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共7篇)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篇1

——记2015年全国首届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讨会 时间:2015-12-29 08:19:1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2015年12月25日-27日,我校心理教师张倩老师和班主任于静老师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2015年全国首届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主任、“生涯规划教育与成长导师培养行动研究”总课题负责人李文辉主持,在他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独特见底下,我校两位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位学校领导与教师开始了为期两天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15年12月25日上午,由李文辉主任首先介绍了在新高考下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他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一种途径,同时,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逐步完成目标-策略-行动,完整的自我规划规程。接着由“21世纪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教授做“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宗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报告。熊教授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困难与挑战、开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生动形象的道出在新高考下学校如何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当天下午,由“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会长”洪向阳做了题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应用”主题报告,同时向老师们介绍高中生涯规划是培养、认证服务体系。他认为高中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体系涉及八个方面,分别为:(1)自我探索;(2)专业探索;(3)了解学校;(4)志愿填报;(5)行业探索;(6)职能探索;(7)学业规划;(8)职业规划。并向老师们介绍了具体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及实施计划。

12月26日上午,由高中生涯规划专家、杭州二中特聘学生发展指导专家李萍教授做了“新高考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主题报告,她主张生涯规划应该是:让孩子发现天赋优势与兴趣爱好;支持孩子拥有擅长并热爱的领域;了解孩子想要拥有的生活方式;让孩子的生活平衡、丰盈、幸福,从心灵深处自我实现。李萍教授从自身出发,娓娓道来她认为的幸福人生是什么?并从自己的“真我”金字塔向老师们介绍如何在学校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并指出高中生涯教育重点:(1)找到自我,做自己,而不是别人;(2)开拓无限可能性,而不是定位;(3)培养选择的能力,而不是考分。李萍教授理论结合实践,为老师们介绍了高中生涯规划实施的具体方法。

当天下午,由杭师大附中校办主任董莉老师做了“行在当下,指向未来—杭师大附中高中生涯教育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首先她向老师们介绍了在新高考改革下,浙江“7选3”的政策,同时分享了在新高考政策下杭师大附中如何进行走班制教学的优秀经验。在杭师大附中,生涯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董莉老师介绍了杭师大附中的生涯规划12334体系,主要是:1个核心:适性发展;2个机制: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成长导师;3个维度: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3个层次:唤醒(知己)、体验(知彼)、选择(知彼知己);4种方式: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生涯社团、个人生涯咨询。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篇2

一、方向与意义:实践活动在高中生涯教育路径中的价值分析

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活动指采用参观、考察、 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或研究活动的方式, 进入现场、强化互动体验而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在一份在问及最希望获得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的调研问卷中,学生的回答依次为:获得职业体验(37%),专业的职业评估(29%),信息提供(29%), 方法指导(13%),问题答疑(13%)。可见,实践体验活动对于当前高中生而言有其现实的需求性。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高中学生职业生涯去向指导,其更强调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树立理想、投身工作、融入社会的动力源泉和能力储备。因此,推进基于实践体验的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生涯规划教育中推进学生元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依托活动

高中生正处于人的青春期,身体与心理都趋于成熟,思维活跃,经常会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但其缺点是往往会以点概面;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外部的交往有强烈愿望,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并尊重自己,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易波动,会感情用事,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在这一时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要采用指令、建议、劝告、示范等的直接指令,仅仅告诉他们“该往哪里走”“该如何走”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体验活动的有效推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涯规划问题,并探索“我可以往哪里走”“我可以如何走”,在不断地构建、自我认识、社会理解中明确方向,进而逐步明了生涯规划的意义、方法和方向。实践活动的优势就在于能帮助学生通过不断地进入真实生活情境、不断地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不断地体验挫折与问题中学会发现自己、认识自我,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规划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目标决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重视实践

综观各地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尽管其定义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强调学生能力发展比抉择本身更重要则是共同趋势。如在新加坡《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高中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有关渠道收集信息,具备合成信息以作出正确的教育和职业决策的能力。日本的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是: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的深化,劳动观和职业观的确定,对未来人生的规划和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对显示的体会以及对去向的选择。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则提出,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

可见,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强调的是,发展科学决策与行动及掌握未来的能力,学会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需求机会,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关注的是,学生今后如何能真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当下和未来,主动地去选择并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一种元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信息提供、知识传授、发展辅导是不够的,更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与活动探索。真实的生涯体验与实践活动,才是开启有效高中生生涯规划之门的钥匙。

