近下课的阶段,学生容易浮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还要灌输知识的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引起厌学的情绪,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拘于课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与数学有关的课外影片或者带领学生做个小游戏,一可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可通过游戏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在整节课结束前布置一些弹性作业,引导学生养成课外学习的好习惯。
一、亲近学生, 理解学生
在新形势下,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主动亲近学生, 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基础, 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重要动力,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的形成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比如, 在课堂上, 如果一个教师表情严肃、呆板, 不理解学生, 不尊重学生, 甚至挖苦学生、讽刺学生, 时间一长, 学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喜欢一个教师, 就会崇拜他, 进而喜欢听他的课。所以, 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天性, 放下架子, 和学生平等交流, 尊重学生的想法, 理解他们。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也会对教师充满信任。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
教师要意识到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有效的教学手段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要伴随着最佳心态进行, 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还可以在教学中贯穿一些游戏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使他们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而是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学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地听, 难以找到情感的共鸣, 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把游戏贯穿到课堂活动中, 提高课堂的参与率。比如, 在教学“一元钱的价值”这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通过游戏和学生进行互动, 在活动中,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并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的小组选择开玩具店, 有的小组选择开小吃店, 有的小组拿着一元钱去买东西, 最后让学生共同探讨用一元钱买哪些东西最有价值。又如, 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 然后提问:“数一数小红去超市买了几个苹果?”然后, 学生回答说“10只”, 教师接着提问“小红和小丽是好朋友, 她把苹果分给小丽3个, 你们数一数小红还有几个苹果?”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启迪学生智慧, 开发他们动手的能力, 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启发学生, 提高观察力
在数学教学中, 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由于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要因势利导, 让他们认真观察事物。一些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经验不足, 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好, 回答的问题不够准确, 在这时候, 教师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提问学生, 逐渐教给学生组织语言的方法, 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事物的特点, 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才能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如果只是浏览一番, 学生难以找到事物细致的特征。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怀疑学到的知识, 并提出独特的见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 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提高想象力, 勇于创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实践证明, 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有时会因为自己的独特想法而感到不自信, 当他们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见解后, 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和表扬, 而是受到批评和嘲笑, 就会限制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鼓励和赞扬他们, 对他们看似不合理的想法要及时肯定。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果教师说:“别再瞎胡闹了, 好好想想。”另一个教师说:“你的想法真新颖独特。”这两种评价效果会大不同, 第一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不敢再提出独特的想法, 而第二种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此同时,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想象, 学生的创造能力将会得以提升。
五、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认真探索,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为此,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诱导主体学会知识, 同时, 教师要不断反思, 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非常重要, 通过课堂练习能反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 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多, 比如, 自我反思、作业认真、及时完成、课前预习、书写工整等。拥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 综合素质较高。因此, 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对问题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培育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而言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探索, 勇于开拓创新, 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 小学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对此, 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玉芳.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 (21) .
[2]沙莉.畅游数学王国探索数学奥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4 (1) .
[3]周素芬.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3 (29) .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17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小学生这些特点,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一、亲近学生,理解学生
在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亲近学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基础,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重要动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的形成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如果一个教师表情严肃、呆板,不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甚至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崇拜他,进而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天性,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理解他们。这样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也会对教师充满信任。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教师要意识到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有效的教学手段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要伴随着最佳心态进行,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可以在教学中贯穿一些游戏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使他们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学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听,难以找到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把游戏贯穿到课堂活动中,提高课堂的参与率。比如,在教学“一元钱的价值”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游戏和学生进行互动,在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小组选择开玩具店,有的小组选择开小吃店,有的小组拿着一元钱去买东西,最后让学生共同探讨用一元钱买哪些东西最有价值。又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然后提问:“数一数小红去超市买了几个苹果?”然后,学生回答说“10只”,教师接着提问 “小红和小丽是好朋友,她把苹果分给小丽3个,你们数一数小红还有几个苹果?”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智慧,开发他们动手的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启发学生,提高观察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由于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因势利导,让他们认真观察事物。一些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好,回答的问题不够准确,在这时候,教师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提问学生,逐渐教给学生组织语言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才能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如果只是浏览一番,学生难以找到事物细致的特征。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学到的知识,并提出独特的见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提高想象力,勇于创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实践证明,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有时会因为自己的独特想法而感到不自信,当他们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见解后,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和表扬,而是受到批评和嘲笑,就会限制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鼓励和赞扬他们,对他们看似不合理的想法要及时肯定。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果教师说:“别再瞎胡闹了,好好想想。”另一个教师说:“你的想法真新颖独特。”这两种评价效果会大不同,第一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不敢再提出独特的想法,而第二种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将会得以提升。
五、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认真探索,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主体学会知识,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非常重要,通过课堂练习能反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多,比如,自我反思、作业认真、及时完成、课前预习、书写工整等。拥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综合素质较高。因此,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对问题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培育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玉芳.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
[2] 沙莉.畅游数学王国探索数学奥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
[3] 周素芬.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3(29).
