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共12篇)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 篇1

陈 户 幼 儿 园

楠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道面试题,考官在地上放了一把扫箸,别的考生进去的时候都没有理会,只有一个考生进门的时候捡起了扫箸放在门背后,并且轻轻的关上门,开始了她的面试。然而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位考生顺利通过面试。我想她能如此顺利的通过面试并不代表她的才华如何出众,她打动考官的一定是她自身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学前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好习惯对于幼儿来说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更是人生的格调。良好习惯应该和教育一样,从娃娃抓起。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作为师长我们一定要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画好自己人生的每一笔。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胆子有多重,自己的一个疏忽就可能犯错误,我们教给孩子的东西一定要是正确的,如果作为老师自己都不能辨别自己教授的东西是否正确,那又如何去教授孩子呢!宁愿多花点时间去教,只要他能学会,能懂,也不能急于求成的让孩子把错误的东西牢记心间。同样,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孩子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的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很难改变。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东西,影响他的生活方式和成长道路,正所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良好的习惯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更是孩子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应该科学的有原则的进行培养。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分成两种,一种的溺爱型,一种是严厉型。溺爱型的这边,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占据了家里的核心位置,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殊不知,家长无尽的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造成孩子懒惰、刁蛮任性、胆怯害羞的心里问题。严厉型的这边,孩子从小都背负着父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孩子接受过度严厉的教育,朝着他们期望的道路行径,然而家长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家长的“高期望”“严要求”会使性格倔强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心理,与家长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使性格变得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的幼儿则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撒谎等不良表现。

2.赞赏孩子要适时适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赞赏,天真浪漫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因此,家长要抓住机会,适当的对孩子多加赞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神态,甚至一个赞许的微笑可能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小的鼓励。父母鼓励孩子的机会也很多,这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及时进行鼓励。当孩子自己动手叠被子,整理衣物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是好样的!”当孩子帮助他人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我为你感到自豪!”等等,要相信,我们的赞扬会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使良好的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如同栽花,一味的浇水、松土、施肥、修剪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花的生长规律浇灌,施肥修剪则会鲜花茂盛。所以赞赏幼儿也不能是盲目的,轻易的,应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赞赏的预期目的。我们应该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表扬,使幼儿能够及时的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大量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然而,过多的表扬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我做什么都是对的,和我观点,行为等不一致的都是错的。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倔强、任性、经不起挫折的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发展情况适时适度的表扬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3.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孩子的许多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确是可以肯定的。幼儿的习惯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的礼貌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孩子的年龄小,分辨能力不强,父母不知不觉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脾气也不一定会好;父母喜欢张口骂人,孩子自然也会随口骂人;父母爱好穿衣打扮,孩子也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喜欢吃的食物,孩子也会爱吃。

总之,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4.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要求,家长应该详细说明,明确交待,让孩子清楚明白,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哪入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清楚明白的基础上,家长就应该有坚决的态度,严格执行。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坚决的态度。如果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并且在行动上也要加以督促,不严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难就放任自流,非但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孩子的不良习惯。

除了以上4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多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并且必须长期坚持,贯彻始终才能有助于好习惯的培养,决不能一曝十寒。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求家长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要求教师有比家庭教育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顺利进行。1.明确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在幼儿园应当按一日常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3-6岁是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个性品德会在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从而使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如:坐要有坐姿,吃饭时要安静进餐,饭前便后洗手,活动结束要整理好玩具等。用餐要求做到碗里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此外,我们还注重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对性格胆怯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蛮横幼儿,以培养宽容品质为主;对待内向幼儿,以培养活泼乐观为主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要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2.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老师和家长都为幼儿制定了一些规则,但是如果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遵守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还应当培养幼儿的自律精神。所谓的自律也就是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出一些规则,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比如,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玩游戏的时候要按规定进行,按规则决定胜负;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了要说对不起„„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当然,如果老师违反了也要自觉受罚,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懂得规则的严肃性,自律能力才能得到提升。3.多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