二、目标与主题:如何设计高中生涯教育实践活动

许多学校都很重视生涯规划体验活动,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课内教学时间多而校外体验活动时间少,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活动多,而深入探究、 深度体验的活动少等现象。这也是当前我们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时常常存在的问题。综观一些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学校,有效活动设计是其关键所在。

(一)活动目标梳理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高中生职业生涯去向的指导,更强调对其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树立理想、投身工作、融入社会的动力源泉和能力储备。生涯规划目标必然是一种从认知到情感、能力的开放性目标设计。

这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基础有所侧重的确立。例如,绍兴越州中学提出基于社会实践的体验式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其目标为三个方面:以体验为导向的生涯认知,以实践为主体的生涯体验,以活动为中心的生涯决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目标为:认识自我、工作世界的探索、 个人与工作世界之间的三方面连接。温州中学的目标则为:认识自我,放眼世界,学会选择,学会规划, 发掘掌握潜能,增强学业和能力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分析这些目标,基本都体现了以下四方面:具有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志向,并能积极地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需求机会;学习生涯规划的方法与策略,并能应用于当下与未来,帮助自己进步;尽可能多地了解当下学习生活与高中毕业后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发展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与行动;发展计划并掌握未来的能力;等等。这样的总目标设定,基于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方向的把握,价值与意义的梳理而来的,可以为有效的活动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与活动目标、 内容、主题、资源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活动体系,有助于生涯体验活动更高效地开展。

1.活动的目的性

关注、体验、研究不同行业的特点,关注、研究自己的性格特点特长,关心自身家庭情况不同行业工作者,了解高校招生信息,都是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进行生涯规划活动设计,必然聚焦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核心内容上。根据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目标和内容,将生涯规划教育聚焦到为自我认识、学业规划、职业体验、升学抉择四个方面,并对每个板块进行了分主题设计,而活动则是针对每个主题目标设计的。

2.活动的聚焦性

设计活动应该更多地聚焦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式指引,促发学生生涯决策的思维方式与策略。如某校针对认识自我板块设计“访谈10名职场人,与他们探讨个性特质与成长路径的相关性”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考虑到学生已经接触了霍兰德、舒伯、施恩等职业规划大师的生涯发展理论, 再接触一些如职业倾向测试等专业的职业评估方法。同时,已经知晓其个性特长、兴趣能力、发展条件、梦想信念与一个人生涯发展的关系后,则期望学生通过与职场人的访谈交流,从别人的成长中体悟,从而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进而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在一个人生涯发展中的作用所在。

3.活动的可评估性

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目标的可评估性。如在认识自己的体验活动“访谈10名职场人,与他们探讨个性特质与成长路径的相关性”中,评估指标可设定为以下三个:(1)观察,自己在需求、性格、兴趣、 能力等方面的倾向;(2)改变,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悦纳自己;(3)提升,尝试将自我的特点与未来发展相联结。

三、方式与策略:如何推动有深度的高中生涯实践活动

依托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许多学校推进多种形式的生涯体验的方向。这期间,我们可以将传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种活动方式应用到生涯体验活动中,这也是推动有深度的生涯体验活动的关键所在。

(一)基于社会实践的生涯活动

基于社会实践的生涯活动是指学校结合学军、 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学军、学工、学农等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进入工厂、农村、部队、企事业单位、高校去实践体验。如目前学校都在开展的实践周体验活动、 企业(单位)考察参观、暑期职业体验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了解各个行业的现状,了解各种职业所需的资格和能力,了解各种职业环境要求,了解各种工作角色的特性及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了解职业世界的变化。

开展此类活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导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如收集相关信息等;二是落实各种方法强调过程指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多用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三是增加反思力度,如可要求学生撰写《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考察日记》,从而让体验活动真正为学生收集信息、合成信息以作出正确的教育和职业决策提供支撑。

(二)基于社区服务的生涯体验

美国把义工和志愿者服务作为生涯规划教育三大路径之一,日本也把残障福利机构服务列入生涯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区服务(实习)也应该作为生涯体验活动的重要方式。开展社区服务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指向性,学生的服务区域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领域。二是对学生的体验活动有要求,使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了解该职业相对全面的信息,梳理自己的职业认知和感悟,明了这一行业是否自己想要从事的。此外,还应该通过社区服务,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环境,树立社会责任感。三是需要有一份有深度的《职业体验(服务)报告》。