[4] 钱咏梅.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1).
【内容提要】
为了和国际教育接轨,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就是因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教师不应该注重表面上变化,思想上的“课改”才是本质,这就需要通过深入实践教学中去探索和发现。
关键词:教学反省
探索 发现 课堂幽默化 建立平台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学术交流中去发现,在解放教学思想的前提下,得出新的教学理念,运用符合科学而客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数学教学,我将课堂看作一种学术交流,我和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实践验证,得出大家共识的结论。我们在民主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学习,学生接受能力快,我的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中也不断得到更新,具体如下:
一、在教学中寻求反省
1、给教学“充电”
教学实践是教师自身价值观的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应该应用和推广,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且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就应该在摸索中改进。其次,不断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教学更加完善,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再次,着眼学习国际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保持自己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另外多听观摩课,多与有经验的教学能手进行交流,进而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2、“爱”在教学中
有一种爱叫“弯下身子与花朵对话”,有一种尊重叫“给学生一片放飞的天空”,有一种开放叫“世界是我们的教科书”,有一种教师叫“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如果教师能达到上面境界,我们教育才体现和谐,我们校园才能充满和谐,爱的阳光才能洒满天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师德建设从来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爱既是体现师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重要因素。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打开学生闭锁的心灵钥匙。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我们常说“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往往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将对学生的恨汇编成“爱”,将体罚学生演变成“希望他们成才”;将伤害学生人格狡辩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最终取得相反的结果,那么这些教师也将会为自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而买单。
二、幽默化课堂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如何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创建幽默化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幽默化课堂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老师在课堂上的幽默化表现实际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零距离”接触,学生存在的问题容易浮出水面,课堂幽默化也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压力,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里上对数学产生依赖性,他们会无意识的感觉到对数学的学习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出一些比较幽默性的习题,激发他们善于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如 :小王比小李大3岁,问小李几年就可以赶上小王的年龄?
如果学生没有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他们就会很快说出:3年就能赶上。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小李的年龄在增长过程时小王的年龄也在增长,这即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
再如: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每隔1米植一棵树,问:10米可以植多少棵?
如果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转变就很容易得出10棵树的结论,但实际动手画一画线段图就不难发现:10+1=11棵。
这样的题型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这就是数学的幽默性,如此的陷阱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欲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逐渐地提高了学生审题能力。幽默化课堂不局限于习题,可以是老师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及师生之间各种互动,它们均能使学生在幽默化环境中掌握新的知识。
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
我认为,创新就是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数学教学上的创新就是一题多解。课堂上我大力提倡一题多解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奶糖每千克20元,巧克力糖每千克25元,每千克奶糖比巧克力糖便宜百分之几?
方法1:(25-20)÷ 25=20% 先求出奶糖比巧克力糖少的数量,在求少的那部分数量是巧克力糖的百分之几。
方法2:20÷25=80%
100%-80%=20% 将巧克力糖看作单位“1(”100%),先求出奶糖是巧克力糖的百分之几,再用100%减去它即可。
方法3: 应用方程
设:每千克奶糖比巧克力糖便宜的百分数为X,依据题意得,25×(1-X)=20,解之得X=20%。
另外,发散思维还包括对现有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作出解答。所以对上题还可以提出其它问题
如:
(1)奶糖是巧克力糖的百分之几?
20÷25=80%(2)巧克力糖是奶糖的百分之几?
25÷20=125% 通过一题多解及一题多问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得到充分训练,他们对所学知识将会更透彻地理解;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加强,他们寻求探索问题的兴趣将更加浓厚。
对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过程。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延伸和扩张,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收缩和总结,它通过发散思维训练的这个载体得到的最终结果。我们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应该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统一,它们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
如:(1)
2名教育专家和8名教师进行座谈,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则一共握了多少次手?
(1)
12名同学进行中国象棋比赛,如果每两
人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3)
有红、黄、蓝、绿、白5种颜色的铅笔,请你把两种不同颜色的铅笔分成一组,最多可以搭配几组?