要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入园离园时间和让家长进行交谈,家园桥也时刻发挥着宣传和交流的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有什么事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教师和家长都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家长要够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只有家园共育,统一要求,形成合力才能更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养成亦是这样。它是由良好的行为日复一日的重复积累而成。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长期坚持,需要家园合作,科学的、系统的进行培养才能养成。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遵循恰当的步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故事书或者动画片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图片来感受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要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以及这种习惯的重要性。也可以把班里习惯好的小朋友点名表扬,问问其他小朋友要不要像他一样学习,继而让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的,大家应该相互学习好的行为习惯。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家有家规,班有班规。要定班规,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家长,老师以及幼儿都参与其中,要让孩子懂得某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渴望养成这种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过程中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要持久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可以肯定,所用的时间越长,孩子养成的习惯就越牢固。所以对于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都要做好持久训练的准备。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 篇2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就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在一日活动的各项环节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贯穿行为习惯教育。如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时机。例如:饭前洗手,操作性较强,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地跟着做了。慢慢地,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游戏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搭积木),又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手工等),游戏结束后,还可以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只有大家共同沟通,家园双方保持同步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养成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知识与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愿意配合老师,在家也创设环境,老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研究 篇3

【关键词】习惯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园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习惯行为和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也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幼儿教师,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内容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就是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于中小班的幼儿,习惯教育更为重要。那么习惯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探讨也就成为幼儿教育专家和幼儿教师谈论比较多的话题,笔者就习惯培养在幼儿教育阶段重要性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归纳。

首先,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对于进入幼儿园的学生来讲,大多数学生从单独的家庭生活中进入集体生活,从家庭生活进入校园生活,开始阶段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帮助学生习惯这种生活的过程中,更多的工作是帮助和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较好的习惯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不好的习惯进行纠正和教育,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是因为每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生活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行为习惯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幼儿教育开始阶段,习惯培养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大家都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在后期的教育和集体生活中,大多数幼儿才能统一行动,才能按照老师的各种指令和安排来完成各项活动,所以我们说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如果在开始阶段我们的习惯培养工作没有到位,学生没有养成比较好的习惯,那么在后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当然良好的习惯培养并不是要固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固定模式来完成各种要求,这样的做法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仅仅是生活当中的各种习惯行为,而不是行为限制,这两者是需要区分开的。

其次,习惯培养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内容当中,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老师在日常的学习中会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习惯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习惯行为是错误的,比如对于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的步骤等方面的问题在习惯培养中都是老师会讲到的内容,如果学生把老师在学校讲授的各种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都能够遵循,那么孩子的习惯培养工作也就完成了一多半,但是,对于幼儿来讲,要想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反复提醒,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记忆,形成固化的行为。

第三,习惯培养是收益终身的幼儿教育内容。在幼儿教育的早期,家长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习惯培养更是关乎孩子一生的教育内容,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一方面自己的言行举止需要额外注意,给幼儿做好示范表率作用,另外一方面,需要积极的把生活当中好的习惯告诉学生,并在学生当中寻找示范的榜样,让孩子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和进步,因为这项工作关乎着孩子的终身,将来无论是进入小学,还是进入大学或者是进入社会,好的习惯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最后,习惯培养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衔接内容。思想品德教育不单纯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好的习惯教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学校当中,孩子自由活动时间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玩耍,玩耍之后,应该帮助孩子养成把所有物品放回原位的习惯,这样一方面方便自己下一次的玩耍,另外一方面也方便同学能够及时的交换游戏物品和内容,但是如果作为家长和老师,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就忽视了这些内容,一味的只是作为孩子的清理工和保姆,那么孩子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好处,随意的丢弃物品或者没有相互协作的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遵循恰当的步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故事书或者故事光盘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图片来感受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要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以及这种习惯的重要性。②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家长,老师以及幼儿都参与其中,要让孩子懂得某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渴望养成这种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过程中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③要持久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尽管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幼儿教育一定要把良好习惯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为孩子存储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孙燕.幼儿教育重要性的研究. 好家长.2016年12期.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 篇4