(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生涯探索

高中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涯活动体验过程。虽然,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一定会和学生今后选的职业与专业发生直接关系,但很多学生则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窥探与思考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同时,从自然、 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涯规划教育。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篇3

【摘 要】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实现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自然衔接,顺应学生自身发展内在需求的体现。本研究对广州市六所普通高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学校对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质性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教育需求程度高。为此,普通高中需要重视职业规划教育,构建系统化指导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丰富教育内容形式,加强职业咨询测评;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发挥教育合力作用。

【关 键 词】职业生涯规划;普通高中;教育对策

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丰富的实践经验。1971 年,美国教育总署马兰最早提出“生计教育”,随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纷纷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高中教育。相较而言,国内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课题组选取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华侨中学、四十七中学、第四中学、彭加木纪念中学、花都秀全中学六所学校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共派发470份问卷,回收45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调查范围涵盖省市示范性、区重点和一般学校。通过了解广州市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高中职业规划教育提供借鉴。

一、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回应,顺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落实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

目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到课程体系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与实施仍然不理想,普通高中的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短板。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强调在扩大教学规模和提升教学条件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由原来的促进升学就业转向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立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这推动了以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因此,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自然衔接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职业教育在大学推广和普及的程度较高。传統教学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原有的职业指导无法满足教育需求,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高考志愿填报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茫。调查结果显示,45.9%的学生表示不明确自己将要报考的专业,这说明高中生填报志愿时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及社会职业类型,容易出现专业选择偏差,导致大学期间学习动力不足,进而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仅在大学期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站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立场上,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设置与职业匹配之间的矛盾,确保高等教育的实效性。

(三)顺应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美国著名生涯学者舒伯曾将个人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高中生处于试探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开始建立个人生活方式、确立人生理想目标、学会与人交往与竞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对于自身发展和职业选择,高中生不仅关注职业兴趣和职业方向,也注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调查结果显示,66.5%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或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服务。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以科学的课程规划、专业的职业指导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职业与社会观的确立、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由于独立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仍未得到真正落实。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目前,尽管相关政策法规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和技术指导,但现实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仅18.2%的高中开设了此门课程,仅23.08%的学生对学校开设此门课程表示非常满意,23.85%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持一般态度和不满意态度的分别占45.38%和7.69%。由此可见,大部分普通高中并未开设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满意度总体不高。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社会各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普通高中职业指导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尽管不少高中已经开始实施相关课程,但探索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如课程体系尚未形成、教育实施时间有限、教育内容浅显等。目前学校对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学生教育需求满足程度并不高,实效性不强。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质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其内在规律,需要专业师资对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准确把握,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调查结果显示,33.9%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对自己有提供指导;46.6%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此方面几乎没有提供指导,帮助不大;而学生认为老师从来没有提供指导,没有帮助的占1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队伍。当前,不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来源于学科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行政人员,师资的专职性、专业化欠缺。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更多的是普及学科知识,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法准确把握,能力有限,对学生提供的指导和帮助不大。

学生希望通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解决自身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问题保驾护航。不少学生在调查中表示,“您希望邀请哪些人士来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老师”排在首位的是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所占比例为68.3%;其次是各行业的优秀人士,占54.5%;再次是各行业负责人事招聘的人员,占39.9%。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聘请职业规划师给予学生职业适应与发展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建议;邀请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负责招聘的人员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信息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更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与实施。

(三)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教育需求程度高

职业规划意识,是个体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认知和态度。对于高中生而言,职业规划认知主要体现为对自身兴趣、能力、特点的了解,对未来就读专业及职业的了解,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6.3%的学生认为若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希望从中了解对自己性格、兴趣和适合的工作;其次是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种类和从业要求,占26.6%;而学生希望了解大学专业的设置情况、高考志愿的填报指导、职业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法与技巧所占比例较为接近,约各占10%。由此可见,超过七成的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方面仍有所欠缺,希望通过开设课程多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服务的需求程度较高。当前,部分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容易出现自我定位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盲目填报志愿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可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课频率一周一次的占25.5%,两周一次的占21.7%,一个月一次的占22%。不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服务的需求程度较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规划意识,明确自我定位,合理填报志愿,恰当选择专业及职业。