以上三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或者画图的方式得出答案,在计算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1+2+3+…+(n-1)=正确答案(n表示总数量)。因此(1)的答案就是2+8=10,1+2+3+4+5+6+7+8+9=45次,(2)的答案就是1+2+3+4+5+6+7+8+9+10+11=66场,(3)的答案就是1+2+3+4=10组。
再如:(1)有12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进行,一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
(2)学校六年级有6个班参加友好杯羽毛球比赛,如果采用单场淘汰制比赛决出冠军和亚军,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
以上两道题也可以通过列表或者画图的方式得出答案,但是我们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正确答案=n-1(n表示总数量),故(1)的答案为12-1=11场,(2)的答案为6-1=5场。
四、构建展示学生表现的平台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在课堂上总想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学生的羡慕,他们人小心大,想象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是极为宽广的,如果老师能给他们建立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在属于自己蓝天下自由飞翔,他们的智慧才能达到更好的发挥,惊人的奇迹才能不断涌现。
1、改革提问教学
为了保证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老师设计的各种活动都应该为学生自身着想,提问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典范。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提问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致的,那么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者举例的方式进行验证。学生向老师提问非常关键,它是消除学生心理谜团的重要途径,老师可以自己向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给学生解释,当然学生对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的效果将会更好。老师和学生的互相提问是建立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的,这样才能显示出课堂的科学性,学生的理性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开拓和提高。老师的提问方式应该覆盖全班学生,提问内容应该多样化。让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回答,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应该是寻求知识的最大化,老师就应该作出合理答复。老师和学生在交流中提问,同时也在探讨中回答。
2、广开言路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多发言就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心声,改变学习的程式化、机械化的倾向。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他们萌发出的新观点就会被埋没掉,思想就会被束缚,主观能动性就会退化,“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只有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达到“门庭若市”的效果。要体现课堂的民主性就是老师应该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都应该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考证,有的时候,学生的观点胜过老师,在我的身上就发生过。
如:我国国旗的标准长宽比为3:2,如果我国国旗的长为42厘米,那么宽应该是多少?
此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当时只学到比的化简,很多方法还不能使用,所以我只能根据比的化简对此题做了这样解答:长:宽=3:2,长是42厘米,就相当于比的前项3扩大14倍得到的,要保持比值不变,那么比的后项2也应该扩大也扩大14倍就得到宽的长度:2×14=28厘米。当我讲完时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还有一种方法:42×2=28厘米,他解释是这样的:将国旗的长看作单位3“1”,那么比中的前项3就相当于将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比的后项2就相当于国旗的宽占了其中的2份,42×2就
3相当于标准长度乘以宽所占的分数,所得结果就应该是宽的长度。这位学生的算式还引用“宽是长的2”进行解释,3但是这位学生的解释新颖、独特,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及老师的肯定和认可,他灵活地应用以学过的单位“1”知识进行解释是老师和其他学生都没有想到的,通过他的解释同学们也掌握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对《趣味水墨》现场观摩课的感受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三日,我有幸听取了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并听取了十三堂现场课,这些课程代表了中南六省在美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样高水平的课堂也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海南省姚学梅老师的《趣味水墨》一课。
我一直认为,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
而姚学梅老师的这堂课有效的改善了上述不良影响,增加了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这堂课的高效指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在讲解《趣味水墨》的时候没有仅让学生学习怎样拿毛笔,怎样用中锋、侧锋等知识,而是先请出小毛笔,再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主线,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了水墨画的知识,拓宽了孩子对水墨画的原始见解。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本节课通过老师带领小朋友做游戏等方式,并播放很多孩子感兴趣的儿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在《趣味水墨》这课中,老师运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并通过儿歌欣赏,提高学生热情,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四、了解大师作品。
这是本节课的又一特色,有的老师在讲解水墨画过程中单纯让学生临摹大师作品,这种做法超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不可取的。而有些老师完全抛弃大师,只让学生学习最基础的知识,这使学生的意识无法上升到更高的程度,当然也不可取。《趣味水墨》一课既关注到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又向学生生动的介绍了吴冠中等中国水墨画大师,而且在创作过程中使学生的作品与大师作品相结合,最后指导学生创作出高水平的水墨画,这点充分体现了了解大师作品的重要性。
摘 要:在科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它能将复杂的教学简单化,对比传统的课堂方式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网络环境;学习兴趣
一、利用网络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开展教学,并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多学生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往往还沉浸在上一节课所教的内容或者是课间活动中,所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学效率很低。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个关于小学生跟随父母或爷爷奶奶去菜市场买菜的视频,看看家长一共带了多少钱,每一样菜花了多少钱,最后又剩下了多少,学生跟着家长买菜计算花销的过程,也就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过程。这种利用多媒体搜集的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情境的创建过程。学生对于视频、图片的兴趣肯定比粉笔和黑板要浓烈得多,利用这种形式也能通过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课堂教学过程也死板无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提高他们的兴趣的话,那么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一定不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能够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学知识很难学会,而玩游戏却不需要别人教”,这就说明学生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课堂上融入游戏的元素,例如在?W习“两位数的加法”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制作成抽签的形式,把所有学生的名字统计到电脑上,随机抽取一个名字让他来答题,当然题目也是提前录入电脑中让学生自己抽取的,这种教学的方式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把游戏融入教学中方式。学生对于这种随机的事件肯定会比传统“填鸭式”教学要更有兴趣,而且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反感教师对自己进行提问,生怕自己答错了教师会不满意,这种形式是利用游戏的形式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更大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游戏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网络技术有效开展复习