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在我国,独生子女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优越的生活和家长的溺爱也使一些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成为当前研究解决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另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使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幼儿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与要求。

2、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3、探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

4、使在园的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三个大方面,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其体验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进餐、睡眠、排泄、锻炼的好习惯。

2、良好品德行为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学会做人,体现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勇敢,乐观,遵守规则,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等。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体现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学习,体现的主要人格特征是善于思考和探索。

4、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的申报。

(2)材料、书籍和申报表材料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6月)

(1)分析我班幼儿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并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2)撰写研究论文2-3篇。

3、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申请结题。

(2)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幼儿入园进行实验前基础测试后开始实施实验计划,每学期末进行实验后测,将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实验是否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状况。

3、观察法:对幼儿三年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作观察记录。

4、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验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验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5、个案研究法:选取实验班级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跟踪研究,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5、课题研究条件及保障:

【研究条件】

1、天坛路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有较先进的设施设备,目前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正向着市优质园目标推进。我园现有13个班,420余名幼儿。根据我园“以文明礼仪为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立终身学习之基础” 的办园思想,有利于我进行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研究。

2、我是小班语言老师及班主任,这就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保障】

1、主要抓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

(1)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从晨间接待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在各个生活、学习过程中,如果行为习惯教育跟不上,幼儿可持续性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受到影响。

(2)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注重行为习惯教育的游戏性。

(3)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注重行为习惯教育的综合性。

(4)运用多种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时刻受良好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形式有:①游戏竞赛,促使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②阅读一些行为习惯小故事,使幼儿从行为习惯故事中获得相应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自觉接受故事中的内容,认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③观看礼仪情景示范表演,帮助幼儿获得行为习惯相关知识和强化情感的体验。④抓住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创设体验情境,帮助幼儿巩固行为习惯地养成。⑤利用环境开展行为习惯教育。

2、主要抓家庭中的行为习惯教育。

(1)开展家庭行为习惯教育活动,是为了将教育延伸到家庭,真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为使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我们要求家长,在家里还可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帮大人做事;有客人来时,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让他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等。

三、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研究阶段及内容 阶段性成果内容及形式(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研究准备阶段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的申报。

(2)材料、书籍和申报表材料(2012年11月—2013年6月)

课题实施阶段

(1)分析我班幼儿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并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2)撰写研究论文2-3篇。(2013年6月-2013年10月)

课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申请结题。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篇5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注重养成教育,俗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同样,不良品质的改正,也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

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

一、摆正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态度

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我们班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二、行为习惯是内在的,越小越好抓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教育效果。

三、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就从中午的一个睡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是 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 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是 健康的,有节奏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处在一种有规律、有节的 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是一以 前的时候,每天都睡午觉,如果不睡午觉,每天的活动又很多,孩子的大脑累

了,晚上就闹觉,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大人也是这样,比如说今天脑 劳动,很累了,躺下的时候,脑子很乱,眼珠子也是乱转。孩子更是这样,要他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他就有一种安全感,就是说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干。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总之,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教师:张俪文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 篇6

许多专家学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了人生四个阶段的教育理念,第一阶段:幼儿养性(0~3岁)——优美人格的奠定;第二阶段:童蒙养正(3~13岁)—圣贤智慧的陶冶;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就是端正孩子的心性及行为,即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进而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古到今,中外教育家的共同看法就是: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童蒙养正教育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因此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落实《弟子规》开始。

二、落实《弟子规》的具体做法

《弟子规》不是小孩子教科书,是做父母和老师的用身教教小孩的示范书,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做好样子给孩子看,把《弟子规》表演出来给孩子看,这样长期坚持,孩子诚敬、孝顺、专心的品格底色就形成了。

1.引领教师和家长认识《弟子规》。老师带头学《弟子规》,明确《弟子规》对幼儿一生健康成长所起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2.家长为何也要学《弟子规》,由于孩子一出生,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因此,只有把幼儿的性格养成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为幼儿扎下做一个好人的根。