三、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探讨

当前,不少中学已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组织和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重视职业规划教育,构建系统化指导体系

我国的职业教育指导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接近空白,中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在部分学校试点实施。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学生欠缺的职业能力,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国家层面上,应提供政策保障,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出台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纲要和分层教育框架等法律文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端口前移至义务教育阶段,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既凸显教育的针对性与层次性,又兼顾各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二是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用以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培训、机构设置、设备购买等,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学校层面上,应提高重视程度,努力构建系统化的职业指导体系。一是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结合就业市场变化、行业发展要求、学生实际情况等合理设置生涯规划课程。二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层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满足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及服务的需求。三是构建系统化的职业指导体系,课内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讲座等,向学生系统传达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与知识;课外通过社会实践、团体辅导、个性化咨询、职业规划比赛等,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由此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二)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

目前,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提升教育实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一,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学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加强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培训,掌握相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职业指导技能,了解社会最新就业动态与职业需求,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此外,选派优秀的教师到职业规划教育实施状况良好的中学观摩学习,接受培训,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第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目前普通高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屈指可数。应加大经费投入,引进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才,如职业规划师、行业优秀人士、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等,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在专业化人才的引领下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合作共享,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此外,学校可定期开展生涯教育研讨会,共同探讨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制定出本校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丰富教育内容形式,加强职业咨询测评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构建实用性较高、指导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加强校本课程研究,融入本土化气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选取针对性强、生活化的课程内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形式上,适当开展职业体验等实践类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到本地知名企业参观,了解企业各大职能部门和生产运作情况,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学生到本地高校观摩,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了解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就业情况,提升职业体验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二,开展专门的职业咨询和测评。在职业咨询上,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中心,建设职业规划工作网站。学校可通过一对一的职业咨询辅导,帮助学生认知自身性格特点,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全面的职业指导活动,搭建校内外便捷高效的职业信息沟通平台。在职业测评上,引进专业性强、效度高的测评工具。职业测评应兼顾高中群体的特殊性,选择适当的测评工具,配备专业的测评人员,提高职业测评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通过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职业倾向,从而为学生提供深入细致、针对性强的规划建议。

(四)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发挥教育合力作用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需要多方教育主体的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在社会层面上,应加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普及职业规划教育理念,渗透科学的育人观。各大媒体应客观宣传各行业的先进典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行业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专家学者也应加强对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根据高中生特点及形势变化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

在企业层面上,应加强校企合作,借助企业力量推进教育。学校可邀请当地相关企业来校举办报告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及各行业发展趋势;可聘请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参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设计论证,制定出满足行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可与企业合作建立职业体验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

在家庭层面上,应密切家校沟通,促进家庭参与。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解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内容、方法等,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解子女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合理指导子女进行升学和就业选择,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

不可否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的推进任重而道远,离不开社会、企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各界应重视其教育作用,认识当前不足,落实相关工作,才能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輔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8-59.

[2]杜映梅等.职业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士果.高中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4]郑瑞新.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5]孙宏艳.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应端口前移——基于中美日韩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8).

[6]徐欣然.高中《职业规划》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28).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篇4

前言

相关的文件指出,对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其实是为了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意在以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六大以来,我国就开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的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高中生生涯规划是整个高中阶段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之一,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学生制定良好的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水平。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处于懵懂的状态。高中阶段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学生提早认识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学生对职业也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在进入社会初期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当学生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制定了良好的生涯规划之后,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的奋斗,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填报志愿以及在未来的就业中作出明智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帮助。其次,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并且付诸行动。

二、高中德育的新途径

1.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

基于高中生对生涯规划的不了解,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自我认知,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且清楚生涯规划对我们整个人生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之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并且利于学会僧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做好各方面的计划。高中生还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唯有清晰的认识自己,才能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建立在对自身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之后。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列出自己亲朋好友从事的职业,从而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能力制定自己的未来规划。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科学的测试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划意识。

2.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生涯规划教育效率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对生涯规划教育越发的重视,而从事生涯规划的教师大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或者是由班主任来完成,使得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不理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体现。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首先,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一定要十分热爱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其次,熟悉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对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再者,学校还要定期的给生涯规划教师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接受最新的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传授给学生。只有培养比较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够让生涯规划教育保质保量的完成。

3.开展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

班主任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主题班会是目前班会中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了解学生的生涯规划,并且指导学生制定正确的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以“十年后的自己”为本次班会的主题,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生涯规划,并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涯规划。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并且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比较了解学生,因此在开展班会时更加高效。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理想的“自己”,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目标,并且提高自身的规划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涯規划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学校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划,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做好自己的规划,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还不成熟,需要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1]伍辉.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 探索高中德育的新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6(8):122-123.