在网络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并借助黑板、粉笔进行教学,一旦讲完了黑板也就擦了,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提问,想要在课下进行复习也只能靠回忆以及手里的课本来进行,这种教学形式导致教学效率一直很低下。而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模式具有可保存性,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知识之后把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下载教学课件进行复习,这种形式提升了教学效率,这是网络技术对于学生单独复习时的作用。那么,教师在开展统一复习课时,网络技术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首先,教师在开展复习的时候可以随意调阅之前自己讲课的课件,不用再单独备课;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制作一个空的框架,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容的填写和连线,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有效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虽然说网络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之后给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师在应用的时候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注意事项:首先,不滥用原则,有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重量时,教师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比理论讲解更有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滥用网络技术;其次,不能让学生沉迷于网络中,我们承认利用网络技术来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很有趣,但是教师也不能滥用网络技术,不能让学生沉迷其中,要掌握好运用的“度”;再次,教师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教师认为用网络技术来教学就不用再对课堂进行监督了,反正学生都对网络比较感兴趣,其实不然,即使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师也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疑问并及时进行引导,这样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综上所述,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呢?以上只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总结与思考,希望能够对各位数学教师有所帮助,也相信教师都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让它切实地为教学服务,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都指向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这个统一体而单独优先发展。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因此, 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 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自身树立强烈的三维目标意识, 从备课到上课, 从教法选择到课堂活动, 始终保持目标整合意识, 以此指导教者言行, 贯穿教学始终。改变以孤立的“知识点”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 要以“单元”为基础, 以未来发展为目的设计教学目标。灵活地利用课堂内外有意义的情节, 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身边的资源, 组织数学活动, 引起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转变教与学方式,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传授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会学”。科学合理地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真落实每一个活动设计。重方法掌握, 实现过程目标;重引导参与, 实现学生发展。坚持不断, 长期积累, 确保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二、活用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工教材,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 用教材教, 不是教教材。
1.加工教材
教师要根据教学设想对教材提供的情境进行创造性地改进和加工, 让教学更适合学生。这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丰富教材
教师要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 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教材被拓展了, 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开发教材
教师要大胆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 重新设计。创设学生熟悉情景, 不仅减少了学生语言障碍, 能激发学生观察思考描述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 通过老师形象展示“合起来”, 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
三、创设情境
新教材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 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
1.用活教材中现成的情景
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 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 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理念。但教材毕竟是静态的, 需要通过教师变活, 吸引学生, 激发思维,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教材外的情境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 从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 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 先让学生玩积木, 孩子们非常兴奋。然后让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在此过程中, 学生通过看、摸、比、想、搭等一系列操作, 清楚地认识到了物体形状的不同。
3.恰当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太多太杂, 也会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思维疲乏, 降低思维质量。这需要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
四、巧设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的生命。数学教学中, 要巧妙设计问题, 善于利用问题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 点燃其智慧火花, 有效地学习。
1.提问导入新课
通常, 新课导入时要提出问题。巧妙的问题引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其数学行为, 或观察, 或思考, 或操作, 或讨论, 开始新知的探究活动。
2.提问突出重点
在重点处提问能诱发学生深入全面地探索新知, 理清知识脉络, 把握知识核心, 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3.提问突破难点
难点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比较困难的地点。在难点处提问, 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 并集中精力攻克难点,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提问打破平谈
当教学平谈无奇, 枯燥无味时, 学生精神涣散, 思维疲乏。此时教师要提出新、奇、趣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学生兴趣大增, 精神振奋, 思维活跃, 积极投入数学活动中。
五、交流互动
数学教学中, 学生不经历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 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 没有多种观点碰撞、争论和比较, 结论就难以获得, 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知识。这就需要交流互动, 不断生成。
1.开展小组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 师生都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 容易引发互动。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合作交流, 及时鼓励, 可以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展示成果, 引导评讲, 创造交流的机会, 锻炼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
2.选择生活素材
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其与新旧知识的联系。近于生活的素材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
3.师生互动评价
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评价, 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引出学生心中话, 让师生交流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有效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 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主人, 才会形成交流互动的生成式课堂, 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六、捕捉意外
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 难免有预设之外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变, 不拘泥于教学预设, 敢于临时调控, 不失时机地落实长远目标。
1.抓住意外
课堂教学过程中, 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 尊重学生的思维状态, 关注他们的需求, 把握好契机, 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将意外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给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 促其发展。
2.正视“错误”
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司空见惯。有时的错误本身富有研究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充分暴露思维, 修正错误, 消除疑惑, 正确构建新知
3.巧用差异
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其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不尽相同, 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教师要“听其言, 观其行”, 善于捕捉学生感悟、见解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不同思维方式、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分清优劣、扬长避短。
小学数学教学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 把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起来, 恰当运用数学教学策略,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人。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 把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起来, 恰当运用数学教学策略,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中国教育报, 2007.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小学数学教师, 2003.