3.要求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弟子规》,采取多种活动方式,让幼儿逐渐明白《弟子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4.用优美环境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醒目位置悬挂《弟子规》生活规范的彩色喷图;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等大力宣传《弟子规》教育的重要意义。使教师和家长明确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期,让他们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记下一些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永恒的东西,使孩子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提升教师、家长和孩子的人文素养,努力实现“做好人、行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5.帮助教师全面解读《弟子规》。配发《弟子规》原文和《细讲弟子规》书籍,每周组织教职工聆听蔡礼旭老师的讲座,同时让教师明确学习《弟子规》背是前提做是目的存心是关键,配备与教材相匹配的碟片,图文并茂,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随即教育等形式,设计情景与孩子唱诵《弟子规》、表演《弟子规》;让幼儿明辨事理,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有选择的去吸收正确的东西,规范自已的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熏习其高尚的人格,将智慧和德行融为一体,促其健康成长。

6.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的给家长讲座,定期给家长印发交流沟通宣传单,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向家长征求意见,倡导亲子共读《弟子规》,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单是孩子的教育,更是老师、父母自己的再教育,让家长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孕育出优秀的下一代,家长要以《弟子规》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子女来效法。

7.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弟子规》.(1)从幼儿一日生活的细微处着手,教师和幼儿每天上午、下午坚持读诵《弟子规》,要求幼儿反复多读,乃至于会背诵。(2)教师给幼儿讲述《弟子规》的故事,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1每学期进行《弟子规》教学示范,观摩活动表演。2有计划地开展师幼《弟子规》诵读表演活动,调动教职工和幼儿的积极性。3结合节日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4鼓励幼儿联系实际,进行情景表演,进而在生活中学以致用。(3)倡导家长在家以《弟子规》为言行准则,为孩子做榜样,家园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在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也跟着进步。”

三、落实《弟子规》取得成效

通过九年的《弟子规》教育活动,锻造和提升了幼儿园特色和品位,形成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教孩子读诵《弟子规》,不止是孩子进步,教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孩子变得聪明、活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专注力增强,口语表达力、记忆力增强,越来越有礼貌,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气,同伴间能友好相处、生活中懂得关心长辈,能按成人的要求做事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总结: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师幼《弟子规》诵读表演活动或师幼说唱《弟子规》表演活动;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提升幼儿孝亲尊师的德行;创设适宜的环境、设计情境表演,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让同伴、老师和家长快乐,同时学会分享他人的快乐。教幼儿慢慢懂得了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德行的扎根首先从孝敬父母做起。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熏习高尚的人格,将智慧和德行融为一体,为孩子扎下做一个好人的根。

参考文献

[1]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篇7

(一)每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

(二)每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1.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将一些故事《孔融让梨》、《三只蝴蝶》等故事,并在幼儿大脑中留下我也要像蝴蝶、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教育。

2.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每日活动中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切忌粗暴。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四)每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我有一本很大的绘画书,突然“不翼而飞”,我“明察暗访”才发现是本班的一位家境有点困难的小朋友拿的,我问她“你喜欢这本画画书吗?”她点点头,我说“老师就送给你吧!”她高兴地说“老师,我错了,谢谢!我喜欢画画,可妈妈就是不给买,这样我就把画画书带回了家。”我说“孩子,以后你需要什么,给老师说一声,老师会尽量满足你的。”她搂住我的腰说“我能叫您一声老师妈妈吗?”我激动地说“可以,可以。”通过这件事,让我感悟很深,家长和老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这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

(五)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8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 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

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

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

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二、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

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

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3、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