[2]索朗旦增.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生涯规划中效应浅析[J].魅力中国,2014(19):207-207.

高中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篇5

地区二中 周东亮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物物理教师,各方面我做的不够,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挖掘自身潜能,积极、主动地发展,更好的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对今后的个人发展做一个工作计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完成发展目标,就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个人现状,找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利于更好地制定发展规划。

(一)优势方面

1、政治合格,信仰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年轻,未成家,能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谦虚谨慎。

(二)不利因素

1、刚参加工作,工作上很多方面从零开始。

2、教师职业要求过高,尤其是作为二中的老师,自身水平不能满足当前工作要求,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故而产生了盲目的心态。

二、职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咱们学校的“二丽”为标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岗位,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质,花三至五年使自己成长起来,五年之内保证合格,争取优秀。

(二)具体目标:

一、是树立人本意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践行者,敬业爱生。

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发扬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科学探索的进取精神,在师父的指导下,向优秀学习,向先进看齐,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树立现代教育思

想和现代教学理念,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起符合教育规律、有着自己风格的教育教学模式。工作中不断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充实自己的水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积累知识,强化素质。自我发展,与学生一块成长,教学相长。

三、是学以致用,把所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自觉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探讨和研究如何管理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五、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钻研,成为研究型的,自我发展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充实与更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六、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课堂动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追求,让我的课堂成为没有一个不学习的孩子,没有一个无收获的孩子。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篇6

我们常常看到高中阶段, 有些学生文科、理科成绩差不多, 在分科时却不知该选什么, 结果有可能是完全听从老师、家长的意见。我们还常常看到, 不少大学生入学后对当初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 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或不打算毕业后从事此专业的工作。我们还常常看到,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或者因不合用人单位口味而屡遭拒绝, 或者在几种选择面前犹豫不决, 左挑右选。这样的大学生都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我该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追其根本是当初高考报志愿时, 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学什么专业, 完全听从他人的意见, 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去选择专业。我国如果能够在高中阶段, 尤其是在分文理科以前、最晚在高考完报志愿前,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尽早地了解自我, 锁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方向, 就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 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选择实现事业目标的职业, 编定相应的受教育和培训、工作的行动计划, 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根据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认识自我, 再对外围环境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在教育中主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自我认识 (知己) 。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尽早的了解自己, 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类型、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可以基本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J.霍兰德 (HOLLAND) 编制的, 该测验能帮助被试者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 从而科学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定, 是一个较权威的职业测评软件。在教学中可引用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 指导学生做分析。

二、高中阶段加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让学生了解职业选择最好能做到“四个吻合”。

(一) 性格与职业的吻合。

(1) 外向型性格———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 如管理员、律师、政治家、推销员、记者、教师。 (2) 内向型性格———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与过多交往的职业, 如科学家、技术员、会计师、统计员、资料管理人员、一般办公室职员。

(二) 兴趣与职业吻合。

兴趣可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兴趣是行动的动力。但兴趣不代表能力, 你对某一特定职业有兴趣, 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干好这个职业, 因此要处理好个人兴趣与工作的关系。只有在对某一职业感兴趣, 并具有该职业所要求技能时, 才能做好工作取得成功。

(三) 能力与职业的吻合。

能力包括一般能力 (智力) 和特殊能力 (特长) 。一般能力有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特殊能力有计算能力、音乐、动作协调、语言表达、空间判断等。能力类型最好与职业选择相吻合。

做为未来的职场人士需要锻炼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其中还有资源问题, 即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总量, 达到的学历水平, 以及个人所拥有的社会人际关系。资源越丰富能力越强, 个人核心竞争力相应也将越加强大。