[3]盛大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设立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下,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合理利用,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
二、协作式的学习模式
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小组讨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进行平衡、均匀的分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实现共同发展。首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并给予适时地引导和指正。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意见的交换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共同进步。最后,教师对于表现良好、思路清晰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表扬,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三、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以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交流中,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其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去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在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先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利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阮兆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11(06).
锦石小学
张天补
“轻负担”和“高质量”一直以来被我们看做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把两者对立起来的,依靠大量的作业,强化、强压的手段来提高考试质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时尚,一尊不可舍弃的法宝。而效果却是老师孩子负担沉重,疲惫不堪,孩子害怕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作为老师,怎样高质有效而轻松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接下来我就有效的课堂、有效的作业、有效的课外辅导三个方面,谈谈我同时也是其他老师的一点探索和体会。
一、有效的课堂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 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更多的设置情景,让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老师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打造激情课堂,由机械地传授,盲目地灌输改为积极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生动有效的课堂。例如在教授《云房子》一课是,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造云房子,对比较抽象的“云房子”进行直观的感受,留给了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课堂中,我还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得到运用。在学生造好云房子后,老师又引导“小鸟们”说一说自己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并且还引导“小鸟们”到好朋友家去做客,去参观,去玩耍,将参观到的按照一定的句型向大家介绍,这一有效环节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将课本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学生作品展现情境、学生描述丰富情景、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一种美丽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使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就是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教师的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所知都说出来了。语文课堂中不仅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的课,教师要培养学生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的积淀。我们的语文课要有效,不在于是否书声朗朗,不在于热热闹闹,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有效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形式,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原有水平我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巧、活。精选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不是非做不可的,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坚决不做。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同样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是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例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去布置简单和重复地抄写作业,而是挑选意思相关联的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写话训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虽然是同一题型的训练,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基本地要做到运用书中的词语,连成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中等的学生要达到写两至三句意思连贯的话;更有能力的学生则要求连成一段意思完整,表达正确的话。这样的设计适合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巩固了字词的字形,并且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训练中强化了句子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连贯组句的能力。学生在组织句段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作业并不复杂,并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多层次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教学有关教学冬天一课的识字,我让学生运用“寒流、北风、大雪、腊梅、翠竹、苍松、蚂蚁、刺猬、蟒蛇、滑雪、溜冰、跳绳”这些与冬天有关的词语写一段话。有学生这样写道:“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随着寒流的袭来,一场大雪从天而降。腊梅花迎着风雪勇敢的开放,翠竹和苍松也不怕寒冷还是那么翠绿、挺拔。蚂蚁很怕冷,早就躲到洞里过冬了,而刺猬和蟒蛇也开始冬眠了。我们小朋友不怕寒冷,他们有的滑雪,有的溜冰,有的跳绳,玩得高兴极了。”我把学生所写的优秀句段在班中进行交流,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并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在讲评中渗透了句子教学,标点教学,并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评议中锻炼了听的能力,字、词、句运用的评判能力也有了提高。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从学生通顺连贯的语句,甚至是精彩的用词组句中得到愉悦。
二、有效的辅导
我们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异当成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旨在使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以外,利用早读、中午、放心班等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而不是拖着全班同学做重复性的作业。优生在轻松完成书本作业后,把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使得优生更优。后进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记忆型落后,有的是思维型落后,有的是习惯型落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和辅导使得班级整体水平上升。
【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06-12
小学科学课教学探索06-02
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探索11-12
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06-15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06-14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节奏识谱教学的探索10-21
中考数学规律探索09-19
探索数学课堂落实有效教学09-27
一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