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园共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定期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爱心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去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帮助福利院的老人做一些事情,跟他们谈心等。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的、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0-05-16 15:38:08| 分类: 请您关注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傲、依赖性强等现象,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影响甚大。因此,在幼儿期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尤为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的重要性从幼儿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通过幼儿上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幼儿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学做环境小主人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儿时期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最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认识自己的过失,爱当“官”爱“告状”,认识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行为。教师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使幼儿初步懂得粗浅的道理,在比、看、赛的参与中取长补短,正面强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在活动中我门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用语言指示很难收到实效,但当你亲自俯下身子收拾时,就会发觉有许多幼儿主动跟上来了,和你一起整理玩具。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教育幼儿学会谦让、合作和谅解: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爱护公物,不欺负小朋友。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献爱心活动,通过献爱心活动使幼儿学会如何分享别人的快乐,理解别人的痛苦。

总之,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贾老师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云县县城中心幼儿园 张正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出炉了幼儿培养的新理念。当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日常话题,本人认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阶段性引导,帮助幼儿快速有效的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1、幼儿课前认真准备、课下整理习惯的培养

幼儿刚从家庭的羽翼下,进入幼儿园的大门,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学生了,自己要逐渐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增长一些学习与合作的本领,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学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学会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初步养成一种认真的习惯,下课后要把暂时学习用具收好。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幼儿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坚持一段时间后,开始教师要多一些指导与要求,让他们慢慢养成习惯,学以致用了,教师就会省了很多日常要求。进而培养了幼儿的成长。

2、幼儿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懂得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常常打岔他人说话。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既是幼儿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但刚入园的孩子不懂得认真去聆听别人的讲话,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老师讲,常常走神,想入非非。刚入学的幼儿这方面最为突出。比如我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某些想法时,幼儿往往两个人一起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乱作一团,说的热烈,但谁都不知对方说的是什么。这些都有效的说明幼儿没有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因此,我在课上与课下经常交给他们正确育人交流的方法,随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幼儿园的孩子小,慢慢地进行引导,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多一些细心,多一些指导,多一些帮助,就会达到育人育德的目标。

幼儿的好奇心强,幼儿都喜欢好动,注意力极其不稳定,同时没有持久性,这些可以说成了每一个幼儿的天性。他们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是愿意多看看、细瞧瞧、好动、这正是孩子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努力培养幼儿认真聆听的习惯,这对幼儿接受信息、吸取知识都有极大的好处,甚至使幼儿终生受益。

3、幼儿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幼儿除了学会听课,还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就某个问题或故事,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探讨,经过交流发言,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要求幼儿学习用普通话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能听明白。对于说得、讲得好的,我们加以鼓励,对于说的不成功,我们也要肯定,别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呵护幼儿的成长心灵,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幼儿认真做事习惯的培养

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将终生受益。老师和家长发现很多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这时我们就要:注重示范作用,教师力求把字写的工整、美观,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活动要提出常规性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做好常规性的评价,做完回头看。进行阶段性展示活动。进而让幼儿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5、幼儿热爱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备受家人青睐,家人照顾体现出无微不至,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多幼儿该懂的,该会的,该掌握的几乎都丧失或缺失。幼儿缺少劳动的机会。尤其在大城市,幼儿表现更为突出,让人值得深思。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其次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主要从班级值日方面进行培养。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篇9

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经过合理的教育和保育,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小养成生活的规律化,可以在人脑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中建立起具有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我们在培养中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遵循不做剧烈运动,又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原则,恰当地组织幼儿餐后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

引导幼儿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图书、系扣子、穿珠子等。

2.师生交谈。

教师照看幼儿送餐的同时,可对吃完饭的幼儿个别进行交谈,谈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如大风车里的动画片。这样可以密切幼儿和教师的关系。

3.散步。

根据每周的教育目标,领着幼儿自由地到户外观察散步,谈论自然景象,丰富幼儿的感知觉。

二、卧室保持安静

因为睡前组织了安静的活动,所以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适于进入抑制状态,为了使卧室保持安静,我们培养孩子:

1.轻声走进卧室。

告诉幼儿走路要象小猫,轻轻走路没声音,比一比谁拖鞋换得快还不出声音。

2.临睡时保持安静。

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脱衣服时,对能力强自己能脱衣服并能折叠好的幼儿,用点头、微笑加手势来表示他们做得真棒,使他们信心倍增;对能力弱,需要帮助的幼儿我们允许他们轻声对小朋友或教师提出请求。这样可以养成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学习按顺序脱衣服并放在固定位置。