(四) 气质与职业相吻合。

通过气质类型测定, 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 (1) 多血质 (活泼型) 。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与外界打交道、灵活多变、富有刺激性的工作。如外交、管理、公关人员、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记者、演员、军人、警察等, 但他们不适宜做过细的工作, 单调机械的工作也难以胜任。 (2) 胆汁质 (兴奋型) 。胆汁质的人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 工作内容不断变化, 环境不断转换并且热闹的职业。如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公共关系人员、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监督员等, 他们适应于喧闹、吵杂的工作环境, 而对于需要长期安坐、细心检查的工作则难以胜任。 (3) 黏液质 (安静型) 。黏液质的人不仅能从事学术、教育、研究、技术、医生等内向职业, 而且可以活跃在政治家、外交官、商人、律师等外向型职业领域。他们中, 以其独特才能驰骋在作家、艺术家、广告宣传、新闻报道领域的也不少。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会计、保育员、话务员、播音员等也是粘液质者比较能适应的工作。在实际工作岗位上, 黏液质人多数精明强干, 如出色的公务员、头脑精明的银行家, 但变化、需要灵活的工作使他们感到压力。 (4) 抑郁质 (抑郁型) 。抑郁质的人在只需要一个人刻苦奋斗, 不需要人际交往的学术、教育、研究、医学等内在要求慎重、细致、周密思考的职业领域往往有较好发展。校对、打字、排版、检验员、化验员、登记员、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等都是他们理想的工作。

不同专业、职业对气质特点有不同要求, 某些气质特征往往能为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懂得正确对待自己的气质类型, 经常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的消极品质, 发扬积极品质,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 也利于自己将来选择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专业, 提高职业适应性。

(五) 外围环境分析 (知彼) 。

知彼是了解外在的世界, 特别是与生涯发展有关的职业世界。包括社会环境、行业分析、企业分析、职业分析、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衰、家庭的期望、政策、法律的影响。知彼也可以在进入大学生活后第一年, 最晚在面临就业前再做分析。

(六) 选择职业生涯目标。

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进行决策选择职业生涯目标, 原则是:择己所长、择己所爱、择世所需、择己所利。

(七) 确定职业生涯路线。

职业目标选择后, 须考虑向哪一路线发展。发展路线不同, 对人的各方面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同一职业也有不同的岗位。有的人适合搞行政, 做个管理人才, 在管理上大显身手;有的人适合搞研究, 做个专家学者, 在某一领域有突破等等

(八)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时间上的规划、行动规划) 。

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路线后, 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行动即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训练、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目标分解及落实。计划越详细具体, 越便于定时检查。

(九) 评估与修订。

让学生懂得根据变化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订。主要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在分科以前, 高考报专业前, 按照以上几点指导学生, 就可以让学生尽早学会如何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目标, 做好规划, 就会让学生将来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发挥优势, 对工作能适应, 真正做到“选择到你所爱的, 爱上你所选择的”。

摘要:现在有两种现象:第一, 不少大学生入学后对当初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 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或不打算毕业后从事此专业的工作。第二, 大学生就业难。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我国如果能够在高中阶段, 尤其是在分文理科以前、最晚在高考完报志愿前,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尽早地了解自我, 锁定适合自己的学科, 及以后所从事的专业、职业方向, 就会让学生将来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发挥优势, 对工作能适应。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教育出发, 介绍了一套简单的可行方案, 在教学中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高中阶段,必要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策, 魏峰主.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445~456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篇7

生涯发展的观点由舒伯提出: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它由三个层次构成:生涯发展的时间、生涯发展的广度和生涯发展的深度。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舒伯把人的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各个生涯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在我国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我认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学校本位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生涯发展和生涯成熟。现在北京市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课,高中生涯规划指导可以立足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扎实基础,向生涯和规划方向继续探索,实施过程要考虑到系统性、活动性和自发性。参照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的角度,以教师为主力,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其对自我和职业的了解和生涯规划能力,增进其学习、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

认识课程目标与规划人生成长

我把高中生的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定位为以下三点:(1)帮助高中生了解自己;(2)帮助高中生了解职业,并进行职业探索;(3)协助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

本研究根据上述目标,针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和面临的发展任务,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解:

高一年级学生涉及认识学校的环境和资源、确定学习目标、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世界、文理分科指导问题。高二年级学生的情绪表达、人际关系问题、异性交往、学业压力和生涯规划等问题比较集中。高三年级学生要面临人生最初的生涯决策,对填报志愿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为主要表现。当然学业压力、考前焦虑、学习与交往的平衡也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就是要聚焦学生发展过程中与生涯发展有关的集中问题。