午睡前要求幼儿先脱裤子,折叠方法是裤腿对折;后脱上衣,折叠方法是:“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最后再对折一次将衣服放在床的右侧。

4.养成正确盖被子的好习惯。

为了使幼儿养成正确盖被子的习惯,我们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掀开一扇小门,轻轻慢慢钻进,再把小门关紧,快快闭上眼睛。”

这样孩子们在儿歌中学到了盖被子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所采用的方法有:

(一)生活中培养。

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

1.示范讲解法。

小班孩子,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通过观看情境表演 《小娃娃睡觉》,使他们知道好娃娃睡觉是轻轻走进卧室,坐在自己床上脱衣服,睡觉时小手放右边,被子盖好,眼睛闭好。娃娃睡醒有小便时会自己悄悄地去小便。起床穿好衣服后要去小便、洗手、喝水。我们告诉孩子,只有睡觉好,吃饭好,身体才长得棒。通过观看表演,孩子们亲眼目睹记得住,有效果。

2.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儿歌来配合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通过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要轻轻走进卧室。当有的孩子忘记时,我们会及时提醒他:“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闭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3.表扬鼓励。

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看!我最棒”评比栏,通过贴小红花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二)家园共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教师共同配合,一致要求,也需要家庭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我们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我们对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要求家长与我们密切配合,同时利用家园联系薄、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 篇10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良好习惯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人类有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大量事实证明,家长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家长作为家庭教育者要做出表率,并正确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一、理解早期阅读的含义

早期阅读,一般指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活动。但现在这个概念中没有年龄上限,其阅读形式更是宽泛。成人阅读的材料主要是文字,而幼儿的阅读材料则是图画、成人的语言以及简单的文字。成人阅读主要依靠视觉,而对于幼儿来说,从翻书、撕书、听成人讲故事,到自己会看图画、独立讲故事、复述故事、阐述自己的观点都属于幼儿早期阅读。所以有学者认为,一切有利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早期阅读。

0?3岁的婴幼儿经常会有一些看似随意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在为成人的独立阅读做准备。

1.对书的功能的认识。比如,几个月大的婴儿,咿咿呀呀地抓着本书玩,甚至在撕书;妈妈给10个月大的孩子读书,手指着书上的西瓜说:“宝宝,你看,西瓜。”而孩子则用力拍书,把书拍得乱七八糟。

2.对阅读行为的认识。比如,看见大人在读书,孩子也拿着书,甚至小手指着书上的文字发出声音,尽管有时候书是倒着的。

3.字形与字义的对应。比如,三岁左右的幼儿,与妈妈在路上行走,他会说一些他能识得的字。或是幼儿自己能够准确地指读儿歌,但其实只会背诵、认识图画标识而已,并非认识全部字形。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方面,幼儿园和家庭都要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空间。其实阅读本身就是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是独立的书房,可以是个读书角,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灯光和安静的空间。在环境布置方面要富有童趣,能够达到激励幼儿主动阅读的目的,让幼儿在充满书香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要忽视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对幼儿的榜样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幼儿就是模仿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幼儿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家长的语音、声调、手势和行为,以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模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家长也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以身作则,感染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选择适宜的儿童读物

如今的婴幼儿图书可谓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令家长们在选购时十分头疼。图书是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物质载体,所以选购合适的图书尤为重要。笔者建议家长们在选择图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图书内容要具体、鲜明、形象。0?6岁婴幼儿的思维模式正是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具体形象的内容才能唤起幼儿思维模式的发展。丁祖荫等人根据实验发现,儿童对图画认识能力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顺利过渡,都必须满足阅读刊物要具体、鲜明、形象的特点。

2.图书的语言、内容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儿童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儿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图书的内容一定要满足幼儿的这一心理需求,继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意志、品格以及情感态度等。

3.图书内容要贴近生活,画风要符合幼儿审美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出现在图书上,更容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也符合幼儿认知事物从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因此,图书画面要具有美感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图书画面风格可以多样化,但要具有前沿性和民族性,确保审美品位一流,为培养幼儿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开阔的审美视野打好基础。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良好的阅读技能。父母应帮助幼儿认识图书的结构(封面、书名、目录、页码、扉页、封底等),教会幼儿按页码翻书读书。随着幼儿认识水平的发展,还要教会幼儿跟读、自读、默读、跳读等阅读方法。除此之外,还要逐渐教会幼儿使用工具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着幼儿到图书馆等相关学习场所学习或借阅图书。这些技能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2.良好的阅读行为。父母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如读书时身体要端正,眼睛要与书本保持合适的距离,不宜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读书过程中要爱护书籍等。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把阅读行为单纯地认为就是识字认字活动,而是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最终,使阅读成为学习知识的有力助手。众所周知,习惯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出来的。所以希望广大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者和监督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恰当的阅读方式

0?6岁幼儿的认识水平发展很快,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朗读法。朗读法是最常见、最普通的阅读方法,在朗读过程中要求运用普通话,语速适当,声音洪亮并且不能错读、重读、多读、倒读。这种方法是所有阅读方法的基础,也是个别阅读方法的辅助成分。

2.指读法。学龄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的就应该是指读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只要是家长有精力,孩子越小效果越好。具体操作就是家长用手指着读物(图或者是字),用普通话匀速发声三遍。在实施过程中谨记:要用普通话,指读间歇为3?5秒,要读三遍。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达到引导幼儿阅读的效果。

3.互动阅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2周岁以上有了一定阅读经验的幼儿。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自身喜欢不断重复阅读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家长逐渐边读边引导幼儿接字或接句,使幼儿的被动阅读逐渐向主动阅读过渡。在引导过程中,家长可采用语言提示法和动作提示法来帮助幼儿回忆、阐述材料内容。

4.图文对照法。当幼儿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也熟悉了一些常用的文字后,为了能够成功阅读,会对文字越来越感兴趣。这时,父母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渗透一些文字信息,手口一致地慢慢朗读,幼儿自然就能体会所讲故事对应的文字了。与此同时,在适当的朗读次数下,父母要适时地把文字所对应的故事画面指给幼儿看。这种阅读方法,不仅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认识了汉字,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学前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且此时期所形成的习惯牢固,不易改变。阅读是人的终身活动,培养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能为以后有效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崇丽.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指导[J].贵州教育,2005(5):21-22.

[2] 杨美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浅谈促进农村3到6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策略 [J].小学科学,2015(2).

[3] 张艳.关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钱伯斯阅读循环圈的视角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5):30-34.

[4] 王艺.论幼儿早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J].时代教育,2013(1):106-107.

[5] 余光荣.3?6岁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家庭视角[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11

一、将行为习惯培养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每个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 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合理的、合适的常规, 才能让孩子的行为习惯朝好的方面发展。根据孩子的一日活动常规, 我们规定了幼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应有的规则。每一项规则的提出, 从一点一滴开始, 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良好的习惯养成自然水到渠成。例如: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次玩完玩具后, 要根据标记把玩具送回玩具柜。刚开始时, 有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 在家都是父母、长辈帮忙收拾。于是玩完玩具后, 他们把玩具堆在那里就离开了, 稍微好一点的, 就是把玩具胡乱堆在玩具柜里。为了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教孩子们认识各种玩具柜, 然后和他们一起制作他们认为合适的玩具标记, 再进行玩具找家的游戏, 帮助孩子巩固、练习, 让他们学会收拾玩具。