学校在考虑到高中三年学生所面临的发展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个人成长经历与人生发展的关系;(2)分析个人性格与潜力;(3)探索个人性格与生活角色间的关系;(4)关注高中教育发展、学习内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5)了解大学与相关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6)认识人力资源供需与社会生活相关信息;(7)系统整合相关信息以完成决策评估;(8)运用决策技巧以规划行动方案;(9)演练并实践升学抉择;(10)树立职业意识,为今后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可以采用多样形式,课堂教学、选修课、成长小组等形式都可以进行,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定的辅导主题。让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实现学生自我生涯教育和生涯发展的目标。教学方式主要有:教师讲授、问卷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我设计、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社会调查、网络信息搜集、提问互动与课后作业等。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理论知识的时候,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注重案例的积累补充,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实施的过程采用主题系列单元活动设计的方式来统筹教材内容。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每个主题下设有几个单元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内容展开,由浅入深,逐步落实。

基于学生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美国职业指导创始帕森斯(Parsons)建立的“人格特征——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与能力模式,这种特性和模式与社会某种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其对人的要求之间有较大的相关度。若能在适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工作,个体一般能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并能调动自己的潜能。

生涯发展论是西方生涯辅导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理论学派,它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综合差异心理学、社会学、人格理论的有关原理,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生涯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的职业行为、生涯发展阶段和成熟度。决策理论着重于生涯决策历程与形态的探讨,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学说:探讨生涯决策历程的学说,探讨生涯决策形态的学说和综合历程、形态及情境因素的学说。

在课程中,以“人格特征——职业因素”匹配理论为基础,结合生涯发展理论和决策理论,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涯理念,改变消极或错误的生涯观念,并了解生涯规划的过程。

1.认识生涯,主动规划

任何的学习都要首先产生学习动机,学习这样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同样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生涯,什么是规划,什么是生涯规划以及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职业发展甚至幸福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的愿望。

2.探索自我,培养能力

帮助学生从兴趣、人格、价值观、能力等方面获得对自己的初步认识,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一部分中除了介绍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外,还要适当利用一些问卷、量表等心理测试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试,帮助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了解自已。最重要的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具备生涯发展必须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比如:如何发展专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社会能力、行动能力及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休闲管理等方面的技巧。

3.生涯探索与规划

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搜索、生涯人物访谈、社会调查走访等途径深入、有效地了解社会的变迁、职业的变化和职业对自身的要求等信息,让学生了解获得职业信息的渠道与来源,认识职业与职业观的科学含义、职业与用人单位的分类、市场就业体制、社会就业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新职业与热门职业等。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对职业信息进行独立的判断与分析。

4.善于分析,科学决策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个人生涯规划报告。个人生涯规划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个人信息陈述:个人特征、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自己的梦想等。

第二部分,自我SWOT分析:针对特点和喜好,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对个人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剖析目前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需要将生涯发展目标与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观和家庭背景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诸多合适的生涯发展方向中找到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目标定位:结合上面三部分的综合分析,为自己设定生涯发展的目标,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模糊,但是中短期目标越具体越好,要可评估。

第四部分,制定计划:明确了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之后,制定一个如何实现生涯目标的五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应以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为着眼点,这一部分最为重要,关于生涯发展的所有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学生可以按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各阶段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感悟

我非常有幸在高一开设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的选修课,报名之初就遇到了难题,因为报名人数较多、授课的场地、其他学科的平衡等,不得不进行了协调,最后以30人的教学班固定下来。通过学生报名的热情,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自我生涯发展的关注还是很高的,学生渴望了解、学习、探索和实践生涯规划的有关内容,这也为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涯教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我感到原有的课程设计虽然比较全面地包含了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在有些地方还需要补充、细化和完善。比如,职业素养:自信心、责任感、积极心态、意志力等;职业能力:人际交往、创新思维、自我管理、决策力等。

关于生涯教育的形式,除了课堂的学习外,如果能够“请进来,走出去”:把某个领域的职业精英、行业领袖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及各职业领域,与社会、与职场进行实践,这将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真实生动的生涯感悟。

上一篇:去除鼻炎的方法下一篇:马山卫生院防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