2. 利用评比栏, 促进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开学时, 我利用主题墙面, 制作了一面评比栏, 把每个孩子的照片贴在评比栏内。评比栏包括了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 只要你哪方面有进步, 就能得到“小星星”。在评比栏的下面, 有具体的得星标准。当然这也是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的结果。我还另外制定了一个激励体制, 加大奖励的力度。我买来一些男孩喜欢的陀螺、小车模型……一些女孩子喜欢的发卡、头花……还有一些小本子之类, 我把这些物品放置于两个密封的盒子里, 上面开一个由一个小手可以进去的小洞口。如果孩子们得到了五颗星, 就可以得到一次摸奖的机会, 你想摸哪个箱子都可以。每次孩子们得到摸奖的机会时, 都会十分兴奋。虽然物品价值不是很高, 但是对孩子很有激励作用, 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在评比活动中慢慢地内化形成。

3. 将行为习惯渗透到各领域课程中。

在我们的各领域活动中, 都可以有机渗透我们的行为习惯培养。例如在社会活动中, 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在健康活动中, 我们可以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在数学活动中, 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操作习惯……我们只要立足教材, 找准切入点, 就可以使我们的活动和行为习惯有机地整合。如在语言活动《小喜鹊说得对》中, 我们让孩子知道小喜鹊有小喜鹊的优点, 小熊有小熊的长处, 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商量才能将事情做好。活动中, 我请孩子们结合自身, 说说和自己的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完成一件事情的。结果孩子们说到了:一组小朋友一起用积木搭建公园;两个好朋友一起完成一幅画……通过学习、讨论, 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二、家园共建, 做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和督促下, 孩子们在一段时间, 幼儿园慢慢养在教师的指导江苏幼家长向老师反映成了良好的行为习, 惯孩子。在家的习惯常但是往往有省儿和幼儿园两个样。怎样才能让孩子市州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和幼儿园一个样墅戚好呢?1.教育的一致性。《纲要》指堰区行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堰丁为为伴。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有行中心习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良好, 在家里儿幼惯间后完全两, 样行为。习惯表现很好或者是在幼儿园, 经过一一段时园的个假期后, 孩子又故态复萌, 这都张培是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不一致性新亚养造成的。为了教育的一致性, 本着

平等、合作的原则,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 向

家长介绍幼儿园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与具体做法。利用每月发放的“快乐家园”, 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 并请家长记录孩子在家的表现, 使得孩子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 教育的坚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 是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 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要坚持, 不能半途而废。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可能在刚开始的时间, 大家都信心满满, 但是如果不坚持下去, 就可能希望落空。所以, 在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时, 我们的家长不能没有耐心, 要持之以恒。一会紧一会松, 对孩子的习惯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当然, 在幼儿园里, 我们教师也要做到始终如一, 对孩子进行提醒和引导, 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言传身教作用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一个动作、一句话, 都能影响到孩子。家长要孩子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做孩子的表率, 由此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带着孩子去逛街, 当人行横道是红灯时, 妈妈就对孩子说:“现在是红灯, 我们要等绿灯时才能通过。”以后, 孩子只要看到红灯, 都会自觉地站在原地等候。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做孩子的榜样。

对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12

一、爱心加耐心,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出现哭、闹、喊、跑、不肯吃饭、不肯上课的情况司空见惯。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老师每天都应该微笑接待每一个孩子,即使孩子们对我们拳打脚跌,我们也毫无半句怨言。为了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可以运用有趣的有关生活常规的故事、儿歌等,如开学第一周,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宝贝的一天》、《幼儿园也是我们的家》等故事图片和儿歌,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学着故事、儿歌中的主人公的样子做。

经过一个学期,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大大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安静的吃饭、吃点心,学会了排队喝水,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子,学会了安静的睡觉。而且,每次午睡,孩子脱下鞋子都会整齐地放在鞋架上,起床后,孩子们穿好衣服、鞋子后会安静地坐在床上,耐心的等待,等全部的孩子都穿好后,一起排队出去。

二、细心引导,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平时很注意这个方面的培养。孩子刚入园,从一个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小王子、小公主走向另一个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环境,他们的年龄、以前的生活习惯制约着他们。利用晨间谈话、各种活动等机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神奇的实验600字作文下一篇:对立观点英语作文模板